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食品安全

农业与食品安全
农业与食品安全

农业与食品安全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道出了食品的重要性,作为人们衣食住行中重要的一环,当前中国的食品安全正面临着深刻的危机:转基因食物、农药和化肥污染,对环境、健康和食品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

对于当前的农业现状,首先是农药问题。我国是全球第二大农药生产国,农业生产模式高度依赖农药化肥。蔬果上残留的农药不仅会导致中毒,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在短期内摄入高剂量的农药能够致命,即便是长期接触的农药水平非常低也会引发严重的慢性长期反应,尤其是对儿童的影响。这种模式不仅损害了健康,更对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危害。农药的过度使用污染了大气、水环境,造成土壤板结;增强病菌、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杀伤有益生物;造成野生生物和畜禽中毒

其次是化肥,作为农业大国,中国目前是世界化肥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但在化肥合理使用技术上的水平却不高,化肥的利用率不高。中国部分农村在施用化肥方面存在着严重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造成了化肥资源的浪费,增加了农业成本,使农民的收益下降,亟待改变。化肥的大量施用和流失使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毒元素有所增加,危害人体健康;微生物活性降低,物质难以转化及降解;养分失调,硝酸盐累积;酸化加剧,pH变化太大。

最后,现在市场上普遍出现的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生物具有外来的基因,对大自然生态系统来说是全新品种,因其非预期效益,会表现出一些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的不可预见的影响。在没有长期而充分的安全性评估之前,若将其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很可能会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破坏原有生态平衡,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目前转基因食品还具有太大的不确定性。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首先是要减少或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化肥的使用要强化环保意识,加强监测管理;增施有机肥,改善理化性质;采取多管齐下,改进施肥方法;应用硝化抑制剂,缓解土壤污染;普及配方施肥,促进养分平衡。

现在我国提倡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例如:稻鱼共生系统、以禽鸟治虫等。它是保障食品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倡导生态有机食品的供应链与消费则会让亟待解决的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更好地提升。

生态农业意味着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且能满足其需求的农业生产。有机农业属于经过认证的生态农业,它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中国的有机农业在未来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有机农业可向社会提供无污染、好口味、食用安全环保食品,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有利恢复生态平衡;有利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增加外汇收入;有利于增加农村就业、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我们自己,在食品选择上,也要提倡挑选有机食品,非转基因食品,为自己的健康多添一份保证。

食品中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

第六章食品中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 第一节概述 农药的重要地位:防治病、虫、草、鼠害,调节农作物生长 全世界由于病、虫、草、鼠害而损失的农作物收获量相当于潜在收获量的三分之一,如果一旦停止用药,一年后将减少收成25~40%(与正常用药相比)。我国平均每年挽回粮食2500万吨、棉花40万吨、蔬菜800万吨、果品330万吨,减少经济损失约300亿元。 一、农药的分类 目前在世界各国注册的农药有1500余种,其中常用500多种。 我国有农药原药250种和800多种制剂,居世界第二位。 按来源分类: 有机合成农药: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等。 生物源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动物源农药和植物农药三类。 目前,我国常用的生物农药有苏云金杆菌杀虫剂、农用抗生素制剂(如井冈霉素)等。 矿物源农药:有效成分起源于矿物的无机化合物和石油类农药,包括硫制剂、铜制剂和矿物油乳剂等。按用途分类: 杀虫剂(防治害虫的农药)、杀螨剂(防治红蜘蛛的的农药)、杀真菌剂(防治作物病菌的农药)、杀细菌剂、杀线虫剂、杀鼠剂(防治鼠类的的农药)、除草剂(防治杂草的的农药)、杀螺剂、熏蒸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或调控植物生长)等。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目前食品中农药残留已成为全球性的共性问题和一些国际贸易纠纷的起因。是当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二、环境中农药的残留 1、环境中农药的来源 工业生产、农药生产企业和包装厂排放的“三废”。 农业生产、为了防治病虫害使用农药,直接落到害虫上农药不到1%,喷洒到植物上约10%~20%,其余则分布于环境中。 2、农药在环境中迁移和循环、农药可经大气、水体、土壤等媒体的携带而迁移。 三、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 1、喷洒作物: 农药的在食用作物上的残留受农药的品种、浓度、剂型、施用次数、施药的方法、施药的时间、气象条件、植物的品种以及生长发育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水果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取决于收获时的沉积量和消失速率有很多因素决定农药沉积量,农药本身的性质(配方、用法和消失速率),作物本身的性质(表面积/重量比及形状) 有很多因素决定农药消失速率,农药停留植物表面层(雨水冲刷、蒸发),农药透入植物内部(不同的酶作用降解),加工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果干、果汁、果酒加工 一种情况是因干燥蒸发而减少了农药残留;另一种情况是干果比鲜果浓缩后农药残留量没有发生变化 2、植物根部吸收:喷洒农药后有40~60%的农药降落在土壤中,土壤中农药可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转移至植物组织内部和食物中。 3、空中随雨雪降落:喷洒农药后,有一小部分以极细的微粒漂浮于大气中,造成食品的污染。 4、食物链富集:农药对水体造成污染后,使水生生物长期生活在低浓度的农药中,水生生物吸收农药,通过食物链可逐级浓缩。 5、运输和贮存中混放:食品在运输中由于运输工具、车船等装运过农药未予清洗以及食品与农药混运,可引起农药的污染。食品在贮存中与农药混放,尤其是粮仓中使用的熏蒸剂没有按规定存放,则也可导致污染。 四、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危害

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

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 什么叫有机农业?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不彩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关系,促进生态平衡、物种的多样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建立需要有一个过渡或有机转换的过程。 什么叫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水产品、蜂产品、调料等。 有机食品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名称,国外最普遍的叫法是 ORGACIC FOOD有机食品),在其它语种中也有称生态食品、自然食品等。联合国粮农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将这类称谓各异但内涵实质基本相同的食品统称为“ ORGANIC FOO”D ,中文译为“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关系?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是一组与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相关的概念。 有机食品是通过不施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为手段,利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减少生产过程对环境和产品的污染,并在生产中建立一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系统,以促进生物多样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绿色食品是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技术标准和环境、产品一体化的跟踪监测,严格限制化学物质的使用,保障食品和环境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并采用证明商标的管理方式,规范市场秩序。 无公害食品是通过政府实施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市场准入一系列措施,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全国范围内食用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是政府为保证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健康的一道基本安全线。 我国是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建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农产品国际竟争力,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中心任务。为此,农业部经国务院批准,全面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并确立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战略。因此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都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为了推动我国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农业部成立了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China Organic Food Certificarion Center,简称 COFC(这是中国农 业部推动有机农业运动发展和从事有机食品认证、管理的专门机构,也是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CNC)A 批准设立的国内第一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批准号 CNCA—

有机农业与食品安全

有机农业与食品安全 吃有机食品对个人的好处 1.安全:无添加 吃有机蔬菜,可减少吃入污染的机会,同时可减少病变的机会。有机蔬菜的种植、生产、包装、运输以至储存的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农药、防腐剂、人造色素等添加剂、微量金属含量也比较低。 2. 生态:让作物自然长成 一般蔬菜中的矿物质含量,仅占有机蔬菜矿物质含量的 1/22/3。有机蔬菜的种植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在种植过程中以一套严密的程序控制种植的每一个环节,使各种蔬菜的物种恢复到原生态下,保存其应有和原有的成份;研究显示有机产品含有较多铁质、镁质、钙质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C,而重金属及致癌的硝酸盐含量则较低。 3. 口感佳:能嚼出鲜活的韧劲 你可以从有机蔬菜中吃到生命力。有机蔬菜吃起来清脆,有嚼劲,它给你感觉就是质密、新鲜,即使是烹调后,还是会有不一样的感觉,这不是蔬菜经过处理可以制造出来的口感。 4. 味美:还原了食物本真的味道 有机农业提倡保持产品的天然成份, 因此可保持食物的原来味道及原有的营养成分,可提供原汁原味的享受。有机蔬菜水份

含量比一般蔬菜低许多,但甜味却比较高,所以有机蔬菜吃起来 比较有味道。有机食物口感结实有咬劲,清脆多汁、味道十分香甜,没有因为添加化肥农药所产生的苦味、化学味、涩味、淡味 与怪味。 5. 排毒:给身体来个大扫除 有机蔬菜能改善体质。有机蔬菜中抗氧化剂的含量比常规产 品高出200%,而科学家称抗氧化剂可以降低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长期食用健康绿色食品,可以明显感觉免疫力增加,体质也 会提升,这是体内毒素逐渐排除的正常现象。有抽烟喝酒习惯的人,如果常吃有机蔬果,会促进肝脏排毒,身体会比较清爽,使 人自然而然地不喜欢烟酒的气味。 6. 减压:整个世界都清净了 一般的蔬菜里含有一些化学成分,长期吃下来会造成容易躁动,情绪也会比较不稳定,容易造成思绪不稳定。不过天然的有机蔬菜没有农药和有毒的物质,长期吃下来,身体不仅会觉得比较轻 盈,就连思绪也会变的比较清晰,情绪上面也不会那么容易躁 动。 7、动物相关疾病减少:尊重作物就是爱护自己 以往密集式的动物饲养方式令疾病很容易散播,而有机农业 要求开放的动物饲养方式则可以令动物有空间伸展活动,增强动 物的抵抗力,减低疾病散播机会。 8、不含转基因:这东西还是敬而远之吧

现代科学技术对食品包装和食品安全的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对食品包装和食品安全的影响 摘要:21世纪是环保世纪,环保问题日趋重要。现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的食品包装与食品安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也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很多企业正在寻求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产品的安全。 (一)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往往会通过控制成本来保证利润,而削减包装费用通常也是企业降低成本的一个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出于减少垃圾、加强环境保护的需要。因此,食品等快速消费品包装材料的薄型化、轻量化已成为一种趋势。比如说,在塑料软包装材料中,已经出现了能够加工更薄的薄膜,且加工难度不大的新型原

材料;在纸包装行业,为了适应包装减量、环保的要求,微型瓦楞纸的风潮已经兴起,并开始向更细微的方向探索。在有的国家已经开始应用N楞(楞高0.46mm)和(楞高0.30mm)。在包装容器方面,国外还开始了钢性塑料罐的研制,希望以质量小、易成型、价格低的优势取代金属器。目前可蒸煮罐饮料聚酯罐和牛奶聚丙烯罐已见成效。 (二) (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型商品和新型包装设备不断出现,因此快速消费亲品企业的生产集中度和自动化程度得到不断提高,其包装设备正在向大型化、快速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因此,作为包装材料生产企业,必须紧跟新的发展趋势,不断的为客户提供适应性强,生产效率更高的材料。

(四)、包装材料智能化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渐丰富,人们对商品包装的要求已不仅仅是保护商品不受损坏, (五) 对企业而言,在性价比相同的情况下,什么样的产品能吸引消费者,什么样的产品能让消费者购买,这些问题使企业对同类产品的终端陈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接导致企业在产品销售包装上下功夫,以求通过包装来突出自己的产品与其他产品的差异,吸引消费者选购。于是,在食品等快速消费品行业中,形式,结构新颖的包装相继涌现。例如,美国最新上市的一种提神啤酒,,采用新型的铝质瓶包装,瓶身采用红白相间的图案,再配上可重复密封的瓶盖,代表了创新产品和创新包装的完

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

第四章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 环境:在特定时刻有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地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原生环境:天然形成并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次生环境: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 第一节环境污染物 一、环境污染与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当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致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了人体健康,造成了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的特征是: (1)浓度低,持续时间长,而且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联合作用于人和其他生物。 (2)在环境中是通过生物的或物理化学的作用进行转化、增毒、降解或富集,从而改变原有的性状和浓度,产生不同的危害作用。 (3)通过大气、水体、土壤和食物链等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长期影响,而且受影响的对象广泛(整个人群,包括胎儿)。 环境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有害气体、颗粒物。 水体污染物 无机有毒物、有机有毒物、病原体 土壤污染物: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与大气和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很多是相同的 环境污染物来源 生产性污染 生活性污染 其他污染 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向海洋 水体富营养化: 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物质的废水流入水体,可使水中的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的感官和化学形状迅速恶化,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水花:淡水水体中的富营养化;赤潮:咸水水体中的富营养化 二、环境污染与人类的关系 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对环境的适应性 三、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贮存和分配的过程中,均可能存在污染食品的因素。由环境污染物造成的食品安全性问题,主要针对动植物(即食品的原料)的生产过程。 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由于呼吸、吸收(或摄食)、饮水而使环境污染物进入或积累在动植物体内,从而影响食品的安全。 生物浓集作用: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后,在生物体之间可沿着食物链浓度逐级增高,并超过原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叫做生物浓集作用。 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浓集作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环境化学物易为各种生物体吸收。 2、进入生物体内的环境化学物较难分解和排泄。 3、在生物浓集过程中多通过食物链进行。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浓集和逐渐积累时,尚不会对该生物体造成致命性伤害。 环境污染物的吸收、体内分布、代谢和排泄 浓集、吸收、结合、分布、代谢、排泄。

食品安全学科的现状与发展

食品安全学科的现状与发展 一、引言 食品安全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问题,也是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食品安全科学技术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手段。食品安全学科的发展直接关系食品安全科技水平的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科是以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科学理论问题的研究、保障技术及装备开发和相关科研、工程队伍的组织与培养为其基本内涵的学科。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科和食品领域的其他学科相比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学科,但是近10年中在知识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及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科的知名度与品牌影响力日益彰显,在学科方向特色、学术团队结构、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各个方面均快速发展,是食品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 食品质量安全学科在“十二五”及今后较长时间内仍然将是食品领域发展的前沿和学科生长点,我国应该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发、应用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等方面,不断加强科技投入,切实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的总体水平,使我国食品安全的科技支撑实现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的战略转变,努力保障公众健康与安全。 1.2012—2013年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对食品学科发展的启示 2012—2013年以来,白酒“塑化剂”、水饺“金葡菌”污染、奶粉“二聚氰胺”、“顺丁烯二酸”、“镉大米”、“速生鸡”、“假牛肉饼”等国内外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再次昭示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持久性问题。 国内外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对食品安全学科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从上述食品安全事件来看,加工过程是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关键环节,真正安全保障来自于对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的严格控制。速冻水饺的“金葡菌”污染事件虽然没有引发更大的食品安全问题,但是却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随着我国食品消费习惯的变化和食品产业的发展,微生物安全风险将会逐步成为我同食品安全的主要风险因子,致病微生物的控制和检测技术研究必须得到重视。环境

农业与食品安全

农业与食品安全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道出了食品的重要性,作为人们衣食住行中重要的一环,当前中国的食品安全正面临着深刻的危机:转基因食物、农药和化肥污染,对环境、健康和食品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 对于当前的农业现状,首先是农药问题。我国是全球第二大农药生产国,农业生产模式高度依赖农药化肥。蔬果上残留的农药不仅会导致中毒,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在短期内摄入高剂量的农药能够致命,即便是长期接触的农药水平非常低也会引发严重的慢性长期反应,尤其是对儿童的影响。这种模式不仅损害了健康,更对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危害。农药的过度使用污染了大气、水环境,造成土壤板结;增强病菌、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杀伤有益生物;造成野生生物和畜禽中毒 其次是化肥,作为农业大国,中国目前是世界化肥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但在化肥合理使用技术上的水平却不高,化肥的利用率不高。中国部分农村在施用化肥方面存在着严重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造成了化肥资源的浪费,增加了农业成本,使农民的收益下降,亟待改变。化肥的大量施用和流失使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毒元素有所增加,危害人体健康;微生物活性降低,物质难以转化及降解;养分失调,硝酸盐累积;酸化加剧,pH变化太大。 最后,现在市场上普遍出现的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生物具有外来的基因,对大自然生态系统来说是全新品种,因其非预期效益,会表现出一些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的不可预见的影响。在没有长期而充分的安全性评估之前,若将其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很可能会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破坏原有生态平衡,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目前转基因食品还具有太大的不确定性。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首先是要减少或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化肥的使用要强化环保意识,加强监测管理;增施有机肥,改善理化性质;采取多管齐下,改进施肥方法;应用硝化抑制剂,缓解土壤污染;普及配方施肥,促进养分平衡。 现在我国提倡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例如:稻鱼共生系统、以禽鸟治虫等。它是保障食品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倡导生态有机食品的供应链与消费则会让亟待解决的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更好地提升。 生态农业意味着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且能满足其需求的农业生产。有机农业属于经过认证的生态农业,它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中国的有机农业在未来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有机农业可向社会提供无污染、好口味、食用安全环保食品,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有利恢复生态平衡;有利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增加外汇收入;有利于增加农村就业、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我们自己,在食品选择上,也要提倡挑选有机食品,非转基因食品,为自己的健康多添一份保证。

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定义及区别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购买食品时,常常发现食品的包装袋上会带有有机食品、无公 害食品、绿色食品等字样。因为大概的意思十分相近,很容易被人们混淆。今天为大 家详解一下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的定义,有何区别? 有机食品也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等。有机食品是国际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有机食品通常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 准生产加工的。 所谓无公害食品,指的是无污染、无毒害、安全优质的食品,在国外称无污染食品、 生态食品、自然食品。在我国,无公害食品生产地环境清洁,按规定的技术操作规程 生产,将有害物质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内,并通过部门授权审定批准,可以使用无公害 食品标志的食品。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和有机农业原则,在空气、土壤和水源均无污染的生态 环境之中,应用无公害生产的操作规程,产出和加工出的安全优质、富于营养,并经 绿色食品发展机构认证,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一切食用农副产品的总称. 区分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大致上可从加工、生产、数量控制方面进行区分。 加工方面,有机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其它食品则允许有限使用这些物质,并且不禁止 使用基因工程技术。绿色食品对基因工程技术和辐射技术的使用就未作规定。 生产方面,有机食品在土地生产转型方面有严格规定。考虑到某些物质在环境中会残 留相当一段时间,土地从生产其他食品到生产有机食品需要两到三年的转换期,而生 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则没有转换期的要求。数量控制方面,有机食品在数量上进 行严格控制,要求定地块、定产量,生产其他食品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总之,生产有机食品比生产其他食品难度要大,需要建立全新的生产体系和监控体系,采用相应的病虫害防治、地力保持、种子培育、产品加工和储存等替代技术。老爷岭 整理介绍。

有机农业重要性及对策研究【论文】

有机农业重要性及对策研究 1有机农业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三聚氰胺、瘦肉精、西瓜膨大剂等事件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损害,也给国家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所以当前发展无污染、不损害人类健康、富有营养的有机农业对我国发展国民经济至关重要。有机农业是指在无污染条件下生产的农业,具体来说指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杀虫剂等化学原料,而使用有机肥、人工除草、通过培养土壤自身净化系统除虫,在动物养殖中不使用饲料、瘦肉精、添加剂等成分,按照动物的自然生长过程进行养殖。不使用转基因种子,按照物种的自然属性进行生产。按照这样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称为有机产品。目前有机农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比较好,而在中国所占的份额还比较少。截至2007年,全球已有超过120万个有机农户,总面积3220万hm2。截至2006年底,我国内地获得有机认证的有机种植面积约100万hm2[1]。可见作为农业大国的我国有机农业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低的。发达国家有机农业比较发达的原因有几个方面,包括现代有机农业发展起步比较早,掌握了较先进的生产技术;石油、化学农业在发达国家经过充分的发展,其弊端也充分的暴露,

追求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大众的共识;政府从市场、资金和技术上进行积极的推动和扶持。 2我国目前有机农业落后的原因分析 (1)有机农业需要的技术和人才不足。有机农业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在古代的中国进行了几千年的生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早在东魏(531~550年)时期,农学家贾思勰就写就了鸿篇巨著《齐民要术》,在书中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魏晋以来400年间黄河流域旱地农业生产的经验和成就。对园艺、种植、嫁接、畜牧乃至酿醋制酱都有详尽的描述,还对旱地如何防旱保墒,如何通过轮作保持地力,如何选种育种,如何利用微生物及救荒备荒的措施都做了详尽的描述。但是近代以来,现代化学农业生产方式传入我国改变了这种几千年的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农业由于产量高、投入劳动少而受到了现代农民的青睐,所以目前中国的农民中大部分都没有继承有机农业的生产技术,而老一辈农民虽掌握这项技术但是已经失去了劳动能力。这就导致很多有机农场尽管想生产有机食品但是找不到合适的技术人才。 (2)公众对有机农业、有机食品的认识不足。有机农

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方案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 实施方案 (此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修改编辑)

目录 一、项目概述 (2) 二、项目背景 (3)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 四、市场分析 (9) 五、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0) 六、项目定位和选址 (10) 七、项目建设目标和技术路线 (10) 八、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 (10) 九、资金筹措 (11) 十、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 (13) 十一、运行机制 (13) 十二、效益分析 (14) 十三、结论 (14)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 2、建设单位:xx市xxx区xxx镇双庙村委会 3、主管单位:xx市xxx区农业畜牧局 4、建设地点:xx市xxx区xxx镇双庙村 5、建设年限:2年 6、建设规模及内容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1000亩,建设内容概括为“四园一线”,“四园”即生态农业示范园、畜禽养殖园、农业科普园、农产品工业园;“一线”即休闲农业旅游线,项目以“绿色餐厅”为中心,通过田间路网,将各园区之间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北部以自然生态和果蔬采摘为主线,中部以农业科普展示、苗木观赏为主线,南部以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为主线”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 7、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争取政府扶持2000万元,自筹4000万元。按建设内容划分,生态农业示范园计划投资1000万元;畜禽养殖园计划投资1800万元;农业科普园计划投资1200万元;农产品工业园计划投资1500万元;“绿色餐厅”计划投资500万元。 8、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年均销售收入可达到5000万元,年均利润可达到1300万元,投资利润率为22%。投资回收期为4.62年。可以看出投资风险小,回报率高,项目建设切实可行。 (2)社会效益分析

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摘要:本文阐述了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污染物进入食品的途径,并指出了各种污染物对食品安全性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物;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的问题,是现阶段中国正面临的的最严重的考验之一。在食品安全的问题上,由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问题比假冒伪劣食品的所带来的危害还要大。历史上环境污染导致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有1968年,日本“痛痛病”事件。1968年,日本九州发生米糠油事件。波及日本20多个府县,受害者达14000多人,124人死亡。1979年,台湾的彰化油病也是多氯联苯泄漏造成米糠油污染,引起2000多人中毒。1971年,日本“水俣病”事件。1987年12月,我国上海甲型肝炎暴发性流行事件。1992年,英国疯牛病事件。1997年,香港发生“禽流感”事件。1999年5月比利时“二噁英”污染事件等等,这些事件都给人类带来重大的伤害,所以急切了解环境污染对食物安全性影响是个迫在眉婕的事情。【1】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的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资和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由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环境污染对食品质量的影响更是重中之重。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等,而有一些污染更是直接或间接地对食品方面产生不可忽视的危害,从而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在我国,这个问题明显突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国家,由于追求经济的发展,难免会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有所忽视,所以我国的环境污染是比较严重的,这些污染也深深地对我国的食品安全带来一些问题。【2】大气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和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的现象。其种类很多,理化性质非常复杂,毒性也各不相同,主要来源于矿物燃料(如煤和石油等)燃烧和工业生产。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如:SO2、NO2、Cl2、氯化剂、氟化物、汽车尾气、粉尘等。长期暴露在污染空气中的动植物由于其体内外污染物增多而造成了生长发育不良或受阻,甚至发病或死亡,从而影响了食品资源的安全性。受氟污染的农作物除会使污染区域的粮菜的食用安全性受到影响外,氟化物还通过食用牧草进入食物链,对食品造成污染。 我国有些高寒地区,终年室内煤火不息,当然烧含高氟高硫的劣质煤时,室内空气氟含量可高达0.04一0.05mg/m‘,室内存放的粮食蔬菜会受到严重的污染,如玉米含氟量可达26.3一84.2m妙9,辣椒含氟量可达310.5一565.0mg /kg,人食入后可引起氟中毒。工业排放的氟化物污染大气,再沉降而污染水和土壤,使农作物含氟量增高。又可通过食物链,使动物性食品遭受氟污染。人如果长期食入高氟食品,就可能发生氟中毒,得氟斑牙或氟骨症。【3】

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区别

一、有机农业发展的过程 有机农业自提出至今已有近70年时间,其间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0-1945年)--思想萌芽阶段。 这一阶段是有机农业思想萌发和提出时期,主要是有关专家和学者对传统农业的挖掘和再认识,而中国在几千年发展传统农业过程中所积累的优秀农艺思想和技术,如农林牧结合、精耕细作、培肥地力、合理轮作等对有机农业的出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由于处于初创阶段,有机农业只是在小范围内运作,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技术体系,水平均较低,其影响也很有限。 第二阶段(1945-1972年)--研究试验阶段。 美国罗代尔有机农场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机农业进入了研究试验时期。这一时期,有机农业在规模和数量上远远超过第一阶段,但与常规农业相比仍然非常弱小。尽管人们在部分地区实践、操作有机农业,但由于现代农业体系的建立及运作的惯性,以及有机农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人们对有机农业尚处于观望、验证阶段。有机农业生产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对农场外部系统的依赖。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需求非常少,大多用于自身消费或赠予亲朋好友品尝,因而缺乏市场需求拉动,进而难以形成效益规模。 第三阶段(1972@1990年)--奠定基础阶段。 1972年11月5日,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 (l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t Agricultural Movements,IFOAM)在法国的弗赛拉斯(Versailles)成立,标志着国际有机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有机农业发展有如下特点:一是通过发展组织会员,扩大有机农业在全球的影响和规模;二是通过制定标准,规范有机农业生产技术;三是通过;制定认证方案,提高有机农业的信誉。由于有机农业运动是各国民间组织或个人自发开展的,加上自身具有分散性和不稳定性的缺点,因而这时期发展仍比较缓慢,其影响也没有得到大多数国家政府的足够重视和支持。 第四阶段 (1990年至今)--加快发展阶段。 进入90年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全球的共同响应,可持续农业的地位也得以确立,有机农业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和一支重要力量,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无论是在规模、速度还是在水平上都有了质的飞跃。这一时期,全球有机农业主要发生了以下变化:由单一、分散自发的活动转向区域性有组织的民间活动,在一些国家甚至还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有的法律上给予保护,有的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就标准而言,许多国家已根据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的基本标准制定了本国和本地区有机食品标准。就产品开发而言,有机产品日益丰富,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和加工产品的比重日益扩大。就市场发育而言,有机食品已开始由现产现销转向批发销售,并进入超市,有的国家还有连锁经营,一部分有机食品已由乡村市场进入城市市场,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 二、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一)有机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一种类型 有机农业在二战之前就开始在西方一些国家实施,起初只是由个别生产者针对局部市场需求而自发地生产某种产品,尔后逐步由这些生产者自发组合成区域性的社团组织或协会等民间团体,自行制定规则或标准指导生产和加工,并相应产生一些专业民间认证管理机构,这种现象至今在西方发达国家依然普遍存在。由于它的产生是自发性的,在管理、检查、监督等方面不可能形成完善的体系,同时由于当时的有机农业过分强调传统农业,实行自我封闭式的生物循环生产模式,排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未能得到广大农

低碳农业、循环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关系

1.农业工业化过程伴随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碳排放过程,目前农业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在中国已经占到约17%,化肥使用已经出现过量,农药、饲料添加剂、兽药等存在着滥用。这不仅影响到资源消耗、生态环境保护,而且对食品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2.生态农业是反思工业化农业存在问题,利用生态方法,充分发挥自然界的调控力量,力争事半功倍地最大限度增加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协调好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形态。 3.生态农业的主要措施包括:(1)农区的生态景观布局,(2)农业生态系统的循环体系设计,(3)农业生物多样性关系的利用。各地需要针对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起多样化的生态农业模式以及与模式配套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 4.循环农业最重要的方法在于减量(reduce),再利用(reuse)和循环(recycle)。生态农业包容了循环农业的理念。低碳农业最重要的指标是减少农业过程的碳排放,增加农业体系的碳存储。生态农业能够实现低碳目标,是低碳农业的基本实现形式。 5.从传统农业向工业化农业转变是一场产业革命,从工业化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更是一场产业革命。中国从传统农业向工业化农业的过渡正处于开始阶段,中国的资源、环境、生态和食品安全压力已经显示此路不通。因此中国农业必须实现后发的超越战略,充分依托高新科技和民间智慧,在人均耕地水平和资源水平低的条件下,通过生态农业实现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目标。 6.为此政府应当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除了宣传、教育、推广以外,(1)建立适应各地的生态农业评估标准,引导农业发展方向,(2)政府的农业补贴政策从“高产”、“高效”补贴为主,向“优质”、“生态”、“安全”方向转变,因此应当改变补贴生产资料为主,转向补贴生态的生产方法和优质产品产出转变,(3)逐步试点和发展和更多依赖市场导向的优质农业产地认证、优质农产品认证、碳汇交易市场、农业污染排放权市场等。

食品安全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 1.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品种以花生、花生油、玉米最为严重。 A.对 B.错 A 2.根据污染物的种类和特性,食品污染可以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 A.对 B.错 A 3.霉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指食入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食品导致的食物中毒,而且它具有传染性。 A.对 B.错 B 4.在“赤潮”期间,最好不要食用赤潮水域内的贝、蛤、蟹、螺、蚶类水产品。 A.对 B.错 A 5.煮豆浆时,豆浆产生大量泡沫,表明豆浆已经煮熟。 A.对 B.错 B 6.掺伪食品是指该食品中存在非固有的物质或者异物,以及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劣质食品。 A.对 B.错 A 7.食品掺伪的主要成分其来源是食品添加剂。 A.对 B.错 B 8.细菌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以下哪个不属于细菌的特点? A.形体微小 B.结构复杂 C.种类繁多 D.培养容易 B

9.食物发生腐败变质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微生物污染 B.农药残留 C.加工方法不合理 D.没有分类存放 A 10.关于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争夺营养 B.机械损伤 C.分泌毒素 D.急性中毒 D 11.食用没有煮熟的四季豆(菜豆)导致中毒的原因是? A.含有皂素 B.含有秋水仙碱 C.含有龙葵碱 D.含有亚硝酸盐 A 12.以下引起亚硝酸盐中毒的情况不包括哪点? A.蔬菜腐烂变质 B.煮熟的菜存放过久 C.蒸锅水连续使用,不断浓缩或煮菜熬粥 D.正常烹调的新鲜蔬菜 D 13.下列那种鱼腐败时易产生组胺? A.鲫鱼 B.草鱼 C.鲐鱼 D.青鱼 C 14.食品掺伪的主要方式有几种? A.3 B.4 C.5 D.6 C 15.食品掺伪如给腐竹、粉丝、米粉、面粉等食品中不法分子要添加吊白块,其主要目的是? A.增白、保鲜、增加口感、防腐

我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与无公害食品特点、区别、认证及发展建议

我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与无公害食品特点、区别、认证及发展建议 队名:经济学院灰常有机实践队 指导教师:徐宝林 2010年9月10日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不断产生。因此,建立和健全健康食品生产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我国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的总体水平已成为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文章综述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在中国的发展特点、认证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提出了促进安全食品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证;建议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日趋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指的是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产生,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事件等一次又一次引起消费者的恐慌和愤怒,甚至有人质疑“目前我们吃什么是安全的”。大众和政府都在急切呼唤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制度,来解决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提高社会绩效。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提高我国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的总体水平.以提升我国食品的国际竞争力,保障我国国民消费的安全性和人身健康发展的权益。 1.安全食品的种类、特点及其区别 安全食品是指出自洁净生态环境、限制产品生产过程中化学制品的使用、加工过程符合相应操作规程而生产的食品。是保护人类健康、保持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根据食品从种植、收获、加工生产、贮藏到运输过程都采用了无污染控制标准的不同,又分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等。下面对其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 1.1有机食品的特点及其发展状况 有机食品是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生产、加工出来的经过有机食品颁证组织颁发证书供人们食用的一切食品。目前经认证的有机食品种类主要包括一般的有机农作物产品(例如粮食、水果、蔬菜等)、有机茶产品、有机食用菌产品、有机畜禽产品、有机水产品、有机蜂产品、采集的野生产品以及用上述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国内市场销售的有机食品主要是蔬菜、大米、茶叶、蜂蜜等。有机食品最主要的特点是在其生产与加工过程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农药、肥料、除草剂、生产激素、防腐剂、添加剂等化学物质,要求原料产地没有工业企业的直接污染,大气、土壤、水体等环境要素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定义,有机食品是根据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出来的,经过授权的有机食品颁证组织颁发给证书,供人们食用的一切食品。其中要符合四个条件,包括:(1)有机原料:即原料必须来自于建立的或正在建立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产品;(2)有机过程:即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3)有机跟踪:即生产者在有机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有完善的质量跟踪审查体系和完整的生产及销售记录档案;(4)有机认证:即必须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1984年,我国家环保局南京环科所等专家学者先后进行有机食品的科研工作。1989年,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正式加人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1990年,浙江有机绿茶出口荷兰,由荷兰颁证组织SKAL颁证。以及国外有一些有机食品公司带领国外认证机构在中国试探性的进行有机认证。此时有机食品贸易额仅为6万美元左右。2000年后,我国经过认证的有机食品有茶叶、蜂蜜、奶粉、大豆、芝麻、荞麦、核桃、松子、

科技发展与食品安全

科技发展与食品安全 摘要:本文章主要探讨的是科技的发展对食品安全产生的影响。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当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应用于食品领域,给人们带来了各种美味享受和安全保障的同时也带来了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但无可置疑食品安全科技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我们要在充分认识食品安全科技发展趋势基础上,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科技能力和专业队伍的建设,推动食品安全科技进步,确保实现食品安全。 关键词:科技发展;食品安全;保障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科技发展进一步促进了食品产业的发展,提高了食品的数量和质量。科技发展使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然而,食品生产环节技术的不当使用甚至滥用也引发了食品安全问题。 一、食品安全概念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发表的《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则把食品安全解释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1]。中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作出法律的底线要求:“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二、科技给食品安全带来的影响 1.科技发展对食品的消极影响有比如在原料生产上滥用各种添加剂,比如使用助长饲料喂养畜类,禽类;生产食品的时候添加各种物质,以便保持食品的外形美观、色泽鲜艳以及其他的性质;还有些生产食品企业在销售时为延长保质期从而添加过量的防腐剂、染色素等,严重影响食品安全。 2.科技在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随着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传统加工工艺的食品也不断被发现具有安全隐患,如油炸淀粉类食品,当温度超过200℃就会极易产生丙烯酰,这是致癌物质。这是以前所不知到的,但确实存在的。还有一方面是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包括酶制剂、微生物发酵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3.对科技发展的另一方面来说,科技检测的水平还比较低,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新的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如基因探针、多聚酶链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应用于食源性病原体检验,但在我国仍主要用于研究单位。 4.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我国有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不同的食品行业标准等,数量都超过千项;国家标准又分卫生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组成的国家食品标准体系。但我国的食品标准,无论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还是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三、食品安全科技需求 在发展国家食品安全战略的基础上,还应该考虑和制定国家食品安全科技战略,用有科学依据的政策和措施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科学、全面、系统、有效的管理[2,3]。采取自主创新和积极引进并重的原则,重点解决我国食品安全中的关键检测、控制和监测技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科技支撑创新体系。要以食品安全监控技术研究为突破口,针对我国迫切需要控制的食源性危害(化学性、生物性)进行系统攻关,大力加强关键检测、监控技术与仪器设备研究开发,特别是农药与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环境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生物毒素、违禁化学品、食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疾病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的监测与溯源技术及设备的研究;重点对于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立与完善,包括食品安全标准总体设计与重要标准和技术措施制定;为推动“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以市场为导向促进

世界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世界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一、有机农业的基本概念有机农业始于1924年,由鲁道夫.史特内(RudolfSteiner)创立 的生物动力农业。 之后于20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在瑞士由翰斯缪勒(HansMueler),在英国由雷蒂埃伍巴夫奥(LadyEveBalfou)和艾伯特哈瓦得(AlbertHoward),在日本由(MasanobuFukuoka) 分别创建了各国的有机农业。 六十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政府开始重视有机农业,鼓励并补贴 农场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换。 在国际有机农业运动的推动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有机农业的概念开始被广泛地接受。 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已陆续建立了有机农业指南、标准、法规、条例,对有机农业 作了明确的定义。 最初,这些定义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近年定义趋于一致,目前最普遍接受的定义是:有机 农业是一个促进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循环和土壤生物活动的生态性生产管理体系。 有机农业要求尽量采取恢复、维持、促进生态和-谐的管理措施,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 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尽可能减少空气、土壤和水分的污染。 我国有机农业工作者通过深入研究以及与国外同行的交流,将有机农业定义为:遵照有机 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 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 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 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 (IFOAM) 2000年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发展有机农业生产和有机食品加工的主要目标有17个方面,其根本目标是促进土壤生物、植物、动物、人在内的且相互依赖的系统的生产力和系统的健康协调发展。 有机"是一种标识概念,只有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 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才能标识为有机产品。 有机产品除包括食品,如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外, 还包括纺织品、皮革、化妆品、林产品。 二、有机农业的现状有机食品生产是近几年世界农业中的亮点。 全世界大约有130个国家进行认证有机食品的商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欧洲国家、美国和加拿大。 据国际贸易中心(ITC)今年2月调查,全世界有机管理用地已达到1700万公顷,各大州有机管理的面积分布大体是大洋洲44.91%,欧洲24.79%,拉丁美洲21.67%,北美7.73%,亚洲0.55%,非 洲0.35%。 面积最多的10个国家依次是澳大利亚770万公顷,阿根延280万公顷,意大利100万公顷, 美国90万公顷,巴西80 万公顷,德国54万公顷,英国52万公顷,西班牙38万公顷,法国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