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图式理论与英语教学(一)

认知图式理论与英语教学(一)
认知图式理论与英语教学(一)

认知图式理论与英语教学(一)

【摘要】随着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图式理论被逐渐发展成一个重要理论,它是心理学与语言学研究结合的产物。这一理论已越来越多地被外语教育工作者关注并成功地应用于教学。本文在简要介绍图式理论后,分析了图示理论在培养外语学习者在阅读、听力理解、词汇记忆等语言技能上的突出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图式理论外语教学应用

图式(Schema)就是知识在大脑中的存储单位,这一概念最早由著名哲学家康德(Kant)于1781年在其著作《纯粹理性的批判》中提出。他认为,一个人在接受新思想、新信息、新概念的时候,只有把它们同这个人脑海里的固有知识联系起来才能产生意义概念。此后,不同学者对图式也有着不同理解和解释。现代图式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D.E.Rumelhart)分析了认知框架或既存知识在理解过程中的作用。该理论指出,无论口头或书面语篇本身都不具有意义,意义存在于人的脑海之中,它取决于人在理解过程中对大脑中已经存在的认知框架,也就是图式的启动。在语言理解过程中,认知框架中的信息为理解、预测提供依据,赋予语言材料以意义。

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学习是将书本知识以及教师传授的知识纳入学习者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并将其转变为有用的技能。他们在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理解的整个认知过程中,认知图式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图式理论对外语学习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现在外语教学要求学习者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进行有效的学习,充分发挥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将图式理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外语学习实践,将会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一、图式理论与文化背景的关系

外语学习不仅是语言的学习,也是了解这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学习。文化不仅包括风俗习惯,还包括在此文化熏陶下的个人思维方式和理解角度。图式就是相关的背景知识,也就是人脑中预设的认知结构在语言理解中的作用的理论,因此其理论的运用能为目的语言文化背景认知的要求提供积极的帮助。

图式具有共同性和差异性,图式的共同性使得人与人的交际、相互理解成为可能;而它的差异性是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的人会有不同的经验,形成不同的图式。简单的说东方人的经验与西方人的经验就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各种差异。任何语言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文化背景又对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中国的外语学习者,中式思维习惯和单一社会文化意识给外语水平的提高造成诸多障碍。某次全国英语四级考试的听力理解部分的一篇文章是关于西方结婚风俗的,试后的一个小调查显示,对这方面文化背景有所了解的学习者认为这篇听力理解比较简单,而本身对这方面知识欠缺的学习者则花费更大气力去理解。由于听者这方面图式的缺失,无法做出正确的预测,加大了其大脑对新信息处理的负荷,使得信息处理效率下降。教师应该象重视语言知识教学那样重视背景知识教学,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视角和思维看待问题,尝试在适当语言环境中使用适当的语言并形成习惯,帮助学生构建大脑中缺失的那部分认知结构。

二、图式理论和阅读

图式阅读理论指出,阅读理解产生于文字及文字含义与读者的背景知识的有机结合。文字包含两个部分:表层结构(SurfaCeStructure)与深层结构(DeepStructure)。表层结构部分是指印在纸上的文字;深层结构部分是指所印文字所表达的含意。阅读者的背景知识与表层及深层部分的结合过程是相互作用,并产生联想的过程,由此产生阅读理解。所谓背景知识就是指对作者利用文字所表示的具体事例背景的了解,包括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等。只有具备丰富的背景知识才会在阅读时产生较深、较细、较广泛的联想,从而产生迅速的理解。所以学习者的图式知识越丰富,阅读理解能力就越强烈。

鲁梅哈特曾经指出,阅读者不能正确理解一篇文章的原因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阅读者不具备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式。二是阅读者虽然具有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式,但作者提供的线索不足以激活读者的图式。三是阅读者自以为读懂了文章,但却误解了作者的意思。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同时传授,引导学习者学会构建图式特别是在阅读时能迅速激活图式。要构建并激活图式,在学习者阅读英语课文和材料时,教师可以预先强调关键字,激发学习者产生相应的图式;也可以预先补充说明与材料有关的、学习者可能较少接触到的文化、科技等知识;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大、小标题和每段中心句预测阅读材料内容,预防错误图式的产生。

三、图示理论与听力理解

听力理解实际上是输入信息和听者头脑中已有知识的动态交互过程。在听的过程中,人们会同时运用两种方式进行信息处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这两种方式互相弥补。在语言理解过程中,信息的接受者运用语言知识来分析、整合话语时采用自下而上的加工模式;大脑先将输入的信息切分成小的语言单位,如音、词,再将这些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大的,如短语、句子。在运用非语言知识如文化背景、常识时,采用的却是自上而下的方式;通过激活既存知识结构,吸纳接受新的信息,同时剔除与原假设相悖的信息,自上而下的方式能帮助消除歧义,做出限制与选择。由此可知,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在听力理解中同时发挥作用,不能只强调其中任何一种;听力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只注重语言知识是不可能让听力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教师要通过导入背景知识、文化常识来帮助学习者建立图式,在着力提高语言知识水平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利用非语言知识分析、归纳获取语言信息的能力。

探讨农村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_2(教育相关)

探讨农村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 ——以一个话题作文为例 摘要:写作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以话题学习为依托,运用词块学习策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逐步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并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写作话题词块策略小组合作 英语写作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谁突破了写作,谁就能有力地控制低分现象。很多初中学生写不好英语作文,有的不知该写什么,有的不知该怎样写,尤其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英语写作更象一道难于逾越的鸿沟。学生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写作时先用汉语想好句子,再用英语词汇拼凑出来。这种不符合语法,错误百出的“中文式英语”,根本不能表达意义。 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纯粹由写作的数量及频度决定,其中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写作”。在近年的教学中,笔者以话题教学为依托,运用词块学习策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阶梯式的英语写作训练,逐步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学生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课文是信息的载体,所以一定要抓好课文教学,夯实英语写作的语言基础。Project English是以话题为中心编写的,教材体现了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机地把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结合在一起。话题中的每一个section都包含大量的语料、丰富的词块,与写作密切联系,是作文素材和表达方式的模块和源泉。 词块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输出和输入过程中频繁使用的,具有固定语义和结构,并以固定或者半固定的形式存在的,有利于提高语言生成能力的短语、固定搭配、习惯用语或句式(王佩娜,2008)。由于词块是语法、语义和语境的结合体,它们的意义是置于特定的语境中的,既受到语法结构的限制,又受到语义搭配的限制,具有较强的语用功能。词块可以说是语言的半成品,可以作为储存和输出的理想单位,即使是一些内部结构有所变化的框架,其变化也是非常有限的,比脱离语境单独记词汇更容易。学生使用时可以从记忆库中即取即用,比全部由自己遣词造句所需要的努力要小得多,犯错误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减小,提高了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词块就如建筑所用的预制板一样,我们只需选择合适的预制板就可以组装成理想的房子,学生写作文时只需提取相关词块,把自己要表达的内容代入即可,一个最直接的效应就是可以摆脱母语的思维定势,避免词汇的语域使用不当,不仅节约了构思时间,而且使其作文显得地道。 在话题学习中,我充分发挥词块在各个语言层面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把词块作为词汇教学的最小单位,将词块学习与语言技能的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依托语境,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和识别,归纳、提取大量词块,分类积累各种语料,并按词块结构来完成语言知识的学习。学习理解生成语篇并不是对孤立的词和句子的学习,而是学习如何将这些语言的预制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流利的适合交际的话语。学生在遇到相关的话题时,就可以准确、快速而系统地表达相关的内容。 小组合作式写作符合新课程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通过同伴合作、分享来完成写作任务,不仅增加了写作时的真实感,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一方面,学生通过与他人交流,能促使他们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作文思路更加开阔,写作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另一方面,通过评判作文,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富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使能力强的学生获得启迪,作文内容更加充实,也使基础薄弱的学生获得帮助,顺利完成写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任务,利用小组合作互助的优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讨论,取长补短,自主学习,使最后输出的语篇更完美,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下面就以一个话题作文为例谈谈我的写作教学实践:

认知策略训练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应用

认知策略训练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应用

————————————————————————————————作者:————————————————————————————————日期:

认知策略训练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应用-校长管理论文 认知策略训练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应用 李彩梅 英语是初中学习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中英语却是教学中的问题学科,英语成绩两极分化严重。英语学习策略意识较强的同学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后能自觉地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自然较好。而缺乏学习策略意识的学生上课时不知道如何听课,他们把英语看成是负担,学习成绩差。据此,笔者在福建省永安市第四中学初二的一个班中进行了认知策略训练,来探索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认知策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途径。实验过程如下: 一、实验对象 实验选取的是笔者所任教的永安市第四中学初二年级(5)班和(6)班两个班级的全体学生,样本容量为86 人。其中实验班初二(5)班42 人,控制班(6)班44 人,男女比例持平,控制班和实验班基本同质。训练周期为一学年。学年结束后在两班中开展测试(训后测试),并对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 二、实验理论依据 认知心理学家Anderson(1983)把知识在人的头脑中的表征性质作了如下两种最基本的划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是指人知道某事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人知道如何做某事的知识。在学习外语时,知道策略是什么的知识即为陈述性知识,知道如何使用策略的知识为程序性知识。进行认知策略训练意味着要使学生掌握认知策略的陈述性知识并将其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 摘要: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回顾阅读教学理论的发展,揭示了阅读的重要理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模式。并将其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建构图式,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益。 关键词:阅读理论;图式;英语阅读 阅读是学习者接触外语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对外语学习者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据统计,我们所得到的知识有50%来自阅读。 一、阅读理解理论的发展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受生成语法和结构语言学的影响,人们普遍不重视阅读教学到了60年代,由于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阅读被看成是被动、精确、“自下而上”的过程。读者通过逐词逐句的解码就町获取意义,因为意义附身于文。Caroll(1964)对当时的阅读过程作过这样的描述:“阅读沿着‘视觉刺激→口头重新编码→作出字义反应’这一单向流程进行。”在这一阅读模式中,读者只对语言形式作出反应,忽视上下文及其它因素的作用,低估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能动作用,显然,用这种阅读理论指导教学,不利于学习者阅读能力的提高。 Goodman(1967)提出了阅读是“心理语言学的猜测游戏”。他认为,阅读过程就是一个预测,选择,检验,证实等一系列认知活动,有效的阅读并不信赖于对所有语言成份的精确辨认,而在于能否用输入信息中尽可能少的线索作出准确判断。 二、图式理论和阅读理解的相互模式 图式(schemata)本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最早由immannel Kant(1781)提出。他认为概念只有和个人的已知信息相联系才具有意义。sir Frederic Bartlett 认为,图式是个不断发生作用的既存知识结构,遇到新事物时,只有把这些新事物和已有的图式相联系才能被理解。因此图式又被称为认知框架。所谓图式理论就是运用这一认知心理学理论,分析这一认知框架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图式理论基于这样一个原则: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语篇本身都不具有意义,意义在读者的脑海里,取决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大脑中图式知识的启动。 图式理论指出,人们在阅读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交替使用以下两种阅读过程:自上而下过程(Top-downProcessing)和自下而上过程(Bottom-up processing)。研究发现,在阅读过程中,两种策略常常交替使用。下面简要介绍这两个过程: (一)自上而下过程 此阅读过程是一种(作者与读者)“相互交流的过程”,是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及他们的语言知识和图式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张维友,1995)。属于由读者自己推动的过程,用读者的经验和期望对印刷语言文字做出反应,并达到理解的阅读过程。这种理解是基于读者所拥有的知识与语言文字之间所产生的联系或结合之上的。 初学阶段的阅读训练特点:不强调阅读速度,而强调对阅读材料准确的理解,以及对文章的内容的详细了解。在此阶段,重点一般放在词汇、语法和理解上面。初学阅读者在学习并掌握一些词汇的同时,积累一定的背景知识,逐步具备一些

《英语教学理论及方法》课程试卷(B卷)有答案

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英语教学理论及方法》课程试卷(B卷)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四大题, 第I 、II大题做在客观题答题卡上,第III 、IV大题做在主 观题答题纸上;客观题答题卡上准考证号码为00+学号,如,001205001。2.考生答卷时必须准确填写院系、班级、姓名、学号等栏目,字迹要清楚、工整。 I. Multiple Choices Directions:In this part, you are given twenty questions or incomplete sentences which are followed by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Read the choices carefully and choose the one which can best answer the question or complete the sentence.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for the objective items (30 points; 1.5 points each).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about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s NOT true? A. Students should be given tasks to perform or problems to solve in the classroom. B. Students are task-driven. C.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s student-centered. 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follows the PPP model. 2. What type of learners can benefit most from acting things out or miming things with their bodies? A. Kinesthetic learners. B. Tactile learners. C. Auditory learners. D. Visual learners. 3. What type of intelligence are problem-solving activities best suited for? A.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B.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C.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D.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4.The _______ view of language sees language as a linguistic system but also as a means for doing things. Most of our day-to-day language use involves functional activities: offering, suggesting, advising, apologizing, etc. A. structural B. functional C. mentalist D. interactional 5. The role of the teacher changes following the aims of the class. The teacher may function more as a(n) if he is mainly doing presentation of new language points, whereas he is more of a resource or prompter or participant once a communicative activity starts. A. controller B. resource-provider C. participant D. organizer 6.Which of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is NOT suitable for consolidating vocabulary? A. Labelling. B. Using minimal pairs. C. Odd man out. D. Word association. 7. The behaviorist theory of language learning was initiated by , who applied Watson and Raynor’s theory of conditioning to the way human acquire language. A. Harmer B. Skinner C. Hymes D. Chomsky 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assessment is NOT true? A. Summative assessment is mainly based on testing. B.Testing is part of assessment, only one means of gathering information about a student. C.Individual-reference assessment is based on how well the learner is performing relative to his or her own previous performance, or relative to an estimate of his or her individual ability. 考试答案不得超过此线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认知策略与调控策略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认知策略与调控策略当我们强调“以生为本”的时候,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就是学生的学习策略。显然,学习策略是从学生有效学习的角度进行研究与讨论的,有效的学习是由有效的学习策略来保障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在诸多指向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中,认知策略与调控策略得到了课程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笔者在教学中也对这两个策略进行了重点思考,并取得了一些收获,在此作浅显的总结。 一、认知策略,指向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 所谓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某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这些步骤和方法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优化学生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认知过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适时让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认知策略的存在,并进行有针对性指导,这是学生认知策略形成的关键。 例如,在Using there be(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7)这一内容中,教材通过“There is a pear/some milk on the table. There is not an orange/any bread on the table. There are some potatoes/some drinks on the table. There are not any cakes/any sweets on the table. Is there a pear/any salt on the table? Are there any vegetables/any snacks on the table?”等句式呈现,让学生形成对there be用法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就面临着两个教学选择:一是让学生根据课本的标准用法去重复阅读并记忆,二是让学生对这些用法先进行比较、理解,以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然后在

图式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415588640.html, 图式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薛欢 来源:《速读·上旬》2015年第04期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于英语的学习也成为我国学生的必修课程,为了顺应教 育从娃娃抓起的号召,我国从小学教育就开始让学生正式进入英语学习。由于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偏向于从玩中学,英语教育又属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上依然有些吃力。但近年来,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英语教师开始在教学中运用图式理论,图式理论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也引起了外语界对这种教育方式的重视。 关键词:图式理论;小学英语;教学运用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作为一种知识传播体系,既要将知识传播给学生,又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取得知识。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怎样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这种语言的学习,成为了教育界的难点。随着图式理论的提出,这种困扰得到了一定的解决。所谓的图式理论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图片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描述。在英语教学中,就是英语学习者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对信息进行对比取样,与此同时理解新的知识,形成新的经验,并创建新的图式。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一个依赖早已掌握的图式构建新型图式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怎样的方法来让学生对已经掌握的图式进行创造、更新,以此帮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现在学习的知识相结合,并在英语学习中正确运用这种图式能力成为了人们应该关注的要点。 一、丰富多样的图式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适当开拓学生的思维及视野,加大对学生知识背景的投入,以此来丰富学生已经掌握的图式。以此同时,小学英语教师也要多鼓励学生看看少儿英语节目及少儿英语动画,或者英语报刊、英语新闻等,以此来增加学生对英语使用国家人文地理等方面的了解。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任务中,多向学生强调学习英语时应该具备的学习技巧有哪些,耐心指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总结。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所学单元的主要话题,适当的进行一些相关的知识背景的介绍,丰富学生的知识含量。如在英语教学中的PartC就是一个不错的学习平台,在讲授下一节英语课的时候,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让学生在预习的同时查找与本节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试着扮演其中的角色。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轻松,还将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其中,也了解了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 二、构建适当的图式 构建适当的图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并在快速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也不会忘记旧知识。这里需要教师在帮助学生弄清有关信息,准确扫清课本的重点难点之后,通过表格的使

初三英语写作公开课课教案.doc

初三英语写作公开课课教学设计 双沙中学李育新 2011.6.2 课型:专题复习课 教学内容:初三英语书面表达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书面表达语篇结构的组织技巧。 2.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连接词、过渡词和过渡句,提高文章的连贯性。 3.培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构思、罗列提纲的能力。 4. 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评改学生习作。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连接词、过渡词和过渡句,提高文章的连贯性。 2. 培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构思、罗列提纲及扩展成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连接词、过渡词和过渡句,提高文章的连贯性。 2. 培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构思、罗列提纲及扩展成文的能力讨论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辅助手段:电脑(或实物投影仪) 学情分析: 1. 书面表达是写的一种途径,是英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对于英语写作的要求,实际上是“有指导的写作”(Guided Writing)。它通过提供情景(文字、图画、表格),让学生用学过的英语语言来描述事物或事件并表达一定的思想,以此达成和检验对所学英语语言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客观地说,书面表达一直是我们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应试的一个难点。 从中考英语试卷的抽样调查情况来看,英语写作是得分最为薄弱的一个题项。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写作练习的时间少,二是教师平时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写作知识的指导。(比如,如何用词、句、组段、谋篇等)。这些原因造成了学生从最初不会写盲目写到不愿写。惧怕写,直至最后拒绝写的恶性循环。 2. 学生分析我校学生生源较差,学生英语学习两级分化严重,因此尽管经过3年的学习与训练,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作文得分在6-7分之间甚至更低。书面表达中式英语较多,连贯性较差。很多学生对书面表达中快速构思和罗列提纲能力较差。本堂课希望通过指导、帮助提高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连接词、过渡词和过渡句,提高文章的连贯性,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构思、罗列提纲能力。 二、教学流程设计

(完整word版)英语测试理论及方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

《英语测试理论及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30615027学分:2总学时:36 说明 [ 课程性质 ] 《英语测试理论及方法》为英语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 教学目的 ] 通过对考试流程中主要环节的介绍和演示,让学生了解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及具体操作 方法,以便使他们在未来教学实践中提高命题水平和考试质量。 [ 教学任务 ] 在介绍国内外语言测试领域最新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英语教学实际及学 习特点,让学生了解语言测试流程中的诸多环节,如考试的宏观,微观功能,考试总体设计,掌握单项语言能力 /技能的测试方法,包括命题,施考,考试分析及考试信息反馈。 [ 教学内容 ] 英语测试概述、考试功能及其类别、考试要素、考试规范的制定、测试评估手段及其功 能、阅读测试、写作测试、听力测试、口语测试、试卷设计与施考事项、考试成绩反馈、考 试成绩分析 (1) 、考试成绩分析 (2) 、 [ 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本教材使用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路,采取启发式教育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实践相结合。 [ 先修课程要求] 语言学基本理论 [ 学时分配 ] 本课程在第七学期开设,共一学期,每周 2 学时,共36 学时。 序号内容 1英语测试概述、考 试功能及其类别 2考试要素、 考试规范的制定 3测试评估手段及其功 能、阅读测试 4写作测试、听力测试5口语测试、试卷设计 与施考事项 学时安排 理论课时实验课时习题课时上机课时小计426 426 426 426 426

6考试成绩反馈、考试426成绩分析 (1) 、 (2) 总计241236 [ 教材及必要参考书] 教材 :邹申参考书 :武尊民杨任明《简明英语测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年。 , 2002年。 大纲内容 第一部分英语测试概述 [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了解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及近些年测试方面的发展动态,在教学中正确,恰当地使用测试。 教学要求:掌握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 [ 内容提要 ] 第一节 一、四种英语语言测试法 二、近 20 年的发展动态 三、当代国内外大规模考试一览 [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四种英语语言测试法 教学难点: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 [ 复习思考题 ] 1.英语测试领域里是否有不同的语言测试法? 2.在过去 20 年中英语语言测试界所关注的热点有那些? 第二部分考试功能及其类别 [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关注考试广义上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要求:掌握考试的功能及其分类。 [ 内容提要 ] 第一节 一、测量、考试与评估 二、考试功能 三、考试类别 [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考试的功能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考试的功能 [ 复习思考题 ] 1.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考试? 2.除了教学外考试,还有其它用途吗?

认知图式理论与英语教学

认知图式理论与英语教学 【摘要】随着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图式理论被逐渐发展成一个重要理论,它是心理学与语言学研究结合的产物。这一理论已越来越多地被外语教育工作者关注并成功地应用于教学。本文在简要介绍图式理论后,分析了图示理论在培养外语学习者在阅读、听力理解、词汇记忆等语言技能上的突出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图式理论外语教学应用 图式(Schema)就是知识在大脑中的存储单位,这一概念最早由著名哲学家康德(Kant)于1781年在其著作《纯粹理性的批判》中提出。他认为,一个人在接受新思想、新信息、新概念的时候,只有把它们同这个人脑海里的固有知识联系起来才能产生意义概念。此后,不同学者对图式也有着不同理解和解释。现代图式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D.E.Rumelhart)分析了认知框架或既存知识在理解过程中的作用。该理论指出,无论口头或书面语篇本身都不具有意义,意义存在于人的脑海之中,它取决于人在理解过程中对大脑中已经存在的认知框架,也就是图式的启动。在语言理解过程中,认知框架中的信息为理解、预测提供依据,赋予语言材料以意义。 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学习是将书本知识以及教师传授的知识纳入学习者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并将其转变为有用的技能。他们在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理解的整个认知过程中,认知图式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图式理论对外语学习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现在外语教学要求学习者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进行有效的学习,充分发挥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将图式理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外语学习实践,将会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一、图式理论与文化背景的关系 外语学习不仅是语言的学习,也是了解这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学习。文化不仅包括风俗习惯,还包括在此文化熏陶下的个人思维方式和理解角度。图式就是相关的背景知识,也就是人脑中预设的认知结构在语言理解中的作用的理论,因此其理论的运用能为目的语言文化背景认知的要求提供积极的帮助。 图式具有共同性和差异性,图式的共同性使得人与人的交际、相互理解成为可能;而它的差异性是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的人会有不同的经验,形成不同的图式。简单的说东方人的经验与西方人的经验就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各种差异。任

初中英语作文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作文教学设计 写作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表述与表达事实、观点、情感、想象力的能力,学会交流信息,培养规范的写作习惯。写作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Talking about how to keep healthy 1.学会描述良好的的生活习惯。 2.学习根据所给词或词组, 写出关于均衡的饮食对于保持健康的重要性的文章。 描述出保持健康的方法,以及自己的看法。 1.搜集有关描述健康的词汇如:eating habit , important , food , strong, keep, healthy,vegetable ,fruit 等词语。(先扫除词汇上的困难) 2.收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如何保持健康的方法与经验以供讨论。 1.导入:通过讨论不同保持健康的方法,引出本节课的大任务。吸引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课堂参与意识。 2.通过展示大量单词、词组以及学生本人的提出的保持健康方法,将他们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此时老师恰到好处地让学生汇报导入任务切入主题。 3、具体活动——设计本话题的习作:

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均衡饮食对于保持健康非常重要请就该内容写一篇英语短文,谈谈你的看法。 词语:eating habit , important , food , strong , keep … 句子:1、As we know ,having a balanced diet is good for our health. 2、The more regularly we eat, the healthier we will be. 3、通过让学生先写作,然后在指导学生确定写作的主题:“告诉他们本篇习作通过阐述好的生活习惯对健康的重要性来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4、指导学生如何谋篇布局: 文章的结构: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来写。 每个段落的具体写法:①总数好的生活习惯对健康的重要性。 ②具体介绍有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健康有益; ③总结概括,呼吁大家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5、评比最佳习作。本次的任务是让学生在活动中灵活的运用所学过的有关描述保持健康的句子。利用多媒体教室的幻灯片展示学生的作文,并进行必要的修改,评出谁是最优秀作文获得者,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6、本环节任务:开放性小结本课的内容。教师用上个

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读后感

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读后感 《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读后感 为了提高自身的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我从学校图书馆借来《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一书,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地进行了研读,获得了不少教益。 这本书由鲁子问和康淑敏两位专家编写,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可以作为英语教学设计方向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为中小学英语教师设计培训教材使用。我认为在英语学科骨干教师研修班接受培训期间读读这样一本书是再合适不过的。这本书介绍了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相同与差异,提出了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与整合的方法,介绍了英语教学方法的实践操作方法,包括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教学,然后分析了英语教学过程的策略及实践操作方法,并从英语知识教学的策略及实践操作方法、英语技能教学的策略及时间操作方法两方面对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行动研究提供了系统的指导。 编者用六章分别讲了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英语教学方法的实践操作、英语教学过程的策略及实践操作、英语知识教学的策略及实践操作、英语技能教学的策略及实践操作和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行动研究。 该书对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简要的讲解,主要的内容

是对英语教学实践的指导与分析。每一节都采用“准备-学习-实践”三部式结构,不仅讲解理论,而且注重教学实践。在每一节的理论讲解之后,都设计了“实践分析”专栏,以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直接联系。在看每一节的时候,我都是跟着该书的编排形式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维。在准备环节,编者会给出一个案例,让读者思考,遇到此类教学问题该如何解决,此时,我的大脑就会回忆我在教学中有没有遇到过,我又是如何解决的,然后思考怎样才能解决得更好;在学习环节,编者给我们提供了最系统的理论知识,此时我就很认真地研读每一条理论,认真理解每一个概念,为今后的教学活动积累必要的理论知识;在实践部分,我仔细地看了每个实践活动,对于一些比较有价值的活动自己在教学中也尝试着使用。 本书的优点是:1)语言浅显易懂。不像平常的教育着作,带着很多专业术语。2)内容很实用。书中不但简要地介绍教育理论,还举出大量的课堂活动例子,很适合各个层次的外语教师参考。3)描述很细致。书中谈到英语教学中很多细节的东西。4)编排符合读者习惯,发人深思。书中每一章节都会在适当的位置上安排一个文本框,给出一些名词解释或让读者讨论或思考一个问题。如:请讨论,您如何看待Practice makes perfect.它与数量原则有什么关系?训练中如何把握训练的量?

认知策略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

认知策略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根据里格尼的观点,认知策略是学生用于获得、保存和提取各种不同的知识和作业的运算和程序。由此可见,认知策略在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掌握认知策略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英语学习中能合理地使用认知策略,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学得更加扎实。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听、说、读、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能再在听、说、读、写方面运用好认知策略,那么这些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升。当然,人和人是有差别的,每个人都应该形成自己的认知策略,因此,在学习中,我们要细心总结,逐渐培养适合自己的认知策略。下面我要谈一谈我在英语学习中使用了哪些认知策略。 在听力方面,我使用了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中的内在联系策略以及组织策略。所谓的复试策略指的是利用内部的语言对所学的知识在大脑中进行重现进而对获得的信息进行保存、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的内容上面。作为英语听力训练,在试听的过程中注意力的集中对听力的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对注意力进行有效地训练。在听力的练习中,我们可以在听后再用自己的语言对所听的内容进行陈述,长期不断地练习可以促进我们记忆信息的能力以及信息的转换能力,同时能够促进我们注意力的集中。此外,听力理解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的过程。我们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而且需要在听的过程中激活

这些背景知识,也就是要充分利用己有的知识,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听力理解能力。这体现出了内在联系策略,即我们需要将所听到的材料中的内容与我们所了解的背景知识建立起一定的联系,这样才能正确理解阅读材料。而组织策略指的是对精加工后提炼的知识点进行构造,它是一种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主要包括归类策略和纲要策略。其中归类策略主要应用在概念词汇等的整理上,而纲要策略则是应用于对内容结构的勾画中。例如,在听力练习中我们可以调整教材中听力材料的顺序,将教材的听力材料进行归类,将同一类型的训练材料总结在一起进行集中的训练,可以将涉及到数字的、时间、人物名称的提问分别设立成一组,这种归类的教学策略可以提升我们关注每一点的经验,利于今后对特定信息的捕捉与加工,对材料的加工更具有目的性。 在说的方面,我主要使用了组织策略中的归类策略。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提高口语水平是一件很让人头疼的事情,我们往往会觉得与他人交流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细心总结,掌握方法,这一项也是能够突破的。其实,英语口语也会有一些基本的句型和常用的表达。我通常会将其分类记忆,比如:点餐用语,学校交际用语,车站交流用语等。这样的归类会让我们的知识结构更加清晰,更加便于记忆和使用。 在读的方面,我主要使用了组织策略中的纲要策略和精加工策略中的记笔记策略。阅读对于我们获取知识,信息十分重要,一个好的阅读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从一篇文章中获取最多的

认知图式理论与英语教学(一)

认知图式理论与英语教学(一) 【摘要】随着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图式理论被逐渐发展成一个重要理论,它是心理学与语言学研究结合的产物。这一理论已越来越多地被外语教育工作者关注并成功地应用于教学。本文在简要介绍图式理论后,分析了图示理论在培养外语学习者在阅读、听力理解、词汇记忆等语言技能上的突出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图式理论外语教学应用 图式(Schema)就是知识在大脑中的存储单位,这一概念最早由著名哲学家康德(Kant)于1781年在其著作《纯粹理性的批判》中提出。他认为,一个人在接受新思想、新信息、新概念的时候,只有把它们同这个人脑海里的固有知识联系起来才能产生意义概念。此后,不同学者对图式也有着不同理解和解释。现代图式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D.E.Rumelhart)分析了认知框架或既存知识在理解过程中的作用。该理论指出,无论口头或书面语篇本身都不具有意义,意义存在于人的脑海之中,它取决于人在理解过程中对大脑中已经存在的认知框架,也就是图式的启动。在语言理解过程中,认知框架中的信息为理解、预测提供依据,赋予语言材料以意义。 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学习是将书本知识以及教师传授的知识纳入学习者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并将其转变为有用的技能。他们在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理解的整个认知过程中,认知图式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图式理论对外语学习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现在外语教学要求学习者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进行有效的学习,充分发挥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将图式理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外语学习实践,将会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一、图式理论与文化背景的关系 外语学习不仅是语言的学习,也是了解这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学习。文化不仅包括风俗习惯,还包括在此文化熏陶下的个人思维方式和理解角度。图式就是相关的背景知识,也就是人脑中预设的认知结构在语言理解中的作用的理论,因此其理论的运用能为目的语言文化背景认知的要求提供积极的帮助。 图式具有共同性和差异性,图式的共同性使得人与人的交际、相互理解成为可能;而它的差异性是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的人会有不同的经验,形成不同的图式。简单的说东方人的经验与西方人的经验就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各种差异。任何语言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文化背景又对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中国的外语学习者,中式思维习惯和单一社会文化意识给外语水平的提高造成诸多障碍。某次全国英语四级考试的听力理解部分的一篇文章是关于西方结婚风俗的,试后的一个小调查显示,对这方面文化背景有所了解的学习者认为这篇听力理解比较简单,而本身对这方面知识欠缺的学习者则花费更大气力去理解。由于听者这方面图式的缺失,无法做出正确的预测,加大了其大脑对新信息处理的负荷,使得信息处理效率下降。教师应该象重视语言知识教学那样重视背景知识教学,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视角和思维看待问题,尝试在适当语言环境中使用适当的语言并形成习惯,帮助学生构建大脑中缺失的那部分认知结构。 二、图式理论和阅读 图式阅读理论指出,阅读理解产生于文字及文字含义与读者的背景知识的有机结合。文字包含两个部分:表层结构(SurfaCeStructure)与深层结构(DeepStructure)。表层结构部分是指印在纸上的文字;深层结构部分是指所印文字所表达的含意。阅读者的背景知识与表层及深层部分的结合过程是相互作用,并产生联想的过程,由此产生阅读理解。所谓背景知识就是指对作者利用文字所表示的具体事例背景的了解,包括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等。只有具备丰富的背景知识才会在阅读时产生较深、较细、较广泛的联想,从而产生迅速的理解。所以学习者的图式知识越丰富,阅读理解能力就越强烈。

(完整)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案例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案例 平潭流水中学陈健康 课题:八年级下册英语Unit5写作教学设计案例 Ⅰ、写作教学内容: 八年级英语Unit5主要学习描述感觉和情绪的词汇及其用法,能够表述自己及他人的感觉和情绪。本人觉得Unit5的话题跟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实践联系比较紧,是学生比较敢兴趣的话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明白许多事理,学会微笑,学会做人,学会控制及适当发泄自己的情绪。Topic1暗含着情感目标:学会微笑、笑对人生。学习Topic2&3让学生知道怎样面对困境和悲伤。因此本人在教授完课文内容分阶段给学生布置书面表达作业。 根据上表所列的内容要点,以“learn to smile”为题写一篇短文。90个单词左右。 参考词汇:自信—confidence(n.) confident(adj.)

打败—beat(beat,beaten)(v.) 2、Jenny随父母搬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在生活和学习上都遇到了困难,心情很不好。请你以她好朋友Mingming名义写信安慰她,并提出有益的建议,让她重拾快乐。80个单词左右。 3、在我们生活中,许多事情都能影响我们的心情,如颜色、天气、环境等等。当你有烦恼时,你是怎样处理它的?听音乐?做运动?和家人、朋友沟通?还是其他别的方式? 请结合你的日常生活实践展开丰富的联想,写一篇短文,词数在60-80之间,题目是How to Deal with Sadness。 Ⅱ、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提高写作教学效益。 Ⅲ、教学步骤 总的来说,本人采取了课内外写作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如下: 1.划分阶段要求,落实写作训练。根据各topic的阶段要求安排和确定课内外学生写作训练的内容和要求。平时要求学生写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然后从以句子为核心的表达逐渐向以语段为单位和以语篇为单位的表达过渡。 2.简化作文评阅,正面鼓励学生。批改学生作文时留意挑出学生在意思和结构表达上都正确的句子,使学生每次写作都有成功体验,不必对学生表达错误和不恰当地方作详细批改,以免学生产生自卑、畏难情绪,从而化解心理负担。 3.采取作文欣赏,展示学生习作。评讲作文时不专门挑出学生作文中的错句,进行典型错误评析,也不将这些错误一一改正,而是挑选几篇学

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读书笔记

《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读书笔记 《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读书笔记 读了《英语教学理论及方法》一书,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读完此书的几点认识。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在以往的外语教学中总是以老师教为主,一节课中老师要讲大半节课,然后就是以学生做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比较重视知识的系统传授和笔头练习,比较忽视听、说、读、写语言能力训练和口头练习。这种教学的后果是使学生患有“英语聋哑症”或“高分低能症”;另一种教学认为语言相当于一门技能,如同骑车、游泳一样,多练即成。故教学时比较强调大量单一,重复的练习和巩固,这样的后果是使学生对语言的学习产生厌恶感,最后导致失去学习的信心。而小学英语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在老师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去学会学习,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 培养自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发展思维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机械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布鲁纳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他认为,学生和科学家的智力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样的,无论掌握一个概念还是解决一个问题,发现一个科学理论,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因此,他大力提倡发现法学习,所谓发现法,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要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 可见,教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培养独立思考习惯十分重要。在小学英语教材中,许多Unit 都要求学生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例如:6A,Module1, Unit 3,Let’s go中的一张地图,它要求通过学习句型:How are we going to get to…? 来认识路并要求能给别人指路;;这些知识涉及到其他的许多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语言知识,开阔了知识面,也培养了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适当加大听说训练,抓好学生基本功的全面发展。 英语作为一种必备的工具,要求我们不能让学生学了英语后表达不出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

浅论元认知策略与英语教学

浅论元认知策略与英语教学 摘要:元认知策略在语言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元认知策略的概念地位、组成部分及元认知策略培训的角度对其进行梳理阐述,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培训英语教学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英语已渐渐成为就业求职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学习者而言,英语学习是一件令他们颇为头疼的事情。这部分学习者通常有以下特点: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缺乏学习自觉性。研究表明,运用元认知策略能显著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的频率来帮助 他们改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英语水平。问题是很多教师和学生对元认知策略了解甚少,本文通过对元认知策略知识的梳理整合,提高人们对元认知策略的重视,并指引研究者在此方面作更深一步的研究。 一、元认知策略的概念和地位 o’malley和chamot认为元认知策略是一种评估学习过程的高级管理技巧,高于其他学习策略,有助于学习者成功习得语言,对增强学习效果起着核心作用[1]。学习者如果没有掌握元认知策略,就没有能力评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也不能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2]。可见,语言学习者很有必要通过掌握元认知策略,对自己的能力正确定位,明确学习目标,以提高学习效率。

二、元认知策略的组成部分 不同研究者对于元认知策略的组成有不同的观点。根据o’malley 和chamot的观点,元认知策略包括提前准备(对学习活动事先有所规划)、集中注意(决定集中精力从总体上把握学习任务)、功能计划(事先筹划语言结构,应对即将来临的学习任务)、选择注意(决定留意语言输入和语言情境中有助于学习的具体点)、自我管理(尽力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各种条件)、自我监控(监督语言表达的情况,保证表达正确、得体)和自我评估(根据自己设置的标准衡量自己的表现)[1]。brown和palinscart提出元认知策略涉及关于认知过程的知识,以及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价等过程对认知进行调整的行为[3]。国内有语言学家认为元认知策略包括确定和调整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和反思等[4]。 我认为元认知策略是通过主动掌握元认知知识,了解并利用认知过程的一般规律以提高认知效率的一种学习策略。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于英语学习这一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掌握,其二是对英语学习过程的管理。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计划策略。学习者在分析自身特点和能力的基础上,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第二,监控策略。学习者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学习进程、方法、效果进行监控,保证学习自觉性,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以改善学习效果。第三,评估策略。学习者审视自己的学习进程,反思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设法做得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