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山湖镇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6)

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战略 (7)

第三章镇域规划 (8)

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10)

第五章镇区用地总体布局规划 (10)

第六章镇区交通规划 (10)

第七章镇区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11)

第八章镇区公用设施规划 (13)

第九章中心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14)

第十章中心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15)

第十一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15)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17)

第十三章附表 (1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安徽省、明光市与女山湖有关发展战略要求,加快女山湖镇的发展,提高女山湖镇的建设水平,加强依法建设城镇,依法管理城镇,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并结合女山湖镇的实际情况,编制女山湖镇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文中加下划线的内容为强制性规范内容。

第二条规划作用

本规划是女山湖镇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基本准则,凡规划期内因建设需要编制各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的部门和单位,均应以本规划为依据。

文中“下划线加黑”条文为本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镇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镇总体规划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三条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2007年;

(4)《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7)《安徽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8)《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3.1)

(9)《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标准》(2012.8)

(10)《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试行)》(2012)

(11)《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

(12)《明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

(13)明光市经济社会和发展“十一五”规划文件

(14)国家、省、市、县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律文件

第四条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1、女山湖镇镇域规划范围:女山湖镇行政辖区范围,面积共186.4平方公里,本规划称“镇域”。

2、女山湖镇镇区规划范围:东至女山湖—女山湖节制阀—七里湖;西至女山湖镇工业园区西部西环路;南至女山湖南岸;镇区规划总建筑用地面积5.2平方公里,本规划称“镇区”。

3.女山地质公园规划范围:女山山体东南北三面向外两百米,西至女山湖沿岸地区,规划面积159.5公顷。

4、规划期限:2015至2030年;其中近期规划是2015至2020年,远期规划是2020至2030年。

第五条规划发展目标

按照高起点的规划、高标准的建设、高质量的管理,使女山湖镇在未来的十五年内,新老镇区差异化发展,新镇区大力发展支持乡村旅游的服务产业及设施,旧镇区恢复古镇风貌,发展旅游服务业。中心镇各项建设得到合理安排,形成经济相对发达、社会文明安定、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旅游服务型城镇。

第六条规划原则

1.科学发展原则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结合明光市女山湖镇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条件和社会经济实际情况,强调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生态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组成和谐的有机整体。

2.统筹发展原则

立足现状,认真分析现状建设发展条件,着眼未来,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统筹协调城乡居民点与全镇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的关系,合理安排城乡布局和配套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保护历史文脉。

3.生态发展原则

在尊重上位规划对明光市女山湖镇生态敏感性界定的同时,重视山、水、文脉环境等生态自然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健康使用,最大限度降低开发与保护资源之间的冲突。

4.突出民生原则

贯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落实民生优先的理念,以科学规划引导女山湖镇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配置,大力提升女山湖人民生活质量和品质。

5.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强中心镇建设,重点发展旅游产业,带动镇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

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战略

第七条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

近期全镇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5%以上,其中农业年均递增10%以上,工业年均递增25%以上,第三产业年均递增20%以上。财政收入年均递增3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递增1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

远期全镇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但是增长速度变换。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0%。高效益的生态农业全面扩展,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成工业集中区,并形成有一定区域意义的旅游休闲市场,为镇区的人口增长奠定

2、社会发展目标

预测到2030年,全镇总人口达到6.5万人,全镇城镇化人口达到61.5%。人民生活目标: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667元,人民生活达到总体小康水平。到203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736元。财政收入目标:2020年全镇财政收入达到7492万元,2030年达到6096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目标:2020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五险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2030年,城镇、农村的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逐步建立起全覆盖、高保障度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就业更加广发和充分。

城镇化率: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7.4%。2030年城镇化率达到61.5%。

第八条发展战略

1.发展战略

规模集聚战略:女山湖镇的经济发展要把有限的财力、物力和土地等稀缺资源集中投放在镇区,把做强做大镇区作为培育镇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统筹发展战略:在区域层面,对外要抓住苏皖边界门户城镇的区位优势,对内协调女山湖镇区与邵岗片区的关系,女山湖镇区作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中心,邵岗片区镇域西部服务中心,做到城乡统筹发展,要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基本公共服务扩散到村,扩大村民致富门路,使村民享受到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成果,从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镇村共同富裕。同时要注重人与自然的统筹,综合协调建设活动与山、水资源以及人居环境的关系。

“因水兴镇”战略:滨湖型小城镇的经济持续发展依赖“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区域环境的良性循环,要着力于以生态优先的保护和建设。规划女山湖镇在原有的水产养殖、水运的优良基础上发展水产加工业、水上旅游,大做水文章和做大水文章。带动女山湖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以山名镇”战略:城镇布局要顺应自然、不拘一格,以求得与自然和谐共存。独特的地形地貌环境要求在规划建设中因势利导,突出城镇与周边环境的“山水”特色和地方风貌相融合。在规划建设中,应充分挖掘现有的女山、龟山等以“山”要素为主的地域特色和地方历史文化传统特色,大力发展旅游业,提高女山湖镇的旅游美誉度和社会知名度。

“沿路拓镇”战略:外部结合区域大交通的发展,摆脱被边缘化的状态,内部城镇道路系统建设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道路走向尽可能结合地形。通过道路交通系统发展引导城镇用地发展。在兼顾陆路交通条件改善的基础上,进一步扬长避短,建立水陆合理的综合运输体系,加强水资源利用规划与建设,大力发展区域水路交通,做到区域开放协调,水陆一体发展;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速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合理流动,带动城镇沿路拓展。 2、战略实施措施

在城镇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女山湖镇规划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三创三建”。“三创”包括借助独特的“山”“湖”景观优势创建风景名胜区、加强环境卫生建设,改善城镇形象创建国家/省级卫生城镇以及创建历史文化名镇。“三建”包括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现代工贸集中区、市场流通和公共服务集聚区。

同时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明确鼓励和支持产业的发展方向,培育主导产业,改造和调整传统产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以良好的投资环境、区位优势,吸引更多的资本和技术投入到女山湖镇的产业发展中;重点发展特色水产品加工和轻工产业,发展与渔业生产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业,依靠湖景风光和田园风貌,发展休闲农业和观光旅游产业。

第三章镇域规划

第九条镇域空间开发管制

规划将固镇镇域划分为禁止建设、限制建设、适宜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主要系指镇域内地面高程25.5米以下洪水淹没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包括环湖生态敏感区,女山以及镇域东部的圩区。

管治要点:原则上不允许进行开发活动。规划确女山湖流域两侧各150米的范围内为生态资源生态保护区。区内应严格控制一切与环境不相容的建设活动,以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

适宜建设区:适宜建设区主要系指包括城镇建设区和其它适宜建设的岗地。

管制要点:适当撤并农村居民点,引导人口向镇区和农村聚居点集中,完善已建区的各项配套设施,提升建设质量。同时,对该片区不合理的空间用地结构进行调整和完善。

限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主要系指一般农田用地区、山林绿化区等除禁止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的其他地区。

管治要点:可进行一定强度的开发建设活动,在进行开发建设之前要进行更为严格的生态影响评价和必要的工程措施,确保开发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第十条镇域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

规划2020年,女山湖镇域总人口为5万人,城镇化水平57.4%。

规划2030年,女山湖镇域总人口为6.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1.5%。

第十一条镇村规模等级结构

第十二条镇村职能结构

中心镇区: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点发展工业、商贸等第二、第三产业。

中心村:中心村是行政村的居委会所在地,不仅是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用地集约、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农民聚居区,还是行政村的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和行政服务的中心。

基层村:自然村是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用地集约、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农民聚居区。第十三条镇域产业布局

产业发展要遵循生态化道路的大方向,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组织城镇的经济发展,着重发展生态渔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

1、第一产业大力发展“两大生产片区+若干特色产业基地”。

镇域大力发展“两大生产片区”,即高效农业生产片区和水产养殖生产片区。镇域南侧为农业生产片区,包括女山特色果园种植。女山湖东北侧着重发展水产养殖片区,以湖鲜养殖为主。

2、第二产业集中集约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女山湖镇工业集中区按照省级工业园区的标准规划布局,镇区的生态工业园区主打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电子元器件、服装玩具及旅游休闲食品加工等产业。

3、第三产业优化配置现代服务节点和都市休闲服务基地:在满足规划人口服务需求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在镇区建设全镇重要的公共服务和第三产业服务中心,各基层社区按照有关标准要求配套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旅游服务业的布局主要围绕历史老镇等旅游景点展开。在镇域货运码头区和工业区物流用地附近发展物流运输产业。

规划女山湖镇域形成三大旅游区:滨湖生态旅游区、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区和镇区。滨湖生态旅游区中的旅游景点包括湖景沙滩、石咀特色渔村旅游点等旅游点。镇区的旅游景点包括老镇历史风貌观光点和文化旅游产业园。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区可设臵农家乐、生态农业观光等景点。

第十四条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1.对外运输主通道

公路交通:主要依托明旧路构成对外运输交通系统。提升其为二级公路,加强女山湖镇与外部

区域的联系

2.内部主要通道

交通重点改善、拓宽镇域范围内道路。加强各中心村与镇区的联系,并增加村村通公路,使之达到三级的路面标准,加强各村之间联系。其次,将各农村居民点以四级路接入镇域的主要道路,构成完整的交通系统。

规划二级公路路基宽度为12米,硬质路面宽度为9米,并设臵宽度不小于10m的防护绿地;三级公路路基宽度为9米,硬质路面宽度为7米;四级公路路基宽度为7米,硬质路面宽度为5米。第十五条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近期镇区采取区域供水,水源来自明光市女山湖水厂。其它乡村用水水源采用地下水,以自备水井、分散供水为主,有条件的村庄可采用小区域集中供水体制。远期实现区域统一供水,明光市女山湖水厂适当扩容。镇域内新敷给水管线沿道路南侧、东侧敷设。区域给水管管径为?350-300,镇域内管网管径为DN300mm-100mm,户外最小给水管径DN100mm,管材选用PVC管。

2、排水:规划城镇规划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通过主要道路设臵的管道排向女山湖,城镇污水经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后排入马沉涧。规划在女山湖镇区工业区设置污水处理厂1处,主要用来处理女山湖镇区污水。根据地形要求,沿明旧路设置污水提升泵站3处。村庄规划生活污水的处理设施,应与房屋建设同步进行,采用集中式的化粪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等方法进行预处理,有条件地区可设臵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污水资源化处理设施、高效生态绿地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污水处理。

3、供电:女山湖镇供电电源全来自于女山湖镇区35 KV变电站。规划远期新建110KV女山湖变电所,为镇域主要供电电源,对辖区村庄居民点进行电力输送。

10kV供电线路沿公路、村庄道路布臵,规划设在道路的西侧、南侧,采用同杆并架的架设方式,镇区主要道路的电力线采用地埋,减少交叉、跨越、避免对弱电的干扰。

农业生产用电可与村庄用电使用同一电源和变压器,按农业生产需要供电。

4、邮政电信:规划对现有的电信支局进行改扩建,电信主光缆接自明光市电信局,沿明旧路架设。电信线路近期架空连接,远期采用地下埋设。积极开发各种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业务,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镇域线路布臵应以方便检修,不妨碍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原则进行布置。

规划在女山湖镇区望湖路与高新路交叉口西南侧新建邮政所1座,负责全镇的邮政业务,并在各中心村规划设立邮政服务点,为村民提供服务。

5、广电:规划在女山湖镇镇区广播电视站1处。广播电视信号统一由明光市广播电视局输入,镇域电缆由电视站沿育才路输出后拟与电信管线共同架设,架设在路的东、北两侧。至规划期末,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90%。

6、燃气:保留现状天然气站。至规划期末,全镇以罐装天然气为主,镇区部分地块可以试用集中供气。

7、环卫:规划在镇域建设垃圾中转站3处,一处位于双塘路与大闸路交叉口处西南部,主要为工业区服务;一处位杏花路与明旧路交叉口处西南部;一处位于明旧路与环湖路交叉口东南侧。完善镇域的垃圾收集—转运—垃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按60-100 米的服务半径布臵垃圾收集房,镇区统一转运、统一处理。推广建设水冲式厕所,城镇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100%;在公共活动中心、市场等公共场所按照相关规范建设公共厕所。

8、防洪排涝:城镇按3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防,城镇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其它规划村庄按20 年一遇洪水的防洪标准设防,排涝标准为3-5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成灾。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和绿化等规划进一步整治疏浚河渠沟塘,加固女山湖大堤、淮河大堤,维护和提升镇域内排涝泵站和干渠,建立完善的水利设施系统。对于镇域南部洪水淹没线17米以下的地区和女山湖与淮河之间的蓄洪区严禁进行任何永久性建设。同时,疏竣排涝斗沟、斗渠,维修桥、涵、闸等及相关的排涝输电线路线路,确保排涝设施得到改善,防止灾害发生。

9、消防:规划在女山湖镇区布置消防站1处。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城(2006)》二级普通消防站的标准设置。此外,考虑到女山湖镇水面较多的特色,可配备小型消防艇一艘,用于水上消防;集中供水的村庄,沿村庄主、次道路按120 米间距设臵相应数量的消防栓;村庄住宅设计按国家建筑设计规范规定执行;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存放的管理。

第十六条社会设施规划

1、教育:规划规划保留现状中学、小学、幼儿园。按照我国中小学建设标准逐步完善配套设施的建设。鼓励中心村设置小学和幼儿园。

2、卫生设施规划:全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按照“镇中心医院——医疗服务中心

——村卫生室”三级设置,与女山湖镇区——中心村——基层村的村镇体系相一致。规划保留老镇区老集镇中心卫生院,并在女山湖镇区新区中心街与吉成路东北角新建一所卫生院,按照小城镇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配备工作人员与医疗服务设施。在各规划村设置卫生室,完善医疗卫生的设施条件。

3、文化体育设施规划:规划新建位于杏花路与中心街交叉口东南角与西南角设置文化体育中心,规划结合居住区内综合服务中心设置图书馆、体育活动中心,各个规划中心村依据规模要完善相应的文化、体育等社会公益型公共设施。

规划保留并原址改造现有的基督教堂等宗教设施。对位于老镇区的历史文化保护单位,按照相关法规的要求进行保护。

4、福利设施规划:于镇区东环路东侧湖畔设置社会养老院,并完善其配套设施。

5、对外运输主通道

公路交通:主要依托明旧路构成对外运输交通系统。提升其为二级公路,加强女山湖镇与外部区域的联系

水路交通:在镇域规划2个游船码头和4个货运码头。并规划女山湖水域航道为六级航道。

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第十七条城镇性质

女山湖镇性质定位为:安徽水利、水运重镇,皖东渔乡和水乡旅游名镇,明光市三湖经济区工贸中心城镇。

第十八条城镇职能

1.重点发展旅游服务业。

2.重点发展本地特色农业,发展水产品集散物流业。

第十九条城镇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

本次规划根据国家城市建设用地标准,结合女山湖镇实际地形,本着“节约用地、高效用地”的思想,遵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规划女山湖镇近期建设用地270.23

公顷;远期建设用地520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35平方米。

规划至2030年,女山湖镇域人口为6.5万人,镇区人口规模为4.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为5.2平方公里。

第五章镇区用地总体布局规划

第二十一条镇区用地发展方向

规划期内主城区发展方向为“重点向南、向东限制,西部拓展、北部抑制发展”。

第二十二条用地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两核,三轴”的镇区空间结构。

1、“两核”:依托老城区打造旅游文化中心和新女山湖镇区政务文化中心。

2、“三轴”:主要发展轴明旧路沿线、旅游产业轴结合新老镇区空间、沿湖景观轴主要沿女山

湖岸发展旅游产业。

第二十三条用地布局

1、工业用地布局

置于镇区西北部,靠近环路,建设工业园区,采用相对集中的布局形式,形成一个工业项目以加工与渔业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为特色的工业园集中区。

用地总面积约为52.6ha,占城区建设总用地的10.12%。

2、仓储用地布局

仓储设置在女山湖镇工业园区内,紧邻次干道北环路,连接县道明旧路。

规划仓储用地总面积为6.17ha,占城区建设总用地的2.85%。

3、居住用地布局

居住住建设用地以组团形式集中布置,在镇区东、南将居住用地分为东部居住组团、南部居住组团。

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193.4ha,占城区建设总用地的37.2%。

4、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建设用地依需合理设置,规划面积为95.68ha,占城区建设总用地的18.4%。

第六章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第二十四条规划理念

建设与女山湖镇镇规模相匹配,内外和谐,集约环保,高效低碳的镇村交通环境。

第二十五条规划目标

加强对外联系,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推进镇村交通一体化发展,引导镇村空间布局调整,对内

形成以慢行交通为主,个人机动化出行为辅,对外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客货分离的综合交通体系。提升交通区位,构建完备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加强与周边区域的沟通,增强中心镇辐射力;主动衔接,合理引导,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整合各类交通资源,多方式综合协调发展,加强各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

第二十六条规划策略

1 区域协调策略

加强明光市与及女山湖镇的衔接,充分利用对外公路,发挥区域性的物流集散中转作用,加强

客货运枢纽建设,实现与周边强镇的便捷联系。

2 交通引导策略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以道路交通引导用地集聚,以公共交通引导城镇交通流均衡分布,重视停

车设施的规划。

3 公交优先策略

坚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使社会资源公平公正地共享于众,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增强公交吸引力,有序引导小汽车合理发展。

第二十七条规划概况

镇区及镇域范围公路的等级、分布、长度、路面情况、交通量:女山湖镇主干道明旧路(连接明光市和女山湖镇)、吉城路、高新路(南北向城市主干道)。

第二十八条公路

规划形成以主干道为骨架,过境路干线,次干道和环路为主体的完善的镇域公路网络。

1、主干道:明旧路、高新路及吉城路。

2、过境路:南环路。

3、次干道:原中心镇区道路以及新修建道路。

4、绿道:女山湖路

乡道达到三级公路以上标准,村道达到四级公路以上标准。

其他镇村公路主要以修缮、平整、连通为主。除了考虑通达性,还应向着标准化、等级化和网络化发展,实现村村通公路,为镇村交通的一体化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

第二十九条客运站

中心镇区规划设置1处客运站,镇区对六安市发车三辆,每隔2天1班次,高峰时1天1班次;对霍邱县发车4辆,每隔2天1班次,高峰时1天1班次。

第七章镇区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第三十条绿地系统规划

1.绿地指标

规划采用城镇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绿地率三个指标进行控制。规划绿地用地45.72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9.55%,人均11.43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41.08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8.59%,人均10.27平方米。规划镇区绿化建设指标为:人均公共绿化10.27平方米,中心公园最小规模20公顷,公共绿地服务半径500m,绿地在城镇建设用地中所占比例应为8%-15%。

公共绿地

1、绿地公园

共规划3处公园及广场

2、街头绿地

街头绿地是指沿道路设置的具有观赏、休憩功能的绿化用地。利用这些小块空地,种植小乔木、灌木和花草,形成系统,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改善城镇的街道景观、水乡风貌和生态环境。

规划街头绿地包括沿路绿地、绿化广场。

3、滨水绿地

滨水绿地是指沿水系设置的具有观赏、休憩、亲水功能的绿化用地。利用这些滨水空间,经过景观设计和绿化配置,达到良好的生态效果,同时充分利用璜泾水网密布、河道纵横的自然环境条件,构筑以水体和绿带为纽带的绿色生态网络,提升环境品质。

第三十二条防护绿地

1、道路防护绿地

镇区分隔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的道路两边的绿化带,设置10米以上的防护绿带。与水面相交

形成的若干节点形成了独特的桥梁景观。

2、工业防护绿地

工业用地周边应设置10米以上的防护绿带。

3、高压走廊防护绿地

高压线走廊按照线路等级建设防护绿地,35KV高压线防护绿地控制为15米。新建高压走廊应尽量结合临河沿路绿化带布置。

第三十三条专用绿地

1、对外交通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等绿地率不低于20%。

2、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业用地、文化娱乐用地、医疗卫生用地、中小学用地等绿地率不低于35%。

3、工业用地、污水处理厂等绿地率不低于15%。

4、改造居住用地(老镇区)绿地率不低于30%,新建居住用地(新镇区)绿地率不低于35%。第三十四条水系规划

规划布局:

镇区内部水系以较长的滨水岸线,结合滨水绿地开敞空间,融入女山湖镇丰富的人文文化,形成富有文化内涵、空间收放有致、尺度宜人的环城滨水绿地景观带。

第三十五条景观系统规划

镇区总体空间景观:

镇区规划为一带、两轴、三段、四区、多节点的景观系统和水渠网形成的沿渠景观网。

一带:环湖景观特色展示带。

两轴:明旧路为横向景观轴,联系镇区不同风貌景观区,纵向联系女山湖和七里湖的道路为纵向发展轴,连接了自然风貌景观区和生活景观区。

三段:外围特色景观带由三段组成,包括女山湖特色景观带、老镇区特色景观带和七里湖特色景观带。

四区:自西向东分别为工业建筑风貌景观区、生活建筑风貌景观区、公共服务建筑风貌景观区、中央公园风貌景观区。

六节点:结合重要地段设置反映景观特色的景观节点,包括镇区西面的入口景观节点、石咀景观节点、居住区景观节点、水产湖泊博物馆景观节点、老镇景观节点和水利景观节点。

水渠滨水景观网络:生态产业园外围水渠环、丰收渠、胜利渠和光明渠网络所形成的景观网络。第三十六条城市绿线控制

1 城市绿线划定范围

女山湖镇城市绿线范围包括主要道路两侧、河流沿岸、公园等。

2 城市绿线控制要点

主干道两侧控制绿带宽度为20米。

河岸在规划区内新开发区的河段控制绿带宽度不小于15米,以游览性、景观性为主;城市建成区滨水河段及其余支流沿岸新建设区两侧绿化带宽度不小于10米,已建区支流两侧在改造中要尽量加宽绿地,至少要有5米宽的绿带。

3 城市绿线管理要求

在绿线控制中的公共绿地允许建设与公园性质相关的休闲设施和市政配套设施,防护绿地中允许建设小型市政管廊、市政设施,原则上不得建设与上述要求无关的建(构)筑物;绿线控制还须符合绿地保护等有关规范标准要求。

第三十七条城市蓝线控制

1 城市蓝线划定范围

蓝线范围包括重要滨水沿岸等。

2 城市蓝线控制要点

原则上不得改变湖水河及其支流原有水域形态,不得减少水域宽度;在蓝线控制区内的陆域内不得建设除防洪排涝必需设施以外的任何其它建筑(构筑)物;沿河道两侧的建筑后退河道规划蓝线(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必须长期保留的河道规划线)的距离除有关的规定外,不得小于20米;镇区蓝线控制还需同时符合水利防洪规划的相关要求。第三十八条城市黄线控制

1 城市黄线划定范围

黄线划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公共汽车综合站、铁路站场、长途客运站、大型公共停车场、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转运站、变电站、高压走廊、城市燃气储配站、邮政局所、电信局所、消防站、避震疏散场地等。

2 城市黄线管理要求

在城市黄线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禁止违反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禁止未经批准改装、迁移或拆毁已有的城市基础设施;禁止其他损坏城市基础设施或影响城市基础设施正常运转的行为;在城市黄线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应当依法向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城市规划许可,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因建设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黄线内土地的,应当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第三十九条城市紫线控制

1 城市紫线划定范围

女山湖镇镇中心镇区内无紫线划定范围。

2 城市紫线控制要点

禁止紫线范围内违反保护规划的大面积拆除或开发;不得进行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构成影响的大面积改建、损坏或者拆毁保护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不得占用或者破坏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和古树名木等;不可进行其他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构成破坏性影响的活动。

第八章镇区公用设施规划

第四十条给水工程规划

1、水源

女山湖镇中心镇区的供水水源主要取自女山湖和地表水。规划后自来水厂位于规划原址,镇区

南侧。

2、用水量预测

规划用水量根据现行国家规范标准,参考同类城镇相关指标进行预测。镇区最高日人均综合用水指标为350升/人·日,村庄最高日人均综合用水指标为200升/人·日。近期2020年预测用

水量为:0.63万m3/天;远期2030年预测用水量为:1.624万m3/天。

3、管网系统

规划采用生活——生产——消防相统一的供水管网系统。由于用地布局内外限制,规划采用干管呈环状布置,支管呈枝状布置的供水管网系统。管网水质要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给水干管管径300mm,给水支管管径200mm。

4、水源保护

根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生活饮用水水源必须设置卫生防护带,通常设置三带:

·第一带为戒严带,此带仅包括取水构筑物附近的范围,要求水晶周围30m的范围内,不得设有厕所、渗水坑、粪坑、垃圾堆和废渣堆得污染源,并建立卫生检查制度。

·第二带为限制带,紧接第一带,包括较大范围,要求单井或井群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持久性或剧毒农药,不得修建渗水厕所、渗水坑、堆放废渣或铺设污水管道,并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层活动,如水层上有不透水的覆盖层,并与地表水并无直接联系时,其防护范围可适当缩小。

·第三带为监视带,应经常进行流行病学的观察,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第四十一条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

本规划区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

2.雨、污水量预测

(1)雨水量的计算

规划计算雨水量的暴雨强度公式:

q=3600(1+0.76l gp)/(t+14)0.84L/S.ha

Q=F·w·q上式中,一些重要参数P 取1年,t 取10~20 分钟,平均综合径流系数w 取0.6.

(2)污水量的计算

污水量按照城镇用水总量乘以污水排除率来计算。通常城镇的污水排除率为0.75~0.90,本次规划取0.8,则固镇镇中心镇区污水排放总量为0.4万m3/d.

3.排水系统

规划在中心镇区内的主要道路上布置雨、污水管。

污水经重力自流由污水管道收集后汇入污水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汲河下游。雨水就近排入中心

镇区内自然水体。

4.污水处理厂

根据规划的污水总量确定污水厂的规模为0.5 万m3/d.

女山湖镇镇镇区内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规划在镇区的东南部设置一处污水处理厂,以满足镇区建设的需求。污其用地位置见规划图,污水采用二级处理方法,处理达标后的污水排入汲河的下游。

第九章中心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第四十二条防洪规划

镇区按3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防,城镇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和绿化等规划进一步整治疏浚河渠沟塘,加固女山湖闸水库堤坝等防洪工程设施,建立完善的水利设施系统。对于镇区南部洪水淹没线17米以下的地区严禁进行任何永久性建设。

第四十三条消防规划

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城(2006)》二级普通消防站的标准设置。此外,考虑到女山湖镇水面较多的特色,可配备小型消防艇一艘,用于水上消防。消防站位于百帆河与新龙路交叉口东北

角,占地约0.27公顷。

消防要以防为主,规划期火警由专人警戒。按照消防通道规范建设消防通道,镇区所有新建巷道都要在4米以上,使消防车能够进入,保障消防通道间距。镇区的主次干道每隔120米应设置一个消火栓。居民集中区则以60米为服务半径设置消火栓。消防水以给水管道水源为主,并保障消防车取水通道,配备必要的天然水源取水设备。镇区建设项目必须达到消防设计标准。

按规范要求建设镇区公用电话亭,以便群众火灾报警;消防部门设立专线与镇政府、公安、供水、供电、卫生、交通等部门联系。确保报警快捷、接警迅速、调度准确和扑救及时。

第四十四条抗震规划

女山湖镇一般建筑物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镇政府、医院、变电站、电信所等生命线工程要提高一度设防。镇区内的公园、广场、停车场、学校操场、道路等开阔场地作为震时的疏散地。人防工程作地下避震疏散场地。疏散救援通道为镇区主干路、干路作震时疏散通道,主要疏散道路宽度达10-15米以上,并限制两侧房屋的高度,保证大震时主次干路有双车道进行救援抢险。

第四十五条生命线系统

1、城镇生命线系统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给排水等城镇基础设施,是城镇的“血液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城镇生命线系统首先在布局时要考虑各种灾害的发生,要尽量远离可能的灾害发生地。

2、重点建筑和工程设施要高标准设防。城镇生命线系统在可能的条件下要尽量做到地下化。生命线系统的一些节点,如交通线的桥梁、隧道、管线的接口等,都须进行重点防灾处理。必要时,要做到生命线系统有备用设施,如镇区增加一根供水水源干管,一方面是满足中心镇区供水需要,另一方面两根供水水源干管也可互为备用设施。

第四十六条人防规划

规划至2030年,女山湖镇区人防设施总面积应达到12000-16000平方米,人防工程人均面积达到0.3-0.4平方米/人。人防工程的疏散半径不超过500米。学校、医院、电影院和娱乐中心等公共场所附近,必须逐步建设地下隐蔽场所。加强电力、电信、供水、燃气等城市“生命线”工程的防空建设。地下建筑都应建设最基本的“生命线”工程设施,确保这些“生命线”工程的人防。

第十章中心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第四十七条环境保护

1、环境保护目标:实现镇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和生态支撑。

2、环境质量规划指标:工业废气处理率达100%,烟尘治理率达到100%,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2级以上标准;建立分流制排水体制和完善的污水收集管网,确保污水收集率达到80%以上;固体噪声源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55分贝;生活垃圾转运率达100%,无害化处理达10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1平方米的标准要求;镇区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利用率接近100%。

3、环境功能区划:大气环境:规划要求女山湖镇域范围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06)二类功能区。水环境:规划要求女山湖镇域范围地表水质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Ⅱ类水体水质标准。声环境:女山湖镇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地区,以及镇区行政办公用地、科教文卫用地等,以上地区执行1类标准;女山湖镇集贸市场用地、商业金融用地等,以上地区执行2类标准;女山湖镇以生产设施用地为主的地区,执行3类标准。女山湖镇主干路两侧地区,执行4类标准。

4、环境保护规划管理措施:新建工业项目坚持清洁型无污染的发展方向,合理布局城镇用地,使工业企业逐步转入城镇西侧的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布置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减轻工业大气污染源对城镇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结合路网的新建和改扩建以及现状存在的水沟渠道,铺设污水管

道,实行雨污分流制,在邻近七里湖地势较低的位置结合水渠布置污水处理厂,实现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统一处理;有效收集居民生活垃圾和工业区生产垃圾,在镇区建设垃圾中转站;对环境噪声实施功能分区分类管理,严格控制工业噪声源,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各种工业噪声源分别采用隔音、吸声、消声的措施进行治理;重视镇区绿化美化,提高城镇绿化率,加强行道树建设,改善大气环境。合理利用镇区地形起伏、水塘较多的自然特色,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立体化的绿化体系;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坚决依法监督管理,实施环保目标责任制和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

第四十八条环境卫生

规划在镇域建设垃圾中转站3处,一处位于西环路与北环路交叉口处西南部,占地0.18公顷,主要为工业区服务;一处位于新码路与明旧路交叉口处西南部,占地0.2公顷;一处位于东环路与湖北路交叉口东南侧,占地0.14公顷。按60-100 米的服务半径布置垃圾收集房,镇区统一转运,垃圾转运至明光市统一处理。推广建设水冲式厕所,城镇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100%;在各类市场、医院、文体科技中心、停车场、主要的商业娱乐业等公共活动场所附近建设一批水冲式公共厕所,公厕的服务半径以70-100米为宜。

第十一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第四十九条建设指导思想

1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依托女山湖镇镇现有基础,城镇用地向西南部延伸,形成布局紧凑,有序发展的基本框架。

2综合考虑近期和远期的发展关系,合理安排近期建设用地,树立规划的长远意识,对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和绿化用地在近期全面考虑,分期实现,滚动发展。

3本着节约土地的原则,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目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建成滨水特色明显和现代工业园区的女山湖镇中心镇区。

4加强基础建设,提高环境质量,改善投资环境。

第五十条建设时序与重点

一、分期建设规划指导思想

(1)适应经济建设发展要求、依托女山湖镇现有基础,城镇新区用地向北和向南部延伸,形成布局紧凑,有序发展的基本框架。

(2)综合考虑近期和远期的发展关系,合理安排近期建设用地,树立规划的长远意识,对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和绿化用地在近期全面考虑,分期实施,滚动发展。

(3)本着节约土地的原则,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目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组成富有人本特色的女山湖镇中心镇区。

(4)加强基础建设,提高环境质量,改善投资环境。

二、分期建设规划期限和规模

(1)一期规划(近期建设)

规划期限:近期规划期限为2015~2020年。

到2020年末,女山湖镇中心镇区用地建设规模发展至约4.1平方公里。

(2)二期规划(远期建设)

规划期限:远期规划期限为2020~2030年。

到2030年末,女山湖镇中心镇区用地规模发展至5.2平方公里。

(3)三期规划(远景发展建设)

规划期限:远景发展构筑期限为2030~2050年。

远景规划构筑是在本次规划的基础上,根据镇区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力综合考虑,预测远景;女山湖镇中心镇区人口规模将达到5.8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达到6.2平方公里。

远景发展规划将依托本次规划的规划建成区,考虑女山湖镇的地形特点和用地情况,女山湖镇的发展方向主要向西和向南。

三、近期建设规划原则

(一)规划年限

根据女山湖镇镇总体规划,确定近期建设规划年限为2015~2020年,近期建设规划年限

2021~2030,。

(二)规划规模

根据前面章节对中心镇区人口规模的预测和分析,至2020年女山湖镇中心镇区城镇人口规模为3.5万人。按照人均城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的标准,规划中心镇区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2.3平方公里左右,

(三)近期建设规划原则

(1)在中心镇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出发,合理安排中心镇区各项近期建设项目与用地,使中心镇区在兼顾现状的前提下,取得社会、经济、环境和效益的统一。

(2)近期建设遵循紧凑布局的原则,坚持集中成片开发为主,开发一片,完善一片。在新区开发的同时,必须重视现有中心镇区的更新和改造。

(3)结合现状,预测未来,妥善处理好近期建设的衔接,具体落实,近期各项建设项目,为远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避免急功近利,不利于中心镇区的长远发展。

四、近期主要建设项目

近期建设以总体规划为依据,以现状为基础,完善道路网络体系。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配套。

近期建设以外延扩展和内涵提升相结合,紧凑建设,为远期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基础。

(1)道路系统

着重在于完善老镇区的道路系统,首先要多方筹措资金,力争在近期内打通二环即绒都大道,并在此,并在此基础上新建中大街东段、金华路东段、汲河南路、汲河北路、鱼塘路、胡桥路、苏

小店路,改造老街,以确定城镇近期建设的框架。

(2)商服设施

商服设施沿金华路两侧集中布置,以镇政府为中心。

(3)居住

对现有老镇区的居住用地进行配套和完善,同时逐步地、有计划地开发新区。

(4)工业

在镇区西北部,北环路南侧布置工业企业。

(5)绿地系统

在镇中心布置公共绿化,建设沿湖防护绿地。

(6)基础设施

扩建水厂,新建储气罐、消防站、等市政设施,市政工程管线与道路同步建设,逐步完善老镇

区基础设施。

五、规划实施

1、法律机制

确保规划的法律地位,规划一经批准就应在公示后执行。

严格管理建设项目,坚持和规范报建的规划审批程序。

对违反规划的个人和单位必须按规定分清责任,予以处罚。

进一步制定规划管理的实施细则或地方法规和条例。

2、行政协调机制

对规划用地内的行政管理机制进行相应调整,打破条块分隔,保障规划的实施。

规划管理应分工明确,重点突出,建立健全相应的机构,切实提高规划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逐步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加强规划的宣传,提高城镇居民的规划意识,自觉地执行规划。同时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众自律机制,建立公众参与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体制,维护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适时建立规划实施的监测系统,为科学的管理打下必要的基

础。

3、投资机制

1建立稳定的集镇建设资金的投入机制,保障资金到位,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范围。并尽快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市场经营项目、私人自建项目三位一体的资金渠道。

2多方位筹措镇区建设资金,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以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

3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来资金,拓宽资金渠道。

4把集镇基础设施的建设纳入市场经济轨道,提倡公共设施的有偿使用和区域共享。

5禁止在集镇规划建设区范围内私人建房,全面推行住宅的商品化,鼓励住房消费。

4、土地开发机制

1根据规划合理安排土地的使用,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2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促进土地流通,鼓励土地置换,制定土地利用空间管制规定。

3集中紧凑地进行开发和建设,做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保持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4对长期闲置不用的土地应限期收回土地的使用权,以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

5积极试行城镇集体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对于城镇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可采取三种形式:

⑴由镇政府与被用地村签订使用土地协议,对村给予合理的土地补偿,可中心镇集中建设拆迁

安置房,安置拆迁居民。

⑵镇村签订土地入股联营协议,实行镇村土地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⑶城镇内集体存量建设用地,可以采用作价入股、联营、租赁等方式流转。属于镇集体所有的,也可由镇政府统一收回、统一处理。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第五十一条规划实施措施

一、严格执行规划,加强规划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伏岭镇范围内的建设开发行为必须遵守本规划,按相应程序进行审批。

加强规划的执法管理工作,严格执行规划,可通过行政、经济、政策等多种措施提高规划的管理水平。要强调规划建设的法律、标准和准则以及相应的法规的严肃性,严格执行规划,依法管理,

明确规划、建设的审批和修改办法、程序,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做好规划宣传,增强规划意识

本规划经批准后,应认真做好规划的宣传、解释工作,把城镇建设和管理提高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做到目标、措施、资金落实,建立公众参与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监督的机制。

三、引导城镇建设集中发展,合理布局用地

提高镇区中心的土地使用效率,同时严格控制乡村中的非农用地,切实保护镇域的基本农田,

禁止乱取土、乱挖沟渠,保证镇区已建设用地的完整性及水系的畅通。

四、完善城镇化配套建设,妥善改造镇区村庄

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集中成片的原则,积极推进住宅商品化,统一开发建设环境优美、设施配套、有一定规模的居住片区,避免住宅的零星建设,在重点建设新镇区的同时,

应循序渐进地对旧镇区、镇区内村庄进行综合改造。

五、严格村庄建设与管理,加强规划引导

切实保护镇域的基本保护农田,禁止随意占用。对规划拆并的村庄进行严格管理,加强政策引

导,做好宣传工作,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农村居民点住宅的新建与改建需统一规划。

六、注重环境保护,确保生态安全

在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效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基本农田保护用地等规划的专用土地,必须妥善保护,未经法定程序调整规划,不得改变用途。

第五十二条政策建议

1.引导城镇建设集中发展,合理布局用地

提高镇区中心的土地使用效率,同时严格控制乡村中的非农用地,切实保护镇城的基本农田,禁止乱取土、乱挖沟渠,保证镇区已建设用地的完整性及水系的畅通。

2.完善城镇化配套建设,妥善改造镇区村庄

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集中成片的原则,积极推进住宅商品化,统一开发建设环境优美、设施配套、有一定规模的居住片区,避免住宅的零星建设,在重点建设新镇区的同时,应循序渐进地对旧镇区、镇区村庄进行综合改造。

3.严格村庄建设与管理,加强规划引导

切实保护镇域的基本保护农田,禁止随意占用。对规划拆并的村庄进行严格管理,加强政策引

导,做好宣传工作,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农村居民点住宅的新建与改建需统一规划。

4.注重环境保护,确保生态安全

在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效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基本农田保护用地等规划的专用土地,必须妥善保护,未经法定程序调整规划,不得改变用途。

第十三章附则

第五十三条

本规划由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13级规划一班第三组组织编制。

第五十四条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 ( 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 三个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图纸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规划说明书是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和解释规划文本、图纸。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路控制一览表规划道路控制一览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