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2.1 乙烯和烃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二必修2化学教案

第1课时乙烯和烃

课前自主预习

一、乙烯

1.乙烯的组成和结构

2.乙烯的物理性质

3.乙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点燃

①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伴有黑烟,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3O2――→2CO2+2H2O。

②乙烯能被酸性KMnO4溶液等氧化,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

①概念: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②乙烯的加成反应

a.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 CH2+Br2―→CH2Br—CH2Br。

b.乙烯与H2O的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催化剂

CH3CH2OH。

CH2=== CH2+H2O――→

加热、加压

c.乙烯与H2的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催化剂

CH2===CH2+H2――→

CH3CH3。

d.乙烯与HCl的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2===CH2+HCl―→CH3CH2Cl。

(3)加聚反应

乙烯能发生自身的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

催化剂

(CH2—CH2),化学方程式为:n CH2===CH2――→

CH2—CH2。

4.乙烯的用途

(1)重要化工原料,用来制聚乙烯塑料、聚乙烯纤维、乙醇等。

(2)在农业生产中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

(3)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二、烃

1.烃

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饱和烃

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只以单键结合,剩余价键均被氢原子“饱和〞的烃称为饱和烃,即烷烃。

3.不饱和烃

(1)分子中碳原子的价键没有全部被氢原子“饱和〞的烃称为不饱和烃。

(2)其中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称为烯烃,含有碳碳三键的称为炔烃,含有苯环的称为

芳香烃。

(3)根据碳架骨的不同,可以将烃分为链状烃和环状烃。

4.炔烃和苯

(1)乙炔是最简单的炔烃。

(2)苯是芳香烃的母体,是一种具有环状分子结构的不饱和烃,其结构式习惯上简写为

,实际上苯分子中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所以常用来表示苯分子的结构。

5.烃的分类

课堂互动探究

乙烯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特点

1.结构特点

2.性质特点

因为乙烯碳碳双键中的一个键易断裂,故乙烯的特征性质是易发生加成反应。

3.乙烷和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比较

乙烯的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

1.氧化反应

(1)燃烧

①空气中假设含3.4%~34%的乙烯,遇明火极易发生爆炸,点燃乙烯前要先验纯。

②利用燃烧时的现象与甲烷不同,可用燃烧法鉴别甲烷和乙烯。

③假设反应中温度高于100 ℃,那么H2O为气体,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

④完全燃烧后产生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2)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①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利用该性质可鉴别甲烷(或烷烃)和乙烯(或烯烃)。

②该反应中高锰酸钾将乙烯最终氧化为CO2,所以除去甲烷中的乙烯时不能用酸性高锰

酸钾溶液。

2.加成反应

(1)反应原理:CH2===CH2+X2―→CH2XCH2X或

CH2===CH2+XY―→CH2XCH2Y

(2)理解要点

①加成反应发生在不饱和碳原子上。碳原子之间形成的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都是不饱和键,加成反应中的原子或原子团加在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上。

②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不稳定,加成时这个键发生断裂,双键变成单键。

③加成反应中加进原子或原子团,只生成一种有机物。

④加成反应前后有机物的结构将发生变化,如乙烯加氢变成乙烷时,结构由平面形变成立体形。

⑤加成反应是不饱和有机物的特征反应。

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和性质比较

苯的特殊结构和性质

苯的结构的特殊性

(1)苯的分子式为C6H6,是一种高度不饱和烃。

(2)实验探究苯的结构

实验内容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先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

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试管,观察现象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

为紫色

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

先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溴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液体分层,上层为橙色,下层

为无色

苯与溴水不反应

66614

分子式分析苯远远不饱和,但苯却不具有不饱和烃的性质,所以苯的分子结构是十九世纪化学界的一个谜。直到德国化学家凯库勒经过多年的研究在1866年提出了苯是环状结构后,人类才慢慢地解开了苯的结构。对苯的进一步研究说明,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分子中六个碳原子形成一个六元环,六个碳碳键完全等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共价键,分子中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处于同一平面内,是一种高度对称的平面形分子。

(3)苯的分子结构

典例题组训练

题组一乙烯的分子结构

1.(多项选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D )

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B.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共平面

C.乙烯分子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D.CHBr===CHBr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解析: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分子中6个原子共平面,分子完全对称,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且直接连在双键碳上的原子和2个碳原子共平面,B、C正确,A、D错误。

2.以下有关乙烯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B )

A.由乙烯分子组成和结构推测含一个碳碳双键的单烯烃通式为C n H2n

B.乙烯的电子式为

C.从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可知乙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不稳定,易发生断裂

D.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与甲烷不同的原因是乙烯的含碳量高

解析:乙烯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比相同碳原子数烷烃少两个,

因此单烯烃通式为C n H2n,A正确;乙烯的电子式为,B错误;乙烯分子中的碳碳双键经加成反应后变为碳碳单键,即反应时碳碳双键中断裂一个键,C正确;乙烯含碳量高于甲烷,易不完全燃烧,伴有黑烟,D正确。

题组二乙烯的性质

3.(双选)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CD )

A.无论是乙烯与Br2的加成反应,还是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都与分子内含有碳碳双键有关

B.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都可以鉴别乙烯和乙烷

C.相同质量的乙烯和甲烷完全燃烧后生成水的质量相同

D.乙烷的化学性质比乙烯的化学性质活泼

解析:乙烯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过程中碳碳双键都断裂,A项正确;乙烯能与Br2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但乙烷不能,故能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鉴别乙烯和乙烷,B项正确;乙烯和甲烷中氢的质量分数不同,故相同质量的乙烯和甲烷完全燃烧后生成水的质量不同,C项错误;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化学性质比乙烷的活泼,D项错误。

4.如图是某种有机物分子的球棍模型图。图中的“棍〞代表单键或双键,不同大小的“球〞代表三种不同的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对该有机物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D )

A.该有机物可能的分子式为C2HCl3

B.该有机物的分子中一定有

C.该有机物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D.该有机物可以由乙烯和氯化氢加成反应得到

解析:由该分子的球棍模型可看出,碳碳之间成双键,结合CH2===CH2分子结构特点可推断A、B、C正确。

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的比较

题组三有机物分子中共线、共面的规律

5.以下有机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D )

6.在①丙烯、②氯乙烯、③苯、④甲苯四种有机化合物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的是( B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丙烯和甲苯中都含有甲基,甲基中的碳氢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呈四面体结构),所以含有甲基的有机物的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个平面上;氯乙烯和苯均为平面形结构。应选B。

要掌握有机物分子中多原子共线、共面的规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一是在同一个共价键两端的原子的位置关系。无论单键、双键、三键还是更复杂的键,都可看作一条线段,那么在同一个共价键两端的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是同共价键原子的旋转性。共价单键两端的原子可沿着共价键的轴心自由旋转,原子的位置关系保持不变。共价双键、三键等两端的原子不能沿着共价键的轴心旋转,自然就不涉及原子的位置关系的问题。

例如:中可能共面的碳原子最多9个,一定共面的碳原子是7个,可能共面的所有原子最多17个,一定共面的原子是12个。

三是根据常见分子空间构型分析时要以面为中心进行分析。在判断有机物分子中原子共面情况时,要把被分析的分子看作简单的、常见分子的衍生物,即复杂问题简单处理。如判断丙烷分子中的原子共面时,可把其看作一个甲烷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分别被2个甲基(—CH3)取代而得,这样根据甲烷分子的结构,可判断出丙烷中至少有3个原子共平面;但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核心素养

加成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例1] (双选)有4种碳骨架如下的烃,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a和d是同分异构体

B.b和c是同系物

C.a和d都能发生加聚反应

D.只有b和c能发生取代反应

[解析]由题图可知,a为2­甲基丙烯(CH3)2C===CH2,分子式为C4H8;b为新戊烷C(CH3)4,分子式为C5H12;c为2­甲基丙烷(CH3)3CH,分子式为C4H10;d为环丁烷,分子式为C4H8,故A、B正确;d不能发生加聚反应,故C错误;b和c能发生取代反应,但a、d也能发生取代反应,故D错误。

[答案] AB

[例2] 有机化学中的反应类型较多,将以下反应归类(填写序号)。

①由乙烯制氯乙烷②乙烷在氧气中燃烧③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④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⑤由乙烯制聚乙烯⑥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

其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________;属于聚合反应的是________。

[答案] ⑥②④①③⑤

高中化学必修二《乙烯》教案-新版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一课时乙烯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一课时的内容-乙烯,在学习乙烯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甲烷和烷烃(饱和烃)的有关知识,通过甲烷和烷烃性质的学习,初步了解到结构决定性质,在此基础上,乙烯这节课讲学习碳碳双键的性质,进一步巩固深化学生们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结构的不同而引起的性质上的差异,也为以后学习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中更复杂的烃及烃的衍生物的性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按照“用途-结构-性质”的思路,先介绍乙烯的用途,通过介绍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节课在有机化学中既是敲门砖,又是铺路石。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 ·学生已经了解了甲烷、烷烃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以及烷烃在物理性质方面的递变规律,并在一定程度上初步学习了某一类烃的方法; ·掌握了碳的四价理论,理解了饱和烃的概念; ·能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认识烷烃的性质,初步了解有机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存在障碍: ·刚开始接触有机化学,对一些有机名词不了解,有机分子结构也比较陌生、难理解,无法建立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化学反应的联系; ·对有机反应方程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书写都存在困难。 待建构发展能力: ·培养学生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 ·利用分子的空间结构思考问题能力 教学目标 1. 利用乙烯的分子式和球棍模型探究乙烯分子的结构。通过对结构的推理,对学生对其微观结构有三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从中体会到严

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 观看视频和分组实验,小组分析实验现象并解析乙烯的化学性质,利用球棍模型和视频动画分析并说出加成反应的概念,提高学生对有机物性质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生活小妙招—水果催熟的解密,了解乙烯在生活中的作用;图片展示乙烯用途的学习让学生领会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进一步认识到学习化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乙烯分子的结构 ·乙烯的特征反应—加成反应及其原理 【教学难点】 ·乙烯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加成反应的原理 教学流程示意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学 环节

高中化学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2.1 乙烯和烃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二必修2化学教案

第1课时乙烯和烃 课前自主预习 一、乙烯 1.乙烯的组成和结构 2.乙烯的物理性质 3.乙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点燃 ①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伴有黑烟,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3O2――→2CO2+2H2O。 ②乙烯能被酸性KMnO4溶液等氧化,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 ①概念: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②乙烯的加成反应 a.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 CH2+Br2―→CH2Br—CH2Br。 b.乙烯与H2O的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催化剂 CH3CH2OH。 CH2=== CH2+H2O――→ 加热、加压 c.乙烯与H2的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催化剂 CH2===CH2+H2――→ CH3CH3。 △ d.乙烯与HCl的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2===CH2+HCl―→CH3CH2Cl。 (3)加聚反应 乙烯能发生自身的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 催化剂 (CH2—CH2),化学方程式为:n CH2===CH2――→ CH2—CH2。 4.乙烯的用途 (1)重要化工原料,用来制聚乙烯塑料、聚乙烯纤维、乙醇等。 (2)在农业生产中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 (3)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二、烃 1.烃 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饱和烃 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只以单键结合,剩余价键均被氢原子“饱和〞的烃称为饱和烃,即烷烃。 3.不饱和烃 (1)分子中碳原子的价键没有全部被氢原子“饱和〞的烃称为不饱和烃。 (2)其中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称为烯烃,含有碳碳三键的称为炔烃,含有苯环的称为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乙酯,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装置如图。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换成用水浴加热实验效果会更好 B .a 试管上换成长玻璃导管能提高原料利用率 C .实验完毕,可将乙酸乙酯从混合物中萃取出来 D .向a 试管中先加乙酸,再加浓硫酸和乙醇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皂化反应结束后的溶液、豆浆中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试管底部均有固体析出 B .糖类和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均能在人体内发生水解 C .向麦芽糖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加氢氧化钠溶液至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检验是否有葡萄糖生成 D .向溴水中加入适量正已烷,光照下振荡后静置,溶液出现分层,上下两层液体均为无色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3NH 分子的结构模型: B .3Al 的结构示意图: C .次氯酸钠的电子式:Na :O :Cl : D .HClO 的结构式:H —Cl —O 4.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甲烷和乙烷 B .乙烷和乙烯 C .溴苯和硝基苯 D .葡萄糖和果糖 5.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 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NaOH 溶液 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Cu (OH )2悬浊液,加热煮沸,有砖红色 沉淀产生 淀粉已水解完全 B 卤代烃Y 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后,滴加AgNO 3溶液,观察,无淡黄 色沉淀产生 说明卤代烃 不是溴代烃

C 向浑浊的苯酚试液中滴加饱和Na2CO3溶液,试液变澄清且无气体产 生 说明苯酚的 酸性强于碳 酸 D 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饱和Na2SO4溶液,有固体析出,过滤,向固体 中加足量蒸馏水,固体溶解 蛋白质的盐 析过程是可 逆的 A.A B.B C.C D.D 6.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乙烯聚合B.石油裂化C.石油分馏D.煤的干馏 7.下图是制备和研究乙炔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蒸馏水替代a中饱和食盐水可使产生的乙炔更为纯净 B.c中溶液的作用是除去H2S、PH3 C.d、e中溶液褪色的原理不同 D.f处产生明亮、伴有浓烟的火焰 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蔗糖的分子式:C12H22O11B.乙炔的结构式:CH≡CH C.氯化钠的电子式:D.二硫化碳分子的比例模型: 9.2019年12月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突发的新冠病毒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口罩中间的熔喷布具有核心作用,其主要原料为聚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过氧化氢、乙醇、过氧乙酸等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D.“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可以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混合使用 10.贵金属钯可催化乙醇羰基化,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020-2021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7章 第2节 第1课时 乙烯

第二节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第1课时乙烯 发展目标体系构建 1.根据乙烯的结构,认识乙烯的主要性质及应用,培养“宏观 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2.根据乙烯的化学反应,认识加成反应、聚合反应等有机反应 类型,培养“变化观念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3.根据乙烯的性质及转化,认识乙烯的用途,培养“科学精神 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一、乙烯的应用及物理性质 1.应用:乙烯是石油化工重要的基本原料,通过一系列反应,乙烯可以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药物等。乙烯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乙烯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2.物理性质:乙烯为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小。熔、沸点分别为-169 ℃、-104 ℃。 二、乙烯的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分子模型 球棍模型填充模型C2H4CH2===CH2 原子。 三、乙烯的化学性质

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使乙烯表现出较活泼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实验 现象 点燃纯净的乙烯 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乙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 2H 4+3O 2――→点燃 2CO 2+2H 2O 。 (2)乙烯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为CO 2。 为什么甲烷燃烧没有黑烟,而乙烯燃烧有较浓的黑烟? 提示:乙烯分子里含碳量约为85.7%,而甲烷分子里含碳量为75%,乙烯中含碳量高,燃烧不完全产生的碳的小颗粒形成黑烟。 2.加成反应 (1)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2===CH 2+Br 2―→CH 2Br —CH 2Br 。 (2)乙烯与H 2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2===CH 2+H 2――→催化剂△CH 3CH 3。 (3)乙烯与H 2O 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2===CH 2+H 2O ―――――→ 催化剂 加热、加压CH 3CH 2OH 。 (4)加成反应概念: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3.聚合反应 (1)乙烯之间相互加成可得到聚乙烯,化学方程式为 n CH 2===CH 2――→催化剂 CH 2—CH 2。 (2)认识加成聚合反应 ①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相互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聚合物的反应叫做聚合反应。乙烯的聚合反应同时也是加成反应,称为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②能合成高分子的小分子物质称为单体;高分子化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可重复的最小单位称为链节;含有链节的数目称为聚合度,通常用n 表示。例如: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乙烯》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乙烯》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地位作用 从教材整体上看,乙烯是重要的烯烃,也是烯烃类物质的代表,它和 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烯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 乙烯既是烃知识的继续,也是学习不饱和烃的开始。做好乙烯教学既是对 烷烃知识的巩固,又为后续烃的衍生物性质的学习,以及学生建立有机物“结构 -- 性质 -- 用途”思维模式奠定基础。本节内容包含乙烯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和用途。 2.制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依据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①了解乙烯的主要性质。②认识乙烯、氯乙烯 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③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 论在化学合成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④查阅资料:利用石油 裂解产物乙烯制取重要的化工产品。高考考纲:①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 成键特征。②了解乙烯的主要性质。③了解乙烯、氯乙烯等在化工生产中 的重要作用。学生层面:①对烃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 系比较陌生,不了解物质的空间结构,对有机反应的产物判断和书写结构式、结构简式都比较困难。②具备一定理解、推理能力,合作探究的习惯

逐渐养成。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乙烯的分子组成,结构特点,认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②掌握乙烯的加成反应,理解加成反应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通过乙烯“用途 -- 性质 -- 结构”的学习,体会化学学科由具体 到抽象,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特点。 ②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经验、思考交流等环节,养成从生活中学习化学 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生通过图片、实物、实验现象感受化学科学的魅力及化学对人类 生产、生活的贡献,激发学习的兴趣,形成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②学生体会乙烯在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增强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 产、生活的意识,体验化学的学科特点。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和应用化学实验学习乙烯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对加成反应原理、乙烯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理解。 二、教法分析 通过联系“身边的化学” 情境导学、设问质疑、组织交流、启发引导、

内蒙古高中化学《乙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精品教案]

内蒙古高中化学《乙烯》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精品教案] 内蒙古高中化学《乙烯》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精品教案]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第一中学高二化学必修课乙烯学习计划 过程与方法: 从实验现象到乙烯结构的推理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感受和态度: .通过对乙烯分子结构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用 说明和学法指导】:学生参照课本自学解决【学习过程】:【知识回顾】 乙烷的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式[学习过程]i.乙烯的分子结构1。乙烯的分子结构 乙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乙烯分子含有键。碳原子被称为碳原子(饱和或不饱和)。键角是。有两个原子共面。 2.乙烯和乙烷的比较 分子式乙烷乙烯结构式键的类别键角-10键长(10m)键能(kj/mol)空间各原子的位置 结论:双键的键能和键长是单键的两倍,表明乙烯的性质: 1.物性:色、气味、溶于水、比空气略的气体。 -1- 2.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 (1)燃烧反应:反应方程式:。现象及解释:(2)高锰酸钾氧化反应 现象:。 结论:。这样就可以区分甲烷和乙烯。2)加成反应 (1)与卤素加成(与溴的四氯化碳反应) 实验现象:;反应方程式:。加成反应:称为加成反应。(2)加氢 反应方程式:(3)与氯化氢加成 反应方程式:(4)加水 反应方程式:(3)聚合反应

乙烯分子的加入可以产生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 乙烯发生聚合反应方程式:。聚合反应:三.乙烯的制备: (1)原理:石蜡油(含17个以上碳原子的液态烷烃混合物)在瓷片存在下分解成烷烃和烯烃。 (2)装置:;收集方法:。四、乙烯用途: 乙烯是石化工业最重要的基础原料。乙烯工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石化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2- 民间展览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1)有机化工原料 (2)植物生长调节剂,催熟剂 [自我测试]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苯和碘水混合后的振荡B.石油的分馏 c.石蜡的裂化 d.甲烷和氯气混合后光照2.制取一氯乙烷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乙烷和氯的反应B.乙烯和氯的反应C.乙烯和氯化氢的反应D.乙烷和氯化氢的反应3。在以下乙烯使用说明中,错误为() a.利用乙烯加聚反应可生产聚乙烯塑料b.可作为植物生长的调节剂c.是替代天然气作燃料的理想物质d.农副业上用作水果催熟剂 四.四氯乙烯对环境有害。干洗衣物干洗剂的主要成分是四氯乙烯;家用不粘锅内侧涂层材料的主要成分是聚四氟乙烯。以下关于四氯乙烯和聚四氟乙烯的陈述是正确的() a.它们都属于纯净物b.它们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它们的分子中都不含氢原子d.它们都可由乙烯只发生加成反应得到 5.在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有() a.ch2==ch2+h―ohch3―ch2―oh 加压和加热 催化剂

高中化学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第二节 乙烯和有机高分子材料 教案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乙烯、乙炔和苯中碳原子的成建特点。能描述乙烯、乙炔和苯的分子结构特征(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2)认识乙稀的主要性质与应用(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3)认识常见有机高分子的种类、性能和用途(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4)知道氧化、加成、聚合等有机反应类型(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的有机物分析,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有机物性质的一般规律。 (2)通过“迁移”、“应用”、“交流”、“讨论”、“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培养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多媒体展示乙烯的加成反应及原理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知识的兴趣,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乙烯的化学性质、原子共面问题、烃的燃烧规律、加聚反应的判断 2.教学难点 原子共面问题、烃的燃烧规律、加聚反应的判断、原子共面问题 二、教学过程

石油化学工业重要的基本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可以从乙烯得到有机高分子材料、药物等成千上万种有用的物质。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 2.探索新知【板书】乙烯 【师】学习一种物质,我们首先要研究它的结构、性质。先来 看结构。请同学来说一下乙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学生】 分子式—— C2H4 ( 最简式:CH2) 电子式—— H:C::C:H 结构式—— 结构简式—— CH2=CH2 【多媒体展示】 比例模型 球棍模型 空间结构示意图 【强调】“C=C”称为碳碳双键,不能省去。,乙烯为平面结构, 所有原子共平面。 【师】我们来学一下乙烯的性质。乙烯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儿 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略小,难溶于水。 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双键使乙烯表现出较活泼的 化学性质。 (1)燃烧反应 现象: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伴有黑烟,生成二氧化碳 和水,放出大量的热。 O H CO O H C 2 2 2 4 2 2 2 3+ − −→ − +点燃 【师】由于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不饱和化学键易被氧化。如 通过探讨交流 培养学生的合 作意识和表达 能力,激发学生 对新事物的探 究,培养严谨的 科学思维方法

2021-2022学年新人教版必修2第7章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教案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课时 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与方法: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偶然发现由典型的无机化合物氰酸铵通过加热可以直接转变为动植物排泄物——尿素的实验事实,从而使有机物的概念受到了冲击,引出了现代有机物的概念——世界上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有机物自身有着特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导致了其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特殊性。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叫有机化学。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根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那么大家先回忆,我们在必修2接触有机物时利用有机物所含元素种类不同对有机物进行了怎样的分类? 烃和烃的衍生物,其中烃是只含有碳和氢的化合物。 [讲]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32223CH CH CH CH CH ----〕〔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Word版含解析

整理与提升 一、同系物、同分异构体概念辨析及其判断 1.同系物 在分析烷烃的通式时发现相邻的烷烃都相差一个CH2原子团。像这种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例如:甲烷、乙烷、丙烷等互为同系物。这种现象在有机物中很普遍,认识这种规律有利于比较、预测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1)同系物的结构相似,主要指化学键类型相似,分子中各原子的结合方式相似。对烷烃而言就是指碳原子之间以共价单键相连,其余价键全部结合氢原子。同 系物的结构相似,并不是相同。例如:和CH3CH2CH3,前者有支链,而后者无支链,结构不尽相同,但两者的碳原子均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结构相似,故为同系物。 (2)同系物的组成元素必相同。 (3)同系物必符合同一通式。但符合同一通式,且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2===CH2(乙烯)和 (环丙烷)。 (4)同系物一定具有不同的分子式。 特别提示:①根据分子式判断一系列物质是不是属于同系物时,一定要注意这一分子式表示的是不是一类物质,如C3H6,可以表示CH2===CH—CH3,也可以 表示; ②根据物质的结构简式判断物质是不是属于同系物,要注意所给的物质是不是分子式相同,如CH3CH2CH2CH3和CH3CH(CH3)2属于同分异构体。 2.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1)“同分”——相同分子式(当然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但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的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异构”——结构不同,分子中原子的排列顺序或结合方式不同。 (2)同分异构体之间可能是同类物质,也可能属于不同类物质。同分异构体物理性质不同。若属同类物质,化学性质相似,如正丁烷与异丁烷;若属于不同类物 质,化学性质不同,如CH2===CH—CH3与。某些无机物中也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3)化合物分子组成越复杂,同分异构体越多,如CH4、C2H6、C3H8无同分异构体,丁烷(C4H10)有2种同分异构体,戊烷(C5H12)有3种同分异构体,己烷(C6H14)有5种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主要因素之一。 1.下列关于同系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某有机物同系物的组成可用通式C n H2n+4表示 B.C5H12表示的一定是纯净物 C.两个同系物之间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4或14的整数倍 D.同系物之间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解析:烷烃是饱和烃,也就是说碳原子结合的H原子最多,烷烃的分子通式为C n H2n+2,所以烃的分子通式不可能为C n H2n+4;C5H12有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符合C5H12的有机物不止一种,所以C5H12表示的可能是混合物;一个CH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同系物的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多个CH2原子团,所以C正确;同系物之间化学性质相似。 2.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下列有关同分异构体叙述中正确的是(A) A.分子式相同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B.组成成分相同而结构式不同的物质互称同分异构体 C.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性质相同 D.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性质相异 解析:组成成分相同不一定分子式相同,所以B选项错误;同分异构体的性质可能相似(如正丁烷与异丁烷都属于烷烃,化学性质相似),也可能相差很大[如乙醇(CH3CH2OH)和甲醚(CH3OCH3)],所以C、D选项均错。 二、烃的代表物分子结构及其性质比较 烃是有机物的母体,是有机物中的一大类物质。烃是指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烃可分为烷烃、烯烃、苯及其同系物等,其典型代表物分别为甲烷、乙烯、苯等。 1.烃的代表物分子结构及其性质比较

第七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乙烯》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乙烯》教学设计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思路学习乙烯的结构、性质与应用 一、教材分析 “乙烯”是《新课标》中必修课程主题4“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中二级标题“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典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认识乙烯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和用途,帮助学生构建有机物的认知模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体会物质结构对性质和用途的决定作用;二是对比乙烯和甲烷的结构和性质并总结异同,锻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本节课在新人教版教材中位于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二节“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与旧人教版相比,新人教版在知识点设置上会有所变化,如:删除了关于乙烯的用途的讨论,删除了石蜡油分解制乙烯的实验,增加了乙烯参与的聚合反应和加聚反应的介绍,增加了聚乙烯的分子结构模型(局部)示意图,对乙烯参与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有了更详细的介绍等等。这意味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更为突出,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乙烷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和用途,对认识有机物的一般流程已经建立了模糊的认知模型。因此,课堂学习活动可围绕学生的问题展开,问题可集中在乙烯和乙烷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方面,帮助学生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 初中化学曾简单介绍过小分子相互连接形成高分子的聚合反应,因此教材在这里侧重通过化学方程式、结构式和分子结构模型具体展示化学键与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在聚合反应前后的变化,使学生初步认识加成反应与聚合反应的关系,了解聚合物的分子结构,深化对结构决定性质这化学基本观念的理解。同时,教材还以聚乙烯为例介绍了链节、单体、聚合度等高分子基本概念,以利于接下来学习合成高分子与生物高分子。 三、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以不饱和烃的代表物—乙烯的结构和性质为模型,帮助学生认知不饱和烃的结构和性质。 2.通过介绍乙烯和水的加成反应和乙烯的加聚反应,让学生知道合成新物质是有机化学研究价值的重要体现,也让学生体会到合成高分子材料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3.通过动画演示和生活化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的基本规律。 【评价目标】 1.通过对乙烯的结构和性质探讨,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常见有机物分子的认知模型的构建和符号表征的理解。 2.通过对比乙烷和乙烯的结构和性质,诊断并发展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概念归纳运用能力。 3.通过对乙烯在生活和化工生产中应用的讨论,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识。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 1.乙烯的结构简式是 A.C2H4B.CH2=CH2C.CH2CH2D.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硬脂酸与软脂酸互为同系物 B.红磷与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 C.16O与18O互为同位素 D.CH3COOCH2CH3与CH3CH2OOC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3.设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氯仿中含有的氯原子数目为3N A B.7.8g苯分子中碳碳双键的数目为0.3N A C.17.6g丙烷中所含的极性共价键为4N A D.常温常压下,4.2gC2H4和C9H18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0.3N A 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CuSO4溶液可发生盐析 B.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O2和H2O(l)时放出890kJ热量,它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 2CH4(g)+O2(g)= 1 2 CO2(g)+H2O(1)△H=-445kJ/mol C.酸性氢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为H2-2e-+2OH-=2H2O D.CH3COOH与NaOH溶液反应:H+(aq)+OH-(aq)=H2O(1)△H=-57.3kJ•mo1-l 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将混合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除去乙醇中的水加入生石灰,蒸馏 C鉴别苯和环己烷加入溴水振荡,静置后观察分层及颜色差异D分离苯和溴苯加水后分液 6.下列各组物质中,实验式相同,但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A.丙烯和环己烷B.正戊烷和2-甲基丁烷 C.乙烷和苯D.乙烯和己烯 7.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丙烯的实验式:CH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乙烯 讲义及习题

乙 烯 [知 识 梳 理] 一、烯烃 1.不饱和烃与烯烃 2.烯烃的实验探究 (1) (2)实验现象 B 处:溶液紫色褪去。 C 处:溶液褪色。 D 处:点燃时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3)实验结论 ①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石蜡油分解产生了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气态产物。 ②气态产物中含有与烷烃性质不同的烃,实际是烯烃和烷烃的混合物。 【自主思考】 1.符合C n H 2n 的一定是烯烃吗? 提示 不一定,如CH 2CH 2CH 2CH 2符合C n H 2n ,但分子中无碳碳双键,不是烯烃。 二、乙烯

1.组成和结构 2.物理性质 3. (1)氧化反应 (2)加成反应 ①概念: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②乙烯的加成反应: (3)加聚反应 乙烯能发生自身的加成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 CH 2===CH 2――→催化剂 —[CH 2—CH 2]—n 。 4.乙烯的用途 (1)乙烯是重要化工原料,用来制聚乙烯塑料、聚乙烯纤维、乙醇等。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2)在农业生产中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 【自主思考】 2.(1)鉴别甲烷和乙烯可采用哪些方法? (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中通入乙烯均能褪色,其原理相同吗? 提示 (1)①用燃烧法,点燃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是甲烷,火焰明亮且冒黑烟的是乙烯。 ②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中,能使溶液褪色的是乙烯,另一种是甲烷。 (2)不相同,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效 果 自 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烃的分子式为C 3H 6,符合通式C n H 2n ,故该分子属于烯烃( ) (2)某无色气体通入酸性KMnO 4溶液中,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烯烃( ) (3)某无色气体能使溴水褪色,该气体可能是烯烃( ) (4)甲烷和乙烯都属于烃,前者属于烷烃,后者属于烯烃( ) (5)甲烷和乙烯都是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必须验纯,而且燃烧时现象相同( ) (6)以石油为原料可以获得乙烯( ) (7)乙烯比乙烷的化学性质活泼( ) 答案 (1)× (2)× (3)√ (4)√ (5)× (6)√ (7)√ 2.石蜡油(主要是含17个碳原子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分解实验按照如图进行: (1)石蜡油分解实验产生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只有甲烷 ②只有乙烯 ③烷烃跟烯烃的混合物

2021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烷烃的结构学案 人教版必修2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 知识导航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1.知道有机化合物分子是有空间结构的,认识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知道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2.认识甲烷的结构及其主要性质与应用,知道氧化反应、取代反应等反应类型。 第二节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1.认识乙烯的结构及其主要性质与应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知道氧化、加成、聚合等有机反应类型。 2.认识常见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了解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知道高分子材料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第三节乙醇与乙酸 1.认识乙醇、乙酸的结构及其主要性质与应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知道氧化、加成、酯化等有机反应类型。 2.根据乙醇、乙酸的性质中的物质变化,从化学键的断裂角度理解乙醇、乙酸性质的反应机理。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1.认识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结构及其主要性质与应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知道氧化、水解等有机反应类型。 2.结合实例认识油脂、糖类、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学法指导 1.明确标准·细分类。依据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能等方面的共性或者差异,对有机物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之上,研究烃、烷烃、烯烃、苯、醇、羧酸、酯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分类的观点。

2.理解本质·重应用。结合烃及烃的含氧衍生物概念来理解烷烃、烯烃、苯以及醇、羧酸、酯的概念和本质,明确划分的依据,应用相关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自然现象。 3.把握内涵·懂实质。依据代表物: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性质,推测烷烃、烯烃、芳香烃、醇、羧酸、酯的性质,明确决定有机化合物性质的根本原因是物质的结构及组成。 4.微观分析·练规范。明确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和规则,书写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并能判断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烷烃的结构 新课情景呈现 目前,在自然界里发现的和由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已经有几千万种,而且新的有机化合物仍在不断地被发现或合成出来。其中,有些物质有特殊的性质和功能,有些物质与人类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化学家们不断地对有机化合物进行研究,逐渐揭开了包括生命之谜在内的许多科学奥秘,也使我们的物质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你已经了解到有机化合物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质,如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具有熔点和沸点低、难溶于水、可以燃烧等性质。下面以甲烷为例,进一步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富多彩前景广阔的有机化学世界,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吧! 课前素能奠基 新知预习 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高中化学第7章有机化合物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甲烷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了解取代反应的概念。 (2)以甲烷为例,认识有机物分子具有立体结构,初步培养空间想像能力。 (3)从分子结构角度认识烷烃、同分异构现象,掌握同分异构体。 (4)初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的有机物分析,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有机物性质的一般规律。 (2)通过“迁移”、“应用”、“交流”、“讨论”、“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培养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知识的兴趣,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3)通过用模型组装有机分子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取代反应、同分母异构体、同系物、烷烃的结构与性质 2.教学难点 取代反应、同分母异构体、同系物、烷烃的结构与性质 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 1.新课导入【师】目前。人们在自然界发现和人工合成的物质已经超过1亿种,其中绝大 多数是有机物。为什么有机物如此繁多?设问激发求 知欲 2.探索新知 【板书】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师】什么是有机物?有机化合物一般指含碳化合物。甲烷是最简单、相对分

子质量最小的烃,也是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烃。谁能写出甲烷的电子式、结 构式。 【学生】 【师】有机化合物中的每个碳原子不仅能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那么碳 原子与碳原子之间能成键吗?成键时有什么特点呢? 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也能形成共价键,可以形成单键、双键或三键。 多个碳原子可结合形成碳链,也可形成碳环,也可带支链。 一定数目的碳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碳骨架(同分异构体) 【多媒体展示】碳与碳的成键 【思考与讨论】分析以碳为骨架的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师】大家能想象一下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是什么样的吗? 【生】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氢分别位于4个顶点。 【师】为什么是正四面体呢?甲烷分子中,4个C-H键的长度 和强度相同夹角相等(均为109º28'或109.5º) 【多媒体展示】甲烷的空间填充模型、球棍模型、空间结构示意图。 【师】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还有乙烷、丙烷、丁烷等一系列有机化合 物。 有机化合物乙烷丙烷丁烷 分子中碳原 子数 2 3 4 分子式C2H6C3H8C4H10 【学生活动】写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同学间相互交流结果。 【师】有没有同学写出两种不同的丁烷?这就是因为碳链的结构不同,丁烷的 结构式不同。 通过探讨交 流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识 和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对 新事物的探 究,培养严谨 的科学思维 方法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 1 - 第1课时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烷烃的结构.............................................................. - 1 - 第2课时烷烃的性质.................................................................................................. - 7 - 微专题6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及其取代物种类......................................................... - 10 - 第二节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 13 - 第1课时乙烯............................................................................................................ - 13 - 第2课时烃有机高分子材料................................................................................ - 16 - 微专题7烃燃烧的有关计算..................................................................................... - 22 - 第三节乙醇与乙酸............................................................................................................ - 24 - 第1课时乙醇............................................................................................................ - 24 - 第2课时乙酸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 27 -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 33 - 第1课时糖类............................................................................................................ - 33 - 第2课时蛋白质油脂............................................................................................ - 38 - 微专题8常见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 - 43 - 实验活动8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 - 45 - 实验活动9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 47 -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1课时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烷烃的结构 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分子式为CH4,电子式为, 结构式为。 2.有机物中碳原子的结构及成键特点 (1)有机物中,碳原子可以形成4个共价键。 (2)碳原子间成键方式多样 ①碳碳之间的结合方式有单键()、双键()、三键(—C≡C—)。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 化学 必修第二册 教师用书word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1课时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烷烃的结构 图说化学·开启快乐学习之旅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成功提取青 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 医学奖。研究团队从1973年初开始测 定青蒿素的组成与结构,结合仪器测 定和科学推测,测定了甲基、过氧团、 带有酯基的六元环等部分结构片段, 判断出青蒿素分子中所有原子以何种 方式连接形成骨架,直到1976年最终 确定青蒿素的分子结构。那么有机物 分子有何结构特点呢? 明确目标要求 1.知道有机化合物是有空间 结构的,以甲烷为例认识有 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 点。,2.知道同系物、同分异 构体的概念,能根据结构式 或结构简式判断它们是否 为同分异构体或同系物。 (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甲烷的分子结构 电子式为H×·CH,·×,×·,H ·×H,结构式为CHHHH。 2.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键的个数成键的类型碳骨架形式与其他原子成键 每个碳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单键 双键 三键 多个碳原子之间可 以结合成碳链,也 可以结合成碳环 碳原子不仅可以和碳形成 共价键,而且可以和H、O、 N、S等原子成键 (二)烷烃1.烷烃的结构(1)甲烷的结构

分子结构示意图球棍模型空间填充模型 结构特点4个C—H的长度和强度相同,夹角相等(即键角为109°28′),是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氢原子分别位于4个顶点 [微提醒] 碳原子成键的复杂性 ①碳原子也可以与其他的碳原子形成双键或三键,如C===O、C≡N。 ②碳原子间构成的碳链可以带支链,也可以与其他原子形成环状物,如。 [微辨析] 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 ①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一定不是同系物,互为同系物的化合物一定不是同分异构体。 ②CH2===CH2(乙烯)和(环丙烷)相差一个CH2,但二者结构不相似,也不是同系物。 ③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如CH3COOH和CH3CH2CH2OH,二者分子式不同。 (2)烷烃结构特点 单键碳原子之间都以单键结合 饱和碳原子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 2.烷烃的命名——习惯命名法 (1)表示 碳原子数(n)及表示 n≤10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 n>10 相应汉字数字+烷 (2)当碳原子数n相同,结构不相同时,用正、异、新表示。 如:C4H10的两种分子的命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