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摘要】回顾近年中医药文献,从中医药角度出发,对冠心病的病因病机、辩证

分型治疗、中药雾化疗法、中药贴敷治疗、穴位注射治疗进行综述。提示中医药

治疗该病出现了一些有效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应继续努力挖掘、整理、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中医药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672-5085(2014)09-0280-0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1],指在诸如高血脂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不良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等多种危险因素的作用下,冠状动

脉发生并形成粥样硬化病灶,使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直至心

肌细胞死亡的严重疾病。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中医药在治疗方面

具有一定优势,并取得肯定疗效。现将近年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一、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位在心,是一种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慢性病。气滞、血瘀、痰阻、寒凝是其发病的主要诱因,但主要病因在于正气不足。中医有研究认

为胸痹中医病机中气滞等同于冠脉痉挛;血瘀等同于血液流变学异常;痰浊等同于

冠脉管壁斑块形成;CHD中医病理变化由气滞、血瘀、痰浊互结自轻而重发展,与

西医冠脉病变程度、心梗、心功能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致性。[2]

二、辩证分型

1980年、1985年两次全国冠心病辨证论治研究治疗座谈会制定并修订了“冠

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标准”,将其分为本虚标实两大类13型;1990年中国中西医

结合学会心血管学会再次修订,分为两类13证:标实证即痰浊(偏寒、偏热) 、血瘀、气滞、寒凝5证,本虚证包括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阳虚(心阳虚、肾阳虚)、阴虚(心阴虚、肝肾阴虚)、阳脱证共8证;2002年第3版《中药新药临

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将胸痹分为8证: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证、阴寒凝滞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阳气虚衰证。新版《中医

内科学》[3]将该病分为心血瘀阻、寒凝心脉、气滞心胸、痰浊闭阻、气阴两虚、

心肾阴虚、心肾阳虚 7 个证型。

三、辨证治疗

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不外乎肝肾亏虚,痰浊、瘀血引起心脉痹阻运行不畅,本

病多属本虚标实之证,虚实夹杂。不同医家有不同的看法和用药经验,故临床用

药也各有特色,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

1、益气活血法尹旭斌[4]用益气活血汤治疗不稳定心绞痛40例,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0.0%,硝酸甘油停减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6.3%,两组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舒静等[5]利用益气活血法(黄芪、太子参、三七、桃仁、红花、广地龙、三棱、莪术、鹿角片)治疗15例心肌梗死后重构晚期病例6个月后,左室重构指标明显改善,左心室肥厚明显减轻。邹旭[6]观察发现,大多数经皮冠

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病人的中医证候为气虚痰瘀证,使用益气活血方可

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减少冠状动脉病变复发支数。

2、豁痰泄浊李洁等[7]主张,气虚血瘀、痰浊阻滞型用补阳还五汤合栝蒌薤

白半夏汤加减。王效菊[8]主张分为寒痰瘀血、热痰瘀血两型,分别用栝蒌薤白半

夏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清金化痰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

冠心病中药方剂

冠心病特色疗法:冠心溶斑方 冠心病的病根就是冠状动脉血管内壁沉积的硬化斑块,使冠状动脉血管腔狭窄或严重至堵塞不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发心绞痛、胸闷、憋气、心慌气短、乏力等症状。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也是最近我们的专家收到的比较多的咨询问题了。冠心病的治疗必须及时有效,这想必大家都知道了,但是很多情况下,冠心病的治疗都是在中期开始的。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基础方法,主要是根据病情,在医师的指导下应用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治疗冠心病可以缓解症状和稳定病情,某些药物也可以延缓或减轻冠状动脉硬化的发展进程,积极控制引起血管硬化的危险因素,可达到既完成了冠心病的治疗又起到预防的作用。 2、再灌注治疗 再灌注冠心病的治疗方法,采取办法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心肌灌注,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从而改善血液动力学,恢复心脏的血液供应。 3、心脏移植手术 适用于冠心病发展至晚期,经药物治疗无效,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无法矫治、修复、疏导,出现顽固的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危及生命,估测一年内死亡风险极高,均应及早施行心脏移植手术治疗冠心病。 中医配方冠心溶斑方是我国心血管药物的保密配方,同时也是我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团队经过十年历程精制心脏病秘方,采用"补气养心,活血溶斑"的中草药,慢慢溶解冠脉内壁硬化斑块,营养心肌,增强心力,并且综合调理五脏六腑的功能,改善血液粘稠度,降血脂、胆固醇,使冠心病达到逐渐康复,并且起到预防不做搭桥、不装支架的作用。经多年临床验证取得显著疗效。 上世纪70年代,我国成立了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常乃轩院士为组长的冠心病协作组,开展治疗心脏病药物的筛选工作。其中"冠心溶斑系列药方"在治疗心血管疾病取得了极好的疗效。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治疗更全面,我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团队将"冠心溶斑系列药方"中融入新工艺并制成新剂型,采用"补气养心,活血溶斑"的中草药,慢慢溶解冠脉内壁硬化斑块,营养心肌,增强心力,并且综合调理五脏六腑的功能,改善血液粘稠度,降血脂、胆固醇,使冠心病达到逐渐康复,并且起到预防不做搭桥、不装支架的作用。经多年临床验证取得显著疗效。该中药系列是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中药保护品种,心脏病特效专用药,开创了免支架、免搭桥、不手术治疗心脏病的新时代。临床表明该药改善血液粘稠度,降血脂、胆固醇,使冠心病达到逐渐康复功能,达到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的目的,被专家学者形象称为"人体的自身搭桥"和"天然药物支架"。实现了不搭桥、不支架、不装心脏起搏器,单一用药就能彻底治愈心脏病。 "冠心溶斑系列药方"具有清溶解冠脉内壁硬化斑块综合作用,可彻底治疗冠心病、肺心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

冠心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脏病,目前冠心病的方法有很多,中医治疗冠心病取得很好的疗效,那么冠心病的中药治疗效果怎么样呢? 中医如何治疗冠心病: 中医认为冠心病为夺虚标实,标实以血瘀,痰湿,气滞,寒凝为主,本虚主要是气虚,阴虚,据此,冠心病常用的治则有: (1)活血化瘀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瘀证。鉴于血瘀与冠心病的密切关系,活血化瘀法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2)宣痹通阳法:汉代张仲景认为,胸痹心痛是阴气虚于上,痰湿等阴邪上乘阳位,痹阻胸阳而致,在治疗上创立了宣痹通阳大法。适用于冠心病的痰湿上乘、胸阳不振者。 (3)芳香温通法: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运行正常与否与寒热关系密切。血遇寒则凝,遇热则通。冠心病为寒气客于心脉,脉络卷缩绌急,血气不得流通所致。芳香温通即针对此而设。使气血流通,疼痛缓解。适用于冠心病寒凝血脉,特别是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发作可收到快速止痛的效果。

(4)调整脾胃法: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胸阳痹阻的根本健脾胃,补中气,提高机体运化痰湿的能力,使气血充足,心脉得养为冠心病的治本之法。适用于症状缓解期的治疗。 (5)益气养阴法:临床观察,冠心病不同程度存在气阴不足的情况,近年来,应用益气养阴法治疗冠心病,取得了较大进展。适用于冠心病气阴两虚者,临证中可根据气虚与阴虚的程度灵活调补气药与滋阴药的比例。 (6)补肾固本法:冠心病的发病与肾虚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冠心病其位在心,其本在肾。所以,治疗冠心病补肾固本是十分重要的治疗之法。 在老一辈专家的经验基础上,我院以龚洪海博士为首的专家组采用辨病施治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益心免疫法""益心通络法""巨针巨刺综合疗法"等一系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特色疗法,并研制出"保心丹"、"中风康"、"益气保心汤"等系列方剂,临床多方联用,多法并用,益元荣脉、化痰除湿、活血化瘀,以达到养肝肾柔血管、降血脂消肥胖、融滞血祛瘀滞的治疗目的。治疗过程采用纯中药制剂,药性温和,无任何毒副作用,且适用范围广,标本兼治,疗效确切,通过系统治疗可使患者肝肾足,血脉健,血液清,心脑血管病从根本上得到康复。我院专家运用以上方法诊治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血脂异常、动脉硬化、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

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展(完整版)

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展(完整版)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报道,我国居民冠心病现患人数约1100万,且死亡率继续升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据统计,2017年大陆地区冠心病介入例数为753142例。近年来,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不断开展,相应的指南和推荐也不断更新。现将2018年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取得的主要新进展总结如下。 一、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心源性休克的新策略 1.新诊治策略成为了标准 在血管入路选择方面,RIFFLE ACS、STEMI RADIAL、MATRIX 以及RIVAL研究亚组分析显示,经桡动脉入路可以降低STEMI患者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此外,RIFFLE ACS和RIVAL研究亚组显示,经桡动脉入路可以降低STEMI的死亡率。是否经桡动脉入路适合所有的STEMI病例?其实不然。再灌注的时间是STEMI治疗的关键,导管的直径也影响血管

入路的选择。在心源性休克、动静脉瘘、老年患者等情况下,经股动脉入路是更好的选择。 在支架选择方面,第一代药物涂层支架(DES)远期血栓发生率增加;第二代DES比金属裸支架(BMS)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生物可吸收支架(BRS)的研究结果令人失望。2018年DES成为直接PCI的标准选择。 抗血小板药物P2Y12拮抗剂的应用,ATLANTIC研究发现,早期使用P2Y12拮抗剂获益更大。TRITON STEMI和PLATO STEMI研究结果建议使用强效的P2Y12拮抗剂。PEGASUS研究建议在特定患者延长 P2Y12拮抗剂的使用时间。 2.新诊治策略改变了标准 血栓抽吸的应用:既往共识推荐在直接PCI时常规进行血栓抽吸。2008年发表的TAPAS试验结果显示,PCI术中进行常规血栓抽吸可改善STEMI患者的再灌注;而2013发表的TASTE试验结果显示,常规血栓抽吸并没有降低患者30天或1年死亡率;2015年发表的TOTAL试验结果显示,血栓抽吸术并没有减少180天内发生死亡、再发栓塞、心源性休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优势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优势 冠心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中医药在防治冠心病方面具有很多优势。 1、立足整体,着眼局部 冠心病的发生是全身病变过程的局部表现,全身各层次众多因素均可集合于冠心病发病机制上,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医治病强调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和体表各组织及器官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互联系的,同时还认为环境的变化对人体生理和病理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强调人体内部的统一性,也重视人体和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中医通过对人体各层次、多方面的干预,根据每个人的地域、体质、性格、生活环境等方面,从整体上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同时也根据每个人病变的脏器特点,着眼于局部,辨证论治,制定不同的治疗法则。 2、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干预疾病 冠心病的发病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因此冠心病的防治与控制这些高危因素密不可分。中医药的多组分、多靶点特性决定了其不仅作用于疾病的某单一靶点,而是通过整体综合调治发挥保护效应。中药的多组分、多靶点能从多途径来调节血压、血糖、血脂,从整体综合调治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新生,稳定斑块,抑制炎症,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3、充分调动和发挥人体的自主调节能力,扶正驱邪,使疾病向愈 中医根据每个人的体质,针对性治疗,针对不同证型,综合采用益气活血、滋阴、温阳、化痰、祛湿、清热、健脾等治法,扶正祛邪,调动机体潜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与应变能力,调节阴阳失衡,使疾病向愈,改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4、顾护胃气,避免胃肠道不良反应 冠心病多见于老年人,老人多脾胃虚弱,西医对冠心病的防治需要服用多种西药,很多西药对胃肠道都有刺激,出现食欲不振、烧心反酸、恶心、腹胀、便秘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消化道出血。而中医药在调理脾胃方面有巨大优势,通过益气、健脾、理气、散寒、祛湿、化痰、消积等治法,可改善消化道症状,增加食欲,提高人体抵抗力。 5、中药可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现状与研究进展综述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现状与研究进展综述 冠心病是心血管常见病,其病死率高,危及人们生命健康。临床治疗冠心病有多种方法及手段,其中介入治疗较为常见,其具操作简单、微创、恢复快等优点,于紧急情况下可达到快速重建、开通血管的目的。本文就冠心病介入治疗分析其目前现状,并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标签:冠心病;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其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出现狭窄、堵塞或痉挛所致心肌缺血或坏死引起的心脏病[1]。自1997年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成功后,其标志冠心病进入介入治疗的时代,冠心病以提高心肌血流灌注、开通冠状动脉管腔为治疗原则,有效提高疗效,减少冠心病病死风险[2]。本文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现状作如下简要分析。 1 冠心病介入治疗现状分析 1.1 血管介入治疗 对于冠心病患者行血管介入治疗,临床医生利用自身所学到的血管解剖知识,采用1~2 mm穿刺针,经人体表浅动脉行穿刺进入血管系统,通过血管造影机引导,将导管送至冠状动脉开口部位,经导管注入造影剂后可呈现血管情况,于血管内治疗患者病灶。祝瑜[3]研究指出,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经股、桡动脉穿刺介入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显著,且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少。 1.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近年来,PTCA手术不断完善,手术适应症扩大,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基本方法。在PTCA手术基础上,有许多新的介入技术兴起,其中有一部分已广泛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疗效良好,主要为以下几种: 1.2.1 溶栓治疗 经冠状动脉注入溶栓剂,如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可用于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促使心肌血流恢复灌注,缩小病灶梗死范围,减小患者死亡率[4]。 1.2.2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采用金属支架在病变血管内壁支撑,以向外扩张塌陷或狭窄血管壁。置入支架后,新生内皮细胞可覆盖支架外表,最终将支架全包于血管壁内,血管保持支撑开放状态。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是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极大进步,其可保护复杂冠状动脉解剖患者安全,适用于预示急性冠状动脉阻塞的危险患者[5-6]。

冠心病的防治-冠心病的防治指南

冠心病的防治:冠心病的防治指南 【摘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占心脏病死亡的50~7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占心脏病死亡的50~70%。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均有增加趋势,我国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冠心病发病率约50/10万人。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首要的死因。一、发病因素冠心病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而动脉硬化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危险因素有:1、年龄、性别:多见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但一些儿童及青壮年动脉也发现有早期粥样硬化。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但女性更年期后发病率明显增加。2、血脂异常: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原因,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载脂蛋白A(ApoA)降低和载脂蛋白B(ApoB)的增高也是独立的危险因素。3、血压: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60%~~7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冠心病发病率是血压正常人的3~~4倍。4、吸烟: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倍,且与每日吸烟量成正比。5、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2倍。冠心病患者在糖耐量降低者也常见。6、次要的危险因素尚有:1)肥胖;2)从事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工作紧

冠心病中医保健方案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中医称为胸痹。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自身血液,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危及生命。冠心病已成为当今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对于冠心病的诊断,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其一项“金标准”,但行此有创检查者还是少数,更多的冠心病的诊断需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这也给冠心病的健康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1 冠心病的一级管理 1.1 一级管理对象对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存在,但尚未确诊冠心病人群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维持稳定,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与致残率[。目前,已经确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达300 种以上。主要因素分为不可变因素(如年龄、性别、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和可变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体育锻炼、饮食等)。对可变因素的干预重点在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血管内皮溃疡面形成,阻止脆弱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栓,减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而干预方式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更多的危险因素需要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冠心病的一级管理即危险因素的管理。 1.2 一级管理措施

1.2.1 戒烟临床研究显示,吸烟能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50%,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与吸烟量直接相关。吸烟还与血栓形成、斑块不稳定及心律失常相关。对于所有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均需详细询问吸烟史。对于这个危险因素的控制多用于发病前的预防性措施,对高危人群及患者宣传吸烟的危害,协助其完全戒烟并且避免被动吸烟。已有一些行为及药物治疗措施,如尼古丁替代治疗等,可以协助其戒烟。 1.2.2 适量运动运动应尽可能与多种危险因素的干预结合起来,成为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综合治疗的一部分。目前有资料显示,运动锻炼能减轻患者症状、改善运动耐量,减轻同位素显像的缺血程度及动态心电图上的ST 段压低[6]。以症状限制性有氧运动为主,运动方式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每次20~30 min,逐渐延长至40~60 min 左右,每周4~5 次,以能耐受、感觉舒适为宜,运动过程中自测心率以达到(170-年龄)次/min 为宜。 1.2.3 减轻体重按照中国肥胖防治指南定义,肥胖指体重指数(BMI)≥28 kg/m2;腹形肥胖指男性腰围≥90 cm,女性≥80 cm。肥胖多伴随其他促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胰岛素抵抗、HDL-C 降低和TG 升高等。与肥胖相。减轻体重(控制饮食、活动关的冠心病危险的增加多由上述危险因素导致[8]和锻炼、减少饮酒量)有利于控制其他多种危险因素,是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健康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1.2.4 控制饮食摄入高脂肪和饱和脂肪酸、胆固醇、过量糖、过量盐和高热量的饮食易致冠心病,特别是长期食用饱和脂肪酸或动物

探究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

探究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8-04-19T14:58:23.22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4期作者:万涛 [导读] 采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医院 161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干预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CI、CO、EF心功能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治疗后有57例患者显示有效,占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两组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冠心病;心律不齐;临床效果;心功能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rrhythmia.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between January 2015 and January 2017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120 cas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and give the randomized,60 case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60 case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based on the use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Results the levels of CI,CO,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patients with EF heart function after treatmen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57 patients showed effective,accounting for 95%,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1.7% in the control group,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rea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rrhythmia,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reatment,and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coronary heart disease;arrhythmia;clinical effect;cardiac function 作为临床中一种极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发病率高,患者多伴随心律失常症状,冠心病于心律失常早期发病时,患者多感到心悸、胸闷、头晕、气短,若治疗不及时,将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传统临床中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多给予西医治疗,其尽管能够控制患者病情,然而也伴随着一系列不良反应,疗效达不到预期。近年来,临床中将中医应用到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为探究其疗效,研究收集我院120例冠心病心率失常患者的病例资料予以分析,并对研究结果做出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干预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为47~72岁,平均年龄为(53.5±6.6)岁,病程为2~6年,平均病程为(1.7±0.4)年;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为45~76岁,平均年龄为(52.1±6.5)岁,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为(1.6±0.7)年。纳入标准:(1)经过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标准[2];(2)研究征得临床科室的同意及医学伦理会的支持,病例选择遵循自愿原则,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疾病者;(2)存在意识障碍及精神异常患者;(3)中途退出研究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凝、降血脂治疗,并配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组方包括珍珠母30 g、生龙牡20 g、麦冬15 g、赤白芍与人参各10 g、甘草与桂枝各6 g、琥珀5 g。根据患者的症形随症加减,对于阳虚者加用附子各 10g,桂枝加至12g;对阴虚型去除桂枝,加用生地黄与百合各20 g、龟板15 g;针对血虚不寐者用柏子仁10g、烧枣仁与夜交藤各15 g,痰湿甚者去白芍,五味子加半夏10 g白术12 g血瘀者丹参10 g桃红各10 g;每日1剂,水煎服,1日2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国际临床疗效标准,将治疗总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级别。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律稳定在75~80次/min;有效:患者症状得到改善,心律不齐有所缓解;无效:治疗后症状无变化或出现加重趋势[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的CI、CO及EF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 通过对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5.0%,远超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中对冠心病心律失常多采用的是西医治疗方式,抗心律失常药物尽管也对有些类型的心律失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同时也伴随着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起搏器、除颤器等介入治疗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再加上价格高昂,在临床中未能得到广泛推广[[]]。中医

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综述-赵立生

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综述-赵立生

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综述 【关键词】冠心病中医药治疗进展 摘要:冠心病近年来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学“真心痛”“心痛”“胸痹”范畴。中医治疗冠心病有较好的疗效,其中部分治疗方法已被现代科学研究证实,本篇文章将对近年来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文献综述如下。 1. 冠心病的概述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中医学并无冠心病这一病名,其可归属于“真心痛”、“心痛”、“胸痹”的范畴。《黄帝内经》有多篇论及“心痛”,“心痛”是“心”系病变的一种症候表现,是由心经脉阻闭不通所致。从临床表现的角度来看,该病表现类似于现代的心绞痛。《素问调经论》言:“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凝则脉不通”,该段内容的描述与现代医学关于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绞痛的描述很相似。中医辨证认为该病病因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及年老体虚等因素导致脏腑亏损,淤血内阻,闭塞血脉,进而引发冠心病。 2.病因病机 从中医学角度来讲,导致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外因是由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迈体虚等,内因是心、脾、肝、肾等脏腑亏损,内外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形成冠心病的基本病机心脉不通。而传统医学认为心脉不通的原因是由于瘀血、痰浊气滞,而长期脏腑功能失调又会导致瘀、痰、气滞的产生,故冠心病以瘀血、痰浊、气滞

为标,而以脏腑虚损为本,因虚而致实,本虚而标实。所以,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是以正虚邪实、本虚标实为主。 3. 治疗原则 针对冠心病的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的病机特点,对于其治疗应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本虚益补,权衡心之气血阴阳之不足,是否兼见肝、脾、肾脏之亏虚,调阴补阳补气血,调整脏腑之偏衰,尤应重视补心气、温心阳;标实当泻,针对气滞、血瘀、寒凝、痰浊而理气、活血、温通、化痰,尤重活血通络、理气化痰。补虚与祛邪的治疗目的都在于使心脉之气血流通,达到通则不痛,故活血通络法在不同的证型中可视病情,随症配合。 4.诊断分型 对于该病的诊断分型一直存在争论,《中医内科学》[1]把本病分为七个证型:心血淤阻型、痰浊闭阻型、寒凝心脉型、气滞心胸型、心肾阳虚型、心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王荣丽[2]通过中医辨证将病人分为两大类:阴阳气血虚损型和痰瘀型;丁莉[3]认为本病可分为五种证型进行论治,分别为:血虚证型、气滞证型、寒瘀痹阻证型、气阴两虚证型以及痰浊中阻证型;孙汇玲[4]认为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可分为心气不足型、痰湿阻滞型、寒凝血脉型、气虚血瘀型、血瘀阻滞型、心气阻滞型五种症型;关于本病的症候分型诸位医家虽然存在分歧,但大部分医家认为本病分为血瘀型、虚型、痰浊型以及寒凝型四种。 5.中医药治疗 许从真[5]将冠心病分为七型论治:其中气滞血瘀型治宜疏肝理

冠心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d2784657.html, 冠心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赵玺睿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4期 【摘要】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 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各种方法均有各自优缺点,临床上需根据患者的症状对症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次数,保证用药安全性。本文就近年有关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关键词】冠心病;药物治疗;一级预防;二级预防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4-0279-02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1】。目前心血管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为死亡例数居各疾病之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2】。本文将结合既往冠心病的诊断治疗策略和国内外最新临床试验结果和相关指南,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对冠心病的治疗用药策略进行总结,进而降低我国冠心病的死亡率。 1 冠心病的现状 根据WHO冠心病分型可以分为五型:隐匿型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国际上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多于女性,以脑力劳动者居多,是工业发达国家的流行病,已成为欧美国家最多见的病种。在我国【3】,心血管病死亡率、发病率和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最新的文献显示,我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約为 100.86/10万,农村居民为98.68/10万,与2012年(分别为93.17/10万,68.62/10万)相比明显提高。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现了多种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血压,血清等,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研究发现更多的危险因素,包括血脂有关成分、代谢相关因子、炎症相关因子、基因多态性和心理因素【4】。 2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5-7】 2.1减轻症状及改善缺血的药物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钙拮抗剂等。 2.1.1β受体阻滞剂

冠心病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陈纪言 冠心病是当代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在世界上属于冠心病低发区。根据MONICA研究资料表明,在26个被监测国家中,我国冠心病死亡率除日本外属最低。但是,我国冠心病发病趋势并不容乐观。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国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冠心病人也逐年增多。在一些城市已成为常见病。所以,在我国积极进行冠心病的预防,掌握冠心病的现代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十分重要。 一. 冠心病的诊断 冠心病是我国误诊率最高的疾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冠心病误诊率高达30~40%,部分基层医院误诊率高达50%,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增加不必要的医疗开支。与此同时,不少的冠心病人被漏诊。 (一). 我国冠心病误诊率、漏诊率高的主要原因有: 1.没有可操作性冠心病诊断指引。 2.概念模糊不清,如“隐性冠心病”、“早期冠心病”等。 3.臆测性诊断,仅根据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仅根据患者胸闷症状、或根 据病人出现心律失常如房颤、早搏等,就轻率的诊断为冠心病。 4.对负荷实验重视不够,临床应用不够普及,每年进行负荷实验例数不多,却 有大量病人诊断为冠心病。 5.放射核素心肌扫描假阳性率较国外资料高,需总结经验。 6.冠脉造影普及率低。 (二). 冠心病诊断应根据: 1.详细病史询问; 2.心脏负荷实验; 3.危险因素分析; 4.临床综合分析判断。 5.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 进行冠心病诊断时应强调综合分析,如活动平板运动实验对拟诊为心绞痛者,其特异性为70~75%,敏感性为85~90%。但如果结合病史,患者为典型心绞痛者,运动实验特异性高达90%;而不典型心绞痛者,特异性仅为50%。绝经前女性活动平板假阳性率高,可达60~70%,应予重视。 (三). 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高质量的影象可清楚分辨小致 1.0mm的血管。由于冠脉造影技术已非常成熟,安全性高,并发症低,不但使诊断明确,且为进一步治疗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验方集锦

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验方集锦(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928人已访问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的发生率正逐年上升。兹选介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经验,为广大病患者提供若干行之有效的经验方。 一、浙江名老中医叶建寅教授经验方 1、适用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丹参、赤芍、桃仁、酸枣仁、柏子仁各9克,薤白、郁金各4. 5克,茯神12克,瓜蒌皮6克,桂枝、生甘草各2. 4克,红枣5枚,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2、适用于心肌劳损型冠心病:当归、炒白芍、党参、酸枣仁、北沙参、合欢花、生白术、茯神各9克,桂枝、远志各4. 5克,用法同上。 二、广东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经验方 处方:法半夏、竹茹各9克,云茯苓、丹参各12克,橘红、枳壳、甘草各4. 5克,党参15 克,用法同上。 加减法:气虚加北芪、五爪金龙或吉林参;心绞痛明显可加失笑散或田七末;兼高血压加草决明、 珍珠母;兼高脂血症加山楂、首乌、麦芽。 三、浙江名老中医薛盟先生经验方 1、处方:生黄芪30克,茯苓、麦冬、莪术、三棱各10克,鲜石斛、北沙参、丹参各1 5克,石菖蒲、降香片、地鳖虫各9克,参三七粉、琥珀粉各3克,用法同上。 加减法:有血瘀加川贝、藕节、黛蛤散;头晕加枸杞、黄精等。 2、处方:生黄芪30克,丹参、北沙参、制黄精各15克,莪术、白芥子、薤白头、姜半夏、白藓皮、冬葵子各10克,瓜蒌皮、石菖蒲各9克,青龙齿18克,参三七粉3克(冲)。用法同上。 四、辽宁名老中医吴圣农主任医师经验 1、处方:桂枝、青木香各6克,檀香3克,枳壳、红花、川芎、磁朱丸各9克,枳壳、红花、川芎各9克,丹参、瓜蒌皮各15克,益母草20克,用法同上。

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综述-赵立生

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综述 【关键词】冠心病中医药治疗进展 摘要:冠心病近年来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学“真心痛”“心痛”“胸痹”畴。中医治疗冠心病有较好的疗效,其中部分治疗方法已被现代科学研究证实,本篇文章将对近年来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文献综述如下。 1. 冠心病的概述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中医学并无冠心病这一病名,其可归属于“真心痛”、“心痛”、“胸痹”的畴。《黄帝经》有多篇论及“心痛”,“心痛”是“心”系病变的一种症候表现,是由心经脉阻闭不通所致。从临床表现的角度来看,该病表现类似于现代的心绞痛。《素问调经论》言:“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凝则脉不通”,该段容的描述与现代医学关于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绞痛的描述很相似。中医辨证认为该病病因多与寒邪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及年老体虚等因素导致脏腑亏损,淤血阻,闭塞血脉,进而引发冠心病。2.病因病机 从中医学角度来讲,导致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外因是由于寒邪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迈体虚等,因是心、脾、肝、肾等脏腑亏损,外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形成冠心病的基本病机心脉不通。而传统医学认为心脉不通的原因是由于瘀血、痰浊气滞,而长期脏腑功能失调又会导致瘀、痰、气滞的产生,故冠心病以瘀血、痰浊、气滞为标,而以脏腑虚损为本,因虚而致实,本虚而标实。所以,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是以正虚邪实、本虚标实为主。 3. 治疗原则 针对冠心病的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的病机特点,对于其治疗应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本虚益补,权衡心之气血阴阳之不足,是否兼见肝、脾、肾脏之亏虚,调阴补阳补气血,调整脏腑之偏衰,尤应重视补心气、温心阳;标实当泻,针对气滞、血瘀、寒凝、痰浊而理气、活血、温通、化痰,尤重活血通络、理气化痰。补虚与祛邪的治疗目的都在于使心脉之气血流通,达到通则不痛,故活血通络法在不同的证型中可视病情,随症配合。 4.诊断分型 对于该病的诊断分型一直存在争论,《中医科学》[1]把本病分为七个证型:心血淤阻型、痰浊闭阻型、寒凝心脉型、气滞心胸型、心肾阳虚型、心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王荣丽[2]通过中医辨证将病人分为两大类:阴阳气血虚损型和痰瘀型;丁莉[3]认为本病可分为五种证型进行论治,分别为:血虚证型、气滞证型、寒瘀痹阻证型、气阴两虚证型以及痰浊中阻证型;汇玲[4]认为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可分为心气不足型、痰湿阻滞型、寒凝血脉型、气虚血瘀型、血瘀阻滞型、心气阻滞型五种症型;关于本病的症候分型诸位医家虽然存在分歧,但大部分医家认为本病分为血瘀型、虚型、痰浊型以及寒凝型四种。 5.中医药治疗 许从真[5]将冠心病分为七型论治:其中气滞血瘀型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常以血府逐瘀汤为代表方;对于气虚血瘀型治宜益气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 导读:无论你来自哪里,都应该为你的社会、国家和家庭服务,而这些并不取决于你说了什么,而取决于你做了什么。 冠心病的预防最强调综合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又占主要地位。有研究表明近10多年冠心病死亡率下降的主要理由并不是PCI等高精技术的广泛施用,而是控制各项危险起因和药物治疗的结果,COURAGE,OAT等震动冠心病治疗领域的研究结果更进一步证实了药物及综合治疗的重要性。中医药是我国的医学瑰宝,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瞩目标效果,有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超过70%的冠心病病人在长期施用中药治疗。但是对各种中药的特点以及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差异,还存在一些模糊的熟悉。心脏病求医冠心病发病的主因和发作机理心脏病 现代医学以为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在各种促动脉粥样硬化起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冠状动脉内膜下粥样斑块积聚,而斑块体积的不断增大以及在此基础上斑块破裂导致的血栓产生所引发的慢性或急性心肌缺血、缺氧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祖国医学以为冠心病的发病的主因、病机在中医学上应归属于“乳房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早在《内经》中成药治疗冠心病的上风。 眼前化学合成药物、搭桥、参与等西医方法都能够治疗冠心病,但是作为祖国传统医学中的中成药在改善冠心病临床症状等方面的疗效几百年来得到了广泛认可,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替换的上风如: 1.中成药治疗从整体调节入手,作用于冠心病的多个病理环节。 2.中成药能够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以麝香保心丸为例急救时舌下含服能够迅速减轻心绞痛症状,长期服用能够增加功能性或结构性的冠状动脉侧枝循环,这就很适用于一些不相宜做搭桥手术或参与治疗的病人。 3.即使部分病人已实施搭桥或参与治疗,但在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或再闭塞时,中成药仍然能够长期施用,并也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4.中成药施用便利,增加了病人的允从性,使疗效得以保证,而一些经典的成药,如麝香保心丸,治疗用度低廉还可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常用的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 中药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包涵辨病施治、辨证施治,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有很多种,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活血化瘀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 发表于2009-05-1816:12概述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样硬化,心肌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引起的心脏病。冠状动脉受累特点是其内膜有脂质的沉着,复合糖类的积聚,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病变,常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冠心病属于中医的胸痹、真心痛、厥心痛范畴。本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脑力劳动者多见,对人们健康危害大,为老年人主要死因之一。 我国医学书籍中对此病早有记载。如《灵枢?厥病篇》:“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这里所述的真心痛,是指冠心病的危重症,若失治、误治则预后不良。如《千金方》云:“胸痹有绞痛如刺……。”“不治数日死。”汉代张肿景《金匮要略》叙述最详。指出“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简要说明胸痹为胸中阳气闭塞引起,并扼要地描述了胸痹证的特征,胸痹病位在上焦,故《金匮要略直解》说:“胸中者,心肺之分,故作喘咳唾也”。尔后几乎无异议。到明清,在原有认识基础上,对本病的治疗也有独到见解。如《灵枢?五味》已有“心痛宜食薤”的记载。《金匮要略》强调宣痹通阳为主的治疗原则,至今仍为临床所遵循,《世医得效方?心痛门》用苏合香丸芳香温通的方法“治卒暴心痛”。后世医家又提出了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如《证治准绳,诸痛门》用大剂红花、桃仁、降香、失笑散治疗死血心痛,《时方歌括》用丹参饮,《医林改错》用血府逐瘀汤等治疗胸痹心痛。所有这些,均是当今治疗冠心病有效的方药。 病因

本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认为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糖尿病、内分泌功能低下及年龄大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本病的常见致病因素是: 1.肾气亏损随着年龄的增长,脏气功能渐退,或未老而肾亏,命门火衰,不能温煦各脏腑,导致阳衰气滞,血行不畅,发生气虚血瘀;或肾阴亏乏,不能滋养脏腑之阴,也可导致阴虚血瘀。 2.寒邪内侵由于胸阳不足,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气滞,痹阻胸阳,心脏不通发为胸痹。如《诸病源侯论》说:“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因虚而发,上冲胸间,则为胸痹。” 3.饮食不节素嗜肥甘厚味或长期饮酒,脾胃受损,运化失常,痰浊内生,阻渴胸阳,气机示畅,发为胸痹。 4.情志失调长期缺乏运动。精神抑制,情志失去平衡,或过度紧张不安,思虚过度,致血行不畅,气滞血瘀,心脉瘀阻发为胸痹。 病机 真心痛的病机主要是胸阳不振,阴寒之邪内侵与痰浊上扰所致。年大肾气渐衰,脾失健运,痰浊内生;阴寒与痰浊不化,痹阻心脉,进一步导致气滞血瘀,出现以瘀血为特征的胸痹证,严重者可发为真心痛,甚至心阳暴脱。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病机理是复杂的,综合性的较长过程。可归纳为四个步骤:1.心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平滑肌细胞增生。2.血小板粘附于受损的血管壁后,释放出血、血小板Ⅳ、Ⅷ因子等。3.低密度脂蛋白由受损的内皮细胞渗入内膜下的清素,血栓素A 2 平滑肌细胞,并被吞噬,进入细胞后被细胞内溶酶体的水解酶分解而释放出游离胆固醇,后者与亚油酸结合,成为重要发病环节。4.在上述病理变化基础上,最终发生冠状动脉纤维化、钙化。 临床表现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新策略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新策略 发表时间:2019-08-14T10:58:29.23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下第6期作者:叶长青 [导读] 冠心病为心血管系统领域多发性疾病,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促使血管阻塞或狭窄,或(和)因冠脉痉挛,引发心肌缺氧、缺血及坏死诱导所致。 成都市武侯区第三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043 冠心病为心血管系统领域多发性疾病,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促使血管阻塞或狭窄,或(和)因冠脉痉挛,引发心肌缺氧、缺血及坏死诱导所致。近年来,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本病发生率进一步上升,且渐趋年轻化,对公众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如何预防和治疗,始终是医学界重点研究课题。中医将本病归属于“胸痹”、“心痛”等范畴,认为其具本虚标实特性,病机复杂,中医药为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1 祛痰逐瘀类药物的应用 在冠心病中,本虚标实症状较多见,本虚即指血瘀、两虚,标实即指痰浊、气滞。患者因身体体征、症状存有差异,故治疗时,首先需重视对标根治,在有效缓解病情后,再加强对本根治。或初始即采取标本兼治的手段,依据病情对症用药。在治疗冠心病时,“痰凝”、“血瘀”为最显著的病理变化,需善于应用“化痰”、“活血”方法,重视斑块软化,以促使痰瘀症状消除。 1.1从“痰”论治 临床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炎症机制、发病机制间的关系展开探讨时得出,相较非痰热者,痰热型细胞因子指标呈明显升高显示,表明炎症,是诱导冠心病痰热体制患者发病的因素。临床在治疗时,取中药复降汤应用,作用较为突出。 1.2 从“瘀”论治 在对冠心病治疗时,采用活血化瘀法,效果较为理想。所用中药包括川芎、红花、柴胡、全虫、延胡索、枳壳、丹参、赤芍等。有研究应用养心通脉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作用较明显。此药以川芎、丹参为主要成分,均为活血药物,经统计示,总有效率可>90%。针对冠心病患者应用活血化瘀法展开治疗,可使冠状动脉痉挛体征有效缓解,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促使心功能、心肌缺氧缺血有效恢复,并可提升心脏泵血功能及血管顺应性,降低血脂、血糖,减缓外周阻力。由此,患者心率、血压可维持在稳定水平,达到预期治疗目标。 1.3 痰瘀同法治疗 从冠心病病机展开分析,为痰瘀互结疾病,痰、瘀间可实现转化。有报道指出,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有肥胖症合并者,取宣痹祛痰方应用,效果理想。此方以全瓜蒌、丹参、绿茶、姜半夏、檀香等为主要成分,总有效率可>90%,为痰瘀同法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基础。 2 清热解毒类药物的应用 研究示,冠心病的发生与炎症存在一定关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属一种特殊的炎症类型,在发病过程中,人体内积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性因子可表现热量加速释放、聚集的状态,至局部热量呈骤增显示,温度升高后,患者机体可受到程度不等的损伤,而病发过程在特征上,与中医瘀热蕴毒症具一定相似性。《金匮要略》观点也表明,“毒,邪气蕴结不解之谓”。即中医毒邪可按内毒、外毒划分,内毒为首要诱导冠心病发生的因素。从中医角度来分析,炎症因子,即为中医内生之毒。具体开展治疗时,以清热类药物为首选,以发挥凉血、泻火、解毒等作用,对于人体湿热、内热等疾病,可发挥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多用于喉咙肿痛、蛇虫咬伤等病症。西医在用药时,需从“消炎”角度开展。多项报道均指出,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展开治疗,清热解毒类药物作用较为突出,在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基础治疗后,取三黄片加用,可使患者畏寒肢冷等症状有效缓解,效果十分理想,疲倦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等症状可明显减轻。 有研究针对所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应用常规治疗方案和在常规基础上,加用三黄片治疗方案,结果示,相较常规治疗,加用三黄片组症状积分减少程度更为明显,且白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指标水平显著下降。表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取清热解毒方应用,效果较为突出,作用机制与对炎症反应抑制存在直接关联。临床也有报道显示,采用清热解毒法对冠心病治疗,在患者取大调中汤服用同时,加之连翘、金银花、野菊花等药物辅助应用,相较单用大调中汤,症状缓解更为明显。此外,部分清热解毒类中草药,可发挥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逆转的作用,是有效的对冠心病进行治疗的用药。 3 补益类药物的应用 依据中医学观点,益气活血中药多由益气、活血药配伍而成,多项研究均表明,益气活血方具对血脂代谢调节,改善血液流变学、对脂质过氧化抑制,保护内皮细胞,调节多肽和基因表达等作用。同时,益气活血方,还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有效降低。具活血作用的中药较为多元,如川芎、丹参、桃仁、赤芍等,还可抑制炎症反应,使斑块保持稳定,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经中医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使心绞痛发作频率有效减少,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并可使气短胸闷、心悸心慌等症状改善。 4小结 总之,冠心病为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的心血管疾病,采用中医药治疗,可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从根本上延缓病程,消除临床症状,改善远期预后。临床需依据患者具体病机,对合适的给药方案和方法进行选择,以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