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Ⅰ项目介绍

(一)项目背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高基层医院及中医药技术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决定在“十五”期间投资巨额专项资金实施“中医临床实用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简称“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该项目计划在5年内在全国筛选100项中医特色突出、临床实用、确有疗效的中医(含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技术进行系统整理,在进行多中心、前瞻性评价临床效应和建立规范的临床研究方法和技术标准后,向全国推广。“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系“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之一。

(二)技术介绍

本技术是由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由以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文远主任医师为组长的专家组,从80年代起开始深入基层,对数万肩痛病人进行平衡针治,积累近20年的临床经验而探索出来的。课题组首次发现了治疗肩痛的有效穴位,将其命名为“肩痛穴”,针刺该穴可以快速有效地缓解患肢肩痛,即时见效率达90%。

1.方法简介

“肩痛穴”是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文远主任为首的专家组首次发现和总结的一个经外奇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尖连线之中上三分之一处,相当于足三里下2寸,偏外1寸。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起效快,一针见效;取穴少,一次仅取一个穴位。医者易记忆,患者易接受,能够减少患者的就诊时间和医疗费用,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临床实用技术。

2.适应症与禁忌症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主要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肩关节部位的疼痛,对合并有冠心病心绞痛、胆囊炎、妇科的痛经、精神病患者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禁忌症主要针对妊娠期的患者。

3.治疗原理

肩痛的发病原因与年老体虚、气血不足、经脉失养,又感受风寒湿邪致慢性劳损,或肩部外伤导致气血不畅、经脉阻滞等因素有关,通过针刺平衡穴—肩痛穴,可激发经气、调整气血、调节体内平衡,使肩部经络疏通,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从而达到缓解肩痛的目的。

(1)促进炎症介质和炎症细胞的吸收

我们认为炎性反应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肩关节周围的组织粘连,引起其组织细胞因子、生化介质、炎性物质、免疫反应细胞等浓度的变化,诱导痛觉过敏和神经受损,产生严重的关节疼痛,并活动加重。针刺肩痛穴可以从整体进行调节使机体失衡状态逆转,不仅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促使炎性反应物代谢、排泻,恢复神经的生理功能,而且可以产生弹性避让和维持正常神经传导功能。当局部肩周组织粘连或形成斑痕时,则会发生淤血、水肿、缺血而形成恶性循环。平衡针法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因此临床获得较好疗效。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发现有时局部取穴反而使患侧疼痛加重,病程迁延,考虑与肩关节周围组织渗出、水肿、炎症性变的加重有关,取健侧则可避免这一矛盾。在临床实践中取健侧肩痛穴不但可以消肿止痛,减少渗液,而且可以加强新陈代谢、调整生理功能,进而具有松解粘连、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因此肩痛穴对肩痛的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无菌性炎症性病变,疗效满意

(2)调整神经通道,松解组织粘连

引起肩痛的原因,主要导致肌肉疼痛、痉挛、粘连,松解组织粘连、减少不良刺激,对于缓解疼痛十分重要。平衡针刺肩痛穴,通过针刺神经的强烈针感而引起局部肌肉的伸展和随后出现的反射性肌肉松弛而使肌肉痉挛得到松解,提高了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促进新陈代谢;通过皮肤神经感受器的神经传入,输送信息,促使受累的神经复苏功能恢复。

因此,临床上不能盲目认为局部按摩组织粘连,痉挛可以松解,我们在肩痛患者中发现有些患者由于病情在急性期炎症期水肿期越在局部治疗症状越加重,尤其疼痛,功能受限,作为临床医师应引起重视。另一方面,肩痛与肩关节局部代谢发生障碍,使血液及淋巴的回流受阻,导致在关节周围如关节囊、肱二头肌腱长头及喙肱韧带发生退行性痉挛有关,这种痉挛长时间发展下去,从渗出液、细胞浸润继而出现纤维化,限制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实际上,从解剖学上的特点,其周围神经分布十分丰富,平衡针刺神经支或神经干及神经节段,这对调节本病是十分有效的。

(3)镇痛及提高组织痛阈

针刺肩痛穴的镇痛作用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及提高组织痛阈来实现的。在临床实践中,肩痛患者在发病过程中由于致痛物质5-羟色胺(5-HT)等的大量生成和释放,而止痛物质β-内啡肽(β-EP)的减少,疼痛越来越重,功能活动严重受限,平衡针法可以调节神经体液系统,提高痛阈,促进致痛物质的排泄、吸收,刺激止痛物质的分泌。肩痛穴位于足三里偏下2寸,针刺神经都是腓总神经支配的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与足三里有许多共同的性质。目前研究表明,足三里对人体许多系统有明显调节作用。能使三磷酸腺苷酶、单胺氧化酶以及5-羟色胺等单胺物质含量增加,从而提高痛阈,加强镇痛效果。肩痛穴对肩痛患者疗效显着,我们对病情、年龄基本相同的100名肩痛患者用随机法分为二组。一组用传统穴,一组用肩痛穴,10天为一疗程。一疗程后比较,肩痛穴治疗组优于传统穴治疗组,肩痛穴组优良率%,传统穴组优良率%。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肩痛

的软组织急性无菌性炎症是肩痛的根本病理,肩关节囊粘连是无菌性炎症后期的病理改变。

平衡针灸,既具有镇痛作用,又可间接地松解粘连,其具体原因在于肩关节周围附着肌腱较多,而肌腱处神经末梢丰富,血管少、血液循环差,肩关节囊和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受风寒和反复产生的一种广泛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使患处疼痛而活动受限,炎症代谢产物吸收缓慢,久而久之,产生广泛粘连,影响肩关节功能活动,其主要是炎症性反应。平衡针灸在这一点上具有优势,即消除炎症,是治疗本病的根本。

4.临床技术操作

(1)药品及器械准备: 29#3寸、弹性良好的不锈钢毫针,消毒备品等。

(2)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右侧肩痛取左侧穴位,左侧肩痛取右侧穴位。

(3)消毒:常规消毒患者的针刺局部及医者的双手。

(4)进针:快速进针,针尖直刺1寸左右,行提插手法,以泻为主,使患者出现局部酸胀麻木感,并有向足背方向的触电样放射感。

(5)出针:快速出针,并以消毒后的干棉球按压针孔1分钟,以防出血。

3秒内完成1次针刺过程。

疗程:发病2周以内者,每日针1次,14次为1疗程;发病2~4周者,每日针1次,21次为1疗程;发病4周以上者,

每日针1次,28次为1疗程。

5.技术要领

(1)取穴要准确;

(2)进针要快,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内;

(3)针尖要刺在腓浅神经上,以患者出现局部酸胀麻木、并有向足背方向传播的触电感为宜。

6.注意事项

(1)使用一次性针灸针,消毒要严格、彻底;

(2)针刺前必须检查针具的质量,严禁使用有质量问题的针具,以防弯针、断针的发生;

(3)针刺后嘱患者避免肩关节的剧烈活动。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起效快,一针见效;取穴少,一次仅取一个穴位。医者易记忆,患者易接受,能够减少患者的就诊时间和医疗费用,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临床实用技术。

Ⅱ参考资料

(一)肩痛症综述

肩痛,多由肩周肌、肌腱、滑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无菌性炎症所致,属中医“肩凝症”、“肩痹”等范畴,以肩部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特点,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而且疗程长、见效慢,治疗上有一定的困难。

1.病理定位

肩痛是发生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其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盂肱关节囊,肱二头肌长头腱及腱鞘、肩袖(包括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及其肌腱)、肩峰下滑囊、肩锁关节及喙突等。常常是先出现局部的无菌性炎症改变,使局部功能受损,周围组织代偿,若代偿过度,加之炎症介质的影响等,可使无菌性炎症广泛化而最终导致肩痛的发生。

2.病理原因

(1)劳损

某一外力,其大小虽在肩部软组织承受范围之内,但若长期,周而复始的作用于肩周局部就会引起肩周软组织的疲劳性损伤,表现为充血、水肿、渗出,继而出现滑膜增厚、韧带挛缩、软组织间粘连等病理改变。

(2)寒凉

经动物实验观察:肩周局部受寒受凉后,初期出现微血管收缩、扩张,再收缩、再扩张,致使微血管充盈壅滞,血液循环受阻,并且有软组织增生,肌纤维紊乱松散,灶性肌纤维缺血性收缩。后期渗出物被部分机化,肉眼下见到肌腱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等病理改变。

(3)外伤

肩部组织在瞬间超强度外力下导致急性损伤,此时渗出、变质等急性炎症的表现较为突出。一旦某一局部出现上述损伤,则使整个肩关节保持功能态的平衡能力就出现薄弱环节,使损伤范围可能继续扩大,导致炎症的泛化,并最终引起肩痛的发生。此外,因局部损伤引起的疼痛及功能受限,使肩部活动受阻,血液循环不良,炎性物质不能及时清除,也是导致无菌性炎症泛化的重要因素。

(4)退变

中老年人肩关节退变可表现为肌肉、韧带松弛、老化、钙化,失去弹性和韧性,骨质疏松,肩袖滑膜面的部分纤维发生断裂、磨损、出血、粘连,肩关节囊损伤机化、粘连、挛缩,肩峰下滑囊壁增厚,囊内滑液分泌减少,从而产生粘连性滑膜炎或肌腱炎等肩周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挛缩、粘连、功能障碍等。

(5)不当治疗及不当锻炼

平衡针灸学对肩痛的早期治疗持不同观点,认为在肩痛性水肿期给予各种局部治疗,往往加重局部的炎症和水肿,延长治愈时间,不当锻炼也可加重局部无菌性炎症,致病情恶化,这是因为肩痛早期病理变化以充血、渗出为主,过早地进行局部治疗如理疗等,或过早地进行功能锻炼,会加重局部的充血及渗出,使水肿更加明显,继而水肿组织作为机械性刺激及炎症介质作为化学性刺激作用于神经末梢引起疼痛的加重,更易造成肌肉痉挛,局部渗出物质吸收不完全,加速疾病的进展。

3.病理机制

肩痛的早期主要病理部位在关节囊、肌腱和韧带,表现为肩关节囊的收缩变小,关节腔内滑膜充血,绒毛肥厚增殖,使关节腔容量狭小,肩周软组织充血、水肿。炎性致痛物质的产生、积聚作为化学刺激,及水肿组织的压迫挤压形成的机械刺激作用于神经末梢而引起疼痛,继而引起肌肉持续性痉挛,加重局部循环障碍,影响炎性代谢产物的清除,使疼痛加剧。此期患者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其肩部活动受限是因疼痛而害怕活动引起,软组织粘连及关节挛缩因素相对次要。

肩痛后期,主要病理变化除有早期的上述表现外,还出现胶原纤维的退行性变,附近软组织纤维化,滑膜血管增加、肥厚及纤维化,失去弹性,质变脆,易撕裂。肩袖肌

如冈上肌、肩胛下肌等肌腱也纤维化、短缩、失去弹性,使肩关节的活动受到限制。肩峰下滑囊壁增厚,滑囊腔粘连消失,失去其润滑作用,肱二头肌长头腱及腱鞘炎使肌腱下端消失不见,而余下的上端则粘连固定于结节间沟处。关节囊的挛缩、肌腱短缩、滑囊消失、软组织间粘连,均限制肩关节的活动,表现为各个方向上的运动受限,此期患者因炎性渗出好转使疼痛并不明显,而以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

要临床表现。

(二)诊断标准

临床上综合肩痛的病史、症状、体征、X线表现及特殊检查做出诊断。

(1)好发于50岁以上病人,女性多见,非体力劳动者发病率相对高。

(2)肩部可有外伤、劳损、可有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或感受风、寒、湿邪的病史。

(3)慢性发病,开始为阵发性钝痛,以后渐呈持续性酸痛或刺痛,昼轻夜重,可影响睡眠。

(4)压痛部位广泛,常见于喙突肩峰下、结节间沟、肩后部、肩胛骨内侧缘等。

(5)肩部功能障碍,以外旋、外展高举及背手的动作最为明显。

(6)肌肉萎缩,以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明显,腋窝的前后臂、胸大肌筋膜、背阔肌筋膜均呈痉挛持续状态。

(7)X线检查一般无改变,后期可出现骨质疏松、囊性变、关节间隙变窄或增宽、骨质增生及软组织钙化。

(8)关节造影见关节囊缩小,肩峰下滑囊消失,肩峰下滑膜间隙闭锁。

(三)其他疗法

西医学并无“肩痛”这一病名,临床多参照“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方法治疗。

(1)一般治疗:早期可对肩关节局部进行一般治疗,把改善局部血运和解除肌肉紧张做为目标。常采用全身、局部休息、保温。

(2)推拿疗法:是通常最先应用的治疗方法,简便易行,甚至患者自己在痛点处进行按摩都能明显的缓解疼痛。

(3)物理治疗:采用低中频电疗、微波、超声波治疗,或局部热敷或敷药,也有止痛、缓解肌肉紧张的功效。

在急性期冷疗是理想的治疗方法,可缓解疼痛,20℃以下的温度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营养的作用。方法可用冰袋、冰按摩等,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

(4)药物治疗:一般可服用止痛、镇静剂。

(5)针灸治疗:也是疗效较高的治疗手段

(6)神经阻滞:肩关节主要受腋神经和肩胛上神经支配。神经阻滞可以切断疼痛的恶性循环,解除疼痛;改善局部血运,促进组织新陈代谢;缓解纤维、结缔组织的粘连和消除炎性反应,早期阻断病理改变,从而收到明显的效果。

(7)手法松解:对于已发展为冻结期病例,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时,可在颈路臂丛神经麻醉下,将肩关节周围粘连之软组织手法松解。但松解本身是对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又一次新的创伤,故松解术后应适当休息,但应防止新

创面的再次粘连。

(8)手术治疗: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9)功能锻炼:是肩周炎的主要治疗方法。在病变早期就应鼓励患者在不引起剧痛的范围内活动肩关节,如用手爬墙(摸高)、患臂内收后伸绕头练习、或拉滑轮、练保健棒等动作或器械锻炼,预防肩部肌肉萎缩及发展至冻结期。

一旦肩关节功能受到限制时,就应在神经阻滞后,疼痛消失时开始进行抗阻练习,以恢复盂肱关节的活动。恢复期以肩关节活动度练习为主,辅以肌力练习。各种练习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要重视肩外展、外旋的活动范围,和肩带肌、三角肌的肌力的完全恢复。

Ⅲ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技术负责人王文远主任医师

技术参与人员赵建明陈占禄何银洲祝静等

技术负责单位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

技术协作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临沂市人民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

组织实施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技术负责单位简介:

本技术负责单位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国家级重点针灸专科。目前“中心” 创建了平衡针灸国际网站,成功召开了五届国际与国内平衡针灸学术会议,举办了百余期军内外培训班,培养了6000余名专业人才。技术负责人简介:

本技术负责人是该中心主任王文远主任医师,中国平衡针灸创始人、平衡医学理论倡导者。兼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白求恩军医学院教授等职。开展新技术305项,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出版专着6部,并获得多项成果奖励,新华社等30余家新闻媒体先后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被患者誉为“京华王一针”。

针刺运动疗法

针刺运动疗法 一定义 针刺运动疗法,简称“针运疗法”, 即针刺的同时运动患部。 二原理 以人体阴阳整体平衡原理为理论来源,根据远道经络辨证取穴,采用针刺疗法,同时使患者主动或被动地运动患部,产生运动针感、针运热感及疼痛逃移现象,从而达到消肿止痛、恢复运动功能的目的。三优点 针刺运动疗法和传统针刺疗法相比,避免了直接接触病人的痛区,和局部制动疗法相比,又不需等其自然恢复,并把“疗效”当场兑现给病人,不仅仅改变了几千年来传统针刺疗法单一、绝对静止体位的治疗状态,而且提高了针灸的治疗效果,缩短了疗程,为治疗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提供一种新的疗法。 四治疗方法 1 针刺疗法 (1)远道经络辨证取穴远道经络辨证取穴是远道和经络辨证取穴两者的有机结合,以祖国医学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以祖国医学的“不通则痛,痛则不通”为法则,综合了《内经》中的巨刺、缪刺和远道刺,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来。其远道取穴依据为腧穴的对应治疗作用,取穴方法为经络辨证取穴。

1)取穴依据腧穴都有治疗与其相对应部位病痛的功能,这种功能即是腧穴的对应治疗作用,一般分为左右对应、上下对应、上下左右交叉对应,前后对应等4种作用。 ①左右对应:即以人体正中矢状线为对称轴,左侧有病,在右侧对应的部位上施术,右侧有病,在左侧对应的部位上施术。如左腕关节疼痛,可取右腕关节穴位。 ②上下对应:包括四肢上下对应和躯体、四肢上下对应,四肢上下对应不仅是手足相应、肘膝相应、肩髋相应,还可理解为整个上肢与整个下肢是相对应的。躯干、四肢上下对应具体为:手足与头相应、腕踝与颈相应、前臂小腿与躯干相应,肘膝与腰相应。《八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胁肋支沟取,心胸内关谋,两臂曲池妙,两足肩井搜”。除“两臂曲池妙”外,均属此范围。 ③上下左右交叉对应:为左右对应与上下对应作用的集合。是指上肢的左侧穴位有治疗右侧下肢相应部位病痛的作用,或者下肢左侧穴位有治疗右侧上肢相应部位病痛的作用(或以右治左)。如在右侧手三里处疼痛,可取左侧足三里。 ④前后对应:针对躯体前(后)侧患位,可选其后(前)侧相应部位的腧穴治疗,用之多效。如:治疗急慢性腰痛,在腹部相对应的位置选穴,常可收显效。 2)取穴方法为了不妨碍同时进行运动疗法,根据取穴依据,我们在远离病变的部位进行辨证取穴,其方法有四种:本经对应取穴,手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Ⅰ项目介绍 (一)项目背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高基层医院及中医药技术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决定在“十五”期间投资巨额专项资金实施“中医临床实用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简称“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该项目计划在5年内在全国筛选100项中医特色突出、临床实用、确有疗效的中医(含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技术进行系统整理,在进行多中心、前瞻性评价临床效应和建立规范的临床研究方法和技术标准后,向全国推广。“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系“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之一。 (二)技术介绍 本技术是由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由以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文远主任医师为组长的专家组,从80年代起开始深入基层,对数万肩痛病人进行平衡针治,积累近20年的临床经验而探索出来的。课题组首次发现了治疗肩痛的有效穴位,将其命名为“肩痛穴”,针刺该穴可以快速有效地缓解患肢肩痛,即时见效率达90%。 1.方法简介 “肩痛穴”是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文远主任为首的专家组首次发现和总结的一个经外奇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尖连线之中上三分之一处,相当于足三里下2寸,偏外1寸。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起效快,一针见效;取穴少,一次仅取一个穴位。医者易记忆,患者易接受,能够减少患者的就诊时间和医疗费用,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临床实用技术。 2.适应症与禁忌症

学习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的感想

学习“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等感想 继参加2011年浦东新区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新八项中“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技术”和“儿童哮喘的火罐疗法防治技术”培训,深有感想。 首先是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系“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之一。是由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由以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文远主任医师为组长的专家组,从80年代起开始深入基层,对数万肩痛病人进行平衡针治疗,积累近20年的临床经验而探索出来的。课题组首次发现了治疗肩痛的有效穴位,将其命名为“肩痛穴”,针刺该穴可以快速有效地缓解患肢肩痛,即时见效率达90%。 “肩痛穴”是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文远主任为首的专家组首次发现和总结的一个经外奇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尖连线之中上三分之一处,相当于足三里下2寸,偏外1寸。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起效快,一针见效;取穴少,一次仅取一个穴位。医者易记忆,患者易接受,能够减少患者的就诊时间和医疗费用,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临床中医适宜技术。 适应症与禁忌症: 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主要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肩关节部位的疼痛,对合并有冠心病心绞痛、胆囊炎、妇科的痛经、精神病患者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禁忌症主要针对妊娠期的患者。

治疗原理: 肩痛的发病原因与年老体虚、气血不足、经脉失养,又感受风寒湿邪致慢性劳损,或肩部外伤导致气血不畅、经脉阻滞等因素有关,通过针刺平衡穴—肩痛穴,可激发经气、调整气血、调节体内平衡,使肩部经络疏通,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从而达到缓解肩痛的目的。(1)促进炎症介质和炎症细胞的吸收 (2)调整神经通道,松解组织粘连 (3)镇痛及提高组织痛阈 平衡针灸,既具有镇痛作用,又可间接地松解粘连,其具体原因在于肩关节周围附着肌腱较多,而肌腱处神经末梢丰富,血管少、血液循环差,肩关节囊和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受风寒和反复产生的一种广泛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使患处疼痛而活动受限,炎症代谢产物吸收缓慢,久而久之,产生广泛粘连,影响肩关节功能活动,其主要是炎症性反应。平衡针灸在这一点上具有优势,即消除炎症,是治疗本病的根本。 在临床实施期间,我们碰到肩痛厉害,发病实践短的患者,我们通常先针刺“肩痛穴”,根据交叉取穴的原则,对患者进行快速针刺,即进针快、找针感快、出针快,整个过程控制在3秒之内,然后嘱咐患者活动下患部的肩关节,患者有明显的疼痛减轻的效果,再继续对患者进行接下来的常规治疗,通常1-2个疗程治愈。也有碰到发病时间较长,肩部疼痛明显且活动受限的患者,我们在针刺“肩痛穴”得气后,适当的留针30分钟,患者也配合的小范围的活动下肩部以

透穴治病:长针穿过身体不伤身

透穴治病:长针穿过身体不伤身 *导读:古书记载,古代名医扁鹊为了治疗患者偏头痛,运用针灸之术,把一根银针从太阳穴穿头而 古书记载,古代名医扁鹊为了治疗患者偏头痛,运用针灸之术,把一根银针从太阳穴穿头而过,并把患者的头痛治好了。不少人现在还当这是个传说,可现实生活中,还真有碰到过一些神奇针灸的市民。 市民经历 我体验了银针穿身而过 我亲身体会过针灸穿身而过的神奇。在一次采访中,市民黄先生讲述了他经历过的神奇针灸。 黄先生曾经因为一些原因从小就右边的手脚就行动不方便,

各种治疗效果都不怎么好。在1991年,他慕名前往广州找到了一位老中医求治,就这一次诊治,让他印象深刻。当时老中医就拿着一根长针,从我的肩膀下锁骨旁边的地方扎针进去,一下子就穿透了肩膀,从背后透出来。我当时并没有感觉疼,可在针扎进去一会儿后,我就感觉到针处一阵麻胀感,接着又有一阵麻感从肩膀传到手指。再一会,我就感觉到原本僵硬的手指居然能微微动弹了。这次的针灸让黄先生坚定了用针灸治疗的决心,回到南宁后,他又继续找医生做针灸治疗,同时做康复训练,几年过去了,他原本不能行动的右半边身体居然与正常人无异了。 黄先生还告诉记者,在广州的这段时间,他甚至见识了这位老中医用针灸进行麻醉,配合一位外科大夫进行了开胸手术的奇事。 专家解答 有此针法却不常用

针灸能有这么神奇吗?这种穿透身体的针灸是何种针法? 记者采访了广西针灸学会理事农泽宁,想了解这到底是失传的技术,还是一种特定病种采用的针法? 农泽宁认为,这其实是针灸里的透穴法,即用约8寸长的芒针(一种特制的长针,一般用较细而富有弹性的不锈钢丝制成,因形状细长如麦芒,故称之为芒针)刺入某穴后,将针尖刺抵相邻近的穴位,但不可穿透皮肤。透穴法在临床上还是有医生用的,而且是学针灸的人必须会的基本功。但要用得好,有疗效,技法还得要更高明一些。农泽宁说,之所以很少人看见过这种方法,一方面因为需要操作者有很扎实的针灸功底,另一方面,这种方法并不用于常见病,大多用于瘫证或是针感不敏感的人。 而且,也不是每个穴位都能做透穴,只有相邻而且同样对某病有治疗效果的穴位才适合。比如地仓透颊车、内关透外关、阳陵泉透阴陵泉等。 透穴法对瘫证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在宋代针灸著作《针灸大成》中,有一首《玉龙歌》: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

针刺透穴治疗面瘫50例体会和分析

针刺透穴治疗面瘫50例体会和分析 本文主要阐述了周围性面瘫针刺透穴治疗的方法、体会和分析。①在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诊断上的鉴别是临床医生的基本要求。②对中枢性面瘫的诊断一定要借助于现代设备,如CT、MRI等加以鉴别。③明确诊断后采用针刺透穴的方法可以缩短病程。笔者提出周围性面瘫切勿用磁疗仪(TDP)烘烤,避免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标签:周围性面瘫;透穴;针刺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中医学称“口眼歪斜”,临床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外周性面瘫2类。两者在发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上有很大区别。中枢性面瘫,多以脑实质或脑桥内的神经核受损,或以面神经的神经元,主要以传出神经的损害为主,如心血管疾病的脑出血或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症状以口眼歪斜、语言謇涩、人中沟不居中、鼻唇沟变浅,同时伴有上肢”挎篮状”,下肢以”划圈步态”出现。而笔者所述的面瘫是属周围性面瘫的针刺透穴治疗体会和分析,中医学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是以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虚而入的气血经络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所导致[1]。现代医学认为另一致病原因即病毒的侵袭,除了有口眼歪斜,一侧额纹消失等症状外,常常在耳廓内出现疱疹,有的是以颈后或耳后”风池”穴附近疼痛,典型的周围性面瘫患者一侧面部是以口眼歪斜、鼻唇沟变浅、额纹消失、眼睛闭不实、迎风流泪、漱口时漏水、咀嚼食物时,口腔后腮部位食物残留,或者一觉醒来感觉面部麻木,而后出现一侧嘴角歪斜等。中枢性面瘫临床检查时常出现血压不稳定或伴有高血病史,结合CT、MRI 检查常发现伴有脑出血或脑梗塞(或腔隙性梗塞)。周围性面瘫常无血压变化,血压检查为正常。除了临床徒手检查就可以区别两者不同表现外,结合CT、MRI 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1中医辩证分型 1.1风寒袭络由于正气亏虚,发病初期感受寒邪、风寒袭络、寒则筋急、络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面部失于濡养与温煦而致口眼歪斜,眼睛不能闭合。可伴恶寒重,发热轻,舌淡苔薄白,脉浮紧等症。 1.2风热袭络常以感受热邪侵袭、而络脉阻滞、经气不运、脉络失养。热则纵经致使口眼歪斜,伴发热重恶寒轻,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浮散为主。 1.3风痰袭络常以风痰互结、窜入经络、气血阻滞不畅,而致口眼歪斜。时有面部麻木、头重如裹、舌苔白腻或滑,脉弦为主。 1.4经虚络滞由于病久迁延、病邪入络、痹阻络脉,脉络久于失养,而致口眼歪斜,甚至可留下面神经抽搐,更有甚者,眼睛在抽搐时不能睁开,舌淡面黯,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

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 王文远作者单位:100026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平衡针灸中心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以肩部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特点,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由肩周肌、肌腱、滑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无菌性炎症所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痹证”、“肢节痛”范畴,多为上肢筋脉、肌肉、关节等软组织受风、寒、湿邪外袭,闭塞经络,气滞血瘀所致,主要表现为“肩痛累月,肩关节如胶连接不能举”,又称之为“肩凝症”。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成功找到了位于下肢腓浅神经上的特定穴位“肩痛穴”。平衡针灸法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特点。1989年曾获全军科技二等奖、“十五”被列为国家级中医药标准化招标课题。 1适应证 各种原因引起的肩关节部位的疼痛:包括肩周炎、颈椎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肩袖损伤、颈肩肌筋膜炎、脆性骨软骨炎、冈上肌腱断裂等引起的疼痛。 1.1西医诊断标准 ①40~50岁以上,缓慢起病,多有受凉或外伤史;②肩部疼痛逐渐加重,肩关功能活动受限;③体征检查:肩局部压痛,活动受限,肌肉萎缩。④X线检查阴性。 1.2中医诊断 ①风寒阻络:肩部疼痛、抬举困难、手指麻木,微恶风寒,舌淡红苔白,脉浮紧;②气虚血瘀:肩部疼痛、上举困难、肩部活动不便、面色灰白、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 ③寒湿凝络:肩部疼痛、遇寒加重、得热痛减,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1.3孕妇禁用。 2治疗方法简介 2.1操作方法 2.1.1病人取仰卧位,暴露膝关节下肢。选穴肩痛穴,该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点,在穴位上消毒。 2.1.2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 课题名称: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 承担单位: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平衡针灸中心 项目负责人:王文远教授 项目简介: 通过对比肩痛穴,传统穴两种不同方法对治疗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的症状和体征及疼痛指数的临床观察,客观分析判定快速针刺手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及对其进行诊疗的规范化研究。本项目将传统针灸学与现代神经解剖及神经调控理论相结合,以传统中医巨刺、远道刺和缪刺针法为指导,采用交叉取穴法,针刺经验穴-“肩痛穴”,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该穴为治疗肩周炎的有效穴位。 疾病简介: 肩周炎是医院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是指肩部关节囊、肌腱、肌肉慢性或受凉等原因引起的损伤,也可以因其他间接原因,引起周围软组织的牵拉或撕脱而造成。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充血、渗出、水肿或局部组织粘连等变化。 1、西医肩周炎诊断标准。 2、40-60岁 禁忌症:

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特色: 1、取穴少,痛苦小; 2、见效快、疗效高; 3、操作简便、易于普及; 4、安全无副作用; 5、突出人体自身平衡。 治疗方法简介: 取穴肩痛穴,该穴位于足三里穴下两寸,偏于腓侧。采用快速针刺的手法(不留针),刺激腓浅神经强调针感,五日一个疗程,治疗四个疗程。针具选择为苏州生产的28号3寸无菌针灸针。 技术关键环节: 1、肩痛穴定位:位于足三里穴下2寸,偏于腓侧。 2、交叉取穴,即右侧肩周炎取左侧穴位,左侧肩周炎取右侧穴位。 3、快速进针,针尖与皮肤呈90○角向下直刺2.5寸左右。 4、快速针刺手法,即进针快,出针快,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内。 5、针感要求以局部酸、麻、胀,并向足部放射为准。 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

透穴针法临证谈

透穴针法临证谈 关键词:急性腰扭伤;偏头痛;胃下垂并慢性肠炎;针灸疗法;透穴针法 透穴针法是采用不同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以同一针作用于两个或多个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如《灵枢。官针》篇中记载:“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与后世的横针透刺颇为相似。“恢刺者,直刺旁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这两种一针变换多个方向的刺法与后世的多向透刺法如出一辙。另外,浮刺、输刺,与后世之斜针透刺、直针透刺也非常接近。笔者30年来,运用透穴针法治疗各种常见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验案举要 1.1急性腰扭伤 王某,男,35岁,1995年4月28日诊。患者诊前一日负重物时不慎扭伤腰部,自服云南白药、三七片等,未效。诊时腰部疼痛剧烈,不能俯仰,转侧及下蹲时痛甚。查无脊柱侧弯,无腰脊神经根激惹体征,唯左侧腰肌压痛明显。此系腰肌扭伤、脉络瘀阻,治宜行气 活血、散瘀定痛。 施双内关透外关法:以1.5寸毫针从内关向外关透刺,施以捻转、提插泻法,务使针后酸麻感沿手厥阴经、手少阳经向胸胁部放射。10分钟后痛减,半小时后痛止,施法1次而 愈。 按:内关为手厥阴之络穴,别走少阳,其气通于阴维;外关为手少阳之络,别走手厥阴,其气通于阳维。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互为表里,相互络属,故内关透外关一针两穴,能宣通上、中、下三焦之气机,交通阴阳之气。气行则血行,血行则脉络通,通则不 痛。两穴同用,辄获良效。 1.2偏头痛 李某,男,71岁,1997年9月5日诊。素患右侧偏头痛,西医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每服正天丸等止痛剂可缓解片刻,得劳及郁怒则复发。此次头痛发作3天,服药效差。诊时右侧头部疼痛如裂,血脉怒张,以右侧太阳穴为甚,疼痛牵引同侧面颊及额角,伴头晕目眩,心烦易怒,面赤口苦,舌红苔薄,脉弦数。证属少阳头痛,由肝郁化火,风阳上扰少阳经络,脉络受阻所致。以平肝潜阳、熄风通络治之。 施透穴针法:先由丝竹空沿皮透刺率谷,用平补平泻手法;继取太冲透涌泉,施以捻转泻法。透针2次,头痛减轻;继续针刺治疗4次,头痛已止;再针5次,以作巩固。2年 来未见复发。 按:丝竹空、率谷为手足少阳经穴,可疏通少阳经气以治标;太冲为足厥阴原穴,涌泉为足少阴井穴,这两穴合用,能交通肝肾经气,滋水涵木,平肝潜阳而引火归元,属治本 之法。标本同治,气火得平。 1.3胃下垂并慢性肠炎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一)项目背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高基层医院及中医药技术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决定在“十五”期间投资巨额专项资金实施“中医临床实用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简称“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该项目计划在5年内在全国筛选100项中医特色突出、临床实用、确有疗效的中医(含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技术进行系统整理,在进行多中心、前瞻性评价临床效应和建立规范的临床研究方法和技术标准后,向全国推广。“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系“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之一。 (二)技术介绍 本技术是由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由以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文远主任医师为组长的专家组,从80年代起开始深入基层,对数万肩痛病人进行平衡针治,积累近20年的临床经验而探索出来的。课题组首次发现了治疗肩痛的有效穴位,将其命名为“肩痛穴”,针刺该穴可以快速有效地缓解患肢肩痛,即时见效率达90%。 1.方法简介 “肩痛穴”是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文远主任为首的专家组首次发现和总结的一个经外奇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尖连线之中上三分之一处,相当于足三里下2寸,偏外1寸。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起效快,一针见效;取穴少,一次仅取一个穴位。医者易记忆,患者易接受,能够减少患者的就诊时间和医疗费用,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临床实用技术。 2.适应症与禁忌症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主要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肩关节部位的疼痛,对合并有冠心病心绞痛、胆囊炎、妇科的痛经、精神病患者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禁忌症主要针对妊娠期的患者。 3.治疗原理 肩痛的发病原因与年老体虚、气血不足、经脉失养,又感受风寒湿邪致慢性劳损,或肩部外伤导致气血不畅、经脉阻滞等因素有关,通过针刺平衡穴—肩痛穴,可激发经气、调整气血、调节体内平衡,使肩部经络疏通,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从而达到缓解肩痛的目的。 (1)促进炎症介质和炎症细胞的吸收我们认为炎性反应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肩关节周围的组织粘连,引起其组织细胞因子、生化介质、炎性物质、免疫反应细胞等浓度的变化,诱导痛觉过敏和神经受损,产生严重的关节疼痛,并活动加重。针刺肩痛穴可以 从整体进行调节使机体失衡状态逆转,不仅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促使炎性反应物代谢、排泻,恢复神经的生理功能,而且可以产生弹性避让和维持正常神经传导功能。当局部肩周组织粘连或形成斑痕时,则会发生淤血、水肿、缺血而形成恶性循环。平衡针法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因此临床获得较好疗效。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发现有时局部取穴反而使患侧疼痛加重,病程迁延,考虑与肩关节周围组织渗出、水肿、炎症性变的加重有关,取健侧则可避免这一矛盾。在临床实践中取健侧肩痛穴不但可以消肿止痛,减少渗液,而且可以加强新陈代谢、调整生理功能,进而具有松解粘连、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因此肩痛穴对肩痛的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无菌性炎症性病变,疗效满意。 (2)调整神经通道,松解组织粘连 引起肩痛的原因,主要导致肌肉疼痛、痉挛、粘连,松解组织粘连、减少不良刺激,对于缓解疼痛十分重要。平衡针刺肩痛穴,通过针刺神经的强烈针感而引起局部肌肉的伸展和随后出现的反射性肌肉松弛而使肌肉痉挛得到松解,提高了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促进新陈代谢;通过皮肤神经感受器的神经传入,输送信息,促使受累的神经复苏功能恢复。因此,临床上不能盲目认为局部按摩组织粘连,痉挛可以松解,我们在肩痛患者中发现有些患者由于病情在急性期炎症期水肿期越在局

针刺运动疗法即为“动气针法”

针刺运动疗法即为“动气针法” 于进针得气后,在捻针的同时,令患者活动患处,然后根据治疗效果决定出针和留针。如果病程短,治疗效果较好,则出针;如果病程较长,则宜留针,并可于留针期间一面捻针,一面令患者继续不停地活动患处。如果病在胸腹部,或在脏腑,或属于气郁病变,或属于神志病变,则可配合使用按摩,亦可令患者作深呼吸,或用意念引导之,使针刺与患处之气相引。所谓动气针法,即动而得气之义。 我常用于急性腰扭伤,落枕等,效果非常好! 附: 目前董氏奇穴,乃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著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 董公景昌先生(1916-1975),祖籍山东省平度县。其父董森公,身怀绝技,以针术名噪乡里。董公幼承庭训,绍衍祖学,18岁即独立行医,曾悬壶青岛数载,怀救世之心,挟济人之术,未几,医名鹊起。1949年,董公举家迁往台湾,1953年,蛰居台北。数十年来,董公临诊40万人次,活人无算。其医术日见精进,造诣更为深厚。董门独派针灸绝学,在其手中运用如神,功至臻境。1971年,董公以奇穴针灸治愈高棉总统龙诺之半身不遂,其针术之神奇震撼台湾朝野,时人盛誉其为" 当代针圣"。为弘扬董门绝学,董公摒弃门户之见,打破先祖不传外姓之常规,开门授徒,一时虔诚求师者日众,可谓桃李满天下,至此,董氏祖传数十代之绝学秘技流传于世。董公厥功伟矣! 例如急性腰扭伤,疼痛在脊柱而不是腰背肌时(也就是痛在督脉),可取双手腰痛点,透刺对侧手掌皮肤下深度,方向向手腕部,后取双后溪,向手掌心方向(或者人中穴,方向鼻根部),强度一般捻转,令患者活动腰椎,主要做前屈后伸动作,常效果理想,一般针到痛除大半。

肩痛穴

平衡针灸的重点穴位--肩痛穴 平衡针灸重点穴位肩痛穴,肩痛穴是平衡针灸学中研究时间最长,治疗病人最多, 用途最广泛,疗效最理想的一个穴位,临床治愈率98%,一针治愈率11%。 别名:肩周穴,中平穴,平衡穴,镇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腓骨小头至外踝高点连线的上三分之一处。即足三里穴下两寸,偏外一寸。 局部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总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分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前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右侧病变取左侧穴位,左侧穴位取右侧,双侧病变取双侧穴位。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上下提插手法,直刺进针2寸左右。 针感:呈触电式针感,向足面足趾或踝关节传导。 功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冠状动脉,调节内脏,调节神经,调节胃肠,调节内分泌。 主治: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颈椎病,颈肩肌筋膜炎,落枕,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偏头痛,高血压,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癔症性晕厥,上肢瘫痪,中暑休克,癫痫,精神分裂症,对冠心病,心绞痛也有疗效。 临床应用: 1:配颈痛穴治疗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颈椎病,落枕。 2:配胸痛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肋间神经痛,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带状疱疹。 3:配咽痛穴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牙痛,三叉神经痛。 4:配胃痛穴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到溃疡,膈肌痉挛。 5:配急救穴治疗中暑休克,癫痫发作,精神分裂症。 6:配耳聋穴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 7:配腰痛穴治疗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 8:配臀痛穴治疗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损伤。 按语:肩痛穴是治疗肩周炎的特定穴位,经基础研究,此穴具有消炎,镇痛,促进软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还可以用于保健,抗衰老。

刺法灸法论

刺法灸法学部分 第一专题刺灸概论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刺法灸法学的定义、内容及刺灸法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 2、熟悉古代针法、灸法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二、重点内容汇编: 1、针灸起源于()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 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E秦汉时期 2、以下不属于《内经》中九针的针具是() A 锋针 B 毫针 C 长针 D大针 E 皮内针 3、用于按摩分肉之间,治疗分肉之间疾病的针具是() A 圆针 B 圆利针 C 铍针 D 锋针 E 鑱针 4、按压经脉以养脉气的针是() A 毫针 B 鍉针 C 铍针 D 长针 E 圆针 5、十四字手法最早记载于哪一部著作() A 《针经指南》 B《金针赋》 C 《针灸大成》 D 《灵枢》 6、提出徐疾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的是() A 《内经》 B 《难经》 C 《针经指南》 D 《针灸大成》 E 《金针赋》 7、提出治病八法的是() A 《针经指南》 B《金针赋》 C 《针灸大成》 D 《灵枢》 8、最早的灸法专著是( ) A 《千金要方》 B 《肘后备急方》 C 《曹氏灸方》 D 《扁鹊心书》 9、有专门施灸的医师称为“灸师”,起于何代() A 清 B 明 C 魏 D 唐 E 汉 10、刺法灸法学是以各种针灸操作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及作用原理为主要内容的针灸分支学科。 11、刺法灸法学具有技能训练和临床应用两方面内容特点。 1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范围主要包括针刺技术、灸法技术、耳针、头皮针、腕踝针、腧穴特种治疗技术四大类腧穴治疗技术。 13、针刺手法,包括得气法、行气法、补泻法和各种相应的单式、复式手法。 14、灸法包括艾灸法和非艾灸法两部分组成。 15、《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说:“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则皮肤痛。” 16.治病八法包括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有阳、子午捣臼、进气和龙虎交战、留气、抽添等手法。其中烧山火是复式补法的典型操作手法,透天凉是复式泻法的典型操作手法,龙虎交战是住痛移疼的手法技术。 第二专题毫针刺法 第一章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一、学习目标 1、熟悉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2、熟悉毫针操作在临床上的选则应用及质量检查。 3、熟悉毫针操作基本功的训练内容,并逐步完成。 4、掌握各种体位选择与腧穴取定法。 5、熟悉器械、腧穴等的消毒方法。 6、掌握毫针基本技术方法,包括持针、进针、捻转、提插、留针、出针等具体操作要领。 7、熟悉毫针的进针角度、方向和深浅的临床应用规律。 二、重点内容汇编:

康复医学科治疗范围及收费

康复医学科治疗范围及效益分析 康复医学科治疗范围 一、骨关节损伤/手术/疾病 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软组织损伤和病变、关节炎与关节病、运动损伤手、外伤截肢后、关节成型后和断指再植后、骨折后、脊柱侧弯颈椎病、腰痛、肩痛 二、神经瘫痪 脑瘫、截瘫/四肢瘫、偏瘫、儿麻、外周神经损伤、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聋、老年认知障碍、平衡障碍与跌倒、颅脑损伤、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运动神经元变性疾病、周围神经伤病、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三、内科疾病 心脏、呼吸、糖尿病、肥胖、下肢周围血管病 四、慢性疼痛 躯体性、神经性、内脏性、幻觉性;慢性疼痛综合 康复治疗套餐 (套餐费用根据设定需要确定) 套餐一:神经康复套餐(收费价格:) 适用范围:中风偏瘫、失语症、吞咽障碍、痉挛、肩手综合征、认知障碍;脑外伤后综合症;外伤或脊髓病变引起的截瘫及排尿功能障碍、大便功能障碍、压疮、痉挛、异位骨化、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外周神经损伤;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症、小脑萎缩等老年疾病;小儿脑瘫;骨折术后功能障碍。 基础治疗项目: 1、神经康复评定、 2、运动治疗(2次/日)、 3、作业治疗(2次/日)、 4、脑循环治疗仪(1次/日)、 5、电针(1次/日,3-4组) 可选用项目 6、言语、吞咽评定及训练、 7、心理认知评定及治疗、体感音波 8、瘫痪站立评估训练 9、生物反馈(神经网络重建仪)、磁振热 10、脑功能障碍治疗仪 11、脑血管治疗仪(经颅磁治疗仪) 12、电动起立床治疗

13、减重步态训练 14、空气压力波、 15、头皮针 套餐二:疼痛康复套餐(收费价格:) 适用范围:颈椎病所致疼痛、头晕、麻木等;肩周炎、网球肘、肩手综合征;椎间盘脱出症、腰肌劳损、急性扭伤;骨质增生所致疼痛、骨质疏松症;风湿、类风湿关节炎;上网综合症等。 基本治疗项目: 1、按摩 2、中药熏药(或湿热敷装置)、中药热奄包治疗 3、电脑牵引、三维正脊 4、理疗(选用其中1-2项:温热式低频治疗仪、干涉波治疗仪、短波治疗仪、微波治疗仪、 磁振热、超声波治疗仪、多通道激光治疗仪、超激光、冲击波) 可选用项目: 5、电针 6、臭氧、射频介入治疗 7、其他理疗项目 8、穴位注射 9、骶管注射疗法 10、小针刀疗法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Ⅰ项目介绍 (一)项目背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高基层医院及中医药技术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决定在“十五”期间投资巨额专项资金实施“中医临床实用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简称“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该项目计划在5年内在全国筛选100项中医特色突出、临床实用、确有疗效的中医(含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技术进行系统整理,在进行多中心、前瞻性评价临床效应和建立规范的临床研究方法和技术标准后,向全国推广。“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系“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之一。 (二)技术介绍 本技术是由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由以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文远主任医师为组长的专家组,从80年代起开始深入基层,对数万肩痛病人进行平衡针治,积累近20年的临床经验而探索出来的。课题组首次发现了治疗肩痛的有效穴位,将其命名为“肩痛穴”,针刺该穴可以快速有效地缓解患肢肩痛,即时见效率达90%。 1.方法简介 “肩痛穴”是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文远主任为首的专家组首次发现和总结的一个经外奇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尖连线之中上三分之一处,相当于足三里下2寸,偏外1寸。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起效快,一针见效;取穴少,一次仅取一个穴位。医者易记忆,患者易接受,能够减少患者的就诊时间和医疗费用,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临床实用技术。 2.适应症与禁忌症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主要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肩关节部位的疼痛,对合并有冠心病心绞痛、胆囊炎、妇科的痛经、精神病患者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禁忌症主要针对妊娠期的患者。 3.治疗原理 肩痛的发病原因与年老体虚、气血不足、经脉失养,又感受风寒湿邪致慢性劳损,或肩部外伤导致气血不畅、经脉阻滞等因素有关,通过针刺平衡穴—肩痛穴,可激发经气、调整气血、调节体内平衡,使肩部经络疏通,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从而达到缓解肩痛的目的。 (1)促进炎症介质和炎症细胞的吸收 我们认为炎性反应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肩关节周围的组织粘连,引起其组织细胞因子、生化介质、炎性物质、免疫反应细胞等浓度的变化,诱导痛觉过敏和神经受损,产生严重的关节疼痛,并活动加重。针刺肩痛穴可以从整体进行调节使机体失衡状态逆转,不仅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促使炎性反应物代谢、排泻,恢复神经的生理功能,而且可以产生弹性避让和维持正常神经传导功能。当局部肩周组织粘连或形成斑痕时,则会发生淤血、水肿、缺血而形成恶性循环。平衡针法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因此临床获得较好疗效。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发现有时局部取穴反而使患侧疼痛加重,病程迁延,考虑与肩关节周围组织渗出、水肿、炎症性变的加重有关,取健侧则可避免这一矛盾。在临床实践中取健侧肩痛穴不但可以消肿止痛,减少渗液,而且可以加强新陈代谢、调整生理功能,进而具有松解粘连、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因此肩痛穴对肩痛的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无菌性炎症性病变,疗效满意 (2)调整神经通道,松解组织粘连 引起肩痛的原因,主要导致肌肉疼痛、痉挛、粘连,松解组织粘连、减少不良刺激,对于缓解疼痛十分重要。平衡针刺肩痛穴,通过针刺神经的强烈针感而引起局部肌肉的伸展和随后出现的反射性肌肉松弛而使肌肉痉挛得到松解,提高了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促进新陈

针刺运动疗法

. 针刺运动疗法义定一即针刺的同时运动患部。针运疗法”, 针刺运动疗法,简称“理原二 ,,根据远道经络辨证取穴以人体阴阳整体平衡原理为理论来源 产生运动针感、针同时使患者主动或被动地运动患部,采用针刺疗法, 运热感及疼痛逃移现象,从而达到消肿止痛、恢复运动功能的目的。点优三避免了直接接触病人的痛区,针刺运动疗法和传统针刺疗法相比, 当场兑现给”“疗效和局部制动疗法相比,又不需等其自然恢复,并 把绝对静止体位的治病人,不仅仅改变了几千年来传统针刺疗法单一、疗状态,而且提高了针灸的治疗效果,缩短了疗程,为治疗运动系 统软组织损伤提供一种新的疗法。治疗方法四 针刺疗法1 远道经络辨证取穴是远道和经络辨证取穴)远道经络辨证取穴(1两者的有机结合,以祖国医学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以祖国医学的为法则,综合了《内经》中的巨刺、缪刺和远”“不通则痛,痛则不 通其远道取穴依据为腧穴的对应治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来。道刺,疗作用,取穴方法为经络辨证取穴。. . 腧穴都有治疗与其相对应部位病痛的功能,这种功能)取穴依据1

即是腧穴的对应治疗作用,一般分为左右对应、上下对应、上下左右4种作用。交叉对应,前后对应等在右侧对即以人体正中矢状线为对称轴,左侧有病,①左右对应:应的部位上施术,右侧有病,在左侧对应的部位上施术。如左腕关节疼痛,可取右腕关节穴位。四肢上下四肢上下对应,②上下对应:包括四肢上下对应和躯体、对应不仅是手足相应、肘膝相应、肩髋相应,还可理解为整个上肢与整个下肢是相对应的。躯干、四肢上下对应具体为:手足与头相应、腕踝与颈相应、前臂小腿与躯干相应,肘膝与腰相应。《八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胁肋支沟取,“外,均属此两臂曲池妙””心胸内关谋,两臂曲池妙,两足肩井搜。除“范围。是指上为左右对应与上下对应作用的集合。③上下左右交叉对应:或者下肢左侧穴肢的左侧穴位有治疗右侧下肢相应部位病痛的作用,位有治疗右侧上肢相应部位病痛的作用(或以右治左)。如在右侧手三里处疼痛,可取左侧足三里。④前后对应:针对躯体前(后)侧患位,可选其后(前)侧相应部 位的腧穴治疗,用之多效。如:治疗急慢性腰痛,在腹部相对应的位置选穴,常可收显效。我们根据取穴依据,2)取穴方法为了不妨碍同时进行运动疗法,在远离病变的部位进行辨证取穴,其方法有四种:本经对应取穴,手. . 足同名经对应取穴、表里经对应取穴、对症取穴。①本经对应取穴:

跟痛症的针灸治疗

跟痛症的针灸治疗 足跟痛是急性或慢性损伤引起的足跟部疼痛。症状虽然简单,但病因复杂,且多缠绵难愈。一般多为从高处落下,强大暴力撞击足跟底部,或走路时足跟部被高低不平的路面或小石子顶挫致伤。因职业关系长期站立于硬板地工作,扁平足,跑跳过多,足底跖筋膜、肌肉、韧带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反复牵拉跟骨附着处可引起足跟底痛。跳跃运动员踏跳过多,长跑运动员用前足掌蹬地过多,由于跖腱膜、屈趾短肌、跖方肌以及跖长韧带等反复牵拉,日久也可发病。 根据不同的损伤原因,可致跟底脂肪垫、滑液囊及骨膜挫伤,或跖腱膜、屈趾短肌等在跟骨结节前方附着处的牵拉伤。损伤后,跖筋膜附着处可发生充血性渗出,脂肪垫充血、肿胀,滑囊慢性炎症,跟骨骨膜增生,产生骨刺等改变。 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形成是以肝肾亏虚、气血失和、筋脉失养为先决条件,复因风、寒、湿邪侵袭及外伤、劳损等致使气血阻滞而成。 【临床表现】 患者多在中年以上,有急性或慢性足跟部损伤史。站立或走路时足跟及足底疼痛,不敢着地。疼痛可向前扩散到前脚掌,运动及行走后疼痛加重,休息减轻。 检查可见足跟部微肿,压痛明显。根据压痛点可以确定病变部位:跖腱膜炎和跟骨骨刺压痛点在跟骨结节前方;脂肪垫损伤与跟骨下滑囊炎的压痛点在足跟中部或稍偏内侧。踝背伸抗阻时,部分患者跟底部疼痛加重。 X线摄片早期多为阴性,晚期可见跟底骨膜增厚,或跟骨结节前方骨刺,骨刺与跖腱膜方向一致。也有的患者虽有骨刺形成,但却无临床症状。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疏经通络、化瘀止痛,针灸并用,泻法或平补平泻。

处方:以足跟局部和足少阴、足太阳经腧穴为主。 太溪照海昆仑申脉悬钟阿是穴 方义:太溪是足少阴经之原穴,足少阴经“别入跟中”,配照海强健筋骨、宣痹镇痛;昆仑、申脉位于足跟部,属于足太阳经,与肾相表里,能疏筋脉、行气血、通络止痛;悬钟为八会穴之髓会,既可补髓壮骨.又能通经活络;阿是穴作用直达病所,以疏通局部经气,化瘀定痛。 加减:痛及小腿加承山、阳陵泉柔筋止痛;气虚加脾俞、足三里健脾益气;血瘀加膈俞、太冲活血祛瘀;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复溜补益肝肾。 操作:太溪、昆仑常常采取互相透刺法;申脉、照海则刺向跟底部;其他穴位常规针刺。针灸并用可增强疗效。 2.其他疗法 ⑴耳针:取足跟、肾、神门、皮质下等穴。毫针刺人,快速捻转,留针 0.5~l小时,必要时可埋针;轻者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⑵头针:取顶颞后斜线上1/5、顶旁1线。进针后快速捻转或接电针仪,用连续波刺激30分钟。 ⑶电针:选太溪、仆参。针刺得气后,接通电针仪,用连续波刺激15~20分钟。 ⑷穴位注射:用醋酸强的松龙15mg加1%普鲁卡因溶液5ml注入阿是穴。每周l次。 ⑸激光照射:以10W二氧化碳激光仪照射阿是穴及周围皮肤,每次5分钟。 【验案举例】 李某,男,53岁。双足跟疼痛2年,双侧足跟底面压痛明显。取阿是穴,

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技术 第二期 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 肩痛穴 定位: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 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纵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以触电似针感向足背,足趾和踝关节传导出现的麻胀感为宜。 针刺手法:(滞针)采用28号3寸毫针1支,行直刺法,进针约2.5寸,可行上下提插针刺手法,待出现针感即可快速出针,整个针刺时间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病情较重、病情较长的患者可留针以增强针效。留针期间可适当配合肩部运动。 功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血管,调节内脏,调节胃肠,内分泌。 歌诀:肩痛穴称中平穴,外丘一寸片腓侧。交叉取穴腓神经,肩部病变与落枕。胸痛腹痛与偏瘫,降压腰痛与昏厥。

技术关键环节 1.定位准确位于小腿腓侧,腓骨小头与外踝高点的连线上,髌骨中线下5寸处,或髌骨中线与踝连线之中上1/3处。也可根据足三里穴下2寸,上巨虚穴上1寸,以偏于腓侧1寸的原则取穴。 2.交叉取穴即右侧肩周炎取左侧穴位,左侧肩周炎取右侧穴位。 3.快速进针针尖与皮肤呈90度角向下直刺2.5寸左右。 4.快速手法即进针快,出针快,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内。 5.针感要求以局部酸、麻、胀,并向足部放射为宜,个别患者可传导至肩部,传至肩部者疗效最佳。 治疗时间及疗程 发病2周以内者,每日针1次,14次为1疗程;发病2-4周者,每日针1次,21次为1疗程;发病4周以上者,每日针1次,28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1.在急性炎症期水肿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不能进行功能锻炼。 2.在急性炎症期水肿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严禁在局部进行机械性治疗,如按摩、针刀、局封等。 3.对体质虚、体质过敏、伴有慢性病的病人,针刺肩痛穴后可出现局部痛或不适感,可以通过交叉针刺膝痛穴缓解。 特点 1.取穴少,痛苦小。 2.见效快,疗效高。

温针配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40例肩周炎疗效观察

温针配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40例肩周炎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07-24T11:10:16.45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4期作者:李俊霖 [导读] 肩周炎,又称粘连性关节囊炎,俗称“冻结肩”、“凝肩”、“五十肩”[1]。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观察温针配合针刺运动疗法对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间我院接治的肩周炎患者80例作为试验研究样本,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行温针、针刺运动疗法,对照组40例行电脑中频、超短波治疗,疗程20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显效率组间差异显著(P<0.01),疼痛指数、肩关节功能得到显著改善(P<0.01)。结论:温针配合针刺运动疗法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的电脑中频、超短波疗法。 【关键词】肩周炎;温针;针刺运动疗法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emperature needle and acupuncture on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Methods:to choose between April 2012 to April 2015,80 patients with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joint governance in our as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ample,a randomized,needle,needle movement observation group 40 routine treatments,control group 40 routine computer intermediate frequency,ultrashort wave therapy,treatment 20 d,compared two groups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Result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 < 0.01),and the pain index and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P < 0.01). Conclusion: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emperature needle and acupuncture on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is superior to that of conventional computer medium frequency and ultrashort wave therapy. [Key words]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Wen needle;Acupuncture exercise therapy. 肩周炎,又称粘连性关节囊炎,俗称“冻结肩”、“凝肩”、“五十肩”[1]。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肩关节灵活度显著降低,患者主动运动能力受到限制,肢体活动受到约束;影像学表现仅仅是骨量减少,其他方面无异常症状,但由于该病的慢性特点,往往在短时间内难以根治,加之其反复性,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2];我院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对肩周炎患者行温针配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肩周炎患者作为试验研究对象,通过筛选,选出80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研究的样本,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研究个体,对照组40例研究个体,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参照相关标准,结合临床影像学分析,排除肩部肿瘤等重症个体,试验研究样本中的80例试验个体均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上肢运动受限等,并均确诊为肩周炎。 1.3治疗方法 观察组40例研究个体行温针疗法,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合理行针,取患侧肩前、肩髃、肩贞、臂臑四穴,用60 mm毫针直刺,而后取2cm艾炷插于针柄,与穴位皮肤距离保持在2cm左右,每个试验个体均保持40min左右的治疗时间;出针后,用针刺运动疗法,选坐位,取健侧肩痛穴(位于腓骨小头下方,于外踝尖连线上1/3 处),常规消毒,用45 mm毫针直刺,捻转运针至有强烈的酸胀感。然后嘱患者进行患侧肢体运动,可进行弯腰划圈、双臂展翅等主动功能锻炼并加强肩部的被动锻炼,如蝎子爬墙、拉绳等,10分钟后取针,对照组40例用电脑中频仪器进行施治,仪器选用BA2008-Ⅲ型,对患者肩部进行治疗,将电极固定于患者肩膀进行治疗,在仪器治疗的同时加用4号肩周炎处方,时间20min;再用超短波电疗机进行治疗,帮助患者调整到适宜进行治疗的卧姿,将电极固定于患者肩膀,将仪器压紧后,将治疗量调整为2档,治疗时间20min。 1.4 观察指标 ①在参照相关专业、权威性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判定治疗效果的相关指标,若患者肩部活动正常,痛感消失,则将此种情况视为治愈;若患者治疗后肩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并且痛感明显缓解,则将此种情况视为治疗效果显著,即显效;若患者接受治疗后,肩部痛感及活动情况有一定的改善,则将此种情况视为有效;若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则将此种治疗结果视为无效。②对于患者肩部疼痛情况的量化评定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值范围为0~10分,0分表征患者无疼痛感,10分则表征疼痛感剧烈[3]。③肩关节功能评定则用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该系统充分考虑了患者的主观情况,包括了疼痛和生活功能两个评分项目,每个评分项目各占50%的权重比,满分100分,分数高则功能良好。 1.5 统计学方法 结合本次试验研究的实际情况,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梳理,在数据的处理上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组间进行2 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研究个体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观察和统计,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治疗无效率方面,观察组为 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在治疗效果上,组间差异性显著(2=9.72,P=0.021<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指数评分比较 对患者的疼痛指数得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治疗前VAS得分组间无显著差异性(t=1.275,p=0.206>0.05),治疗后个体的疼痛感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