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业概论》课程标准

《化学工业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化工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在《基础化学》《化学实验技术》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化工类各专业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工业的基本状况、基础知识,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化工类各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主动对接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化学工业概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化工专业类行业面向与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化工类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化学工业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依据课程目标,以及化工专业类技能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的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的基础理论,兼顾职业基础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设置化学工业简介、化工工艺、化学工程基础知识、化工基本计算、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前景等5个模块,将化学工程及化工工艺的基础知识合理整合到相关模块中。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序化学习任务。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必需的化学工业及化学工艺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职业意识。

1.了解化学工业的内涵、主要特点、分类、基本原料来源及发展简史。

2.了解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了解现代化工的发展前景。

3.掌握常用的化工单元操作的作用和分类,了解典型化工生产工艺流程。

4.了解催化剂的性能及作用、反应器的基本类型。

5.能进行基于化学反应式的基本化学计算,了解基于化学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典型化工生产设备的生产能力及生产强度计算等。

6.初步建立安全、质量、环保的职业意识。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充分挖掘本课程思政元素,积极组织课程思政教育,养成正确的化工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意识,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程实施全过程。

2.注重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制订阶梯式学习目标。通过参观生产现场、职业角色体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职业素养,提升教学质量。

3.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结合实物、图片展示、视频、动画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结合化工生产实际,组织参观考察,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化工企业和化工生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

5.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安全、质量、环保的职业意识,养成规范操作、严谨求实的职业习惯。

(二)评价建议

1.树立正确的质量观,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和导向功能。关注综合职业素养、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业进步。

2.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科学组织课程评价。

3.课程成绩通过笔试方式评价,包括平时测验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1.编写和选用教材必须依据本标准。

2.教材内容要结合化工类专业岗位工作的实际和生活实际,考虑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把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理论编制到教材中去。

3教材要有适当阅读材料,以丰富学生的专业视野;有难度适当的一定数量的课后练

习,以方便学生复习巩固和检测学习效果。

4.教材应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征,图文并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四)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1.充分挖掘行业、企业资源,积极引进行业企业管理文化、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

2.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库,建立教学交流平台。要关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要组织教师开发适合教学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学习指导书等,要借助网络信息资源获取图片、标准、视频、新技术应用、操作视频等教学资源。

七、说明

本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化工类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编制,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化工类各专业(三年制)学生。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课程代码120012课程类型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课程代码:120012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40学时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适用专业:药学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地位 分析化学是药学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是药学、检验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分析方法的科学。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不仅是分析科学的基础,也是从事生物、环境、医药、化学其它分支学科以及化学教育等相关工作的基础。分析化学与药学专业其他基础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分析化学的学习,可提高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并能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课程基本理念 通过《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药学各专业有关的的分析化学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熟悉重点相关知识、理论和技能在药学中的应用,为后续药物分析、药理学和药物制剂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分析化学这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培养新时期为军、民服务的药学人才的目标和要求为依据。 2、创新教学思路,精选实验教学内容。在实验内容取材上既体现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又要与医学、药学紧密结合。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启发式教学方式始终贯穿在实验课堂中,又避免受到纯化学教育模式的影响,使学生在有限的实验学时内学到尽量多而实用的东西。实验内容的选材,每个实验的承上启下作用,应不只从本门课程出发,而是从整个药学专业学科系统全局

出发。在实验教材中适当补充本学科仪器分析的一些最新进展和先进的科学实验方法。 教学内容取材上即强调科学性又注意新颖性,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且加强现代分析仪器的使用。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毛细管电泳仪,红外分光光谱仪的使用以及全自动分析天平、Mettler 320-S pH计,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滴定仪等仪器。 3、结合传统教学,走信息化教学的道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三维动画、电视录像和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开扩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应与课程的内容紧密相关,使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微观的和不易口头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通过课件的演示变成生动具体的、有趣的、简单明了的、宏观的、一目了然的知识,可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多媒体课件的选用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步,学生才能对课程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走信息化教学的道路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但也要注意不能丢弃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方法。 4、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培养创新性人才及其创新能力摆到突出位置。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目的,以适合分析化学课程目标要求为原则的教学新体系。这一体系在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应特别注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使其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学习。这一体系核心要点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相互协作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实现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学中,教师运用点拨、启发、提问、引导、导演、总结等方法,通过学生自读、小组讨论、总结发言等活动,使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 部分教学内容采取分组讨论式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全班分成若干组,让他们分别准备某个章节的内容,写出讲稿,经讨论后,推举1-2人上台讲解,然后,其他同学进行提问,由讲解同学给予回答。这种由被动变为主动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也可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

化学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xx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化学分析技术》 适用专业:工业分析技术 学时数:70学时 学分: 4分 20xx年02 月

《化学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化学分析技术的学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化学分析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技能。掌握定量分析操作技能和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常用化学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掌握正确的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分析化学检验常规技能和现代仪器检测新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工作能力,能进行工业生产分析、产品质量检验、环保分析、食品分析、商品检验等分析检验工作,又具有化工产品质量管理技能,适用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本课程为职业能力课,后续课程有《仪器分析技术》、《化妆品和涂料分析》、《工业分析分析方法设计》。 二、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分析化验工作项目设置的。从化工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出发,以基础知识必需、够用为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原则,构建了合理的教学体系。化学分析技术课程体系由化学分析理论课程、基本实验、综合实训三部分组成。其中理论课程54学时、基本实验16学时,综合实训两周。 分析化学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主要选取定量分析方法和相关实践技能训练。理论教学内容包括三大模块: 1.定量化学分析概论 2. 滴定分析法 3.重量分析法 实践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1.课内实验 2.基本操作训练 3.综合实验技术实训(实训周另外安排) 课内实验是常用仪器使用练习,包括分析天平的使用、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基础训练包括滴定分析仪器的校准、应用各种定量分析方法针对实际样品的测定;综合实验技术实训是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内容包括:食用醋乙酸含量的测定、工业碳酸钠总碱度的测定、水总硬度的测定、水中化学耗氧量的测定(KMnO4法)、水中氯离子含量

工业设计概论课程标准

《工业设计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 适用专业[ ] 课程承担单位[ ] 学时[ ] 制定人[ ] 制定日期[ ] 审核人[ ] 审核日期[ ] 批准人[ ] 批准日期[ ]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专业理论性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工业设计的概貌,树立正确的设计思维与方法。本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正确全面了解工业设计的概念、特征、学科范围、发展历史,了解工业设计师的业务范围、知识结构,了解工业设计的基本工作过程和思维方法,培养正确的设计观念,并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起指导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就业岗位为工业设计理论研究员、设计师、设计助理等人员,以“概论”为载体,将工业设计要素、工业设计程序、工业设计原则、工业设计师、工业设计管理、工业设计教育等知识融到单元中进行讲解。 本课程需要前期学习《构成基础》课程,完成前导课程是“造型基础”、“色彩基础”,为本课程学习提供必备的理论知识。本课程为后续课程《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提供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核心能力是产品设计与工业设计管理,这就要求学生先掌握美术基础的知识,继而获得岗位所需的审美与表达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为将来走上社会从事调研、管理、设计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一)知识目标 1.工业设计原则与原理; 2.工业设计要素; 3.工业设计程序; 4.工业设计师的种类与职责; 5.工业设计评价; 6.工业设计管理。 (二)能力目标 1.;能够按照工业设计的设计程序进行产品设计2.能够掌握工业设计师的划分与职责; 3.能够对设计作品做出专业点评。 (三)素质目标 1.具备设计评价能力; 2.具备工业设计管理能力;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标准

《化工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定位 从环境的基本概念入手,论述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化工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对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作了较系统的阐述;重点介绍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水体污染及防治和固体废物的处置及利用;另外涉及噪声及其控制、环境监测和质量评价;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介绍清洁生产的概念和化工清洁生产的最新领域。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为: (1)在大学生中普及环保知识和环保素质教育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是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而开设的环保素质教育的基础课。 (2)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人文精神 课程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环境保护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环境保护的环保意识和人文精神。 (3)提高学生解决自己所学专业中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 积极推动学生提出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本领域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案和建议,提高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 2、课程目标 课程系统地介绍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并结合目前我国和平顶山环境现状,对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人类活动影响下主要环境要素(包括化工废水、废气、废渣等方面)的污染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行了阐述,增加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储备的同时提升学生环境保护的人文精神和素养。 3、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合和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评估环境质量和在本专业范围内处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 二、职业岗位标准 1、岗位分析 依据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有关方面的岗位和技术等级标准,分析得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工作岗位所从事的业务范围,并通过归纳得出相应的工作领域,专业岗位分析见下表。

《化学工业概论》课程标准

《化学工业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化工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在《基础化学》《化学实验技术》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化工类各专业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工业的基本状况、基础知识,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化工类各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主动对接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化学工业概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化工专业类行业面向与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化工类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化学工业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依据课程目标,以及化工专业类技能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的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的基础理论,兼顾职业基础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设置化学工业简介、化工工艺、化学工程基础知识、化工基本计算、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前景等5个模块,将化学工程及化工工艺的基础知识合理整合到相关模块中。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序化学习任务。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必需的化学工业及化学工艺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职业意识。 1.了解化学工业的内涵、主要特点、分类、基本原料来源及发展简史。 2.了解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了解现代化工的发展前景。

概论课程标准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重点,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崭新课程。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确立科学社会主义信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 三、课程设计思路 从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素质体系、能力体系,实现体系转换。以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为主体,体现自主性;以学生自身的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学生自身实践来推动理论内化;体现实践性。 将理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先进性、科学性与学生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学生的思想相结合,将课程理论与学生专业素质、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相结合,体现实效性。 四、课程基本目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主要是针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教育,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培养当代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增强学生自身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持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了解认识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终的目的是坚定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应化)2013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分析化学》是三年制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分析方法的科学。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不仅是分析科学的基础,也是从事生物,环境,医药,化学其它分支学科的基础。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被称为生产科研的眼睛,后续课有《仪器分析》、《精细化工产品检验技术》等。 (二)课程基本理念 通过《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有关的分析化学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熟悉重点相关知识、理论和技能在相关专业的应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创新教学思路,精选实验教学内容。在实验内容取材上既体现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又要与化工行业紧密结合。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

思维能力,使启发式教学方式始终贯穿在实验课堂中,又避免受到纯化学教育模式的影响,使学生在有限的实验学时内学到尽量多而实用的东西。实验内容的选材,每个实验的承上启下作用,应不只从本门课程出发,而是从整个化学学科系统全局出发。 2、结合传统教学,走信息化教学的道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三维动画、电视录像和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开扩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应与课程的内容紧密相关,使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微观的和不易口头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通过课件的演示变成生动具体的、有趣的、简单明了的、宏观的、一目了然的知识,可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多媒体课件的选用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步,学生才能对课程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走信息化教学的道路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但也要注意不能丢弃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方法。 3、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培养创新性人才及其创新能力摆到突出位置。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目的,以适合分析化学课程目标要求为原则的教学新体系。这一体系在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应特别注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使其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学习。这一体系核心要点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相互协作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化工生产基础》课程标准

《化工生产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00006,适用专业:化工工艺、石油炼制、有色冶炼等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化工生产基础》是化工工艺及相关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一门集化工生产理论、操作能力训练,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知识的综合技能课程,其主要内容是以化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为背景,依据操作的共性,分成为若干单元操作过程,学习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计算、典型设备及选用原则和方法,设备在生产中的操作控制方法及维护保养等知识。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生产中具备很高的应用价值,目的使学生获得今后从事化工生产过程与化工生产工艺操作、管理等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也为后续《无机物工艺》、《有机物工艺》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任务 本课程学习内容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其任务是学习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和性能以及一般的计算方法。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方法,具备维护保养的一般知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化工单元操作必备的理论知识,即能叙述流体输送、非均相物系分离、溶液的蒸发等化工单元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过程的相关知识;并受到足够的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能掌握设备开、停及运行常见化工单元操作装置和反应装置的方法和步骤;能对工艺指标调节和控制,并能运用专业基础知识进行化工操作过程常见的工程计算等,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将来从事化工生产操作、工艺调整、生产管理等奠定知识、技能和态度基础。 三、课程结构

《化工生产工艺》课程标准

《化工生产工艺》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中职学校化学工艺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可供化工企业培训和化工操作人员参考。化学工艺专业立足培养能按照现代化化工企业生产管理理念,规范、准确、熟练地完成化工岗位操作的人才。主要岗位是化工总控、工艺运行、安全管理及化学品营销等。 本课程与化工设备与机械、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课程同时开设,为学生将来较快适应化工岗位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二)设计思路 通过以知识体系为主线的化学工艺教材已经满足不了地区化工产业的发展。开发与企业生产对接的《化工生产工艺》校本教材势在必行,为此需首先修订《化学生产工艺》教学标准。新标准选择氯碱、丙烯酸甲酯两个典型生产过程为主线,采用单元教学,任务引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为企业培养急需的技能型一线操作岗位人才。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依据上述课程目标定位,本课程从工作任务、知识要求与技能要求三个维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以使课程内容更好地与化工岗位要求相结合。共划分三个项目:第一项目化学工艺概论。包括认识化工生产基础原料、认识化工生产工序、操作与控制化工生产等五个任务。项目二氯碱生产技术。包括离子膜法生产氯碱工艺过程以及盐水、离子膜、片碱工段生产技术等五个任务。项目三丙烯酸甲酯生产技术。包括丙烯酸甲酯与甲醇酯化生产丙烯酸甲酯工艺过程、丙烯酸甲酯生产现场工艺流程、丙烯酸甲酯工艺仿真实训等五个任务。知识与技能内容则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进行确定。分析过程中尤其注意了整个内容的完整性,以及知识与技能的相关性。在对知识与技能的描述上也力求详细与准确。 本课程是一门以生产实际操作为核心内容的课程,其教学要求以实际操作为主要方法,并尽量把相关概念、生产原理、控制指标、工艺流程等知识融入到实践操作中,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教学有条件可在企业中进行,也可在学校实训中心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在学校情境中,建议结合具体生产过程,模拟开停车事故处理进行,实施项目教学。 本课程课时数144,共计8学分,分2学期开设。

《化工安全技术概论》课程标准

《化工安全技术概论》课程标准 学时学分:42/3适 用专业:精细化工专业 专业先修课程:基础化学(无机、有机)、化工单元操作 一、前言 1.课程的性质 化工安全技术是江苏省五年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在本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先修课程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工生产中发生事故的主要特征,正确理解化学物质危险分类和危险表征,明确化工装置维护和公用工程设施安全等,熟练掌握各种化工安全技术,为将来从事化工工作打下基础。 2.设计思路 根据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生岗位工作要求,设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思路为:以课程能力为本位,以“必须”、“够用”为度组织相应的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确定合适的培养方案。以实训基地为依托,以案例分析、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模式,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强化实践教学,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二、课程目标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的分 析方法,概括出本课程的目标。 1.知识目标:按照化工类从业人员安全技术要求,对于少学时专业,主 要系统学习掌握化学危险物质分类知识,化工防火防爆知识,化工防毒知识,电气安全和静电防护知识、化工企业安全检修注意事项等。在多学时专业, 增补压力容器安全知识、劳动保护相关知识,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知识等内容。同时,利用课外阅读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化工安全生产方面相关安全法规知识。 2.职业技能目标:参照化工工艺类岗位高级工职业技能标准,能够认识 化工企业常用阻火器具,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阻火器具的安装位置和安装 技术。学会常用灭火器的操作技能,掌握化工灭火剂的选择方法,清楚各种 灭火剂的适用环境。掌握各种防毒器械的操作要领,熟悉过滤式和供养式两 类防毒机械的操作技能。清楚各自的适用条件和场合。掌握防火、防毒现场 急救技术,能够正确实施现场抢救。掌握危险高压气瓶的识别常规方法,了 解各种危险气瓶的安全维护与检测技术。熟悉企业现场安全用电常规用具,掌握其操作技能。能够准确的识别高空作业安全保护器具,掌握其使用技术。认识常用装置盲板的类型、适用场合技术要领,掌握盲板的装卸操作技术。掌握现场消除静电的常规技术和方法,掌握可燃气体的检测方法。学会防火 隔热服、防化服的正确使用场合及穿着方法。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化工企业从业的安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性质、地位、设计思路 1、课程性质、地位 《物流基础》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物流管理专业处于先导地位,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通过《物流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物流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现代物流的功能及环节、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物流管理领域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掌握仓储、配送、运输、物流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一些知识和技能,为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物流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流基础》的前导课程为管理能力与素质提升、商品学及商品养护技术等,这些前导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为开展本课程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续课程主要有采购与供应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公路运输管理实务、供应链管理实务、配送中心运营管理实务、农产品冷链物流、物流成本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等,这些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流基础的认识,提升学生在物流方面的综合管理能力。 2、课程的设计思路 通过对本专业基本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了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融合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以来源于企业的实际案例为载体,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以完整的

工作任务为对象,组织学生通过项目工作任务来学习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将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实践,具备解决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基本问题的能力。 (二)分类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解读物流企业岗位设置及职务描述; (2)能合理化组织运输; (3)能合理化仓储; (4)能根据配送作业情况进行订单的分配和拣选; (5)能根据不同的物资设计装卸搬运方法; (6)能选择合理的流通加工方法; (7)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包装合理化的作业; (8)能根据物流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对物流运作作出决策 (9)能够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物流服务; (10)能根据本量利分析的结果,提出成本控制方法; (11)能够进行绿色物流管理; (12)能够进行供应链管理; (13)能够利用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物流信息技术。 2、知识目标: (1)了解物流标准和物流系统的构成; (2)掌握物流的概念、功能; (3)理解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活动基本概念; (4)掌握运输方式和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5)掌握仓储方法和仓储业务流程; (6)了解包装功能和掌握包装的合理化方法; (7)掌握装卸搬运合理化的措施; (8)掌握流通加工合理化方法;

《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标准

《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 学时/学分:48/3 适用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1.课程概述 《精细化学品化学》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从事应用化工专业工作所必需的各类精细化学品的的代表物的结构、制备、性质、用途;了解常见精细化学品的分类、化学结构、合成化学及应用性能,并能正确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部分精细化学品的结构、性质、合成及应用问题,拓宽知识面,夯实专业基础。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掌握《基础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材料》等专业课程知识,其后续课程如《顶岗实习》。 2.课程目标 现代化工发展的主流是精细化工(精细化学品生产工业的简称),所以要求基本掌握精细化工的范畴、特点、发展方向,了解精细化学品的种类。特别是对染料、表面活性剂等具体的化学品的结构和性质、制备和工艺、用途和环境问题都有较详细的认识。课程同时要求了解现代精细化工领域中所采用的新技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精细化工产品有基本的认识,为将来从事化工相关的工作打下基础。 页脚内容1

3.课程实施和建议 3.1课程内容和要求 课程设计相关说明:本课程标准适用于全日制三年制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的教学。课程依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而设置,同时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以掌握所学知识。根据该课程的特点,本课程一般设置在第四或第五学期。 课程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详见下表。 表1 课程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 页脚内容2

页脚内容3

说明:教学重点、难点在表中标出,其中,打★的为教学重点,打☆的为教学难点。 3.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教学和引导、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实验课教师现场指导学生完成训练项目。 3.3教学评价 1、考核要求 课程考核应符合《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考核管理办法》的规定,具体要求如表2。 表2 《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考核要求 页脚内容4

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标准

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环境保护概论 适用专业:化工类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该课程是化工类专业兼学课程,它以《应用化学》为基础,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为化工类在生产过程中,避免污染环境、破坏环境。 1.2设计思路 (1)该课程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而设置。 课程以《环境保护概论》为载体来进行,学生在学完了《应用化学》后,开始依次渐进地学习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从环境的概念、环境科学、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生态学、生态平衡、资源与环境、能源与环境的关系到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固体废物的处置与利用、环境管理与环境法规,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及规律,我们适当增加新时期经济建设的新观念—低碳经济、低碳转型。让学生在学习环境保护的过程中,领会环境保护相关的概念、掌握环境保护相关的防治方法。

课程内容突出环境保护相关的概念和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课程在上完“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的内容后,安排学生到南宁市附近的水泥厂参观见习,了解、认识粉尘对大气的污染情况及粉尘的防与治;课程在上完“水污染及其防治”的内容后,安排学生到本市的污水处理厂参观污水的处理工艺流程,了解、认识污水的危害及其处理的效果;在上完“固体废物的处置与利用”的内容后,安排学生到垃圾处理场参观垃圾处理的工艺流程,了解、认识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1.课程目标 通过依次渐进地学习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使学生领会环境保护相关的概念,掌握环境保护相关的防治方法以及法律法规,又安排学生到水泥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参观,使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处理、污水处理和污泥、垃圾处置方法,又体念到政府对环境保护工程的重视和投入。 1.能力目标 (1)理解环境科学的概念; (2)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3)了解各种环境污染类型的防治; (4)了解我国现行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 (5)自觉遵守相关环境保护法规、自觉履行环境保护的时候责任。4、课程内容和要求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化工分析课程标准

《化工分析》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化工分析 【适用专业】 化学工艺专业 【先修课程】:《化工生产概论》、《化工设备基础》、《化工安全与清洁生产》、《化工过程控制》、《化工单元操作》、《基础化学》 【后续课程】:《化学分析操作与仪器分析》、《综合实训及生产性实习》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化工分析是化工专业学生的主要方向课之一,它的理论和方法不仅是化工专业的基础,也是从事化学化工、生物、地质、环境等学科工作的基础。通过化工分析的学习使学生充分深入学习化工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并初步具有应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工分析教学在教给学生基本的化工分析原理和方法的同时,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教学设计以情境性原则为主、科学性原则为辅,对实际职业情境加工成具普遍意义的学习情境,即营造“真实的虚拟”情境,以工作过程作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以任务驱动设计工作过程环节,并针对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一体化。 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即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的训练和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使用仪器分析测试;又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即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132学时。 二、课程目标 通过对《化工分析》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分析仪器,能对工业产品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测试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仪器分析测试技术所必备的素质、知识与技能,树立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具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严格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为后续的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打下扎实基础。

《乙烯生产操作》课程标准

《乙烯生产操作》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乙烯生产操作》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又是主干课程。属于“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为考试课,计划学时为30学时。 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与其密切相关的先行课程为《流体输送技术》、《化工传热技术》、《化学反应操作技术》、《传质与分离技术》、《化工过滤沉降操作技术》、《化工工艺概论》等。其服务的后续课程为《顶岗实训》、《毕业顶岗实习》等。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化工技术类专业教指委“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方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6)16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的要求,参照天津职业大学关于制定课程标准的原则意见和应用化工技术人才培养计划以及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的实施方案要求,由天津职业大学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研室与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等企业合作,以工学结合的形式共同开发。 该课程既重视化工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的传授,又注重生产过程与方法、专业道德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以典型化工生产过程为载体,并将“化工总控工”等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及现代企业先进的实用技术与技能要求与工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工程实例、操作规程融会贯通。 该课程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相互穿插、有机结合,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理论够用为度”为原则,突出操作规程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在实训中结合化工生产特点又将计算机仿真模拟实训、化工生产现场实训和学校实训中心的操作实训,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重组和排列,让学生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并通过仿真模拟、现场操作等系统训练,使学生受到科学态度、创新精神的熏陶。 3、课程任务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乙烯生产的工作过程,掌握单元设备及化工装置总

化学课程发展概论

化学课程发展概论 课程的定义及其演变 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年间,南宋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频频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课”指功课、课业,就是现在所说的教育内容之意,“程”有程度、程序、进程的意思。朱熹的“课程”就是功课及其进程。 在西方,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H.Spencer)《什么知识最有价值》(What Knowledge is of Most Worth)一文中,意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该词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Currere”的名词形式意为“跑道”,重点在“道”上,这样,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轨道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从而引出了一种传统的课程体系,根据这个词源,西方最常

见到课程的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在当代课程理论文献中,许多课程学者对“Currere”的动词形式表现出浓厚兴趣。“Currere”原意指“跑的过程与经历”,重点是在“跑”上,这样,着眼点放在个体对自己经验的认识上,课程是一个人对自己经验的重新认识,可以把课程的涵义表征为学生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 试想,如果我们把所有语言的“课程”都收集起来,那该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情。我国课程论专家施良方把各种课程定义归纳为六大类型: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 尽管人们对课程有不同的理解,但却都在课程所指向的某些方面达成共识。即:课程是客观实在和主观理念的统一,其实质是人类的经验(Experience)。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中,使学生获得适应个体发

化工原理课程标准

《化工原理》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学时:100 课程学分:6 开设时间:第3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定位 《化工原理》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其主要内容是以化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为背景,依据操作原理的共性,分成为若干单元操作过程,学习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计算、典型设备及选用原则和方法、设备在生产中的操作控制方法。课程所涉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生产中具备很高的应用价值,是培养学生专业职业能力的一门必不可少的工程课程。 《化工原理》要求综合运用基础化学、物理化学、力学及物理学、工程制图及CAD、计算机技术等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工程问题,在培养化工技术人才中担负着由理及工、由基础到专业的过渡,在培养学生运用工程观点分析、解决化工生产实际问题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地位。 2.设计思路 1.基本理念 (1)以学生为本,注重素质培养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实践为基础,采用引探法教学,通过教师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参与性、创造性充分地融合到一起。将学生置于一种开放、动态、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创新的合作精神,获取信息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依据认知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由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展现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的获得认知、参加活动、增加体验、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和谐统一。在教学中,要依据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认知心理顺序,建立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操作技能、工程素养,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整合课程内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本课程以“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方法,基于工作过程序化课程内容、组织教学进程。在各种典型单元操作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其共性规律和方法(如速率、推动力、阻力、传质单元数与传质单元高度等),帮助同学们掌握化工单元操作中最基本的知识、规律、概念以及运用数、理、化等基础知识去研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并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突出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设计依据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标准-(2011版)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标准-(2011版)

湘南学院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标准(2011版) 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二0一一年十月

目录 1、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 2、有机化学 3、物理化学 4、化工原理 5、应用电化学 6、有色冶金概论 7、仪器分析 8、冶金原理 9、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 10、工业分析 11、专业英语 12、重金属冶金学 13、贵金属冶金学 14、冶金设备 15、稀有金属冶金学 16、结构化学 17、分离工程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09021131 课程学时:120 学时(一年一期48学时,一年二期72学时) 学分:7.5 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是化学化工类必修的四大基础化学之一,又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它是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课程主要包括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学两大部分。化学原理部分主要讲述化学反应中能量和反应速率理论;三大类型的反应(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四大结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配合物结构);元素化学部分,以周期为纬,以族为经,经纬交叉,讲述有关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并对其规律作出相应的理论解释。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绪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介绍化学学科的最新发展,及其在自然科学中的中心地位; 2.建立终生学习观,了解化学学习的特点,探讨化学学习方法; 3.使学生了解实验室规则及实验学习的基

本要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化学学习方法,实验基本要求 (三)课时安排:2学时 (四)主要内容 1.化学学科的最新发展,及其在自然科学中的中心地位; 2.化学学习方法——及时复习、适当练习与持之以恒; 3.实验室规则及实验学习基本要求; 第1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近代概念、原子能级、波粒二象性、原子轨道(波函数)和电子云概念; 2.了解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取值范围; 3.熟悉 s 、 p 、 d 原子轨道的形状和方向; 4.理解原子结构的近似能级图,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则和 s 、 p 、 d 、 f 区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 5.会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了解元素性质,熟悉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