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全域旅游背景下的策略之变

16.全域旅游背景下的策略之变
16.全域旅游背景下的策略之变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策略之变

——“体育+旅游”有了新玩法

从整体上来看,“体育+旅游”的趋势是既定的,而很多具体的路径还在探索中。“体育+旅游+信息化”可以改变体育旅游产品的资源供给、产品供给、渠道供给、营销供给、资本供给等各个环节。“体育+旅游+IP”则可以改变整个产业的发展逻辑,形成IP主导的产业投资运营闭环。洪清华的那一句“IP为王”在“体育+旅游”的跨界领域也是适用的。

“体育+旅游”还会产生出“体育+旅游+N”的更多可能,从而形成全域化的新产业生态,其想象力是没有边界的,其实践过程却是需要用一点点微小的创新去不断撬动的。

1、双重需求主导的规划设计方法体系

1.1依托旅游消费进行体育产业的规划

界旅游发展经验来看,廊道是串联旅游节点的重要载体,也是承载跨区域旅游需求的重要载体。在构建“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时,可以充分利用旅游廊道来进行体育业态的布局,在业态落地之前,要做好相关体育设施在廊道建设中的全域布局。目前,全国各地的很多地区都在建设生态廊道,这些生态廊道上就可以引进体育休闲产业的业态,比如游泳、水上运动、户外健身等等,根据业态规划再将必要的基础设施(电子支付、智慧旅游、wifi、金融、环境质量发布)植入进去,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体育业态

的植入也能够形成新的主题游线,丰富廊道上的全域旅游产品体

系。

1.2依托体育需求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

每年都有大量体育迷会涌入重要赛事的举办地,依托这种体育

消费需求,可以设计出新的旅游产品。在没有旅游要素植入之前,

单纯地去观赛仅仅是满足了体育消费需求,而如果能够在观赛之外

让观赛者去球员的更衣室参观一下,或者跟球员有一次短暂的近距

离接触,那么,这样一个观赛的体育产品中就会充满了一些旅游的

乐趣,于是,一个符合全域旅游需求的“体育+旅游”产品模型就建立起来了。

2、整体氛围统筹的多元吸引物体系

体育活动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好处是动态变化比较多,基本上每个体育活动都有不同的看点,每个体育活动都有瞬时更迭的动态特征,因为体育活动的吸引力在于每个参与者的个性彰显。而旅游活动相对来说,其吸引力主要是由目的地的景点、演艺、酒店、餐饮、娱乐等吸引要素组成的。这些吸引要素的动态变化频率相比体育活动来说是比较低的。

比如一台旅游演艺可能一年才会进行一次节目更新,可是滑雪比赛每次都不一样。体育活动和旅游活动的这种差别形成了一种互补,共同营造出了一个整体的氛围,形成了一个动态多元的吸引物体系,

让游客进入目的地之后能够感受到不同的兴奋点。这样一来,游客重复到访一个目的地的概率就增加了,即使游客对一个目的地的风景很熟悉了,但是他会对体育活动的变化有所期待。所以,“体育+旅游”能够极大提升游客对目的地的粘性,形成全域旅游的浓厚氛围。

3、消费升级引领的差异化发展定位

在中国的不同地区,消费升级处在不同的阶段,麦肯锡的《重塑全球消费格局的中国力量》报告显示:中产阶层的增长在中国内陆小型城市的增长将快于东部沿海城市。这也意味着中国内陆小型城市的消费升级与沿海城市的消费升级将带来不同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因此,各地政府和企业在进行“体育+旅游”布局时,需要针对本地所在区域的消费升级趋势来进行全域化的产业定位和业态选择。比如,在江苏、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速度就较快,“体育+旅游”的投资力度就可以大一些,而新疆、甘肃、宁夏等西部省区,体育产业基础薄弱,“体育+旅游”的投资力度则要与本地体育消费水平相称。

除了在投资策略上的差异化,品牌上也要形成差异化。不同的小镇可以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发展不同的专项体育业态,形成独特的“体育+旅游”模式。比如一些传统的武术之乡就可以打造“武术+旅游”的模式,而且不可复制,很有竞争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盲目引进国外体育IP,比如引进一些与中国人身体素质和运

动习惯不适应的体育项目,这些体育项目在国外很火,但在国内不

一定适合中国人的运动习惯。

4、体验升级导向的多层次产品体系

体育产品本身的层次很多,一个较为健康的体育产品体系一般包括低频赛事、中频服务和高频健身三大类。在进行“体育+旅游”的产品体系构建时,可以对体育产品进行分层,对旅游产品也进行分层,然后再进行不同层次之间的交叉组合,这样就可以形成全域化的产品体系,满足不同人群、不同时间段的诉求。比如,“赛事+旅游”的产品体系就可以主打低频的中远程人群,而“健身+旅游”的产品体系就可以主打高频的近程人群。

中国体育产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资本在争抢高端体育资

源,纷纷布局顶级体育旅游项目。这就造成了在一些体育资源条件

好的地区拥有非常密集的资本投入,比如在冬奥会的政策利好下,

北京周边就兴起了很多冰雪小镇。而另一方面,则是大量碎片化的

资本在一些条件不太好的地区布局体育产业。这样的发展现状是必

然规律。所以,条件不好的地区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布局中低端的

“体育+旅游”产品体系。而条件好的地区则可以在资本助推下进行高端产品体系的布局。

而且,全域旅游产品体系的打造并不一定要引入大资本,资源

禀赋不好的地区也可以利用小投资做出富有特色的产品。比如意大

利有一条徒步道很有名,叫“爱之路”,这条徒步道上挂满了多姿

多彩的爱心锁,带给了无数游客甜蜜的旅行记忆,成就了“徒步运动+旅游”的经典之作。再以海南澄迈为例,2016年在澄迈举行的磨房200公里群众骑行活动给当地绝大部分酒店带了良好的100%入住率,同时也带动了捷安特公司的骑行驿站实现了骑行补给、维修等方面的盈利增长。

5、产业转型驱动的多层次人才体系

当然,多层次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不仅仅对应的是多层次的消费者,也对应着多层次的管理运营人才。目前来看,“体育+旅游”的跨界人才是较为稀缺的。单单从体育产业需求来看,就涉及到职业经理人、各类专项运动管理和经营人才、智慧体育软硬件开发与运营人才、体育综合体规划运营人才、体育小镇规划运营人才、体育IP设计人才、体育营销人才。而这些人才在“体育+旅游”的语境下,这些不同类型的体育人才还需要自身具备旅游产业的相关知识,或者能够与旅游专业人才之间实现很好的互动互补。

这种多层次人才体系的培育可以从当地居民开始,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发动当地居民加入到“体育+旅游”的产业建设过程中,对居民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这样既解决了当地就业,也解决了人才困境。否则,如果当地居民参与度不高,就会形成大量游客对居民的挤压效应,居民不能获利,就会选择抵触或者逃离。以意大利威尼斯为例,如此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也没有处理好游客和居民

的利益关系,由于游客太多,这里的居民生活成本上升,也没有更高的收入来平衡生活成本,于是大量人口离开威尼斯,50多年来,威尼斯的常住人口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二。因此,将居民培养成“体育+旅游”的专业人才或许是一个较好的全域旅游人才解决方案。

6、可持续发展导向的闭环式经营体系

无论是体育产业,还是旅游产业,在盈利能力上都会有一定的起伏。比如在一些冰雪旅游小镇,滑雪场往往一年的营业时间只有几个月,这时候,如果投资者单纯经营滑雪场就会遇到盈利问题,如果投资者能够在滑雪场之外再经营一些周边的度假村,那么,在滑雪场停业的时候就能够通过度假村盈利。

所以,“体育+旅游”可以使得一个企业通过跨行业经营来实现多元盈利,避免了单一项目带来的不确定性。以日本为例,日本地方政府就非常注重将体育资源和旅游资源对接起来,帮助经营者形成一个闭环式的经营模式,从而在收益上达到平衡。日本这种闭环模式的形成是经历了很多届政府的规划统筹才逐步实现的,他们或许没有“多规合一”的概念,但是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已经完全把体育资源和旅游资源放到了一个整体行动中来进行融合了,而在国内,体育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整合还需要在全域旅游语境下逐步实现。

闭环式经营模式的好处不仅仅是能够增加经营者的可持续盈利保障,更能够给游客带来很好的体验,以过夜这件事情为例,日本滑雪场有一半以上的人都选择在雪场过夜,而中国只有五分之一的人在雪场过夜。并不是中国的滑雪者不留恋滑雪场,而是滑雪场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因为里面的娱乐活动太少了。

7、游客结构导向的市场培育策略体系

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想要引进“体育+旅游”的项目,都必然要经过一个市场培育引导期。因为原先目的地的游客都是以观光游客和休闲度假游客为主,现在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群体,体育旅游游客(严格来说,体育旅游游客也属于休闲度假游客的一部分)。体育旅游游客有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就是他们都需要对某一项体育运动知识有一定了解,如果没有这些专项体育运动知识,就很难充分享受到体育运动过程中惊心动魄的那种体验。比如一场足球赛,你如果对足球知识不了解,很难观察到进球过程中细致入微的高超技巧。

因此,体育旅游爱好者必然都会在专业知识的熏陶下成为重度粘性的游客,这样的游客对于目的地来说意味着重复到访率高、价格敏感度低。因此,一个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如果要引入体育旅游业态,就意味着有一个长期的市场培育期,要把原来那些粘性低的观光游客和度假游客变成粘性高的体育旅游游客。因此,在“体育+旅游”的业

态中有一类业态是需要政府去重点扶持的,那就是体育培训业态。这个业态对于整个市场的教育作用是最直接的,对未来形成全域“体育+旅游”的消费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

8、社群文化导向的IP培育策略体系

体育旅游项目的类型主要有参赛型、观赛型、日常健身型、培训型等,不同类型的体育旅游项目对应不同的体验场景,不同的体验场景又会产生不同的IP。那么,怎样培育体育旅游IP呢?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和全域旅游时代,可以从不同社群文化出发来寻找体育旅游IP的培养路径。

8.1重度IP对应低频节庆赛事

在体育旅游的各类IP中,忠诚度最高、吸引力最强的是赛事IP,这类IP虽然频次低,却能够产生规模化的影响力,覆盖到资深体育爱好者社群、业余体育爱好者社群、体育专业人士、时尚娱乐社群等综合性的各类社群。由于大型节庆赛事聚集了非常多的关注度和人流量,所以就会有细分业态来对其进行产业支撑。比如一个大型赛事背后往往有门票、餐饮、酒店、纪念品、媒体、器材制造业等等各类相关业态。

因此,针对这样的IP就需要进行综合性的社群运营策略,来维持和拓展IP的影响力,并依托社群开发出更多的消费场景。当然,重度IP的壁垒是较高的,往往行业巨头已经抢先布局,包括知名体

育IP的赛事运营权、票务代理权、转播权和开发权等等,都已经被巨头瓜分。创业型的中小企业就暂时只能在小型IP上去做文章了。

8.2轻度IP对应高频日常活动

体育旅游中有一些业态是日常化的,有着高频的消费诉求,比如健身、培训、户外跑步、徒步、骑行等等,这些频率较高的业态一般以周边能够快速到达的客源为主,这类客源都不会是很资深的体育专业人士和爱好者,体育运动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生活化的事情,他们属于体育旅游消费者中最基础的消费者,形成了体育旅游的入门级社群组织。这类社群组织的特点是有较大上升空间,再往上升级,就会变成专业级社群组织,消费能力和意愿也会随之增加。

针对这类入门级社群组织就可以开发一些轻度IP,围绕IP设计各类消费场景,逐步提升此类客源的专业度和粘性,将他们慢慢培养成重度体育爱好者。对于创业企业来说,这些轻度IP也是大资本没有深度布局的领域,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较多的创新空间。

9、供需关系决定的产业链创新体系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数据,体育旅游产业正在以每年14%速度的增长,这一速度是旅游产业增长速度的3倍。而我国的体育旅游在国际上较为落后,只占旅游行业的5%,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可见,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体育旅游都处在飞速发展阶段。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体育+旅游”给整个旅游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创新机会。

9.1以IP为原点的内容融合者和场景制造者

在房地产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我们的很多投资者都习惯于硬件式的投资思维,而体育旅游行业的投资更加注重优质的内容,优质内容的创造并不在乎资本的大和小,反而是很多小的创业型企业能够创造出优质内容,所以,未来在体育旅游产业链上会诞生很多的小型IP制造者,以这些小型IP为原点,体育内容和旅游内容能够实现完美融合,并能够在产业链上培育出基于新内容的新消费场景,从而建立起具有IP壁垒的商业模式。

9.2以信息效率为核心的新渠道运营者

体育旅游产品如果放在传统的渠道上销售,会面临一些小小的不适应,比如,赛事门票和景区门票在产品属性和流通特点上就会有一些差异。渠道如何通过创新来适应新的体育旅游产品?这个问题的解决就依赖于旅行社和OTA的垂直化创新。

这种创新可以是多方面的,以营销推广创新来看,体育旅游产品就不能依靠传统的烧钱刷广告的方式来推广,因为受众很细分,就要求广告手段要精准。精准推广的方法很多,比如与俱乐部合作,实现会员体系的打通,就能够实现非常精准的推广。

还有就是体育旅游消费者的线上预定习惯还处在培养阶段,需要在预定体验上不断优化,逐步培养消费者的粘性。在产品设计创新上,可以多设计一些抱团产品,因为体育旅游更讲究抱团氛围。

再有,就是上游资源端的整合创新,各类赛事的供应商都有两个特点:强势、分散。如何将这些赛事资源整合起来?这是一个很难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创新。

9.3体育旅游周边产品的提供者

我国的体育旅游产业刚刚起步,在起步阶段,平台型产业会先行,有了平台就需要内容,这时候内容型生产者会跟进,平台和内

容都成熟了,就需要衍生产品来进行利润的乘数级放大。以体育场

馆为例,场馆本身就是一个平台,场馆建好了,就需要各种内容的

提供者参与到场馆的运营中,在场馆中展示各自的内容。平台和内

容的互动不仅形成了良性的收益机制,也会形成对人流的持续聚

集,这时候,衍生产品就可以进入,比如场馆里的各种广告位、各

种纪念品,这些都能够成倍放大收益。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企业管理的探索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企业管理的探索 全域旅游全面铺开,为我国旅游企业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我国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快速调整旅游企业的管理思路,以适应当前形式的变化,成为了企业所需要面对的新问题。本文概述了我国旅游企业管理当前的基本特点,分析全域旅游背景下对旅游企业管理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如何创新企业旅游的管理。 如今,旅游已经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旅游所涉及的各方面服务质量越来越高,景点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推动我国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为我国旅游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旅游企业要在此取得持续发展,就需要将全域旅游的理念贯彻到企业管理的体系中,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为游客带来的服务质量及游客满意度,促使管理工作的创新。 一、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管理的基本特点 时代的进步促使我国旅游企业管理的不断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是越来越重视企业的文化,每个成功的企业基本都有着属于自身的企业文化,用自身的文化去感染員工,凝聚员工,让员工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二是关注员工的内心,一个好的企业不仅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得了解员工的内心,让员工感受到自身与企业是一体的,通过给予员工一定的晋升空间以及权利让员工

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及创新服务;三是加强获取重要信息的渠道,正所谓掌握第一手资源才能在竞争中享有自主权。 二、全域旅游对企业旅游管理的影响 (一)旅游产品设计理念更为细致 全域旅游是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资源实现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如今,随着旅游者对全域旅游这一理念的逐步认识,传统的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固有的旅游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他们更倾向于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多样的旅游方式和需求,这也为旅游企业的开发者增加了更多的灵活元素,在未来的设计中也会将这些灵活元素考虑在旅游产品中,让旅游产品设计的更为细致。 (二)旅游产品涉及的范围更为全面化----涵盖的领域 在全域旅游中,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这也要求旅游者在设计旅游产品时要积极了解旅客心理,同时提前与产品目的地相关部门、商家有良好的沟通,共同致力提升游客的旅游质量。 (三)旅游企业管理方式更为人本化 旅游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与管理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每一个员工都是一个独立的知识体,他们在企业的发展中相互合作,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知识,这就要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 2016年 一、旅游行业现状 2015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966元,增速达8.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步入大众消费时代。2015年我国旅游投资首次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加速了旅游景区建设步伐,以景区为主体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近百家景区追逐新三板,2016年一季度入境旅游622。3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有力促进了国内景区旅游。 2015年我国私家车保有量达到1.24亿辆,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和自驾游趋势的发展,周边旅游景区人气爆棚,2015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改变了国内景区旅游格局. 互联网大数据的逐渐普及和应用,使景区旅游产品定位更加准确,能够更好地帮助景区精准营销,提升用户体验。智慧景区的普及和推广,使景区的配套服务和设施(景区WIFI覆盖、快速入园、电子导览等)更加完善. 二、建设基本原则 全域旅游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实施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思想,统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步骤进行。应该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资源整合,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实施策略进行建设,并有效继承历史建设成果。 全域智慧旅游平台项目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 (1)面向游客需求提供全程服务 平台建设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面向大众的多种现代信息化手段,打造最便捷、最开放、最实惠的应用平台及工具,满足游客在栾川旅游的全程需求。 (2)全局统筹安排分步落地实施 统筹安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既要从全局出发,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规范管理,又要突出重点,分阶段推进实施计划,促进栾川县乡村游智慧旅游建设深入持续开展。 (3)继承建设成果避免重复建设

16.全域旅游背景下的策略之变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策略之变 ——“体育+旅游”有了新玩法 从整体上来看,“体育+旅游”的趋势是既定的,而很多具体的路径还在探索中。“体育+旅游+信息化”可以改变体育旅游产品的资源供给、产品供给、渠道供给、营销供给、资本供给等各个环节。“体育+旅游+IP”则可以改变整个产业的发展逻辑,形成IP主导的产业投资运营闭环。洪清华的那一句“IP为王”在“体育+旅游”的跨界领域也是适用的。 “体育+旅游”还会产生出“体育+旅游+N”的更多可能,从而形成全域化的新产业生态,其想象力是没有边界的,其实践过程却是需要用一点点微小的创新去不断撬动的。 1、双重需求主导的规划设计方法体系 1.1依托旅游消费进行体育产业的规划 界旅游发展经验来看,廊道是串联旅游节点的重要载体,也是承载跨区域旅游需求的重要载体。在构建“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时,可以充分利用旅游廊道来进行体育业态的布局,在业态落地之前,要做好相关体育设施在廊道建设中的全域布局。目前,全国各地的很多地区都在建设生态廊道,这些生态廊道上就可以引进体育休闲产业的业态,比如游泳、水上运动、户外健身等等,根据业态规划再将必要的基础设施(电子支付、智慧旅游、wifi、金融、环境质量发布)植入进去,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体育业态

的植入也能够形成新的主题游线,丰富廊道上的全域旅游产品体 系。 1.2依托体育需求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 每年都有大量体育迷会涌入重要赛事的举办地,依托这种体育 消费需求,可以设计出新的旅游产品。在没有旅游要素植入之前, 单纯地去观赛仅仅是满足了体育消费需求,而如果能够在观赛之外 让观赛者去球员的更衣室参观一下,或者跟球员有一次短暂的近距 离接触,那么,这样一个观赛的体育产品中就会充满了一些旅游的 乐趣,于是,一个符合全域旅游需求的“体育+旅游”产品模型就建立起来了。 2、整体氛围统筹的多元吸引物体系 体育活动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好处是动态变化比较多,基本上每个体育活动都有不同的看点,每个体育活动都有瞬时更迭的动态特征,因为体育活动的吸引力在于每个参与者的个性彰显。而旅游活动相对来说,其吸引力主要是由目的地的景点、演艺、酒店、餐饮、娱乐等吸引要素组成的。这些吸引要素的动态变化频率相比体育活动来说是比较低的。 比如一台旅游演艺可能一年才会进行一次节目更新,可是滑雪比赛每次都不一样。体育活动和旅游活动的这种差别形成了一种互补,共同营造出了一个整体的氛围,形成了一个动态多元的吸引物体系,

全域旅游规划范本

全域旅游规划范本 导读 “发展全域旅游,壮大旅游产业” ——作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发力点,全域旅游再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随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的公布,全域旅游再掀热潮。《标准》制定了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这就需要各地在规划体系上体现验收文件的要求。 绿维文旅基于多年经验与研究,提出了四大关键思维、六大要点与五大规划体系,可为各地提供全域旅游规划与创建辅导全程全链服务。 01 全域旅游规划要体现验收文件要求 从2015 年原国家旅游局出台《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到近期《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的公布,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新发布的《标准》制定了一个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涵盖了旅游规划的各个方面。面对 1000 基础分和200 创新分,如何准确理解评分标准?如何正确利用验收标准?这就需要从规划体系上体现验收文件的要求。绿维全域旅游与景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王志联认为,要抓住全域旅游验收文件的要点,根据各地发展现状补短板,然后基于验收标准进行科学规划与创建辅导。 在《标准》中,公共服务(230 分)和供给体系(240 分)是验收的两大要点,二者的分值和占总分值比例接近50%:一,要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厕所、停车场、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智慧旅游平台、安全救援、自驾游、自助游等设施完

善,运行有效;重点通过交通体系的完善,带动全域旅游公共服务的提质升级。 二,要求旅游供给要素齐全,布局合理,结构良好,假日高峰弹性供给组织调控有效。在旅游供给体系中的各项二级指标的分值均排名前列,尤其是旅游吸引物和融合产业,所占分值远超其他。在旅游吸引物体系中,城市与特色村镇的分值超过了景区与度假区的分值,要重点拓展景区以外的城乡旅游发展空间,提高全域旅游供给水平。 02 全域旅游规划四大关键思维 自主旅游时代,全域旅游是对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再定位。全域旅游规划非传统规划, 需要规划宽度与深度,需要以“打破边界”的思维,提出适当的解决路径与方案。即,运用简化降维思考,辨析错综复杂的资源信息,形成条理清晰、严密扎实的规划,并实现规划的落地。 王志联院长认为应重点关注四个关键思维角度——“解构”“整顿”“降维”“贯穿”。 在历时一年完成的《厦门市全域旅游专项规划》中,绿维文旅专家及项目团队正是从上述四个思维角度,形成了厦门独特的全域旅游模式。 以“问题导向”为出发点,对厦门市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与解构,融合生态红线、城市总规、土地利用等情况,探索实施战略及路线,围绕发展限制条件与空间突破,最终解决当地特有的问题,形成“重点发展城市、海洋与山乡三个层次”的厦门市旅游新格局。 绿维文旅《厦门市全域旅游专项规划》获得了魏小安教授和专家组的高度好评,认为规划基础工作扎实,资料丰富翔实,成果体系完整,符合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规划的技术规范要求。厦门市旅游委杨琪主任表示,这是她多年主持编制的几十个规划中最好的规划、是一个创新性的规划!这个规划的创新性在全国上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示范性样板规划,要求绿维文旅继续深入项目之中,持续辅导,深入设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导则DB52∕T 1507-2020

目 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体要求 (2) 5 工作程序 (2) 6 规划要点 (3) 7 规划成果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 规划文本参考提纲 (8) 参考文献 (10)

引 言 贵州省是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之一,是西南地区唯一的示范省。为规范贵州省全域旅游发展编制工作,提升全域旅游规划编制的引领性、创新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适应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工作要求,促进地方全域旅游发展,特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是指导贵州省各级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规范性文件。 本文件的制定,是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结合贵州省全域旅游发展实际,在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的同时,创新和规范了贵州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导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贵州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工作程序、规划要点、规划成果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贵州省各级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308 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17775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18971 旅游规划通则 GB/T 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26354 旅游信息咨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 GB/T 26356 旅游购物场所服务质量要求 GB/T 26358 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 GB/T 26361 旅游餐馆设施与服务等级划分 GB/T 26362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 GB/T 31380 旅行社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31381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等级划分与评定 GB/T 31382 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 LB/T 024 旅游特色街区服务质量要求 LB/T 025 风景旅游道路及其游憩服务设施要求 LB/T 035 绿道旅游设施与服务规范 LB/T 064 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基本要求与评价 LB/T 065 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浙江文成县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浙江文成县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旅游产业逐渐成熟,可以说已经进入了 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不再简单地满足于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休闲旅游已成为 老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需求。但是,单一式的旅游产品或旅游景区已经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出游诉求。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认为,伴随着旅游发展阶段的加快演进,我国旅游将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1全 域旅游是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下一阶段我国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方向,现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省级层面:浙江省发布了《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22)》,召开全域旅游发展大会,提出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市级层面:温州市成立旅游联合会,召开全域旅游工作推进现场会,谋划全域旅游大格局。顺应旅游发展趋势,文成县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市发展“全域旅游”战略号召,立足丰富独特的山水、人文旅游资源,提出了发展全域旅游战略,全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浙江省最佳旅游目的地名城和温州的山水理想家园”三大目标。2016年文成县出 台了《文成县旅游业十三五规划》(2016-2020)对文成旅游业发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全域旅游发展实践中也取得了不错成绩,获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称号,但对全域旅游的相关基础研究还不足。 笔者通过梳理知网上研究文成全域旅游的文章,发现目前仍为空白。全域旅游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理论研究作为支撑,进而政府部门顶层设计、统筹推进。针对研究不足情况,本文将以文成县作为研究案例,希望通过本次的论文的撰写,能提出符合文成县实际情况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并建设性地提供相关建议供该县决策使用。论文内容一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为后文的展开做铺垫,阐述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阐述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综述,最后阐述论文研究的思路 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相关概念及理论部分。首先对旅游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其次阐述旅游相关理论,为后文撰写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章,文成县产业现状分析部分,通过介绍文成县的基本概况和分析文成一二三产业现状,得出文成发展旅游的必然性的结论;第四章,文成县旅游发展现状部分。 重点围绕资源条件、市场条件、现实条件、政策条件来介绍文成县旅游发展

浅论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规划创新

浅论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规划创新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绿维创景认为,全域旅游已成为推动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将对未来旅游发展过程中的资源保护、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对“全域旅游”战略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就此进行了越来越深入的各种探索。 作为当前及未来最大的旅游热点之一,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方面,搞好乡村旅游的规划,对于成功落实全域旅游战略有着极为突出的作用。本期微信将从“战略地位、重点区域、核心理念、规划任务、主题构建、空间布局、产品体系和政府工程”八个方面,来简要提出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规划的创新要领。 一、战略地位 在“全域旅游”的架构下,乡村旅游的战略地位如何?绿维创景泛旅游分院罗红宝院长认为,全域旅游中的“全域”,主要包含“城市区域”、“乡村区域”及“城乡连接区域”三部分,其中,“乡村区域”又是全域的“根本基础、核心构成与重点片区”。可以认为,如果乡村旅游做不好,那么全域旅游也将无法实现真正的落实。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乡村旅游业已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主要体现在下述两方面: 一方面,在中产阶级壮大、城乡交通升级、假日供给增加、出行服务升级、政策资本推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乡村旅游已经从简单的农家乐发展成为一种追求乡村生活方式的潮流势,在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大产业(乡村旅游(农家乐)-乡村观光-乡村休闲-乡村度假-乡村生活)。 ?30余年发展历程 ?200万家发展主体

?12亿人次接待量 ?占到旅游接待总人次30% ?3200亿元营业收入 ?带动3300万人就业 另一方面,由于契合城市人群逃离都市、回归自然、追忆乡愁、休闲养生等方面的需求,引发了“新上山下乡”热潮并将进一步扩大,最终创造乡村经济发展源动力(如下图所示)并有效解决政府及百姓最为关注的扶贫攻坚问题。 二、重点区域 站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乡村旅游规划的重点区域应如何把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呢?罗院长认为,全域旅游架构下乡村旅游发展与规划的重点区域既不是城市中心区,也不是工业开发区,还不是成熟型景区,而应当是: ?城郊地带 ?景区外围

全域旅游时代背景

全域旅游时代背景 (一)景区泛化的“大旅游” 景区泛化的“大旅游”产生,一方面是传统景区旺季人满为患,大大降低旅游者的舒适度,于是形成了人们在旅游旺季选择不去传统景区而到城市、乡村、商业街等进行旅游休闲;另一方面由于旅游者兴趣的多样化、时间的碎片化以及交通的便捷化,人们的旅游空间更加广阔,突破了传统景区的界限;人们的旅游活动内容更加丰富,突破了传统的观光旅游。因此,空间的全景化,成为大旅游时代的一种趋势。 (二)国民休闲的“大市场” 大众休闲时代的来临,特别是国务院颁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 年)》,传统出游两个基本条件有闲时、有闲钱“两个闲”中“有闲时”将更加有保障。而随着游客的旅游需求正逐渐由游览广度向体验深度转变,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景区化的发展模式显然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这就需要创新旅游活动空间、旅游活动内容,进行空间全景化、体验全时化、休闲全民化的全域旅游发展,来满足休闲大市场的需求。 (三)产业升级的“大产业”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 年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变化,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为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具有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双重属性,在产业升级的大产业发展进程中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以“出游型消费经济”进行全域全产业融合,发展“泛旅游产业”, 能有效地提升产业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 (四)顶层设计的“大政策”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明确了“旅游产业”和“旅游事业”的双重定位,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顾此失彼,两手都要抓,只抓旅游事业,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很难突出; 只抓旅游产业,如同抓工业没有考虑环境影响一样,会产生很大很深的社会负面影响。全域旅游, 强调全景化体验、全时化消费、全业化融合、全民化共享,能较好地统筹旅游产业与旅游事业的协调发展。

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同理心来发展,以幸福感为准绳,以共享、同生为依归,以智慧化为手段,以规划创新为保障。 今年1月19日在海口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指出,根据我 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必须从现在的景点旅游模式转变为全域旅游模式。也就是说,旅游业发展再也不能仅仅盯在一些具象的景区景点上,而要把旅游的视野扩大到一个地区的全域。 因此,“全”不是指全部,“域”不只是空间,“全域”不是“全能”,全域旅游并不是有些人理解 的全面开花,而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 近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上所作的《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努 力开拓我国“十三五”旅游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提出了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首先就要先弄明白对“全域”两个字的理解,“全”不是指全部,“域”不只是空间,“全域”不是“全能”,全域旅游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全面开花,更不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模式,而是一种在旅 游发展过程中,在新时代面临诸多旅游问题的时候,应该采取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 全域旅游是什么? 全域旅游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式,是来自于需求侧的推动。从游牧社会、农业社会、工 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到我们未来要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社会阶段,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重叠和分离的过程中,旅游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旅游方式和旅游地位也会发生变化。团队游时代的旅游体验,其质量可以通过节点的管控来加以控制和保障,而散客化时代由于游客行动空间的分散性,加大了旅游体验质量的保障难度。散客化发展潮流所推动的全域化旅游发展,要求旅游行政管理体制的及时调整与创新。一方面,旅游领域的政府主导应该更多地突出旅游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与对策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与对策研究

————————————————————————————————作者:————————————————————————————————日期: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与对策研究-旅游管理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与对策研究 陈凤君周毅 全域旅游的思维将引领新时期旅游规划的发展工作,同样作为2016年主要发展任务的乡村旅游也迎来了产业转型的契机。然而,尽管全域旅游给乡村旅游的发展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但对我国乡村旅游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之后并不能从实际上得到更好的解决,因此,全域旅游思维在乡村旅游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一、研究背景 “全域旅游”就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陈竹等,2009)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能够正确地指导旅游规划的战略方向。 全域旅游从实践的角度上来说,以城市(镇)为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尺度最为适宜(厉新建等,2013)。但有着丰富民俗文化资源以及生态资源的乡村旅游发展迅猛,结合民宿、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全域旅游也会对乡村旅游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对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和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 二、机遇与问题:全域乡村旅游 有学者提出了“全域乡村旅游”的概念(朱世蓉,2015)。所谓“全域乡村旅游”理念,是指把一定区域的各个旅游景点、各种旅游资源当做一个整体来加以统筹的理念,也是以乡村环境为依托,使得各行业、各部门、各居民等共同参与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完整资料)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 2016年 一、旅游行业现状 2015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966元,增速达8.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步入大众消费时代。2015年我国旅游投资首次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加速了旅游景区建设步伐,以景区为主体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近百家景区追逐新三板,2016年一季度入境旅游622.3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有力促进了国内景区旅游。 2015年我国私家车保有量达到1.24亿辆,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和自驾游趋势的发展,周边旅游景区人气爆棚,2015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改变了国内景区旅游格局。 互联网大数据的逐渐普及和应用,使景区旅游产品定位更加准确,能够更好地帮助景区精准营销,提升用户体验。智慧景区的普及和推广,使景区的配套服务和设施(景区WIFI覆盖、快速入园、电子导览等)更加完善。 二、建设基本原则 全域旅游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实施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思想,统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步骤进行。应该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资源整合,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实施策略进行建设,并有效继承历史建设成果。 全域智慧旅游平台项目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 (1)面向游客需求提供全程服务 平台建设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面向大众的多种现代信息化手段,打造最便捷、最开放、最实惠的应用平台及工具,满足游客在栾川旅游的全程需求。 (2)全局统筹安排分步落地实施 统筹安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既要从全局出发,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规范管理,又要突出重点,分阶段推进实施计划,促进栾川县乡村游智慧旅游建设深入持续开展。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设计方案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 2016年 一、旅游行业现状 2015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966元,增速达8.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步入大众消费时代。2015年我国旅游投资首次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加速了旅游景区建设步伐,以景区为主体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近百家景区追逐新三板,2016年一季度入境旅游622.3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有力促进了国内景区旅游。 2015年我国私家车保有量达到1.24亿辆,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和自驾游趋势的发展,周边旅游景区人气爆棚,2015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改变了国内景区旅游格局。 互联网大数据的逐渐普及和应用,使景区旅游产品定位更加准确,能够更好地帮助景区精准营销,提升用户体验。智慧景区的普及和推广,使景区的配套服务和设施(景区WIFI覆盖、快速入园、电子导览等)更加完善。 二、建设基本原则 全域旅游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实施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思想,统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步骤进行。应该按照“统一

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资源整合,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实施策略进行建设,并有效继承历史建设成果。 全域智慧旅游平台项目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 (1)面向游客需求提供全程服务 平台建设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面向大众的多种现代信息化手段,打造最便捷、最开放、最实惠的应用平台及工具,满足游客在栾川旅游的全程需求。 (2)全局统筹安排分步落地实施 统筹安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既要从全局出发,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规范管理,又要突出重点,分阶段推进实施计划,促进栾川县乡村游智慧旅游建设深入持续开展。 (3)继承建设成果避免重复建设 充分重视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服务的规划工作,同时对已有建设成果进行有效继承,有效整合进来。坚持规划、继承发展,避免出现偏离规划方向或重复建设的情况。 三、全域旅游服务云平台总体建设目标 全域旅游服务云平台项目建设内容可以概括为“1 3 5”工程,即“一个平台、三大对象、五类应用”。 一大平台:乡村旅游云服务平台 三大对象:

全域旅游驱动因素与发展模式

中国旅游报/2014年/6月/4日/第014版 规划·投资 “全域旅游”驱动因素与发展模式 ——以《重庆市渝中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例 上海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汤少忠 “全域旅游”发展的时代背景 1、景区泛化的“大旅游” 景区泛化的“大旅游”产生,一方面是传统景区旺季人满为患,大大降低旅游者的舒适度,于是形成了人们在旅游旺季选择不去传统景区而到城市、乡村、商业街等进行旅游休闲;另一方面由于旅游者兴趣的多样化、时间的碎片化以及交通的便捷化,人们的旅游空间更加广阔,突破了传统景区的界限;人们的旅游活动内容更加丰富,突破了传统的观光旅游。因此,空间的全景化,成为大旅游时代的一种趋势。笔者在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参与的《上海徐家汇4A景区提升规划》并成功申报都市开放型景区,是景区泛化的一种典型代表;《重庆市渝中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渝中全域5A景区方案,也是一种趋势。 2、国民休闲的“大市场” 大众休闲时代的来临,特别是国务院颁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传统出游两个基本条件有闲时、有闲钱“两个闲”中“有闲时”将更加有保障。而随着游客的旅游需求正逐渐由游览广度向体验深度转变,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景区化的发展模式显然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这就需要创新旅游活动空间、旅游活动内容,进行空间全景化、体验全时化、休闲全民化的全域旅游发展,来满足休闲大市场的需求。 3、产业升级的“大产业”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变化,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为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具有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双重属性,在产业升级的大产业发展进程中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以“出游型消费经济”进行全域全产业融合,发展“泛旅游产业”,能有效地提升产业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 4、顶层设计的“大政策”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明确了“旅游产业”和“旅游事业”的双重定位,这就要求我们不能顾此失彼,两手都要抓,只抓旅游事业,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很难突出;只抓旅游产业,如同抓工业没有考虑环境影响一样,会产生很大很深的社会负面影响。全域旅游,强调全景化体验、全时化消费、全业化融合、全民化共享,能较好地统筹旅游产业与旅游事业的协调发展。 渝中“全域旅游”的现实意义 1、空间拓展的抓手 渝中区,是重庆的母城,重庆市的行政、文化、商贸和金融中心,也是重庆市唯一一个全域划入都市功能核心区的城区。由于面积狭小,陆地面积仅有18.54平方公里,迫切需要空间优化利用。全域旅游,不仅在空间上强调立体化、全景化打造,在时间上还注重全时化体验,能有效地拓展渝中区旅游发展空间。 2、形象展示的窗口

全域旅游背景下智慧旅游发展方向

HORIZON 全域旅游背景下智慧旅游发展方向文/王进宏 廖怀德 通过与互联网以及其他产业融合完成转型升级,全行业共同努力,释放巨大的 旅游消费潜力。 为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2016年年初 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推动我国旅游发展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全国上下迅速掀起全域旅游发展的热潮,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智慧手段变得更为重要及多样化。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在旅游方面“要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增设免税店。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做了《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努力开创我国“十三五”旅游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提出将全域旅游作为新时期的旅游发展战略。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是对旅游业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的进一步巩固。注重旅游体验,以游客为本,以旅游活动为中心,以旅游服务为核心;打破门票经济,强调开放式的经营方式。物质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已经过去,旅游业要成功,体验是最重要的一环,所以全域旅游尤为注重旅游智慧化。新形势下更需要加强创新意识,适应行业市场的变化,通过更多关注分众化市场,推出个性化定制旅游产品,通过与互联网以及其他产业融合完成转型升级,全行业共同努力,释放巨大的旅游消费潜力。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智慧旅游发展方向有以下几点: 一、资源整合,统一管理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智慧旅游发展的第一个方向,是要同时驱动“旅游+”和“互联网+”的车轮,利用云服务将区域内旅游设施、旅游服务资源整合,统一管理,合理调配。协调及整合卫生、公安、工商、物价、交通等其他相关部门信息,构建旅游智慧管理体系。所有旅游服务设施、旅游资源、旅游信息、旅游数据建立在云服务上,为行业管理部门、从业单位、从业人员、游客提供更为权威、全面、的旅游信息,将实现传统旅游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通过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最优的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转变。 全域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互联网+”增加王进宏 北明软件有限公司副总裁 廖怀德 北明软件有限公司智慧城市事业部项目经理 10软件和集成电路S OFTWARE A ND I NTEGRATED C IRCUIT

如何认识与理解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系列解读之一】如何认识与理解全域旅游 2016-02-04 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 □石培华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做了《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努力开创我国“十三五”旅游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提出将全域旅游作为新时期的旅游发展战略。何谓全域旅游?为何要发展全域旅游?如何推进全域旅游?笔者从理论技术层面和具体推进落实层面对全域旅游发展问题进行分析解读。 全域旅游的五个“新” 李金早局长指出,全域旅游是指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以旅游业带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发展理念和模式。全域旅游是把一个区域整体当作旅游景区,是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是跳出传统旅游谋划现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是旅游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上的根本性变革。 实践中如何理解全域旅游?主要体现在五个“新”: 全域旅游是一种发展新模式新战略。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的一场变革。推进全域旅游就是跳出旅游抓旅游,抓旅游就是抓全面创新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行业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战略载体,将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后,综合统筹推动旅游目的地建设极佳载体。我国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抓旅游主要是建景区景点、饭店宾馆,现在要从过去的点线到面的飞跃,要从全局出发,系统全面推进旅游。通俗说,全域旅游就是全域按照景区理念、标准进行建设、管理和服务。发展全域旅游,就是按照五大发

展理念,从战略全局推进旅游发展,要与五位一体建设、五化同步发展等重大战略结合,综合立体推进发展,抓旅游就是抓新型城镇化,就是抓美丽乡村建设,就是抓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抓民生,抓特色产业培育。全域旅游不仅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模式,更是一种新的区域发展模式,是县域经济、市域经济在新常态下的一种创新形态和模式。全域旅游要从战略全局谋划推动,作为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全方位整体推进,使旅游工作从局部工作变为全局工作,变成重点发展战略,从旅游部门抓旅游变成举当地之合力抓旅游。 全域旅游是一种旅游目的地新形态新品牌。发展全域旅游是用新的思维方式谋划新的发展方式,贡献新的生活方式,培育一种优秀旅游目的地品牌。对于游客而言,全域旅游是一种新的目的地形态,是一种新的旅游生活方式。全域旅游形成新型的目的地,形成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能够全面动员、全面创新、全面满足需求的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注重公共服务系统配套,注重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整体优化,旅游要素配置全域化,统筹建设旅游目的地。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整体优化旅游服务全过程,提供全过程体验产品,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围绕市场构建主打旅游产品,形成全域化旅游产品业态,是公共服务便捷、旅游产品丰富、处处是风景、环境优美、便于自驾自助旅游的优秀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是一种新的综合改革平台和载体。全域旅游也是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平台和载体,推进全域旅游就是要构建大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整个区域的管理体制机制都应有旅游理念和标准,围绕旅游来统筹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相关产业调整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旅游管理全域化、全过程优化,推进建立旅游综合协调管理、旅游综合执法、旅游综合统计监测、旅游综合规划管理、旅游社会参与等体制机制。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文化旅游强省建设--以山西省为例

〔摘要〕全域旅游是我国旅游发展大众化时代的必然要求。山西省在全域旅游建设中,以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为支撑,以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为重点,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以全域旅游创建为契机,将山西建成文化旅游强省,一方面要在打造三大旅游板块基础上再打造三大新旅游板块,即晋中城市旅游板块、晋南旅游板块、创意旅游板块,另一方面要在全域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旅游服务等方面对标一流再发展。山西旅游业发展的成功探索启示人们,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应在全部门配合、全产业融合、全社会参与、全需求满足、全过程服务等方面发力,坚持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共同发展,进而推动全域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山西;全域旅游;文化旅游强省;转型发展〔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9)05-0065-05 郭玉兰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情与发展研究中心,太原 030006) 2019年10月第42卷第5期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Journal of 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 Oct.2019Vol.42 No.5 〔收稿日期〕2019-09-02 〔作者简介〕郭玉兰(1964-),女,辽宁辽中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情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山西省 情和文化旅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 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全域旅游是我国旅游发展大众化时代的必然要求,是旅游业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深刻变革,不仅对于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关系到一定区域内其他各行业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展全域旅游,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有利于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地满足旅游消费的需求。山西历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应紧紧抓住全域旅游发展这一契机,将文化和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把山西建设成为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 一、建设文化旅游强省是山西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需要 建设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是山西省委省政府立足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要求,在 深入研究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资源特色的基 础上制定的旅游产业发展目标。这一发展目标既坚持了全域化引领、融合化发展、项目化建设、市场化运作、国际化标准的基本原则,又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山西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新优势、新动力、新形象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一)建设文化旅游强省是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赋予山西的责任 从全域内拥有的文化旅游资源禀赋来看,山西具备成为文化旅游强省的现实基础。近年来,山西文化旅游业虽然发展很快,但与其拥有的资源禀赋并不相符,“一流资源,二流产品,三流市场”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存在着。山西不仅仅只有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三大文化旅游品牌驰名中外、享誉全球,还有一些历史文化资源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如关帝庙和关公文化、尧庙和尧舜文化等。这些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国内享有顶级特殊地位,有的是全国独有的特殊历史文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文化旅游强省建设 —— —以山西省为例65

广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广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发布时间:2017-02-15 来源:中国网 全域旅游是广西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方向,是新时期广西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是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全新发展模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0) (征求意见稿)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 2017年1月 目录 一、背景分析 (1) (一)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5) (二)国内全域旅游的探索与实践 (7) (三)广西全域旅游发展探索与实践 (8) 二、总体思路 (14) (一)指导思想 (14) (二)基本原则 (15) (三)发展目标 (17) (四)发展思路 (20) 三、主要任务 (22) (一)双创融合,同步推进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22 (二)党政主导,构建现代旅游治理体系 (22) (三)产业互融,促进旅游产品体系融合发展 (24) (四)补齐短板,提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 (34)

(五)破除壁垒,促进旅游消费提升 (38) (六)强化监管,促进市场规范有序 (41) (七)精准施策,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富民 (43) (八)全域整合,构建开放的旅游营销体系 (46) (九)外引内联,培育市场主体和龙头企业 (48) (十)全面开放,实现旅游外交突破 (49) 四、保障措施 (51) (一)加强组织领导 (51) (二)完善利益机制 (51) (三)部门协调推进 (52) (四)推动多规合一 (52) (五)加大财政投入 (52) (六)强化政策扶持 (53) (七)加强队伍建设 (55) (八)强化监督考核 (55) 一、全域旅游概念 (一)全域旅游基本内涵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专栏1 全域旅游的内涵特征 五个鲜明特征: ◆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 ◆全域按景区标准统筹规划建设 ◆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需求,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

全域旅游发展工作方案(最新)

全域旅游发展工作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进程,推动我县旅游创新、快速、健康发展,确保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X大精神为指导,紧扣全域旅游示范县目标,瞄准“四项优先验收指标”和“六项考核标准”,进一步明确目标方向,找准思路定位,把握景区建设这个工作着力点,突出旅游要素及功能的配套提升,加快特色乡村旅游开发,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创新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监督考核,确保顺利实现创建目标。 二、目标任务 紧扣X旅游核心区建设,以打造全景X,全域旅游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X森林公园等景区开发,不断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旅游厕所革命”,大力培育“旅游+”、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集X湿地生态游、民俗文化体验游、休闲养生度假游于一体,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知名旅游目的地,成为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三、工作重点 (一)创新旅游发展机制。

制定鼓励和扶持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意见,积极落实县财政对旅游发展的专项资金投入,用于旅游形象宣传、规划编制、旅游品牌创建、人才引进和培训、奖励和补助等。同时,整合扶贫、移民、水利、城建、交通、文化等各类资金,加大旅游投入,吸引民营资本加盟景区开发,让利发展。 (二)健全旅游规划体系。 聘请国内外旅游行业专家团队做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策划顾问,加快编制《X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重点镇区域旅游发展规划,进行全域整体策划,打造全景X、全域旅游,真正做到创意独特、策划新颖、大手笔、高品位。 (三)加快旅游项目建设。 全力推进以X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为重点的X旅游核心区建设,加快X森林公园景区开发。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进X艺术庄园、X湿地公园、X故居、印象X田园综合体等建设,不断丰X村旅游产品结构。 (四)做大旅游宣传营销。 深入挖掘和包装历史文化资源,抓好全县旅游宣传营销的整体策划,策划举办好诗经文化节、荷花节、七夕爱情节、X祈福节、X祭拜仪式等旅游活动,不断扩大我县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与央视、知名旅游门户网站等媒体合作,营造名诗、名人、名篇效应,提升X 旅游知名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