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植物学教案

高职植物学教案
高职植物学教案

《植物学》课程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植物学》课程课时教案

课题:植物学的意义课时:4课时

教学班级:任课教师:

能力目标:通过对植物学这门课程的介绍以及案例的分析,能够让学生明白到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对今后工作的帮助。

知识目标:

知识点:

实训项目:

实训成果: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

植物在园林中不可或缺,现代园林中空间围合和景观创造,很大程度上都需要由园林植物来营造。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无论是中国古典园林还是西方古典园林,或者是现代公园设计或是酒店设计,任何一处景观设计都少不了植物的配置这个部分,植物配置景观设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概述

1、课程的定位

《植物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园林景观方向的一门专业课,它的先导课程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美学、园林设计概论。

2、对应的行业岗位

主要岗位:园林绿化设计师、园林绿化施工管理、

拓展岗位:景观设计师、风景园林设计师

3、课程任务

1、对常见的植物识别、掌握其生态习性、园林用途、观赏价值。(认)

2、掌握植物配置的方法及在园林景观额运用。(用)

4、学时安排

5、推荐教材

(1)《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实习教程》–东南、中南地区

作者:陈月华、王晓红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2)《园林绿化设计、栽植与养护》

作者:谢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6、考核方式和纪律要求

旷课超过10%的取消考试资格,迟到超过3次无考勤成绩,请假也算缺勤、请假一节课平时成绩扣5分(共40分)。

考勤20分

平时作业30分

课程结束考试50分

二、设计著名园林景观设计案例欣赏

通过案例分析让同学们明白植物配合,在园林景观中的重要性。

1、巴厘岛君越大酒店---东南亚园林景观设计

2、Stormking雕塑公园---极简主义园林景观设计

3、赛门铁克公司绿洲---高科技园林景观设计

4、苏州园林拙政园—中国古典山水园林

5、法国凡尔赛宫园林—法式古典园林

通过以上的两个古典园林的案例分析,同样我们可以得出,植物的运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没有植物的出现园林就缺少了生命、缺少了四季的变化、缺少了与建筑之间的衬托与呼应。通过以上五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得知,无论是公园、酒店、还是城市绿地、无论是现代园林还是古典园林的设计,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植物的运用。所以,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植物学是必不可少且相当重要的一门课程,对植物的运用不了解,根本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景观设计师。

三、植物学在园林景观中的意义

1、观赏及造景

(1)隐蔽园墙,扩展空间

沿园界墙种植乔、灌木或攀爬植物,以植物的自然形态代替装饰砖、石、灰等构筑起来的呆滞背景。在观赏上显得自然活泼,而且高低掩映的植物还可以造成含蓄莫测的景深幻觉,从而扩大了园子的空间感。

(2)分隔联系,含蓄景深

植物还可以起到组织空间的作用。在不宜采用简直手段划分空间的情况下,以自然的植物材料,如乔、灌木高低搭配或竹丛进行空间分隔,可以达到完全隔断视线效果。在多数情况下,利用植物取

得似隔非隔的效果,相邻景观相互渗透,增加景观的层次。

(3)装点山水,衬托建筑

在景观构图上,植物往往是构图的关键,它起到补充和强化山水气息的作用。亭、廊、轩、榭等建筑的内外空间也依靠植物的衬托产生与自然的关系。园林建筑设计体形和空间上应该考虑与植物的构图关系。不仅庭院空间如此,建筑的主要观赏面也离不开植物的配置。

(4)渲染色彩,突出季节

在园林设计中,植物不但是“绿化”的元素,而且也是万紫千红的渲染手段。再现大自然的园

林景观,要求它同大自然的现象一样具备四级的变化,表现季相的更替,这正是植物所特有的作用。花果树木春花秋实,绿叶成荫花满枝,季相更替不已。

(5)散发芬芳,招蜂引蝶

园林艺术空间的感染力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形成的,其中不只是造型、色彩的作用,还有声音和气味的效果。对于游人来说,体验一个园林作品,是几种感觉器官综合作用的过程,它既有视觉、触觉、听觉还包括嗅觉。园林艺术的嗅觉效果主要是由植物起作用,如苏州拙政园的“远香堂”,每当夏日荷风扑面之时,便清香满堂。

2、保护和改善环境

园林植物是构成现代人类良好生活环境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大规模开展,人口急剧增加,社会一天天发展,现代化的交通加大了人的活动半径,为了摆脱人为环境的禁锢,人们强烈地表现对绿色世界的追求和向往。园林植物在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保护盒改善人们工作、生活、休息环境中起着其他任何措施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美国科研部门一份资料表明,绿化产生的间接社会经济价值是它本身直接经济价值的18—20 倍,这个测算内容包括:流行病减少收益为2 倍;环境污染控制收益为6 倍;森林综合效益为10—12倍。植物在生长阶段可释放杀菌素,有效地净化空气,且绿地空气中负离子积累较多,能改善神经功能,调整代谢过程,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经常处在优美、安静的绿色环境中,皮肤温度可降低1—2℃,脉博每分钟减少4—8 次,呼吸慢而均匀,血流减慢,心脏负担减轻,有有利于高血压、神经衰弱、心脏病人恢复健康。此外,植物绚丽的颜色及释放的芳香气味,对大脑皮层有一种良好的刺激,可解除焦虑,稳定情绪,消除疲劳,有益于健康。

3、精神作用

在远古时期,植物是强大生命力的象征,是人类祖先精神的依托,在不少传说中,都表现出人类的生命是由于树木萌芽生长而产生的。我们常在公园、风景区看到一些树龄古老的树木现己成为神奇

之树。如我国黄山的迎客松、武陵源的武陵松、庐山的三宝树、泰山的六朗松、汉柏等,它们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绿色生命的奇迹。时至今日人们还在墓地种植树木,以显示生命并末田死亡而终止,树木成了生命的象征。例如,松、竹、梅被人们称为岁寒三友,用来比咱人类的顽强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性格,把三者外形和气质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突出了树木的神态和风韵,从而增加了艺术的感染力。松拍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因此在园林中常种植于烈士陵园以纪念革命先烈。如上海龙华公园人口处红岩上配植了黑松。竹被视作员有气节的君子,园林景点中“竹径通幽”最为常用,松竹绕屋更是古代文人喜爱之景。梅象征其坚贞不屈的品格。成片的梅花林具有香雪海的景观,以梅命名的景点极多,有梅花山、梅岭、梅岗、梅坞、香雷云蔚亭等。此外,桃花在民间象征幸福、交好运;军柳依依,表示惜别及报春;桑和稗表示家乡等。皇家园林中常用玉兰、海棠、迎春、牡丹、芍药、桂花象征“玉堂春富贵”。荷花被视作“出污泥而不染,澄清莲而不妖”。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为我国植物景观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实训项目

(1)选择5种东南、中南地区的植物,对其

形态特征(包括整体形态、花的形态、叶子的形态、果的形态、花期、果期、观赏价值等)、习性观赏特征、园林应用、拉丁学名等。进行介绍,要求制作ppt,图文并茂,ppt制作要求美观大方,每节课开始时上台介绍,每节课3位同学。

(2)

1、名称:植物外形的手绘练习

2、要求:选择一张图临摹,A4打印纸,每张作业的反面写上班级、姓名。

五、课堂小结

《植物学》课程课时教案

课题:园林植物的分类课时:4课时

教学班级:任课教师: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知识点:

实训项目:

实训成果:

教学过程设计:

互动环节:三位同学上讲台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植物。每人5-8分钟。

引言

在上节课我们明白了植物学在园林景观中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接下来的课程将要具体的去学习园林植物学这门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要对园林植物了解与认识,再则,要掌握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的运用。本节课是园林植物的认识的开始,主要内容为园林植物的分类与生态习性。

一、园林植物的分类

1、按生物学的特性分类

六、木本植物(woody plant) 指根和茎因增粗生长形成大量的木质部,而细胞壁也多数木质化的坚固

的植物,具有形成层。是草本植物的对应词。

1)乔木(tree)树体高大(通常6m以上),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

分支点高,如雪松、云杉、广玉兰、银杏等。乔木依其高度又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 1-30米)、中乔(11-20米)、小乔(6-10米)等四级。

2)灌木(shrub)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木本植物额,(通常在6m以下),如玫瑰、

腊梅、月季、大叶黄杨等。

3)藤本植物(Vine)以其特殊的器官,如吸盘、吸附根、卷须缠绕或攀附其他物体而向上生

长的木本植物,如爬山虎可借助吸盘;凌霄可借助于吸附根向上攀爬;蔓性蔷薇每年可发生

多数长枝,枝上有钩刺所以可得上升;卷须类如葡萄等。

4)匍匐植物(creeping plant)干和枝不能直立,都匍匐地生长,与地面接触部分可生出不定

根而扩大占地范围,如匍匐柏。

(2)草本植物(herbaceous plant)植物体木质部较不发达甚至没有,茎多汁,较柔软。

1)一年生在一年内完成生活周期,即播种、开花、结实到枯死,均在一年内完成的园林植物。

如凤仙花、万寿菊、麦秆菊、鸡冠花、百日草等。(补充P28)

2)两年生在两年内完成生活周期的园林植物。两年生植物多数当年只张营养器官,第二年开

花、结实、死亡。如紫罗兰、飞燕草、金鱼草、虞美人等。

3)多年生寿命超过两年以上,能多次开花结实的园林植物。按地下部分形态变化的不同,多

年生园林植物可分为两类。

①宿根植物其地下部分形态不发生变态,植物的根宿存在于土壤中,冬季可在露地越冬。

其地上部分在冬季枯萎,在第二年春季发新芽,也有植株整株安全越冬,如菊花、萱草等。

②球根植物球根植物是指地下部分有肥大的变态跟或变态茎,在植物学上将其称为“块

茎”、“鳞茎”、“块根”、“根茎”等,在花卉学上将其总称为“球根”。

a.块茎类其地下部分的茎呈现不规则的块状,如大岩桐、花叶芋、马蹄莲等

b.鳞茎类其地下茎嫉妒缩短并有肥大的鳞片状叶包裹,如水仙、郁金香、百合、风

信子等。

c.根茎类其地下茎肥大呈根状,具有明显的节,节部有芽和根,如美人蕉、鸢尾、

睡莲、荷花等。

d.块根类其地下根肥大呈块状,其上下有芽眼,只有根茎部有发芽点,包括大丽花

(3)水生植物(Aquatic plants)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有木本和草本两类。

1)挺水植物即植物的根、根茎生长在水的底泥之中,茎、叶挺出水面。常分布于0-1.5米的

浅水处,其中有的种类生长于潮湿的岸边。这类植物在空气中的部分,具有陆生植物的特征;

生长在水中的部分(根或地下茎),具有水生植物的特征。常见有:芦、蒲草、荸荠、莲、

水芹、茭白荀、荷花、香蒲。

2)浮叶植物根附着在底泥或其他基质上、叶片漂浮在水面的植物。繁殖器官有在空中、水中

或漂浮水面的。如王莲、睡莲、菱、满江红等。

3)沉水植物是指植物体全部位于水层下面营固着生活的大形水生植物。它们的根有时不发达

或退化,植物体的各部分都可吸收水分和养料,通气组织特别发达,有利于在水中缺乏空气

的情况下进行气体交换。这类植物的叶子大多为带状或丝状,如苦草、金鱼藻、狐尾藻、黑

藻等。

4)漂浮植物又称完全漂浮植物,是根不着生在底泥中,整个植物体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类浮水

植物。这类植物的根通常不发达,体内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或具有膨大的叶柄(气囊),

以保证与大气进行气体交换。如槐叶萍(Salvinia natans)、浮萍、凤眼莲等。

5)滨水植物根系常扎在潮湿的土壤中,乃水湿,短期内可忍受被水淹没,常见的滨水植物有

池杉、落羽杉、垂柳、水杉、竹类、水松、千屈菜、木芙蓉等。

(4)多浆、多肉类植物

多浆、多肉类园林植物是根据其共同具有旱生、喜热的生理特点和植物含水分多,茎或叶特别肥厚,呈肉质多浆的形态将其归为一类。常见的有仙人掌、芦荟、落叶生根、燕子掌、虎刺梅、生花石等。

2、按生观赏部位分类

(1)观花类

这类植物包括木本观花植物和草本观花植物两类。观花植物以花朵为只要的观赏部位。其以花大、花多、花艳或花多取胜。木本观花植物有玉兰、梅花、杜鹃、碧桃、榆叶梅等;草本观花植物有菊花、兰花、大丽花、一串红、唐菖蒲等。

(2)观叶类

观叶类植物以观赏叶形、叶色为主的园林植物。这类植物或叶色光亮、色彩鲜明,或者叶形奇特而引人注目。它的特点是观赏价值高,观赏期长。观叶类植物有龟背竹、红枫、黄栌、芭蕉、苏铁、等(3)观茎类

观茎类植物的茎干因树色泽或形状异于其他植物,可供观赏。常见的可供观赏的红色枝条的观茎类植物有红瑞木、野蔷薇、杏等;古色枝条的观茎类植物有桃、桦木等;可在冬季观赏的观茎类植物有青翠的棣(dì)棠;还有可观赏形和色的观茎类植物有白皮松、竹类、悬铃木、梧桐等。

(4)观果类

观果类园林植物果实色泽鲜艳美丽、经久不落,或者果实奇特,色形俱佳,如石榴、五色椒、佛手、

金桔、火棘、山楂等。

(5)观芽类

观芽类园林植物的芽特别肥大美丽,如银柳、结香等。

(6)观姿态类

观姿态类园林植物以观赏园林树木的树形、树姿为主。其树形、树姿端庄、高耸、浑圆、盘绕等。如雪松、龙柏、香樟、银杏、合欢、龙爪榆等。

课堂小结

实训导入

1、名称:植物外形的手绘练习

2、要求:选择一张图临摹,A4打印纸,每张作业的反面写上班级、姓名。

《植物学》课程课时教案

课题: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观赏特征课时:4课时

教学班级:任课教师: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知识点:

实训项目:

实训成果:

教学过程设计:

互动环节:三位同学上讲台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植物。每人5-8分钟。

引言

提问:你觉得植物的生长需要些什么??

植物所生活的空间叫“环境”。植物的环境主要包括气候因子(温度、水分、光照、空气)、土壤、地势地形、生物因子及人类的活动等方面。对园林植物与直接间接影响的因子成为生态因子,主要包括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和大气。

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分为物质方面的和精神方面的。物质方面之植物本身所具有的观赏习性如花、果、叶等,精神方面指人为赋予的非物质的观赏特点即植物文化。

一、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

1、光照因子

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在光照下,植物才能正常的生长、开花、结果。光照对园林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子光照强度的光照时间两个方面。根据对光照的强度的要求不同,将园林植物分为以下三种:

(1)喜光植物

喜强光,不耐荫蔽,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否则枝条纤细、叶片焦黄、花小而不艳、开花不良或不能开花。如银杏、杨、柳、泡桐、郁金香、芍药等。

(2)耐荫植物

多产于热带雨林或高山阴坡及林下,在适度荫蔽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如果强光直射,则会使焦黄枯萎,长时间会造成死亡。如红豆杉、八角金盘、兰花、中华常青藤等。

(3)中性植物

在充足的阳光下生长更好,但亦有不同程度的耐荫能力,如山茶。

2、温度因子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主要影响植物的地理分布、栽培区域、生长发育速度。

3、水分因子

水分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之一,水分直接影响植物的生存、分布、生长和发育。不同的植物的种类,由于长期生在不用的水分环境中,形成了对水分的需求关系的不同的生态习性和适应性。根据植物对水分的要求不同,一般分为四个类型:

(1)耐旱植物

多分布在热带干旱或沙漠地区,这类植物的根系比较发达,肉质植物体能储存大量的水分,或完全退化,如仙人掌。

(2)中生植物

绝大多数植物属于这个类型,他们不能忍受过干和过湿的条件。

(3)耐湿植物

多源于热带雨林或山涧溪旁,喜生于空气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在干燥或中生环境中会生长不良或死亡。如垂柳。

(4)水生植物

适合生于水生环境,其根或茎一般具有较发达的通气组织,它们适合生长在水中。如荷花。

4、土壤因子

土壤是园林植物的生长的基质,植物通过土壤吸收生长和大于所必须水分、养分和丰富的氧气。

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是土壤的酸碱性,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课分为3类:

(1)酸性土植物

土壤的PH值在6.5以下,中生长最好,最多种类。如杜鹃、栀子花、山茶等。

(2)中性土植物

土壤的PH值在6.5~7.5之间,中生长最好,最多种类。绝大多数植物属于此类。

(3)碱性土湿植物

土壤的PH值在7.5以上,中生长最好,最多种类。如仙人掌、玫瑰、柽(cheng)柳等。

5、空气因子

空气对园林植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空气的流动即风、有毒气体及烟尘。种植在街道绿地中的植物要求对烟尘、汽车尾气等有一定的抗性,抗综合性有毒气体的能力强;工矿区绿地需要选对该矿工区释放的有毒气体有一定的吸收能力或抗性的植物。防护林需要选着深根性、抗风力强的树种。抗综合性有毒气体能力强的植物有夹竹桃、海桐、女贞、臭椿等。

二、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

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分为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物质方面指植物本身所具有的观赏习性如花果、叶等,精神方面指人为赋予的非物质的观赏特点即植物文化。

七、植物的外形

植物的体量大小、外形存在很大差异,按照不同的配植方式可形成各种不同的空间。规则式园林中选用形态规整的树木如尖塔形、圆锥形、圆球形,自然式园林中多选择外形活泼、自然的形态如垂枝形、拱枝形、伞形等。大多树木的外形为钟形(或卵形),此类最大众化、朴实、浑厚,规则式种植形成整齐统一的气氛,自然式种植则形成活跃、自由的氛围。树木常见的外形有:(1)尖塔形:松科大多数种类的幼龄、成龄树,三尖杉科、红豆杉科植物,如雪松。

(2)圆锥形:柏科、杉科植物的幼龄、成龄树,如水杉。

(3)圆柱形:冠幅窄的阔叶树,如钻天杨、珊瑚树。

(4)圆球形:如海桐。

(5)钟形:大多数阔叶树的外形,如广玉兰。

(6)伞形:如合欢。

(7)垂枝形:如垂柳。

(8)棕榈形:主干不分支,如苏铁、棕榈科植物的大多数。

(9)拱枝形:如南迎春。

(10)丛生形:如南天竹。

(11)匍匐形:如铺地柏。

八、植物的叶

植物的形和叶观赏时间最长,植物的形态随着树龄的增长、生长环境的变化等而发生变化,但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几乎不变,而植物的叶则变化较大,除了叶的颜色、形状、大小、质地方面有不同外,还可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即春色叶和秋色叶,这种景观效果给人感受的强烈程度并不亚于花。常绿树在冬季有景,而落叶树则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1)叶的颜色

植物叶的颜色变化给园林增色不少,利用体量大小不等、叶色各不相同的植物进行搭配,可形成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

1)常年叶色

大多数植物为绿色,但有深浅之分。深绿色植物可作浅色小品、雕塑及花的背景,如广玉兰、山茶、黑松等;浅绿色植物可作深色小品、雕塑及花的背景,如玉兰、芭蕉、金钱松等。另外较少的有红褐色的如红继木。除此之外,目前园林中应用了很多新培育出来的彩色叶植物,如红色

的红枫,紫色的紫叶桃、紫叶小檗,黄色的金叶小檗、金叶女贞,花叶的花叶玉簪、花叶络石、金(银)边大叶黄杨等。

九、春色叶树木在春季展叶时呈现嫩红或嫩黄的颜色,犹如开花般的效果,如石楠、石榴、

檫木、槭树等。

十、秋色叶树木在落叶前,叶色发生显著变化,如变红、黄、红褐等颜色。“霜重色

愈浓“,其景观效果不比观花效果逊色。秋叶红色的如枫香、乌桕、蓝果树、檫木等,秋叶黄色的如银杏、无患子、鹅掌楸等,秋叶红褐色的如水杉。

补充:红继木、紫叶李、紫叶小壁的区别。

红继木叶正面有砂纸的触感,全缘

紫叶李叶背后有绒毛,叶缘有锯齿

紫叶小壁也光滑无毛,全缘,花为黄白色

(2)叶的形状

植物的叶有单叶和复叶之分,单叶中形状各异,形状稀少的观赏价值较高,如掌状裂的八角金盘、鸡爪槭,形如马褂的鹅掌楸;复叶中的小叶也有大小、形状的区别,如给人轻盈纤细、小叶仅几毫米的合欢,单身复叶的柚树叶。

(3)叶的大小

植物的叶大小不同,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大的叶给人朴实、粗犷之感,如八角金盘、梧桐;小的叶给入以细腻、亲近之感,如合欢、黄杨。

(4)叶的质感

叶的质地不同,产生不同的质感。革质的叶片,具有较强的反光能力,有光影闪烁的效果,宜近距离观赏,如海桐、山茶;纸质、膜质的叶片,常呈半透明状,给人以恬静之感,如樱花;粗糙多毛的叶片,多富于野趣,如金银花。

十一、叶的味道

有些植物的叶片手摸或揉碎后具有各种香味,宜近距离观赏,如唇形科、伞形花科、芸香科、樟科植物等。

十二、植物的花

花相对来说观赏时间较短,但观赏效果却是植物的其它观赏部位所无法比拟的。不同的

植物,除了花期长短不一外,其花朵大小、开花多少及着花状态都各不相同,有些植物花开如海,宜作风景林、行道树、树林,如樱花、桃花:而有的植物开花则清秀、含蓄,宜植于路边、建筑物周围,如含笑。

(1)花形

形花有单花和花序之分,单朵花的形态各异。花形奇特的宜近距离观赏,如花瓣边缘皱折的紫薇。

(2)花色

花中最吸引入、也最具有烘托效果的是花的颜色。红、黄色系的植物宜植于广场、入口、白色建筑物周围、游览活动区等,白色、蓝色系的植物宜植于安静休息区等。

(3)花的大小与数量

花径较大的常给人以热闹、雍容富贵之感,花径较小的给人以轻盈、静谧、灵秀之感。单朵花小但呈花序的则尤如大朵花的效果,如栾树。

(4)花的芬芳

花的芳香有些植物开花时具有各种香味,浓香如桂花,淡香如含笑。

十三、植物的果

植物的果象征丰收和秋季,用于园林中,主要考虑欣赏、增强游览兴趣、吸引动物以

增加生物多样性等。

(1)果实的形状

一般以奇、巨、丰为选择标准。果实形状要奇特,如佛手;

(2)果实的大小

果实相对较大的如柚子;果实较小但数量多也有很好的观赏效果,如火棘。

(3)果实的色彩

多选用色彩艳丽的果实,如红色、黄色、橙色系、蓝紫色系等,少数人喜欢白色果实。

(4)果实对动物的诱引力

大多数鸟类喜欢浆果,香花植物可招引蝴蝶、蜜蜂等,松鼠类喜食松籽等。

十四、植物的枝干

颜色鲜艳或形状特殊(如龙游形、下垂)的植物枝干同样具有观赏价值,宜近距

离观赏、作主景,如黄枝槐、龙爪桑。

十五、植物的文化

现代园林中提倡生态和文化,植物文化是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应用的植物种类多被赋予各种文化内涵,其中大多数仍能被现代人所接受。在中国文化中,松树的地位极其崇高,当得百木之长的荣誉,其挺拔苍翠、生命的顽强和从容,都堪为表率。世上之物,皆以新进少年为贵,只有松柏和梅树,枝干如铁,老而愈发精彩。松柏耐寒,予以抗击环境变化、保持本真、坚强不屈的品格;“松柏为百木长也而守官阙”,为生命的象征。“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家旁庭中种植松柏不太适宜,松柏一般为陵墓所使用,“柏,阴木也,木

皆属阳,而柏向阴指西”。

实训导入

1、名称:植物外形的手绘练习和区分

2、要求:临摹下图,A4打印纸,每张纸上两株植物,有图框,图框的宽度为1厘米,植物的下方用

仿宋体(30号左右)表明植物的名称和树形名称。

例如:

《植物学》课程课时教案

课题:植物的应用方式课时:4课时

教学班级:任课教师: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知识点:

实训项目:

教学过程设计:

互动环节:三位同学上讲台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植物。每人5-8分钟。

回顾:列出几种上堂课所讲过的植物的图片,同学们回答植物的名称,回答正确的同学,平时成绩加1分。

一、园林植物的应用方式

1、孤植树(庭荫树、庭园树、园景树):选择喜光、外形整齐、冠大荫浓或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植物。

2、丛植、群植:几株或多株树木配植在一起形成高低错落起伏的群落。对于外形较独特的宜单种配植,如苏铁、雪松;有些树形不宜孤植但与其它种类搭配在一起可形成丰富的天际线和林冠线,宜多种植物搭配,如柏类植物与阔叶树搭配。

3、行道树、园路树:选择冠大荫浓、分枝点高、耐修剪、抗性强等的乔木用于道路绿地中的人行道旁,观赏价值较高的乔木、小乔木用于一般绿地中的道路旁(即园路树)。

4、风景林、树林:选择具有季相变化或整体形态优美的植物。

5、防护树:选择具有抗风、耐火烧、隔音滞尘、杀菌等作用的植物。

6、绿篱(墙)、植物造型:选择常绿、枝叶浓密、耐修剪的植物。

7、基础种植:紧靠建筑物的地方配植花灌木、地被或花丛等。

8、地被植物:株形低矮、枝叶茂盛能严密覆盖地面,可保持水土、防止扬尘、改善

气候,并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植物。

9、垂直绿化:利用藤本植物绿化墙壁、棚架、栏杆、枯树、陡直的护坡或山石等。

10、花坛:将色彩艳丽、花期集中、植株高度整齐的一、二年生植物种植在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用植物的群体效果来体现图案纹样或观赏盛花时绚丽景观。

11、花境:选择花期长、色彩艳丽、栽培管理简单的多年生花卉为主适当配以一、二年生花卉,按自然式配植,形成高低错落、观赏时期不集中的自然式景观。

12、花丛:将适应性强、可观花或花叶兼备、栽培管理简单的花卉(以多年生为主)根据植株高矮及冠幅大小,数目不等的组合成丛配植阶旁、墙下、路旁、林下、草地、岩际、水畔的自然式种植。

13、花台:将地面抬高几十厘米,以砖石矮墙围合,其中栽植各种花木。

14、植物专类园:将品种丰富、花色较多的植物或将某一种观赏特性的植物集中配植在一起形成特色专类园。

二、园林植物的拉丁名

植物的拉丁学名(简称拉丁名或学名)是国际通用的名称,由属名和种加词组成,其后附有命名人的姓氏缩写(第一字母大写)。在种的下面可能有变种(var.)或变型(f.),它们的拉丁名加在种名之后,前面分别有var.或f.作为标志,其后也附有命名人。拉丁名的主体部分(属名、种加词、变种名、变型名)通常在印刷时用斜体,属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一律小写。命名人若是两人,则用et连接;如果两人名之间用ex连接,表示该拉丁名是由前者提议而由后者发表的。拉丁名中有时会出现“×”,它在属名前是属间杂种,在属名之后是种间或种内杂种。园林植物有许多栽培变种(cv.,cultivar.),也叫园艺变种或品种,其国际通用名一律置于单引号‘’内,首字母均

要大写,其后不附命名人;按国际新规定,前面也不再冠以cv.标志。在规划设计中编制

植物名录表及一般性文章中提到的植物需要附上拉丁名时,可以将命名人全部省略掉,例如:玉兰Magnolia denudata,红继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紫叶桃Prunus persica‘Atropurpurea'。

一、植物配置表的规范

实训导入

1、名称:植物外形的手绘练习

2、要求:临摹下图,A4打印纸,每张作业的反面写上班级、姓名。

《植物学》课程课时教案

课题:植物的表现形式课时:8课时

教学班级:任课教师: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知识点:

实训项目:

教学过程设计:

互动环节:三位同学上讲台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植物。每人5-8分钟。

作品欣赏:同学共同探讨方案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

各个专业37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网址)

各个专业37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网址 中国古代文学史; 复旦大学; 骆玉明;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143653043.html,/jpkc/jpkcList.htm;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143653043.html,/jpkc;用户名:psjs;口令:psjs890;备注:无 钢琴; 首都师范大学; 黄瑂莹; 文学; 艺术类 链接:http://202.204.208.83/gangqin/;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电影摄影创作; 北京电影学院; 穆德远; 文学; 艺术类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143653043.html,/jpkc/dysycz/mdylx.htm;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图形创意》; 同济大学; 林家阳; 文学; 艺术类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143653043.html,/txcy/;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艺术概论; 北京大学; 彭吉象; 文学; 艺术类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143653043.html,/jingpin/jingpin.htm;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艺术概论》课程主页 中国传统器乐; 中央音乐学院; 袁静芳; 文学; 艺术类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143653043.html,;用户名:ZSB030010667;口令:895643201;备注:学生入口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143653043.html,;用户名:ZSB030010667;口令:895643201;备注:学生入口 交响音乐鉴赏; 上海交通大学; 胡企平;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 链接:http://202.120.11.53:8001;用户名:admin;口令:admin;备注:主机 链接:http://202.120.12.19:8001;用户名:admin;口令:admin;备注:副机 中国传统文化; 西北大学; 方光华;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143653043.html,/ctwh/index.htm;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大学语文; 东南大学; 王步高;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143653043.html,;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大学语文网站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143653043.html,/jpkc/declare;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教务处精品课程申报网页 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 清华大学; 彭林;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 链接:http://166.111.37.254;用户名:wwjp;口令:wwjp;备注:无

农学课件《植物学》电子教案

《植物学》电子教案 课程编号:B1013103 适用专业:园林专业本科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总学时:60学时 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40学时、实验课学时数20学时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全面、系统地介绍有关植物形态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及植物基本类群的进化与分类的基础知识。主要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现象及植物类群与分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严肃认真的科学工作态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为学习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2、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园林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其任务在于全面、系统地介绍有关植物形态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详细介绍植物基本类群与分类的基础知识。 3、总体要求:熟练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繁殖、分化。掌握植物组织的概念、类型、特点和分布。掌握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熟练掌握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主要特征;掌握被子植物重要科的特点,并能初步鉴定植物。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为后续学习专业基础课《植物生理学》、《园林树木学》和《植物遗传学》等及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5、修订的依据:1996年学校《植物学》教学大纲。 实验课内容与学时分配

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教学进度表课程名称:植物解剖学学时:50 任课教师:

三、教学内容: 课目一: 细胞基本结构2学时 1.目的要求: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 2.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难点细胞器的种类与功能的比较, 绪论 第一节植物与植物界 一、植物的多样性(10分钟) 二、植物界的基本特征和生物界的划分 (二)生物界的划分 1.二界系统: 2. 三界系统: 3. 四界系统: 4. 五界系统: 5. 六界系统: 第二节: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0分钟) 一.植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 光合作用: 矿化作用: 二.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1、碳循环 2、氮循环 第三节:植物学的研究对象(20分钟) 一.研究对象: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建多种关系的科学。 二.分支科学: 1、植物形态学: 2、植物分类学: 3、植物生理学:

2010观赏植物栽培实验教案

观赏植物学实验教案 实验主要内容 实验一、观赏植物种类调查及应用 4学时 实验二、观赏植物幼苗的移栽及栽培管理 4学时 实验三、观赏植物的整形修剪 4学时 实验四、观赏植物的扦插繁殖 4学时 实验一、观赏植物种类调查及应用 一、目的要求 使学生识别观赏植物150种 二、材料 在花卉基地、温室花房、植物园、校园、公园及广场观察识别盆花、切花及常见的园林树木、花卉、草坪及地被植物。 三、方法步骤 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花卉基地、温室花房、植物园、校园、公园及广场内的观赏植物进行识别。要求学生认识各种观赏植物的形态特征,做好记录。进一步了解各种观赏植物的生长习性、繁殖方法及观赏用途。 四、作业 完成花卉基地、温室花房、植物园、校园、公园及广场观赏植物调查及统计分析及完整照片。 实验二、观赏植物幼苗的移栽及栽培管理 一、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4种以上观赏植物幼苗的移栽及生长管理技术 二、材料 各种观赏植物、花盆、基质、肥料、铁锹等 三、主要内容 1、选盆、上盆与换盆 2、自制盆土 3、怎样给盆花浇水 4、盆花生理障碍诊断 5、花木修剪技术 6、中耕除草结合施肥 8、扦插繁殖技术

9、花卉与阳光和气温的关系 10、空气对花卉生长的影响 二.花卉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1、选盆、上盆与换盆 选盆 ⑴瓦盆(泥盆、素烧盆)粘烧制的花盆,好,价格低廉,规格齐全,较适合家庭. ⑵紫砂盆:制作精巧,古朴大方但透水气性不如瓦盆。 ⑶瓷盆:透气性不良。宜作套盆 ⑷水盆:盆底列透水孔,用来培养水仙等水培花卉。 ⑸塑料盆:轻巧排水透气性能差适宜种植吊兰、常春藤等。 *上盆 上盆是盆栽的第一步,是花卉生长的关键。做好盆技术,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上盆时间:每次移植都会使根受不同的损伤,根的吸水功能会减弱上盆时间,时间选在11月到来年3月叶落未萌芽时期。常绿花木多选在10-11月,或3-4月,花木需水量少的时期。 ⑵正确的操作 A、花盆处理:新盆要用水浸泡二天才能使用,旧盆必须洗净. B、花木修剪:苗木上盆前,要剪断过长的根和受伤的根,如果损伤的根太多,还需剪掉些叶子以减少蒸腾,使之成活率高. C、栽植:用两片碎盆片把排水孔盖上,各盖一半,中间叠起,然后加入1-2厘米厚的河沙(或是粪煤屑、木屑)目的是于排水透气。这时,把苗木放在中间加入培养土到半盆,把花木捎上提,使根系伸展并用手轻轻压紧,最后加培养土到距盆边2-3厘米 ,并边加土边把土压实. D、浇水和施肥:上盆结束后,要立即浇水,一次浇透,直到盆底有不渗出。当时不要施肥,最好等苗木已发根,开始灰复生长后(一般15天),再补充肥力,使其更好生长. *换盆: 换盆是将盆栽的植株由原盆移入另一盆的技术,换盆的有两个原因。一是细幼苗生长过程中,根系布满盆内,而老根已无吸水吸肥和功能,只有新长的根毛区具有吸收水肥的功能。有时盆底排水孔也伸出幼根。这时须换入较大的盆,以扩大营养面积。二是植株生长基本成形,盆栽时间过长,培养土中营养欠缺,土质变劣,需要更新培养土,这种原因的换盆,主要是更新培养土,仍栽入原盆或稍大一点的盆均可. 换盆,先用小竹片将盆壁周围土拨松;较小的花盆,可先倒过来,用左手托住盆土,右手轻磕盆沿,或用手指从盆底孔用力顶住垫孔瓦片就可使土团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案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案 1 / 1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案 课程名称: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Pharmaceutical Botany and Pharmakognosie) 课程性质:专业课 适用专业:药学 教材:《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郑汉臣蔡少青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ISBN7-117-05650-9/R·5651 学时:总学时204学时(理论116学时,实验88学时)周学时8学时(理论4,实验4) 绪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1 / 1

熟悉学习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方法。 熟悉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 了解我国近代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发展史。 二、教学内容(2学时) 1、提要: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发展史(古代重要本草著作)。 2、要点: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几本重要本草。 3、难点: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4、方法:讲述。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2、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简介。 第一篇药用植物学基础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植物细胞的形态和构造,细胞壁的特化及其鉴别法,细胞后含物的种类、形态及鉴别法。掌握细胞的分化与组织的形成,各种组织的形态特征、存在部位和功能;维管束的类型。 二、教学内容(8学时) 1、提要: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特化,细胞后含物种类);植物的组织(类型、特征);维管束类 型及特征。 2、要点:植物细胞主要结构,包括特化的细胞壁,后含物;机械、分泌、输导、保护组织;维管束类 型结构。 1 / 1

观赏植物学

《观赏植物学》教案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 学时:讲授30学时 实验20学时 任课教师:康永祥 开课时间:2005.3-2005.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目录 绪论 (2) 第一章观赏植物的形态及分类 (3) 第二章观赏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繁殖 (5) 第三章观赏植物与环境 (7) 第四章观赏植物的装饰与应用 (9) 第五章观赏植物的配植 (11) 第六章木本观赏植物 (12) 第七章草本观赏植物 (15) 第八章草坪与地被植物 (18) 绪论 讲授学时:1学时 一、目的要求

通过讲授过程,使学生对观赏植物学的教学内容、相关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使学生了解观赏植物学与本专业联系,明确观赏植物的学习方法。通过观赏植物的应用举例,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二、主要讲解内容 1、观赏植物及观赏植物学的概念 2、中国的观赏植物资源(从野生观赏植物和栽培观赏植物来讲) 3、观赏植物的栽培历史 4、观赏植物的作用(讲五个方面) 5、观赏植物的学习方法介绍 三、讲授重点 着重介绍观赏植物的概念、我国观赏植物资源、学习方法。 四、讲授难点 观赏植物资源,通过大量的野生观赏植物和栽培植物图片使学生了解我国观赏植物的多样性,总结观赏植物资源的特点和分布的规律性。 五、教学法 采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大量的野生观赏植物的图片,使学生了解我国的观赏植物资源。 六、参考书 ① 中国花卉品种分类学,陈俊愉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8 ② 花卉学,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花卉组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1 ③ 中国名花与欣赏(栽培与欣赏),王莲英,朱秀珍、虞佩珍,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 ④ 观赏植物生物学,赵梁军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8 ⑤ 中国兰花,吴应祥编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5 七、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观赏植物?《观赏植物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观赏植物有哪些功能和作用? 3.为什么说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 4.我国都有哪些有关记载和描述观赏植物的古籍? 5.如何学好《观赏植物学》? 第一章观赏植物的形态及分类

植物学电子教案

第一章藻类(Algae)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蓝藻门的原始特征,对其它特点作一般性了解;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主要特征,其它门类的重要特征作一般了解;生活史的类型以及各类型的特点,对各代表属的生活史等要有基本的了解。通过各门类的特征比较,建立植物的演化趋势的观念。 教学重点:蓝藻门的原始特征;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主要特征;生活史的类型,及其各类的特点。 难点:众多的藻类门,要想分别记住很困难,由于藻类是个低等的庞杂类群,生活史、生殖方式、藻体类型等都多样化,需要讲述的代表植物也自然多,众多的代表属记起来非常困难。 教学方法、手段:采取多媒体教学,看图片解说,图片附简要说明,重点要求掌握的内容在讲述之后,做简捷的总结,要求学生抄笔记,以加深印象。讲述过程中常采用对比法,回顾前面的内容要点。讲授一个段落之后,带领学生简要回顾。教学中拟采取系统树的方法归类,采取对重点门列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便于记忆。课后通过网络学堂留思考题和作业题,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提交。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藻类(Algae) 第一节藻类植物概述 (一)藻类植物特征: 1.光自养 2.原植体植物 3.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 4.无胚 5.大多生活于水中,或生活于湿润的地方 (二)藻类的分布和生境 分布范围广泛

较耐贫瘠不需要很多有机营养 不抗干旱水生或潮湿环境 (三)藻类是古老的类群 现存藻类从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等方面的都表现得较原始。 原核蓝藻出现于距今大约35-33亿年前。 真核藻类出现于距今大约15亿年前。 参见P169 (四)藻类各门的重要程度分析 藻类起源于原核生物,共同祖先是具有叶绿素a、叶黄素类、胡萝卜素。在光系统Ⅱ出现了分化,分成三大支系,高等植物则是绿藻的衍生类群,各大支系还在鞭毛类型等方面有共同之处。 那些小短枝都是进化得较低,大多出于单细胞时期。 线条下方的类群是原核生物,上方的类群都是真核生物。 左侧大分支上的2个门有相同的方面:都具有叶绿素d和藻胆素,都没有游动细胞。 中间的大分支上的类群(包括高等植物)都具有叶绿素b, 除裸藻门句容鞭

高职植物学教案

《植物学》课程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植物学》课程课时教案 课题:植物学的意义课时:4课时 教学班级:任课教师: 能力目标:通过对植物学这门课程的介绍以及案例的分析,能够让学生明白到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对今后工作的帮助。 知识目标: 知识点: 实训项目: 实训成果: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 植物在园林中不可或缺,现代园林中空间围合和景观创造,很大程度上都需要由园林植物来营造。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无论是中国古典园林还是西方古典园林,或者是现代公园设计或是酒店设计,任何一处景观设计都少不了植物的配置这个部分,植物配置景观设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概述 1、课程的定位 《植物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园林景观方向的一门专业课,它的先导课程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美学、园林设计概论。 2、对应的行业岗位 主要岗位:园林绿化设计师、园林绿化施工管理、 拓展岗位:景观设计师、风景园林设计师 3、课程任务 1、对常见的植物识别、掌握其生态习性、园林用途、观赏价值。(认) 2、掌握植物配置的方法及在园林景观额运用。(用) 4、学时安排 5、推荐教材 (1)《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实习教程》–东南、中南地区 作者:陈月华、王晓红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2)《园林绿化设计、栽植与养护》 作者:谢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6、考核方式和纪律要求 旷课超过10%的取消考试资格,迟到超过3次无考勤成绩,请假也算缺勤、请假一节课平时成绩扣5分(共40分)。 考勤20分 平时作业30分 课程结束考试50分 二、设计著名园林景观设计案例欣赏 通过案例分析让同学们明白植物配合,在园林景观中的重要性。 1、巴厘岛君越大酒店---东南亚园林景观设计 2、Stormking雕塑公园---极简主义园林景观设计 3、赛门铁克公司绿洲---高科技园林景观设计 4、苏州园林拙政园—中国古典山水园林 5、法国凡尔赛宫园林—法式古典园林 通过以上的两个古典园林的案例分析,同样我们可以得出,植物的运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没有植物的出现园林就缺少了生命、缺少了四季的变化、缺少了与建筑之间的衬托与呼应。通过以上五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得知,无论是公园、酒店、还是城市绿地、无论是现代园林还是古典园林的设计,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植物的运用。所以,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植物学是必不可少且相当重要的一门课程,对植物的运用不了解,根本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景观设计师。 三、植物学在园林景观中的意义 1、观赏及造景 (1)隐蔽园墙,扩展空间 沿园界墙种植乔、灌木或攀爬植物,以植物的自然形态代替装饰砖、石、灰等构筑起来的呆滞背景。在观赏上显得自然活泼,而且高低掩映的植物还可以造成含蓄莫测的景深幻觉,从而扩大了园子的空间感。 (2)分隔联系,含蓄景深 植物还可以起到组织空间的作用。在不宜采用简直手段划分空间的情况下,以自然的植物材料,如乔、灌木高低搭配或竹丛进行空间分隔,可以达到完全隔断视线效果。在多数情况下,利用植物取

最新药用植物学教案――第二章 植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 单细胞的低等生物,在一个细胞中可行使各种不同功能,无组织的分化。 高等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异,逐渐由单cell到多细胞个体,导致细胞分工。产生了组织——器官。 植物界的大类群 组织: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机能相同而又紧密联系的细胞群。 中药材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内含物特征,是鉴定一种常用和可靠的方法,称为显微鉴定。 第一节植物组织的类型 一、分生组织 分生组织:植物体内凡能持续保持细胞分裂的机能,不断产生新细胞的细胞群。存在位于植物生长的部位,使植物生长。 1、按来源的性质分类 1)原分生组织:来源于种子的胚,位于根茎的最先端,是由没有任何分化的、最幼嫩的,终生保持分裂能力的胚性细胞组成。 2)初生分生组织:来源于原分生组织衍生出来的细胞所组成。一方面仍保持分裂能力,但次于原分生组织,一方面开始分化。可看作是原分生组织到分化完成的成熟组织之间过渡形式。 3)次生分生组织:由已成熟的薄壁组织(如表皮、皮层、髓射线等)经过生理上和结构上的变化,重新恢复分生能力,转变过程中,原生质变浓,液泡缩小。如木栓形成层,根的形成层,茎的束间形成层及单子叶植物茎内特殊的增粗活动环。 2、按位置分类

1)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茎顶端,细胞能长期保持旺盛的分裂机能,进行长度和高度生长。 2)侧生分组织:种子植物(除单子叶)根、茎内的侧方周围部分,形成环状。包括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使根、茎增粗,并使增粗破坏的表皮形成新的保护组织木栓层,并不断更新。 3)居间分生组织:存在于茎的节间基部,叶的基部,总花柄的顶端,子房柄处,是顶端分生组织细胞遗留下来的或已分化的薄壁组织重新恢复分生能力,只保持一段时间,以后即转成成熟组织使植物进行居间生长。分布于裸子植物、蕨类、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双子叶植物(豆科) 二、薄壁组织(基本组织) 分布:是植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布广、体积大,如根、茎的皮层,髓部,叶肉细胞,花的各部分,果实的果肉,种子的胚乳全部或主要由薄壁组织构成。机械、输导等组织则常包括在薄壁组织之中。具有同化,贮藏,吸收,通气等营养功能,故又称营养组织。 1、基本薄壁组织(一般薄壁组织):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各处。常呈球形,圆柱形,多面体形等,质稀薄,液泡较大,细胞排列疏松,富有细胞间隙。起填充,联系其他组织的作用,并具有转化为次生分生组织的机能。 2、同化薄壁组织:分布于植物体表面易受光照部分,如叶、萼(绿)、果实、幼茎。含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 3、贮藏薄壁组织:分布于根-根状茎,果实,种子中。主要储藏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还有贮水薄壁组织等。 4、吸收薄壁组织主要分布在根尖,可以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并运送到输导组织中。 5、通气薄壁组织:分布与水生或沼泽植物体内,如莲叶柄和灯心草髓部,具贮藏气体、漂浮和支柱作用,组织间具相当发达的细胞间隙、间隙互相联结,形成大气腔。 6、输导薄壁组织:如髓射线,在木质部和髓部输送水分和养料。薄壁组织对中药鉴定意义不大。

植物学知识点电子教案

植物学知识点

植物学复习题 一细胞 1.细胞的发现 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虎克,用他改进了的显微镜观察软木的结构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细胞学说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立了细胞学说,其内容:①一切动植物有机体由细胞发育而来。②每个细胞是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有其他细胞共同组成整个生命而起着应有的作用。③新细胞来源于老细胞的分裂。 意义:揭示生物结构,功能、生长、发育的规律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所有生活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吗?所有细胞都是一个细胞核吗?不是不是 3.植物细胞由哪几部分构成? 由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部分组成。 细胞壁----根据形成的时间和化学成分不同,细胞壁分为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三部分。壁上有纹孔、胞间连丝等结构。次生壁分为外、中、内三层。 初生壁是填充方式次生壁是附着方式 细胞壁的特化①木化---木质素-----增加硬度②角化----脂肪酸-----降低透性防病菌③栓化----木栓质----降低透性④矿化----SiO2-----增加硬度保护 4.请解释“生物膜”、“胞质运动”、“核孔”、“胞间连丝”、“纹孔”、“胞间隙” 纹孔:指此生壁上的凹陷结构物。物质可通过纹孔在细胞间运转。(成熟细胞即有次生壁的细胞才有常成对着生。)根据纹孔加厚的方式不同,分为具缘纹孔、单纹孔、和半具缘纹孔三种类型。12页 生物膜:细胞内的各种膜如质膜、核膜、液泡膜以及组成某些细胞器的膜,统称为生物膜。 胞间隙:在细胞生长过程中,有的细胞胞间层可局部消失而形成细胞间的空隙。功能:连接相邻细胞、缓冲细胞挤压。 核孔:内、外膜每隔一定距离便愈合成穿孔,叫核孔。(沟通核质与细胞质的通道。核孔的有效通道的直径是可以调节的,大分子通过核孔是变为细长形,消耗ATP.) 胞质运动:在生活细胞中,细胞质基质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它能带动其中的细胞器,在细胞内作规则的持续流动,这种运动称为胞质运动。[转动式运动(细胞质按照一个方向做定向流动)、循环式运动(细胞质有不同的流动方向)] 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把相邻两个细胞连接起来的原生质丝。常存在于纹孔的部位。作用:是细胞原生质体间的物质和信息直接发生联系的桥梁。 5.细胞内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哪些?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有哪些? 非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哪些? 1 双膜结构的细胞器(质体线粒体)质体—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2 单膜结构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微体 3 非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 内质网(粗糙型光滑型)起细胞空间的支持骨架,增加细胞膜的表面积等 高尔基体:与有关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修饰有关。功能是收集、加工包装和传递细胞质内合成的物质,向细胞的一定方向运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液泡里的水溶液称细胞液,呈微酸性,是原生质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产物的混合液。 圆球体是一种主要起贮存作用的细胞器。 微体分为过氧化物酶体和乙醛酸循环体 6.细胞核包括哪些结构? 包括核膜、核仁、核质(染色体和核液)组成。(除原核生物外,所有生活的细胞都具有完整的、明显的细胞核) 7.质体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何? 质体(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 有色体:仅含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质体 白色体:不含色素的质体(包括造粉体、蛋白体、造油体) 造粉体:贮藏淀粉的白色体蛋白体:贮藏蛋白质的质体造油体:贮藏脂肪的白色体 质体的发育和转化8.溶酶体的功能有哪些?溶酶体的酸性水解酶为特有酶。①正常分解②自体吞噬③自溶作用9.液泡是有生命活动的部分吗? 后含物主要有淀粉、蛋白质、脂类、无机晶体和多种植物次生物质。

药科大学药用植物学教案精典整理版

药用植物学教案 绪论 药用植物学:利用植物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学科。是中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目的:正本清源 1、植物药在中药中的地位:中药绝大多数来源于植物,另外还有动物、矿物。 历代著作: 1.《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 2.《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 3.《新修本草》载药844种 4.《证类本草》载药1558种 5.《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 6.《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 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8.《全国中草药汇编》(1996年)载药2202种 9.《中药大辞典》载药5767种,其中植物药4773种 10.《中华本草》载药8980种,其中植物药4773种 11.中国中药资源志要(1994年)11118种 12.全国中草药名鉴(1996年)11471种 13.中华本草(1999年)7815味 《药用植物学》包括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 2、中药品种的复杂性 ①中药的多源性:亲缘关系相近,形色气味合格,具相同和较高含量的有效成分,极为相似的临床疗效是中药多源性的原因。 ②同名异物的复杂性,形成名实不符。 ③同物异名 ④古今品种变化的复杂性

3、在工作中的应用:只要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和在日常生活中,《药用植物学》知识是必备的知识。 4、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为《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学》奠定专业基础知识,和《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学》关系密切。另外《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学》、《方剂学》、《中药炮制学》与《药用植物学》也有一定关系。 二、怎样学好《药用植物学》 1、融会贯通地掌握基本知识。 2、熟悉地掌握基本技能:重视实验课,平时多接触实践。 3、认识常用药用植物300种。 4、背诵拉丁学名 5、独立鉴定植物:学会使用参考书,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剖花,鉴定未知植物。 6、充分利用实验室、图书馆查阅资料,到标本室辨认各种标本,利用闲暇到大自然中加强实践。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专业兴趣,随时留心,辨认植物,多采集标本,制作标本,勤学勤问。 7、掌握学习方法:课前预习所学内容;学习中抓住重点;学习后归纳总结,多看参考书。 植物的细胞 概述: 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植物细胞形状:多样,随植物种类,存在植物体的部位和执行机能不同而异。 ①游离或排列疏松——呈类圆形、椭园形和球形。 ②排列紧密——多面体形或其他形状 ③支持作用——壁常增厚,纺锤形、圆柱形等 ④输导——长管状 2、植物细胞大小及显微镜的观察范围 植物细胞一般直径在10—100μm之间。 光学显微镜有效放大倍数一般不超过1200倍——显微结构

热门-大班科学《神奇的中草药》教案

大班科学《神奇的中草药》教案 活动目标: 1、对中草药产生兴趣。 2、认识几种常见的中草药,知道它们可以治病。 3、知道中草药最早是中国人发现并使用的,增强幼儿 的民族自豪感。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些常见的中草药实物,并知道其名称与作用。 2、课件(1):中草药的由来与采制。课件(2):可以用 作中草药的各种动植物及矿物质等。课件(3):李时珍及《本 草纲目》。 3、准备一些常见的中草药 活动流程: 一、导入部分 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些中草药,这几天小朋友带来了这么多的中草药,你在哪儿找到这些中草

药的呢?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中草药?引导幼儿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说一说,从而激发幼儿探究中草药的愿望。 二、展开部分 1、引导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名称及作用 师:老师把大家收集到的中草药布置成了一个小小的药店。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仔细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这些药材,看看你认识多少种呢?它们叫什么名字?都有什么作用?是植物类的还是动物类的呢?一会儿老师请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幼儿自由观看) (1)提问个别幼儿,介绍自己认识的药材的名称及其功效。 (2)教师介绍名贵药材――灵芝 师:老师也认识一种药材,它是生长在山林中的一种植物,是一种非常名贵的药材,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它叫灵芝,可以治很多病,还可以增强抵抗力,延长寿命呢。据说千年灵芝还可以让快要死去的人活过来呢,神奇吧! 小结:原来,植物做成的药材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帮助的,有些还可以治病呢! 2、了解中药的由来与采制 师:小小的植物也能治病,是哪个国家的人这么聪明发现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课件你就会找到答案的。播放课件(1)。

植物学授课教案(全)

1 绪论 1.1 植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在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植物(plant)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大类。人类对植物和其他生物的研究和认识有一个漫长的历史,人们为了建立一个能反映自然演化过程和彼此间亲缘关系的分类系统,作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使其日臻完善。现将主要的几种分类系统作一简要介绍。 1.1.1 林奈的两界系统 人类观察自然,很早就注意到生物可区分为两大类群,即固着不动的植物和能行动的动物。200多年前,现代生物分类的奠基人,瑞典的博物学家林奈在《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1735)一书中明确地将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两大类,即植物界(Kingdom plant)和动物界(Kingdom animal)。他于1753年发表的巨著《植物种志》中将植物分成24纲,把动物分成6纲。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生物分界的两界系统。这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下是有重大科学意义的。至今,许多植物学和动物学教科书仍沿用两界系统。 1.1.2 海克尔的三界系统 19世纪后,由于显微镜的发现和广泛使用,人们发现有些生物兼有动物和植物两种属性,如裸藻、甲藻等,它们既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又可运动。在探索和解释这些矛盾中,1866年德国的著名生物学家海克尔(Haeckel)提出成立一个原生生物界(Kingdom protista)的意见。他把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硅藻、粘菌和海绵等,分别从植物界和动物界中分出,共同归入原生生物界。 1.1.3 魏泰克的四、五阶系统 1959年,魏泰克(Whittaker)提出了四界分类系统,他将不含叶绿素的真核菌类从植物界中分出,建立一个真菌界(Kingdom fungi)。而且和植物界一起并列于原生生物界之上。 十年后,魏泰克在他的四界系统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五界系统(图1-1),他将四界系统中归于原生生物界中的细菌和蓝藻分出,建立一个原核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界(Kingdom Monera),并放在原生生物界下。 魏泰克的五界系统影响较大,流传较广。但是对魏泰克的四界、五界系统中的原生生物界不少学者存在质疑和反对意见,因为它所归入的生物比较庞杂、混乱,认为不能作为一个自然的分类群。魏泰克的四界、五界系统的优点是纵向显示了生物进化的三大阶段:原核生物、单细胞真核生物(原生生物)和多细胞真核生物(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同时又从横向显示了生物演化的三大方向,即光合自养的植物,吸收方式的的真菌和摄食方式的动物。 1.1.4 三原界系统 1978年Whittaker和Margulis根据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资料,提出一个新的三原界(Urkingdom)学说。他们认为生物进化的早期,各类生物都是由一类共同的祖先沿三条进化路线发展,形成了三个原界:古细菌原界(Archaebacteria),包括产甲烷菌、极端嗜盐菌和嗜热嗜酸菌;真细菌原界(Eubacteria),包括蓝细菌和各种原核生物(除古细菌外);真核生物原界(Eucaryotes),包括原生生物、真菌、动物和植物。三原界系统还吸收了真核起源的“内共生学说”的思想。三原界系统目前正受到人们的重视。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中药学 授课教研室:中药(营养)教研室学时: 84学时 编写执笔人:蔡纪平审定负责人:杨丽萍 编写日期:2012-1-23 审定日期:2012-3-6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实践技能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在中药专业的知识结构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中药作用。前导课程主要是《中药学》,后续课程有《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及《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等,本课程通过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是通过对药用植物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阐明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内部结构和分类特点,培养学生掌握本课程范围内的常见药用植物科的识别要点,为后续相关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出发,既符合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又突出大学生就业的普遍性要求。因此,采取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突出“够用”和“会用”两个原则。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注重课程教学与现实社会环境和工作条件的契合,力求科学性与职业性相结合,体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具体思路如下: 定位准确: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课程目标不是培养学生成为研究者,而是要体现职业性,配合专业教育,着眼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增强实效:改变说教式、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展现现代教学的开放式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大学生个性发展规律,教学安排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课程本身就充满生机与活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突出特色: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目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设计学生的实践任务,培养他们认识和分析复杂的药用植物的能力,并使学生的切身体验内化为能力和素质。 提升品质:制定科学的课程建设规划,以建设精品课程为目标,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资源条件,广泛学习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提高质量和要求。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实验、野外实习等使学生掌握今后学习相关学科需要的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药用植物六大器官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 (2)掌握药用植物重点科的形态特征。

植物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构造及使用方法 植物学实验规则 1.每次实验带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纸、HB和2H铅笔、橡皮擦、直尺等绘图工具。 2.实验开始前5min进入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了解实验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3.按小组入坐,取用。 4.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5.实验室内要保持安静,交谈实验方面问题时,说话要小声,在室内走动,脚步要轻。 爱护仪器设备,爱惜标本材料(玻片、盖片用完实验结束后要用清水浸泡,单面刀片用完要擦拭干净,显微镜的物镜、目镜要保持干燥)。 6.爱护仪器设备,爱惜标本材料。未经老师许可不得擅自将标本等带出实验室。实验废弃物不能随意乱扔,应按要求放入指定地方。 7.实验过程中,应节约使用一切消耗品,保护实验室的一切设备。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使用前后都要进行检查,损坏物品要及时报告。填写仪器损坏清单,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该报损的报损,该赔偿的赔偿。 8.实验中,所用的试剂,材料用完了要放归原处。(实验完毕,罩上显微镜,将看过的玻片、盖片放入培养皿中,用清水浸泡,其他材料归位,保持桌面清洁)。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机械部分: 镜筒:一个金属长筒,筒口上端安装目镜镜头,下端装有镜头转换器和物镜镜头。 镜座: 位于镜臂下方,用于稳固和支持镜身。 镜臂:上接镜筒,下连载物台,呈弓曲形。为显微镜上的手握之处。 镜头转换器:安装在镜筒下面的一个旋转圆盘。镜头转换器上有4个孔,分别装有低倍或高倍物镜镜头。 载物台:放置玻片的平台,其中央具有通光孔,载物台上有金属夹片,是用来卡住载玻片的夹子,转动左、右移动尺螺旋,还可使切片在载物台上移动。 粗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下方,可以转动,以便使载物台能上下移动,从而调节焦距。 细准焦螺旋:位于粗准焦螺旋外方,它的移动范围较粗准焦螺旋小,可以细调焦距。 光学部分: 目镜:插在镜筒顶部的镜头,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它可以使物镜成倍的分辨、放大物象。 物镜:安装在物镜转换器的孔上,也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能够把物体清晰地放大。物镜上刻有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倍数乘以物镜的倍数。 聚光器调节螺旋:可以使聚光器升降,用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下降时明亮度降低,上升时明亮度加强。 底光源:位于底座上,开关位于底座侧方。光线的强度可以调节。 显微镜的放大原理: 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光线先由集光镜反射到聚光镜汇集成一束较强的光束,然后通过载物台的通光孔射到载玻片的标本上。标本通过物镜第一次放大,再通过目镜第二次放大。 从物体成像位置来看,物体位于物镜一倍焦距及两倍焦距间,在镜后两倍焦距外会产生一放大的倒立实像。所产生的倒立实像会透过透镜再产生一个放大的正立虚像。这就是我们透过显微镜所看见的成像。是不是比真实的物象放大了许多?而且位置也有所变化? 显微镜的使用规程: 1.取用时,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底座。显微镜不能倾斜。取送显微镜要轻拿轻放。 2.将显微镜放在身体正前方,插电,打开光源开关。

药用植物学的教案

教案 授课科目:药用植物学授课内容:绪论 授课对象: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授课老师: 授课时数: 2学时 《药用植物学》教案

教研室:生药学授课教师:编写时间:

一、概念 1.药用植物 凡能治疗、预防疾病和对人体有保健功能的植物称为药用植物。 治疗:大黄 预防:板蓝根 保健:人参 2.药用植物学 利用植物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学科。 3.中药与草药 中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所使用的药物,多在中医古籍有载,药房有售。包括植物(87%)、动物和矿物药。 草药:民间使用,药房多不备。 两者可互相转化: ①中药长期不用即成草药,如《神 农本草经》中的石龙芮、积雪草、爵床 等。 ②常用的草药渐被中医采用,运用 中医理论指导变为中药,如垂盆草、黄 花蒿、田基黄、徐长卿,一见喜(穿心 莲)等。 黄花蒿 4.天然药 民间药:民间散在,零星应用,无理论指导的药物称民间药。 天然药:指人类在自然界发现并直接供药用的植物、动物、矿物以及基本不变其理化属性的简单加工品(与人工合成者相对而言)。 误区:中药=天然药? 如铅丹,为Pb →Pb3O4,属于中药,而不属于天然药。 二、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①有人拿来一味中药,请你辨别真伪和质量好坏时,怎么办? ②当发生中毒事故时,是何原因? ③当民间发现一种单验方,治疗疾病效果很佳,如何去发掘? ④当某种中药资源缺乏,或某病人处方中某味中药无法配齐,如何 办? 1.鉴定中药的原植物种类,确保药材来源的准确 存在问题: ①同名异物的复杂性——500多种常用中药中有同名异物问题的约300种。举例:生活上存在着“滥用人参”的现象,出现过“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错误认识。 举例:黄花蒿从“狸猫变太子”,从不名一文到成为我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新药——青蒿素的故事。理解中、草药之间的互相转化关系。 重点对比几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黑板上绘饼图。 首先提问: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

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Course Code)PM252 *学时 (Credit Hours) 34 *学分 (Credits) 2 *课程名称(Course Name) 药用植物学Pharmaceutical Botany 课程性质 (Course Type) 专业基础课(specialized basic course) 授课对象(Audience) 生农医药专业本科生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life, agriculture, medicine and pharmacy) 授课语言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中文(Chinese) *开课院系 (School) 药学院(School of Pharmacy) 先修课程 (Prerequisite) 无(None) *授课教师(Instructor)王梦月(Mengyue Wang)、 刘忠(Zhong Liu) 课程网址 (Course Webpage) 课程简介(Description)(中文300-500字,含课程性质、主要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目标等)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基础课,也可作为生医农专业的选修课。课程内容包括植物器官的形态和内部构造、植物系统分类等部分。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培养认识和正确描述植物组织器官的形态构造、掌握常见药用植物科属的分类性状及重要药用植物,为后续的《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必不可少的基础。 *课程简介(Description)(英文300-500字) Pharmaceutical Botany is a science of studying medicinal plants. According to the theories of plant morphology, anatomy and taxonomy, the origi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distribution, and clinical uses of the medicinal plant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lecture.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1)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Pharmaceutical Botany. (2) To master the curtly application of medicinal plants identification and exploitation. The science will provide the fundamental background required for learning such

植物学教案(下)

植物学(二)教案 课程编号:14101103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学时:45 授课对象:生物科学专业 授课教师:姚发兴 开课学期:大一第二学期 2008.10

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引言1学时 第一章藻类植物7学时 第二章菌类植物4学时 第三章地衣植物1学时 第四章苔藓植物2学时 第五章蕨类植物3学时 第六章孢子植物小节1学时 第七章裸子植物4学时 第八章被子植物18学时 第九章植物分类学发展动态2学时 2学时(机动)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吴国芳,冯志坚等.植物学(下)[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参考书目: 1.胡鸿钧等.中国淡水藻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2.李伟新等.海藻学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3.邓叔群.中国的真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 4.杨庆尧.食用菌生物学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5.邵力平等.真菌分类学[M].北京:林业出版社,1984 6.赵继鼎.中国地衣初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7.胡人亮.苔藓植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8.叶创兴,廖文波,戴水连等.植物学(系统分类部分)[M].北京: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9.汪劲武.种子植物分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10.吴国芳.种子植物图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11.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有关卷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12.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5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13.侯宽昭编,吴德邻等修订.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修订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