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实验技术重点

1.什么是病理学技术?

病理学技术(组织标本切片和染色技术)是组织学、病理学等学科用于观察和研究组织与细胞的正常形态及病理变化的常用方法。2.组织制片的目的。

生物学标本在生活状态下多为无色透明,而且组织一旦离开机体后很快就会死亡,其结构就会失去正常状态,必须对组织采取固定、切片和染色措施!

3.何谓组织制片技术?

组织经过固定、切片和染色后,光波通过被检组织成分时,波长和振幅发生改变,在显微镜下能清晰的观察其组织结构,称之为光镜标本的基本制作方法或称为组织制片技术。

4.组织制片种类及其各类方法的分类。

(一)组织非切片制作方法:组织分离标本组织活体标本组织涂片标本磨片标本整体封存(压片)标本组织铺片标本组织印片标本等

(二)组织切片法:1.石蜡切片法 2.火棉胶切片法 3.冰冻切片法4.超薄切片法(电镜技术) 5.树脂切片 6.碳蜡切片

5.组织制片的主要程序。

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渍-----包埋、切片----贴片、染色---浸洗----脱水----透明----封固

6.实验动物处死常用方法及优缺点。

1)挥发性麻醉剂(吸入麻醉)

包括:乙醚、氯仿等。

优点:乙醚吸入麻醉适用于各种动物,安全度亦大,动物麻醉深度容易掌握。

缺点:是对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引起上呼吸道粘膜液体分泌增多、肺部充血,再通过神经反射可影响呼吸、血压和心跳活动,并且容易引起窒息,故在乙醚吸入麻醚时必需有人照看,以防麻醉过深而致动物死亡。

2)非挥发性麻醉剂(注射麻醉)

这类麻醉剂种类较多,包括10%苯巴比妥钠、4%戊巴比妥、5%硫喷妥钠等巴比妥类的衍生物,20%氨基甲酸乙脂(乌拉坦)和1%水合氯醛、氯胺酮等,可通过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腹腔注射。

优点:这些麻醉剂使用方便,一次给药可维持较长的麻醉时间,麻醉过程较平衡,动物无明显挣扎现象。

3)断髓(脱臼)法

动物处死过程中动作要迅速,尽量避免其长时间处于痛苦或濒于死亡状态,以免机体内组织或细胞结构发生改变引起人工假象。

4)空气栓塞法

适用于较大的动物,如兔、猴、犬等。

迅速方便,但可使内脏器官或多或少的呈现瘀血,如心内膜下瘀血、肝血窦扩张

7.组织取材注意事项。

1.材料保持新鲜:

2.标本大小适宜:

3.勿使组织块受挤压:

4.尽量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

5.选好标本切面:

6.保持材料的清洁:

7.切除不需要部分

8.明确编号,登记

8.什么是固定,其意义及目的?

固定:是指从人体内或动物体内取下的材料立即浸泡在化学试剂中,借助化学试剂的作用,将组织细胞结构保存起来,使其形态结构近似生活状态的一种手段。

意义保持细胞、组织的固有形态和结构

目的(1)防止标本的自溶与腐败,以保持组织细胞的固有形态。(2)使组织细胞内的蛋白质、脂肪、糖和酶等各种物质成份沉淀或凝固成不溶性物质,以保持它原有的结构与生活时相仿。(3)可增强染色的作用。使组织中的各种物质沉淀凝固而产生不同的折射率,造成光学上的差异,以便染色后易于鉴别和观察。(4)固定剂兼有硬化作用,使组织硬化,增加组织硬度,便于制片。(5)防止细胞过度收缩或膨胀而失去其原有形态结构。另外,对某些具有传染性的标本,能防止疾病的扩散。

固定的作用:

防止组织的自溶与腐败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保持组织的固有形态和结构保持组织或细胞的抗原性

9.常用的固定方法。

蒸汽固定法、标本固定(侵泡固定)、灌流固定(局部固定---心脏、睾丸、肺,全身固定(灌注量和灌注压是全身灌注过程最重要的两个因素。)---适用于缺氧敏感的组织)、涂片固定(侵泡固定、滴液固定)、散在细胞固定、微波固定

10.影响固定的因素及注意事项?

1 .组织固定必须新鲜:无论取人体或动物组织,都必须立即投入固定剂。 2.防止组织因固定剂的作用而发生变形: 3.标本大小:在保证形态结构完整性的同时,厚度不超过5mm。4.固定液的量:一般为组织块体积的20-30倍(不得少于标本体积的5倍)。5.固定时间:根据组织的种类、大小,固定剂种类、性质、渗透力的强弱而定。 6.固定温度:室温(20-25℃)或低温(如4℃),一般不应超过40-45 ℃。

7.选择适当的固定液:8.促使固定:

11.常用的固定剂有哪些?

1、单纯固定剂甲醛37℅-40℅的甲醛水溶液,即市售福尔马林、37℅ -40℅甲醛当做100%福尔马林10mL+蒸馏水90mL此液实际上为4℅甲醛水溶液、多聚甲醛、乙醇、醋酸、苦味酸、锇酸、丙酮、重铬酸钾、戊二醛等

2、混合固定液

Karnoversy’s改良液、Bouin液、Zenker液、A-F液(乙醇-甲醛液)、Carnoy液、Zamboni’s液、PLP液

12.什么是脱水?常用脱水剂

利用某种化学试剂逐步将标本内部吸收的水分置换出来,以使标本处于无水状态,这一过程叫脱水。

脱水剂的种类

1.单纯脱水剂:

如乙醇、丙酮和甲醇。其组织在脱水后必须再经二甲苯透明才可浸蜡。常用乙醇

2.脱水兼透明剂:

如正丁醇、叔丁醇等,组织在脱水后即可直接透蜡,不必经过中间溶剂如二甲苯之类的试剂。

13定义:透明、浸透、普通染色、特殊染色、单一染色、复染色、多种染色

透明:组织块中的脱水剂被有机溶剂取代,其折射指数接近于组织蛋白的折光指数,组织块变得透亮,因此称之为透明。

透明剂有:二甲苯、苯、甲苯、氯仿等。

浸透:用浸透剂(如石蜡、火棉胶、碳蜡和明胶等)渗入组织内部的过程。

普通染色:最广泛应用的是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又称常规染色。

特殊染色:为显示特定的组织结构或其他的特殊成分。

单一染色:选用一种染料对组织或细胞中的某一种结构或成分的染色。

复染色:衬托主染色所进行的染色。

多种染色:如荧光染色,可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标记不同的成分。

14石蜡包埋程序。

1)组织取材,于固定剂固定。2)组织洗涤6-12h。3)脱水:70%酒精1-3h 80%酒精1-3h。90%酒精1-3h。95%酒精(Ⅰ、Ⅱ)1-3h。100%酒精(Ⅰ、Ⅱ、Ⅲ)1-2h。4)透明:二甲苯(Ⅰ)5-30min。(二甲苯(Ⅱ)5-30min)。5)浸蜡(Ⅰ、Ⅱ)2h。6)组织包埋

15冰冻切片步骤(切片前/后固定)。

固定过的组织-------切片前固定

1、新鲜组织取材

2、4%甲醛固定2h或以上

3、入15%、20%、30%蔗糖溶液(0.1M PBS,pH7.4),浸泡至组织块沉底

4、冰冻切片机切片

5、贴片,风干,冰箱保存备用

6、染色

切片后固定:

1、新鲜组织取材

2、(立即置入超低温冰箱/液氮冷冻2min (锡箔纸包裹后冷冻,用于组织的保存))

3、用OCT包埋在冰冻头子上

4、切片0.5~30微米,附于载(盖)玻片上

5、冷风吹干/固定①冷固定液(-4℃),固定2-10min.②室温固定30-60sec.

固定液:丙酮、Carnoy液、甲醛-乙醇、4%中性甲醛等

16石蜡切片HE染色步骤。

(2)苏木精染色:

① 苏木精1-10min 。

② 自来水流水冲洗。

③ 0.5%盐酸-乙醇分色,数秒-数十秒。自来水快洗。 ④ 0.5%氨水蓝化,30sec-1min ,自来水冲洗

⑤ 光镜下镜检细胞核分色程度。

⑥ 自来水流水冲洗3min 。

(3)伊红染色:

① 1%伊红1-10min 。

② 蒸馏水快洗。 1.常规石蜡切片

(1) 脱蜡至水:

二甲苯Ⅰ 二甲苯Ⅱ 100%乙醇

95%乙醇 90%乙醇

80%乙醇

70%乙醇

蒸馏水浸洗

各5-10min

(5~10)min ×2或3次

各5~10min

2~5min

5.脱水、透明和封固:

① 70%、80%、90%乙醇速洗,每级数秒-数十秒。

② 95%30sec-1min.光镜下监控细胞核与细胞质颜色对比。 ③ 100%乙醇,3-5min ,2次。

④ 二甲苯Ⅰ、Ⅱ,各5-10min 。

⑤ 封片:中性树胶

17冰冻切片HE 染色步骤。

(3)伊红染色:

① 1%伊红1-5min 。

2.冰冻切片

(1) 冰冻切片

10%甲醛固定

流水冲洗 蒸馏水浸洗

1-5min 2min

3min

(2)苏木精染色:

Harris 苏木精1-5min 。自来水快洗。 •

0.5%盐酸-乙醇分色,1-2sec 。自来水快洗。 •

0.25%-0.5%氨水蓝化,几秒-十几秒,自来水冲洗。

• 光镜下镜检细胞核分色程度。

②蒸馏水快洗。

5.脱水、透明和封固:

①70%、80%、90%乙醇速洗,每级数秒-数十秒。

②95%30sec-1min.光镜下监控细胞核与细胞质颜色对比。

③100%乙醇,3-5min,2次。

④二甲苯Ⅰ、Ⅱ,各3-5min。

⑤封片:中性树胶

18、组织化学定义及特征。

是基于已知的化学反应,在组织或细胞原位上显示出组织或细胞中的化学物质,并研究其化学性质及功能关系的一门技术。

组织化学的特征:

➢应用物理的和化学的方法来查明细胞或组织的化学成分;

➢用组织学、化学、物理学原理,研究细胞或组织的结构、功能与化学的关系;

➢对细胞或组织成分的定位、定性、定量的特征进行研究,来认识细胞或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19、组织化学基本步骤及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1)保存组织(细胞)在生活状态下的结构;

(2)保存组织(细胞)内的生前化学成分、酶活性及检测目的物;(3)所使用的染色方法是按照已知的化学或物理反应原理进行。(4)反应产物应在组织结构上形成稳定的有色沉淀物质。

(5)检测手段要有高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可重复性。

(6)生成物的反应产物必须在原位沉淀,保证定位的精确性及稳定性。

基本步骤冰冻切片或石蜡切片等常规处理(同普通制片)

进行组织(细胞)化学染色

在光镜下观察

20、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类。

纯化学方法:Schiff反应法、偶氮偶联法、金属沉淀法、联苯胺反应、四唑盐反应

类化学反应:

属某些特殊染色技术,如:

Best洋红染色显示糖原

Baker酸性苏木精染色显示磷脂

Mayer黏洋红与黏苏木素显示黏蛋白

物理学:脂融染色法、荧光分析、放射自显影

21、显示核酸、糖原、脂类物质常用的方法。

糖类物质的显示方法:

PAS显示法(Periodic Acid Schiff)、阿利新蓝法(Alcian Blue)阿利新蓝-PAS复合法(Alcian Blue-PAS)、胭脂卡红法(Carmine method)、甲苯胺蓝法、硫堇法等

核酸显示法

1、显示DNA: Feulgen法

试剂:Schiff试剂、盐酸、亚硫酸氢钠

2、核仁组成区和酸性粘多糖复合显示法:

试剂:2%的甲酸、2%的明胶、50%的硝酸银、阿申蓝(8GX)、醋酸溶液

3、粘多糖和核仁组成区双染法

试剂:Schiff氏试剂、胶性银液

4、RNA和DNA的甲绿-派若宁显示法

试剂:甲绿、派若宁

脂类显示

1、单纯脂质:如中性脂肪,油及蜡等,苏丹染料可染为黑色或红色。

2、复合物质:如醇类,脂肪酸,磷酸和含氮的碱基等。复合脂质分为磷脂和糖脂。

①磷脂:卵磷脂,脑磷脂和神经鞘磷脂。苏丹黑染色为阳性,PAS反应为阴性。

②糖脂:PAS反应呈阳性。

③衍生脂质:指尚具有脂质性质的单纯脂质或复合脂的水产物,属于这类的有脂肪酸和固醇类。

脂肪酸:硫酸耐尔蓝阳性,PAS阴性。

胆固醇及其酯:Schultz试验阳性。

22、酶组织化学定义、常用方法及影响酶组织化学的主要因素

酶组织(细胞)化学:用组织(细胞)化学方法显示酶在组织或细胞内的定位的技术。

常用酶组织(细胞)化学方法

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三磷酸腺苷酶、乙酰胆碱酯酶、细胞色素氧化酶、一氧化氮合酶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 温度:大部分酶反应的合适温度为37℃。温度较高,酶蛋白快速变性而失活。酶反应速度随温度下降而减慢。

2 pH:酶有适合酶反应速度的pH(大部分为7.0)。但碱性磷酸酶(AKP)pH在9.5左右;酸性磷酸酶pH在5.0显示其最大的活性。

3 抑制剂能使酶活性降低的物质。

特异性抑制剂

非特异性抑制剂

竞争性抑制剂

切片上的酶可为抑制剂破坏,对照可选用抑制剂。

4 激活剂能使酶活性增高的化学物质。

如Mg2+为金属沉淀法显示碱性磷酸酶的激活剂。

5 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在酶组织化学中,当底物的浓度还没达到最高值时,其反应的速度与底物的浓度成正比,底物浓度愈高,其反应速度愈快,但当底物浓度达到所需的最高值时,其反应速度将趋于恒定。

23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概念及分类。

免疫组织化学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指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

分类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免疫酶组织化学法亲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金-银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等

24免疫组织化学的突出优点。

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定位准确形态与功能相结合方法步骤统一

25免疫组化的全过程。

1.抗原的提取与纯化;

2.免疫动物或细胞融合,制备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以及抗体的纯化;

3.将显色剂与抗体结合形成标记抗体;

4.标本的制备;

5.免疫细胞化学反应以及呈色反应;

6.观察结果。

26抗原、抗体的概念及抗原抗体的关系。

抗原(antigen):

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并能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抗原;物质具有的这种特性称为抗原性

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在体液内出现的一种能与相应抗原发生反应的球蛋白,称免疫球蛋白(Ig)。含免疫球蛋白的血清称免疫血清。

、抗原与抗体的关系

抗原是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主要外因,决定免疫反应的

特异性。

机体与抗原物质的斗争过程中为加速循环和排除抗原而产生的抗体、致敏淋巴细胞等物质,是机体排除异体物质的保护性反应,没有抗原的刺激,机体不能产生抗体,没有抗原物质,也无法检测抗体的存在;利用抗体可以检测抗原物质的存在。

27抗原的特性、种类。

抗原的基本特性有两种,一是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也就是免疫原性,二是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发生反应,也就是抗原性。

根据抗原性质分为两类:完全抗原和不完全抗原。

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协助分类,可分为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

根据抗原的来源可将抗原分为(1)异种抗原(xenoantigens);(2)同种异型抗原9alloantigens);(3)自身抗原(autoantigens);(4)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s):又称Forssman抗原28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

一株B淋巴细胞(一个克隆)只能产生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的抗体,那么由许多株B淋巴细胞针对多个抗原决定簇所产生的抗体就称为多克隆抗体。针对某单个抗原决定簇、由单株B淋巴细胞所产生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29免疫组织(细胞)化学基本步骤。

取材---固定---制片--酶消化处理---抗体处理--免疫染色--结果判断

30抗体稀释的原则。

阳性物质着色应鲜明,背景应浅或不着色。

抗体效价越高,孵育时间越长,方法越敏感抗体稀释度应越高。31免疫荧光组化技术定义及常用荧光色素。

是利用荧光色素标记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中的相应抗原反应,形成抗原与标记抗体复合物,借助紫外光或蓝紫光激发荧光色素,并在显微镜下呈现特异性荧光反应,从而定位抗原或抗体的技术。

常用的荧光色素包括:

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四甲基异硫氰酸若丹明(TRITC)四乙基若丹明(RB200)

32免疫酶组织(细胞)化学技术,理想标记酶应具备的条件,常用标记酶的反应底物及呈色。

免疫酶组织(细胞)化学是免疫组织(细胞)化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在抗原、抗体特异反应存在的前提条件下,借助于酶细胞化学的手段,检测某些物质(抗原/抗体)在组织细胞内存在部位的一门技术。

理想标记酶应具备的条件

•①酶催化的底物必须是特异的,且容易被显示,所形成的产物易于光镜或电镜下观察;

•②所形成的终产物沉淀必须稳定,不扩散,有良好的定位;

•③酶与抗体结合不影响Ag-Ab的特异性反应;

•④在组织与体液中不存在内源性的酶及其底物。

•⑤中性pH 时,酶应稳定,标记抗体后,保存 1-2 年活性不应改变,且酶的催化活性越高越好;

常用标记酶的反应底物及呈色。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底物显色剂① DAB (3’, 3- 二氨基联苯胺):显色后阳性反应产物呈棕褐色;② AEC ( 3, 氨基-9- 乙基卡巴唑):显色后阳性反应产物呈红色或紫红色。

碱性磷酸酶(AP) 偶氮染料中,fast blue(快蓝)和fast red (快红)的产物分别为蓝色和红色,不溶于水,但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封片时不能用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只能用明胶甘油或缓冲液封片,故切片易退色,不宜久置,应立即观察、照相

33酶桥法、PAP法原理。

原理:用化学交联法将酶与抗体分子连接,染色时在用特异性抗体与标本中抗原结合之后,将桥抗体结合于其上,再将抗酶抗体结合于桥抗体上,最后把酶结合在抗酶抗体上,经过底物的呈色反应而将抗原显示出来。

原理:PAP法的基本原理与酶桥法相同,只是酶和抗体制成的免疫复合物(PAP)代替了酶桥法中的抗酶抗体和随后结合的酶,把两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其效果更好。

34亲和组织(细胞)化学法,已经建立的方法有哪些?

目前已经建立的方法有LAB法、 BRAB法、 ABC法、SP法等。35免疫组化制片常用固定剂及固定注意事项。

常用固定剂为多聚甲醛、戊二醛、Bouin固定液

(1)最完整的保存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使其更接近于生活状态。(2)最大限度地保存组织(细胞)内的抗原免疫活性。36 SP法免疫组化染色步骤。

1.石蜡切片脱蜡至水(或恒冷箱切片)。

2.0.01mol/L PBS洗,2×5min

3. 0.3%H2O2--甲醇,室温孵育10min(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4. 蒸馏水冲洗,PBS洗3×5min;

5. (0.1%Triton X-100 PBS,15min(增加细胞膜透性))

6. 抗原修复。PBS 洗3×5min;

7. 滴加10%正常山羊血清(PBS稀释),室温10-15min,倾去血清,勿洗。(封闭非特异性抗体的结合位点)

8.滴加一抗,置湿盒内,37 ℃,1h 或4℃冰箱过夜(4℃过夜后在37℃复温);

9. PBS洗3×5min;

10.滴加生物素标记的二抗,37℃孵育30min ~ 1h;

11. PBS洗3×2min;

12.三抗( SP复合物),37℃孵育30 min ~ 1h;

13. PBS洗3×5min;

. DAB显色剂显色3-10min (镜下显色),蒸馏水终止显色,(或用其他显色剂,显色后直接用水溶性封片剂封片)

14.(苏木精复染)

15.常规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

37免疫组化ABC法操作步骤。

1、冰冻切片或石蜡切片脱蜡至水;

0.01mol/L pH7.4 PBS洗5min×3次;

2、0.3%H2O2—甲醇溶液,室温,10~30min。蒸馏水洗。

PBS洗5min×3次;

3、(抗原修复)

4、(冰冻切片分别用0.01%亲和素和0.01%生物素溶液作用切片20min,抑制内源性生物素; PBS洗3min×3次; )

5、10%正常山羊血清,室温10-15min,倾去血清,勿洗;

6、滴加稀释的一抗,湿盒内 37 ℃30-60 min,或4℃冰箱内48~72h;PBS洗3min×3次;

7、滴加生物素标记二抗,37 ℃ 30-60min; PBS洗5min×3次;

8、滴加三抗(ABC(SABC)复合物),37 ℃30-60min; PBS洗5min ×3次

9、DAB-H2O2液显色,用蒸馏水洗终止反应;

10、(复染)脱水,透明,封片。

结果:DAB显色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呈棕色,(细胞核蓝色)。若用AEC

显色剂显色,需用水溶性封片剂封片,抗原-抗体复合物呈红色。

38抗原修复的目的及常用方法。

抗原修复: 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恢复抗原原有的空间结构,

暴露抗原决定簇

目的:充分暴露被交联封闭的抗原决定簇。主要用于:甲醛固定

液或含有甲醛的固定液固定的组织。

39免疫组织化学实验中对照组的设立。

通常是针对第一抗体设立对照,包括:阳性对照、阴性对照、

替代对照、空白对照、自身对照和吸收试验等。

40免疫组化染色过强、非特异性背景染色、染色弱的可能原因及解决方法。

1、染色过强 原因1:抗体的浓度过高或抗体孵育时间过长 解决办法 :降低抗体滴度(一般指浓缩性抗体)抗体孵育时间:室温1h 或4℃过夜

常用的方法有:

单纯加热法 热修复法 高压加热法

微波加热法

胰蛋白酶消化处理

胃蛋白酶消化处理

化学修复法

原因2:孵育温度过高,孵育温度超过37℃。一般室温20-28℃原因3: DAB显色时间过长或DAB浓度过高显色时间不能超过5-10分钟,以显微镜下观察为准。

2、非特异性背景染色

原因解决办法

操作过程中冲洗不充分每步冲洗3×5min,振荡

组织中含过氧化物酶未阻断可再配置新鲜0.3%H2O2-

甲醇封闭,孵育时间延长组织中含内源性生物素正常动物血清再封闭

血清蛋白封闭不充分延长血清蛋白封闭时间

41原位杂交概念、原理

将分子杂交技术与组织化学技术相结合,在组织和细胞原位进行核酸杂交并对其进行检测的技术。

原理:首先标记已知序列的核酸片段(DNA或RNA)作为检测物,

病理学实验技术重点

1.什么是病理学技术? 病理学技术(组织标本切片和染色技术)是组织学、病理学等学科用于观察和研究组织与细胞的正常形态及病理变化的常用方法。2.组织制片的目的。 生物学标本在生活状态下多为无色透明,而且组织一旦离开机体后很快就会死亡,其结构就会失去正常状态,必须对组织采取固定、切片和染色措施! 3.何谓组织制片技术? 组织经过固定、切片和染色后,光波通过被检组织成分时,波长和振幅发生改变,在显微镜下能清晰的观察其组织结构,称之为光镜标本的基本制作方法或称为组织制片技术。 4.组织制片种类及其各类方法的分类。 (一)组织非切片制作方法:组织分离标本组织活体标本组织涂片标本磨片标本整体封存(压片)标本组织铺片标本组织印片标本等 (二)组织切片法:1.石蜡切片法 2.火棉胶切片法 3.冰冻切片法4.超薄切片法(电镜技术) 5.树脂切片 6.碳蜡切片 5.组织制片的主要程序。 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渍-----包埋、切片----贴片、染色---浸洗----脱水----透明----封固 6.实验动物处死常用方法及优缺点。 1)挥发性麻醉剂(吸入麻醉)

包括:乙醚、氯仿等。 优点:乙醚吸入麻醉适用于各种动物,安全度亦大,动物麻醉深度容易掌握。 缺点:是对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引起上呼吸道粘膜液体分泌增多、肺部充血,再通过神经反射可影响呼吸、血压和心跳活动,并且容易引起窒息,故在乙醚吸入麻醚时必需有人照看,以防麻醉过深而致动物死亡。 2)非挥发性麻醉剂(注射麻醉) 这类麻醉剂种类较多,包括10%苯巴比妥钠、4%戊巴比妥、5%硫喷妥钠等巴比妥类的衍生物,20%氨基甲酸乙脂(乌拉坦)和1%水合氯醛、氯胺酮等,可通过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腹腔注射。 优点:这些麻醉剂使用方便,一次给药可维持较长的麻醉时间,麻醉过程较平衡,动物无明显挣扎现象。 3)断髓(脱臼)法 动物处死过程中动作要迅速,尽量避免其长时间处于痛苦或濒于死亡状态,以免机体内组织或细胞结构发生改变引起人工假象。 4)空气栓塞法 适用于较大的动物,如兔、猴、犬等。 迅速方便,但可使内脏器官或多或少的呈现瘀血,如心内膜下瘀血、肝血窦扩张

病理学实验技术

病理学实验技术 病理学实验技术是一门关注疾病诊断的学科,是疾病诊断的基础。 它涉及到多种实验技术,如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这些技术都是通过研究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学、生物化学及分子遗传学 特征,来揭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一、组织学技术 1. 组织标本的制备 组织标本制备是病理学诊断的基础。在组织标本制备的过程中,病 理学家需要对组织进行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等多个 步骤。其中,固定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对组织进行固定,才能保持组 织在形态、结构和染色上的稳定性。 2. 组织切片的制备 组织切片制备是组织学技术中的另一个关键步骤。在这个过程中, 病理学家会将固定的组织样本切成薄片,使其可以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需要注意的是,切片必须足够薄,通常在3-4 μm之间,以确保显 微镜下的观察到位。 3. 组织染色技术 组织染色技术是通过对组织进行染色来增加组织样本的对比度,以 便观察细胞和组织之间的区别。在组织染色技术中,常用的染色剂包 括血液学染色剂,如H&E染色剂及Immunohistochemistry染色技术等。

其中,Immunohistochemistry染色技术可根据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来判断组织和细胞是否存在特定的蛋白质。 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利用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专门识别和检测组织 中存在的化学物质的技术。这些物质包括细胞表面受体、cytokines、细胞分子、肿瘤抗原等。该技术可对某种特定的抗原进行定量和定位, 从而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帮助。 三、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种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技术来研究疾病发生 和发展的学科。该技术通过研究DNA、RNA和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来了解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 的方法。 在分子生物学技术中,PCR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PCR技术能够 通过对DNA进行放大,从而扩增少量DNA,使得对DNA的分析得以 进行。 结论 综上所述,病理学实验技术涉及到多种技术,包括组织学技术、免 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这些技术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 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病理学实验技 术在未来会更加先进和精确,从而进一步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病理学重点

绪论 1 病理学(pathology)①一门医学基础学科;②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形态、代谢和功能变化);③目的: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防病治病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2病理学研究方法人体病理学ABC(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 实验病理学(动物实验、组织和细胞的培养) 3病理学的发展肉眼观察病变的大体器官——解剖病理学;借助显微镜观察组织、细胞——组织病理学或细胞病理学;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超微结构——超微结构病理学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适应性反应:肥大、萎缩、增生、化生 细胞和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因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利于存活的生物学状态,称为适应(adaptation)。细胞和组织遭受不能耐受的有害因子刺激时,发生结构(形态)上的退行性变化,称为损伤(injury)。 1.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其本质是该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量减少。萎缩可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两种。 1)生理性萎缩:胸腺青春期萎缩和生殖系统卵巢、子宫及睾丸更年期后萎缩。 2)病理性萎缩 a)营养不良性萎缩蛋白质摄入不足、消耗过多和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如慢性消耗性萎缩及恶性肿 瘤患者晚期、营养不良性肌肉萎缩,脑动脉粥样硬化后的脑萎缩。先从脂肪、肌肉开始萎缩,最后累及新、脑等重要器官。 b)压迫性萎缩组织与器官长期受压所致,如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 c)失用性萎缩器官长期工作负荷减少和功能低下所致,如长期不活动引起肌肉萎缩 d)去神经性萎缩 e)内分泌性萎缩内分泌功能下降引起靶器官细胞萎缩,如下丘脑-腺垂体坏死,导致肾上、甲状腺、 性腺等器官的萎缩 2.肥大hypertrophy组织、细胞或器官体积增大。实质器官的肥大通常因实质细胞体积增大。肥大的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常有相应的增强,具有代偿意义。 3.增生hyperplasia器官、组织内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增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细胞有丝分裂增强的结果。一般来说增生过程对机体起积极作用。肥大与增生两者常同时出现。 4.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取代的过程。化生并非由已分化的细胞直接转化为另一种细胞,而是由该处具有多方向分化功能的未分化细胞分化而成。 化生通常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可逆)和间叶细胞之问(不可逆).最常为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为鳞状上皮,称为鳞状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转变为潘氏细胞或杯状细胞的肠上皮细胞称为肠化。化生的上皮可以恶变,如由被覆腺上皮的黏膜可发生鳞状细胞癌。 二、损伤 P11 1.可逆性损伤类型(变性):细胞或细胞间质损伤后导致代谢障碍,使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 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积蓄的现象,通常伴细胞功能低下。 a)细胞水肿:损伤细胞中最早出现的改变,发生于心、肝、肾实质细胞,病变早期,线粒体和内 质网肿胀,光镜下呈红染细颗粒状。水钠进一步积聚后,细胞呈空泡状,细胞质膜表面出现 囊泡,微绒毛消失,此期称气球样变。 b)脂肪变性:心、肝、肾实质细胞,电镜下,细胞质内脂肪融合成脂滴;光镜下,病变细胞质中出 现大小不等的脂滴,细胞核被挤到一侧。 原因:缺氧、感染、中毒、营养不良、糖尿病及肥胖等因素引起。 ①肝脂肪变性:肝脂肪最常见。 ②心肌脂肪变性A.部位: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 B.肉眼观察: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

病理学试验指导

目录 实验一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二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损伤的修复 实验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实验四炎症 实验五肿瘤 实验六常见疾病 实验七病例分析 实验一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观察大体标本的注意事项: 1.固定液:最常用的固定液为10%的中性福尔马林(甲醛)固定液,是无色透明液体。由它固定后的标本,组织呈灰白色,血液呈暗黑褐色。 2.在观察标本时要注意轻拿轻放标本瓶,在拿起来观察时应用双手,托住标本瓶,以免损坏;不准倾斜、放倒或倒置,也不要振荡,以免固定液流出、混浊影响对标本的保持和观察。如有损坏立即报告教员。 3.在复习标本架或标本柜中的标本时,在观察之后一定要放回原处,不要乱放。(二)病理组织切片标本的一般观察方法和注意事项 1.肉眼观察:持所要观察的切片先用肉眼进行观察以下内容: (1)是什么组织或器官 (2)切片的密度、颜色等是否—致 2.低倍镜观察: (1)观察方法:实质器官—般由外(被膜侧),向内,空腔器官由内向外逐层观察。观察每层时亦应从一端开始—个视野挨—个视野地连续观察。 (2)观察内容:①是何组织、器官以印证肉眼判定是否对,以便总结提高。②根据组织学和病理学知识判定该组织是正常的?部分正常部分异常?还是全部异常?③如有病变再进一步观察、描述它是什么改变,属于哪种病变(如血液循环障碍?物质代谢障碍?炎症?肿瘤?……) 3.高倍镜观察:必须在利用低倍镜全面观察之后,为了进一步清楚地观察某

些病变的更微细的结构才能换用高倍镜观察。—般是在低倍镜下找到你需要用高倍镜的地方之后.把该处移到低倍镜的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你所要观察的内容。 (三)组织切片的描述、诊断(方式)原则及绘图 通过对病理切片的文字描述体现了学生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运用所学过的组织学及病理学知识发现异常并加以描述,可巩固所学的病理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培养诊断思路的条理性,并且是我们做出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对病理切片的文字描述一定要体现其真实性,不可照抄书本。语言要精练,层次要清晰。从整体到局部,从实质到间质,从内到外、由上及下,逐次描述(四)实验室规则 1. 严格遵守学习纪律,保持室内肃静,不迟到,不早退,无故不上课者以旷课论处。 2. 专心实习课学习,认真思考,不做与实习无关的其他事情。 3. 爱护公务,尤其是显微镜、切片、标本等。实验前后应仔细检查仪器、切片,有差错应及时报告。 4. 损坏物品,应及时登记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5. 保持实验室内清洁,每次实验课后由值日组负责清扫,并关好门、窗、水、电后方可离开。 实验二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损伤的修复 【实验目的】 1.了解萎缩的类型,心肌肥大及骨折愈合的形态特点: 2.掌握水样变性、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的形态特点: 3. 熟悉组织、细胞坏死的基本镜下特点。 4.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结构、功能及结局。 【实验内容】 1.大体标本:肾盂积水——肾萎缩、心肌肥大、肝脂肪变、肾凝固性坏死足干性坏疽肠套叠伴坏死(出血性梗死) 2.病理切片:肝细胞脂肪变、肾小管坏死(凝固性坏死)、肉芽组织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机理和病理变化的学科,它通过观察和研究组织和细胞的异常变化,揭示疾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在进行病理学研究时,需要借助一系列特殊的技术和方法,下面将介绍病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1. 组织学方法 组织学是病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主要通过对组织和细胞进行染色和显微镜观察,来研究组织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病理变化。常用的组织学方法有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技术。石蜡切片是将组织标本用石蜡包埋后,用切片机切成薄片,再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冰冻切片则是将组织标本冷冻后切成薄片,再进行染色和观察。 2. 免疫组化技术 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利用抗体特异性识别分子的技术,它可以用于检测组织和细胞中的蛋白质、激素、细胞因子等分子,并确定它们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免疫组化技术常用于肿瘤病理学研究中,可以用来确定肿瘤的来源、类型和分级,以及预测肿瘤的预后。 3.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种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和表达的技术,它可以在细胞和组织水平上揭示疾病的分子机制。常用的分子生物学

技术有PCR技术、电泳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基因表达和蛋白质水平等分子信息,从而揭示疾病的分子机制。 4. 细胞学方法 细胞学是研究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它重要的应用领域是肿瘤学。常用的细胞学方法有细胞涂片和细胞培养技术。细胞涂片是将细胞标本涂在载玻片上,用染色剂染色后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细胞培养技术则是将细胞标本培养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使其生长和繁殖,从而观察细胞的生长、分裂和特征。 5. 电子显微镜技术 电子显微镜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技术,它可以将组织和细胞的微小结构放大到亚微米级别,从而揭示细胞和组织的微观结构和形态学特征。电子显微镜技术在肿瘤病理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用来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结构和亚细胞器的变化,从而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 病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持。研究人员需要根据研究对象和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科学、准确、严谨的研究。

《病理学》实验大纲

《病理学》实验大纲 病理教研室《病理学》实验大纲

课程名称:病理学课程代码:120007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学时:总学时 90 实验学时: 18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适用专业:护理、助产、临床、药学、影像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通过探讨疾病病因、发展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等基本规律,从而揭示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基础。所以,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以形态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在病理学的教学和学习中,病理学实验课是病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课的学习,学生要验证理论课所讲授的基本内容,要学会掌握“形态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临床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的,对所有参加病理学实验课的学生做出以下具体要求:1.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学生必须全面执行。 2、病理学标本包括肉眼标本和组织学切片。在学习标本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几个环节: (1).实习前,认真复习病理理论课所讲授的基本理论,特别是疾病的病理形态特征。 (2).系统全面地观察病变。 (3).学会用病理学的术语来描述病变,并结合基本理论,综合做出病变诊断或疾病诊断。 3、典型病例讨论,对学生的综合分析、正确诊断能力具有检查功能,要求每个学生应当积极参与。 4、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和总结实验结果,按规定格式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

病理学重点

病理学重点 一、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1.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时,最早发生萎缩的组织是脂肪组织 2.哪一项不是引起萎缩的原因四氯化碳中毒 肾盂积水幽门狭窄 垂体功能低下慢性肝淤血 3.关于萎缩,下列哪项是正确的间质不减少,有时反而增生 4.萎缩细胞在电镜下,最显著特点是自噬泡增多 5.细胞水肿发生的机制主要是由于线粒体肿大和内质网扩张断裂 6.关于细胞水肿下列叙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继续发展,可形成玻璃样变细胞膜受损钠泵功能障碍所致 胞浆疏松并透明 胞核淡染或稍大,有时不清 属于可恢复性病变 7.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中,哪种损害最轻玻璃样小滴变性 8.脂肪变性原因中,下列哪一项不正确食过多脂肪 四氯化碳中毒缺氧饥饿败血症 9.下列哪种器官最易发生脂肪变性肝脏 10.下列病变哪一项是正确的

慢性肝淤血晚期,脂肪变性主要位于肝小叶周围 磷中毒时肝脂肪变性主要位于小叶中心 白喉杆菌外毒素引起心肌脂肪变性,乳头肌常呈红黄相间 贫血时心肌脂肪变呈弥漫分布 脂性肾病时,远曲小管上皮脂肪变最明显 11.引起虎斑心的病变,属于下列哪一项脂肪变性 12.肝细胞脂肪变性的脂滴其主要成分是中性脂肪 13.电镜下,肝细胞脂肪变的脂滴形成于内质网内 14.哪种疾病不易发生玻璃样变性支气管炎 肾小球肾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酒精性肝炎 15.结缔组织玻璃样变不可能发生于下列哪种疾病 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瘤 结核的小干酪样坏死灶 纤维素性心外膜炎 矽肺 动脉粥样硬化症 16.高血压病时,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主要发生在细小动脉 17.细胞坏死镜下主要形态表现是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 18.纤维素样坏死,常见于哪些组织结缔组织

病理学重点及名词解释

病理学 一.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其本质是该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 二.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 变性是指细胞受损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又称细胞内外的物质蓄积,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三细胞水肿:细胞水肿,又称“水样变性”,是细胞可逆性损伤的一种形式,常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其机制为线粒体受损,导致ATP生成减少,再导致细胞膜钠钾泵功能障碍,进一步导致细胞内钠离子和水的过多积聚。之后,无机磷酸盐、乳酸和嘌呤核苷酸等代谢产物的蓄积,可增加渗透压负荷,进一步加重细胞水肿,导致细胞内液增多。凡是能引起细胞液体和离子内稳态变化的损害,都可导致细胞水肿,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高热时肝、肾、心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四:脂肪变甘油三酯(中性脂肪)在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内蓄积,好发部位:肝、心、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骼肌细胞等,与营养障碍、感染、酗酒、中毒、缺氧、糖尿病及肥胖有关 五:坏死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死亡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结构自溶,并引发炎症反应,是不可逆性变性。基本病变: ①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核固缩、碎裂、溶解②坏死细胞质嗜酸性增强,线粒体空泡形成,线粒体基质无定形钙致密物堆积,溶酶体释放酸性水解酶降解细胞成分。胞浆红染,胞膜破裂、崩解,内容物溢出、引发周围组织炎症反应(与凋亡的重要区别点)。坏死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结局: 1在局部引发急性炎症反应、2 溶解吸收、3分离、排出:形成缺损:糜烂、溃疡、空洞、窦道、瘘管。4机化与包裹、5钙化 六:坏疽:活体内继发有腐败菌繁殖的大块坏死组织。坏死组织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形态变化。 八:肉芽组织概念:肉芽组织是富含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幼稚结缔组织,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湿润柔软、形似鲜嫩的肉芽,故称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的结构及形态 ①结构:肉芽组织的主要成分是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新生的薄壁毛细血管,伴炎性细胞浸润。 ②形态特点: ⑴新生毛细血管向损伤表面垂直生长,以小A为轴心,周围形成袢状弯曲的Cap.网; ⑵内皮细胞数量多、核大; ⑶巨噬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也可见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⑷常有多量渗出液; ⑸可见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兼有SMC的超微结构、生化特点及收缩功能。 ③肉芽组织的功能:①抗感染保护创面②填补创口及其它组织缺损③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及其它异物。 九创伤愈合: (一)概念:创伤愈合是机体对外伤引起的组织离断或缺损进行修补复原的过程。 (二)皮肤创伤愈合 1.基本过程: (1) 伤口的早期变化(2) 伤口缩小(3) 肉芽组织的增生及瘢痕形成(4) 表皮及其它组织的再生 2.创伤愈合的类型(1)一期愈合缺损小、创缘齐、无感染、对合/缝合严密、炎症反应轻。需少量肉芽即可填平伤口,愈合时间短,形成瘢痕小。 (2)二期愈合缺损大、创缘不齐、无法整齐对合/有感染、炎症反应明显。需多量肉芽方能填平伤口。愈合时间长,形成瘢痕大。 (三)骨折愈合: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①血肿形成②纤维性骨痂形成③骨性骨痂形成④骨性骨痂改建 (四)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1.全身因素:年龄;营养 2. 局部因素:感染与异物(抗感染、清创术);局部血循环;神经支配;电离辅射等。 3.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①及时、正确复位骨折断端②适时、牢靠、准确地固定骨折断端③早日进行全身和局部功能锻炼,保 证良好的局部血运④防止因新骨形成过多出现赘生骨痂 十:淤血淤血也称静脉性充血是指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而发生的充血,亦称被动性充血 十一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在这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血栓形成条件: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高 血栓形成的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血管内膜损伤处,血小板粘附、沉积,与纤维蛋白多聚体一起形成小丘。 (2)血小板继续沉积,血小板堆之后产生涡流,导致下一个血小板堆的形成,多个血小板堆互相连接形成血小板小梁,

病理生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及技术

病理生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及技术病理生理学是专门研究人体疾病产生和发展的学科。在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中,需要进行实验研究以验证假说、推断结论以及寻找治疗方法。本文将介绍病理生理学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实验技术 1. 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是最基本的病理生理学实验研究技术之一。通过培养特定的细胞类型,可以研究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特性。对于某些疾病的细胞模型,还可以评估药物的毒性和疗效。 细胞培养需要选择合适的细胞类型、培养基、培养条件等,以保证细胞的健康和生长。在细胞培养中还需要使用细胞生物学技术,如细胞凋亡的检测、细胞增殖的评估、细胞表型分析等。 2. 蛋白质分析

蛋白质是生命体系中常见的大分子,直接参与了许多生物过程 如代谢、信号转导、细胞凋亡等。因此,在疾病研究中,蛋白质 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蛋白质分析技术包括蛋白质纯化、蛋 白质电泳、蛋白质质谱等。 蛋白质纯化是将包含感兴趣蛋白质的混合物分离出来的过程。 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包括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 层析等。蛋白质纯化过程通常需要对混合物中的蛋白质进行识别 和分离,而这些技术通常涉及专业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知识。 蛋白质电泳是一种用电场将混合物中的蛋白质分离的技术。蛋 白质电泳根据蛋白质的大小、电荷和形状的差异进行分离。在实 验中,常用的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可将具有不同分 子量的蛋白质分离开来。 蛋白质质谱是对蛋白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一种技术。主要 流程有样品制备,质谱分析和数据处理。蛋白质质谱技术通常结 合液相色谱(LC)和质谱(MS)进行前处理,以提高它的灵敏度、分辨力和准确性。 二、动物实验方法

病理学重点

绪论 一、小结 1、三个概念:病理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 2、人体解剖学三大方法:尸检、活检、细胞学检查 3、实验病理学两大方法:动物实验、组织与细胞培养 4、四大观察方法:大体观察、显微镜观察、免疫组化观察、电子显微镜观察 二、人体病理学abc法 A、尸体检查,简称尸检,病理学基本研究方法 意义:1、确定诊断,查明死因。2、发现和确诊某些新疾病。3、积累各种疾病的人体病理材料 B、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用局部切取、钳取、细针穿刺和骚刮等手术方法,从活体中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意义:1、准确对疾病做出病理学诊断。2、协助临床医生选择最佳手术治疗方案。3、动态了解病变的发展和判断疗效。 4、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对疾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C、细胞学检查,通过采集病变处得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诊断。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和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1、萎缩: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的实质细胞。 A、特点:1)实质细胞缩小,数量减少2)萎缩的细胞、器官和功能下降,代谢减弱3)轻度病理性萎缩可恢复正常 4)持续性萎缩的细胞最终会死亡。 B、萎缩可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 病理性萎缩按原因分为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等 C、病理变化:1)肉眼:小轻深硬2)镜下:体积小数目少,出现脂褐素(脂褐素:萎缩心肌及肝细胞核的两端或周围胞 浆中可见褐色颗粒) 2、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 在性质上可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在原因上分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代偿性肥大最常见) 3、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导致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多。 特点:1)受基因、激素和生长因子调控2)弥漫性增生3)通常为可复性(过度增生)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特点:1)分裂增殖能力较活跃的细胞2)幼稚未分化细胞、储备细胞或干细胞分类:1)鳞状上皮分化2)肠上皮分化3)骨或软骨化生意义:1)保护作用2)发展为肿瘤 二、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损伤:当机体内外环境改变超过组织和细胞的适应能力后,可引起受损细胞间质发生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及光镜和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 1、损伤机制 (1)细胞膜的破坏(2)活性氧类物质的损伤(3)细胞质内高游离钙的损伤(4)缺血缺氧的损伤(5)化学性损伤(6)遗传变异 2、可逆性损伤细胞可逆性损伤: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的现象(1)细胞水肿:细胞内钠离子、水过多积聚,是细胞损伤中最常见的改变原因:缺氧、感染、中毒好发部位:肝、肾、心(2)脂肪变:中性脂肪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原因:感染、酗酒、中毒、缺氧等好发部位: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骼肌细胞等肝细胞脂肪变的机制(1)肝细胞质内脂肪酸增多(2)甘油三酯合成过多(3) 脂蛋白、载脂蛋白减少(虎斑心:脂肪变心肌呈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暗红色相间,形似虎斑) (3)玻璃样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分细胞内玻璃样变、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细动脉壁玻璃样变(4)淀粉样变:细胞间质出现淀粉样蛋白质-黏多糖复合物沉淀HE染色为淡红色均质状物,显示淀粉样呈色反应 (5)黏液样变:细胞间质内黏多糖和蛋白质蓄积 (6)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情况下,色素会增多并积聚于细胞内外 (7)病理性钙化:骨和牙齿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淀,分营养不良性钙化、转移性钙化 3、不可逆性损伤坏死: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1)基本病变: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形式: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2)类型:A、凝固性坏死:多见于心、肝、肾、脾等实质器官

实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它通过观察和分析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学、结构学和功能学来揭示疾病的本质和机制。实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本文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组织标本制备与染色 组织标本制备是实验病理学研究的基础。它首先需要对采集到的组织样本进行固定,常用的固定剂有福尔马林和乙醛。然后,将固定的组织样本进行脱水、透明和浸渍,最后包埋在蜡块中,切割成薄片。制备好的组织切片可以进行不同的染色方法,如常规的血液染色、组织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这些染色方法可以使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形态和功能得到清晰的显示,为病理学家提供了研究的基础。 二、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织化学是一种通过检测抗原-抗体反应来确定组织中特定分子的存在和分布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细胞凋亡标志物等。免疫组织化学的原理是将抗体与荧光素、酶或金颗粒等标记物结合,通过染色反应来显示目标分子的位置。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有关特定分子在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信息,有助于了解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机制。

三、原位杂交 原位杂交是一种通过标记的核酸探针与组织或细胞中的特定DNA 或RNA序列结合,来检测目标序列的存在和分布的方法。它可以用于检测基因表达、病毒感染等。原位杂交的原理是将探针标记上荧光素或酶等物质,通过与目标序列的互补配对形成稳定的杂交体,然后通过显色反应或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有关基因表达和病毒感染等信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四、电镜 电镜是一种利用高倍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和组织的超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它可以观察到细胞和组织的超微结构,如细胞器、细胞膜结构等。电镜的原理是利用电子束通过组织或细胞,与样品相互作用后形成影像。电镜图像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的特点,可以提供细胞和组织内部结构的详细信息,对于研究细胞和组织的形态和功能至关重要。 五、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实验病理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可以扩增特定的DNA序列,从而分析基因突变、染色体重排等。基因测序技术可以确定DNA序列的具体组成,从而揭示基因突变和遗传变异等信息。此外,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等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实验病理学的研究中,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分子水平的解释。

病理学技术考点总结

酶组织细胞化学技术 酶组织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1、金属沉淀反应,如硫代胆碱铜法,可证明胆碱酯酶和酯酶; 2、藕联偶氮色素法 3、色素形成与染色法 一碱性磷酸酶(AKP) AKP最适宜PH值为9.2-9.4,可被金属阳离子或某些氨基酸激活,多见于活跃的部位,如小动脉、肾小管上皮等。 ⏹AKP染色方法: 1、Gomri钙钴法:AKP为黑色 注意事项:此法对含铁血黄素和钙盐也可形成棕黑色沉淀,必要时应予以鉴别。并且用于透明的二甲苯为AR级别。 2、Gossrau偶氮吲哚酚法:酶活性部位呈暗褐色(坚牢蓝VB)、浅红色(坚牢蓝BB)、蓝色(坚牢紫B) 二酸性磷酸酶(ACP) ACP前列腺活性最强,在肝脏内毛细胆管旁活性最强。 ⏹ACP染色方法: 1、Berry硝酸铅法:ACP为棕黑色,特异性抑制酶是氟化钠。 2、Leder-Stutt改良萘酚AS-TR磷酸酯法:ACP为红色。 三三磷酸腺苷酶(ATP) ATP分为三类:膜性ATP、肌球蛋白ATP、线粒体ATP,以上三种酶不可用甲醛固定,用冷冻法。 ⏹ATP染色方法: 1、Wachstein-Meisel镁激活酶法:ATP为棕黑色。 2、Dubowitz-Brooke钙激活酶法:A TP为棕黑色。 注意事项:镁激活的ATP正常肝定位于毛细胆管;钙激活ATP区分于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有意义,对于区分神经性肌萎缩和肌源性肌萎缩有价值。

四胆碱酯酶(CHE) 广义胆碱酯酶分为胆碱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胆碱酯酶的活性中心是丝氨酸,主要分布于血浆、胰腺和唾液腺;乙酰胆碱酯酶主要分布于神经肌肉接头等处。 CHE染色法 1、Snell-Garrett胆碱铜法:CHE呈黄色或棕黄色。 2、Karnovsky-Roots铁氰化铜法:CHE呈红棕色或深棕色。

病理学实验技术考题汇总

病理学实验技术考题汇总 病理学实验技术考题汇总 ◆填空素材 1)组织切片的主要程序: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透,包埋、切片,贴片、染色,浸洗,脱水,透 明,封固 2)常用的固定液:1:单纯固定液:乙醇、甲醛、冰醋酸、升汞、苦味酸、铬酸、重铬酸钾和锇酸;2: 混合固定剂有:Bouin液、Zenker液、A-F液、Carnoy液、Zamboni’s液、PLP液 3)常用的脱水剂:1:非石腊溶剂的脱水剂:如乙醇和丙酮,其组织在脱水后必须再经二甲苯透明才可 浸腊。2:脱水兼石腊溶剂的脱水剂:如正丁醇和二氧陆环等,组织在 脱水后即可直接透腊,不必经过中间溶剂如二甲苯之类的试剂。 4)常用酶组织(细胞)化学方法常用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三磷酸腺苷酶、乙酰胆碱酯酶、细 胞色素氧化酶、一氧化氮合酶 5)酶组织(细胞)化学常用的显色液:DAB(Diaminobenzidine;3,3-二氨基苯联胺)显色液;CN (4-Cl-1-Naphthol,4-氯-1-萘酚)显色液;AEC(3-amino-9-ethyl-carbozole, 3-氨基-9-乙基卡唑)显色液;TMB显色液;BCIP/NBT显色液 6)免疫酶组织化学标记物的酶:辣根过氧物酶(HRP)、碱性磷酸酶(AKP)、葡萄糖氧化酶(GOD)、 半乳糖苷酶 7)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的基本方法:直接法、间接法、免疫荧光双标记法 8)免疫酶组织化学的基本方法:直接法、间接法、非标记抗体法

9)亲和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方法: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ABC法);链霉素和素-过氧化 物酶法(SP法);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SABC法) 10)常用的核酸探针:双链DNA探针、单链cDNA探针、单链cRNA探针、寡核苷酸探针 11)核酸探针常用标记物:放射性标记物(同位素):32P、3H、35S;非放射性标记物:HRP、AKP、地高 辛、生物素、荧光素 12)核酸探针标记方法:DNA探针的缺口平移法、核酸探针的随机引物法、单链DNA探针的标记、核酸 探针的末端标记、寡核苷酸探针末端转移酶标记、cDNA探针的体外转录标记 ◆名词解释 1)固定:是指从人体内或动物体内取下的材料立即浸泡在化学试剂中,借助化学试剂的作用,将组织细 胞结构保存起来,使其形态结构近似生活状态的一种手段 2)脱水:利用某种化学试剂逐步将标本内部吸收的水分置换出来,以使标本处于无水状态,这一过程叫 脱水 3)组织(细胞)化学:是基于已知的化学反应,在组织或细胞原位上显示出组织或细胞中的化学物质, 并研究其化学性质及功能关系的一门技术;是在形态学的基础上,研究组织或细胞中化学物质的形态、化学成分及定位、定量和代谢状态的学科 4)酶组织(细胞)化学:用组织(细胞)化学方法显示酶在组织或细胞内的定位的技术 5)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是应用免疫学的抗原——抗体反应为理论基础,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或抗 原)对组织(细胞)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位、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重点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重点 病理学是医学的重要基础科学之一,它研究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 和变化规律,为临床医学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将归纳总结病理学的一 些重点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1. 细胞病理学 细胞病理学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变化对疾病发生的影响。主 要包括细胞增生、萎缩、坏死、凋亡等现象的病理变化。例如,癌细 胞的失控增殖就是一种细胞增生异常的病理变化,细胞凋亡的异常则 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2. 组织学 组织学是研究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在病理学中,组织学是 解剖病理学的基础,通过对组织标本的切片染色和观察,可以了解疾 病的发展和变化。例如,心肌组织的结构异常可以导致心肌病的发生,肝脏组织的纤维化则是肝硬化的重要病理改变。 3. 免疫学 免疫学研究机体对抗异己物质的免疫反应和免疫调节。病理学中的 免疫学重点关注免疫相关的疾病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例如,自身免 疫性疾病是由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导致的,如系统 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4. 肿瘤学

肿瘤学研究肿瘤的形成、发展和转移,涉及到细胞生长、分化、凋亡、转移等多个方面的病理变化。肿瘤的病理学分类与分级是临床判 断肿瘤恶性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例如,乳腺癌根据组织 学类型分为浸润性导管癌、乳管内癌等,不同类型的乳腺癌预后和治 疗策略也不同。 5. 炎症 炎症是机体对损伤或感染的非特异性反应,病理学研究炎症的类型、程度、持续时间和病因等。炎症可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病理变 化主要包括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炎性细胞浸润等。例如,风 湿性关节炎的发生与持续的慢性炎症有关。 总结: 病理学的知识点众多,本文仅简要归纳了其中的一些重点内容。细 胞病理学、组织学、免疫学、肿瘤学和炎症是病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涉及到细胞、组织、免疫、肿瘤和炎症等多个层面的病理变化。深入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临床医学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本文仅为一般性介绍,具体病理学内容需要参考专业教材和 相关文献。

实验诊断学重点

实验诊断学重点 实验诊断学是病理学的一部分,通常被称为实验病理学。它是通过各种实验方 法获取组织、细胞和生物体的病理学信息的科学,旨在通过分析这些信息来诊断病理学结果。本文将介绍实验诊断学的一些重点和关键概念。 组织学 组织学是实验诊断学的基础,它是通过对组织和细胞进行染色和观察而获得的。组织学研究是通过在微观和宏观层面对组织和细胞进行观察和分析来探索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过程。这种技术是通过在试管或显微镜下对组织样本进行分析和研究来实现的。 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是一种实验诊断学方法,用于检测组织中的特定蛋白质、细胞因子和 抗原。这种技术是通过将组织样本与特定抗体反应来实现的。免疫组化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质表达情况,进而得出诊断。免疫组化是实验诊断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术,它可以提供很多有关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信息。 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是一种应用在实验诊断学中的基础科学技术,用于研究疾病发展和 治疗。它是通过研究疾病相关基因和蛋白质来实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PCR、RT-PCR、基因芯片等。分子诊疗是实验诊断学中的一大突破,在疾病诊断 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活检 活检是一种实验诊断学的技术,它是通过从人体或动物体内取出略小于一厘米 的组织,并进行病理组织切片,然后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活检的种类有很多,包括皮肤活检、骨髓活检、腹腔镜等。活检在诊断各种疾病和监测治疗效果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实验诊断学是病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是通过各种实验方法获取组织、细 胞和生物体的病理学信息的科学技术,旨在通过分析这些信息来诊断病理学结果。本文介绍了实验诊断学中的一些重点和关键概念,包括组织学、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和活检。这些技术是实验诊断学的基础和核心。在临床医学中,实验诊断学技术的运用将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防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病理学实验技术

一、非组织制片方法有哪些? 组织分离标本、组织活体标本、组织涂片标本、磨片标本、整体封存(压片)标本、组织铺片标本、组织印片标本等。 二、组织切片法的种类(根据所使用支持物质不同) 1.石蜡切片法 2.火棉胶切片法 3.冰冻切片法 4.超薄切片法(电镜技 术)5.树脂切片6.碳蜡切片 三、组织切片的重要程序 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渍—包埋、切片—贴片、染色—浸洗—脱水—透明—封固 四、标本重要来源及取材重要注意事项 标本重要来源:临床活体检查,手术切除,病理解剖,实验动物等。组织取材注意事项:1、材料保持新鲜。2、标本大小适宜。3、勿使组织块受挤压。4、尽量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5、选好标本切面。 6、保持材料的清洁。 7、切除不需要部分。 8、明确编号,登记。 五、何谓固定,常用固定方法及固定液有哪些 标本(组织)固定:是指从人体内或动物体内取下的材料立即浸 泡在化学试剂中,借助化学试剂的作用,将组织细胞结构保存起来,使其形态结构近似生活状态的一种手段。 固定方法:蒸汽固定法,标本固定(浸泡固定),灌流固定(局部固定——心脏、睾丸、肺,全身固定(灌注量和灌注压使全身灌注过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合用于缺氧敏感的组织)、涂片固定(浸泡固

定、滴液固定)、散在细胞固定、微波固定。 固定液:1、单纯固定剂:甲醛、多聚甲醛、乙醇、醋酸、苦味酸、锇酸、丙酮、重铬酸钾、戊二醛等。 2、混合固定液:Karnoversy’s改良液、Bouin液、Zenker 液、A-F液(乙醇-甲醛液)、Carnoy液、Zamboni′s液、PLP液。 六、何谓脱水,常用脱水剂。 脱水:运用某种化学试剂逐步将标本内部吸取的水分臵换出来,以使标本处在无水状态,这一过程叫脱水。 常用脱水剂:1.单纯脱水剂:如乙醇、丙酮和甲醇。其组织在脱水后必须再经二甲苯透明才可浸蜡。常用乙醇 2.脱水兼透明剂:如正丁醇、叔丁醇等,组织在脱水后即可直接透蜡,不必通过中间溶剂如二甲苯之类的试剂。 七、石蜡包埋程序 1)组织取材3mm厚度,固定于福尔马林数小时后再换以新鲜福尔马林固定数小时。2)组织流水冲洗6-12h。3)70%酒精2-4h。4)80%酒精2-4h。5)90%酒精2-4h。6)95%酒精(Ⅰ、Ⅱ)2-4h。7)100%酒精(Ⅰ、Ⅱ)1-2h。8)二甲苯(Ⅰ)5-30min。9)(二甲苯(Ⅱ)5-30min)。10)浸蜡(Ⅰ、Ⅱ)2h。11)组织包埋 八、石蜡切片与冰冻切片的优缺陷 石蜡切片的优点:•标本大小灵活•切片厚度均匀(1-200μm)•可少量或批量制作•切片保持时间长

细胞病理学重点考点知识点

细胞病理学重点考点知识点

涂片中常见良性细胞 (一)上皮细胞 1.鳞状上皮 2.柱状上皮 (二)非上皮及其他成分 1.组织细胞 2.多核巨细胞 3.白细胞 4.红细胞 5.其他物质 (三)变性及坏死组织 变性严重的细胞涂片不能进行诊断,因为大核及裸核易误诊为恶性细胞。 (四)增生细胞 恶性细胞形态特点 一)细胞核改变 为基本形态诊断指标,主要有下列六大特征: 1.核大 2.核大小不一 3.核异型

4.核浓染 5.核/浆比例增大 6.核仁变大,数目增多 除以上六大特征外,还有: 1.核膜增厚、厚薄不均 2.裸核 3.核分裂像 (二)细胞改变 1.细胞多形,形状不规则。 2.细胞体积大小不一。 3.细胞浆少,偏嗜碱,胞浆内含物, 如黑色素、粘液空泡等。 (三)细胞之间关系的改变 细胞排列不整齐,癌细胞团中细胞互相重叠、推挤,分布紊乱无序。 (四)涂片背景 1.大量红细胞。 2.多数坏死细胞。 综合考虑,结合临床。 痰见

①纤毛柱状细胞 ②吞噬细胞 ③鳞状细胞 支气管镜检查涂片见 ①纤毛柱状细胞-大量, ②鳞状细胞-少见 纤毛柱状细胞 细长圆锥形,游离缘宽而平. 表面有纤细纤毛。核在细胞中下部,圆或卵圆形,染色质颗粒较细,分布均匀。 成片脱落细胞互相挤压—多边形 核在中央,排列整齐—蜂窝状 边缘—整齐高柱状细胞 表面—纤毛 粘液柱状细胞(杯状细胞) 长卵圆形,浆丰富,含多量粘液——色淡而透

明 核卵圆形,大小、形态与纤毛柱状细胞相似 细胞内粘液较多核被压至细胞底部 -半月或不规则形 肺癌细胞形态特征 (1)鳞状细胞癌(鳞癌) 【高分化癌细胞】 分布:散在,也可成群,可见癌珠 形状:多形性明显—圆、多角、梭形、纤维状或蝌蚪样 胞体:较大,边界清,过度角化—浆丰桔红色 胞核:多居中,圆形,比正常鳞状上皮核大3-4倍,畸形明显,大小不等,染色质—粗颗粒或小块状,有时着色较深,固缩呈墨滴状。 【低分化癌细胞】 排列:分散或三、五成群 形状:多边或卵圆形,中等大小 胞浆:中等量,嗜碱性或嗜双色性 胞核:中等大,为正常鳞状上皮棘皮层核2倍。圆或卵圆形,大小不等,核居中畸形。染色质呈

病理学实验教案

实验1 第2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与组织适应、变性的常见类型及形态变化。 2、掌握坏死的形态变化及其后果。 3、掌握肉芽组织的镜下形态。 大体标本目录: 1、心脏褐色萎缩 2、脑萎缩 3、肾萎缩(肾盂积水) 4、心肌肥大 5、脂肪肝 6、脾凝固性坏死(梗死) 7、肾结核干酪样坏死 8、脑液化性坏死 9、足干性坏疽 10、脾被膜玻璃样变 病理切片目录: 1、肝细胞水肿(气球样变) 2、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水肿 3、肝细胞脂肪变性 4、细动脉玻璃样变 5、脾被膜玻璃样变 6、肉芽组织 大体标本观察要点: 1.心脏褐色萎缩:心脏体积变小(正常心脏大小相当于本人的右拳),心外膜微皱似增厚,

冠状动脉弯曲呈蛇行状。心肌切面呈棕褐色,左心壁稍薄。 2.脑萎缩:大脑标本(蛛网膜及软脑膜已被剥除),两半球对称,脑回变窄,脑沟变深、变 宽,尤以额叶为明显。本例脑萎缩系脑动脉硬化所致。 3.肾萎缩(肾盂积水) :肾脏体积增大,切面见肾盂及肾盏明显扩张,肾实质萎缩变薄, 皮髓质分界不清,多数标本可见肾盂出口处(或输尿管内)有结石嵌顿。试根据标本分析肾皮质属哪种萎缩?其发生机理如何? 4.心肌肥大:心脏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切面左心室壁明显增厚(正常1cm左右),乳 头肌明显增粗;心腔扩大不明显(向心性)。 5.脂肪肝:标本为肝脏的冠状切面,体积略为增大或正常,边缘较钝,包膜光滑(如标本 在新鲜时切制,可见因肝实质肿胀而出现的包膜外翻现象),肝组织呈黄色,有油腻感,质地均匀。 6.脾凝固性坏死(梗死):脾表面坏死区边界清楚,周边出血带为棕黄色;切面见坏死区为 三角形或楔形,灰白色,质密而干燥。其立体形状为锥体形,尖端指向脾门,底位于脾的表面。 7.肾结核干酪样坏死:肾脏体积增大;切面:肾实质呈多灶性坏死,坏死物灰白至淡黄 色,质松软、脆;坏死物经输尿管排出后继发空洞形成。 8.脑液化性坏死:大脑冠状切面,内囊附近之脑组织发生大片不规则液化、坏死,状似 豆渣或破絮样,质软,大部份液化脱失,仅残留疏松之絮网状结构。 9.足干性坏疽:标本为外科截除之肢体,足趾、足背、足底均坏死,皮肤呈黑褐色,坏 死区干燥、皮肤皱缩,与正常组织分界明显。 10.脾包膜玻璃样变:脾脏体积增大(由于慢性淤血),部分被膜明显增厚、呈灰白色。切面 显示增厚的被膜呈半透明毛玻璃样、质硬(似在局部涂上一层糖衣,俗称“糖衣脾”。 病理切片观察要点: 1. 肝细胞水肿(气球样变) 肝细胞体积增大,胞质透亮、淡染,重度水肿时,细胞膨大如气球,称为气球样变性(ballooning degeneration)。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