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系统的瞬态响应及误差分析 - 教学目的.

第四章系统的瞬态响应及误差分析 - 教学目的.
第四章系统的瞬态响应及误差分析 -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熟悉系统时间响应、性能指标的概念及求法

※了解稳态误差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时间响应的基本概念

※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及欠阻尼状态下的性能指标及参数的求取

※误差及稳态误差的概念

※位置误差、速度误差和加速度误差的计算

【教学难点】

※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

※干扰作用下的系统误差的计算

【教学方法及手段】

采用板书讲授的方式,将二阶系统在不同阻尼下的时间响应进行对比讲解,并将各种阻尼状态下的极点分布进行比较,画在一个复平面上,通过绘制响应曲线来表明各性能指标在图上的位置,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学时分配】

8课时

【教学内容】

对于一个实际的系统,在建立数学模型之后,就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系统的动态性能。本章的时域分析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

时域分析法是直接求解系统的微分方程,即利用拉氏变换和拉氏反变换求解,然后根据响应的表达式及其描述曲线来分析系统的性能。这种方法结果直观,应用范围广。

本章主要介绍系统的时间响应及其组成,并对一阶、二阶系统的典型时间响应进行分析,最后介绍系统的误差与稳态误差的概念。

3-1 时间响应

时间响应的概念

系统在外加作用激励下,其输出量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称之为系统的时间响应。通过对时间响应的分析可揭示系统本身的动态特性。

任一系统的时间响应都是由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两个部分组成。

瞬态响应:系统受到外加作用激励后,从初始状态到最终状态的响应过程。 稳态响应:时间趋于无穷大时,系统的输出状态。 瞬态响应反映了系统动态性能。

稳态响应偏离系统希望值的程度可用来衡量系统的精确程度。

3-2 一阶系统的时间响应

1、一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用一阶微分方程描述的控制系统称为一阶系统。 a 图示的RC 电路,其微分方程为

i(t)+

r(t)

+

(a ) 电路图

R

C

)(t r U dt

du RC c c

=+ )()()(t r t C t C T =+?

其中C(t)为电路输出电压,r(t)为电路输入电压,T=RC 为时间常数。

(b )方块图

(c )等效方块图

一阶系统电路图、方块图及等效方块图

当初使条件为零时,其传递函数为

C(s)1

G(s)R(s)TS 1

=

=

+ T-时间常数 下面分别就不同的典型输入信号,分析该系统的时域响应。

2、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Unit-Step Response of First-order System)

因为单位阶跃函数的拉氏变换为S

s R 1

)(=,则系统的输出为 1111

C(s)G(s)R(s)TS 1S S TS 1

==

?=-++ 对上式取拉氏反变换,得T

t e t c --=1)(0≥t

t

一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特点 ※ 响应分为两部分 瞬态响应:t T

e

-

表示系统输出量从初态到终态的变化过程(动态/过渡过程) 稳态响应:1

表示t→∞时,系统的输出状态

※xo(0) = 0,随时间的推移,xo(t) 指数增大,且无振荡。xo(∞) = 1,无稳态误差;

※xo(T) = 1 - e-1= 0.632,即经过时间T,系统响应达到其稳态输出值的63.2%,从而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T;

※当t=0时,初始斜率为

t

T

t0

dc(t)11

e

dt T T

-

=

==

※时间常数T是重要的特征参数,它反映了系统响应的快慢。T越小,C(t)响应越快(上升速度越快),达到稳态用的时间越短。即系统的惯性越小。反之,T越大,系统的响应速度越慢,惯性越大,达到稳态用的时间越长。

※通常工程中当响应曲线达到并保持在稳态值的95%~98%时,认为系统响应过程基本结束。从而惯性环节的过渡过程时间为3T~4T。

3、一阶系统的脉冲响应

当输入信号为理想单位脉冲函数时,X

i

(s)=1,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于系统的传递函数相同,即

01

X (s)TS 1

=

+ t T

o 1x (t)e

t 0T

-=≥

一阶系统单位脉冲响应的特点

※ 瞬态响应:(1/T )e – t /T ;稳态响应:0; ※ xo (0)=1/T ,随时间的推移,xo (t )指数衰减; ※

o t 0

2

dx (t)1dt

T ==-

※ 对于实际系统,通常应用具有较小脉冲宽度(脉冲宽度小于0.1T )和有限幅值的脉冲代替理想脉冲信号。

※ 同样满足上述规律,即T 越大,响应越慢,无论哪种输入信号都如此。 对于一阶系统:

即:系统对输入信号导数的响应等于系统对该输入信号响应的导数。 此规律是线性定常系统的重要特征,不适用于线性时变系统及非线性系统。

3-3 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

1、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凡以二阶系统微分方程作为运动方程的控制系统,称为二阶系统。 例: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的标准形式为:

其中,T —为时间常数,也称为无阻尼自由振荡周期。

n ω-自然频率(或无阻尼固有频率)

ξ-阻尼比(相对阻尼系数)

二阶系统的标准形式,相应的方块图如图所示

S(S+2ξωn )

ωn 2R(s)

C(s)

图3-8 标准形式的二阶系统方块图_

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可以用ξ和n ω这两个参量的形式加以描述 2、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二阶系统的特征方程: 022

2=++n n S S ωξω 特征根为:122,1-±-=ξωξωn n S 下面分四种情况进行说明: (1)欠阻尼(10<<ξ)

?

22,11ξωξω-±-=n n j S

令n ξωσ=-衰减系数

d j ωσ±-= 21ξωω-=n d -阻尼振荡角频率

S

s R 1

)(=

,得 S

S S s R s s C n n n 1

2)()()(2

22?++==ωξωωφ 22

22)()(1

d

n n d n n S S S S ωξωξωωξωξω++-+++-=

]sin 1[cos 1)(2

t t e t h d d t n ωξ

ξ

ωξω-+

-=-

1

ξ

2

1ξ-β

2211ξ

ξωξωξωωωξωω-=-=d n n d d n d

h(t)0)

sin(1112

≥+--

=-t t e d t n βωξ

ξω

ξξ

ξβarccos 12

=-=arctg

欠阻尼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特点: ※ xo (∞) = 1,无稳态误差;

※ 瞬态分量为振幅等于n w t 2e /1-ζ-ζ的阻尼正弦振荡,其振幅衰减的快慢由ξ和ωn 决定。阻尼振荡角频率为2d n w w 1=-ζ; ※ 振荡幅值随ξ减小而加大。

(2)临界阻尼(1=ξ)

S

s R t u t r 1)(,)()(=

= n n n n n S S S S S s C ωωωωω+-

+-=?+=1

)(11)()(222

临界阻尼情况下的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称为临界阻尼响应

n n n t t t n n c(t)1e t e 1e (1t)

t 0-ω-ω-ω=-ω-=-+ω≥

特点

※ 单调上升,无振荡、无超调; ※ xo (∞) = 1,无稳态误差。

(3)过阻尼(1>ξ)

1

22,1-±-=ξωξω

n n S

S

S S S S S S S s C n n n n )]1()][1([1

))(()(222

212

-++--+=

?--=ξξωξξωωω )

1()1(2322

1-+++

--++=

ξξωξξξωn n A S A S A

11=A

)1(1

22--+-=

ξξωn S A

)1(121

223-+-=

ξξξA

22n n (1)t

(1)t

2

2

2

2

c(t)1e

e

t 0

21(1)

21(1)

-ξ-ξ-ω-ξ+ξ-ω=-

+

≥ξ-ξ-ξ-ξ-ξ+ξ-

特点

单调上升,无振荡,过渡过程时间长 xo (∞) = 1,无稳态误差。

(4)无阻尼(ξ=0)状态

系统有一对共轭虚根1,2n s jw =±,系统在无阻尼下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n c(t)1cos w t (t 0)=-≥

二阶系统的极点分布如下图所示:

3-9二阶系统极点分布

0<ξ<1

ξ=1

两个相等根

j ωn ξ=0

ωd =ωn

σ

j ωn

β

ξ=0 j ω右半平面ξ<0

ξ>1两个不等根

3、二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几点结论:

※ 二阶系统的阻尼比ξ决定了其振荡特性:

ξ< 0 时,阶跃响应发散,系统不稳定;

ξ≥1 时,无振荡、无超调,过渡过程长;

0< ξ<1时,有振荡,ξ愈小,振荡愈严重,但响应愈快,

ξ= 0时,出现等幅振荡。

※程中除了一些不允许产生振荡的应用,如指示和记录仪表系统等,通常采用欠阻尼系统,且阻尼比通常选择在0.4~0.8之间,以保证系统的快速性同时又不至于产生过大的振荡。

①※ξ一定时,ωn越大,瞬态响应分量衰减越迅速,即系统能够更快达到稳

态值,

3-4 瞬态响应的性能指标

为了评定系统动态性能的好坏,常用一些性能指标来定量地描述系统瞬态性能。

1、瞬态响应的性能指标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是评价系统动态品质的定量指标,是定量分析的基础。

这里定义瞬态响应的性能指标是在两个假设前提下:

1)系统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

2)初始条件为0,即在单位阶跃输入作用前,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常见的性能指标有:延迟时间t

、上升时间t r、峰值时间t p、调整时间t s、最大

d

超调量M p。

t

10.90.50.1图3-2表示性能指标td,tr,tp,Mp 和ts 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h(t)

(∞h )(∞h )

(∞h )(∞h

表示性能指标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 延迟时间t d :单位阶跃响应c(t)达到其稳态值的50%所需的时间。

※ 上升时间tr :响应曲线从零时刻出发首次到达稳态值所需时间。对无超调系统,

上升时间一般定义为响应曲线从稳态值的10%上升到90%所需的时间。 ※ 峰值时间tp :响应曲线从零上升到第一个峰值所需时间。 ※ 最大超调量Mp :响应曲线的最大峰值与稳态值之差。通常用 百分数表示:p c(t )c()%100%c()

-∞σ=

?∞

※ 调整时间ts :响应曲线到达并保持在允许误差范围(稳态 值的±2%或±5%)内所需的时间。

t d 、t r 、t p 、t s 用来评定系统的快速性(灵敏性)。 M p 用来评定系统的相对平稳性。 2、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指标

以二阶系统在欠阻尼状态,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时,来推导上述性能指标。 1)上升时间tr

欠阻尼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为:

根据上升时间的定义有:

显然,ξ一定时,ωn越大,tr越小;

ωn一定时,ξ越大,tr 越大。

2)峰值时间tp

令,并将t = tp代入可得:

根据tp的定义解上方程可得:

可见,峰值时间等于阻尼振荡周期Td=2π/ωd的一半。且ξ一定,ωn越大,tp越小;

ωn 一定, ξ越大,tp 越大。 3)最大超调量Mp

超调量在峰值时间发生,故p c(t )即为最大输出

n p

t p d p

2

1c(t )1e

sin(t )1-ξω=-ω+β-ξ

2

1p c(t )1e -πξ

-ξ=+ 21sin )sin(ξββπ--=-=+

2

p 1c(t )c()%100%e 100%c()

πξ-

-ξ-∞σ=

?=?∞

显然,Mp 仅与阻尼比ξ有关。最大超调量直接说明了系统的阻尼特性。ξ越大, Mp 越小,系统的平稳性越好,当ξ= 0.4~0.8时,可以求 得相应的Mp = 25.4%~1.5%。

4)调整时间t s

由定义知,当s t t ≥时,

c(t)c()%c()-∞≤δ∞

对于二阶欠阻尼系统,其响应曲线为衰减的振荡曲线,其有一对包络线,即:

为简化运算,用包络线替代响应曲线,即

n w t %-ζ≤δ 当t=t s

n s w t %-ζ=δ

两边取对数,

s n

n

ln100ln t w -δ

=

ζ

S

n S

n

3t (5)

4t (2)

δ=ξωδ=ξω

当ξ一定时, ωn 越大,ts 越小,系统响应越快。

结论

※ 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由ωn 和ξ决定。

※ 通常根据允许的最大超调量来确定ξ。ξ一般选择在0.4~0.8之间,然后再调整

ωn 以获得合适的瞬态响应时间。

※ ξ一定, ωn 越大,系统响应快速性越好, tr 、tp 、ts 越小。

※ 增加ξ可以降低振荡,减小超调量Mp ,但系统快速性降低,tr 、tp 增加; ※ 当ξ=0.7时,系统的Mp 、t s 均小,故称其为最佳阻尼比。 例题

图a)所示机械系统,当在质量块M 上施加f (t )=8.9N 的阶跃力后,M 的位移时间响应如图b)。试求系统的质量M 、弹性系数K 和粘性阻尼系数C 的值。

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3-5 系统的误差分析

一个系统的特性主要有快速性、平稳性和准确性。

快速性、平稳性可用瞬态响应的性能指标来评价,而准确性是由稳态误差来衡量的。它表征了系统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1、误差及稳态误差的概念

)

(s

R)

(s

C

)

(s

H

)

(s

E

)

(s

G

1)误差:

E(s)=R(s)-B(s)=R(s)-C(s)H(s)

系统在误差信号作用下,不断调整,使输出量趋于希望值。误差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系统输出希望值与实际值之差,从而反映了系统精度。

2)稳态误差:

稳态误差:系统的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在稳定状态(t→∞)下的差值,即误差信号e(t) 的稳态分量:

当sE (s )的极点均位于s 平面左半平面(包括坐标原点)时,根据拉氏变换的终值定理,有:

E(s)R(s)B(s)R(s)H(s)C(s)

G(s)

R(s)

H(s)R(s)1G(s)H(s)1

R(s)1G(s)H(s)

=-=-=-?+=+

所以:ss t s 0

s 0

1

e lime(t)limsE(s)lims

R(s)1G(s)H(s)

→∞

→→===+

从式中可看出,e ss 与输入及开环传递函数的结构有关,即决定于输入信号的 特性及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当R(s)一定时,就取决于开环传递函数。 例: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s )=1/Ts

求其在单位阶跃输入、单位速度输入、单位加速度输入以及正弦信号sin ωt 输入下的稳态误差。

解:该单位反馈系统在输入作用下的误差传递函数为:

在单位阶跃输入下的稳态误差为:

在单位速度输入下的稳态误差为:

在单位加速度输入下的稳态误差为:

sin ωt 输入时:

由于上式在虚轴上有一对共轭极点,不能利用拉氏变换的终值定理求稳态误差。 对上式拉氏变换后得:

稳态输出为:

而如果采用拉氏变换的终值定理求解,将得到错误得结论:

此例表明,输入信号不同,系统的稳态误差也不相同。 2、系统的类型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写成下面的形式:

m n s T s s K s H s G j n j i m

i ≥++=∏∏-==,)1()1()()(1

1νν

τ

系统的开环增益。:K

)

(22100

:复合系统不会碰到。系统在控制工程中一般种类型的

很难使之稳定,所以这型以上的系统,实际上时,型系统型系统

型系统节数为系统中含有的积分环II >??

?

??II =I ==ννννν

ss m

s 0

s 0

i i 1

n j j 1v 1

v

s 01

e limsE(s)lims

R(s)

K (s 1)1s (T s 1)

s lim

K s →→=-νν=+→==τ++

+=+∏∏

可以看出,与系统稳态误差有关的因素为:

??

???输入信号开环增益有关

系统型别与)(s R K e ss ν

下面进一步讨论不同类型的系统,在不同的输入信号作用下的静态误差。 3、静态误差系统与稳态误差

按输入信号的不同来定义各种静态误差系数,并求相应的稳态误差。 1)静态位置误差系数Kp

当输入为单位阶跃时的稳态误差,称为位置误差。

ss s 0s 0s 011

e limsE(s)lims

1G(s)H(s)s

11

lim 1G(s)H(s)1Kp

→→→==?

+==++

其中,

称为静态位置误差系数。

v

s 0K

Kp G(0)H(0)lim

s →== ??

?≥∞==1,0,ννK K p

误差理论与大数据处理作业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误差的意义就是什么?简述误差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 研究误差的意义为: (1)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消除或减小误差; (2)正确处理测量与实验数据,合理计算所得结果,以便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更接近于真值的数 据; (3)正确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仪器或选用仪器与测量方法,以便在最经济条件下,得到理想 的结果。 误差理论的主要内容:误差定义、误差来源及误差分类等。 1-2、试述测量误差的定义及分类,不同种类误差的特点就是什么? 答:测量误差就就是测的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按照误差的特点与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系统误差的特点就是在所处测量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与符号保持恒定,或遵循一定的规律变化(大小与符号都按一定规律变化); 随机误差的特点就是在所处测量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与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 粗大误差的特点就是可取性。 1-3、试述误差的绝对值与绝对误差有何异同,并举例说明。 答:(1)误差的绝对值都就是正数,只就是说实际尺寸与标准尺寸差别的大小数量,不反映就是“大了”还就是“小了”,只就是差别量; 绝对误差即可能就是正值也可能就是负值,指的就是实际尺寸与标准尺寸的差值。+多少表明大了多少,-多少表示小了多少。 (2)就测量而言,前者就是指系统的误差未定但标准值确定的,后者就是指系统本身标准值未定。1-6.在万能测长仪上,测量某一被测件的长度为50mm,已知其最大绝对误差为 1μm,试问该被测件的真实长度为多少? 已知:L=50,△L=1μm=0.001mm, 解: 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即: △L=L-L =L-△L=50-0.001=49、999(mm) 测件的真实长度L 1-7、用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某压力得100、2Pa,该压力用更准确的办法测得为100、5Pa,问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值的误差为多少? 解:在实际检定中,常把高一等级精度的仪器所测得的量值当作实际值。 故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值的误差=测得值-实际值, 即: 100.2-100、5=-0、3( Pa)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答案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误差的意义是什么?简述误差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研究误差的意义为: (1)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消除或减小误差; (2)正确处理测量和实验数据,合理计算所得结果,以便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更接近于 真值的数据; (3)正确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仪器或选用仪器和测量方法,以便在最经济条件下, 得到理想的结果。 误差理论的主要内容:误差定义、误差来源及误差分类等。 1-2.试述测量误差的定义及分类,不同种类误差的特点是什么? 答:测量误差就是测的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按照误差的特点和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所处测量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恒定,或遵循一定的规律变化(大小和符号都按一定规律变化); 随机误差的特点是在所处测量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

粗大误差的特点是可取性。 1-3.试述误差的绝对值和绝对误差有何异同,并举例说明。 答:(1)误差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只是说实际尺寸和标准尺寸差别的大小数量,不反映是“大了”还是“小了”,只是差别量; 绝对误差即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指的是实际尺寸和标准尺寸的差值。+多少表明大了多少,-多少表示小了多少。 (2)就测量而言,前者是指系统的误差未定但标准值确定的,后者是指系统本身标准值未定 1-5 测得某三角块的三个角度之和为180o 00’02”,试求测量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 绝对误差等于: 相对误差等于: 1-6.在万能测长仪上,测量某一被测件的长度为 50mm ,已知其最大绝对误差为 1μm ,试问该被测件的真实长度为多少? 解: 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即: △L =L -L 0 已知:L =50,△L =1μm =0.001mm , 测件的真实长度L0=L -△L =50-0.001=49.999(mm ) 1-7.用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某压力得 100.2Pa ,该压力用更准确的办法测得为100.5Pa ,问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值的误差为多少? 21802000180''=-'''o o %000031.010*********.00 648002066018021802≈=''''''??''=''=o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及其数据处理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定量分析的目的是准确测定试样中组分的含量,因此分析结果必须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在定量分析中,由于受分析方法、测量仪器、所用试剂和分析工作者主观条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使得分析结果与真实值不完全一致。即使采用最可靠的分析方法,使用最精密的仪器,由技术很熟练的分析人员进行测定,也不可能得到绝对准确的结果。同一个人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种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结果也不会完全相同。这表明,在分析过程中,误差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应该了解分析过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出现的规律,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小误差,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2.6.1 误差与准确度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accuracy )是指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差别越小,则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高。准确度的大小用误差(error )来衡量,误差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值(true value )之间的差值。误差又可分为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 )和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 )。绝对误差(E )表示测定值(x )与真实值(x T )之差,即 E =x - x T (2-13) 相对误差(E r )表示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率,即 %100T r ?= x E E (2-14) 例如,分析天平称量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 g 和 g ,假设两物体的真实值各为 g 和 g ,则两者的绝对误差分别为: E 1= g E 2= g 两者的相对误差分别为: E r1=%1006381 .10001.0?-= % E r2=%1001638 .00001.0?-= % 由此可见,绝对误差相等,相对误差并不一定相等。在上例中,同样的绝对误差,称量物体越重,其相对误差越小。因此,用相对误差来表示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更为确切。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都有正负值。正值表示分析结果偏高,负值表示分析结果偏低。 定量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误差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 )和随机误差(random error )两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7版费业泰习题答案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七版) 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5 测得某三角块的三个角度之和为180o 00’02”,试求测量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 绝对误差等于: 相对误差等于: 1-8在测量某一长度时,读数值为2.31m ,其最大绝对误差为20m μ,试求其最大相对误差。 % 108.66 % 1002.31 1020 100% max max 4-6 -?=??=?= 测得值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 1-10检定2.5级(即引用误差为2.5%)的全量程为100V 的电压表,发现50V 刻度点的示值误差2V 为最大误差,问该电压表是否合格? %5.22%100%100 2 100% <=?= ?= 测量范围上限 某量程最大示值误差 最大引用误差 该电压表合格 1-12用两种方法分别测量L1=50mm ,L2=80mm 。测得值各为50.004mm ,80.006mm 。试评定两种方法测量精度的高低。 相对误差 L 1:50mm 0.008%100%5050 004.501=?-= I L 2:80mm 0.0075%100%80 80 006.802=?-= I 21I I > 所以L 2=80mm 方法测量精度高。 1-13 多级弹导火箭的射程为10000km 时,其射击偏离预定点不超过0.lkm ,优秀射手能在距离50m 远处准确地射中直径为2cm 的靶心,试评述哪一个射 21802000180''=-'''o o %000031.010*********.00648002066018021802≈=' '' '''??''=''=o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试题范文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一.填空题 1. ______(3S或莱以特)准则是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判别粗大误差的准则。 2. 随机误差的合成可按标准差和______(极限误差)两种方式进行。 3. 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称为 ______(重复)性。 4. 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称为______(重现)性。 5. 测量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______(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6. 根据测量条件是否发生变化分类,可分为等权测量和______(不等权)测量。 7. 根据被测量对象在测量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分分类,可分为静态测量和_____(动态) 测量。 8. 根据对测量结果的要求分类,可分为工程测量和_____(精密)测量。 9. 真值可分为理论真值和____(约定)真值。 10. 反正弦分布的特点是该随机误差与某一角度成_____(正弦)关系。 11. 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时,误差的大小和正负总保持不变,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是有规律地重复。这种误差称为______(系统误差)。 12. 在相同条件下,对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时,每次测量的结果有差异,其差异的大小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着。这种误差称为______(偶然误差或随机误差)。 13. 系统误差主要来自仪器误差、________(方法误差)、人员误差三方面。 14. 仪器误差主要包括_________(示值误差)、零值误差、仪器机构和附件误差。 15. 方法误差是由于实验理论、实验方法或_________(实验条件)不合要求而引起的误差。 16. 精密度高是指在多次测量中,数据的离散性小,_________(随机)误差小。 17. 准确度高是指多次测量中,数据的平均值偏离真值的程度小,_________(系统)误差小。 18. 精确度高是指在多次测量中,数据比较集中,且逼近真值,即测量结果中的 _________(系统)误差和_________(随机)误差都比较小。 19. 用代数方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统误差的值称为_____(修正值)。 20. 标准偏差的大小表征了随机误差的_____(分散)程度。 21. 偏态系数描述了测量总体及其误差分布的_____(非对称)程度。 22. 协方差表示了两变量间的_____(相关)程度。 23. 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称为_____(粗大)误差。 24. +=_____() 25. ++=_____() 26. () 28. pH=的有效数字是____(2)位。 29.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结果为____。 30. 为补偿系统误差而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乘的数字因子称为______(修正因子)。 一、检定一只5mA、级电流表的误差。按规定,要求所使用的标准仪器产生的误差不大于受检仪器允许误差的1/3。现有下列3 只标准电流表,问选用哪一只最为合适,为什么? (本题10 分) (1)15mA级(2)10mA级(3)15mA级

第四章系统的瞬态响应及误差分析 -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熟悉系统时间响应、性能指标的概念及求法 ※了解稳态误差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时间响应的基本概念 ※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及欠阻尼状态下的性能指标及参数的求取 ※误差及稳态误差的概念 ※位置误差、速度误差和加速度误差的计算 【教学难点】 ※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 ※干扰作用下的系统误差的计算 【教学方法及手段】 采用板书讲授的方式,将二阶系统在不同阻尼下的时间响应进行对比讲解,并将各种阻尼状态下的极点分布进行比较,画在一个复平面上,通过绘制响应曲线来表明各性能指标在图上的位置,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学时分配】 8课时 【教学内容】 对于一个实际的系统,在建立数学模型之后,就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系统的动态性能。本章的时域分析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 时域分析法是直接求解系统的微分方程,即利用拉氏变换和拉氏反变换求解,然后根据响应的表达式及其描述曲线来分析系统的性能。这种方法结果直观,应用范围广。 本章主要介绍系统的时间响应及其组成,并对一阶、二阶系统的典型时间响应进行分析,最后介绍系统的误差与稳态误差的概念。

3-1 时间响应 时间响应的概念 系统在外加作用激励下,其输出量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称之为系统的时间响应。通过对时间响应的分析可揭示系统本身的动态特性。 任一系统的时间响应都是由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两个部分组成。 瞬态响应:系统受到外加作用激励后,从初始状态到最终状态的响应过程。 稳态响应:时间趋于无穷大时,系统的输出状态。 瞬态响应反映了系统动态性能。 稳态响应偏离系统希望值的程度可用来衡量系统的精确程度。 3-2 一阶系统的时间响应 1、一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用一阶微分方程描述的控制系统称为一阶系统。 a 图示的RC 电路,其微分方程为 i(t)+ r(t) + (a ) 电路图 R C )(t r U dt du RC c c =+ )()()(t r t C t C T =+? 其中C(t)为电路输出电压,r(t)为电路输入电压,T=RC 为时间常数。 (b )方块图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及其数据处理

2.6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定量分析的目的是准确测定试样中组分的含量,因此分析结果必须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在定量分析中,由于受分析方法、测量仪器、所用试剂和分析工作者主观条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使得分析结果与真实值不完全一致。即使采用最可靠的分析方法,使用最精密的仪器,由技术很熟练的分析人员进行测定,也不可能得到绝对准确的结果。同一个人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种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结果也不会完全相同。这表明,在分析过程中,误差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应该了解分析过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出现的规律,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小误差,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2.6.1 误差与准确度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accuracy )是指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差别越小,则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高。准确度的大小用误差(error )来衡量,误差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值(true value )之间的差值。误差又可分为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 )和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 )。绝对误差(E )表示测定值(x )与真实值(x T )之差,即 E =x - x T (2-13) 相对误差(E r )表示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率,即 %100T r ?= x E E (2-14) 例如,分析天平称量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6380 g 和0.1637 g ,假设两物体的真实值各为1.6381 g 和0.1638 g ,则两者的绝对误差分别为: E 1=1.6380-1.638= -0.0001 g E 2=0.1637-0.1638= -0.0001 g 两者的相对误差分别为: E r1=%1006381.10001.0?-= -0.006% E r2= %1001638 .00001.0?-= -0.06% 由此可见,绝对误差相等,相对误差并不一定相等。在上例中,同样的绝对误差,称量物体越重,其相对误差越小。因此,用相对误差来表示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更为确切。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都有正负值。正值表示分析结果偏高,负值表示分析结果偏低。 2.6.2 定量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误差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 )和随机误差(random error )两大类。也有人将操作过失造成的结果与真值间的差异叫做“过失误差”。其实,过失是错误,是实验

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及稳定性分析

实验四 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及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三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2)由实验证明开环增益K 对三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 (3)研究时间常数T 对三阶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 图8-16 三阶系统原理框图 图8-17 三阶系统模拟电路 图8-16为三阶系统的方框图,它的模拟电路如图8-17所示,对应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T 1T 2T 3S3+T 3(T 1+T 2)S2+T 3S+K=0 其中K=R 2/R 1,T 1=R 3C 1,T 2=R 4C 2,T 3=R 5C 3。 若令T 1=0.2S ,T 2=0.1S ,T 3=0.5S ,则上式改写为 用劳斯稳定判据,求得该系统的临界稳定增益K=7.5。这表示K>7.5时,系统为不稳定;K<7.5时,系统才能稳定运行;K=7.5时,系统作等幅振荡。 除了开环增益K 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有影响外,系统中任何一个时间常数的变化对系统的稳定性都有影响,对此说明如下: 令系统的剪切频率为 ω c ,则在该频率时的开环频率特性的相位为: ?(ωc )= - 90? - tg -1T 1ωc – tg -1T 2ωc 相位裕量γ=180?+?(ωc )=90?- tg -1T 1ωc- tg -1T 2ωc K )S T )(S T (S T K )S (U )S (U i o +1+1+=2130=100+50S +15S +S 2 3Κ

由上式可见,时间常数T 1和T 2的增大都会使γ减小。 四、思考题 (1)为使系统能稳定地工作,开环增益应适当取小还是取大? (2)系统中的小惯性环节和大惯性环节哪个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大,为什么? (3)试解释在三阶系统的实验中,输出为什么会出现削顶的等幅振荡? (4)为什么图8-13和图8-16所示的二阶系统与三阶系统对阶跃输入信号的稳态误差都为零? (5)为什么在二阶系统和三阶系统的模拟电路中所用的运算放大器都为奇数? 五、实验方法 图8-16所示的三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1)按K=10,T 1=0.2S, T 2=0.05S, T 3=0.5S 的要求,调整图8-17中的相应参数。 (2)用慢扫描示波器观察并记录三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3)令T 1=0.2S , T 2=0.1S , T 3=0.5S ,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K 分别为5、7.5和10三种 情况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4)令K=10,T 1=0.2S ,T 3=0.5S ,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T 2分别为0.1S 和0.5S 时的单位 阶跃响应曲线。 六实验报告 (1)作出K=5、7.5和10三种情况下的单位阶跃响应波形图,据此分析K 的变化对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2)作出K=10,T1=0.2S ,T3=0.5S ,T 2分别为0.1S 和0.5S 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波形图, 并分析时间常数T 2的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写出本实验的心得与体会。 ) 1)(1()(213++=S T S T S T K S G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答案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误差的意义是什么?简述误差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 研究误差的意义为: (1)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消除或减小误差; (2)正确处理测量和实验数据,合理计算所得结果,以便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更接近于真值的数据; (3)正确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仪器或选用仪器和测量方法,以便在最经济条件下,得到理想的结果。 误差理论的主要内容:误差定义、误差来源及误差分类等。 1-2.试述测量误差的定义及分类,不同种类误差的特点是什么? 答:测量误差就是测的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按照误差的特点和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所处测量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恒定,或遵循一定的规律变化(大小和符号都按一定规律变化); 随机误差的特点是在所处测量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 粗大误差的特点是可取性。 1-3.试述误差的绝对值和绝对误差有何异同,并举例说明。 答:(1)误差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只是说实际尺寸和标准尺寸差别的大小数量,不反映是“大了”还是“小了”,只是差别量; 绝对误差即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指的是实际尺寸和标准尺寸的差值。+多少表明大了多少,-多少表示小了多少。 (2)就测量而言,前者是指系统的误差未定但标准值确定的,后者是指系统本身标准值未定 1-5 测得某三角块的三个角度之和为180o 00’02”,试求测量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 绝对误差等于: 相对误差等于: 1-6.在万能测长仪上,测量某一被测件的长度为 50mm ,已知其最大绝对误差为 1μm ,试 问该被测件的真实长度为多少? 解: 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即: △L =L -L 0 已知:L =50,△L =1μm =0.001mm , 测件的真实长度L0=L -△L =50-0.001=49.999(mm ) 1-7.用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某压力得 100.2Pa ,该压力用更准确的办法测得为100.5Pa ,问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值的误差为多少? 解:在实际检定中,常把高一等级精度的仪器所测得的量值当作实际值。 故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值的误差=测得值-实际值, 即: 100.2-100.5=-0.3( Pa ) 1-8在测量某一长度时,读数值为2.31m ,其最大绝对误差为20m μ,试求其最大相对误差。 21802000180''=-'''o o %000031.010*********.00648002066018021802≈=' '' '''??''=''=o

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教学教材

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

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 第一节体育教学目标概述 一、体育教学目标以及相关的概念 应该说,在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中频繁地使用教学目标概念只是近些年的事,以前经常使用的是“体育教学目的”和“体育教学任务”,如在新中国成立后历次的《体育教学大纲》中,使用的都是“一个目的和三项任务”。那么,“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目的”、“体育教学任务”之间是个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在确定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之前,先来分析一下“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任务”、“体育教学目的”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的、体育教学任务的含义 (1)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人们设立体育学科和实施体育教学的行为意图与初衷。体育教学目的也是贯穿整个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对体育教学提出的概括性的和总体性的要求,它把握着体育教学的进展方向。 (2)所谓目标,则是努力的方向和预期的成果,是“要在各个阶段达成什么和最后达到什么”的意思。由此而论,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人们为达到体育教学的某个目的在行动过程中设立的各个阶段预期成果以及最后的预期成果。 (3)所谓任务,是受委派担负的工作或责任,即上位的人或事对下位的人或事提出的要求及布置的工作,是“要做什么”的意思。由此而论,体育教学任务是为了完成体育教学目的、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所应该做和必须做的工作。 (二)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的、体育教学任务三者之间的关系 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的、体育教学任务三者之间应是如下的相互关系:(1)各个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的总和就是最终的体育教学目标。

(2)最终的体育教学目标(代表着最终成果)是实现了体育教学目的(意图)的标志。 (3)体育教学任务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和体育教学目标所应该做的实际工作和责任。 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某人请朋友吃饭,其目的(意图)是增进感情;其总目标(总效果)是使朋友高兴(使朋友高兴了即是增进了感情的标志);分目标(各个事情的分效果)则有:接送好、吃得好、氛围好、谈得好等等;其任务则是安排好车、安排好饭菜、安排好饭厅的氛围、安排好有趣话题以及安排好适合的陪客等等。 举体育教学的例子说明:如体育教学的一个目的(意图)是让学生掌握篮球技能从而增强终身体育的能力,那么篮球教学总目标(总效果)就是学会主要的篮球技术和有关知识(学会主要的篮球技术和有关知识是掌握篮球技能的标志),篮球教学的分目标(各个教学课的分效果)则是掌握篮球的最基本的技术、学会运用战术、学习有关规则和相关链接、学会篮球欣赏等等,而各个篮球课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学好那些被认定是基本的篮球技术、一步一步地掌握被认定是基本的战术和运用的方法、一步一步地学习篮球的规则和有关相关链接、一步一步地学会理性地观赏篮球竞赛。 可以看出,体育教学目标是一个上承体育教学目的,下启体育教学任务的中间环节,因此是体育教学既具有定向、定位功能,也具有定标、定量功能的重要方向因素,体育教学目标是我们搞好体育教学工作必须认真研究的教学因素,这也是近年来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备受关注的重要原因。 (三)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

误差及数据处理基础理论知识综述

误差及数据处理基础理论知识综述 2009-12-1 13:45:43 误差及数据处理基础理论知识综述 前言 由于各行各业有各自的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理论,但基础理论都是一致的,大同小异。现就在检验(测量)领域的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基础知识进行理论文字上的综述,尝试作一次理论上的探讨,与各位同仁共同学习和提高,如有不妥及错误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误差基础知识 在各种测量领域,我们经常使用一些术语,例如测量误差、测量准确度和测量不确定度等来表示测量结果质量的好坏。现我们从上述三个术语的定义出发,给出这些术语的基本概念,并指出它们之间的差别,以利于正确使用这些术语。 (一)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的定义是“由测量所得到的赋予被测量的值”,因此测量结果是通过测量得到的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由于任何测量都存在缺陷,因而通常测量结果并不等于真值。完整表述测量结果时,必须给出其测量不确定度,必要时还应说明测量所处条件,或影响量的取值范围。以便使用者可以正确地利用该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可能是单次测量的结果,也可能是由多次测量所得。对于前者,测得值就是测量结果;若为多次测量所得,则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才是测量结果。因此在给出测量结果时,通常说明它是示值、未修正测量结果或已修正测量结果,同时还应表明它是否为几个值的平均。 测得值,有时也称为观测值,是指从一次观测中由测量仪器或量具的显示装置中所得到的单一值。一般地说,它并不是测量结果。测量结果是指对测得值经过恰当的处理(如按一定的规则确定并剔除测得值中的离群值)、修正(指必须加上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必要的修正值或乘以必要的修正因子)或经过必要的计算而得到的最后提供给用户的量值。因此测得值或观测值是测量中得到的原始数据,是测量过程的一个中间环节。对于间接测量而言,测得值或观测值往往具有和被测量不同的量纲。而测量结果则是整个测量的最

第3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精)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一、选择题: 1.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 ) A .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 .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 C .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 D .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2.下列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偶然误差具有随机性 B .偶然误差服从正态分布 C .偶然误差具有单向性 D .偶然误差是由不确定的因素引起的 3.下列情况中引起偶然误差的是 ( ) A .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B .使用腐蚀的砝码进行称量 C .标定EDTA 溶液时,所用金属锌不纯 D .所用试剂中含有被测组分 4.分析天平的称样误差约为0.0002克,如使测量时相对误差达到0.1%,试样至少应该称 A: 0.1000克以上 B: 0.1000克以下 C: 0.2克以上 D: 0.2克以下 5.分析实验中由于试剂不纯而引起的误差叫 ( ) A: 系统误差 B: 过失误差 C: 偶然误差 D: 方法误差 6.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 ) A .没有要求 B .等于零 C .在充许误差范围内 D .略大于充许误差 7.可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是 ( ) A .进行仪器校正 B .作对照试验 C .作空白试验 D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8.从精密度就可以判断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 ) A .偶然误差小 B .系统误差小 C .平均偏差小 D .标准偏差小 9.下列结果应以几位有效数字报出 ( ) A .5 B .4 C . 3 D .2 10.用失去部分结晶水的Na 2B 4O 7·10H 2O 标定HCl 溶液的浓度时,测得的HCl 浓度与实际浓度相比将 ( ) A .偏高 B .偏低 C .一致 D .无法确定 11.pH 4.230 有几位有效数字 ( ) A 、4 B 、 3 C 、 2 D 、 1 12.某人以差示光度法测定某药物中主成分含量时,称取此药物0.0250g ,最后计算其主成分含量为98.25%,此结果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正确值应为( ) A 、正确 B 、不正确,98.0% C 、不正确,98% D 、不正确,98.2% 13.下列情况中,使分析结果产生负误差的是( ) 1000) 80.1800.25(1010.0-?

教学目标分析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分析优秀案例

————————————————————————————————作者:————————————————————————————————日期:

教学目标分析优秀案例 语文 【来源】《自己去吧》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第一小学兰海燕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研究成果) 【概述】 《自己去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第14课。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游泳;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飞翔。故事内容鼓励学生自强自立,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能准确读出生字卡片上和含有生字的文字片断或小故事中的生字字音并且认清字形; (2)会写“自、己、东、西”4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3)认识偏旁学字头,能够说出学过的或认识的带学字头的字; (4)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至少能用3个新学的生字在8-10分钟内口头组词造句或创编谜语、儿歌、小故事; (6)能够根据提示在10分钟内仿编、续编或创编写出与主题相关、语言流畅的儿歌或小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提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 (2)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3)能够通过仿、续或创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注意到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认同从小就要树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这一思想,能够完成一篇语句通顺的、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主题的小儿歌或小故事。 英语 【来源】《Shapes》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第三小学崔凤云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研究成果) 【概述】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 姓名 学号 机械工程学院 2016年05月

实验一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一、实验内容 1.对某一轴径等精度测量8次,得到下表数据,求测量结果。 Matlab程序: l=[24.674,24.675,24.673,24.676,24.671,24.678,24.672,24.674];%已知测量值 x1=mean(l);%用mean函数求算数平均值 disp(['1.算术平均值为:',num2str(x1)]); v=l-x1;%求解残余误差 disp(['2.残余误差为:',num2str(v)]); a=sum(v);%求残差和 ah=abs(a);%用abs函数求解残差和绝对值 bh=ah-(8/2)*0.001;%校核算术平均值及其残余误差,残差和绝对值小于n/2*A,bh<0,故以上计算正确 if bh<0 disp('3.经校核算术平均值及计算正确'); else disp('算术平均值及误差计算有误'); end xt=sum(v(1:4))-sum(v(5:8));%判断系统误差(算得差值较小,故不存在系统误差) if xt<0.1 disp(['4.用残余误差法校核,差值为:',num2str(x1),'较小,故不存在系统误差']); else disp('存在系统误差'); end bz=sqrt((sum(v.^2)/7));%单次测量的标准差 disp(['5.单次测量的标准差',num2str(bz)]);

p=sort(l);%用格罗布斯准则判断粗大误差,先将测量值按大小顺序重新排列 g0=2.03;%查表g(8,0.05)的值 g1=(x1-p(1))/bz; g8=(p(8)-x1)/bz;%将g1与g8与g0值比较,g1和g8都小于g0,故判断暂不存在粗大误差if g1

实验四 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及稳定性分析V2.2版

实验四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及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三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2)由实验证明开环增益K对三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 (3)研究时间常数T对三阶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图8-16 三阶系统原理框图 322

323 图8-17 三阶系统模拟电路 图8-16为三阶系统的方框图,它的模拟电路如图8-17所示,它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T 1T 2T 3S 3+T 3(T 1+T 2)S 2+T 3S+K=0 其中K=R 2/R 1,T 1=R 3C 1,T 2=R 4C 2,T 3=R 5C 3。 若令T 1=0.2S ,T 2=0.1S ,T 3=0.5S ,则上式改写为 用劳斯稳定判据,求得该系统的临界稳定增益K=7.5。这表示K>7.5时,系统为不稳定;K<7.5时,系统才能稳定运行;K=7.5时,系统作等幅振荡。 除了开环增益K 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有影响外,系统中任何一个时间常数的变化对系统的稳定性都有影响,对此说明如下: 令系统的剪切频率为ωc ,则在该频率时的开环频率特性的相位为: ?(ωc )= - 90? - t g -1T 1ωc - t g -1T 2ωc K S T S T S T K S U S U i o +++= )1)(1()()(2130 100K 50S 15S S 23=+++

324 相位裕量γ=180?+?(ωc )=90?- t g -1T 1ωc- t g -1T 2ωc 由上式可见,时间常数T 1和T 2的增大都会使γ减小。 四、思考题 (1)为使系统能稳定地工作,开环增益应适当取小还是取大? (2)系统中的小惯性环节和大惯性环节哪个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大,为什么? (3)试解释在三阶系统的实验中,输出为什么会出现削顶的等幅振荡? (4)为什么图8-13和图8-16所示的二阶系统与三阶系统对阶跃输入信号的稳态误差都为零? (5)为什么在二阶系统和三阶系统的模拟电路中所用的运算放大器都为奇数? 五、实验方法 图8-16所示的三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1)按K=10,T 1=0.2S, T 2=0.05S, T 3=0.5S 的要求,调整图8-17中的相应参数。 (2)用慢扫描示波器观察并记录三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3)令T 1=0.2S , T 2=0.1S , T 3=0.5S ,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K 分别为5,7.5,和10三种情况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4)令K=10,T 1=0.2S ,T 3=0.5S ,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T 2分别为0.1S 和0.5S 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六、实验报告 (1)作出K=5、7.5和10三种情况下的单位阶跃响应波形图,据此 ) 1)(1()(213++= S T S T S T K S G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知识总结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误差的意义 1.1.1研究误差的意义为: 1)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消除或减小误差 2)正确处理测量和试验数据,合理计算所得结果,以便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更接近于真值的数据 3)正确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仪器或选用仪器和测量方法,以便在最经济条件下,得到理想的结果。1.2误差的基本概念 1.2.1误差的定义:误差是测得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 1.2.2绝对误差:某量值的测得值之差。 1.2.3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比值。 1.2.4引用误差:以仪器仪表某一刻度点的示值误差为分子,以测量范围上限值或全量程为分母,所得比值为引用误差。 1.2.5误差来源:1)测量装置误差 2)环境误差 3)方法误差 4)人员误差 1.2.6误差分类:按照误差的特点,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三类。 1.2.7系统误差: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为系统误差。 1.2.8随机误差: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1.2.9粗大误差: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 1.3精度 1.3.1精度: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值接近程度的量,成为精度。 1.3.2精度可分为: 1)准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2)精密度: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 3)精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的影响程度,其定量特征可用测量的不确定度来表示。 1.4有效数字与数据运算 1.4.1有效数字:含有误差的任何近似数,如果其绝对误差界是最末位数的半个单位,那么从这个近似数左方起的第一个非零的数字,称为第一位有效数字。从第一位有效数字起到最末一位数字止的所有数字,不论是零或非零的数字,都叫有效数字。 1.4.2测量结果应保留的位数原则是:其最末一位数字是不可靠的,而倒数第二位数字应是可靠的。 1.4.3数字舍入规则:保留的有效数字最末一位数字应按下面的舍入规则进行凑整: 1)若舍去部分的数值,大于保留部分的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加一 2)若舍去部分的数值,小于保留部分的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不变 3)若舍去部分的数值,等于保留部分的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凑成偶数。 1.4.4数据运算规则: 1)在近似数加减运算时,运算数据以小数位数最少的数据位数为准 2)在近似数乘除运算、平方或开方运算时,运算数据以有效位数最少的数据位数为准 3)在对数运算、三角函数运算时,数据有效位数应查表得到。 第二章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2.1随机误差 2.1.1随机误差的产生原因:1)测量装置方面的因素 2)环境方面的因素 3)人员方面的因素。 2.1.2随机误差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性:对称性,单峰性,有界性,抵偿性。 2.1.3正态分布: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均具有以上四个特征,由于多数随机误差都服从正态分布,因而正态分布在误差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误差分析

实验三 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误差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研究高阶系统的稳定性,验证稳定判据的正确性; 2、了解系统增益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观察系统结构和稳态误差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任务 1、稳定性分析 欲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只要求出系统的闭环极点即可,而系统的闭环极点就是闭环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的根,可以利用MATLAB 中的tf2zp 函数求出系统的零极点,或者利用root 函数求分母多项式的根来确定系统的闭环极点,从而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1)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0.2( 2.5)()(0.5)(0.7)(3) s G s s s s s +=+++,用MATLAB 编写程序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绘制闭环系统的零极点图。 在MATLAB 命令窗口写入程序代码如下: z=-2.5 p=[0,-0.5,-0.7,-3] k=0.2 Go=zpk(z,p,k) Gc=feedback(Go,1) Gctf=tf(Gc) 运行结果如下:

Transfer function: 0.2 s + 0.5 --------------------------------------- s^4 + 4.2 s^3 + 3.95 s^2 + 1.25 s + 0.5 s^4 + 4.2 s^3 + 3.95 s^2 + 1.25 s + 0.5是系统的特征多项式,接着输入如下MATLAB程序代码: den=[1,4.2,3.95,1.25,0.5] p=roots(den) 运行结果如下: p = -3.0058 -1.0000 -0.0971 + 0.3961i -0.0971 - 0.3961i p为特征多项式dens的根,即为系统的闭环极点,所有闭环极点都是负的实部,因此闭环系统是稳定的。 下面绘制系统的零极点图,MATLAB程序代码如下: z=-2.5 p=[0,-0.5,-0.7,-3] k=0.2 Go=zpk(z,p,k)

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

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 第一节体育教学目标概述 一、体育教学目标以及相关的概念 应该说,在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中频繁地使用教学目标概念只是近些年的事,以前经常使用的是“体育教学目的”和“体育教学任务”,如在新中国成立后历次的《体育教学大纲》中,使用的都是“一个目的和三项任务”。那么,“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目的”、“体育教学任务”之间是个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在确定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之前,先来分析一下“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任务”、“体育教学目的”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的、体育教学任务的含义 (1)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人们设立体育学科和实施体育教学的行为意图与初衷。体育教学目的也是贯穿整个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对体育教学提出的概括性的和总体性的要求,它把握着体育教学的进展方向。 (2)所谓目标,则是努力的方向和预期的成果,是“要在各个阶段达成什么和最后达到什么”的意思。由此而论,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人们为达到体育教学的某个目的在行动过程中设立的各个阶段预期成果以及最后的预期成果。 (3)所谓任务,是受委派担负的工作或责任,即上位的人或事对下位的人或事提出的要求及布置的工作,是“要做什么”的意思。由此而论,体育教学任务是为了完成体育教学目的、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所应

该做和必须做的工作。 (二)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的、体育教学任务三者之间的关系 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的、体育教学任务三者之间应是如下的相互关系: (1)各个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的总和就是最终的体育教学目标。 (2)最终的体育教学目标(代表着最终成果)是实现了体育教学目的(意图)的标志。 (3)体育教学任务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和体育教学目标所应该做的实际工作和责任。 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某人请朋友吃饭,其目的(意图)是增进感情;其总目标(总效果)是使朋友高兴(使朋友高兴了即是增进了感情的标志);分目标(各个事情的分效果)则有:接送好、吃得好、氛围好、谈得好等等;其任务则是安排好车、安排好饭菜、安排好饭厅的氛围、安排好有趣话题以及安排好适合的陪客等等。 举体育教学的例子说明:如体育教学的一个目的(意图)是让学生掌握篮球技能从而增强终身体育的能力,那么篮球教学总目标(总效果)就是学会主要的篮球技术和有关知识(学会主要的篮球技术和有关知识是掌握篮球技能的标志),篮球教学的分目标(各个教学课的分效果)则是掌握篮球的最基本的技术、学会运用战术、学习有关规则和相关链接、学会篮球欣赏等等,而各个篮球课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学好那些被认定是基本的篮球技术、一步一步地掌握被认定是基本的战术和运用的方法、一步一步地学习篮球的规则和有关相关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