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化试验作业指导书

油化试验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变电站变压器、互感器、电抗器、套管、断路器的油化试验工作.

本作业指导书包括的试验项目:

绝缘油的气相色谱

绝缘油的耐压

绝缘油的介质损耗

2 引用标准

KL/T 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3 气相色谱分析:

3。1试验步骤

3。1。1样品采集

用100ml玻璃注射器(经检验,密封合格),在试品的取样口进行样品采集。采样后将取样口及附近的油污擦拭干净。

3.1。2脱气

a. 将装有试油的注射器A准确调节注射芯塞至40.0ml刻度,立即用橡胶封帽将注射器出口密封。

b. 取5ml玻璃注射器B,用氮气冲洗1—2次,再准确抽取5。0ml 氮气,然后将注射器B内气体注入有试油的注射器A内。

c. 将注射器A放入恒温定时振荡器内,连续振荡20min,然后静止10min。

d. 另取5ml玻璃注射器C,用试油冲洗1-2次,戴上橡胶封帽,插入双头针头,使针头垂直向上,使注射器A倾斜45°角,将注射器内的空气和试油慢慢排出从而使试油充满注射器的缝隙而不致残存空气.

e. 将注射器A从振荡器内取出,立即将其中的平衡气体通过双头针头转移到注射器C内。戴上橡胶封帽,在室温下放置2min,准确读其体积,以备分析用。

3。1.3样品分析

a。仪器的标定

用标准气体冲洗1ml注射器D3次,然后准确抽取1ml标准气体,在色谱仪稳定的情况下进样。首次进样后,在气相分析站的ID表编辑中将标准气体的各组份浓度输入,再次进样后各组份校正系数就能计算出来.

b. 试样分析

用氮气冲洗1ml注射器D三次,再用注射器C中的样气冲洗1-2次注射器D,然后从注射器C中准确抽样气1ml,进行分析。

3。2结果分析

与历年的数据进行比较有没有明显的变化,再查有没有超过注意值的组份,如果有要引起关注,重新取样再做以确认结果的可靠性,然后进行追踪,再查产气速率,只要产气速率不超标也是正常。

3。3注意事项

将气样注入色谱仪时,动作要准、快。油样采集时不可少于50ml。

4 耐压

4。1 试验步骤

4。1。1样品采集

用500ml玻璃瓶在试品的下部取样口采集。先将取样口擦拭干净,再让刚从取样口流出的油将取样口冲洗一会,然后用广口玻璃瓶接油,用油样把玻璃瓶冲洗2次后,才可接油样,接350ml油即可.(注:取油时使油样沿瓶壁内壁取样,减少取样时空气流入,减小试验误差。)

4.1。2用采集回的油样先将油杯反复冲洗2—3次,查看球隙间的距离是否达到2.5mm的标准.将油样注入油杯中,油位一定要淹盖住电极.静止10min后方可做试验,做5次试验,取其平均值。

4。2结果分析

与标准比较,不能低于标准。

4。3注意事项

试验速率为3KV/S,每次试验后应充分搅拌球隙间的绝缘油。两次试验的间隔不低于5min,试验应在15—25°C,湿度不高于75%的条件下进行。

5 介质损耗

5.1 试验步骤

5。1.1样品采集

同油耐压的采集方法相同。

5。1。2试验分析

a。用油样反复冲洗油杯2-3次,再将油样沿油杯内壁缓慢注入油杯,静置10min油中无气泡即可加温.待油温升到90°C时可以加压做试验。

b. 应将检流计灵敏度调节器、C4、R3都恢复为“0”位,接通电源将

电压调至2KV.

c。在测量电压下,逐步增大指零仪的灵敏度,同时交替调节桥体上的R3、C4读数盘,直至指零仪的指针偏转为最小值。调节读数盘时应从小向大循环操作。

d。测量完毕先将指零仪灵敏度降至“0”,测量电压降至零并切断电源开关,最后的读取C4、R3计算tgδ值及Cx值。当R4在10KΩ/π时,tgδx= C4, Cx=3183.2CN/ R3;当R4在1KΩ/π时,tgδx= 0.1C4,Cx=3183.2CN/ R。(CN=90。29PF)

5.2结果分析

不能超过标准,并与历年数据比较,无明显变化。

5。3注意事项

油温在试验温度±2°C时就可以做试验,油杯的油样只需40ml。

沥青试验作业指导书

沥青试验作业指导书 一、沥青试样准备方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1)试验目的:通过规范的试样制备方法,为沥青的各项试验作准备,以确保试验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2)适用于粘稠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等需要加热后才能进行试验的沥青样品,按此方法准备的沥青供立即在试验室进行各项试验使用。每个样品的数量根据需要决定,常规测定宜不少于1.5kg。 (3)也适用于在试验室按照乳化沥青中沥青、乳化剂、水及外加剂的比例制备乳液的试样进行各项性能测试使用。每个样品的数量根据需要决定,常规测定宜不少于600g。 2、仪具与材料 (1)烘箱:200℃,装有温度调节器。

(2)加热炉具:电炉或其它燃气炉(丙烷石油气、天然气)。 (3)石棉垫:不小于炉具加热面积。 (4)滤筛:筛孔孔径0.6mm。 (5)沥青盛样器皿:金属锅或瓷坩埚 (6)乳化剂。 (7)烧杯:1 000mL。 (8)温度计:0℃~100℃及200℃,分度为0.1℃。 (9)天平:称量2 000 g,感量不大于1 g;称量100 g,感量不大于0.1 g。 (10)其它:玻璃棒、溶剂、洗油、棉纱等。 3、试验方法与步骤 热沥青试样制备 (1)将装有试样的盛样器带盖放入温烘箱中,当石油沥青试样中含有水分时,烘箱温度80℃右,加热至沥青全部熔化后供脱水用。当石油沥青中无水分时,烘箱温度宜为软

化点温度以上90℃,通常为135℃左右。对取来的沥青试样不得直接采用电炉或煤气炉明火加热。 (2)当石油沥青试样中含有水分时,将盛样器皿放在可控温的砂浴、油浴、电热套上加热脱水,不得已采用电炉、煤气炉加热脱水时必须加放石棉垫。时间不超过30min,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在沥青温度不超过100℃的条件下,仔细脱水至无泡沫为止,最后的加热温度不超过软化点以上100℃(石油沥青)或50℃(煤沥青)。 (3)将盛样器中的沥青通过0.6mm的滤筛过滤,不等冷却立即一次灌入各项试验的模具中。根据需要也可将试样分装入擦拭干净并干燥的一个或数个沥青盛样器皿中,数量应满足一批试验项目所需的沥青样品并有富余。 (4)在沥青灌模过程中如温度下降可放入烘箱中适当加热,试样冷却后反复加热的次数不得超过2次,以防沥青老化影响试验结果。注意在沥青灌模时不得反复搅动沥青,应避免混进气泡。 (5)灌模剩余的沥青应立即清洗干净,不得重复使用。

绝缘油试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本作业指导书对绝缘油试验的检验依据、检验项目及质量指标、检验方法、检验原则做出规定,其目的是规范该产品的试验活动,确保其检验质量。 2.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一般实验室环境条件下,对25号绝缘油进行物理性、化学性质和电气性质的测定。 3.依据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作业指导书的引用而成为本作业指导书的条款。 GB 7597-1987 电力用油(变压器油、汽轮机油)取样 DL 429.1-1991 电力系统油质试验方法透明度测定法 GB 261-1983 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闭口杯法) DL 429.3-1991 电力系统油质试验方法水溶性酸测定法(酸度计法) GB 7599-1987 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酸值测定法(BTB)法DL 429.9-1991 电力系统油质试验方法绝缘油介电强度测定法4.安全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在进行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时,油试验仪面板上接地端子必须可靠接地,人在操作时脚要踩在绝缘胶垫上。在进行闭口闪点试验时,应打开窗户,注意通风,防止闪点仪外壳带电,在电源插座中安妥接地线。闪点是通过液化气来点火,要做好液化气的管理。在实验室要注意防火、防爆,在使用液化气前,应检查液化气罐的开关,是否有泄漏现象,使用结束后应检查

液化气开关是否关好。进行水溶性酸和酸值时,要保证温度和湿度,要在有空调的试验室测定。为了不污染环境,用专门的缸将废油集中到一起,送废油站。 5.检验项目及质量指标 检验项目如下表所示,这四项都是抽样试验。 6.试验方法及仪器设备要求 6.1.取样 6.1.1.取样方法 取样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597-1987,详见电力用油(变压器油、汽轮机油)取样方法,本方法适用于变压器、互感器、油开关、套管充油电气设备用油分样,试验样品采集。 6.1.2.使用仪器 取样瓶(500~1000ml磨口具塞玻璃瓶,并应贴标签)。 6.2.透明度测定 6.2.1.透明度测定法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429.1-1991《电力系统油质试验方法透明度测定法》第1~5条的规定进行试验。 6.2.2.使用仪器 试管(内径15±1mm)、温度计(-20~50℃)。

油化试验作业指导书

油化试验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变电站变压器、互感器、电抗器、套管、断路器的油化试验工作. 本作业指导书包括的试验项目: 绝缘油的气相色谱 绝缘油的耐压 绝缘油的介质损耗 2 引用标准 KL/T 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3 气相色谱分析: 3。1试验步骤 3。1。1样品采集 用100ml玻璃注射器(经检验,密封合格),在试品的取样口进行样品采集。采样后将取样口及附近的油污擦拭干净。 3.1。2脱气 a. 将装有试油的注射器A准确调节注射芯塞至40.0ml刻度,立即用橡胶封帽将注射器出口密封。 b. 取5ml玻璃注射器B,用氮气冲洗1—2次,再准确抽取5。0ml 氮气,然后将注射器B内气体注入有试油的注射器A内。 c. 将注射器A放入恒温定时振荡器内,连续振荡20min,然后静止10min。

d. 另取5ml玻璃注射器C,用试油冲洗1-2次,戴上橡胶封帽,插入双头针头,使针头垂直向上,使注射器A倾斜45°角,将注射器内的空气和试油慢慢排出从而使试油充满注射器的缝隙而不致残存空气. e. 将注射器A从振荡器内取出,立即将其中的平衡气体通过双头针头转移到注射器C内。戴上橡胶封帽,在室温下放置2min,准确读其体积,以备分析用。 3。1.3样品分析 a。仪器的标定 用标准气体冲洗1ml注射器D3次,然后准确抽取1ml标准气体,在色谱仪稳定的情况下进样。首次进样后,在气相分析站的ID表编辑中将标准气体的各组份浓度输入,再次进样后各组份校正系数就能计算出来. b. 试样分析 用氮气冲洗1ml注射器D三次,再用注射器C中的样气冲洗1-2次注射器D,然后从注射器C中准确抽样气1ml,进行分析。 3。2结果分析 与历年的数据进行比较有没有明显的变化,再查有没有超过注意值的组份,如果有要引起关注,重新取样再做以确认结果的可靠性,然后进行追踪,再查产气速率,只要产气速率不超标也是正常。 3。3注意事项 将气样注入色谱仪时,动作要准、快。油样采集时不可少于50ml。 4 耐压 4。1 试验步骤

油循环作业指导书

目录 1.编制依据 (2) 2.工程概况及作业任务 (2) 3.作业准备和作业环境条件 (4) 4.施工进度安排 (4) 5.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工序 (4) 6.作业质量标准及检验要求 (8) 7.职业安全卫生及环境管理 (8) 湖北省工建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1 -

1.编制依据 1.1《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1-92) 1.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规范》(DLJ5011-92 DL5031-94) 1.3《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1998年版汽机篇 2002年版管道篇) 1.4武汉都市环保设计院提供的《汽轮发电机组润滑油系统管道安装图》 1.5武汉都市环保设计院提供的《汽轮发电机组事故放油系统及排烟管道安装图》 1.6南京汽轮电机责任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 2.工程概况及作业任务 2.1作业范围 汽轮发电机组润滑油系统、事故放油系统、顶轴油系统、控制油系统、电液装臵油系统冲洗。 2.2工程概况 承德钒钛煤气综合利用1×60MW机组工程汽轮发电机组采用南京汽轮机厂生产的C50-8.83/1.27-1型高压、单缸、单抽汽、冲动式汽轮机.其供油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主油泵为主组成的低压供油系统,主要用于向汽轮机各轴承提供润滑油及调节保安系统提供压力油;另一部分主要是叶片泵等组成的高压供油系统专为DEH中电液驱动器供油. 3.作业环境条件和作业准备 3.1作业人员的资格要求、劳动力组织 项目负责人 1人 技术员 1人 作业组长 3人 作业手 4人 油循环期间,安排三班人员24小时值班,每班配备一名作业组长,一名作业手、所有人均应熟悉油系统及油循环相关措施、规程,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2施工机械、工器具、仪表的配备及要求

润滑油检验作业指导书

润滑油检验作业指导书 (一)闪点的测定 1. 方法提要 把试样装入内坩埚中到规定的刻线。首先迅速升高试样的温度,然后缓慢升温,当接近闪点时,恒速升温。在规定的温度间隔,用一个小的点火器火焰按规定通过试样表面,以点火器火焰使试样表面上的蒸气发生闪火的最低温度,作为开口杯法闪点。 2.仪器 2.1 开口闪点测定器 2.2 温度计 3. 试剂 3.1 溶剂油 3.2 NaCL或S或无水CaC 4. 准备工作 4.1 试样的水分大于0.1%时,必须脱水。脱水处理是在试样中加入新煅烧并冷却的食盐、硫酸钠或无水氯化钙进行。 闪点低于100℃的试样脱水时不必加热,其他试样允许加热至50~80℃时用脱水剂脱水,脱水后,取试样的上层澄清部分供试验使用。 4.2 内坩锅用溶剂油洗涤后,加热,除去遗留的溶剂油。待内坩锅冷却至室温时,放入装有细砂(经过煅烧)的外坩锅中,使细砂表面距离内坩埚的口部边缘约12mm,并使内坩埚底部与外坩埚底之间保持厚度5~8mm的砂层。对闪点在300℃以上的试样进行测定时,两只坩埚底部之间的砂层厚度允许酌量减薄,但在试验时必须保持 5.1.1规定的升温速度。 4.3 试样注入内坩埚时,对于闪点在210℃和210℃以下的试样,液面距离坩

埚口部边缘为12mm(即内坩埚内的上刻线处);对于闪点在210℃以上的试样,液面距离口部边缘为18mm(即内坩埚内的下刻线处)。 试样向内坩埚注入时,不应溢出,而且液面以上的坩埚壁不应沾有试样。 4.4 将装好试样的坩埚平衡地放置在支架上的铁环(或电炉)中,再将温度计垂直地固定在温度计夹上,并使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内坩埚中央,与坩埚底和试样液面的距离大致相等。 4.5 测定装置应放在避风和较暗的地方并用防护屏围着,使闪点现象能够看得清楚。 5.分析步骤 5.1 闪点 5.1.1 加热坩埚,使试样逐渐升高温度当试样温度达到预计闪点前60℃时,调整加热速度,使试样温度达到闪点前40℃是能控制升温速度为每分钟升高4±1℃。 5.1.2 试样温度达到预计闪点前10℃时,将点火器的火焰放到距离试样液面10~14mm处,并在该处水平面上沿着坩埚内径作直线移动,从坩埚的一边移至另一边所经过的时间为2~3s。试样温度每升高2℃应重复一次点火试验。点火器的火焰长度,应预先调整为3~4mm。 5.1.3 试样液面上方最初出现蓝色火焰时,立即从温度计读出温度作为闪点的测定结果,同时记录大气压力。 注:试样蒸气的闪火同点火器火焰的闪光不应混淆。如果闪火现象不明显,必须在试样升高2℃时继续点火证实。 5.2 大气压力对闪点影响的修正 5.2.1 大气压力低于99.3Pa(745mmHg)时,试验所得的闪点(℃)按式(1)进行修正(精确到1℃): =t+△t...............— (1) 式中:——相当于101.3KPa(760mmHg)大气压力时的闪点,℃; T——在试验条件下测得的闪点,℃;

绝缘油交接试验作业指导书

绝缘油交接试验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绝缘油是充油电气设备中重要的介质之一,具有绝缘、散热冷却、信息载体和保护铁心、绕组及纤维绝缘材料等重要功能。绝缘油交接试验包括变压器、电抗器、油浸式互感器、油浸式套管和充油电缆等各类充油电气设备用绝缘油的取样和按照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要求在设备投入运行前进行的相关理化、电气性能项目的试验,以确保油质符合质量标准要求,保证用油设备投入运行后安全稳定运行。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110~500kV电压等级新安装的按照国家相关出厂试验标准试验合格的电气设 备绝缘油交接试验作业。 2 编写依据 表2-1 编写依据

3 作业流程 作业(工序)流程见图3-1。

4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 4.1绝缘油交接试验施工前,施工项目部根据该项目作业任务、施工条件,参照《电网建设施工安全基准风险指南》(下简称《指南》)开展针对性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形成该任务的风险分析表。

4.2按《指南》中与绝缘油交接试验施工相关联的《电网建设安全施工作业票》 (编码:TSSY-ZW-09-01/01),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分析,确定风险等级,现场技术员填写安全施工作业票,安全员审核,施工负责人签发。 4.3施工负责人核对风险控制措施,并在日站班会上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接受交底的作业人员负责将安全措施落实到各作业任务和步骤中。 4.4安全施工作业票由施工负责人现场持有,工作内容、地点不变时可连续使用10天,超过10天须重新办理作业票,在工作完成后上交项目部保存备查。 表4-1作业任务安全基准风险指南

煤油渗漏试验作业指导书

煤油渗漏试验作业指导书 煤油渗漏试验作业指导书(上) 一、实验介绍 煤油渗漏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煤油在不同条件 下的渗漏性能。本实验通过模拟不同渗漏条件,评估煤油在容器、管 道或储罐中的渗漏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来避免污染和安全事故的 发生。 二、实验目的 1. 理解煤油渗漏现象及其危害; 2. 掌握煤油渗漏试验的基本步骤; 3. 学会使用适当的设备和仪器进行煤油渗漏试验; 4. 熟悉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三、实验器材 1. 实验装置:煤油容器、管道或储罐; 2. 实验仪器:压力计、温度计、称重器、计时器等; 3. 保护装备:手套、防护眼镜、工作服等。 四、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戴上防护装备,并确保实验器材和仪器处于良好 状态。 2. 设置实验条件:根据实验要求,调整温度、压力等实验条件。 3. 设定时间: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实验时间。 4. 开始实验:将煤油装入容器、管道或储罐中,开始记录压力和温度。 5. 观察渗漏情况:根据实验要求,观察煤油是否出现渗漏现象。 6. 停止记录:在设定的实验时间结束后,停止记录压力和温度。 7. 数据处理: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五、安全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穿戴防护装备,确保个人安全。 2.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煤油泄漏引发安全事故。

3. 在实验结束后,要将残留的煤油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 如发现异常情况或发生意外,应立即停止实验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煤油渗漏试验作业指导书(下) 六、实验数据处理 1. 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将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温度数据进行绘图,以观察温度的变化趋势。 2. 压力与时间的关系:将实验过程中记录的压力数据进行绘图,以观 察压力的变化趋势。 3. 温度和压力的关系:将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温度和压力数据进行绘图,以观察温度和压力的相互影响。 4. 温度和时间对渗漏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结合温度和时 间的变化,判断渗漏情况与温度和时间的关系。 5. 压力和时间对渗漏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结合压力和时 间的变化,判断渗漏情况与压力和时间的关系。 七、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煤油在不同温度、压力和时间条件下的渗漏性能存在差异; 2. 温度升高会加速煤油的渗漏速度; 3. 压力升高会增加煤油的渗漏量; 4. 时间的延长会导致煤油的渗漏量逐渐增加。 八、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煤油渗漏试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煤油渗漏的现象和危害,并学会了进行煤油渗漏试验的基本步骤。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我们对煤油在不同条件下的渗漏性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得出了一 些相关结论。 煤油渗漏试验对于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帮 助我们在工作中更好地控制煤油渗漏的风险,从而确保生产过程的安 全与环境的保护。因此,我们应当提高对煤油渗漏试验的重视程度, 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以应对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应急处理。

沥青混合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沥青混合料试验作业指导书1000字 一、实验目的 1.1了解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的基本方法; 1.2掌握沥青混合料各要素的测试方法; 1.3学习沥青混合料施工及验收标准。 二、实验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热箱、混凝土试验机、拉力试验机、抗压试验机、液压 冲击试验仪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3.1. 骨料试验 (1)骨料筛分试验 ①取一定质量的骨料,按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混合料试验 规程》中的要求进行筛分试验; ②记录各级筛的重量,并统计通过量及累积量; (2)骨料吸水试验 将一定质量干燥的骨料放入容器内,滴加适量的水,使其表面湿润,静置24小时后称质量; 3.2. 沥青试验 (1)黏度测试 将配置好的沥青(在53℃左右的容器中)加热均匀后,将转盘转速 调至60±5rpm,并控制温度30分钟,取样测定沥青黏度; (2)短时间老化试验 将配置好的沥青放入热箱,在163℃±0.5℃温度下老化5小时,并 取样测定沥青黏度; (3)质量分数测定

采用JTG E20-2011规定的方法测定配合料中的沥青质量分数。 3.3. 沥青混合料试验 (1)密度、孔隙度的测定 ①依据烘箱干燥后的重量来计算基质体的容重,以及基质体中孔隙 的体积和空隙率; ②采用液体置换法或直接放入水中浮法测定感性料的容重和孔隙率。 (2)抗拉强度的测定 按照JTG E20-2011中的要求,在混合料薄膜试件试验机上测定混合 料的抗拉强度; (3)压缩性能的测定 ①沥青混合料压缩试验(单轴或三轴):按照JTG E20-2011中的方法,进行混合料测定; ②混合料压缩试验(马歇尔试验):按照JTG E20-2011中的要求, 进行混合料压缩试验。 四、实验结果分析 4.1骨料试验 根据筛分试验结果,计算骨料通过率、累积通过率及不同级筛孔径 下的粒径分布曲线图; 根据吸水试验结果,计算骨料吸水率。 4.2 沥青试验 根据测定沥青的黏度及质量分数,评价沥青的稳定性; 根据短时间老化试验的黏度变化,评价沥青的老化变化特性。 4.3 沥青混合料试验 根据测得的混合料密度、孔隙度、抗拉强度和压缩性能等试验数据,评价混合料的性能以及适用性。 五、实验注意事项 5.1 实验前要认真阅读相关规范和操作说明,做好实验记录和验收;

石油石化现场安全 HSE作业指导书

石油石化现场安全 HSE作业指导书 石油石化现场安全 HSE作业指导书 一、概述 石油石化现场是一个危险的作业场所,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本文将向读者介绍石油石化现场安全 HSE作业指导书,帮助读者了解如何避免事故和危险。 二、HSE原则 HSE即安全、健康和环境发展三个方面,是石油石化现场安全的重要原则。它的原则如下: 1. 安全原则:优先考虑人员安全,制定安全设备和规程,并使员工了解安全规则并遵守它们。 2. 健康原则: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维护,以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3. 环境原则:通过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和规定,以及实施良好的环境管理,为社会和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三、安全管理 在石油石化现场,安全管理至关重要。以下是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 1. 建立安全管理规定和标准操作程序,制定正式通知,并监督执行。 2. 将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写入计划,确保在工作期间与安全相关的全部标准得到满足。

3. 安排定期的安全检查,检查设备、工具、机器、车辆和其他 部件的安全性,确保它们的工作健康和合规。 4. 建立应急响应计划,指定紧急队伍和紧急设备,并将其分配 到指定的地点,以处理无计划的紧急情况。 5. 尽可能规避危险,例如教导工作人员如何正确使用设备、机 器和工具,以及正确的贮存和清理化学物品、气体和其他危险物。 6. 当发生事故或近似事故时,必须进行详细的调查,在严谨的 程序下进行,所有的调查结果都必须作为将来事故预防措施的参考。 四、作业安全 工作期间需要执行的安全措施如下: 1. 保持工作区整洁,例如清除杂物、保持通道畅通、保持路灯 正常工作、常规检查维护工具和仪器设备。 2. 仔细研究工作程序,并使用有关的安全设备和护具,例如安 全眼镜、手套、靴子和面具等。 3. 在进行任何工作之前,需要熟悉工作环境和有关的操作步骤,以确保工作的安全和正确性。 4. 在需要时,需要请求协助,例如在搬运重物时,请求同事的 帮助,而不是尝试独自完成。 五、技术安全 石油石化现场技术安全措施如下: 1. 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确保设备和工具的操作正确,并使 用标准的开停操作按钮。 2. 进行常规维护,例如对设备、管道和机器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检查并更换老化或腐蚀的零部件。

煤油试漏作业指导书

**公司煤油渗试验作业指导书

技质部 煤油试漏作业指导书 1.试验检查范围 部件有密封性要求焊缝,包括纵缝、环缝、角焊缝等。 2.试验标准依据 NB/T 47003.1-2009《钢制焊接常压容器》 3.试验原理 对焊接件中一些穿透性的微小缺陷,如气孔、砂眼、裂纹等,可以用煤油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煤油试验通常使用纯煤油。煤油的渗透力很强,能够渗过极小的毛细孔。利用煤油对微小缝隙的渗透,使被涂敷在背面的白融粉吸附出来并产生油斑来发现缺陷。 4.试验准备 除需具备石灰溶液、煤油涂抹人员及现场检验员各1人,还需具备以下材料:

5.安全及注意事项措施 5.1进入筒体内涂抹煤油时需先检测受限空间环境方可进入。 5.2密闭筒体内作业时专人看护,必要时携带救生索进入。 5.3受限空间作业需在5米左右位置架设风扇,促进空气流动。 5.4煤油渗透区域严禁烟火。 6.煤油渗透试验操作流程 6.1外表检测是否有气孔、砂眼、裂纹等可视问题。 6.2对焊缝内外侧附着的赃物和铁锈进行清理。 6.3调制石灰溶液,将其均匀涂抹在焊缝处80mm宽位置。 6.4石灰溶液干燥后,焊缝的内壁喷或涂以煤油2-3次,每次间隔10分钟,使表面得到足够的浸润。经60分钟后,以白粉上没有油渍为合格。气温低于0℃时,为了加快检查速度,允许用事先加热至60~70℃的煤油来喷涂浸润焊缝。

此时,在1h内不应出现斑点。 6.5如发现干燥石灰溶液涂抹带出现油渍,使用记号笔对该部分进行标记,待该焊口全部检测完后方可对标记处进行处理。 6.6及时填写煤油渗透试验记录表,保证资料与施工同步。 7.出现异常渗漏修复方法 7.1焊缝表面的气孔、夹渣及焊瘤等缺陷,应本着焊缝打磨后不低于母材的原则,用砂轮磨掉缺陷。如磨除缺陷后,焊缝低于母材,需要进行焊补,焊补工艺与正式焊缝焊接时相同。焊缝表面缺陷当只需打磨时,应打磨平缓或加工成具有1:3及以下坡度的斜坡。 7.2焊缝两侧的咬边和焊趾裂纹必须采用砂轮磨除,并打磨平缓或加工成具有1:3及以下坡度的斜坡,打磨深度不得超过0.5mm,且磨除后容器的实际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当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焊接修补。焊缝两侧的咬边和焊趾裂纹等表面缺陷进行焊接修补时,应采用砂轮将缺陷磨除,并修整成便于焊接的凹槽在进行焊接,焊补长度不得小于50mm。 堵板焊缝煤油渗漏检验记录表 编号: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 红外分光光度法作业指导书 1参考标准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HJ637—2012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试料体积为1000ml,萃取液体积为25ml,使用光程为4cm 的比色皿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01mg/L,测定下限为0.04mg/L;试料体积为500ml,萃取液体积为50ml,使用光程为4cm的比色皿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04mg/L,测定下限为0.16mg/L。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检出限为0.04mg/L。 地表水、地下水的检出限为0。01mg/L。 3、定义 本方法采用下列定义。 3。1 总油 指在规定的条件下,用四氯化碳萃取并且在波数为2930cm—1、2960cm—1和3030cm-1全部或部分谱带处有特征吸收的物质,主要包括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 3.2石油类 在规定的条件下,用四氯化碳萃取、不被硅酸镁吸附、并且在波数为2930cm-1、2960cm-1和3030cm—1全部或部分谱带处有特征吸收的物质。 3。3动植物油 在规定的条件下,用四氯化碳萃取、并且被硅酸镁吸附的物质。当萃取物中含有非动植物油的极性物质时,应在测试报告中加以说明. 4原理 用四氯化碳萃取水中的油类物质,测定总油,然后将萃取液用硅酸镁吸附,经脱除动植物油等极性物质后,测定石油类。总油和石油

类的含量均由波数分别为2930cm—1(CH2基团中C—H键的伸缩振动)、2960cm-1(CH3基团中C—H键的伸缩振动)和3030cm—1(芳香环中C—H键的伸缩振动)谱带处的吸光度A2930、A2960、A3030进行计算。动植物油的含量按总油与石油类含量之差计算。 5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5.1四氯化碳(CCl4):在2800cm—1~3100cm—1之间扫描,不应出现锐锋,其吸光度应不超过0.12(4cm比色皿、空气池作参比)。 注:四氯化碳有毒,操作时要谨慎小心,并在通风橱内进行。 5。2硅酸镁:60~100目. 取硅酸镁于瓷蒸发皿中,置高温炉内550℃加热4h,在炉内冷至约200℃后,移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于磨口玻璃瓶内保存。使用时,称取适量的干燥硅酸镁于磨口玻璃瓶中,根据干燥硅酸镁的重量,按6%(m/m)的比例加适量的蒸馏水,密塞并充分振荡数分钟,放置约12h后使用。 5.3吸附柱:内径10mm、长约200mm的玻璃层析柱。出口处填塞少量用萃取剂溶剂浸泡并凉干后的玻璃棉,将已处理好的硅酸镁(4.2)缓缓倒入玻璃层析柱中,边倒边轻轻敲打,填充高度为80mm。 5。4无水硫酸钠(Na2SO4):在高温炉内550℃加热4h,冷却后装入磨口玻璃瓶中,干燥器内保存。 5.5盐酸(HCl):ρ=1.18g/ml。 6仪器和设备 6.1仪器:自动油分仪,OL—1010B型 6.2玻璃砂芯漏斗:G-1型40ml。 7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油类物质要单独采样,不允许在实验室内再次分样。采样时,应连同表层水一并采集,并在样品瓶上做一标记,或者将每次采样后将样品瓶装满,取出水样后测出样品瓶的溶剂,根据体积数给出合适的萃取比。样品如不能在24h内测定,应采样后加盐酸酸化至pH〈2,并于2-5℃冷藏保存.

油田HSE作业指导书

油田HSE作业指导书 概述 在油田作业中,安全、健康、环境(HSE)是至关重要的。HSE作业指导书是为确保在油田作业中实现最佳HSE实践而制定的一个重要工具。本指导书旨在提供在进行油田作业时所需的HSE要求和指导信息。 作业安全方面的指导 以下是油田作业中的HSE作业安全方面的指导: 1. 风险识别和评估 在所有步骤中,应根据作业范围、条件、危险性等明确风险。在确定每个风险后,应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处理风险所需的措施。 2. 现场检查和监督 在所有作业中,应由经过训练的人员对现场进行检查和监督,以确保符合所有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定。 3. 设备和工具 在进行任何作业之前,应对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以确保其符合所有安全标准,并且可以正常启动和使用。

4. 个人保护装备(PPE) 在所有作业中,员工必须穿着PPE,包括头盔、草鞋、手套、安全 带和呼吸防护设备等,以保护自身安全。 5. 紧急情况和灾难 在油田作业过程中,应制定紧急计划,以防止和应对可能发生的事 故或灾害。员工应在紧急情况下立即采取行动,并且应定期进行演练。 健康方面的指导 以下是油田作业中HSE作业健康方面的指导: 1. 空气质量 在需要在封闭环境中进行操作的作业中,应确保室内的氧气含量和 一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的含量不会对人员造成伤害。 2. 声音和振动 在油田设备的利用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噪音和振动程度对员工健 康的影响。如果需要,应采取适当措施来减少噪音和振动的程度。 3. 水质和安全性 在油田作业中,员工可能会面临许多健康风险,如接触到污染的水 或其他环境因素。应确保用于员工的饮用水、食品和其他必需品符合 所有卫生标准和规定。

炼油化工装置检修的安全对策 安全操作规程系列文件 岗位作业指导书 岗位操作规程

××××有限公司标准安全操作规程文件 编号:XXX-XXX-XXX 炼油化工装置检修的安全 对策 编制: 审核: 批准: 版本: 受控状态: 20××年10月10日发布20××年10月10日实施 标准、完整的Word版文档,下载后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适当修改,自由编辑,适合相关行业人员参考,实际使用请删除本行文字。

炼油化工装置检修的安全对策 摘要:由于炼油化工装置属高温高压装置,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产 品,因此对装置的耐温、耐压、耐腐蚀及密封等就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保证维护检修作业对装置不构成威胁和留下隐患,还必须保证做到维护检修作业本身人员和机具设备的安全。关键词:炼油化工;检修;安全对策 炼油化工装置的检修,是炼化工业生产得以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检修质量的好与坏、安全可靠性高与低,不仅直接影响着炼油化工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而且危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国家对石油化工装置的维护检修极为重视,先后制定了《石油部建筑安装安全操作规程》(SYB一4201—82)、《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等一系列规程规定和标准,对石油化工装置的维护检修做了规范性的要求,从而为维护检修提供了可执行的技术安全标准。对石油化工装置的维护检修究竟应怎样来确保安全进行探讨。 1炼油化工装置概述 1.1炼油化工装置的设备 炼油化工装置是由各种设备,按一定工艺要求组合而成。因此,炼油设备的性能是影响装置生产水平的关键。不同炼油化工企业和不同装置使用的设备各有不同,但按作用可将炼油设备分为六种类型,即:流体输送设备、加热设备、换热设备、传质设备、反应设备和容器。流体输送设备主要有各类机泵、压缩机、鼓风机、管线、管件和阀门;加热设备主要有加热炉、加热釜等;还有换热设备(如空冷器、换热器等)及各类塔器(反应、分馏)和储罐(原油、轻油、润滑油)。1.2炼油化工装置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 1.2.1火灾爆炸 (1)物料互窜引起爆炸。生产中的各种物料大多具有燃烧和爆炸性质,因此,当物料发生互窜后,如氧气窜人可燃气体中、可燃气体窜人空气(氧气)中、或窜人检修的设备中,在足够能量的火源下均能引起爆炸。

燃油采样作业指导书

華潤電力***公司 企業標準 Q/CRP-FP- 燃油采样作业指导书 2011-12-31發佈2012-01-01實施華潤電力標準化委員會發佈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取样原则及要求 (3) 6 样品处理 (12) 7 样品保存 (12) 8 取样注意事项 (12)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燃油检验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为规范华润电力***公司燃油的采样工作,特制订本作业指导书,本作业指导书未尽事宜,参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 本标准的附录A、B、C、D是标准的规范性目录。 本标准由华润电力***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华润电力***公司标准化办公室组织起草。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的审核人: 本标准的审定人: 本标准的批准人: 本标准由华润电力***公司标准化委员会负责解释。

燃油采样作业指导书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手工法从油罐、铁路罐车、公路罐车、油船和驳船、桶和听、或者从正在输送液体的管线中获得液态烃、油罐残渣和沉淀物样品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从油罐中贮存的或是由管线输送的液体石油产品、原油和中间产品中采取样品,其罐内压力应为常压或接近常压,并且,被取样的石油或液体石油产品在从接近环境温度直到100℃时应为液态。 本标准规定的取样方法适用于采取用于下列目的的样品: a)确定油品质量; b)确定油品中水含量; c)确定所转移的液体中的其他污染物。如果对于a)、b)和c)目的的取样条件有冲突时,必须单独取。 本标准规定的取样方法不适用于特殊石油产品的特殊性质分析的取样。 本标准还规定了减少或消除样品中轻组分损失的方法。在样品处理或转移期间,可能出现上述损失,而使得样品失去代表性。 如果将适用于采取贮存的或移动的均匀石油液体的代表性样品的方法用于采取在组成和沉淀物和(或)水分含量方面有明显差别的不均匀液体的样品时,所取得的样品可能没有代表性。 本标准还规定了用于确定罐内不均匀油品的不均匀程度,并估计其质量和数量的取样方法。 本标准还包括了罐内残渣和沉淀物的取样方法,以及在惰性气体压力下的液态烃的取样技术。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华润电力***公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4756-1998 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 GB/T 1884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和相对密度的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 GB/T 6533 原油中水和沉淀物测定方法(离心法) GB/T 8929 原油中水含量测定法(蒸馏法) 3 术语和定义

油水井酸化作业指导书.docx

油水井酸化作业指导书 一、施工步骤及技术要求 1、准备工作 (1)施工前的井筒及工具准备 ①下钻前要用通井规通井。通井规长度不小于下入工具长度,通洗井合格并完成要求的非常规工序,如处理井筒、验串等。 ②酸化用井口与设计相符合。 ③下井工具必须保证配套,必须有出厂检验合格证。 ④管钢级应以油管允许抗内压值不低于施工设计最高压力的1.5倍。 ⑤入井油管的总伸长要实际计算,2%〃油管入井深度小于2000m时可按0. 7%。估算。 ⑥螺纹联接要上紧,高压下不刺、不漏、不脱、不掉、不堵。

⑦钻具的组合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不得随意 增减和替代。 ⑧钻具入井速度不得超过封隔器入井速度限制值,下入时严防异物落入。入井油管必须用通管规逐根通过、保障畅通无杂物。 ⑨封隔器座封位置必须避开套管接箍,钻具要卡准层位,封隔器位置距射孔段顶部位置2m以上。 ⑩起下钻过程中,若井下有卡阻现象,必须起出查明原因后重下。 (2)动力设备及地面设施 ①动力设备总功率应达到设计要求的1. 2倍。 ②设备运转正常,总运转时间不低于设计施工总时间的1.5倍。 ③所用各型储液罐摆放整齐,易连接,并考虑到车辆的摆放和施工要求。 ④地面管线连接要满足施工排量要求,并能保证

每罐都能同时抽干。 ⑤罐不得有渗漏现象,罐壁、闸门齐全完整, 闸门开启灵活,连接油壬齐全,螺纹完好干净。 ⑥配制酸液的大罐应是化学处理的专用罐。 ⑦使用前要对储液罐清洗,罐内杂质含量V 0. 5%0。 (3)酸液配制要求 ①配酸液前要先求吸水指数,根据吸水情况确定酸液用量及施工方案。 ②配制酸液及其它入井液之前,必须对原酸液及原胶所用水、添加剂的特性、浓度进行检验,并做配伍性实验。 ③配液用清水符合下述标准; i、机械杂质:<2mg/Lo ii、PH 值:6〜7。

油泥处理现场作业指导书

现 场 作 业 指 导 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盘锦宏博石油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目录 前言 (3) 进站须知 (4) 1、岗位职责 (5) 1.1队长职责 (5) 1.2操作工职责 (5) 2、岗位操作规程 (6) 2.1油泥处理操作规程 (6) 2.1.1检查和准备 (6) 2.1.2操作内容和步骤 (7) 2.1.3操作后检查 (14) 2.1.4风险提示及风险削减、预控措施 (15) 2.2手动阀门操作规程 (15) 2.2.1检查和准备 (15) 2.2.2操作内容和步骤 (15) 2.2.3操作后检查 (26) 2.2.4风险提示及风险削减、预控措施 (26) 2.3灭火器操作 (26) 2.3.1检查和准备 (26) 2.3.2操作内容及步骤 (26) 2.3.3操作后的检查 (28) 2.3.4风险提示及风险削减、预控措施 (28)

前言 公司简介 盘锦宏博石油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深耕于石油和天然气工程技术服务领域的综合性实体企业,主要致力于通过研发、生产和销售化学助剂及配套工艺流程和设备,解决采油、钻井完井现场及污油泥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和难题。 公司成立于2010年5月。自成立以来,先后与天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长江大学等多家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在新产品的研制生产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公司发明了年销售1000吨以上的固井低密度、超低密度、高密度、超高密度抗盐、高韧性等水泥浆体系,已申请发明专利《油泥改良为土壤的方法及其配方》,在处理落地油泥、罐底油泥、含油浮渣也拥有综合解决方案,并开展了绿色环保石油作业撬装装置现场试验。仅2016—2017年短短一年之间,累计处理污油泥量高达11860吨。 2018年公司逐步扩大油泥处理市场,先后在欢喜岭、欢四联等地区建立设备施工团队,累计处理油泥量同比去年增长2万多吨。同年,公司获得高新技术园区荣誉证书,成功组建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在研发、生产、制造上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了质的飞跃。 公司创立之初,就获得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固井完井所长期战略合作单位的殊荣,通过不断努力,我们又顺利通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产品质量认证、成为中国石油集团的12、13、17、22大类物资供货商。我公司的高端固井材料是长城钻探页岩气及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