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读书笔记

园林设计读书笔记

【篇一:园林规划设计读书笔记】

一什么是园林规划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包含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绿地设计两个含义。园林绿

地规划是指对未来园林绿地发展方向的设想安排:即按照国民经济

的需要,提出园林绿地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规模﹑速度和投资等。园林绿地设计是指对某一园林绿地(包括已建和拟建的园林绿地)

所占用的土地进行安排和对园林要素即山水﹑植物﹑建筑等进行合

理的布局与组合。

规划指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及其制作过程。是宏观、总体、粗线条、大范围、小比例尺的,不详细反映工程各部分内容,不考虑具体的

施工方案,因而规划不满足施工要求。园林规划主要解决总体控制(规模、经济各部分之间关系)、山水间架结构、功能分区、园路

系统、导游路线组织、景点分级、园林建筑布局、环境容量及效益

预测等原则问题。

设计指某项工程施工方案和计划及其制作过程与规划相比设计则是

微观、具体、细线条、小范围、大比例尺的,甚至细微到工程的每

一个构件或部位。设计必须反映工程施工部位、施工内容和工程做法,必须满足施工要求。

二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与原则

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

1.科学依据:工程项目上科学原理和技术,如生物科学、建筑学及水、土科学等。

2.社会需要:游憩职能。

3.功能要求:功能(分区)决定设计手法。

4.经济条件:有限投资条件下,发挥最佳设计技能。

园林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适用、经济、美观;

1.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应服从总体、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城市园林

绿地规划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在其框架内进行,综合考虑城市规模、性质、工业企业、居住区、交通道路、管线工程等因素,统筹

安排、密切配合、协调统一。

2.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自然地

形性质,

以原有绿地为基础,充分利用山坡、沟谷水旁,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少耗人力物力。

3.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要多方兼顾、均衡分布、比例合理:兼顾性质、规模、内容、投资等各方面利弊,做到点(公园等公共绿地)、线(街道、滨水绿地、游憩绿地)、面(单位附属绿地)结合,大中

小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使各类园林绿地占地

比例合理、均衡分布、构成有机统一整体。

4.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近期的安排,做

到远近结合: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既要丛长远发展的角度制定远景目

标和长期发展计划;又要从当前国民经济发展出发安排近期目标和

工程项目,分清轻重和缓急,考虑由近及远的过渡,作到远近结合,避免造成以后改造的困难和浪费。

5.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与建设应结合生产、增加收入、一举多得: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要在发挥园林绿地休息游览、保护环境、美化市

容等综合功能前提下,注意结合旅游、生产,形成多种经营,为社

会创造物质财富、增加收入。

三中国园林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

到19世纪末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3000余年漫长的、不间断的发

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典园林得以持续演进的契机是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

者之间的平衡和再平衡,它的逐渐完善的主要动力亦得之于此三者

的自我调整而促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由此我们可以把

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四个时期:

1.生成期

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殷、周为奴

隶制国家,奴隶主贵族通过分封采邑制度获得其世袭不变的统治地位,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也是皇家园林的前身。秦、汉的政体演变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相应地,皇家的宫廷园林规划宏大、气魄雄浑,成为这个时期

造园活动的主流。

2.转折期

相当于魏、晋、南北朝。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豪门

土族在一

定程度上削弱了以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

突起。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得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形成造

园活动从产生到全盛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

国风景式园林发展的基础。

3.全盛期

相当于隋、唐。帝国复归统一,豪族势力和庄园经济受到抑制,中

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为健全、完善。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了帝国历史

上一个意气风发、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园林的发展也

相应地进入了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

经基本上形成了。

4.成熟时期及成熟后期

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到清初,继隋唐盛世之后,中国封建社会发育

定型,农村的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城市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

市民文化的兴起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相应的,园林的发展

亦由盛年期而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取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地。

成熟后期相当于清中叶到清末,清代的乾隆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

后一个繁盛时代,表面的繁盛掩盖着四伏的危机。园林的发展,一

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

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

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清末民初,西方文化大量涌人,中国园

林的发展亦相应地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结束了它的古典时期,开

始进入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三阶段——近现代园林阶段。

四中国古典园林特色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其气候、文化、取材等的地方

性差异,逐渐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巴蜀、西域等各种风格,

其中江南、北方、岭南差异尤为突出,代表了中国园林风格发展的

主流。各种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各自造园要素的用材、形象和技法上,园林的总体规划也多少有所体现。

1.江南园林(庭院)

江南的封建文化比较发达,园林受诗文绘画的直接影响也更多一些。不少文人画家同时也是造园家,而造园匠师也多能诗善画。因此,

江南园林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也最能代表当代文人所追求的“诗情画意”。

2.北方园林(北京室园)

在北方园林中,建筑的形象稳重、敦实,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

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园林的规

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的

格调。

3.岭南园林(庭院)

岭南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且多数是宅园,一般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建筑的比重较大。庭院和庭园的形式多样,它们的组合较之江南园

林更为密集、紧凑,往往连宇成片。这是为了适应炎热气候而取得

遮阳的效果,外墙减少了,室外暴晒的热辐射会相应有所消减,同

时也便于雨季的内部联系和防御台风袭击。

4.巴蜀(川西)园林

巴蜀园林有别于富丽豪华的皇家园林、细腻清雅的江南园林与精巧

纤细的岭南园林,它自然天成、古朴大方,是以“文、秀、清、幽”

为风貌,以“飘逸”为风骨。不论是巴蜀的名人纪念园林还是寺观园

林都带有公共游览性质,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面向的对象和范围

不同,因而更陵近民间,更直接、更真切地面对普通人生,特有一

种质朴之美。

五外国园林概述

1.日本古代园林

日本早期园林是为防御、防灾或实用而建的宫苑,周围开壕筑城,

内部掘池建岛,宫殿为主体,其间列植树木。而后学习中国汉唐宫苑,加强了游观设置,以观赏、游乐为主要设景、布局原则,创造

了崇尚自然的朴素园林特色。日本庭园受中国苑园的启发,形成东

方系的自然山水园,而日本庭园的发展变化又根据本国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和民族感情创造出了独特的日本风格。

2.欧洲古代园林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的建筑、园林开欧洲建筑、园

林之先河,直接影响着古罗马、意大利及法国、英国等国的建筑、

园林风格。后来英国吸收了中国山水园的意境,融入造园之中,对

欧洲造园也有很大影响。

3.西方近、现代园林

近代园林

一般而言,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164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

开端,资

产阶级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唤醒了低落的人文精神。园林

的变革要相对迟一些,而且是曲折的,一般认为它经历了传统园林

思想变革和城市公园兴起、城市绿地系统观念的形成两个阶段。

现代园林

我国王晓俊在他2000年出版的《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一书中总结

了现代园林的设计的九种倾向:①设计要素的创新;②形式与功能

的结合;③现代与传统的对话;④自然的精神;⑤对意义的探索;

⑥场所精神与文脉主义;⑦生态与设计;⑧当代艺术的影响;⑨向

传统挑战。

六园林规划立意

中国传统园林意境创作原则

1.自然在造园艺术领域,“自然”这一原则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

是总体景象的硕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如山水景象要符合自然界山

水景观生成的客观规律,是对自然山水的高度概括和提炼。二是每

个山水景象要索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2.淡泊建筑物小巧朴实,不追求宏伟华丽.色彩清新淡雅,不浓

妆艳抹。

3.恬稳中国土大夫的心理特征是内向、封闭、习惯于沉思内省以

取得内心的清静与心理平衡,审美情趣便是恬静。幽静的山峦涧谷,水波不兴的江湖溪流;以及苍劲古朴的老树,静寂的山居茅舍。

4.含蓄含蓄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共同特点。唯有含蓄,才能发人联想、回味无穷,而显露的、过于具体的形象,反而干扰了联想的深

入和对意境的挖掘。

七园林规划布局

园林绿地总体布局结构是指园林绿地各组成要素之间搭配的关系、

方式所呈现的一种总体效果。具体地说是指整个平面布局、各个景

物和空间的立体造型以及整体的空间组织所呈现的一种总体效果和

布局方式。中外各种园林绿地布置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种:

1.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几何式、建筑式园林。整个平面布局、立

体造型以

【篇二:《景观设计学》读书笔记】

场地设计初体验

摘要: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规划的

是体验——首先是确定的用途和体验,其次才是对形式和质量的有

意识的设计,以实现希望达到的效果。场所、空间或物体都根据最终目的来设计,以最好的服务并表达功能,最好的产生所规划的体验。

关键字:人,自然,体验,和谐

一、引言

初读书名,我便疑惑什么是所谓的“场地规划与设计”?带着这个问题,读完了全书,却发现仅用只言片语还是很难讲明。

场地设计,实质上可以作为单独的一门学科,它在景观设计学、建筑学、城市规划中都有所体现,尤其是景观设计学中的场地设计比较系统。作为建筑学范围内的场地设计,它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无处不在,小到对细部的控制,大到对总体的把握。它能够左右到建筑项目的优化方向,甚至有时候会影响到建筑的风格。场地设计始终贯穿在建筑设计项目中,对场地设计的忽视,是一个建筑师专业不成熟的体现。

二、概述

西蒙兹先生的《景观设计学》一书,是景观设计专业的经典和实践手册,作者通过简洁明了、实用的术语勾划出场地规划过程。全书有21个章节,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2章,首先讲述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必须知道的一些基础知识,从宏观的角度给予读者关于宇宙、太阳、地球、自然、生态、景观、气候一个清晰准确的概念;第二部分为3-6章,针对重要的景观元素如土地、水、植物分别进行详细的阐述,最后总结各景观要素的景观特征;第三部分为7-20章,作者具体论述了场地规划、景观设计、社区规划、城市设计的导则和方法;最后一部分为第21章,作者作出总结,提出质疑和探索。全书以诗人的语言、哲学家的思辨、艺术家的情感及工程师的严谨,对自然环境和规划设计领域方法进行了详尽深刻的阐述。

三、个人感受

对于这门课:

大学本科时期我学的是建筑学,并没有接触过场地设计,读研的时候选了这么课,我当时的想法是想通过上课学到点什么。场地设计这门课,给了我很大的感触,也给了我很深的启发。以前做设计的时候,从来没有考虑过实际地形,所有的地形都自动想象成平地,上了课之后,我才意识要是不做场地设计,在实际项目中真的可能造成大的灾难!

印象最深的就是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展示的,由于没有做场地设

计所造成的大灾难的照片。场地设计原来对我们的生活起了如此重

大的作用。场地设计始终贯穿在建筑设计项目中,对场地设计的忽视,是一个建筑师专业不成熟的体现。课上老师详细结合实例讲了

在场地设计时要注意条件甄别、地形分析、顺山就势、路网合理、

确定标高、防洪排洪、边坡和挡土墙、土方平衡、土方优化、场地

排水、雨洪利用、干管敷设、有机整合、留有余地、算工程量这十

六条。

还记得比较深刻的就是老师说的“美女一定要肠子通畅”,的确,最

近几年感觉各种灾害发生的频率比较频繁,排洪防洪对一块场地乃

至一座城市来说都很重要。因此,场地要进行标高,要考虑河道洪

水位;对河流岸线进行整治,满足景观和使用要求。对于场地的排水,有四字原则“渗”、“蓄”、“收”、“排”。

在场地设计中,感觉平原是比较容易设计的。我家山东,地处平原

地区,平时都不太会接触到像四川那样的山地丘陵的设计。可是上

完课后,我发现,坡地丘陵山地的设计真的很复杂。一个好的建筑

设计体现在对现有环境的利用,保留其独特性,而不是完全的把坡

挖平。丘陵山地必须做地形分析,高程分析、坡度分析、坡向分析

和自然排水分析。要注意顺山就势,合理布置路网,进行竖向设计。边坡和挡土墙的设计也很重要,要做到“三看”,“上三下二”等原则。这门课学完了,我个人感觉收获很大,这门课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

配合各种实例的讲解。单纯的说一些概念规范,我估计会感到很枯燥,可是配合上生动的例子和图片,我就很容易理解老师所讲的问题。老师的这种讲课方法我个人很喜欢,觉得比较生动形象。可是,短短的几次课,我只能够对场

地设计有个大概的认识,由于本科阶段没有接触过场地设计,在听

课过程中,对于“竖向设计”、“断面法”、“方格网法”、“算工程量”、“计算土方量”等一些计算的问题都感觉不太理解,感觉很有必要去

跟着本科生听一下课。自己对于场地设计还是知道了解的太少。

对于读的书:

读了西蒙兹先生的《景观设计学》一书,我有很所感悟。作者说“设

计的方法实质上并不是对于对于形式的追求,也不是原则的应用。

真正的设计方法来源于这样一种认识,那就是:规划只对它所服务

的对象具有意义,应最大限度的给他们带来便利,融洽和乐趣。规

划是在整体体验之上的各种最佳关系的创造。”

我们要理解人,尊重人,规划人的体验。作者以精炼而富有诗情画

意的文笔描绘了人们置身其中的体验。结论是“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规划的是体验一首先是确定的用途或体验”。

体验自然,体验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体验自然过程。自然有它自

己的发展规律,它对人类干扰和破坏的承受程度是有限的。目前比

较受关注的生态设计就是一种很好的思路。西蒙兹说:“自然法则指导

和奠定所有合理的规划思想。”

体验场地规划设计的社会环境,尊重人类文化,提高场地设计的认

同感。场地规划设计所处的社会环境,那里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哲学取向都对场地规划设计产生很深远的影响。人类是相互影响的。场地设计只有在把握了对人类社会文化的理解,才有可能使其作品

得到大众的认同,才有更旺盛的生命力。

四、结束语

无论是课堂上还是书本上,无论是赵老师还是西蒙兹先生,都在向

我们传达场地设计的重要性,都在向我们传达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一种精神,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要善待自然,要我们去体验自然,保持环境的独特性。

我们人类的终极追求是秩序和美,那么规划从根本上来说,是试图

寻找和谐与自然的平衡,从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作为自然一份

子的人类,只有遵循自然的法则,寻求人与自然高度的和谐统一,

只有我们深入内心真实的渴望,回到原点,虔诚地去体验、去感受

大地景观、宇宙曼妙的法则,我们才能和生活的地球和谐相处。

我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只是能体会到一种精神,一种传达的感召,只能用自己的简单的话语,表达一些自己心里的感受??

五、附录:(摘抄《景观设计学》)

1、作者的部分观点:

城市街道的关系成了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有不断增加的价值和意义;

相互关联的单元群体的一员和整体中的重要组成;

必要过渡空间;

【篇三:《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读书笔记】三亚学院

学生读书笔记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指导教师:

年月

园林景观设计的思路与应用

——《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读书笔记

摘要:对于设计师来说,一个很令人头痛的事就是把概念转化为特

定的、详细的空间组织形式。《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提供

的一些生动、实用的技巧,能把这一转化过程变得更加容易,使之

更富有成效。《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中提供的方法在传统

的和非传统的景观设计中得以印证,为设计思路和方案图提供了概

念和哲学方面的基础。里德利用几何图形和自然图形色画出最终的

设计方案。

1.矩形模式:

2.三角形模式:

3.圆形模式:

4.蜿蜒的曲线:

为了能画出自由形式的曲线,最好使用徒手快速画线法,即保持手

指不动,只让肩关节和肘关节用力,努力画出平滑、有力的波形条纹,避免产生直线和无规律的颤动点。适用于软质边界。

5.自由的椭圆和扇贝形的图案:

用椭圆使运动区的面积尽可能地扩大。

6.不规则的多边形:

7.聚合和分散:

自然形体的另一个有趣的特性是二元性。它将统一和分散两种趋势

集为一体:一方面,各元素像相互吸引一样丛状聚合在一起,组成

不规则的组团;另一方面,各元素又彼此分离成不规则的空间片段。成功创造出自然丛状物体的关键是在统一的前提下,应用一些随机的、不规则的形体。

8.多种形体的整合:

9.组织原则:

统一性:技巧包括线条、形体、质地或颜色的重复——当需要把一

组相似的元素连接成一个线性排列的整体时,这种方法特别奏效。

协调性:元素和它们周围环境之间相一致的一种状态。与统一性所

不同的是,协调性是针对各元素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就整个画面而言。

那些混合、交织或彼此适合的元素都可以是协调的,而那些干扰彼

此的完整性或方向性的元素是不协调的。其关键在于保持平滑的过渡、牢固的连接、不同元素间的缓冲区。真实和实用的价值利于提

高协调性。一条总的原则是避免出现不协调、生硬或不牢固。趣味性:通过使用不同形状、尺度、质地、颜色的元素,以及变换方向、运动轨

迹、声音、光质等手段可以产生一定的趣味性。使用那些易于引起

探索和惊奇兴趣的特殊元素及不寻常的组织形式,能进一步加强趣

味性。

10.平衡:

景观中的这种平衡通常是指沿透视线方向垂直轴上注意力的平衡。

正式的平衡是指几何对称的图形、其特点是在中轴的两侧重复应用

同一种元素。它是静态的和可预测的,并创造出一种威严、尊严和

征服自然之感。非正式的平衡是没有几何形体和非对称的。它常是

流动的、动态的和自然的,并创造一种惊奇和运动之感。

11.适宜的尺度:

当水平尺寸是人身高的2~20倍、垂直尺寸是水平宽度的1/3~1/2时,尽管不能精确地目测尺寸,但此时的空间尺度是使人感觉适宜

的尺度。

12.相反的形式:

故意把不和谐的形体放在同一个景观中能导致一种紧张感。“不完

全正确”的形式是故意引人紧张情绪的另一种方法。因为我们的意识

中有一个完美的形象并且会下意识地去追寻它。不相容的形式相叠

加会造成对立的形式,即是把一种物体放置到与其明显无关的另一

物体之上。

13.解构:

故意把物体与空间设计成一种遭破坏、腐烂或不完全的状态。很多

英国古典园林中就有这种“腐蚀”的结构以表达久远之感。

园林设计读书笔记

园林设计读书笔记 【篇一:园林规划设计读书笔记】 一什么是园林规划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包含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绿地设计两个含义。园林绿 地规划是指对未来园林绿地发展方向的设想安排:即按照国民经济 的需要,提出园林绿地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规模﹑速度和投资等。园林绿地设计是指对某一园林绿地(包括已建和拟建的园林绿地) 所占用的土地进行安排和对园林要素即山水﹑植物﹑建筑等进行合 理的布局与组合。 规划指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及其制作过程。是宏观、总体、粗线条、大范围、小比例尺的,不详细反映工程各部分内容,不考虑具体的 施工方案,因而规划不满足施工要求。园林规划主要解决总体控制(规模、经济各部分之间关系)、山水间架结构、功能分区、园路 系统、导游路线组织、景点分级、园林建筑布局、环境容量及效益 预测等原则问题。 设计指某项工程施工方案和计划及其制作过程与规划相比设计则是 微观、具体、细线条、小范围、大比例尺的,甚至细微到工程的每 一个构件或部位。设计必须反映工程施工部位、施工内容和工程做法,必须满足施工要求。 二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与原则 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 1.科学依据:工程项目上科学原理和技术,如生物科学、建筑学及水、土科学等。 2.社会需要:游憩职能。 3.功能要求:功能(分区)决定设计手法。 4.经济条件:有限投资条件下,发挥最佳设计技能。 园林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适用、经济、美观; 1.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应服从总体、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城市园林 绿地规划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在其框架内进行,综合考虑城市规模、性质、工业企业、居住区、交通道路、管线工程等因素,统筹 安排、密切配合、协调统一。 2.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自然地 形性质,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园林131 张越 内容简介:中国的景观行业正处于一个转型的时期,经济的繁荣和环境意识的提高使景观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景观的内容和形式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国现在的状况,与西方国家几十年前的情况有惊人相似的地方,景观行业也是如此。在我国景观设计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西方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思考。由于文化背景、社会制度不同,研究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并不意味着全盘吸收、照搬照抄。但是对这些内容的了解,无疑会帮助我们开拓视野,少走弯路,有意识地吸取其中优秀的方面,促进我国景观事业的发展。 西方现代景观的产生和发展,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涉及绘画、雕塑、建筑等其他艺术领域,范围也相当广泛。《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涉及的内容,从地域上看,包括欧洲和美洲两个大陆;从时间上看,跨越19、20世纪,直至21世纪初。《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用22万文字、约600幅珍贵的图片,首先简述了西方园林发展的历史和西方现代景观探索的过程,然后按地区和时间的先后介绍西方现代景观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西方现代景观的主要流派,最后介绍西方景观设计某些方面的新发展。全书将各个单一现象联系在一起,把不同国家众多的设计思想、设计流派和设计师联系起来,构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产生和发展的脉络,成为读者了解西方现代景观的重要文献。 一.西方的园林传统 “自然:第一自然,原始状况的大自然;第二自然,农业生产状况下的自然。中国园林的起源是从模仿第一类自然开始;欧洲园林是在模仿第二自然开始的。” “水作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的象征与冥想之源,在庭院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们常常以十字形水渠的形式出现,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四条河流。” 古埃及园林特点:一般是方形的,周围有墙,入口建有塔门,园内成排种植庭阴树,园中心一般是矩形水池,园林式规则式的有明显的中轴线。 古希腊园林的特点:位于住宅的庭院或天井之中,中央有水池,雕塑或种植花卉,四周环以柱廊,古希腊园林为以后的柱廊式园林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古罗马园林的特点:大型的别墅园林,园林因山而建,将山地辟成不同高度的台地,,用栏杆,挡土墙和台阶维护和联系各个台地,园林整体为规则式 勒·诺特(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勒·诺特的造园在吸收了许多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的许多特点的基础上,开创了一种新的造园样式。这种造园成为勒·诺特式园林、法国园林、巴洛克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这种园林在保留了一些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一些要素,如轴线、修剪植物、喷水。瀑布等,又以一种新的更开朗、更华丽、更宏伟、更对称的方式在法国重新组合,创造了一种更高贵的园林。这种园林式几何式的,有非常严谨的几何秩序,均衡和谐。代表作品维康府邸、凡尔赛和苏艾克斯。 钱伯斯(英中式园林) 反对布朗式的风景园林,认为这种园林过于单调,完全是模仿大自然的风景,以至于人们分不清哪是园内,哪是园外。作为改进园内要建造一些点景物,于是中国的亭、塔、桥、

园林读书笔记

园林读书笔记 【篇一:《景观设计学》读书笔记】 场地设计初体验 摘要: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规划的是体验——首先是确定的用途和体验,其次才是对形式和质量的有意识的设计,以实现希望达到的效果。场所、空间或物体都根据最终目的来设计,以最好的服务并表达功能,最好的产生所规划的体验。 关键字:人,自然,体验,和谐 一、引言 初读书名,我便疑惑什么是所谓的“场地规划与设计”?带着这个问题,读完了全书,却发现仅用只言片语还是很难讲明。 场地设计,实质上可以作为单独的一门学科,它在景观设计学、建筑学、城市规划中都有所体现,尤其是景观设计学中的场地设计比较系统。作为建筑学范围内的场地设计,它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无处不在,小到对细部的控制,大到对总体的把握。它能够左右到建筑项目的优化方向,甚至有时候会影响到建筑的风格。场地设计始终贯穿在建筑设计项目中,对场地设计的忽视,是一个建筑师专业不成熟的体现。 二、概述 西蒙兹先生的《景观设计学》一书,是景观设计专业的经典和实践手册,作者通过简洁明了、实用的术语勾划出场地规划过程。全书有21个章节,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2章,首先讲述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必须知道的一些基础知识,从宏观的角度给予读者关于宇宙、太阳、地球、自然、生态、景观、气候一个清晰准确的概念;第二部分为3-6章,针对重要的景观元素如土地、水、植物分别进行详细的阐述,最后总结各景观要素的景观特征;第三部分为7-20章,作者具体论述了场地规划、景观设计、社区规划、城市设计的导则和方法;最后一部分为第21章,作者作出总结,提出质疑和探索。全书以诗人的语言、哲学家的思辨、艺术家的情感及工程师的严谨,对自然环境和规划设计领域方法进行了详尽深刻的阐述。 三、个人感受 对于这门课:

《景观设计学》读书笔记 陈达禹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读书笔记 一、图书简介 约翰.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是现代景观设计学的经典和实践手册。它是一本用简介明了且实用的术语勾画出场地规划过程的一本书。它使我们理解自然石一切人类活动的背景和基础;描述了由自然和人造景观的形式、力量和特征引发的规划限制;向我们灌输了对气候的感觉极其在设计中的意义;讨论了场地选址和场地分析;指导用土地及相关土地利用区的规划;考虑了外部空间的容积塑造;探讨了场地-建筑组织的潜力;寻找出富表现力的人居环境和社区规划及近代规划思潮的历史教训;提供了在城市和区域背景下,创造更有效且更宜人的生活环境的导则。此外,书中有许多非常具体的规划设计及工程规范、指标等,使该书不失为一部工程技术手册。总而言之,书中的景观规划设计思想和方法对我们今天的设计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图书核心理念 2.1景观规划之于自然 自然法则指导和奠定所有合理的规则思想。 作者分别对人、气候、土地、水、植物、地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使我们对自然有了一个更加客观,更加科学全面的了解。从而提出景观特征这一概念,提示我们在规划中应充分理解和挖掘并展示景观本身的特征,好的规划是在理解自然的基础之上。 景观规划设计一个服务对象是人,另一个服务对象是自然,是那些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和破坏的自然系统。我们所规划的人的体验必须通过物质空间要素才能体现出来。这些要素既有纯粹自然的要素如气候、土壤、水分、地形地貌、大地景观特征、动物、植物等,也有人工的要素如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等景观设计中对诸要素的综合考虑必须放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前提下。了解自然系统本身的演变是必要的,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要理解的是在人类的作用下,自然系统是怎样发展和演变的。西蒙兹在该书中分门别类做了很详细的分析,从而使该书具有更大的实用性。 2.2景观规划之于体验 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内容,人们规划的是一种体验。 西蒙兹自称是尝试着把所看到的精彩的景观规则设计作品提炼为基本的规则理论。如中国的天坛、圆明园;日本的龙安寺:法国的香榭丽舍大道等。作者以精炼而富有诗情画意的文笔描绘了人们置身其中的体验。结论是“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规划的是体验——首先是确定的用途或体验,其次才是随形式和质量的有意识的设计,以实现希望达到的效果。场所、空间或物体都根据最终目的来设计,以最好的服务并表达功能,最好的产生所欲规划的体验。”这里所说的人们,是指景观设计的主体服务对象。规划的是他们在景观中所欲得到的体验,而不是外来者如旅游者,设计师和开发商的体验。但这一点很容易被忽略。设计师和开发商会将自己认为“好“的景观体验放在设计中强加给景观真正的使用者。例如,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所强调的生活真实性就是指当地人而言的。 2.3景观规划之于服务对象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书笔记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书笔记 通过对《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的阅读,让我受益匪浅。也扩宽了我对专业知识的了解,让我学到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自麦克哈格将生态学思想运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产生了“设计尊重自然”,把风景园林设计与生态学完美地融合起来,开辟了生态化风景园林设计的科学时代,也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设计。通过读这本书我了解了园林设计的几大要素:地形;建筑物;植物材料;铺装;园林的构筑物;水;设计程序等等。 一: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风景园林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也大大影响甚至改变了风景园林的形象。风景园林设计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它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与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的主要生态学理论有生物多样性原理,生态位原理,互惠共生原理,生态平衡原理,生态调控原理。 生物多样性理论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等,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结构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城市中的生境条件比较恶劣,环境资源比较匾乏,物种通过本身一系列的相应变化来增加自己的适合度,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尤其是遗传多样性越高,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群落抗干扰的能力和维系自身动态平衡的能力也就越强。景观生态学中强调景观的异质性可提高物种总体共存的潜在机会。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的构建过程中以生物多样性原理为指导是其最基本的前提。 生态位理论已在种间关系、种的多样性、种群进化、群落结构、群演替以及环境梯度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生态位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格林尼尔的“生境生态位”;埃尔顿的“功能生态位”;哈奇森的“超体积生态位”。在这里我们主要引用马世骏的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植物生态位的配置,这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 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学习性与生态环境条件,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合理地选配植物种类,避免

读书笔记《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读书笔记:《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彭一刚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在这本书里简要介绍历史发展改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改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全书分二十五个小部分,依次介绍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史、分布特点、中国古典园林自身的一些特征、中西方园林的哲学比较:从形式、布局、空间特点、造园特点等几个部分入手,向读者直观而又详细的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每一个章节都十分通俗易懂,并配有很多插图,让初学设计的人能够一目了然。其中“内向与外向”、“藏与露”、“虚与实”、“看与被看”等这几个章节让我映像深刻。 (1)内向与外向 内向与外向作为互相对立的两种倾向不但体现在古典园林的布局形式和一般建筑的空间组合之中,而且也体现在人们的行为心理乃至整个民族的传统习惯和性格特征之中。所谓内向,以我国古代情况而论,作为东方民族,又长期禁锢在封建宗族的法统之中,便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以内向为主要特征的民族性格,它几乎渗透于人们生活得各个方面,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建筑的布局形式。四合院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内向布局的形式,主要特征为:所有的建筑均背朝外而面向内院,从而形成一个以内院为中心的布局形式。这和西方的花园别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西方以建筑为中心,并在其四周布置庭园绿化。 小型的私家园林多取内向布局的形式,尤以苏州的最为典型,如半园、畅园均属这种布局形式。它的特点是所有建筑均背朝外而面向内,可以布置较多的建筑不至于造成局促的局面。但这种内部布局也有其局限:其一是规模不宜太大,若院内太大,势必会使所形成的空间院落空旷单调。其二,由于这种布局从外部看常常显得封闭,沉闷而无生气。 例如苏州沧浪亭,采用了内、外相结合的手法,其主要景区就是以山为中心而在其四周环列布置建筑,亭、廊就布局看显属内向形式,但实际上并无向心的

2023年建筑书籍读书笔记(精选6篇)

2023年建筑书籍读书笔记(精选6篇) 建筑书籍读书笔记1 从我自身的角度来说,一直存在一个偏见:认为教材都是编写得极差的。想一想从小学到高中,学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这恐怕是人类(私自揣测)的一种逆反心理吧。在上课期间,去图书馆查找过外建史的其他书,有一本东南大学出版的《外国建筑史》感觉也还不错。其他的一堆带彩图,五颜六色的书,也就骗骗小孩子不错。 这本书老师大概讲了一半,到文艺复兴就期末了。正是精彩的地方戛然而止,于是,考完试自己又接着看,后面的感兴趣的着重看了一遍,整个算是把书完整过了一下。 如果再多有一周时间让蒋老师把巴洛克风格、法国古典主义、洛可可风格这些讲一下自然是最好的。再往后感觉都没有这么历史特征明显的时期了。整个后面给人的感觉就是:走三步退两步。历史稍有进步,马上又会出现对古代某一种风格的强烈崇拜,模仿。古希腊,古罗马,哥特式。再者即是,一味追求繁复,追求毫无疑义的浮夸的装饰,而脱离了建筑的本质:空间。 我想学习历史不是为了一定要记住哪个年代到底发生了什么,更不是为了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而是让我们以史为镜,让我们知道一个建筑风格的形成到衰落是因为什么。唯此,我们才不至于在设计中丧失了方向,重蹈历史的覆辙。 建筑书籍读书笔记2

中国古代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古人凭借自己生活的气候环境从而营透了许多适合居住的宫殿、陵墓、桥梁、楼阁、移至阶基以及大众化的民宅······梁思成先生用毕生精力完成这本著作。 书中将中国建筑从上古时期到春秋战国到秦汉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十国到元明清以及清末民国的建筑物,可以说是详细的为我们将古代到民国时期的建筑呈现给我们,尤其是那些黑白配图,不仅让我了解了古今中国的建筑历史建筑要素,还让我了解到许许多多的古代文化与历史事件,因为建筑形式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从一本书中去感悟到许多,也应该学会很多。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国建筑也随着历朝历代的更迭在不断向前发展着。在原始社会时期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从艰难地建造穴居和巢居开始,慢慢地掌握了营建房屋的技术奴隶社会时期,因为有大量劳动力和青铜工具的使用,很多宏伟的都城、宫殿、宗庙得以建成经过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建筑逐步走向和谐统一,让我们不得不为它的恢弘大气而感慨。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有了后人的虚心学习我们的古代建筑文化才不会在发展的社会中慢慢让遗忘,我国现在仅存的几本书,宋朝李诫的《营造法式》、《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坊间通行的《鲁班经》,等等,书中保存的是先辈们的苦心孤诣,需要我们年轻人不忘历史眼看未来地去创造更实用美观的建筑。 建筑是文化的记录,是历史的见证者,梁思成先生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趁着我们年轻,思想还跟得上步伐,更应该好好领略我们自己的建筑文化,撇开走马观花,真正的用心去看建筑! 建筑书籍读书笔记3 寒假里我看的书很多,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揭秘名建筑》。书里面描写到的名建筑可多了,有埃及大金字塔、古罗马斗兽场、苏丹艾哈曼得清真寺………..接下来我就挑几个来讲一下。

苏州园林叶圣陶读后感

苏州园林叶圣陶读后感 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瑰宝,在中国园林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叶圣陶先 生的《苏州园林》一书,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向读者展示了苏州园林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苏州园林成为一种韵味和意境的体现。他用文学的方式 展示了园林的几何美学、宗教哲学以及自然人文的融合之美。苏州园林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巧妙地融合了艺术与自然,使人感受到一种和谐与宁静的境界。 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以“曲径通幽”为核心,追求园林与自然的融为一体。叶圣 陶先生深入研究了苏州园林的布局与构造,揭示了其独特之处。他指出,苏州园林中的建筑与景观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园林建筑的布局按照“见山不 见水,见水不见山”的原则,通过穿廊、回廊、连廊等手法,将园林与外界隔绝, 使人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另一个世界。 苏州园林还注重音乐与景观的结合。作者指出,苏州园林中的建筑设计往往会 考虑到音乐的因素,如琴、瑟、筝、琵琶等乐器的形状和声音会影响到建筑的设计。这种音乐与景观的结合,使苏州园林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在《苏州园林》一书中,叶圣陶先生还研究了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他指出, 苏州园林不仅仅是一个美学的表达,更是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苏州园林中的建筑、园林和文化符号相互交融,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生活和人文的理解和追求。苏州园林中往往会有文人雅士的居所,他们在园林中修身养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然而,苏州园林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多。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 改变,苏州园林面临着被商业化、被城市化的威胁。叶圣陶先生在书中提到了这一点,并呼吁对苏州园林进行保护和传承。

《村居与园林》读书笔记

《村居与园林》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一篇周先生讲的《村居与园林》记录了一些体会。 我们印象中的古典园林和村落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很多园林中的设计都源于农村。 农村绿化看上去比较简单,但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致用”这三个基本原则的指导之下,能使居住部分和自然环境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人工与天然相配合的绿化地带。 我们印象中园林的小桥流水,竹影粉墙都来自于江南的村居。 大体来说村居分山地和平地,山地的居民,居住的房子都是依山傍岩,住宅的四周都有树木环绕。 平原地区的村落大都建设在河流或者道路旁。大多也有树木环绕。尤其是西北方向,用来抵御烈日防风。 宅前必留出一块广场,用以晒农作物之用,广场之前又植树一行,划分出空间的边界。 住宅的北面一般种植高树,江南则栽竹子,既可以遮阴又能迎风。 鸡喜欢居竹林,因为根部多小虫可食,且竹林之根要松,经过鸡的活动,有助竹的生长,两全其美。 住宅之外的通道,皆芳树垂荫,春柳拂水,都是极妙的画面。而这些绿化也不仅仅用来观赏。它们都有自己的功能。 比如:栗树、乌桕、楝树,这些树不仅果实可以食用,其木材也可以利用。

华北的杨树,槐树;浙江以南的樟树;福建以南的榕树都是当地的特色,待树长大则翠盖若棚。 村落建筑常利用矮树作为绿篱,绕屋代墙。 宅旁的竹林与果树,在生产上也起作用。 池塘中种植芦苇,布菱荷。如嘉兴的南湖,南塘的莲塘。 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了造园。所以我们今天在园林中见到的“柳荫路曲”、“梧竹幽居”、“荷风四面”等都是从农村的生活中提炼得来的。 所以山水画中的园林都是一派村落风光。除了这些园林中还有一些有趣的设计也和村居智慧密不可分,比如古代园林中的桥常用一面阑干,这从很多山水画中都能看到,其实也是仿自农村。 所以农村的桥,无阑干则可,有栏则多一面,后来的造园人不明此理,小桥两边都加阑干,像个狭窄的弄堂,这未免“数典忘祖”了。 小流架板桥,清溪点步石,稍阔之河,曲桥几折,委婉多姿,尤其在山映斜阳,天连芳草,渔舟唱晚之际,人行桥上,极为动人。 在古代造园工人又大部分来自于农村,有体会,便可形成可留,可游,可看,可听,可想别具一格的中国园林。它紧紧和人结合了起来。 农村多幽竹嘉林,鸣禽自得,春江水暖,鹅鸭成群,来往自若,不避人们,因此在园林中建造“来禽馆”,也是寓意在此,可惜今日在设计动物园时,多数给禽鸟饱受铁窗风味,入园如探牢,这也是较原始的设计方法,没有生活,没有感情,不免有些粗暴吧

《苏州园林》读书笔记_《苏州园林》读书心得五篇

Use ideals to achieve life, don't waste the years.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 《苏州园林》读书笔记_《苏州园林》读书 心得五篇 篇一:《苏州园林》读书笔记 我读到了一篇*,关于苏州的,名叫《苏州园林》。苏州的园林多的很,例如有拙政园、留园、沧浪亭和狮子林。书中大体简介是:拙政园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拙政园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归隐之地,取“拙者之为政”的语意而名,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沧浪亭沧浪亭地处城南三元坊,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狮子林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元代至正二年,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固,

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而得名。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留园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园中分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池为中心,风景明净清幽;东部则厅堂宏丽轩敞,重楼叠阁;西部是土山枫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园风光。全园建筑布局结构严谨,尤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亦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网师园网师园,全园占地约八亩余,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怡园怡园,在苏州园林中建造最晚,得以博采诸园之长,形成其集锦式的特点,由于其布局紧凑,手法得宜,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全园面积约九亩,东西狭长。园景因地制宜分为东西两部,中以复廊相隔,廊壁花窗,沟通东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廊东以庭院建筑为主,曲廊环绕亭院,缀以花木石峰,从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蕴丰富的国画。廊西为全园主景区,池水居中,环以假山、花木及建筑。中部水面聚集,东西两端狭长,并建曲桥、水门,以示池水回环、涓涓不尽之意。池北假山,全用优美湖石堆叠,山虽不高而有峰峦洞谷,与树木山亭相掩映。作者曾留意过苏州园林的资料,发现这些园林的主人都曾是仕途不得志的文人。比如:

园林景观的读书笔记经典语录摘抄

园林景观的读书笔记经典语录摘抄 园林景观很是美丽,关于景观的书籍也是很多的,那这类的读书笔记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园林景观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园林景观读书笔记篇(一) 一、实习内容 我在XX一家园林设计所做兼职。在实习期间我主要是参观和学习一些公园花坛的设计和花卉的租摆等。实习参观的主要地点是紫荆山公园,在实习期间我不但认识了很多花卉和树种,还了解到一些常见的花卉在园林造景上的应用,花卉可应用于很多方面,可以作为绿篱造景、花坛造景、花镜造景、行道绿化带、小庭园造景、悬垂绿化植物造景等。下面是我通过实习参观后所收集和了解到的花卉在园林造景上的一些应用。 1、绿篱植物及其造景设计 在园林绿化中,把植物密植成行,形成不同形式的树墙或篱状,即是绿篱。它常用来作境界、空间分隔、屏障、或作为花坛、花镜等背景、增添景色、减轻噪音、净化空气、幽静环境的特殊功能。绿篱的类型,依作用可分为隔音篱、防尘篱、装饰篱;依观赏价值可分为常绿篱、花篱、观果篱、采叶篱;依本身高矮形态可分为高、中、矮3个类型;依生态习性可分为常绿篱、半常绿篱、落叶篱等。而在紫荆山公园里比较多应用的是中绿篱。 高绿篱的作用主要用以防噪、防尘、分隔空间之用。它是等距离栽植的灌木或半乔木,单行或双行排列栽植,不通视线,为规则林带。设计高度在120—150厘米。常用树木可选择构树、龙柏、法国冬青、大叶女贞、珊瑚树、油茶、桧柏、簸箕柳、榆树、蜀桧等。 中绿篱在园林建设中应用最广,栽植最多。设计高度在50—120厘米、宽度不超过1米,多为双行几何曲线栽植,起着分隔大景区内风格不同、主景各异的小园、小景的作用,达到增加绿色质感、美化景观、引人入胜的目的。中绿篱宜多营建成花篱、果篱、观叶篱。造

苏州园林读书笔记

苏州园林读书笔记 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是叶圣陶写的,它是一幅鲜活的图画,记录了我们的祖先伟大的智慧。这么美的图画,我们的笔记又该写些什么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苏州园林读书笔记,一起来看看。 苏州园林读书笔记篇一 要说苏州园林的最大的特色啊,并不只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景,而真正引人入胜的更在于它的"花木寓意,叠石寄情。" 例如拙政园,她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可见其造诣之深,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拙政园的后池种满了荷花,一到三伏的盛夏,接天的莲叶无穷碧,映日的荷花也别样红。荷花的品性高洁,花木中它的寓意最高,正如园主人的性情,不好官场荣华富贵,也不鞠躬于车马前,隐居之后留心于农事,造福于百姓,这何尝不是荷花寓树人。 我最中意的园林在苏州一个叫木渎的小镇上,它并不出名,那里没有人山人海的游客,倒也落得清闲,它有个很美的名字,叫做虹饮山房。它的建筑风格相较于拙政园显得亲切了许多,就像一幅水墨丹青,落到人间,满怀柔情的展开画轴,成了人们口中传唱的歌谣,就等你迈入其中,听树下的女子弹琵琶,拂手抬袖间,苏州的评弹和着吴侬软语回响在她的一颦一笑间,这苏城的风华和婉约早就揉进了你的眼帘内,叫人怎么能不如痴如醉。 苏州的园林比不上紫禁城的大好河山,也敌不过长安洛阳那富贵花开的繁华,却能寄你一份求之不得的奇缘。 姑苏总有下不完的细雨连绵,唱不尽的才子佳人,这一切的一切,请你好好的看。 苏州园林读书笔记篇二 佳句赏析 1.苏州园林据说有100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到过”表示作者研究、概括的范围。“也到过一些其他地方的园林”是为下文做铺垫,也是评价苏州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笔记—第四章 园林的全盛时期隋唐

中外园林史 题目: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笔记—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时期——隋唐 姓名:马涛 学号:201257049 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 专业:环境设计 指导教师:林墨飞

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期 ——隋唐 第一节总说 一、时代背景 隋、唐推行均田制,限制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把部曲和庄客解放为自耕农,佃农制代替了佃奴制。在经济结构中消除庄园领主经济的主导地位,逐渐恢复小农经济,并奠定其在宋以后长足发展的基础。促进了国势的进步和发展。二、经济文化持续繁荣与成就 贞观之至和开元之治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发达兴旺的高峰。 1、文学艺术方面 诗歌、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在弘扬汉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汲取其他民族甚至外国文化,呈现出群星灿烂,胜极一时的局面。 ⑴绘画领域:除宗教画之外还有直接描写现实生活和风景、花鸟的世俗画;按题材区分画科已具体化,花鸟、人物、神佛、鞍马、山水等均成独立的画科。 ⑵唐代已出现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例如,大诗人王维描写山野、田园的如画自然风光;同时,山水画也影响园林,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的融糅诗情、画意,在私家园林中更为明显。 2、传统的木构建筑,在技术或艺术方面均已趋于成熟,具有完善的梁架制度、斗拱制度以及规范化的装修、装饰。 3、观赏植物方面 观赏植物的栽培园艺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培育出许多珍稀品种如牡丹、琼花等,也能引种驯化、移栽异地花木。还有嫁接法、灌浇法、催花法等技术利用。 三、建筑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4、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 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第二节皇家园林 一、隋唐长安城的布局 唐长安(隋大兴)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布局最严谨的一座繁荣都城。布局:宫城位于皇城之北的城市中轴线的北端,面积约4.2平方公里,中部太极宫,西部掖庭宫,东部为太子居住的东宫。太极宫又称“西内”,是皇帝听政和居住的宫室。另外有“东内”大明宫和“南内”兴庆宫,相当于另外两处“大内”。 二、隋唐洛阳城的布局 洛阳平面近于方形,和长安城相同,皇城在宫城之南,城内集中建中央官署。宫城核心部分“大内”为正方形,东、西、北三面,有东宫、西隔城和陶光园、耀仪城、圆壁城等重城环拥。洛阳城北为邙山,禁苑只能建在皇城、宫城之西,而不能如大兴那样建在城北。

园林景观读书笔记

园林景观读书笔记 园林景观读书笔记篇1 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我们常常渴望寻找一处心灵的栖息地,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放松和滋养。对于我来说,这个地方就是园林景观。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园林景观》的书,这本书带我进入了一个充满艺术和美学的世界。这本书的作者,日本园林大师枡野俊明,以他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向我们展示了园林景观的魅力。 《园林景观》这本书主要围绕四个主题展开:自然、和谐、人文和情感。在书中,作者以他的亲身经历和知识,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如何将这四个主题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处能够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园林景观。 自然是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枡野俊明强调,我们应该尊重自然,并在设计中融入自然元素。他认为,自然的曲线和纹理可以带给人们平静和舒适的感觉。在书中,他引用了许多日本传统园林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利用自然元素来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和谐是园林景观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枡野俊明认为,设计师应该尊重场地原有的特征和环境,并在设计中融入这些元素。他还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认为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尽可能地利用可再生资源。 人文是园林景观的第三个主题。枡野俊明认为,园林景观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还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他强调了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并引用了许多中国和日本的古典园林作为例子。他认为,通过将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中,我们可以创造出一个有深度和灵魂的园林景观。

情感是园林景观的最后一个主题。枡野俊明认为,设计师应该关注人们的需求和情感,并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期望。他认为,一个好的园林景观应该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园林景观读书笔记篇2 园林景观读书笔记 我近期在阅读一本名为《园林景观》的书,这本书由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所著。全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和技巧,让我对园林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书中详细阐述了园林景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平衡自然美和人工美。芦原义信强调,园林景观的设计应该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行为、心理和生理需求,创造出舒适宜人的环境。他提出了“景观空间”的概念,认为景观设计应该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够吸引人们参与其中,使人与自然环境产生互动。 书中还涉及了许多实际案例,如东京庭园、京都御所等。这些案例展示了不同风格的园林设计,从宏观的规划到微观的细节处理,都体现了芦原义信的独特理念。我特别欣赏他在京都御所设计中对传统元素的处理,既保留了历史风貌,又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让人耳目一新。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我认为,园林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美化环境,更是对人性的关注和对自然的尊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将芦原义信的理念与我的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更具人文关怀和自然和谐的园林作品。 总的来说,《园林景观》是一本启发人心的书籍,它让我对园林艺术有了新的认识,也为我提供了许多实用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我相信,这本书将成为我设计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苏州园林读书笔记

苏州园林读书笔记 苏州园林读书笔记篇一 苏州的园林比不上紫禁城的大好河山,也敌不过长安洛阳那富贵花开的繁华,却能寄你一份求之不得的奇缘。 姑苏总有下不完的细雨连绵,唱不尽的才子佳人,这一切的一切,请你好好的看。 上周我们055班所有的同学在您和汪老师的带领下去了苏州游览了虎丘,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等地方,让我们领略了另一番风情,让我们感受到了泥土的清新和大自然的气息。 虎丘素以“苏吴中第一名胜”著称,以有2500年的悠久历史, 宋代大文豪有“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名句。位于虎丘 的万景山庄借山光塔影,恬美如画。我们在那里拍照留影,甚是高兴,。绿树成荫,气息清新,让我们有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虎丘的几处泉也很吸引人,尤以剑池为胜。剑池,是唐代李季卿品 评的天下第五泉。石壁上刻有"虎丘剑池"四字,相传是唐代大书法 家颜真卿的手迹。剑池位在千人岩底下,呈长方形,深约5米。池 上两崖如劈,藤蔓披拂。崖底便是一汪碧波,形如长剑,澄澈透明,冷气逼人。崖壁上有宋书法大家米芾手书"风壑云泉"刻石,字体雄 浑遒劲。 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东北侧。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前后,王献臣用大宏寺的部分基地造园,用晋代潘岳《闲居赋》中 “拙者之为政”句意为园名。现在的拙政园经过多次修建,规模非 常宏大,现为苏州园林之首,面积约为62亩,分为东区(原“归田 园居”)、中区(原“拙政园”)、西区(原“补园”)三部分。1961 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是私家园林,风景如画,景 色宜人,鸳鸯阁,芙蓉榭,兰雪堂等都非常能吸引人。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内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此园的特点是水面在园区以外,园内以土石山为中心,建筑 环山布置,漏窗式样和图案丰富多彩,古朴自然。北门渡石桥入园,两翼修廊委蛇,中央山丘石土相间,林木森郁。沿西廊南行,至西 南小院,有枫杨数株大可合抱,巨干撑天,枝繁叶茂,院墙表面嵌 有多幅雕砖,刻画历史人物故事。东侧为清香馆和五百名贤祠,祠 建于道光七年,内壁嵌砌本地历代名人线刻肖像及小传数百方。再 南有厅屋翠玲珑和看山楼,环境清幽。由此折东,为明道堂一组庭院,此堂为园中最大建筑,格局严整。堂北山巅,绿荫丛中,有石 柱方亭名沧浪亭。下山有复廊景通内外,复廊外侧临水。还有小亭 观鱼处和厅屋面水轩,可俯览园外水景。沧浪亭虽然很小,但是很 有风味。 有很多都是听导游讲的,我们之前了解的甚少,但这次我们亲身体验了苏州园林的秀丽风景,可谓是大开眼界,虽然辛苦了点但是 很值得! 苏州园林读书笔记篇二 一曲昆曲,千曲百转,柔软的像一阵阵清风, 只看见一处楼阁,两个戏子,后面笙笛鼓琴。飘渺的声音穿过一池的荷花,伴随着清波传来。我坐在一亭中,正值春天,亭后桃花 盛开,片片花瓣飘落而下。湖旁的那棵大树枝叶遮天,似乎不想让 这这曲声跑到天边。 又一转,只听见一声声曲调仿佛就在眼前。但走在走廊里,看不见声发何处。走廊清浅而温和,随这昆曲亦是千转,廊上有镂空, 空出便是一景,或是柳树一株,上有黄鹂两只。或是一树牡丹,碗 般花朵似一团燃烧的火焰。或是一叶芭蕉,雨后更显青青。 最后,我找到一山,旁边一清水簌簌流出,找一石,面朝暖阳,闭眼听曲,听那悠悠的声,品那深深的情。

苏州园林读书笔记

苏州园林读书笔记 以下是由PQ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苏州园林,欢迎大家学习参考。 苏州园林读书笔记篇一 苏州的园林比不上紫禁城的大好河山,也敌不过长安洛阳那富贵花开的繁华,却能寄你一份求之不得的奇缘。 姑苏总有下不完的细雨连绵,唱不尽的才子佳人,这一切的一切,请你好好的看。 上周我们055班所有的同学在您和汪老师的带领下去了苏州游览了虎丘,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等地方,让我们领略了另一番风情,让我们感受到了泥土的清新和大自然的气息。 虎丘素以“苏吴中第一名胜”著称,以有252019年的悠久历史,宋代大文豪有“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名句。位于虎丘的万景山庄借山光塔影,恬美如画。我们在那里拍照留影,甚是高兴,。绿树成荫,气息清新,让我们有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虎丘的几处泉也很吸引人,尤以剑池为胜。剑池,是唐代李季卿品评的天下第五泉。石壁上刻有"虎丘剑池"四字,相传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手迹。剑池位在千人岩底下,呈长方形,深约5米。池上两崖如劈,藤蔓披拂。崖底便是一汪碧波,形如长剑,澄澈透明,冷气逼人。崖壁上有宋书法大家米芾手书"风壑云泉"刻石,字体雄浑遒劲。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现全园占地约50亩,大致可分中、东、西、北叫个景区。其间以曲廊相连。迂回连绵,达700余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留园以宜居宜游的山水布局,疏密有致的丰间刘比。独具风采的石峰景观,成为江南园林艺术的杰出典范。留园于1961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渐被称为全国四大名园之一。留园虽小,但却有种小家碧玉的感觉。听导游跟我们讲留园的历史与发展过程,我们不由得为此惊叹! 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东北侧。明正德八年(公元152019年)前后,王献臣用大宏寺的部分基地造园,用晋代潘岳《闲居赋》中“拙者之为政”句意为园名。现在的拙政园经过多次修建,规模非常宏大,

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读后感

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读后感 《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撰。崇祯四年(1631)成稿,崇祯七年刊行。 《园冶》全面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 《园冶》内容由"兴造论"和"园说"两篇组成。园说下分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十部分。全书共三卷,附图235幅,其中卷二是装折中的栏杆图式。 兴造论 作者阐明写书的目的,着重指出园林兴建的特性是因地制宜,灵活布置。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总的指导思想,需要有一个善于巧妙利用环境来进行创作的人来主持。因此作者把自己的经验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园说 是全书的主体。作者把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征概括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在叙述过程中着意把园林造景的刻划和意境感受联系起来,勾划出中国江南园林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特色。 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江苏),择居润州。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或问日:「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成「壁」,靓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遂播闻於远近。适晋陵方伯

吴又予公开而招之。公得基於城东,乃元朝温相故园,仅十五亩。公示予曰:「斯十亩为宅,余五亩,可效司马温公『独乐』制。」予观其基形最高,而穷其源最深,乔木参天,虬枝拂地。予曰:「此制不第宜掇石而高,且宜搜土而下,合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画意;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壑飞廊,想出意外。」落成,公喜曰:「从进而出,计步仅四里,自得谓江南之胜,惟吾独收矣。」别有小筑,片山斗室,予胸中所蕴奇,亦觉发抒略尽,益复自喜。时汪士衡中翰,言於銮江西筑,似为合志,兴又予公所构,并骋南北江焉。暇草式所制,名《园牧》尔。姑孰曹元甫先生游於兹,主人皆予盘桓信宿。先生称赞不已,以为荆关之绘也,何能成于笔底?予遂出其式视先生。先生曰:「斯千古为文件者,何以云『牧』?斯乃君之开关,改之曰『冶』可矣。」崇祯辛未知秋杪否道人暇於扈冶堂中题。兴造论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古公输巧,陆云精艺,其人岂执斧斤者哉?若匠惟雕镂是巧,排架是精,一架一柱,定不可移,俗以「无窍之人」呼之,其确也。故凡造作,必先想地立基,然後定期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於得体合宜,未可拘牵。假如基地偏缺,邻嵌何必欲求其齐,其屋架何必拘三、五间,为进多少?半间一厂,自然雅称,斯所谓「主人之七分」也。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何也?园林巧於因界,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义;需求得人,当要节用。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树,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

园冶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

园冶读书笔记 园冶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园冶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园冶读书笔记1 《园冶》是我国明代关于造园理论的一本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关于造园理论系统介绍的著作,是公认的一部很难读懂的最古老、最优秀的中国古典园林传统著作。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除了学习体会作者对造园的理论与对它的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感慨:看着原文的古文有些语句不能很好的理解,即使看了陈植老先生注释的《园冶注释》由于是繁体字和竖向的从右到左的书写,也使得在阅读中不是很习惯,不禁感叹中国大陆文化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的不足。这些都是题外话了,对于《园冶》此书是第一次阅读,以下也只是在阅读中自己的一些浅显的感受。 作者计成对造园艺术中的几个主要方面,如造园的指导思想,园址选择,园林布局(包括建筑、门窗、栏杆、墙垣等的构造和形式),掇山、理水、置石、择木、铺地、借景等,都有系统阐述。而书中不仅仅是谈如何造园,文中始终贯穿的一个思想就是"天人合一"的观念,一切讲究“因地制宜”“精而合宜”。 在兴造论中,计成本人提到造园乃是“三分匠,七分主人”,且强调这个“主人”并不仅是户主、出资人的概念,而是“能主之人也”,“主人”即工程主持者,指出了设计师的重要性。 即使不是自家园内的景致也可以通过借景的方式来增添自己园林的美感。照猫画虎的描摹并不是难事,重要在于其精髓的表现,并根据工程进程的变化而调整设计方案。这就体现了“主人”的作用,匠人可以通过能工巧手制造出景致的景观,但各个小品的搭配,整体的布局就要靠设计师来把握大局,做到“园林巧於因借,精在体宜,愈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书笔记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书笔记LT

斜坡,理想的地形条件,只需最小程度的挖方;5-10%斜坡,适于楼房建造,但需在坡度较高范围内更仔细地选址;10-15%斜坡,住宅单元需呈错层状,并与等高线平行,以减少挖填土方量,同时还需建造挡土墙;15%以上的斜坡,住宅需采用特殊建筑方式进行修建,如支持柱式工程,道路的铺设及设施选取不易且造价高。 12. 用作商业中心以及附属停车场的工地的坡度分析:0-1%坡度,太平坦不利排水;1-5%坡度,可供选取的理想挖掘条件;5-8%坡度,需进行定量的土方挖掘,停车处应与等高线相平行;8%以上的坡度,不宜进行工程修建,以避免毁坏环境。 13. 许多醒目的形状和色彩被安置在平坦的地面上,以利用这种背景特性,而雕塑式的建筑便是一个例证。 14. 水平地形的中性特性,还可任其他表面被雕饰成立体的和中空的画面。仅就为原有水平地形增加特性和调剂其单调性来说,这种方式还是可行的。 15. 地平面范围、斜坡坡度、地形天际线在封闭空间中都同时起作用。在任何一个限定的空间内,起封闭程度依赖于视野区域的大小、坡度和天际线,一般的视域在水平视线的上夹角40-60度到水平视线的下夹角20的范围内,而当谷底面积、坡度和天际线三个可变因素的比例达到或超过45(长和高为1:1),则视域达到完全封闭,而当三个可变因素的比例少于18度时,其封闭感便失去。 16. 一般说2:1的斜坡比例,乃是地表土壤堆筑的最大绝对极限。

斜坡超过2:1的比例,若不在其上筑起石块或其它硬质,不受腐蚀的材料,那么这些斜坡极易产生侵蚀现象。即使是2:1的斜坡,也必须覆盖地被植物和其它植物,以防止其水土流失。 植物 1. 风景园林师的智慧应闪烁在通晓植物的综合观赏特性,熟知植物健康生长所需的生态条件,以及对植物所生长的环境效应的了解方面。 2. 因为,地被和灌木一般先于乔木达到成年,因此,设计师还需拟定一项定期更换衰老灌木和地被植物的计划。 3. 一般植物在室外环境汇总能发挥三种主要功能:建造功能、环境功能及观赏功能。 1)建造功能:植物能在景观中充当建筑物的地面、天花板、墙面等限制和组织空间的因素。这些因素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视线的方向。在涉及植物的建造功能时,植物的大小、形态、封闭性和通透性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2)环境功能:植物能影响空气的质量,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3)观赏功能:因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和质地等特征,而充当景观中的视线焦点。也就是说,植物因其外表特征而发挥其观赏功能。 4. 在城市布局中,树木的间距应为3-5m,如果树木的间距超过了9m,便会失去视觉效应。 5. 为了增强由地形构成的空间效果,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植物种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