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未病冠心病高危人群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方案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未病冠心病高危人群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方案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未病冠心病高危人群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方案

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未病科

冠心病高危人群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方案(技术指南)

一、冠心病高危人群的范围

冠心病高危人群一般指具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并有不良生活方式、不良心理因素、超重或肥胖等以中老年为主的人群。

(一)有冠心病家族史,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家族史者。

(二)体重超重或肥胖者。

(三)不良生活方式者。如:饮食过咸、嗜油腻饮食、暴饮暴食;长期吸烟、嗜酒;缺乏运动等。

(四)精神压力较大、情绪易激动,或有重大精神创伤者。

(五)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血压控制不达标、血压波动较大或用药不规范;或血糖控制不达标、胰岛素抵抗或用药不规范者。

(六)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

二、冠心病高危人群的中医分类

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和个人体质辨识,冠心病高危人群一般分为以下五类:(一)平和稳定类:无明显不适。

(二)血瘀倾向类:自身感觉胸痛偶作,夜间较多,时感心悸不宁;中医诊察为舌质偏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或不流畅。

(三)痰浊倾向类:自身感觉胸闷,身重困乏,肥胖,痰多;中医诊察为舌胖大,苔腻或水滑,脉滑。

(四)阳气虚倾向类:自身感觉平素怕冷,手脚怕凉,胸闷时痛,遇寒加重,动则汗出,气短,心悸;中医诊察为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

(五)阴虚阳亢倾向类:自身感觉易激动,两颧发红,胸闷时痛,头晕头胀,口干;中医诊察为舌红少津,脉弦细。

三、冠心病高危人群预防保健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一)预防通识

1、避免过度情志剌激,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2、调整生活起居,秋冬季节及气候变化时注意保暖防寒。

3、饮食清淡,营养均衡,勿暴饮暴食。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高蛋白质和高维生素饮食,少吃动物脂肪、内脏,多吃豆类及豆制品、粗粮、蔬果,戒烟限酒。

4、适当运动锻炼。

5、遵医嘱按时服药,控制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冠心病危险因素。

6、若出现胸部闷痛发作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二)社区中医健康管理

1、建档。将冠心病高危人群的健康信息纳入居民健康档案。

2、随访。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每年进行一次心电图检查监测等。

3、健康教育。帮助冠心病高危人群掌握冠心病防治知识,为其提供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技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干预。指导冠心病高危人群采取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非药物干预措施。

5、及时诊疗。密切注意发病风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冠心病高危者预警,督促其去医院进一步检查。社区发现冠心病患者,要及时治疗或转诊。

(三)中医预防保健技术

1、保健按摩

(1)按揉胸部:以一手中指罗纹面,沿锁骨下肋骨间隙,由内而外,顺序由上而下,适当用力按揉,疼胀为宜。

(2)拿胸肌:一手拇指紧贴胸前,食、中指紧贴腋下相对用力提拿,一呼一吸、一提一拿,慢慢由里向外松之,分次左右。

(3)拍胸:以一手虚掌,五指张开,用掌拍击胸部(此刻勿屏气),约10次左右。

(4)擦胸:一手大鱼际紧贴胸部体表,往返用力擦,防止破皮,发热为止。

(5)若出现胸部闷痛、心律失常,用力不停点按内关穴,每次3分钟,间歇1分钟。

2、功法锻炼

(1)八段锦。由八种立式导引动作组合而成的气功套路,每一套功法分别适用于相应脏腑的保健,有调整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气血的作用。其中运动量相对较小的功法可适用。

(2)易筋经。属于强身健体的功法,其中运动量相对较小的外功功法可适用。体质虚弱者宜减少每式锻炼次数,量力而行。

(3)太极拳。属于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具有中正舒缓、轻灵圆活、刚柔相济等特点,适合于各类冠心病高危人群。

3、食疗药膳

玉米粥:用玉米粉、粳米等煮粥。

葛根粥:将新鲜葛根切片磨碎,加水搅拌,沉淀取粉,同粳米共煮粥。

4、分类技术

(1)血瘀倾向类

食疗:适量食用油菜、茄子、香菇、藕、黑豆、黄豆、海带、紫菜、山楂、柚、桃等蔬果;少食肥肉等滋腻之品。适宜饮玫瑰花茶、绿茶等。

足浴:用丹参、桃仁、红花、川芎、牛膝等煎水(足部皮肤有损伤者或过敏者禁用,下同)。

经络保健:①温灸血海、内关等穴位;②拔火罐[U10] 等。

(2)痰浊倾向类

食疗:适量食用白萝卜、冬瓜、山药、扁豆、菌类、竹笋、紫菜、薏米仁、山楂等蔬果;何首乌、山楂、粳米、红枣适量煮粥加入冰糖,拌匀食用;少食肥肉及甜腻的食物。适宜饮山楂茶等。

足浴:用丹参、红花、制半夏、瓜蒌、薤白等煎水。

经络保健:①温灸丰隆、水道、足三里等穴位;②心腧、至阳、灵台等穴位拔火罐。

(3)阳气虚倾向类

食疗:适量食用羊肉、牛肉、鸡肉、海参、生姜、韭菜、大葱、蒜等食物;当归、生姜、羊肉等煲汤;也可以在做菜时适当放入肉桂、花椒、八角茴香、小茴香等热性佐料;忌食生冷。适宜饮红茶、普洱茶、黄芪茶、枸杞茶等。

足浴:用花椒、桂枝、川芎等煎水,也可以在足浴后配合按摩涌泉穴。

经络保健:①温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②心腧、至阳、肾腧等穴位拔火罐。

(4)阴虚阳亢倾向类

食疗:适量食用鸭肉、甲鱼、兔肉、芹菜、西红柿、荠菜、黄瓜、苦瓜、海蜇、莴苣、木耳、银耳、百合、香蕉、梨、苹果等食物;少食羊肉、辣椒、蒜、葱等性温燥热之品。适宜饮杞菊茶、葛根茶等。

足浴:用天麻、钩藤、白芍、桑寄生、菊花、女贞子、旱莲草等煎水。

经络保健:①温灸太冲、太溪、三阴交、风池等穴位;②心腧、内关等拔火罐。

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8年1月

冠心病中药方剂

冠心病特色疗法:冠心溶斑方 冠心病的病根就是冠状动脉血管内壁沉积的硬化斑块,使冠状动脉血管腔狭窄或严重至堵塞不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发心绞痛、胸闷、憋气、心慌气短、乏力等症状。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也是最近我们的专家收到的比较多的咨询问题了。冠心病的治疗必须及时有效,这想必大家都知道了,但是很多情况下,冠心病的治疗都是在中期开始的。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基础方法,主要是根据病情,在医师的指导下应用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治疗冠心病可以缓解症状和稳定病情,某些药物也可以延缓或减轻冠状动脉硬化的发展进程,积极控制引起血管硬化的危险因素,可达到既完成了冠心病的治疗又起到预防的作用。 2、再灌注治疗 再灌注冠心病的治疗方法,采取办法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心肌灌注,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从而改善血液动力学,恢复心脏的血液供应。 3、心脏移植手术 适用于冠心病发展至晚期,经药物治疗无效,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无法矫治、修复、疏导,出现顽固的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危及生命,估测一年内死亡风险极高,均应及早施行心脏移植手术治疗冠心病。 中医配方冠心溶斑方是我国心血管药物的保密配方,同时也是我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团队经过十年历程精制心脏病秘方,采用"补气养心,活血溶斑"的中草药,慢慢溶解冠脉内壁硬化斑块,营养心肌,增强心力,并且综合调理五脏六腑的功能,改善血液粘稠度,降血脂、胆固醇,使冠心病达到逐渐康复,并且起到预防不做搭桥、不装支架的作用。经多年临床验证取得显著疗效。 上世纪70年代,我国成立了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常乃轩院士为组长的冠心病协作组,开展治疗心脏病药物的筛选工作。其中"冠心溶斑系列药方"在治疗心血管疾病取得了极好的疗效。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治疗更全面,我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团队将"冠心溶斑系列药方"中融入新工艺并制成新剂型,采用"补气养心,活血溶斑"的中草药,慢慢溶解冠脉内壁硬化斑块,营养心肌,增强心力,并且综合调理五脏六腑的功能,改善血液粘稠度,降血脂、胆固醇,使冠心病达到逐渐康复,并且起到预防不做搭桥、不装支架的作用。经多年临床验证取得显著疗效。该中药系列是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中药保护品种,心脏病特效专用药,开创了免支架、免搭桥、不手术治疗心脏病的新时代。临床表明该药改善血液粘稠度,降血脂、胆固醇,使冠心病达到逐渐康复功能,达到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的目的,被专家学者形象称为"人体的自身搭桥"和"天然药物支架"。实现了不搭桥、不支架、不装心脏起搏器,单一用药就能彻底治愈心脏病。 "冠心溶斑系列药方"具有清溶解冠脉内壁硬化斑块综合作用,可彻底治疗冠心病、肺心

中医“治未病‘诊疗一体化预防保健服务建设与方案

中医治未病服务发展的历史机遇 治未病源自于《黄帝经》“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治未病科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全民健康意识的重要途径。2013年9月2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列为第四项主要任务,要求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能力。 《意见》要求: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色优势,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力争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鼓励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服务。开发中医诊疗、中医药养生保健仪器设备。 ●中管局2014年01月28日发布《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 ●中管局2013年11月13日发布《基层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工作指南(试用稿)》 ●中管局2013年09月24日发布《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指南(试用稿)》 专业资料

专业资料建设基层“中医治未病示基地”的思考 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和生活式的改变,疾病谱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预防疾病?如关心人的健康?现代医学“治未病”的容、式、法及发展存在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重新深入思考的问题。

专业资料《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案》设计部署图 屏幕档案柜宣传栏

健康状态信息采集 与辨识评估区域 西医体检常规检测仪器 专业资料

中医“治未病”诊疗一体化服务模式

易感冒人群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

易感冒人群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 一、易感冒人群的范围 易感冒人群一般指体质虚弱及具有慢性肺部疾患史引起感冒的人群,以及缺乏运动、长期吸烟、精神压力过大的人群,及婴幼儿、孕产妇等。其常见发病诱因有:情绪紧张、过度劳累、大量饮酒、熬夜、受寒、失眠等。以下为好发人群: (一)体质虚弱者。 (二)免疫功能低下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 (三)进行放疗、化疗期间的肿瘤患者。 (四)患有慢性肺部疾患等慢性病患者。 (五)正常人群的老年人,婴幼儿和孕产妇。 (六)情绪紧张、过度劳累、大量饮酒、熬夜、受寒、失眠等人群。 二、易感冒人群的中医分类 根据中医证候和中医体质知识,感冒易发人群可以分为以下类型:(一)气虚倾向者:自身感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易出汗,或有头晕目眩,动则诸症加重;中医诊察为舌质淡嫩,苔白,脉虚。(二)血虚倾向者:自身感觉时有心慌,多梦,神疲,手足发麻,或见眼花、两目干涩,面色淡白或萎黄,眼睑、口唇、爪甲颜色淡白;中医诊察为舌淡,脉细无力。 (三)阳虚倾向者:自身感觉怕冷,四肢发凉,口淡不渴或喜热饮,大便稀薄,中医诊察为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四)阴虚倾向者:自身感觉口燥咽干,两颧发红,手脚心发热,

心中烦躁,睡时出汗,醒来汗止,大便干结;中医诊察为舌红少津或少苔,脉细数。 三、易感冒人群预防保健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一)预防通识 1.避免喜、怒、忧、思、悲、恐、惊等过度情志剌激。 2.顺应四季气候变化,调整生活起居,居室应保持通风卫生;春秋季节流感高发时尽量不到人聚集的场所。 3.体质差或多病缠身病人应保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生活起居。 4.依个人情况坚持适当锻炼。 5.遵医嘱按时服药,控制基础病病情发展。 6.若出现发热、咳嗽、喷嚏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二)中医健康管理 1. 建立档案。将易感冒人群的健康信息纳入居民健康档案。 2. 健康教育。帮助高危人群掌握感冒防治知识,为其提供控制感冒危险因素的技能,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行为干预。指导感冒高危人群采取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非药物干预措施。 4.治疗或转诊。发现感冒患者,要及时治疗或转诊。 (三)中医预防养生保健技术 1.保健按摩 (1)冷水洗脸加鼻部按摩:坚持冷水洗脸,同时进行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鼻梁,上下按摩50-60次,下止鼻根两侧。用力适度,不宜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优势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优势 冠心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中医药在防治冠心病方面具有很多优势。 1、立足整体,着眼局部 冠心病的发生是全身病变过程的局部表现,全身各层次众多因素均可集合于冠心病发病机制上,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医治病强调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和体表各组织及器官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互联系的,同时还认为环境的变化对人体生理和病理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强调人体内部的统一性,也重视人体和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中医通过对人体各层次、多方面的干预,根据每个人的地域、体质、性格、生活环境等方面,从整体上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同时也根据每个人病变的脏器特点,着眼于局部,辨证论治,制定不同的治疗法则。 2、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干预疾病 冠心病的发病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因此冠心病的防治与控制这些高危因素密不可分。中医药的多组分、多靶点特性决定了其不仅作用于疾病的某单一靶点,而是通过整体综合调治发挥保护效应。中药的多组分、多靶点能从多途径来调节血压、血糖、血脂,从整体综合调治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新生,稳定斑块,抑制炎症,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3、充分调动和发挥人体的自主调节能力,扶正驱邪,使疾病向愈 中医根据每个人的体质,针对性治疗,针对不同证型,综合采用益气活血、滋阴、温阳、化痰、祛湿、清热、健脾等治法,扶正祛邪,调动机体潜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与应变能力,调节阴阳失衡,使疾病向愈,改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4、顾护胃气,避免胃肠道不良反应 冠心病多见于老年人,老人多脾胃虚弱,西医对冠心病的防治需要服用多种西药,很多西药对胃肠道都有刺激,出现食欲不振、烧心反酸、恶心、腹胀、便秘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消化道出血。而中医药在调理脾胃方面有巨大优势,通过益气、健脾、理气、散寒、祛湿、化痰、消积等治法,可改善消化道症状,增加食欲,提高人体抵抗力。 5、中药可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

中医治未病理念

中医"治未病" 治疗理念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高度概括,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将“治未病”的思想贯穿于临床,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提前干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治未病的渊源与涵义 “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一书,它提出了中医治未病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框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是对治未病的最为经典的论断,明确提出了治未病养生“未病先防”的思想内核。《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提出了治未病的养生保健基本原则。《素问·八正神明论》“上工救其萌芽”补充了未病先防的另一方面含义,疾病出现某些先兆,或处于萌芽状态时,应采取措施,防微杜渐,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即“欲病救萌”。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中“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论述进一步明确提出既病防变的重要思想。因为内脏疾病有可能按照五行相乘或相侮的规律传变,在治疗时就应当首先辨明有可能被传的脏器,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传变。 此外,东汉华佗创立五禽戏健身法,晋代葛洪强调气功摄生,都对治未病的实践应用进行了深化。 唐代孙思邈是一位在治未病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医家。他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提出“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己病之病”,认为医生和患者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无事之前”。他对治未病主要从养生保健和欲病早治的角度着眼,“喜养性者,治未病之病”,所著《千金要方》记载了大量养生延年的方法和措施,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中医治未病理论成熟于明清时代,这个时期的医学家们在临床实践中灵活应用了治未病理论,大大丰富了治未病的方法和手段。明末清初的喻嘉言也是治未病思想的大力倡导者,并专门撰写了《医门法律》,如中风门中的人参补气汤便是御外入之风的绸缪之计;又如血痹虚劳篇中对于男子平人谆谆致戒,是望其有病早治,不要等虚劳病成,强调于虚劳将成未成之时,调荣卫,节嗜欲,积贮渐富,使虚劳难成。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 为加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规范化建设,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和《“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指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一、服务功能 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针对个体人健康状态,系统维护和提升个体人整体功能状态,管理个体人健康状态风险,实现“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目标,达到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二、服务内容 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健康干预(包括健康咨询与指导)、干预效果评估等全面、综合、规范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治未病”服务)。 三、服务流程 健康状态信息采集、健康状态信息管理(建立健康状态信息库)、健康状态辨识、健康状态评估、健康干预方案制定、健康干预措施实施、干预效果评估等。 四、服务区域及其基本要求 (一)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区域。主要用于采集和录入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信息。 健康检查(体检)区域应当满足设备与功能需要,可整合本单位的其他相关资源。 (二)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区域。主要用于分析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信息并进行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应当相对独立,每间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至少有一间。 (三)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主要用于根据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健康干预方案,指导服务对象进行健康干预,接受服务对象的健康咨询。应当相对独立,若因条件限制,也可与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区域合用,但区域面积应当满足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 (四)健康干预区域。主要用于根据健康干预方案,为服务对象提供各种中医特色的健康干预服务。应当相对独立,区域面积应当满足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各种干预方法的服务区域应当相互隔开,服务环境的私密性能有效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 (五)辅助区域。主要用于服务对象的等候休息,开展健康宣教、服务管理以及特需服务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

冠心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脏病,目前冠心病的方法有很多,中医治疗冠心病取得很好的疗效,那么冠心病的中药治疗效果怎么样呢? 中医如何治疗冠心病: 中医认为冠心病为夺虚标实,标实以血瘀,痰湿,气滞,寒凝为主,本虚主要是气虚,阴虚,据此,冠心病常用的治则有: (1)活血化瘀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瘀证。鉴于血瘀与冠心病的密切关系,活血化瘀法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2)宣痹通阳法:汉代张仲景认为,胸痹心痛是阴气虚于上,痰湿等阴邪上乘阳位,痹阻胸阳而致,在治疗上创立了宣痹通阳大法。适用于冠心病的痰湿上乘、胸阳不振者。 (3)芳香温通法: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运行正常与否与寒热关系密切。血遇寒则凝,遇热则通。冠心病为寒气客于心脉,脉络卷缩绌急,血气不得流通所致。芳香温通即针对此而设。使气血流通,疼痛缓解。适用于冠心病寒凝血脉,特别是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发作可收到快速止痛的效果。

(4)调整脾胃法: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胸阳痹阻的根本健脾胃,补中气,提高机体运化痰湿的能力,使气血充足,心脉得养为冠心病的治本之法。适用于症状缓解期的治疗。 (5)益气养阴法:临床观察,冠心病不同程度存在气阴不足的情况,近年来,应用益气养阴法治疗冠心病,取得了较大进展。适用于冠心病气阴两虚者,临证中可根据气虚与阴虚的程度灵活调补气药与滋阴药的比例。 (6)补肾固本法:冠心病的发病与肾虚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冠心病其位在心,其本在肾。所以,治疗冠心病补肾固本是十分重要的治疗之法。 在老一辈专家的经验基础上,我院以龚洪海博士为首的专家组采用辨病施治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益心免疫法""益心通络法""巨针巨刺综合疗法"等一系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特色疗法,并研制出"保心丹"、"中风康"、"益气保心汤"等系列方剂,临床多方联用,多法并用,益元荣脉、化痰除湿、活血化瘀,以达到养肝肾柔血管、降血脂消肥胖、融滞血祛瘀滞的治疗目的。治疗过程采用纯中药制剂,药性温和,无任何毒副作用,且适用范围广,标本兼治,疗效确切,通过系统治疗可使患者肝肾足,血脉健,血液清,心脑血管病从根本上得到康复。我院专家运用以上方法诊治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血脂异常、动脉硬化、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

治未病与中医养生

“治未病”与中医养生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至今为主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故朱震享在《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夫:口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 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治未病包含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 ①摄生防病。《黄帝内经》中“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论述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并通过他们的医学实践加以运用和发挥,使其成为别具特色的预防医学理

论。只有强身才能防病,只有重视摄生才能强身。摄生是以调摄精神意志为宗旨,思想上要保持安闲清静,没有杂念。精与神守持于内,避免过度的情志变动,心胸开朗,乐观愉快,这样就能达到补养真气的目的。对于外界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要及时避开,顺从四时寒暑的变化,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要求人们饮食有节制,生活起居有规律,身体虽劳动但不使其过分疲倦,同时还要节欲保精。反对“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否则,就会导致疾病、早衰。此外,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强身健体的方法,如五禽戏、气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 ②既病防变。疾病发生后,必须认识疾病的原因和机理,掌握疾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变化规律,争取治疗的主动权,以防止其传变。例如治疗肝病结合运用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因为肝病易传之于脾胃,健脾和胃的方法即是治未病。 未病一词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已成为预防医学的座右铭。

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

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 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是指在中医治未病为核心理念指导下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的理论认识和技术方法,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健康文化。 近年来,随着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工作逐步深入,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人民群众欢迎,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科学研究也取得了一批成果。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凸显出一些问题和不足,包括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理论构建尚不完善,技术方法的科学筛选与集成不够,技术标准和评价方法尚未系统建立,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缺乏有效机制,科技支撑的作用有待更好发挥等。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制定本《纲要》。 指导思想 以为人民健康服务和促进人民身心健康为目标,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中医理论的内涵和特点,突出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的优势和特色,以理论提升为基础,技术集成为核心,效果评价为抓手,服务应用为重点,案例示范为引导,机制创新为保障,为提高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学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提供科技支撑。 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民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项目组织和标准制定等方面的统筹作用,面向民众对健康的多元化需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研发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技术、产品,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 (二)坚持技术创新与服务模式创新并重。在重视理论知识、技术、产品创新的同时,高度重视服务业态和服务模式创新,把科技支撑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同步推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发展。 (三)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坚持传承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同时,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有关最新成果,丰富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理论和实践。 (四)坚持有效整合资源,支持协同创新。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机制,构建技术创新联盟,创新组织管理模式,推动创新成果向服务机构集聚,向现实服务转化。 目标 到2020年末,系统整理和诠释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理论,建立理论体系框架;优化集成一批效果明确、经济实用的中医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建立相对系统的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标准和规范;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业态和服务模式;初步形成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体系。提升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学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持续推动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做出更大贡献。 主要任务

(中医治未病)健康状态中医干预方案(3种)

健康状态中医干预方案 脂肪肝欲病状态得中医干预方案 脂肪肝中医称脂肪肝为“肝癖”或“肝痞”,就是指各种原因使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致使脂类物质得平衡失调,脂肪在组织细胞内储积,其储积量超过肝重量5%以上,或在组织学上有50%以上肝细胞脂肪化。脂肪肝得预防与早期防治对阻止慢性肝病发展与改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我院为中国医师学会发起得全国脂肪肝健康促进项目—福建省脂肪肝防治中心,对脂肪肝得预防有着丰富得经验。 一、建库(健康状态辨识)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证素辨识及健康体检等方法获得脂肪肝欲病之人得全面健康信息。 (一)问卷调查:包括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及精神压力等,收集相关数据,分析脂肪肝得高危因素。 (二)中医体检 1、体质辨识:采用王琦教授研制得“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 2、证素辨识:采用学科带头人李灿东教授研发得证素辨识系统,对脂肪肝欲病之人进行中医证候辩证。 3、五脏相音辨识:根据五脏相音辨识其脏腑功能状态。 (三)健康体检:体检项目除颈围、腰围、臀围、身高、体重、血压、脉搏等一般项目外,还必须包括以下项目:肝功全套、肾功能、血脂全套、血糖、血液流变学检查、肝胆胰脾超声检查以及体脂肪成分测定。 二、知己(健康状态评估) 四诊合参,从“宏、中、微”三观辨识,综合健康体检结果,对脂肪肝欲病之人进行评估,判定轻、中、重程度三种健康状态。 (一)轻度 1、体质类型0~1级; 2、证素辨识积分<70分; 3、依据:

(1)无明显不适症状,平素情志条达,起居不规律,经常熬夜等; (2)有脂肪肝得危险因素,如肥胖、吸烟、嗜食高脂食物等;尚无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无肝功异常或血脂异常或血糖异常等。 (3)超声改变:肝脏大小正常,包膜光滑。肝内回声稍致密、增强,后方回声轻度衰减,肝内血管走向清晰。 (二)中 度 1、体质类型0~1级; 2、证素辨识积分:70-100分; 3、依据: (1)偶有右下腹部不适症状,平素起居不规律,经常熬夜等; (2)有脂肪肝得危险因素,如肥胖、吸烟、嗜食高脂食物等; (3)出现肝功异常或血脂异常或血糖异常等(仅有其中一项或两项); (4)超声改变:肝脏轻度增大,下缘较钝。肝内回声致密增强,后方回声衰减,肝内血管走向欠清晰。 (三)重度 1、体质类型2~3级; 2、证素辨识积分:100-150; 3、临床依据: (1)常有右下腹部不适症状,平素起居不规律,经常饮酒、熬夜等; (2)有脂肪肝得危险因素,如肥胖、长期饮酒、吸烟、嗜食高脂食物等; (3)出现肝功异常、血脂异常、血糖异常等(合并两项以上者) (4)超声改变:肝脏增大,下缘钝,肝内回声明显致密、增强,后方回声明显衰减,肝内血管走向不清晰。 三、健康干预方案及实施 (一)轻度:主要通过自助干预。 1、自助干预 (1)节饮食:宜清淡饮食,改变饮食结构,建议低脂低糖得平衡膳食,增加粗纤维膳食。 (2)增运动:中等量有氧运动,每周四次以上累积锻炼至少150分钟。还可以尽量走路上下班,步行上下楼梯;

冠心病中医药防治方案

冠心病中医药防治知识单位:

冠心病中医药防治知识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而使血管腔狭窄、阻塞或痉挛导致心机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中医药在防治冠心病方面独具特色,血脂康、通心络胶囊,还有丹参片、丹参注射液、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地奥心血康及具有“扩冠”效应的单味中药丹参、三七、葛根、山楂、决明子、毛冬青等,临床用于冠脉斑块具有很好的预防、消退和稳定的作用。传统的针灸治疗冠心病既简便又行之有效,常见穴位有内关、膻中、心俞、间使、足三里等,它不但可缓解心绞痛,还能调节机体功能,针灸疗法可适用于冠心病的全过程。 目前用于防治冠心病的中成药有10多种,但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速效救心丸:该药属于活血理气药,可以缓解冠心病的心绞痛,用于治疗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每日三次含服,每服3~6粒,急性发作可服10~15粒。一般在5分钟内心绞痛得到缓解。 (2)苏合香丸:功能芳香开窍,理气止痛。每次1丸,温开水送 服。 (3)冠心苏合丸:由苏合香、乳香、檀香、青木香、冰片、朱砂、白蜜组成,制成小蜜丸。用于心绞痛,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等。1次1丸,日服3次,口含或嚼服。

(4)苏冰滴丸:由苏合香脂,冰片组成,口含或吞服,每次2~4粒,可以较快地缓解心绞痛,治疗胸闷气短等。 (5)冠心二号片:由丹参、赤芍、川芎、红花、降香组成,功 用理气活血止痛,有强心和扩张血管的作用。每次服5片,1日2次,该药可较长时间服用,一般没有副作用,不属于速效药物。中医食疗: 1、大蒜粥:紫皮蒜30克,置沸水中煮1分钟后捞出蒜瓣,再将粳米100克煮粥,待粥煮好后,将蒜再放入粥中略煮。可早晚食用。 2、芹菜红枣汤:芹菜根5个,红枣10个,水煎服,食枣饮汤。每日2次。 3、木耳烧豆腐:黑木耳15克,豆腐60克,葱、蒜各15克,花椒1克,辣椒3克,菜油适量。将锅烧热,下菜油,烧至六成热时,下豆腐,煮十几分钟,再下木耳翻炒,最后下辣椒、花椒、葱、蒜等调料,炒匀即成。 中医茶疗:菊花山楂饮:菊花、生山楂各15~20克,水煎或开水冲浸,每日1剂,代茶饮用。 中医按摩:1、捏腋前将一手拇指放在对侧腋前,其余4指放在腋窝下,对合用力捏拿腋前肌肉0.5~1分钟。双侧交替进行。功效:活血通络,疏经止痛。 2、摩揉膻中穴

健康干预方案

中医预防保健科健康干预方案 本科室根据中医体质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将受检者的健康信息分析汇总,归结为九种体质类型,如下: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气郁体质、血瘀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平和质及特禀体质,并根据不同受检者的体质类型制定了相应的健康干预方案: 一、气虚体质中医特色疗法干预方案:隔姜片灸神阙(即肚脐),温针灸气海、足三里等穴,以补气温阳健脾;早晚睡前及下床前摩腹以调畅气机,平衡阴阳;注意作息,夜晚早睡以助阳气收藏,晨起适量运动以助阳气升发,使自身顺应阴阳气机的变化,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配合小米山药粥以健脾养胃,真正做到适劳逸,调饮食。 二、阳虚体质中医特色疗法干预方案:隔附子或盐灸神阙穴以及温针灸或者艾条直接灸关元、脾俞、肾俞、命门、足三里等穴以温补脾肾阳气;根据虚寒体质秋冬季易发作的疾病,利用“冬病夏治”的原理以温阳的药物穴位贴敷脾俞、胃俞、肾俞、中脘、足三里等穴以温补脾肾阳;掌擦脐下关元穴附近以温下焦元气;早卧早起以顺应天地阴阳气机的变化,饮食宜食牛羊肉等温性食物以补阳,可配合服用附子理中丸及桂附地黄丸以温脾肾阳。

三、阴虚体质中医特色疗法干预方案:针刺太溪、三阴交、肾俞等滋阴之要穴以滋肾阴;早睡早起,晨起多进行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以助阳气的升发,饮食不宜辛辣过烫以防耗散阳气伤阴血,宜进食清淡。 四、气郁体质中医特色疗法干预方案:膀胱经第一二侧线走罐,肝俞、胆俞闪罐后留罐以调畅气机;点按太冲穴并配合深呼吸;先逆时针摩腹再顺时针摩腹以顺肝气;早睡早起,晨起多进行户外运动如慢跑步、爬山等以调畅情志,有时间多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如唱歌、跳舞等以抒发心中的不悦,饮食宜清淡,真正做好调饮食、畅情志。 五、血瘀体质中医特色疗法干预方案:膈俞刺络拔罐,针刺血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以活血祛瘀、益气通络;按揉腹部或摩腹以通腹部上下之气机,气行则血行;早睡早起,并多做户外运动,饮食宜清淡不宜进食生冷油腻之品,以防伤胃气,可配合服用血府逐瘀丸以活血化瘀。 六、痰湿体质中医特色疗法干预方案:点按丰隆、太溪、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中脘等健脾祛湿要穴,以助脾胃运化之功,从而化痰湿;早晚摩腹以助运化;忌大量饮酒及进食肥甘厚腻之品以防生痰湿,饮食宜清淡,可配合食用茯苓、薏米、小米、红豆熬制的粥品以健脾祛湿,早睡早起多进行户外锻炼,重要在于改善饮食及作息习惯,方能更好地改善痰湿体质。

中医治未病健康状态中医干预方案种

健康状态中医干预方案 脂肪肝欲病状态的中医干预方案 脂肪肝中医称脂肪肝为“肝癖”或“肝痞”,是指各种原因使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致使脂类物质的平衡失调,脂肪在组织细胞内储积,其储积量超过肝重量5%以上,或在组织学上有50%以上肝细胞脂肪化。脂肪肝的预防和早期防治对阻止慢性肝病发展和改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我院为中国医师学会发起的全国脂肪肝健康促进项目—福建省脂肪肝防治中心,对脂肪肝的预防有着丰富的经验。 一、建库(健康状态辨识)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证素辨识及健康体检等方法获得脂肪肝欲病之人的全面健康信息。 (一)问卷调查:包括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及精神压力等,收集相关数据,分析脂肪肝的高危因素。 (二)中医体检 1、体质辨识:采用王琦教授研制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 2、证素辨识:采用学科带头人李灿东教授研发的证素辨识系统,对脂肪肝欲病之人进行中医证候辩证。 3、五脏相音辨识:根据五脏相音辨识其脏腑功能状态。 (三)健康体检:体检项目除颈围、腰围、臀围、身高、体重、血压、脉搏等一般项目外,还必须包括以下项目:肝功全套、肾功能、血脂全套、血糖、血液流变学检查、肝胆胰脾超声检查以及体脂肪成分测定。 二、知己(健康状态评估) 四诊合参,从“宏、中、微”三观辨识,综合健康体检结果,对脂肪肝欲病之人进行评估,判定轻、中、重程度三种健康状态。 (一)轻度 1、体质类型0~1级; 2、证素辨识积分<70分; 3、依据: (1)无明显不适症状,平素情志条达,起居不规律,经常熬夜等; (2)有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如肥胖、吸烟、嗜食高脂食物等;尚无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无肝功异常或血脂异常或血糖异

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验方集锦

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验方集锦(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928人已访问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的发生率正逐年上升。兹选介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经验,为广大病患者提供若干行之有效的经验方。 一、浙江名老中医叶建寅教授经验方 1、适用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丹参、赤芍、桃仁、酸枣仁、柏子仁各9克,薤白、郁金各4. 5克,茯神12克,瓜蒌皮6克,桂枝、生甘草各2. 4克,红枣5枚,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2、适用于心肌劳损型冠心病:当归、炒白芍、党参、酸枣仁、北沙参、合欢花、生白术、茯神各9克,桂枝、远志各4. 5克,用法同上。 二、广东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经验方 处方:法半夏、竹茹各9克,云茯苓、丹参各12克,橘红、枳壳、甘草各4. 5克,党参15 克,用法同上。 加减法:气虚加北芪、五爪金龙或吉林参;心绞痛明显可加失笑散或田七末;兼高血压加草决明、 珍珠母;兼高脂血症加山楂、首乌、麦芽。 三、浙江名老中医薛盟先生经验方 1、处方:生黄芪30克,茯苓、麦冬、莪术、三棱各10克,鲜石斛、北沙参、丹参各1 5克,石菖蒲、降香片、地鳖虫各9克,参三七粉、琥珀粉各3克,用法同上。 加减法:有血瘀加川贝、藕节、黛蛤散;头晕加枸杞、黄精等。 2、处方:生黄芪30克,丹参、北沙参、制黄精各15克,莪术、白芥子、薤白头、姜半夏、白藓皮、冬葵子各10克,瓜蒌皮、石菖蒲各9克,青龙齿18克,参三七粉3克(冲)。用法同上。 四、辽宁名老中医吴圣农主任医师经验 1、处方:桂枝、青木香各6克,檀香3克,枳壳、红花、川芎、磁朱丸各9克,枳壳、红花、川芎各9克,丹参、瓜蒌皮各15克,益母草20克,用法同上。

中医“治未病”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01611467.html, 中医“治未病”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作者:庄琴 来源:《上海医药》2013年第12期 摘要中医药学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预防医学思想及有效的防治原则。随着国民生活水平逐步进入小康,人们对养生保健的意识及需求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医药以其先进朴素的中医系统理论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为疾病预防控制展示了新的天地。 关键词治未病中医中药疾病预防养生保健 中图分类号:R2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2-0009-04 Application of “prevention of diseas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iseases ZHUANG Qin (Center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800, China) 中医学是中国人民长期在生活实践中同疾病作对斗争的经验总结,内容极其丰富。《黄帝内经》有句名言:“圣人治未病”。“治未病”一直被国际上评为“最先进最超前的预防医学”。唐代名医孙思邈又发展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全国名老中医邓铁涛先生认为:实行“上工治未病”,医学将以养生保健为中心,使人人生活过得更愉快、舒适、潇洒。本文就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理论和作用作简要论述。 1 中医预防控制疾病的理论基础 1.1 依据-生长发育与生命活动规律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说:“人与天地相应”,“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五味入口,藏于肠胃”。这里“天、地”是指大自然、人类生活环境。“五气、五味”即自然界的氧气,各种营养素等,人体吸入氧气、加上消化吸收食物中营养成分,进行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又说“女子七岁、男子八岁,肾气实、齿更发长”;女子到14岁、男子16岁时“天癸至,进入青春期;女性21~28岁、男性24~32岁“身体盛壮满”;女性至49岁“天癸竭”、男性至64岁“天癸尽”,步入老年期;“八十岁,肺气衰,百岁,五脏皆虚而终矣。”认为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衰老、寿终是有一定自然规律和应得“人寿年限”的。 1.2 目标-健康生存和提高期望寿命

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与临床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工作任务方案

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与临床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工作任务方案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落实《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有关要求,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进区域中医药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临床能力,提高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及临床服务能力的整体水平,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与临床服务能力建设。 一、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一)项目目标 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实施,加强医疗机构中医“治未病”科和康复科建设,大力培养和提高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升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的整体水平,初步形成区域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建设模式,为下一步在全国全面推广打好基础。 (二)项目范围及内容 1、项目范围 在全国遴选175个市(地)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项目建设。 2、遴选原则 地市级设有独立的中医药管理部门或卫生行政部门内设有独立的中医处(科),有专职人员负责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工作。 政府举办的地市级中医医院设有“治未病”科室,具备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的基本设施设备,区域划分合理,有专职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人员。 辖区内区级中医医院和一定数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备初步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工作的基础条件。 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支持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事业的发展,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建立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有相关的配套资金投入。 3、项目内容 (1)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提供平台建设。项目单位建设完善“治未病”科和康复科,配备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康复等诊疗设备,制订和实施高危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及康复科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开展服务效果总结、分析及评价工作,提高中医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 (2)深入基层积极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发挥市级中医医院技术和指导中心功能,为基层提供咨询指导等工作。一是中医健康教育。深入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包括:积极开展现场咨询活动,为基层群众提供中医预防保健知识指导;定期深入基层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人群开展各类健康讲座;发放中医预防保健知识手册和宣传资料等。二

2019年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计划及措施

2019年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计划及措施 我科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在过去一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科人员鼓足了干劲,准备以昂扬的斗志迎接新的一年。“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科担负着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手段为广大人民群众预防疾病,提供保健咨询、亚健康干预的重要任务,同时我科也是发扬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药魅力的重要窗口。为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中的作用,开展中医预防及养生保健工作,我科全体人员在过去的一年里,按照医院和科室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稳步推进各项中医治未病工作,使我科在社会上的影响逐步扩大,使中医预防保健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为了更好的开展我院与我科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特制定2019年度工作计划及措施: 一、完善我科设备配置,健全我科治未病服务平台。2019年底根据医院计划将引进舌脉诊断仪,丰富中医体检项目及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更新体质辨识软件,实现中医体检工作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整合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制定各类人群的中医特色保健方案。开设饮食、运动、药膳、膏方进补等特色保健服务,并发放慢性病健康教育处方、食疗药膳手册等健康教育资料,广泛开展养生保健指导,进行五禽戏、八段锦等的推广、普及,充分发挥“治未病”服务的特色优势。在今年6-8月之间开展“冬病夏治”工作,在11-12月份之间继续进行冬令膏方的推广工作。 二、加强宣传,对外树立更好的形象。进一步从医院走向社区,从社区深入农村,加强宣传和指导工作,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大力推广非药物治疗技术,加强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的普及,如针刺、灸治、拔罐、康复推拿、刮痧、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着眼工作重心,谋求发展,我科将以开拓市场业绩作为今年工作的重心,抓紧、抓好、抓实、抓出实效,(1)印发我院治未病科简介资料,介绍我院技术力量、设备、就医环境、就医流程等,方便群众就医。(2)印发中医预防保健有关资料,宣传健康知识。(3)出好科普宣传栏。(4)制作《中医健康体检》手册和课件,便于各社区和单位演讲和采要。中医健康教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 导读:无论你来自哪里,都应该为你的社会、国家和家庭服务,而这些并不取决于你说了什么,而取决于你做了什么。 冠心病的预防最强调综合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又占主要地位。有研究表明近10多年冠心病死亡率下降的主要理由并不是PCI等高精技术的广泛施用,而是控制各项危险起因和药物治疗的结果,COURAGE,OAT等震动冠心病治疗领域的研究结果更进一步证实了药物及综合治疗的重要性。中医药是我国的医学瑰宝,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瞩目标效果,有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超过70%的冠心病病人在长期施用中药治疗。但是对各种中药的特点以及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差异,还存在一些模糊的熟悉。心脏病求医冠心病发病的主因和发作机理心脏病 现代医学以为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在各种促动脉粥样硬化起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冠状动脉内膜下粥样斑块积聚,而斑块体积的不断增大以及在此基础上斑块破裂导致的血栓产生所引发的慢性或急性心肌缺血、缺氧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祖国医学以为冠心病的发病的主因、病机在中医学上应归属于“乳房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早在《内经》中成药治疗冠心病的上风。 眼前化学合成药物、搭桥、参与等西医方法都能够治疗冠心病,但是作为祖国传统医学中的中成药在改善冠心病临床症状等方面的疗效几百年来得到了广泛认可,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替换的上风如: 1.中成药治疗从整体调节入手,作用于冠心病的多个病理环节。 2.中成药能够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以麝香保心丸为例急救时舌下含服能够迅速减轻心绞痛症状,长期服用能够增加功能性或结构性的冠状动脉侧枝循环,这就很适用于一些不相宜做搭桥手术或参与治疗的病人。 3.即使部分病人已实施搭桥或参与治疗,但在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或再闭塞时,中成药仍然能够长期施用,并也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4.中成药施用便利,增加了病人的允从性,使疗效得以保证,而一些经典的成药,如麝香保心丸,治疗用度低廉还可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常用的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 中药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包涵辨病施治、辨证施治,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有很多种,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活血化瘀

中医治未病,健康中国梦

中医治未病,健康中国梦 中医“治未病”是由《黄帝内经》提出的古代预防医学观点,虽其距今时代久远,但其对后世影响深远、含义深刻、意义重大。在中医学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从《难经》的“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到唐代孙思邈的“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再到现在预防医学的发展,充分显示了医家追求的最高水平,体现了中华民族无穷无尽的医学智慧。 在中医防病治病理论体系中,“治未病”的思想实际上包含着“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的含义。这一理论一直指导着后世预防医学的发展,如“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等至理名言,字里行间无不蕴含着我国古代医家对“无事之前”的养生防病及欲病早调的科学观点。 在现代医学中,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临床健康管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临床管理病人时,医家常未病先防,在疾病发生之前,注重保养患者身体,顾护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医家只有做到对疾病的充分认识,预防各种疾病的高危致病因素,做好养生保健,才能预防疾病发生,使人不生病的医生,也才是真正的好医生,才是“圣人”和“上工”。此外,医家也懂得既病防变,在患病以后,注重及时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处理,同时扶正祛邪,防止疾病的传变与发展。正如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言“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此观点很好地论述了防病传变的治未病思想。再者,医家也需瘥后防复。在疾病痊愈之后,防止复发,要重视患者精神、饮食、劳作方面等调护,中医在患者病愈后常常有许许多多的医嘱,如目前我们对脾胃病患者在饮食宜忌上的告知:宜食暖热、软食,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吸收,按时进食或少食多餐;忌食生冷刺激、辛辣之品及粘腻、油炸、粗纤维等伤胃不易消化吸收之物。这些都是瘥后防复的措施。 中医“治未病”的科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不仅对现代临床健康管理作出了指导,更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由于中医在修性养生、防病治病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使得“治未病”的健康理念日益深入民心。现在很多老百姓都懂得顺应自然规律,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有规律地安排生活起居饮食等,并调整心神情绪与身体相适应,以达到天人合一,形神统一,阴阳平衡,健康长寿之目的。从早上街头大叔的太极表演,到晚上广场大妈的广场舞,无不体现了老百姓想通过锻炼,增强体质,防止疾病发生的“治未病”思想。 中医“治未病”的科学思想,更在国家治理方面得到了应用。早在2008年,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从而不断提高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需求。以此同时,中医“治未病”的科学思想,也在“健康中国”的战略进程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崇。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提出了全民保健的理念,国家把养生、养老、全民保健列入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总规划里面去,国家已经要求大学、医学院校要上治未病课程,三甲医院要设立治未病门诊。从以上种种措施中,可以看出国家非常重视中医“治未病“思想,这已成为我们的国策之一。治未病健康工程是一项关乎着人类健康的系统工程,所以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这项治未病工程,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更有,弘扬我们祖国五千年的养生治未病文化的复兴。 “治未病”是中医学理论的精髓所在,是中医先辈们的智慧结晶所在,体现了中医对预防为主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作为一个医学生,我们要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真正把预防为主的思想推进到医疗工作的各个方面,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