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结构的美学初探

城市设计结构的美学初探
城市设计结构的美学初探

城市设计结构的美学初探

【摘要】城市设计是以城镇发展和建设中空间组织优化为目的,通过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城市设计结构,即城市设计方案的骨架,亦是设计方案形成的雏形。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探索在城市设计的构思过程之中如何勾勒出属于“美”的方案结构的方法。

【关键词】城市设计;设计结构;形式美

德国城市规划师阿尔贝斯认为:“城市设计是在城镇范围内对空间发展,特别是建设发展的调控。其责任范围从对土地使用以及基础设施投资的计划,一直延伸到从房屋外形的三维框架设计。从建筑法规的角度看,城市设计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用地规划和建筑规划。”1本文以美学的角度,探索初学者在城市设计中勾勒出属于“美”的方案结构的方法。

一.城市设计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

对于设计结构的形成,是由城市用地形状、功能等要素与几何图形在设计师头脑中相互作用的结果。许多城市用地特有的属性,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以及设计原理中已具有明确规定,而设计师头脑中对于几何图形的储存以及其运用美学法则来酝酿设计结构的过程,则会因人而异。设计原则及原理的控制性决定了运用美学构建的设计结构的合理性。方案结构的合理与否是有据可查的,而其艺术感则是非理性的。因此,设计师对结构的艺术感就成为设计结

浅谈设计美学

浅谈设计美学 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因此,设计美学也有别于传统的绘画和装饰,其研究内容自然也不能完全照搬生吞传统的美学理论。 众所周知,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我们首先来看看设计 的概念:设计就是创新。如果缺少发明,设计就失去价值;如果缺少创造,产品就 失去生命。——刘东利(香港)设计是追求新的可能。——武藏野(日本)设 计就是经济效益——林衍堂(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副主任)工业设计是满足人类物 质需求和心理欲望的富于想象力的开发活动。设计不是个人的表现,设计师的任务不是保持现状,而是设法改变它。——亚瑟. 普洛斯(ICSID前主席)设计是把某种计划、 规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语言传达出来的过程。 可以看出,设计的核心是一种创造行为,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区别于兄弟艺术门类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独创性,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设计之美的第一要义就是“新”。设计要求新、求异、求变、求不同,否则设计将不能称之为设计。而这个“新” 有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但无论如何,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在大浪淘沙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设计之美的第二要义是“合理”。一个设计之所以被称为“设计”,是因为它解决了 问题。设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市场而存在,符合价值规律是设计存在的直接原因。如果设计师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相信世界上便不会有设计这个行业了。 而设计之美的第三要义是“人性”。归根揭底,设计是为人而设计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要是设计的最终目的。自然,设计之美也遵循人类基本的审美意趣。对称、韵律、均衡、节奏、形体、色彩、材质、工艺……凡是我们能够想到的审美法则,似乎都能够在 设计中找到相应的应用。 这三条规律,使得设计师有别于纯粹的艺术家和纯粹的工程师,他们注定的命运,就是带着镣铐而舞蹈。 设计之美的依托 我以为,设计这种特有的审美规则并不是空穴来风,它背后有着客观的依据和需求。可以说,设计之美的依托是市场规律,正是残酷的市场竞争和适者生存的法则造就了这一审美趣味。

室内设计中色彩应用的美学探讨

室内设计中色彩应用的美学探讨 作者:李花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6期 自从人类有了建筑活动,室内就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并开始对室内环境有所需求。因此色彩在居住空间中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影响人的心理、思想及情绪。它是人类视觉中的重要语言符号,文章重点分析色彩在空间中的运用与研究。在室内设计中,设计师应遵循统一之中求变化、协调之中有对比的原则,充分利用色彩学理论去营造室内色彩关系,创造出一个精神与物质并重,既有生活品位,又有文化内涵的室内生活新环境。 居住空间色彩性格分析 现代社会,人们对居住环境、家庭装修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居室的环境也影响到人的心理。室内的色彩最易影响人们的思想与情绪。由于个人的性别、年龄、职业、性格、爱好、习惯等的不同,对色彩的感受和反应也不同,色彩对人的心里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色彩在室内装饰中十分重要,它是人类视觉中最响量的语言符号。 色彩的设计统一在室内装饰中起着改变或者创造某种格调的作用,会给人们带来某种视觉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享受。色彩本身具有性格红色兴奋、橙色甜蜜、绿色青春、蓝色冷静、黑色严肃恐怖、白色纯真、紫色优雅。色彩的表现力是十分丰富的,不同家庭对各自的室内气氛各有不同的格调要求,由于人们职业、地位、文化程度、社会阅历、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习惯的不同,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审美情趣,设计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室内环境氛围。色彩对人的心理产生重要作用,根据职业医生喜欢白色、绿色及灰色居多,不同的年龄、性别对色彩的喜爱不同,从年龄上分析,少年儿童天真幼稚,活泼好动,特别喜欢明快鲜艳的颜色;青年人思想活跃,追求知识、精神旺盛、偏爱明快、对比强烈的颜色;中老年人沉稳、含蓄、朴素好静,一般喜爱纯度低的颜色。 居住空间色彩运用分析 不同空间的色彩的运用也是不同的,客厅是全家展示性最强的部位,色彩运用也最为丰富,客厅的色彩要以反应热情好客的暖色调为基调,并可有较大的色彩跳跃和强烈的对比,突出各个重点装饰部位。色彩浓重,才能显得高贵典雅,因此,地面易选用深红、黑等重颜色。墙面易根据家庭的爱好,一般易选用红、紫、黄等颜色为主,顶部的色彩则依靠金黄色的装饰灯及其光线构造出富丽堂皇的色彩效果。客厅的色彩变化,很大程序上信赖家具色彩的变化来实现,在选择客厅沙发、陈列柜等家具时,易选择同结构装饰色彩对比度大的,并要求其饰面色彩较为丰富。例如,在黑色地面上安放浅黄色沙发,沙发布艺又是以绿色为主的色彩图案,装饰效果就会十分突出。餐厅是进餐的专和场所,也是全家人汇聚的空间,在色彩运用上应根据家庭成员的爱好而定,一般选择暖色调,色彩比较统一,突出温馨祥和的气氛,选择冷色调色彩跳跃性强,体现青春活力运动感强。墙壁的色彩可以较为多样化,一种设计是对比度大,

城市设计基本理论

城市设计 一、城市设计的含义 “城市设计”英文叫“Urban design”,日文叫“都市设计”。其含义说法很多。 (1)《中国大百科全书(城市规划、建筑、园林卷)》“城市设计”条目称:“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环境所进行的设计”。 (2)《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城市设计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 (3)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对城市设计的解释是:“城市设计是对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 (4)英国城市设计家弗·吉伯特(F.Gibberd)在《市镇设计》(Town Design)一书中指出:“城市是由街道、交通和公共工程等设施,以及劳动、居住、游憩和集会等活动系统所组成,把这些内容按功能和美学原则组织在一起就是城市设计的本质。” (5)芬兰著名建筑师沙里宁(E.Saarinen)在《论城市》一书中对城市设计含义归纳为:“城市设计是三维空间,而城市规划是二维空间,两者都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城市设计的含义可归纳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环境所进行的三维空间的合理设计”。它既包含了物质空间的设计,也包含了人们社会生活以及精神文明方面的设计。 对城市设计的理解可以包括以下4个方面: (1)城市设计是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之间的桥梁,它可以表述为:建筑设计—地段规划(Site Planning)—城市设计—城市规划。 (2)城市设计有自己独立的领域。 (3)城市设计创造了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新的价值。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空间上,还表现在时间上,即历史概念,不仅表现在静态上,还表现在动态上。 (4)城市设计的重点在于掌握相互关系中的秩序观点。 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共同之处是“两者都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不同之处,一是城市规划是一个二维空间的综合安排,而城市设计是一个三维空间的环境设计;二是城市规划是各种专家(如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规划学家、地理学家等)共同合作的结果,而城市设计主要由建筑师和城市设计专家承担。 还有人认为,城市设计主要是解决详细规划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种误解。不可否认,详细规划中有不少城市设计的内容,但总体规划阶段也同样有城市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详细规划是一个规划阶段,而城市设计则是另一个范畴,两者不能划等号。二、内容和任务 城市设计既然是对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是空间环境的设计,那末首先要了解城市空间的内容和分类。日本《新建筑学大系17——都市设计》,认为城市空间构成可以用下列图解来表示。 城市设计的内容就是合理地处理好骨架空间,象征空间和目的空间,使之协调发展。而且不仅有质的要求,还要有量的概念。具体来讲城市设计内容包括如下: 城市总体空间设计; 城市中心和广场空间设计; 城市干道和商业街空间设计;

城市设计的发展趋势

试表述城市设计的发展趋势? 古今中外,在城市设计中,无论其形成途经异同,但都隐含着按某种设计理想作为价值取向的视觉特征和物质印痕,而在城市环境的塑造和形成中,城市设计起到了关键而具体的指导作用。 从19世纪的法国巴黎的改建和美国芝加哥的“城市美化运动”,反映了第一代城市设计中注重物质环境和形态美学的理念;到20世纪初现代主义城市设计开始结合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内容,开始考虑城市的综合问题,尊重人的精神要求,注重生活环境品质及社会资源的共享性。慢慢的城市设计更多的考虑并致力于场所性、地域性和人性化的问题,并且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环境伦理准则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 这样,现代城市设计在对象范围、工作内容、设计方法乃至指导思想上就有了新的发展。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空间美学和视觉艺术,设计者考虑的不再仅仅是城市空间的艺术处理和美学效果,而是以“人—社会—环境”为核心的城市设计的复合评价标准为准绳,强调包括生态、历史和文化等在内的多维复合空间环境的塑造,提高城市的“适居性”和人的生活环境质量,从而最终达到改善城市整体空间环境与景观的目的,促进城市环境建设的发展。 目前现代城市设计的学科发展主要体现在经典理论与方法的完善深化,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的学科拓展,结合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建设的实践创新和数字技术应用等方面。在具体的发展方向和科学问题方面,主要包括以下五点:(一)研究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关系,讨论城市设计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体系。(二)基于全球环境变迁而考虑的绿色城市设计研究。(三)城镇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方法,关注对城市特色、城市建设一体化、城市活力等的研究,城市历史文化的继承和拓展、城市设计运营管理机制以及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的设计优化。(四)数字性息技术的应用和城市设计技术操作过程科学性的改善。(五)基于新型人—环境—资源关系的“理想城市”模式的追求和探索。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所提倡的整体优先和生态优先理论,以及地理信息系统、遥感、“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的应用等也显著拓展了城市设计的学科视野的专业范围,并将对实践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城市设计的发展趋势应深刻理解和认识

浅析欧式风格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浅析欧式风格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欧式风格设计是当代设计风格中的一个热门风格,而如何将欧式的设计元素运用到室内设计创意中更是一个重点。本文择取欧式风格作为主要论述对象,简述欧式风格的特点与含义,分析其给人的印象及感受,且从欧式风格的材料、家具、色彩三个设计要素解析欧式风格如何运用在室内设计中。将以上的分析与理解运用到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对欧式风格的售楼处设计做以设计说明。 关键词:欧式风格室内设计材料家具色彩 正文: 欧式风格是当今设计领域中比较流行的设计风格,也是各个设计风格之中最受关注的设计风格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欧式就是古典主义和巴洛克,欧式风格泛指欧洲特有的风格,一般用在建筑及室内行业。 一般说到欧式风格,会给人以豪华,大气的感觉。具体来说欧式风格强调以华丽的装饰、浓烈的色彩、精美的造型达到雍容华贵的装饰效果。欧式风格的空间有的不只是豪华大气,更多的是惬意和浪漫。通过完美的典线,精益求精的细节处理,带给人不尽的舒服触感。欧式风格的设计哲学是追求深沉里显露尊贵、典雅中浸透豪华的设计表现,并期望这种表现能够完整地体现出居住人追求品质、典雅生活,视生活为艺术的人生态度。 欧式风格的室内装饰有几个极具特色的装饰项目,包括:罗马柱、阴角线、挂镜线、腰线、壁炉、拱形或尖肋拱顶、梁托、拱形门洞、丰富的墙面装饰线条或护墙板以及顶部灯盘或者壁画。由于以上的特色装饰,就注定了一些材料的选择。 在柱子的塑造上,多力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是希腊建筑的基本柱子样式,也是欧式建筑及室内设计最显著的特色。以及阴角线、腰线的塑造,都可以用到玻璃纤维强化水泥。玻璃纤维强化水泥轻质高强,克服了石膏性脆、玻璃钢易变形、可满足用户任何独特设计,且重量轻,可安装在各种建筑物及墙体上。 另外,在柱子的表面上以及墙面的局部装饰上还可运用真石漆。真石漆装修后的建筑物,具有天然真实的自然色泽,给人以高雅,和谐,庄重之美感,适合于各类建筑物的室内外装修。特别是在曲面建筑物上装饰,可以收到生动逼真,

室内装饰设计的美学体现

室内装饰设计的美学体现 摘要:居住建筑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场所,它为人们提供了除工作之外的休息、学习和生活空间。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室内的生活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住宅已不仅仅是给人们提供一个休息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幽雅、安静、充满情趣和具有个性化的生活环境,使人们在工作之余精神能够得到松弛,体力能够迅速恢复,在精神和物质上都能得到最大的满足。 关键词:美学;室内装饰设计;原则 1 美的起源 提起艺术,不能不令人想到美,艺术离不开美,离开了美,艺术也就不成为艺术。因此,我们探寻艺术的起源,必须先思考美的起源。在很大程度上说,美的起源是艺术起源的前提和基础。关于美的起源,古今中外,有很多人都思考过。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庄子曾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似乎“美”存在于宇宙天地之间的每一角落,无所不有,无处不在。以自然界中的花为例,当我们看到花的开放,会满心喜悦,然而,一旦花凋零萎败,会产生无限的惋惜和眷恋,显然,花成了人们对于美的感受对象,超脱于种族、文明、语言、身份、地位。以此进而广之,花似乎是大自然中一种美的象征。 不过,从人类对于花这种美的象征物的行为表达来说,花

所表达的美的意义、象征是有区别的。关于这一点,可以从送花给别人,或被别人送花的经验中体会和感悟到。婴儿诞生,带花去祝贺;每年的生日纪念,朋友送花去庆祝;从学校毕业时,同窗相互送花,既可以是祝贺某一阶段学业完成,又可以表示祝福未来的前途,还可以是依依不舍的友谊和告别时的依恋;朋友生病、受伤,带上一盆鲜花……花所要表达之意义,美的象征,根据不同的场合而不同。因为无论如何,我们送花给生病的朋友,绝不是为了庆贺,而是一种安慰与鼓励。“美”到底从何时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被人们所研究,以及“美学”的定义是什么,这一点将在下面进行论述。 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我们之所以说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是因为人类的审美活动源远流长,人类的审美 意识几乎与人类本身一样古老,可以溯源到人类的远古时代。原始人懂得用兽骨、兽皮装扮自己,对石块、骨头等进行加工,并有了舞蹈和歌唱。随着语言文字的产生和审美领域的扩大,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理论思维,审美由朦胧走向自觉,人们开始对审美经验进行思考,对审美意识进行反思,美学思想便逐步形成。追溯“美”字的来历,应该从图腾信仰的历史背景去考察它可能的意义。陈炜湛在《古文字趣谈》中认为这些甲骨文字:“下半部分是正立的人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

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过程。 2.田园城市是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E.Howard)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3.工业城市是由法国人戛涅于1917年提出的工业生产活动在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城市。按照工业生产规律,讲各个工业部门聚集在河流的河口附近相互协作,下游用来进行水上运输,城市的其他地区与工业区相隔离,布置在一块日照良好的高低上。 4.带形城市是西班牙工程师A.索里亚·伊·马塔在1882年提出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城市各要素紧靠城市交通轴线聚集,必须遵循结构对称和留有发展余地的原则。 5.光明城市是由法国大师柯布西耶提出的,这个城市有一个严格对称的网格状道路系统,两条宽阔的高速公路形成城市纵横轴线,他们在城市几何中心地下相交。 6.广亩城市是由美国建筑师F.L.赖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每家每户占地一英亩,相互独立,它既保持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又结合乡村自然优雅的环境。 7.自然城市是指在漫长岁月中或多或少地自然生长起来的城市。

8.人工城市是指由设计师和规划师精心创建的城市和一些城市中类似的部分。 9.树形结构:对于任两个属于同一组合的集合而言,当且仅当要么一个集合完全包含另一个,要么二者完全不相干时,这样的集合的组合就叫树形结构。 10.半网络结构:当且仅当两个相互交叠的集合属于一个组合,并且二者的公共元素的集合也属于此组合时,这种集合的组合形成半网络结构。 11.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环境中,把成为对象的建筑称为“图”,把被模糊的事物称之为“底”。像这种把建筑部分涂黑,把虚空间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 12.场所是指在一定空间内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地方,是一种包含空间、时间、活动、交往、社会与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的具体空间,是城市中各种行为或生活过程实现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生活与生存的特定空间。 13.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即研究城市人口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应用生态学的新兴学科. 14.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15.硬质界面包括底界面和侧界面,底界面主要由砖、石、混凝土等物质铺装成的地面,侧界面通常主要指建筑物的立面,是沟通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要素。16.软质界面是指由木材、绿化、水体、镜面等物质所构成的界面,具有自然、活泼、安全、温暖和消遣的感觉。 17.尺度是人类自身(包括肢体、视觉和思维)衡量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关关系的一种准则。

城市建筑设计的美学分析

城市建筑设计的美学分析 摘要:建筑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很好融合了建筑设 计和美学,并且对建筑艺术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把握。本文主要分析了形式美内涵,城市建筑美学特征,城市建筑设计美学的实施。 关键词:城市建筑;设计;美学 、形式美内涵 形式美基本上包括了全部事物的特点,具体是物质材料 的自然属性以及其自身规律体现出的美学性质。形式美是个较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人们只有利用具体物质形式,才可以感觉事物特定物质功能及其携带的精神功能。形式美仅是单一的形式,已经彻底脱离了物质内容。城市建筑的形式美并不是空洞、缺乏根据的,而是存在于具体建筑设计中,其中包括了建筑物的色彩、质感与材料的科学处理。 二、城市建筑美学特征设计美学理论定义的设计美是:设计 美是人类设计活动 以及产品所体现出的美,设计美的特性促使设计美不但拥有艺术美,还包括技术美。对于所有设计成果来讲,都需要综合考量艺术美与技术美,仅是拥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青岛西部和东部城区建筑的综合对比来讲,西部老城区的建筑重

视表现艺术美,东部新城区的建筑则重视表现技术美。 一)老城区的艺术美 青岛历史上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是1900 年德国人推出 的青岛城市规划。德国人联系本地地形对青岛城市的道路交 通系统进行了规划,具体侧重设计中心城区,目标是将青岛 打造成为一个特别舒适的住所。中山路区就是一个最具代表 性的欧洲建筑文化特点的地区,这个地区的中枢是天主教堂,并且向四周进行辐射,整个区域的建筑都采用自然地形,借助天然的海岸线景观和山地结构实行设计,建筑造型特色是地道的德式建筑风格。在该区域中青岛填筑教堂是标志建筑,通过黄色花岗岩石与钢筋混凝土砌成,表面雕饰了优美简洁的图案,采用半圆拱形窗户,线条十分流畅,突出庄重且朴素的特点。 我们都知道,德国是哲学美学的故乡,世界最著名的美 学家都是的德国人。德意志民族体现出极高的美学修养,他目标的。由于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德国建筑设计界在当时已经出现了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思想,很多设计师大量运用玻璃、钢和混凝土等材料。可是青岛城市在这一时期却很少出现这一新技术材料的建筑,具体原因是德国人当时的思想是建设自己的家园,是想建造一座具有家园归属感的城市。因此,建筑形式与设计表现出浓厚的民族建筑文化特点,与德 国侨民的审美观相符。从这些设计美学角度分析,设计手法再现了德国传统建筑艺术美,造成青岛老城区建筑城市设计最终体现出更加重视设计艺术美的特点。 们对青岛建造与设计过程中,是抱着建造自己城市与家园的(二)新城区技术美 相较于西部老城区来讲,青岛东部新城区建筑更加重视 现代感和技术美的设计特点。青岛市政府在动迁过程中,决策者就已经提出规划设计新区思想:绝不能对老城区的欧式风格进行

未来城市广告发展趋势和设计美学研究

未来城市广告发展趋势和设计美学研究 我们身处在一个广告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时空里,感受着广告文明带给我们的冲击与震撼。广告甚至会利用人在卫生间中短短几分钟时间的专注,炮制出各式特色的厕所广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带动了文明的趋同,城市广告是国际化的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即广告文化、广告文明。广告是知识、技术、人才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市场经济的先导产业,一个国家广告发展水平,体现了其市场繁荣的程度,从而反映出其科技、综合经济实力和社会文化素质。 本文对广告的历史发展,做了简单扼要的回顾。最早的广告是口头广告1980年青海出土的距今6千年的陶制喇叭。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广告物是北宋济南刘家针铺广告铜板,内容包含有招牌、商标和告白,是一幅图文并茂的印刷广告,现收藏在上海博物馆。古代的广告形式除口头广告和实物广告外,还有招牌广告、中国独特的楹联广告、灯笼广告、旗帜广告、印刷广告、音响广告等。 其特点是形式古朴,内容单一,很少或无需成本。技术不高规模较小,影响微弱,职能简单。生产、销售、广告三位一体。 1841年在费城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广告公司,它们通过向客户收取服务费的方式,在报纸上承包版位,卖给客户,这个办法后来推广到杂志。 这是代理制的起源。 20世纪初,是中国广告业逐渐发达时期,上海被誉为“广告之都”,广告形式多样,报纸成为主要广告媒体。1925北京上海报纸广告版占50%以上。电子传播开始兴起。 当时曾非常风行百货公司的橱窗广告。还有路牌广告、霓虹灯广告、交通广告、电影广告、空中广告、汽球广告、邮递广告、幻灯广告、电台广告等。1926年,第一家提供完整服务的华商广告公司创立。特点是广告机构多,媒介种类多,有简单的策划,效果显著,艺术水平较高,出现了法制管理。 “文革”广告活动几乎停顿。“红海洋”的政治广告。目前,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城乡市场繁荣兴旺,商业活动异常活跃,我国传播媒介发展也极为迅速,已经发展成为种类齐全、辐射面宽、覆盖率高的传播媒介体系。 广告心理学就是研究怎样将这些原理用于广告,使广告符合消费者的心理,能够被大众所接受,充分发挥出广告的功能。要在市场营销中充分的了解和调动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心理过程。还要通过广告的心理战术,如选

浅谈现代桥梁建筑的美学设计

浅谈现代桥梁建筑的美学设计 要:阐述了现代桥梁对美学的需求,指出现代桥梁建筑美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并通过几个突出造型案例展示现代桥梁的美学设计。 关键词:桥梁美学造型设计形态艺术 1 引言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缩千里为咫尺,联两地成一家。一座桥,连接的是过去与未来,陌生和熟悉;连接的是野蛮与文明,梦想和归宿。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诗,那么桥梁建筑则无疑是这些瑰丽的诗篇中最为潇洒写意的一笔。 桥梁发展到今天,已不仅仅是满足实用功能要求的工程结构物,他还常作为建筑艺术实体得以长久地存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一座兼具实用功能与艺术审美的桥梁,既能够显示出一个国家的先进技术与生产工艺水平,更反映出时代精神和当代人的创造力。 2 现代桥梁美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桥梁需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成为自然整体中的一个协调部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的桥梁规模,需选择不同的美学处理方式。 对特大桥梁,因其本身的宏大规模,必将成为环境中的主要景观。则应把桥梁本身视为环境主体进行美学设计,尽可能突出桥梁主题的存

在。若桥梁规模较小,且当地环境已经形成,则应当使桥梁与环境融合成一体,不宜再突出桥梁。此时,可利用自然或社会环境条件,使桥梁组合于周围环境的画面中。 2.2 造型匀称,比例适当 桥梁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桥梁在三维空间中有和谐的比例关系。而点、线、面是三维空间的三个基本要素,它们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整体,这三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平衡状态决定了桥梁造型的视觉形象和艺术形态。这就要求桥梁结构工程师充分掌握它们的相互组合和相互投影等关系进行设计。 2.3 风格上应力求结构简单,线条明快 风格是指设计构思所表现的具有特色、表明特征的建筑形态。合理的结构体系,能够自然表达力的传递关系,也会使桥具有稳定、连续、明快、流畅等形态美。当代桥梁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结构简单,较少装饰;造型协调,表现跨越。 3 现代桥梁的建筑美学设计举例 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开始,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成熟,大量的现代桥梁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落地而成,他们之中不乏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优秀作品,他们用各自独特的造型、利落的线条、完美的几何形状彰示这人类文明的磅礴和张扬。 3.1 盖茨亥德千禧桥泰恩河的明眸 在新千年到来之际,以千禧为名的建筑在世界遍地开花,而其中又尤以英国最盛。企图以千禧年来重振日不落雄风的英政府,将众多打着

浅析室内设计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

浅析室内设计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室内设计中人、物两大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分析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通过对三大关系的剖析,发现室内设计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存在的联系、影响和作用,由此找出室内设计中三大关系的处理方法,以达到更好的为室内设计服务。 关键词:室内设计、关系 普遍联系是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发展和相互制约的,因此,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中,设计师们也要将室内空间中的一切因素联系起来看。从宏观角度来讲,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因素大体可分为人和物,人是活动在这个空间内的主体,不论是公共空间还是私人空间,都会有不同的人在空间内活动,因此,人是室内空间设计要考虑的一大因素。一个空间内的陈设、装饰和绿化等一切事物都是物,那么,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处理好空间内人、物的相互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室内空间中的人和物的相互关系具体包括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三个方面。 一、室内设计中人与人的关系 “以人为本”,设计说到底是为人服务的,人作为设计最主要的服务对象,自然在设计的各个要素中设计师首先要考虑到人。 人是一个统称,人在社会中是以社会群体的形式存在的,根据不同的特征和特点可以将人分为不同的人群,从性别上分,人可以分为男人和女人;从年龄上分可以分为婴儿、儿童、青少年、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当然还能从职业、地域等其他方面将人分为不同群体,不同的人群之间会有较大的差异,例如尺寸差异、心理差异、文化差异等等,由此,不同的室内空间针对的人群不同,其室内空间的设计也会有很大差异。 从尺寸上来说,人体工程学具体研究了这方面的问题,不同种族人群的尺寸研究、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尺寸研究等,这都是人个体的普遍共性研究,以达到进行室内空间平面的合理布置。尺寸的差异更多是物理层面的人与人的关系,而心理层面的人与人的关系,主要属于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远”和“近”的程度,远和近的程度定义主要由人的心理来决定的。设计师根据人与人的关系的不同程度和功能的需要,将室内空间划分为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两大类,室内公共空间有很多种,例如医院、商场、学校等。住宅空间相对于公共环境又是比较具有私密性和内向性的,在住宅空间中,客厅、起居室、餐厅、厨房等属于共享空间,而卧室、洗浴间等空间的私密性又更强一些,人可以在属于自己的这片私人领地里实现个人的心理需要,譬如个人趣味甚至怪癖等。在商场、学校等这种大型公共空间中,人与人的距离是既靠近又疏远的,靠近是指人与人都同处在一个空间环境下,疏远是指在同一空间环境下,人与人之间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是由人的心理因素决定的,根据这个特点,设计师往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置,以满足大部分人对于距离感的心理需求。而在住宅空间内的共享区域,相比大型公共空间中人与人的关系是更为亲密的,因此在尺寸的规划布置上要比大型公共空间亲密得多。任何私密空间中人与人的关系都是疏远的,这样私密空间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因此,私密空间的设计是比较封闭、内向的。 综上所述,室内设计中,在室内空间尺度的设计上,不仅要分析使用人群或个人的物理尺寸,也要充分考虑心理层面的人与人的关系,分析出使用者的心理特征,合理地安排布局,以科学有效的设计让空间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达到和谐状态。 二、室内设计中人与物的关系

城市设计考试题

一、填空 1、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2、城市设计的两种形式:政策过程型和工程设计型。 3、公园前后,古罗马逐步代替希腊成为欧洲地区的霸主。它的城市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享乐主义特征;实用主义特征和炫耀主义特). 4、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城市设计,轴线都被用作营造秩序,突显帝王霸气的重要元素。但具体处理手法不尽相同。中国城市强调中轴对称,剧中为尊,轴线感自外而内。而西方城市则偏好几何轴线与理性网络,轴线感自内而外。 5、卡伦认为当我们以恒定的速度步行通过城镇,城镇景观总以一系列突现或隐现的方式出现,这种视觉现象称之为视觉连续。 6、埃德蒙?N?培根提出评价、表达和实现是城市设计的三个基本环节 7、城市景观可归纳为五大组成要素,分别是道路、边缘、地域、节点和标志。 8、在进行城市空间设计时必须综合应用图—底理论、连接理论和场所理论。 9、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中,空间—形体分析方法包括视觉秩序分析和图形背景分析。 10、意象是一种经由体验而认识的外部现实的心智内化,而认知意象分析是一种借助于认知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方法的城市分析理论。 11、国外城市设计的机构组织模式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集中式,分散式,组织临时性机构 12、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层次分明的规划体系,它们主要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等不同的层次构成。 13、城市设计研究与编制的内容一般涉及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城市土地利用、城市景观、城市开放空间与公共活动、城市活动系统、城市特色分区与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实施措施等7方面内容。(P115) 14、城市设计成果中,城市设计导则和城市设计图是城市设计实际运用性成果,城市设计研究附件是城市设计的依据与支撑。(P121) 二、名词解释 1、城市建筑综合体:对那些建筑周边环境乃至部分内部空间的设计越来越多地渗透着城市环境要求的建筑的一种概念描述。 2、历史地段:“历史地段”是指城镇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包括城市的古老中心区或其他保存着历史风貌的地区,它们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且体现了城镇传统文化的价值。 3、水滨:城市特定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也是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 4、城市滨水区: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

浅谈城市设计的理解

城市设计这门课程刚学习不久,接触的也感觉比较浅,一时要以这个主题谈一下,确实感觉有点力不从心,无奈之下,就随便说说自己的一点浅薄的认识,其中不免有些鄙俗的地方。加之城市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本身我也不是这个专业毕业的,所以不可能说得很系统与正确,就简单的对城市设计牵涉得的几个方面随便谈谈。 城市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集人类文明与传统于一身的聚集体,其结构庞大复杂,内容包罗万象。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诸如环境污染、城市的过分膨胀,资源的浪费及人口的过分集结等。许多城市的建设使得城市失去了历史:北京城墙的倒掉让多少人扼腕痛惜,历史街区高楼鳞次栉比让人们感觉到不和谐,人们休闲娱乐嬉戏玩耍的小街道没了,一条条笔直的柏油马路带来的是更多的车流和噪音;城市建设由于过于注重唯美的形式以及建筑单体的个性,形成的城市空间结构混杂而繁乱,环境乏味而缺少新意,城市的空间整体性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城市缺乏独特的艺术魅力,百城一面的实例比比皆是。城市是人们的家,如何让自己的家变得更美好?人们希望创造一种住着舒适、用着方便、看着美观的充满生机的独特的城市空间。对现状的无奈与对未来美好的渴望给人们提供了思考研究与创造的机会。建筑师、规划师与景观师纷纷研究各种理论与设计方法,以期能为城市添彩,创造更为舒适、更为人性化的城市空间。 一、城市设计与城市 城市设计的行为虽然延续了两千年,但是概念却是上世纪40年代才提出的,迄今为止仍有不同的解释。但总的概括可把城市设计理解为“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广义的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各种物质要素,诸如地形、水体、房屋、道路、广场及绿地等进行综合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城市设计既为城市规划提供思路和形象化的发展目标,也为建筑设计提供前提和轮廓,城市设计具有更多的立体性、可操作性和示意性,其主体就是空间环境设计。物化地说,城市设计是建筑群体的组合方式,但融进了人的因素,成为以人的行为心理为基础的物化组合。无论是建筑群的组合还是城市的空间设计,都有一种内在的秩序或结构作为联系的纽带。图底理论、联系理论和场所理论这三大理论一直是规划师的主要导则。从几种理论的发展可以看出,城市设计由注重城市的肌理、构图到注重人的存在与活动,越来越体现出对主体城市的认识。许多实例证明,优秀的城市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人的使用。在瑞士,你单独看每一栋房子,并不觉得多么漂亮,可是把它们放在环境中,就显得建筑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之间是那么和谐。而我们的城市,最缺的就是关系,建筑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没有关系。单独看,有些还不错,放在一起就是乱七八糟。“这就不是建筑的问题,而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问题。”而城市规划是政府做的事,政府的作用,正应该是放长眼光,不图一时之利,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城市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用城市设计的手法营造城市,在总体上对城市进行把握。 二、建筑设计与城市 建筑是组成城市的基本细胞,精制而富有特色的建筑最能展示城市的艺术性。建筑的设计手法现在基本有3种:模仿、再生、创新。功能成为建筑设计的主题,形式只是外皮的建筑创作过程正在被建筑师们推敲。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许多建筑师正在研究建筑的基本组成元素,然后在某种法则的指导下,进行建筑的重组,从而展现崭新的建筑形式。建筑的外皮也成为单独研究的一个课题,其保温、承重、生态、维护等诸多功能被分层研究,再进行组合,形成有独特内涵的外皮或立面形式。这种解构主义的创作手法更立意于建筑的本原,

平顶山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平顶山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班级 ——平顶山市的城市设计美学 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一个集约经济、科学、文化的空间系统,是一定地域中的经济实体、政治社会实体、科学文化实体的统一。城市设计美学与城市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应从审美角度研究城市的日常生活、人际关系、行为规范的问题,以及它们与城市设计、城市建设的关系,对探讨城市美学的构成和城市社会生活的审美价值标准有重要意义。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而对于城市营造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满足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所以美的城市成为了人们追逐的焦点,无论是想象的美还是感觉的美,都会让人因陶醉而向往的。城市规划是以满足社会的要求来做出发点的,其构思的中心就在于怎样构造意象、经营意向,而往上延伸还要体现审美的意象,也就是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让人最大限度的感受到美的存在,所以说城市功能的美是本质的,城市空间形态的美是必要的。审美的意象直接或者间接地来源于设计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美好向往。而其城市规划的思想,主要有体现城市的对称美、整体美。对于平顶山和深圳这样的城市,主要是体现城市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和周围环境融合的一种思想,它同样有着自己的一种美,是一种自然之美和谐之美,同时实现了人对美的向往和美的追求。 城市的美由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宗教信仰和地区人民的审美情趣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在审美的过程中不能用一条标准来对待不同的城市,只要城市所具有的特征能在情感上打动人就是美的表现。纵观各国、各地区,由于多种原因他们对城市空间形态的美理解会有所不同,但他们不断追求自己心中美的城市是始终存

在的,这些想法造就了过去很多城市的辉煌和伟大,展现城市的美是城市规划者所追求的永恒主题。 1.平顶山总体美 平顶山市的美: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西靠伏牛山,东接黄淮平原。平顶山市自然环境优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农作物和动植物的生长。平顶山境内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三苏坟、风景如画的II 尧山自然保护区、集山、林、湖、城为一体的舞钢市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烟波 浩淼的昭平湖、著名旅游景区 有国家5A级景区---尧山、世 界第一大佛——中原大佛、风 景如画——画眉谷、北国小江 南——二郎山、中原最刺激的 漂流——尧山大峡谷漂流、中

浅析设计美学的创新性

浅析设计美学的创新 摘要:设计美学的创新是现代设计的基本要求,如果缺少发明,设计将失去价值;如果缺少创造,美学将失去生命,人们的审美心理蕴含着求新、求异、求美的特征,所以就决定了设计必须做到求新、求异、求变。设计的创新是一种创造行为,设计美学研究的就是一种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独创性是设计美学区别于其它学科门类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理论思想创新根源意义 一.理论思想的创新 (一)、古代美学思想 1、古代西方的美学思想的发展创新 古希腊美学发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发展丰富于赫拉.克里特和苏格拉底,鼎盛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认为美就是数与数之间的和谐,苏格拉底认为美是人与神之间的合适,柏拉图认为美是一种先于人外于人而存在的客观理念。 2、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发展创新 在先秦时期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的社会制度变革,给当时的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艺术形态带来强烈的冲击和碰撞。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思想学术界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思潮,美学思想也在各种学派中露面,其中以“儒家、道家、墨家”等为首的美学思潮涌现对当时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有着思想后盾的设计品到先秦时期才真正出现,先秦时期可谓是中国美学思想及设计的发展萌芽期。由专

制的美学思想中孕育出向往和平的理念,孔子提出了“执两用中”以求其和的处事原则。“中和之美”是作为儒家文化的理想是美的极致,儒家思想认为过分强调设计中的某一方面,必然会导致“失和”,从而会打破情绪的平和,这样是不美的。这种审美取向反映在设计上,就要求设计作品应让使用者在精神和心理上达到平和,不能显得突兀,不能在事物、概念的任何一个对立方面走向极端。 中外古代美学思想在设计上的创新体现往往是追求和谐之美,正好与当时的专制纷乱的社会背景想对应,体现出时代特点的创新。(二)、现代设计美学思想的创新 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手工业时代进入了先进的工业时代。设计艺术的主流也随即发生了从手工业设计向现代工业设计发展的重大 转折,人类社会生活与审美活动也步入了更高的层次。现代设计在全球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设计的理念与流派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但是,力求美学思想上的创新成为设计的象征,使人们在面对产品时 获得一种美感的愉悦则是现代设计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现代设计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它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的审 美需求息息相关。美学是现代设计的思想和灵魂。 二、实践上的创新 从漫长的原始社会,一直沿革到现代化的今天,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物质生产第一步的设计,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艺术美学的创新追求。人类自古迄今的设计品无法计数,从远古的兵器、礼器、乐器、食具、车马船轿,到现代的家具、工具、玩具、电器、

城市设计考试相关知识

一、填空题 1.城市设计两种成果类型工程—产品型、政策—过程型。 2.城市设计的类型开发型城市设计、保护型城市设计和城市更新、社区设计。 3.凯文·林奇提出的形象的构成元素包括路径、区域、边缘、节点、标志物。 4.现代步行商业街的的特点为多功能性、多空间型、有大量的街头家具。 5.城市设计评价标准分为可度量和不可度量标准。 6.城市空间的物质构成要素包括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绿化(包括水面)、小品等。 7.城市景观三要素包括景物、景感、主客观条件。 8. 城市景观组成元素自然景观、人工景观、社会景观。 9. 城市设计过程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目标建立、设计评价、实施计划、维护管理。 10. 城市设计现场调查中人行为调查研究基本方法有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 11. 城市滨水区由水域、岸线、陆域三大部分组成。 12.城市设计的类型开发型城市设计、保护型城市设计和城市更新、社区设计。 13..城市设计成果编制原则:严肃性原则、弹性原则、阶段性原则。 14. 城市滨水区的开发类型保护、再开发、开发。 二、名词解释(5*4) 1.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指的是对城市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的空间环境设计。包括①对城市中人的活动的组织、引导和安排②对城市空间环境的组织、布局和构图 2.城市空间:指由建、构筑物、道路、地面和其他各种界面围合而成的,从大自然空间中分隔出来的、较小的、为居民户外生活各种需要服务的城市外部空间或场所。 3.城市景观:指人通过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态,是人对城市景物、景象或空间环境感知、思维后所获得知觉空间 4.城市广场: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5.城市滨水区:城市中内陆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一般由水域、岸线、陆域三大部分组成。 6. 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设计,它使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可行的条件下形成能够成为审美对象的产物。 7.城市设计的目的 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的便利与舒适,给人以美 的享受。 8.城市设计的成果 工程—产品型图示成果为主,文字成果为辅 政策—过程型文字成果为辅,图示成果为辅 三、简答题 1. 城市设计的目的(7分) 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的便利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2.城市设计原则 1、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制约 2、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人翁地位,满足人的需要 3、突出城市的自身形象特征 4、考虑“空间—时间”效果 5、按功能要求和美学原则组织城市各项物质要素 3. 城市设计的内容 1、处理城市功能、城市空间骨架和城市环境质量。 2、处理城市的景观元素。 3.制定和执行城市建设开发管理政策 4. 城市设计元素 1、土地使用 2、建筑布置、形式和体量 3、开放空间 4、使用活动组织 5、交通与停车 6、保护与改造 7、步行街(区) 8、标志与标牌 5. 城市设计特征 1、以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依据 2、为应用性的多学科综合领域 3、有时间-空间概念 4、有鲜明的地方感 5、政策性较强 6.新旧建筑的和谐共生具体做法 相似和谐。在颜色、形体、材质、某一构件等方面有一定的共同处。 对比和谐。运用垂直与水平、高与低、虚与实、轻与重、动与静、粗糙与光洁、直线与曲线等。 渐次变化。在新旧建筑中间“插入”中性建筑,即采用个性---中性---个性的办法达到和谐。 通过某种连续体,使其变为一种折衷的建筑达到新旧建筑结合。(如采用柱廊、绿化等) 拉大新旧建筑间的距离,利用空气来淡化新旧建筑间的矛盾冲突。 7. 城市设计的三种理论研究方法 图底关系理论:是研究城市的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 联系理论:是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的理论。 场所理论:是把对人的需求、文化、社会和自然等的研究加入到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中的理论。 重要性:图底理论:在研究城市形式时由分析建筑体量与开放空间的关系入手;在界定城市肌理组织、模式及其空间秩序问题时是一个有效的城市设计分析方法。 局限:二维空间、静态分析 连接理论:这种方法是将动态交通系统是为创造城市形式的原动力,强调连接与运动的重要性。 局限:对于界定空间方向时,有一定局限性。 场所理论:是城市设计是逐渐认识到城市历史、文化与社会价值对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性。 8. 城市空间常用的组织手法 ①轴线法:常用的建立城市空间秩序的手段。 ②张拉法:就是在标志性建筑或重要广场之间建立一种张拉的联系线,以其作为城市改造与发展的基础。这种张拉线的起始点或多条力线的交汇点,常是广场中的方尖碑。 ③重复法:以相同的或相似的构件和尺度组织完整统一的空间秩序。如采用柱廊、拱券、形状、色彩、质感等求和谐统一。 ④视差法:利用视错觉,使空间产生戏剧性、生动性变化。 ⑤层面转换法:利用台阶、坡道、平台等组织上下层空间。 ⑥框景法:常用拱门、拱廊等元素,造成框景效果。 ⑦诱导法:依据使用者前进路线,将隔而未断的各个空间依次连续安排,巧妙地利用一些元素,如沿街墙设置的水沟、路面铺装、路灯以及种种观赏点,引导行人前进。 9.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点 1.边界要明确,创造积极空间,避免消极空间。 2.注重重点空间的步行区化和设施建设。 3.强调公共空间使用上和视觉上的联系。 4.公共空间活动的多样化和人情味。 10、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比较 城市规划: 目的:对城市发展进行宏观控制 工作对象:以二维为主,社会、经济和形体环境相结合,具有计划性 成果:战略性的政策、法规、规划方案,以文字为主,实现动态控制 实施时间:体现为发展过程,时间跨度大 委托人:政府机构 参与者:规划师、政府官员、社会和经济学家 城市设计: 目的:促进形体环境变化,提高环境质量 工作对象:以三维的形体环境为研究对象及整体形象的把握,具有设计性 成果:战术性的政策、计划、方案、导则,实行动态控制+引导 实施时间:体现为建设过程,时间跨度较大 委托人:政府机构、开发企业、多种委托人 参与者:城市设计师、政府官员、开发商、建筑师等 建筑设计: 目的:为修建活动服务 工作对象:建筑物内外部空间/外环境设计 成果:修建设计文件,以图纸为主,指导具体施工 实施时间:在确定的时间内 委托人:开发企业、业主、建造主 参与者:建筑师、使用者11.城市设计过程 (1)现场调查(2)资料分析(3)目标建立(4)设计评 价(5)实施计划(6)维护管理 12. 城市设计景观设计要点 (1)、城市轮廓线控制(2)、建筑高度分区(3)、景观视 线走廊保护(4)、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点保护(5)、与绿化 系统相结合,突出绿地、水体的景观效益与功能 13.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舒适性原则 2、城市审美原则 3、生态环境原则 4、因 借原则 5、历史文化保护原则6、整体性原则 14. 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序列模式 ①前导空间。是步行商业街空间序列的前奏,它在形式 和空间环境上应有突出的提示作用,以吸引人们达到“先声 夺人”的目的。形式为广场、门式构件或牌楼、柱廊、过街 楼等。 ②演进空间。步行商业街的主体,一般由街道、小巷等 组成。它是空间序列的诱导过程。 ③高潮空间。也称主题空间,一般由重要建筑物和广场 构成,前导空间和演进空间输出的全部信息,在此进行整合、 强化,使主题信息更为突出。能否使空间进入高潮的关键: ---精心推敲实体与空间虚体的关系,突出主体; ---组织好人看人的共享环境。 ④后叙空间。是步行商业街高潮后的余音和补充。一般 也有街道、小巷等组成,在尽端处布置广场,以示结束。 15. 步行商业街的分类 ①完全步行街。没有任何车辆,供商店的货用车辆只在 背街或步行街两侧的交通性道路上行驶。 ②“定时式”全步行街。在全天中规定时间内或星期 天、节假日为完全步行街,其它时间允许通行车辆。 ③公交步行街。只允许公交车辆(包括公共汽车、电车、 出租车及专门的公共电瓶车等)通行,但不许停车,其它车 辆移到周围平行的街道上行驶。 ④半步行街。以步行交通为主,但仍有少量车辆进入, 这些车辆主要为商店送货服务的,限制车速。 16、现代步行商业街的的特点 ①多功能性。布置商业、游憩、绿地、水面、儿童游戏场、 小型影剧院等; ②多空间型。地上与地下结合、线状与广场结合等; ③有大量的街头家具。包括公共设施(电话亭、报摊、 布告栏、公共候车廊亭、钟塔、停车场、饮水台、垃圾箱等)、 路灯和装饰用灯、各种水体、标志牌、雕塑、座椅、儿童游 戏场、人行道护栏等等。 17、步行商业街的形式(10分) ①街道式 一般街道式。只在两端出入口处加以处理,以禁止或限 制车辆出入。 两端封闭式。进出街道的视线,用商店立面等封闭,在 入口处布置咖啡店、花店、小旅店等,以使商业街两端都有 活跃气氛。 Z形或折线形式。设两个主要出入口,有步行者专用休 息绿化地。Z形或折线形的目的是使视线在两端封闭。 船形式。 ②商业街结合小广场 ③平行商业街。适用于规模大的中心地区,在每条街的 尽端都常有广场相连。 ④区块式商业中心。适用于规模更大的中心地区,其中 有多条商业街、巷纵横交错,使之无明显的街道形式。 此外,还有地下商业街、室内步行街等。 18.街道空间设计要点 1、保持街道的连续性。 2、强调旋律和节奏。 3、考虑 街道对景。4、注意街道的景深与层次。 5、城市街道与街巷 联系关系、街道交叉口周围建筑联系关系、街道与街区内部 出入口处等是设计的重点。6、注意提高街道各区段的识别性 与趣味性7、注意视域的开放。 19.街口建筑布置形式 (1)、将人、车流多的建筑(如商店、旅馆)相对集 中在街道一角,并用支路环绕,形成岛状活动中心。 (2)、改变街口建筑性质,布置人、车流少的建筑物。 (3)、开口街口,将人流引入街坊内部。 (4)、将建筑物后退,留出较深广的前庭广场作为交通 缓冲地带,以便和街口交通衔接。 (5)、将街角建筑的主要出入口放在离街口较远的地 方,在街角一定距离内不准有任何车辆进出或停留。 20.城市广场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平衡原则。 3、场所感的创造。 4、多样性原则。 20.城市广场的分类 1、集会广场。一般用于政治、文化集会、庆典、游行、 检阅、礼仪、传统民间节日活动的广场。 2、纪念广场。主要是为纪念某些人或某些事件的广场。 在广场突出位置设置纪念雕塑、纪念碑、纪念塔、纪念物或 纪念性建筑等为标志物。 3、交通广场。包括站前广场(火车站、飞机场、轮船码 头以及剧场、体育场、体育馆、展览馆、饭店、旅馆等)和 道路交通广场。 4、商业广场。包括集市广场、购物广场等。一般为步行。 5、宗教广场。布置在教堂、寺庙、祠堂前举行宗教庆典、 宗教集会、宗教节日等活动场所。广场上设有供宗教礼仪、 祭祀、布道用的坪台、台阶或敞廊。历史上的宗教广场有时 与商业广场结合在一起。现代的宗教广场已逐渐起市政或休 息、娱乐广场的作用。 6、文化娱乐休闲广场。供人们休息、交游、演出、及举行 各种娱乐活动的广场和绿地。广场应具有欢乐、轻松的气氛, 布局自由,并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构思。 21.城市广场设计中注意的问题(10分) 1、广场情趣区别。不同位置和性质的广场,应有不同的 情趣要求,如: ①位于市中心或重要地段的广场,要创造出人能停留、 观赏建筑物或特定景色的环境条件。 ②位于商业步行街的广场,要创造适于居民采购、散步 和闲谈的环境,体现出商业的繁荣情景。 ③居住区内的广场,应创造出安静、舒适、安全的交往 空间。 ④在中小学附近的广场,应与交通干道隔离,为孩子们 创造安全的生活地带。 2、提高广场场所的吸引力。为使广场成为一个有吸引 力的公共活动场所,应做到: ①强调广场的装饰性; ②强调公众的“可达性”; ③满足城市生活的多功能要求 ④创造一定的街头活动场地,诸如可供民间发起的社会 活动、公益活动、小型集会、街头演出以及街头绘画、雕 塑、摄影艺术展览等活动使用。 3、发扬传统的地方风格 ①利用地方“特产”装饰广场,增强地方感,如济南泉 城以泉雕为广场主题。 ②用历史事实和民间传说作雕塑、壁画、地面纹样等装 饰广场。 ③采用地方材料铺砌地面和制作凳椅,栽种当地特有的 树木、花草等。 4、注意设计手法上的改变 ①在现代广场建设中,传统的四面为交通环路环绕成为 一种中心孤岛式的广场减少了,趋向于把广场绿地布置在主 要建筑前面或一侧,或位于建筑群之间,或串连在步行商业 街之间,以不被交通穿破,有的甚至完全与汽车通路隔开。 ②过去那种铺地面积很大,人工手段很多,绿化较少看 起来干巴巴的广场减少了,代替的考虑人们休息交往需要, 比较有人情味有生气的广场。 ③广场已由平面的、构图均称的布置,逐渐转变为空间 构图丰富,充满阳光、绿化和水的、富有生气的空间型广场。 ④城市中心广场已逐步向功能综合化、交通立体化和环 境舒适化方向发展。 ⑤现代广场在布局、尺度、空间组织等内容和形式上是 以人的使用要求和活动作为参数的。向小型化、个性化、多 层次和相对私密感方向发展。 ⑥重视利用公共建筑前、桥头、街道汇合处,路边角地 等小面积空地设置小广场。 22.广场空间艺术处理的重点(10分) 在《街道美学》一书中,芦原仪信指出:作为名副其实 的广场应具备下列四个条件: ①广场的边界线清晰,能成为“图”; ②具有良好的封闭条件---阴角,容易形成图; ③铺装面直到边界,空间领域明确,容易构成“图”; ④周围的建筑具有某种统一和协调,D/H有良好的比例 此外,在处理中尚应重视以下各点: ①广场周围的主要建筑物和主要出入口,是空间设计的 重点和吸引点,处理得当,可以为广场增添不少光彩。 ②应突出广场的视觉中心。 ③广场绿地布置,应适合广场使用性质要求,其植物配 置力求简洁。对公共活动广场的集中成片绿地比重,一般不 宜少于广场总面积的25%,站前广场、集散广场的集中成片 绿地不宜少于10%,一般为15-25%。 四、论述题 1. 城市广场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别广场的设计要点 1、集会广场。一般用于政治、文化集会、庆典、游行、 检阅、礼仪、传统民间节日活动的广场。 2、纪念广场。主要是为纪念某些人或某些事件的广场。 在广场突出位置设置纪念雕塑、纪念碑、纪念塔、纪念物或 纪念性建筑等为标志物。 3、交通广场。包括站前广场(火车站、飞机场、轮船码 头以及剧场、体育场、体育馆、展览馆、饭店、旅馆等)和 道路交通广场。 4、商业广场。包括集市广场、购物广场等。一般为步行。 5、宗教广场。布置在教堂、寺庙、祠堂前举行宗教庆典、 宗教集会、宗教节日等活动场所。广场上设有供宗教礼仪、 祭祀、布道用的坪台、台阶或敞廊。历史上的宗教广场有时 与商业广场结合在一起。现代的宗教广场已逐渐起市政或休 息、娱乐广场的作用。 6、文化娱乐休闲广场。供人们休息、交游、演出、及举 行各种娱乐活动的广场和绿地。广场应具有欢乐、轻松的气 氛,布局自由,并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构思。 2.运用所学城市设计的基本知识,来谈一谈校园景观如何建 构? 从城市景观的组成要素、设计要点、设计的基本原则等方面 来回答。 一、城市景观的含义 是指人通过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 态,是人对城市景物、景象或空间环境感知、思维后所获得 知觉空间。 城市景观三要素:景物、景感和主客观条件 (1)、景物:即城市景观形式的本身,是基本的素材。包含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社会景观。 (2)、景感:是人对城市景物的感觉反映。 (3)、主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社会景观都是城市景 观构成中的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人对景观的鉴赏过程中的时间、地点以及鉴 赏人的年龄、兴趣、职业、知识等的差异,和社会的文化、 科技、经济等情况,则是城市景观的主观条件。 二、城市景观的组成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社会景观 (1)、自然景观:由山、水、动植物和云、雨、风、雪、 光、气等景观组成。 (2)、人文景观:指各种建筑、构筑物、街道、小品、雕 塑等人工设施,以及历史文物古迹、诗文碑刻、堆山、凿洞、 挖地、人工瀑布、跌水、绿化等。 (3)、社会景观:是以社会和人为内容的景观。如:社会 习俗、风土人情、民族气氛等(花灯节、花卉节、龙舟节、 冰雪节、庙会等)。 三、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舒适性原则:考虑人的行为心理规律,创造便利、 舒适、安逸的城市生活环境。 (2)、城市审美原则:考虑感官与文化心理对城市信息 的承受能力及评价标准,研究创造有特色、有内涵、可识别、 和谐、悦目的城市审美品质。 (3)、生态环境原则:考虑大气环境、声环境、水环境和卫 生环境等方面的污染,充分利用阳光、气候、动植物、土壤、 水体等自然资源与人工手段一起,创造健康的生存环境。 (4)、因借原则:借助山脉、河湖、林地等自然景观,同时 结合城市内部的自然地形地物和人文资源条件,俗者避之, 佳者收之。 (5)、历史文化保护原则:重视城市历史文化的继承与保护, 重视城市景观的历史延续性及其本土文化特性。 (6)、整体性原则:要求城市景观要素之间有较好的连续 性、一致性和协同性。 四,城市设计景观设计要点 (1)、城市轮廓线控制(2)、建筑高度分区(3)、景观视 线走廊保护(4)、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点保护(5)、与绿化 系统相结合,突出绿地、水体的景观效益与功能 3.城市设计成果评价标准 雪瓦尼教授把城市设计评价标准分为两类:可度量标准和 不可度量标准。 ①可度量标准: 自然环境标准气候、阳光、地理、水、地形等 建筑形态标准高度、体块、退后红线、容积率绿 地率、色彩、材质、风格等 ②不可度量标准 不可度量标准是评价形体环境对人的美学、心理和行 为等方面的影响,是只能作出定性结论的标准。 便利性。主要指交通及视线的可达程度。如地段在城 市中的位置、标志性、道路的走向、形式、机动车道的距离、 停车场、安全及视觉条件等。 多样性。指使用性质和活动内容的种类、持续时间、 活动支持等。 可读性。指空间界面对空间的界定程度、积极空间的 创造、环境格局的可读性、形象性等易于阅读和理解。 灵活性。指城市环境为使用者提供的使用机会和潜力、 空间组合及建筑形式多样性,进一步发展的可持续性。 愉悦性。是从美学角度对环境的评价。如空间舒适性、 视觉趣味和人情味,环境优美、尊重自然等。 个性。指空间环境、建筑形式的特征,环境的历史性和 地方性等。 4.图底关系理论在设计中的应用 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设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中都有 应用。利用其理论可分析城市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方向、空间 建设的主与次、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空间的界面、空间的 形状与比例以及空间与建筑的关系等。 罗杰·特兰西克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罗杰·特兰西克教授在《寻找失 落的空间》一书中,从现代空间演变和历史例证的分析入手, 提出了目前城市设计理论的三种研究方法,即图底关系理论、 联系理论和场所理论。 图底关系理论:是研究城市的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 的理论。每一城市都有各自的空间与实体的模式。这一理论 试图通过对城市形体环境图底关系的研究,明确城市形态的 空间结构和空间等级,确定出城市的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 通过不同时间内城市图底关系的变化,还可以分析出城市建 设发展的动向。 图底理论:在研究城市形式时由分析建筑体量与开放空间的 关系入手;在界定城市肌理组织、模式及其空间秩序问题时 是一个有效的城市设计分析方法。 局限:二维空间、静态分析 5.试举例或绘图说明城市文化休闲广场如何来设计? 从设计主题、设计功能组成、空间组织、景观设计等方面来 谈 城市广场: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 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 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 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城市广场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平衡原则。 3、场所感的创造。 4、多样性原则。 文化娱乐休闲广场。供人们休息、交游、演出、及举行各种 娱乐活动的广场和绿地。广场应具有欢乐、轻松的气氛,布 局自由,并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构思。 城市广场设计中注意的问题(10分) 1、广场情趣区别。不同位置和性质的广场,应有不同的 情趣要求,如: ①位于市中心或重要地段的广场,要创造出人能停留、 观赏建筑物或特定景色的环境条件。 ②位于商业步行街的广场,要创造适于居民采购、散步 和闲谈的环境,体现出商业的繁荣情景。 ③居住区内的广场,应创造出安静、舒适、安全的交往 空间。 ④在中小学附近的广场,应与交通干道隔离,为孩子们 创造安全的生活地带。 2、提高广场场所的吸引力。为使广场成为一个有吸引 力的公共活动场所,应做到: ①强调广场的装饰性; ②强调公众的“可达性”; ③满足城市生活的多功能要求 ④创造一定的街头活动场地,诸如可供民间发起的社会 活动、公益活动、小型集会、街头演出以及街头绘画、雕 塑、摄影艺术展览等活动使用。 3、发扬传统的地方风格 ①利用地方“特产”装饰广场,增强地方感,如济南泉 城以泉雕为广场主题。 ②用历史事实和民间传说作雕塑、壁画、地面纹样等装 饰广场。 ③采用地方材料铺砌地面和制作凳椅,栽种当地特有的 树木、花草等。 4、注意设计手法上的改变 ①在现代广场建设中,传统的四面为交通环路环绕成为 一种中心孤岛式的广场减少了,趋向于把广场绿地布置在主 要建筑前面或一侧,或位于建筑群之间,或串连在步行商业 街之间,以不被交通穿破,有的甚至完全与汽车通路隔开。 ②过去那种铺地面积很大,人工手段很多,绿化较少看 起来干巴巴的广场减少了,代替的考虑人们休息交往需要, 比较有人情味有生气的广场。 ③广场已由平面的、构图均称的布置,逐渐转变为空间 构图丰富,充满阳光、绿化和水的、富有生气的空间型广场。 ④城市中心广场已逐步向功能综合化、交通立体化和环 境舒适化方向发展。 ⑤现代广场在布局、尺度、空间组织等内容和形式上是 以人的使用要求和活动作为参数的。向小型化、个性化、多 层次和相对私密感方向发展。 ⑥重视利用公共建筑前、桥头、街道汇合处,路边角地 等小面积空地设置小广场。 广场空间艺术处理的重点(10分) 在《街道美学》一书中,芦原仪信指出:作为名副其实 的广场应具备下列四个条件: ①广场的边界线清晰,能成为“图”; ②具有良好的封闭条件---阴角,容易形成图; ③铺装面直到边界,空间领域明确,容易构成“图”; ④周围的建筑具有某种统一和协调,D/H有良好的比例 此外,在处理中尚应重视以下各点: ①广场周围的主要建筑物和主要出入口,是空间设计的 重点和吸引点,处理得当,可以为广场增添不少光彩。 ②应突出广场的视觉中心。 ③广场绿地布置,应适合广场使用性质要求,其植物配 置力求简洁。对公共活动广场的集中成片绿地比重,一般不 宜少于广场总面积的25%,站前广场、集散广场的集中成片 绿地不宜少于10%,一般为15-25%。 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舒适性原则:考虑人的行为心理规律,创造便利、 舒适、安逸的城市生活环境。 (2)、城市审美原则:考虑感官与文化心理对城市信息 的承受能力及评价标准,研究创造有特色、有内涵、可识别、 和谐、悦目的城市审美品质。 (3)、生态环境原则:考虑大气环境、声环境、水环境和卫 生环境等方面的污染,充分利用阳光、气候、动植物、土壤、 水体等自然资源与人工手段一起,创造健康的生存环境。 (4)、因借原则:借助山脉、河湖、林地等自然景观,同时 结合城市内部的自然地形地物和人文资源条件,俗者避之, 佳者收之。 (5)、历史文化保护原则:重视城市历史文化的继承与保护, 重视城市景观的历史延续性及其本土文化特性。 (6)、整体性原则:要求城市景观要素之间有较好的连续 性、一致性和协同性。 6.绘图学院平面布置,说明城市空间的组织手法 绘制平面图15分,说明城市空间组织手法15分。空间的主 次、视觉中心、空间的划分方法、空间的限定、绿化的布置 等方面来分析。 城市空间常用的组织手法 ①轴线法:常用的建立城市空间秩序的手段。 ②张拉法:就是在标志性建筑或重要广场之间建 立一种张拉的联系线,以其作为城市改造与发展的基础。这 种张拉线的起始点或多条力线的交汇点,常是广场中的方尖 碑。 ③重复法:以相同的或相似的构件和尺度组织完 整统一的空间秩序。如采用柱廊、拱券、形状、色彩、质感 等求和谐统一。 ④视差法:利用视错觉,使空间产生戏剧性、生 动性变化。 ⑤层面转换法:利用台阶、坡道、平台等组织上 下层空间。 ⑥框景法:常用拱门、拱廊等元素,造成框景效 果。 ⑦诱导法:依据使用者前进路线,将隔而未断的 各个空间依次连续安排,巧妙地利用一些元素,如沿街墙设 置的水沟、路面铺装、路灯以及种种观赏点,引导行人前进。 空间的限定 1、垂直要素限定:垂直墙、柱、树(绿化)等 侧界面 2、水平要素限定:顶面、地面/顶界面、底界面 3、各种要素的综合限定 ---底界面:①地面铺装和质地变化②地面的上升与下沉处 理。---侧界面:①形状:②高度 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舒适性原则 2、城市审美原则 3、生态环境原则 4、因 借原则 5、历史文化保护原则6、整体性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