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开发技术要求

模具开发技术要求
模具开发技术要求

模具开发技术要求

1 方案、图纸确认要求

1.1 模具制造厂家在收到我司确认的产品三维图(小型1天、中型2 天、大型3 天)内将分型线、结构简图等技术问题与我司确认。模具制造厂家的模具结构图纸在设计完成后应提交我司确认,特别是浇口设置、分型面设置等影响到外观质量的设计,以及镶拼方法、结构运动等重要问题,必须在我司认可后执行;模具制造厂家在模具加工过程中发现结构出现问题,需及时通知我司,新的结构必须在得到我司确认后实施;否则出现的问题由模具制造厂家负责。

1.2 模具制造厂家在模具加工过程中,如果出现质量事故,应及时向我司通报,同时模具的修补方案应得到我司的认可,并更改模具结构图纸;如需烧焊修补,模具修补区域、烧焊工艺必须得到我司项目工程师的书面确认,并在图纸上明确标明实际烧焊区域以及影响区域;

1.3模具分型面上必须设计合理的排气槽。 模具分型面设计应合理,并且保证足够的强度。定模固定板与注射机固定板间要增加隔热板,防止定模固定板和注射机固定板扩大,导致拉杆错位使模具咬死。电器盒安装在模具顶部,冷却系统接头设计在模具底部,排水槽出口在分流板安装板底部。

2 模具材质要求

2.1 模具成型零件材质要求。具体材料由模具制造厂家按照我司指定品牌自行采购;

2.2 模具制造厂家提供模具使用钢材的材质报告,并保证钢材质量,如在模具规定寿命期限内因钢材质量问题而引起的模具故障,模具制造厂家应承揽由此而造成的一切我司损失,并应立即按我司要求修复模具或更换模具;

3 模具各个系统要求

3.1 浇注系统要求

3.1.1 主流道均采用浇口套标准件,并确保与设备配套。三板模分流道出

在前模板背面的部分截面必须为梯形,主流道抛光至表面粗糙度Ra3.2 以上,三板模点浇口分流道抛光至表面粗糙度Ra1.6以上,无倒扣;

3.1.2 三板模倒锥形拉料杆必须可靠固定,可以用沉头螺丝固定,也可以用压板压住,但不能在模具运输或装卸时掉出。主流道拉料杆处,冷料穴一般为锥形,以便拉出冷料,便于取件。

3.1.3 模具料道应设计合理,冷料要易于去除,制品外观面应无浇口痕迹,浇口尺寸和浇口高度要一致,偏差不大于0.05mm,浇口无注塑缺陷(喷痕、流纹等),制品有装配处不应有残余冷料。

3.2 冷却系统的要求

3.2.1 冷却水路的设计必须充分均匀,一个系统的各个浇口要有专门且条件完全相同的冷却水,一系列浇口的冷却回路不能串联使用。模具正常生产时,必须满足合同规定的注塑生产周期要求,并且模具成型部位前后模温差要求在±5C以内;

3.2.2 冷却水路必须畅通,无铁屑污物等,无漏水和渗水现象;

3.2.3 所有冷却系统要求使用标准配件,如:水嘴、水管、堵头、密封圈等均采用我司指定的标准件标准设计;

3.3 顶出机构要求

3.3.1 所有顶杆、扁顶、推杆均选用盘起公司和三住公司标准零件供应商的产品;顶杆杯头端面齐平,无打磨痕迹,若顶杆上加倒钩,要求倒钩的方向必须保持一致或均匀并不能影响制品取出;严禁更改顶杆胚头尺寸,包括直径和厚度,推板与顶杆胚头要求互相匹配,不准加垫片;

3.3.2 顶块的固定必须牢固,四周非成型部分应加工3-5度的斜度,下部周边应倒角;方顶杆必须设置油槽;复位弹簧选用指定标准件,两端不能打磨、割断,复位弹簧安装孔底面必须为平底;

3.3.3 对于顶面非平面的顶杆,都应有止转定位,顶出复位顺畅、无卡滞、窜动现象。

3.3.4 顶出板复位必须到底,顶块等顶出机构与滑块等有干涉的模具应增加强制复位;

3.3.5 模具液压系统驱动的顶出复位,在装配后和试模前应检查,保证动作可靠。所有液压驱动零件必须设计行程开关控制动作。

3.4 斜顶和滑块机构的要求

3.4.1 斜顶机构的运动应顺畅,无卡滞、起刺、复位不良等缺陷,斜顶的抽芯角度一般情况下不得大于15度;

3.4.2 滑块抽芯一般使用斜导柱驱动,斜导柱与开模方向夹角应比滑块锁紧面与开模方向夹角小2-3度。也可采用液压等其它可靠方式驱动;

3.4.3 滑块滑动底面与模板之间、锁紧面应设计耐磨板;

3.5 热流道的要求

3.5.1 热流道电源线插座必须固定在定模板上。

3.5.2 热电偶的型号必须明确,并与温控表对应,热电偶布置位置合理,控温可靠,每一组加热元件都应有热电偶控制,温控表设计温度与实际显示温度误差不能大于±5℃,控温应灵敏;

3.5.3 喷嘴与加热圈应紧密接触,喷嘴上下两端的避空段、封胶段、定位段尺寸符合图纸要求。

3.5.4 分流板加热器可选用加热棒、加热丝等元件。加热棒应接触良好,加热棒与集流板应有 0.1mm的配合间隙(h7/g6),便于更换、维修; 3.5.5 模具上安装热流道走线部分的槽位必须是圆角过渡;且圆角不得小于R3,热流道接线应捆扎,用压板盖住,以免装配时压断电线,装配完成后,使用万用表进行检查,避免有接地现象;

3.5.6 所有的热流道模具必须有热流道标识牌,标识牌的内容必须保证与实际接线一致;

4 模具生产设备和生产效率及模具吊装的要求

4.1 模具与设备的接口要求

4.1.1 模具的设计必须完全适合选定的注塑机参数。(有关注塑机参数由我司提供或模具制造厂家到我司测量)

特别是顶出孔的大小及其位置确定,必须与所提供的注塑机相配;

4.1.2 定位圈选用我司的标准件。如有特别要求,请按照单套模具具体要求执行;

4.1.3 顶板、底板的孔位与所提供设备相符;

4.1.4 浇口套球径和入口直径应大于注塑机喷嘴球R和入口直径;

4.2 模具的吊装要求

4.2.1 模具配件不能影响模具的吊装和存放,如安装时下方有外漏的油缸、预复位机构等,应有支撑腿保护,支撑腿应高于模具配件;如安装时上方有外漏的油缸、预复位机构等,可以更改吊环孔位置,但必须保证模具吊装平衡;

4.2.2 每个重量超过10KG 的模具零部件都必须有适合的吊环孔,其它零件也需有相应措施保证零部件拆卸安装方便;

4.2.3 吊环必须能旋到底,吊装必须平衡,5-16T模具起吊时最大偏移量不能超过3mm,16T以上不能超过5mm;

4.3 模具生产节拍的要求:满足成型机节拍要求(一个循环的时间):1800T:75秒。

5 模具外观与模具标识以及模具使用寿命要求

5.1 所有的模具型腔数量超过一个以上者必须有型腔标记;型腔标记必须清楚,表面不得产生缩水等缺陷;

5.2 所有模具的水路、油路必须有进出标识;水的进出标记为“IN”“OUT”油的进出标识为“OIN”“OOUT”;

5.3 在正常情况下,模具的使用寿命要求不得低于30万次。

6 模具备件和技术资料要求

6.1 模具备件要求

6.1.1 在买方终验收合格之日起,在质保期内,卖方按技术协议规定的生产节拍为买方连续正常生产免费提供备品、备件及服务。

6.1.2 质保期满后,卖方承诺持续不断的为买方提供优惠价格的备件及技术支援。保证模具交付一年内(或正常生产2万件以上)的备品、备件提供和一年内的免费模具维修(供方模具本身问题),如需方使用不当造成模具损坏,供方有义务协助需方进行维修。

6.1.4 所提供的模具备件应随模具运输至我司指定的地点,备件清单应传真我司技术开发部。

6.1.5 热流道系统、液压系统应根据合同要求或单套模具要求提供相应部件的备件及所购标准件的供货商名称、联系方式和产品详细型号等;

6.2 技术资料要求

6.2.1 模具交付时,模具制造厂家向我司提供全套最终版本的模具技术资

料:

1)、模具的3D、2D数据 1套 光盘形式

2)、完整的模具图纸 3套

3)、模具标准件资料 1套

4)、模具使用说明书 1套

5)、全部模具的易损件、备品、备件清单 1套

备注:完整的模具图纸包含模具明细表、装配图、动模图、定模图、重要零件图、水路循环图、热流道图。

6.2.2 模具使用的工艺参数。

7 模具验收标准

7.1 模具出厂检验要求

7.1.1 模具制造厂家应按照合同规定时间首试,模具首试后,模具制造厂家应将样品连同样品尺寸和外观自检单及注塑工艺记录表一起送我司检验并装配验证;

7.1.2 模具出厂前,模具制造厂家应按本技术协议和合同要求对模具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填写由我司提供的自检表。我司将按此对模具进行检验,如有不实,模具制造厂家应承担相应的处罚。此项作为中期款付款依据;

7.1.3 模具在最终交付我司前应进行试模验证,对在试模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模具交到我司后不允许出现制品难成型、制品取件困难以及使用脱模剂等严重缺陷;

7.2 验收分为两部分:塑料件验收和模具验收

7.2.1 塑料件的外观和尺寸必须完全符合图纸要求和装配要求,达到我司质检部门的验收标准;

7.2.2 模具的验收以“技术要求和合同为准,必须全部符合要求,模具制造厂家在模具交付时,需提供模具自检报告,模具运到塑料公司进行全面检验包括试模和验证。

7.2.3 如我司检验结果与模具制造厂家自检不符,模具制造厂家应承担相应违约责任。如模具不符合以上技术要求,存在严重缺陷,模具制造厂家除按合同要求重新开模外,还应按合同要求承担违约责任

7.2.4 模具制造厂家制作的模具在我司工厂,在正常工艺下生产三轮,每

轮连续生产500件模具无故障和零件合格率、外观合格率、涂装合格率、尺寸合格率必须达到招标文件中所规定的质量目标,且效率符合我司要求,模具方可验收。

8 外观要求

8.1 模具外表面需涂银灰色防锈漆、在操作面要用印有明显黄色字体的模具名称。同时在操作面的右下角要镶有名牌。名牌要有如下内容:

1)模具名称和型号

2)模具制造厂家

3)模具制造厂家地址

4)模具生产制造日期

5)模具型腔、型芯材料及生产厂家

6)模架、热流道等主要件生产制造单位

知名企业注塑模具技术规范

注塑模具技术规范 发布

1.目的 1.1 为不断提升模具质量和模具产出,确保模具制造出合格产品并正常稳定的生产; 1.2 通过实现模具的一致性来达到产品的一致; 1.3 进一步细化和规范注塑模具模具设计与制造, 2.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家用空调国内事业部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 3.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 4.术语和定义 无 5.模具分类:根据模架尺寸将模具分为大、中、小三类。 5.1模架尺寸6060以上称为大型模具; 5.2模架尺寸3030~6060之间为中型模具; 5.3模架尺寸3030以下为小型模具。 6. 模架选用 6.1 模架的指定供方 名称模架类型指定供方 模架模架系统标准、非标准龙记、环盛、德胜科达、昌辉 6.2 优先选用标准模架,若选用非标模架,应优先选用标准板厚。 6.3 大型非标模架,导柱直径不小于Φ60mm。 6.4 三板细水口的大型/中型模架,导套材质采用青铜石墨套。例如:分体机底盘。 6.5 大型非标模架导套孔壁厚与模架边不得小于20mm,回针孔壁厚与模架边为35~40mm,回针直径不小于Φ30。 6.6 模架非成型部分的模板零件应采用1050材质, 硬度HB170-220。 6.7 钢导柱、导套及回针等所用材料的表面硬度不低于HRC602°。 6.8 A板、B板镶件框壁厚一般为:(小模)30~50mm、(中模)50~80mm、(大模)80~120mm。 6.9 开镶件框后B板厚度一般为:(小模)30~50mm、(中模)50~80mm、(大模)80~120mm。 6.10 镶件成型部位厚度一般为:(小模)25~35mm、(中模)35~50mm、(大模)50~70mm。 7. 模具钢材 7.1 模具钢材的选用 产品材料适用产品型腔型芯

注塑模具现状与发展

注塑模具CAD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 摘要:本文论述了我国注塑模具行业的概况及其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对于国内外注塑模具技术的发展历程好现状做了简单的论述,最后总结出模具的专业化、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虚拟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注塑模具;CAD;发展 1引言 塑料制品在日常社会中得到广泛利用,模具技术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内注塑模在质与量上都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国外的先进技术相比,我国还有大部分企业仍然处于需要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现代化管理以及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 2我国注塑模具工业概况 我国虽然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模具,但长期为行程高技术含量的产业。直到10世纪年代后期,随着科技的进步,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对发展模具工业给予了高复重视和支持,募集工业才驶入快速发展轨道。 近年来,我国模具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我国模具生产企业中,数字化设备比较齐全,模具CAD/CAE/CAM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采用高速加工的先进技术的企业也逐渐增多。模具标准间使用覆盖率级模具商品化率都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热流道技术在塑料模具行业中应用比例越来越高。 注塑模具在量和质方面都有较快的发展,我国最大的注塑模具单套重量己超过50吨,最精密的注塑模具精度己达到2微米。制件精度很高的小模数齿轮模具及达到高光学要求的车灯模具等也已能生产,多腔塑料模具已能生产一模7800腔的塑封模,高速模具方面已能生产挤出速度达6m/min以上的高速塑料异型材挤出模具及主型材双腔共挤、双色共挤、软硬共挤、后共挤、再生料共挤出和低发泡钢塑共挤等各种模具。在CAD/CAM技术得到普及的同时,CAE技术应用越来越广,以CAD/CAM/CAE一体化得到发展,模具新结构、新品种、新工艺、新材料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特别是汽车、家电等工业快速发展,使得注塑模的发展迅猛。

SGMW注塑模具配模技术规范

注塑模具配模技术规范

前言 本标准由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提出并负责起草。本标准由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注塑模具配模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注塑模具(以下简称模具)研配、飞模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SGMW开发管理的模具。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件。 2.1 飞模 模具的分模面及滑块面等经过机加工或放电加工后,要用蓝丹着色来确认面同面的接触是否良好,如接触不很理想就加以钳工修正,这个过程就叫飞模,也叫合模或对碰。 2.2 封胶位 型腔的周边挡住胶料,使胶料不要外溢的部位。 2.3 碰穿位 采用前后模仁对碰形成产品中间孔洞或缺口的部位。 2.4 擦穿位 采用前后模仁侧插形成产品中间孔洞或缺口的部位。 2.5 前模 模具的型腔板,也叫定模板、母模板。 2.6 后模 模具的型芯板,也叫动模板、公模板。 3 模具配模 模具配模是模具制造工艺全过程的最后阶段,包括精加工质检、模具研配、模具飞模、模具组装等工艺内容。按照模具合同规定的技术要求,将加工完成、符合设计要求的零件和购配的标准件,按设计的工艺进行相互配合、定位与安装、连接与固定成为模具的过程,称为模具配模,如图1所示。 图1 3.1 精加工质检 3.1.1 前后模仁(主镶件)、大滑块精加工后按照《模具三坐标检测规范》输出测量报告,小镶件、斜顶头、滑块等研配部件按图纸工艺要求检查尺寸,试模及验收时发现存在研配导致的烧焊视严重程度考虑额外备件或者报废处理。

3.1.2 前后模的水、气、油路孔去毛刺,吹干净(特别是油孔)装好堵头,用顶针、镶针来检查顶针、镶针孔,配合间隙以用手轻轻推进且不晃动为好。 3.2 模具研配 3.2.1 镶件研配 3.2.1.1 研配前需先清理被入位的火花纹、线割纹等加工痕迹,清理配合部位的毛刺并做倒角,研配基准面不允许打磨,涂蓝丹不宜太厚。 3.2.1.2 镶件底部要求100%到丹,四个侧面封胶距离不少于10mm,厚度不足10mm的全部到丹,要求试模时镶件位置没有飞边且拆卸方便。 3.2.1.3 镶件加工时至少加工两个互相垂直的直角面作为基准,实配另外两个面,对于大的镶件如模仁等,还需要在非直角面增加楔紧块保证精度,研配完成后锁紧整体光刀,镶件位置的产品上不允许出现明显的凸起或者凹陷(段差控制在0.03mm)。 3.2.1.4 验收时要求镶件在自由落入镶件孔后的段差不得大于0.5mm。 3.2.2 滑块研配 3.2.2.1 研配前清理导轨毛刺,上紧压条,调整装配间隙,要求用手能顺畅推动滑块,且不出现上下及左右晃动,防止单边磨损,静态验收时压条及导轨不能出现拉伤起毛。 3.2.2.2 碰穿位上蓝单,顺运动方向用铜棒敲击,敲击速度均匀及敲击方向正确,要求100%到丹。3.2.3 斜顶、直顶研配 3.2.3.1 研配前需先清理被入位的火花纹、线割纹等加工痕迹,清理配合部位的毛刺并做倒角,研配基准面不允许打磨,涂蓝丹不宜太厚,均匀散布即可。 3.2.3.2 顺运动方向用铜棒敲击,确保敲击速度均匀及敲击方向正确,敲击途中发现斜顶变紧应及时将其取出检查异常点,进行修磨后再次装配,如此反复直至配合完成(在装配较紧时切不可强行装配,以免模具损坏)。 3.2.3.3 修配余量尽量上磨床或CNC加工,需要用打磨笔去除的保留0.1mm余量,再用锉刀、油石推顺。 3.2.3.4 一体式的方杆斜顶要求封胶位100%到丹,组合式的圆杆斜顶的斜顶头底部100%到丹,四个侧面封胶距离不少于10mm即可,斜顶、直顶杆与万向座配合面100%到丹。 3.2.3.5 斜顶、直顶头锁紧整体光刀,动模垫好模脚,可通过底板锁紧或者铁管锁紧,要求所有斜顶、直顶头牢靠到位,斜顶、直顶位置的产品上不允许出现明显的凸起或者凹陷(段差控制在0.05mm)。 3.2.3.6 验收时要求斜顶、直顶头在自由落入孔后的段差不得大于0.5mm。 3.2.4 斜顶头线割加工余量 斜顶线切割余量太小导致斜顶烧焊影响使用寿命,线切割余量太大极大的延长了配模周期,不利于质量管控和周期需求,现作出统一要求,如图2所示。 说明:A-是碰穿面又要封胶,要求线割时留0.1mm余量研配,B- 是碰穿面又要封胶,因是平整侧面,要求线割时留0.05mm余量研配,C- 为胶位面,CNC加工到数,不留余量。

模具移模规范

模具移模规范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1. 目的 明确移模需求的鉴别及处理方法;对客户提供的,规范相应的验收、异常反馈、试模确 认、日常保养、标识、保管等作业流程,以保证客户提供模具所生产的产品符合客户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提供试模和生产的模具. 3. 权责 业务部:针对移模事项与客户进行前期沟通,及时将移模的信息通知到相关部门,移模 协议的签订,模具及其相关的信息、产品前期的品质要求及其它要求的收集, 协助移模的,并对模具修改、模具确认事项进行反馈及跟进处理; 工模课:负责对移模生产的模具验收、标识、初次保养/简单维修及异常反馈,试模确认; :试模确认,移模生产的模具使用,日常保养,保管; 部:试模样品的检查确认。 4. 定义 移模——客户将其已开发完成或已在生产中的模具移交到本公司试模或生产作业的过程。 5. 作业内容 移模需求的鉴别及处理

当业务部收到客户的移模需求后,应及时鉴别其需求,包括移模试模和移模生产 两种; 当客户的移模需求为移模试模时,业务部提出相应的试模费用报价;当客户的移模需求为移模生产时,业务部应了解客户的订单预期状况,并根据预 期的订单状况进行报价(包括试模费用,规定生产多少订单数量时可返还)。如 客户确认同意报价且有下订单时,则业务部与客户进行沟通,取得模具及其相关 的信息(包括移模日期、模具图纸、,开发时间、模具履历等资料)以及产品的品质要求和其它要求等,并与客户签订《移模协议》。 移模信息的通知 当收到客户确认移模试模的信息时,业务部与客户进行沟通,取得试模及产品的成 型及外观要求等,以《内部行文》或邮件的方式通知生产和工模课; 当签订完成《移模协议》后,业务部将收集的信息以《要求输入及评审单》 的方式通知到工程、生产、品保等相关部门; 模具验收 发出的客户移模信息给相关部门后,业务部安排时间与工模课去客户处对模具进行

注塑产品的尺寸控制技术

注塑模具和注塑产品的尺寸控制技术随着近年来模具工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和进步,从传统的经验积累到软件开发的应用已有了质的变化。CAD CAM和CAE的广范应用为我们的模具和模具产品的几何尺寸控制技术打开了上升空间,由于模具和模具产品的市场需求差异很大,种类繁多,在外形,尺寸,材料,结构等各方面变化大,要求高,使得我们在模具和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和困难,其中如何有效控制模具及产品的几何尺寸也就非常直观地放在了我们面前。对于不同类型模具和产品会有不同的控制技术及方法。今天我在这里就注塑产品成形尺寸控制谈点体会,谈到注塑产品必定又会谈到注塑模具,一般情况下我是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模具设计方面的控制 1、首先要对模具结构,材料,硬度,精度等著多方面用户的技术要求进行充分了解,包括成形塑材的收缩率是否正确,产品3D尺寸造型是否完整,合理进行处理分析。 2、对注塑产品的缩孔、流痕、拨模斜度、熔接线及裂纹等外观有影响的各个地方作充分考虑。

3、在不妨碍注塑件产品功能及图案造形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模具的加工方法。 4、分型面的选择是否适当,对模具加工、成形外观和成形件去毛刺都要作仔细的选择。 5、推顶方式是否适当,采用推杆、卸料板、推顶套管等方式还是其它方式,推杆和卸料板的位置是否恰当。 6、侧面抽芯机构的采用是否合适,动作灵活可靠,应无卡滞现象。 7、温度控制用何种方法容易对塑件产品更合适,对控温油、控温水、冷却液等用哪种结构循环糸统,冷却液孔的大小,数量,位置等是否恰当。 8、浇口形式,料道和进料口的大小,浇口位置及大小是否恰当。 9、各类模块与模芯热处理变形影响及标准件的选用是否合适。 10、注射成形机械的注射量,注射压力和锁模力是否充分,喷嘴 R,浇口套孔径等是否匹配合适。

最新整理注塑成型机的安全操作规程.docx

最新整理注塑成型机的安全操作规程 1.目的:为了避免技术人员在使用注塑机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发生安全事故. 2.范围:昭和公司的所有注塑机的操作过程. 3.职责: 3.1技术员:按照注塑机安全操作规程点检和使用注塑机. 3.2操作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注塑机安全操作规程. 3.3技术员有责任协助副领班安全工作的进行. 4.定义:无 5.程序: 5.1岗前培训. 5.1.1成型技术员和操作工必须经过岗前培训,直至合格后方可操作注塑机. 5.1.2未经培训人员,严禁操作注塑机. 5.2开机前应注意事项. 5.2.1进入工作岗位必须把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手套等劳保用品穿戴整齐,完备. 5.2.2节假日后第一班开机时,要用试电笔检查设备有否漏电,检查冷却水系统是否堵塞和 滴漏. 5.2.3检查注塑机有无漏油,保持注塑机及其四周环境清洁整齐,无油污、无原料颗粒. 5.2.4检查紧急停机按钮是否失灵,机械式安全杆的位置是否生效. 5.2.5检查前后安全门安全咭掣是否失灵.

5.2.6车间严禁吸烟,火枪严禁在易燃、易爆物旁边使用,以免造成火灾. 5.3安装模具应注意事项. 5.3.1安装模具时,必须要戴安全帽、穿安全鞋. 5.3.2模具安装前,先检查定位套与定位孔是否配合合适,在吊装模具前要检查纲缆,吊环有 批准 审批 修订者 版次 修订日期 修订内容 修订记录 无隐患,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做到设备周围无障碍物. 5.3.3安装模具时严防撞击设备,吊装时,使用天车要有专人负责,相互配合确保安全.人不可 站在天车和模具正下方(保持1米距离),入定位孔后,用点动缓慢闭模,调整其它部位 直至合适为止.严禁把注塑机一起吊起而损坏吊车和发生危险. 5.3.4行程的调节要事先量好,行程尺寸要准,同时进行合模力的调整与操作. 5.3.5在装卸码仔和水咀、水管时,一定要关掉马达,装模温机时,温度超过80℃要用耐高温 水管.

冲压模具制作技术要求

附件二:冲压模具制作技术要求 1、基本要求 1.1、基准体系:采用GD&T图规定的定位基准。模具以设计基准点为主基准,保证设计、制造、检测基准三者相统一。 1.2、所有工艺方案图、模具图可采用2D或3D进行设计,文件类型为*.dwg或*.prt、*.CATPart格式; 1.3、视图投影法:优先采用第一角法; 1.4、图幅要求:最大采用A0号图纸(图幅可加长); 1.5、图型比例:1:1、1:2、1:3、1:4; 1.6、图面文字:中文; 1.7、尺寸表示:公制; 1.8、标题栏和明细表:投标方的标准; 1.9、上模画法和方向:翻转向右; 1.10、对镶拼结构的镶块资料应单独出图,并标识清楚; 2、工艺方案图及模具结构图 2.1、工艺方案图 2.1.1 能充分反映冲压零件各工序的工作内容、冲压方向、送料方向,以及各工序所使用压机的规格等; 2.1.2 标示出各工序冲压方向、模具基准点、零件车身坐标值。当冲压方向相对零件车身坐标发生旋转时,应注明清楚; 2.1.3 各工序零件送出料方向及拉延工序补充部份的详细结构; 2.1.4 拉延(整形)工序CH孔、到位标记位置; 2.1.5 零件板材毛坯尺寸标注,中间工序的切边线; 2.1.6 废料切刀的布置位置及切边、冲孔废料的排除方式; 2.1.7 斜楔加工方向、加工范围; 2.1.8 顶杆布置图、废料流向示意及方案图中各种符号说明。 2.1.9 标明零件材料利用率。 2.2、模具结构图

2.2.1 模具图应充分表达模具的工作状态,反映零件的送出料方向、所用的压机型号、顶杆位置与顶杆行程等。 2.2.2 模具图应准确注明模具中心、机床中心。模具中心应加注车身坐标系坐标值。 2.2.3 每工序模具图应有工序内容简图。 2.2.4 模具结构中含弹簧/氮气缸的应有弹力工作示意图。 2.2.5 模具使用斜楔机构的应做出斜楔行程图及斜楔断面图。 2.2.6 模具如果配备气缸顶出机构,模具图中应附加气路图。 2.2.7 工艺方案图、模具图及数模文件的命名规则如下: ×××(项目代号) -×××(零件代号) -×××(零件版本) –OPx/y(x表示10、20…;y表示总工序数,如共五序则为50)。 3、工艺数模 3.1、依据冲压零件3D数模,按冲压工艺方案图建立各工序的工艺数模,工艺数模中须完整表示出各工序线(如分模线、切边线、翻边线等),产品面与工艺补充面要用颜色或图层加以区分。 3.2、产品3D数据以CATIA V5 R18版本格式提供。投标方工艺数模提供的3D 数据格式为*.CATPart、*.prt或IGES。 3.3、所有零件在建模中的坐标要与工艺方案一致。 3.4、拉延成形零件须用Autoform或Dynaform分析软件对其进行CAE成形分析。复杂零件应对后工序进行回弹方面的仿真分析。对于外板零件要有合适的变形量(大于3%),CAE成形分析的最终结果由招标方确认。 4、模具结构通用要求 4.1、冲压模具必须按照招标方冲压生产线设备参数进行设计和制造。对于自动化生产线能实现自动夹紧、板料及零件的自动传输、零件连动生产等全自动生产过程;手工生产线,要保证取送件容易,操作安全方便。 4.2、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按5000件冲次为期限定期维护为前提。模具按30万件进行设计、制造。 4.3、模具高度 模具闭高尽量相同。

模具设计技术要求

级进模设计要求 1、用该模具所冲出的零件应该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2、优化排样设计,使材料材料的利用率尽可能高; 3、强度和刚性较差的小冲裁凸模必须有护套加导向; 4、镶块、凸模安装方便,正确可靠,冲裁凸模修模后,高度调节要方便; 5、单边冲裁凸模,尽可能加导向部分;单侧弯曲时,模具上要有防止材料流动的对策; 6、间隙的均匀程度要到达70%以上; 7、模具安装平稳性好,调整方便,工作安全;模具结构应便于制造与维修; 8、压力中心偏移量不能超过凹模1/6; 9、各工作系统坚固可靠,活动部分灵活平稳,动作互相协调。定位起止正确,卸料板、顶块不倾斜,有足够的卸料、顶出件力,卸料安全可靠。进料、定料、出件、清理废料畅通、方便,没有废料上浮、漏料孔堵塞、叠件现象。保证稳定正常工作; 10、上模座沿导柱上、下移动平稳、无滞住现象。 11、级进模用四角滚珠导柱导套钢模,弹性卸料,小凸模用护套,卸料板用小导柱导套导向,凹模做成分段拼合或组合式,冲裁凸模修模后,高度要能调节,前后工位排废料、出工件方案合理,毛坯定位准确可靠,送料方便无阻碍,废料切断后回收。 工作量:图纸(1:1),装配图1张0号图纸;零件图,凸模、凹模、护套,其他工作零件必须画,其次按卸料板、凸模固定板、凹模固定板等顺序,画够2张以上0号图纸。说明书:要求30页以上。图纸和说明书质量按学校要求做。 冲压件要求(大批量生产) 一、零件附加说明 零件的形状和要求见附图,尺寸从图纸上量取 二、合格的制件应满足的要求 1.尺寸、形状符合图纸要求; 2.冲裁断面不允许有夹层,毛刺最好在一面、毛刺高度小于10%t; 3. 冲压件平整、形状无明显翘曲、畸形、扭曲、歪斜等形状缺陷; 4. 光面的均匀程度要求大于70%; 5. 搭接口不能出现错位、不平直、毛刺现象; 6. 成形部分平整、光滑,无起皱、裂纹、显著变薄、明显的刮痕现象; 7. 制件必须不能被模具的伤痕、划痕、表面块陷所影响; 8.保证制件质量稳定。

注塑模具技术标准

合同附件 FJC注塑模具技术标准 本标准与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 1.模具制造依据及其要求 1.1 FJC在合同签定后提供给卖方设计、制造模具用3D产品数据、2D产品图纸及产品相关技术要求、生产用原材料的参数和注塑机参数等,最终模制产品必须满足总成在车上的装配要求。(见二维装配图、间隙图) 1.2产品表面有皮纹的模具,将严格按FJC(或客户)提供的皮纹样板及指定的花纹厂家制作相应皮纹。皮纹费用含在模具费用中(模具供应商支付)。 1.3产品标示:所有模具在产品适当表面(产品B面适当位置),采用适当大小的字和字体刻上相关内容:(1)产品的商标;(2)产地(CHINA或CN);(3)生产厂家代码(4FF);(4)零件号;(5)时钟(年、月);(6)材料代码;(7)FJC相应标志;(8)3C标志等字样。具体要求在实施前以FJC提供给模具供应商详细清单、样式、产品相应位置为准。 1.4本合同中涉及的产品图纸、模具3D数据等技术资料与此项目有关的各种资料FJC拥有所有权。未经FJC 许可,卖方不能转让给与本合同无关的第三方,否则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1.5卖方自行安排流动分析并以文件形式告知FJC 其详细结果,双方共同确认模具热流道的结构布局、浇口位置、浇口型式等详细内容,热流道加工前必须得到FJC相关工程师的认可。 1.6模具结构设计完成后,同时具备模具结构评审条件时。卖方及时通知FJC相关人员,FJC将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同卖方相关模具结构工程师共同完成模具的结构评审,提交模具结构评审报告,供卖方进一步优化模具结构。最终模具结构双方确认并签字。

2.模具外观及各种标示要求 2.1模具外观:模具铭牌(材质-铜):详见附件 模具铭牌 零件名称 Part Name C301仪表板本体 零件号 Part No. FC01-60381 零件材料 收缩率 Material PP+TD20 Shrinkage 1.05% FJC 模具号 FJC Mould No. H47-H001 模具外形尺寸 Mould Size 2400(水平) × 1612(竖直) × 1481 (模厚) 模板尺寸 Mould Plate Size 70mm 模具重量 定模重量 动模重量 Mould Weight Fixturing Side 13T Moving Side 11T 液压抽插芯 定模侧 动模侧 Hydraulic Core Fixturing Side 1 Moving Side 2 模具供应商 Supplier ***模具公司 供应商模具号 Supplier Mould No. 6888-88 制造日期 Manufacturing Date *年*月

五金模具技术规范

冷冲压模具设计制造技术规范 1.目的 提高五金件冷冲压模具质量;建立模具标准化;统一模具的设计标准及制造技术规范。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模具车间设计、制造的冷冲压模具,也适用于委外设计、制造的冷冲压模具。 3.引用标准 GB1298 《碳素工具钢技术条件》 GB1299 《合金工具钢技术条件》 GB699 《优质碳素结构钢号和一般技术条件》 GBT2854 《冲模模架技术条件》 GB2870 《冷冲模零件技术条件》 GB2867.5 《冷冲模卸料装置,圆柱头卸料螺钉》 GB2867.6 《冷冲模卸料装置,圆柱头内角卸料螺钉》 4.技术要求 4.1 模具设计要点: 4.1.1模具工艺编排应保证: ①模具加工之产品所有尺寸及技术要求符合 图纸且品质有保障: ②模具结构合理且强度足够; ③模具制造及维 修难度中等; ④模具设计寿命与预计生产订单相适应; ⑤产品及模 具加工费用均最经济合理. 4.1.2整体结构设计应保证: ①操作简便、安全; ②适应批量生产且效率 高; ③定位可靠; ④工作精度的稳定与持久性; ⑤维护及维修方便;

⑥封闭高度与所安装机床匹配; ⑦模具结构标准化. 4.1.3 零件设计基本规范: 4.1.3.1模架选用原则: ①原则上必须设置导向结构,对于成形类模具若 在结构上可以保证质量和使用寿命及效率时可以不设置,但此必须征得模具部工艺工程师同意,冲裁模架的导向件结构设置应方便工作刃口的刃磨;②在工作中导柱导套尽可能不脱离导向,导柱长度以合模后短于闭合高度10mm为宜;③外导柱、导套的结构采用独立导柱,普通导向精度要求的模架采用滑动独立导柱(TUB),高导向精度要求的模架采用滚动独立导柱(TUR)加内导柱, 内导柱、导套的结构采用压入结构;④模架有效面积大于400X300mm的模具不得使用铸件模架,对于选用的铸件模架应符合GB2854《冷冲模模架技术条件》规定,导柱直径和数量的设置应考虑导柱的刚度和模架面积大小,模架面积大于400X300mm应选取导柱直径大于φ25mm。 4.1.3.2 模板设计规范: ①凹模: ⑴厚度(B):零件尺寸300*300以下,材料厚度(T)小于1.6MM 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24MM;材料厚度大于1.6MM小于5MM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34MM; 材料厚度大于5MM,凹模板厚不小于45MM;零件尺寸大于300*300,材料厚度小于1.6MM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34MM;材料厚度大于1.6MM小于5MM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44MM; 材料厚度大于5MM,凹模板厚不小于55MM. ⑵凹模工作刃口至边距(A):最小边距(A min)为凹模厚度(B)的1.5倍以上,但应大于30MM; 材料厚度大于1.6MM时, 边距(A)为凹模厚度(B)的2倍以上. ②上下模座:⑴外形尺寸应稍大于凹模外形尺寸;⑵模座厚(H):尽可能

模具技术的详细要求

模具技术的具体要求 一.模具材料及热处理要求 1.拉延、成形类模具 ●外板件拉延序凸模、凹模及压边圈使用GGG70L铸铁,淬火硬度HRC50-55;内板件凸模、 凹摸及压边圈使用MoCr铸铁,淬火硬度HRC50-55。特殊情况下须渗氮或TD处理(模具图纸会签时确认)。 ●变形剧烈及高强度钢板(抗拉强度≥350MPa)的制件应采用整体镶Cr12MoV;淬火硬度要 达到HRC58—62。 ●基体采用HT300。采用键槽与螺栓链接。 ●GGG70L铸件厂:天津虹岗或长城精工或经甲方认可的同等铸造品质铸造厂。 2.冲裁类模具 ●普通板料零件料厚小于或等于1.2mm的刃口镶块可采用空冷钢(7CrSiMnMoV 或ICD-5), 淬火硬度HRC55-60;料厚大于1.2mm的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8~62。料厚大于等于1.4mm的镶块采用波浪刃口。 ●高强度板的制件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8~62。 ●所有凹模镶块、废料刀均采用背托,凹模采用镶块结构,凸模可采用整体结构。 ●模具基体采用HT300。 3.翻边、整形类模具 ●中大型模具凹模镶块原则上应采用侧面固定式以便于调整;小型模具可采用整体式结构, 料厚大于1.4mm的凹模采用镶块式。 ●零件料厚小于或等于1.2mm,材料可选用MoCr/7CrSiMnMoV;零件料厚大于1.2mm 的采用 Cr12MoV或与之相当的材料(应取得甲方工艺认可,具体以会签为准)。 ●普通板料的制件凸模可采用合金铸铁,表面淬火硬度不低于HRC50;高强度板的制件采用 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8-62;如采用分体或镶块式基座(底板)可采用HT300的材料。 ●对于部分易拉毛部位,必要时需进行TD处理。 4.压料(退料)顶出器可采用铸造结构,但应根据其强度要求,决定用铸铁或球铁或铸钢材料(工艺会签时,甲方根据具体结构决定)。 5.其它部件材质及热处理按国家标准执行。

模具技术要求

模具技术要求 .模具材料及热处理要求 1. 拉延、成形类模具 外板件拉延序凸模、凹模及压边圈使用 GGG70铸铁,淬火硬度HRC50-55内板件凸模、凹摸及压边圈使用MoCr铸铁,淬火硬度HRC50-55特殊情况下须渗氮或TD处理(模具图纸会签时确 认)。 变形剧烈及高强度钢板(抗拉强度≥ 350MPa的制件应采用整体镶Cr12MoV淬火硬度要达到HRC5—8 62。 基体采用HT300采用键槽与螺栓链接。 GGG7 0铸件厂:天津虹岗或长城精工或经甲方认可的同等铸造品质铸造厂。 2. 冲裁类模具 普通板料零件料厚小于或等于1.2mm的刃口镶块可采用空冷钢(7CrSiMnMoV或ICD-5), 淬火硬度 HRC55-60料厚大于1.2mm的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 HRC5&62。料厚大于等于1.4m m的镶块采用波浪刃口。 高强度板的制件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62。所有凹模镶块、废料刀均采用背托,凹模采用镶块结构,凸模可采用整体结构。模具基体采用 HT300。 3. 翻边、整形类模具 中大型模具凹模镶块原则上应采用侧面固定式以便于调整;小型模具可采用整体式结构,料厚大于1.4m m的凹模采用镶块式。 零件料厚小于或等于1.2mm,材料可选用MoCr∕7CrSiMnMoV零件料厚大于1.2mm的采用 Cr12MoV 或与之相当的材料(应取得甲方工艺认可,具体以会签为准)。 普通板料的制件凸模可采用合金铸铁,表面淬火硬度不低于HRC50高强度板的制件采用 Cr12MOV 材料,淬火硬度为 HRC58-62如采用分体或镶块式基座(底板)可采用 HT300 的材料。 对于部分易拉毛部位,必要时需进行 TD处理。 4. 压料(退料)顶出器可采用铸造结构,但应根据其强度要求,决定用铸铁或球铁或铸钢材料(工 艺会签时,甲方根据具体结构决定)。 5. 其它部件材质及热处理按国家标准执行。 二.模具结构及技术要求 1. 模具结构 1.1 模具结构采用单动式,原则上按甲方认可的乙方提供的结构式样(模具需满足自动化线要

塑料注射成型机技术安全操作规程

编号:CZ-GC-04574 ( 操作规程)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塑料注射成型机技术安全操作 规程 Technical safety operation regulations for plastic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塑料注射成型机技术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备注:安全操作规程是要求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遵照执行的一种保证安全的规定程序。忽视操作规程 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就有可能导致出现各类安全事故,给公司和员工带来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严重 的会危及生命安全,造成终身无法弥补遗憾。 1、工作前必须检查各螺栓是否拧紧紧,各操作手柄的开关是否在空位上,按机床润滑图表加还油量,并在各润滑处加注润滑油剂;接通冷却水和放掉油管道内空气,空转运行数次,检查其各传动及润滑系统是否良好。 2、根据制品不同要求,在一般情况下,调整机床时可用慢速,生产时则为快速。 3、当机床分别在调整、手动、半自动、全自动四个程序使用时,必须注意其他相应转换开关动作位置的正确性,半自动与全自动调换时必须使其循环过程走完。 4、机床开动应注意观察期工作情况,防止出现“爬行”现象。 5、在进行螺杆退回操作时,必须在保证料筒中物料充分塑化状态下进行,如果料筒中温度过低,必须先将料筒温度加热到塑化温度之后方可进行,避免造成机床损坏。

6、压力油衣润滑油应保持一定的容量和清洁,管道应保持经常畅通。 7、应充分保证冷却用水,不允许水份混入油液中,油温不准超过50℃。 8、液压系统,压力最高不能超过0.37MPa。 9、闭模链撑板机构上两斜面巾合角不对时,可适当调整活塞杆上的板座两边的螺母,使斜面贴合。 10、机床工作时,应注意观察其工作情况,严禁超负荷使用,如发现有不正常声音或温度过高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和排除故障,设备发生事故应保护现场,报告设备安全员逐级上报。 工作完毕后,除按设备保养内容进行认真保养外,还必须所有开关、手柄放至空位,关闭好电门及开关。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注塑模具主要技术要求

汽车注塑模具主要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XX汽车塑料件模具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XX汽车塑料件量产模具,其他技术文件也可参照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注塑模具——满足技术条件和要求的,结构合理、能够生产出合格产品的塑料注射工艺所用的工装设备 产品供应商——汽车零部件制作的公司 模具供应商——给汽车产品供应商设计和制造模具的公司。开发部需要对模具供应商进行技术能力审核 检具供应商——给汽车产品供应商设计和制造工装和检具的公司。开发部需要对检具供应商进行技术能力审核 材料供应商——供应汽车零部件所用材料的公司,开发部可以对材料供应商进行指定 3 注塑模具技术要求主要内容 3.1 对产品的技术要求 3.1.1 产品需要有详细的描述,包括材料(收缩率:产品供应商和材料供应商协商提供给模具供应商、UDB:模流分析使用)、壁厚、圆角、表面要求和产品数量等。 3.1.2 产品供应商需要反馈产品分型线和浇口位置给产品工程师,分型线和浇口位置需得到产品工程师的认可。 3.1.3 产品上分型线必须配合良好,分型线断差应在0.05 mm以内。 3.1.4 外表面的可视区域不允许出现缩印、流痕、熔接痕、擦伤、顶块印、压力痕、飞边、变形、困气、短射和其它缺陷。 3.1.5 产品供应商在没有得到开发部书面同意的前提下,不得修改产品。 3.1.6 产品供应商和模具供应商应该在产品设计前期和产品工程师充分沟通,以解决产品结构上和工艺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3.2 对模具的技术要求 3.2.1 模具钢材 3.2.1.1 模具钢材必须满足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要求,必须经过模具工程师认可。模具钢材使用要求如下表。根据产品外观的要求不同,产品的分类如下: a) A类:皮纹件和普通喷漆件。 b) B类:电镀件、高光喷漆件、高光件和镀铝件。 c) C类:透明件。 d) D类:非外观件。 3.2.1.2 如果产品的材料是酸性的,模具材料一定要有耐腐蚀要求。 3.2.2 模具易损件 模具供应商在移模前须提供详细的易损件备件清单。 3.2.3 模流分析 内外饰大的注塑件和重要的注塑件在模具设计时要做MOLDFLOW。其分析内容和报告格式必须按照汽车的Moldflow要求和标准格式。

《模具工》国家职业标准要点

模具工 国家职业标准 2009-11-14 1.1 职业名称 模具工 1.2 职业定义 是指使用钻床、划规等常用钳工工具以及压力机或注塑机等成形设备,按技术要求对模具进行加工、装配、调试和维修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或恒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计算能力和空间感、形体知觉及色觉,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性强。 1.6 基本文化程度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中级不少于36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32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28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24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培训中、高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 培训场地设备 配备有计算机、教学投影仪的标准教室和具有相应设备、工具、工装,照明、通风条件良好、安全措施完善的场所。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到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2)连续从事本职工作4年以上。 (3)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及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在校生(两年以上),并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 (4)具有钳工类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到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模具开发技术要求

模具开发技术要求 1 方案、图纸确认要求 1.1 模具制造厂家在收到我司确认的产品三维图(小型1天、中型2 天、大型3 天)内将分型线、结构简图等技术问题与我司确认。模具制造厂家的模具结构图纸在设计完成后应提交我司确认,特别是浇口设置、分型面设置等影响到外观质量的设计,以及镶拼方法、结构运动等重要问题,必须在我司认可后执行;模具制造厂家在模具加工过程中发现结构出现问题,需及时通知我司,新的结构必须在得到我司确认后实施;否则出现的问题由模具制造厂家负责。 1.2 模具制造厂家在模具加工过程中,如果出现质量事故,应及时向我司通报,同时模具的修补方案应得到我司的认可,并更改模具结构图纸;如需烧焊修补,模具修补区域、烧焊工艺必须得到我司项目工程师的书面确认,并在图纸上明确标明实际烧焊区域以及影响区域; 1.3模具分型面上必须设计合理的排气槽。 模具分型面设计应合理,并且保证足够的强度。定模固定板与注射机固定板间要增加隔热板,防止定模固定板和注射机固定板扩大,导致拉杆错位使模具咬死。电器盒安装在模具顶部,冷却系统接头设计在模具底部,排水槽出口在分流板安装板底部。 2 模具材质要求 2.1 模具成型零件材质要求。具体材料由模具制造厂家按照我司指定品牌自行采购; 2.2 模具制造厂家提供模具使用钢材的材质报告,并保证钢材质量,如在模具规定寿命期限内因钢材质量问题而引起的模具故障,模具制造厂家应承揽由此而造成的一切我司损失,并应立即按我司要求修复模具或更换模具; 3 模具各个系统要求 3.1 浇注系统要求 3.1.1 主流道均采用浇口套标准件,并确保与设备配套。三板模分流道出

在前模板背面的部分截面必须为梯形,主流道抛光至表面粗糙度Ra3.2 以上,三板模点浇口分流道抛光至表面粗糙度Ra1.6以上,无倒扣; 3.1.2 三板模倒锥形拉料杆必须可靠固定,可以用沉头螺丝固定,也可以用压板压住,但不能在模具运输或装卸时掉出。主流道拉料杆处,冷料穴一般为锥形,以便拉出冷料,便于取件。 3.1.3 模具料道应设计合理,冷料要易于去除,制品外观面应无浇口痕迹,浇口尺寸和浇口高度要一致,偏差不大于0.05mm,浇口无注塑缺陷(喷痕、流纹等),制品有装配处不应有残余冷料。 3.2 冷却系统的要求 3.2.1 冷却水路的设计必须充分均匀,一个系统的各个浇口要有专门且条件完全相同的冷却水,一系列浇口的冷却回路不能串联使用。模具正常生产时,必须满足合同规定的注塑生产周期要求,并且模具成型部位前后模温差要求在±5C以内; 3.2.2 冷却水路必须畅通,无铁屑污物等,无漏水和渗水现象; 3.2.3 所有冷却系统要求使用标准配件,如:水嘴、水管、堵头、密封圈等均采用我司指定的标准件标准设计; 3.3 顶出机构要求 3.3.1 所有顶杆、扁顶、推杆均选用盘起公司和三住公司标准零件供应商的产品;顶杆杯头端面齐平,无打磨痕迹,若顶杆上加倒钩,要求倒钩的方向必须保持一致或均匀并不能影响制品取出;严禁更改顶杆胚头尺寸,包括直径和厚度,推板与顶杆胚头要求互相匹配,不准加垫片; 3.3.2 顶块的固定必须牢固,四周非成型部分应加工3-5度的斜度,下部周边应倒角;方顶杆必须设置油槽;复位弹簧选用指定标准件,两端不能打磨、割断,复位弹簧安装孔底面必须为平底; 3.3.3 对于顶面非平面的顶杆,都应有止转定位,顶出复位顺畅、无卡滞、窜动现象。 3.3.4 顶出板复位必须到底,顶块等顶出机构与滑块等有干涉的模具应增加强制复位; 3.3.5 模具液压系统驱动的顶出复位,在装配后和试模前应检查,保证动作可靠。所有液压驱动零件必须设计行程开关控制动作。

塑料注塑模具验收标准和表格

塑料注塑模具验收标准 目的:为确保模具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正常投入生产,保证模具生产使用寿命,满足产品设计的生产使用要求。规范从产品质量、模具结构、注塑成型工艺要求等方面认可模具的标准,据此对模具质量进行评估; 参照标准: GB/T 12554—2006塑料注射模技术条件 GB/T ~—2006注射模零件 GB/T 12556—2006塑料注射模模架技术条件 GB/T 14486—2008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 一、成型产品外观、尺寸、配合 1.产品表面不允许缺陷:缺料、烧焦、顶白、白线、披峰、起泡、拉白(或拉裂、拉 断)、烘印、皱纹。 2.熔接痕:一般圆形穿孔熔接痕长度不大于5mm,异形穿孔熔接痕长度小于15mm,熔接痕 强度并能通过功能安全测试。 3.收缩:外观面明显处不允许有收缩,不明显处允许有轻微缩水(手感不到凹痕)。 4.变型:一般小型产品平面不平度小于0.3mm,有装配要求的需保证装配要求。 5.外观明显处不能有气纹、料花,产品一般不能有气泡。 6.产品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精度应符合正式有效的开模图纸(或3D文件)要求,产品公 差需根据公差原则,轴类尺寸公差为负公差,孔类尺寸公差为正公差,顾客有要求的按要求。 7.产品壁厚:产品壁厚一般要求做到平均壁厚,非平均壁厚应符合图纸要求,公差根据模具 特性应做到-0.1mm。 8.产品配合:面壳底壳配合:表面错位小于0.1mm,不能有刮手现象,有配合要求的孔、轴、 面要保证配合间隔和使用要求。 二、模具外观 1.模具铭牌内容完整,字符清晰,排列整齐。 2.铭牌应固定在模脚上靠近模板和基准角的地方。铭牌固定可靠、不易剥落。 3.冷却水嘴应选用塑料块插水嘴,顾客另有要求的按要求。 4.冷却水嘴不应伸出模架表面。 5.冷却水嘴需加工沉孔,沉孔直径为25mm、30mm、35mm三种规格,孔口倒角,倒角应 一致。 6.冷却水嘴应有进出标记。

塑料注塑模具验收标准

塑料注塑模具验收标准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四川德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塑料注塑模具验收标准 目的: 为确保模具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正常投入生产,保证模具生产使用寿命,满足产品设计的生产使用要求。规范从产品质量、模具结构、注塑成型工艺要求等方面认可模具的标准,据此对模具质量进行评估; 参照标准: GB/T 12554—2006塑料注射模技术条件 GB/T 4169.1~4169.23—2006注射模零件 GB/T 12556—2006塑料注射模模架技术条件 GB/T 14486—2008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 一、成型产品外观、尺寸、配合 1.产品表面不允许缺陷:缺料、烧焦、顶白、白线、披峰、起泡、拉白 (或拉裂、拉断)、烘印、皱纹。 2.熔接痕:一般圆形穿孔熔接痕长度不大于5mm,异形穿孔熔接痕长度小于 15mm,熔接痕强度并能通过功能安全测试。 3.收缩:外观面明显处不允许有收缩,不明显处允许有轻微缩水(手感不到凹 痕)。 4.变型:一般小型产品平面不平度小于0.3mm,有装配要求的需保证装配要 求。 5.外观明显处不能有气纹、料花,产品一般不能有气泡。

6.产品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精度应符合正式有效的开模图纸(或3D文件) 要求,产品公差需根据公差原则,轴类尺寸公差为负公差,孔类尺寸公差为正公差,顾客有要求的按要求。 7.产品壁厚:产品壁厚一般要求做到平均壁厚,非平均壁厚应符合图纸要求, 公差根据模具特性应做到-0.1mm。 8.产品配合:面壳底壳配合:表面错位小于0.1mm,不能有刮手现象,有配合 要求的孔、轴、面要保证配合间隔和使用要求。 二、模具外观 1.模具铭牌内容完整,字符清晰,排列整齐。 2.铭牌应固定在模脚上靠近模板和基准角的地方。铭牌固定可靠、不易剥落。 3.冷却水嘴应选用塑料块插水嘴,顾客另有要求的按要求。 4.冷却水嘴不应伸出模架表面。 5.冷却水嘴需加工沉孔,沉孔直径为25mm、30mm、35mm三种规格,孔口倒 角,倒角应一致。 6.冷却水嘴应有进出标记。 7.标记英文字符和数字应大于5/6,位置在水嘴正下方10mm处,字迹应清 晰、美观、整齐、间距均匀。 8.模具配件应不影响模具的吊装和存放。安装时下方有外露的油缸、水嘴,预 复位机构等,应有支撑腿保护。 9.支撑腿的安装应用螺钉穿过支撑腿固定在模架上,过长的支撑腿可用车加工 外螺纹柱子紧固在模架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