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境外同胞政策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境外同胞政策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境外同胞政策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境外同胞政策

杨育才

2013-01-11 18:38:10 来源:《俄罗斯研究》2008年第1期

【内容提要】境外同胞政策始终是俄罗斯涉及内政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期的境外同胞政策都直接地影响了原苏联地区俄罗斯人面对现实问题时的策略选择,也影响到俄罗斯国内社会发展及其与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外交关系。普京时期的境外同胞政策经历了限制移民和鼓励自愿移民两个阶段,一贯之的是对境外同胞的权利保护,并提出了建设“俄罗斯人世界”的文化自治理想。

【关键词】普京时期俄罗斯境外同胞政策

【中图分类号】D5 【文章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9-721X(2008)01-0028-(06)

俄罗斯学术界习惯于将原苏联地区的俄罗斯人称为“新近邻国家的俄罗斯人(новоерусскоезарубежье)”,原苏联地区的俄罗斯人问题则被表述为“境外”俄罗斯人问题。俄官方更常使用“境外同胞”和“境外同胞问题”这样的术语。由于俄罗斯人的主体分布在俄罗斯联邦,不仅数量巨大且具有国家主体民族地位,后者对原苏联地区“俄罗斯人问题”的影响举足轻重。这也符合跨界民族问题的一般规律,“凡跨界一方成为主体民族的跨界民族,所产生的问题远比双边均非主体民族的跨界民族问题要多,危险性也大得多。”[3]俄罗斯政府对原苏联地区俄罗斯人问题的态度主要通过其“境外同胞政策”表现出来。普京时期的境外同胞政策与俄罗斯国内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普京第一任内,鉴于1990年代移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排外主义思想的影响,俄当局加强了反非法移民和限制移民措施。在普京第二任期,境外同胞政策再次出现变化,俄开始

根据人口问题的现状和地区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推行新一轮鼓励“自愿移民”的政策。作为对俄国离散族群的长远发展蓝图,普京提出了建设“俄罗斯人世界”的文化自治理想。

一、反非法移民与限制移民

上个世纪90年代,昔日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多民族的共同家园苏联一朝分崩离析,极大地改变了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形势,也引发了新独立国家的俄罗斯人的认同危机,大批俄罗斯人开始向俄回归。从1991到1994年四年间,仅从独联体国家移入俄联邦的人数就高达360万。[4]1992—1996年间,在俄罗斯取得“难民”和“被迫移民”地位的人数超过120万,实际上想取得这一地位的人更多。[4]

除了移民回归,1990年代的俄罗斯还在不断迎来越来越多的全球化时代的劳务移民,带来一些诸如资源紧张、社会治安混乱之类的问题,加上国内移民也主要流向这些地区,使欧俄部分的城市俄罗斯人感受到较大的竞争压力。引起了当地人的不满。由此而来的一个问题是,普京执政初期俄罗斯社会弥漫着一种严重的民族排外情绪,而主因正是持续数年的回归移民造成的就业竞争压力及各种社会问题加剧了社会紧张度。特别是非俄罗斯人进入俄劳动力市场更容易引发并激化一系列矛盾,从某种程度上诱发了新俄罗斯民族主义。俄罗斯人的怨怒反过来催生出大量极端民族主义组织,暴力排外事件频频发生。正如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指出的,“由于俄国的欧洲部分出现了人口老化和实际数量下降的趋势,苏联不得不日益依赖于非欧洲人……在工业上俄罗斯人要么必须使亚洲工人进入这块欧洲的心脏地带--这将会引起憎恨外国人的俄罗斯人的强烈反对。”[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外来劳务移民“已经成为俄罗斯现实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由于移民检查的程序严格,国家经济中灰色经济成份大,连同警察腐败等因素的影响,存

在大批非法外来务工者也是俄罗斯劳务市场一大特点。根据有关研究,“在俄罗斯,非法劳务移民估计徘徊在150万到1500万之多”,“2004年上半年,来自独联体国家的劳务移民中,非法打工者不到17万,约占其总数的7-10%”。[6]在这种背景下,由于民族主义者的鼓噪,世纪之初俄罗斯国内限制外来移民的呼声一直很高。俄罗斯政府遂开始调整境外同胞政策,致力于使境外俄罗斯人在新国家的框架下融入当地社会,以此抑制大批量的移民涌入。[7]俄在2001年制定的“2002-2005年联邦移民纲要”方案中曾明确提出要“建立调节移民进程的机制”,“国家只对最需要的移民提供援助”。[7]由于在俄罗斯的外来移民结构中,原苏联地区占绝大部分。移民政策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同胞政策的一部分。这一政策在移民管理机构的设置上也有所反映。2000年5月,俄移民局撤消,其职能转交在民族部基础上成立的联邦事务部。2002年2月,俄在内务部编制内恢复联邦移民局。内务部没有制定和落实移民政策的经验,在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的国际反恐大环境下,全部精力都集中到了与非法移民的斗争中。

二、人口危机与“自愿移民”政策

世纪之交,在民族主义排外势力甚嚣尘上的同时,俄社会也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独立以来,由于国内经济困难和社会动荡不安,原本不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为负值。此外在全球化条件下,人口外流(主要是流向西方)的数量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移民回归以及新独立国家民族人口交换的影响。在1990年代中期回归潮减退之后,俄总人口呈总体持续下降趋势。

表1 后苏联时期俄罗斯人口数量变化统计

资料来源: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参见

http://www.gks.ru/free_doc/2007/b07_11/05-01.htm。

早在普京执政之初,关于“俄罗斯人口灾难的神话”已经传闻很多,以至于普京总统在2001年向联邦会议报告的咨文中也产生了猜疑:“如果相信预测,这些预测都有行家的现实研究做论据,再过15年俄国人将减少2200万。如果当前的趋势持续下去,民族的生存将受到威胁”。[8]2002年10月,俄进行了苏联解体以来首次全俄人口调查。统计结果公布后,俄各界更是众口一词地认定本国存在严重的人口危机。俄学者尤里耶夫甚至认为,“如果不能从财政、经济和社会制度上找到解决的办法,俄国将不复存在。”[9]

在各界对移民政策的批评声中,俄政府对移民问题的看法又逐渐有所改变。2005年9月27日,普京在电视直播回答同胞问题时强调“吸引那些选择俄罗斯为自己祖国的人到俄罗斯联邦定居是俄罗斯的战略抉择”,并承诺将为之简化办理国籍以及取得长住权的手续。普京甚至为2003年在直播中说“所有想从独联体国家回归俄罗斯的人已经回来了”而致歉,承认“确实还有许多乐意来但是没有能力的人”。[10]2006年6月,普京签署命令批准自愿移民纲要,命令中说:所采纳的国家计划“意在将境外同胞潜力与俄国地区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补充提高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和调整移民等措施的不足,以稳定俄罗斯联邦的人口数

量”。[11]与此前限制移民的移民纲要相对,新纲要强调根据国家解决人口问题和社会矛盾的需要支持自愿移民。如纲要认为“目前的移民流带有自发性质。由于没有考虑社会基础设施的现实能力,地区劳动力市场的不平衡在扩大,社会紧张在加剧,为俄罗斯联邦居民中民族不宽容和排外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条件”,“摆脱这一局势的出路在于让同胞考虑俄罗斯联邦主体的社会经济状况,有意识地选择未来的居住和生活地。”[12]根据纲要,国家把移民目的地分为三类。A类地区是战略意义重大的边界地区,国家向移民提供全额的国家保障和社会资助。B 类地区是需要大量人手的重要投资开发地区,提供除失业津贴之外的国家保障和社会资助。C类地区是三年或三年以上人口持续减少的地区。国家提供除失业津贴和搬家费用之外的国家保障和社会资助。纲要的目标是在提高国家主体的吸引力、补偿损失的基础上激励和组织同胞自愿移民到俄罗斯联邦。国家从2006年开始,在一些原苏联国家及“远邦国家”设置移民代表机构,盘查移民资源,提供政策信息,为落实国家纲要创造条件。[13]

值得注意的是,从国家现有经济能力出发,也从融合和使新移民归化、从防止社会矛盾加剧的需要出发,普京当局对境外同胞移入问题坚持自愿的原则,认为不应把同胞从独联体强拉到自己的领土上,而应该给其提供选择的权利,“为那些想回俄罗斯的人创造条件”。[14]

三、普京时期俄罗斯境外同胞政策的文化自治性质

普京时期俄境外同胞政策的性质是支持和促进境外俄罗斯人的民族文化自治。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创造条件,保持原苏联地区统一的文化空间,使俄罗斯人作为一个保持俄罗斯文化认同的族群生存下去;通过俄罗斯人和俄罗斯文化的作用,保持俄对原苏联地区的影响力,为未来的地区一体化进程做好准备。正如俄学者指出的,“支持境外同胞的主要目的是:在遵守国际准则的基础上全面促进落

实和保障对象国同胞的权利、自由和其他合法利益;理顺和发展俄罗斯联邦与同胞及其组织的全面联系;发挥同胞及其组织在扩大俄罗斯与外国平等互利关系、进一步发展俄联邦民主改革方面的作用。”[15]

对俄而言,一方面现阶段俄的经济能力尚不足以接纳和安置过量移民。另一方面,大量俄罗斯人离开新独立国家势必造成诸多弊端,而俄罗斯人作为一种地缘政治和文化力量留在近邻国家也有其必要性,可在所在国形成维系俄国家利益的外部政治力量。如在乌克兰,反对北约东扩的声音主要在克里米亚等俄罗斯人占比例较高的地区。俄学者明确指出:“俄罗斯人口在所在国家比重的降低可能导致对所在国公开的民族主义和反俄情绪制约不力,也使俄国失去强有力的联系环节。对俄国与这些国家的经济联系,特别是对于未来俄国的海外市场是一个损失”。[16]

实践中,境外同胞被用作外交的手段,但俄在此问题上存在两面性。一方面,俄公开宣称同胞问题应无损于所在国利益,无损于俄与所在国关系,对与俄友好实践中配合和促进一体化的国家如哈萨克斯坦,普京当局在俄罗斯人权利方面保持克制。[17]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对独联体离心的国家,如对乌克兰、波罗的海国家、摩尔多瓦和格鲁吉亚,俄政府不惜提出俄罗斯人权利问题施加压力。如在回答俄如何帮助波罗的海国家的无国籍者时,普京谴责这一“绝对既写不进世界法律体系也写不进欧盟地区法律体系”的“发明”,表示俄在“寄希望于波罗的海国家思维健全的人懂得这一点”的同时将“争取从自己的方面,通过外交渠道,通过国家间直接联系和在与欧盟对话中解决这一问题。”[18]

为了实现境外同胞政策的最终目的,俄政府计划在不同领域支持境外同胞。其中首要的一项任务是促进同胞融入所在国社会生活。俄认为,解决这一课题能够实质性增加境外俄罗斯同胞以合法手段保障其与其他民族的平等地位,使他们

能够拥有相应的政治代表权并参与国家的社会决策,分享资源,以及建立在与所在国文化交流条件下用以保持和发展自身文化的条件。[19]

第二,俄日益重视在“近邻国外”保持、发展和推广俄罗斯语言和文化。普京在2006年10月召开的第二次俄国同胞代表大会上提出要努力保持俄语空间,保持和研究俄语,不允许破坏俄语教育体制。为此,俄罗斯鼓励、支持在教育、文化和艺术等各个领域发展与同胞的合作,并采取外交措施,包括签订保障民族文化、教育、信息语言及同胞其他需求的国家间协议,为落实相应的合作项目创造条件。

第三,俄罗斯政府还鼓励和积极促进俄罗斯社会组织与同胞社会组织以及俄罗斯公民与境外同胞之间发展联系,支持建立专门的社会组织以及世界性、地区性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对待同胞组织问题上,政府尽量与原苏联国家的俄罗斯激进主义组织拉开距离。如哈萨克斯坦的俄罗斯人就曾从一个角度对第二次俄国同胞代表大会的权威性表示怀疑:“驻在国的使馆自主指定代表团领导人”,后来“这些头头脑脑都进了大会成立的协调委员会。其结果是比利时的千人离散族群有二名代表,……哈萨克斯坦有俄罗斯人600万,只有一名代表,而且此人在此前的俄罗斯人运动中从来默默无闻。而在协调委员会中竟然有一位以色列的犹太人同乡代表,他也算是我们的同胞?”但这也许正是俄罗斯政府的本意,那就是不愿意通过同胞大会鼓励境外的激进民族主义者。通过官方举办类似俄国同胞代表大会这样的活动,目的在于主导同胞命运的发展,实现境外俄罗斯人文化自治的蓝图,而不是将同胞问题政治化,最终导致激化国际矛盾。

为了着眼长远,建设“俄罗斯人世界”遂成为俄罗斯解决境外同胞问题的战略思想。

四、建设“俄罗斯人世界”的战略构想

“俄罗斯人世界”是对俄罗斯离散族群的形象描述。该概念最早出现于1990年代初期,至1998年,作为落实俄罗斯独联体政策的理论依据,学术界提出了原苏联地区存在某种统一的社会文化现实的假设,“俄罗斯人世界”遂成为一个常见用语。

最早把俄罗斯人世界当成一种系统思想提出的是谢德罗维茨基。该学者认为理解该词的关键是要认识到“俄罗斯境内外的说俄语、用俄语思考的俄罗斯人构成一个潜在的联合社会”。俄罗斯人世界是由大大小小的俄语共同体组成的网络,有明确的地缘经济倾向。境外俄语族群所代表的智力、人力和财力巨大,策略得当,这种力量可以为俄罗斯的发展所用。“世界问题越多,对俄罗斯人世界的文化和人力资源的需求也就越大”,而“在全球化条件下,外部市场与内部市场,国内居民与国外族群,对内经济政策与参与世界经济进程,内部与外部的界线正变得越来越模糊。国际关系活动及其主体的性质改变了,离散族群、人类结构和世界网络正在成为决策的中心……俄罗斯人国家可以也应该在俄罗斯人世界的界限内,在建设性地发展其世界网络的政策中寻求自身稳固性和价值的基础”。

全球化导致民族国家认同的危机,但同时也给民族文化认同留下了空间。这一现实支持了俄国的“俄罗斯人世界论”。谢德罗维茨基显然支持自由民族主义的观点,但他的论点本身代表某种新帝国的意味。如他认为:“接替依托工业经济类型的民族国家的将是依托后工业经济及其活动类型的新型国家。这种国家实质上是后民族的、网络的、世界主义的国家”,“现在正在全速形成新的文化和经济帝国,不需要对此视而不见。事实上正在出现庞大帝国的边境地区。在这个意义上,世界一词在我看来甚至更符合正在发生的进程的性质。在当今世界,只有新型国家———网络和世界主义国家才具有竞争力”。“对于俄罗斯,赖以形成竞争力的资源是离散族群。因为俄罗斯不能提升自己的资源而且经济发展落后,所以今天不应该在这一领域竞争,更不应该在军事领域竞争,后者很昂贵而且没有

前途。应该保持在经济和军事领域的某种非对称的同时,依托俄罗斯离散族群发展其他活动领域,如文化、人文—技术方向,以此形世界保护伞,非此在现代条件下无可依托。”

2001年,普京在第一次俄国同胞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首次使用“俄罗斯人世界”这一术语。普京说:“同胞———远不仅是一个法律范畴。而且也不是地位或者什么优待问题。这首先是个人选择问题,自决的问题。说得更准确些:心灵自决的问题。这条道路不总是简单,因为‘俄罗斯人世界’从来都远远超出俄罗斯的地理边界,甚至远远超出俄罗斯民族的边界”。普京的讲话是有寓意的,“虽然许多与会者都甚觉突然。这一事件本身可以说是俄罗斯国家对境外俄罗斯离散族群态度的根本变化。那就是俄对境外同胞政策的长远打算明朗化,其主线是促进同胞融入新独立国家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生活,适应当地文化的同时,主要通过文化和教育援助等方面,促进境外同胞向保持俄罗斯文化内核的“离散族群”转变,防止他们在文化上被同化。“当代俄罗斯离散族群从社会、民族和宗教成份上都非常不同。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统一的:保持民族文化,帮助坚持人权,免受歧视”。

离散族群政策中早就潜在着一个“族群化”的规划,即通过一种话语建构一种民族文化认同。普京时代,这一规划明确化了。从这个意义上在原苏联进行着一场话语权的斗争,这是文化的竞争。俄罗斯国家要在建构和凝聚俄罗斯人世界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自2001年普京在境外同胞大会上发表讲话之后,俄罗斯的政界与学界都开始在自己的工作日程中增加建构“俄罗斯人世界”这一事项。由于语言之与文化的重要性,俄政府开始特别重视在原苏联范围内保持俄语的地位。在2007年国情咨文中,普京再一次使用“俄罗斯人世界”这一概念。他强调:“我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和多文化的联盟,对于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的大同世界的思想从来都是俄国人民的精神的基础。在今年这个宣布为俄语年的年份里,有

理由再次记住,俄语是历史上充满兄弟情谊的各民族的语言,确实是族际交流语。它不仅是丰富的世界成就的宝库,而且也是千百万‘俄罗斯人世界’的活的空间。这一世界当然比俄罗斯本身更广泛。因此,作为多个民族的共同财富,俄语永远不会成为仇恨或敌视、排外或孤立主义的语言”。

2007年5月“俄罗斯统一基金会”与“俄罗斯战略”杂志举办“俄罗斯人世界:意义与俄罗斯战略”圆桌会议,季什科夫发表题为“新旧‘俄罗斯人世界’”的学术报告。一向持自由主义观点的季什科夫在关系到未来俄罗斯人世界的建设和发展时也表现出强硬的态度。“如果俄语的平等地位得不到承认,俄罗斯就应该支持两种形式的俄罗斯文化自决:在俄罗斯人聚居地区通过原苏联国家的联邦化而采取的民族地域形式,或者超地域的文化自治形式”。他甚至还提到更极端的实现国家战略的途径,即“也可能施行支持重新统一方案的战略,只是这种战略带有很大的政治风险,只有在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比较现实,而且是在后者动议的情况下。”

2007年6月,普京签署总统令,成立“俄罗斯人世界”基金会,这是“唯一一家由总统命令成立的非商业组织的基金会”。基金会的目的在于加强俄语在世界的地位,支持普及俄语和俄罗斯文化。

总的看,俄罗斯人问题能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和取决于“俄罗斯人世界”的文化性质,“新的民族文化在多大程度上确实是同质的,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在联合的基础上,在公民对所在国家忠诚的基础上而不是在排他性的原则上建构起自己的认同。”当然,问题还取决于俄罗斯离散族群的地位、数量以及所在国选择什么样的认同战略。(责任编辑卢冠霖)

[1]葛公尚主编:《当代国际政治与跨界民族》,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4页。

[2]МукомельВ.МиграционнаяполитикаРоссии.Постсоветскиеконтексты.Москва. 2005.С.13.

[3]Т.М.Регент.МиграциявРоссии.Проблемы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М., 1999.С.145.

[4][美]彼得·德鲁克:《新现实--走向21世纪》,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第27页。

[5]ВладимирМукомель.МиграционнаяполитикаРоссии.Постсоветскиеконтексты.Москва. 2005.С. 194.

[6]А.В.Петренко.“Русскийвопрос”вБлижнемЗарубежье(напримереКазахстанаиКиргизии).30.05.2003. 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103119699.html,.ru/db/msg/21077.

[7]ПояснительнаязапискакпроектуФедеральноймиграционнойпрограммына2002-2005 [8]В.А.Тишков.МифодемографическойкатастрофевРоссии//Этнологияиполитика.Москва:Наука.2005.С.208.

[9]Росбалт. 09декабря2002г.

[10]СоотечественникинапрямойсвязисПрезидентом.Изстенограммы

[11]Прямойлинии?сВ.В.Путиным27

[12]сентября2005г.https://www.360docs.net/doc/103119699.html,/index.php? module=fullitem&id=9043.ВероникаРоманенкова.Путин:Россиядолжнапредоставитьсоотечественникамправовыбора/15.01.2007.

ht-tp://viperson.ru/wind.php? ID=271660&soch=1.

[13]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программапооказаниюсодействиядобровольномупереселениювРоссийскуюФедерациюсоотечественников,проживающихзарубежо

м.http://www.mid.ru/ns-dgpch.АлексейИконников.Вопросо《русскомвопрос

е》.http://www.continent.kz/2006/17/6.htm

[14]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программапооказаниюсодействиядобровольномупереселениювРоссийскуюВероникаРоманенкова.Путин:Россиядолжнапредоставитьсоотечественникамправовыбора/15.01.2007.

ht-tp://viperson.ru/wind.php? ID=271660&soch=1.

[15]ТатьянаПолоскова,ВиталийСкринник.Русскиймир:мифыиреалии.МосковскийФо

нд“Россияне”.Москва.2003.

https://www.360docs.net/doc/103119699.html,/data/200412/russkijmir1poloskova.doc.

[16]А.В.Петренко.“Русскийвопрос”вБлижнемЗарубежье(напримереКазахстанаиКиргизии).30.05.2003. 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103119699.html,.ru/db/msg/21077. [17]МарленЛарюэль.《Русскаядиаспора》и《российскиесоотечественник

и》.http://www.polit.ru/research/2006/09/08/diaspora.html

[18]СоотечественникинапрямойсвязисПр

езидентом.Изстенограммы《Прямойлинии》сВ.В.Путиным27сентября2005

г.https://www.360docs.net/doc/103119699.html,/index.php? module=fullitem&id=9043.

[19]ТатьянаПолоскова,ВиталийСкринник.Русскиймир:мифыиреалии.АлександрПон

омарев.Органыесть-работынету.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еимитаторывыхолащивают《русскийвопрос》/ 18.04.07.https://www.360docs.net/doc/103119699.html,/index.php?

module=fullitem&id=10719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境外同胞政策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境外同胞政策 杨育才 2013-01-11 18:38:10 来源:《俄罗斯研究》2008年第1期 【内容提要】境外同胞政策始终是俄罗斯涉及内政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期的境外同胞政策都直接地影响了原苏联地区俄罗斯人面对现实问题时的策略选择,也影响到俄罗斯国内社会发展及其与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外交关系。普京时期的境外同胞政策经历了限制移民和鼓励自愿移民两个阶段,一贯之的是对境外同胞的权利保护,并提出了建设“俄罗斯人世界”的文化自治理想。 【关键词】普京时期俄罗斯境外同胞政策 【中图分类号】D5 【文章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9-721X(2008)01-0028-(06) 俄罗斯学术界习惯于将原苏联地区的俄罗斯人称为“新近邻国家的俄罗斯人(новоерусскоезарубежье)”,原苏联地区的俄罗斯人问题则被表述为“境外”俄罗斯人问题。俄官方更常使用“境外同胞”和“境外同胞问题”这样的术语。由于俄罗斯人的主体分布在俄罗斯联邦,不仅数量巨大且具有国家主体民族地位,后者对原苏联地区“俄罗斯人问题”的影响举足轻重。这也符合跨界民族问题的一般规律,“凡跨界一方成为主体民族的跨界民族,所产生的问题远比双边均非主体民族的跨界民族问题要多,危险性也大得多。”[3]俄罗斯政府对原苏联地区俄罗斯人问题的态度主要通过其“境外同胞政策”表现出来。普京时期的境外同胞政策与俄罗斯国内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普京第一任内,鉴于1990年代移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排外主义思想的影响,俄当局加强了反非法移民和限制移民措施。在普京第二任期,境外同胞政策再次出现变化,俄开始

根据人口问题的现状和地区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推行新一轮鼓励“自愿移民”的政策。作为对俄国离散族群的长远发展蓝图,普京提出了建设“俄罗斯人世界”的文化自治理想。 一、反非法移民与限制移民 上个世纪90年代,昔日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多民族的共同家园苏联一朝分崩离析,极大地改变了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形势,也引发了新独立国家的俄罗斯人的认同危机,大批俄罗斯人开始向俄回归。从1991到1994年四年间,仅从独联体国家移入俄联邦的人数就高达360万。[4]1992—1996年间,在俄罗斯取得“难民”和“被迫移民”地位的人数超过120万,实际上想取得这一地位的人更多。[4] 除了移民回归,1990年代的俄罗斯还在不断迎来越来越多的全球化时代的劳务移民,带来一些诸如资源紧张、社会治安混乱之类的问题,加上国内移民也主要流向这些地区,使欧俄部分的城市俄罗斯人感受到较大的竞争压力。引起了当地人的不满。由此而来的一个问题是,普京执政初期俄罗斯社会弥漫着一种严重的民族排外情绪,而主因正是持续数年的回归移民造成的就业竞争压力及各种社会问题加剧了社会紧张度。特别是非俄罗斯人进入俄劳动力市场更容易引发并激化一系列矛盾,从某种程度上诱发了新俄罗斯民族主义。俄罗斯人的怨怒反过来催生出大量极端民族主义组织,暴力排外事件频频发生。正如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指出的,“由于俄国的欧洲部分出现了人口老化和实际数量下降的趋势,苏联不得不日益依赖于非欧洲人……在工业上俄罗斯人要么必须使亚洲工人进入这块欧洲的心脏地带--这将会引起憎恨外国人的俄罗斯人的强烈反对。”[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外来劳务移民“已经成为俄罗斯现实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由于移民检查的程序严格,国家经济中灰色经济成份大,连同警察腐败等因素的影响,存

俄罗斯农业改革及其经验借鉴

俄罗斯农业改革及其经验借鉴 林跃勤 一俄罗斯农业改革的基本内容 ( 一) 打破国家垄断, 实行土地私有化 土地私有化作为俄罗斯私有化的组成部分, 首先是农用土地制度的变革。俄罗斯农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将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形成新兴的农场主阶级, 并推动新型市场农业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根据1990 年通过的《土地法》、1991 年4 月25 日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土地法典》、1991 年12 月27 日发布的《关于俄罗斯联邦实施土地改革的紧急措施》等法律法规, 俄罗斯实行土地制度改革。2001 年10 月10 日, 即经过7 年争论之后正式通过的新的《俄罗斯联邦土地法典》规定, 包括农业用地在内的土地可以实行私有化, 但只允许非农业用地( 居民点占地、工业、交通和邮电用地等, 约占全部农业用地的2.7%) 进入流通。2002 年7月9 日, 俄罗斯通过《农用土地流通法》并在6个月内生效。该法有限制地允许农用土地买卖, 但禁止将农用土地卖给外国人、无国籍人士和外资股份超过50%的合资企业。 经过土地所有制改革, 到1998 年年初全俄11200 万农村居民获得了1.159 亿公顷土地, 地方自治机构得到了3 600 万公顷土地, 而个人副业、集体果园和花园占地达840 万公顷, 建立土地再分配基金3 300 万公顷。1998年, 农业经济私有成分从1993 年的64.2%上升到87.1%。2000 年, 97%的土地所有者已经得到了土地所有权证书。土地私有化使俄罗斯实现了由原来的土地单一国有制( 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经营) 转变为以私有和集体所有为主、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土地所有制关系, 彻底解决了苏联时期70 多年的土地所有权与经营 权分离状态, 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此外, 农业企业也根据1992 年9 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习题――08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

第八章俄罗斯 一、单项选择题 1、战后最早出现的地区经济集团是() A、经济互助委员会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东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 答案:A 2、20世纪90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最鲜明特点是( ) A、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后发生的 B、美国战胜苏联的结果 C、在和平条件下苏联一极的崩溃 D、多极格局已在旧格局中发育成熟 答案:C 3、提出“三和路线”的苏共领导人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答案:B 4、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 A、1990年12月 B、1991年8 C、1991年12月 D、1992年2月 答案:C 5、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所推行的政治路线是() A、公开性、民主化和多元化 B、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C、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D、全面完善社会主义 答案:C 6、俄罗斯与欧盟主要国家发展关系中倡导的是:( ) A、一致抗美 B、逐渐取消北约 C、共建大欧洲 D、领导欧洲 答案:C 7、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是在()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 B、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C、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之后 D、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答案:D 8、“八一九事件”爆发的直接动因是() A、车臣武装叛乱分子的分裂活动。 B、签署新联盟条约 C、波罗的海三国宣告独立 D、总统大选 答案:C 9、苏联东欧剧变后初期,东欧中亚国家对外政策的普遍特点是实行了() A、东西方兼顾的“双头鹰政策” B、“亲西方一边倒”外交政策 C、全方位外交政策 D、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答案:B 10、俄罗斯、波兰、捷克等多数东欧中亚国家开始经济转型时采用的主要方式是() A、渐进式转型方式 B、激进的“休克疗法”方式 C、混合式转型方式 D、全面私有化的形式 答案:B 11、导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的主要原因是( ) A、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B、1955年联邦德国正式加入北约 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1954年越南人民开展抗法战争 答案:B 12、20世纪70年代苏美争霸的态势是( ) A、苏联采取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B、美苏互有攻守 C、美国采取攻势,苏联处于守势 D、美苏关系全面缓和 答案:A 13、以下重要事件中直接导致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有( ) A、苏联全面改革 B、两德统一 C、欧洲联盟建立 D、美国提出“超越遏制”战略 答案:B 14、提出“三和路线”的苏共领导人是( )

俄罗斯真相 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经济

俄罗斯真相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经济“灾难” 北京时间3月22日上午消息,对于俄罗斯及乌克兰最近几周的混乱局势,经济学家们通过调低经济预期作为对此混乱局势的反应。以下五张图表显示出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经济是怎样的一场“灾难”。 图表1显示,彭博社调查的经济学家们目前对俄罗斯2014年消费物价上涨(即通胀率)的预期高于几个月之前的预期值,而目前对俄罗斯GDP增长及经常项目盈余的预期则有所降低。俄罗斯最近对乌克兰的入侵也导致俄罗斯本国金融市场混乱及资本外流,这两个因素使得俄罗斯经济增长前景蒙上了阴影。

图表2显示,美元对俄罗斯卢布汇率近期大幅上涨,即近期卢布大幅贬值。虽然对于俄罗斯经济来说,卢布贬值并不一定是坏事,但汇率的波动与俄罗斯近期股市大跌及借款成本大幅上升的走势相关联。

图表3显示,俄罗斯股市近期出现大幅下跌。

图表4显示,俄罗斯借款成本近期出现大幅上升。所有这些市场混乱因素使得俄罗斯央行在3月6日上调了基准短期政策利率,即便晚些时候利率可能降低,但俄罗斯央行此次升息举动仍然被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是经济增长的一个严重不利因素。赫尔辛基Danske Bank经济学家及策略师弗拉基米尔(Vladimir Miklashevsky)表示:“俄罗斯央行此次升息导致个人消费大幅削减、固定投资持续下降,并且使得俄罗斯货币市场利率波动性加大,严重损害俄罗斯经济增长。我们将俄罗斯2014年GDP增长率的预期从之前的2.6%下调至1%,考虑到如此不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我们甚至认为新的预期值也可能太过乐观。” 图表5显示,近几个季度以来,俄罗斯资本外流加速,并且俄罗斯经常项目盈余已不再足以弥补资本外流,成为卢布走软的结构性驱动因素。虽然图表中未包括2014 年第一季度的数据,但考虑到近期的市场混乱形势,俄罗斯资本外流很可能更明显。俄罗斯央行原本希望通过加息以稳定金融市场及抑制资本外流,但并没有很成功地实现目标。另外,标准普尔近日将其对俄罗斯BBB主权评级展位从“稳定”下调至“负面”。花旗集团近期也将其对俄罗斯2014年GDP增长率预期值从2.6%下调至1.0%。

【外贸课堂】 俄罗斯经贸概况及行业市场分析

俄罗斯经贸概况及行业市场分析 一、俄罗斯简介和经贸状况 俄罗斯国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4.3万公里,濒临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的12个海;陆界长达1.7万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领土36%在北极圈内,自北向南为北极荒漠、冻土地带、草原地带、森林冻土地带、森林地带、森林草原地带和半荒漠地带。共横跨11个时区。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暖,春秋两季很短。 俄罗斯联邦由83个平等主体组成,包括21个共和国、9个边疆区、46个州、2个联邦直辖市(莫斯科和圣彼得堡)、1个自治州和4个自治区。分布在7个联邦区(中央区、西北区、南部区、伏尔加河沿岸区、乌拉尔区、西伯利亚区和远东区)。 俄罗斯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其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天然气、铁矿石、煤、镍、石油、铜、铝、黄金。俄森林覆盖率50.7%,面积居世界第一位。非金属矿藏极为丰富,石棉、石墨、云母、菱镁矿、刚玉、冰洲石、宝石、金刚石的储量及产量都较大,钾盐储量与加拿大并列世界首位。渔业资源、水力资源丰富。 俄罗斯联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俄罗斯族是最大的民族,占总人口的79.82%(2006年2月)。俄罗斯境内的民族语言分为4大语系,即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高加索语系、乌拉尔语系。共有大约150种语言,俄语为主要语言,属印欧语系的斯拉夫语族。俄罗斯联邦境内宗教主要有基督教、伊斯兰教、萨满教、佛教(刺嘛教)和犹太教等。基督教以俄罗斯东正教流传最广,教徒人数最多。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俄罗斯经济未能独善其身。自2008年8月俄格冲突、国际油价下跌之后,俄出现了资金大规模撤离、股市暴跌、卢布大幅度贬值、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进出口削减、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居民实际收入下降、失业扩大、经济增长减速消极趋势,呈现出典型的高通胀低增长的滞胀局面。俄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政府通过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拨款被截留用于外汇投机。在外部需求特别疲软的情况下,俄经济危机可能持续2-3年。表现在: 1、俄罗斯股市自年初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持续下跌,仅去年9月16日一天之内俄股市市值跌幅达30%,截止到去年12月下旬跌幅已达70%以上。 2、俄罗斯卢布对美元汇率自去年8月以来不断贬值,持续下跌,卢布对美元实际贬值超过30%。从目前的形势来看,2009年俄经济可能会呈现出高通胀、负增长的不利局面,经济衰退可能会延续2-3年,消费市场萎缩,金融系统运转不灵。俄企业支付能力下降、速效困难,需规范贸易方式,规避风险。 3、自去年10月下旬以来,俄国际储备不断减少,资本外流严重。 4、银行信贷链中断。俄银行体系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短缺,近期内俄商业银行已很难取得国外贷款,主要靠银行间市场以有价证券作抵押通过回购业务开展相互贷款。银行业再次出现严重的信任危机 5、危机波及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营,建筑、钢铁、汽车和机械制造、水泥建材等行业许多项目停工、减产、限产、减员,迫使俄政府不断出台救市计划和稳定实体经济的救助措施。 同时也应当看到,俄罗斯连续10年的经济增长,已有雄厚的基础,金融危机为俄调整

俄罗斯对外贸易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

俄罗斯对外贸易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 从历史上看,对外贸易是国际经济关系的基石。原因是各国经济关系的逐步发展对国际分工的产生过程起到了加速的作用。俄罗斯就积极地参与到国际的贸易中来,俄罗斯获得本国生产力发展的资金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对外贸易,俄罗斯国家执行了非常多次关于对外贸易的革新,在策略进展方向的部分都产生了非常大的改变 在研究俄罗斯对外贸易的历史变革与其实践的情况下,了解国家的对外贸易的进展方向,我们探究俄罗斯的对外贸易的情况以及对策,我们可以借鉴它的创新之处。首先探究了俄罗斯国家现在对外贸易的状况以及特点。分析了影响俄罗斯国家外贸的原因。随后探究了我国在进行对外贸易时需要面对的问题。最后,结合俄罗斯外贸存有的问题,给出了完善俄罗斯外贸的建议,从俄罗斯的对外贸易的发展中获得启发,以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可以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俄罗斯;对外贸易;分析;启示

Analysis of Russia's foreign trade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history, foreign trade i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The reason is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countries of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production process to accelerate. Russia is actively involv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Russia received the funds of national productivity developm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is foreign trade, Russia many times of foreign trade reform and innovation, which caused great changes in the strategic decision. In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of Russia's foreign trade, the historical changes and its practice, understanding of national foreign trade, we explore the situation of Russia's foreign trade and countermeasures, we can From its innovation. The paper first probes into familiar with Russia's current foreign trade situation, to understand the policies formulated by the Russian national implementation foreign trade, familiar with the Russian import and export product composition,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Russia's foreign trade factors. Then understood the problem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in development need to face.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ussian foreign trade being the problem, give the perfect suggestion of Russian foreign trade,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Russia's foreign trade inspired to make the foreign trade of our country to be bett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Russia; foreign trade; analysis; enlightenment

俄罗斯著名人物(普京)

俄罗斯著名人物 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女王统帅有苏沃洛夫作家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 艺术家柴可夫斯基施特劳斯 .列维坦列宾 苏联领导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 俄罗斯领导人普京梅德韦杰夫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热点新闻 01:01莫斯科普希金广场反对派集会和平结束 00:56圣彼得堡800人举行未获准集会警方逮捕70人 00:41普罗霍罗夫在反对派集会上称欠选民的人情 00:05莫斯科警方:超1.4万人参加普希金广场举行的集会 00:01俄警方在莫斯科市中心抓获利莫诺夫及其约50名支持者 23:56莫斯科警方在市中心抓捕参与非法集会的反对派人士 23:45俄中选委统计100%选票普京得票率63.6% 1952年10月7日出生于列宁格勒市。 1975年毕业于国立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分配到国家安全机关工作。 1985年至1990年--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工作。 自1990年起--任国立列宁格勒大学校长国际问题助理,然后任列宁格勒市苏维埃主席顾问。1991年6月--圣彼得堡市政府外事委员会主席,自1994年同时兼任圣彼得堡市政府第一副主席。1996年8月--俄罗斯联邦总统事务局副局长。 1997年3月--俄罗斯联邦总统办公厅副主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监察总局局长。 1998年7月--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自1999年3月起同时兼任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1999年8月--俄罗斯联邦政府主席(总理)。 1999年12月31日--俄罗斯联邦代总统。2000年3月26日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2000年5 月7日就职。 2004年3月14日,再次当选。

在两届总统任期结束后,按照俄罗斯宪法规定于5月7日辞去总统职务。 2008年5月7日起--“统一俄罗斯党”主席。 2008年5月8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普京担任政府总理的提名。 弗拉基米尔·普京拥有经济学副博士学位,精通德语和英语。 已婚,妻子是柳德米拉·亚历山大罗芙娜·普京娜,育有两个女儿:玛丽亚(生于1985年)和卡捷琳娜(生于1986年)。 普京的经典语录 热点新闻 01:01莫斯科普希金广场反对派集会和平结束 00:56圣彼得堡800人举行未获准集会警方逮捕70人 00:41普罗霍罗夫在反对派集会上称欠选民的人情 00:05莫斯科警方:超1.4万人参加普希金广场举行的集会 00:01俄警方在莫斯科市中心抓获利莫诺夫及其约50名支持者 23:56莫斯科警方在市中心抓捕参与非法集会的反对派人士 23:45俄中选委统计100%选票普京得票率63.6% 俄罗斯第二任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5月7日已经离任。在他领导国家的八年时间里,他的许多经典言论已经进入现代俄罗斯口语,成为俄罗斯媒体和社会大众的流行语。而通晓多门外语、口才出众的普京,也经常引用成语和俄罗斯民间谚语。 "拉到茅房里毙了" --"俄罗斯战斗机现在和将来就是要专门打击车臣恐怖分子营地,不管恐怖分子跑到哪里,都要继续下去......我们要到处跟着恐怖分子,在机场,那就在机场。那么,很对不起,要是在厕所里抓到,那就拉到茅房里毙了,说到底是吧。就这样了,这个问题就这么定了。"(1999年9月份,普京视察车臣前线,当时任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 "沉了" --2000年9月,当美国CNN电视台记者向普京提问,询问俄罗斯核潜艇"库尔斯克号"出什么事了,普京做出了简短的回答:"它沉了"。 "会下雪的" --"在岸上你们可以享受明媚春光,这时候在山上还是冬天呢。六个星期还是七个星期以前,我在那儿滑过雪,而且我知道,真正的降雪是有保障的。"(2007年7月,普京在危地马拉游说国际奥委会投票支持索契举办2014年冬奥会时的讲话) "木帆船上的划桨奴隶"

俄罗斯10年经济转轨:结果、趋势与启示

俄罗斯10年经济转轨:结果、趋势与启示 一、俄罗斯1990年代经济转轨的矛盾与结果 俄罗斯10年的改革从本质上改变了国家的性质和制度以及所有的经济关系,可以说,如今的俄罗斯已经是另外一种国家了。这10年当中,经济转轨的目标和任务与实现机制经常发生矛盾。 1.经济转轨目标与实现手段的矛盾。关于经济改革的目标,“休克疗法”的设计者和拥护者们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那就是建立“自由的市场经济”、“以私有制和竞争为基础的自由市场”。直到现在俄罗斯部导人为了取悦于西方仍要求使“经济进一步自由化”。这种提法本身就混淆了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之间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应该是提高经济绩效,在现有的生产资源条件下生产出最多的物质产品来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对任何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国家来说都是一样的。尽管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证明了它不能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但也不能由此认为市场本身就是经济改革的目标。此外,“休克疗法”的实质是反危机,并非单纯的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措施,这是导致俄罗斯1990年代经济灾难的主要原因。 2.价格自由化的矛盾。把价格从各种形式的计划管制当中解放出来被认为是建立市场经济的奠基石,所以俄罗斯经济改革的出发点就是全面的自由化。自由价格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素,但这一要素是与另一要素——竞争有机地紧密在一起的,只有在完善的竞争制度下的自由价格才能不依赖于市场交易主体的意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看不见的手”。而在俄罗斯普遍存在垄断,没有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之时,价格自由化实际上只是变成了生产者对自己商品任意规定价格的自由,结果使俄罗斯人民饱尝物价飞涨和生产崩溃的恶果。 3.反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的矛盾。按照弗里德曼的说法,“通货膨胀一般总是货币现象”,所以反通胀措施一般总是货币政策问题。实际上,控制货币量远不能解决问题,流通中的货币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远比货币主义者所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俄罗斯通货膨胀的根源应该是畸形的经济结构,军事工业恶性膨胀,原料部门和加工部门比例失衡,消费品生产严重落后并且残缺不全,商品极度短缺。在这样的经济结构条件下,价格自由化只能导致价格螺旋上升,引发通货膨胀,而控制货币量的结果也只能是生产的崩溃。 4.在私有化问题上,理论上的误区造成了实践上的失误。俄罗斯变形的私有化在理论上没有划分清楚所有权的法律意义及其经济实现之间的界限,实质上忽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的研究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的研究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的研究 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面积1707.55万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1名;占苏联领土面积的76%),水域面积占13%,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临波罗的海芬兰湾。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1707.54万平方公里(占苏联领土面积(2200万平方公里)的76%),居世界第一位,东西最长为9000公里,南北最宽为4000公里。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338064公里。 地形地形复杂多样。境内地势东高西低,70%的土地是平坦辽阔的平原。西部多为辽阔的平原,以乌拉尔山为界,大约分为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两部分。东部多高原和山地,主要有中

西伯利亚高原、南西伯利亚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和远东山地。东欧平原面积约40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著名平原。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中西伯利亚高原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海拔500-1500米,为世界最大高原之一。乌拉尔山南北蜿蜒2000多千米,是欧亚两洲分界线的一部分,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 西伯利亚南部和东部及远东山地主要为海拔1000-2000米的中山。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的地形: ①主要山脉:乌拉尔山脉、和大高加索山脉。 ②两大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③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 气候 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北极圈以北属于寒带气候。温差普遍较大,1月平均温度为1℃到-35℃,7月平均温度为11℃到27℃。年降水量平均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亚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冬季漫长,但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和湿

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的性质

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的性质 希勒尔?蒂克廷译者彭晓宇 2012-10-20 20:55:13 来源:《国外理论动态》(京)2007年7期作者简介:希勒尔?蒂克廷,英 译者:彭晓宇 彭晓宇,中共中央编译局。 内容提要:英国《反潮流》杂志2007年3—4月号刊登了《社会主义理论批评杂志》编辑、苏联和后苏联政治经济方面的资深专家希勒尔?蒂克廷题为《关于俄罗斯的头条新闻的背后》的文章,对俄罗斯近期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进行了背景分析,认为普京上台后面临严峻局面:大多数居民不满、国家面临分裂和解体、外资和寡头控制俄国,他于是别无选择,改变了叶利钦的许多政策,他代表的是俄国内想保持可持续统治的一批精英,包括强力部门和受到新自由主义削弱的制造业部门的精英,他们力图重新控制资源部门和军工部门并投资工业部门以建立经济基础。但是他们至今并没有找到一个使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不会给俄带来长期稳定。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关于俄罗斯和前苏联的新闻已经越来越耸人听闻了。起初媒体报道其国内压制增加,同时对言论自由的审查和约束变得更加严格,后来就是一些银行家和一位《福布斯》杂志的记者保罗?克列普尼克夫遭暗杀,最近一位克格勃的前特工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在伦敦被公然杀死,著名的批评记者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

娅也被暗杀。 本文试图把这些事件放在一个背景中考察,并会说明,这些令人恐慌的头条新闻大都与资产阶级的布什当局和一些部门力图保持一个类似冷战的气氛的需要有关。另一方面,从社会主义者的角度看,形势对工人阶级和其余人来说仍然不利。 背景:市场的失败 苏联的统治集团为了在资产阶级制度内建立自己的统治,搞垮了苏联。这包括解散中央计划机构,代之以市场和私人所有权。在把前精英阶层转变为所有者阶层方面,这一逆转过程是成功的,但不是平稳的。 不论从提高生活水平,还是从迈向资本主义的角度看,市场在前苏联地区都是失败的。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一直低于1986年的水平。就业体系从全部就业恶化到大量失业和半失业。旧知识分子中的许多人、大多数领养老金的人和相当数量的妇女沦为贫民。 少数在自然资源工业领域的工人相对富裕,而大多数工人的生活水平低于转向市场之前。尽管国有财产大多已经被私有化了,而市场经济并没有建立。价值规律不起作用,部分经济仍然在旧体制下运作,许多工人(尽管不是大多数)工作却一无所获,或几乎一无所获。除了国际贸易的商品,大多数商品的定价仍然是不规范的。 市场不占主导权在政治上表现得非常明显。最富有的人,霍多尔科夫斯基试

俄罗斯外交

俄罗斯外交政策 【摘要】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形成的两极格局瓦解,新生的俄罗斯改变其对外政策,在戈尔巴乔夫时期和叶利钦前期,苏联一改冷战时与西方的对抗,采取“新思维”的政策。在叶利钦时代后期,俄罗斯为维护国家利益调整亲西政策,采取“多极化”外交政策。普京执政时代又将国家对外政策调整为“大国实用主义”。本文将介绍以上提出的三种主义。 【关键词】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外交政策 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俄罗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难的国内环境下开始了国内的经济政治建设,以及调整俄罗斯外交的进程。本文将对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外交政策、叶利钦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普京时期的外交政策作出介绍并简要分析。 一、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时代的外交政策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推行“新思维”外交政策,借以助苏联逐步摆脱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和苏联在第三世界进行军事政治扩张等因素而背负的不堪重负的经济负担。“新思维”外交政策的实施,表明戈尔巴乔夫回归到自彼得大帝以来俄国传统的以西方为重点、与西方合作、获取西方认可的外交方针。“新思维”外交政策的成果颇为可怜:1987年签订《苏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但却带来了更为严重的消极作用:对东欧放任政策使得东欧国家纷纷剧变,社会主义阵营土崩瓦解,也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1。 叶利钦前期基本上延续了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外交政策,在叶利钦执政初期,采取“亲西方”政策,寻求西方大规模经济援助,在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放弃传统立场,盲目地迎合西方。叶利钦政府所主张的国家利益主要包括:(1)以西方社会发展模式为范本,推行民主政治改革,将俄罗斯建成自由的、民主的和法治的社会。(2)实行激进的经济改革,在俄罗斯建立起发达的市场经济。(3)回归西方“文明国家大家庭”。其途径是建立与西方的伙伴关系,加入西方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机制——欧盟、北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税贸易总协定、七国集团等2。(4)获取西方国家与国际组织的1柳丰华:《‘梅普组合’的外交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2Подред.A.п.цыганкова,п.a.цыганкова,Российскаянаука

俄罗斯行业经济特征分析

俄罗斯产业经济概况 钢铁工业 由于拥有丰富的铁矿和煤炭资源,俄罗斯在世界钢铁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原苏联1991年生产铁9094.8万吨,产钢13992万吨,均居世界第一位,而俄罗斯的钢铁产量占原苏联的50%。原苏联有四大钢铁工业密集区,其中三个区在俄罗斯(乌拉尔、西西伯利亚和中央区)。乌拉尔是俄罗斯最大的钢铁工业密集区,以产特殊钢和优质钢而著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严重衰退,对钢铁的需求骤减,导致钢产量大幅下降。有色金属冶炼以镍、铝、铜以及铅、锌、黄金为主。 机械工业 机械工业是俄罗斯工业的核心和科技进步的集中表现。其部门目前已经发展到100多个,产品已经超过13万种。主要部门有:动力机械制造业、电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船舶制造业、农机制造业、机床制造业、精密仪器制造业、航天机械制造业、原子能电力工业、无线电电子工业等。原苏联在动力设备、冶金设备、拖拉机、农业联合收割机、内燃机车、电气机车、铁路车厢、公共汽车、挖掘机、推土机的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机械工业主要分布在乌拉尔及其以西地区。 化学工业 俄罗斯的化学工业能生产9万余种产品,其中10%的产品无论在工艺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一流的。俄罗斯的硫酸、化肥、焙烧苏打的产量位于世界前列。俄罗斯的化学工业主要集中在中央区、西北区、伏尔加、乌拉尔、东部区。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俄罗斯的能源和原料工业萎缩,化学工业的产量也急剧下降。 森林工业 俄罗斯是世界森林大国,这首先是由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决定的。现在,俄罗斯的森林覆盖面积近8亿公顷,占世界的20%。木材蓄积量800多亿立方米,占世界的25%。苏联解体后,由于采伐机械大量磨损、道路建设缓慢、贷款资金不到位,俄罗斯的森林工业急剧滑坡。 建材工业 俄罗斯作为世界钢铁、水泥生产大国,拥有一个比较发达的建材工业体系,其主要部门为混凝土预制工业和玻璃制品工业。俄罗斯经济跌入低谷后,建材工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食品工业 俄罗斯的食品工业由于投资不足和农业生产的不稳定,一直发展缓慢。主要的部门为肉食品、奶和奶制品、面包加工、渔产品、酿酒、制糖、罐头、植物油等。前苏联时期一直靠

俄罗斯进出口

一、俄罗斯的主要贸易伙伴 首先,研究选取1995~2008 年这一段时间区域以及特定一组国家来考察俄罗斯对外贸易 的情况,特别是对中东欧国家的进出口比重情况。从出口角度看,在所选取的目标国家中以乌克兰(Ukraine)和德国(Germany)所占比重居首,而捷克(Czech)、波兰(Poland)、罗马尼亚(Romania)、匈牙利(Hungary)、保加利亚(Bulgaria)等中东欧国家则占据很少的份额;而进口情况亦大致相同。这说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俄罗斯的贸易重点是欧洲,中东欧国家在俄罗斯的对外贸易中只占据很少的份额。在1995 年至2008 年的十几年间,匈牙利、捷克等中东欧国家在俄罗斯出口总额中的比重都在波动中缓慢下降,使得原本就很微小的份额变得更加微不足道,如图表1 所示。而在俄罗斯进口贸易中,捷克所占比重下降得非常明显,而中国则一跃成为俄罗斯的进口大国(如图表 2 所示)。 2008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乌克兰(12%)、德国(16%)继续维持与俄罗斯出口贸易大国的地位,而英国(7%)、法国(6%)、美国(7%)以及中国(11%)也成为俄罗斯出口的主要国家,中东欧国家中除波兰(10%)异军突起外,其它国家仍然占据很小的比重(如图表3)。俄罗斯对波兰贸易的大幅增加是由于2007 年大选后,波兰政府有意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而俄罗斯也相应取消了对两国之间肉类贸易的限制,但是2008 年俄格冲突后,波兰与俄罗斯的关系又开始恶化。在2008 年俄罗斯的进口贸易中,中国、德国在选取的国家样本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英、美、法,中东欧国家的比重仍居于最低(如图表 4 所示)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政治与经济政策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政治与经济政策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后,综合国力严重下降,经历了长期经济衰退和政治动荡。但是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它幅员辽阔,资源丰富,2000年普京当政,使俄罗斯逐步实现经济和政治的稳定,在当今世界中发挥着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存在下来的主要国家继承了前苏联的经济、政治、军事。 在经济上,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76.23%的国土,52%的人口,50%以上的自然资源,60%以上的综合经济能力。据有关资料显示:俄罗斯已探明的资源储量约占世界资源总量的21%,居世界首位。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资源完全自给的国家。俄罗斯自然资源总价值约为300万亿美元。(据俄学者披露,美国已探明自然资源储量价值10万亿美元;中国为5万亿美元,西欧为2.5万亿美元) 在政治上,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政治大国地位,继承了前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接替了前苏联建立的与140多个国家的外交关系,将前苏所有驻外机构改为俄罗斯外交机构,继承了前苏联签订的1.6万多个涉及诸多领域的国际条约和双边条约。 在军事上,俄罗斯获得前苏联75%的军队,80%的战略核力量,50%的武器装备,70%的军工生产企业。在前苏联13个军区中,俄罗斯控制和接管了8个半军区。 在普京上任之前,经过前几任总统的努力,俄罗斯已实现市场主

体多元化,市场价格全面放开,基本实现企业经济活动自由化,对外经济活动的国家垄断已经废除,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各项经济制度如产权制度、财政制度、税收制度、银行体系、社会分配制度等均已按照市场经济原则重新构建,政府管理经济职能已经转换。 但俄罗斯市场经济还只是初始形态,市场体系发育尚不完善,市场机制未能有效运转,市场秩序不健全,经济体制尚存缺陷。 普京选为总统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他第一任期的经济政策是: 提出“强国富民”思想,使政府工作中心向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转变。 将市场经济和民主的普遍原则与俄罗斯现实相结合,渐进地、逐步地、审慎地进行改革。 干预和规范市场经济运行。强调政府领导和干预经济的重要性,强调国家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方面的重要作用。 进行经济结构改革。引导经济结构合理化。 实行市场机制与国家刺激相结合的投资政策。 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 建立有效的财政金融体系。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重组银行系统,改善经营,优化银行资产质量,加强央行监管职能。 调整对外经济发展战略,政府为出口提供担保,抵制国际市场的歧视行为,争取尽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近几年俄罗斯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

近几年俄罗斯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 陈生洛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继承了原苏联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在外交政策上也继承了原苏联解体前一味地向西方倾斜,在国际事务中追随和配合美国的方针政策。然而,从1991年底原苏联解体到1993年底俄罗斯新议会选举的两年时间内,俄罗斯不仅在国内政策上效仿西方的政治经济改革见效甚微,在国际事务中,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使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受到严重削弱,国际威望大幅度下降,俄罗斯不仅完全失去了原苏联拥有的超级大国的地位,连一般大国的地位也岌岌可危。以1993年底的新议会选举为标志,在国内强大的民族主义潮流冲击下,俄罗斯大幅度地调整了其对外政策,为维护其国家利益、重振其大国地位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本文拟对俄罗斯外交上的这些重要变化的原因、内容及影响等做一简要的考察和阐述。 一、与西方国家拉开距离,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内外政策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在国际事务中从与西方尖锐对立、全面对抗转向了与西方大国,尤其是与美国密切配合和合作,想与西方大国建立起一种新的战略合作关系,图谋共同主宰世界。叶利钦甚至提出,由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为主体,取代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来处理国际事务。尽管俄罗斯一直向西方大国挥舞橄榄枝,西方国家也一再许诺对俄罗斯提供数量可观的经济援助,然而说得多,做得少。相反,西方国家不仅乘俄罗斯内外交困之际,在传统的热点地区,如中东,极力排斥和缩小俄罗斯的影响力,还利用新的矛盾和冲突向与俄罗斯利益悠关的东欧、巴尔干、高加索地区渗透,力图最大限度地削弱俄罗斯。俄罗斯由此而认识到,尽管它已经表现出最大的“诚意”,某些西方大国仍然把它看成是潜在的敌人,仅仅在意识形态上溶入西方,并不能消除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国家、民族利益方面的所有分歧,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重振其大国地位,俄罗斯必须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随着这种指导思想上的变化,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外交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首先,俄罗斯在北约问题上不再一味地迁让西方国家,奋起而进行抗争。自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解散以后,俄罗斯一直认为北约已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也应像华约组织一样立即解散。然而,西方国家认为,冷战虽然结束,俄罗斯仍然拥有欧洲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为了保护西欧的安全,北约不仅应该存在,而且应该进一步扩大。而北约扩大的方向不是别的,正是前苏联的势力范围:东欧。这意味北约意图将其势力的影响向东扩展几千里,直到兵临俄罗斯城下。这样一来,西欧的安全固然得到了有力的保障,俄罗斯的安全则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北约东扩的计划一提出,俄罗斯立即做出了强烈反应,先是在1994年底拒绝签署俄罗斯与北约执行和平伙伴关系的军事合作计划,尔后又宣称,俄罗斯有可能不履行前苏联与西方签署的《欧洲常规力量裁军协议》,俄罗斯将增加其南部和西部的常规力量部署。时至1995年秋,面对西方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俄罗斯明确表示,它将联合独联体有关国家采取相应的反措施。俄罗斯的这些反应最终能不能阻止北约的东扩还很难预料,但目前至少迫使西方国家放慢了北约东扩的步伐。 其次,积极介入波黑事务。自前南斯拉夫地区出现战乱以来,俄罗斯一直保持袖手旁观、隔岸观火的态度。巴尔干地区对俄罗斯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一地区的塞尔维亚人,在历史上一直是俄罗斯的传统盟友,俄罗斯之所以采取这种冷漠的态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危机重重,无暇顾及,一方面是不愿在此问题上与西方发生冲突,引出事端,当然也有塞尔维亚人在战场上始终占据优势这一客观因素。然而,从1994年初,俄罗斯开始介入波黑事务,先是强烈反对北约空袭波黑塞族,后来又对美国试图取消对波黑穆斯林族的武器禁运主张给

最新 俄罗斯的宏观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分析-精品

俄罗斯的宏观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分析 一、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 俄罗斯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种类多、储量大,自给程度高。森林覆盖面积亿公顷,占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一位;木材蓄积量807亿立方米;天然气已探明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居世界第一位;石油探明储量109亿吨,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2%—13%。煤蕴藏量2000亿吨,居世界第二位;铁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约占30%;铀蕴藏量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4%;磷灰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65%;镍、锡占世界探明储量的30%,铝蕴藏量居世界第二位;铜8350万吨,黄金万吨;非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石棉、石墨、云母、菱镁矿、刚玉、宝石、金刚石储量及产量都较大,钾盐储量世界首位。渔业资源相当丰富,生物资源总量580多万吨,鱼类2300万吨,水力资源4270立方千米/年,居世界第二位,境内280余万个湖泊,其中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丰富的资源为俄罗斯外贸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 二、俄罗斯的宏观经济发展情况 2000—2008年俄罗斯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GDP十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全年GDP同比下降。在世界前十大经济体中,俄罗斯是经济下降幅度最大,也是“金砖四国”中表现最差和上海合作组织中唯一出现经济负增长的国家。 2009年,俄罗斯政府充分重视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为应对危机的挑战,俄罗斯政府积极制定了以稳定金融和社会保障为重点的反危机计划,投入资金约3000亿美元,2009年俄罗斯政府的反危机措施见效,2010年俄罗斯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2011年俄罗斯经济重新回到危机前水平。 2012年俄罗斯经济保持了低速增长,2013年俄罗斯经济继续保持低迷状态。2014年俄罗斯经济遭遇多重冲击,包括石油价格急剧下跌、欧美对俄罗斯经济制裁不断升级和卢布贬值不断加快等诸多因素,经济发展颓势明显,增长速度只有。2015年俄罗斯由于能源价格继续下降和西方国家继续制裁,经济继续疲软,俄罗斯GDP 呈的负增长。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的研究

地形地形复杂多样。境内地势东高西低,70%的土地是平坦辽阔的平原。西部多为辽阔的平原,以乌拉尔山为界,大约分为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两部分。东部多高原和山地,主要有中西伯利亚高原、南西伯利亚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和远东山地。东欧平原面积约40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著名平原。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中西伯利亚高原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海拔500-1500米,为世界最大高原之一。乌拉尔山南北蜿蜒2000多千米,是欧亚两洲分界线的一部分,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

力,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俄罗斯的原料和燃料价格比较便宜,这无疑是其出口贸易的一大优势。

,2004年俄对外贸易总额2780亿美元,同比增长31.1%。其中出口1832亿美元,进口948亿美元,顺差884亿美元。 2004年俄主要贸易对象为:欧盟(45.1%),其中德国(9.3%),意大利(5.9%),荷兰(6.5%),芬兰(3.2%),法国(2.9%),瑞典(1.2%);独联体国家(18.3%),其中白俄罗斯(6.8%),乌克兰(6.6%),哈萨克斯坦(3.2%);中国(5.8%),美国(3.8%)。2004年在与非独联体国家的贸易中,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56.8%),金属及其制品(16.9%),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7.5%),化工产品(6.6%);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40.9%),食品和农产品(18.1%),化工产品(15.9%),金属及其制品(7.9%),纺织服装类商品(4.5%)。 据俄罗斯海关委员会统计,2009年俄罗斯货物贸易进出口3891.4亿美元,较上年(下同)减少37.6%。其中,出口2339.4亿美元,减少36.4%;进口1552.1亿美元,减少39.3%;顺差787.3亿美元,减少29.7%。 2009年俄罗斯对荷兰、意大利、中国、德国和土耳其的出口额分别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15.1%、8.5%、6.9%、4.9%和4.6%,为353.2亿美元、198.0亿美元、161.8亿美元、114.9亿美元和107.8亿美元;自中国、德国、美国、乌克兰和法国的进口额分别占俄罗斯进口总额的14.2%、12.3%、5.7%、5.5%和5.1%,为219.6亿美元、190.5亿美元、89.0亿美元、85.9亿美元和79.4亿美元。俄罗斯前五大顺差来源地依次是荷兰、意大利、土耳其、波兰和哈萨克斯坦,顺差分别为323.3亿美元、127.2亿美元、77.0亿美元、60.3亿美元和53.0亿美元,减少36.1%、41.1%、30.5%、41.8%和21.5%;逆差主要来自德国、中国和法国等,其中对德国和中国逆差减少40.7%和59.5%,但对法国逆差增长1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