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常用病理技术

简述常用病理技术

x

常用病理技术是用于检测和诊断病理学改变的重要技术,包括: 1. 免疫组化技术: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用于识别特定蛋白的技术,它是一种病理检测的无创技术。它通过将特定免疫活性抗体或抗原与组织样品结合,以染色的方式来显示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蛋白。

2. 脂肪染色:脂肪染色是一种用于检测脂肪形态的技术,它使用胆汁红G染色剂着色脂肪细胞,使它们呈现出红色,而其他细胞则呈现出绿色,从而可以清晰地观察脂肪细胞。

3. 免疫结构染色技术:免疫结构染色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细胞的抗原的技术,它使用抗原特异性抗体结合到特定细胞或组织,以及染色剂,从而可以检测细胞的特定抗原。

4. 光镜技术:光镜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病理技术,它使用一种称为“光学显微镜”的仪器,可以放大观察样本皮肤中的小细胞,以帮助医生诊断皮肤病变。

5. 集成影像技术:集成影像技术可以把多种影像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可以更清楚地查看细胞和组织之间的结构,以帮助诊断病变。

病理学实验技术重点

1.什么是病理学技术? 病理学技术(组织标本切片和染色技术)是组织学、病理学等学科用于观察和研究组织与细胞的正常形态及病理变化的常用方法。2.组织制片的目的。 生物学标本在生活状态下多为无色透明,而且组织一旦离开机体后很快就会死亡,其结构就会失去正常状态,必须对组织采取固定、切片和染色措施! 3.何谓组织制片技术? 组织经过固定、切片和染色后,光波通过被检组织成分时,波长和振幅发生改变,在显微镜下能清晰的观察其组织结构,称之为光镜标本的基本制作方法或称为组织制片技术。 4.组织制片种类及其各类方法的分类。 (一)组织非切片制作方法:组织分离标本组织活体标本组织涂片标本磨片标本整体封存(压片)标本组织铺片标本组织印片标本等 (二)组织切片法:1.石蜡切片法 2.火棉胶切片法 3.冰冻切片法4.超薄切片法(电镜技术) 5.树脂切片 6.碳蜡切片 5.组织制片的主要程序。 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渍-----包埋、切片----贴片、染色---浸洗----脱水----透明----封固 6.实验动物处死常用方法及优缺点。 1)挥发性麻醉剂(吸入麻醉)

包括:乙醚、氯仿等。 优点:乙醚吸入麻醉适用于各种动物,安全度亦大,动物麻醉深度容易掌握。 缺点:是对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引起上呼吸道粘膜液体分泌增多、肺部充血,再通过神经反射可影响呼吸、血压和心跳活动,并且容易引起窒息,故在乙醚吸入麻醚时必需有人照看,以防麻醉过深而致动物死亡。 2)非挥发性麻醉剂(注射麻醉) 这类麻醉剂种类较多,包括10%苯巴比妥钠、4%戊巴比妥、5%硫喷妥钠等巴比妥类的衍生物,20%氨基甲酸乙脂(乌拉坦)和1%水合氯醛、氯胺酮等,可通过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腹腔注射。 优点:这些麻醉剂使用方便,一次给药可维持较长的麻醉时间,麻醉过程较平衡,动物无明显挣扎现象。 3)断髓(脱臼)法 动物处死过程中动作要迅速,尽量避免其长时间处于痛苦或濒于死亡状态,以免机体内组织或细胞结构发生改变引起人工假象。 4)空气栓塞法 适用于较大的动物,如兔、猴、犬等。 迅速方便,但可使内脏器官或多或少的呈现瘀血,如心内膜下瘀血、肝血窦扩张

病理学实验技术

病理学实验技术 病理学实验技术是一门关注疾病诊断的学科,是疾病诊断的基础。 它涉及到多种实验技术,如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这些技术都是通过研究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学、生物化学及分子遗传学 特征,来揭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一、组织学技术 1. 组织标本的制备 组织标本制备是病理学诊断的基础。在组织标本制备的过程中,病 理学家需要对组织进行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等多个 步骤。其中,固定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对组织进行固定,才能保持组 织在形态、结构和染色上的稳定性。 2. 组织切片的制备 组织切片制备是组织学技术中的另一个关键步骤。在这个过程中, 病理学家会将固定的组织样本切成薄片,使其可以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需要注意的是,切片必须足够薄,通常在3-4 μm之间,以确保显 微镜下的观察到位。 3. 组织染色技术 组织染色技术是通过对组织进行染色来增加组织样本的对比度,以 便观察细胞和组织之间的区别。在组织染色技术中,常用的染色剂包 括血液学染色剂,如H&E染色剂及Immunohistochemistry染色技术等。

其中,Immunohistochemistry染色技术可根据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来判断组织和细胞是否存在特定的蛋白质。 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利用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专门识别和检测组织 中存在的化学物质的技术。这些物质包括细胞表面受体、cytokines、细胞分子、肿瘤抗原等。该技术可对某种特定的抗原进行定量和定位, 从而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帮助。 三、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种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技术来研究疾病发生 和发展的学科。该技术通过研究DNA、RNA和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来了解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 的方法。 在分子生物学技术中,PCR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PCR技术能够 通过对DNA进行放大,从而扩增少量DNA,使得对DNA的分析得以 进行。 结论 综上所述,病理学实验技术涉及到多种技术,包括组织学技术、免 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这些技术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 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病理学实验技 术在未来会更加先进和精确,从而进一步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机理和病理变化的学科,它通过观察和研究组织和细胞的异常变化,揭示疾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在进行病理学研究时,需要借助一系列特殊的技术和方法,下面将介绍病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1. 组织学方法 组织学是病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主要通过对组织和细胞进行染色和显微镜观察,来研究组织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病理变化。常用的组织学方法有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技术。石蜡切片是将组织标本用石蜡包埋后,用切片机切成薄片,再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冰冻切片则是将组织标本冷冻后切成薄片,再进行染色和观察。 2. 免疫组化技术 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利用抗体特异性识别分子的技术,它可以用于检测组织和细胞中的蛋白质、激素、细胞因子等分子,并确定它们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免疫组化技术常用于肿瘤病理学研究中,可以用来确定肿瘤的来源、类型和分级,以及预测肿瘤的预后。 3.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种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和表达的技术,它可以在细胞和组织水平上揭示疾病的分子机制。常用的分子生物学

技术有PCR技术、电泳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基因表达和蛋白质水平等分子信息,从而揭示疾病的分子机制。 4. 细胞学方法 细胞学是研究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它重要的应用领域是肿瘤学。常用的细胞学方法有细胞涂片和细胞培养技术。细胞涂片是将细胞标本涂在载玻片上,用染色剂染色后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细胞培养技术则是将细胞标本培养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使其生长和繁殖,从而观察细胞的生长、分裂和特征。 5. 电子显微镜技术 电子显微镜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技术,它可以将组织和细胞的微小结构放大到亚微米级别,从而揭示细胞和组织的微观结构和形态学特征。电子显微镜技术在肿瘤病理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用来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结构和亚细胞器的变化,从而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 病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持。研究人员需要根据研究对象和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科学、准确、严谨的研究。

17病理学常用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17病理学常用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病理学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人体组织和细胞的病理变化,以及与疾病发生和发展有关的机理。而病理学常用的技术和方法则是研究 这些病理变化的重要工具。本文将介绍几种病理学常用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1.组织学染色技术 组织学染色技术是通过染色剂将细胞和组织特异性的结构、化学物质 或抗原着色,从而能够观察和描述细胞和组织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常 用的组织学染色技术包括血液染色法、酶组化染色法、免疫组化染色法等。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病理学家进行正常和异常组织的鉴定和分类,以及疾病 的诊断和分级。 2.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通过特异性的抗体和标记物相结合,从而能够检 测细胞和组织中特定抗原的存在与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主要适用于诊 断肿瘤、自身免疫疾病、感染和炎症等疾病。通过观察特定抗原的阳性或 阴性反应,可以帮助病理学家确定诊断或预后预测。 3.电镜技术 电镜技术是一种通过电子束的折射和散射原理,观察和记录细胞和组 织超微结构的方法。相比传统的光学显微镜,电镜技术具有更高的分辨率 和更好的放大倍数,能够显示更为细微的细胞结构和病理变化。电镜技术 在研究细胞器和细胞超微结构、病毒和融合细胞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等 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4.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组研究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结构和功 能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在病理学领域,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疾病 发生和发展机制的重要工具。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DNA测序、基因表达分析、基因突变检测等。这些技术不仅可以帮助病理学家从分子 水平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还可以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个体 化治疗等方面。 综上所述,病理学常用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涵盖了从组织和细胞形态学 观察到分子水平的研究,这些技术在疾病的诊断、分类、预后评估、治疗 选择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病理学技术也 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为病理学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病理学最广泛的研究方法

病理学最广泛的研究方法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学科,它对于医学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病理学的研究中,有许多不同的方法被广泛应用。本文将介绍病理学最广泛的研究方法。 1. 组织学检查 组织学检查是病理学研究的基础方法之一。它通过取得患者组织标本,经过特定的处理和染色后,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和结构。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病理学家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病变的类型和程度,并对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提供依据。 2. 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是一种通过检测组织标本中特定蛋白质的存在和分布来研究疾病的方法。它利用特异性抗体与标本中的蛋白质结合,然后通过染色或荧光等技术显示出来。免疫组化可以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炎症标志物等,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分类。 3.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理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它可以通过检测DNA、RNA和蛋白质等分子水平的变化,揭示疾病的分子机制。例如,聚合酶链反应(PCR)可以扩增少量的DNA片段,帮助病

理学家检测病原体的存在;基因测序可以揭示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 4. 电镜技术 电镜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标本的超高分辨率图像的方法。它可以帮助病理学家观察细胞和组织的超微结构,包括细胞器、细胞分泌物等。电镜技术在研究细胞病理学和肾脏病理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5. 分子遗传学技术 分子遗传学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DNA或RNA中的基因变异来研究疾病的方法。它可以通过特定的实验方法,如基因测序、基因芯片等,来检测基因的突变和变异。这些技术在肿瘤学、遗传性疾病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6. 细胞学检查 细胞学检查是一种通过观察和分析细胞形态和结构来研究疾病的方法。它可以通过收集患者的细胞标本,经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来了解细胞的异常变化,如细胞增生、细胞形态改变等。细胞学检查在病理学的早期诊断和筛查中具有重要作用。 7. 分子病理学

病理实验技术

1.图像的定性分析:指用肉眼、显微镜、电镜等观察图像结构后对图像的结构特点和含意所作的描述、分析、推理和判断。 2.图像的定量分析:是指用量化的方法、以数字的表达形式对图像中各种结构信息的定量描述,及在此基础上对图像含意所作的定量分析、推理、判断和概括。 3.数值图像:是指把图像画面划分成由数字化的像素集所构成的图像。各像素像的灰度值用整数值来表示。因此所谓数值图像就是像素灰度值的二维数组。 4.形态测量学:也称形态测试学,是指定量测试和分析组织宏观或微观水平的二维和三维的形状与结构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它通过有关量化指标反映组织的结构特点。包括平面测量学与体视学。 6.几何校正:是将一标准尺度输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计算机根据该尺度就可确定出在该标准尺度输入的条件下有关图像的尺度单位,即图像中每一像素所代表的实际尺寸,这一过程通常称为标定。标准尺度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宏观标准尺度、显微标准尺度和超微标准尺度。 7.光密度校正:也称光密度标定,它是将一套标准的光密度片通过显微镜和(或)摄像机输人图像分析系统并以此为标准对光密度参数进行校正。8.计算机图像分析:指用 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 图像结构的定量测试,以 及在此基础上对图像的 定量描述、理解、识别和 分类。 9.吸光度 A(曾称光密度 OD)是指光线通过溶液或 某一物质前的人射光强 度与该光线通过溶液或 物质后的透射光强度几 比值的对数,即:A=㏒(I0 / Ib) 10.积分吸光度(IA)就 是指一定范围内(如核内) 各像素吸光度值之和 11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rtry, FCM):流式 细胞术是利用流式细胞 仪进行的一种单细胞定 量分析和分选技术;是单 克隆抗体及免疫细胞化 学技术、激光和电子计算 机科学等高度发展及综 合利用的高技术产物;具 有速度快、精度高、准确 性好等优点,成为当代最 先进的细胞定量分析技 术。 12.基因芯片:又称DNA 芯片(DNAcMp),是指固着 在固相载体上的高密度 的DNA 微点阵。具体地 说就是将大量靶基因或 寡核背酸片段有序地,高 密度地排列在如硅片、 玻璃片、聚丙烯或尼龙膜 等载体上,这就是基因芯 片。基因芯片按功能可分 为三类:表达谱基因芯 片、诊断芯片和检测芯 片。 13.组织芯片:又称组织 微阵列;是将数十个至数 百个小的组织片整齐地 排列在某一载休上而成 的微缩组织切片;组织芯 片的制作主要包括组织 筛选和定位,阵列蜡块的 制作和切片等步骤。 14.超薄切片:由于电镜 电子束穿透能力的限制, 必须把标本切成厚度小 于0.1um以下的薄片才 适用,这种薄片称为超薄 切片。常用的超薄切片厚 度是50-70nm。 15.进行性染色:又称渐 进性染色,将组织成分着 色自浅至深,当达到所需 要的强度时,终止染色, 这种方法称为进行性染 色。 16.退行性染色:又称后 退性染色,现将组织浓染 过度,使其超过所需要的 程度,然后再用某些溶液 脱去多余的染色剂,以达 到适当的深度,并使不着 色的组织、细胞的某些成 分脱去色度,而最终使应 该着色部分达到适宜程 度。 17.分化:就是用某些试 剂,将过度染色的或不需 要着色的组织成分上的 颜色除去个过程。 18. 蓝化:是指用明矾苏 木素液深染细胞核后,通 过盐酸乙醇分化,切片从 酸性环境中转移至流水 中使之变蓝的过程。 19.原位分子杂交:用已 知碱基顺序并带有标记 物的核酸探针与组织、细 胞中待测的核酸按碱基 配对的原则进行特异性 结合,形成杂交体,然后 再用与标记物对应的检 测系统,通过组织化学或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核 酸原有位置进行细胞内 定位。 20抗原修复:组织在 制作过程中,由于化 学试剂的作用封闭了 抗原,又由于热的作 用致使部分抗原的肽 链发生扭曲,致使在 免疫组化的染色过程 中不能将其显示出 来,为了解决上述的 问题,利用化学试剂 和热的作用将这些抗 原重新暴露出来或修 正过来的过程称为抗 原修复 21.探针:是一小段单 链DNA或者RNA片 段,用于检测与其互 补的核酸序列。 1.图像分析与图像处理 的不同:在进行图像分析 时,往往要进行图像处 理。图像处理与图像分析 是有密切联系但又不同 的两个概念,有时常被混 淆,将图像处理当作图像 分析,其实不然。图像处 理本质上是指对图像的 修饰,通过这种修饰去除 图像的缺陷或不足,将模 糊图像变为清晰图像或 以新的图像形式来表达 原图像等。在进行图像分 析时,由于图像质量欠佳 或是具体分析的需要,往 往首先要进行图像处理。 通常所说的图像处理几 乎都指数字图像处理或 计算机图像处理。 2.结构参数用于描述图 像的结构特点。图像的结 构特点可通过结构参数 值的大小体现出来。结构 参数是图像定量测试的 具体指标和定量分析的

病理技术专业知识

(一)单纯固定液 甲醛: 1.浓度:40%,气体 2.渗透力强,固定均匀,组织收缩小, 3.不能使白蛋白和核蛋白沉淀 4.保存脂类,必须用冷冻切片。是糖的保护剂 5.可固定高尔基体,线粒体 重铬酸钾 1.浓度:1%-3%水溶液,有毒,橘红色结晶 2.穿透速度快,几乎不收缩,经乙醇脱水后明显收缩, 3.未酸化的重铬酸钾不能使蛋白质沉淀,但可使蛋白质变为脂溶剂。 酸化后可使蛋白质沉淀,此时染色体可被保存,但线粒体破坏。 4.固定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良好效果。 5.酸性染料着色好,碱性染料着色差 6.固定的组织需经流水冲洗12-24h,或用亚硫酸盐洗涤。 苦味酸 1.黄色结晶体,是一种强酸,易燃易爆,配成饱和溶液储藏 2.穿透慢,组织收缩明显,无明显硬化。 3.能沉淀一切蛋白质 4.对脂肪和类脂无固定作用。 5. 可软化皮肤和火棉胶,不宜用火棉胶包埋 6. 固定时间不宜超过24h, 7. 固定的组织应尽快放入70%乙醇,滴加饱和碳酸锂或浓氨水,有助于除去苦味酸固定产生的黄色。 升汞 1. 浓度为5%-7%的水溶液,针状结晶 2.穿透力低,只宜固定薄片组织,单独应用组织收缩明显 3, 对蛋白质有固定作用, 4. 对类脂和糖类无固定作用 5. 临用时加冰醋酸 醋酸 1. 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低于15℃为冰醋酸 5%的醋酸PH为2-8,可抑制细菌和酶的活性,可防止自溶。 2. 穿透力强 3 不能沉淀白蛋白,球蛋白,但能沉淀核蛋白 4 不能固定脂肪和内酯,不能保存糖 5 .固定线粒体和高尔基复合体不能用高浓度的醋酸,可较好的保存染色体 6, 缺点是组织膨胀明显,尤其对于胶原纤维和纤维蛋白

病理学实验技术

一、非组织制片方法有哪些? 组织分离标本、组织活体标本、组织涂片标本、磨片标本、整体封存(压片)标本、组织铺片标本、组织印片标本等。 二、组织切片法的种类(根据所使用支持物质不同) 1.石蜡切片法 2.火棉胶切片法 3.冰冻切片法 4.超薄切片法(电镜技 术)5.树脂切片6.碳蜡切片 三、组织切片的重要程序 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渍—包埋、切片—贴片、染色—浸洗—脱水—透明—封固 四、标本重要来源及取材重要注意事项 标本重要来源:临床活体检查,手术切除,病理解剖,实验动物等。组织取材注意事项:1、材料保持新鲜。2、标本大小适宜。3、勿使组织块受挤压。4、尽量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5、选好标本切面。 6、保持材料的清洁。 7、切除不需要部分。 8、明确编号,登记。 五、何谓固定,常用固定方法及固定液有哪些 标本(组织)固定:是指从人体内或动物体内取下的材料立即浸 泡在化学试剂中,借助化学试剂的作用,将组织细胞结构保存起来,使其形态结构近似生活状态的一种手段。 固定方法:蒸汽固定法,标本固定(浸泡固定),灌流固定(局部固定——心脏、睾丸、肺,全身固定(灌注量和灌注压使全身灌注过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合用于缺氧敏感的组织)、涂片固定(浸泡固

定、滴液固定)、散在细胞固定、微波固定。 固定液:1、单纯固定剂:甲醛、多聚甲醛、乙醇、醋酸、苦味酸、锇酸、丙酮、重铬酸钾、戊二醛等。 2、混合固定液:Karnoversy’s改良液、Bouin液、Zenker 液、A-F液(乙醇-甲醛液)、Carnoy液、Zamboni′s液、PLP液。 六、何谓脱水,常用脱水剂。 脱水:运用某种化学试剂逐步将标本内部吸取的水分臵换出来,以使标本处在无水状态,这一过程叫脱水。 常用脱水剂:1.单纯脱水剂:如乙醇、丙酮和甲醇。其组织在脱水后必须再经二甲苯透明才可浸蜡。常用乙醇 2.脱水兼透明剂:如正丁醇、叔丁醇等,组织在脱水后即可直接透蜡,不必通过中间溶剂如二甲苯之类的试剂。 七、石蜡包埋程序 1)组织取材3mm厚度,固定于福尔马林数小时后再换以新鲜福尔马林固定数小时。2)组织流水冲洗6-12h。3)70%酒精2-4h。4)80%酒精2-4h。5)90%酒精2-4h。6)95%酒精(Ⅰ、Ⅱ)2-4h。7)100%酒精(Ⅰ、Ⅱ)1-2h。8)二甲苯(Ⅰ)5-30min。9)(二甲苯(Ⅱ)5-30min)。10)浸蜡(Ⅰ、Ⅱ)2h。11)组织包埋 八、石蜡切片与冰冻切片的优缺陷 石蜡切片的优点:•标本大小灵活•切片厚度均匀(1-200μm)•可少量或批量制作•切片保持时间长

分子病理学常用研究技术原理及应用

分子病理学常用研究技术原理及应用 1.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是一种能够扩增特定DNA片段的技术。它通过逐渐进行一系列的温度循环,使得DNA的两条链解离,然后由DNA聚合酶在每个DNA模板单链上合成新的DNA链。PCR可以扩增微弱的DNA片段并获得足够数量的DNA进行研究。PCR广泛应用于基因突变检测、DNA定量分析、基因克隆等领域。 2.实时定量PCR(qPCR) qPCR是PCR的一种改进技术,它能够在PCR过程中实时监测反应过程中的DNA扩增情况。qPCR结合了PCR和荧光探针等技术,可以定量地检测目标DNA的起始浓度。qPCR广泛应用于检测微生物感染、基因表达分析、疾病诊断等领域。 3. 西方印迹(Western blot) Western blot是一种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技术。它通过将样品中的蛋白质分离并转移到膜上,然后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结合,最后通过探针或底物检测蛋白质的存在。Western blot可以定量地检测目标蛋白的表达、翻译后修饰等信息,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蛋白质功能研究等领域。 4.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 IHC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切片中特定蛋白质表达的技术。它通过将组织切片上的蛋白质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然后使用可视化方法如染色来显示

特定抗原的位置。IHC可以从组织水平上了解蛋白质在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广泛应用于肿瘤诊断、免疫学研究等领域。 5.DNA测序 DNA测序是一种确定DNA序列的技术。通过测序技术可以了解DNA序列上包含的信息,如基因突变、SNP等。DNA测序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研究、个体遗传学研究、品种鉴定等领域。 6.RNA测序 RNA测序是一种确定转录组的技术。通过测序技术可以了解细胞中mRNA的表达模式,以及基因的剪接变异、转录水平调控等信息。RNA测序广泛应用于转录组学研究、基因功能研究等领域。 7.基因表达芯片 基因表达芯片是一种通过检测大量基因在特定条件下的表达来了解基因调控网络的技术。基因表达芯片通过固定一系列DNA探针在芯片上,再使用试料的cDNA或cRNA与之杂交,然后检测杂交信号来确认基因表达。基因表达芯片在基因组学研究、转录组学研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分子病理学的研究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以及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探索疾病的分子基础、找到疾病的标志物、寻找新的治疗靶点等,对于促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7 病理学常用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17 病理学常用技术的原理及应用.txt当你以为自己一无所有时,你至少还有时间,时间能抚平一切创伤,所以请不要流泪。能满足的期待,才值得期待;能实现的期望,才有价值。保持青春的秘诀,是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不是生活决定何种品位,而是品位决定何种生活。第十七章病理学常用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第一节大体与组织和细胞病理学技术 (一)大体观察 主要运用肉眼或辅以放大镜、量尺和磅秤等工具.对大体标本的病变性状(形状、大小、重量、色泽、质地、界限、表面及切面形态、与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关系等)进行细致地剖检、观察、测量、取材和记录,必要时可摄影留作资料。大体观察不仅是病理医师的基本功和正确病理诊断的第一步。也是医学生学习病理学的主要方法之一。 (二)组织病理学观察 将肉眼确定为病变的组织取材后,以福尔马林(fOmlahn,甲醛)溶液固定和石蜡包埋制成切片,经不同的方法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通过分析、综合病变特点,作出疾病的病理诊断。组织切片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素一伊红(}~ematoxylin antl eosin,HE)染色。迄今,这种传统的方法仍然是诊断和研究疾病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方法。若仍不能做出诊断或需要进一步研究时,则可辅以一些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和其他观察技术。 (三)细胞病理学观察 通过采集病变处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诊断。细胞的来源可以是运用各种采集器在口腔、食管、鼻咽部、女性生殖道等病变部位直接采集的脱落细胞,也可以是自然分泌物(如痰、乳腺溢液、前列腺液)、体液(胸腹腔积液、心包积液和脑积液)及排泄物(如尿)中的细胞,以及通过内镜采集的细胞或用细针直接穿刺病变部位(如乳腺、甲状腺、前列腺、淋巴结、胰腺、肝、肾等),即细针穿刺(fine neecUe aspiI-ation,FNlA)所吸取的细胞。细胞学检查除了用于病人外,还用于肿瘤的普查。该方法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少易于接受,但最后确定是否为恶性病变尚需进一步经活检证实。此外,细胞学检查还可用于对激素水平的测定(如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及为细胞培养和DNA提取’等提供标本。 第二节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一)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 一般称为特殊染色,通过应用某些能与组织或细胞的化学成分进行特异性结合的显色试剂.定位地显示病变组织、细胞的特殊化学成分(如蛋白质、酶类、核酸、糖类、脂类等),同时又能保存组织原有的形态改变,达到形态与代谢的结合。如用过碘酸schiff反应(PAS)显示细胞内糖原的变化;用苏丹Ⅲ染色显示细胞内的脂肪滴等。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也可用特殊染色方法。如用PAS染色可区别骨Ewing肉瘤和恶性淋巴瘤,前者含有糖原而呈阳性,后者不含糖原呈阴性;用磷钨酸苏木素(PTAH)染色可显示横纹肌肉瘤中瘤细胞胞质内的横纹。 (二)免疫组织化学与免疫细胞化学(irrlmLJnohistochem‘lst吖and imrTlUrlOCytOCrlelTlistry)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和免疫细胞化学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检测和定位组织或细胞中的某种化学物质的一种技术,由免疫学和传统的组织化学相结合而形成。免疫组化染色技术不仅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具有将形态学改变与功能、代谢变化结合起来,直接在组织切片、细胞涂片或培养细胞爬片上原位确定某些蛋白质或多肽类物质的存在的特点,并可精确到亚细胞结构水平,结合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或激光扫描共聚焦

病理组织学常用制备技术

病理组织学常用制备技术 一、组织的固定 (一)固定的概念 应用各种方法使病理标本尽量保持其离体前状态的过程称为固定(fixation)。 病理标本(样本)离体后,由于微环境的变化将发生自溶和(或)腐败,使其结构破坏。固定的目的和机制是:①使蛋白质凝固,终止或减少分解酶的作用,防止自溶,保存组织、细胞的离体前结构状态,包括保存组织或细胞的抗原性,使抗原不失活,不发生弥散。②保存组织、细胞内的蛋白质、脂肪、糖原、某些维生素及病理性蓄积物,维持病变的特异性特征。③使上述物质转为不溶解状态,防止和尽量减少制片过程中人为的溶解和丢失。④起助染作用。 固定方法有:①物理学方法,如低温冷冻,干冰(dry ice,即固态无水碳酸)冰冻真空脱水,石蜡渗入法。②化学方法,采用各种化学溶液作固定液,使组织细胞进入固定状态。这是国内最常用的方法。 固定应在标本离体后尽快进行,小标本可在取材后直接放入固定液内,大标本应在手术结束前或结束后迅速放入固定液内。 固定液与标本的比例不得少于标本体积得5倍。有特殊要求者应事先选定相应得固定液,如欲查糖原,应选择无水乙醇作固定液等。 固定得时间应适当,微小标本(如胃粘膜等)2~4h即可,大标本应置放12~24h,但亦不要过久,以免影响抗原性,造成免疫组化操作中得困难。 (二)常用固定液及其配制 固定液分单纯固定液和混合固定液。 1甲醛(formaldehyde) 是无色气体,易溶于水成为甲醛溶液。易挥发,且有强烈刺激气味,常用得是37%~40%得甲醛溶液,商品名为福尔马林(formalin)。用作固定的浓度习惯为10%福尔马林(即1份甲醛溶液加9份水配制而成),实际含甲醛4%。 10%福尔马林渗透力强,固定均匀,对组织收缩少。对脂肪、神经及髓鞘、糖等固定效果好,是最常用的固定剂。

病理学常用技术及原理

病理学常用技术及原理 [填空题] 1原位杂交 参考答案:是核酸分子杂交的一部分,是将组织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来检测和定位核酸的技术。它是用标记了已知序列的核苷酸片段作为探针,通过杂交直接在组织切片、细胞涂片或培养细胞爬片上检测和定位某一特定的靶DNA或RNA的存在。其生物化学基础是DNA变性、复性和碱基互补配对相结合。根据所选用的探针和待检靶序列的不同,有DNA—DNA杂交、DNA—RNA杂交和RNA—RNA杂交。 [填空题] 2流式细胞技术 参考答案:是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的一种单细胞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技术,可对单细胞逐个的进行高速准确的定量分析和分类。 [填空题] 3PCR 参考答案:是在体外经酶促反应将某一特定DNA序列进行高效、快速扩增,它可将单一拷贝的核酸以指数的形式扩增而达到常规方法可检测的水平。 [填空题] 4HE染色 参考答案: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的简称,是最常用的组织学染色方法。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因此,HE染色法可将组织中各种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成分显示出来。 [填空题] 5简述一张优质HE切片的标准? 参考答案:常规石蜡切片和HE染色标本的质量标准: (1)切片完整,厚度4~6μm,薄厚均匀,无褶无刀痕。 (2)染色核浆分明,红蓝适度,透明洁净,封裱美观无污染、无“龟裂”、封片无气泡、胶不流溢。

[填空题] 6简述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的原理。 参考答案: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素,制成荧光抗体(或抗原),再用这种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在细胞或组织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含有标记的荧光素,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标本,荧光素受激发光的照射而发出明亮的荧光(黄绿色或桔红色),可以看见荧光所在的细胞或组织,从而确定抗原或抗体的性质、定位,以及利用定量技术测定含量。 [填空题] 7简述流式细胞仪工作的原理。 参考答案:流式细胞仪工作的原理是使悬浮在液体中分散的细胞或微粒一个个地依次通过样品池,细胞的流速可达9米/秒,同时由荧光探测器捕获荧光信号并转换成分别代表前向散射角、侧向散射角和不同荧光强度的电脉冲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形成相应的点图、直方图和假三维结构图像进行分析。 [填空题] 8原位杂交技术有哪些应用? 参考答案:①细胞特异性mRNA转录的定位,基因图谱、基因表达和基因组进化的研究;②感染组织中病毒DNA/RNA的检测和定位;③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各种功能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及其变化地检测;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⑤检测染色体的变化;⑥分裂间期细胞遗传学的研究。 [材料题] 9、 A.核质着色浅,轮廓不清及片状发白 B.核浆蓝染,界限不清 C.横向皱纹 D.断裂、破碎、不完整 E.厚薄不均 [选择题]1. 根据以上HE制片质量观察出现以下情况最可能的原因是固定不及时() 参考答案:A [选择题]2.脱水透明和浸蜡不足() 参考答案:B

临床病理知识及病理学常用新技术

一.大纲要求 掌握临床病理检查的种类及目的;掌握临床病理检查的的流程及注意事项;.熟悉病理学常用新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二.基本内容 (一).基本概念 1. 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从活体身上的病变或可疑病变处采取小块组织作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 2. 冰冻切片快速诊断(frozen sextion) :用不经固定的新鲜标本,快速冷冻至-18度以下,进行切片、HE染色,一般在20~30min内完成定性诊断。 3. 细胞学检查(cytology):通过对患者病变部位脱落、刮取和穿刺抽取的细胞进行病理形态学的观察,并作出定性诊断。目前主要用于肿瘤的诊断,判断有无肿瘤细胞,是良性或恶性。也用于某些内部器官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激素水平的判定等。 4. 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被称为常规染色方法,能较好地显示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可用于观察、描述正常和病变组织的形态学。而且HE切片可较长时间保存,因而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最基本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染色方法。染色结果:细胞核呈蓝色,胞质、肌肉、结缔组织、红细胞和嗜伊红颗粒呈不同程度的红色。钙盐和微生物也可染成蓝色或蓝紫色 5. 组织化学技术(histochemistry technique):又称特殊染色,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病变组织内某些物质的化学特性,用特殊染料将它们显示出来,从而协助鉴别HE染片内不易区别的病变或物质。 6.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学原理,将预先制备的特异性抗体加在组织切片上,使之与相应的抗原结合。特异性抗体通过某种方式连结辣根过氧化酶或碱性磷酸酶。显色剂在酶的作用下氧化沉淀,将抗体所检测的抗原在组织切片上显示出来。 7. 生物芯片技术(biochip technique):是将大量具有生物识别功能的分子或生物样品有序的点阵排列在支持物上并与标记的检测分子同时反应或杂交,通过放射自显影、荧光扫描、化学发光或酶标显示可获得大量有用的生物信息的新技术。 8. 基因芯片(gene chip):是指采用原位合成或显微打印方法,将大量DNA探针固化于支持物表面上,产生二维DNA探针阵列,然后与标记的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来实现对生物样品快速、高效的检测。 9. 组织芯片(tissue chip):又称组织微列阵(tissue microarray),是将数十个、数百个乃至上千个小的组织片整齐地排列在某一载体(通常是载玻片)而成的微缩组织片。 10. 荧光原位分子杂交染色体分析技术(FISH):是应用荧光标记物标记已知碱基序列的核酸分子作为探针,与组织、细胞中待测的核酸按碱基配对的原则进行特异性结合而形成杂交体,从而对组织、细胞中待测的核酸进行定性、定位和相对定量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应用不同的探针可显示某一种物种的全部基因、某一染色体染色片段及单拷贝序列,结合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可对间期核及染色体进行三维结构研究。 11. 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GH):基本原理用不同的荧光染料分别标记正常人基因组DNA与肿瘤细胞DNA,然后与正常人中期染色体杂交,通过检测染色体上两种荧光(红、绿)的相对强度比率,两种DNA相异部分会显出颜色偏移,可计算出DNA的缺失与放大,从而了解肿瘤组织DNA拷贝数的改变,并能同时在染色体上定位。 12. 流式细胞技术(FCM):是一种单细胞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技术,可对单个细胞逐个地进行高速准确的定量分析和分类。 13. 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由体内直接取出组织或细胞进行培养。

病理检验技术(1)

荧光原位杂交 FISH 用DNA探针与组织切片上互补的DNA杂交,通过观察荧光信号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颜色来反映相应基因的情况 . 第一章病理检验技术概述 病理学的作用: 1、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认识 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2、为临床诊断疾病、治疗疾病、分析预 后提供依据等. 病理检验的定义: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通过对患者病变组织或细胞进行检查,以协助临床诊断疾病的方法称为病理检验. 一、病理检验的主要任务 (一)确定疾病的诊断 (二)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三)提供有关预后因素的信息。(最正确、最可靠、最后的诊断) (四)了解疾病的发展及分析疗效 (五)为科学研究积累资料 (六)为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服务 二、病理检验分类 (一)细胞学检验(脱落细胞、细针穿刺吸取)

(二)组织学检验---最后的诊断 活体组织检验、手术标本检验、手术中病理检验 (三)尸体剖验 病理学技术: 在病理学临床及科学研究工作中使用的各种技术方法统称为病理学技术。病理检验技术的质量和水平是临床病理诊断工作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技术是病理学之母.” 第二节、病理检验技术常规工作 收发工作 协助取材和尸体剖检工作 制作制作切片及细胞学涂片 病理资料管理及检索 药品、物资的管理及仪器维护 大体标本的收集和制作 第六章组织制片技术 P39 常规石蜡切片制作程序 组织固定→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封片→观察 第一节组织块的处理 (一)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的各种操作: 1、取材与固定:合理取材、及时固定; 2、洗涤、脱水、透明; 4、浸蜡、包埋;

5、切片、贴片(展片、捞片)和染色: 6、封片:长期保存。 一、取材: -———-—-按照病理检查的目的和要求,切取适当大小和数量的组织块,用于制作组织切片的过程。 注意事项: 部位、大小、形状、方向 二、固定和固定液 固定:将组织浸入某些化学试剂,使组织细胞内的物质尽量保持在生活状态时 的形态结构和位置过程. (一)固定目的: (1)防止组织、细胞的自溶与腐败; (2)凝固或沉淀细胞内物质; (3)增加组织硬度,便于制片; (4)产生不同的折光率,有利于染色后观察辨认。 (二)固定方法: 1、浸泡固定法:病理外检一般均用此法; 2、注射、灌注法:体积过大或整个脏器或尸体的固定; 3、微波固定法:应用于临床病理快速诊断,微波固定组织温度至关重要。微波固定介质可用 生理盐水或10%甲醛. 4、蒸汽固定法:为了固定组织中可溶性物质、 血液、细胞涂片等; (三)固定液的特性: 1、渗透力强,迅速渗入组织内部 2、不会使组织过度收缩或膨胀 3、能硬化组织,保持细胞形态和位置 4、使组织对染料产生亲和力,产生折光率 (四)组织固定注意事项: 1、及时固定 2、固定容器宜大 3、固定液应足量:固定组织体积的10-20倍 4、防止组织变形 5、确定恰当的固定时间

病理技术

病理技术在医学科研中的应用 病理学科是一门基础与临床之间起着桥梁作用的重要学科,病理研究方法在技术工作上又是多方面的,有尸体解剖,大体标本的制作,制片(石腊切片,冰冻切片,半薄切片,超薄切片等),组织化学方法,免疫酶标技术,荧光技术,摄影技术等. 作为实验技术人员大量的工作是病理制片技术,即常规病理切片,特殊染色,以供教学,科研,临床活检诊断之用. 第一章 病理技术的应用范围 帮助临床查明死因(原因不明的死亡) 手术后病变标本,以明确诊断(临床活检) 提供教学,科研的资料 第一节组织制片的概述 组织制片技术的应用,从1665年由HOOk发现细胞开始,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最早应用冰冻切片;随后又进一步利用石蜡的硬度,以石蜡包埋组织,制成石腊切片;后来又利用明胶,火棉胶,碳蜡和塑料等物质的韧性,以其包埋组织而制作切片. 组织制片技术随着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而发展.切片染色方法可以显示不同细胞和组织形态,以及细胞和组织中某些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因此,组织制片技术是教学,医学和科研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节制片的种类 1,组织切片法 任何组织切片必须依靠切片机将组织切成薄片(厚度以μm计),再进行染色而得到结果.在切成薄片以前必须设法使组织内部渗入足够的支持物质,使组织保持一定的硬度,然后使用切片机进行切片.渗透到组织中的支持剂(物质)有多种,如石腊,明胶,火棉胶和塑料等.冰冻组织切片法是直接利用快速冷冻法进行切片.

2,组织非切片法 不用切片机,不经过切片手续而制成组织切片的方法,包括整体封藏法,浮片法,压碎法和组织直接印片法.这些方法操作简单而快,可根据制片的需要进行选择使用. 第三节制片方法的程序 组织切片法制作过程中的各种操作 1,取材与固定 取材是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及病变程度而合理取得组织材料.固定是用化学药品把组织原来的结构保存下来,以便观察研究之用,固定剂同时具有硬化细胞组织的作用,使制片便于进行. 2,洗涤与脱水 洗涤是把渗入组织中的固定剂洗去,防止染色中的结晶产生.脱水是驱除组织中的水分,以利于透明和浸蜡. 3,透明与浸蜡(透蜡) 脱水后的组织中水分已被透明可代替,而有利于浸蜡. 浸蜡的目的是使组织有一定的硬度而有利于切片和细胞组织保持一定的生活时状态. 4,包埋与切片 用石蜡和其他包埋剂将组织包绕一定的形状以便于切片.将包埋好的组织块用切片机切成一定的厚度(以μm计). 5,贴片(展片,捞片)和染色 将已切妥的切片在温水中展平整后用载玻片贴上,稍晾赶后再烤片. 染色可使细胞和组织被染上不同的颜色而产生一定的折射率,便于显微镜观察. 6,封片 切片染色后用胶类物质将其封固,以利于长期保存. 二, 组织切片的主要程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