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模式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模式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模式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模式

阅读教学尽管一直居于英语教学的重要地位,但是实际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教师尽管已经重视背景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但这种应用很多是无意识的,缺乏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阅读测试的结果表明学生对于主题思想,或标题,推理题目等感到无从下手,经常是以偏概全。另外教师也侧重于语言点,词汇的教学。这都说明教学中缺乏对文章总体结构的训练,使得学生不懂得段落间的关系,忽视了对文章意义的理解。

在理论上看,一方面,教师对于阅读过程的认识,更多的采纳自下而上的过程,把阅读看成是变动的过程,从字母→词→句子→语篇的过程;或者根本就是没有意识到是阅读是主动,被动,还是互动的过程。另一方面,对于阅读的教学策略认识不足。图式阅读理论将阅读过程解释为读者在语篇层次上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信息处理方式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读者的背景知识和语篇的各个层次的信息互动的过程。因此对于教学模式的探讨有利于教师理论的更新和在实践上的进一步应用。

一、图式理论

1.图式概念

“图式”(Schema)的概念源于1912年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派。1932年,Bartlett 将“图式”定义为人们过去的经历在大脑中的动态组织,并将图式概念运用到记忆和知识结构的研究中。1963年,心理学家Ausubel提出阅读前导(Advance Organizer)这一概念,建议在阅读前,以书面形式向读者提供背景知识。

1977年美国智能专家D. Rumelhart 发展了图式理论,把图式解释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于长期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自那以后一系列意义相关但又不完全的术语被提出:script, plans, goals, frames, expectations and chains. Schank 和 Abelson (1977) 用“script”描述特定语境中的一系列事先决定好的,定型化的事件的结构( a structure that describes in a predetermined ,stereotypic fashion appropriate sequences of events in a particular context)。 Minsky(1982) 用frame 来表示定型化情况的记忆结构(memory structure that represent

stereotypic situations)。Samual 和 Eisenberg(1981) 有提出一种记忆模型,他们认为图式是将头脑中定义好的结构表格化的主动思维过程(an active process pf a well-defined structure which can be diagramed)。Eysenck and Keane(1990)认为图式是被组织起来的一簇概念:图式涉及通用知识,人们可以用它来表示或表征事件、情景、关系和物体等。

根据以上的不同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图式是知识在大脑中存储结构,可以是一种观念或是各种各样的知识。

2.图式的种类

关于图式的种类一般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是划分为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Carrel,1983) 指理解文章所需的背景知识,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指不同文体文章的形式和修辞结构的背景知识。

另外一种则把图式分为三种: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学习者的语言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指学习者对文章内容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对文章的体裁的了解程度。语言图式是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的基础。调用任何其他图式都要以语言图式为基础。Carrell (1983)的实验表明学生对内容图式的调用与语言水平成正比。语言知识的不足会妨碍英语阅读理解。内容图式是构成文章难度的重要因素。这和传统的观念“认为难度等于字长加句长”相不同。尽管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但由于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时文章仍然会读不懂。国外的很多实验表明对于两篇语言难度相当的文章,学生更易理解和记忆关于熟悉内容的文章(Johnson,1982;Carrell,1981)。内容图式能够弥补语言知识的不足,帮助读者选择性的阅读。形式图式是影响阅读的另一重要因素。在阅读中如果能够调用正确的形式图式,就能够对文章的语篇结构有一个正确的预期,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阅读的过程模式

1.自下而上模式(Bottom-up models)

自下而上模式又叫数据驱动法(data driven)。它强调从词汇开始到语篇的意义的理解,由最底层,最具体的图式的调用开始从具体到抽象,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因此它是从构成文章的字母到词汇到句子最终达到整个篇章的理解。所以文章的理解主要是对该文章语言的理解,阅读中的问题也就被归结为语言问题。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是被动参与阅读的,信息是被动输入的过程。

2.自上而下模式(Top-down models)

自上而下模式又叫概念驱动法(concept driven)。它强调从语篇到词汇

的高层次的阅读过程。在阅读理解中读者运用以有的知识、预想、经验、

事物摹本和构思图式来进行信息加工。Goodman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而

非被动的过程,是一个心理猜测游戏。阅读从高层次的图式和背景知识开

始,激发先验图式(prior knowledge), 通过预测、筛选和吸收来解释输

入的信息。

3.互动模式(Interactive models)

目前广为接受的是阅读的互动模式,结合了自下而上的过程和自上而下的过程。Grabe(1991: 378) 强调阅读的互动过程是两个方面的互动。一个是读者和文章的互动。在阅读中,读者进行着预测,推理,筛选,验证,调整的过程。这就像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对话。另一个是两种阅读过程的互动。读者从语篇出发通过文章的标题进行预测,然后进行筛选。在阅读中两种信息处理方式在各个阶层次上同时进行,互相弥补。

三、阅读训练策略.

1.图解策略(mapping strategy )

Semantic mapping (Freeman and Reynolds 1980: 677-84; Heimlich and Pittelman, 1986) ( in Chia Hui-lung, 2001) 是图解策略中一种有效的词汇组织形式,用于揭示学生关于某一话题的已知信息和提供建立从文章阅读中得到的新的信息的语义基础。它包括一系列图形组织策略来展示关于某一中心话题的信息。除了作为一种有效的词汇组织策略外,它还可以作为阅读前和阅读后活动的选择方式。在应用中,它可以用于导入关键词,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先验知识。图解策略可以激发学生选择性阅读所要寻找的信息。阅读前的使用激发了阅读先导,阅读中地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搭建未知与以知的桥梁。作为阅读后的活动,它可以提供回忆,重建,再现阅读的信息的机会。

应用步骤如下

1)教师告知学生要阅读的主题是什么,然后让他们自由地联想并记下相关的词汇。

2)以小组的形式对联想到的词汇分类,并加上标签,即分类的标准。

3)阅读之后,要对已经建立的图形修正,补充,并形成新的图解。如遇到困难,可以通过讨论完成。

4)经过示例、解释、讨论后,每组同学期望得到不同形式的图解。在设

计和修正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借助词典来学习新词汇。

2.KWKL: know,want,learn, how

KWLH策略帮助建立和激活图式,创设了阅读的信息沟,形成了阅读的原动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性。把阅读的过程变成一个主动的探寻知识和信息的过程,同时进行文章与读者的互动。

应用步骤如下:

1)进行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充分联想任何与主题相关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是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或语篇结构知识,他们可以以

数字,图表、文字方式呈现。

2)根据文章提供的图表等辅助材料和标题进行预测。为了保证预测的进行,阅读材料可以用PP T.呈现或者要求学生用纸遮盖下面的内容。

3)阅读主题句,进一步预测,然后阅读第一段,验证所做的预测。后面的材料每一段都要进行质疑,后面是什么内容。

4)阅读后,提炼方法,扩展思维。探寻新的信息资源和渠道,进行扩展性阅读训练。

在上述步骤中每一步都要记录思考的过程的结果,这样有助于回忆、建、再现文章的主题思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图式理论对阅读教学的指导意义

1.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创建内容图式

语言的社会性决定了文化习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语言与文化不可分。语言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于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广泛利用资源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以引入话题。并且想方设法地激活以有的背景知识,使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有机结合,扫除阅读中的障碍。

2.激活阅读先导,补缺内容图式。

在阅读前和过程中,教师都要有意识地激活先验知识,使学生学会用以有的

背景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推测、判断。进行读者和阅读材料间的互动。

3.针对形式图式,应用“体裁教学法”。

体裁教学法是建立在语篇的体裁分析的基础上的阅读教学的方法。它的前提是具备语篇知识。因此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语篇结构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不同体裁文章的结构特点。同时,英语阅读的教学还应注意语篇标记的作用,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组织结构,整体思路,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图式理论指出决定了阅读水平的三个因素:语言、内容、形式。只有在具备、一定的语言水平的基础上,成功地调用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积极主动的进行互动式的阅读,才能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同时,也为阅读模式的探讨提出了理论上的创新的和实践上应用的要求。

参考文献:

Anderson, Neil J. 1999. 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issues

and strategies. Canada: Heinle & Heinle Publishes.

Carrel, P. and J.C. Eisterhold. 1983. ‘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TESOL Quarterly 17/4:553-73.

Carrel, P.L. 1983. ’ Some issues in studying the role of schemata or background knowledge in second language comprehension.’Journal of 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1/2:81-92.

Carrel, P.L. 1985. Facilitating ESL Reading by Teaching Text Structure. TESOL Quarterly ,19(4) p.727-64.

Carrel, P.L. 1987 Content and formal schemata in ESL reading. TESOL Quarterly ,21(3), 461

Carrel, P.L. 1988. Some causes of text-boundedness and schema interference in ESL reading. In P.L.Carrell,. J. Devine and D. Eskey (Eds.) 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rrel, P.L., Becky G. Pharis and Joseph G. Liberto. 1989. Metacognitive strategy training for ESL Reading. TESOL Quarterly, 23(4).

Carrel, P.L. Evidence of a formal schema in second language comprehension. Language learning, 34(2) p88.

Chia Hui-lung. Reading activities for effective top-down progressing. English Teaching Forum, 2001 vol 39 p 22-2.

Grabe,W. 1991. Current Developments in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Research. TESOL Quarterly 25: 375-406.

Hedge, Tricia.2002.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语言课堂中的教与学 Beij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tion Press,(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Johnson, Patrcia. 1982 . Effect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Building Background Knowledge. TESOL Quarterly,Vol. 16(4).

陈思清,1992,“从图式论来看阅读的心理过程”。[J] 杜诗春主编《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汲寿荣,1997“图式理论对阅读教学的启示”。吕文斌,于德全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论文集》。中国世界语出版社。

亓鲁霞,王初明,“背景知识与语言难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孙亚杰,徐云知,“近十年阅读教学研究综述”。[J] 课程.教材.教法,2003(6):31-7.

吴长安,“中学生英语阅读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2)。

徐飞,“中国语境下英语阅读教学的语篇分析模式--- 兼论图式阅读理论的缺陷”[J].山东外语教学,2003(2): 58-63。

姚喜明,潘攀,“英语阅读理论研究的发展”[J].外语教(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2004 (1): 72-4。

赵进,“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0(3)。

张怀建,“背景知识与阅读教学”。[J] 外语界, 1995 .4: 10-4。

张琦,“图式论与语篇理解”。[J]外语与外语教学(Foreign Language and Their Teaching), 2003 (12): 18-21。

认知图式理论与英语教学

认知图式理论与英语教学 【摘要】随着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图式理论被逐渐发展成一个重要理论,它是心理学与语言学研究结合的产物。这一理论已越来越多地被外语教育工作者关注并成功地应用于教学。本文在简要介绍图式理论后,分析了图示理论在培养外语学习者在阅读、听力理解、词汇记忆等语言技能上的突出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图式理论外语教学应用 图式(Schema)就是知识在大脑中的存储单位,这一概念最早由著名哲学家康德(Kant)于1781年在其著作《纯粹理性的批判》中提出。他认为,一个人在接受新思想、新信息、新概念的时候,只有把它们同这个人脑海里的固有知识联系起来才能产生意义概念。此后,不同学者对图式也有着不同理解和解释。现代图式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D.E.Rumelhart)分析了认知框架或既存知识在理解过程中的作用。该理论指出,无论口头或书面语篇本身都不具有意义,意义存在于人的脑海之中,它取决于人在理解过程中对大脑中已经存在的认知框架,也就是图式的启动。在语言理解过程中,认知框架中的信息为理解、预测提供依据,赋予语言材料以意义。 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学习是将书本知识以及教师传授的知识纳入学习者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并将其转变为有用的技能。他们在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理解的整个认知过程中,认知图式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图式理论对外语学习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现在外语教学要求学习者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进行有效的学习,充分发挥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将图式理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外语学习实践,将会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一、图式理论与文化背景的关系 外语学习不仅是语言的学习,也是了解这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学习。文化不仅包括风俗习惯,还包括在此文化熏陶下的个人思维方式和理解角度。图式就是相关的背景知识,也就是人脑中预设的认知结构在语言理解中的作用的理论,因此其理论的运用能为目的语言文化背景认知的要求提供积极的帮助。 图式具有共同性和差异性,图式的共同性使得人与人的交际、相互理解成为可能;而它的差异性是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的人会有不同的经验,形成不同的图式。简单的说东方人的经验与西方人的经验就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各种差异。任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武清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材料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乔玉秀 武清区下伍旗镇中学 2012 年4 月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2010年4月,我校英语组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研 究》被列为武清区立项课题,经过两年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近二十年来国外对英语阅读的研究有了巨大的发展,阅读的研究已从教育和心理的研究中 独立出来形成体系,并提出了多种英语阅读的理论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与深 化,对中学生英语掌握运用的要求日益提高。在初中英语课程中,阅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英 语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多的阅读技能,让他们成为独立的阅读者。 无论是考试中遇到越来越多的阅读理解题,还是今后日常工作和学习中要大量阅读的英文资 料,都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对中学生英语阅读的研究甚少,对英语阅读所 存在的主要障碍不甚了解。中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结构应该是怎样的,也有待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在英语学习中,听、读是对语言信息进行输入,这是学习 语言的首要条件。但是,听力输入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吸收信息有局限性,而阅读则是比较 可行的方法,它可以随时随地让阅读者大量地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 量。同时,阅读能力的提高还能为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能使学生通过阅读和 理解语言材料,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理解英语这一世界性语言的魅力。同时,阅读能力是英 语自学能力的基础,具备了这种能力,将为他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一直以来在上英语阅读课时把重点单纯地放在单词、句型结构和语法等基本知识目标上,以为学生们有了基本的语法和词汇就可以形成阅读能力,这种阅读方法不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正确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要使其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与加强对学生阅读教学实践指导并探讨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开展阅读教学实践的研究活动就显得十分必要。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学习和发展是英语课程标准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们的目标 是:通过研究,探索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构建一套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

小学英语教师基本功理论试题

苍山县小学英语教师理论测试题 学校姓名得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空,共10分) 1. 《英语课程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形成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课程。一至五级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要求。期中,____年级结束时应达到一级目标的基本要求。课时安排应尽量体现_________的原则,保证每周三至四次教学活动。 2.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终结性评价与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3.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各个级别的目标是指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应达到的综合行为的表现,其中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 4. 英语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其中是理解的技能,______________ 是表达的技能。 5.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_____________和双重性质。 6.、英语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为目标,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设计课程总目标和分级目标。 二、判断对“√”错“×” (10分每题2分) ( ) 1. 英语课程应按照学生的语言水平及相应等级组织教学和评价活动。( ) 2. 由于学生在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 ( ) 3. 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的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 ) 4. 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语音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 摘要: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回顾阅读教学理论的发展,揭示了阅读的重要理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模式。并将其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建构图式,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益。 关键词:阅读理论;图式;英语阅读 阅读是学习者接触外语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对外语学习者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据统计,我们所得到的知识有50%来自阅读。 一、阅读理解理论的发展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受生成语法和结构语言学的影响,人们普遍不重视阅读教学到了60年代,由于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阅读被看成是被动、精确、“自下而上”的过程。读者通过逐词逐句的解码就町获取意义,因为意义附身于文。Caroll(1964)对当时的阅读过程作过这样的描述:“阅读沿着‘视觉刺激→口头重新编码→作出字义反应’这一单向流程进行。”在这一阅读模式中,读者只对语言形式作出反应,忽视上下文及其它因素的作用,低估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能动作用,显然,用这种阅读理论指导教学,不利于学习者阅读能力的提高。 Goodman(1967)提出了阅读是“心理语言学的猜测游戏”。他认为,阅读过程就是一个预测,选择,检验,证实等一系列认知活动,有效的阅读并不信赖于对所有语言成份的精确辨认,而在于能否用输入信息中尽可能少的线索作出准确判断。 二、图式理论和阅读理解的相互模式 图式(schemata)本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最早由immannel Kant(1781)提出。他认为概念只有和个人的已知信息相联系才具有意义。sir Frederic Bartlett 认为,图式是个不断发生作用的既存知识结构,遇到新事物时,只有把这些新事物和已有的图式相联系才能被理解。因此图式又被称为认知框架。所谓图式理论就是运用这一认知心理学理论,分析这一认知框架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图式理论基于这样一个原则: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语篇本身都不具有意义,意义在读者的脑海里,取决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大脑中图式知识的启动。 图式理论指出,人们在阅读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交替使用以下两种阅读过程:自上而下过程(Top-downProcessing)和自下而上过程(Bottom-up processing)。研究发现,在阅读过程中,两种策略常常交替使用。下面简要介绍这两个过程: (一)自上而下过程 此阅读过程是一种(作者与读者)“相互交流的过程”,是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及他们的语言知识和图式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张维友,1995)。属于由读者自己推动的过程,用读者的经验和期望对印刷语言文字做出反应,并达到理解的阅读过程。这种理解是基于读者所拥有的知识与语言文字之间所产生的联系或结合之上的。 初学阶段的阅读训练特点:不强调阅读速度,而强调对阅读材料准确的理解,以及对文章的内容的详细了解。在此阶段,重点一般放在词汇、语法和理解上面。初学阅读者在学习并掌握一些词汇的同时,积累一定的背景知识,逐步具备一些

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

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第1期(总第92期) 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 李 红 (青岛大学语言中心,山东青岛260003) 收稿时间:2002-09-01 作者简介:李红(1963-),女,山东青岛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摘要:传统的阅读教学强调通过对句子、单词的分析来理解文章,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信 息的状态。这严重地制约了交际能力的发展。图式理论的应用和研究表明,背景知识有助于阅 读理解。阅读理解的过程是输入信息与读者头脑中的世界知识动态地交互作用的过程。本论文 以图式理论为基础,运用图式阅读理解模式中的“自上而下”认识法于阅读教学中,以提问题的方 式贯穿于整个教学中,以便激活学生大脑中已存在的相关图式,启发和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和结 构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和总结。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处理信息的 认知能力、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图式理论;背景知识;自上而下;激活;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2643(2003)0120076203 本世纪60年代以前,阅读理解被认为是一种基 于语音、词汇与语法知识的被动接收过程。60年代 以后,图式概念的重新出现和现代图式的广泛应用 使学者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对语言理解的传统看 法,他们广泛应用图式理论进行阅读理解研究(Car 2 rell and E isterhold 1983)。这些研究均表明,图式理 论适用于阅读理解,背景知识(background knowledge ) 有助于阅读理解,阅读理解过程是一个输入信息 (input data )和读者头脑中的世界知识之间的动态交 互过程。 1.图式(schema ) Eysenck and K eane (1990)认为,图式是被组织起 来的一簇概念:图式涉及通用知识,人们可以用它来 表示或表征事件、事件系列、格言、情景、关系和物 体。图式的共同特征如下:首先,图式有具体的示例 (instantiations )。根据H oward (1987),当一个图式在 现实世界中找到具体样本(exem plars )时,它便被认 为是被示例化(即被激活)。一个图式就象一个有许 多空档的构架。当新信息和存在的背景知识融合在 一起并被放至合适的空档时,图式便被认为是被激 活(activated )。比如,你刚刚在服装店买了一件衣 服,那么这一事件就是图式“买”的一个示例,“你”便 被放至“买主”这一空档,“衣服”便被放至“商品”这 一空档,“服装店”便被放至“卖主”这一空档。总之, 一个图式的空档通常可以被很多具体的样本填充。其二,图式可以相互嵌入,即一个图式可以由几个图式(此时称为次图式)组成,也可以是另一个图式的一部分。其三,图式对“感知世界”(w orld perception )和“语言理解”有巨大影响,H oward 指出,图式不仅有助于我们“感知世界”,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语言。2.背景知识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图式理论的解释C oady 在有关的论述中指出:总的来说,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学生,学习英语更容易。对中国的广大学生来说,由于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巨大差异,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带来许多不便。当然,要掌握一门外语,语言知识是基础。然而,阅读理解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能否将篇章中的信息与大脑中已存在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Anders on 曾指出,图式在理解过程中起以下作用:1)图式为我们吸收篇章信息提供了心理框架(ideational scaffolding );2)图式有助于注意力的分配;3)图式有助于推导性发挥(inferential elaboration );4)图式使我们能有条不紊地在记忆中搜寻信息;5)图式有助于编辑和总结;6)图式有助于推导性重构(inferential reconstructions )。3.图式阅读理解模式

《英语教学理论及方法》课程试卷(B卷)有答案

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英语教学理论及方法》课程试卷(B卷)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四大题, 第I 、II大题做在客观题答题卡上,第III 、IV大题做在主 观题答题纸上;客观题答题卡上准考证号码为00+学号,如,001205001。2.考生答卷时必须准确填写院系、班级、姓名、学号等栏目,字迹要清楚、工整。 I. Multiple Choices Directions:In this part, you are given twenty questions or incomplete sentences which are followed by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Read the choices carefully and choose the one which can best answer the question or complete the sentence.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for the objective items (30 points; 1.5 points each).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about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s NOT true? A. Students should be given tasks to perform or problems to solve in the classroom. B. Students are task-driven. C.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s student-centered. 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follows the PPP model. 2. What type of learners can benefit most from acting things out or miming things with their bodies? A. Kinesthetic learners. B. Tactile learners. C. Auditory learners. D. Visual learners. 3. What type of intelligence are problem-solving activities best suited for? A.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B.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C.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D.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4.The _______ view of language sees language as a linguistic system but also as a means for doing things. Most of our day-to-day language use involves functional activities: offering, suggesting, advising, apologizing, etc. A. structural B. functional C. mentalist D. interactional 5. The role of the teacher changes following the aims of the class. The teacher may function more as a(n) if he is mainly doing presentation of new language points, whereas he is more of a resource or prompter or participant once a communicative activity starts. A. controller B. resource-provider C. participant D. organizer 6.Which of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is NOT suitable for consolidating vocabulary? A. Labelling. B. Using minimal pairs. C. Odd man out. D. Word association. 7. The behaviorist theory of language learning was initiated by , who applied Watson and Raynor’s theory of conditioning to the way human acquire language. A. Harmer B. Skinner C. Hymes D. Chomsky 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assessment is NOT true? A. Summative assessment is mainly based on testing. B.Testing is part of assessment, only one means of gathering information about a student. C.Individual-reference assessment is based on how well the learner is performing relative to his or her own previous performance, or relative to an estimate of his or her individual ability. 考试答案不得超过此线

图式理论的含义及其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分析

摘要:图式理论对提高英语写作发表相关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图式理论的基本要义及图式理论与英语写作的关系,并探讨了在句型教学、段落教学和语篇教学中激活和构建图式知识的方法。 关键词:图式;英语;写作教学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国际间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因此,全社会对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全面提高大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写作能力无疑是交际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而且,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能够准确、流畅地用英语写文章已成为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要求的基本技能之一。既然英语写作能力如此重要,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寻求一个适合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近几十年,图式理论受到了很多英语专家及英语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并已被运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与 听力教学。图式理论同样也能为提高英语写作教学发挥作用。 一、图式的基本要义 自从1932年英国著名心理学家F. C. Barlett在其著作《记忆》(Remembering)中提出图式概念以来,图式已被不同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冠以不同的定义和形式。例如,Schank和Abelson(1977)用图式来表示人们常遇到的情景的原型知识( Stereotypical Knowledge); Carrell和Eisterhold(1983) 把图式定义为学习者以往习得的知识(即背景知识)的构架(structure); Eysenck和Keane(1990)则认为,图式是被组织起来的一族概念,即图式涉及通用知识,人们可以用它来表示或表征事件、事件系列、格言、情景、关系和物体等。Cook(1992)将图式定义为话语加工过程中所必需的思想表达(a mental representation essential to discourse processing)[1]。而鲁梅哈特认为,图式是认知的基石, 一切信息加工都要建立在图式的基础之上。总而言之,“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 的过程,以及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图式中每个组成成分构成一个空档(slot),当新信息和存在的背景知识融合在一起并被放到合适的空档时,图式便形成了。图式可以大致分为四类:1、语言图式( linguistic schema):指语言知识及运用语言的能力。2、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包括依赖篇章情境的图式和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的图式,也就是语篇内容的背景知识。3、形式图式( formal or organizational schema):指的是不同语篇关于文章形式、组织结构的知识。4、策略图式(strategy schema):指的是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技巧等[2]。 二、图式知识与英语写作教学 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认为:人们在接受和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在新事物和已知的概念、过去经历等有关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即背景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人们能否理解和接受新事物,取决于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图式结构),输入的信息必须与原有的图式结构相吻合:如果缺乏原有的图式结构,新旧知识之间就存在着鸿沟。因此,许多的英语专家和英语教学工作者纷纷把“图式理论”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和听力教学中。笔者认为,“图式理论”也同样适用于写作教学。因为写作与阅读和听力有着相似的信息处理过程。阅读和听力属于信息输入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读者成功的激活自己已具备的图式,从而才能达到成功的理解材料。而阅读属于输出信息过程。这个过程也同样需要成功地激活和构建与写作相关的图式知识。下面就简单地介绍一下如何在写作教学中激活和构建图式知识。

英语阅读能力培养方法研究

英语阅读能力培养方法研究 我们深知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一个很重要而又很难攻克的一块“主阵地”。我们就如何培养、训练学生的阅读解题能力进行研究,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和应用语言能力的人。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卷中,阅读的分值(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任务型阅读)占了整个试卷分值的一半。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我们不难看出,阅读理解解题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自始至终占着主导地位,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做好阅读理解题,是获得高考英语高分的关键!但是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却发现学生恰恰是在这一部分的得分不高,而且对阅读没有兴趣,习惯差,读不下去,理解不透,时间不够等,针对这存在的种种问题,我十分渴望能对此作一番深入的研究,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指导以后的教学工作。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中学英语学科课程标准将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这种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找到阅读存在的问题、指出具体的对策,传授阅读技能技巧、强调课外练习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自觉的阅读提高阅读解题能力,同时加深对英语国家的了解,扩大知识面,丰富社会文化知识。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英语阅读题:近几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题材趋于多样化,涉及 到日常生活、历史、人物、社会、文化、科技、政治、环保和经济等话题。阅读理解的材料贴近时代,贴近生活,选自各类报刊、活页宣传材料等。这些材料信息量大,语言地道,体裁多样,题材丰富,充满时代气息和鲜明的语言文化特色,思想内涵深刻,因而要求考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阅读解题能力:阅读解题能力一般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两个方面,根据教学实际和课本里的阅读材料设计科学的阅读练习,将阅读技巧训练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阅读技

小学英语教师基本功理论试题

题测试论小学英语教师理苍山县得分姓名 学校一、填空(每空1分,共10空,共10分) 1. 《英语课程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形成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课程。一至五级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要求。期中,____年级结束时应达到一级目标的基本要求。课时安排应尽量体现_________的原则,保证每周三至四次教学活动。 2.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终结性评价与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3.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各个级别的目标是指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应达到的综合行为的表现,其中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 4. 英语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其中是理解的技 能,______________ 是表达的技能。 5.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_____________和双重性质。 6.、英语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为目标,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设计课程总目标和分级目标。 二、判断对“√”错“×”(10分每题2分) ( ) 1. 英语课程应按照学生的语言水平及相应等级组织教学和评价活动。( ) 2. 由于学生在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 ( ) 3. 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的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 ) 4. 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语音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一定要追求单音的准确性。. 小学阶段在听说读写方面的顺序要求:要求学生写的词应该先会读,) 5. ( 要求会读的词应该先会说,要求会说的词应该先能听懂。分)三、简答题(5 语言的表四年级新版教参中提到:语言的交流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的,三、义通常依赖于语境去完成,语言习得只有在真实的语境中才能产生。因教材的对话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到哪些?此,在PEP四、单项选择(15') ( ) 1. I don't understand _________ that everything's fine . A. how can he say B. can he say how C. he can say how D. how he can say ( ) 2. ---Your homework is very good. ---______________. A . Yes, it is B. Thank you C. No , thanks D.That's all. ( ) 3. I'm eleven years old. My little sister is nine. So . A.She 's older than me. B. She's taller than me.

图式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1017993.html, 图式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薛欢 来源:《速读·上旬》2015年第04期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于英语的学习也成为我国学生的必修课程,为了顺应教 育从娃娃抓起的号召,我国从小学教育就开始让学生正式进入英语学习。由于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偏向于从玩中学,英语教育又属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上依然有些吃力。但近年来,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英语教师开始在教学中运用图式理论,图式理论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也引起了外语界对这种教育方式的重视。 关键词:图式理论;小学英语;教学运用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作为一种知识传播体系,既要将知识传播给学生,又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取得知识。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怎样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这种语言的学习,成为了教育界的难点。随着图式理论的提出,这种困扰得到了一定的解决。所谓的图式理论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图片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描述。在英语教学中,就是英语学习者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对信息进行对比取样,与此同时理解新的知识,形成新的经验,并创建新的图式。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一个依赖早已掌握的图式构建新型图式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怎样的方法来让学生对已经掌握的图式进行创造、更新,以此帮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现在学习的知识相结合,并在英语学习中正确运用这种图式能力成为了人们应该关注的要点。 一、丰富多样的图式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适当开拓学生的思维及视野,加大对学生知识背景的投入,以此来丰富学生已经掌握的图式。以此同时,小学英语教师也要多鼓励学生看看少儿英语节目及少儿英语动画,或者英语报刊、英语新闻等,以此来增加学生对英语使用国家人文地理等方面的了解。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任务中,多向学生强调学习英语时应该具备的学习技巧有哪些,耐心指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总结。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所学单元的主要话题,适当的进行一些相关的知识背景的介绍,丰富学生的知识含量。如在英语教学中的PartC就是一个不错的学习平台,在讲授下一节英语课的时候,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让学生在预习的同时查找与本节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试着扮演其中的角色。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轻松,还将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其中,也了解了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 二、构建适当的图式 构建适当的图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并在快速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也不会忘记旧知识。这里需要教师在帮助学生弄清有关信息,准确扫清课本的重点难点之后,通过表格的使

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 广州市天河职业高级中学汪发萌 摘要:图式理论是心理学关于记忆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该理论认为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们从语言材料中所获取的新信息与已有知识图式(schema)相互作用,以实现对重要信息的理解。本文试分析该理论,并运用它来探索改进阅读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图式理论指导阅读教学 语言教学界历来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美国语言教学界的Schema理论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并为之接受。DR-AT方法受到许多语言教师的青睐; SCA,WPM等措施成了教师的得力助手。本文将简要介绍图式理论,并运用该理论,探索改进阅读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一、图式理论 图式(Schema )最早见于哲学家康德(Kant 1871 )的著作。英国心理学家巴利特(F Burlett 1932 )认为图式是先前反应或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是由过去的经验组成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D.E Rumelhart)把图式概念发展为图式理论【1】。即阅读理解产生于文字及文字含义与读者的背景知识的有机结合。读者必须具备足够的背景知识,才能理解作者利用文字所表达的确切含义。所谓背景知识就是指对作者利用文字所表示的具体事例背景的了解,包括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等。文字包含两个部分: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简称SS部分和DS部分。SS部分是指印刷在纸上的文字;DS部分是指印刷文字所表达的具体(形象化)的含意。读者的背景知识与SS和DS部分的结合过程是一个相互作用,并产生联想的过程,由此产生阅读理解。比如读到“人”(person)就会在背景知识的影响下,根据文章进程的具体内容联想到性别、年龄、外貌、性格、种族、母语、宗教,……;所以,只有具备丰富的背景知识才会产生较深、较细、较广泛的联想,从而产生迅速的理解。有关的研究显示,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阅读材料结构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与他们的水平成正相关[2]。(杨丽,1996)学习者的图式知识越丰富,理解能力就越强烈。如; And he had said: “Oh yes, Alice, even if there are only the two of us, let’s have a Christmas of our own” Then she had said,“ Let’s not trim the tree until tomorrow, Robert, I’m tired.”【3】 如果我们了解有关背景知识,就会将此句理解为:罗伯特、爱丽丝夫妇只有他们俩自己过圣诞节,妻子累了,不想装饰圣诞树。如果缺乏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了解,就存在几个问题:是否圣诞节需要合家团聚?是否一定要装饰圣诞树?为什么圣诞节只有俩人自己过? 所以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讲解有关英语国家的各种文化背景知识,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简要历史等。这些知识有助于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图式理论指出,人们在阅读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交替使用以下两种阅读过程:TDP(Top-down Processing)即“自上而下过程”BUP(Bottom-up processing),即“自

(完整word版)英语测试理论及方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

《英语测试理论及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30615027学分:2总学时:36 说明 [ 课程性质 ] 《英语测试理论及方法》为英语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 教学目的 ] 通过对考试流程中主要环节的介绍和演示,让学生了解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及具体操作 方法,以便使他们在未来教学实践中提高命题水平和考试质量。 [ 教学任务 ] 在介绍国内外语言测试领域最新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英语教学实际及学 习特点,让学生了解语言测试流程中的诸多环节,如考试的宏观,微观功能,考试总体设计,掌握单项语言能力 /技能的测试方法,包括命题,施考,考试分析及考试信息反馈。 [ 教学内容 ] 英语测试概述、考试功能及其类别、考试要素、考试规范的制定、测试评估手段及其功 能、阅读测试、写作测试、听力测试、口语测试、试卷设计与施考事项、考试成绩反馈、考 试成绩分析 (1) 、考试成绩分析 (2) 、 [ 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本教材使用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路,采取启发式教育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实践相结合。 [ 先修课程要求] 语言学基本理论 [ 学时分配 ] 本课程在第七学期开设,共一学期,每周 2 学时,共36 学时。 序号内容 1英语测试概述、考 试功能及其类别 2考试要素、 考试规范的制定 3测试评估手段及其功 能、阅读测试 4写作测试、听力测试5口语测试、试卷设计 与施考事项 学时安排 理论课时实验课时习题课时上机课时小计426 426 426 426 426

6考试成绩反馈、考试426成绩分析 (1) 、 (2) 总计241236 [ 教材及必要参考书] 教材 :邹申参考书 :武尊民杨任明《简明英语测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年。 , 2002年。 大纲内容 第一部分英语测试概述 [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了解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及近些年测试方面的发展动态,在教学中正确,恰当地使用测试。 教学要求:掌握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 [ 内容提要 ] 第一节 一、四种英语语言测试法 二、近 20 年的发展动态 三、当代国内外大规模考试一览 [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四种英语语言测试法 教学难点: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 [ 复习思考题 ] 1.英语测试领域里是否有不同的语言测试法? 2.在过去 20 年中英语语言测试界所关注的热点有那些? 第二部分考试功能及其类别 [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关注考试广义上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要求:掌握考试的功能及其分类。 [ 内容提要 ] 第一节 一、测量、考试与评估 二、考试功能 三、考试类别 [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考试的功能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考试的功能 [ 复习思考题 ] 1.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考试? 2.除了教学外考试,还有其它用途吗?

图式理论及相互作用模式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及相互作用模式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日期:

图式理论及相互作用模式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英语论文图式理论及相互作用模式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肖志红(长沙医学院外语系)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是作者、语言信息和读者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图式理论和相互作用模式为理论基础,通过对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分析,旨在探讨如何运用这种理论在阅读教学三个不同阶段有效地指导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备试过级考试时如何讲解阅读理解,对大学英语教师来说一直是个难题。有鉴于此,本文以图式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相互作用模式为依托,结合课堂阅读教学模式,讨论如何提高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一图式及相互作用模式 图式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最早有康德提出。Bartlett(1932)在著作《记忆》中描述为:“图式是对于经验的反映或对过去经验的积极组织”。他认为,图式是一个不断发生作用的既存知识结构,遇到新事物时,只有把这些新事物和已有的图式相联系才能被理解。此理论认为,人们是通过激活大脑中的相关图式来解释新的经历。阅读理解过程是一个认知和言语交际的过程,包括符号辨认和理解两个阶段。因此图式理论就是运用这一认知心理学理论,分析这一认知框架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图式理论的研究促使专家们修正单纯的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相互作用阅读模式由此产生。相互作用模式是现代阅读理论中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撇弃了之前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模式的不足,汲取了两者的优势,从而确立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阅读新模式。

初中英语整体阅读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初中英语整体阅读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发表时间:2015-06-17T14:16:35.30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5月总第156期供稿作者:徐鹏飞[导读] 抓住首段或尾段文章的中心句,以“点”激“网”,成功激活学生的图式知识网,培养学生对通篇文章的准确“预期”能力。徐鹏飞山东省栖霞市实验中学265300 摘要: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而教育学和心理学认为:语言是一种通过听、说、读、写等手段来实现交流思想的工具。同时,它又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用来抽象思维和概括的工具。语言学家研究证明:要自如地运用一种语言进行交流,必须使用该种语言思维。本文阐述了整体英语阅读理论以及它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整体英语阅读理论阅读的心理机制图式理论 中国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强调的是逐词逐句地翻译成汉语,即必须先通过自己的母语逻辑思维来接收信息,然后转化为英语思维来反馈该语言信息,这就违背了语言形成的客观规律,结果造就了太多的“中国式英语”和“哑巴英语”。如何克服母语环境对英语阅读的影响呢?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教学实践证明:整体英语阅读理论是一种能很好地克服母语影响,提高英语阅读效能的经验和方法。 一、对整体英语阅读理论的认识 语篇教学法,实际上就是从语篇分析入手,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要求学习者从其层次结构及内容上入手,最大量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同时逐步摆脱母语的影响,实现英语整体快速、准确阅读,并培养其恰当使用英语的能力,即交际能力。语篇教学法所倡导的阅读方法不同于传统的阅读方法。传统的阅读理论,即“自下而上”理论,注意语言本身的结构,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解码过程,即由词及句,由句及段,再到篇章进行理解。这种阅读方法强调的是逐词逐句地翻译成汉语,然后转化为英语思维来反馈该语言信息,这往往受到母语的很大干扰。而语篇教学法认为,人们的阅读是一种主动的“猜测——证实”的过程,是一种心理语言的揣摩过程,是一种(作者与读者)“相互交流的过程”(见张维友, 1995)。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及他们的语言知识和图式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语篇教学法强调运用读者已有的语言、背景知识的图式,根据阅读材料的线索进行预测。 语篇教学法是实施英语整体阅读教学的途径,图式理论是语篇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语篇教学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就是进行整体阅读教学。语篇教学以图式知识为基础,而图式知识的不断增加,又反过来促进语篇的整体理解。两者是有机统一的。 二、初中英语整体阅读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1.抓住首段或尾段文章的中心句,以“点”激“网”,成功激活学生的图式知识网,培养学生对通篇文章的准确“预期”能力。例如:2008年烟台市中考阅读理解A的开头是: Maria is a cashier(收银员) in a big shop in New York,…其结尾是:“Of course I wanted the money,”Maria said,“but it was her ticket, not mine.”“Well, I am sorry that you aren’t rich,”her mother said.“But I am happy that you are so honest.”学生以看就能很容易地“预测”出:本篇文章讲的是玛利亚是个收银员,她由于工作之便有机会得到一张很值钱的“ticket”,但是,她很诚实,又还给了失主的故事。 2.心心交流,克服母语影响,实现英语的快速整体阅读。 整体阅读是一个预期、证实、扩展、修正、再预期、再证实的知觉循环过程。教学中要适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图式知识,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精心设问。 当引导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初步的“预期”后,然后就进入了正文的阅读,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克服逐字逐句翻译成汉语的不良习惯,要求学生根据初步的“预期”充分调用自己的图式知识网,与文章进行比对、证实,如果不正确,再快速修正,并产生下一个“预期”,再根据文章进行“证实”……这样,就能有效地克服母语的影响,实现英语的快速、准确的整体阅读。 3.形成良性循环,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丰富学生的图式知识,以便学生能更快更准确地英语整体阅读,实现初中英语整体阅读质的飞跃。 教学实践证明,学习者的图式知识越丰富,理解能力就越强;图式知识具有明显的文化色彩(地域性)和学科色彩(专业性)。有关研究(杨丽,1996)显示,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阅读材料中语篇结构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与他们的快速阅读水平成正比。对语篇结构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越强,其快速阅读水平也就越高。因此,为了实现初中生的英语快速整体阅读水平,就必须不断丰富学生的图式知识。阅读整体教学有利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有效地克服母语环境对英语阅读的影响,提高他们独立的阅读分析能力。因为图式理论既强调“激活”已有的图式知识,也重视构建新的图式知识,故能引导学生自觉重视语篇知识以及语言以外的知识和技能。参考文献 [1]毛玉华漫谈语篇教学.《国外外语教学》,1994,第4期。 [2]王姿整体阅读的心理机制及其能力的培养.《外语界》,1995,第2期。 [3]杨丽语篇知识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的相关性.《现代外语》,1996,第2期,46-8页。 [4]张维友图式知识与阅读理解.《外语界》,1995,第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