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景区发展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景区发展

(2016年10月28日)

今天这个题目严格说有一点矛盾,因为国家旅游局讲全域旅游,其中一个主要观点就是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那么我们该怎么理解?景点景区是要取消还是要淡化?还是守住根再扩展?这一年多以来各地还是有点乱,这个乱也是正常的,因为谁也说不清楚全域旅游到底怎么搞,很多地方还是在咬紧牙关做景区,这个我不赞成。很多景区也觉得找不着北了,原来是旅游的支柱,现在把我淡化,那以后怎么发展?尤其是对于无锡来说,城市旅游很重要,景区景点没那么重要,今天来无锡谈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景区发展,我觉得这个事我们确实得好好说道说道。

导言:大众旅游时代

大众旅游时代已经来临,简单的说大众旅游时代来临是因为我们走到了这一步,人均GDP折合美元已经超过了8000,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达到这个阶段的时候都是国民旅游腾飞时期,毫无疑问。中国又有一个特点,就是海量特征,因为有将近14亿的人口,所以任何一个很小的百分点都是一个巨大的绝对量,这就是我们的特色。比如春运,40天时间之内,36亿人次的移动,相当于全世界的人口在这40天之内有一半移动了一遍,这在世界各个国家都是无法想象的,但我们现在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所以很多事情,外国经验替代不了。2015年,中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4万亿元,出境1.2亿人次,均为世界第一。人

均出行接近3次,日本人均5次,欧洲人6次,美国人均7次,发达国家人均5—7次,也就是说我们距离发达国家还有至少一半的差距。所以就意味着我们这个市场是非常大的,这就是大众旅游时代的基本概念。

一、关于全域旅游

1、项目发展原则

由此需要研究一下项目到底怎么发展,要想唯一,干第一,去之一,这里边又涉及到一个深层次的矛盾问题。景区有一点好处,就是资源有相应的垄断性,也有相应的差异性,同样是名山大川,黄山就是黄山,峨眉山就是峨眉山。可是对于休闲度假,全世界有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同质化很强,比如滨海度假,全世界的滨海度假都差不多,这与游客追求特色、追求个性、追求文化相违背。可是全域旅游的发展很可能导致同质化发展,就像现在批评千城一面,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千城一面需要一个历史时期来解决。如果说倡导全域旅游,最后形成全国千游一面,这就是我们的失败,可是这里面恰恰就有一个天然的存在,就是景区观光性旅游容易形成特色,可是休闲度假很容易同质化。

第一,差异形成吸引力。先思考和别人有什么不同,把差异化挖掘出来,就能形成吸引力。

第二,精细创造竞争力。中国旅游发展36年,现在在硬件方面不比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差,大交通现在在世界上算一流,航空,高铁,高速在世界上都算是一流,原来制约发展最厉害的水电气,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现在都具备了,

面变成城市难民,另外一方面又变成气候难民,所以有时间这些人一定要出去,要逃难,实际上就是在寻求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新的生活体验,市场需求根本是这个。如果认识不到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体验,而只是研究某一个点的事情,思路怎么也起不来。

2、总体把握

首先是全域旅游的基础,包括需求侧精准,供给侧改革,产品端发力,渠道端变化四个方面。其次是全域旅游的重点,现在大家谈全域旅游,包括专家们讨论全域旅游,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不接地气,好多地方领导都问全域旅游到底怎么抓,抓手在哪儿,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行不行,显然不行。我现在最担心的一个问题是由于全域旅游的忽悠导致旅游的大跃进,进而形成旅游的泡沫化,不仅仅是担心,这半年的观察使我觉得正在逐步变成现实,比如现在地方政府谈投资,十亿免谈,百亿可谈,千亿兴奋,所以动不动就是某个大的集团和某个省在谈投一千亿,投一千五百亿,这些事我都不信,但是会迅速产生旅游发展和旅游投资的泡沫化,这种泡沫化破灭之后,代价谁来承担,如果说全域旅游忽悠出这么一个结果,就与初衷相违背了,所以还是要脚踏实地,有四个重点:

第一,城市聚集。城市既是旅游的集散地,又是客源的输出地,所以任何一个地方都必须以城市为中心,形成城市聚集,进而推进全域旅游。

第二,乡村基础。乡村旅游花样百出,今年热闹的是民宿,反正我看到的民宿论坛,峰会诸如此类的大概有上百个,参加五六个后来就烦了,这事别再找我了,我就这点观点,要是有新观点了再参加,但是大家还在这儿没完没了的忽悠,这种忽悠就意味着民宿的发展这阵风已经基本刮到顶了。怎么办?往回收。总是这样,走在前面的人可能抓住了机会,走在后面的人就得承受代价。所以不光是民宿,乡村旅游有一些人创新,我们把这些创新点依次抓住。我刚刚从桐乡市过来,去年到桐乡的时候,桐乡市委书记跟我说想搞一百个庄园,我就说书记你懂得什么叫庄园吗,上来就搞一百个,这就是共产党才有的思路。后来我就跟他讲了一番庄园,讲完了以后他说,你这个道理是对的,因为我从国际角度来讲什么叫庄园,贵族性的,文化性的,历史性的,形成的庄园才是根深蒂固。习近平主席到英国访问,专门去了一个庄园,进了一个酒吧喝了杯酒,为什么,因为庄园文化是英国文化的集中的代表,是文化的一种深厚的积淀。这次又见到书记,他说已经搞了49个庄园了,这个庄园到底是什么样,因为那次给他提了七条,符合这七条基本上就是庄园的概念,这次一看实际上不是庄园的概念,是休闲农庄的概念,只不过换了一个词,叫休闲度假庄园,说这么做我也接受,比如乌村就把它当成一个庄园,比如原来有一个村子养猪,把羊和猪都牵走了,就改造成一个猪和羊的庄园,我说你让大家进去都当猪当羊吗?一方面是政府的强力主导,一方面是市场的大规模忽悠,很容易产生这样的情形。但还是

反过来说,就是有很多新的东西需要关注,不要老跟这种风。

第三,自驾先行。真正符合全域旅游的最有效的方式是自驾车,比如一个县里有一个主打的景区,原来不管是外边旅行社拉的客人还是散客,来到这边把主打景区看完就走了。现在不同了,自驾车过来看完景区没过瘾,周边还有什么吸引物,开着车就过去,这种腿的意义是一种根本性的意义,扩大了旅游者的活动范围,这样对全域拉动才能起作用。

第四,休闲落实。把休闲好好抓一抓,现在大体上有九种新的业态,这九种新的业态中,总跟民宿死磕,再磕就磕不下去了,更何况这里边涉及到很多小老板的投资,不像农家乐,作为农民来说投资量是有限的,成本也是有限的,但是做民宿就不同了,做民宿都是小老板投资,但是需要文化的大投入。民宿第一叫主人文化,第二叫老板娘文化,第三个叫地域文化,没有这三条民宿就不行。昨天中午到郁膳房去吃饭,是我要求去的,因为去年去了一次,见到那个老板,就给人一种很强的老板娘文化,文人文化,地域文化集合在一起的感觉。这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我们能做到吗?所以需要把各类新的业态,尤其是涉及到休闲度假的新的业态好好斟酌,再研究进入。

3、全域旅游的发展

我们现在的不足是笼笼统统,比如提到全域旅游,就认为从景点旅游转到休闲度假,我不这么看,这两者之间不矛盾,搞观光旅游就不能搞休闲度假,搞休闲度假就不能搞观光旅游,为什么要把它们对立起来?如果对应全域旅游来

说,现在真正的方向应该是复合型的旅游产品。

涉及到全域旅游发展,三个领域,第一个领域是传统旅游领域,包括酒店、旅行社、汽车、景区;第二个叫新兴旅游领域,就是一堆新的业态,不断产生,不断变化;第三个叫泛旅游领域,就是只要和旅游沾边就是旅游,旅游加,加旅游。互联网加和旅游加在一起,各行各业都算旅游了,这个道理不充分,但是这个说法能忽悠一下。全域旅游是这三个方面,就有三个要点:

第一,强化软开发。现在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发展了,不能说旅游还是新兴产业,如果说1978年我们还是刚刚出生,到现在也是个大小伙子了,动不动说自己是新兴产业,也到娶妻生子的年龄了,但是一个永恒的任务是新型产业,新型是体制机制的转型,是科学技术的引进,是运营模式的提升,是市场制度转化,这是一个新型产业的概念,所以强化软开发主要是在新型二字上下工夫。

第二,瞄准大市场。严格的说这个大市场不是传统观光旅游市场,而是综合性的,各种需求产生的市场。另外一个特点是中产阶层主导,青年人主导,这是市场概念。有些地方还在说要好好抓一抓夕阳红,抓一抓老年旅游团,你愿意做贡献我赞成,做公益我更赞成,但是如果想挣钱,这个事最好暂缓一点,很简单,老年人是有一些钱,也有大把的时间,但是一分钱都舍不得花,在这个情况下把他们当作市场,是要倒霉的。前两年有几次投诉的事,有低价团,有零费团,我一看就知道肯定是老年团。如果说二十年以前市场信息不

对称,在当今这种条件下信息不对称已经没有了,既然没有了,就是又不想花钱又想占便宜,所以参加免费团,明知会被坑,反正有时间,然后就投诉,一投诉就收拾旅行社,收拾完旅行社还得给我钱,一分不花也玩了,最后还挣了钱,天底下有这样的好事吗,这是市场扭曲的一种表现。第二就是中年人,中年人钱多一些,没有时间,有钱都没的花。第三就是年轻人,年轻人又没有钱又没有时间,可是有多少花多少,所以年轻人才是主体,80后已经变成中国旅游市场的主体,90后正在变成主体,00后开始进入。要瞄准这样的市场,这样的市场有他的市场特点。

第三,培育大产业。大产业培育很大程度上是市场自发产生的,这时候政府如果能推一把,给一点力,市场就会比较健康,如果这个时候政府不想着怎么支持,只想着怎么立规矩,这个市场是起不来的。

4、矛盾凸显

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严格的说是理念的一种变化,但是在操作方面存在严重的滞后,在全域旅游大帽子底下仍然在积极开发景区,我的基本看法,现有的景区有一部分需要转型,有一部分需要提升,有一部分努力发展,不要笼笼统统的谈旅游发展。可是回过头来再问一个问题,观光是否落后了,景点是否被淘汰,我也不赞成这个观点。因为其间没有先进落后之分,只有产品类别之分。很简单,三代旅游者,第一代旅游者追求多看,所以尽量少花钱,尽量多看,这是第一代旅游者。从来没有旅游过,刚刚开始旅游的时候

一定是这样的;第二代旅游者追求体验;第三代旅游者追求个性。作为个人来说,是一个旅游者成长的三步曲,对一个国家来说这是三代旅游者并存。但是第一代旅游者是永恒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作为第一代旅游者的过程,所以就需要永恒的观光产品,也需要永恒的景区。所以笼笼统统的说这个事不行,下一步的主流是复合型产品,所以我不太赞成从观光旅游走向休闲度假,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这种表述方式,容易把两者对立起来。将来共同走向是主流的复合型产品,景区可能是观光产品主体,同时有特种旅游,有商务旅游,有休闲度假,各个都有。但就是传统的单一景区,很难可持续发展。

二、关于景区的误区

现在对景区的评价,市场火爆,经济效益好;投资获利,短期回报高。这两个基本都是误区。我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国家旅游局计财司发布过一次中国景区的统计年鉴,因为数据有限,我如获至宝拿过来分析了一下,后来发现很多数据碰不到一起,因为我重新组合了一遍,重新算了一下账,但有数总比没数强,现在还只能用这个数,可是就会有错误的导向。简单来说,全国现在有两万多个景区,5A景区218个,市场火爆经济效益好,投资获利,短期回报高的都是5A景区,能用1%来替代99%吗?1%的5A景区在市场上份额大概占了30%,但也不能用30%来替代100%,所以就形成了严重的误区,包括很多大投资商都认为景区仍然可投,占有资源就是占据了主动权,形成了垄断就拥有了发展权,这是有道

理的,但是真正能够形成垄断吗?中国的景区从资源角度来说,顶级资源八十年代就进入市场了,自然资源代表是黄山,九寨沟,人文资源是故宫,兵马俑两个代表,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旅游在全世界的形象,是顶级的产品。二流的资源九十年代进入市场,进入新世纪以来严格的说已经缺乏好的观光资源可以开发,现在还在动不动开发景区,还能开发出什么东西。我天天接触开发商,经常听他们说初步考虑投资30亿,实在不行投50亿,我就问投50亿干什么,我不听故事,张口就说好,动不动就顶级,中国现在还有一些顶级资源,可是区位太偏了,比如新疆的塔什库尔干,塞里木湖等等,这些确实是顶级,区位太偏远,没有办法开发。凡是能开发的基本都已经开发完了,那你还开发什么,这是现在市场上一个巨大的误区。所以第一研究的是景区的收入格局,从规模来说年年增长,这很自然,因为不是某一个景区的增长,就是整个的体量在加大,比如前年可能一万八千个,去年变成两万个,今年就变成两万三千个了,所以要光看大数,觉得这行业很棒;第二个研究的是景区的运营格局,从竞争性角度来看五花八门,有的很好,有的很差,多数维持在中间;第三个就是景区的利润格局,好的在分流,其他的逐步下降,今年的十一体现的很清楚,虽然从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来说又是盆满钵满,又是百分之十几的增长,那是为了领导需要而产生的数据。可是没有别的数可用,但是现在旅游电子商务公司,包括像高德,百度都在出数据,把这些数据综合起来才能看的准确一点,今年十一的普遍现象就是形势平

平,有的下降,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今年的十一气候不好,全国气候都不好,这是一个客观原因。但是也有主观原因,说明现在基本上到头了,还不能说到了一个临界点。

1、综合分析

从结构上来说,第一,在等级结构上形成一个橄榄型。但是争5A级之风越来越盛,意味着投资量越来越大,1A级处于末端,几乎无人问津,这和酒店行业发展情况一样,比如一开始1星级饭店,全国一下有千百家,现在说1星级饭店全国大概只有几十家,将来1星饭店应该变成文物了,具有古董价值了。同样,争5A争的一塌糊涂。想唯一,干第一,但是要去之一,现在5A景区218家,500家的时候,到800家的时候如何,到一千家的时候如何,数量越高含金量越低,还值得去争吗?很多地方不要争这个,要想找一顶帽子就得找一顶合适的帽子,现在一顶帽子大家争,这显然不行。第二,从分类结构上看,A级景区的外延开始拓展,但是仍然以观光为主,这个过程与酒店行业的过程非常相似,如果还坚持,前景堪忧,所以变化是趋势,格局是方向。说到底,要从单一观光到复合型转变。观光旅游出人气,休闲度假出财气,文化旅游出名气,乡村旅游是基础,商务旅游主导,特种旅游补充,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是大路货铺天盖地,精品顶天立地,当然,不能要求每个都成为精品,那不现实,也不必要。这里边有不同的诉求,或者叫不同的主体诉求,观光是景区为王,度假是酒店为王,休闲是娱乐为王,商务是链条为王,特种是差异为王,差异性越大

吸引力越强,复合是元素为王,关注的是有多少元素,把这些元素能够集中起来,就构造了复合型的产品,和市场的对应性就能强。

2、主要问题

淡化景区,淡化开发,是新要求。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容易被理念制约,就资源说景区,上来就谈有没有资源,有了就做景区,所以拼命的提升自己的资源评估,夸大自己的资源价值。我觉得很简单,比如说这个地方让我兴奋了,就一定很好,因为我太有审美疲劳了,这个地方还能让我兴奋起来,就一定是好地方。第二是重复建设,近距离,低水平;第三是项目把握,碎片化的项目把握形成了小商乱局,现在各地对这一点有充分认识,上来就说小商人别跟我谈,要谈就谈大生意,所以才形成了这么一个格局;第四是缺乏配套发展,单一模式,拉动不足,形成了市场扭曲。进一步造成了景区的误区,就是现在度假变成了刚性需求,但是中国的度假资源不足,度假产品不足,所以一方面形成海外的溢出,东南亚已经变成了中国人主要度假地,东北亚即将变成中国人主要度假地。

今年专门到西伯利亚去了一趟,看完了着实兴奋,俄罗斯最大的一个集团和国内一个企业集团,在上个礼拜刚刚签约,双方共同投资110亿美元开发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就是看好了这个市场,这个过程我都参与了,积极促成,因为我们现有的资源不足,产品尤其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度假产品不足,大家有点时间只好还跑到景区,如果有比较丰富的

休闲度假产品为什么非要去景区呢,但是现在找不到其他合适的,就只能跑景区,这就造成了对景区进一步的误区,就是景区对休闲度假产生一种替代性,也产生一种导向性,最根本的是需要层次性,所以像这些东西确实需要研究。

3、景区发现

由此涉及到景区发现,第一是价值发现,要害是少走弯路,就能加快速度;第二是市场发现,养在深闺人未识,酒好也怕巷子深,市场方面是重中之重;第三是生活发现,就是要让消费者知道这是一个身边的好地方,一个养生的好地方,玩的好地方。

三、景区新发展

首先是理念的突破,要树立新型景区发展观,培育集约型发展方式,形成合理的推进体制和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创造景区品牌以及产品品牌,全面发挥旅游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面大的特点,形成全面功能,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提升服务质量。说到底,必须超出旅游认识旅游,超越区域发展区域,超越时代理解时代,才能跨越式发展。第二是根本对应,要对应后工业化的发展,因为下一步的市场就是后工业化。第三是消费的升级,第四是文旅的融合,因为现在全国一个趋势已经产生,或者已经面临一种现象,很多城市都在组建文旅集团,这个我很赞成,但是文和旅到底怎么结合?要把握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很多传统有博物馆的价值,有专家研究的价值,但未必有市场的价值,所以要注重传统和现代的结合。让历史变得时尚,让文化变得可亲,好

多地方对当地文化的评价经常使用厚重一词,说文化丰富好不好,作为一个旅游者出来是想寻求轻松,寻求玩的,在这个过程之中有一些知识的补充,弄一个又厚又重的东西让我背着,那这个地方我不去。一个根本性问题,今天的精品,明天的文物,后天的遗产。自然遗产是老天爷给的,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给的,我们这一代人给后人留什么,只留建筑垃圾吗?我看差不多,由此就涉及到五个看:想看、可看、好看、耐看、回头看;五个可:可进入、可停留、可欣赏、可享受、可回味;五个度:差异度、文化度、舒适度、方便度、幸福度;五个力:视觉震撼力、历史穿透力、文化吸引力、生活沁润力、,快乐激荡力,这样做好文化旅游。

模式创新成为景区开发普遍性的问题,因为景区开发是长线投资,长远回报,钱有六对十二种,需要研究变化和组合:一是死钱与活钱,如何盘活;二是慢钱与快钱,如何加快;三是长钱与短钱,如何整合;四是冷钱与热钱,如何变化;五是我钱与他钱,如何利用;六是大钱与小钱,如何看待。比如说现在有一些企业家出身的老板很骄傲的说我不用银行的钱,用我自己的钱,我认为这样的老板思想有点疯狂,类似这样的事情是现在行业面临的大问题。我也很奇怪,哪来这么多钱,投资都这么大口气,实在不明白。有些我知道,那叫号称,有些是实实在在的,比如我能投5亿,但我一定要号称50亿,能投10亿,一定要号称100亿,可那些实实在在投钱的没有这么多号称,反而有一些项目拿不到。根本是商业模式的设计,同样,作为景区的建设,开发,运营,

市场,资金的回报乃至资本的回报,都是商业模式的设计。

新扩充需要新模式,就是A+B+C。A是吸引中心,作为吸引中心,成为发展的亮点,不仅吸引了游客,也吸引了政府。由于这样的项目需要大投入,市场也需要培育,所以有可能在直接经营上形成亏损局面。因此,一方面需要开发者的远见卓识,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B是利润中心,目前的一般形式是配套房地产建设,长远也会形成其他方式;C是文化中心,衍生发展,从而延长产业链,扩大产业面,形成产业群,构造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的总体模式。我接触的大项目,只要符合A+B+C,这样的项目基本都成功,少一条就不行,所以下一步的发展模式,无论是做景区开发,还是做度假区的开发,或是做其他产品的开发,比如关于万达的模式我现在就看不好,不是不看好,是看不出模式来。合肥一个万达文化城号称投资500亿,这500亿怎么挣,怎么往回收,真是看不出来,王老板说要迪斯尼二十年挣不到钱,真是只看到表层,没有可能性,可是越是这样的故事越能忽悠我们。分析万达的ABC到底都有什么,要能把这个看懂了,这种项目就看明白了。所以开发新的景区,现在从广义景区来说机会大把,从传统景区来说最好还是别干了。需要从景区到境区,景是热闹,境是深化,美好的环境,体验境界,深入感受,幸福享受。包括度假区,文化区,生态区,娱乐区及景区和乡间旅游的结合,都需要。

总体而言,这些问题应该更深入,契合人性才有文化性,自有商业性,如果做的事情违背了人性还想挣钱,怎么可

能?比如城市公园修好了不收费,是政府给市民提供的福利,但是里边没有任何商业设施,专家说一个城市公园怎么能有商业设施,但是市民到那里边去逛一逛,走一走,环境很好,会有一些需求,有需求就得有供给,所以这种专家极端化的观点实际上让老百姓很不舒服。我刚看过一个凤凰湖,老百姓是自己背着躺椅到湖边去躺着休息,自己带着矿泉水,带着吃的东西,他不喜欢这样,他想花点钱,但是由于专家反对,所以该挣的钱挣不到,该有的设施没有,作为一个消费者该有的享受也没有,这显然极端化了,这叫违背人性。应该按照人性化的方向来推进全域旅游,在全域旅游的框架之下进一步使景区深化发展,仍然有很大的余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