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3篇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3篇

引导语: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包括4个部分)

1、教学内容

《立体图形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书小学数学第一册第34—35页的内容。

2、教材编写意图

《立体图形的认识》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这部分教材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并为后面学习平面图形作好了铺垫。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和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40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呢?我主张让学生在“玩” 中学,在“乐”中思,为学生创设轻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采用愉快式教学法、实验发现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在课堂中多鼓励学生,不论回答是否令我满意,都给他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实现心与心的交融。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获得充分释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分一分、摸一摸、滚一滚、搭一搭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体验新知,让学生掌握得更加牢固和深刻。

三、说教学准备

教具:10袋各种形状的实物,多媒体课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模型若干个。

四、整体设计

这节课的教学按照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三部分展开,其中认识图形采取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具体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参与教学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从家里收集了许多小时候你们玩过的玩具和见过的物品,想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想。

教师展示篮球、魔方、水杯、牙膏盒、包装盒、橡皮、桂圆八宝粥包装筒、墨水瓶盒、小皮球、色子、肥皂、铅笔盒、茶叶桶、乒乓球、玻璃球、纸巾盒等。

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教师激励评价并媒体展示图片。

师:看这么多的物品,同学们都认识,真了不起!那么你们能把它们根据形状分一分类吗?

学生:能。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和研究这些物体。

这时孩子们的情绪迅速高涨,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民主导学,自主探究

(这部分是整堂课的重头戏,具体有以下几个步骤)

1、看一看、分一分,揭示概念

(1)、让学生分成9个4人小组,先仔细观察袋子里的礼物,然后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有的按有角和没角分成两类,有的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分4类,这时教师用课件演示分类结果,让学生看得一目了然。

(3)、揭示概念,教师依次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让学生为其取名,并说说为什么?学生可能会把长方体说成长方形或长方块,把球说成圆,教师要及时纠正,并板书名称。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对这4种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认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分一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摸一摸,感知特点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实物摸一摸,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说说,这样安排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心情轻松了,没有任何压力,思维也迅速活跃起来了,不一会儿就争先恐后地说开了,有的发现长方体长长方方的,有尖尖的角,有6个平平的面;有的发现正方体正正方方的,也有6个平平的面,并且6个面都一样大(这一

点可能有些学生有一定难度,教师及时加以引导)有的发现圆柱四周圆圆的,上下一样粗,上下都有平平的面;有的发现球圆溜溜的。

教师这样放开让学生亲自尝试,加深了学生对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体验,培养了动手能力,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认识更加系统化,更加全面化。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师首先进行设疑,问:“小朋友,刚才你们看到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都穿着花衣服,如果去掉花外衣,你们还认识吗?”(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顺势将这些图形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做第一次尝试,依次从袋子里拿出相应的实物,完成后闭眼想象四种图形的样子。接着进行第二次尝试,教师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卡片,让学生进行辩认。这一节由生活中的具体实物到脱去外花衣以后的抽象的几何图形,过渡非常自然,学生乐于接受。

4、融入生活,寓教于乐

通过实践操作,感知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后,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寻找生活中这样形状的'物体。例如:长方体有文具盒、数学书、药盒子……正方体有魔方、化妆品盒子、骰子……圆柱有蜡烛、灯管、铅笔……球有皮球、足球、玻璃球……这样举例,学生的思路开放了,思维拓宽了,并且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培养了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5、活动巩固,进一步体验特征

我安排了3个环节:

(1)、滚一滚,比一比,让学生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放在桌上滚一滚,比比看,谁滚得最快?学生很快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都不会滚,而圆柱只能前后滚,球可以四周滚,最会打滚。教师马上追问,谁站得最稳?让学生明白正好是相反的,最不会滚的也就站得最稳。

(2)、猜一猜,抽学生上台摸大箱子里的礼物,把摸到的感觉说一说,下边同学猜是什么。也可以让下面同学先描述图形的样子,上

面学生按要求摸出实物。学生们纷纷跃跃欲试,都想知道到底藏了什么好东西。

(3)、搭一搭,让小朋友做一个小小设计师,自己想象,自由发挥,用学具搭出各种美丽的造型。

以上活动利用视觉、触觉、运动觉的协同作用,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了几种立体图形。并且感受到了平面和曲面的区别,通过让学生互相说一说操作的感受,培养初步的交流能力。

(三)、检测导结,效果反馈

(一)检测设计:

1、下面图形中,正方体的是(),长方体的是()。

①②③④⑤

2、

(1)从左边起,第()个是球,第()个和第()个是正方体。

(2)说一说圆左边的一个是(),右边的一个是()。

(3)长方体有()个,正方体有()个,圆柱有()个。

(二)、集体讲评批阅,反馈信息。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物体都立体图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们认识和了解它们了吗?有什么收获,同桌相互说说。

五、说板书设计

我整个板书设计的特点是运用鲜艳的欢快的色彩吸引学生,引起注意,把美渗透于数学教学中,图文并茂,形象鲜明,充分体现本节课所学内容。

附板书:认识物体和图形

长方体:长长方方、6个面、不易滚动

正方体:四四方方、6个面一样大、不易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细、上下底面是圆、易滚动

球:圆圆的,易滚动

立体图形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篇2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材的展开也注意了由创设情境、实物引入──操作感知──实际应用,三个层次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玩具,因此他们对形状有感知方面的经验,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就要把这些感知进一步抽象化,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在实际生活中能根据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几何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

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就培养起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会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1、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学策略与学习方法:

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新课标》指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为此笔者便创设了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情境,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认识事物并经历建构知识的过程。

以学生主动观察、感受图形特征及小组、全班交流的教学方式,在活动中建构知识并应用到生活的实际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及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各种形状的物体。

学具准备:8篮子学生准备的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实物引入,感性认知

A、师导:同学们,瞧谁来了?(课件出示智慧爷爷)

师:今天智慧爷爷要带大家一起畅游数学王国,感兴趣吗?它还给每个小组带来了一篮子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拿起来看一下,你认识这些东西吗?把你认识的跟小组的同学说说。

B、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地说说你们小组的礼物(边说边举起实物)?其它小朋友仔细听!

二、操作感知,揭示概念

1、分一分,揭示概念

a、师:首先,智慧爷爷想考验我们,敢接受挑战吗?

智慧爷爷:小朋友你能把形状相同的放一块吗?(课件显示动态的智慧爷爷)

学生活动

b、说一说。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想说说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把哪些东西都放在了一起?

生答:我们把牙膏盒、牛奶瓶、墨水盒、纸巾放在一起。

把皮球、弹弹球、乒乓球放在一起。

师:他们这样分,你们同意吗?(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首先向学生出示熟悉的实物图,由于学生已经具备许多这方面的早期经验,发扬民主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受物体的形状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描述形状特征,如把长长的,又长又方的放一块等等。c、揭题。

师:原来智慧爷爷送给我们的这些礼物都是立体图形。

(板书题目:立体图形)

而且给形状相同的,还起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叫什么吗?我们一起打开课本P32,认识这几个朋友。课件依次出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图。(板书: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d、师:认识了四个朋友的名字以后,你们还记不记得谁对谁啊?(记得)现在请你们举起长方体;师又举起粉笔盒等实物问这是什么形状?

e、让学生当当小老师,学生问,并请其它学生答。

f、抽象图片

刚才知道它们的名字,我们也想看看它们的大照片,我这就有几个,谁敢出来把它们的照片对号入座。

2、摸一摸,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分完以后,想记住它们的样子吗?(电脑显示摸长方体的动画)请大家拿起一个长方体,看一看,摸一摸它的面,然后说说你的发现。(老师边说说示范摸)

学生活动。

师:谁能以最大的声音说说你的发现?

如果有学生能说出:长方体有6个面、有角、有棱等特征时,要及时表扬并让其他学生一起摸一摸,亲身体验体验。

b、同样方法感知其它图形的特征。

师:你还想认住什么立体图形,也拿起来摸一摸,看一看有什么

新鲜的感觉?(动态课件)

学生自由摸喜欢的立体图形,然后交流。

c、质疑:你觉得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吗?

(老师要引导学生重点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说出异同,使学生知道有些方形物体是每个面都相同的,而有些不是,从而反它们看成不同的两类。

d、数一数

师:认住它们的样子后,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智慧狗是由什么组成的?

(教科书 P36练习五第2题)

e 、猜一猜游戏

让一个学生摸箱子里的礼物,然后描述礼物的特点,让其它学生猜是什么立体图形。(注意老师要先示范玩)

三、联系实际

a、想一想,玩一玩。

师:请大家往后看,谁能帮老师想个办法,把车轮子推到前面来。

b、说一说。

师:智慧爷爷又想考考大家:今天我们一起认识立体图形,你能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吗?

生答:易拉罐是圆柱形的,球都是球状的

师补充,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图片。

师:你们看到什么立体图形,马上说出它的名字来。

师:立体图形在生活中帮了我们大忙,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让学生谈谈感受。

c、搭一搭,

师:你看人类这么聪明,会跟立体图形交朋友,那你们会不会也用你们的小巧手搭出好东西来呢!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篇3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页,及相应的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深件、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设计

设疑激情

1、说学具。

a、师导: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b、生说:对!机器人叮当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c、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

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进入新知的学习,设计新,处理话。设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由儿童喜闻乐见的机器人引入,抓住了“童心”,激发了兴趣。由说“礼物”,使学生身不由己的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到亲切易懂。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各类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操作感知

1、分──揭示概念。

a、活动:按教师的提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b、汇报。

老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祥你们是怎么分的?

学生:我们把鞋盒、肥皂、药盒、酸奶盒……放在一起;把骰子、魔方、积木……放在一起;把易拉罐、笔筒、铅笔……放在一起;把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放在一起。

教师按学生所说用电脑出示各类实物。

老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c、揭示概念。

教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我知道酸奶盒、肥皂、鞋盒都叫长方体。

老师按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d、活动。

教师板书: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学具篮)[评析:对于篮子里的“礼物”,学生并不莫生,但像这样的分类生活中遇到的并不多。如果让学生独立分类,还有些困难,教师这里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组内分,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分的结果,这样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又体验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2、摸──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①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你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②汇报。

教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学生:①长方体是长长的,我是看出来的。

②长方体有6个面,我是数出来的。

③我摸到长方体有“疙棱”。

④我摸到长方体这里“尖尖的”。

⑤我觉得长方体不能滚动。……老师及时表扬并在表扬中规范名称“棱”、“顶点”。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3篇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3篇 引导语: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包括4个部分) 1、教学内容 《立体图形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书小学数学第一册第34—35页的内容。 2、教材编写意图 《立体图形的认识》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这部分教材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并为后面学习平面图形作好了铺垫。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和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40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呢?我主张让学生在“玩” 中学,在“乐”中思,为学生创设轻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采用愉快式教学法、实验发现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在课堂中多鼓励学生,不论回答是否令我满意,都给他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实现心与心的交融。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获得充分释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分一分、摸一摸、滚一滚、搭一搭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体验新知,让学生掌握得更加牢固和深刻。 三、说教学准备 教具:10袋各种形状的实物,多媒体课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模型若干个。 四、整体设计 这节课的教学按照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三部分展开,其中认识图形采取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具体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参与教学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从家里收集了许多小时候你们玩过的玩具和见过的物品,想知道是什么吗?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认识立体图形》的说课稿 今天我讲的是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立体图形》这一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对于每种图形的特征,不需要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因为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通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的主要是以“玩”为主线,将各个教学目标贯穿其中,使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情绪中学习和体验,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有五个环节: 第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设计意图:抓住儿童好奇、好动的主要特点,诱导学生在玩积木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第二,动手操作,感知形状特点。这部分有动手分一分、交流汇报、直观揭示概念这几项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分一分让学生初步感受将外形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通过交流汇报,初步了解物体的外形特征,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实物的不同形状。) 第三,实践探究,形成表象。(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滚一滚、

推一推,让学生感、体验不同形状的物体的特征;通过组织交流汇报和引导思考,让学生初步建立各类物体的表象。) 第四,抽象图形,认识特征。(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各种不同形状物体的外形特征后,适时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有利于理解物体形状的本质特征。通过引导学生辨认图形和实物,帮助其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沟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第五,实践活动,体验特征。(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滚一滚、搭一搭、数一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不同形状物体的不同特征,巩固其已建立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会到在玩中能学到数学知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习自信心。) 由于情景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最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层次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比较恰当。因此,全班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态度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的一等奖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的一等奖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的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的一等奖说课稿 一、理解教材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二、了解学生 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56人),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三、拟定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认识图形3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认识图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认识图形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认识图形,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认识图形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四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教才进行简单的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认识图行》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的起始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特征、周长,还有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

热情,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辨认这四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体会面在体上。 说教法、学法教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四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针对这种情况,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认识图形2 1、《认识图形》说课稿 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立体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

《立体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 《立体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立体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立体图形》数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本节课是:新思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页第6页的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小学低年级的几何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初步空间观念。这节课丰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解决重点难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细观察、勤操作,多想象。 3.教学目标的确定为三点: (1)让学生经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过程,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二、说教法 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本节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采

用发现法、谈话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师不断创设问题的情境下,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每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人人主动参与学习,教学中我设计了课堂评价标准,目的是把评价的权利和机会让给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说学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采用了能吸引低年级儿童积极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操作学习法、游戏学习法、竞赛学习法等方法指导学生运用一系列活动去实现教学目标,以获得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建立学生空间观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入学前已有了一些关于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经验,要把这些经验上升到清楚地知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会辨认几种物体和图形,应该通过大量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为此,在教学上我准备这样安排教学活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操作感知、形成表象。3、分组活动、体验特征。4、运用特征、形成技能。5、课堂评价、全课小结。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我将努力创设一个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环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拟这样引入,播放课件: 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智慧爷爷,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我送给你们的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呢?请你们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并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这样引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到亲切易懂,大胆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既引入了新课、落实了目标,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第二环节:操作感知、形成表象。(这环节分四个步骤进行)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临夏市新华小学姬铖 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立体图形》。我的说课分为两个部分:一、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 (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主要内容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的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认识立体图形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内容,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与图形,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教材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的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经验,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课堂实践活动,逐步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初步理解相关概念。 (二)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实物,理解相关概念。 (四)教﹑学具准备:1﹑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形状为圆柱﹑球形的生活用品和装这些用品的盒子。 2﹑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积木。 二﹑教学过程设计。 在设计本课时,我遵循由未知到已知﹑由具体到抽象﹑由整体到部分的学习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研究问题。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发挥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依据教材特点,根据学

生刚入学不久,接受能力有限这一现实状况,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活动我做了一些调整:将原本一课时的内容分为两课时,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为第一课时,这课时的教学分为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创设自主探究的情景,感知物体的形状。这一环节通过看——说——分—议四个层次来完成。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首要原因,当学生对某种学科发生兴趣时,他(她)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上课伊始,我首先利用低年级学生好奇﹑爱动的天性,设计了一个“送礼物﹑看礼物”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主动参与的意识。(出示电脑课件)这样的导入把学生引入创设好的学习情景中,使他们跃跃欲试,引导完成观察。接着说一说这些物体的形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分一分,让学生互相合作将小组内形状相同的物品分在一起;再议一议:为什么这几种物品要放在一起呢? 通过看﹑说﹑分﹑议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感知物体的形状。 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初步理解物体的本质特征。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 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就清楚了。所以,从直观和操作开始的数学教学,是帮助儿童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力和能力的必要途径。这一环节的教学分为三层: 一﹑比一比。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积木,在各自的桌子上推一推﹑滚一滚,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思考,比较一下,在操作不同形状的积木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球是圆圆的,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随意的到处滚动;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有两个平平的面。如果让它躺在桌子上,就可以随意的滚动;如果让它立在桌子上,就不能随意的滚动;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六个平平的面,但是正方体的每个面都一样大小,长方体的每个面不一样大小,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他们都不能随意的滚动。这些不要求学生完整的说出来,只要说出自己的感受,就给予一定的鼓励。同时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名称分别是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认识立体图形》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认识立体图形》 一、理解教材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二、了解学生 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56人),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三、拟定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四、学法与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一、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二、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三、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教”是服务于“学”的,与这些学法对应,教师该做的是:一、准备大量的实物和模型,为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 提供材料;二、营造好学习氛围,组织好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探究;三、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喜欢蓝猫,我先出示漂亮的蓝猫图片,然后说:小朋友,今天聪明的蓝猫来和我们一起上数学课,咱们每个组的桌上都有一个袋子,这是蓝猫

认识物体和图形(立体图形)》说课稿

认识物体和图形(立体图形)》说课稿 认识物体和图形(立体图形)》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物体和图形(立体图形)》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理解教材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二、了解学生 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56人),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三、拟定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认识物体”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直观几何体的不同形状,并知道相应的名称,不要求学生能表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我制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在玩中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的位置,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进行学习,使学生切实感受物体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地探索新知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利用“分一分”、“找朋友”、“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2、游戏找朋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由实物抽象出形状图形,培养学生抽象能力,在由形状说出生活中是这种形状的实物的练习活动,建立起四种几何体在头脑中的表象。 3、通过摸一摸的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搭一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可以得到自由的发挥,并能感受复杂物体的形状与简单几何体之间的联系。 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四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教才进行简单的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认识图行》是本册教材《认识图形》的起始课,是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立体图形,体现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周长、面积体积、三视图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说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案:《立体图形的认识》(7篇)

小学数学教案:《立体图形的认识》(7篇)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小学数学教案:《立体图形的认识》》,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最大的乐趣哦。 幼儿园教案认识立体图形篇一活动目标: 1、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知道它们的名称。 2、能在很多的图形中辨认这几个立体图形。 活动准备: 课件,不同形状的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1、出示小朋友搭好的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用到了哪些图形? 2、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形。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说的平面图形与搭建作品中的立体图形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二。简单认识立体图形 1、认识圆柱体。 (1)教师出示圆柱体的积木,请幼儿找一找和图片中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叫什么?在桌上顺着一个方向滚动,对幼儿进行提问,发现了什么? (2)教师小结圆柱体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分别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请幼儿找出和图片上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们叫什么?找一找它们都有几个面?(6个平平的面) (2)请幼儿找出它们的不同点。(长方体:长长方方的,大小不一;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大小一样) 三。帮助幼儿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分别出示不同的立体和平面图形幼儿说说名字。 2、教师描述一种图形的特征,幼儿猜出相应图形的名字。 四。幼儿操作 1、分发幼儿操作用书,请幼儿翻到第14-15页。 2、请幼儿看看14页画面上的积木有哪几种,并进行点数,将玩具卡上的数字取下,贴到方框里。 3、再请幼儿看第15页的画面,引导幼儿从数量和积木种类上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积木造型。幼儿园教案认识立体图形篇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8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1、出示一组图片(各种积木搭成的建筑物),你看它漂亮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想)我们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认识立体图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认识立体图形》 一、理解教材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二、了解学生 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56人),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三、拟定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四、学法与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一、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二、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三、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教”是服务于“学”的,与这些学法对应,教师该做的是:一、准备大量的实物和模型,为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提供材料;二、营造好学习氛围,组织好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探究;三、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喜欢蓝猫,我先出示漂亮的蓝猫图片,然后说:小朋友,今天聪明的蓝猫来和我们一起上数学课,咱们每个组的桌上都有一个袋子,这是蓝猫给大家的礼物,看一看是些什么?蓝猫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放得又快又好。 这里用蓝猫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引入课题,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并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1 一、研读课本说教材 《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是课本70—71页的内容。本节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起始课,教材主要通过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它们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为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教材所呈现的物品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安排的活动也都是学生可以操作的,旨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感性认识,为深刻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学情说目标 在入学前,孩子们已经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几何体有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感性认识,有的甚至可以叫出它们的名字。可以说在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几何体的经验,但是由于个人生活背景不同,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虽然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会太难,但要他们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教学目标的规定,结合以上对教材的研读和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

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

《立体图形的理解》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立体图形的理解》,主要内容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理解,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名称,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2、教材简析 立体图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感知,但没有上升为理论,教学时,能够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挑选一些我们需要的图形,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每种图形的特点,并加以使用,使所学知识得到升华。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并记住 (2)培养学生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水平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索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4、教学重点 理解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水平。 5、教学难点 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空间观点比较薄弱,动手操作水平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教低,学生接受水平较差,学习水平

差别较大。本节课估计总结特征,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方面存有一些困难。 三、说教学教法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 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使用中感悟知识。本节课我以学生帮小动物小狗、小毛理解物体为主线,在感知中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理解并记忆各自的图形特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说一说,找朋友,猜一猜,做游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2、教学中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 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3、本节课我采用了实物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主要使 用操作、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与教法想适合,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通过实物与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立体图形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精选3篇)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精选3篇)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精选3篇)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事,大家早上好!我是一年级数学老师岳银,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图形》,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研读课本说教材 《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是课本70—71页的内容。本节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起始课,教材主要通过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它们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为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教材所呈现的物品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安排的活动也都是学生可以操作的,旨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感性认识,为深刻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学情说目标 在入学前,孩子们已经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几何体有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感性认识,有的甚至可以叫出它们的名字。可以说在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几何体的经验,但是由于个人生活背景不同,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虽然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对这部分知识 的学习不会太难,但要他们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教学目标的规定,结合以上对教材的研读和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经验,感受分类思想。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认识立体图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认识立体图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认识立体图形》 一、理解教材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二、了解学生 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56人),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

“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三、拟定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四、学法与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一、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二、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三、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教”是服务于“学”的,与这些学法对应,教师该做的是:一、准备大量的实物和模型,为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提供材料;二、营造好学习氛围,组织好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探究;三、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会泽县工农小学王坤良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认识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教材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主完成学习过程, 掌握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新教材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难点:用语言正确描述并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四、说学法与教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学法: 观察法、动手操作法、合作探究法。 “教”是服务于“学”的,与这些学法对应,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法: 激趣导入法、情景教学法、活动探究法。 五、说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图形卡片等。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孩子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课堂,我播放了孩子们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创设情景,由巧虎王子应用立体图形成功救出琪琪公主,安全逃离森林而导入新课,引出课题(板书课题)。这样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抓住了童心,激发了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人教数学一年下册《认识图形(二):立体图形的拼组》说课稿(共3篇)

人教数学一年下册《认识图形(二):立体图形的拼组》说课稿(一)一、说教材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感知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立体图形的拼组”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大力加强的内容。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良好的空间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因此,学好立体图形的拼组将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立体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 通过拼摆,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 感受数学之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拼摆,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 四、说教学策略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和认知规律。把本课要学习的内容,设计成一系列有层次的挑战性问题,让学生去闯关夺胜,从而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遵循新课程提倡

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个人动手操作和小组互动合作的活动,按挑战问题要求进行立体图形的拼组,发展学生的空间关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由于低年级学生具有爱玩好动的心理特征,教师可适当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体现“玩、做、学”相互促进的新观念。 五、说学情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学生装在本单元又刚学习了平面图形的拼组例1和例2,前面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别了所学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初步体会了平面图形的特征,感知了平面图形的关系。在些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的拼组。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若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若干,课件。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各种积木搭建的作品。 仔细观察每块积木是什么形状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用这些立体图形进行拼组。(出示课题) (二) 探究体验 1. 正方体的拼组。 出示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