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期末测验(2016)

一、名词解释(英翻中并解释)

1.Blank control 空白对照

2.FCM 流式细胞术

3.Antigen retrieval 抗原修复

4.TUNEL ,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

5.IHC 免疫组化

6.Cytopathology 细胞病理学

7.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8.Gene chip 基因芯片

二、论述题

1.原位杂交试验中的预处理步骤,并指出最重要的是什么

2.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检测的应用,并至少举出三例

3.超微结构的组织取材的要求

4.简述蛋白检测和基因检测在肿瘤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5.免疫组化的结果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均阳性

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均阴性

空白对照阴性,阳性对照弥漫性黄色(DAB染色)

6.说明组织病理技术在自己相关课题的应用

病理检查报告怎么看

病理检查报告怎么看 病理报告大家都知道,去看病,医生抽血检查,出报告。你知道病理报告的看法是有哪些步骤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病理检查报告怎么看的信息,供大家阅读! 一般情况下,病理医生根据对病理诊断的把握程度而分为以下4种类型: (1) 直接诊断。当病理医生对病理诊断有100%的把握时,可直接签发诊断名称,如甲状腺乳头状癌,胃低分化腺癌等,这样的报告可信度高,临床医生收到此类报告可以直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意向诊断。当病理医生对疾病诊断基本明确,但又不能完全肯定时,会在诊断名称前加“考虑……”、“倾向于……”、“符合……”“不除外……”或“……可能性大”等的词语。这样的报告,临床医生需要根据病理诊断,结合自己掌握的实际临床情况,做出相应的诊断进行治疗;或者再进一步检查如“低分化癌,倾向于腺癌”,表明“低分化癌”是肯定的,但“腺癌”是意向性诊断,需要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 (3) 描述性诊断。若送检组织不能满足对疾病或病变的诊断要求,如全为血凝块或坏死等情况,只能按照所观察到的形态进行描述。如“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多量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单核细胞浸润”。患

者或者临床医生对这样的诊断报告经常感到困惑,但这并不是病理医生水平差,而是由送检标本的质量及其本身性质所决定的。病理医生只是实话实说,对镜下所见进行客观描述。 (4) 无法诊断。当送检组织过小,或因牵拉、电烧灼、挤压等,或没有及时而正确的固定时,病变无法辨认,病理报告只能简要说明不能诊断的原因,这种情况只能是“建议必要时再次活检”。有些病理报告不是肯定性诊断,病理医生对此也是如梗在喉,但由于取材局限或病变复杂不得不发此类报告。 不管是何种病理诊断报告,患者均应尽快找临床医生寻求下一步诊治方案,对于病理诊断方面的疑问也可咨询签发报告的病理医生或相关专家。有些患者上网查资料、甚至查专业病理书籍,想要自己搞明白病理诊断报告中的诊断术语,这样做不但可能会对病理诊断报告有误解,甚至有可能耽误下一步治疗。 病理检查报告主要写法第一部分 病理报告的第一部分是活检组织的肉眼观察。包括活检组织的全貌、活检部位、可疑癌肿的形状、边缘是否清楚;还应叙述活检组织的大小,如直径或长度、重量(用公制单位表示,如厘米、克)。若习惯用标准计量单位,则2.5 厘米等于1英寸,454克约等于1磅。 第二部分 病理报告的第二部分是叙述镜下观察到的结果。包括病理科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在分子水平上对活检组织进行比较专业性描述。“非典型”是一个术语,表示细胞看上去就不正常。细胞不同

小动物兽医临床常见的书

1.小动物内科学(中文第三版)(出版日期:2012-07-01) 2.小动物临床技术标准图解(中文)(出版日期:2012-09 ) 3.小动物牙科技术图谱(中文)(出版日期:2012-09 ) 4.小动物骨科手术图谱(中文)(出版日期:2011-05 ) 5.小动物外科学(中文第二版) 6.图解小动物外科技术(中文第二版) 7.小动物心电图病例分析与判读8.小动物心电图入门指南 9.小动物临床手册10.犬猫血液学手册 11.犬猫超声诊断技术图谱与教程12.宠物疾病现代诊断与治疗操作技术实用手册 13. 犬猫骨骼与关节手术入路图谱14.犬猫超声诊断技术图谱与教程(第四版) 15.犬急救学 常规书籍: 15.输液疗法小册子16.猫病图解宠物医生17.新编犬猫疾病诊疗图谱 18.兽药使用指南19.最新犬美容护理手册20.犬猫病快速诊治指南 21.中华兽药大典22.犬猫针灸疗法23.猫彩色图鉴 24.兽医X线摄影技术宠物医生25.犬猫疾病类症鉴别诊疗彩色图谱 26.犬猫疾病实验室检验与诊断手册 27.宠物医生手册28.犬猫临床疾病图谱29.宠物医生实用新技术

30.猫病临床诊断路径图表暨重要传染病31.宠物犬疾病诊治图谱 32.动物寄生虫病彩色图谱33.宠物诊疗技术大全34.动物解剖原色图谱 35.犬病对症诊断与防治36.宠物临床显微检验及图谱37.图解兽医急诊和重症监护技术 38.犬猫疾病彩色诊疗图谱39.小动物皮肤病彩色图谱与治疗指南40.犬眼科学彩色图谱 41.犬病图解42.养狗宝典43.兽医组织学彩色图谱 44.小动物外科手术病例图谱45.Plumb’s兽药手册(第5版) 46.小动物外科手术护理技术与概念 47.家畜兽医解剖学教程与彩色图谱48.小动物胸部放射学 49.犬猫解剖学彩色图谱50.犬猫临床解剖彩色图谱51.小动物内科学(台湾版本) 52.默克兽医手册(第七版)53.猫病学54.犬猫临床用药手册 55.宠物犬技能训练通用手册56.犬猫X线解剖图谱57.狗狗美容百科 58.动物医院工作流程手册59.兽医病理学原色图谱60.世界名犬图鉴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一. 实验综述 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是融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技术、病理学及技术和临床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当今不断发展、变革的社会中,在学科相互融合,知识相互渗透,技术不断发展、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在时代要求综合素质人才辈出的今天,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的兴起尤为必要和重要。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和掌握学会观察人体重要器官的解剖学特征、组织学结构、病理学变化并联系相关功能,从而在形态上观察、机能上分析、综合上判断和科学上研究疾病。同时联系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的关系。为由基础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实验目的 1. 掌握病理组织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步骤 2. 掌握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 3. 明白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了解病理切片的制作程序及仪器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材料 1. 实验材料:手术盘、镊子、手术刀、石蜡、小鼠病理组织、纱布、烧杯、脱水机、塑料包埋盒、水浴锅、切片机、染色机、载玻片、盖玻片、铅笔、标签 2. 实验试剂:福尔马林、酒精(50% 55% 70% 75% 80% 85% 95% 无水浓度)、二甲苯、苏木素、盐酸酒精、伊红染液、树胶 四.实验步骤 (一)取材 从尸体解剖材料或临床手术切除的待检材料上选取供作切片标本的病理组织切块,称为取材。 1. 取材要全面具有代表性,能显示病变的发展过程。为此要选取病变显著的区域和可疑 灶,在统一组织块中最好包括病灶及其周围的健康组织,并应包含该器官的主要结构部分。较大而重要的病变可从病灶中心到外周的不同部位取材,以反映病变各阶段的形态学变化。

病理组织学检测

病理组织学检测 收集检测病料,各种典型病变的组织器官,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取材:选择刚死的新鲜的组织;采取样品的时候要注意,将动物剖检之后,要尽快的的采取相关组织的材料;采样的刀片一定要锋利,切取组织块时避免前后过度的拉动或用力挤压,以防止造成组织结构变形或人为损伤。 (2)固定:将采集好组织样品固定于10%的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过夜固定或者至少固定24h。(市场技术人员只需采集病料,并用10%的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后,室温存放,直接送检。注:用封闭好的瓶子存放样品,防止福尔马林外流。) (3)组织修块及水冲:将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好的组织进行修整,选好病变部位组织的切面,尽量修的薄一些,将修整好的组织块放在流动的自来水下冲洗10-16h,以便去掉组织中的甲醛。 (4)脱水:将修好的组织块依次放入70%、80%、85%、90%、95%以及100%(一和二)梯度酒精中进行脱水处理。脱水的具体程序及时间为:70%酒精2h→80%酒精2h→85%酒精2h→90%酒精1h→95%酒精30min→无水乙醇(100%)I 45min→无水乙醇(100%)II 45min。 (5)透明及浸蜡:组织块完全脱水后,将其分别浸入二甲苯中进行透明,具体透明时间因组织块厚薄而异。将透明好的组织块,放在55℃左右的恒温箱中,进行浸蜡2-4h。 (6)包埋:将70℃融过的石蜡倒入铁制的包埋框内,整齐的摆放组织块,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修切。 (7)切片:先将切片机调至3mm厚度,开始切片。 (8)展片及粘片:将切好的组织片取下放到40℃的温水中,利用酒精将之展开。 (9)烤片:将捞出的组织切片放于37℃培养箱中烤片2h或者过夜。 (10)HE染色:按照下面的时间及顺序进行。首先二甲苯Ⅰ15min→二甲苯Ⅱ10-15min→酒精/二甲苯3-5min→无水乙醇3-5min→95%酒精3-5min→85%

动物大脑病理切片

摘自:《萱草根素对家兔中枢神经损害的病理学研究》

6.2.1 大脑染色观察结果 6.2.1.1 大脑 HE 染色结果 正常对照组家兔大脑皮质结构清晰,神经细胞结构完整,无炎性细胞浸润。白质部神 经纤维染色均匀,为淡粉红色,排列整齐纹理清晰(图 6-1)。试验开始后第 4 天,即可发现试验组家兔白质部神经纤维脱髄鞘,神经纤维排列紊乱,结构疏松,此时神经细 胞未见明显病变(图 6-2),第 7 天,脱髄鞘进一步加强,髄鞘间的空隙进一步加大,胶质细胞核有所减少,第 10 天,神经细胞胞体固缩,染色较深,有的细胞固缩呈三角形,胞核染色深,结构模糊,核仁不明显(图 6-3),13 d 后,坏死细胞进一步增多,有时 胞核和深染的胞质不易区分开来,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被胶质细胞吞噬,有明显的

“噬神经”现象,胶质细胞增生,有的形成结节(图 6-4),16 d、19 d,细胞坏死普遍,毛细血管扩张,周围有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白质部神经纤维脱髄鞘,神经 纤维排列紊乱,结构疏松,呈丝瓜络样变,胶质细胞核减少(图 6-5)。 6.2.1.2 大脑甲苯胺蓝染色结果 正常对照组家兔神经细胞结构清晰,胞核大而圆,核仁粗大清晰可见,胞桨内含有丰 富蓝色呈块状的尼氏体,白质中胶质细胞核分布密集(图 6-6),试验组家兔 4 d、7 d 未见神经细胞的明显变化,10d,神经细胞固缩,呈三角形或长椭圆形,染色深,胞核结构消失,与胞桨一起染成深蓝色,尼氏体溶解、消失(图 6-7),13 d、16 d、19 d,坏死细胞进一步增多,视野中可见多个坏死的细胞,呈深染的团块状(图 6-8)。6.2.1.3 大脑透射电镜结果试验组家兔有髄神经纤维髄鞘板层结构疏松,出现较大的空隙,严 重的髄鞘断裂(图6-9)。大脑神经细胞胞膜溶解消失,失去细胞界限,胞桨内细胞器出现严重病变,数目减少,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发生扩张,结构不清,线粒体肿胀, 嵴断裂、溶解、消失,呈空泡状,有的神经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内染色体边集现象, 核膜消失,粗面内质网扩张,有的神经细胞染色质浓缩,核周间隙扩张,细胞坏死, 坏死细胞被胶质细胞黏附和围绕,呈现“噬神经现象”(图 6-10, 6-11, 6-12)。 摘自:《Effect of melatonin on PCB (Aroclor 1254) induced neuronal damage and changesin 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4mRNA expression incerebral cortex, cerebellum and hippocampus of adult rats》 Fig. 3. Photomicrograph of the cerebral cortical layers in control, PCB and PCBwithme latonin treated animals. (A) The normal neuronal morphology without cellular dama

《组织学制片技术与电镜》习题

《组织学制片技术与电镜》 习题 第一部分组织学技术和免疫组织 化学技术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标准型) 1.免疫组化技术的关键步骤是 A.标本处理 B.抗体的处理与保存 C.免疫染色 D.设立对照试验 E.结果判断 2.免疫组化技术的首要试剂是 A.抗原 B.抗体 C.标记物 D.固定剂 E.洗涤液 3.酶免疫组化技术中,关于标本处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充分洗后于室温用0.3%H2O2和80%甲醇处理20~30min。 B.充分洗后于室温用0.3%H2O2和80%甲醇处理40~50min。 C.充分洗后于室温用0.5%H2O2和90%甲醇处理20~30min。 D.充分洗后于4℃用0.3%H2O2和80%甲醇处理20~30min。 E.充分洗后于4℃用0.3%H2O2和80%甲醇处理40~50min。 4.PAP法是Sterberger等于哪一年建立的 A.1950 B.1960 C.1970 D.1980 E.1990 5.PAP复合物中的酶是 A.辣根过氧化物酶 B.碱性磷酸酶 C.葡萄糖氧化酶 D.胃蛋白酶 E.胶原酶 8.PAP法中的“桥”是 A.第一抗体 B. 第二抗体 C. 第三抗体 D.亲和素 E.第四抗体 9.ABC技术由美籍华人Hsu于哪一年建立,已广泛应用于免疫学检测技术 A.1961 B.1975 C.1981 D.1985 E.1990 10.ABC法中的“桥”是指 A.第一抗体 B. 第二抗体 C. 第三抗体 D.亲和素 E.链霉素亲和素 14.免疫组化法吸收试验是用过量已知抗原与抗体在多少度以下充分反应,离心后再行免疫组化染色 A.4℃ B.20℃ C.40℃ D.37℃ E.50℃ 23.PAS反应是检测组织内的: A.核酸 B.脂 C.蛋白质 D.多糖 E.抗原 一、填空 1、免疫组织化学中最常用的标记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位杂交组织化学中常用的标记物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2、常用的粘附剂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

病理学技术—特殊染色最最全总结

结缔组织染色法 Mallory三色染色法 蓝色:胶原和网状纤维 淡蓝色:软骨、粘液、淀粉样变物质 红色:神经胶原纤维、肌纤维、酸性颗粒 橘红色:髓鞘、红细胞 图表 A 染色,显示胶原纤维,A组排列规则 . Masson三色染色法 绿色:胶原纤维 红色:肌纤维 橘红色:红细胞 图表 B Mssson三色法 图表 C 三色染色胃癌组织中血管平滑肌 . 显示胶原、网状和弹性纤维的三联染色法 红色:胶原纤维 黑色:网状纤维 绿色:弹性纤维 淡黄色:肌肉、红细胞

二、胶原纤维染色法 . Van Gieson()苦味酸-酸性品红法 鲜红色:胶原纤维 黄色:肌纤维、细胞质、红细胞 蓝褐色:胞核 图表 E 2.胶原纤维,Van Gieson.)苦味酸-酸性品红法 图心肌梗塞 myocardial infarction:心肌梗塞后2个月,van Gieson 染色, 坏死心肌被染成红色的纤维组织所代替,黄色区域为残留的心肌纤维。 天狼星红(Sirius red)苦味酸染色法(参照上图)

黄色:其他 三、网状纤维染色 Gordon-Sweets银氨染色法(梅花开枝图,金色阳光伴树枝)

黄棕色:胶原纤维 淡红色:细胞质(红液复染) 图表 F 3.Gordon-Sweets氢氧化银氨液浸染法 Gomori氏银氨液配制法 图表 G Gomori氏银氨液配制法 四、弹性纤维染色 Gomori醛复红染色法 *甲醛生理盐水液固定的染色效果最佳 图表 H 醛复红染色法 五、显示弹性、胶原纤维的双重组合染色法 蓝绿色:弹性纤维 红色:胶原纤维 黄色:背景

六、肌肉组织染色 △横纹肌组织染色 Mallory磷钨酸苏木精染色法(PTAH) 蓝色:胞核、纤维、肌肉、神经胶质纤维、纤维蛋白、横纹肌黄色或枚红色:胶原纤维、网状纤维软骨基质、骨 微紫色:粗弹性纤维(有时) 紫蓝色或棕黄色:缺血缺氧早期病变的心肌 图表 J .磷钨酸苏木素法 图表 K .磷钨酸苏木素染色液 △早期心肌病变组织染色 染色法(1974年)

病理制片过程

病理制片过程 在临床病理科与组织学实验室,切片就是最重要得技术之一。切片得质量不好,就无法对标本进行观察。好得切片机只就是整个样品制备过程中得一个环节。要制备一张好得切片,必须要将技术、知识与技巧进行完美得结合。 待切片样品得质量就是非常关键得因素,而样品质量有取决于前期处理工作得准确无误(例如:固定、巨检、脱水与包埋)必须选择正确得切片机型号以及合适得钢刀或一次性刀片。切片必须根据实际应用出发,需要根据样品得类型、大小、期望得厚度认真考虑,还要兼顾操作者得便利性与舒适性。 要且出高质量得切片,经验丰富得操作者也就是必不可少得条件之一。操作者必须懂得切片机得工作原理,能够对机器进行精细调节以达到最佳效果;并且能应对常见故障,消除一些潜在得切片问题;还可以运用恰当得切片技术,提高切 片速度但不影响质量。 目前能做病理组织切片得地方很多,但要数上海舜田生物做出得病理切片相对质量上比较好,该公司有1位专业从事病理实验得老师及相关实验技术人员,积累了丰富得实验经验,所作出得切片及染色效果相当不错。 1 正确处理标本得重要性 1、1 固定 正确得固定就是病理制片技术中最重要得一步,这个步骤会影响到后续得每个环节。如果固定不充分,样品得质量就会有欠缺。组织必须在选定得固定剂中浸泡足够长得时间,使大分子保持固有形态。正确得固定可以防止样品在脱水剂中发生变性以及后期处理步骤对于样品造成得损害。固定不充分可能增加切片得困难,表现出过度收缩,并且会导致细胞核染色不足与/或胞核呈现“泡沫”状。 1、2巨检 样品需要修切成薄片,并尽可能做到均匀,否则很难在切片机上切出好得片子。如果样品太厚以至于无法渗透充分,则必须经过再次处理才能进行切片。这样会影响样品得质量,更浪费时间。从最初得步骤开始就正确处理会使后面得工作更简单,因此在大体取材得时候多花些功夫会为以后得步骤节省大量时间与精力。 备注:包埋盒塞满组织且组织过厚就无法很好得固定,后续得处理步骤也会效果欠佳。 1、3脱钙 为了后期进行石蜡包埋切片,骨组织需要进行脱钙,钙必须被完全去除才能确保切片得完整,并且可以防止刀具得损坏。在用酸溶液进行脱钙之前,骨组织必须经过彻底得固定,这样其中得软组织成分才能够被保护,且防止细胞核在酸得作用下被破坏,比如蛋白质水解作用。 1、4组织处理(脱水) 组织经过一系列经典得处理过程,就是使原本亲水性得组织最终可以用疏水性得介质进行包埋,比如石蜡,火棉胶与绝大多数树酯。 备注:样品无论就是处理不充分还就是处理过度,都可能导致切片效果不理想。

病理学 名词解释

biopsy 活体组织检查从病人身上可疑的病变组织上,取下一小块组织,送病理科惊醒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一种诊断方法。 pathology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 hypertrophy 肥大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 anemic infarct 贫血性梗死组织结构较致密的脏器发生动脉阻塞时,因侧支血管细而小,梗死形成时从侧支血管进入坏死组织的血量少,梗死区呈灰白色 henmorrhagic infarct 出血性梗死组织结构疏松且侧支血管丰富的脏器,单纯动脉阻塞一般不引起梗死,往往静脉淤血而有效侧支循环不能建立时才会发生,此时梗死区有明显的出血,呈红色 atrophy 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细胞浆内甘油三酯(中性脂肪)的蓄积。 官体积缩小。 metaplasia 化生是指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变为另一种分化组织的过程。 degeneration 变性指细胞受损伤后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过多的正常物质的蓄积,并伴有功能下降。 hydropic degeneration 水样变性肿胀的线粒体、内质网破裂,胞浆内水分越来越多,胞浆呈疏松网状。 fatty degeneration 脂肪变性细胞浆内甘油三酯(中性脂肪)的蓄积。 lipofuscin 脂褐素又称老年素。沉积于神经、心肌、肝脏等组织衰老细胞中的黄褐色不规则小体,内容物为电子密度不等的物质、脂滴、小泡等,是溶酶体作用后剩下不再能被消化的物质而形成的残余体。 coagulation necrosis 凝固性坏死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的状态 caseous necrosis 干酪样坏死在结核病时,因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 liquefaction necrosis 液化性坏死由于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太少,或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等释放大量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则细胞组织坏死后易发生溶解液化 hyaline degeneration 玻璃样变性血管壁、结缔组织、细胞内均质、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 metastatic calcification 转移性钙化由于全身性的钙、磷代谢障碍,引起机体血钙或血磷升高,导致钙盐在未受损伤的组织内沉积 pathologic calcification 病理性钙化除骨和牙齿外,在机体的其他组织发生钙盐沉着的现象 fibrinoid necrosis 纤维素样坏死发生在间质、胶原纤维和小血管壁的一种坏死。光镜下,病变部位的组织结构消失,变为境界不甚清晰的颗粒状、小条或小块状无结构物质,呈强嗜酸性,似纤维蛋白,有时纤维蛋白染色呈阳性 dry gangrene 干性坏疽大多是坏疽的一种, 常见为肢端组织缺血坏死,干枯变黑并向躯干发展,直到血液循环足以防止坏死的地方停止。 moist gangrene 湿性坏疽湿性坏疽多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肠、子宫、肺等),也可见于四肢(伴有淤血水肿时)。此时由于坏死组织含水分较多,故腐败菌感染严重,局部明显肿胀,呈暗绿色或污黑色。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一.实验综述 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是融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技术、病理学及技术和临床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当今不断发展、变革的社会中,在学科相互融合,知识相互渗透,技术不断发展、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在时代要求综合素质人才辈出的今天,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的兴起尤为必要和重要。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和掌握学会观察人体重要器官的解剖学特征、组织学结构、病理学变化并联系相关功能,从而在形态上观察、机能上分析、综合上判断和科学上研究疾病。同时联系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的关系。为由基础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病理组织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步骤 2.掌握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 3.明白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了解病理切片的制作程序及仪器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材料 1.实验材料:手术盘、镊子、手术刀、石蜡、小鼠病理组织、纱布、烧杯、脱水机、塑料包埋盒、水浴锅、切片机、染色机、载玻片、盖玻片、铅笔、标签 2.实验试剂:福尔马林、酒精(50%、55%、70%、75%、80%、85%、95%、无水浓度)、二甲苯、苏木素、盐酸酒精、伊红染液、树胶 四.实验步骤 (一)取材 从尸体解剖材料或临床手术切除的待检材料上选取供作切片标本的病理组织切块,称为取材。 1.取材要全面具有代表性,能显示病变的发展过程。为此要选取病变显著的区 域和可疑灶,在统一组织块中最好包括病灶及其周围的健康组织,并应包含该器官的主要结构部分。较大而重要的病变可从病灶中心到外周的不同部位取材,以反映病变各阶段的形态学变化。 2.取材时要尽量保持组织的自然状态与完整性,避免认为变化。为此,切取组 织块的剪刀要锋利,切取时勿使组织受挤压、拉扯胡揉搓。 3.组织块的大小要适当,通常其长、宽、厚以1.5×1×0.4cm为宜,必要时可 增大到2×1.5×0.5cm,以便于固定液迅速浸透。尸体剖检时采取病理组织块可切得稍大些,待固定几小时后在家以修整,切到适当的大小。 4.对于特殊病灶要做适当标记。 5.注意避免类似的组织块混淆。 6.制片的组织块,越新鲜越好。 7.接受送检标本时,须依据送检单详细检查送检物。 (二)固定和固定液 将组织浸在固定液内,使细胞组织内的物质成为不溶性,让固有形态和结构得以保存叫作固定。固定是为了保持组织、细胞与生活时的形态相似。 1. 本次试验的固定液为:10%福尔马林液(实验室常用固定液) 福尔马林 100ml 自来水 900ml

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

病理标本的验收规范及流程 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活检)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 (二)病理科验收人员必须: 1.同时接受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 2.认真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及其标志(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者姓名、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是否一致;对于送检的微小标本,必须认真核对送检容器内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及其数量。发现疑问时,应立即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 3.认真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 4.认真查阅申请单的各项目是否填写清楚,包括:①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单位(医院、科室)、床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②患者临床情况[病史(症状和体征)、化验/影象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内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原病理号和诊断)和临床诊断等]。 5.在申请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电话号码,以便必要时进行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 (三)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行改动。

不合格标本的处理规范与程序 1.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 2.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 3.标本上无有关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 4.申请单内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 5.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 6.标本严重自溶、腐败、干涸等; 7.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做切片; 8.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 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请单和标本一律当即退回申请医师,不予存放,并记录。

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规范及程序 1.取材前阅读申请单中的内容,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 2.核对申请单的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是否相符。 3.对于核对无误的标本应按下列程序取材: 3.1小标本和不完整的标本通常为活检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1.1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数量(少量时精确计算,多量时进行估计)、大小(若干mm或cm;多量时聚拢测量)、 形状、色泽和质地等。 3.1.2少量的小标本应全部取材制片。 3.1.3多量的小标本,原则上全部取材制片;数量过多时,可尽量多地取材制片,剩余的标本应置于4%的中兴甲醛中 妥善保存备用。 3.1.4.黏膜和皮肤组织应“立埋”,即将黏膜面与包埋盒的底面垂直。 3.1.5使用镊子夹取标本时须严防挤压组织。 3.2大标本通常为手术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2.1 记录切除标本的手术类型。 3.2.2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大小(三维长度,mm或cm)、形状、色泽、表面、质地等,球形或接近球形的标本可测 其直径(mm或cm)。必要时称重(g或kg)。 3.2.3检查切面:通常沿标本长径切开或剪开(囊性标本时),

病理学图片整理

病理实验图片复习参考 1.肝脂肪变 肉眼观: 肝体积肿大,色淡黄,包膜紧张,边缘钝,切面有油腻感。 镜下观: 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散在分布于胞浆中,严重时,可溶为大的脂肪空泡将核推向一边,形似脂肪细胞。(肝索增粗变宽,排列紊乱,肝窦狭窄,甚至消失) 2.脾凝固性坏死 肉眼观: 坏死组织可见灰白色,质地致密干燥,呈楔形,边界清楚,尖端朝向脾门部,底部朝向脾脏表面。坏死灶略突出于脾被膜,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 3.浆液性炎(属渗出性炎症) 浆液性炎以浆液渗出为主要特征。渗出物主要成分为血清,以及较多的清蛋白、少量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和脱落的上皮细胞。(好发于皮肤、疏松结缔组织、浆膜、黏膜等处)4 .细菌性痢疾引起的炎症 镜下观: 渗出的纤维素、白细胞、脱落上皮细胞和坏死组织混合在一起形成白色膜状物,覆盖于黏膜表面,称假膜。故称这类炎症又称假(伪)膜性炎) 5.混合血栓 肉眼观: 血栓呈粗糙干燥的圆柱状,红褐色与灰白色条纹状相间排列。 镜下观:

血栓主要由淡红色无结构的血小板小梁构成,其边缘粘附着一些中性粒细胞,小梁间形成纤维蛋白网,其内含红细胞。 6.肾细胞水肿 镜下观: 肾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肿胀,细胞之间界限不清,胞浆向官腔内突出,使官腔狭窄,细胞浆内充满红染颗粒,胞核较模糊。 7.慢性肺淤血 肉眼观: 肺体积肿大,重量增加,色暗红,质地坚实. 镜下观: 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壁增厚,肺泡腔内有水肿液、少量红细胞和心力衰竭细胞。 8.绒毛心(纤维素性心包炎) 肉眼观: 心包膜表面粗糙,附着一层灰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呈绒毛状,使得心脏表面呈绒毛状外观。 9.肉芽组织(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肉眼观: 呈鲜红色颗粒状,质地柔软,似鲜嫩肉芽。 镜下观: 主要能看到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炎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常向创面垂直生长,并以小动脉为轴心)之间有大量的成纤维细胞,肉芽组织内常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中性粒 C、单核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一.实验综述 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是融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技术、病理学及技术和临床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当今不断发展、变革的社会中,在学科相互融合,知识相互渗透,技术不断发展、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在时代要求综合素质人才辈出的今天,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的兴起尤为必要和重要。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和掌握学会观察人体重要器官的解剖学特征、组织学结构、病理学变化并联系相关功能,从而在形态上观察、机能上分析、综合上判断和科学上研究疾病。同时联系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的关系。为由基础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病理组织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步骤 2.掌握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 3.明白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了解病理切片的制作程序及仪器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材料 1.实验材料:手术盘、镊子、手术刀、石蜡、小鼠病理组织、纱布、烧杯、脱水机、塑料包埋盒、水浴锅、切片机、染色机、载玻片、盖玻片、铅笔、标签 2.实验试剂:福尔马林、酒精(50%、55%、70%、75%、80%、85%、95%、无水浓度)、二甲苯、苏木素、盐酸酒精、伊红染液、树胶 四.实验步骤 (一)取材 从尸体解剖材料或临床手术切除的待检材料上选取供作切片标本的病理组织切块,称为取材。 1.取材要全面具有代表性,能显示病变的发展过程。为此要选取病变显著的区 域和可疑灶,在统一组织块中最好包括病灶及其周围的健康组织,并应包含该器官的主要结构部分。较大而重要的病变可从病灶中心到外周的不同部位取材,以反映病变各阶段的形态学变化。 2.取材时要尽量保持组织的自然状态与完整性,避免认为变化。为此,切取组 织块的剪刀要锋利,切取时勿使组织受挤压、拉扯胡揉搓。 3.组织块的大小要适当,通常其长、宽、厚以1.5×1×0.4cm为宜,必要时可 增大到2×1.5×0.5cm,以便于固定液迅速浸透。尸体剖检时采取病理组织块可切得稍大些,待固定几小时后在家以修整,切到适当的大小。 4.对于特殊病灶要做适当标记。 5.注意避免类似的组织块混淆。 6.制片的组织块,越新鲜越好。 7.接受送检标本时,须依据送检单详细检查送检物。 (二)固定和固定液 将组织浸在固定液内,使细胞组织内的物质成为不溶性,让固有形态和结构得以保存叫作固定。固定是为了保持组织、细胞与生活时的形态相似。 1. 本次试验的固定液为:10%福尔马林液(实验室常用固定液) 福尔马林 100ml 自来水 900ml

动物病理学试验教案彩图详细版

动物病理学试验教案 实验须知 兽医病理解剖学是形态学科,直观性强,实验部分在本课程教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学生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规定的全部实验项目训练后,才可能掌握本门课程的最基本技能,才能真正理解病理解剖的基本理论,因而才谈得上把病理解剖学知识用作为后期各临床诊断课程的理论基础,以及指导和服务于兽医临诊工作。 病理解剖学实验课程,主要包括尸体剖检和疾病病理学诊断,大体标本的眼观观察,组织切片的光学检查以及临诊病理讨论会这四个部分。 兽医病理解剖学实验课程所观察的各种对象,在某种程度上说是静止的,片断的,往往是疾病发展过程某一阶段的一个侧面。因此,必须在病理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思考,把观察到的各种病理现象结合起来,把它与发展中的疾病和病理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动态的整体概念。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窥视病理现象的全过程及其意义。 一、尸体剖检和疾病病理学诊断 尸检就是对病畜病禽尸体进行系统的或局部的病理剖检和检查,根据尸检所见,结合临诊资料,进行分析,提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 尸检是病理解剖学理论的最重要的来源,又是病理解剖学服务于临诊的重要手段。因此,学生应该掌握各种畜禽的系统剖检程序和方法,病变脏器的检查、描述和记录方法,检查结果的分析综合方法,以及能够正确提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报告。在教学安排上,要在课程内实现基本技能训练,还应要求学生在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中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尸检。 要求不怕脏、累等,认真操作尽量避免漏检和误检等 二、大体标本的眼观观察 检查病变脏器要遵循规定的程序和方法。一般来说,先看整个脏器的大小和形状,再看表面和色泽,其后检查质度,观察剖面的组织纹理。若有病灶,则顺序地观察其分布、大小、形状、色泽、质度和剖面纹理及其组成。对病变脏器的描述和记录,原则上也应按此顺序。病变脏器及其邻近组织有病理性联系(如粘连、瘘管、病变蔓延等)时,应首先检查。 病理实验室保存的浸泡标本,均已用甲醛溶液作防腐固定,组织蛋白已凝固,因而和新鲜标本相比,体积稍缩小,其外形还可能有人为改变,质度均变硬实。 非原色保存的标本,固定和保存液均用4%甲醛(即10%的福尔马林溶液),组织中血红蛋白受甲醛作用后变为黑色,因此,含血多的部位和出血区均由红色、暗红色变为黑色,含血少的部位亦显灰色,与黑色物质沉着不能区分。胆红素可溶于水,有此色素浸润的黄疸组织,颜色减退。其他种类的色素不受甲醛溶液的影响而仍现原色。 原色保存的标本,在甲醛溶液固定后曾用乙醇作回色处理,血色素回复到原来的鲜红色。因而,回色和保存合适的标本,其颜色接近原色。 染色标本,因已用染料染色,组织中某些成分可显特定颜色,如脂肪组织用苏丹Ⅲ染色后由原来的洁白色变为红色;淀粉样变的标本用碘溶液处理后,淀粉样物质呈红褐色,而组织呈淡黄色。 三、切片标本的光学显微镜

实验一 组织制片技术(一)

实验一组织制片技术(一) 【实验原理】 显微鉴定法就是利用显微镜、显微技术及显微化学方法等对中药进行分析鉴定的方法。可以确定中药的真伪、纯度、品质以及建立鉴别标准。目前多数用于品种鉴定,部分用于定量分析。在鉴定过程中,以采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内含物的特征以及矿物的光学特性等为主要内容。按照鉴定的方法可分为组织鉴定、粉末鉴定、显微常数测定和显微定量等。组织鉴定是粉末鉴定的基础,以粉末鉴定应用最为广泛。 显微鉴定是一项专门技术,需要有植物(动物)解剖学、矿物学的晶体光学、植物显微化学等基本知识,并掌握显微制片、显微观察和描述、显微摄影和绘图、显微测量等基本技术。显微鉴定的主要仪器有各类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等,通常使用光学显微镜。 【目的要求】 1.掌握显微制片方法 2.掌握显微测量的方法和放大倍数的使用 3.掌握显微特征的观察与描述方法和显微绘图技术 4.熟悉掌握显微测定尺的使用方法 5.了解显微摄影技术与方法 【仪器、试剂、材料】 1.仪器生物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显微描绘器,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单面刀片,粉碎机,绘图板,铅笔等。 2.试剂水合氯醛试剂,苏丹Ⅲ试液,稀甘油试剂,盐酸,硝酸,碘化铋钾试剂,氯化锌碘试液,硫酸,α-萘酚浓硫酸试液,碘试液,间苯三酚试液,钌红试液,硝酸汞试液,乙醚,石油醚,90%乙醇,70%乙醇,α-萘酚乙醇溶液,稀盐酸,稀醋酸等。 3.药材样品:牛膝、薄荷 4.药材粉末:大黄、肉桂、山药 【实验内容】 一、显微鉴定 1.组织鉴定组织鉴定是通过观察中药的组织构造特征来达到鉴定目的,主要用于个体较小的完整药材鉴别。通常用以鉴别药材性状特征不明显或外形相似而组织构造不同的类似品、混淆品、代用品、伪品,或用于多来源药材的对比鉴别,也可用于确定某种化学成分的存在部位,以考查质量。一般地说,组织鉴定对不同科属来源的药材鉴别比较容易,对于相同科属来源的药材鉴别比较困难。 2.粉末鉴定主要是通过观察中药的细胞、内含物和颗粒物质的性状特征及性质来达到鉴定的目的。通常用于粉末药材、外形较大或组织构造无鉴别特征的药材、破碎药材、粉末性的中成药。 3.显微常数测定常见的显微常数主要有用于植物的叶类中药鉴别的栅表细胞比、气孔数、气孔指数、脉岛数和脉端数等,这些显微数据常因中药原植物种类不同而异,常用于叶类药材、部分花类和带叶的全草类药材的定性鉴别。尤其是一些同属不同种来源的药材,当其他显微特征如毛茸、结晶等比较相似而难以鉴别时,这些显微数据的测定对于品种鉴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4.显微化学鉴定在进行显微鉴定工作中,经常用显微化学反应来检查中药细胞壁和细胞内含物化学物质的性质来达到鉴定的目的。当药材的数量很少、其中的某些成分化学反应

病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题题 1.基本病理过程 2. 尸体解剖 3.活体组织检查 4. 细胞 学检查 二、填空题 1.病理学主要从角度、病理生理学主要从和角 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2.任何疾病者有、和的改 变,三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连接和之间的桥梁学科。 4.病理学主要研究方法包括、、等, 其中临床上最常用的是。 三、选择题 (一)A型题 1.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疾病的 A. 临床表现 B. 诊断与鉴别诊断 C. 防治措施 D. 流行病学特点 E.发生与发 展规律 2. 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A. 炎症 B. 肿瘤 C. 休克 D. 肺 炎 E. 缺氧 3. 男,60岁,纤维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有一直径3cm大小边缘高起的溃疡,你 认为确诊的方法是 A. 细胞学检查 B. 活体组织检查 C. X线钡餐检查 D. 大便化验 E. 胃 液分析 4. 送检的病理标本宜用多少浓度的甲醛液固定? A. 10% B. 20% C. 50% D. 75% E. 95% 5. 多种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的变化称为 A. 病理状态 B. 病理过程 C. 病理反应 D. 病理变 化 E. 病理联系 6. 临床病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 A. 细胞学检查 B. 活体组织检查 C. 电镜检查 D. 免疫 组织化学检查 E. 血液学检查 7. 目前,病理生理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 A. 动物实验 B. 临床实验 C. 细胞学检查 D. 流行病学调 查 E. 活体组织检查 8. 对病理学的发展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学说是 A. 液体病理学说 B. 器官病理学 C. 细胞病理学 D. 免疫病 理学 E. 遗传病理学 9. 病理生理学研究重点是疾病过程中的 A. 形态结构改变 B. 功能代谢改变 C. 症状体征改变 D. 生命体征改 变E. 神经、内分泌改变 (二)X型题 1. 下列哪些属于活体组织检查范围? A. 痰液涂片 B. 内窥镜钳取病变组织 C. 子宫颈刮取物涂 片 D. 穿刺取出病变组织 E. 手术切除病变组织 2. 下列哪些属于细胞学检查范围? A. 胸、腹水 B. 痰液 C. 切取或钳取的组织 D. 宫颈刮取物 E. 搔刮的组织 3. 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A. 动物实验 B. 离体器官实 验 C. 人体模拟实验 D. 分子生物学实验 E. 临床观察

病理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病理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和疾病过程中发生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改变及其规律。 研究方法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研究材料主要来自自患病人体(人体病理材料)和实验动物以及其他实验材料如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实验病理材料)。 (一)尸体剖检 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检(尸检)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尸体剖检(autopsy)不仅可以直接观察疾病的病理改变,从而明确对疾病的诊断,查明死亡原因,帮助临床探讨、验证诊断和治疗是否正确、恰当,以总结经验,提高临床工作的质量,而且还能及时发现和确诊某些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同时还可通过大量尸检积累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其他疾病的人体病理材料,为研究这些疾病的病理和防治措施,为发展病理学作贡献。显然,尸检是研究疾病的极其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人体病理材料则是研究疾病的最为宝贵的材料。 (二)活体组织检查 用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手术方法,由患者活体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称为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这是被广泛采用的检查诊断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组织新鲜,能基本保持病变的真像,有利于进行组织学、组织化学、细胞化学及超微结构和组织培养等研究。对临床工作而言,这种检查方法有助于及时准确地对疾病作出诊断和进行疗效判断。特别是对于诸如性质不明的肿瘤等疾患,准确而及时的诊断,对治疗和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动物实验 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以便研究者可以根据需要,对之进行任何方式的观察研究,例如可以分阶段地进行连续取材检查,以了解该疾病或某一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经过等。此外,还可利用动物实验研究某些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药物或其他因素对疾病的疗效和影响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弥补人体观察之受限和不足,但动物与人体之间毕竟存在种种差异,不能将动物实验的结果直接套用于人体,这是必须注意的。

组织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对病毒性皮肤病的诊断十分重要。当临床诊断有困难或者对结果又疑问时,就可以借助皮肤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来确定到底是何种病毒感染引起该病,它可以作为临床辅助诊断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皮肤位于体表,火检取材较为简单,这也为组织病理检查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获取组织标本 首先要对拟取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和局部麻醉。局部麻醉可用1%-2%盐酸普鲁士因或者0.5%-2%盐酸利多卡因,麻醉应集中于皮损部位及其周围,药物不可直接注入皮损内。皮损的选择也很重要,要选择发育成熟的具有典型的皮损,尽量在原发部位取材。 水疱、脓疱应取早期皮损。材料面积要足够,应包括皮下组织,要尽量选择日后形成瘢痕不易部位取材。要同时取正常皮肤与皮肤皮损,便于进行对比。较小皮损沿其边缘全部取下即可,对于较大、切忌挤压、钳夹所取组织,水疱、脓疱要防止破裂。 取材方法一般有刀切法、钻孔法和削除法。刀切法适用范围较广,可取较大较深组织,一般用手术刀做菱形切口,长约1cm,宽0.3-0.5cm,切口方向顺着皮肤纹理,刀与切面垂直。钻孔法较为方便,一般用于较小或浅表皮损,抑制刀切较困难者,钻孔器应根据皮损大小来选择,一般多用直径4mm的环钻。而削除法适用于表浅增生组织,如疣状物等。 (二)标本处理 标本取下后要进行固定。脱水、去脂、包埋、切片以及染色,有时还要进行免疫荧光检查及电镜检查等。 1.组织固定其作用在于迅速防止组织、细胞的死后变化,以及组织的自溶与腐 败, 还可防止细胞的过度收缩或膨胀而失去原有的形态结构。因此取下的组织标本应 立即放入固定液中,并且使其完全侵入,以防标本出现人为的变化。一般用10% 甲醛溶液作固定液,若标本同时需做去他检查,则应做相应处理。若需做直接免 疫荧光检查,一半组织标本放入10%甲醛液中供HE染色,另一半放入michel保 存液。如要做酶检查,则应将标本放入湿纱布中并做冷冻切片。固定时间应足够, 4mm厚的标本至少需要8h,6mm厚的标本至少12h。 2.脱水目的在于解决水与笨不溶的问题,脱水是逐级进行,不同的组织脱水时 间有所不同。大多数的皮肤病毒在甲醛溶液固定液及石蜡包埋的组织快中都能 保存完好。 3.染色分普通染色和特殊染色两种。普通染色,即苏木精-伊红(HE)染色, 是最常用的染色方法、其原理是,在细胞核中,尤其是染色质一般由酸性物质 组成,故与酸性染料伊红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氧化的苏木精为碱性染料细胞质 则由碱性物质组成,故与酸性染料伊红有较强的亲和力、染色的结果示核为蓝 色,细胞质、结缔组织、肌肉、神经为红色,红细胞则为粉红色。此外,少数 组织需要特殊染色,如PAS染色、甲紫染色、刚果红染色、吉姆萨染色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