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人:常州市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金富东

审稿人:常州市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陈林

单元分析与提示

一、概述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目的是引导刚刚跨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愉悦地步入文学的殿堂。让学生从各方面感知文学的魅力所在——它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都将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因而所选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体裁多样,有序言《为你打开一扇门》、有诗文《冰心诗四首》、有游记《繁星》、有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寓言《古代寓言二则》,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文学画卷,但又各有侧重:

《为你打开一扇门》以优美的语言向七年级的新生阐述文学的特点、功能,加深学生对文学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更好地亲近文学。

《繁星》通过展示作者不同时间、地点观察繁星的真切感受,使学生明白细致的观察融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文学创作成功的重要因素。

《冰心诗四首》充分展示诗歌的特点:形式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想象丰富,但也提醒学生丰富的想象要有现实中的物象作载体。

《“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一位临危不乱、处事不惊、忠于职守的船长形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也使学生了解如何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古代寓言二则》以短小而精悍的寓言展示文学那丰富的内涵,教育学生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能欣赏名家的优美诗文,领悟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

的形象,体会文章中蕴涵的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

2、品味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3、学会观察自然、观察生活,懂得写作要有感而发。

4、投身“我爱文学”主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亲近文学、热爱文学,尝试表达

感情。学会合作交流。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主题为“亲近文学”,是学生跨入中学的第一单元,意在让学生感受、理解、亲近文学,所以读品是关键,教学还是较为“感性”比较合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注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品味文学语言的精炼优美。在诵读过程中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心境以及作者真实美好的情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美,从而积极主动地去“亲近文学”,热爱语文,主动学习语文。

学时安排:

《为你打开一扇门》2学时

《繁星》1学时

《冰心诗四首》2学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1学时

《古代寓言二则》1学时

诵读欣赏1学时

写作3学时

综合实践活动2学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领会文章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

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反复诵读,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文学的内容及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萌生对文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查字典扫除生字词。

2.尝试给自己喜欢的语句批注。

3.有感情地朗读《致文学》部分。

学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一千零一夜》里有一个关于门的故事,女主人每打开一扇门,总会在门里看见许多珍禽异兽,奇珍异宝。确实,门是神奇的东西。我们总是对门后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一旦打开必得一个新的天地。今天,我们将去打开一扇特殊的门。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通读课文,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什么门?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呢?

2.在无数关闭的大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就是文学。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阅读经历,说说这扇门的重要性。

三、交流活动

在作者看来打开这扇门会有怎样的收获呢?你有过类似的收获吗?请结合自身阅读经历来与大家交流。(学生阅读勾画,小组交流记录,全班交流,相互评价——教师可利用此环节自然地推荐阅读书目。)

四、精读品味

作者对文学是那么热爱,不由为它进行了一番真情的赞叹。请你选择6—10小节中你感受最深刻的小节,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结合自身阅读经历谈谈你对此小节的体会。提示:可从用语、内涵、修辞等方面入手。

(小组进行交流学习,以便相互启发,全班交流相互评价,激发对文学的兴趣。)五、教师小结

文学——我们或许很久以前就与她相遇,且在不知不觉中与她相携走了很远。以

后我们还将与她相伴一生。她的魅力真是无穷,每个人都读出了不同的感觉。愿大家能深深地爱上她,在她的天地里展翅飞翔。

六、作业布置

1.运用文中优美的语句介绍一本你曾经读过的书,让同学们分享你阅读的喜悦。

2.把你喜欢的语段熟读成诵。

3.制定一下你本学期的读书计划,并能提醒自己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繁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

2.朗读品味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语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学习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品析文章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1.查字典扫除生字词。

2.把自己在阅读中喜欢的语句尝试批注。

3.想想自己有没有看星的经历,把你的经历与感受描述一下。

学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星的经历呢?看来,星星、星空是倍受我们青睐。那,你是在什么情况下看星的呢?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我们来交流一下感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繁星》,看看作者巴金遥望星空有怎样的感受。

二、一读感知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时间地点看星感受(文中语句)

第一次看星

第二次看星

第三次看星

写作顺序

概括主要内容

三、二读探旨

1.作者三次看星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请结合作者三次看星的不同感受的语句分析说明。

2.朗读作者看星感受的语句,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介绍写作背景,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四、三读品味

文章之所以让我们愿意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一些生动的修辞。请同学们再读读文章感受一下,找出修辞之句并加以赏析。(提示:比喻、拟人、排比等)

五、四读延伸

根据本堂课所学,结合自身看星的经历感受,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味本文的语言美,情感美,同时请同学们模仿课文虚实结合的写法,按照下面的句式写一段面对碧海蓝天,你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字数在100字左右。

“渐渐地……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我觉得……”

六、作业布置

1.仿照本文按时间顺序的写法,叙写自己的看星经历,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抒写自己的情感。

2.阅读二十二课《七颗钻石》,结合自身对星座的了解,展开想象写一个关于星座的故事,故事要有明确的中心。

(以上作业两选一)

《冰心诗四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品味,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深刻的哲理。

2.学习诗中丰富的想象、精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体味人间真情,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体味人间真情,领悟诗歌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诗的大意,力争熟读成诵。

2.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时安排:2学时

第一学时

教学重点:

品味人间真情,感受伟大母爱,懂得感恩。

教学过程:

一、学习《母亲》

1.导入

各位同学几岁了?对啊,不知不觉大家都十四五岁了,在你成长的这段经历中谁最重要?妈妈!生活中,你发现妈妈的哪些举动体现着母爱呢?请大家静想一下。生活中,母爱无处不在,它平凡而伟大。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抒就的《母亲》,去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2.诵读品味

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读后,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解读这五行诗,以此来谈谈作者对母亲表达的情感。

(注意:“心中的风雨”的理解,与“躲”字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是结合自身经历来解读的关键。)

二、学习《纸船——寄母亲》

《母亲》流露出了对母亲的无限依恋,那《纸船——寄母亲》又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纸船——寄母亲》。

2.诵读品味

朗读《纸船——寄母亲》,你能从诗中发现作者与母亲身处的情况吗?联系作者与母亲身处的情况,再次朗读体味作者表达的情感。

3.探讨朗读

根据作者与母亲身处情况及作者表达的情感,请你说说怎样朗读这首诗。

三、朗读比较

请同学们朗读这两首关于母亲的诗歌,想想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之处?

四、拓展延伸

母爱是伟大无私的,永恒的,但它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形式一般都是平平常常的。请你搜索一下平日母亲对你的关爱,尝试完成下面的仿写。

母爱是一味良药,能抚平儿女心灵的创伤。

母爱是。

母爱是站在村头的一个等待的身影。

母爱是。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母亲》《纸船——寄母亲》这两首诗。

2.《纸船——寄母亲》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思念,眷恋祖国的一片深情。你想借助什么样的具体形象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请尝试写一首小诗。

3.预习《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第二学时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蕴涵的人生哲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成功的花》

讲述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说说你面对这样的人生有怎样的感受?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生意再次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议员三度落选

教师讲述:人生不幸啊,多坎坷啊!但这个经历无数挫折的人却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现在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许多人只看到成功美丽的花环,却很少有人注意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让我们看看冰心是怎样概括成功的过程的。

2.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小组交流朗读方法及处理的理由。(以第一句为例“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应该以感慨的语气来读,重音要落在“只”和“现时”上,这样读就能很好地表现人们只惊羡别人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了作者的感慨。)

2)朗读后三句思考:作者通过这三句告诉了我们什么?请概括出你的感悟。3.深入探究

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花的成功印证了许多名言,你想到了吗?

4.当堂背诵

二、学习《嫩绿的芽儿》

1.导入

同学们,现在你们在这里学习,为的是将来有所作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你认为人的一生哪个时期比较重要?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嫩绿的芽儿》会告诉我们些什么。

2.学习课文

1)作者用哪三个词对芽、花、果进行描绘的?为什么用这三个词呢?

“芽儿”的“嫩绿”显示着健壮、旺盛和朝气

“花儿”的“淡白”蕴含着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果儿”的“深红”象征着丰硕、甜蜜和美丽

作者是抓住了芽、花、果的色彩特征,进行形象地描绘。

2)这三节诗“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排列暗示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他们说的话能互换吗?(讨论探究)

3.深入探究

读了此诗,你认为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积极?

4.当堂背诵

三、作业布置

1.学了《成功的花》后,请你找句名言激励自己更好地走向成功。

2.结合《嫩绿的芽儿》中“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构想一下自己的人生。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人物言行语句的方法,感受小说中生动的人物形象。

2.能对文中意义含蓄,难以理解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出自己的理解。

3.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感受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点:

重点分析船长的形象

课前准备:

1.查字典扫除生字词,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2.搜查一些海难的故事,能向同学们简要介绍。

学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一个关于海难的故事。

2)教师讲述:在灾难发生时,总有一些人露出自私可悲的嘴脸,也总有一些人抒写出凄美动人、慷慨悲壮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另一篇有关海难的文章——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

二、学习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的方式比较新奇,采取模拟“事故调查组”和“追悼会”的形式展开本课的学习。学习的质量高低取决于“事故调查组”成员的一丝不苟的态度,取决于参加“追悼会”成员的诚挚的追念之情。所以,今天务必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只有在充分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才能做好“事故调查”,才能开好“追悼会”。(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学习,同时对另种方式做好评点准备。)

方式一:海事局事故调查组(事故分析报告书)

“分析报告书”必须涉及以下内容:

此次海难的客观原因、人为因素、事故损失、责任判定、事故教训。

要求:“分析报告书”分析必须有理有据,叙述条理清晰;做出客观公正

报告的同时,能很好地做出安全警示,让人们吸取教训。

方式二:哈尔威船长追悼会(悼词)

请你以下面的其中一个身份来参加追悼会,宣读悼词。

身份选择:获救儿童、“玛丽”号船长、奥克勒福大副、见习水手克莱芒、哈尔威船长故乡的镇长。

悼词要求:内容重点倾向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要结合文章内容);情

感真挚自然,要符合身份;能激起人们对哈尔威船长无限的崇敬之情。

活动经过:确定学习方式,自读课文,根据学习方式边读边做好阅读批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事故分析报告书”或“悼词”——全班交流(先

听事故报告再开追悼会),做好互评交流工作——教师小结(对同学们

的学习效果的肯定;海难原因的总结;哈尔威船长形象的总结)

三、拓展迁移

请你以文章中目睹海难全过程的一个人物或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四、作业布置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要求:分析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能有一定自己的理解。

《古代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了解文章大意。

2.能说出两则寓言蕴含其中的寓意。

3.能联系生活实际来解读文章,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

能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读通文章,了解寓意。

课前准备:

1.查字典扫除生字词。

2.根据自身理解把文章读通顺,停顿合理。

3.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则读后感,字数150左右。

学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郑人买履》

1.讲一讲

大家以前学过哪些寓言?哪则寓言给你的启示较为深刻?(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概括一下寓言这种文学样式的特点及魅力,激发学生对短小而蕴含丰富的寓言的喜爱。)

2.读一读

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把古文读得好。要求:读准字音,声音响亮;朗读停顿合理,不读破句;有自己的情感投入。

3.译一译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译文(对意见不统一的地方要说出自己的理解,如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做好全班交流的准备。)。

全班交流,示疑解疑(学生发表各自见解,教师点拨总结。)。

在交流完译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复述这则寓言(要抓住关键情节)。

4.析一析

郑人是个怎样的人?你能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5.悟一悟

生活中,你还听到过、看见过这样的事情吗?或者就发生在自己身上?请你讲一讲,说说你的感受。

二、学习《刻舟求剑》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学《刻舟求剑》,参照学习《郑人买履》的“读一读”“译一译”“析一析”“悟一悟”四步学习法进行(交流时教师注意引导相互评价,注意适时点拨总结)。

三、作业布置

1.背诵两则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2.能用自己的语言向人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用简洁的语言再讲两则成语故事,每则故事后要写下自己的感悟。

诵读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中表达的情感。

2.对诗中的精妙之句能说出自己的赏析。

3.通过对古代名家诗作的欣赏,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古诗文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对诗中的精妙之句能有自己的赏析。

学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会背古诗吗?来背背看!(小小赛诗会)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我国是诗的国度。可以说,古典诗词是东方文化光彩夺目的明珠。今天,我们来学习四首诗词。

二、学品诗词

选择你感兴趣的一首,进行重点学习。学习要求:

1.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描述一下诗的意境,或者交流一下诗的内容。

2.这首诗你读出了什么?交流你的读诗所得。

3.交流诗中你最欣赏的诗句(你对这句诗的赏析)。

4.朗读其它三首,对其它三首有自己的理解,能对其他同学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背诵诗词

在诵读赏析的基础上,看谁背得快。

四、作业布置

1.流利背诵这四首诗词。

2.把后面诵读欣赏中的古诗词熟读成诵。

综合实践活动

文学——我的挚友

一、活动背景

文学世界里,有着丰富的宝藏。而这些宝藏,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去挖掘,去品味。书会让你知道怎样的人让人敬重;书会让你知道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书会让你知道自己的祖国有怎样的壮丽;书会让你知道怎样去体验人生、品味生活;书会让你知道你未曾发现的精彩和神奇;书会让你知道……这是一种诱人的享受!

二、活动目的

在文学的田地里,让我们一起发现、一起体验、一起享受、……一起享受人生中不可缺的文学味道。能在活动中品尝文学的滋味,喜欢文学,热爱文学,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三、活动准备

回顾一下自己以前读过的书籍,可以列出一个曾看过的书目,想想自己读书的感受怎样,想想哪本书让你受益匪浅,让你最有感触,让你爱不释手,让你……可写一篇读书体验或感受。并向大家推荐一本你喜欢的书,想好怎样推荐给别人。

四、活动过程

1.“比”读书

a.比比大家谁的见识广(你读过多少书)

b.抢答文学常识(答对者发奖品)

c.老师介绍一些学生没有提及的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

2.“谈”读书

a.想想哪本书对你影响最大、或你自己最喜欢、或你自己最有感触……,跟大家交流一下。

b.谈谈你下一阵子打算去读哪一类书或哪一本书,说说为什么(同时交流一下查

阅的方法)。

3.“品”读书

品品读书给你带来的感受,或感觉,或某种情感。

4.“写”读书

向大家介绍或推荐一本书或一类书,写写读书的趣事或乐趣(与同学交流)。*以上这些活动细节展开的同时,大家交流各自读书看报的习惯,更好地使自己养成科学的良好的读书看报的好习惯(圈点勾画评)。

*与此同时,班团委负责其中的各项活动(如,我所了解的一位大作家,比比谁最了解文学——文学常识比赛等等。老师给予他们帮助。)

五、活动成果

1.以“我与书”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

2.四人小组出一份手抄报(主题:“我的挚友——文学”)。

3.我喜欢的一位大文豪(a.小文章“我喜欢的中国大文豪”b.班刊“大文豪”)。

4.写写“读书的味道”(读书心得体会)。

六、活动总结

1.学生谈活动的收获。

2.老师的展望(重读书习惯的养成)。

部编新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精编含口语交际习作例文语文园地快乐读书等)

【新教材】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目录 1.《草原》教案及反思 2.《丁香结》教案及反思 3.1《宿建德江》教案及反思 3.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及反思 3.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及反思 4.《花之歌》教案及反思 《习作:变形记》 语文园地一

1.《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从具体句子中体会到语言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从具体句子中体会到语言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草原的美丽辽阔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怀古,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迷人的张家界》,领略了祖国南方的

奇山秀水,真是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今天老师想把大家没见过的北国美景介绍给大家,你们看(师出示草原牧羊图片,课件一)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什么地方?下面就让我们随语言大师老舍到内蒙古自治区的一片净土去游览一番吧! 二、初读感知美 1.请同学们打开书。 边读边思考:老舍生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什么?读完后,你对草原的感受如何? 2.汇报交流: 学生在班上交流,可能说出的答案有:(1)老舍先生给我们介绍了草原上的景色美。 (2)还给我们介绍了草原上的人很美。 (3)我感到草原大。 (4)草原美 学生默读课文,并在书上不停地批注。 三、再读寻找美 1.同学们,如果你细细地品味课文,你会发现文中的美无处不在。关键是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心灵。下面就让我们骑上奔驰的骏马,快快去寻找美吧!出示课件二(阅读要求)2.师引语:把你们找到的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互相启发,你会发现更多的美。 小组同学交流、补充

第一单元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以“中华文明之光”为人文主题,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人文精神,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 二、预习案 二、时代这样发展主题 “典、谟、训、诰、誓、命”,如何成为新晋网红?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这是中国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中的句子,介绍的正是《尚书》的六种体例:典、谟、训、诰、誓、命。近来,一档节目的热播,让这部汇集了数千年前文献的古籍《尚书》,成了“新晋网红”。 大年初一晚播放的第一集,以多维视角讲述了《尚书》的故事。进入节目,就仿佛是进入了深邃的时空隧道,“当代读书人”引领读者,完成了一次次穿越。先是穿越到一百多年前的敦煌藏经洞,洞壁遗书让学者惊叹“竟有上古典籍《尚书》”;继而穿越到近两千年前的西汉,年逾九旬的伏生守护、讲解《尚书》;然后又随着伏生的视角,穿越到上古时期,置身大禹治水、武王伐纣的场景……观众在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中,感受“弦歌不绝”的传承,激发“思接千载”的心绪。 多个舞台,不同场景,以一部古籍串联;不同年代,不同人物,为同一典籍发声。《典籍里的中国》,既有忠于历史的讲述,也有属于当代的表达;既有声光电交织的宏大场面, 又有特写演绎的细腻情境,舞美设计、氛围营造、观众席及表演位置的安排等都承担着空间叙事的功能。也正是在历史空间与现实空间交错的舞台上,我们看到藉由典籍,一个文化的共同体悄然形成。数千年传承不息,一代代薪火相

传,那些古雅的文字中蕴藏人生感悟、社会哲思,在时间的长河中汇入中国人的血脉,成为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一种文明“亘古亘今”,一个民族“日新又新”,能量正蕴于此,秘密正藏于此。 近年来的荧屏上,很多节目都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让创作与传承相互成就,让现实与历史相得益彰。《典籍里的中国》以沉浸式体验展现典籍,《国家宝藏》生动演绎文物故事,《中国诗词大会》让人领略诗词之美……这些优秀的节目以可贵的尝试告诉我们:水墨丹青、龟甲木牍里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魂牵梦萦的家园,也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在尊重原创、尊重文化、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对几千年沉淀而来的旋律、姿态、故事乃至场景、意象、风格等,可以进行更多开掘,以别出心裁的表达、各有机杼的书写,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当历史的生命力、文化的感染力与技术的生产力相映成趣,更多打动人心的作品才能从历史深处走来,在时代舞台惊艳,向未来时间舒展。 记得在《国家宝藏》的一期节目里,一名文物摄影师无意间发现了兵马俑嘴边的一处指纹,“那一刹那真的太感动了,时间消失,空间重合,感觉自己和2 200多年前的工匠刚刚擦肩而过,有种恍如梦境的感觉。我们和祖先在同一纬度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其实,所有这些富含传统文化符号的节目,都为观众提供了一场历史与现代的对话。在前世今生的来龙去脉中,尽显历史的魅力、时代的张力。 这正是:书于竹帛,镂于金石。雕版册页,数字电子。传承不绝,文脉在兹。(2021年2月23日《人民日报》) /价值引领/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为我们留下了难以估量的文化财富。立足当下,我们不仅要合理继承,更要勇于创新,切实身体力行,真正做到传播致胜。为了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我们需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全新的、立体的、多角度的中国。 三、高考这样考查主题 (2020•新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主题佳作 带你走近绍兴 亲爱的观众朋友: 大家好! “烟花三月下扬州”写就扬州的美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记录了南昌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期第一单元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含作业设计)

五上第一单元一花一鸟总关情 一、目标与内容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24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正确书写29个生字,理解并会写2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课文背一背。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体会、积累蕴含作者感情的句子。 4.能尊重不同见解,梳理总结大家的意见,制定出班级心爱之物展览会公约。 5.练习写自己的心爱之物,能够抓住事物特点,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并乐于分享习作。 (二)学习内容与学习重点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编排了精读课文三篇《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略读课文一篇《珍珠鸟》,这些课文都是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白鹭》通过对白鹭诗意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欣赏和赞美;《落花生》借助花生的特点,抒发了作者“要做有用的人”的感悟;《桂花雨》叙述了作者关于桂花的童年回忆,把思乡怀旧之情倾注其中;《珍珠鸟》通过对珍珠鸟从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的描述,展现了作者与珍珠鸟的美好情谊。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情抒发感情的方法”,把情感寄托在描述的事物中,是文章表达情感的常见方法。精读课文的课后习题引导学生品味表现事情特点的语句,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了本单元课文描述的不同事情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习作的主题是“我的心爱之物”,重在引

导学生围绕心爱之物,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这是在把内容写清楚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要求学生习作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的设计重在抓住四篇文章中的共通价值,即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并从课文学习中受到启发,发现事情的特征与抒发的感情之间的关联,并能关注身边的事物,写出对身边事情的情感。 (四)单元教学建议 1.关于大单元教学设计。本单元以“一花一鸟总关情”为主题,整合三个任务八个活动进行学习。将识字写字、课文阅读、习作、语文园地等整合在“做个好策划、读懂作家笔下的浓浓情思、记下我的心爱之物”三大学习任务之中。每个任务之中再设计若干个活动,如“我想带它来参展,制定展览会公约;读读散文,感受作者在文中寄予的对白鹭、花生、桂花雨、珍珠鸟的特殊情感;写写心爱之物,抒发内心的情感”,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初步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口语交际先学,设置“心爱之物”班级展的大情境。语文园地整合融入课文教学中。习作顺势展开,运用习得的方法加以运用。 2.关于识字写字。坚持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有机结合。首先,在初读时,选择重点的字、词、句等组块出示,集中学习。然后在朗读课文中渗透多种方法开展随文识字,巩固集中识字成果。本单元形声字较多,陌生词较多,多音字难辨别,可以充分利用造字规律以及字音形规律,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3.关于朗读。本单元朗读重点是带着画面读,带着情感读。本单元多为散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进入情境,关注词句的轻重缓急,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到的情感。还可以借助图画、文字、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内化对散文的理解,感受独特的情思。 4.关于习作。只有真实情境才能激发写作内驱力,本单元设置了“心爱之物”班级展的大情境。首先,了解班级展需要的准备工作,学会策划班级展活动,制定班级展公约。接着,在课文教学中渗透言语表达的密码,特别是“借物抒情”“对比”手法的运用,适时的小练笔提供表达的支架,为后面完整的习作做铺垫。最后,在单元主题情境下,学生参与“心爱之物”班级展主题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的学习,参与活动的同时完成写作任务,分享“心爱之物”。特别需要关注习作的评价反馈与修改。 5.关于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情抒发感情的方法”,把情感寄托在描述的事物中,是文章表达情感的常见方法,也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大单元的设计聚焦了这一语文要素,结合精读课文的课后习题引导学生品味表现事情特点的语句,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了本单元课文描述的不同事情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还通过阅读链接、推荐阅读,让学生从多角度去阅读与理解,在多篇阅读中运用,实现从“学习”到“运用”的跨越。

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自主预习课教学设计单元预习目标: 1.读准字词。 2.准确读文。 3.理解内容。 4.写好生字。 单元预习重点: 读准字词,准确读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出示第一单元课题。 二、出示单元预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一)完成第一个预习目标(读准字词) 自读要求: 默读整组课文: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方法:(1)借助拼音。(2)查字典。(3)请教老师或同学。] 2.初步理解加点词语。[方法:(1)联系生活实际。(2)联系上下文。(3)利用汉字构字特点。(4)利用工具书。] 3.完成小黑板练习题 (二)完成第二个预习目标(准确读文) 自读要求: 1. 1.朗读整组课文

2.桌共用一本书轮读课文,出现错误一方需重读,都准确后奖给自己一颗星,读完后举手示意。 (三)完成第三个预习目标(理解内容) 浏览整组课文,根据小黑板提示理解课文内容并填写。 (四)完成第四个预习目标(写好生字) 1.出示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指生读。 2.齐读本节课要求会写的字。 3.观察字形,出示写字要求: 有一定速度,行款整齐,体会汉字的优美。 第一单元预习单元达标课教学设计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预习第三单元的四篇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组课文,完成以下四个学习目标:1.巩固词语。2.流利读文。 3.知晓内容。4写好生字 一、听写词语 老师一口气读三个词训练学生听写速度,同时要求学生行款整齐。 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 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 天涯清晰抚摸新疆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出示词语,同桌纠正,自我改正。 2. 二、准确流利读文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 目录: 单元课标要求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 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情境任务设计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教案 单元跨学科学习 【单元课标解读】 【健全人格】 正确认识自己,能够自我反思,不断完善自我,保持乐观的态度; 【内容要求】 客观认识和对待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认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有效学习; 【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要内容: 本单元共三课,包括六框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是七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设计这一单元,是为了帮助学生积极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编织好自己新的梦想,用自己的努力拉近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以乐观、积极的心态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帮助学生在清晰认识自己

的基础上,接纳自己、悦纳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从而享受成长带来的一切,感受生命的充实和丰盈。 2.本单元教材体例 (1)设计视频、音频、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2)设计幻灯片美感,插图增强感染力; (3)设计正文蓝色加粗黑体字,明确基本知识点; (4)设计相关社会热点事例材料,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 (5)设计“任务探究”栏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在情境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设计“知识运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活学活用; (7)设计“课堂练习”,利用典型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讲练结合。 【学生学情分析】 对于刚刚告别小学生活的学生而言,中学时代是一个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面对一个生活和学习的变化,学生会有各种感受,也可能有各种困惑和问题。 进入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开始了有意识地探索自己的旅程。发现自己是他们极感兴趣,但全面认识自己的意识和能力欠缺,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或面对自己的缺点一蹶不振。 七年级学生阅读、分析、知识运用能力,比较欠缺,教学设计中强化切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材料的涉及,为提升能力奠定基础; 七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设计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专注力。 【单元学习目标】

第一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说课稿 主题:青春的价值 一.说教材 1.单元信息 使用教材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2019版)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 具体文本《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 《百合花》 《哦,香雪》 课程标准“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2.设计之源 本次教学“大比武”活动的主题是:让学习在大单元教学中真实发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的设计一定要真实。《教师教学用书》上说这种真实情境可以概括为:“从所思所想出发,以能思能想启迪,向应思应想前进。”也就是要立足于学生的真实能力、真实情感,完成学生应达到的素养目标。这里所说的“真实”,就是不能忘记我们设计的内容是必修上册的第一单元,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刚刚踏入高中课堂的学生。 另外,也要警惕被“情境教学”“群文阅读”等新的教学要求所束缚,而不重视基本的“学习任务”。《教师教学用书》强调“虽然强调整合,但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关键能力的养成还是必须关注的,否则整合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直接指向掌握基础知识和关键能力的重要性。当然这部分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更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阅读来说,关键能力中最基本的就是读懂文章,就是能抓住课文的文体特征,立足于文章的整体结构,自主地把握主旨、体会情感等。 二.说学情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开端,人文主题是“青春的价值”。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华,而且刚刚经历中考,对新的生活充满期待,但对高中的学习生活并不了解。因此,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教材的编排特点,关注高中学习的特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主题: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概述 1.1 目的和意义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是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对 于学习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1.2 教学对象 本教学设计针对一年级学生,因此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3 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主要以一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为主要内容,通过对教材的 分析,设计出符合学生芳龄和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案。 二、教学内容 2.1 课程目标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并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2 内容安排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识字学习、语文听说读写等。

三、教学方案 3.1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字词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2 教学方法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歌谣教学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3 课时安排 根据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方式,可以将一节课分为多个小节,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流程 4.1 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和安排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纪律和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 4.2 课堂管理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和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实施

5.1 教学手段和辅助工具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配合多媒体教学,以及教学实践和游戏等方式,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5.2 教学效果评估 在教学结束后,可以通过考试和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了解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法。 六、教学反思 6.1 教学总结 通过对本单元教学过程的总结,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空间,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参考。 6.2 延伸教学 可以在本单元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教学,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和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结语 7.1 教学设计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本教学设计的实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更为系统和全面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2 展望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总6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任务群教 学设计(总6页) 单元目标 1.感要命领的伟大革命负和豪放胸襟,理解文章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激发青春的热、解春青的价值,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 2.领会本单元诗歌与小的内容、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打特点、体会诗歌和小的独特魅力。 3.学习从言、形象、情感特点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4.结合单元诗作的学习、尝试写作诗歌。可以以本单元的作品为学习的范本,也可以选择自已喜欢的申外诗歌作为习的材料,从生活出发,寻找素材,激发诗情,抒发真情实感。掌诗歌写作的一般技、重语言的锤炼。 编写意图 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同时,对该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作了如下说明:(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

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本单元作为该任务群的第一个单元,以“青春激扬”为人文主题,围绕诗歌、小说的阅读鉴赏展开设计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有关青春的体验和思考。考虑到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正值青春年华,有必要让他们对青春、青年、理想有自觉的体认,在经典作品的启发和引导下对青春的内涵、青年的责任进行思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格。一方面考虑到青春的时代性,另一方面也因为青春主题在文学上的广泛分布,教材尽可能地拓展所选文学作品的范围。本单元选编了词一首,诗四首,当代短篇小说两篇。这些作品都与单元主题相∈。突出单元主题,一方面是为了突显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发挥教学的育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钟表》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钟表》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钟表》,是“数与代数”领域中“常见的量”的一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时分秒、24时计时法奠定基础。本单元的核心素养是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学习用整时和半时来表示时间,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认识钟表的生活经验。基于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考,对教材做了如下分析: 教学领域:综合实践教学领域 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核心素养: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抽象能力、推理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发展核心素养。 体系内容: 一年级下册《认识钟表》 三年级上册《时、分、秒的认识》 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的认识》 学情分析: 钟表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潜移默化地感知到“时间”这一抽象概念,大部分学生对钟表的结构比较熟悉,但是学生对钟表怎样计时还是知之甚少。一年级学生已经储备了一些

认识钟表的生活经验,大多数孩子会看“整时”。但这些只是粗浅的、感性的,只有安排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时间。 二、单元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对本单元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一)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从整体上认识钟表,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记时; (二)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用整时描述一天中某些重要活动;(三)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四)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在与他人的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三、单元设计思路 考虑课本中呈现的情境本身趣味性不够,应该很难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因此,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了学校为背景,以“学校里的一天”为单元情景。根据单元整体教学,设两个子任务分别是:一是认知钟面,二是认识整时。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01.【单元教材解读】 一、单元主题 第一单元的题目是“同伴与交往”点明了本单元将以“学会同伴间地交往”为主题展开教学。围绕这一主题,设置了《我们的好朋友》《说话要算数》《当冲突发生》三课内容。《我们的好朋友》中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懂得个人成长离不开社会和他人的支持与帮助,《说话要算数》引导学生懂得与人相处要诚实守信,《当冲突发生》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交往中的冲突,认识原因,学会避免和化解冲突的方法。 单元主题图示如下: 二、教材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进校园,他们很直观,学习“拉拉手,交朋友”,旨在培养主动交往的意识,尽快融入校园生活;二年级开始学习“我们在一起”,教会他们学着与人相处,初步具有主动交往的能力;第二学段开始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同伴交往观念,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友

谊,学习和同伴交往的技巧,提升交往能力。教材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不断扩展认知,培养能力,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自我健康成长。 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低年级段向高年级段的过渡期,本学段的学生已经适应了学校生活,生活视野进一步扩大,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在三年多的学校生活中,大家相互陪伴,一起成长。这种相伴成长的学校生活丰富了学生与同龄人交往的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需要对这些经验进行梳理和优化,深化对同伴交往的情感体验与理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和维系友谊,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与同伴的相处并非一帆风顺,摩擦、矛盾、冲突在所难免,欺负现象也并不少见,引导学生要勇于面对校园中的欺负

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诗经》和《楚辞》的基本特点和意义 •掌握《诗经》和《楚辞》中的常见诗体和修辞手法•能够分析和欣赏《诗经》和《楚辞》的作品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诗经 1.《鸿雁》、《秋风辞》 2.初级诗体的基本特点 3.五言、七言的韵律和节奏 4.简单修辞手法的运用 楚辞 1.《离骚》、《九歌》 2.雄辩辞的基本特点

3.辞章、比兴的运用 4.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通过问答形式复习八年级诗词的基本知识(如五言、韵律 等) 2.引入:介绍《诗经》的背景和作品特点 3.分析:对比《鸿雁》和《秋风辞》的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 4.操练:分组朗读诗经中的《鸿雁》和《秋风辞》,并找出其中的 修辞手法 5.总结:归纳初级诗体的基本特点和五言、七言的韵律和节奏 第二课时 1.导入:复习《诗经》的基本特点和五言、七言的韵律和节奏 2.引入:介绍《楚辞》的背景和作品特点 3.分析:对比《离骚》和《九歌》的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 4.操练:分组朗读楚辞中的《离骚》和《九歌》,并找出其中的修 辞手法 5.总结:归纳雄辩辞的基本特点和辞章、比兴的运用

第三课时 1.导入:复习《楚辞》的基本特点和辞章、比兴的运用 2.进一步分析:比较《诗经》和《楚辞》的异同点 3.回归重点:重点讲解离别主题在《诗经》和《楚辞》中的体现 4.练习:小组讨论离别主题对于古诗词的意义以及个人的感悟 5.总结:总结《诗经》和《楚辞》的重要意义及对学生的启示 第四课时 1.导入: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 2.进一步学习:学生自主选择《诗经》或《楚辞》中的一首诗歌, 搭配适合的背景音乐进行朗诵展示 3.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表演中的体会和收获 4.总结:总结学习《诗经》和《楚辞》的过程中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教学评价 1.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课堂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 朗读等 2.作业评价:通过布置相关作业,评价学生对于《诗经》和《楚辞》 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

听四季之声绘家乡美景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选编了一组抒写四季美景的散文和四首写景抒情的古诗词,其人文主题是“亲近自然,热爱生活”。本单元由“阅读”“写作”两部分构成。“阅读”部分的4篇课文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受到美的熏陶。《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济南的冬天》用轻快、自然的写作手法描绘出了济南冬天特有的美景,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雨的四季》通过对四季不同的雨景的描绘,抒发作者的情趣和对人生的态度。《古代诗歌四首》依次是曹操的《观沧海》,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四首古代诗歌或观沧海,或泛江河,或别友人,或诉秋思,所描写的景色和所抒发的情感各异,但都集景、情于一体,写景抒情的佳作。“写作”部分的主题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掌握写景抒情文章的阅读规律,学会通过景物选取、写作顺序、画面描写、感情抒发等角度分析文章和构思写作的能力,是本单元的主要学习任务。基于此,设计了本单元的核心任务:撰写一篇描绘家乡四季美景、抒发自己独特之情的文章,班级编撰作品集《家乡四季》。这一核心任务涵盖了包括朗读、鉴赏和写作在内的三个方面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学会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读优美的诗文,揣摩和品味精彩传神的文学语言,并且模仿和借鉴文章的语言表达进行写作练习,以读导写实现迁移转化。 【单元知识建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不同凡“想”分享会。 ——部编六上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文主题:触摸自然 语文要素: ◎阅读时能从所学内容想开去 ◎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些

单元备课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就“联想和想象”这一语要素点,从低学段就已经有了相关涉及,而且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全学段。一二年级,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产生想象的愿望,阅读文本上来看,这一阶段的学生需要根据文字,想象出文字中的内容和画面,即借助想象这一工具,来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有一定的语言输出,如用“……像……,……像……一样”等类似的内容,表达出自己想象的内容。三四年级的学生,则从故事出发,通过阅读相关的童话等想象力丰富的文本,去感受想象世界的神奇,进一步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与想象愿望。同时,对于文本的关注由主要内容转移到具体的词句,根据词句想象文字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表达上的生动与形象。五六年级,学生在经过先前大量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想象力与联想经验。在进行文本阅读时,不仅仅要想象出文字描绘的画面,还要进一步进行感受、体会、联想,这些自然景色中所蕴含的情感与哲理。由此可见,纵观小学语文教学的全学段,给予“想象与联想”的语文要素安排,是遵循了循序渐进原则的。 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是“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纵观十二册统编版语文教材,与“想象”纵向相关的表达训练要素汇总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中可见,基于想象力的习作训练从小学低段到小学高段都有涉及。低年级,学生需要借助图片、例句等形式,展开想象,即基于一定的图文材料,进行想象创编。三四年级,学生开始基于阅读文本,如童话、神话等极富想象力色彩的作品,发挥想象,进行想象故事的创编。到了小学高段,同是基于阅读故事的想象习作,在细节上有了更多的要求,如小说的创编,是基于现实生活的艺术加工,科幻故事的创作,要基于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可见,对于学生在想象力方面的培养,是呈现出一个由普世性的鼓励到精雕细琢的过程的。 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与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有一定关联,引导学生在阅读《花之歌》的基础之上,进行写作。在教材中,已经给出了相关例子,即学生可以通过事物本身自居,张开想象的翅膀,从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以及兴趣爱好出发,选择乐于写的内容。同时,要结合之前做掌握的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将重点部分进行详细描述,即在本单元的阅读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想象力,并结合之前学过的具体的描写方法,进行习作。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大单元设计 探究提思维品质,论辩生真理光辉 一、课前准备 (一)文本分析 本单元属于“科学和文化论著研习”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理论的价值。本单元是“科学和文化论著研习”学习任务群的第一个单元,将为选修下第四单元学习科学推理、科学逻辑推理奠基。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恩格斯给青年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一封信。在信中回答了博尔吉乌斯的两个疑问。同时也回应了马克思去世后,德国部分理论家对马克思观点的歪曲。全文论述了经济关系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阐释了经济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历史归根打底是经济的必然性。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论证语言严谨、准确。观点间有严密的逻辑。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为了纠正党教条主义思想的不良影响,在延安干部大会上的报告。深刻的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深入学习理论,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中国革命的问题。立足实际,理论结合实践来解决中国的问题。 《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是毛泽东1963年5月在《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发言的节选。在其中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出发,深入浅出的阐明“人的正确思想从哪儿来得”这个提问。认识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检验,多次反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刊发特约评论员胡福明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在中国历史的关口,这篇文章引发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为改革开放做了思想启蒙,统一了党的思想。 《修辞立其诚》是张岱年针对孔子提出的“修辞立其诚”的创作观点,从理论上做深入的现代阐释,提出端正学风,从唯物主义的认识以客观性为前提的观点,说真话、讲实话,敢于亮出自己的思想。 《怜悯是人的天性》是法国哲学家、启蒙运动的思想先驱卢梭的著作《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中的节选部分。在这部分,论述了“悲悯是人的天性”这个观点,观点从批评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的观点,运用驳论论证结构,采用了归谬法、类比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手法,论述了怜悯心这一人类天性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二)文本组合 我们组合为三组文本进行组群教学。教材为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文本组群组群名称组群篇目 组群一社会发展理思 求真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恩格 2 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组群二处世道德理思 求善4.*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 组群三理性辩驳技巧 5.人应当坚持正义 (三)明确能力素养 我们分为三个组群进行教学,第一组群从社科理论著作的阅读方法和表达特点入手,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背景及目标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另有一个“语文园地”,同步阅读安排了《走进大自然》等诗文10篇。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为: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等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二.教学策略 这一单元的学习要在对诗文中自然景物丰富感受的基 础上,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在欣赏作者富有个性的文字的同时,感受其对美是如何“智性表达”的,追索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趣,获得美的熏陶,从而对自然之景怀有审美情致,并能够将这种美的体验通过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 三、教学建议 1、生字:弄清读音及字形 2、词语:注意读写及运用

3、句段:品味含义及特点 4、积累:丰富词汇及句段 5、训练:提升语文素养 四、文本简析及教学重点 本单元教学可综合“单篇深入课、拓展实践课、单元综合课”等课型进行。 《燕子》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燕子的可爱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要体会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描写生动、有序表达的方法。 《荷花》主要按“闻到清香、看荷花、我的联想”的顺序来叙述,教学重点之一是要在感受荷花美丽姿态的同时,体会作者丰富的联想和对大自然美的领悟。 《荷花》这两首诗教学的重点一是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 五、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燕子》2课时 《古诗两首》3课时 《荷花》2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