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与对外汉语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与对外汉语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与对外汉语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与对外汉语阅读教学

本文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地位以及在教学质量上亟待提高的现状,分析了如何运用图式理论指导不同阶段的汉语阅读教学,旨在探寻有效的符合教学实际的汉语阅读教学模式。

标签:图式理论阅读教学不同阶段

一、引言

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要素的教学和言语技能训练两大方面。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和汉字教学是语言要素教学的主要方面,而言语技能训练则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在言语技能训练这一领域,阅读技能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科学研究表明,在感觉器官接受的信息总量中,视觉占83%,听觉占11%,其他器官占6%。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阅读课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如何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水平,如何对留学生进行有效地阅读技能训练,成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不少有较丰富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的教师、学者纷纷献计献策,刘慧清老师强调侧重朗读训练和造句练习提高对外汉语阅读课的教学效果;廖智宏老师提出应在汉语阅读课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汉语知识,导入更多的文化因素;戴雪梅老师从词汇和文化背景教学两个方面论述了图式理论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他们的宝贵意见对汉语阅读课教学都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笔者在这几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汲取其精华,以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尔哈特(D.E.Runelhart)图式理论为理论依据,按照留学生不同水平将其划分初、中、高级三个阅读阶段,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汉语阅读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图式理论

(一)图式理论的产生

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1781年)最早提出了“图式”这一概念,后由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F.Burtlett,1932年)引至现代心理学领域。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尔哈特(D.E.Runelhart)经过大量研究,将其发展为一种完整理论,并用于研究阅读理解等心理过程,是认知心理学中用来解释和理解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模式。梅尔哈特认为,图式是知识的建筑材料,是表征存储在记忆中的一般概念的资料结构,即人们通过各种渠道所积累的知识、经验等,并以抽象的构架形式有条不紊地储存在大脑的长期记忆中,在大脑中构成一个庞大的网络图。

(二)影响阅读能力的图式

图式阅读理论认为,读者的阅读能力主要是由三种图式决定的,它们分别是

对外汉语初级班教案

对外汉语教案 第三课 一、教材:汉语强化课本句型课本 二、教学对象:学习汉语一周左右。 三、教学重点:1.声母z、c、s 2.声调的联系。 3.三声连读、变调。 4.声韵拼合规律。 5.语法:主语、谓语、宾语和语序。 四、教学难点:1.三声变调。 2.汉语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及语序 五、教学目标:1.掌握声母z、c、s的发音 2.认读本课生词 3.能在句子中正确应用“三声”的变调 4.掌握本课语法 六、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1分钟) 向同学问好,从而复习前一节课对话内容。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早上好! 生:老师早上好! (二)检查复习:(15分钟) 1.巩固已经学过的声母,韵母及声韵拼合。 方法:教室拿出闪卡让学生认读并纠音。 2.检查前一节课学习的生词。 方法:把卡片发给大家,老师说字词,同学们举起手中的卡片并朗读。 3.进行简单会话,巩固前一课句型: A:你们是学生吗?A:你们是老师吗? B:我们是学生。B:我们不是老师。 A:这是你朋友吗? B:这不是我朋友。 (三)学习新课:(70分钟) 1.语音:声母Z、C、S (15分钟) 1)由zh、ch、sh引出,通过手势说明舍位变化、发音部位。 2)教室板书并领读,学生跟读。 3)个别朗读,教室纠音。 4)声韵拼读,在语流中进行练习,展示声韵拼合表,领学生朗读。 2.声调练习:(15分钟) 1)三声连读:找同学进行对话: A:你好吗?A:你好! B:我很好B:你好! Níhǎo hěnhǎo shǒubiǎo 两个“三声”连读前一个三声要读成“二声”。

例:měihǎo bǎoguǎn shǒubiǎo Zhǐhǎo yǒngyuǎn liǎjiě 2)三声变调: 教师读出一些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A.mǎshāguǎngbō kǎchē mǔqīn B.yǚyán jǐngchá Měiguó Fǎguó C.kǎoshì nǔlì tǐyǜ lǐwù D.běnzi jiějie jiǎozi yǐzi 小结:三声在三声前变读成二声 三声在一、二、四、轻声前读三声的一半读降调。 3.生词:(20分钟) 1)先进行分类,在按词类进行教学(教师领读,个别朗读,教师纠正发音) 副词:很形容词:忙疑问代词:什么 动词:做名词:作业身体 写汉字生词 看电视 听音乐 念课文 你忙吗? 我很忙! 你做什么? 我学习生词! 引申:你----忙吗? 他很忙! 他做什么? 他--------. 2)结合生词引出对话、句型。 做什么?我做作业。 我看电视。 我写作业。 我听音乐。 我上课。(写汉字。) 3)用“你好”引出“你好吗?” 你好吗?(你身体好吗?)你爸爸(身体)好吗? 我很好,谢谢。我爸爸(身体)很好。 你妈妈(身体)好吗? 你爷爷(身体)好吗? 玛莎(身体)好吗? 做22页句型练习2 4.语法: 1)主语、谓语(8分钟) 主语:subject 谓语:predict 通过句子讲解: A.他听音乐。 B.我们学习汉语。 说明:A句中“他”听音乐,B句中“我们”学习汉语。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一、总论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96年解释;99、02、03年填空)(2)任务:研究—— 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 ②教学的全过程; ③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④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差不多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9年填空)2.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进展概况 (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进展 ①初创时期(20C 50’s初—60’s初) 汉语预备教育:

a. 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b. 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 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什么缘故讲对外汉语教学的差不多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6年问答) ②巩固和进展时期(60’s初—60’s中) a. 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为要紧任务的高校)。 b. 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c. 1964年暑假,越南政府派来2000名留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扩展到23所。 d. 1965年暑假,北语为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e. 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图式理论与听力教学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oya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第7卷第2期2008年04月 Vol.7No.2Apr.2008 图式理论与听力教学 谢洁 (湖南理工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岳阳414006) 摘要:英语听力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文章以认知语言研究领域中的图式理论为出发点,针 对学生在听力理解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在听力教学中如何运用图式理论,利用已有知识激活语音、词汇与文化等知识图式,提高学生听力水平。 关键词:图式;图式理论;听力教学中图分类号:H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12(2008)01-0101-03 收稿日期:2008-01-10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05C612) 作者简介: 谢洁(1972-),女,湖南岳阳人,湖南理工学院大学英语部教师。 听力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 径之一,也是学生感知语言和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听的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图式理论(schematheory)引起认知心理学家的注意,并逐步广泛应用于阅读领域的研究,产生了好的效果。与阅读一样,听也是领会语言含义的一项重要能力,研究表明,图式理论对于听力理解同样具有适应性。根据图式理论,在理解课文时有一种互动模式,即“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结合的互动模式。在听的过程种,听者不仅涉及“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方式,而且需要“自上而下”的方式。其中,前者涉及语言知识,后者则是头脑中具备的图式,即已有的背景知识。不同之处在于阅读理解基于视觉而听力理解基于听觉。 一对听力理解过程的理论认识 听力理解是对意义进行建构的复杂心理过程,听者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所听的信息进行贮存、记忆、分析、释义和预测。以下分析听力理解过程的认知模式。 (一)图式理论 图式(Schema)提法最早见于哲学家康德(1781)的著作,康德认为一个人在接受新信息、新概念、新思想时,只有把它们同他脑海里固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才能产生意义;以后经皮亚杰(Piaget,J.)和巴特利等人发展成为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其实,图式理论真正受到重视还是近十年来的事。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带动了心理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等相邻学科的交叉研究,从 而使科学家对人类的认知心理过程有了比以前任何时 候都深刻的认识。美国人工职能专家鲁梅哈特(Rumel-hart)在完善图式理论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1]。他把图式称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 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造砌块”[2] 。换言之,图式是一种贮存于大脑的抽象的包含空档(slot)的知识结构,它的每一个组成成分构成一个空档。当图式的空档被具体信息填充,图式便具体实现了[3]。人们头脑中储存着各种各样的图式。例如,使用筷子的图式,旅行登机的图式,使用微波炉的图式等等。图式理论的主要论点是,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图式理论的发展和图式的广泛应用使学者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对语言理解的传统看法。已有的研究逐步揭示出语言理解是一个输入信息和人们头脑中的世界知识,即现存知识产生共鸣的动态交互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接受信息时的一种认知心理机制实现的。事实上,听者对所听材料的理解是其语言知识和图式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当语言的激活点能正确激活相关图式、且被激活图式与直接语境所传达内容相符时,解码就非常容易。听力中图式包括:(1)语言图式。指听者已有的语言知识,及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2)内容图式。指对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所谈话题的概念,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等方面信息构成内容图式。它是文章的内容范畴,是文章的主题,因此也称为主题图式。(3)形式图式。它指有关各类语篇篇章结构的知识。语篇在类别、话题、目的等方面不同,其结构也不同。因要表达的主题、命题和其他信 语言研究 101

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

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第1期(总第92期) 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 李 红 (青岛大学语言中心,山东青岛260003) 收稿时间:2002-09-01 作者简介:李红(1963-),女,山东青岛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摘要:传统的阅读教学强调通过对句子、单词的分析来理解文章,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信 息的状态。这严重地制约了交际能力的发展。图式理论的应用和研究表明,背景知识有助于阅 读理解。阅读理解的过程是输入信息与读者头脑中的世界知识动态地交互作用的过程。本论文 以图式理论为基础,运用图式阅读理解模式中的“自上而下”认识法于阅读教学中,以提问题的方 式贯穿于整个教学中,以便激活学生大脑中已存在的相关图式,启发和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和结 构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和总结。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处理信息的 认知能力、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图式理论;背景知识;自上而下;激活;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2643(2003)0120076203 本世纪60年代以前,阅读理解被认为是一种基 于语音、词汇与语法知识的被动接收过程。60年代 以后,图式概念的重新出现和现代图式的广泛应用 使学者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对语言理解的传统看 法,他们广泛应用图式理论进行阅读理解研究(Car 2 rell and E isterhold 1983)。这些研究均表明,图式理 论适用于阅读理解,背景知识(background knowledge ) 有助于阅读理解,阅读理解过程是一个输入信息 (input data )和读者头脑中的世界知识之间的动态交 互过程。 1.图式(schema ) Eysenck and K eane (1990)认为,图式是被组织起 来的一簇概念:图式涉及通用知识,人们可以用它来 表示或表征事件、事件系列、格言、情景、关系和物 体。图式的共同特征如下:首先,图式有具体的示例 (instantiations )。根据H oward (1987),当一个图式在 现实世界中找到具体样本(exem plars )时,它便被认 为是被示例化(即被激活)。一个图式就象一个有许 多空档的构架。当新信息和存在的背景知识融合在 一起并被放至合适的空档时,图式便被认为是被激 活(activated )。比如,你刚刚在服装店买了一件衣 服,那么这一事件就是图式“买”的一个示例,“你”便 被放至“买主”这一空档,“衣服”便被放至“商品”这 一空档,“服装店”便被放至“卖主”这一空档。总之, 一个图式的空档通常可以被很多具体的样本填充。其二,图式可以相互嵌入,即一个图式可以由几个图式(此时称为次图式)组成,也可以是另一个图式的一部分。其三,图式对“感知世界”(w orld perception )和“语言理解”有巨大影响,H oward 指出,图式不仅有助于我们“感知世界”,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语言。2.背景知识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图式理论的解释C oady 在有关的论述中指出:总的来说,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学生,学习英语更容易。对中国的广大学生来说,由于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巨大差异,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带来许多不便。当然,要掌握一门外语,语言知识是基础。然而,阅读理解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能否将篇章中的信息与大脑中已存在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Anders on 曾指出,图式在理解过程中起以下作用:1)图式为我们吸收篇章信息提供了心理框架(ideational scaffolding );2)图式有助于注意力的分配;3)图式有助于推导性发挥(inferential elaboration );4)图式使我们能有条不紊地在记忆中搜寻信息;5)图式有助于编辑和总结;6)图式有助于推导性重构(inferential reconstructions )。3.图式阅读理解模式

对外汉语初级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大纲 一、教学对象 母语为非汉语、有不同学习目的学习汉语的各国学生。 1、年龄:年满十八岁、身体健康。 2、学历: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含高中)学历。 3、汉语水平: A、基本没有学过汉语,零起点的学生。 B、学过少量汉语,词汇量为600左右,基本没有表达能力的学生。 C、学过汉语,词汇量为1200左右,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但语音语调不准,语法不清楚,表达不完整、不准确的学生。 二、教学时间 每学期每门课程的教学时间为16周。 三、教学目标 初级汉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一年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初步的言语交际能力,能满足日常生活、学习和一般社交场合的交际需要,学习结束时,达到《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所规定的一年级的标准。同时具有上专业课、阅读专业材料、进行专业交谈的初步能力,为他们升入高年级继续汉语学习和进入其他高等院校学习相关专业打下语言基础。 初级汉语教学目的还包括适当地介绍和讲授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知识,减少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障碍。 通过初级汉语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自学汉语的能力。 四、教学要求 通过汉语进修教学,使学习者在原有基础上不同程度地进一步提高汉语交际能力,加深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状的了解。 通过在初等阶段四级里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基本语音和汉语拼音,掌握所规定的2411个初等阶段的词以及相应的汉字,掌握185项初等阶段的语法点,初步掌握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 完成初等阶段学习的学生应当具备初步的汉语交际能力,能运用学到的语言

知识和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问题,并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听:能基本听准普通话的声、韵、调,能听懂教师用较慢的普通话所做的讲解;具有初步的猜词能力,在具体的语境中能听懂日常生活中如见面、介绍或购物时的简单谈话,了解他人对某一事情叙述的基本内容,理解说话人的主要意图。语速为120-140字/分。 说:能比较准确地发出单个字、词的音,句子的语调虽有明显的母语影响但所表达的意思连贯,基本上能让听话人理解;能进行日常生活中诸如见面、介绍、祝贺以及询问、购物等基本口语交际,能用已经掌握的简单词汇表达自己的意图或叙述某一事情的基本内容,句子错误率不超过30%。 读:能根据汉语拼音比较准确地读出汉字的读音,能借助词典阅读已学词汇占80%以上的文章,准确概括出文章的意思;在无词典条件下,能克服非关键性文字障碍,理解已学词汇占90%以上的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速度达到90-110字/分。 写:能用汉语拼音比较准确地写出听到的普通话音节,能用汉字听写出已学过的字、词、句。汉字书写笔画清楚,笔顺基本正确,具有初步的汉字结构的知识。能将一段简单的叙述写成文字,能写留言一类的便条或简短的书信等应用文;能写出400字的记叙文,在文章中表达自己对某事的基本态度,错字或病句不至影响读者对主要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表达愿望和热情,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应占课堂教学时间的4/5。 2、实践性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的任务不是传授语言知识,而是训练语言技能。尤其是初级阶段,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坚持少讲多练,精讲多练。讲解语言知识要少而精,尤其是语法教学,要多演示,少讲解,尽量借助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多用公式、图表、图片、动作演示等方法,让学生尽快理解句法结构,要尽量创造真实的语境,使学生尽快理解所学内容,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随即投入操练。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引导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复习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复习题《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复习题一、名词解释 1(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母语和外国语 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外国语:指外国的语言 2(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本族语:指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与“母语”可以通用。非本民族语: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3( 目的语 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二、判断正误 1. 母语就是第一语言。错 2. 对我校的英语系的学生来说,英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对 3. 中国移民在英国学习英语,英语是他们的外语。错 4. 对正在学习汉语的维吾尔族学生来说,汉语是他们的目的语。对 5. 汉族的孩子出生后,他的第一语言是汉语,入学后,他学习蒙语或者藏语,那么蒙语或者藏语是他的第二语言。对三、问答题 1( 对外汉语专业的理论基础(支撑理论)有哪些, 理论基础包括与本学科发展关系最紧密的7个基础学科,即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及哲学。这七个学科本身是独立学科,其理论不能直接应用于本学科的语言教学,但是他们从语言的本质、语言学习的本质、语言运用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四个主要方面对本学科产生影响,当然本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对这些学科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这一部分可以看做是本学科的理论基础或者叫做支撑理论。

2( 对外汉语专业的基础理论有哪些, 对外汉语专业的基础理论包括对外汉语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汉语习得理论、学科研究方法学。作为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对以后研究及运用影响深远。 3( 对外汉语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有何区别, 对外汉语语言学是对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研究,也是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客体的研究。而汉语语言学因为已经有丰硕的研究成果,这将对对外汉语语言学研究有指导作用,但不能替代,因为对外汉语语言学需要从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这一新角度描写研究汉语。 不同对外汉语语言学汉语语言学 1.研究目的培养运用汉语交际对语言规则系统的 的能力理性的认识 2.研究内容通过与学习者母语追求理论知识的系 对比得出的汉语特统性与完整性 殊规律,并研究如 何将这些规律、知 识转化为学习者的 技能 3.研究的侧重点从意义表达出发,单纯从语言结构出 突出用法和功能研发,集中于描写、 究,多讲句子条件,分析语言现象 建立汉语组装规则 体系 4.研究的角度从语言学、汉外对从语言学角度 比、跨文化交际、 语言习得、学习者

图示理论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图示理论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一、图示理论 图式(schema)一词来自希腊语,最旱出现在古希腊哲学和心理学著作中。图式的概念最早是由康德(I.Kant,1781)提出,他曾论述图式的哲学意义,认为人的大脑中存在纯概念的东西,图式连接概念和感知对象的纽带。皮尔逊(L. Pearson,1982)认为,图式是“人们听到或读到某些信息是在脑海中产生的景象或联想”。Cook(1989,1994)提出图式是头脑中的“先存知 识”(the pre-existent knowledge)或“背景知识”。Widdowson(1983)提出,图式是认知的构架,它使信息有条不紊地储存在长期记忆中。Rumelhart(1980)也有类似的观点,认为图式是人们所有知识的总和,每个人都把各种图式或知识存储于大脑中。认知心理学家Bartlett在他的Remembering(1932)中把“图式”描述成为一种积极的发展模式(an active developing pattern),并由此提出了研究阅读心理的图式概念。 图式理论模式认为: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的时候,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或概念)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输入信息的编码、解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在的信息图式、框架或网络,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即从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到贮存。图示理论包含两个策略:自上而下(top-down processing)策略和自下而上(bottom-up processing)策略。自上而下策略指的是人脑中被客观世界激话的知识,加上过去的经验、期望和自觉对所分析的事物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个过程是根据人的经历和背景知识由整体到细节;相反,自下而上策略是由分析细微之处入手,进而统观全局。通过实验研究证明,听力理解也涉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信息处理方式即两种策略。在外语听力理解过程中,“自下而上”策略表现为:听者较注重语言信息,即单词、句子等具体信息的听辨或具体图式的运用,是听者运用语音、词汇、句法等去留意形式的过程;而“自上而下”策略则较注重高层次的图式运用,即较多利用大脑中已存在的抽象概念和知识来分析、处理新输入的信息,是听者运用自己固有的图式和背景知识去推测和提取意思的过程。 二、图示理论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 语言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习者所具有的背景知识决定的,听者对所听材料具有的背景知识越多,就越能正确理解信息。背景知识在听力理解中,图示理论的两种策略相辅相成,同时发生在信息处理的各个层次,并引导着输入信息与图式知识的相互作用,达到理解的目的。图式作为一种信息处理的驱动力,在话语信息的预测和推理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帮助学生增强听力理解、提高听力速度、克服心理焦虑。 1.预测作用 图式集合了关于某一定型事物的具体构成的知识,它能为人们理解语言材料提供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当图式被激话后,人们对即将要叙述的内容会产

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 广州市天河职业高级中学汪发萌 摘要:图式理论是心理学关于记忆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该理论认为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们从语言材料中所获取的新信息与已有知识图式(schema)相互作用,以实现对重要信息的理解。本文试分析该理论,并运用它来探索改进阅读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图式理论指导阅读教学 语言教学界历来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美国语言教学界的Schema理论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并为之接受。DR-AT方法受到许多语言教师的青睐; SCA,WPM等措施成了教师的得力助手。本文将简要介绍图式理论,并运用该理论,探索改进阅读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一、图式理论 图式(Schema )最早见于哲学家康德(Kant 1871 )的著作。英国心理学家巴利特(F Burlett 1932 )认为图式是先前反应或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是由过去的经验组成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D.E Rumelhart)把图式概念发展为图式理论【1】。即阅读理解产生于文字及文字含义与读者的背景知识的有机结合。读者必须具备足够的背景知识,才能理解作者利用文字所表达的确切含义。所谓背景知识就是指对作者利用文字所表示的具体事例背景的了解,包括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等。文字包含两个部分: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简称SS部分和DS部分。SS部分是指印刷在纸上的文字;DS部分是指印刷文字所表达的具体(形象化)的含意。读者的背景知识与SS和DS部分的结合过程是一个相互作用,并产生联想的过程,由此产生阅读理解。比如读到“人”(person)就会在背景知识的影响下,根据文章进程的具体内容联想到性别、年龄、外貌、性格、种族、母语、宗教,……;所以,只有具备丰富的背景知识才会产生较深、较细、较广泛的联想,从而产生迅速的理解。有关的研究显示,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阅读材料结构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与他们的水平成正相关[2]。(杨丽,1996)学习者的图式知识越丰富,理解能力就越强烈。如; And he had said: “Oh yes, Alice, even if there are only the two of us, let’s have a Christmas of our own” Then she had said,“ Let’s not trim the tree until tomorrow, Robert, I’m tired.”【3】 如果我们了解有关背景知识,就会将此句理解为:罗伯特、爱丽丝夫妇只有他们俩自己过圣诞节,妻子累了,不想装饰圣诞树。如果缺乏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了解,就存在几个问题:是否圣诞节需要合家团聚?是否一定要装饰圣诞树?为什么圣诞节只有俩人自己过? 所以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讲解有关英语国家的各种文化背景知识,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简要历史等。这些知识有助于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图式理论指出,人们在阅读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交替使用以下两种阅读过程:TDP(Top-down Processing)即“自上而下过程”BUP(Bottom-up processing),即“自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教学文案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填空:2*5 1、汉语教科书是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 2、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 3、语言学的发展流派及代表人物:历史比较语言学学派:琼斯;结构主义语言学学派:索绪尔;转换生成语法学派:乔姆斯基;功能主义语言学学派:韩礼德 4、英●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包括: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 5、17世纪捷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建立教学论的开始。 6、习得理论代表人物及观点:刺激——反应论,斯金纳;先天论,乔姆斯基;认知论,皮亚杰;语言功能论,韩礼德;社会相互作用论,贝鲁姆。 7、教学目的是总体设计中的首要问题;布龙菲尔德是美国语言学家之首。 名词解释:5*4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取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也是语言教学理论中运用最多的概念。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取的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在学习和使用另一种语言。这里存在一种情况是,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更多种的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都达到同等运用熟练程度,这就成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母语是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母语是人们出生后接触的第一语言,但对一些移居国外的人来说,其子女首先接触的可能是居住地的语言而非母语。因此,不能把第一语言和母语两个概念混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因此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指的是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从语言掌握的程度和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往往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但也存在相反的情况。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 5、对外汉语教学:《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写道:“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在国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因此从1982年提出一直使用至今,人们也没有找到更能为大家所接受的表达法。 6、关键期假说:伦尼伯格于60年代提出语言习得“关键期”或称“临界期”假说。所谓语言习得关键期,就是指在青春期以前,由于大脑语言功能侧化尚未完

图式相关知识

[论文关键词]图式理论听力理解听力教学 [论文摘要]在外语教学理论的探讨中,图式理论愈来愈受到关注。诸多专家和学者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的关系,但将图式理论应用于听力教学方面的研究仍比较鲜见。本文通过介绍图式理论,同时探讨将该理论与听力教学相结合的实用价值,提出实施图式理论的策略,使学生认识到背景知识与理解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策略,以提高其听力理解的能力。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这种语言的能力。而听力作为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常常被列于首位。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已经成为英语教学中十分突出的问题。然而,人们更多关心的是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子结构等语言知识方面的问题,而另一重要问题——背景知识或图式理论对听力理解的影响却很少被重视。本文通过 探讨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对英语听力理解的指导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一、图式理论 1.图式理论的概念 上世纪30年代初英国著名心理学家F·C·Barlett在其著作《记忆》(Remembering)中提出了图式(schema)理论。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一个过程,也是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图式中每个组成成分构成一个空档,当图式的空档被学习者所接受的具体信息填充时,这个时候图式便实现了。 2.图式理论的分类 听者的图式可以分为语言图式(language schem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 语言图式:指的是读者先前的语言知识,即一些关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如果缺少这方面的知识,那么就会使读者在听力理解中遇到障碍。语言图式在外语听力中的作用比在本国语听力中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因为语言在外语听力理解中是一个主要工具,甚至根据经验的推测也不能替代精确的解码。 内容图式:指的是文章的内容范畴,他是文章的主题,因此内容图式又可以被称为主题图式。当我们听一篇文章或文章的一个片段时,往往要预测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主题,听者就能猜测出文章的大致内容。一般来说,对文章主题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对这篇文章的听力理解程度。 形式图式:与内容图式同样重要的是形式图式,指听者在篇章、修辞等方面所具备的知识。听者如果了解篇章结构方面的形式图式知识,有助于理解预期的建立,抓住话语的主要意思。比如在教“预约”(reservation)这一主题时,学习者的大脑中会出现预定旅馆房间、车船票、飞机票、电影票、饭店餐桌等已存图式。如果我们就预定旅馆房间作进一步的听辨分析,听者如具备预定旅馆房间通常采取的几个步骤的图式知识如:(1)开场白(opening):引出预定房间的话语;(2)目的(Orientation):表明预定房间的意图;(3)要求(Requirements):明确预定的时间、人数、价格标准以及有无特殊请求;(4)答复(Confirmation):确定预定成功或预定失败的原因;(5)结束语(Closing):表示感谢或遗憾等,这样的话对听力理解的容易度便会大大提高。 二、图式理论与听力教学

图式理论与阅读模式

图式理论与英语语言材料的阅读 图式理论认为“任何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的,本身无意义,它只是指导听者或读者如何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恢复或构成意思。”人们已有的知识或知识结构对其认知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人脑中已存在的知识或知识结构是由一个个单元构成的,这些单元就是图式。 图式阅读理论认为,决定阅读能力主要有三种图式: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阅读材料语言的掌握程度,即词汇、语法、习惯用语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主题及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构图式则是指读者对文章体裁特点、逻辑结构等的了解程度。(李景艳、卢世伟2001年提出)根据图式理论,阅读理解不是一个被动地接受文本信息的过程,而是受先前经验的影响,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加工、改造和重建的过程。读者对一篇文章能否理解、如何理解、理解的程度如何等,与其头脑中已有的图式有关。 学生阅读图式现状1.语言图式:大部分学生的词汇积累不足,语法基础薄弱、习惯用语难于理解,只有小部分学生在知识储备这方面做得不错。2.内容图式:学生在阅读当中往往对文章主题及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够,在阅读之中难以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且也难以对信息进行更好的分析和联系。3.结构图式:大部分学生难以把握文章体裁特点,也不善于分析文章体裁特点;此外,学生对于文章的逻辑结构感到模糊,难以理解主题的发展。 二.阅读图式建构 针对学生在阅读图式上的不足,联系以前一些尝试以及另外一些设想,初步设计以下指向运用能力的阅读图式建构复习备考计划。1.语言图式的建构1) 词汇学习与积累:首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词汇学习。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记忆词汇,而单纯的死记硬背无法让学生真正记住词汇,学生需要结合句子和阅读才能真正学会单词的运用。在阅读中,鼓励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新词的词义,一开始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怎么进行词义猜测,尽量培养学生在之后的阅读中形成猜测词义的良好习惯。其次,并非学生积累了足够的词汇量就能正确地理解文章。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者并不是逐字逐句的理解,而是结合自己已有知识,对句子和文章进行推论,逐步向下推进,最后达到理解全篇的目标。在这环节中,教师需要在学生掌握词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段落乃至全文。另外,学生在课外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可以自我增加词汇量,而且还能接触到丰富的阅读材料,拓宽阅读视野。课外读物的选材尽量适合学生的程度,不建议选择过长或过难的材料,以免削弱阅读热情。2) 语法和习惯用语首先,在语法学习中我们需要建构合适的语境进行教学,而不能让学生脱离了语境进行语法学习。其次,在阅读之中,对于学生因为语法知识欠缺或者不会运用语法知识而导致阅读困难,教师需要举例分析某个语法知识在句子和篇章中的运用,指导学生怎么进行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于习惯用语,除了记住习惯用语的基本意思之外,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境来分析。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多看英文报刊和英文影片,这样使得学生更加理解英美国家的一些表达习惯。2.内容图式的建构对于内容图式的建构,可以分为课堂和课外两个方面。1) 课堂在阅读之前,利用教材所给的材料进行背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根据图片、标题猜测文章主题。在阅读过程之中,还要根据文章需要适时指导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一些知识背景,让他们能在阅读之更好地理解文章意思,消除阅读障碍。此外,复述课文也是锻炼学生分析文章主题能力的一个好办法。 2) 课外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创建一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第二课堂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好做法,通过第二课堂,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接触到更新的英语知识,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乃至其他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有非常大的提高。本校高一、高二年级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包括以下内容:英文歌曲欣赏、英文电影欣赏、英美文学欣赏、年级英语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英语角活动、报刊阅读等。这些活动也可以增加到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初级).pdf

初级汉语综合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希望同学们能理解并掌握课文生词 2.掌握并正确运用新的语法点 3. 理解课文内容并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 词汇: 尤其、爱、有名 2.语法: 理解并正确把握语气词“了”在句末的用法 (文中“刮风了”“几点了”) 3. 课文与功能: 结合课文讨论喜欢的季节 三.课时安排:100分钟 四.教具准备: 1、PPT课件 2、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两分钟):师生问候,教师点名,目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向学生传递上课信息。 (二)复习及引入(10分钟): 1、检查作业,听写上节课生词 2、请学生用上节课学过的语法造句,老师简单点评,师生快速问答上节课内容,以巩固所学知识。 3、提醒同学天气转冷,及时加衣,照顾好自己。 (三)学习新课(80分钟): 1、【导入新课】(5分钟):展示图片一--冬天的雪景,老师先表达下自己对冬天的感受:畏惧—怕冷。再请同学们谈论下自己是否喜欢冬天,为什么。

2.【学习生词】(20分钟): (1)老师先顺读课文一遍,同学们按照课文生词表找出生词所在 刮风真滑冰/滑雪 爱有名一年四季 旅游尤其经营 (2)生词和重点词语 生词:以PPT集体展示生词,老师带读一边,学生齐读一边,学生接龙式读 一遍,每人读两个(老师指导发音难点并给学生随时正音,学生齐读时,老师只纠正有普遍 意义的发音错误,学生个别读时,老师有错必纠) 重点词语:(重点讲解大约三四个生词) 例如:尤其、爱、有名。 具体讲解过程如下: A.尤其:这是个副词。表示更加,一般用在句子的后一部分。 (一)尤其+形 词语扩展:尤其漂亮、尤其便宜 师生互动: 1.老师说大家的衣服都很好看,你认为玛丽的衣服最好看,你可以说 ---------玛丽的衣服尤其漂亮。 2. 校园外有很多超市,东西都便宜,其中一家特别便宜,我们可以说 ----------这家超市尤其便宜。 (讲解例句:第一个例句,用到了尤其,在这里主要是说玛丽的衣服在全体衣服当中最好看。第二个句子表示与别的超市相比,这家更便宜) (二)尤其+是 例句:大家学习都很认真,尤其是玛丽。 师生互动:你喜欢吃中国菜吗尤其是什么菜 你喜欢体育运动吗尤其是() B.爱:这是个动词。表达的意思是喜爱。 作为动词,可以分作几个意思: ------1..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的感情,可带名词宾语。 例句:我爱祖国/我爱妈妈/我爱你,父母爱儿女/老师爱学生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笔记赵金铭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名称之由来及发展 1、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 2、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始于1950年。1978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召开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根据国外第二语言教学学科提点和规律的研究以及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的看法。《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简况》提出:“要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来研究,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培养专门的人才。”此后,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创刊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世界汉语教学》(1987)专业出版社: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5)、华语教学出版社(1986);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1984)。专家言论:王力:“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朱德熙:“实际上,这是一门学问。在国外已经变成了一门学问,这需要研究。”;王还:“如果教外语是一门科学,我们教汉语就是作为一种外语来教,自然也是一门学问。”1983年又成立了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这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属性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学科归属: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下属于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研究对象: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它与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一样,都归属于应用语言学。(杨庆华,1995)出于汉语的习惯,我国学者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定名为:“对外汉语教学”(崔永华,1997) 19世纪初,语言理论方面的研究和语言应用方面的研究开始分化。语言教学,是应用语言学中最老的一个分支。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是以语言教学为对象的应用学科。 “两属性,三要素”说:学科以汉语为主,以对外教学为用。汉语是学科的本体属性,是学科构成的第一要素。对外教学是学科的应用属性,“对外”是学科构成的第二属性,“教学”是学科构成的第三要素。(邢福义) 第三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框架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从根本上说,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研究对外汉语的目的:在于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语音与韵律,了解汉语词语用法与搭配习惯,明白造句原理与句子的组装规则以及正确得体的汉语表达方法,从而养成新的语言习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陆俭明论及对外汉语研究的建议:“研究工作应仅仅围绕…怎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让外国学生尽快学好汉语?这么一个问题。首先需做基础研究,其次需要加强汉外对比研究和外国学生偏误分析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再其次,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编订出各种门类的高质量教材。最后,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教学法”(陆俭明,1999) 综观全局,对外汉语研究的四个层面研究: 第一层面——本体论: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 第二层面——认识论:从事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其理论基础为心理学。 第三层面——方法论: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其理论基础为教育学。 第四层面——工具论: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

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一)

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一) “图式”是由康德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20世纪初,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以及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图式概念引入心理学。1932年德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t)在《记忆》一书中又对“图式”进行了新的解释。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图式概念获得了更丰富的含义。现代图式理论是70年代后期,当计算机、控制论和信息论深入到心理科学,使心理学中关于人类知识表征的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之后出现的,并被运用于研究阅读、理解等心理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家鲁墨哈特(Rumelhart,1980)把图式称之为认知的建筑块料(或“组块”),是所有信息加工所依靠的基本要素。①他认为图式理论基本上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的理论。所有的知识在头脑中都是被安排到一定的单元中,这些单元就是图式。图式除了包含知识本身是怎样被表征出来的之外,还包括这些知识如何得到应用的信息,即包含一般所谓反映着知识结构的认知结构,也包含着更为抽象的认知策略、一系列认知的框架。在教学过程中还包括教师的认知图式等。②现代图式理论认为图式具有可变性、结构性与主动性的特征,他们所使用的图式概念,其含义已经远远超出巴特利特等先驱者所使用的图式含义。它对教师和学生头脑中认知图式的分析,特别是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来研究,这是认知结构理论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现代图式理论的研究成果对于如何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教会他们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具有指导意

义。 一、语文阅读是通过同化与顺应不断修正、丰富学生语感图式的过程皮亚杰认为,儿童接受外界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同化和顺应,导致个体内部图式——认知结构的变化,达到平衡。③鲁墨哈特(1980年)也指出发展新知识(图式)的三种过程:增长、调谐和重构。前两种过程是同化,即“旧瓶装新酒”,后一种则是顺应。④具体到阅读来说,这是一种典型的认知过程。读物作为一种客体,负载著作者显露或隐蔽的见解、意愿而去影响读者这一主体。由于阅读的对象——语言文字仅仅是一些符号,某一字和词的含义不在于这些文字符号本身,而在于使用这些文字符号的人们在一定环境中对这些符号的理解。所以说,阅读活动是一种根据作者及其创作环境和文字的语法修辞特征进行“释义”的过程。“释义”时,需要阅读主体过去经验背景中的认知结构的各种思维组块参与作用,不然的话,就无法理解。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在阅读中会形成各种“思维组块”,汇成有效的认知结构。当他面临解决的问题时,就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寻找并检索与解决问题有关的思维组块,借以分析、对照、推理,达成知识的沟通与运用,导致问题的解决。⑤也就是说,语文阅读是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旧图式)与阅读课文中新知识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从而在学生头脑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新图式),或者对原有知识结构进行调整、补充、丰富和修正的过程。这是一个内部同化与顺应的功能性平衡的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