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一个国家只有数学蓬勃的发展,才能展现它国立的强大。数学的发展和至善和国家繁荣昌盛密切相关,为了大家学习方便,本店铺特地准备了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3.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教学重点:

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圆

1.出示幻灯:生活中的圆

摄影作品,在这些美丽的图片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图形?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圆?

2.揭示课题:圆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

板书:圆的认识

3.同学们喜欢玩套圈的游戏吗?现在就来试试?

我这有一个玩具,要求你只能站在距离它三米远的地方扔圈,你

可以站在哪里?

我们用三厘米代表三米,你能在本上标出你所在的位置吗?

2.实投学生成果(由画几个点到多点,直到圆)

问:站在这几点都可以吗,为什么?只能站在这几点上吗?

出现圆后问,还有地方站吗?

3.课件演示

师:那么到底可以站在哪?(圆上任意一点)

圆上这样的点有多少个?

二、操作中认识圆

1.屏幕上有一个圆,同学们能利用现有的工具制造一个圆吗?

2.学生画圆,师巡视

3.汇报不同画圆的方法(先找用圆形工具画的汇报)

拿线绳画的黑板演示

谈话:这位同学拿这么长的绳子在黑板上画了这么大的一个圆,如果我想在操场上画个大圆怎么办呢?

圆规画的实投展示

4.总结圆规画圆方法

5.学生练习圆规画几个圆

既然我们可以借助圆形工具来画圆,人们为什么还会发明圆规呢?

6.观察自己所画的圆,除了一条封闭的曲线还有什么?(点儿)

给它取个名字——圆心(如果学生能说就让学生说)用字母O表示

7.拿出手中的圆纸片,你们有办法确定这个圆的圆心吗?

学生动手折

问:除了圆心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折痕)

你发现的折痕是什么样子的。

师:谁愿意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揭示直径半径定义

你能在圆上画出直径和半径吗?

在自己所画的圆上标出圆心、画出半径和直径

三、交流探究圆

圆心和半径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画一画就知道了

1、用圆规在本上画出几个不同的圆,看谁画得漂亮。

2、投影展示

问:你们画得圆有的在上、有的在下、有的偏左有的偏右,什么决定的?

学生汇报,圆怎么这么听话呢

师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怪不得人家叫圆心呢

这些圆大小各异,怎么画就能让他有大有小?

小结: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规两脚间距离)

3、师:半径的本事不小,想不想知道半径还有什么特征?是我直接告诉你们还是自己研究?

那就结合老师的提示利用手中的工具小组共同研究吧

4.研究提示

同一个圆内,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同一个圆内,半径有多少条?

同一个圆内,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汇报

同圆直径是半径的2倍板书d=2r

问:你怎么知道的?

同圆的半径有无数条,为什么?(圆上有无数的点、折痕中发现) 同圆的半径有无数条,那么直径有多少呢?

板书:同圆内半径有无数条。

同圆的半径都相等,为什么?(通过测量,通过推理)

同圆的半径都相等,那么直径都相等吗?

板书:同圆内半径都相等。

所以古人说:圆,一中同长也

这个一中指什么?同长指什么?

边看幻灯边读这句话。

一中同长的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4、车轮的外形为什么做成圆的,你能解释吗?

为什么不把车轮做成这些形状的?(出示正多边形图片)

四、比较中深化圆的认识

1.由正三角形到正十二边形,有什么变化?

2.想象,正100边形会是什么样子?(接近圆,但不是圆)

正3072边形呢?(更接近圆,但还不是圆)

到底多少边的时候就是圆了呢?

3、《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4、阴阳太极图。

师: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5、下面我们还将面临3个实际问题的挑战,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

问题1、你能测量出1圆硬币的直径吗?(参考用工具:直尺,一副三角板)

问题2、你能在地面上画一个半径1米的圆吗?(参考用工具:绳子、粉笔)

问题3、车轮都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为什么?(参考用工具:自行车)

课下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来研究。

五、总结

学完这节课,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吗?圆里面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着同学们去研究和发现!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像圆那样完美!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2

教学内容:

根据课本第9页至第10页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2.能力目标: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

3.情感目标:厂家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并能设计简单的图案。

教学难点:

在设计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方法:

两先两后学导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结合欣赏与红制图安排过程,进一步巩固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

板书课题

二、欣赏图案。

1.看一看:出示课本的教学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2.议一议:看到这些图案,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怎样组成的?

3.欣赏:老师出示教学挂图,学生欣赏美丽图案。

三、设计图案。

1.涂一涂。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中的涂一涂的第1题。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中的涂一涂的第2题。

2.做一做。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完成设计任务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展示,交流。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中做一做的第2题。

四、巩固练习。

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第10页数学万花筒中的内容,再让学生按照图示的方式试一试,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展示和交流。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3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北京奥运会金银铜牌图)

还记得在我国举行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的运动健儿们一共获得了多少枚这样的奖牌?(100枚)运动健儿们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自豪、骄傲!

这些奖牌什么形状的?说说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形的事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圆形)看来,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老师带来了一些生活中有关圆的图片,想看看吗?(课件展示)从这些事物中,我们同样找到了圆,有的是利用了圆的美观,有的是利用了圆的特性。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索和发现它的奥秘!

出示课题:认识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圆和平面直线图形的区别

课前,老师请大家自己在家里画一个圆并剪下来,请大家拿出你做的圆!

请你像老师这样用手摸一摸圆形的边,观察一下圆形,说一说,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比较圆和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区别,知道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下面让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圆这种曲线图形吧!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圆心

请大家把手上的这个圆对折一次(师出示大圆演示),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你发现了什么?这两条折痕相交吗?再换不同的方向对折一次,有几条折痕?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师板书,课件演示)请同学们在你的圆上描出圆心,并用字母O表示。

(2)半径和直径(学生自学课本56页并用线段划出定义。)

除了圆心,你知道圆还有什么部分吗?(板书:半径直径)那什么叫半径?什么叫直径呢?下面请大打开书56页自学一下,并用红笔把概念划出来读一读。(学生自学完。)请同学来说说什么叫半径?(学生读出概念,然后课件演示)什么叫圆上任意一点?请你在自己的圆上画出一条半径,并用字母r表示。

谁来说说什么叫直径?(学生读出概念,然后课件演示)

请你在自己的圆上画出一条直径,并用字母d表示。

(3)巩固练习:找出图中的半径和直径。

(明确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直径必须通过圆心、两端在圆上)

3、探究圆的特征。

(1)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要求在30秒钟内,准确的画出3半径和3条直径,比一比谁画得又快又好?

(师计时,生在圆纸上画半径和直径。)

画完以后,同桌交换检查画的半径和直径是否准确?

(2)同桌讨论:

在同一个圆内,你测量一下这些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

(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板书:都相等

老师的这个大圆跟你们的圆半径相等吗?半径相等需要什么前提?(在同一个圆内)板书:在同一个圆还发现了什么?半径与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你能用字母表示一下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吗?

板书:d=2r r=d÷2

4、探索画圆的方法。

课前,请大家准备的这个圆,你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用了什么工具?

(学生说出不同方法)

怎样才能既准确又方便的画出一个圆呢?(用圆规来画圆。)借助实物来画圆受实物所限,画出的圆大小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化,所以用圆规画圆应该是!。

(1)认识圆规并学习画圆

我们来观察一下圆规是怎样的?有几只脚?一只脚带着针尖,另一只脚带着笔尖。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57页,自学一下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学生自学完后)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用圆规在本子上画一个圆。

(学生用圆规画圆,老师巡视。)

谁愿意出来示范并说说画圆的步骤?(请一学生在实物投影上画圆并说步骤。)

大家想一想,两脚间的距离实际是什么的长度?(半径)

我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画圆的步骤:定圆心定半径旋转一周(课件出示)

(2)练习画圆

请大家按要求来画一个圆:用圆规画出半径是2厘米的一个圆,并用字母O、r、d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展示学生画的圆,同桌互相评价。)

结合刚才画圆的过程,大家思考一下,画圆时圆心和半径各起了什么作用?

也就是: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课件出示)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判断题。(基础练习重点在于深入理解概念。)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直径。(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 ( )

(3)在同一个圆内,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4)直径是半径的2倍。( )

(5)直径3厘米的圆比半径2厘米的圆要大些。( )

2、课件出示:森林王国举行的赛车比赛

老师:同学们,森林王国正在举行赛车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参加比赛的小动物分别是小牛、小兔和小狗,他们呀,正在整装待发。

在比赛之前,老师想让你们猜一猜,谁的车子跑得最快?(小狗)

3、2、1、GO!同学们都猜对了!小狗的车轮是什么形状?(圆形)车轮做成圆形为什么就能跑得又快又稳?你能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吗?

(这是利用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特性,车轴放在圆心的位置,车轮滚动时车轴保持平稳状态,使行进的车辆也保持平稳状态。)

四、谈收获,回顾知识点。

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谈收获。)

五、作业布置。

1、书上完成58页第1、3题,60页第1、2题。

2、利用圆规和三角板,设计一幅有关于圆的图案。

板书设计:

在同一个圆内

半径无数条都相等

直径无数条都相等

d=2r r=d÷2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P58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单式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

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教具准备:

CAI课件。

学具准备:

画图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启迪探究

1、谈话引入:这儿有两个片段想给同学们看看。(出示有关刘翔和姚明的视频。)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对刘翔和姚明了解多少?(学生叙述,教师概括。)

2、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再过几天我校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就要召开了。这次的运动会可与以往不同啊!为了提高我校“秋季运动会”的知名度,我们学校想以其中的一位做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你更希望谁代表我们学校担任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学生各抒己见,产生意见。)

3、看来同学们各有想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来决定推荐谁比较好呢?(举手表决,统计)对!我们可以现场收集和整理大家的想法。那么

我们班的情况到底怎样呢?(举手表决)支持刘翔的同学请举手;支持姚明的同学请举手。(现场了解统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4、刚才只是我们对本班的收集和整理,不能代表我们整个年级同学的意见。所以老师在课前收集和整理了六年级其他六个班同学们统计的情况。(出示六年级各班推荐刘翔、姚明情况的统计表),把刚才收集到的我们班的数据也填在表中,提问:从表中能比较出结果吗?(可以,但比较困难。)

5、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大家的意见,你觉得我们用什么把这些数据表现出来会更好呢?(条形统计图)老师也觉得条形统计图很好,因为用直条图来表示可以直观的看清楚各班统计的情况。但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呢?(学生各抒己见)

6、出示根据本班统计情况制作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标题、日期、单位、横纵轴、不同的直条图、图例以及纵轴表示的单位大小等),为何选用两种颜色的直条,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我们把这种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7、你能根据其他几个班的统计情况来继续绘制我们刚才统计图吗?(学生补充完整统计图)

8、评议:找三种类型的:(1)直条图少数字的;(2)画的直条不够规范的;(3)比较正确且美观的。让学生去评议。

9、观察图,哪个班喜欢刘翔和姚明的相差比较大?哪个班喜欢刘翔和姚明的相差比较小?从图中你还能获得什么信息?你觉得从六年

级调查统计的情况看,谁更有可能担任我们运动会的形象大使?

二、合作互动,共同探究

1、我们的运动会就要召开了,大家想和刘翔、姚明一样,成为我们学校的体育明星吗?那么你们平时都开展了哪些体育活动啊?(学生叙说)想不到同学们这么热爱体育运动,老师为大家能够积极参加锻炼而感到十分高兴!

2、看图分析

球类比赛中,在边线发球时,有单手投球,也有双手投球,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学生各抒己见) 出示课本58页的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评价一下,哪一种更便于比较两种投球方式的投球距离?

纵轴每格代表几米?最下面一格为何用折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相互交流。

纵轴每个单位表示0.5米,最下面一格用折线表示省略。)

从上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根据统计图作出合理的结论)

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2、为了开展好这次运动会,有许多有关体育活动的数据需要收集和整理,刚才我们只是把体育活动中的一部分进行了统计,请同学们在课后、运动会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绘制设计成统计图,看一看谁设计的既美观又正确。创设便于统计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在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用什么统计图来描述这组数据比较合适,再思考能否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两组数据,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是蕴涵信息的。同时养成严谨仔细的学习习惯,弄清统计图中的每个细节。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统计的项目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教学反思:

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经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过程,并在相互的评议和交流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各自的统计图,逐步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验证猜想,体验到数据的作用。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5

一、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

“比的意义”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一册教材中教学重点之一。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

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与写。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2)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理解并正确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方法的设计

1、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

2、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4、当堂巩固,当堂反馈练习,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学习方式的活动中理解比的意义。

5、采用激励、评价等多种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比较、多思考,善于探究与协作交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的活动与安排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一则消息引起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学生对这则消息进行讨论、交流时,不但可以受到思想教育获得情感体验,同时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比的意义”教学。

第一步给出班级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两个条件,请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根据学生列的除法算式,明确是男生和女生两个量在比,启发学生思维,除了用以前学的除法知识对两个量进行比较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进行比较。然后展开“比的意义”教学活动,说成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比多少。第二步看算式,运用新知识说说。(说明:从学生身边的数量中提取数学问题,从而引出新知识。运用旧知识进行传递,轻松快乐。)第三步,出示表格(填表)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不同类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在上面两个例子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出比的意义。

2、比的读法与写法、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的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然后组织同学们汇报学习成果,引导学生介绍求比值的方法。知道后,并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能够写出几个比的实例,计算出比值,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汇报过程中,寻找比值的规律,即可以是分数、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3、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

通过引导学生看板书,合作交流能够比较出“比”、“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填写出表格,再通过“相当于”这一词的理解,明确他们的区别。

(三)、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谈学习感受。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学到了那些知识,请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好吗?在学生汇报中,使本节课的知识点得以巩固。

(四)、多层次练习,巩固新知识。

练习形式多样,既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又增加了乐趣,特别是培养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和反思

第一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 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全套教案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结合计算和解题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检查和及时验算的良好习惯。 1.通过教学活动,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分数乘法包括“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这两部分内容。先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通过具体例子,知道一个数乘分数不能再用整数乘法的意义来解释,需要扩展乘法的意义。然后教学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要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紧密联系起来。最后着重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教学时,也要紧密结合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突出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做好准备。 2.教学分数乘法的计算时,应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计算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有着丰富的现实背景。老师要立足现实基础,把计算问题还原到需要通过分数乘法计算解决的现实问题中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通过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 3.抓住本单元的知识重点,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和算法。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在学习分数乘分数时,老师可以用折纸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算理与算法,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展示操作方法—老师演示—学生联想操作过程,尝试计算—小组讨论,归纳算法—概括计算方法”的过程来完成对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以及算法的探索。 4.练习的内容和形式要有新意、有深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加强思考性,学生不仅要算,而且还要想,使学生在思考中计算。 1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正方体)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正方体)教案六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一单元主题: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理解。第一个教学时间就是第一个教学计划。教师:教学内容:P1~2册,案例1和案例2,实践和实践1~4。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通过在活动中建立图形表现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积累空间和图形的学习经验,增 强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和区别。 课前准备:投影仪、教学CD-ROM、教师准备的多媒体课件、一个稍大的纸盒和一个两面相对的纸盒,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长方形纸盒,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立方体。教学前提: 第一,先学习,先探索 1.找一个长方体,指一指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数一数、量一量并填一填: 长方体有()个面,另一面是(); 长方体有()条棱,相对的棱();有()个顶点。2.用同样的方法,填一填: 立方体有()个面,每个面();有()条边,每条边();有()个顶点。3.长方 体和立方体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面边顶点是相同但不同的长方体长方体II。交流与分享(一)学习情境预测 1.学生对面、棱、顶点的认识应该是有生活基础的,可能对棱的定义比较模糊,教学 时应该明确。 2.边和面的数量应该没有问题,但如何计算会因人而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验好的 方法。(2)教学后预设 1.看物体: 这个课件展示了生活中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你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什么 1 思考和调整: 面?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一)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一)。 教材第2-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的过程;知道圆的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够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周围环境中与“圆”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同一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难点: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教具准备:课件、圆规、直尺。 【教学步骤】 一、创造意境,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玩过套圈游戏吗?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们玩套圈游戏,比谁能套中小旗,对于这样的站立方式,你有什么想法?先同桌交流一下。(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图一”。) 学生甲:我觉得像第一幅图中那样站立,比赛是不公平的。因为站在中间的小朋友距离目标比较近,站在边上的小朋友距离目标比较远,这样每个小朋友和小旗的距离是不相等的,所以大家站成一条直线进行套圈时,比赛是不公平的。 学生乙:我觉得像第二幅图中那样站立,比赛也是不公平的。因为站在正方形边上的四个人距离目标比较近,站在正方形顶点上的四个人距离目标比较远,这样每个小朋友和小旗的距离也是不相等的,所以大家站成正方形进行套圈时,比赛也是不公平的。 学生丙:我觉得像第三幅图中那样站立,比赛是公平的,因为每个小朋友和小旗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游戏才是公平的。 教师:看来“圆”确实与正方形等图形有不同之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研究圆的特征吧!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画圆。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欣赏与设计》教案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欣赏与设计》教案前言 《欣赏与设计》是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本单元是 整个数学教材的开始,旨在通过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展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组织,教师可以充分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对于美的欣赏和追求,培养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应对变化、灵活应变的能力。 引入 通过观察和感性的认识,人们才能够学会许多知识,同样 在数学学习中也是如此。在课程的引入阶段,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和学生一起探究,引导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例:校园足迹 请思考,经过一段时间后,你走过的路线在校园中会留下 怎样的足迹呢? 我们知道,在校园中的许多场所都会铺设许多的石子,比 如操场、路旁、花坛等等。在我们走路的时候,这些石子经过长时间的摩擦和碰撞之后就会慢慢变得圆滑,同样它们也会留下我们走路的痕迹。 那么,这些痕迹形成的图案是什么样的呢?如果我们摆放 不同的石子,走路的速度和轨迹也不相同,那么形成的图案会有什么不同呢?

通过这样一个引入,可以让学生学会研究问题,通过观察、实验和对比的方式,形成对于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为后面的探究过程提供动力和动力。 活动 单元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展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活动设计 活动一:碎石构图 讲解: 1.野外徒步行走时,一群人随便地走来走去,就可以 在地上留下许多痕迹。那这些痕迹本身和它们的排列方法,是否单纯和随意呢? 2.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要尝试着用有意识的痕迹,在 白纸上构造有趣的图形。 活动步骤: 1.学生组成小组,每组提供一张白纸、一袋碎石和一 盒彩粉。 2.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将彩粉铺在白纸上以作为“画 布”,然后用手在上面散布碎石,形成独特的图案。 3.然后学生可以拍照并交流,分享自己的设计和心得。 教师需要提供的指导: 1.引导学生提前思考图案的形状,寻找合适的碎石, 并尝试不同的排列方式。 2.引导学生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作品:可将形状抽 象为图形的“骨架”、“比例”,掌握图形对称性。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整理和复习》教案 教学课题: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同时,能够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准确找到单位“1”,并能熟练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法与学法:采用谈论法、课堂讨论法、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准备好教材第17-18页的内容,以及相关练题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分数乘法 1.让学生独立计算P26第1题,并思考式子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引导学生回顾分数乘法的意义,即分数乘整数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或表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一个数乘分数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教授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包括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4.让学生完成“整理与复”的第1题和练四第1、2题。 二、复计算及简便计算 1.复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即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复乘法的运算定律,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让学生思考“整理与复”的第3题和练四第3题适合运用哪些运算定律,并进行独立完成。 三、复分数乘法应用题 1.复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包括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 2.让学生完成练四第4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分析两道题的不同之处。然后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3.让学生完成“整理与复”的第3题和练七第4、5题,独立列式计算并指名板演。讲评时让学生说清思考过程。 作业设计:整理和复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熟练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完成相关练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优质教案(含单元备课)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优质教案 (含单元备课)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的应用,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解答相关的应用问题。 教学建议 本课时的教学建议包括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理解分数混合运算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在教学分数乘法时,需要结合分数混合运算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进行讲解。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题,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在分数乘法中的作用,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2.加强练的思考性和趣味性

为了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练的内容和形式要有新意、有深度。可以设计一些思考性强、趣味性强的练题,让学生在思考中进行计算,并能够享受到研究的乐趣。 3.注重教育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育性,让学生在研究的同时,能够了解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合理安排课时 本课时的教学需要5个课时,需要合理安排课时,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在课程安排中,可以适当增加练的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练和思考。同时,在整理和复的课时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能够正确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的分数乘法运算。同时,培养学生简算意识和简算能力,以及良好的审题惯和认真计算能力。

在导入部分,老师让学生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强调了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在教学实施部分,老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归纳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接着,老师让学生用字母表示乘法运算定律,并运用定律解决问题。最后,老师让学生完成练,加深对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理解。 在课堂作业新设计部分,老师设计了填空和思维训练两种题型,以加强学生的练和思考能力。 板书设计包括分数乘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字母表示。 在计算分数乘法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对于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这些是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在教学中,我们先引入了整数乘法推广到小数乘法的概念,然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他们自己探索能否将整数乘法运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 探究新知。篇一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师:每人吃2/9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2/9块,三个人吃了几个2/9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2/9块。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 2/9+2/9+2/9=2+2+2/9=6/9=2/3(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2/3图片)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 2/9×3。再启发学生说出2/9×3表示求3个2/9相加的和。 (3)比较2/9×3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2/9×3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2/9×3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2/9的和。学生计算,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2×3/9=6/9=2/3(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2)引导观察:2×3/9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2/9×3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观察结果:2×3/9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2/9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3)概括总结: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2/9×3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2/9×3是用分数2/9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根据 2/9×3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后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2/9×3按简便方法计算。 3、反馈练习: 1)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乘法中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2)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2题。 教师提示:乘的时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3)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思路。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案 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引导学生 认识圆形。 2.研究:教师讲解圆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圆形物品,体会圆的特征。教师示范使用圆规画圆,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 3.操作: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用圆规画出圆的部分。同时,让学生观察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并用自己的话简单解释。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圆的特征和半径、直径的概念。 第二课时: 1.复: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研究: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 思考如何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如何计算轮胎的周长等。

3.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如计算轮胎的周长等。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圆的实际应用,加深对圆的认识。 教学反思: 本课时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并结合实际问题体验圆的应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不断加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思考 一)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询问学生这些小朋友是如何站立的,他们在干什么,以及对这种玩法是否公平有何想法。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当大家站成一条直线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不同,导致不公平。

二)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二幅图。询问学生如果大家是这样站立的,是否公平,为什么。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当大家站成正方形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仍不同,导致也不公平。 三)为了使游戏公平,让学生设计一个公平的方案。出示第三幅图,询问学生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了呢。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因为每个人离目标的距离都相同。 四)介绍三种图形——直线、正方形、圆。引导学生思考圆与正方形等图形的不同之处,并举出生活中看到的圆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形,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 二、画圆 一)让学生尝试画一个圆。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圆 第一课时课题:认识圆(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圆的曲线特征 突破方法:通过实物只管演示,自主探索元的特征。 难点:用圆的特征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小黑板出示主题图 (1) (2) 这些图形物体我们以前都学过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图形?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中新的图形,大家想认识它吗?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新知(一). 1)教师用画出下面的图形. a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图形. b引导学生回顾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 c自己在练习本上画一画. 2)教师出示圆形纸片. a这是什么图形? b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c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的物品,并指出哪里有圆. d让学生亲自摸一摸圆,同桌互相交流讨论圆是不是也是由线段围成? 教师板书:圆是由曲线围成. (2)探究新知(二). 1)画一画,剪一剪. a你会用手中的图形物体画圆吗? b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多? c动手画一画,展示并交流你是用什么物体画出圆的? d将自己画的圆,剪下来,试着在桌面上滚一滚,你看到了什么?硬圆形物体呢? e通过大家的的操作,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板书:圆易滚动.(图) 2)叫学生看课本的图形。 a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b你喜欢这些图形吗?它们是怎样得到的? c通过大家的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 教师板书:圆的外形美观. 3)讨论:用实物画出的圆,圆的大小能不能随意变化?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在今天的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用不同的实物画出三个圆 板书设计: 认识圆(一) 易滚动 圆:由曲线围成 外形美观 第二课时课题:认识圆(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圆的特征: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难点:理解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圆的大小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准备:圆形制片、剪刀、直尺、圆规、投影片、长方形白纸一张。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那里存在着圆。 2实物画圆存在什么缺点? 3圆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上用处非常广泛,你想进一步了解圆吗?现在我们就一起继续研究它。 二、1 1) A. B. C. 2) 探求新知 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每人用一个物体上的圆形,在纸片上画一个圆,剪下后按照教材上的要求折叠。展开后让学生观察。 指导学生用直尺量一量圆心到圆上的任意一点的距离。 通过操作和大家的讨论你发现什么? 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最后教师归纳。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圆说明:连接圆心和圆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并告诉学生半径一般用字母小”r”表示,接着教师在圆上画一条半径。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一)》示范课教案

第一单元圆 第1课时圆的认识(一)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圆与这些图形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图形。虽然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但是他们仅仅感知了圆这个图形的形状特征,并不认识圆内在的本质特征,也就是圆的结构特征。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圆,本课时设计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几个层层递进的认识活动:首先围绕套圈游戏公平性问题的探究产生圆,体会圆的优越性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 1/ 11

画圆,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在画圆的基础上,清晰组成圆的要素、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然后结合“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个问题进一步认识圆区别于其他图形的本质特征。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圆的结构特征。 2.在画圆的过程中,理解同圆中半径、直径以及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3.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 认识圆,在操作观察中掌握圆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 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 2/ 11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套圈游戏吗? 下面三种套圈方式,哪种方式更公平?什么是公平呢? 课堂活动一: 想一想,在套圈游戏中哪种方式更公平?为什么? 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种套圈游戏,将人物和小旗抽象成线和点。 师:我们来看一下第二种套圈游戏,将人物和小旗抽象成正方形和点。 3/ 11

师:我们来看一下第三种套圈游戏,将人物和小旗抽象成圆和点。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大家与小旗的距离相等,所以就公平。 小结:小朋友们站成圆形进行套圈游戏,这样才是最公平的。圆上的每一个点到小旗(定点)的距离都是一样的。 课堂活动二: 活动1 :用自己的方法尝试画一个圆。 活动2:认一认圆的各部分名称。 活动3:探究同一个圆中半径之间、直径之间、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师:要想研究圆,我们首先得有一个圆,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个圆? 4/ 11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5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篇1) 教学内容: 根据课本第9页至第10页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2.能力目标: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 3.情感目标:厂家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并能设计简单的图案。 教学难点: 在设计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方法: 两先两后学导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结合欣赏与红制图安排过程,进一步巩固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 板书课题 二、欣赏图案。 1.看一看:出示课本的教学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2.议一议:看到这些图案,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怎样组成的? 3.欣赏:老师出示教学挂图,学生欣赏美丽图案。 三、设计图案。 1.涂一涂。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中的涂一涂的第1题。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中的涂一涂的第2题。 2.做一做。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完成设计任务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展示,交流。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中做一做的第2题。 四、巩固练习。

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第10页数学万花筒中的内容,再让学生按照图示的方式试一试,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展示和交流。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篇2) 一、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 “比的意义”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一册教材中教学重点之一。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与写。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2)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理解并正确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例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例文教学设计的书写情势,可以是文本的,也能够是表格的,还可以将文本和表格二者结合。纯文本情势的教学设计内容较具体,信息量大,但不会直观反应教学结构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今天作者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202X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例文,期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2X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例文1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控圆锥的特点,会看圆锥的平面图。 教具准备: 要求每个学生用教科书图样做一个圆锥的模型,并让学生收集一些圆锥形的实物,教师准备一个圆锥形物体,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教学进程: 一、复习 1、提问:圆柱体积的运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点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跟老师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 三、新课 1、圆锥的认识。 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视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视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等等。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立体图形 板书谋题:圆锥 教师:大家门才认识了圆锥形的物体,我们把这些物体画在投影片上。 出示有圆锥形物体的投影片。

教师:现在我们沿着这些圆锥形物体的轮廓画线,就可以得到这样的图形。 随后教师抽拉投影片,演示得到圆锥形物体的轮廓线。 然后指出:这样得到的图形就是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教师指出: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 然后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同时还要指出:我们所学的圆锥是直圆锥的简称。 接着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圆锥周围的面,使学生发觉圆锥有一个曲面。由此指出: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让学生看着圆锥形物体,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然后在图上标出高。 教师顺着母线的方向演示。问:这条线是圆锥的高吗? 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要指出: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 教师:圆锥的高到底有多少条呢? 引导学生根据高的定义,弄清楚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同桌的两名同学相互指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顶点,注意提示学生圆锥的高是不能摸到的。 2、小结。 圆锥的特点(可以启示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点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教师: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块平板来测量。 教师边演示边叙述测量进程: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一个国家只有数学蓬勃的发展,才能展现它国立的强大。数学的发展和至善和国家繁荣昌盛密切相关,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小编特地准备了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3.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教学重点: 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圆 1.出示幻灯:生活中的圆 摄影作品,在这些美丽的图片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图形?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圆? 2.揭示课题:圆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 板书:圆的认识 3.同学们喜欢玩套圈的游戏吗?现在就来试试? 我这有一个玩具,要求你只能站在距离它三米远的地方扔圈,你可以站在哪里? 我们用三厘米代表三米,你能在本上标出你所在的位置吗?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1 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分数乘整数 教材第2、第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1、第2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正确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正确计算。 难点: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求5个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60 用乘法算:12×5=60 提问:12×5这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2.计算。 提问: 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 3.小结。 老师: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法则:分子相加的和作分子,分母不变。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1。 (1)用加法计算。 (3)提问:这里为什么用乘法?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4)小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出示例2。

(3)展示学生的做法,让他们分别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4)归纳总结。 老师:这一道题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解法,观察一下它们有没有什么相同点。 学生发现: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没有变化。 提问:哪种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老师强调: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这样比较简便,不易出错。 3.练习。 (1)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的第1题。 要求学生说清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2)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的第2题。 要求学生写出计算过程,在订正时叙述过程,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3)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1题。 要求学生讲清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再直接口算出结果。 加强计算方法的对比,可以请计算快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进一步强化“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 (4)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2题。 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先在正方形中涂出2个 2 9 ,再算一算涂色部分一共占这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文档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教学内容: 1.分数的乘法 2.分数混合运算 3.用分数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知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中,能够感知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领会数学美。 教法和学法: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 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第1课时 教学课题: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法与学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课件 教学内容: 第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3题。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3)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