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命是多少岁_疑惑解答

知天命是多少岁_疑惑解答

知天命是多少岁知天命是50岁。

知天命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叙述方法。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明白了梦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期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

知天命是五十岁。知天命是古人作为人到了五十岁的代称,它的含义并不是听天由命,而是指懂得诸多世事不由人力所掌控的真谛,所以心胸更为豁达,努力做事但不再拘泥于完美的结果。用知天命来代指五十岁,是指人们在五十岁以前带着目的做事,期望能有所成就,五十岁以后便知晓了即便苦苦追求也不必须能得到想要的结果,所以态度更加淡然。

知天命出自于孔子所说的一段话: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含义是: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向学,三十岁的时候便能小有所成,四十岁时能做到通达事理不为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时明白哪些事情的结果在于上天的命令,更加豁达,六十岁时能听进不一样的意见,七十岁时才能够做到尊随内心的想法,而不破坏规矩。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把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分别作为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雅称,其间分别蕴含着别样的寓意。

另外一种说法,五十岁,有五十肩的普遍疾患,有关节风寒的人,预先明白下雨即知天气变化(文雅的说法就是明白上天的命令)。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他年龄参考: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巍=柚赣啄辍T谡饫铮白堋本褪蔷勐J岬囊馑肌W芙侵唬ㄓ啄昃拖嗍兜暮门笥眩W芙鞘前司潘昏潦乃甑纳倌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能够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由整理]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所以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寿:指70岁寿辰。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中寿:七十为中寿。

悬车之年:指70岁。

77岁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十岁。

耄:指-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头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能够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

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88岁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包含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岁

上寿:九十为上寿。

99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期颐之年:指百岁。

108岁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头廿,下头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年龄简称: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总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像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天命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致改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耄耋(音maodie)

90岁-背之年

100岁-期颐

年龄称谓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

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当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古书记载:

「三十而立。」皇《疏》:「立,谓所学经业成立也。」刘氏《正义》:「立,谓学立。」自十五岁,志于学,至三十岁,所学已成立。也就是学有根柢,有力,非外力所能摇动。

「四十不惑。」孔安国注,「不惑」,就是不疑惑。程氏树德《论语集释》,引黄式三《论语后案》:「立,必先不惑,而言不惑于立之后者,何也。夫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立,守经也。不惑,达权也。」「不惑」,遇事能够行权,无可,无不可。「立」,则是:可即可,不可即不可。不知权变之道。所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知天命。」「天命」,就是天的命令。如刘氏《正义》引《汉书董仲舒传对策》曰:「天令之谓命。」刘氏《正义》说:「知天命者,知己为天所命,非虚生也。盖夫子当衰周之时,贤圣不作久矣。及年至五十,得《易》学之,知其有得,而自谦言无大过。则天之所以生己,所以命己,与己之不负乎天。故以知天命自任。命者,立之于己,而受之于天,圣人所不敢辞也。」孔子学《易》,乃知天命。吾人虽闻天命,未必能知,须先信赖圣言,以求知之。.起名网免费起名字

「六十花甲」郑康成注:「耳顺,闻其言,而知微旨也。」皇《疏》:「但闻其言,即解微旨,是所闻不逆于耳,故曰耳顺也。」皇《疏》又引李充说:「心与耳相从,故曰耳顺也。」顺字,《说文》:「理也,损页川。」段注以为,自人之头顶至脚踵,如河川流通,至为通顺。顺之而后,始见天理,始着条理。由此可知,「耳顺」就是耳的功能已经通顺自我以及他人的心理,故能闻他人之言,即知他人的心意。此是耳闻无碍之境。

「七十古稀」从心的从字,作顺从讲。「矩」是端正方形的工具,《说文》作巨,引申为法度之义。孔子至七十岁时,顺从心之所欲而不逾越法度。顺心而为,自然合法,也就是动念不离乎道。

知天命是多少岁_疑惑解答

知天命是多少岁_疑惑解答 知天命是多少岁知天命是50岁。 知天命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叙述方法。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明白了梦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期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 知天命是五十岁。知天命是古人作为人到了五十岁的代称,它的含义并不是听天由命,而是指懂得诸多世事不由人力所掌控的真谛,所以心胸更为豁达,努力做事但不再拘泥于完美的结果。用知天命来代指五十岁,是指人们在五十岁以前带着目的做事,期望能有所成就,五十岁以后便知晓了即便苦苦追求也不必须能得到想要的结果,所以态度更加淡然。 知天命出自于孔子所说的一段话: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含义是: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向学,三十岁的时候便能小有所成,四十岁时能做到通达事理不为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时明白哪些事情的结果在于上天的命令,更加豁达,六十岁时能听进不一样的意见,七十岁时才能够做到尊随内心的想法,而不破坏规矩。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把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分别作为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雅称,其间分别蕴含着别样的寓意。 另外一种说法,五十岁,有五十肩的普遍疾患,有关节风寒的人,预先明白下雨即知天气变化(文雅的说法就是明白上天的命令)。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他年龄参考: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巍=柚赣啄辍T谡饫铮白堋本褪蔷勐J岬囊馑肌W芙侵唬ㄓ啄昃拖嗍兜暮门笥眩W芙鞘前司潘昏潦乃甑纳倌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能够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年龄的称谓

年龄称谓 13、4岁豆蔻 20岁(弱冠) 30岁(而立之年) 40岁(不惑) 50岁(知天命) 60岁花甲 70岁古稀 80岁(杖朝之年) 90岁(耄耋) 襁褓:不满周岁。孩提:两至三岁。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垂髻之年:指儿童。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弱冠:二十岁。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杖朝之年:八十岁。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始龀、髫年:女孩七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及笄:女子十五岁。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标梅之年:出嫁 初生:婴儿;一说婴为女,男则为孩。婴同膺,膺为胸,是指初生儿要抱在胸前喂哺。“嫛婗?:初生婴儿。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满月?:婴儿出生满一个月称为?满月?,也叫?弥月?或?诞月?。弥是满的意思,所以弥月即满月。诞月来自《诗经?大雅?生民》第二章的首句:?诞弥厥月。?这一章是写后稷诞日的情况的。诞是发语词,?弥厥月?是说满了怀孕应用的月数,后来就用?诞月?指出生满月。如苏轼《贺坤成节表》:?恭临诞月,仰祝圣期。? ?晬?:小儿满月、满一百日或满一岁都称为?晬?。因为晬是满一周期的意思。满百日称?百晬?,满一岁称?周晬?。百晬、周晬本指一种风俗,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中曾有记述:?生子百日,臵会,谓之百晬;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颜氏家训?风操》中也说:江南风俗,儿女一周年时为其制新衣,洗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臵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这种习俗也称为试晬或抓周。因此,?百晬?和?周晬?也成为百日和周岁的别称。宋代人吴自牧《梦梁录?育子》:?(生子)至来岁得周名曰周晬。?李商隐《骄儿》诗:?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不满一周岁称?未晬?。如陆游《山村经行因施药》诗之一:?曩日见公孙未晬,如今已解牧鸡豚。?曩日即昔日。襁褓:不满周岁。 ?旬岁?:指小儿周岁。周岁还称为?旬岁?,旬也是满的意思,所以旬岁即满一岁。因?周?与?环?同意,古人又将满一岁称为?环岁?。初度:指小儿周岁。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孩提:幼儿时期。小孩二三岁称?孩提?或?孩抱?。《孟子?尽心上》:

人到五十知天命

人到五十知天命 篇一:五十知天命 五十知天命 “五十而知天命”,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以心所,不喻矩。”它是孔子结合自身求学、立身、明道的经历,对人生作出的总结。其中,“五十而知天命”,则是对人生一个特定阶段及状态的概括。怎样理解“知天命”?翻阅《论语》的各种解读版本,普遍认为在“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段话中,“最难解的是‘知天命’”(李泽厚《论语今读》)。对“知天命”有不同的理解。有一种解释可以认同,认为“天命”含有上天的意旨、自然的禀赋与天性、人生的道义和职责等多重含义(徐志刚译注:《论语通译》)。以积极角度来看,“五十而知天命”,可以理解为五十岁懂得自已的命运,即在五十岁的时候,能够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预测人生走向,认清并承担社会赋予的使命。 那么,如何才能“知天命”呢?首先,合适定位。人的一生,所处的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特征。孔子大体上以十年为一个单位,将人生划分为六个阶段,即十五、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并且每一阶段的状态各不相同。在经历了十五、三十、四十这几个年龄段后,五十岁可谓人生成熟

的年龄段。同时,对末来六十、七十,它又是发展的基础。人到五十,不能盲从,要看到自已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年龄阶段。既不能停留在十五、三十、四十,又不能超越六十、七十,切实把自已定位在五十上。对此问题,需要相应的感受、合适的体验。 第二,升华境界。“知天命”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对于“志于学”、“立”、“不惑”,“知天命”进入人生一个新的境界。这个境界的特征是成熟。五十岁的人生季节,是创造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创造学的研究表明,五十岁是人才创造力较为旺盛和容易出成果的年龄。日本学者汤浅光朝曾对1901-1965年间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作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是在40-50岁时做出创造性贡献的。然而“知天命”又并非易事。“知天命”是进取、追求所得。因此,“不惑”之年以后,人要确立新的目标。只有确立新的目标,进行新的追求,才能实现新的境界。在这一阶段,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应使人生有一个质的变化,从而实现人生境界的升华。 第三,注重积累。“知天命”不会天生生就。人生“知天命”境界的升华,有一个过程。“知天命”是人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人的一生,从青年时期起就要有志学习,以后长期坚持不懈,将学习贯穿人生的每一阶段。 与此同时,注重经验的积累,努力实践,善于总结。知识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知天命”犹如水到渠成。 篇二:教你看透人生:三十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立什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解释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这是一句流传千年的古训,它概括了人生的三个重要阶段,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一、三十而立 所谓“三十而立”,意味着在三十岁这个芳龄,一个人应该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立身之地。在这个阶段,一个人应该已经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开始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有能力养家糊口,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 三十岁也是一个人体力和精力处于巅峰状态的时期,正是一展身手、奋发向上的好时机。在这个阶段,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四十不惑 “四十不惑”意味着到了四十岁,一个人应该有了一定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已经对人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个阶段,一个人应该能够理性地对待生活中的起起落落,对待自己的成就和挫折有清醒的认识。 四十岁也是一个人走向中年的时期,应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开始注重保养身体,追求身心的平衡。

三、五十知天命 “五十知天命”意味着到了五十岁,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 加深刻的认识,知道自己来自何处,要到何处去。在这个阶段,一个 人应该逐渐淡化对物质的追求,开始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思考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且开始为自己晚年的生活做准备,为子女的未 来规划。 结语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是一句简洁而含蓄的古训,它 概括了人生不同阶段的重要指导意义。只有紧紧把握每个阶段的任务 和责任,才能更好地度过人生的旅程。希望每个人都能在不同的阶段,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这句古训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接下来,我们来谈谈这句古训的更深层含义,以及它对当代人生的启示。 我们要明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并非一成不变的规律,而是一个大致的指导方向。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个人的经历不同, 人们对这句古训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然而,这句古训所凸显的阶段 性思考,对于每个人的成长和生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原文及解释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原文及解释 名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摘自:《论语·为政篇》 解释: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为政篇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50知天命

50知天命 50知天命意思是人到了50岁就看透了人生。 50岁是一个人从中年步入老年的过渡期,也说明一个人过完了半生,而人到了50岁后也是进入知天命的年纪。天命一般人理解的是上天安排的命运,也决定一个人的寿命有多长,但是也有人说知天命就是看透人生,顺应上天的安排。 那么,这个50知天命指的是什么? 虽然说人的寿命是百岁,但是能活到百岁的人很少,而大部分人都是活到80多岁。所以,人在过了50岁后,面对身体的衰老,年纪的增长,他们对未来的寿命也看淡了。最坏的结果就是50多岁就离开人世,一般结果就是活到七八十岁,最好的结果就是活到百岁。而在古人眼中一个人能活到70多数就算是高寿,所以知天命就是知晓自己的寿命。 不过,知天命不是让你什么也不做,就等着命运的降临,而是让你全力以赴的为长寿做努力,却不问结果顺其自然。也就是不给自己心理压力,不勉强自己,保持积极的好心情,避免徒增很多烦恼,影响寿命。医学研究发现,很多人之所以患病,就是因为长期情绪低落,承受的心理压力太大,一直勉强自己做严重超出个人能力的事情,导致身心疲累被疾病缠身。 还有,人到了50岁后除了知天命,还要知道这2点,对延年益寿有帮助,也有利于日常养生。 先是不勉强自己吃东西,民间一直有一句话叫做能吃是福,吃

的多说明胃口好,而且中医理论中也有肠胃好寿命长的说法。但是,人在年纪大了之后,肠胃衰老速度会加快,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都在下降,饭量会逐渐的减少。以前吃多少都没问题,现在吃点饭就会觉得肚子胀得难受,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就不要逼着自己吃饭。 如果你怕肚子饿的快就把一天的饭分成几顿吃,这样就可以在补充营养成分的同时,也能避免饿肚子。很多人把饭量减小当做是身体出现问题了,其实并不是的,只是衰老的正常现象。还有,当你肠胃不好的时候,吃的食物要以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每天适量的吃点粗粮,少吃油脂多的食物。 然后是每天最少抽出20分钟快走锻炼身体,比跑步2小时的效果还好。大家都知道50岁这个年纪,正是赡养父母,培养子女,还要面临退休的年纪。所以,人在50岁的时候压力最大,也很容易被疾病找上,而锻炼身体提高人体免疫力,就是给自己找到最好的医生。也就是说,不管你的事业有多忙,每天都要抽出20分钟快走,锻炼身体流汗,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还有抗衰老的作用。而且,快走并不属于激烈运动,适合所有人做,而一直坚持这样做的人也更容易健康长寿。 还有,50知天命知道是自己以后要走什么样的路,应该做哪些事情。所以,还想奋斗拼搏的人不要被年纪击垮,想寿命长的人,更要保养好身体,生病就积极地治病,如果身体很健康就继续坚持养生。

人到五十知天命

人到五十知天命 “五十而知天命”,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以心所,不喻矩。”它是孔子结合自身求学、立身、明道的经历,对人生作出的总结。其中,“五十而知天命”,则是对人生一个特定阶段及状态的概括。 怎样理解“知天命”?翻阅《论语》的各种解读版本,普遍认为在“吾十 有五而志于学”这段话中,“最难解的是‘知天命’”(李泽厚《论语今读》)。对“知天命”有不同的理解。有一种解释可以认同,认为“天命”含有上天的意旨、自然的禀赋与天性、人生的道义和职责等多重含义(徐 志刚译注:《论语通译》)。以积极角度来看,“五十而知天命”,可以 理解为五十岁懂得自已的命运,即在五十岁的时候,能够掌握事物发展变 化的内在规律,预测人生走向,认清并承担社会赋予的使命。 那么,如何才能“知天命”呢?首先,合适定位。人的一生,所处的 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特征。孔子大体上以十年为一个单位,将人生划分为 六个阶段,即十五、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并且每一阶段的状 态各不相同。在经历了十五、三十、四十这几个年龄段后,五十岁可谓人 生成熟 的年龄段。同时,对末来六十、七十,它又是发展的基础。人到五十,不能盲从,要看到自已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年龄阶段。既不能停留在十五、 三十、四十,又不能超越六十、七十,切实把自已定位在五十上。对此问题,需要相应的感受、合适的体验。 第二,升华境界。“知天命”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对于“志于学”、“立”、“不惑”,“知天命”进入人生一个新的境界。这个境界 的特征是成熟。五十岁的人生季节,是创造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创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