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课后题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P38

1.试述资源与资源循环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资源是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而资源循环则是指人类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会产生废弃物,将这些废弃物加以利用实现其价值才是资源循环所起的本质作用。

联系:资源循环是以资源为基础上的循环操作,脱离资源则资源循环也没有意义,而资源又可以在循环利用中产生新资源,资源循环可以将资源利用过程中高残留的废弃物又进一步转化为资源,可见资源的产生是来自循环的过程。因此,资源与资源循环又是紧密联系的。

11.资源循环利用的科学定义是什么?它与资源循环有什么不同?

①资源循环利用的学科定义是根据资源的成分、特性和赋存形式,对自然资源综合开发、能源原材料充分利用和废物回收再生利用,通过各环节的反复回用,发挥资源的多种功能,使其转化为社会所需物品的生产经营行为。

②与资源循环相比,资源循环利用对资源的利用更细致,它可以根据资源的成分、特性、赋存形式综合开发,充分利用。而资源循环则只是把利用资源过程中的废弃物转化为资源,没有更进一步开发、

21.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定义是什么。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资源循环科学原理和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的科学,分为资源循环科学和资源循环工程两部分。

P72

2.何谓绿色化学、绿色化工?为什么要进行资源替代?你是如何理解资源循环的化学化工基础的?

①绿色化学被定义为旨在减少或消除有毒有害物质使用与生成的化工生产过程设计策略与方法,它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部分。

绿色化工是在绿色化学概念的基础上开发的、从源头上阻止环境污染的化工技术。

②进行资源替代可以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释放能量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用新资源,新能源代替旧资源(传统资源)也是绿色发展的主要手段。

③使用无毒无害原料及可再生资源,原子经济性反应和高选择反应,采用无毒无

害催化剂,采用无毒无害溶剂,生产环境无害的绿色化学产品。

9.简述循环经济“3R”原则。

①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到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

②再使用原则(reuse)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的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再使用原则要求对生产余料、废料等再利用或延长使用时间和服务时间。

③再循环原则(recycle)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也就是把经济活动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再生,再进入产品生命周期输入端,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10.清洁生产的内容有哪些?清洁生产有何特点?

内容:清洁能源、清洁原料、清洁工艺、清洁产品、清洁服务等。

特点:战略性、预防性、统一性、持续性。

13.绿色设计和传统设计的区别是什么?绿色设计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绿色设计不同于传统的设计,它以环境资源为核心,即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寿命、质量等的设计方法。

P127

11.资源循环过程中常用的分离方法有哪些?

①分子蒸馏分离技术②萃取分离与逆流分配技术

③沉淀与结晶分离技术④色谱分离技术⑤膜分离技术⑥新分离技术

13.生活垃圾破碎技术主要有哪几种?破碎效果如何?

①辊筒式破袋技术

缺点是选择性破碎效果差

②筛分破袋机

缺点是划破的塑料袋易缠绕在刀头上且破袋率低,运转过程中必须及时清理且清理困难,影响正常生产。

③破碎筛分一体机

破袋效果较好,同时也满足物料处理量的要求。

④据片式破袋机

在旋转过程中破袋,其缺点是易缠绕,锯片易被垃圾中的建筑垃圾或金属毁坏。

⑤多螺旋式破袋机

其易缠绕,开袋率低。

⑥滚筒式破袋机

绞刀易损和由随机性强带来的开袋率低。

15.太阳能的利用有哪些优势和弊端?对环境条件有哪些要求?

优势:①普遍性太阳到处都有,可直接开发和利用,无需开采和运输。

②无害性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是清洁的能源。

③巨大性每年到达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130万亿吨标煤,其总量属现今世界上可以开发的最大能源。

④长久性太阳的能量是用之不竭的。

弊端:①分散性能流密度很低

②不稳定性受到昼夜、季节、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晴、阴、云、雨等随机因素影响。给太阳能大规模应用增加难度。

③效率低成本高经济性还不能与常规能源竞争

环境的要求:太阳能更适合白天,夏季,海拔较高的地区,还有天气晴朗等条件。

16.潮汐能和波浪能有什么区别?各自有哪些资源化技术?

①潮汐能是月球和太阳等天体的引力使海洋水位发生潮汐变化而产生的能量,波浪能只是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

②潮汐能主要是利用水位变化实现能量转换,而波浪能则是利用在波浪作用下的升沉和摇摆运动,将波浪能转换为机械能。

17.海洋温差技术是基于什么原理发展起来的?前景如何?

①海洋温差发电系利用海水的浅层与深层的温差及其温、冷不同热源,经过热交换器及涡轮机来发电。

②海水温差是比较稳定的,24小时不间断,昼夜波动小,只稍有季节性的变化。前景较好。

P175

1.什么叫再制造、再制造技术、再制造工艺?

再制造:就是让旧的产品重新焕发生命活力的过程。

再制造技术:是对废旧产品的高技术的修复,使零部件尺寸、形位、表面品质等性能恢复到全新零部件的品质,甚至超过全新零部件,通过装配后形成全新的产品,不仅减少了产品或设备对环境的污染,也降低了生产投入的费用。

再制造工艺:再制造工艺是运用再制造技术对废旧产品进行加工,生产规定性能的再制造产品的过程。

2.请对比分析再制造与传统制造及回收的不同。

再制造与传统制造相同点:以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制造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再制造与回收的相同点:以实现资源重复利用为目的

再制造与传统制造不同点:前者以退役产品为毛坯,大部分被拒用的产品为废品,后者以原材料为毛坯,被拒用的产品为废品。

再制造与回收的不同点:前者充分利用退役产品留存的功能,后者部分利用退役产品留存的功能。

3.再制造技术分哪几类?每类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①拆装②清洗③检测④加工⑤电刷镀⑥热喷涂

特点:拆装可以最大化回收对废旧产品的附加值

清洗作用于废旧零部件表面,采用机械、物理、化学或电化学方法,去除废旧零部件表面附着的油脂、锈蚀、水垢、积炭等污物,并使废旧件表面达到所要求清洁度的过程。

检测进行再制造性综合评价,决定该零件在技术上和经济上进行再制造的可行性。

加工对废旧失效零件进行几何尺寸和力学性能加工恢复和升级。

电刷镀有设备轻便、工艺灵活、沉积速度快、镀层种类多、结合强度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热喷涂设备轻便、工艺灵活、成本低、污染小、基材温度低、效率高。

12.简述废轮胎的循环利用途径及各种利用方法的特点。

废轮胎循环利用包括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两种。

直接利用方法有轮胎翻新和原形利用,轮胎翻新被公认为最有效、最直接、最经济的方法。在使用保养良好的情况下,一条轮胎可多次翻新。原形利用主要用于防撞缓冲装置、路墙隔离屏障和漂浮阻波物等方面。

间接利用是指轮胎经过化学或物理加工后制得系列产品的利用。废旧轮胎间接利用主要有热裂解、热能利用、胶粉和再生胶等方式。

14.废轮胎热裂解技术有哪几种?各自特点是什么?

①常压惰性气体法热解在惰性气体或缺氧环境中于高温条件下进行,裂解产物因裂解温度的不同而不同。

②真空热解法热解在减压条件下进行,有机挥发物在反应器中停留的时间短,副反应少,故收率高于常压热解法。

③催化热解法废旧橡胶颗粒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催化裂解的反应。

17.废塑料前处理技术分哪几类?

①挑选与分类技术②粉碎技术③洗净技术④分离技术

P237

1.什么是固体废物?主要有哪些种类?

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

主要包括冶金工业固体废物、化学工业固体废物、燃料固体废物、电子工业固体废物、矿山尾矿和废石。

3.矿业固体废物中的主要矿物有哪几大类?

包括矿山尾矿和废石,其中矿山尾矿包括黑色金属尾矿、有色金属尾矿、稀贵金属矿和非金属尾矿。

12.铬渣有什么危害?如何解毒和利用铬渣?

①铬渣的危害:经雨水淋沥,六价铬离子会进入水源,污染水质、土壤并危害人体健康。铬化合物对皮肤、黏膜有局部刺激作用,,可造成溃疡。吸入含六价铬的气溶胶可造成鼻中隔软骨穿孔,使呼吸器官受损,损伤肝、肾、胃肠道、心血管系统,严重会造成肺硬化;眼睛受到侵害时,会发生结膜炎,还可能失明;敏感人群会产生皮肤铬湿疹;有皮外伤时,伤口不易愈合。总之,对人易产生致敏、致癌、致畸作用。

②在还原气氛中使六价铬离子转化为三价铬离子,形成三价铬离子的熔体,冷却后成为玻璃态固熔体,可作为产品直接利用。高温熔融炉冶炼的整个过程也是还原气氛,因此,六价铬被还原成三价铬,再还原成金属铬,达到了铬渣解毒的目的。

14.简述黄磷和泥磷的主要来源及综合利用现状。

黄磷渣是用磷矿石当矿物原料,用焦炭和硅石作还原剂与成渣剂,在密封式电炉中高温熔融。黄磷渣的主要利用途径包括水泥原料、矿渣水泥掺合料、制作熟料磷渣水泥和无熟料水泥、生产建筑免烧砖、建筑陶瓷、彩色墙地砖、制矿渣棉和矿棉制品作玻璃原料等。泥磷的形成主要是在电炉法生产黄磷过程中。泥磷失去水的保护暴露于空气中就会冒烟和燃烧,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妥善的处理泥磷是电炉法制磷行业综合利用、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

16.电石渣的主要利用途径有哪些?

代替石灰石制水泥、生产石灰石作为电石原料、生产碳化砖、普通砌砖和免烧砖、用作防水涂料的主要填料、用作化工原料、用于三废处理。

P303

1.农业废弃物的好氧堆肥和沼气发酵同属于生物利用技术,二者的生物原理和工艺参数有何区别?

好氧堆肥:将农业废弃物中的秸秆、稻壳和禽畜粪便等可以通过堆肥技术转化为土壤肥料,它的优点在于包含了各种促进生物发育的物质,长期施用可以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工艺参数,原料的C/N比15到25,水分30%到60%,物料长度小于10cm,温度50℃到60℃,堆体高度1.5~1.8M之间。

沼气发酵:是有机物质在一定温度、湿度、酸碱度和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作用,生成沼气、消化液和消化液污泥的过程。工艺参数,温度分为常温、30~35℃、50~60℃三种,C/N比13~30,粪草比2;1,pH6.8~7.5。

2.制取燃料乙醇时,纤维素类原料有两种主要预处理技术,其中哪种

对后续的微生物发酵过程可能存在干扰作用?应该如何去除这种干扰作用?

酸水解有干扰作用。用较低浓度的酸去除干扰作用。

4.生物质裂解工艺是否需要气体净化装置?如果需要,与生活垃圾焚烧的尾气净化装置和生物质气化的燃气净化装置有何异同?

需要。它的净化装置只需要具备气体转化功能,无须太过复杂。

6.试比较非焚烧法处理医疗废物的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可行且经济合理?

分为化学消毒法、微波灭菌法、等离子处理法、高压蒸汽灭菌法、破碎、高压和消毒技术、填埋法。其中高压蒸汽灭菌法最可行且经济合理。

P353

2.试述水资源危机及其主要解决途径。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文明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对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世界用水量急剧增加。水污染和浪费严重。

解决途径①转变观念②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③改进生产技术④发展污水处理技术⑤拓宽水资源利用途径⑥合理开采地下水⑦跨流域引水及长距离调水⑧加强城市水资源保护,实现城市水资源科学管理。

3.水资源再生利用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事关人类生存条件②事关粮食问题③事关经济发展问题④事关能源问题

4.污水循环利用的技术有哪些?

膜技术、土地渗滤、化学混凝沉淀法、活性炭吸附、微絮凝过滤、生物接触氧化后过滤、混凝澄清过滤、臭氧氧化等

6.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可循环利用于农业、工业、地下水回灌、市政用水和环境等,经过一定深度处理的污水还可作为饮用水。

11.简述地下水的水质特征及其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般纯净地下水无色,存在悬浮物和溶解物质呈不同颜色。含固体与胶体悬浮物越多,水质越浑浊。通常无气味但当其含有某些离子或气体时,则会产生特殊气味。纯水无味,但其溶解了很多物质,具有一定的味感。

利用存在的问题:①地下水盲目超采②地下水水质问题③地下水污染

14.简述海水淡化的方法及原理。

目前常规的海水淡化方法主要有蒸馏法、膜法、结晶法、溶剂萃取法。每种海水淡化技术都有自己的特点

多效蒸发原理:将几个蒸发器串联进行蒸发值得淡水

多级闪蒸原理:经过加热的海水依次通过多个温度、压力逐级降低的闪蒸室,进行蒸发冷凝。

压汽蒸馏原理:将蒸发产生的二次蒸汽绝热压缩,返回蒸汽器作为加热蒸汽,同时冷凝成淡水。

反渗透膜原理:用半透膜把海水和淡水隔开,在海水侧加压,海水中的水反向流入淡水测制得淡水。

电渗析原理: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而脱除水中离子。

2015.6.29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 1、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的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而是用生产方法和措施。 就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解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弃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减少它的数量和毒性。 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策略旨在减少产品在整个生产周期过程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清洁生产包含的三方面内容:1.能源清洁。(a常规能源的清洁;b可再生能源的利用;c新能源的开发;d新能源的开发和各种节能技术)2.生产过程清洁。包括尽量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原料,产出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3.产品清洁。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节约原料和能源,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或二次能源,减少昂贵和稀缺资源的使用,产品的包装、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设计合理,产品已于回收且可再生为原料,易处理、降解且无污染。 清洁生产的理论支撑体系:1.守恒和平衡理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要素总是保持守恒,既不能无缘无故增减,又不能无缘无故缺位,只是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2.创新理论。就企业生产而言,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2、堆肥 生活垃圾堆肥技术与秸秆的堆肥技术技术原理相同,都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和转化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在此过程中实现垃圾减量。 根据堆肥条件不同,可分为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由于好氧堆肥比厌氧堆肥时间短、肥效好、异味少,一般生活垃圾堆肥均指的是好氧堆肥。 生活垃圾由于成分复杂,而堆肥过程中只有可降解有机物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在堆肥前垃圾中的金属、塑料、碎玻璃、陶瓷等必须经过分选去除,分选后的垃圾可单独堆肥,也可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或者农业废弃物混合后堆肥。 堆肥后的成品肥料应达到如下标准:1.有机质含量大于。2.成品肥料不得对环境有害,病菌、害虫卵、杂草种子等已经杀灭。3.肥料外观呈褐色或茶褐色,无臭味,质地松散。 农业废弃物堆肥由于比较分散,通常就地处理的较多,机械化程度低,露天堆肥所占比例较大,通风采用翻堆的方法,通常不进行控温。 生活垃圾堆肥的规模更大,尽管也有露天堆肥,但更普遍的情况下是利用大体积的发酵仓进行规模化的生产,温度和通风都可以采用仪器控制。 生活垃圾好氧堆肥流程:1.预处理。主要是分选、破碎和加入调理剂,将不可堆肥物质去除后将垃圾破碎至12-60mm的粒径,之后调整含水量和C/N比,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课后题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P38 1.试述资源与资源循环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资源是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而资源循环则是指人类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会产生废弃物,将这些废弃物加以利用实现其价值才是资源循环所起的本质作用。 联系:资源循环是以资源为基础上的循环操作,脱离资源则资源循环也没有意义,而资源又可以在循环利用中产生新资源,资源循环可以将资源利用过程中高残留的废弃物又进一步转化为资源,可见资源的产生是来自循环的过程。因此,资源与资源循环又是紧密联系的。 11.资源循环利用的科学定义是什么?它与资源循环有什么不同? ①资源循环利用的学科定义是根据资源的成分、特性和赋存形式,对自然资源综合开发、能源原材料充分利用和废物回收再生利用,通过各环节的反复回用,发挥资源的多种功能,使其转化为社会所需物品的生产经营行为。 ②与资源循环相比,资源循环利用对资源的利用更细致,它可以根据资源的成分、特性、赋存形式综合开发,充分利用。而资源循环则只是把利用资源过程中的废弃物转化为资源,没有更进一步开发、 21.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定义是什么。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资源循环科学原理和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的科学,分为资源循环科学和资源循环工程两部分。 P72 2.何谓绿色化学、绿色化工?为什么要进行资源替代?你是如何理解资源循环的化学化工基础的? ①绿色化学被定义为旨在减少或消除有毒有害物质使用与生成的化工生产过程设计策略与方法,它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部分。 绿色化工是在绿色化学概念的基础上开发的、从源头上阻止环境污染的化工技术。 ②进行资源替代可以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释放能量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用新资源,新能源代替旧资源(传统资源)也是绿色发展的主要手段。 ③使用无毒无害原料及可再生资源,原子经济性反应和高选择反应,采用无毒无

资源与环境概论

资源与环境概论 名词解释: 1生物资源: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种具有生命的有机体,构成了一类再生性的自然资源,即生物资源。 2生命延续性:指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从低级到高级,从原始类到复杂类,都具有自我复制、繁衍再生的能力。 3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非生命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 4生物多样性:指一定时间、空间内所有生物物种及其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性和变异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5草地:指草本与木本饲用植物所着生的土地;有天然草本植被着生的称为草原。 6脆弱生态环境:指对环境因素改变反应敏感,而维持自身稳定的可塑性较小的环境系统。 7结构性脆弱性:所谓结构型脆弱性是指生态系统结构本身存在着先天的不稳定和敏感性。 8胁迫型脆弱性:指由于外界的压力或干扰,易使生态环境系统遭受损失或产生不利的变化。 9水资源:指自然形成且循环再生,并能为当前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直接利用的淡水。 10水环境:指自然界各类水体在系统中所处的状况,即地球上分布的各种水体以及其密切相关的诸多环境要素的总和。 11水污染: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12土地资源:指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能够创造财富和产生经济价值的那部分土地。 13土地利用: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人们为了某种目的,按照土地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属性,对土地进行的开发、使用等活动。

14土地覆盖: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所覆被的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 15植物气候生产力:简单说,就是气候因素对生产力的影响。 16矿床:指在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所含的某些物质成分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技术要求,并能为国民经济利用的综合地质体。 17环境标准:进行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的基本依据,也是国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8环境监测:指测定代表环境质量的各种标志数据的过程。 19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自然资源。 20生物修复:又称污染生物净化,是指利用植物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吸收,富集,降解和转化,去除污染物质毒害作用的过程。 21地球上的生命的两大基本特征是它的延续性和多样性。 22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23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 24生态系统类型按大环境条件的不同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25中国草地可概括为:北方草原、南方草地草坡、滩涂草地。 26沼泽具有调节径流、湿润气候、净化环境等功能,是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27恢复生态学原理:整体性原理、物质与能量循环原理与再生功能、生态位原理、物种相互作用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最小风险与最大效率原理。 28水资源的特性:有限性、循环再生性、随即性、时空分布不均匀性、流动性。 29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化和去向:吸附和沉降作用、化学沉淀、生物吸附、生物化学转化。 30土地的自然特性:面积的有限性、利用的永续性、位置的固定性、质量地域间的差异性。 31土地特性:经济供给的稀缺性、用途的多样性、用

环境工程学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环境工程学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前言 环境工程学是现代工程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空气、水和土壤污染控制、废弃物处理和环境监测等方面。学习环境工程学知识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本文将提供环境工程学第三版的部分课后练习题及其答案,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环境工程学的知识。 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1.1 题目 什么是环境工程学?其主要任务是什么? 1.1 答案 环境工程学是研究环境保护、资源清洁利用和人类生产生活环境的科学技术。其主要任务是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清洁利用的技术和管理方法,设计、建设和经营环保和资源清洁利用的工程系统,开展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 1.2 题目 什么是环境污染和其分类? 1.2 答案 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在环境中超出一定浓度或某些物质在环境中存在时间过长,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现象。根据污染源和污染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可将环境污染分为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

第二章 2.1 题目 解释污染源、排放量、排放浓度和环境质量标准的概念。 2.1 答案 污染源是指产生和排放有害物质的自然、人为活动或设施,如工厂、交通工具、矿山等。排放量是指污染源排放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总量。排放浓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排放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环境质量标准是根据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需要,制定的限制和控制污染物在环境媒介中浓度或总量的标准。 2.2 题目 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 2.2 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开、透明、科学、客观、以人为本、以风险 管理为导向。其中,公开、透明是指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和结果应该向公众公开;科学、客观是指环境影响评价应依据科学、客观、可靠的依据开展;以人为本是指环境影响评价应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是指环境影响评价应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确保环境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总结 本文为学习环境工程学的人们提供了一些环境工程学的基础知识点和对应的练 习题及答案。通过练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环境工程学的理论和实践,为保护和改善环境做出贡献。

环境工程概论第四版第一章绪论答案。

环境工程概论第四版第一章绪论答案。 环境工程是一个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对环境中或潜在污染源进行系统控制和治理的学科,涉及环境保护、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及治理技术等领域。从广义上讲,环境工程主要是指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有益或有害影响的工程,包括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环境监测管理三大类。其中,环境工程又可分为环境污染防治工程与环境管理工程两大类。环境工程是通过应用新方法和新技术对影响环境质量及人类健康的污染源进行控制、治理和管理的一门学科,它是现代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环境管理是指在环境管理活动中为了达到社会、经济、生态等目标所进行的过程管理和控制活动;环境工程与环境管理交叉融合为一个综合学科领域并构成一个独立学科即环境工程学科。具体而言,环境工程作为一门学科有着多方面的特点:它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它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它是一门技术科学;它为环境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并改善环境质量方面提供重要技术手段;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交叉性等特点。1.下列哪项是与环境工程有关?A.治理技术是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学科 B.污染防治是环境工程学科的核心学科 C.建设项目规划与设计是环境工程学科的主干学科 D.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环境工程学科的特色专业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1.环境工程的基本知识 环境工程是一门系统的科学。从自然科学角度看,它是指通过使用某种技术手段(如物理、化学等)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的过程进行规划和治理。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环境质量:是指相对于人类生存状况而言。(2)环境质量受自然因素控制情况:受气候、地理、土壤、水源地、生物及非生物因子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各种程度的质量和容量。(3)人类健康直接关系到生存与发展。(4)自然资源:地球物质循环规律为人类提供物质资源和生产条件,同时也影响到人类健康。(5)自然遗产:通过自然系统保护、修复自然及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要素而形成;自然界中物质要素如空气、水等是环境工程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物质资源也是环境工程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所以,加强自然和人文生态系统间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方面的研究是我国建立生态文明体制和发展生态工程科学的前提(6)人类活动影响与控制:影响着周围环境质量及其人类健康等领域,并对其中某些领域产生影响。 2.环境资源规划与设计 是通过分析环境资源现状,确定环境资源的构成要素和环境容量,确定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该方面可以分为环境要素的规划与设计和环境容量的规划控制两部分。环境资源规划与设计包括城镇与城市群环境设计、城市区域环境设计、区域和城市环境容量规划(或环境容量评价)和城市环境资源综合利用(或污染防治)规划(或污染防护)。在城镇与城市群环境设计阶段中,要按照“整体规划、分区分类”和“优化布局、保护优先”的原则,结合资源节约利用要求,提出城镇(社区)和城市群环境规划目标;制定相应的保护、恢复、利用方案;选择适当的区域发展方式;进行项目用地的规划与评价;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法与手段等。在区域和城市群环境设计阶段中,为了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目标和任务,需开展区域与城市群环境规划设计研究工作以满足区域开发建设项目资源优化配置及区域与城市群可持续性发展等目标。 3.环境污染防治 污染防治是通过有效的手段,对影响人类生存的污染源(污染物质)进行有效控制(或减少)、对污染物产生的过程进行控制(或减缓)、对污染物质对人类健康危害的过程进行控制(或减缓),达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环境污染防治是各种污染控制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环境污染防治必须从环境全局出发以总体污染控制为前提,按照控制污染源与消除污染源并存的原则来进行预防污染控制,同时也要进行分门别类的污染预防设计。从污染防治工作实践来看,

环境科学概论含答案

1、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研究了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危害之 后,出版了《寂静的春天》。 2、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3、影响近地层空气质量的因子主要包括:污染源因子、气象因子和地形因 子。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 5、按监测目的分,环境监测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的检测和研究性检 测。 6、典型物理污染包括:噪声污染、电磁辐射、光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热 污染。 7、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环境先恶化后改善的情况,称为环境库兹涅兹 曲线。 8、按照处理原理除尘装置主要分为机械除尘、湿式除尘、过滤除尘和电除 9、根据不同的原则,环境划分也不同。按环境主体,环境可分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__。 10、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两个显着特点,一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数量逐级递减 _;二是能量流动是―不循环的,—不可逆的。 11、根据大气的物理性质差异和垂直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圈分为五层,分别_对流 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逸散层。 12、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水汽、—液体颗粒和悬浮固体杂质组成的混 合物。其组分可分为稳定组分和不稳定组分。 13、人工环境根据空间分布特点可分为_点状环境_、_面状环境_和—线状环境 14、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包括引起呼吸道疾病、致癌、传染病暴发 流行和损伤遗传物质_。 15、水中所含的杂质,按其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三类:悬浮物、_胶体_、 ―溶解物。 16、水体中的污染物按其种类和性质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吸机无毒物、_无机 有毒物—、―有机无毒物_和―有机有毒物__。 17、土地退化包括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一土壤污染三 种形式。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 编写日期:2014年9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1712L2001 2. 课程名称(中文):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 课程名称(英文):Introduction to Resource Recycl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3. 课程层次/性质:专业平台课/必修 4. 学时/学分:16/1 5. 先修课程:无 6. 适用专业: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综合介绍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工业技术,系统概述资源循环利用的现状及其技术的进展。主要内容有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定义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概念,资源循环科学基本原理与工程技术基础,金属材料、无机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和生物质材料的再生利用,生物质能利用技术,能源循环利用与低碳技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新入学的大学生提高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在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和认识,激发起对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热爱和的兴趣。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1绪论 基本要求:了解资源、再生资源和资源循环利用,了解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掌握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学科定义及相关概念,了解学科的来源及其体系、研究方法与手段、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重点:资源循环利用的基本概念,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定义及其体系。 难点:介绍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 资源循环科学基本原理

基本要求:了解资源循环科学的理论基础,了解减量化与多重利用原理,了解基于产业循环的资源利用原理,了解资源循环利用经济学原理。 重点:资源循环科学的理论基础。 难点:了解基于产业循环的资源利用原理。 3 金属材料的再生利用 基本要求:了解金属材料的含义及分类,了解钢铁材料及其回收利用,了解有色金属材料及其回收利用。 重点:废钢铁的回收利用,废有色金属的回收利用。 难点:废有色金属的加工处理。 4 无机材料的再生利用 基本要求:了解无机材料的定义、分类与发展,了解废陶瓷及其再生利用,了解废玻璃及其再生利用,了解建筑垃圾及其再生利用,了解耐火材料及其再生利用。 重点:建筑垃圾及其再生利用。 难点:建筑垃圾及其再生利用。 5有机合成材料的再生利用 基本要求: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分类与发展,了解塑料及其再生利用,了解合成橡胶及其再生利用,了解纤维及其再生利用。 重点: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技术以及其他资源化利用途径,废旧橡胶的再生加工技术,废纤维的再生利用技术。 难点:废旧塑料的裂解技术,废旧塑料的热能再生技术,废纤维化学再生利用技术及应用。 6 生物质材料的再生利用 基本要求:了解生物质的定义、种类和特点,了解生物质材料的定义、种类、特点、应用和发展发现方向,了解纤维素及其再生利用,了解半纤维素及其再生利用,了解木质素及其再生利用,了解淀粉及其再生利用,了解甲壳素及其再生利用。 重点:生物质材料的基本定义,纤维素的再生利用。 难点:木质素的分离和精制。 7生物质能利用技术 基本要求:了解生物质能的来源、地位和开发利用现状点,了解生物质能利用转化技术。重点:生物质能的概念,生物质物理转化,生物质化学转化,生物质生化转化,生物柴油。难点:生物质化学转化,生物质生化转化。

资源环境概论复习

资源环境概论复习 资源环境概论复习 一、名词解释 1.资源:指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现实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一切物质的要素。 2.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3.土地:是地球上的特定部分,即地球表面除海洋之外的陆地及其之上的江河、湖泊等水面,是由空气、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而不断发生变化。 4.水土流失:也叫土壤侵蚀,是指在水和风的作用下,地表土壤被分离、运移和沉积的过程。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土地的特性,以保证社会、经济、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综合平衡社会多种用地需求,对某一区域内的所有土地使用与开发做出总体安排。6.生物资源:是指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资源、生物体或其部分、生物群体或生态系统中任何其它生物组成部分。 7.湿地: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8.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时间、空间(或地区)内所有生物物种及其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性和变异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9.水的陆地小循环:从海洋表面蒸发变成的水汽,上升到空中,遇冷凝聚后又降落到海洋上,或者从陆地上蒸发变成的水汽,上升到空中,遇冷凝聚后又降落到陆地上,这种海洋内部或陆地内部的水的迁移与交换现象称为小循环。

10.水的海洋小循环:见上题 11.气候资源:包括光、热、水、风与大气成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主要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为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 12.气候生产力:以气候条件来计算的农业生产潜力即为气候生产力P v,表示在当地自然的光、温、水等气候因素的作用下,假设作物的品种、土壤、栽培技术、农药化肥等都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时,每年单位面积可能达到的最高产量,其单位为kg/(hm2。a) 13.农业环境规划: 14.点源污染: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通常有固定的排污口集中排放。15.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通常没有固定的排污口集中排放。 16.水体富营养化:天然水体中由于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是指氮、磷等)的排入,引起各种水生生物、植物异常繁殖和生长,这种现象称作水体富营养化。 17.赤潮: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 18.植物养分资源:是指能用于植物生产的各种来源养分的总和,包括土壤养分、肥料养分以及制造肥料所需要的矿产品。 19.农业环境:农业生物赖以生存、生长发育、繁衍后代的自然环境。 20.生物浓缩:在特定的生物个体、脏器或细胞中的某种物质比其在周围环境中具有更高浓度的现象。例如:在植物细胞或细菌中各种盐类的结晶或金属作为代谢产物的蓄积; 人体甲状腺对碘的蓄积;真海鞘对钒的蓄积等。 21.土壤环境背景值: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是研究和确定土壤环境容量、制定环境标准的基本参数和依据。 22.土壤环境容量:是指土壤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或负荷量,实际上是土壤污染的起始值和最大负荷值之间的

环境工程概论_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环境工程概论_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1.下列属于核糖核苷酸的有 ( ____ ) 答案: 鸟嘌呤_腺嘌呤_尿嘧啶 2.以下哪些是水在细胞中的生理功能表现? 答案: 作为生理生化反应的介质_作为吸收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产物的载体_作为细胞的恒温剂_直接参与某些代谢反应 3.导致湖泊、水库、海湾等封闭性水域富营养化的主要元素是______和磷。 答案: 氮 4.旋风除尘中,在筒内形成旋转向下的外旋流和旋转向上的内旋流,其中 __________是旋风分离器的主要除尘区。 答案: 外旋流 5.被抛弃的装在氧气罐中的氧气属于固体废物。 答案: 正确

6.BOD越高表示水中耗氧有机物越少。 答案: 错误 7.离子交换是由交换反应步骤控制的。 答案: 错误 8.洛杉矶烟雾事件所处阶段为发展恶化阶段。 答案: 正确 9.环境是指与某个(_______)相关的周围事物的总称。 答案: 中心事物 10.(______)和环境污染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两大类环境问题。 答案: 生态破坏 11.下面哪种物质不属于常用絮凝剂?(______) 答案: 还原剂

12.上世纪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痛痛病是由于大米受到(___)金属 的污染。 答案: 镉 13.下列哪项不是清洁生产的特点?(_____) 答案: 清洁生产使得生产效率提高,成本增加 14.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方法包括:Fenton高级氧化法、(________)、微 电解工艺法、生物处理法、超声化学氧化法。 答案: 光化学氧化法 15.当活性污泥恶化时,体系中会观察到以下哪种微生物大量聚集:(____) 答案: 丝状菌 16.物理法分离水中污染物的方法中,不是以相对密度作为主要依据的是____。 答案: 蒸发浓缩 17.微生物为了保证遗传的稳定性,DNA的复制十分精确。 答案: 正确

资源与环境概论答案1

1.第1题单选题以保护环境和垃圾资源化为目的,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下列属于同一类的是() A、玻璃瓶、塑料袋 B、废铜烂铁、破布料 C、旧报纸、易拉罐 D、烂菜叶、果皮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0.0 批注: 2.第2题单选题关于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A、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泄漏不属于突发性污染事 件 B、突发性严重污染事件污染范围往往很小 C、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危害较轻,经济损失较小 D、事故带有突发性,往往很难预防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0.0 批注: 3.第3题单选题近几十年来,我国沙漠化土地的主要成因是() A、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 B、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气候变异 C、人类工农业生产及其他生产活动 D、大面积的污染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0.0 批注:

4.第4题单选题世界上公害事件中,哪一类的污染事故最多?() A、水污染事故 B、食品污染事故 C、土壤污染 D、大气污染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0.0 批注: 5.第5题单选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种和它的个体一样也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B、与人类没有关系的生物物种可以不保护下来 C、生物多样性的消失会对人类自身产生威胁 D、生物的入侵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0.0 批注: 6.第6题单选题下列地理现象中,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东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异常 C、中南半岛湄公河水质污染 D、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渍化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0.0 批注:

资源与环境概论_习题集(含答案).doc

《资源与环境概论》课程习题集 一、简答题 1.简述农地保护的内容和措施。 2.解决农业用水危机的主要途径有那些? 3.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主要有那些? 4.化肥污染的控制方法有那些? 5.阐述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6.简述全球性土地资源退化问题? 7.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是什么? 8.简述植物养分资源综合管理问题。 9.水体污染对作物的危害有哪些? 10.防治乡镇企业污染的对策是什么? 11.土地管理与保护的任务有哪些? 12.阐述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3.农药污染的控制方法有哪些? 14.酸雨的综合防治对策是什么? 15.大田作物的减灾对策有哪些? 16.如何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 17.简述湿地的概念、类型、动植物及其保护。 18.防治乡镇企业污染的重要性是什么? 19.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影响的基本对策是什么? 20.生态农业的主要优点有哪些? 21.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和技术是什么? 22.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3.简述化肥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24.牧区畜牧业自然灾害的减灾对策是什么? 25.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工作是什么?

二、填空题 26.我国资源总体特征是() 27.土地的功能有() 28.影响水资源丰缺的主要因素是() 29.我国六大种植作物是() 30.我国肥料养分资源的特点是() 31.食物链的四种类型是() 32.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的农业措施有() 33.按防治对象将农药分为七类是() 34.目前公认的全球三大环境问题是() 35.农业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 36.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主要问题是() 37.土地的自然与经济特性是() 38.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 39.资源动物主要类型有() 40.土壤养分资源的特征是() 41.水体人为污染源的类型有() 42.农业环境管理手段有() 43.农业生物灾害的特点是() 44.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有() 45.温室气体的主要种类有() 46.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是() 47.土地的经济用途类别有() 48.节水灌溉的主要形式有() 49.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是() 50.资源植物主要类型有() 51.沙漠化土地的改良措施是() 52.化肥中主要有害物质是() 53.“三同时”制度指() 54.森林火灾扑救原则是()

环境工程学课后答案

环境工程学课后答案 绪论环境工程学的发展和内容0-1名词解释: 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 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地、野生生物、自 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均概括为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生产、生活)原因,往原先处于正常状 况的环境中附加了物质、能量或生物体,其数量或强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 能力,使环境质量变差,并对人或其它生物的健康或环境中某些有价值物 质产生了有害影响的现象。污染物质: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即为污染物质。 公害:由人为原因引起化学污染物滋事而产生的突发事件通常称为公害。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其保护的和改善的科学,其主要任务 是研究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 影响,以及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技术和方法。0-2试分析人类与环境的 关系。 “环境”一词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即指的是人类的环境。人类与其 环境之间是一个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关系的对立统一体。 人类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同时其生产和生活 活动作用于环境,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反过来, 污染了的或受损害的环境也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发展等造成不利影响。0-3试讨论我国的环境和污染问题 0-4什么是环境工程学?他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怎样?

环境工程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脱胎于土木工程、卫生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等母系学科,又融入 了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0-5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 务是什么? 环境工程学应用环境科学、工程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 究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技术途径和 技术措施。因此,它有着两方面的任务:既要保护环境,使其免受和消除 人类活动对它的有害影响;又要保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免受不利的环境因 素损害。具体讲就是重点治理和控制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研 究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方法和措施。0-6环境工程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3)固体废弃物控制及噪声、振动与其他公害防治工程;(4)清洁 生产、污染预防与全过程污染控制工程;(5)环境规划、管理和环境系 统工程;(6)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第一章水质与水体自净1-1名 词解释 水污染:水体因接受过多的污染物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 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 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该状态为“水体污染”。 水质:水与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 综合特性。水质指标: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的具体 衡量标准。水质标准:由国家或政府部门正式颁布的有关水质的统一规定。 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 负荷量。水体自净: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作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复习题

009给排水工程专业《城市水工程概论》复习题 (☆)重点 1、地球上水的循环的分类有哪些 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 2、什么是水体的自净能力(☆) 一般天然水体都是一个生态系统,对排入的废弃物有一定的净化能力,称为水体的自净能力。 3、水的社会循环的工程设施主要有哪些(☆) 1.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2.取水工程 3.水泵站 4.给水处理厂 5.调贮构筑物 6.输、配水系统 7.建筑水工程 8.工业水工程 9.污水排水工程 10.污水处理厂 11.雨水排水系统 12.城区防洪 13.农业水工程 4、水工业的特点有哪些 1.知识经济时代的水工业有着高新技术化的鲜明特点。 水工业也开始了由土木型向设备型的转变,从而反映了水工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方向。 2.水工业的另一显著特点是管理的科学化 5、什么是“水资源” •第一种: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用。 •第二种: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包括水量(质量)、水域和水能资源。 •第三种:世界水资源包括地球上所有的天然水的总量。 •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水。 •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可被人类直接开发与利用的水。 6、水资源的特征有哪些(☆) (1)流动性与溶解性 (2)再生性与有限性 (3)时空分布上的不均匀性 (4)社会性与商品性 7、水的自然循环中,什么是大循环什么是小循环(☆) 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

资源科学概论 考试重点 复习资料

1、人地关系:环境决定论、人地协调论、人类决定论。 2、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走向综合与交叉。 3、资源科学分为自然资源学和社会资源学。 4、资源地理学:研究资源种类、数量和质量的地域组合特征,空间结构与分布规律,以及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保护和经济评价,最终提出对资源开发的远景估计与战略规划,并从中揭示资源利用与地理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5、资源的特征:1)自然资源:数量的有限性(最本质的特征)、整体的系统性、地域的差异性、功能的多面性和限制性、可更新新性;2)社会资源:易变性(最大的特征)、不平衡性、社会性、继承性。 6、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经济资源与人力资源称为社会资源。 7、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和位置的固定性)、水资源(可循环性、可流动性)、矿产资源(不可更新性和隐含性)、生物资源(可再生性)、气候资源(明显的季节性)。 8、土地资源:它是地球上有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地位、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变化,在社会物质生产中起着生产资料的作用。它具有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土地所有制是土地制度的核心。 9、气候资源:是一种非常活跃的自然资源,其数量和质量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与区域差异,对其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10、水资源: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基本要素。 11、矿产资源: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人口膨胀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难题。 12、生物资源:生物是自然界中最活跃的物质形式,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起着重要作用。 13、人力资源是社会资源的核心。人的数量和人的素质 14、资本资源:是发展生产的基础和条件,其含量的多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有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15、科学技术资源:即是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关键性因素,又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种最重要的资源。 16、教育资源包括学生资源、教师资源、物质资源、财力资源。 17、人文资源:指狭义的文化资源的概念,即能够为人类利用或再利用并创造价值的文化现象,特别指人类所具有的非物质的精神财富。价值资源是核心。 18、中国成煤的主要时期是石炭、二叠和侏罗纪。 19、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1)疆域辽阔,陆海兼备;2)经纬度差大,以中纬度为主;3)海陆分布与季风的作用强烈(青藏高原对中国的季风形成起着推动和复杂化的作用,包括热力方面和动力方面);4)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大 20、人类活动对资源的有利影响:开辟农田、兴修水利、矿山的开发、绿化环境。 21、人类活动对资源的不利影响:森林缩小、土壤侵蚀、土地沙化、环境污染。 22、资源形成的制约因素:地质环境因素和地理环境因素,受不同时期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 23、土地资源评价可分为适宜性评价、生产力评价和经济评价。 24、我国的区域资源分为:自然资源优势明显的开发型区域、经济和技术资源优势明显的技术开发型地域、以自然保护、环境治理、旅游观光为主的特殊功能的区域。 25、资源区划的原则:综合性原则、发生性原则、资源利用与环境整治方向相一致的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最佳利用原则。26、区域资源系统的特点:系统要素类型齐全,总量巨大,相对量 少;系统要素分布不均,区域组合错位,但也有较好的配合效果; 系统要素绝对数量变化较大,相对低位稳定;系统与外界环境存在 着要素成分的交换,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27、区域资源系统的结构:土地面积辽阔,类型多样,山地多而平 地少;水资源总量多,相对量少,时空分布不均匀;矿产齐全,总 体储存量大,贫矿、综合矿和中小型矿产多;光、热、水资源地区 差异大,但配合较好;森林和草地资源种类多样,结构不尽合理, 质量较差;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开发程度东西差异大;人力资源丰 富,年龄构成轻,人口素质较低;GDP总量大,半数以上集中于沿海 省份;高等教育和科技力量较为雄厚,但专业和地区分配不平衡。 28、可持续利用资源的原则: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生物资源开发量应与其生长、更新相适应的原则;当前利益与长远 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统筹兼备、综合利用原则。 29、资源开发包括考察、开发、利用、改造、保护。 30、《自然资源生态学》成为资源生态学学科诞生最重要的标志, 资源生态学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然资源生态学领域的研究。 31、资源生态学的应用前景:制定国土规划和区域开发规划;指导 贫困地区发展;指导现代农业建设;制定正确的资源生态环境战略 决策。 32、资源生态学:研究资源内部、资源之间以及资源与环境因子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资源科学和生态科学的交叉。 33、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扰动效应;连锁效应;正、 负效应;滞后效应;累加效应。 34、资源与生态环境理论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就经济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阶段性和不可跨越性;生态环境问题是无限滋生 的。 35、资源生态学基本理论:资源过程理论、资源的生态经济平衡理 论、资源生态系统理论、资源流动论、资源价值与产权理论、资源 配置理论。 36、资源生态评价的程序:生态调查、生态分类、生态评价。 37、水资源开发中产生的生态问题1.水资源短缺(河道断流、地下 水位下降)2.水污染严重(地表水质恶化、地下水污染普遍、近岸 海域污染日趋严重)3.水土流失及河流、湖库淤积4.绿洲、湿地生 态退化 38、水资源解决途径:1转变观念,合理配置水资源,促进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2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建设节水防污型社 会3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和建设,确保饮水安全4重视水生态系统保 护和修复,实现人水和谐5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 护的双赢。 39、资源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资源需求主体愿意而且能够购买 的资源数量或价值。这里强调资源需求有两个必要条件:购买意愿 和购买能力,必须同时具备。 40、微观主体需求通常要受到资源价格、替代资源的价格、消费则 收入、消费者偏好等。资源的区域社会需求受到人口数量与结构、 技术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 41、资源需求的趋势与特征:人均资源需求变化呈非线性关系、资 源需求总量以非线性轨迹逐年增加、资源需求的增长与生产性拉动 有直接的关系、资源需求的变化与收入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42、资源供给:自然供给是指资源天生可供人类利用的部分。经济 供给是指可以直接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资源供给。资源的供给受 到自然条件、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耗竭资源的自然供给固 定不变,但是经济供给富于弹性。耗竭资源的自然供给主要受到技 术因素的影响。 43、资源的自然供给特点:1区域差异大2不同资源自然供给的时间 特性不同。 44、资源的经济供给受到资源价格、替代资源的可得性与价格、资 源生产技术和成本、资源的自然供给量。 45、产权对资源利用的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能够使外部性 内部化、资源配置功能。 46、资源价值效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收益价值论、存在价值论。 47、资源伦理:指人类需要遵循资源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合理利用 和保护自然资源,即从资源关系的内在规律,规范人类利用资源的 行为规范。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48、资源伦理的特征:动态发展性、内在性、非功利性、层次性、 和谐性。功能:约束功能、激励功能、资源配置功能、保障功能。 49、自然价值:具有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以及超越工具价值和内 在价值的系统价值。自然价值是主体对自然客体的真实反映、是自 然本身固有的属性、自然价值的存在意味着人类对自然负有道德责 任和义务。 50、自然价值的特性:客观性、创造性、义务性。 51、资源伦理评价标准:资源安全;资源代内、代际均等配置;资 源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 52、遥感可分为可见光和近红外遥感(辐射源是太阳)、热红外遥感 (目标物)和微波遥感(目标物和雷达)。 53、分析物质代谢效应的方法:物质流分析、能量流分析、资源流 分析、人类留用的净初级生产级、生态足迹。 54、物质流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流分析的基本原则。物质流 分析中的代谢主体是指社会经济圈内“吞”“吐”物质的可独立处理 的基本物质单位。 55、生态包袱:是人类为获得有用物质和产品而动用的没有直接进 入交易和生产过程的物料,在物质流帐户中又被称为隐流或非直接 流。 56、资源流的构成要素:系统、物质、能量、价值、劳动力。分析 方法:物质流分析、工业代谢方法、生命周期评价。 57、进初级生产量:指绿色植物在太阳能光合作用下生物物质年生 产总量,是所有异养生命的营养基础。 58、生态足迹:通过将社会经济系统中物质流与能量流转换成相应 的土地与水域面积,追踪人类社会物质与能量的需求量。 59、资源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 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对资源的开发、利用 和保护等行为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标准。 60、资源政策的特点:目的性、现实性、时效性、区域性、相对稳 定性、原则性、操作性、未来性。 功能:导向功能、控制功能、协调功能、监督功能。 61、资源政策执行阶段是整个资源政策运行过程的中心环节和落脚 点。 62、资源法规的特征战略性综合性、科学性、国际性、地方性。 63、资源法规的基本原则:1重要资源的全民所有原则2国家、集体 和个人利益协调的原则3综合利用和多目标开发原则4统一规划和 因地因时制宜原则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6 开源节流原则。 64、资源法规体系:《宪法》、基本法、资源单行法律、资源法规、 资源规章。 65、资源安全: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 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同时自然资源基础所依存的生态环 境也处于良性或免遭不可恢复破坏的状态及能力。 66、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资源因素、政治因素、运输因素、经济 因素、军事因素。 67、资源安全特征:主体性、针对性、动态性、层次性、相关性。 68、资源储备:战略储备、安全保障储备、市场储备。 69、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谐性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