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指数法应用

dc指数法应用
dc指数法应用

dc 指数法在地层压力监测中的应用

班级:11级石油工程1班

学号:1105280117

姓名:刘哲

摘要:地层压力对钻井行业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地质参数,因而对其的监测也显得十分重要了!在钻井环境下地质环境有时相对复杂一些,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选择一项相对成熟的地层压力监测方法相当重要。而dc 指数法作为一项较为成熟的监测方法对于地层压力的监测再合适不过了!

关键字:dc 指数法;地层压力检测。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石油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非常重要,堪称国民经济之命脉,但是石油是存在于地下的,需要一套完整的钻井程序,进行钻进,钻开储层,开采出石油,因此为了更好地钻进,我们需要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地层压力进行监测,避免在出现异常高压或异常低压时,未能进行有效地监测而造成损失,在钻井前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会根据相关的地质参数进行估算地层压力,但这种估算往往有较大的偏差,为了减小这种偏差,我们常用dc 指数法在钻井过程中利用钻井资料对地层压力进行实时监测。

一dc 指数法的应用理论

(一)dc 指数法的原理

dc 指数法实质上是机械钻速法。它利用泥页岩压实规律和压差(即井底的钻井液柱压力与地层压力之差)对机械钻速的影响理论在监测地层压力的。

(二)dc 指数法估算压力的步骤

(1)在高压曾顶部以上至少3000米的纯泥,页岩井段,按一定深度间隔取点,(如果砂泥页岩交错的地层,取泥页岩的数据点),比较理想的是每1.5米或3米取一点,如果钻速高,可以每5米,10米甚至更大间隔取点。重点井段可加密每一米取一点,记录每一点所对应钻速,钻压,钻头直径,地层水密度和实际钻井液密度等六项参数。

(二)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d 指数和dc 指数

(三)在半对数坐标纸上一一作出dc 指数和相应的井深所确定的点。

(四)根据正常地层压力井段的数据引dc 指数的正常趋势线,

(五)根据地层压力做出dc-D 正常趋势线之后,可直接观察到异常高压出现的层位和该层位dc 指数的偏离值。

(三)dc 指数法应用公式的推导及演变

钻速在钻头和地表层面的一个复杂的交互面上受地层可钻性的影响。为了计算方便,地层可钻性由宾汉给出的一个钻进速度方程来定义:

d R W a N

D ??=? ??? 式中:R —钻速, ft/min;

N -转盘转速, r/min;

W - 钻压,kN;

D - 钻头直径,in ;

α- 岩性常数,无量纲;

dc d =? d - 压实指数,无量纲;

约翰和希尔利省略了岩性常数“α”,并用其他经验常数来解决宾汉的“d ”指数问题。 为了求解“d ”指数,约翰和希尔利方程成为:

6lg 6012lg 10R N d W D ?? ???=?? ???

n c d d d ρρ=? 式中 R —钻速, ft/min;

N -转盘转速, r/min;

W - 钻压,kN;

D 钻头直径,㎝;

1971由rehm 和meclendon 于1971年提出了修正的d 指数法。dc 指数按下式计算; 12

d dc d d =?1d 式中 d — “d”指数,无量纲;

dc — 校正“d ”指数,无量纲;

1d — 正常静水压力梯度,ppg;

2d — 当量钻井液密度,ppg.

Ceoservlces 使用另一种校正版本的d 指数,叫做dcs.

126()lg 12lg 10p

f z d R N dcs W d D

?=? 126()lg 12lg 10p

f z d R N dcs W d D

?=? R — 钻时,min/ft;

W — 钻压,1b;

N — 转盘转速,r/min;

D — 钻头直径,int;

F(Z) — 钻头磨损系数;

1d — 正常静水压力梯度,ppg;

2d — 当量钻井液密度,ppg;

P — 钻头类型指数,无量纲。

“P”指数值和与之对应的IADC 值见表3-3.

国内常用dc 计算公式如下:

3.282lg 0.0684lg n c G RPM ROP dc ECD WOB D ???????=????????

dc - 校正d 指数,无量纲;

RPM -转盘转速,r/min;

ROP - 转速,m/min;

WOB - 钻压,KN;

b D -钻头直径,mm;

n G - 正常液压梯度,g/3cm

ECD - 当量钻井液密度,g/3cm 3cm

二 dc 指数法的实际应用

(一)

《时间序列分析》案例

《时间序列分析》案例案例名 称:时间序列分析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内容要 求:确定性与随机性时间序列之比较设计作 者:许启发,王艳明 设计时 间:2003年8月

案例四:时间序列分析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 一、案例简介 为了配合《统计学》课程时间序列分析部分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案例教学,其内容是:对烟台市的未来经济发展状况作一预测分析,数据取烟台市1949—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度数据,并以此为依据建立预测模型,对1999年和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作出预测并检验其预测效果。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最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科学地预测该指标,对制定经济发展目标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在组织实施时,我们首先将数据资料印发给学生,并讲清本案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案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然后给学生一段时间,由学生根据资料,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预测分析,并确定具体的讨论日期;在课堂讨论时让学生自由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由主持教师作点评发言,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经济预测是研究客观经济过程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变化趋势,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客观经济现象历史规律的探讨和现状的研究,求得对未来经济活动的了解,以确定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水平,为决策提供依据。 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首先将预测目标的历史数据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然后分析它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自身的统计规律,外推得到预测目标的未来取值。它与回归分析预测法的最大区别在于:该方法可以根据单个变量的取值对其自身的变动进行预测,无须添加任何的辅助信息。 本案例的最大特色在于:它汇集了统计学原理中的时间序列分析这一章节的所有知识点,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可以把不同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进行综合的比较,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章的内容。 二、案例的目的与要求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案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本案例将时间序列分析中的水平指标、速度指标、长期趋势的测定等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巩固学生所学的课本知识,深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3.本案例是对烟台市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进行预测,通过对实证结果的比较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对同一问题的解决,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根据约束条件,从中选择一种合适的预测方法; 4.通过本案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EXCEL软件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对统计、计量分析软件SPSS或Eviews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5.通过本案例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共事的能力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 1.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 2.学生必须熟悉相应的预测方法和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 3.学生以主角身份积极地参与到案例分析中来,主动地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4.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之前,学生可以根据提供的样本数据,自己选择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对这一案例进行预测,比较不同预测方法的异同,提出若干可供选择的方案; 5.学生必须提交完整的分析报告。分析报告的内容应包括:选题的目的及意义、使用数据的特征及其说明、采用的预测方法及其优劣、预测结果及其评价、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的思路或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三、数据搜集与处理 时间序列数据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最常见的有:年度数据、季度数据、月度数据。本案例主要讨论对年度数据如何进行预测分析。考虑到案例设计时的侧重点,本案例只是对烟

时间序列分析中指数平滑法的应用_刘罗曼

收稿日期:2008-12-20 基金项目:辽宁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0060842)。作者简介:刘罗曼(1980-),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教师,硕士。 第27卷 第4期 2009年10月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 henyang N 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Vol .27,No .4Oct .2009文章编号:1673-5862(2009)04-0416-03 时间序列分析中指数平滑法的应用 刘罗曼 (沈阳师范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摘 要:对于平稳时间序列分析,最常采用4种方法即指数平滑法,自回归法,自回归综合移 动平均法和季节分解法。本文通过具体实例分别介绍指数平滑中三种不同方法即Simple 法,Holt 法和Winters 法的应用。它们是分别适用于时间序列数据集无趋势和季节变化,有线性趋势无季 节变化和有季节变化的模型分析法。 关 键 词:指数平滑法;Simple 法;Holt 法;W inters 法 中图分类号:O 212 文献标识码:A 0 引 言 时间序列分析是统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遍布经济学,工程学等各个领域。总体来说时间序列就是依时间顺序取得的观察资料的集合。这里时间是广义的,对于离散时间序列常采用等时间间隔采集,对于连续时间序列则可以利用相等采样间隔转化成离散时间序列。而所有时间序列的特点都是数据资料的先后顺序不能随意改动,逐次的观测值通常是不独立的,分析时必须考虑观测资料的时间顺序。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找出系统内在统计和发展规律,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和控制未来。 指数平滑法是一种常用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指数平滑法的估计是非线性的,其目标是使预测值和实测值间的均方差(MSE )最小。根据对趋势和季节的不同假设选择相应的模型进行平滑处理。在不同模型中参数取值范围都在0~1之间,调节参数值的大小可得到不同的预测结果,判断预测结果的好坏可参看输出结果中方差(SSE )的大小,方差越小,预测效果越好[1-10]。 1 Simple 法 1)Simple 法概述 Simple 法是在移动平均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次指数平滑法,它的模型中有一个参数α(从0~1之间取值)。其计算公式为:F t +1=αX t +(1-α)F t 。其中,X t 为实际观测值,F t 为预测值。它体现了对未来的估计。最近的观测值要比早期的观测值影响更大,在预测时应赋予更大的权数的思想。 根据时间序列系统动态性: F t +1=αX t +(1-α)[αX t -1+(1-α)F t -1]=αX t +α(1-α)X t -1+(1-α)2F t -1 =αX t +α(1-α)X t -1+α(1-α)2X t -2+…+α(1-α)N -1X t -(N -1)+α(1-α)N F t -(N -1)可见,每一递推观测值的权数按指数规律递减,故指数平滑因此得名。 由第一个公式可得:F t +1=F i +α(X t -F t )=F t +αe t 。即t 时间的误差e t 恰好是实际观测值减去预测值。因此,Simple 法给出的预测值是前一期的预测值加上前一期的预测值中所产生的修正值。α越接近于1,新的预测值将包括对前一期的预测误差的全部修正值。反之,则相反。 例1 为某化工厂化工生产过程中每分钟(共120min )的温度读数,要求对第121min 的温度读数作一次平滑预测。 2)生成统计图 对本例温度读数形成的时间序列数据作Simple 单线统计图,如图1,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可见,该

Excel指数平滑法

Excel应用案例 指数平滑法 移动平均法的预测值实质上是以前观测值的加权和,且对不同时期的数据给予相同的加权。这往往不符合实际情况。指数平滑法则对移动平均法进行了改进和发展,其应用较为广泛。 ? ? 1. 指数平滑法的基本理论 根据平滑次数不同,指数平滑法分为:一次指数平滑法、二次指数平滑法和三次指数平滑法等。但它们的基本思想都是:预测值是以前观测值的加权和,且对不同的数据给予不同的权,新数据给较大的权,旧数据给较小的权。 ? ? ①一次指数平滑法 ? ? 设时间序列为,则一次指数平滑公式为: ? ? ? ? 式中为第 t周期的一次指数平滑值;为加权系数,0<<1。 ? ? 为了弄清指数平滑的实质,将上述公式依次展开,可得: ? ? ? ? 由于0<<1,当→∞时,→0,于是上述公式变为: ? ? ? ? 由此可见实际上是的加权平均。加权系数分别为,,…,是按几何级数衰减的,愈近的数据,权数愈大,愈远的数据, 权数愈小,且权数之和等于1,即。因为加权系数符合指数规律,且又具有平滑数据的功能,所以称为指数平滑。 ? ? 用上述平滑值进行预测,就是一次指数平滑法。其预测模型为: ? ? ? ? 即以第t周期的一次指数平滑值作为第t+1期的预测值。 ? ? ②二次指数平滑法

? ? 当时间序列没有明显的趋势变动时,使用第t周期一次指数平滑就能直接预测第t+1期之值。但当时间序列的变动出现直线趋势时,用一次指数平滑法来预测仍存在着明显的滞后偏差。因此,也需要进行修正。修正的方法也是在一次指数平滑的基础上再作二次指数平滑,利用滞后偏差的规律找出曲线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然后建立直线趋势预测模型。故称为二次指数平滑法。 ? ? 设一次指数平滑为,则二次指数平滑的计算公式为: ? ? ? ? 若时间序列从某时期开始具有直线趋势,且认为未来时期亦按此直线趋势变化,则与趋势移动平均类似,可用如下的直线趋势模型来预测。 ? ? ? ? 式中t为当前时期数;T为由当前时期数t到预测期的时期数;为第t+T 期的预测值;为截距,为斜率,其计算公式为: ? ? ? ? ? ? ③三次指数平滑法 ? ? 若时间序列的变动呈现出二次曲线趋势,则需要用三次指数平滑法。三次指数平滑是在二次指数平滑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平滑,其计算公式为: ? ? ? ? 三次指数平滑法的预测模型为: ? ? ? ? 其中: ? ? ? ? ? ? ? ? ④加权系数的选择 ? ? 在指数平滑法中,预测成功的关键是的选择。的大小规定了在新预测

《时间序列分析》案例04

《时间序列分析》案例04 案例名称:时间序列分析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内容要求:确定性与随机性时间序列之比较 许启发,王艳明 设计时间:2003年8月

案例四:时间序列分析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 一、案例简介 为了配合《统计学》课程时间序列分析部分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案例教学,其内容是:对烟台市的未来经济发展状况作一预测分析,数据取烟台市1949—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度数据,并以此为依据建立预测模型,对1999年和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作出预测并检验其预测效果。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最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科学地预测该指标,对制定经济发展目标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在组织实施时,我们首先将数据资料印发给学生,并讲清本案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案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然后给学生一段时间,由学生根据资料,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预测分析,并确定具体的讨论日期;在课堂讨论时让学生自由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由主持教师作点评发言,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经济预测是研究客观经济过程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变化趋势,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客观经济现象历史规律的探讨和现状的研究,求得对未来经济活动的了解,以确定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水平,为决策提供依据。 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首先将预测目标的历史数据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然后分析它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自身的统计规律,外推得到预测目标的未来取值。它与回归分析预测法的最大区别在于:该方法可以根据单个变量的取值对其自身的变动进行预测,无须添加任何的辅助信息。 本案例的最大特色在于:它汇集了统计学原理中的时间序列分析这一章节的所有知识点,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可以把不同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进行综合的比较,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章的内容。 二、案例的目的与要求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案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本案例将时间序列分析中的水平指标、速度指标、长期趋势的测定等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巩固学生所学的课本知识,深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3.本案例是对烟台市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进行预测,通过对实证结果的比较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对同一问题的解决,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根据约束条件,从中选择一种合适的预测方法; 4.通过本案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EXCEL软件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对统计、计量分析软件SPSS或Eviews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5.通过本案例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共事的能力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 1.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 2.学生必须熟悉相应的预测方法和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 3.学生以主角身份积极地参与到案例分析中来,主动地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4.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之前,学生可以根据提供的样本数据,自己选择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对这一案例进行预测,比较不同预测方法的异同,提出若干可供选择的方案; 5.学生必须提交完整的分析报告。分析报告的内容应包括:选题的目的及意义、使用数据的特征及其说明、采用的预测方法及其优劣、预测结果及其评价、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的思路或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化学发光法及其应用

化学发光法及其应用 摘要:对近年来化学发光分析法的研究应用最新进展作了评述,包括化学发光体系的类型,化学发光法的新方法,化学发光在无机、药物分析及食品中的应用。 关键字: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体系;应用; 化学发光是在没有光、电、磁、声、热源激发的情况下,由化学反应或生物化学反应产生的一种光辐射。以此为基础的化学发光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 ,简称CL)分析法是近30 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灵敏的微量及痕量分析法,由于可以进行发射光子计量,又没有外来激发光源存在时散射光背景的干扰,因而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检出限可达 10-12-10-21mol),很宽的线性范围(3-6个数量级),同时仪器设备又很简单、廉价、易微型化,在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发展非常迅速。 近来,在改进和完善原有发光试剂和体系的同时,新发光试剂的合成,新体系的开发,与其它技术的联用,尤其是流动注射技术,传感器技术,HPLC 技术及各种固定化试剂技术的联用,更显示出化学发光分析快速,灵敏,简便等优点,也进一步拓宽了化学发光的应用范围。并且,化学发光在多类复杂有机物质,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核酸、DNA、激素、生物碱及各类药物及毒物的检测,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析,多种抗体和抗原的免疫分析,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受体芯片、酶芯片、微流控芯片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而且呈现出上升趋势。为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高灵敏度的、有效的分析手段,推动了这方面科学理论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也为化学发光和生物发光提供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手段,出现了许多新的化学发光和生物发光法,如纳米发光、发光成像、发光活体分析,大大促进了化学发光的发展及应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化学发光分析法。 1 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原理 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简称CL) 分析法是分子发光光谱分析法中的一类,是指物质在进行化学反应时,由于吸收了反应时产生的化学能,而使反应产物分子激发至激发态,受激分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便发出一定波长的光。根据化学发光反应在某一时刻的发光强度或发光总量来确定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叫化学发光分析法[1]。 换句话说,化学发光是指吸收了化学反应能的分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辐射现象, 广义的化学发光也包括电致化学发光。一个化学反应要产生化学发光现象, 必须满足

指数平滑法在销售预算中的应用

指数平滑法在销售预算中的应用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以销售预算为基础和起点,而销售预算的科学性主要依赖于销售预测的准确性,因此销售预测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指数平滑法与其他预测方法相比具有较大优势。本文通过对确定指数平滑模型的关键因素α的探讨,结合案例给出了指数平滑统计方法在销售预算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销售预算;销售预测方法;指数平滑法 一、销售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 戴维·奥利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对销售及收入、生产、成本、费用、资金等各方面进行分析、预测和决策,从而有计划地开展企业的经营活动。 销售预算是编制其他各项预算的基础。因为产品产量、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存货水平,都是由产品销售量决定的。销售预算编制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生产预算、存货预算等专门预算的正确性,销售预算编制得不科学将会导致整个预算体系无效,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使生产经营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一项对58家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调查表明,被调查的企业中有1/3左右开始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但对销售预算的重视程度不高,仅占实

施全面预算管理企业的33%。接近1/3的企业不编制销售预算,这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为了更好地发挥销售预算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企业应重视销售预算的编制。 二、销售预算中销售预测方法的评价 企业编制销售预算需要选择科学适用的销售预测方法。销售预测方法主要分为定性预测法和定量预测法,其中定性预测法主要有销售人员意见法、专家判断法等,定量预测法主要有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回归分析法、指数平滑法等。下面笔者就这几种方法进行评述: (1)销售人员意见法。是指将本企业熟悉市场情况和销售变化信息的销售人员集合在一起,对市场变化的判断意见加以汇总、分析和整理,从而做出较为正确的预测。但销售人员意见可能受本身知识水平高低、占有资料多少、个人感悟能力大小以及责任感的强弱等因素影响,因此,其结果难免存在一定的不足,具有较大主观性。 (2)专家判断法。专家判断法根据形式不同又分为个别专家意见汇集法、专家小组法和德尔菲法。个别专家意见汇集法由于受条件限制,准确性容易受到影响。专家小组法信息量较大,考虑的因素较全面,而且专家之间也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使预测结论更加全面、具体。但是整个会议也有可能受权威人士或多数专家的影响较大,使持不同意见的少数专家不愿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所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试题

1.采用DOW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进行分析评价过程中,可以计算出潜在火灾、爆炸和反应性事故的__。 A.预期损失B.严重度C.发生频率D.毒性指数 2.DOW法中,若工艺单元是反应器,温度超过60℃,则__考虑物质系数的温度修正。 A.要B.反应物质的闪点大于60℃时,要 C.不必D.反应活性温度低于600℃时,要 3.DOW法中,__用来表示人体受害的程度,它可导致额外损失,但不能用于职业卫生和环境的评价。 A.毒性系数N H值B.毒性系数N F值 C.反应性等级N R值D.可燃性等级N H值 4.DOW法中,若混合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持续而快速,生成物为非燃烧性、稳定的产物,则其物质系数应根据反应过程中__来决定。 A.最危险的状态B.初始混合状态 C.生成物质的MF D.组分中最大的MF 5.DOW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不可以提供__。 A.事故后果分级B.财产损失C.受灾范围D.毒性分级 6.采用DOW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进行分析评价过程中,若工艺装置及所含物料无危险,则火灾、爆炸指数应为__。 A.0.00B.0.01C.0.10D.1.00 7.采用DOW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进行分析评价过程中,若评价单元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则安全措施补偿系数定为__。 A.0.00B.0.01C.0.10D.1.00 8.DOW法中,__是表述物质主要由于燃烧或发生其他化学反应引起火灾、爆炸时释放能量大小的内在特性的一个最基础的数值。 A.火灾、爆炸危险指数B.物质指数C.物质系数D.物量指数 9.DOW法中,工艺单元内混合物物质应按“__”原则来确定。 A.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含量最大的物质 B.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最危险物质 C.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反应热最大的物质 D.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反应速度最快的物质 10.采用DOW法进行分析评价时,如果工艺单元中存在易燃液体,工艺过程中的另一时段还存在可燃性粉尘,而且已确定了易燃液体的MF,则此时在计算F&EI的过程中,一般__。 A.按易燃液体的MF计算 B.按可燃性粉尘的MF计算 C.按易燃液体的MF与可燃性粉尘的MF中较大的计算 D.易燃液体的MF与可燃性粉尘的MF都要加以考虑 11.DOW法中,一般工艺危险是确定事故损害大小的主要因素,共有__项。 A.4B.6C.7D.12 12.DOW法中,氧化反应属于中等放热反应,危险系数为0.5。若所分析的工艺单元中使用硝酸这类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时,危险系数取为__。 A.0.5B.0.75C.1.00D.1.50 13.在DOW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中,若工艺单元为一封闭单元,并在封闭区域内、闪

指数平滑

指数平滑法 一、指数平滑法简介 指数平滑法是布朗(Robert G..Brown)所提出,布朗(Robert G..Brown)认为时间序列的态势具有稳定性或规则性,所以时间序列可被合理地顺势推延;他认为最近的过去态势,在某种程度上会持续到最近的未来,所以将较大的权数放在最近的资料。 指数平滑法是生产预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也用于中短期经济发展趋势预测,所有预测方法中,指数平滑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简单的全期平均法是对时间数列的过去数据一个不漏地全部加以同等利用;移动平均法则不考虑较远期的数据,并在加权移动平均法中给予近期资料更大的权重;而指数平滑法则兼容了全期平均和移动平均所长,不舍弃过去的数据,但是仅给予逐渐减弱的影响程度,即随着数据的远离,赋予逐渐收敛为零的权数。也就是说指数平滑法是在移动平均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时间序列预测分析法,它是通过计算指数平滑值,配合一定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现象的未来进行预测。其原理是任一期的指数平滑值都是本期实际观察值与前一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 二、指数平滑法的基本公式 指数平滑法的基本公式是:式中, ?S t--时间t的平滑值; ?y t--时间t的实际值; ?S t? 1--时间t-1的平滑值; ?a--平滑常数,其取值范围为[0,1]; 由该公式可知: 1.S t是y t和S t?1的加权算术平均数,随着a取值大小变化,决定y t和S t?1对S t的影响程度,当a取1时,S t = y t;当a取0时,S t = S t? 1。 2.S t具有逐期追溯性质,可探源至S t?t+ 1为止,包括全部数据。其过程中,平滑常数以指数形式递减,故称之为指数平滑法。指数平滑常数取值至关重要。平滑常数决定了平滑水平以及对预测值与实际结果之间差异的响应速度。平滑常数a越接近于1,远期实际值对本期平滑值影响程度的下降越迅速;平滑常数a 越接近于 0,远期实际值对本期平滑值影响程度的下降越缓慢。由此,当时间数列相对平稳时,可取较大的a;当时间数列波动较大时,应取较小的a,以不忽略远期实际值的影响。生产预测中,平滑常数的值取决于产品本身和管理者对良好响应率内涵的理解。

基于道化学指数的储罐风险分析

基于道化学法的储罐风险评价 1.概述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简称DOW法)是对设备设施及所储存化学物质的潜在危险逐步进行推算,根据以往事故的统计资料、物质的潜在危险性以及当前的各种安全防护措施状况进行的定量安全评估。 道化学法具体评价方法包括如下几方面: 1)评价单元的确定; 2)评价单元内的物质系数的计算; 3)按照评价单元的工艺条件状况,选取切合实际的危险系数,分别在“一般工艺 危险系数”和“特殊工艺危险系数”栏目内记录; 4)评价工艺单元内的危险系数是用一般工艺危险系数和特殊工艺危险系数相乘出; 5)评价系统内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由工艺单元危险系数和物质系数相乘得出; 6)运用火灾、爆炸指数法计算出评价单元内的暴露区域半径,由此可以得出暴露 区域面积; 7)通过相关资料,找出评估单元内的全部设备的替换价值,继而确定其危害系数, 最后得出基本最大可能财产损失(MPPD); 8)最大损失工作日(MPDO)由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确定; 9)停产损失(BI)由停产损失工作日确定。 2.实例应用 选取南通某储运公司一储罐区作为研究对象,该储罐区有6个相同储罐,储罐直径11580mm,高为11847mm,存储介质为汽油。 运用道化学公司(DOW)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对储罐区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 (1)火灾、爆炸危险指数确定与计算 物质系数MF 是描述物质在燃烧或其余化学反应引发的火灾、爆炸时所释放能量大小的内在特性。查阅道化学第七版化学物质系数表,如下表所示。 表1 汽油物质系数表 化学物名称物质系数 MF 燃烧热Hc (BUT/1b×103) 毒性系 数 N h 燃烧系 数 N f 化学不 稳定性 N r 闪点 ℉ 沸点 ℉ 汽油1618.8130-45100~400 汽油的物质系数MF=16,且温度不高于60℃,故物质系数不需要进行温度修正。(2)一般工艺危险系数 一般工艺危险是确定事故危害大小的主要因素,它包含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化学物质的处理和输送、单元、通道、排放和泄漏控制六项内容,有关各项取值之和,即为单元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 汽油在存储阶段无放热和吸热反应,故这两项危险系数取为0。其余四项如下: A.物料的处理和输送:可燃性物质的存放,对于燃烧系数为3的易燃液体系数取0.85; B.单元:储罐区是露天的,能够快速排出泄漏的气体,减少潜在的爆炸危险,所以不取危险系数; C.通道:紧急救援车辆的通道已经设置在生产装置周围,不取危险系数;

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应用研究与新进展

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应用研究与新进展 摘要:化学发光分析法是根据化学反应的发光强度或发光总量确定相应组分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同荧光法相比,化学发光法不需要外来的光源,减少了拉曼散射和瑞利散射,降低了噪音信号的干扰,提高了检测的信噪比,扩大了线性范围。并具通过特定的化学发光可以定性定量的测定微量物质,有操作方便,易于实现自动化,分析快等特点。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化学发光分析法与其他方法相比较其灵敏度也较高,此外线性范围宽和仪器简单也是化学发光分析法的特点之一。正是基于这些特点,化学发光分析法在环境化学、临床医学、生物科学等领域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本文从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原理、优缺点和应用研究的新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化学发光分析法,化学发光体系,鲁米诺,光泽精 引言 化学发光是化学反应体系中的某些分子或原子中的电子,如反应物、中间体或反应产物吸收了化学反应释放出的化学能后,由基态(较低能级)跃迁到激发态(较高能级),然后再返回到基态,并释放光子所产生的光辐射[2]。化学发光又称为冷光,它是在没有任何光、热或电场等激发的情况下由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光辐射。由于不需要外源性激发光源,避免了背景光和杂散光的干扰,降低了噪声,大大提高了信噪比。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现自动化,分析快等特点。在生物工程学,药物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和环境化学等各个领域正显示出它蓬勃的生机。本文主要介绍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原理、优缺点,常用的化学发光试剂及其体系,和在环境化学、临床医学、生物科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和化学发光分析法的近两年的应用新进展。 1 化学发光 1.1化学发光的原理 发光是指分子或原子中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由基态(较低能级)跃迁到激发态(较高能级),然后再返回到基态,并释放光子的过程。根据形成激发态分子

Eviews时间序列分析实例.

Eviews时间序列分析实例 时间序列是市场预测中经常涉及的一类数据形式,本书第七章对它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通过第七章的学习,读者了解了什么是时间序列,并接触到有关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原理和一些分析实例。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说明如何使用Eviews软件进行分析。 一、指数平滑法实例 所谓指数平滑实际就是对历史数据的加权平均。它可以用于任何一种没有明显函数规律,但确实存在某种前后关联的时间序列的短期预测。由于其他很多分析方法都不具有这种特点,指数平滑法在时间序列预测中仍然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一次指数平滑 一次指数平滑又称单指数平滑。它最突出的优点是方法非常简单,甚至只要样本末期的平滑值,就可以得到预测结果。 一次指数平滑的特点是:能够跟踪数据变化。这一特点所有指数都具有。预测过程中添加最新的样本数据后,新数据应取代老数据的地位,老数据会逐渐居于次要的地位,直至被淘汰。这样,预测值总是反映最新的数据结构。 一次指数平滑有局限性。第一,预测值不能反映趋势变动、季节波动等有规律的变动;第二,这种方法多适用于短期预测,而不适合作中长期的预测;第三,由于预测值是历史数据的均值,因此与实际序列的变化相比有滞后现象。 指数平滑预测是否理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滑系数。Eviews提供两种确定指数平滑系数的方法:自动给定和人工确定。选择自动给定,系统将按照预测误差平方和最小原则自动确定系数。如果系数接近1,说明该序列近似纯随机序列,这时最新的观测值就是最理想的预测值。 出于预测的考虑,有时系统给定的系数不是很理想,用户需要自己指定平滑系数值。平滑系数取什么值比较合适呢?一般来说,如果序列变化比较平缓,平滑系数值应该比较小,比如小于0.l;如果序列变化比较剧烈,平滑系数值可以取得大一些,如0.3~0.5。若平滑系数值大于0.5才能跟上序列的变化,表明序列有很强的趋势,不能采用一次指数平滑进行预测。 [例1]某企业食盐销售量预测。现在拥有最近连续30个月份的历史资料(见表l),试预测下一月份销售量。 表1 某企业食盐销售量单位:吨 解:使用Eviews对数据进行分析,第一步是建立工作文件和录入数据。有关操作在本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 以已往的事故统计资料及物质的潜在能量和现行安全措施为依据。 目的: (1)量化潜在火灾、爆炸和反应性事故的预期损失; (2)确定可能引起事故发生或事故扩大的装置; (3)向在关部门通报潜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4)使有关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了解到各工艺部门可能造成的损失,以此确定减轻事故严重性和总损失的有效、经济的途径。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等级 步骤 1)选择工艺单元 2)确定物质系数MF 3)确定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F3= F1* F2 F1(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2(特殊工艺危险系数) 4)确定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 F3*MF 5)安全措施补偿系数:工艺补偿C1物质隔离补偿C2防火措施补偿C3 6)确定暴露面积:暴露半径R=F&EI*0.256 面积=π*R2 7)确定暴露区域内财产的更换价值:=原来成本*0.82*增长成本 8)确定危险系数:由危险系数(F3)和物质系数(MF)按图确定 9)确定最大可能财产损失(MPPD) 10)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MPPD)=最大可能财产损失*安全措施补偿系数 11)最大可能工作日损失(MPDO) 12)确定停产损失(BI):=MPDO/30*VPM*0.7 VPM为每月产值;0.7代表固定成本和利润选择恰当工艺单元的6个参数及还应注意的问题: (1)潜在化学能(物质系数) (2)工艺单元中危险物质的数量 (3)资金密度(每平方米美元数) (4)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 (5)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历史资料 (6)对装置起关键作用的单元 还应注意的问题:1)所处理的量至少为454kg或0.454m3 2)设备串联布置且相互间未有效隔离,要仔细考虑如何划分 3)要仔细考虑操作状态及操作时间,对F&EI有影响的异常状况,判别选择个操作阶段还是几个阶段来确定重大危险 4)在决定哪些设备具有最大潜在火灾爆炸危险时,可请教工程技术人员或专家物质系数的确定:由N F(燃烧性)、N R(化学性)决定。 当温度超过60℃,物质系数要修正。 对于可燃性粉尘,用粉尘危险分级值(S t)确定。 液体和气体的N F由闪点求得,粉尘或尘雾的S t值由粉尘爆炸试验确定。 物质、混合物或化合物的反应性等级N R根据其在环境温度条件下的不稳定性(或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按NFPA704确定。 N R=0:在燃烧条件下仍保持稳定的物质: ①不与水反应的物质。 ②在温度>300-500℃时用差热扫描量热计(DSC)测量显示温升的物质。

(完整版)荧光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

荧光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 免疫分析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的检测方法,即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应用制备好的抗原或抗体作为试剂,以检测标本中的相应抗体或抗原。由于免疫的特异性结合,免疫分析方法具有很好的选择性,荧光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其中典型的两种。本文将对这两种免疫分析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免疫 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特异性免疫系统,是一个专一性的免疫机制,针对一种抗原所生成的免疫淋巴细胞(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只能对同一种抗原发挥免疫功能。而对变异或其他抗原毫无作用。 1、抗原 1.1抗原的定义 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原性) ,并能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免疫反应性)。 抗原一般为大分子物质,其分子量在10kD以上。 1.2抗原的分类 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抗原,如细菌、病毒、异种动物血清等。

半抗原:仅具有与相应抗原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的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如大多数的多糖、类脂及一些简单的化学物质,它们本身不具免疫原性,但当与蛋白质大分子结合后形成复合物,便获得了免疫原性, 1.3抗原的性质 决定簇是指抗原分子表面的基团,它直接决定免疫学反映的特异性。 抗原通过抗原决定簇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结合,从而激活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抗原也藉此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因此,抗原决定簇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2、抗体 2.1抗体的定义 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由淋巴细胞合成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2.2抗体的结构 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由淋巴细胞特别是浆细胞合成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因其具有免疫活性故又称作免疫球蛋白。 人免疫球蛋白有五类,分别为IgG、IgA、IgM、IgD和IgE。 3、抗原抗体的结合 体外抗原抗体反应又称血清学反应

化学发光及生物发光的原理及其应用(精)

化学发光及生物发光的原理及其应用 第一部分概述 化学发光 (ChemiLuminescence ,简称为 CL) 分析法是分子发光光谱分析法中的一类,它主要是依据化学检测体系中待测物浓度与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在一定条件下呈线性定量关系的原理,利用仪器对体系化学发光强度的检测,而确定待测物含量的一种痕量分析方法。化学发光与其它发光分析的本质区别是体系产生发光 ( 光辐射 ) 所吸收的能量来源不同。体系产生化学发光,必须具有一个产生可检信号的光辐射反应和一个可一次提供导致发光现象足够能量的单独反应步骤的化学反应。化学发光体系用化学式表示为: 依据供能反应的特点,可将化学发光分析法分为: 1 )普通化学发光分析法 ( 供能反应为一般化学反 应 ) ; 2 )生物化学发光分析法 ( 供能反应为生物化学反应;简称 BCL) ; 3 )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法 ( 供能反应为电化学反应,简称 ECL) 等。根据测定方法该法又可分为: 1 )直接测定 CL 分析法; 2 )偶合反应 CL 分析法 ( 通过反应的偶合,测定体系中某一组份; 3) 时间分辨 CL 分析法 ( 即利用多组份对同一化学发光反应影响的时间差实现多组份测定 ) ; 4 )固相、气相、掖相 CL 。分析法; 5 )酵联免疫 CL 分析法等。 化学发光的系统一般可以表示为:

在整个的检测系统中其关键的部分为 PMT ,其直接影响到仪器的检测性能,其最高检测极限为 10 - 22 mol/L 。不同型号的仪器其检测技术不一样,但基本原理都是利用待测组份与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呈线性定量关系,而化学发光强度随体系反应进行的速度增强或衰弱。记录仪记录峰形,以峰高定量,也可以峰面积定量。因化学发光多为闪烁式发光 (1—2s 左右 ) ,故进样与记录时差短,分析速度快。 第二部分、化学发光常用的化学试剂及其原理 化学发光是某种物质分子吸收化学能而产生的光辐射。任何一个化学发光反应都包括两个关键步骤,即化学激发和发光。因此,一个化学反应要成为发光反应,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反应必须提供足够的能量( 170 ~ 300KJ / mol ),第二,这些化学能必须能被某种物质分子吸收而产生电子激发态,并且有足够的荧光量子产率。到目前为止,所研究的化学发光反应大多为氧化还原反应,且多为液相化学发光反应。 化学发光反应的发光效率是指发光剂在反应中的发光分于数与参加反应的分子数之比。对于一般化学发光反应,值约为 10 - 6 ,较典型的发光剂,如鲁米诺,发光效率可达 0 . 01 ,发光效率大于 0 。 01 的发光反应极少见。现将几种发光效率较高的常用的发光剂及其发光机理归纳如下。 1. 鲁米诺及其衍生物 鲁米诺的衍生物主要有异鲁米诺、 4—氨基已基—N 一乙基异鲁诺及 AHEI 和 ABEI 等。鲁米诺在碱性条件下可被一些氧化剂氧化,发生化学发光反应,辐射出最大发射波长为 425nm 的化学发光。 在通常情况下鲁米诺与过氧化氢的化学发光反应相当缓慢,但当有某些催化剂存在时反应非常迅速。最常用催化剂是金属离子,在很大浓度范围内,金属离子浓度与发光强度成正比,从而可进行某些金属离子的化学发光分析,利用这一反应可以分析那些含有金属离子的有机化合物,达到很高的灵敏度。其次是利用有机化合物对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的抑制作用,测定对化学发光反应具有猝灭作用的有机化合物。其三是通过偶合反应间接测定无机或有机化合物。其四是将鲁米诺的衍生物如异鲁米诺 (ABEI) 标记到羧酸和氨类化合物上,经过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或液相色谱 (LC) 分离后,再在碱性条件下与过氧化氢-铁氰化钾反应进行化学发光检测。也可以采用其它分离方法,如将新合成的化学发光试剂异硫氰酸异鲁米诺标记到酵母 RNA 后,通过离心和透析分离,然后进行化学发光检测。此外应用的还有 N 2(B2 羧基丙酰基 ) 异鲁米诺,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本文由:华夏学术传媒网提供https://www.360docs.net/doc/15150742.html, 摘要:本文根据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所使用标记物质的不同,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分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并对各方法经典标记物质及分析方法原理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在医学检验、食品安全及环境科学方面的应用进展情况。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分类;研究进展 化学发光是在常温下由化学反应产生的光的发射。其发光机理是:反应体系中的某些物质分子,如反应物、中间体或者荧光物质吸收了反应释放的能量而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当中间体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会释放等能级的光子,对光子进行测定而实现定量分析[1]。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是将化学发光与免疫反应相结合的产物,因化学发光具有荧光的特异性,但与荧光产生需要激发光不同,化学发光由化学反应产生光强度,并不需要激发光,从而避免了荧光分析中激发光杂散光的影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包含了免疫化学反应和化学发光反应两个部分。免疫分析系统是将化学发光物质或酶标记在抗原或抗体上,经过抗原与抗体特异性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是在免疫反应结束后,加入氧化剂或酶的发光底物,化学发光物质经氧化剂的氧化后,形成一个处于激发态的中间体,会发射光子释放能量以回到稳定的基态,发光强度可以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进行检测。待测物质浓度因为与发光强度成一定的关系而实现检测目的[2]。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类别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可分为3 大类,即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用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体或抗原的一类免疫测定方法。目前常见的标记物主要为鲁米诺类和吖啶酯类化学发光剂。 1. 鲁米诺类标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鲁米诺类物质的发光为氧化反应发光。在碱性溶液中,鲁米诺可被许多氧化剂氧化发光,其中H2O2最为常用。因发光反应速度较慢,需添加某些酶类或无机催化剂。酶类主要是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无机类包括O3、卤素及Fe3+、Cu2+、Co2+和它们的配合物。鲁米诺在碱性溶液下可在催化剂作用下,被H2O2等氧化剂氧化成3-氨基邻苯二酸的激发态中间体,当其回到基态时发出光子。鲁米诺的发光光子产率约为0.01,最大发射波长为425 nm。 2. 吖啶酯类标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吖啶酯用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ChemiluminescentImmunoassay,CLIA)由于热稳定性不是很好,Klee 等研究合成了更稳定的吖啶酯衍生物。在含有H2O2的碱性条件下,吖啶酯类化合物能生成一个有张力的不稳定的二氧乙烷,此二氧乙烷分解为CO2和电子激发态的N-甲基吖啶酮,当其回到基态时发出一最大波长为430 nm 的光子。吖啶酯类化合物量子产率很高,可达0.05。吖啶酯作为标记物用于免疫分析,发光体系简单、快速,不需要加入催化剂,且标记效率高,本底低。吖啶酯或吖啶磺酰胺类化合物应用于CLIA,通常采用HNO3+H2O2和NaOH 作为发光启动试剂,有些在发光启动试剂中加入Triton X-100,CTAC,Tween-20等表面活性剂以增强发光。(二)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CLEIA)是以酶标记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复合物上的酶再作用于发光底物,在信号试剂作用下发光,用发光信号测定仪进行发光测定。目前常用的标记酶为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LP),它们有各自的发光底物。HRP 最常用发光底物是鲁米诺及其衍生物。在CLEIA 中,使用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进行免疫反应后,利用鲁米诺作为发光底物,在过氧化物酶和起动发光试剂(NaOH和H2O2)作用下鲁米诺发光,酶免疫反应物中酶的浓度决定了化学发光的强

二次指数平滑法的应用

二次指数平滑法的应用 庄赟 二次指数平滑法也称布朗指数平滑法。二次指数平滑值记 为,它是对一次指数 平滑值计 算的平滑值,即 (1) 二次指数平滑法主要用于变参数线性趋势时间序列的预测。变参数线性趋势预测模型的 表达式为: (2)式的预测模型与一般的线性趋势模型的区别在于,式 中、是参数变量,随着 时间自变量 t 的变化而变化,即直线在各时期的截距和斜率是可能不同的; 是从期开始的预测期数。(2) 运用二次指数平滑法求解(2)式可得参数变量的表达式,即 根据(3)求出各期参数变量的取值,代入(2)式,则具有无限期的预测能力,当仅作 一期预测时,有(3) (4) 表1中第③栏是我国1978-2002年全社会客运量的资料,据期绘制散点图,见图1,可以看出,各年的客运量资料基本呈线性趋势,但在几个不同的时期直线有不同的斜率,因此考虑用变参数线性趋势模型进行预测。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一次指数平滑值。取, ,根据一次指数平滑公式,可计算各期的一次指数平滑预测值: 1978年: 1979年: ) 2(t S ) 1(t S ) 2(1 )1()2()1(--+=t t t S αS αS T b a y t t T t +=+^ t a t b (1)(2) (1)(2)2()1t t t t t t a S S b S S αα?=-??=-?-? ^ (1)(2)(1)(2)1(1)(2) 2()121 11t t t t t t t t t y a b S S S S S S α α ααα +=+=-+---= ---6 .0=α2539931)1(0)2(0===y S S ) 1(1 ) 1()1(--+=t t t S αy αS 2539932539934.02539936.04.06.0) 1(01) 1(1=?+?=?+?=S y S 2 .2753962539934.02896656.04.06.0)1(12)1(2=?+?=?+?=S y S T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