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物理 杠杆平衡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2020-2021物理 杠杆平衡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2020-2021物理 杠杆平衡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

1.如图所示,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若在B处下方再挂一个钩码,若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下列可行的操作是______。(选填字母)

A.减少一个悬挂在A处的钩码B.增加一个悬挂在A处的钩码

C.将悬挂在A处的钩码向左移动一格D.将悬挂A处的钩码向右移动一格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假设一个钩码重力为G,杠杆一格为l,杠杆平衡时

?=?=

32236

G l G l Gl

若在B处下方再挂一个钩码,则右边为

339

?=

G l Gl

A.减少一个悬挂在A处的钩码,则左边为

?=

G l Gl

224

左边小于右边,杠杆不能平衡,故A项不符合题意;

B.增加一个悬挂在A处的钩码,则左边为

?=

G l Gl

428

左边小于右边,杠杆不能平衡,故B项不符合题意;

C.将悬挂在A处的钩码向左移动一格,则左边为

?=

G l Gl

339

左边等于右边,杠杆能再次平衡,故C项符合题意;

D.将悬挂A处的钩码向右移动一格,则左边为

?=

G l Gl

313

左边小于右边,杠杆能再次平衡,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如图所示,在一个轻质杠杆的中点挂一重物,在杆的另一端施加一个动力F,使杠杆保持平衡,然后向右缓慢转动F至水平方向,这一过程中()

A.F先变小后变大B.F逐渐变大

C.动力臂逐渐变小D.动力臂逐渐变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

【详解】

杠杆在图中所示位置平衡,阻力(重物对杠杆的拉力)及阻力臂大小不变;动力F由图中所示位置转动至水平方向的过程中,当动力F的方向与杠杆垂直时,动力F的力臂最长,因此动力F的力臂先增大后减小,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动力F先变小后变大。故选A。

【点睛】

中等题.失分的原因是:

①不知道动力F方向变化的过程中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不变;

②不会画动力F在不同位置时的动力臂;

③不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通过动力臂的变化分析出动力的变化;

④不知道当动力F与杠杆垂直时,动力臂最大,动力F最小。

3.如图所示,将重150N的甲物体用细绳挂在轻质杠杆的A端,杠杆的B端悬挂乙物体,

AO OB ,甲物体的底面积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乙物体所受重力为30N,:1:3

为0.2m2,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体对杠杆的拉力为10N B.杠杆对甲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为60N C.甲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750Pa D.水平地面对甲物体的支持力为60N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物体甲受力分析,甲受到重力、地面给甲的支持力、杠杆施加的拉力的作用,其中杠杆施加的拉力与甲对杠杆的拉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地面给甲的支持力和甲给地面的压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

AB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杠杆A 端受到物体的拉力与OA 的乘积等于乙给B 端的拉力与OB 的乘积相等,则有

A 3

30N 90N 1

G OB F OA =

=?=乙 即甲对杠杆的拉力为90N ,杠杆施加的拉力与甲对杠杆的拉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B 项错误;

CD .甲给地面的压力等于地面给甲的支持力为

A 150N 90N 60N F F G F ==-=-=甲压支

则甲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

60N 300Pa 0.2m F p S =

==压甲甲 故C 项错误,D 项正确。 故选D 。

4.如图甲是制作面团的情景,把竹竿的一端固定在绳扣中,人骑在另一端施加一个向下的大小为F 的力,面团被不断挤压后变得更有韧性,图乙为压面团原理图.关于压面团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面团对杆的作用力方向向下

B .面团对杆的作用力大小等于F

C .面团被压扁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D .A 点向下移动的距离小于B 点向下移动的距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杆对面团的作用力向下,面团对杆的作用力向上,故A 错误;

B .由于面团B 点到支点

C 的距离小于A 点到C 的距离,根据杠杆定律F 1L 1=F 2L 2,可知面团对杆的作用力大于F ,故B 错误;

C.面团被压扁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故C正确;

D.C为支点,A点向下移动的距离大于B点向下移动的距离,故D错误;

故选C。

5.悬挂重物G的轻质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倾斜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若力施加在A 点,最小的力为F A,若力施加在B点或C点,最小的力分别为F B、F C、且AB=BO=OC.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忽略O点的位置变化)

A.F A > G

B.F B = G

C.F C

D.F B > F C

【答案】C

【解析】

【详解】

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的情况下,动力臂越大,动力最小;若力施加在A点,当OA为动力臂时,动力最小为F a;若力施加在B点,当OB为力臂时动力最小,为F b;若力施加在C 点,当OC为力臂时,最小的力为F c,从支点作阻力的力臂为G l,如图所示:

A.F a的力臂AO>G 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 a<G,A错误。

B.F b的力臂BO>G 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 b<G,B错误。

C.F c的力臂CO>G 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 c<G,C正确。

D.F b的力臂BO=OC,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 b=F c,D错误。

6.如图,一个长方体木箱,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其高度为H、正方形底面的边长为L、重为G。想把这个木推倒(木箱较重,不会移动),在其中部的中心最初施加一个水平推力大小是()

A .2GHL

B .GH

L

C .

HL

G

D .

GL

H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示可知,把这个木箱推倒,它右下端与地面的接触点是支点,当小孩水平推木箱时,力臂为

2H ,阻力为木箱的重力,阻力臂为2

L

,如图所示: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G ×

2

L

=F ×2H

F =GL H

故选D 。

7.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杠杆在力F 作用下在水平位置平衡,现保持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将弹簧测力计绕B 点从a 转动到b 的过程中,拉力F 与其力臂的乘积变化情况是( )

A .一直变小

B .一直变大

C .一直不变

D .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将测力计绕B 点从a 位置转动到b 位置过程中,钩码的重力不变,其力臂OA 不变,即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不变;由于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所以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拉力F 与其力臂的乘积也是不变的。

故选C。

8.小明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将手中的5个钩码挂成了如图所示的情况,则()

A.由图可以得到杠杆平衡条件为F1L1=F2L2

B.小明在F1和F2的下方各再挂一个钩码杠杆仍能平衡

C.小明取下F1下的一个钩码并将F2的钩码取下杠杆仍能平衡

D.小明取下F2下的钩码并将F3的钩码向右移至20cm处杠杆仍能平衡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假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

F1=2G,F2=G,F3=2G

各力力臂为

L1=20,L2=10,L3=15

F1L1=2G?20=40G

F2L2=G?10=10G

F3L3=2G?15=30G

杠杆平衡的条件为

F1L1=F2L2+F3L3

故A不符合题意;

B.在F1和F2的下方各再挂一个钩码后

F1L1=3G?20=60G

F2L2=2G?10=20G

F3L3=2G?15=30G

F1L1>F2L2+F3L3

杠杆失去平衡,故B不符合题意;

C.取下F1下的一个钩码并将F2的钩码取下后

F1L1=G?20=20G

F2L2=0

F3L3=2G?15=30G

F1L1

杠杆失去平衡,故C不符合题意;

D .取下F 2下的钩码并将F 3的钩码向右移至20cm 处后

F 1L 1=2

G ?20=40G

F 2L 2=0 F 3L 3=2

G ?20=40G F 1L 1=F 2L 2+F 3L 3

杠杆重新平衡,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

9.如图所示装置,杆的两端A 、B 离支点O 的距离之比:1:2OA OB =,A 端接一重为G A 的物体,B 端连一滑轮,滑轮上挂有另一重为G B 的物体。现杠杆保持平衡,若不计滑轮重力,则G A 与G B 之比应是( )

A .1∶4

B .1∶2

C .1∶1

D .2∶1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A G OA F O

B ?=?

A G OA

F OB

?=

:1:2OA OB =

所以

12

A F G =

由图和动滑轮的特点可知

12

B F G =

1:1A

B

G G = 故选C 。

10.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 的B 点挂着一个重物,A 端用细绳吊在圆环M 下,此时OA 恰成水平且A 点与圆弧形架PQ 的圆心重合,那么当环M 从P 点逐渐滑至Q 点的过程中,绳对A 端的拉力大小将( )

A .保持不变

B .逐渐增大

C .逐渐减小

D .先变小再变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

作出当环M 位于P 点、圆弧中点、Q 点时拉力的力臂l 1、l 2、l 3如下

由图可知,动力臂先增大,再减小,阻力与阻力臂不变,则由杠杆平衡公式F 1l 1=F 2l 2可知,拉力先变小后变大,故选D 。

11.如图所示,体积之比为1∶2的甲、乙两个实心物块,分别挂在杠杆两端,此时杠杆恰好水平平衡,则甲、乙两个物块的密度之比为( )

A .1∶1

B .1∶2

C .4∶3

D .2∶1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知道,甲物体挂在左边第3格处,乙物体挂在右边第2格处,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此时12G l G l =甲乙即

32m g m g ?=?甲乙

所以

2

3

m m 甲乙=,又因为V 甲/V 乙=1/2,甲、乙两个物块的密度之比是

2

4

1

33

2

m

V

m

V

ρ

ρ

===

甲甲

故C正确。

故选C。

12.如图所示,两个等高的托盘秤甲、乙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木条AB 重24N,A、B是木条两端,O、C是木条上的两个点,AO=B0,AC=OC.A端放在托盘秤甲上,B端放在托盘秤乙上,托盘秤甲的示数是6N.现移动托盘秤甲,让C点放在托盘秤甲上.此时托盘秤乙的示数是()

A.8N B.12N C.16N D.18N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做双支点的题目时,求左边的力应以右边支点为支点,求右边的力应以左边支点为支点;本题A端放在托盘秤甲上,以B点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先表示出木条重心D到B 的距离,当C点放在托盘秤甲上C为支点,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计算托盘秤乙的示数.【详解】

设木条重心在D点,当A端放在托盘秤甲上,B端放在托盘秤乙上时,以B端为支点,托盘秤甲的示数是6N,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托盘秤对木条A端的支持力为6N,如图所示:

由杠杆平衡条件有:FA AB G BD

?=?,即:624

N AB N BD

?=?,所以:4

AB BD

=,

1

4

BD AB

=,当C点放在托盘秤甲上时,仍以C为支点,此时托盘秤乙对木条B处的支持力为FB,

因为AO BO AC OC ==,,所以32CO OD BD BC BD CD BD ====,,,由杠杆平衡条件有:FB BC G CD ?=?,即:3242FB BD N BD ?=?,所以:FB=16N ,则托盘秤乙的示数为16N .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关键正确找到力臂,难点是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出木条重心的位置.

13.如图所示,用不同的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时,最省力的是(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 )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如图所示,物体重力为G ,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则各图的力F 大小分别如下: A .图中为动滑轮,动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费一倍的力,则F 1=2G ;

B .图中为斜面,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h 为斜边s 的一半,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总功与有用功相等,则

F 2s =Gh

所以

21

2

h F G G s ==

C .图中为动滑轮,动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轮上,则

312

F G =

D .图中为杠杆,O 为支点,动力臂为3l ,阻力臂为l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F 4×3l =Gl

413

F G =

由此可得,最省力的为F 4。 故选D 。

14.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OB 的支点是O ,AO=BO 。若在A 端和B 端分别悬挂重力相等的两个重物,则杠杆( )

A .保持平衡

B .A 端下沉

C .B 端下沉

D .以上均可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轻质杠杆AOB 的重力可不计,杠杆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动力和阻力大小均等于物体的重力,两个重物的重力相等,则F 1=F 2;动力臂为OA ,阻力臂为OC ,满足

OC OB OA <=

所以可知

12F OA F OC ?>?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A 端下沉。 故选B 。

15.如图,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竖直向上的力,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 )

A .F 1>F 2,因为甲方法的动力臂长

B.F1=F2,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C.F1>F2,因为乙方法的阻力臂短

D.F1<F2,因为乙方法的动力臂长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示可知,无论用哪种方法来抬,动力臂总是阻力臂的二倍,所用的力总等于阻力的二分之一,由于阻力就是重力,大小是不变的,所以动力的大小也是不变的,故应选B。

16.如图所示为建筑工地上常用的吊装工具,物体M为重5000N的配重,杠杆AB的支点为O,已知OA∶OB=1∶2,滑轮下面挂有建筑材料P,每个滑轮重100N,工人体重为

700N,杠杆与绳的自重、滑轮组摩擦均不计,当工人用300N的力竖直向下以1m/s的速度匀速拉动绳子时()

A.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400N

B.建筑材料P重为600N

C.建筑材料P上升的速度为3m/s

D.物体M对地而的压力为4400N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当工人用300N的力竖直向下拉绳子时,绳子对工人会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其大小也为300N,此时人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拉力F、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支,由力的平衡条件知道

F+F支=G

F支=G-F=700N-300N=400N

由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工人对地面的压力

F压=F支=400N

故A正确;

B .由图知道,绳子的有效段数是n =2,且滑轮组摩擦均不计,由()1

2F G G =+物

动知道,建筑材料P 的重力

G =2F-G 动 =2×300N-100N=500N

故B 错误;

C .因为物重由2段绳子承担,所以,建筑材料P 上升的速度

11

=1m/s=0.5m/s 22

v v =?绳

故C 错误;

D .以定滑轮为研究对象,定滑轮受向下的重力、3段绳子向下的拉力、杆对定滑轮向上的拉力,由力的平衡条件知道

F A ′=3F +

G 定 =3×300N+100N=1000N

杠杆对定滑轮的拉力和定滑轮对杠杆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即

F A =F ′A =1000N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

F A ×OA =F B ×OB

又因为OA :OB =1:2,所以

A B 1000=

5N 00N 2F OA OA

F OB OA

??== 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杠杆对物体M 的拉力等于物体M 对杠杆的拉力,即

F B ′=F B =500N

物体M 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竖直向上的拉力,则物体M 受到的支持力为

F M 支持 =

G M -F B ′=5000N-500N=4500N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M 对地面的压力

F M 压=F M 支持=4500N

故D 错误。 故选A 。

17.如图所示,是自卸车的示意图,车厢部分可视为杠杆,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B 点是支点,液压杆施的力是动力,货物重力是阻力 B .B 点是支点,物体A 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

C .C 点是支点,物体A 放在车厢后部可省力

D .C 点是支点,物体A 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车厢绕着点C 转动,所以 点C 为支点;

当物体 放在车厢的后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因此省力,所以选项ABD 都不正确,故答案为 C.

18.如图所示甲乙两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甲图上有两个体积不同的铁球,乙图上有两个体积相向的铝球和铁球,如果把他们都浸没在水中,则杠杆将发生的变化是

A .仍保持平衡

B .甲仍保持平衡,乙失去平衡

C .都失去平衡

D .甲失去平衡,乙仍保持平衡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甲杠杆:浸入水中之前,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1212G L G L =铁铁

1122gV L gV L ρρ?=?铁铁

所以

1122V L V L ?=?

浸入水中后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积为:

()()11111gV gV L gV L ρρρρ-?=-?铁

水铁水

浸入水中后右端力和力臂的乘积为:

()()22222gV gV L gV L ρ

ρρρ-?=-?铁

水铁水

所以浸入水中后,左右两端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故杠杆仍然平衡。 乙杠杆:浸入水中之前,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12G L G L =铝铁

12gV L gV L ρρ?=?铝铁①

浸入水中后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积为:

()111gV gV L gV L gV L ρ

ρρρ-?=?-?铝

铝水水②

浸入水中后右端力和力臂的乘积为:

()222gV gV L gV L gV L ρ

ρρρ-?=?-?铁

水铁水③

由于12L L >,结合①可知,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积小于右端力和力臂的乘积,故杠杆失去平衡、右端下沉,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杠杠平衡条件的掌握和运用,利用好力臂大小关系和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19.如图所示,在轻质杠杆AB 两端各挂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甲、乙,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别将甲、乙切去等体积的一小块,杠杆右端向下倾斜

B .分别将甲、乙切去等体积的一小块,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C .分别将甲、乙切去等质量的一小块,杠杆左端向下倾斜

D .分别将甲、乙切去等质量的一小块,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答案】B 【解析】 【分析】

动态杠杆相关判断。 【详解】

AB .因为为杠杆平衡,所以

G OA G OB =甲乙,

Vg OA Vg OB ρρ?=?甲乙,

所以

OA OB ρρ?=?甲乙。

若分别将甲、乙切去等体积的一小块,则:

左边()

=OA G OA Vg OA G G ρ?=--??甲甲甲切甲,

右边()OB G OB Vg O G

B G ρ

?==--??乙

切乙

左边等于右边,杠杆仍保持水平平衡,故A 错误,B 正确; CD .若分别将两物体切去等质量(即等重G )的一小块,则:

左边()

G G OA G OA G OA -?==-?甲甲, 右边()=OB G O G G B G OB ?=--?乙乙,

因OA OB >,则左边小于右边,则杠杆右端向下倾斜,故CD 错误。 【点睛】

较难题.失分原因是:

(1)没有根据题干信息确定出OA OB ρρ?=?甲乙的等量关系;

(2)将“切去等体积”、“切去等质量”代入杠杆平衡条件后,两边力和力臂的关系确定错误;

(3)忽略了左右两侧的力臂不同,在分析杠杆平衡时判断猎误。

20.如图所示,AC 硬棒质量忽略不计,在棒的B 点悬挂一个重物,在棒的C 点施加一个方向沿OO '的力F ,棒在力F 的作用下从水平位置被缓慢提升到图示位置。则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力F 的方向沿OO '向下

B .AB

C 是费力杠杆

C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是悬挂在杠杆上的物体的重力

D .在提升过程中,力F 变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F 1对杠杆的拉力向下,则为了将杠杆抬起,力F 的方向应沿OO '向上,故A 错误;

B .由于力F 的方向应沿OO '向上,则动力臂为S 2,阻力臂小于动力臂,则杠杆为省力杠杆,故B 错误;

C .与杠杆接触的是悬挂在杠杆上的绳子,则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是绳子对杠杆的拉力,故C 错误;

D .在移动过程中,F 1的力臂逐渐变小,拉力F 力臂不变,则由杠杆平衡公式F 1l 1=F 2l 2可知力F 变小,故D 正确。

故选D 。

21.C 点为硬棒AD 的重心,硬棒可绕A 点转动。在棒的B 点施加力F 1,F 1的方向沿OO '线,棒在图所示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则

A .F 1>G

B .F 1=1

2

G s s

C .重力的力臂等于S 1

D .F 1方向沿OO ′线向下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由图像可得,A 点到F 1的距离为s 2,若令A 点到重力的距离为s 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知

123F s G s ?=?

可以推出

3

12

s F G s =

由于

32s s >

可得

1F G >

故A 选项正确,符合题意,B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 .重力的力臂为支点A 到重力的距离,重力竖直向下,因此力臂为水平方向,故C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 .F 1与G 在支点同侧,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所以F 1的方向应该向上,故D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22.小明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挂钩码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杆上A 、B 、C 、D 的位置如图所示,当A 点挂4个钩码时,下列操作中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是( )

A.B点挂5个钩码

B.C点挂4个钩码

C.D点挂1个钩码

D.D点挂2个钩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每个钩码重力为F,每个小格长度为L,则O点左侧力与力臂的积为

4F×3L=12FL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A.若B点挂5个钩码时,杠杆右侧力与力臂的积为

5F×2L=10FL<12FL

杠杆不能平衡,故A错误;

B.若C点挂4个钩码时,杠杆右侧力与力臂的积为

4F×4L=16FL>12FL

杠杆不能平衡,故B错误;

C.若D点挂1个钩码时,杠杆右侧力与力臂的积为

F×6L=6FL<12FL

杠杆不能平衡,故C错误;

D.若D点挂2个钩码时,杠杆右侧力与力臂的积为

2F×6L=12FL=12FL

杠杆能平衡,故D正确。

故选D

(完整版)中考物理(真题版)专题练习题:杠杆实验

杠杆实验 1.(2019威海,24)小明利用杠杆做了以下实验,实验时使用的每个钩码的质量均相等,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的左端下沉,若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A点悬挂2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需在B点悬挂个钩码;之后在A、B两点再各增加1个钩码,杠杆将(选填“不动”、“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 (2)如图乙所示,小明在A、C两点分别悬挂等重的载物盘,制作了一个天平,左盘盛放物体,右盘加减砝码,此天平是利用了哪一类杠杆制作面成的?。 (3)小明正确使用自制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 ①假如支点O因某种原因向右偏移,则测量值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假如砝码因生锈等原因质量增大,则测量值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2019潍坊,22)李华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巧妙地测出一石块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 A.取一根筷子,用细线将其悬挂,调节悬挂位置,直至筷子水平平衡,悬挂位置记为O点,如图甲所示;B.将矿泉水瓶剪成烧杯形状,倾斜固定放置,在瓶中装水至溢水口处,用细线系紧石块,将石块缓慢浸入水中,溢出的水全部装入轻质塑料袋中,如图乙所示; C.取出石块,擦干水分;将装水的塑料袋和石块分别挂于筷子上O点两侧,移动悬挂位置使筷子仍水平平衡,用刻度尺分别测出O点到两悬挂点的距离l1和l2,如图丙所示。 (1)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石块密度ρ石=_____(用字母ρ水和所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2)采用上述实验方法,筷子粗细不均匀对实验结果____(选填“有”或“无”)影响; (3)图乙所示步骤中,若瓶中的水未装至溢水口,实验结果将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2019重庆B卷,5)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弹弹簧测力计从位置A逆时针转到位置B,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杠杆动态平衡

杠杆动态平衡的几种类型 杠杆动态平衡是指构成杠杆的某些要素发生变化,而杠杆仍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分析杠杆的动态平衡时,一般是动中取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下面就杠杆动态平衡问题归类分析。 一、阻力一定,判断动力的变化情况 1、1l 不变,2l 变化 例1、如图1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 转动,在A 点始终受一垂直作用 于杠杆的力,在从A 转动A / 位置时,力F 将( ) A 、变大 B 、变小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分析:由G l l F 1 2= ,F F 减小。 2、2l 不变,1l 变化 例2、如图2所示,轻质杠杆OA 的B 吊在圆环M 下,此时OA 恰成水平且A 那么当环M 从P 点逐渐滑至Q ( ) A 、保持不变 B 、逐渐增大 C 、逐渐减小 D 、由大变小再变大 分析:当M 点从P 点滑至Q 置,动力臂1l 二是从竖直位置到Q 点,动力臂1l 3、1l 与2l 同时变化,但比值不变 例3、用右图3所示的杠杆提升重物,设作用在直向下,A 、保持不变 B 、逐渐变小 C 、逐渐变大 D 、先变大,后变小 分析::F 始终竖直向下,与阻力作用线平行,分 别作出F 与G 图3

的力臂1l 和2l ,构建两个相似 三角形(同学们不妨在图中作出),可以看出, OA OB l l =2 1为定值,由杠杆平衡条件, 21Gl Fl =,得G l l F 1 2= ,所以,F 大小不变。 4、1l 与2l 同时变化 例4、如图4所示,一个直杠杆可绕轴O 转动,在直杆的中点挂一重物, 在杆的另一端施加一个方向始终保持水平的力F ,将直杆从竖直位置 慢慢抬起到水平位置过程中,力F 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A 、一直增大 B 、一直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分析:将直杆从竖直位置慢慢抬起到水平位置过程中,1l 变小,2l 变大,由 G l l F 1 2= 知,F 一直在增大。 二、动力与阻力不变,动力臂与阻力臂变化 例5、如图5所示,用一细线悬挂一根粗细均匀的轻质细麦桔杆,使其静止在水平方向上, O 为麦桔杆的中点.这时有两只蚂蚁同时从O 点分别向着麦桔杆的两端匀速爬行,在蚂蚁 爬行的过程中麦桔杆在水平方向始终保持乎衡,则( ) A 、两蚂蚁的质量一定相等 B 、两蚂蚁的爬行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C 、两蚂蚁的质量与爬行速度大小的乘积一定相等 D 、两蚂蚁对麦桔杆的压力一定相等 分析: 蚂蚁爬行的过程中麦桔杆始终保持乎衡,有2211l G l G =,即 t v G t v G 2211=,所以2211v G v G =。故选C 。 三、动力臂与阻力臂不变,动力与阻力改变 例6、如图6所示的轻质杠杆,AO 小于BO .在A 、B 两端悬挂重物(同种物质)G 1和G 2后杠杆平衡.若将G 1和G 2同时浸没到水中则( ) A 、杠杆仍保持平衡 B 、杠杆的A 端向下倾斜 C 、 杠杆的B 端向下倾斜 D 、无法判断 分析:在空气中,杠杆平衡,故有OB G OA G 21=; G 1和G 2同时浸没到水中,有 OB g G g OB G OA g G g OA G OB gV G OA gV G 物水物水排水排水)()ρρρρρρ2 21 12211(+--=---0=,说明杠杆仍然平衡。故选A 。 图 4 图 5 图6

初中物理 杠杆经典例题

1.为了使杠杆保持静止,可以在A点拖加一个力F,力的方向不同,需要 力的大小也不同,请在下图中画出力F 最小时的示意图. 2.两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当跷跷板处于平衡时 A.两个小孩的重力一定相等B.两个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 C.轻的小孩离支点近一些D.重的小孩离支点近一些 3.如图所示,一根杠杆可绕O点转动,B处挂着一重物G,如果在 A点施加一个如图所示的动力F使杠杆在水平方向上平衡,则 该杠杆为 A.费力杠杆B.省力杠杆 C.等臂杠杆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下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 甲、F乙、F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甲<F乙<F丙甲>F乙>F丙甲>F乙=F丙甲=F乙>F丙 5.如图所示,定滑轮重2N,动滑轮重1N。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1s 内将重为8N的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提高了0.2m。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6m/s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C.拉力F的功率为 D.拉力F的大小为5N

6.如图所示,分别用甲、乙两套装置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 F甲、F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小于物重) () 甲>F乙η甲>η乙 B. F甲F乙η甲<η乙 D. F甲η乙 7.如图所示,重力不计的杠杆OAB,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 动。重力为100N的物体挂在OA的中点处。已知 OA=40cm,AB=30cm,OA垂直于AB,杠杆与转动轴间的摩擦忽略不计。要使杠杆平衡,且OA段处于水平位置,那么作用于B端的最小力的力臂等于 cm,最小力的大小等于 N。8.右图是小明用滑轮组提升水中物体A的示意图。当物体A完全在水面下被匀速提升的过程中,物体A所受浮力为80N,小明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1,水平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N1。 当物体A有1/2的体积露出水面且静止时,小明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2,水平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N2。已知动滑轮所受重力为120N,小明所受重力为600N,N1:N2=13:12。不计绳重、滑轮与轴的摩擦以及水的阻力,则物体A所受重力为 N。 9.小民按图5所示装置做“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操作步骤如下: A.把杠杆的中点固定在支架上. B.把钩码挂在杠杆的左边,在右边的不同位置 加减钩码,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之杠杆动态变化问题

中考复习之杠杆动态变化问题 杠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广泛应用于各种机器、机械,在生活中应用也很广泛,比如吃饭用的筷子,钓鱼的鱼竿,修剪指甲的指甲刀,我们的胳膊,就连我们从地上抬起箱子的一端也能把箱子抽象的看成是杠杆。 初中物理关于杠杆知识的教学中,杠杆的动态变化问题是学生最难理解、教师最难讲解的问题,为了帮助同学们轻松理解杠杆变化问题,掌握其解题方法,我就初中物理杠杆变化的最常见问题,分两类分别介绍它们的变化情况和解题方法。 第一类是支点在杠杆中间,由力矩的变化量研究杠杆失去平衡发生倾斜的问题。这有两种分析方法: 1.赋值法。对于有些问题,若能根据其具体情况,合理地、巧妙地对某些元素赋值,特别是赋予确定的特殊值,往往能使问题获得简捷有效的解决,这就是赋值法。 例1如图所示,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杠杆上每小格之间的距离相等,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若在两边钩码下方各加挂一只相同的钩码,释放后观察到的现象将是什么? 分析:我们给每一个钩码赋1N的重力,杠杆上每一小格赋一个单位长度,原来水平平衡时支点左边的力矩为2×3=6,右边力矩为3×2=6,两边力矩相等。若在两边钩码下方各加挂一只相同的钩码,支点左边力矩就变成了3×3=9,右边力矩变成了4×2=8,支点两边力矩不相等,左边力矩大于右边力矩,杠杆左端下沉。方法简单,易于理解。 2.分析力矩的变化量,这里面又有两种情况 (1)支点两边力矩的变化量都是增量的。 例2 如图2所示,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若在两边钩 码下方各加挂一只相同的钩码,杠杆的那端下沉?

分析:由于杠杆上没有画小格,不好用赋值法,我们可以研究杠杆力矩的变化量。杠杆原来是水平平衡的,原来的两个力矩就是相等的,M1=M2即G1L1=G2L2,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当G1<G2时,L1>L2。现在在两边钩码下各加挂同重的一个钩码后,如图3所示,杠杆是否还能水平平衡,这就要看现在杠杆两边的两个力矩是否相等。现在杠杆两边的力矩是在原来力矩相等的基础上又分别增加了力矩△M1和△M2,支点左边的力矩为M1+△M1,支点右边的力矩为M2+△M2,所以我们关键就是要研究新增加的两个力矩△M1和△M2的大小关系。设两边加挂的钩码重量都为G,△M1=GL1,△M2= GL2,由L1>L2可知△M1>△M2,所以杠杆将会失去平衡,左边下沉。是力矩增加量大的那边下沉。 例3 如图4所示,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若使杠杆两边钩码向远离杠杆支点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杠杆还能水平平衡吗,若不平衡,杠杆的那端下沉? 分析:杠杆原来是水平平衡的,原来支点两边的两个力矩就是相等的,M1=M2即G1L1=G2L2,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当L1>L2时,G1<G2。现在将杠杆两边钩码向远离杠杆支点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后,如图5所示,杠杆是否还能水平平衡,仍然要看现在杠杆两边的两个力矩是否相等。现在杠杆两边的力矩是在原来力矩相等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了力矩变化量△M1和△M2,支点左边的力矩为M1+△M1,支点右边的力矩为M2+△M2,所以我们关键还是要研究新增加的两个力矩△M1和△M2的大小关系。设钩码向远离杠杆支点的方向移动的距离都为L,

杠杆动态平衡的几种类型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 转动,在A 于杠杆的力,在从A 转动A / 位置时,力F 将( ) A 、变大 B 、变小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2、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 的B 点挂着一个重物,A 下,此时OA 恰成水平且A 点与圆弧形架PQ 点逐渐滑至Q 点的过程中,绳对A 端的拉力大小将( A 、保持不变 B 、逐渐增大 C 、逐渐减小 D 、由大变小再变大 3、用右图所示的杠杆提升重物,设作用在A 端的力F 在将重物慢慢提升到一定高度的过程中,F 的大小将( A 、保持不变 B 、逐渐变小 C 、逐渐变大 D 、先变大,后变小 4、如图所示,一个直杠杆可绕轴O 转动,在直杆的物, 在杆的另一端施加一个方向始终保持水平的力F ,慢慢抬起到水平位置过程中,力F 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 、一直增大 B 、一直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 5水平方向上,O 点分别向着麦桔杆的两端匀速A 、两蚂蚁的质量一定相等 B 、两蚂蚁的爬行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C 、两蚂蚁的质量与爬行速度大小的乘积一定相等 D 、两蚂蚁对麦桔杆的压力一定相等 6、如图所示的轻质杠杆,AO 小于BO .在A 、B 两端悬挂重物 (同种物质)G 1和G 2后杠杆平衡.若将G 1和G 2同时浸没到水中则( ) A 、杠杆仍保持平衡 B 、杠杆的A 端向下倾斜 C 、 杠杆的B 端向下倾斜 D 、无法判断 7.如图是手负重示意图,当手臂按图示方向伸展时,下列图象能 表示负重大小与手臂伸展程度大致关系的是 ( ) 图12 图3 B G

A B C D 8.一架不准确的天平,主要原因是横梁左右两臂不等长。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先把物体放在左盘称得质量为m1,再把物体放在右盘称得质量为m2,该物体的真实质量为( ) 9.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甲物重5 N,乙物重3 N。甲、乙均保持静止 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则甲受到的合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 别是 A.0 N,3 N B.0 N,5 N C.2 N,5 N D.2 N,3 N 10.如图所示,动滑轮重2 N,弹簧秤的示数为10N,则拉力F和物 体的重为 A.20N,18N B.10N,18N C.18N,10N D.20N,20N 11.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 体.不计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 A.20N B.25N C.30N D.35N 12.如图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

初中物理 杠杆专题复习

杠杆与滑轮 知识点总结: 1、 杠杆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2、 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平衡原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 L1=F2·L2。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 3、 定滑轮:工作时,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 特点: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方向 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着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特点: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 例2.解: 例3 C 例4 功与功率 1、功的定义: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公式:w=f*l ,单位J 2、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公式:P=w/t ,单位:瓦特,符号w 3、功:①有用功:有目的而做的功 ②无用功:并非我们的目的但是不得不做的功 4、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例1 如图所示,物体A 的重力是500N ,物体A 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是重力的倍,拉力F 的大小为40N ,求此装置的机械效率及滑轮的重。(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解:物体A 所受地面摩擦力 f = = 100N,当物体移动距离为S 时,绳子的自由端移动距离为___ )(3 1滑G f F += 得:G 滑=3F - f=20N 例2 图甲是建筑工地上常见的塔式起重机示意图。这种起重机主要用于房屋建筑施工中物料的竖直或水平输送。某塔式起重机是通过电动机带动如图乙所示滑轮组竖直起吊物料的。已知起吊重为3×104N 的物料时,电动机的输出 功率为60kW ,物料匀速上升的速度为s 。试求: ①电动机作用在滑轮组上的水平拉力F ; ②这次起吊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例2 例5 例7 例8 3S F S ??=fη%3.83403100=?=N N

初三物理杠杆练习题及答案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力和机械 杠杆(1) 杠杆的概念杠杆种类的识别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一、填空题 1.一根硬棒,在_________________下能绕着_____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支点是______;动力是______;阻力是_________________;阻力臂是_________________.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工具属于杠杆的有_____、_____、_____等.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如果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5倍,当杠杆平衡时,动力是阻力的_________________ 倍. 3.如果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是80 N,动力臂是40 cm,阻力臂是10 cm,杠杆平衡时,阻力是______. 4.在下列日常生活使用的工具中: 省力的杠杆有_________________; 费力的杠杆有_________________; 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有_________________.①撬棒②天平③筷子④铡刀⑤脚踏刹车⑥镊子⑦起子⑧钓鱼杆 5.一条扁担长1.5 m,前端挂200 N重的货物,后端挂300 N重的货物,肩膀应离扁担的前端_____ m才能使其刚好平衡. 6.如图12—6所示,用一个小小的弹簧秤,竟然称出了大象的重,他用了一根10 m长的槽钢,当槽钢呈水平平衡时,弹簧秤和大象到悬挂点的距离分别是9.54 m和0.06 m,若弹簧秤指示着20 kg的重量,则大象和铁笼共重约_____t.

二、选择题 7.在图12-7中,杠杆有可能平衡的是 A.甲图的杠杆 B.乙图的杠杆 C.丙图的杠杆 D.丁图的杠杆 8.两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恰好处于平衡,此时 A.两个小孩重力一定相等 B.两个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 C.两个小孩质量一定相等 D.两边的力臂与小孩重力的乘积相等 9.一个杠杆已经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这个杠杆上再施加一个作用力,则 A.杠杆仍有可能平衡,只要这个力加在动力一边 B.杠杆仍有可能平衡,只要这个力加在阻力一边 C.杠杆仍有可能平衡,只要这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 D.杠杆不可能平衡,因为多了一个力 10.如图12—8所示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A点上的力分 别为F1、F2、F3,其中最小的力是 A.沿竖直方向的力F1最小 B.沿垂直杠杆方向的力F2最小 C.沿水平方向的力F3最小 D.无论什么方向用力一样大 11.如图12—9所示,把一根均匀的米尺,在中点O支起,两端各挂 四个钩码和两个钩码,恰好使米尺平衡,按下列方式增减钩码 或移动钩码,下列几种方式仍能保持米尺平衡的是 A.两边各加一个钩码 B.两边钩码各向外移动一格 C.左边增加一个钩码,右边向外移动一格 D.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减少一个 12.如图12—10所示,一直杆可绕O点转动,杠杆下端挂一 重物,为了提高重物,用一个始终跟杠杆垂直的力使杠杆由竖直 位置慢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直杆 A.始终是省力杠杆 B.始终是费力杠杆 C.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 D.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 图12—7 图12—8 图12—9 图12—10

(完整版)中考杠杆及杠杆动态平衡问题复习(教师,含答案)

中考杠杆及杠杆动态平衡问题复习 杠杆基础问题 一、杠杆力臂的作法 方法点拨:一找点,二画线(必要时反向延长或正向延长力的作用线),三作垂线段(力臂用虚线或实线表示),四标符号(标上直角符号和大括号,并标上力臂的字母)。 杠杆的支点、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都必须在杠杆上,力臂和力的作用线必须垂直例:如图所示,作出图中各杠杆的动力和阻力的力臂。 二、最大动力臂和最小动力的作法 方法点拨:一、找到杠杆的支点。二、如果未规定动力作用点,则刚赶上离支点最远的点为动力作用点。三、做出动力,动力方向与动力作用点和支点的连线垂直。 例1 : 为使杠杆OA 保持静止,画出在A 点所加最小力 F1的示意图和阻力F2的力臂l2. 例2: 受到图钉阻力F2的力臂;并画出作用在螺丝刀柄上A点的最 小动力F1的示意图. 例3:如图3所示,一重力可忽略不计的杠杆,支点为O,A 端挂一重物G,若要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要在C点加最小 的力,这个力的方向怎样? 拓展训练:1、如图所示,曲杆AOBC自重不计,O为支点,AO=60cm,OB=40cm,BC=30cm,要使曲杆在图示位置平衡,请作出最小的力F的示意图及其力臂L。

2、如图所示,唐师傅想用最省力的方法把一个油桶推上台阶.请你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3、如图所示,一只圆柱形油桶,高80cm,底部直径为60cm,盛满油以后总重为3000N,要想使底部D稍稍离开地面,在B点要加的最小力为多大?同时请作出最小的力F的示意图及其力臂L。 4.如图所示,用撬棒撬起大石头,向上、向下用力都可以, 哪一种方式更省力?请你具体说明原因。 。 三、根据力臂画力的作法 方法点拨:作力臂的垂线,并延长至杠杆,作用线与杠杆的交点即为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要根据杠杆平衡状态来判断。 例1: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转动,杠杆上吊一重物G,在力F作用下杠杆静止在水平位置,l为F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力F的示意图及重物G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例2:如图6所示,杠杆在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为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力。 四、情境设置题作图 例1:画出作用在压水泵摇柄上力的力臂。 例2: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图 3)就是一个杠杆,它的支点是C点,画出绳对吊桥的拉力及拉力的力臂。 例3:如图所示,使用羊角锤拔钉子,动力作用在锤柄上A点。请作 出拔钉子时所用最小动力的示意图。(注意:请在图上保留为确保作图 准确所画的辅助线)

2018暑期九上科学第十四讲--杠杆的动态平衡 学案

第十四讲:杠杆动态平衡 主讲人:赖诗港 典型例题: (一)、杠杆平衡条件应用及动态变动 例1、一种多夹晒衣架,如图所示。若在A点下夹 2只薄袜子、E点下夹1只厚袜子,晒衣架恰好处在水 平位置平衡,若两个夹上各夹一只厚袜子和一只薄袜 子,也使晒衣架处于水平位置,可将() A.厚袜子挂在B点下,薄袜子挂在A点下 B.厚袜子挂在C点下,薄袜子挂在D点下 C.厚袜子挂在D点下,薄袜子挂在C点下 D.厚袜子挂在E点下,薄袜子挂在A点下 变式训练1、小樱去农村姥姥家玩,由于拆迁姥姥村里正在电路重铺,工人们需要将水泥电线杆埋入规定的地点以下1米深左右的土层中,因此需要挖坑,把长达10米、重为G=6000牛的水泥电线杆放到坑口适当位置,再在电线杆上施力,将电线杆竖起来。下面四幅图片,是小樱设计的坑形状、安放位置及电线杆上的施力情况,其中最省力 ( ) 例2、如图所示为一种树木扶正器。将扶正器的B端放在地面上,通过收紧带与树根部C保持一定 距离,A端固定在树干上,利用液压装置产生一个推动树干的力,那么,在扶正到如图位置时时,树干A点() A、受到沿BA方向推力 B、受到垂直于AB方向推力 C、所受推力的力臂为AB D、所受推力的力臂为BC 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为一种树木扶正器。AC是杠杆,AB是扶正器。 将扶正器的B端放在地面上,与树根部C保持一定距离,A端固定在 树干上,利用液压装置产生一个推动树干的力,那么,在扶正到如图 位置时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B点C点不动,A点越往下,推动树干越省力 B.A点受到垂直于AB方向的推力 C.A点不动,BC之间的距离越大越省力 D.A点所受推力的力臂为BC

初二物理杠杆总结

专题复习 杠杆与简单机械 一、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1、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②动力③阻力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2、画力臂方法:⑴ 找支点O ;⑵ 画动力和阻力(实线),如果需要延长力的作用线(虚线); ⑶ 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 标力臂(大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4、杠杆应用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 1、某同学在做单臂俯卧撑运动,如图所示。他的重心在A 点,所受重力为520N , 他将身体撑起处于平衡状态时,地面对手的支持力为 N 。 2、要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在A 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中,最小的是( ) A .F 1 B .F 2 C .F 3 D .F 4 2题图 3题图 3、如图所示是一弯曲的杠杆,O 是支点,OB=CA=4 cm ,OC=3 cm 。在B 点挂一重物G=10 N ,在A 点加一力,要使杠杆平衡,力F 最小值为多大? = 12、利用钓鱼竿钓鱼的示意图如图所示,O 为支点,F 1是手对鱼竿的作用力,请 画出: O

13、怎样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平衡? 1.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为50N ,阻力为600N ,杠杆恰好平衡,则杠杆的动力臂 和阻力臂之比为 。(题型四) 2.如图12-24所示,杠杆每小格的长度相等,质量不计,以 O为支点.杠杆的左端挂有物体M,支点右边的A处挂钩 码,杠杆平衡.若将支点移到B 点,要使杠杆重新平衡, 在A 点应挂 个相同的钩码。 (题型三) 3.如图12-25所示,AB为一根质量不计的细棒,用绳在 O处吊起,当A、B两端分别挂两个重物甲、乙时恰 好平衡.若OA=0.8m ,OB=0.4m ,甲的质量为10 kg ,则乙的质量为 kg .(题型四) 4.下列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 (题型四) A .夹邮票用的镊子 B .理发师修剪头发用的剪刀 C .剪铁丝用的钢丝钳 D .钓鱼用的鱼竿 5.如图12-26所示的杠杆中,动力的力臂用L 表示,图中所画力臂正确的是( ) (题型一) 6.在图12-27中画出力F 1和F2 的力臂.(题型一) 7.如图12-28,工人师傅用吊车搬运集装箱.集装箱重G =2×104N,支撑杆对吊车臂的支持力 为F .在图中画出集装箱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和支持力F 对转动 点O 的力臂. (题型一) 8.工人剪铁皮时,有时用两根铁管套在剪刀柄上(如图 12-29),这是什么道理? (题型四) 9 .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猜想杠图12-24 图 12-25 图 12-26 图12-27 图12-28 图12-29

初中物理杠杆画图题练习(含答案)

作图题 1.请标明图中杠杆的支点: 2.用图所示的杠杆提起重物.O是杠杆的支点,在A 点用力,在图中画出力F的力臂,并用字母G表示. 3.画出图中各力的力臂: 4.如图中均匀直棒OA可绕O点转动,请分别画出水平拉力F和重力G的力臂. 5.如图为用起子开汽水瓶盖的时候,杆的支点O位置,及手作用在起子上力的力臂.请在图中表示. 6.试在图上画出F1和F2的力臂 7.在右图中画出力F对支点O的力臂,并用字母G 表示. 8.下图中的铡刀属于杠杆,试画出它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9.画出并标明图中F、G对支点O的力臂. 10.画出图中各力的力臂. 11.画出图中F1和F2的力臂G1和G2. 12.画出图中杠杆所受各力对于点O的力臂(不计杠杆所受的重力) 13.图中杠杆所受的重力G和拉力F的力臂. 14.试在图中画出汽车刹车踏板上动力F1的力臂G1 和阻力F2的力臂G2.

15.画出图中,加在杠杆上的动力F的力臂. 16.如图所示,试画出杠杆OA所受力的力臂(OA杆的质量忽略不计) 17.图中,均匀直棒AB可绕A点转动,在B端加一竖直向上的40牛顿的力F,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试作出该棒所受重力的图示及重力的力臂. 18.画出图中力F1和F2的力臂,并用G1和G2分 别标明. 19.画出图中杠杆所受各力对于支点O的力臂(不计杠杆所受重力) 20.在图所示的各杠杆中,O是支点,试分别画出F1,F2的力臂G1,G2. 21.下列所示的杠杆中,O是支点,在图上画出F1、F2的力臂,并且用G1、G2表示它 们. 22.画出下列各力的力臂(如图) 23.画出下列各力的力臂(如图) 24.如图中的点O是杠杆的支点,画出力F1和F2的力臂,并用字母G1和G2标明. 25.画出图中F1和F2的力臂.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动态杠杆》(后附答案)

专题复习《动态杠杆》 方法储备: 1.最小力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在杠杆上找一点(动力作用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动力方向应该与该点和支点连线垂直.2.力或力臂变化问题:利用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和控制变量法,抓住不变量,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3.杠杆再平衡问题:杠杆再平衡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判断杠杆在受力或力臂发生变化后,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乘积大的一端下降,乘积小的一端上升. 分类训练题 类型一最小力问题 1.(2016,安徽)拉杆式旅行箱可看成杠杆,如图所示,已知OA=1.0 m,OB=0.2 m,箱重G=120 N,请画出使箱子在图示位置静止时,施加在端点A的最小作用力F的示意图,且F=N. 2.(2016,云南)如图所示,高0.8 m、重1100 N均匀的圆柱形木柱M,截面半径为0.3 m,将它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时,木柱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_ _力;若要使木柱的a点离开地面,至少需要_ _N的力. 3.(2016,贵州)如图所示,O是支点,在B端挂一重物,为使杠杆水平平衡,要在A端施加一个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最小B.F2最小 C.F3最小D.一样大 4.(2016,天津)如图所示,在处于水平平衡的杠杆上A点,挂上4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为50 g),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作用在杠杆B点的力最小为(g取10 N/kg)() A.15 N B.6 N C.3 N D.1.5 N 5.(2015,达州)如图是一轻质杠杆,O是支点,为了使杠杆在此位置平衡,请画出在A点所施加的最小动力F及其力臂L . 6.(2016,连云港)如图所示,有一个杠杆AOB,可绕O点自由转动,A端吊着一个物体.请画出使杠杆在图示位置静止时最小力F的示意图及其力臂. 类型二力或力臂变化问题 7.(2015,安徽)如图所示,AB为能绕B点转动的轻质杠杆,中点C处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在A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10 N的拉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物重G=_ N.若保持拉力方向不变,将 A端缓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在提升的过程中,拉力F将(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第7题图 第8题图 8.(2015,绍兴)如图是一种健身器械,AOB可视为杠杆,图中小明同学竖直向下拉杠杆,重物被抬起,此时阻力臂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动力臂.小明同学想通过增大向下的拉力来加大训练强度,请你利用杠杆平衡条件,给小明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9.(2015,玉林)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O点,在其下端施一始终垂直于棒的拉力F,让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 A.动力臂逐渐变大B.阻力臂逐渐变大 C.动力F保持不变D.动力F逐渐减小 第9题图 第10题图

初中物理杠杆练习题

杠杆习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F的力臂是() A. OF B. OD C. OC D. OA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杠杆是一种省力的机械 B.杠杆的长度总等于动力臂与阻力臂之和 C.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叫做力臂 D.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3.一根重100 N的均匀直铁棒放在水平地面上,抬起一端所需最小的力是() A.50 N B.75 N C.25 N D.100 N 4..杠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图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5.园艺师傅使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靠近,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B.增大动力臂,省力 C.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D.减小阻力臂,省力 6.如图所示,密度均匀的直尺AB放在水平桌面上,尺子伸出桌面OB是直 尺全长的三分之一。当B端挂5N的重物时,直尺的A端刚刚开始翘起,则 此直尺受到的重力是() A、2.5N B、5N C、10N D、无法确定 7.如图所示的轻质杠杆OA上悬挂着一重物G,O为支点,在A端用力使杠杆平 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杠杆一定是省力杠杆B.沿杠杆OA方向用力也可以使杠杆平衡 C.沿竖直向上方向用力最小D.此杠杆可能是省力杠杆,也可能是费力杠杆 8.如图所示是一个指甲刀的示意图,它由三个杠杆ABC、OBD和OED组成, 用指甲刀剪指甲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杠杆都是省力杠杆 B、ABC是费力杠杆,OBD、OED是省力杠杆 C、三个杠杆都是费力杠杆 D、ABC是省力杠杆,OBD、OED是费力杠杆 9.某人将一根木棒的一端抬起,另上端搁在地上.在抬起的过程中(棒竖 直时除外),所用的力始终竖直向上,则用力的大小() A、保持不变 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10.杠杆左右两端分别挂有重物是40牛和50牛.此时杠杆平衡,若使两端物 体都减少10牛.则( ) A. 左端下沉 B. 右端下沉 C. 仍然平衡 D. 不能确定 11.一个原来水平静止的杠杆,如果再作用一个力后,杠杆仍能处于静止状态,则此力可能是( ) A. 竖直作用于动力点上 B. 竖直作用于阻力点上 C. 竖直作用在支点上 D. 作用在杠杆的任一点,但力的作用线必须与杠杆垂直 12.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直尺AB,将中点O支起来,在B端放一支蜡烛,在 AO的中点O′上放两支蜡烛,如果将三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同时点燃,它们的燃 烧速度相同.那么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直尺AB将() A.始终保持平衡 B.不能保持平衡,A端逐渐下降 C.不能保持平衡,B端逐渐下降 D.蜡烛燃烧过程中A端逐渐上升,待两边蜡烛燃烧完了以后,才恢复平衡

杠杆动态变化

杠杆动态变化 1.(2005?海淀区)古代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可以看成一个以O 为支点的杠杆,如图所示.一个人通过定滑轮用力将吊桥由图示位置缓慢拉至竖直位置,若用L 表示绳对桥板的拉力F 的力臂,则关于此过程中L 的变化以及乘积FL 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如图所示,均匀相同的砖,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用竖直向上的力F 1和F 2分别作用于ab 和a′d′的中点,使它们微微抬起(砖不滑动),则( ) A .F 1=F 2 B .F 1<F 2 C .F 1>F 2 D .不能确定 3.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 转动,在A 点始终受一垂直作用于杠杆的力,在从A 缓慢转动A’位置时,力F 将( ) A .变大 B .变小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4.如图所示,我们在拖动行李箱时一般先拉出行李箱上方的拉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 .减小阻力臂,省力 B .增大阻力臂,省力 C .减小动力臂,省力 D .增大动力臂,省力 5.如图所示,为某校三年部某班后面的巨幅硬纸板宣传画,向墙上加固时,一同学先在图中D 点按一图钉,为使宣传画在按上第二个图钉时即可不向前翻倒且图钉受力最小,则他第二个图钉应先钉在( ) A .A 点 B .B 点 C .C 点 D .四个点都一样 6.在轻质的杠杆两端AB 各挂有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ρ铜>ρ铝).支点O 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在下列情况下杠杆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是( ) A .在铜块和铝块上各加一块质量相等的物体 B .将铜块和铝块各切去体积相同的一小部分 C .将铜块和铝块同时向支点移动一段相同的距离 D .将铜块和铝块同时浸没在水中 7.如图所示,轻质杠杆一端因始终水平方向力F 作用而被逐步抬起,在此过程中F 的大小及力臂变化是( ) A .L 始终在增加,FL 始终在增加 B .L 始终在增加,FL 始终在减小 C .L 先增加后减小,FL 始终在减小 D .L 先减小后增加,FL 先减小后增加

初中物理-杠杆专题复习

杠杆与滑轮 知识点总结: 1、杠杆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④动力臂:从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2、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平衡原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 3、定滑轮:工作时,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 特点: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方向 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着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特点: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

例2.解: 例3 C 例4

功与功率 1、功的定义: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公式:w=f*l,单位J 2、功率:单位时间所做的功,公式:P=w/t,单位:瓦特,符号w 3、功:①有用功:有目的而做的功②无用功:并非我们的目的但是不得不做的功 4、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例1 如图所示,物体A 的重力是500N ,物体A 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2倍,拉力F 的大小为40N ,求此装置的机械效率及滑轮的重。(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解:物体A 所受地面摩擦力 f = 0.2G = 100N,当物体移动距离为S 时,绳子的自由端移动距离为___ ) (3 1 滑G f F += 得:G 滑=3F - f=20N 例2 图甲是建筑工地上常见的塔式起重机示意图。这种起重机主要用于房屋建筑施工中物料的竖直或水平输送。某塔式起重机是通过电动机带动如图乙所示滑轮组竖直起吊物料的。已知起吊重为3×104N 的物料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60kW ,物料匀速上升的速度为1.5m/s 。试求: ①电动机作用在滑轮组上的水平拉力F ; ②这次起吊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S F S ??=fη% 3.83403100=?=N N

初中物理杠杆和滑轮基础练习题

初中物理杠杆和滑轮基础练习题 一、是非题 1.旗杆顶上装有滑轮,升旗时可以省力。()2.滑轮是变形的杠杆,所以使用滑轮不一定省力。()3.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也能省一半距离。()4.使用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最多只能省一半力。()5.又省力又省距离的滑轮是没有的。()二、填充题 1.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____杠杆。使用定滑轮虽然不能____ 力,但可以改变____ 。 2.图1中A是____滑轮。利用这样的装置把物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____(选填“上”、“下”)。如果A重2牛,要提起50牛的物体,至少要用____ 牛的拉力。若要使物体上升2米,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____ 米。 3.如图2所示,重物G重40牛,若不计摩擦,匀速提起重物所用拉力F 为22牛,则动滑轮的重力是____ 牛,钩子1受到绳子的拉力为____ 牛,钩子2受到重物G的拉力为____ 牛。 4.如图3所示,木块在桌面上匀速滑动,拉力F为2牛,木块所受摩擦力为____牛。

三、选择题 1.图13—13中,A、B、C三种情况的重物和接触面相同,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2.图13—14中所示的需要施加的哪个力最小:[] A.滑轮组(1) B.滑轮组(2) C.滑轮组(3) D.滑轮组(4)

3.使用图4所示的装置匀速提起重物G所用的拉力中,力[ ] A.F 1最大B.F 2 最大 C.F 3 最大D.一样大 4.使用滑轮组可以 [ ] A.省力又省距离 B.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D.费了力但可以省距离 5.如图5所示甲、乙两个装置,已知A在地面上滑动时所受的摩擦力为40牛(不 考虑绳与滑轮的摩擦)。要使A向右匀速滑动,拉力F 甲与F 乙 的大小分别为 [ ] A.40牛,20牛B.20牛,40牛 C.40牛,40牛 D.20牛,20牛 6.利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起重600牛的物体,最小的拉力是(不计动滑轮重力及摩擦) [ ] A.600牛 B.300牛 C.200牛D.100牛 四、作图题 1、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重力为G的物体(滑轮重力和摩擦力不计),在图6中分别根据对绳子拉 力F的要求,画出绳子的绕法。

中考物理复习《例析杠杆中的动态平衡问题》教学案

例析杠杆中的动态平衡问题 杠杆的动态平衡问题是初中物理的重点考察内容,对于实际情况的分析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本文中将针对杠杆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多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以不变为前提的基础上谈论各变量的大小变化关系,从不同的角度更全面的解析动态平衡问题. 一、杠杆位置不变 杠杆位置不变实际上是说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杠杆平衡包括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状态,学生要对此理解透彻.不同状态下的分析方法是一定的,下题中根据杠杆的不动状态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解题方法. 例1 如图1所示,在杠杆的左端悬挂一个物体,右端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现缓慢地拉着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始终位置不变,沿图中位置1移动到位置2,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 A.一直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一直减小 解析首先找出初始位置的力和力臂,再确定题中的变量和不变量.当施加的动力垂直于杠杆时,动力臂最长,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此时的动力最小.具体如图2所示. 本题解法的精妙之处在于抓住了变与不变的各物理量,变的是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的是杠杆的位置,再由数学知识中的垂线段定理得出何时力臂最小就可以快速解题了. 二、动力臂不变 我们要注意的是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作动力臂,并非是从动力点到支点的棒长距离,有时棒长的改变不会影响动力臂的大小,对于阻力臂的定义也是如此,此处极易混淆,明确题中物理量的改变是解此类题的关键. 例2 如图3所示,直杆OA的下端挂一重物且可绕O点转动.现用一个始终与直杆垂直的力F将直杆由竖直位置缓慢转动到水平位置,在转动过程中这一直杆( ). A.始终是费力杠杆 B.始终是省力杠杆 C.先是省力杠杆,后是费力杠杆 D.先是费力杠杆,后是省力杠杆

力学动态平衡专题

力学动态平衡专题 一、矢量三角形法 特点:物体受三个力作用, 一为恒力,大小、方向均不变(通常为重力,也可能是其它力); 一为定力,方向不变,大小变化; 一为变力,大小、方向均发生变化。 分析技巧:正确画出物体所受的三个力,先作出恒力F3,通过受力分析确定定力F1的方向,并通过F3作一条直线,与另一变力F2构成一个闭合三角形。看这个变力F2在动态平衡中的方向变化,画出其变化平行线,形成动态三角形,三角形长短的变化对应力的变化。 1.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球对墙面的压力大小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水平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图示位置.不 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A.N1始终增大,N2始终增大 B.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 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 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 2.如图所示,重物G系在OA、OB两根等长的轻绳上,轻绳的A端和B端挂在半圆形支架上.若

固定A端的位置,将OB绳的B端沿半圆形支架从水平位置逐渐移至竖直位置OC的过程中()A.OA绳上的拉力减小B.OA绳上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C.OB绳上的拉力减小 D.OB绳上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3.质量为m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如图1所示.用T表示绳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 A.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 B.F逐渐变大,T逐渐变小 B.F逐渐变小,T逐渐变大D.F逐渐变小,T逐渐变小 4.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绳的另一端固定于O点。现用水平力F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细绳始终处于直线状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N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FT的变化情况是 () 5. A、FN保持不变,FT不断增大 B、FN不断增大,FT不断减小 C、FN保持不变,FT先增大后减小 D、FN不断增大,FT先减小后增大 二、相似三角形法 特点:物体所受的三个力中,一为恒力,大小、方向不变(一般是重力),其它两个力的方向均发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