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原文 注释 按语 译文 原典解读

三十六计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二折:“便使尽些伎俩,千愁断我肚肠,觅不的个脱壳金蝉这一个谎。”

元·惠施(幽闽记·文武同盟》中写道:“曾记得兵书上有个金蝉脱壳之计。”

元·马致远《三度任凤子》:“天也,我几时能勾金蝉脱壳,可不道家有老敬老,有小敬小。”

《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五回:“这贲四巴不得要去,听见这一声儿,一个金蝉脱壳走了。”

清·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回:“这个叫作'金蝉脱壳计’:他将虎皮盖在此,他却走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原文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注释

①存其形,完其势:本句的意思是保持自己的营地外貌,做出种种会维持原计划的态势。

②巽而止蛊:本句出自《易经》“蛊”卦。蛊卦的结构是巽下良上。上卦为及卦代表山,下卦是巽卦代表风。意思是风行山下,比

喻顺利。

按语

共友击敌,坐观其势。倘另有一敌,则须去而存势。则金蝉脱壳者,非徒走也,盖为分身之法也。故大军转动,而旌旗金鼓,俨然原阵,使敌不敢动,友不生疑,待已摧他敌而返,而友敌始知,或犹且不知。然则金蝉脱壳者,在对敌之际,而抽精锐以袭别阵也。如诸葛亮卒于军,司马懿追焉,姜维令仪反击鸣鼓,若向懿者,懿退,于是仪结营而去。檀道济被围,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惧有伏,不敢逼,乃归。

译文

保持原来的面貌,做出无意改变的样子,这样友军不会怀疑你另有打算,敌人也不会有新的举动,事情就会顺利进行。

和友军一起进攻敌人,要学会坐观态势。这时还有另外的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巧妙脱身从旁观望,但要保持原来阵容的气势。所以说金蝉脱壳不是逃跑,而是分身之法。军队已经转移,但是旌旗、军鼓、营帐都摆在原地制造假象,就像全军还在那里,让敌友双方都不怀疑,认为你还在固守,等到你已经败敌而返,友军还可能蒙在鼓里。所以金蝉脱壳就是在临阵对敌的时候偷偷抽调精锐偷袭别人。就像诸葛亮在五丈原军中去世,司马鳍追击不止,姜维命令杨仅鸣鼓反击,冲向司马站。司马站以为是诸葛亮的诱敌之

计,迅速撤退。杨仪因之从容撤退。檀道济曾经被敌人围困,居然命令全军顶盔贯甲,自己穿着白色的服装坐在车上由众军士慢慢推出来,不慌不忙地靠近魏国防线,魏军见此状,以为有埋伏,居然不敢紧逼,最终令他走出魏国的包围圈。

原典解读

金蝉脱壳,非在弄巧,而在弄险。两军交战,众目睽睽,要想消失在空气当中谈何容易。因此,金蝉脱壳的条件有以下几点:首先要严明军纪,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纪律性的增强有助于行动上的保密和防止泄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军队的机动能力。而保密性和机动能力正是保证金蝉能脱得出壳和能飞得出去的关键。除此之外就是要有冒险精神,分兵意味着力量削弱,一旦这时敌人挑战,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是考虑到出其不意攻击敌人的效果,这些都可以设法弥补。

《三十六计》全文及翻译

《三十六计》全文及翻译 ○总说?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原文: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翻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翻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 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翻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 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翻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翻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原文: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翻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翻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 原文: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翻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三十六计翻译解释

三十六计翻译解释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翻译:“六六三十六”,它蕴藏着客观规律和诡谋权术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是诡谋权术的依据,诡谋权术中包含着必然的规律.阴阳和谐,相反相成,机谋即在其中.机谋不可依据人的主观愿望凭空设计,因为这样不符合客观规律,在实践中必然招致失败。 第一套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原文: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翻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根据阴阳相互转化的规律,阳极而阴生,阴极而阳生。 第二计围魏救赵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翻译:打击兵力集中的敌人不如打击兵力分散的敌人;正面攻击敌人不如背后偷袭敌人。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

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翻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利用各方矛盾,借敌方内部力量或盟友的力量削弱或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 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翻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 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翻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果断地攻击软弱的敌人。 第六计声东击西 原文: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翻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 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新中易解《三十六计》之二十一金蝉脱壳

新中易解《三十六计》之二十一金蝉脱壳 新中易解《三十六计》之二十一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一、计名:“金蝉脱壳”从历史故事中概括而出。如诸葛亮病死在前线,姜维率领部队扶柩回蜀,遭到了司马懿的追击。姜维命令杨仪把战旗向着敌人,敲起战鼓,好像要进攻司马懿的样子。司马懿怕中计,退了回去,于是杨仪全军安全返回。 檀道济被敌人围困,命令士兵都披上作战盔甲,他自己穿着显眼的白衣服,坐在车子上,慢慢向敌人外围进发,魏军害怕檀道济另有伏兵,不敢逼近他,他就这样安然回国了。 二、解语:保持阵地的原形,造成还在原地防守的气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而我军却在敌方困惑之中秘密地转移主力。这是蛊卦原理的演用。 三、易解: 1、“巽而止,蛊”,是山风蛊卦的彖辞,蛊卦的卦画是(011 001),即以彖辞来占。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意思是说:蛊卦上卦为阳,其义为停止;下卦为阴,其义是柔顺;在下者卑屈顺从,在上者停止不前,这就是腐败。蛊,又为革新,元大亨通,于是天下大治。努力前往可以大有作为,但应当从已经存在的态势中推求出今后演变的结果。混乱终了就是太平,这是天体运行的规律。

2、蛊,本义是皿中的食物腐败生虫,上卦艮是阳卦,其性为止;下卦巽是阴卦,其性为顺。阳之气轻清而其行向上,阴之气重浊而其行向下;上者越上而下者越下,阴阳之气不能沟通,必然导致混乱。在上者停止不前,在下者卑屈顺从,上下皆胡作非为,必然导致政治腐败。所以,蛊卦用来象征秩序崩溃,变故迭出,耽于安乐,政治腐败。然而腐败的本身就包含了革新的种子,演变的结果,天下又会重建秩序。但是,惩治腐败和进行革新,必须有冒险的精神,故而彖辞说“利涉大川”,表示此卦利于象涉过大河般的冒险行动。 3、蛊卦若用来占具体的战斗,就不能再从政治角度去分析了。但既然占得蛊卦,混乱和变故是必然要发生的,此时一定要预先想好应付混乱和变故的办法。蛊卦上艮下巽,上下既然不沟通不交流,表明只是两军对峙,还没有进入刀光剑影的厮杀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混乱和变故,往往来自于自己内部的哗变或友军的倒戈。若排除了这两种可能性,就要考虑是否会有另一股敌人突如其来地杀出。若果真如此,我方肯定要分兵抵挡,但与我对峙之敌若再乘我之危而大举进攻,我方两面受敌,势必大乱;那时陈尸沙场,便真成了皿中生虫的腐肉了。 蛊卦有腐败和革新两重含义,革新又为新生;要想避腐败而获新生,只有如彖辞所说,必须冒极大的风险。蛊,又可引申为蛊惑之意,表明这个风险,就是设计蛊惑敌人,使其上当。 4、此卦内卦为己,外卦为与我对峙之敌。占卦讲究变通,如果没有对峙之敌,只是在退却时担心有敌人突然袭击,那么外卦就代表突袭之敌。蛊卦之所以象征整治腐败,因为艮为君主,高高在上,不体下情;巽为臣下,卑屈顺从,阿谀奉迎。臣下一味顺从,无非是为了迷惑君上,趁机谋取私利。艮为山,山为呆板之物,加上上下不通气,表明其极容易受迷惑。这样,蛊惑敌人就有了可能性。 从卦形上看,内卦初六与外卦六四两阴不相应,九三与上九两阳不相应。两阴两阳互相排斥,敌对气氛高度紧张;而内卦初六与九三,恰恰是己方的首尾与轮廓;这表明,敌人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我军的首尾外形上。内卦九二与外卦六五是全卦唯一的一对阴阳相应爻,

《三十六计》原文及白话文解释

《三十六计》原文及白话文解释 三十六计原文: 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渡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浑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三十六计白话文解释: 第一计瞒天过海 【原典】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第二计围魏救赵 【原典】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 【原典】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 【原典】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第五计趁火打劫 【原典】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第六计声东击西 【原典】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第七计无中生有 【原典】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第八计暗度陈仓 【原典】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达)。 第九计隔岸观火 【原典】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第十计笑里藏刀 【原典】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三十六计原文及翻译

三十六计原文及翻译 三十六计原文及翻译 三十六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也很广泛,下面小编为你分享一下三十六计原文及翻译吧,欢迎阅读! 原文: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第02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03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04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05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06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08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09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10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第11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12计顺手牵羊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攻战计〗 第13计打草惊蛇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第14计借尸还魂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计调虎离山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16计欲擒姑纵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17计抛砖引玉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18计擒贼擒王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四套〖混战计〗 第19计釜底抽薪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20计混水摸鱼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计金蝉脱壳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第22计关门捉贼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第23计远交近攻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第24计假道伐虢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并战计〗 第25计偷梁换柱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第26计指桑骂槐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第27计假痴不癫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第28计上屋抽梯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第29计树上开花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第30计反客为主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第六套〖败战计〗 第31计美人计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第32计空城计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第33计反间计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三十六计全文及译文

三十六计全文及译文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下面一起看看三十六计全文及译文吧~ 《三十六计》全文及翻译 ○总说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原文: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翻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翻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 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翻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 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翻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 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翻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

原文: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翻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 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翻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 原文: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翻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 原文: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翻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 原文: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翻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原文: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翻译: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原文: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翻译:微小的漏洞必须利用,微小的利益,也必须获得。变敌人

《三十六计》全文及翻译(最全系列)

《三十六计》原文及翻译 第一计瞒天过海 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文:防备非常严密时,更容易麻痹大意,对于习以为常的事,就会失去警戒。秘密常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易形成最隐秘的潜藏。 第二计围魏救赵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如使这样的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攻击敌军的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分最有效。 第三计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敌人的情况已明,友方的态度未定,利用友人的力量去灭敌,不必自己付出代价。这是从《损》卦义推演出的计谋。 第四计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文:耗损敌人的力量,可以采用静守不战的战略。因为这自然是减弱强势而增强了弱势。 第五计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文:敌方内部矛盾越尖锐,越是有利于我方乘机用兵。因为事物从来都是刚强存在于柔弱中。 第六计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攻之。 译文:敌人混乱时,必然会出现意料不到的空隙,就像处于高山地面的沼泽,溃决之势已成,应利用其混乱无主这一点战胜它。 第七计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译文:人为地制造假象,并非完全是虚假的,而是以假为手段,由虚假开始,并把虚假态势发展至极端,最终转化为真实。 第八计暗度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文:公开显示假动作,有利于暗中进行的真正行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无尽的。 第九计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良态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以顺动。 译文:违逆正常越发展越乱,阴阳变化有序,才稳定大局。残暴凶恶,反目成仇,必然自取灭亡。顺其自然,当有所得,阴阳顺理,不能强求。 第十计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文:让敌人相信我,没有任何防备,就可以暗中图谋他;事情准备好而后行动,不要使敌人早知有变。这就是外表柔和,内里刚毅的取胜之道。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文:处于劣势必然受损时,可以放弃小的而保存大的。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译文:微小的虚弱与疏忽,必须利用;微小的益处与胜利,必须夺取,事物变化由微小始,最初得利也不大。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译文:对于有疑点的对象必须察明情况,只有如此,才可以行动。反复侦察,是为了了解敌情,发现暗藏敌人实施隐蔽计谋的手段。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译文:凡是正在朝气蓬勃时的事物,不能取用,只有腐朽事物,才符合利用的要求。利用腐朽事物,并非只是我求助于昧弱者,昧弱之物也是求助于我。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塞来返。 译文:用有利于我的机会,用人为的谋略引诱敌人,困扰敌人,困住敌人,返身歼灭它。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三十六计》全文及翻译

《三十六计》全文及翻译 ○总说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原文: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翻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翻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 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翻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 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翻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 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翻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 原文: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翻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 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翻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 原文: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翻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 原文: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翻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 原文: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翻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原文: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翻译: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三十六计翻译及译文

三十六计翻译及译文 总说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原文:对备周而意怠,常用则不疑,阴在阳之内,无此阳之对。太阳,太阴。 翻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 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者:树敌不容过多,协同作战必须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著歼灭的,必须暗藏我 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 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身先士卒,不出自于力,以损解题。 翻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 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 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者:掌控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去助长他,而不实行反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弓”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 原文:敌之害大,就势自保,刚决弓也。 翻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 原文: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者:敌人乱撞疯碰到,摸不清情况,这就是《易经》“育”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纷乱征状。必须利用敌方丧失控制力的时机予以歼灭。 第二套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 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译者:无中生有就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并使假象变小真象,大小假象,炮火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 原文:示之以动,利其静而存有主,“益动而巽”。 翻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 原文: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者:敌人内部对立,秩序纷乱,我便等候他出现,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甩目互相残杀,势必自行覆灭。我必须根据敌人变动做好准备工作;做好准备工作之后,还要根据敌 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 原文:信而安之,阳以求之,对备而后颤抖,勿并使依从:刚中柔外也。 翻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 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原文: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者: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必须舍不得局部的损失,以赚取全局的优势。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原文:微隙在所必乘坐,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翻译:微小的漏洞必须利用,微小的利益,也必须获得。变敌人小的疏忽,为我方小 的胜利。 第三套来攻计

三十六计原文及解读

三十六计 总说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第02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如使强大的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攻击敌军的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份来得有效。 第03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敌人的情况已经明了,友方的态度尚未确定。利用友方的力量去消灭敌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力量。这是从《损》卦推演出的计策。 第04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胜。 第05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

也。 此计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的意思。 第06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敌处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让对方把受骗的假象当成真象。 第08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此计是利用敌人被我“示之以动”的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虚而入,以达军事上的出奇制胜。 第09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此计正是运用本卦顺时以动的哲理,说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我不急于采取攻逼手段,顺其变,“坐山观虎斗”,最后让敌人自残自杀,时机—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三十六计全文译文及注解

三十六计全文译文及注解 三十六计全文译文及注解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三十六计全文译文及注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十六计全文、译文及注解】 原创文学/竹林曲 第一计瞒天过海 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注】太:大。阳:公开的。阴:秘密的。 译:防备周到就容易放松警惕,看惯了的就不再怀疑。秘计隐藏在暴露的行动中,而不和暴露的行动相抵触。非常公开的事物,往往蕴藏着鲜为人知的秘密。 第二计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注】阳:正。阴:奇。敌阳:正面击敌。敌阴:奇兵制胜。 译:与其攻击兵力集中之强敌,不如设计分割敌方兵力,避实就虚,各个击破。堂堂正正之阵,不如出奇制胜之兵。 第三计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攻击的目标已经确定,而友军犹豫不定,设计诱导友军攻击敌人,保存我方实力,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这个道理可以用损卦来推演。 第四计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设计迫使敌之兵势处于困顿无为之地,把握战局而不急于出击,坚壁清野,不给敌人反扑之机,以静制动、以逸待劳、以柔克刚。

第五计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注】刚:强势。决:击。柔:弱势。 译:敌人内忧外患、处境艰难,我方应抓住时机,乘机出击,以优势力量战胜弱势之敌。 第六计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注】萃cuì:古同“悴”,憔悴。不虞:没有预料。 译:敌人惊惶失措、斗志萎靡,无法应付和抵挡预料不到的攻击,这是《易经·萃卦》“坤下兑上”之卦象,有利于我方趁敌人不能自控之机,消灭它! 第七计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注】诳kuáng :欺骗,假的。少阴:部分隐蔽,虚实之间。太阴:非常隐蔽。太阳:非常公开。 译:假象,未必就是假的,其实,那是利用假象掩盖着的真实的军事行动。虚实莫测的军事行为蕴藏着非常隐秘的军事意图,非常隐蔽的军事行动悄悄进行着即将发起的公开的军事打击。 第八计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注】主:主见,主观。益动:适时而动。巽xùn :风也。 译:故意用小的军事行动麻痹敌人,待其不以为然而防备松懈时,全力出击,一举获胜。此计可用于消灭那些只求自保、不思进取之敌。把握时机、适时而动、动如疾风。 第九计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注】阳:公开的迹象。乖,呆板,不协调。阴:静。逆:叛。暴戾恣睢:凶残横暴,任意胡为。顺以动:顺势出击。豫yù:通“预”,预测。

《三十六计·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原文与评析

《三十六计·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原文与评析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1] 金蝉脱壳 【原文】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元曲选·朱砂担》 【译文】 保存阵地原形,造成强大的声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这是从蛊卦《彖辞》“巽而止,蛊”一语中悟出的道理。 【评析】 金蝉脱壳也是“走为上计”的一种走的方式,是在危急存亡之时,脱身之计,是死里逃生的行险侥幸,做得好可以脱离虎口,弄得不好,只可自认晦气。因在施计时,形势已万分危急,本身已处于极端不利的地位,拼不得,退不得,不能不行险设谋出重围,以便寻找机会东山再起。 此计语出自《元曲选·朱砂担》第一折。它的原意指金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虫的壳。比喻留下表面现象,实际上却脱身逃走。军事上指留下虚假的外形来稳住敌人,自己暗中脱身而去,离开险境。这是一种走而示之不走的策略。 金蝉脱壳原是一种生物现象,指蝉类昆虫在其生命进程中发生的一种蜕变,也就是人们在树林中能经常见到的,秋蝉从本体脱壳而去,却将蝉衣留在枝头。古人便用这种现象来喻指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事物。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白爵然泥而不滓者也。”又《淮南子·精神训》:“蝉蜕蛇解,游于太清。”佛家道家也常用以喻指得道者之死乃弃尸登仙,有如蝉之脱壳。如唐代和尚贯休《经旷禅师院》诗:“再来寻师已蝉退,株枯醴泉竭。”至于从何时开始将金蝉脱壳一语用来喻指某种军事计谋,目下尚难确证,但至少在元代以前就有了。如元代惠施《幽闺记·文武同盟》中写道:“曾记得兵书上有个金蝉脱

壳之计。”后来在各类文章、作品中使用此语的就更多了。再如元代马致远《三度任风子》:“天也,我几时能勾金蝉脱壳,可不道家有老敬老,有小敬小。”关汉卿《谢天香》“便使尽些伎俩,干愁断我肚肠,觅不的个脱壳金蝉这一个谎。”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20回:“这个叫做‘金蝉脱壳计’:他将虎皮盖在此,他却走了。”至于在军事实践中使用此计则更早。如三国时,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病死五丈原军中。为避免蜀军撤退时遭司马懿袭击,诸葛亮临终前向杨仪授以密计:在他死后,秘不发丧,对外严密封锁消息:命工匠仿造他的木像一座,仍然羽扇纶巾,坐于行军的车中;同时,在撤军前,以一部分部队对魏军发动一次佯攻。杨仪、姜维依计而行。在蜀军开始撤军后,魏军见蜀军军容整齐,且诸葛亮仍稳座车中指挥,疑为敌方诱兵之计,遂不敢追。杨仪、姜维因而得以率领蜀军全师而回。诸葛亮命已归天,却留个“壳”(木人)在那吓人,这就是金蝉脱壳计的一次妙用。 本计的含义主要有二种: 一、脱身。为了摆脱困境,先把“外壳”留给敌人,然后自己脱身而去。留给敌人的“外壳”是一个虚假的外形,对我方的实力影响不大,却能给敌人造成错觉。 二、分身。在遇到两股敌人时,为避免腹背受敌,可以对原来的敌人虚张声势,使其不敢轻易来犯,而暗中抽掉主力去攻击后来之敌,待后来之敌被消灭后,再返回来进攻原来的敌人。 运用此计一定要选好时机。一方面“脱壳”不能过早,只要存在胜利的可能,就应继续下去,直至万不得已方可“脱壳”而去;另一方面“脱壳”也不能过迟,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多停留一分钟,就会增加一分的危险,减少一分生还的希望。 金蝉脱壳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撤退和转移,这种撤退和转移又是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进行的,稍有不慎,就会带来灭顶之灾,应该冷静地观察和分析形势,然后坚决果断地采取行动。 谋成于密,而败于泄。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要在敌人不知不觉中进行,绝不能露半点破绽。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完整解释(含原文内容)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完整解释(含原文内容) 说到这个孙子兵法其实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里面的三十六计了,非常的厉害,估计很多人也都知道了,这三十六计分别是那三十六计了,但是原文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还有这个相信的解释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下面就给大家来相关的解析,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看看哦。 第一套胜战计: 1、瞒天过海 原文: 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翻译: 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解释: 是使用伪装的手段,利用机会,趁对方不注意的时候,出其不意的行动,让人措手不及。古时有名的有:薛仁贵瞒天过海、太史慈奇谋突围楚、楚庄王示弱灭敌、贺若弼施计渡江等。 2、围魏救赵 原文: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翻译: 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解释: 利用敌人的精锐去攻打别的国家,当二军相持不下时,趁隙攻占敌方的本土,待敌回国的时候,在途中予以迎头痛击,并把他们消灭掉,这是孙膑的做法。古时有名的有:孙膑围魏救赵。

3、借刀杀人 原文: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翻译: 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解释: 利用矛盾、反间、离间等谋略,巧妙的借用别国的力量,来击败敌人,并能保存自己的实力。古时有名的有:曹操借孙权杀关羽、郑桓公借刀诛敌。 4、以逸待劳 原文: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翻译: 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解释: 乃占有利的形势,一面防止敌人的功击,一面养精蓄锐,等到敌人士气低落的时候,再采取主动攻击的策略。古时有名的有:孙膑再败魏军於马陵、陆逊以逸待刘备。 5、趁火打劫 原文: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翻译: 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解释: 趁著人家的家里失火时,闯入屋内掠夺财物,也就,是说趁著敌人处於危险混乱的时候加以攻击的策略。古时有名的有:刘邦毁约灭项羽、齐国趁虚攻燕、宋襄之仁。 6、声东击西

《三十六计(秘本兵法)》译文及按语

《三十六计(秘本兵法)》译文及按语 三十六计(秘本兵法)>>在我国从古至今传习久远,集中历代'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兵家广为援用,素有兵法、谋略奇书之称。书中不少计名、语汇竟能妇孺皆知,吟诵如流,可见此书生命力之雄勃,是我国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珍宝。 自<<孙子兵法>>以降,兵书丛集,洋洋大观。见于记载者多达三千余种,保存至今者也有千种以上,而<<三十六计(秘本兵法)>>雄距一流。其用途之广博达于社会、军事、人生的各个层面,故古书中称:'用兵如孙子,策略<<三十六>>。'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三十六计中,每六计成为一套: 第一套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渡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欲擒姑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第四套混战计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第五套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第六套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的译文和按语,慢慢道来,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计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文] 当人们把所有的防备都做得比较周密齐全的时候,思想上就容易松懈,对外界放松警惕;当人们对一件事情天天都能看见的时候,就会忽略其中的可疑迹象。机密往往隐藏在公开的事物当中,而不是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毫无遮掩的表面现象蕴藏着非常诡秘的军事谋略。 [按语] 此计的兵法运用,常着眼于人们对世事的观察处理中,使敌人由于对某些事情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使我方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用计例说] 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调防时大列旗帜,遍支营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果然,陈国不辩虚实,准备迎敌而战。可是不久,发现是隋军调防,并非出击,如此五次三番,使陈国司空见惯,戒备松懈。最后直到隋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这正是: 贺若弼瞒天过海 陈霸先轻敌丢城 第二计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 与其和兵力集中一起的敌人对抗,不如先设法分散敌人的兵力后,再各个击破;直接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等敌人的气势消退后再打。 [按语]

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

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一: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解释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原典】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按语】解语重数不重理。盖里,术语自明;而数,则在言外。若徒知术之术,原在事理之中,人情之内。倘事出不经,则诡异立见,诧事惑俗,而机谋泄矣。或曰,在三十六计中,每六计成为一套,第一套为胜战计;第二套为敌战计;第三套为攻战计;第四套为混战计;第五套为并战计;第六套为败战计。 [编辑本段]第一套胜战计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君御臣、大国御小国之术也。亢龙有悔。第一计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原典】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阳,太阴③。【注释】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阴阳学说是把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③太阳,太阴太,极,极大。此句指非常公开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计谋。【释义】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浅解】所谓瞒天过海,就是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伪装的手段迷惑、欺骗对方,使对方放松戒备,然后突然行动,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按语】阴谋作为,不能于背时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如开皇九年,大举伐陈。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大列旗帜,营幕蔽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而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若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因袭南徐州,拔之。【解析】“瞒天过海”之谋略决不可以与“欺上瞒下”、“掩耳盗铃”或者诸如夜中行窃、拖人衣裘、僻处谋命之类等同,也决不是谋略之士所应当做的事情。虽然,这两种在某种程度上都含有欺骗性在内,但其动机、性质、目的是不相同的,自是不可以混为一谈。这一计的兵法运用,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处理世事中,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探源】见《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帝大喜,便率百官随这豪民来到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更是绣幔彩锦,茵褥铺地。百官进酒,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