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的感想

学习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的感想
学习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的感想

学习“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等感想

继参加2011年浦东新区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新八项中“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技术”和“儿童哮喘的火罐疗法防治技术”培训,深有感想。

首先是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系“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之一。是由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由以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文远主任医师为组长的专家组,从80年代起开始深入基层,对数万肩痛病人进行平衡针治疗,积累近20年的临床经验而探索出来的。课题组首次发现了治疗肩痛的有效穴位,将其命名为“肩痛穴”,针刺该穴可以快速有效地缓解患肢肩痛,即时见效率达90%。

“肩痛穴”是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文远主任为首的专家组首次发现和总结的一个经外奇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尖连线之中上三分之一处,相当于足三里下2寸,偏外1寸。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起效快,一针见效;取穴少,一次仅取一个穴位。医者易记忆,患者易接受,能够减少患者的就诊时间和医疗费用,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临床中医适宜技术。

适应症与禁忌症:

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主要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肩关节部位的疼痛,对合并有冠心病心绞痛、胆囊炎、妇科的痛经、精神病患者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禁忌症主要针对妊娠期的患者。

治疗原理:

肩痛的发病原因与年老体虚、气血不足、经脉失养,又感受风寒湿邪致慢性劳损,或肩部外伤导致气血不畅、经脉阻滞等因素有关,通过针刺平衡穴—肩痛穴,可激发经气、调整气血、调节体内平衡,使肩部经络疏通,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从而达到缓解肩痛的目的。(1)促进炎症介质和炎症细胞的吸收

(2)调整神经通道,松解组织粘连

(3)镇痛及提高组织痛阈

平衡针灸,既具有镇痛作用,又可间接地松解粘连,其具体原因在于肩关节周围附着肌腱较多,而肌腱处神经末梢丰富,血管少、血液循环差,肩关节囊和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受风寒和反复产生的一种广泛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使患处疼痛而活动受限,炎症代谢产物吸收缓慢,久而久之,产生广泛粘连,影响肩关节功能活动,其主要是炎症性反应。平衡针灸在这一点上具有优势,即消除炎症,是治疗本病的根本。

在临床实施期间,我们碰到肩痛厉害,发病实践短的患者,我们通常先针刺“肩痛穴”,根据交叉取穴的原则,对患者进行快速针刺,即进针快、找针感快、出针快,整个过程控制在3秒之内,然后嘱咐患者活动下患部的肩关节,患者有明显的疼痛减轻的效果,再继续对患者进行接下来的常规治疗,通常1-2个疗程治愈。也有碰到发病时间较长,肩部疼痛明显且活动受限的患者,我们在针刺“肩痛穴”得气后,适当的留针30分钟,患者也配合的小范围的活动下肩部以

激发经气的运行,再行常规针灸治疗,也可使肩痛症状改善,减少病人的痛苦。

其次是儿童哮喘的火罐疗法防治技术是由全国中医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继续教育基地萧山中医院杭州市萧山区中医医院沈佳璇主任中医师推广的一项中医适宜技术。

火罐疗法作为中医学的自然疗法在临床应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安全性、可靠性都已是实践所证明的。但目前火罐多用于外伤性疼痛、腰腿痛等方面的疾病治疗,在内科疾病治疗中较少运用,儿科临床应用则更为鲜见。

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患儿呼吸急促,张口抬肩,胸闷、喘憋,甚至有窒息感、恐惧感,治疗较为棘手。

医者于患者背部自第1~12胸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第一侧线上,采用走罐的方法且适当的留罐治疗儿童哮喘,方法简便,价格低廉,成本极低,易于掌握,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深受家长和基层医生的喜爱。

走罐可使火罐最大面积地与人体接触,通过经络传导的作用,使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血脉通达,疾病好转;同时减少火罐的使用也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而在哕音多的局部再加用定罐则可达到进一步加强经络刺激、传导作用促进哕音吸收的目的。

适应证: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有咳嗽、气急症状者,年龄在6个月以上者,均可运用该法。

禁忌证:

一、高热抽搐,急性软组织损伤,外伤者;

二、有局部皮肤破溃、皮疹、高度过敏、皮肤传染病者;

三、形体消瘦,皮肤失去弹性而松弛者;

四、病情严重,重度水肿、心衰、呼衰、肾衰者;

五、有出血倾向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紫癜、白血病等患者;

六、在体表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拔罐。

自从参加2011年中医适宜技术的培训学习,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尤其是前辈们在丰富的临床经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自己的一套理论和体系,有着良好的疗效,是我们在书本上根本学不到的,受益匪浅。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Ⅰ项目介绍 (一)项目背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高基层医院及中医药技术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决定在“十五”期间投资巨额专项资金实施“中医临床实用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简称“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该项目计划在5年内在全国筛选100项中医特色突出、临床实用、确有疗效的中医(含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技术进行系统整理,在进行多中心、前瞻性评价临床效应和建立规范的临床研究方法和技术标准后,向全国推广。“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系“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之一。 (二)技术介绍 本技术是由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由以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文远主任医师为组长的专家组,从80年代起开始深入基层,对数万肩痛病人进行平衡针治,积累近20年的临床经验而探索出来的。课题组首次发现了治疗肩痛的有效穴位,将其命名为“肩痛穴”,针刺该穴可以快速有效地缓解患肢肩痛,即时见效率达90%。 1.方法简介 “肩痛穴”是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文远主任为首的专家组首次发现和总结的一个经外奇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尖连线之中上三分之一处,相当于足三里下2寸,偏外1寸。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起效快,一针见效;取穴少,一次仅取一个穴位。医者易记忆,患者易接受,能够减少患者的就诊时间和医疗费用,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临床实用技术。 2.适应症与禁忌症

胃痛的针灸治疗

胃痛的针灸治疗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胃痛的针灸治疗 摘要: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其病因复杂,由外感六淫之气、饮食失宜、情志不畅、素体脾胃虚弱等引起,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针灸治疗有效病种之一,临床上根据病因病机不同分为寒邪犯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湿热阻胃、胃阴亏耗等证,根据“不通则痛,不荣则通”的理论,本病针灸治疗当以和胃理气止痛为基本原则,当分清寒热虚实,辨别病位,采用相应的治法才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胃痛;辩证;针灸;选穴 Abstract:stomachache,also called epigastric pain,It’s main symptom is pain over the epigastrium at stomach region. The etiology is very complex .it is believed that stomachache is caused by the feeling ambition internal injured, inappropriate drinking or eating, weakened spleen and stomach, and so on. Stomachache is a kind of common ailment and frequently encountered disease, which acupuncture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therapeutic modalities. It’s divided into syndrome of cold pathogen attacking 、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eating and drinking 、syndrome of a hepatic qi attacking stomach、syndrome of damp-heat in the stomach 、syndrome of stomach-yin of deficiency 、etc according to different etiological factors in clinic. According to tcm athogenesis of pain from "hindering pain" and "deficiency pain". Regulating qi-flowing for harmonizing stomach is fundamental principle i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 acupoints selection need to realize the differences of deficiency and excess and cold and heat. Treated by different methods

常用针灸穴位治疗歌诀

常用针灸穴位治疗歌诀 1、外感头痛北风太烈。(百会,风池,太阳,列缺) 内伤头痛【实证】北风微。(百会,风池,头维) 【虚证】北风足。(百会,风池,足三里) 2、漏肩风阵前聊语。(肩贞,肩前,肩髎,肩髃) 3、腰痛阿是大肠畏重。(阿是穴,大肠俞,委中) 4、痹证:(阿是穴、局部经) (1)行痹:割血。膈血。(膈俞,血海) (2)痛痹:肾元。(肾俞,关元) (3)着痹:足印。足阴。(足三里,阴陵泉) (4)热痹:大曲。(大椎,曲池) 5、中风【中经络】三阴天,水沟内唯剩几尺泽水。(三阴交,水沟,内关,委中,极泉,尺泽) 【中脏腑闭证】何故十二水沟内臭气太冲。(合谷,十二井,水沟,内关,太冲) 【中脏腑脱证】人中内元,气,神脱了。(水沟,内关,关元,气海,神阙) 6、眩晕【实证】北风太猛冲内关。(百会,风池,太冲,内关) 【虚证】山里北风伤肝肾。(足三里,百会,风池,肝俞,肾俞) 7、不寐神僧照印堂,四神安眠。(神门,申脉,照海,印堂,四神聪,安眠) 8、感冒何故有太阳,缺大风。(合谷,太阳,列缺,大椎,风池) 9、胃痛内关走三里,中脘痛。(内关,足三里,中脘) 10、便秘天水丰隆,支沟归来。(天枢,水道,丰隆,支沟,归来) 11、痛经【实证】三次交战,中计痴了。(三阴交,中极,次髎) 【虚证】山里三叫,气海痛。(足三里,三阴交,气海) 12、遗尿大观园三次交战,中计光输。(关元,三阴交,中极,膀胱俞) 13、蛇串疮阿是挟击蛇。(阿是穴,夹脊) 14、扭伤(下各症都要加阿是穴) 【腰部】腰痛是肾亏阳萎。(腰痛穴,肾俞,委中) 【踝部】参解秋虚。(申脉,解溪,丘虚) 【膝部】夕阳照亮细眼。(膝阳关,梁丘,膝眼) 【肩部】同漏肩风。【肘部】天京小曲。(天井,小海,曲池) 【腕部】羊吃细骨。(阳池,阳溪,阳谷) 【髋部】边环跳,边撑扶。(秩边,环跳,承扶) 15、耳聋,耳鸣【实证】侠医在中渚听开会。(侠溪,翳风,中渚,听会) 【虚证】照海宫,光太稀。(照海,听宫,太溪) 16、牙痛何故下车。(合谷,下关,颊车) 17、咽喉肿痛【实热】何故内庭斥责关绍商。(合谷,内庭,尺泽,关冲,少商) 【虚热】光照海,鱼太稀。(照海,鱼际,太溪)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顺口溜 肺经食指连大肠,与胃相交鼻翼旁。 下接脾经大趾端,再行心中在心上。 小指小肠内眦胱,小趾肾经胸包鑲。

学习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的感想

学习“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等感想 继参加2011年浦东新区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新八项中“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技术”和“儿童哮喘的火罐疗法防治技术”培训,深有感想。 首先是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系“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之一。是由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由以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文远主任医师为组长的专家组,从80年代起开始深入基层,对数万肩痛病人进行平衡针治疗,积累近20年的临床经验而探索出来的。课题组首次发现了治疗肩痛的有效穴位,将其命名为“肩痛穴”,针刺该穴可以快速有效地缓解患肢肩痛,即时见效率达90%。 “肩痛穴”是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文远主任为首的专家组首次发现和总结的一个经外奇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尖连线之中上三分之一处,相当于足三里下2寸,偏外1寸。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起效快,一针见效;取穴少,一次仅取一个穴位。医者易记忆,患者易接受,能够减少患者的就诊时间和医疗费用,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临床中医适宜技术。 适应症与禁忌症: 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主要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肩关节部位的疼痛,对合并有冠心病心绞痛、胆囊炎、妇科的痛经、精神病患者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禁忌症主要针对妊娠期的患者。

治疗原理: 肩痛的发病原因与年老体虚、气血不足、经脉失养,又感受风寒湿邪致慢性劳损,或肩部外伤导致气血不畅、经脉阻滞等因素有关,通过针刺平衡穴—肩痛穴,可激发经气、调整气血、调节体内平衡,使肩部经络疏通,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从而达到缓解肩痛的目的。(1)促进炎症介质和炎症细胞的吸收 (2)调整神经通道,松解组织粘连 (3)镇痛及提高组织痛阈 平衡针灸,既具有镇痛作用,又可间接地松解粘连,其具体原因在于肩关节周围附着肌腱较多,而肌腱处神经末梢丰富,血管少、血液循环差,肩关节囊和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受风寒和反复产生的一种广泛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使患处疼痛而活动受限,炎症代谢产物吸收缓慢,久而久之,产生广泛粘连,影响肩关节功能活动,其主要是炎症性反应。平衡针灸在这一点上具有优势,即消除炎症,是治疗本病的根本。 在临床实施期间,我们碰到肩痛厉害,发病实践短的患者,我们通常先针刺“肩痛穴”,根据交叉取穴的原则,对患者进行快速针刺,即进针快、找针感快、出针快,整个过程控制在3秒之内,然后嘱咐患者活动下患部的肩关节,患者有明显的疼痛减轻的效果,再继续对患者进行接下来的常规治疗,通常1-2个疗程治愈。也有碰到发病时间较长,肩部疼痛明显且活动受限的患者,我们在针刺“肩痛穴”得气后,适当的留针30分钟,患者也配合的小范围的活动下肩部以

透穴治病:长针穿过身体不伤身

透穴治病:长针穿过身体不伤身 *导读:古书记载,古代名医扁鹊为了治疗患者偏头痛,运用针灸之术,把一根银针从太阳穴穿头而 古书记载,古代名医扁鹊为了治疗患者偏头痛,运用针灸之术,把一根银针从太阳穴穿头而过,并把患者的头痛治好了。不少人现在还当这是个传说,可现实生活中,还真有碰到过一些神奇针灸的市民。 市民经历 我体验了银针穿身而过 我亲身体会过针灸穿身而过的神奇。在一次采访中,市民黄先生讲述了他经历过的神奇针灸。 黄先生曾经因为一些原因从小就右边的手脚就行动不方便,

各种治疗效果都不怎么好。在1991年,他慕名前往广州找到了一位老中医求治,就这一次诊治,让他印象深刻。当时老中医就拿着一根长针,从我的肩膀下锁骨旁边的地方扎针进去,一下子就穿透了肩膀,从背后透出来。我当时并没有感觉疼,可在针扎进去一会儿后,我就感觉到针处一阵麻胀感,接着又有一阵麻感从肩膀传到手指。再一会,我就感觉到原本僵硬的手指居然能微微动弹了。这次的针灸让黄先生坚定了用针灸治疗的决心,回到南宁后,他又继续找医生做针灸治疗,同时做康复训练,几年过去了,他原本不能行动的右半边身体居然与正常人无异了。 黄先生还告诉记者,在广州的这段时间,他甚至见识了这位老中医用针灸进行麻醉,配合一位外科大夫进行了开胸手术的奇事。 专家解答 有此针法却不常用

针灸能有这么神奇吗?这种穿透身体的针灸是何种针法? 记者采访了广西针灸学会理事农泽宁,想了解这到底是失传的技术,还是一种特定病种采用的针法? 农泽宁认为,这其实是针灸里的透穴法,即用约8寸长的芒针(一种特制的长针,一般用较细而富有弹性的不锈钢丝制成,因形状细长如麦芒,故称之为芒针)刺入某穴后,将针尖刺抵相邻近的穴位,但不可穿透皮肤。透穴法在临床上还是有医生用的,而且是学针灸的人必须会的基本功。但要用得好,有疗效,技法还得要更高明一些。农泽宁说,之所以很少人看见过这种方法,一方面因为需要操作者有很扎实的针灸功底,另一方面,这种方法并不用于常见病,大多用于瘫证或是针感不敏感的人。 而且,也不是每个穴位都能做透穴,只有相邻而且同样对某病有治疗效果的穴位才适合。比如地仓透颊车、内关透外关、阳陵泉透阴陵泉等。 透穴法对瘫证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在宋代针灸著作《针灸大成》中,有一首《玉龙歌》: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

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

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 王文远作者单位:100026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平衡针灸中心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以肩部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特点,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由肩周肌、肌腱、滑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无菌性炎症所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痹证”、“肢节痛”范畴,多为上肢筋脉、肌肉、关节等软组织受风、寒、湿邪外袭,闭塞经络,气滞血瘀所致,主要表现为“肩痛累月,肩关节如胶连接不能举”,又称之为“肩凝症”。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成功找到了位于下肢腓浅神经上的特定穴位“肩痛穴”。平衡针灸法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特点。1989年曾获全军科技二等奖、“十五”被列为国家级中医药标准化招标课题。 1适应证 各种原因引起的肩关节部位的疼痛:包括肩周炎、颈椎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肩袖损伤、颈肩肌筋膜炎、脆性骨软骨炎、冈上肌腱断裂等引起的疼痛。 1.1西医诊断标准 ①40~50岁以上,缓慢起病,多有受凉或外伤史;②肩部疼痛逐渐加重,肩关功能活动受限;③体征检查:肩局部压痛,活动受限,肌肉萎缩。④X线检查阴性。 1.2中医诊断 ①风寒阻络:肩部疼痛、抬举困难、手指麻木,微恶风寒,舌淡红苔白,脉浮紧;②气虚血瘀:肩部疼痛、上举困难、肩部活动不便、面色灰白、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 ③寒湿凝络:肩部疼痛、遇寒加重、得热痛减,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1.3孕妇禁用。 2治疗方法简介 2.1操作方法 2.1.1病人取仰卧位,暴露膝关节下肢。选穴肩痛穴,该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点,在穴位上消毒。 2.1.2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透穴治疗面瘫50例体会和分析

针刺透穴治疗面瘫50例体会和分析 本文主要阐述了周围性面瘫针刺透穴治疗的方法、体会和分析。①在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诊断上的鉴别是临床医生的基本要求。②对中枢性面瘫的诊断一定要借助于现代设备,如CT、MRI等加以鉴别。③明确诊断后采用针刺透穴的方法可以缩短病程。笔者提出周围性面瘫切勿用磁疗仪(TDP)烘烤,避免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标签:周围性面瘫;透穴;针刺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中医学称“口眼歪斜”,临床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外周性面瘫2类。两者在发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上有很大区别。中枢性面瘫,多以脑实质或脑桥内的神经核受损,或以面神经的神经元,主要以传出神经的损害为主,如心血管疾病的脑出血或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症状以口眼歪斜、语言謇涩、人中沟不居中、鼻唇沟变浅,同时伴有上肢”挎篮状”,下肢以”划圈步态”出现。而笔者所述的面瘫是属周围性面瘫的针刺透穴治疗体会和分析,中医学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是以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虚而入的气血经络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所导致[1]。现代医学认为另一致病原因即病毒的侵袭,除了有口眼歪斜,一侧额纹消失等症状外,常常在耳廓内出现疱疹,有的是以颈后或耳后”风池”穴附近疼痛,典型的周围性面瘫患者一侧面部是以口眼歪斜、鼻唇沟变浅、额纹消失、眼睛闭不实、迎风流泪、漱口时漏水、咀嚼食物时,口腔后腮部位食物残留,或者一觉醒来感觉面部麻木,而后出现一侧嘴角歪斜等。中枢性面瘫临床检查时常出现血压不稳定或伴有高血病史,结合CT、MRI 检查常发现伴有脑出血或脑梗塞(或腔隙性梗塞)。周围性面瘫常无血压变化,血压检查为正常。除了临床徒手检查就可以区别两者不同表现外,结合CT、MRI 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1中医辩证分型 1.1风寒袭络由于正气亏虚,发病初期感受寒邪、风寒袭络、寒则筋急、络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面部失于濡养与温煦而致口眼歪斜,眼睛不能闭合。可伴恶寒重,发热轻,舌淡苔薄白,脉浮紧等症。 1.2风热袭络常以感受热邪侵袭、而络脉阻滞、经气不运、脉络失养。热则纵经致使口眼歪斜,伴发热重恶寒轻,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浮散为主。 1.3风痰袭络常以风痰互结、窜入经络、气血阻滞不畅,而致口眼歪斜。时有面部麻木、头重如裹、舌苔白腻或滑,脉弦为主。 1.4经虚络滞由于病久迁延、病邪入络、痹阻络脉,脉络久于失养,而致口眼歪斜,甚至可留下面神经抽搐,更有甚者,眼睛在抽搐时不能睁开,舌淡面黯,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 课题名称: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 承担单位: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平衡针灸中心 项目负责人:王文远教授 项目简介: 通过对比肩痛穴,传统穴两种不同方法对治疗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的症状和体征及疼痛指数的临床观察,客观分析判定快速针刺手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及对其进行诊疗的规范化研究。本项目将传统针灸学与现代神经解剖及神经调控理论相结合,以传统中医巨刺、远道刺和缪刺针法为指导,采用交叉取穴法,针刺经验穴-“肩痛穴”,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该穴为治疗肩周炎的有效穴位。 疾病简介: 肩周炎是医院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是指肩部关节囊、肌腱、肌肉慢性或受凉等原因引起的损伤,也可以因其他间接原因,引起周围软组织的牵拉或撕脱而造成。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充血、渗出、水肿或局部组织粘连等变化。 1、西医肩周炎诊断标准。 2、40-60岁 禁忌症:

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特色: 1、取穴少,痛苦小; 2、见效快、疗效高; 3、操作简便、易于普及; 4、安全无副作用; 5、突出人体自身平衡。 治疗方法简介: 取穴肩痛穴,该穴位于足三里穴下两寸,偏于腓侧。采用快速针刺的手法(不留针),刺激腓浅神经强调针感,五日一个疗程,治疗四个疗程。针具选择为苏州生产的28号3寸无菌针灸针。 技术关键环节: 1、肩痛穴定位:位于足三里穴下2寸,偏于腓侧。 2、交叉取穴,即右侧肩周炎取左侧穴位,左侧肩周炎取右侧穴位。 3、快速进针,针尖与皮肤呈90○角向下直刺2.5寸左右。 4、快速针刺手法,即进针快,出针快,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内。 5、针感要求以局部酸、麻、胀,并向足部放射为准。 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

透穴针法临证谈

透穴针法临证谈 关键词:急性腰扭伤;偏头痛;胃下垂并慢性肠炎;针灸疗法;透穴针法 透穴针法是采用不同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以同一针作用于两个或多个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如《灵枢。官针》篇中记载:“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与后世的横针透刺颇为相似。“恢刺者,直刺旁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这两种一针变换多个方向的刺法与后世的多向透刺法如出一辙。另外,浮刺、输刺,与后世之斜针透刺、直针透刺也非常接近。笔者30年来,运用透穴针法治疗各种常见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验案举要 1.1急性腰扭伤 王某,男,35岁,1995年4月28日诊。患者诊前一日负重物时不慎扭伤腰部,自服云南白药、三七片等,未效。诊时腰部疼痛剧烈,不能俯仰,转侧及下蹲时痛甚。查无脊柱侧弯,无腰脊神经根激惹体征,唯左侧腰肌压痛明显。此系腰肌扭伤、脉络瘀阻,治宜行气 活血、散瘀定痛。 施双内关透外关法:以1.5寸毫针从内关向外关透刺,施以捻转、提插泻法,务使针后酸麻感沿手厥阴经、手少阳经向胸胁部放射。10分钟后痛减,半小时后痛止,施法1次而 愈。 按:内关为手厥阴之络穴,别走少阳,其气通于阴维;外关为手少阳之络,别走手厥阴,其气通于阳维。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互为表里,相互络属,故内关透外关一针两穴,能宣通上、中、下三焦之气机,交通阴阳之气。气行则血行,血行则脉络通,通则不 痛。两穴同用,辄获良效。 1.2偏头痛 李某,男,71岁,1997年9月5日诊。素患右侧偏头痛,西医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每服正天丸等止痛剂可缓解片刻,得劳及郁怒则复发。此次头痛发作3天,服药效差。诊时右侧头部疼痛如裂,血脉怒张,以右侧太阳穴为甚,疼痛牵引同侧面颊及额角,伴头晕目眩,心烦易怒,面赤口苦,舌红苔薄,脉弦数。证属少阳头痛,由肝郁化火,风阳上扰少阳经络,脉络受阻所致。以平肝潜阳、熄风通络治之。 施透穴针法:先由丝竹空沿皮透刺率谷,用平补平泻手法;继取太冲透涌泉,施以捻转泻法。透针2次,头痛减轻;继续针刺治疗4次,头痛已止;再针5次,以作巩固。2年 来未见复发。 按:丝竹空、率谷为手足少阳经穴,可疏通少阳经气以治标;太冲为足厥阴原穴,涌泉为足少阴井穴,这两穴合用,能交通肝肾经气,滋水涵木,平肝潜阳而引火归元,属治本 之法。标本同治,气火得平。 1.3胃下垂并慢性肠炎

痛证针灸笔记

痛证针灸笔记 疼痛是一种机体内在的主观感觉,是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现代医学认为疼痛可由多种伤害性刺激如机械、电流、热化学物质所致,易受精神或心理因素的影响。它包括两个成分:一个是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另一个是个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并伴有较强烈的情绪色彩,表现为一系列的躯体运动反应。 但是,超出一定限度的疼痛,会对机体产生相反的作用,"防御过当"以致引起 某些病理性反应,甚至造成危害,疼痛性休克就属此例。 袓国医学认为疼痛是由于正虚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气血凝滞,痹阻经络而成。 《素问 ? 痹论篇》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素问 ? 举痛论篇》亦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冬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 而痛。"《灵枢 ? 五癃津液别》亦云:"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 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说明导致痛证发生的原因不外虚实两端,虚为"不荣则痛";实为"不通则痛"。一、"不通则痛"为实性痛证的病机关健 "不通则痛"是说疼痛的发生无论何因所致,皆由于邪气阻滞经脉,气血不畅使然。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经脉气血应该"流行不止,环周不休",若遭受外邪侵袭,就会造成气血瘀阻不通,使脏腑经络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共痛机 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气机阻滞: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若情志不舒,愤郁不伸,意欲不 遂,则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气滞胸胁乭致胸胁胀痛;气滞上焦则胸痛; 气滞中洲则胃痛。气滞少腹则腹痛;气滞胞宫则痛经;气经脉则肢体疼 痛。而气机升降治节于肺,升发疏泄于肝,脾胃为其枢纽,故气滞致痛 与此三脏关系最为密切。 2.寒邪凝滞:寒性收引、凝滞,易致经脉发生蜷缩、绌急拘挛,项强痛, 身体骨节疼痛:寒中太阴而腹痛;寒袭少阴而发心胸疼痛;寒中厥阴而 巅顶疼痛;寒凝经脉则肢体肌肉疼痛。 3.热邪壅遏:《经》云:诸病跗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说明热邪壅盛, 正邪相搏,则影响气血运行,加之血受热邪燔灼,血热阴伤以致气血运 行不畅而壅滞,可发为痛证。如热结蕴肺,肺终受伤则发胸痛;热郁肝胆, 肝胆络脉受灼则胁痛;肝火循经上扰清窍,可见头胀痛、目赤痛;热结阳 明,腑气不通则腹痛;热犯心经,热瘀互结则心痛;心火下移小肠,则小 便赤涩灼痛;热邪客于肌表,阻遏肌肤脉络气血则肌肤灼热疼痛;热入经 络、关节,与气血相搏,致经络瘀阻则关节肢体疼痛;热邪壅盛,热及肌 肉,燔灼气血,则又发疮疡、疔疖、肿痛、灼热、如肺痈、肌肤疔毒等。

太全了,各种痛症的针灸治疗

太全了,各种痛症的针灸治疗 太全了,各种痛症的针灸治疗 今天分享一个超有用、超全面的东西——各种痛症的针灸治疗(歌赋),而且都是只选一两个穴位哦。 1.腕痛太溪肘阴陵 手腕痛,针刺太溪穴(手腕与脚踝相应)手肘部痛,针刺阴陵泉(肘部与膝部相对应)2.肩刺条口中渚颈肩部疼痛,针刺条口穴颈部疼痛,针刺中渚3.背痛内环腰印上 此句涉及两个穴位,内环穴、印上穴。现在的针灸书上基本上见不到这两个穴位,有说印上穴为印堂穴上一寸,又有说印上穴即是人中穴。无从考究,故不解释。 4.手麻后溪透劳宫劳宫分内、外劳宫,内外相对手掌发麻,针刺后溪穴,朝劳宫穴方向透刺 5.颞颌关节手三里 颞颌部关节疼痛,针刺手三里穴 6.髋求合谷跟大陵

虎口,合谷穴髋部疼痛,针刺合谷和大陵穴 7.肋间丘墟膝曲池肋部疼痛,针刺丘墟和曲池穴 8.踝痛合谷泻无踪 踝关节部位疼痛,针刺合谷。和第一条痛,上下交叉取穴。 9.头痛前针中脘穴 前额头痛,针刺中脘穴 10.后寻至阴偏太冲 后脑头痛,针刺至阴穴 偏头痛,针刺太冲穴11.胃痛中脘胆胆囊 胃痛,针刺中脘 胆囊部疼痛,针刺胆囊穴

12.急腹三里肾精灵 腹痛,针刺足三里 肾绞痛,针刺精灵穴 13.上牙下关下合谷 上牙痛,针刺下关穴 下牙痛,针刺合谷穴14.咽痛廉泉目光明 咽喉部疼痛,针刺廉泉穴 眼睛痛,针刺光明穴15.臀针奇穴向腋窝 奇穴,一般指经外奇穴,此句不知所指,故不解释。 16.网球肘泻冲阳轻 网球肘痛,刺冲阳穴

17.痛经十七椎下刺 痛经,针刺第五腰椎下 18.口疮玉枕不留情 口疮,针刺玉枕穴 19.乳痛肩井痔支沟 乳房痛,针刺肩井穴 痔疮痛,针刺支沟穴 20.休厥失语刺人中 晕厥,针刺人中(老百姓直接掐人中) 21.扁桃体炎二商血 扁桃体发炎,针刺少商、商阳穴。少商穴,在前面日志提过,在这不解释。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一)项目背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高基层医院及中医药技术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决定在“十五”期间投资巨额专项资金实施“中医临床实用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简称“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该项目计划在5年内在全国筛选100项中医特色突出、临床实用、确有疗效的中医(含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技术进行系统整理,在进行多中心、前瞻性评价临床效应和建立规范的临床研究方法和技术标准后,向全国推广。“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系“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之一。 (二)技术介绍 本技术是由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由以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文远主任医师为组长的专家组,从80年代起开始深入基层,对数万肩痛病人进行平衡针治,积累近20年的临床经验而探索出来的。课题组首次发现了治疗肩痛的有效穴位,将其命名为“肩痛穴”,针刺该穴可以快速有效地缓解患肢肩痛,即时见效率达90%。 1.方法简介 “肩痛穴”是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文远主任为首的专家组首次发现和总结的一个经外奇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尖连线之中上三分之一处,相当于足三里下2寸,偏外1寸。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起效快,一针见效;取穴少,一次仅取一个穴位。医者易记忆,患者易接受,能够减少患者的就诊时间和医疗费用,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临床实用技术。 2.适应症与禁忌症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主要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肩关节部位的疼痛,对合并有冠心病心绞痛、胆囊炎、妇科的痛经、精神病患者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禁忌症主要针对妊娠期的患者。 3.治疗原理 肩痛的发病原因与年老体虚、气血不足、经脉失养,又感受风寒湿邪致慢性劳损,或肩部外伤导致气血不畅、经脉阻滞等因素有关,通过针刺平衡穴—肩痛穴,可激发经气、调整气血、调节体内平衡,使肩部经络疏通,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从而达到缓解肩痛的目的。 (1)促进炎症介质和炎症细胞的吸收我们认为炎性反应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肩关节周围的组织粘连,引起其组织细胞因子、生化介质、炎性物质、免疫反应细胞等浓度的变化,诱导痛觉过敏和神经受损,产生严重的关节疼痛,并活动加重。针刺肩痛穴可以 从整体进行调节使机体失衡状态逆转,不仅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促使炎性反应物代谢、排泻,恢复神经的生理功能,而且可以产生弹性避让和维持正常神经传导功能。当局部肩周组织粘连或形成斑痕时,则会发生淤血、水肿、缺血而形成恶性循环。平衡针法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因此临床获得较好疗效。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发现有时局部取穴反而使患侧疼痛加重,病程迁延,考虑与肩关节周围组织渗出、水肿、炎症性变的加重有关,取健侧则可避免这一矛盾。在临床实践中取健侧肩痛穴不但可以消肿止痛,减少渗液,而且可以加强新陈代谢、调整生理功能,进而具有松解粘连、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因此肩痛穴对肩痛的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无菌性炎症性病变,疗效满意。 (2)调整神经通道,松解组织粘连 引起肩痛的原因,主要导致肌肉疼痛、痉挛、粘连,松解组织粘连、减少不良刺激,对于缓解疼痛十分重要。平衡针刺肩痛穴,通过针刺神经的强烈针感而引起局部肌肉的伸展和随后出现的反射性肌肉松弛而使肌肉痉挛得到松解,提高了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促进新陈代谢;通过皮肤神经感受器的神经传入,输送信息,促使受累的神经复苏功能恢复。因此,临床上不能盲目认为局部按摩组织粘连,痉挛可以松解,我们在肩痛患者中发现有些患者由于病情在急性期炎症期水肿期越在局

针灸治疗病例

一、中风 【病因病机】 中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复杂的病理过程,风、火、痰、瘀是其主要的病因,脑府为其病位。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风妄动;五志过极,肝阳上亢,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冲;饮食不节,恣食厚味,痰浊内生;气机失调,气滞而血运不畅,或气虚推动无力,日久血瘀。当风、火、痰浊、瘀血等病邪,上扰清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时,则发生中风。 【治疗】 1.基本治疗 (1)中经络 治法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以手厥阴、督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配穴肝阳暴亢者,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者,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者,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者,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者,加太溪、风池;口角歪斜者,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者,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者,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头晕者,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者,加丘墟透照海;便秘者,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者,加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者,加中极、曲骨、关元。 操作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角,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均直刺,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 方义心主血脉,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气,疏通气血。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谓神导气。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滋补肝肾。

极泉、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 (2)中脏腑 治法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以手厥阴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 配穴闭证者加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者加关元、气海、神阙。 操作内关、水沟操作同前。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方义内关调心神,水沟醒脑开窍。十二井穴点刺出血,可疏通十二经气,调和阴阳;配太冲、合谷,平肝熄风。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灸之可扶助元阳。神阙为生命之根蒂,真气所系,配合气海可益气固本,回阳固脱。 2.其他治疗 (1)头针法选顶颞前斜线、顶旁l线及顶旁2线,毫针平刺入头皮下,快速捻转2~3分钟,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反复捻转2~3次。行针后鼓励患者活动肢体。 (2)电针法在患侧上、下肢体各选两个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接通电针仪,以患者肌肉微颤为度,每次通电20分钟。 二、眩晕 【病因病机】 多与忧郁恼怒、恣食厚味、劳伤过度等有关。情志不舒,气郁化火,风阳升动,或急躁恼怒,肝阳暴亢,而致清窍被扰;恣食肥甘厚味,滞脾而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上蒙清窍;素体薄弱,或病后体虚,气血不足,清窍失养;过度劳伤,肾精亏耗,脑髓不充,均可导致眩晕。总之,眩晕的发生不越清窍被扰、被蒙和失养三条。 【治疗】 1.基本治疗 (1)实证

疼痛疾病特效针刺疗法总结---针灸专业经验之谈。

第一部分:概论 从脏腑和经络角度来看,疾病可分为脏腑病和经络病,针灸治病应采用脏腑辩证和经络辩证法,其中脏腑病采取脏腑辩证,头面躯干四肢的经络病症都应采取经络辩证。但无论何种辩证都应与八纲辩证结合以确定治疗原则。 经络辩证首先辩病是在经还是在络,第二要辩在何经或与何经相关。如:坐骨神经痛,我们知道此病症在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上,但有些病按这条经去治就是不见好,这时我们要想到还有“络”的问题,病久或按常规循经针刺不见效者,要看看疼痛部位有无血络,如有血络则表明病已入络,此时应刺络放血,往往霍然而愈。 要辩病是否入络是件容易的事,主要是看体表是否有络脉(细小血管),如有,则表明病已入络,治要刺络出血。络青则有寒有痛,络赤则有热。但要辩清是在何络则属不易,人有十五络脉,孙络、浮络更不计其数。 再就是辩病在何经了,一:主要是看疼痛的部位都有哪些经经过,是何经经过就是何经的病,如:头痛一病,前头痛属阳明,后头痛属太阳,侧头痛属少阳,巅顶痛属厥阴。一头顶痛患者,一生气头就痛,症属厥阴,治在足厥阴肝经,因为此经行于巅顶,在其原穴太冲针刺用泻法,立效!再之,如果病发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性,则根据发病时间也可确定是何经病。二:在病痛周围或沿经络走行路线切、循、按、弹,看看有无疼痛、结节、条索、虚软凹陷,这些反应出现在何经上则表时是何经之病。如膝关节痛,我们应先在其周围按压,看看哪些地方有疼痛、结节或是络脉(“大络之血结而不通”,是实证),或凹陷虚软(“虚而脉陷空者”,是虚证),针灸治疗时,何经有病就针何经,实用泻虚用补。三:就是找穴位,穴位并不是精确的一个点,书上所言“一寸”也并非一丝不差就是一寸,而是一个大概位置,我们要在其旁边通过手摸心会,通常相对应的穴位按之会有酸胀痛、快感或阳性反应物,这才是穴位。穴位望诊也是有助于诊治的,如肝俞隆起(多见于左侧),则证属肝火,如肾俞、太溪凹陷,则肯定有肾虚。如针足三里后针孔凹陷,则表明胃经气虚,如针几次后针眼渐平复,表明胃气渐复,病情好转。 经络辩证应与八纲辩证相结合,具体为:阴证宜灸,阳证宜针,表证浅刺,里证深刺,寒者留之,热者疾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关节对应取穴法 一:腕关节与对侧踝关节对应,膝关节与对侧肘关节对应,髋关节与对侧肩关节对应。 二:阳经与阳经相对应,阴经与阴经相对应。如足太阳膀胱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对应,足阳明胃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对应,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对应,足太阴脾经与手太阴肺经相对应,足少阴肾经与手少阴心经相对应,足厥阴肝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相对应。但阴经相对应关系有时不太严格,这时候就要按解剖关系来确定对应关系,把人的四肢想象成动物的四肢触地的姿势,则:内踝与桡骨茎突相对应。(如:内踝尖下方的照海穴和内踝后方的太溪穴处疼痛,此两穴位置都属足少阴经,但其对应压痛点和治疗点就不在腕关节手少阴经上,而在桡骨茎突附近) 只要四肢有局限性痛点,均可用关节对应取穴法治之,效果远胜于常规针刺疗法。

肩痛穴

平衡针灸的重点穴位--肩痛穴 平衡针灸重点穴位肩痛穴,肩痛穴是平衡针灸学中研究时间最长,治疗病人最多, 用途最广泛,疗效最理想的一个穴位,临床治愈率98%,一针治愈率11%。 别名:肩周穴,中平穴,平衡穴,镇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腓骨小头至外踝高点连线的上三分之一处。即足三里穴下两寸,偏外一寸。 局部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总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分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前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右侧病变取左侧穴位,左侧穴位取右侧,双侧病变取双侧穴位。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上下提插手法,直刺进针2寸左右。 针感:呈触电式针感,向足面足趾或踝关节传导。 功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冠状动脉,调节内脏,调节神经,调节胃肠,调节内分泌。 主治: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颈椎病,颈肩肌筋膜炎,落枕,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偏头痛,高血压,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癔症性晕厥,上肢瘫痪,中暑休克,癫痫,精神分裂症,对冠心病,心绞痛也有疗效。 临床应用: 1:配颈痛穴治疗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颈椎病,落枕。 2:配胸痛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肋间神经痛,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带状疱疹。 3:配咽痛穴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牙痛,三叉神经痛。 4:配胃痛穴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到溃疡,膈肌痉挛。 5:配急救穴治疗中暑休克,癫痫发作,精神分裂症。 6:配耳聋穴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 7:配腰痛穴治疗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 8:配臀痛穴治疗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损伤。 按语:肩痛穴是治疗肩周炎的特定穴位,经基础研究,此穴具有消炎,镇痛,促进软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还可以用于保健,抗衰老。

刺法灸法论

刺法灸法学部分 第一专题刺灸概论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刺法灸法学的定义、内容及刺灸法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 2、熟悉古代针法、灸法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二、重点内容汇编: 1、针灸起源于()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 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E秦汉时期 2、以下不属于《内经》中九针的针具是() A 锋针 B 毫针 C 长针 D大针 E 皮内针 3、用于按摩分肉之间,治疗分肉之间疾病的针具是() A 圆针 B 圆利针 C 铍针 D 锋针 E 鑱针 4、按压经脉以养脉气的针是() A 毫针 B 鍉针 C 铍针 D 长针 E 圆针 5、十四字手法最早记载于哪一部著作() A 《针经指南》 B《金针赋》 C 《针灸大成》 D 《灵枢》 6、提出徐疾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的是() A 《内经》 B 《难经》 C 《针经指南》 D 《针灸大成》 E 《金针赋》 7、提出治病八法的是() A 《针经指南》 B《金针赋》 C 《针灸大成》 D 《灵枢》 8、最早的灸法专著是( ) A 《千金要方》 B 《肘后备急方》 C 《曹氏灸方》 D 《扁鹊心书》 9、有专门施灸的医师称为“灸师”,起于何代() A 清 B 明 C 魏 D 唐 E 汉 10、刺法灸法学是以各种针灸操作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及作用原理为主要内容的针灸分支学科。 11、刺法灸法学具有技能训练和临床应用两方面内容特点。 1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范围主要包括针刺技术、灸法技术、耳针、头皮针、腕踝针、腧穴特种治疗技术四大类腧穴治疗技术。 13、针刺手法,包括得气法、行气法、补泻法和各种相应的单式、复式手法。 14、灸法包括艾灸法和非艾灸法两部分组成。 15、《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说:“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则皮肤痛。” 16.治病八法包括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有阳、子午捣臼、进气和龙虎交战、留气、抽添等手法。其中烧山火是复式补法的典型操作手法,透天凉是复式泻法的典型操作手法,龙虎交战是住痛移疼的手法技术。 第二专题毫针刺法 第一章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一、学习目标 1、熟悉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2、熟悉毫针操作在临床上的选则应用及质量检查。 3、熟悉毫针操作基本功的训练内容,并逐步完成。 4、掌握各种体位选择与腧穴取定法。 5、熟悉器械、腧穴等的消毒方法。 6、掌握毫针基本技术方法,包括持针、进针、捻转、提插、留针、出针等具体操作要领。 7、熟悉毫针的进针角度、方向和深浅的临床应用规律。 二、重点内容汇编:

胁痛针灸治疗

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的总称。 胁痛是临床的常见病证,可见于西医学的多种疾病之中,如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系结石、胆道蛔虫、肋间神经痛等。 足厥阴肝经布两胁,若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而致气郁气滞,肝失调达,疏泄不利,发生胁痛。若气郁日久,血流不畅,瘀血停滞,胁络痹阻,或强力负重,胁络受伤,瘀血停留,出现胁痛。或肝胆湿热内侵,疏泄失常,导致胁痛。亦有久病经血亏损,血不养肝,或外邪迁延,耗血伤阴,脉络失养,导致胁痛者。 1.辨在气在血 大抵胀痛多属气郁,且疼痛游走不定,时轻时重,症状轻重与情绪变化有关;刺痛多属血瘀,且痛处固定不移,疼痛持续不已,局部拒按,入夜尤甚。 2.辨属虚属实 实证之中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多病程短,来势急,症见疼痛较重而拒按,脉实有力。虚证多为阴血不足,脉络失养,症见其痛隐隐,绵绵不休,且病程长,来势缓,并伴见全身阴血亏耗之证: 二、治疗原则 胁痛之治疗原则当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以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治则,结合肝胆的生理特点,灵活运用。实证之胁痛,宜用理气、活血,清利湿热之法;虚证之胁痛,宜补中寓通,采用滋阴、养血,柔肝之法。 【针灸治疗】 l.针刺法 (l)实证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怯湿通络。 处方:肝俞期门阳陵泉 方义:肝经布胁肋,肝俞、期门为俞募配穴,可疏肝解郁,宽胸理气,配胆经合穴阳陵 泉疏理肝胆,调理气血,共奏理气解郁、活血止痛之功。 随证配穴:肝气郁结配太冲,气滞血瘀配三阴交,肝胆湿热配支沟。 *作:毫针刺,用泻法。每日l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10次为l疗程。 (2)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 处方:肝俞肾俞期门三阴交 方义:肝藏血,肾藏精,取肝肾之背俞穴充益精血以柔肝,取肝之募穴期门和络止痛, 三阴交扶助脾胃,以资气血化生之源,充益精血,濡养肝络。 *作:毫针刺,用补法。每日l次,每次留针30分钟。 2.穴位注射法 选穴:参照针刺法穴位。 方法:用10%葡萄糖注射液10毫升加维生索Bl注射液或维生素B12注射液l毫升,每 穴注射0.5~1毫升,或选用相应节段夹脊穴,有明显针感后将药液注人穴位。 【文献摘要】 l.《素问.骨空论》:脉络季胁引小腹而痛胀,刺谚语。 2.《针灸资生经.胸胁痛》:太白主胸胁胀切痛,阳辅主胸胁满,大包主胸胁中痛、胸胁满心痛,灸期门随年壮,肝俞、脾俞、志室主两胁急痛,腕骨、阳谷主胁痛不得息,胆俞、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Ⅰ项目介绍 (一)项目背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高基层医院及中医药技术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决定在“十五”期间投资巨额专项资金实施“中医临床实用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简称“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该项目计划在5年内在全国筛选100项中医特色突出、临床实用、确有疗效的中医(含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技术进行系统整理,在进行多中心、前瞻性评价临床效应和建立规范的临床研究方法和技术标准后,向全国推广。“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系“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之一。 (二)技术介绍 本技术是由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由以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文远主任医师为组长的专家组,从80年代起开始深入基层,对数万肩痛病人进行平衡针治,积累近20年的临床经验而探索出来的。课题组首次发现了治疗肩痛的有效穴位,将其命名为“肩痛穴”,针刺该穴可以快速有效地缓解患肢肩痛,即时见效率达90%。 1.方法简介 “肩痛穴”是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文远主任为首的专家组首次发现和总结的一个经外奇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尖连线之中上三分之一处,相当于足三里下2寸,偏外1寸。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起效快,一针见效;取穴少,一次仅取一个穴位。医者易记忆,患者易接受,能够减少患者的就诊时间和医疗费用,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临床实用技术。 2.适应症与禁忌症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主要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肩关节部位的疼痛,对合并有冠心病心绞痛、胆囊炎、妇科的痛经、精神病患者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禁忌症主要针对妊娠期的患者。 3.治疗原理 肩痛的发病原因与年老体虚、气血不足、经脉失养,又感受风寒湿邪致慢性劳损,或肩部外伤导致气血不畅、经脉阻滞等因素有关,通过针刺平衡穴—肩痛穴,可激发经气、调整气血、调节体内平衡,使肩部经络疏通,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从而达到缓解肩痛的目的。 (1)促进炎症介质和炎症细胞的吸收 我们认为炎性反应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肩关节周围的组织粘连,引起其组织细胞因子、生化介质、炎性物质、免疫反应细胞等浓度的变化,诱导痛觉过敏和神经受损,产生严重的关节疼痛,并活动加重。针刺肩痛穴可以从整体进行调节使机体失衡状态逆转,不仅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促使炎性反应物代谢、排泻,恢复神经的生理功能,而且可以产生弹性避让和维持正常神经传导功能。当局部肩周组织粘连或形成斑痕时,则会发生淤血、水肿、缺血而形成恶性循环。平衡针法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因此临床获得较好疗效。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发现有时局部取穴反而使患侧疼痛加重,病程迁延,考虑与肩关节周围组织渗出、水肿、炎症性变的加重有关,取健侧则可避免这一矛盾。在临床实践中取健侧肩痛穴不但可以消肿止痛,减少渗液,而且可以加强新陈代谢、调整生理功能,进而具有松解粘连、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因此肩痛穴对肩痛的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无菌性炎症性病变,疗效满意 (2)调整神经通道,松解组织粘连 引起肩痛的原因,主要导致肌肉疼痛、痉挛、粘连,松解组织粘连、减少不良刺激,对于缓解疼痛十分重要。平衡针刺肩痛穴,通过针刺神经的强烈针感而引起局部肌肉的伸展和随后出现的反射性肌肉松弛而使肌肉痉挛得到松解,提高了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促进新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