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艺学》教学大纲

《化学工艺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化学工艺学/Chemical Engineering Processes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54 讲课学时:54 实验学时:0

学分:3

适用对象: 化学工程与工艺

先修课程:化工原理,化工设备基础,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化学工艺学是研究将各类原料加工成为更有价值的消费品或者生产资料的过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化学工艺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将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以处理实际生产过程问题。它的作用与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化工工艺过程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建立较为系统的基础,能较好地应用物理、化学、化工基础知识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掌握化工工艺过程开发的基本思路与技巧。为学生将来从事化工行业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化学工艺学教学的要紧要求:使学生熟悉化学工业的特点、原料资源与要紧产品;懂得化学工艺的共性知识中化工过程的要紧效率指标,催化剂的性能及使用;掌握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懂得各类反应过程的反应规律、机理;掌握原料路线的选择,工艺流程的设计,最适宜的操作条件,生产过程所需的各类机械设备的规格、结构与材质,产品的质量操纵等内容。化工工艺学不仅要从理论上探讨每个工艺过程的可能性与条件,而且还要找出用最低的能耗与物耗生产出最好的产品的工艺方案。

四、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1 绪论

重点:化学工艺与化学工程的关系,要紧的化工原料

难点:介绍化学工艺与化学工程研究内容的差别与相互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化工工艺在化工生产、科研中的主导地位,激发其学习热情。

2 化学工艺基础

重点:石油的一次加工与二次加工的工艺与特点;化工过程的要紧效率指标;热量衡算与物料衡算。

难点:掌握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组织的基本方法,学会分析复杂流程的单程转化率、全程转化率、选择性等效率指标,建立初步的工程概念。

3 烃类热裂解

重点:不一致烃类原料裂解的通常规律及烃类裂解的一次反应与二次反应与对烯烃收率影

响;烃类裂解工艺过程参数选择;各个工艺参数与原料性质对裂解产物分布的影响;不一致SRT炉型差异;裂解气的净化方法、原理与工艺条件;不一致分离顺序流程及精馏分离塔的操作条件。

难点:烃类裂解工艺过程参数选择;裂解过程的高温、短停留时间与低烃分压的选择与措施。

4 芳烃转化

重点:芳烃转化的要紧反应;芳烃脱烷基、歧化、异构化、烷基化的典型产品生产工艺的原理、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的选择。

难点:芳烃转化各工艺流程的特点。

5 合成气的生产

重点:天然气制备合成气原理、催化剂、工艺流程及要紧设备;一氧化碳变换过程;脱硫与脱除二氧化碳的方法。

难点:天然气制备合成气的工艺流程;一氧化碳变换过程。

6 加氢与脱氢过程

重点:加氢、脱氢反应的通常规律;氮加氢制合成氨的原理、催化剂、工艺流程与设备;甲醇合成的原理、催化剂、工艺流程与设备;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的原理、催化剂、工艺流程与设备。

难点:氮加氢制合成氨的工艺流程与工艺参数的选择;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的工艺流程与工艺参数的选择。

7 烃类选择性氧化

重点:乙烯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工艺流程与工艺参数的选择。

难点:不一致氧化法工艺条件的选择与流程组织。

8 羰基化过程

重点:甲醇羰基化合成醋酸的原理、工艺流程;丙烯羰基化合成丁醇、辛醇的原理、工艺流程。

难点:甲醇羰基化合成醋酸的工艺流程与工艺参数的选择。

9 氯化过程

重点:平衡氧氯化生产氯乙烯的原理、工艺流程与设备。

难点:平衡氧氯化生产氯乙烯的原理、工艺流程

10 聚合物生产工艺基础

重点:聚合反应的理论与聚合方法。

难点:聚合物的生产工艺

11 生物技术生产大宗化学品

重点:生物技术分类与应用;发酵法生产乙醇

难点:生物技术生产要紧化学产品的机理与生产工艺

12 绿色化学化工概论

重点:绿色化学的概念;绿色化学化学工艺的途径与手段

难点:绿色化工生产工艺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六、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期末笔试,总评成绩 = 平常(20%)+闭卷考试(80%)七、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米镇涛,《化学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

参考书:

1.崔英德,《有用化工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8月。

2.宋启煌,《精细化工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4月。

3. 浙江大学,《化学工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崔恩选,《化学工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5. 王小宝,《无机化学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大纲制定人:李宝霞制定日期:2009-9-7

化学工艺学米镇涛答案

化学工艺学米镇涛答案 【篇一:科研论文(合成氨工艺综述)】 t>( 题目:合成氨工艺综述学生姓名:学号:学院:化工学院班级: 二〇一四年三月 合成氨工艺综述 摘要:本文总结了全国合成氨的主要生产方法,从工艺选择、合成 氨原料来源、原料及组成、工艺流程,以及合成氨当今的技术结构 进行了重点的分析介绍。 关键词:合成氨;工艺技术;原料;流程 合成氨是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下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的,世界 上除少量从焦炉气中回收外,工业上绝大多数合成氨是由合成法制得。生产合成氨的主要原料有天然气、石脑油、重油、煤炭等等。 其合成的工艺技术也有多种,其中以天然气蒸汽转化法和水煤浆气 化法制取合成气最为常见。 一合成氨原料及组成 (一)气态烃原料 合成氨的气态原料主要包括天然气、油田气、炼厂气和焦炉气等等,其中天然气的主要组份为:90%以上的甲烷和少量氮气、氢气。焦 炉气的主要成分是:50%多的氢气和25%的甲烷,还有一些其他碳 氢化合物。炼厂干气的主要成分是:气体碳氢化合物为主,以及氮 气和氧气,还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 (二)液态烃原料 合成氨的液态烃原料有:重油、渣油。其不同厂的渣油成分有些细 微的差别,但其主要成分碳含量86%以上,氢含量基本在11%以上 还有一些别的物质。 (三)固态原料 固态原料主要是煤,有有烟煤、无烟煤、褐煤等等。物质不同其燃 烧值也不同,无烟煤热值最高,烟煤其次。这也就说明无烟煤的碳 含量最高,为89%-98%。 二合成氨工艺技术 (一)以天然气为原料制造合成氨工艺技术 以天然气为原料制造合成氨的生产过程采用的是蒸汽转化法

和加氧催化法,其中以蒸汽转化法为主。主要流程是天然气和蒸汽在一段转化炉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天然气中的烷烃转化为以氢气和一氧化碳为主的合成气。合成气在经过二段转化炉,同时在加入空气,这样一方面使得残余的甲烷进一步燃烧,另一方面配入合成氨所需要的氮气,使得原料气中的氢氮比达到3:1;从二段转化炉出来的转化气中含有一定的一氧化碳,在经过变换工段把一氧化碳变化成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对合成氨是无用且有害的气体,会使得合成氨的催化剂中毒,所以必须进行脱除,分别进入低温甲醇洗和液氮洗;脱碳后的气体经过压缩机送往合成塔进行氨的合成。 在世界上合成氨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凯洛格传统工艺、凯洛格 节能工艺、凯洛格kaap工艺、托普索工艺、ici amv 工艺、布朗工艺等。其生产工序大都相同,主要的区别在于所选择的设备结构、净化方法、氨合成压力等等。他们的程序大都是5步骤:天然气的压缩与脱硫、转化、变换、气体净化、合成。 (二)以渣油为原料制造合成氨工艺技术 渣油为原料的工艺流程主要有两种,德士古渣油制氨和壳牌渣油工艺。 1.德士古的工艺流程:将渣油加压至9.8兆帕和高压蒸汽混合,在和 氧气一起气化生成一氧化碳,氢气等。含有一氧化碳的气体经过炭黑洗涤塔之后进入变换炉,把一氧化碳的含量降至2.5%,然后变换后的气体冷却后进行低温甲醇洗,主要是脱除合成气中的酸性气体及别的杂质。然后进入液氮洗工段除合成气中的少量一氧化碳、甲烷、氩气等少量杂质。最后出来的气体经过压缩送入氨合成塔进行合成。由于氨合成塔出来的气体氨,经过闪蒸后加压冷却使其变成液态便于储存。 2.壳牌渣油工艺流程:经输油泵送来的2.3兆帕渣油,由高压渣油泵加压至6.9兆帕送往油气化炉顶部烧嘴。由空分来的液氧经过气化成气态氧气,在与高压蒸汽混合送入气化炉,在炉内反应生成水煤气。从气化炉下部出来直接进入废热锅炉内五组盘管,管外为锅炉给水副产10兆帕的高压蒸汽,气体经过热量回收后经过气化节能器再回收一部分的热量后,进入激冷管出去气体中的炭黑,出激冷管分离器再经过锅炉给水预热器进入炭黑洗涤塔。由洗涤塔上部出来水煤气送往一氧化碳变换工段,脱除酸性气体,经过液氮洗后将氢氮比调制3:1合成气送往合成气压缩机。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 化学与化工学院

《化工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化工专业英语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课程编码:084004 课程学时:36 课程学分:2 制定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工教研室 制定人员:朱万诚 制定时间:2013年11月 审定人:丁养军 一、使用说明 1、课程的性质 《化工专业英语》集化工专业英语与英语口语于一体,是化工类本科学生所应学习的限制性选修课,其中化工专业英语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英语口语是当代大学生应对各种竞争所应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2、教学目的及任务 通过《化工专业英语》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英语词汇与常用表达方式,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自身专业英语的阅读水平,锻炼科技论文的翻译与写作能力,同时培养和锻炼学生日常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 3、课程学时、学分、主要教学环节 (1)每周2学时,共计18周,36学时 (2)学分:2 (3)主要教学环节 a.针对性的选取综述性文章重点讲解,拓宽基础专业词汇与常用表达方式的学习; b.对于非讲解课文,着重学习课后基础词汇; c.课后中英互译练习,巩固所学重要基础词汇; d.每两次专业英语讲授的间隙中穿插一次英语口语素材的训练,使口语的学习系列化。 e.英文讲授为主,努力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日常英语表达能力。 4、前导课程 大学英语(三级)以上、化工原理、化学工艺学 5、使用教材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胡鸣、刘霞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6、主要参考书 《英语口语辞典》,出版社 《走遍美国》 7、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作业)与期终闭卷考查成绩分别占20%和80% 二、课程内容

化工基础教学大纲

*化工基础*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化工基础是一门以研究化工生产为主要目标的应用技术课程,具有工程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是化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带有工程性质的专业必修课,也是材料化学专业开设的专业限定选修课 化工基础课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和实践性强,是化学和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知识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开发学生智能及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具有无机、有机、分析、物化等课程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化工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掌握典型设备的基本知识,了解化工过程解决实际工程复杂问题的途径,以及对典型化工产品生产的全过程有所认识,学到应用技术经济观点综合处理问题的方法,达到开拓视野、增进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之目的。 (三)教学内容 化工基础课程的主体内容是化学工程学和化学工艺学的基础内容,它以“如何实现化学反应工业化”为主线,从化工典型产品生产过程的介绍入手,系统地组合介绍有关化工生产工艺、化工单元操作、工业反应过程、工艺过程优化、技术经济分析、化工过程开发以及化工发展趋势与展望等基本知识。 (四)教学时数 根据我院化学(教育)专业本科学分制教学计划,化工基础课程在本科第7学期开设,学分为3.5,其理论讲授教学时数为51学时,周学时为3,另实验教学时数为21学时,化工工业见习一周。材料化学专业的化工基础课程在本科第5学期开设,学分为2.0,其理论讲授教学时数为36学时,周学时为3,另实验教学为18学时。 (五)教学方式 化工基础课堂教学目前采用常规讲授与电化教学相结合、以常规讲授为主的方式,正在以改革为契机,进行以效果为目标的相关研究,更好体现该课程工程性的特点,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学模式和体系。 化工基础实验具有工业化过程特点,实验装置规格较大、每个实验套数较少,传统的做法是老师集中讲解、学生分组循环实验操作,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正在探索研究。 化工工业见习隶属实践性环节,由于经费偏少,数年来采用在陕西境内的两、三个工厂参观的方式,建议增加经费,采用陕西与外地相结合、见习与参观相配合的工业见习方式,改变走马观花的现状以提高效果。 二、正文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点: 化学工业的形成、发展、分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特点、生产过程的分析和过程优化;化学工程学学科的基本情况、化工基础课程的基本内容、主要研究方法和重要概念。 教学时数: 该章内容拟用4学时。 教学内容: 1.1 化学工业概况

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化工工艺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主要介绍无机化工工艺,包括 合成氨、硫酸、硝酸、纯碱、烧碱的生产基本原理、工艺过程以及与过程涉及的设备等。该课程从化工生产的工艺角度出发,介绍典型产品的生产方法、工艺原理、流程、关键设备、工艺条件与节能降耗分析等,运用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阐明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其任务是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掌握化工工艺的分析和流程组织的一般规律,认识化学加工工业的共性特征,培养综合应用相关基础科学知识处理化学工业实际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有效地组织工艺流程的方法, 科学地确定系统操作 条件,以实现工艺系统高效平稳运转,达到较优的技术经济目标。同时能够了解学科发展趋势,增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可选修其它更有专门特色的课程,如精细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材料化工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该课程内容包括典型无机化工产品的工艺实例,涵盖了原料的处理和准备、反应过程和工艺参数确定、反应器选择、产物的分离过程和产品后加工等内容。。本课程在教学上突出对工艺过程总体的掌握,强调工艺的综合分析优化。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化工工艺过程的理论,掌握有代表性的化工过程的物理化学原理、过程热力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催化剂应用、工艺设计要求等,使学生对基本化学工业典型过程的共性和特性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具有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工业化实际化工过程进行分析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将教学方法应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 (四)实践环节 另外单独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课程。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化学工艺学》教学大纲

《化学工艺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及适用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 《化学工艺学》是化工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它是根据化学、物理和其它科学的成就,来研究综合利用各种原料生产化工产品的方法原理、操作条件、流程和设备,以创立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安全的化工生产工艺的学科。 (二)教学任务 本学科的教学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工艺学所涉及范畴,掌握典型化工产品的生产原理及工艺过程,熟悉化工产品生产工艺设计的基础知识。 (三)适用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基本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化学工艺学的研究范畴 1.2化学工业的特点及作用 1.3化工原料、资源及其初步加工 1.4化工过程通用术语 1.5反应主要条件对反应平衡和反应结果的影响 1.6催化剂的作用和使用 重点:化学工艺学的研究范畴。反应条件对反应平衡和反应结果的影响。 第二章电化学反应过程 2.1电化学在无机和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2电解过程的理论基础 2.3氯碱工艺 重点:电解过程的理论基础;离子膜法制碱。 第三章烃类热裂解 3.1热裂解过程的化学反应

3.2热裂解过程的工艺参数和操作指标 3.3管式裂解炉及裂解工艺过程 3.4裂解气的预分馏及净化 3.5压缩和制冷系统 3.6裂解气的精馏分离系统 3.7乙烯工业的发展趋势 重点:热裂解过程的化学反应;热裂解过程的工艺参数和操作指标;裂解气的精馏分离系统。 难点:分离流程的组织。 第四章芳烃转化过程 4.1芳烃的来源与生产方法 4.2芳烃转化反应的特点 4.3芳烃的烷基化 4.4芳烃生产技术发展方向 重点:芳烃转化反应的特点;芳烃的乙基化生产乙苯工艺。 难点:乙苯生产工艺流程组织。 第五章催化加氢 5.1加氢反应的类型 5.2加氢反应的一般规律 5.3 一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 重点:加氢反应的一般规律;一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 第六章催化脱氢 6.1脱氢反应的类型 6.2脱氢反应的一般规律 6.3乙苯催化脱氢合成苯乙烯 重点:脱氢反应的一般规律;乙苯催化脱氢合成苯乙烯。 难点:粗苯乙烯精制流程组织。 第七章烃类选择性氧化 7.1氧化过程的基本特点 7.2均相催化氧化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人:张红教学团队审核人:门勇开课学院审核人:饶品华 课程名称:化工工艺学/ Chem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课程代码:040399 适用层次(本/专科):本科 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32 上机/实验等学时:0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教材:朱志庆.化工工艺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主要参考书: 1. 薛荣书.化工工艺学.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2. 陈五平.无机化工工艺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林玉波.合成氨生产工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 韩冬冰.化工工艺学.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1. 5.黄仲九.化学工艺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一、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培养学生的化工工艺过程生产技术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建立独立设计,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2.培养学生从典型化工生产工艺中,总结规律、开拓创新,建立技术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将新型化工生产技术、产品、工艺管理融会贯通的素质。 三、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具备: 1.化工生产独立设计,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2.从典型化工生产工艺中,总结规律、开拓创新,建立技术创新的能力。 3.了解基本化工生产工艺通用规律。 4.掌握运用Auto CAD、Aspen等软件,进行工艺流程绘图的能力。 5.具备将新型化工生产技术、产品、工艺管理融会贯通的素质。 6.结合实际化工生产,建立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对照表

《化学工艺学》习题集

《化学工艺学》习题集

《化学工艺学》习题集

目录 第一部分每章重点 (1) 第二章化工资源及其初步加工 (1) 第三章通用反应单元工艺 (1) 第四章无机化工反应单元工艺 (2) 第五章有机化工反应单元工艺 (2) 第一节烃类热裂解 (2) 第二节氯化 (3) 第三节烷基化 (3) 第四节水解和水合 (3) 第五节羰基合成 (3) 第六章煤化工反应单元工艺 (4) 第一节煤的干馏 (4) 第二节煤的气化 (4) 第四节煤的液化 (4) 第二部分各章习题及模拟试题 (5) 第二章化工资源及其初步加工 (5) 第三章通用反应单元工艺 (7) 第一节氧化 (7) 第二节氢化和脱氢 (10) 第三节电解 (12)

第四章无机化工反应单元工艺 (14) 第五章有机化工反应单元工艺 (15) 第一节烃类热裂解 (15) 第二节氯化 (16) 第三节烷基化 (17) 第四节水解和水合第五节羰基 合成 (19) 第六章煤化工反应单元工艺 (20) 第一节煤的干馏 (20) 第二节煤的气化第三节煤的液化 (21) 模拟试题一 (22) 模拟试题二 (25)

第一部分每章重点 第二章化工资源及其初步加工 1. 化学矿的资源特点和分布状况 2. 煤的种类和特征 3. 煤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4. 腐植煤的生成过程 5. 煤的风化和煤的存储方法 6. 原油预处理原理和过程 7. 原油常减压蒸馏工艺过程 8. 汽油的质量指标 9. 催化裂化和加氢裂化原理、催化剂和工艺过程 10. 催化重整和芳烃抽提原理和工艺流程 11. 天然气的分类及其组成 12. 天然气的初步加工处理流程 第三章通用反应单元工艺 1. 烃类的分子结构与氧化难易程度的关系 2. 各氧化工艺的反应原理、工艺流程及工艺过程分析 3. 氧化反应的安全生产技术和技术进展

化工专业《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412101404 课程名称:化工工艺学 学时/学分:56/3.5 先修课程:《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开课教研室:化工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主要是从化工生产的工艺角度出发,运用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阐明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分析和讨论生产工艺中反应、分离部分的工艺原理、影响因素、确定工艺条件的依据、反应设备的结构特点、流程的组织,使学生掌握化工生产与开发研究工作中的基本方法,对化工生产更加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已学过的基础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合成氨、尿素、甲醇等化工产品生产过程的工艺原理、操作条件(工艺参数)的确定,熟悉有关工艺流程以及主要设备结构;了解当今化学工业的概貌及发展方向,了解化工生产中的设备材质、安全生产、三废治理等问题。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化学工艺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其将来从事化工过程的开发、设计、建设和科学管理建立化工工艺基础。 成绩考核形式:期末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作业、期中考试等)(3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化学工业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各类化工资源的加工利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熟悉化工生产的基本过程和化工资源,掌握合成氨、尿素和甲醇

生产的基本过程。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化工过程的主要效率指标,石油及其加工利用。教学难点是石油的几种不同的一次加工方法。 4.教学内容 (1)概述 主要知识点:化学工艺学研究范畴;化学工业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化学工业的原料资源和主要产品;化工过程的主要效率指标。 (2)化学工业原料资源及其加工利用 主要知识点:无机化学矿及其加工利用;石油及其加工利用;天然气及其加工利用;煤及其加工利用;生物质及其加工利用;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空气和水。 (3)合成氨、甲醇、尿素概述 主要知识点:合成氨、甲醇、尿素的性质、用途、能耗、生产方法和技术现状与展望。 第二章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固体燃料气化、烃类水蒸气转化、重油部分氧化等不同原料制气过程的基本原理,原料和工艺路线,消耗定额的计算和催化剂的使用条件。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不同原料制取合成氨原料气的工业过程,并比较不同原料制取合成氨原料气的技术经济,理解选取原料的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主要设备和工艺条件的选择。教学难点是工艺条件的分析。 4.教学内容 (1)固体燃料气化 主要知识点:固体燃料气化的基本原理(反应的热力学、动力学);半水煤气的工业制法;间歇法制取半水煤气的工作循环、工艺条件、工艺流程;连续煤气化制煤气的方法。 (2)烃类蒸气转化 主要知识点:烃类蒸气转化的基本原理(反应的热力学、动力学);烃类水蒸气转化催化剂;工业生产方法、工艺条件、流程和设备。 (3)重油部分氧化 主要知识点:基本原理;工艺条件、流程、主要设备。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5226 课程名称: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及实验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开课系或教研室:化学化工系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2.课程任务:从化工生产工艺角度出发,运用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阐明基本有机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介绍典型基本有机化工工艺的生产方法与工艺原理、典型流程与关键设备、工艺条件与节能降耗分析。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基础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了解当今化学工业概貌及其发展方向;掌握基本有机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典型工艺过程的方法、原理、流程、及工艺条件;了解化工生产中的设备材质、安全生产、三废治理等问题。以便在生产与开发研究工作中开拓思路,触类旁通,灵活运用,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观看生产录相,习题,查新,答疑和期末考试。重点放在分析和讨论生产工艺中反应、分离部分的工艺原理、影响因素、确定工艺条件的依据、反应设备的结构特点、流程的组织等。同时,对工艺路线、流程的经济技术指标、能量回收利用、副产物的回收利用及废物处理运作一定的论述。通过加强基础、面向实际、引导思维、启发创新,使学生获得广博的化工工艺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其将来从事化工过程的开发、设计、建设和科学管理打下牢固的化工工艺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 概论:基本要求:了解化学工业的分类、发展史、主要化工原料及产品。

化工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化学化工学院化工系编制 2010年

目录 1.《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3) 2.《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8) 3.《物理化学Ⅱ》课程教学大纲 (21) 4.《物理化学Ⅱ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38) 5.《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43) 6.《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56) 7.《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59) 8.《计算机在化工中的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66) 9.《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69) 10.《高等有机合成》课程教学大纲 (92) 11.《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96) 12.《仪器分析Ⅱ》课程教学大纲 (101) 13.《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10) 14.《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120) 15.《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124) 16.《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38) 17.《化工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48) 18.《化工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152) 19.《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62) 20.《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164) 21.《化工设备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75) 22.《化工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78) 23.精细有机合成》课程教学大纲 (181) 24.《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193) 25.《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197) 26.《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212) 27.《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19) 28.《化工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25) 29.《化工安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29)

《化学工艺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化学工艺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一)教学设计: 1、设置合理的思政教育融入点 化学工艺学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综合性均较强的学科,且与国家战略、国际形势和行业科技进展息息相关。针对上述特点,本课程的思政教学总体目标是厚基础、重能力的同时,塑造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协作意识的化工类领军人才。 思政元素主要通过以下教学内容为切入点展开:通过新中国化工行业技术发展历程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家国情怀;通过讲述老一辈科学家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的事迹,传播科创精神和协作奉献的精神;通过讲述不同时代国家对化工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建议、化工技术的发展变革趋势,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同时在化学工艺技术综合性评价中传输环保、法制、安全等工程伦理概念。 在思政教学方法上,一方面通过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同时增加视频、案例等资源或平台实践,让学生更加生动、具体地在接受专业知识同时融入思政教育。另一方面,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通过设置课程项目(如碳中和背景下的某化学工艺发展等),引导学生通过调研、讨论等方式,了解国家新时代发展理念和政策。此外,化学工艺学课程组还开设了留学生全英文课程,通过简述新中国化工科技发展,传播民族自信及和谐发展的理念。 (一)案例名称:合成氨——推动世界进步的化学工艺

(二)案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合成氨的重要性和发展历史,掌握氨合成塔的基本结构和合成氨催化剂。 能力目标:能够结合物理化学和反应工程原理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分析合成氨过程,并选取和优化合成氨的工艺条件并结合不同原料组织工艺流程。结合化工原理、化工机械等基本理论分析合成氨塔的设计思想并提出可能的优化方案。 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培养爱国情怀和科创精神,提升工程伦理素养,传播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增强科技强国的使命感。 素质目标:通过调研、讨论、分析合成氨技术发展趋势及新型固氮技术。 (三)案例教学实施过程 1. 教学内容及实施过程 1.1 合成氨的重要性和技术发展历程 1)介绍氨彻底改变人类依赖天然氮肥的局面,极大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由此产生的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 2)讲述从氰化法到直接法以及逐渐规模化、低能耗的发展历程,特别指出哈勃最早发明合成氨是为了满足德国世界大战需要,在德国战败公开技术后却推动了国际社会工业、农业和科技的发展。引导学生树立科技伦理概念,正确使用科学技术。

《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化工专业实验 (Experi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课程代码:13410106 学分:1.5 学时:48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0 实验学时:48 上机学时:0 课程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学工艺学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教材:实验讲义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必修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从工程与工艺两个角度出发,即以化工工艺生产为背景,又以解决工艺或过程开发中所遇到的共性工程问题为目的,选择典型的工艺与工程要素,所组成系列的工艺与工程实验。它是进行(化工类)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是在学生已经接受了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教育,有经受过初步工程实验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本实验教学中,将使学生了解与熟悉有关化工工艺过程、化学反应工程、传质与分离工程等学科发展方向上的实验技术和方法;掌握与学会过程开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常用的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与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毕业环节乃至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承前起后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能够正确采集、整理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关联和建模。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分析复杂化学工程问题,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方案、实验仪器操作,采集、分析与解释实验数据。 课程目标2:能够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进行比较,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结论。

《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以典型的无机、有机产品为例,讨论其主要生产方法的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操作条件分析及控制指标、主要过程的工艺计算等。化工工艺学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都较强,既有化工工艺学课程的共性特点,又有各类产品工艺过程的个性特征,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工业概貌和化学工艺有关基本概念,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发展趋势;熟悉化工原料资源及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典型化工基础原料的生产过程,典型无机、有机产品的生产工艺,掌握分析和讨论生产工艺中反应部分的工艺原理、影响因素,工艺条件选择依据,反应设备的结构特点,流程组织要求的技能;培养学生将所学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中的理论知识与本课程的各种知识贯通起来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化工过程技术经济的观念和对绿色化工的追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化工过程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较强,要用到有关化学、化工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典型操作等基础理论,故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等课程是本课程的先修课。综合运用先修课程的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重点、教学进度、学时分配 (一)绪论(1学时) 1、主要内容 化学工艺学的研究范畴;化学工业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化学工业的原料资源和主要产品;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重点 化学工艺学的研究范畴;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化学工业的原料资源和主要产品; 3、教学要求 了解化学工业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理解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掌握化学工艺学的研究范畴;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化学工业的原料资源和主要产品。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化工工艺学课程编码:18000029 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 开课学期:第6学期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应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催化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等。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在学完化工原理、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等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以后所开设的,是综合所学过的各门课程的基本原理,结合有机化学工业生产的特点,去组织生产工艺过程的一门课程,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一门课程。 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化学工业生产所用原料的来源与基本性质;熟悉各类基本反应的原理,熟悉各种化工操作单元,学会组织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并具有一定的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第1章绪论 了解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生产的任务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的四种原料;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的主要产品。 第2章原料资源及其加工 了解无机化学矿及其加工、石油及其加工、天然气及其加工、煤及其加工、生物质及其加工、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空气和水 第3章烃类热裂解 熟练掌握热裂解过程的化学反应与反应机理:烃类热裂解的一次反应;烃类热裂解的二次反应;烃类热裂解反应机理与动力学。 熟练掌握烃类管式炉裂解生产乙烯:原料烃组成对裂解结果的影响;操作条件的影响;管式反应器的改进与急冷器。

掌握裂解气的净化与分离:概述;酸性气体的脱除;脱水与脱炔,;裂解气的压缩。 熟练掌握裂解气的深冷分离:顺式分离流程;优化分离流程的组织原则;乙烯分离的三种流程及其比较;脱甲烷塔及操作条件;能量的综合利用。 第4章芳烃的转化 了解芳烃的来源;芳烃的供需和芳烃间的相互转化。 掌握芳烃转化反应的化学过程:主要转化反应及其反应机理;催化剂。熟 练掌握芳烃的歧化和烷基转移:甲苯歧化的化学过程;工业生产方法;掌握C8芳烃的分离和异构化:C8芳烃的分离;C8芳烃的异构化。熟练掌握芳烃的烷基化:概述;烷基化方法。会芳烃的脱烷基化:方法简介;甲苯加氢脱烷基制苯。第5章合成气的生产过程 了解合成气的生产方法和合成气的应用。掌握由煤、天然气和渣油制合成气的工艺原理、工艺条件、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熟练掌握一氧化碳变换过程的工艺原理、工艺条件、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了解合成气的净化方法。 第6章加氢与脱氢过程 了解催化加氢和脱氢的反应类型和催化加氢和脱氢的反应的一般规律。 熟练掌握氮加氢合成氨、一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的热力学分析;催化剂及反应条件;合成反应器的结构和工艺流程。 掌握烃类催化脱氢反应的化学:热力学、主要副反应、催化剂、动力学及工艺参数的影响。熟练掌握乙苯催化脱氢合成苯乙烯:苯乙烯的性质、用途及合成方法简介、乙苯催化脱氢合成苯乙烯的工艺流程。熟练掌握烃类的氧化脱氢:氧化脱氢反应简介;正丁烯氧化脱氢合成丁二烯。 三、教学内容 第1章绪论 1.化学工艺学的研究范畴 2.化学工业的发展、地位与作用 3.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4.化学工业的原料与主要产品 第2章原料资源及其加工 1.无机化学矿及其加工

《化学工程基础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化学工程基础及实验 Chemical Engineering Principle and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XZ27106【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分数】5.5【先修课程】高数、物理、物理化学 【学时数】54 【适用专业】化学专业 一、教学目的、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的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工过程的单元操作、化学反应器原理和化学工艺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解决化工过程所涉及的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化工基础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知识和一定的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方面的训练,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化工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并使这些理论在实验中得到验证,巩固和深化学生所学到的知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知识系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进行工程计算的能力,正确运用工程图表的能力和运用技术经济观点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单元操作基本原理、过程计算和典型设备的讲授,培养学生从过程的基本原理出发,观察、分析、综合、归纳众多影响因素,从中找出问题的主要方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能根据所处理问题的需要,寻找、阅读有关手册、参考书、文献资料并理解其内容。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理论课 54课时 第1章绪论 2学时 主要内容: 1、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性质与任务。 2、单元操作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3、单位制及单位换算。

化工工艺实训教学大纲

《化工工艺实训》教学大纲 目录 一、课程性质 (1) 二、课程任务 (1) 三、课程目的 (2) 四、实训项目及学时分配表 (2) 五、实验/实训项目及要求 (5) 六、实验地点及所需主要仪器设备 (7) 七、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7) 八、大纲说明 (7) 九、参考教材和文献 (8) 一、课程性质 化工工艺实验课是学生学习了所有课程后,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综合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般安排教学时数为4周。 二、课程任务 使学生对所学各门课程的知识能够进行灵活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独立工作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目的 1、使学生能够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过程设计; 2、使学生学会实验流程的组织及试验装置的安装; 3、使学生学会化工单元操作及生产过程控制; 4、使学生学会原料及产品的分析方法,并了解其意义; 5、使学生学会相关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四、实训项目及学时分配表

五、实验/实训项目及要求 (一)总体要求 1.工艺实验流程安装的基本要求:要求掌握安装玻璃仪器工艺流程的基本技能,即管与管及管与仪器之间连接紧密,防止发生泄露现象,同时要做到:横路一条线,纵路一条线。 2.催化剂制备:通过实验掌握几种典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3.仪器校正:要求熟悉常用仪器以及加热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处理简单的仪器故障。 4.投料反应:要求能够按实验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准确进行投料反应,避免事故发生。 5.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生的每个现象,并准确地进行记录,同时按实验要求,定点定时记录工艺参数。 6.产品分析:熟悉分析仪器的原理,同时按要求熟练地对产品进行分析。 7.实验数据整理:掌握数据选取、整理及分析的方法,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最后按实验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二)课题一 离子交换法生产纯碱

《化学工艺学》教学大纲精编版

《化学工艺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化学工艺学/Chemical Engineering Processes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54 讲课学时:54 实验学时:0 学分:3 适用对象: 化学工程与工艺 先修课程:化工原理,化工设备基础,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化学工艺学是研究将各种原料加工成为更有价值的消费品或生产资料的过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化学工艺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将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以处理实际生产过程问题。它的作用和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化工工艺过程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建立较为系统的基础,能较好地应用物理、化学、化工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掌握化工工艺过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技巧。为学生将来从事化工行业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化学工艺学教学的主要要求:使学生了解化学工业的特点、原料资源和主要产品;理解化学工艺的共性知识中化工过程的主要效率指标,催化剂的性能及使用;掌握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理解各种反应过程的反应规律、机理;掌握原料路线的选择,工艺流程的设计,最适宜的操作条件,生产过程所需的各种机械设备的规格、结构和材质,产品的质量控制等内容。化工工艺学不仅要从理论上探讨每个工艺过程的可能性和条件,而且还要找出用最低的能耗和物耗生产出最好的产品的工艺方案。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1绪论 化学工艺学的研究范畴;化学工业的发展、地位与作用;现代化学工业特点和发展方向;化学工业的原料资源和主要产品。了解化学工艺学的研究内容,化学工业的概况、主要化工原料及产品。 2 化学工艺基础 原料资源及其加工;化工生产过程及流程;化工 过程的主要效率指标;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的性能及使用;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了解主要化工原料及其加工过程;化学工艺学的基本概念。

化学工艺学教学大纲

化学工艺学教学大纲 《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化学工艺学 3.学时/学分:32/2 4.开课系(部)、教研室:化学化工系、物化及化学工程教研室 5.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基础 6.面向对象:化学专业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1.课程性质:化学工艺学是根据化学、物理和其他学科的成就,来研究综合利用各种原料生产化工产品的方法原理、操作条件、流程和设备,以创立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安全的化工生产工艺的学科。是化学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是主干课程。 2.课程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化工生产中各类重要反应单元及具有代表性产品的生产工艺。学习过程中对于典型反应过程,要求理解并掌握工艺原理、选定工艺条件的依据、流程的组织和特点、各类反应设备的结构特点和优缺点等,了解能量回收利用方法、副产物回收利用等。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工工艺意识、工程观点和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 (一)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化学工艺学学科与化学工程学学科之间联系和区别。(2)了解化学工艺学研究范畴。 (3)了解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与发展方向。(4)了解化学工业的原料资源和主要产品。(二)教学基本内容 1.1化学工艺学的研究范畴 1.2化学工业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1.3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1.4化学工业的原料资源和主要产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工艺学学科与化学工程学学科之间联系和区别、化学工艺学研究范畴、化学工业的原料资源和主要产品。

难点:化学工艺学学科与化学工程学学科之间联系和区别、化学工艺学研究范畴。(四)思考题 1.化学工艺学学科与化学工程学学科之间联系和区别。 2.化学工业的原料资源和主要产品。 第二章化学工艺的共性知识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无机化学矿、石油、天然气、煤、生物质及其加工利用。(2)了解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空气和水。(3)掌握转化率、选择性和收率定义及计算。 (4)掌握生产能力和生产强度、平衡转化率和平衡产率定义。(5)掌握反应条件如温度、浓度、压力对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影响。(6)掌握催化剂的基本特征及分类、工业催化剂使用中的有关问题。(7)掌握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方法。(二)教学基本内容 2.1化学工业原料资源及其加工利用 2.2化工生产过程及流程 2.3化工过程的主要效率指标 2.4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影响 2.5催化剂的性能及使用 2.6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基础(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无机化学矿、石油、天然气、煤、生物质及其加工利用、转化率、选择性和收率定义及计算、生产能力和生产强度、平衡转化率和平衡产率定义、反应条件如温度、浓度、压力对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影响、催化剂的基本特征及分类、工业催化剂使用中的有关问题、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方法。 难点:转化率、选择性和收率定义及计算、生产能力和生产强度、平衡转化率和平衡 产率定义、反应条件如温度、浓度、压力对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影响、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方法。 (四)思考题 1. 解释生产能力和生产强度、平衡转化率和平衡产率定义。 2. 温度、浓度、压力对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有何影响。 第三章烃类热裂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