膀胱肿瘤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膀胱肿瘤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膀胱肿瘤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膀胱肿瘤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膀胱肿瘤(ICD10:D41.4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泌尿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

1. 病史:无痛肉眼血尿或体检发现;

2. 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或膀胱镜检查。

(三)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67.901膀胱肿瘤疾病编码;

2. 仅限于膀胱单发表浅肿瘤,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有蒂;

3.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三大常规;凝血功能;

2).生化检查(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

3).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

5). 胸部X光片;心电图。

6).泌尿系B超,CTU或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镜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心超、肺功能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泌尿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

1. (影像学检查提示)单发非肌层浸润肿瘤;

2. 无手术、麻醉禁忌证;

3. 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1天。

(八)手术日。

为住院当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或全麻)

2.手术方式: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3.手术内固定物:无;

4.术中用药:抗生素,麻醉用药;

5.输血:无。

(九)术后恢复。

恢复(1-3天)

1.术后用药:抗菌药物头孢或喹诺酮类,用药时间为住院(1-3)天,出院后5-6 天;

2.术后必须复查的项目:膀胱镜(增加项目)。

(十)出院标准。

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腹痛、发热及血尿等。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 并发疾病控制不好,需请会诊,进一步诊治,延长住院时间。

2. 术中电切不能达到治疗目的,需进一步治疗(如膀胱全切、动脉化疗等)。

3. 术后出血,需二次止血。

4. 术中、术后出现心脑血管意外、下肢静脉血栓等。

二、临床路径执行表单(建议增加术后住院天数2天)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膀胱肿瘤(ICD:D41.401);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4天

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临床路径 一、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膀胱癌(ICD-10:C67) 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ICD-9-CM-3:57.49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或内窥镜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适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67膀胱肿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 所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胸片,心电图。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3天。 1.麻醉方式: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用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5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2.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拔除尿管。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

膀胱肿瘤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膀胱肿瘤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膀胱肿瘤(ICD10:D41.4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泌尿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 1. 病史:无痛肉眼血尿或体检发现; 2. 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或膀胱镜检查。 (三)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67.901膀胱肿瘤疾病编码; 2. 仅限于膀胱单发表浅肿瘤,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有蒂; 3.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三大常规;凝血功能; 2).生化检查(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 3).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 5). 胸部X光片;心电图。

6).泌尿系B超,CTU或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镜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心超、肺功能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泌尿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 1. (影像学检查提示)单发非肌层浸润肿瘤; 2. 无手术、麻醉禁忌证; 3. 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1天。 (八)手术日。 为住院当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或全麻) 2.手术方式: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3.手术内固定物:无; 4.术中用药:抗生素,麻醉用药; 5.输血:无。 (九)术后恢复。 恢复(1-3天)

日间手术管理及流程

XXXX医院 日间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 日间手术凭借其快捷、方便、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特点近些年来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和发展,为确保日间手术的医疗质量及安全,结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发布《日间手术管理导则(2016版征求意见稿)》建立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日间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现制定日间手术临床路径、准入制度、日间手术评估制度、院前院内宣教制度和出院后随访、随诊制度等为主的日间手术管理制度,设计以病人为中心的就诊流程和转归流程,开通日间手术绿色通道,充分体现高质量、高效率运转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制定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医院拟定符合本院的日间手术临床路径,包括病种的适应对象、诊断依据、手术治疗方式、术前检查项目、术前评估、术中和术后用药、出院评估标准、临术路径变异情况规定及出院后随访内容等,报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后执行。 二、准入制度 准入标准:开展日间手术的医疗机构应具备手术所需基本医疗条件及24小时应急抢救体系,设立专用的日间手术

随诊电话。相关场所内必须配备除颤仪、困难气道抢救车等抢救设备。并符合以下准入标准: (一)手术准入制度 日间手术项目准入原则为风险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的项目。具体标准包含九项: 1.临床诊断明确; 2.为本医疗机构已开展成熟的术式; 3.手术时间预计不超过2小时; 4.围手术期出血风险小; 5.气道受损风险小; 6.术后疼痛可用口服药缓解; 7.能快速恢复饮食; 8.不需要特殊术后护理; 9.术后经短暂恢复能够达到出院标准。 (二)医师准入制度: 手术医生准入原则为能力强、具备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具体标准包含三个分项: 1.主治医师职称3年以上,具备相应级别手术的操作资质; 2.相关手术操作技能熟练,并已完成一定数量(建议担任手术者100例或担任第一助手200例以上); 3.具备良好的医德及沟通能力。

卵巢恶性肿瘤临床路径

卵巢恶性肿瘤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卵巢恶性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卵巢恶性肿瘤(ICD-10:C56 02)不伴胸腹水 行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阑尾切除术(ICD-9-CM-3:68.5 /68.7/40.3/47.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Staging Classifications an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Gynecological Cancer》(FIGO Committee on Gynecologic Oncology,The Third Edition) 1.病史:发现盆腔包块。 2.妇科检查提示。 3.肿瘤标志物如CA125、CA199明显增高或CT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Staging Classifications an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Gynecological Cancer》(FIGO Committee on Gynecologic Oncology,The Third Edition) 1.手术方式:行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阑尾切除术

2.手术途径:开腹 (四)标准住院日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C56-02 卵巢恶性肿瘤疾病编码。 2.不伴胸腹水。 3.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4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盆、腹腔超声,胸部X片,心电图,双下肢深浅静脉彩超。 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肿瘤标记物,胃镜,肠镜,腹盆腔CT或MRI,心、肺功能测定,排泄性尿路造影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外痔日间手术临床路径标准

外痔日间手术路径 (2016试行版) 一、外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为外痔(包括血栓外痔、结缔组织外痔、炎性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需要手术治疗者。 行外痔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肛肠学会肛肠专业诊治标准《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 1.病史。 2.专科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肛肠学会肛肠专业诊治标准《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 1.符合手术适应症。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24小时。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外痔。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门诊准备。 1.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测定;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等); (4)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胸片、彩超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间。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头孢菌素,头孢唑啉。 (八)日间手术当日执行情况。 1.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后,无手术禁忌,提前一天通知患者住院,并提前一天通知手术室安排第二天下午手术,术日9点安排住院。 2.麻醉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局部麻醉或腰麻)。 2.手术方式:根据病情确定行外痔切除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 (九)术后24小时内出院。

1.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2.术后用药: (1)术后抗菌药物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 (2)止血、止痛药物(根据病情)。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伤口无渗血、严重水肿等异常。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术后原伴随疾病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一步诊治。 3.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进入其他路径。

日间手术工作方案计划

日间手术实施方案(试行) 根据《成都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三级医疗机构开展日间手术的意见(试行)》(成卫计办〔2016〕82号)及国家、省、市卫生行政部门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相关要求,为使医院尽快建立日间手术科学管理体系,推动日间手术的开展,确保日间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医疗资源的优化布局和利用效率,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经广泛征求手术科室意见,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日间手术实施方案(试行),具体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有关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要求,继续把“以病人为中心,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改善医疗服务,优化服务流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为主要内容,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二)目标任务 2016年,医院开展不少于10个病种的日间手术,要结合实际建立完善的日间手术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建立并执行严格的

日间手术准入制度,制定日间手术病种的临床路径和操作规范。 2017年,医院开展不少于择期手术病人5%以及不少于30个病种的日间手术。 2018年,医院开展不少于择期手术病人10%以及不少于50个病种的日间手术,要建立完善日间手术质控和监管、绩效评价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能力进一步提升,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群众满意度逐步提升,群众医药费用负担逐步减轻。 二、日间手术定义 日间手术是指病人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完成的手术,在医院开展的门诊手术除外。是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经简短观察治疗即可出院的特点,专为该类患者设计的短、平、快就医的医疗服务,旨在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服务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具体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日间手术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院长任组长,各分管院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医务科科长、护理部主任、医保办主任、院感科科长、门诊部主任、麻醉科主任、各手术科室主任、护士长、医技科室主任及大内科主任组成,负责制定管理制度、临床路径、工作流程等。 (二)建立健全日间手术保障措施 1.强化日间手术保障措施。要以病人为中心,以安全和质量

无痛宫腔镜检查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无痛宫腔镜检查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无痛宫腔镜检查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适应证:①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治;②宫腔粘连的诊治; ③宫内节育器的定位及取出;④评估超声检查的异常宫腔回声及占位性病变;⑤评估异常的子宫输卵管造影;⑥不孕症的宫内因素检查。 (二)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符合手术适应症。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适应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入院前)。 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3.血型、凝血功能; 4.输血相关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妇科超声; 6.阴道感染常规检查; 7.宫颈癌筛查; 8.心电图。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1.麻醉方式:静脉复合麻醉。 2.手术方式:宫腔镜检查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膨宫液、止血、止痛、止吐药物等。 (九)术后住院恢复≤2天。 1.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2. 术后用药: (1)根据术中情况选用抗菌药物。 (2)必要时止吐、止血、止痛药物。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无手术并发症。 2.阴道流血少量,无剧烈腹痛。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需导致退出日间手术路径。 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合并症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一步诊治。 3.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诊治。 4.需要输血。

膀胱癌临床路径及表单

膀胱癌临床路径 一、膀胱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膀胱恶性肿瘤(ICD-10:C67.900) 行膀胱肿瘤灌注化疗、血管栓塞治疗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NCCN 膀胱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3年) 1.症状及体征:血尿、膀胱刺激征、排尿困难,体格检查有或无腹股沟等处肿大淋巴结等; 2.影像学:主要依靠CT诊断,其他如彩超、MRI及SPECT 等可提供参考; 3.病理:膀胱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NCCN 膀胱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3年) 1.适合膀胱动脉灌注化疗、血管栓塞治疗 2.能够耐受该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67.900膀胱恶性肿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 (4)膀胱CT检查 (5)膀胱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包括(1)切片诊断(分类、分型、分期);(2)免疫组化(必要时);(3)分子生物学指标(必要时)。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全腹部CT/MRI,PET-CT,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如B型钠尿肽(BNP)测定,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测定等),肺功能,血气分析,放射性核素肾功能检查,放射性核素骨扫描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体外冲击波碎石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体外冲击波碎石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2016 年版)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输尿管结石(ICD-10 : N20.100 )或肾结石(ICD-10:N20.000) 行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ICD-10: 98.51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 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 1. 病史及体格检查。 2. KUB,泌尿系B超、腹部CT检查。 (三)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N20.100 输尿管结石或肾结石(ICD10:N20.000)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或已在门诊完成各项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经手术医生评估适合经行且经患者同意的病例,可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 2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 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 3.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 胸片、心电图。 5. KUB,腹部B超或腹部CT平扫 2.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心脏超声、肺功能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 1. 适合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患者。 2. 能够耐受手术。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 为入院第1 天。 1. 麻醉方式:无 2. 手术方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膀胱肿瘤临床路径

膀胱肿瘤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膀胱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膀胱肿瘤(ICD-10:C67, ,,,) 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或内窥镜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适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67, ,,,膀胱肿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

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 所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胸片,心电图。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3天。 1.麻醉方式: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用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5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2.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膀胱肿瘤临床路径概要

膀胱肿瘤临床路径(2009 年版)一、膀胱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膀胱肿瘤QD-10: C67,C79.1,DO9.0 D30.3Q41.4 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ICD-9-CM-3:57.49O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 1.病史。 2.体格检查。 3 .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或内窥镜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 1.适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W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 -10: C67, C79.1,D09.0,D30.3,D41.4 膀胱肿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 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W3天。 所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胸片,心电图。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1术日为入院后W3天。 1.麻醉方式: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用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W5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2.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膀胱癌临床路径

膀胱肿瘤临床路径 一、膀胱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膀胱肿瘤 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或内窥镜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1.适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膀胱肿瘤。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 所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胸片,心电图。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3天。 1.麻醉方式: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用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5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2.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拔除尿管。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

延长、费用增加。 2.电切手术效果不满意,需进一步治疗(如膀胱全切、动脉化疗等)。 3.术后原伴随疾病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一步诊治。 4.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进入其他路径。 二、膀胱肿瘤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膀胱肿瘤 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标准住院日≤8天 时间住院第1-2天住院第3天 (手术日) 住院第4-5天 (术后第1-2天)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 完成病历及上级医师查 房 □ 完成医嘱 □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围手 术期注意事项 □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 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 实施手术 □ 术后标本送病理 □ 术后向患者及家属交待 病情及注意事项 □ 完成术后病程记录及手 术记录 □ 观察病情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病程记录 □ 瞩患者下地活动,预防 下肢静脉血栓 □ 瞩患者多饮水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 泌尿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 三级护理 □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 食◎其他 □ 长期医嘱: □ TURBT术后护理常规 □ 一级护理 □ 6小时后恢复术前饮食 □ 6小时后恢复基础用药 长期医嘱: □ 二级护理 □ 停冲洗 临时医嘱: □ 输液 □

无痛刮宫术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无痛刮宫术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无痛刮宫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适应证:①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治;②异位妊娠的诊断; ③流产刮宫;④葡萄胎诊治。 行无痛刮宫术治疗。 (二)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符合手术适应症。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适应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入院前)。 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血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妇科超声,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心电图,胸部X片。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1.麻醉方式:静脉复合麻醉。 2.手术方式:刮宫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等。 4.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1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3.术后用药: (1)根据术中情况选用抗菌药物。 (2)必要时止痛药物。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阴道流血少量,无剧烈腹痛。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需导致退出日间手术路径。 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腱鞘囊肿日间手术

手足外科腱鞘囊肿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一、腱鞘囊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腱鞘囊肿(ICD-10:M67.401)。 需行囊肿切除伴软组织修补术。(ICD-9:727.4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手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手外科学》(王树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王岩主译,人民军医出版社,第十一版)。 1.病史:多见于中青年人,女性为多。 2.发生于关节附近和腱鞘,常见部位为: (1)腕背桡侧,位于食指伸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之间,此处最常见。 (2)腕掌部桡侧,桡侧腕屈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之间。 (3)掌指关节及手指近节指骨掌侧屈指腱鞘上,米粒至黄豆大小,质地坚硬。 (4)足背伸趾肌腱周围及其跗骨关节囊 3.腕背侧囊肿可引起腕关节无力与压痛;腕掌侧囊肿可压迫正中神经或尺神经引起手部麻木等;足背侧囊肿可引起踝关节酸胀不适。 4.查体:囊肿边界清楚,多活动,质软或韧,呈圆形或分页状,大小不等,时有多发。 5.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可见完整包膜内有液体,有时与关节腔相通。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手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手外科学》(王树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王岩主译,人民军医出版社,第十一版)。 腱鞘囊肿的治疗方法有:囊肿压迫;注射硬化剂或激素;抽吸;皮下刺破;囊肿切除。1.符合腱鞘囊肿切除伴软组织修补术适应症。 肿物较大引起局部疼痛不适者;位于手指近节掌侧而影响患者抓物者;位于特殊神经部位引起神经压迫综合征;采用其他方法未能治愈或治疗后复发者均应手术切除。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腱鞘囊肿疾病编码。(ICD-10:M67.401)。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入院前)。 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 2.血生化:肝肾功能、血糖、血脂;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X线胸片,心电图。 6.患处X线检查或手部超声。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直肠癌临床路径

直肠癌临床路径 一、直肠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直肠癌(ICD-10:C18, D01.0) : 4.纤维结肠镜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取活组织检查作出病理诊断。 5.术前应判断是早期直肠癌还是进展期直肠癌,并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

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 1.局部切除术:早期直肠癌。 2.根治手术(直肠癌根治术、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进展期直肠癌,无远处转移,肿瘤条件允许或联合脏器切除可以根治的直肠癌患者。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血脂、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感染性

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 (4)结肠镜和/或钡剂灌肠造影、腹盆腔CT; (5)病理学活组织检查与诊断。 5.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15天。 1.术后病理:病理学检查与诊断包括(1)切片诊断(分类分型、分期、切缘、脉管侵犯、淋巴结数目);(2)免疫组化;(3)分子生物学指标。 2.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消化道肿瘤标志物。

3.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十)出院标准。 1.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或门诊可以处理)。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21天

输尿管结石(简单)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输尿管结石(简单)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输尿管结石(ICD-10:N20.100) 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ICD-9-CM-3:56.2004) 二、诊断依据。 《泌尿外科疾病诊疗指南(第2版)》(医学卫生出版社) (一)症状和体征:腰痛、恶心、呕吐及尿频等,可有患侧肾区扣痛阳性等; (二)辅助检查:尿液常规检查、泌尿系超声、KUB、KUB+IVP 及腹部CT。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泌尿外科疾病诊疗指南(第2版)》(医学卫生出版社) (一)一般治疗:包括多饮水、解除输尿管痉挛,口服排石药物等。(二)手术治疗: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一)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输尿管结石(ICD-10:N20.100)疾病编码。 (二)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结石引起梗阻,直径>0.8cm; (三)输尿管结石经排石及体外超声波碎石术后无效; (四)输尿管结石远端合并梗阻者; (五)输尿管结石引起严重肾绞痛,保守治疗无明显缓解 以上情况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天。 (一)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 32 —

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4.肺功能,超声心动(老年人及既往有相关病史者)。 (二)必要时行泌尿系彩超、尿路平片+静脉肾盂造影、腹部 CT 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一)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 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推荐五水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1.成人:一次0.5-1g,一日2-4次;严重感染可增加至一日6g, 分2-4 次静脉给予; 2.儿童:平均一日50-100mg/kg,分2-3次给予; 3.肾功能减退者的肌酐清除率大于50ml/分时,仍可按正常剂量 给 药。肌酐清除率为20~50ml/分时,每8小时0.5g;肌酐清除率为11~ 34ml/分时,每12小时0.25g;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分时,每18~24 小时0.25g。所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者的首次剂量为0.5g。 4.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 克 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5.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 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一天。 (一)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 (二)手术置入物:弗雷氏尿管(16#双腔); (三)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

泌尿外科临床路径

肾癌临床路径 [导读]肾癌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肾癌、行开放肾癌根治术,肾癌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隐血试验;电解质、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血型、凝血功能; 一、肾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肾癌(ICD-10:C64) 行开放肾癌根治术(ICD-9-CM-3:55.51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200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 009年版)。 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包括尿常规尤其是尿有形成分分析等。(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200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 009年版)。 1.适合行开放肾癌根治术。 2.能够耐受手术。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64肾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隐血试验; (2)电解质、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X线胸片、心电图 (5)相关影像学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肿瘤标志物测定、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如B型钠尿肽(BNP)测定、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测定等)、肺功能、葡萄糖测定、血气分析、放射性核素肾功能检查、放射性核素骨扫描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间。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如可疑感染,需做相应的微生物学检查,必要时做药敏试验。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 1.麻醉方式:全麻和/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开放肾癌根治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等。

膀胱癌临床路径

膀胱癌临床路径 (2016版) 一、膀胱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膀胱恶性肿瘤(ICD-10:C67.900) 行膀胱肿瘤灌注化疗、血管栓塞治疗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NCCN 膀胱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3年) 1.症状及体征:血尿、膀胱刺激征、排尿困难,体格检查有或无腹股沟等处肿大淋巴结等; 2.影像学:主要依靠CT诊断,其他如彩超、MRI及SPECT等可提供参考; 3.病理:膀胱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NCCN 膀胱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3年) 1.适合膀胱动脉灌注化疗、血管栓塞治疗 2.能够耐受该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67.900膀胱恶性肿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 (4)膀胱CT检查 (5)膀胱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包括(1)切片诊断(分类、分型、分期);(2)免疫组化(必要时);(3)分子生物学指标(必要时)。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全腹部CT/MRI,PET-CT,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如B型钠尿肽(BNP)测定,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测定等),肺功能,血气分析,放射性核素肾功能检查,放射性核素骨扫描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日间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

日间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 日间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 日间手术凭借其快捷、方便、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特点近些年来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和发展,为确保日间手术的医疗质量及安全,结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发布《日间手术管理导则(2016版征求意见稿)》建立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日间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现制定日间手术临床路径、准入制度、日间手术评估制度、院前院内宣教制度和出院后随访、随诊制度等为主的日间手术管理制度,设计以病人为中心的就诊流程和转归流程,开通日间手术绿色通道,充分体现高质量、高效率运转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制定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医院拟定符合本院的日间手术临床路径,包括病种的适应对象、诊断依据、手术治疗方式、术前检查项目、术前评估、术中和术后用药、出院评估标准、临术路径变异情况规定及出院后随访内容等,报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后执行。 二、准入制度 准入标准:开展日间手术的医疗机构应具备手术所需基本医疗条件及24小时应急抢救体系,设立专用的日间手术随诊电话。相关场所内必须配备除颤仪、困难气道抢救车等抢救设备。并符合以下准入标准:(一)手术准入制度:

日间手术项目准入原则为风险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的项目。具体标准包含九项: 1、临床诊断明确; 2、为本医疗机构已开展成熟的术式; 3、手术时间预计不超过2小时; 4、围手术期出血风险小; 5、气道受损风险小; 6、术后疼痛可用口服药缓解; 7、能快速恢复饮食; 8、不需要特殊术后护理; 9、术后经短暂恢复能够达到出院标准。 (二)医师准入制度: 手术医生准入原则为能力强、具备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具体标准包含三个分项: 1、聘任主治医师职称3年以上,具备相应级别手术的操作资质; 2、相关手术操作技能熟练,并已完成一定数量(建议担任手术者100例或担任第一助手200例以上); 3、具备良好的医德及沟通能力。 (三)患者准入制度: 患者病情不复杂、无明显心、肺疾病、服务半径小的病人。具体标准包含五个分项: 1、意识清醒,无精神疾病史,围手术期有成人陪伴;

20141112 常见恶性肿瘤营养治疗临床路径(第4版)

《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营养治疗临床路径》 目录 第一篇总论 1.肿瘤患者的营养筛查临床路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许红霞) 2.肿瘤患者的营养评估临床路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石汉平) 3.营养不良的阶梯疗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石汉平) 4.能量、制剂与配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石汉平) 5.肠内营养、肠外营养途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石汉平) 6.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临床路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陈克能) 7.围化疗期营养治疗临床路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陈克能) 8.围放疗期营养治疗临床路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赵长海,武汉大学中 南医院周福祥) 9.免疫营养临床路径(昆明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宋鑫) 10.ONS临床路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胡雯) 11.肿瘤营养疗法临床路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石汉平) 12.代谢调节治疗的临床路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石汉平,安徽省肿瘤医 院李苏宜) 13.终末期营养治疗临床路径(安徽省肿瘤医院李苏宜) 14.体力活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石汉平) 15.家庭营养治疗(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宋振顺) 16.膳食指导与营养教育(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宋振顺)

17.营养治疗疗效评价与随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石汉平,吉林大学第一 医院李薇) 18.营养治疗护理临床路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小燕) 第二篇恶性肿瘤常见表现的临床治疗路径 1肿瘤恶液质营养治疗临床路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石汉平) 2肌肉减少症营养治疗临床路径(广州市第一医院楼慧玲) 3体重丢失的营养治疗临床路径(成都军区成都总医院林宁) 4癌性肠梗阻营养治疗临床路径(天津市南开医院陈鄢津) 5厌食的治疗临床路径(安徽省肿瘤医院李苏宜) 6恶心呕吐的治疗临床路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李薇) 7早饱的治疗临床路径(安徽省肿瘤医院李苏宜) 8胃瘫的治疗临床路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俊强) 9贫血的治疗临床路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方玉) 10便秘的治疗临床路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方玉) 第三篇不同肿瘤的营养治疗临床路径 1.肺癌(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陈公琰) 2.胃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石汉平) 3.肝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巴一) 4.食管癌(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于振涛)

日间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范文

日间手术管理制度 及流程

日间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 日间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 日间手术凭借其快捷、方便、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特点近些年来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和发展,为确保日间手术的医疗质量及安全,结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发布《日间手术管理导则(征求意见稿)》建立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日间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现制定日间手术临床路径、准入制度、日间手术评估制度、院前院内宣教制度和出院后随访、随诊制度等为主的日间手术管理制度,设计以病人为中心的就诊流程和转归流程,开通日间手术绿色通道,充分体现高质量、高效率运转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制定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医院拟定符合本院的日间手术临床路径,包括病种的适应对象、诊断依据、手术治疗方式、术前检查项目、术前评估、术中和术后用药、出院评估标准、临术路径变异情况规定及出院后随访内容等,报相关部门审批经过后执行。 二、准入制度 准入标准:开展日间手术的医疗机构应具备手术所需基本医疗条件及24小时应急抢救体系,设立专用的日间手术随诊电话。相关场所内必须配备除颤仪、困难气道抢救车等抢救设备。并符合以下准入标准:

(一)手术准入制度: 日间手术项目准入原则为风险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的项目。具体标准包含九项: 1、临床诊断明确; 2、为本医疗机构已开展成熟的术式; 3、手术时间预计不超过2小时; 4、围手术期出血风险小; 5、气道受损风险小; 6、术后疼痛可用口服药缓解; 7、能快速恢复饮食; 8、不需要特殊术后护理; 9、术后经短暂恢复能够达到出院标准。 (二)医师准入制度: 手术医生准入原则为能力强、具备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具体标准包含三个分项: 1、聘任主治医师职称3年以上,具备相应级别手术的操作资质; 2、相关手术操作技能熟练,并已完成一定数量(建议担任手术者100例或担任第一助手200例以上); 3、具备良好的医德及沟通能力。 (三)患者准入制度: 患者病情不复杂、无明显心、肺疾病、服务半径小的病人。具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