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

一、教育法学的概念:教育法学是一门法学与教育学为主要理论基础,教育

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运用法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例如案例研究法、法律解释法、比较分析法、价值分析法、历史考察法等多种方法对教育法律现象进行研究,揭示教育法律规律,建立教育法律理论体系,指导教育法律实践的一门交叉学科。

二、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是特定的社会现象——教育法规以及其所引起的

一切教育法律现象。

三、教育法律现象:是教育法的产生、存在和运作的各种表现形式。主要是

指具有法律意义,并接受法律调整的教育现象,包括教育法律规范、教育法律思想、教育法律关系,也包括教育法的制定和实施等等。

四、教育法学与教育学的联系:

1、教育学是教育法学产生和成长的环境与条件,教育学的内容、性质、特

征、发展和变化决定着教育法学的内容选择和发展方向。

2、教育法学与教育学是横向联系,是教育学相关知识的扩展。它丰富了教

育学的学科体系。

五、教育法学与教育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

2、研究范围不同

3、学科地位不同:教育法学不是教育学的子学科,它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被称作边缘教育学科。

六、教育法学与法学的联系:

1、教育法学是法学的分支学科,属于应用法学中的部门法学,是法学的下

位学科,他们之间是从属关系,是纵向联系。

2、法学特别是理论法学作为教育法学的主要基础来源之一。

3、教育法学为法学提供纵向的知识增长,教育法学的产生和发展充实着法

学的发展壮大。

七、法律的三代人权:自由权——社会权——发展权

八、权利的因果关系:原权、派生权

九、教育权的内涵:

1、权力的角度:是指国家或各级地方自治团体在教育事务上所拥有的权限,

以及其所属机关或公务员所行使的公权力。

2、权利的角度:泛指公民在教育事务上所享有的各种权利,这是作为私权

利的一种宪法规定的教育基本权。

十、教育权的分类:

1、从教育权实施主体上讲有:国家、父母、社会、学校、教师等教育权。

2、教育权的原权只包括:家庭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和国家教育权。

十一、家庭教育权的性质:

1、家庭教育权是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保护和教养的权利义务,这种权

利义务即为亲权。

2、亲权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受宪法保护的一项基本权利。

3、亲权是属于一种利他权利。亲权的行使需为子女的权利。

亲权行使的最重要的原则:儿童利益最大化和尊重儿童的选择。

十二、家庭教育权的内容:

1、选择权:对教育形式的选择权。(择校)

2、参与权:父母有知晓子女学校教育情况并对学校教育发表意见的权

利。

知情权:了解学校有关信息的权利

提案发言权

共同决定权

3、拒绝权:父母可以基于自己的哲学与宗教信仰拒绝某种特定课程的

权利。

十三、社会教育权的内容:举办教育权、参与教育权、校外教育权、监督教育权

国家教育权的内容:教育立法权、教育行政管理权、学校教育拥有权、教育内容的控制权。

十四、受教育权的内涵:

1、狭义仅指接受教育的权利

2、广义还包括选择教育的自由和建立教育机构的自由。

3、《世界人权宣言》是第一个确认受教育权的国人权法。

十五、受教育权的特征:

1、特权化的受教育权是一种不自由,不平等的权利

2、宗教化的受教育权是一种不自由而平等的权利

3、国家化的受教育权是一种不自由而平等的权利

4、社会化的受教育权是一种自由而不平等的权利

5、个性化的受教育权是一种自由而平等的权利

十六、受教育权的三种存在形态:

1应有形态:指公民应当享有的受教育权

2法定形态:公民根据实体法的规定可以享有的受教育权

3实有形态:公民实际享有的受教育权

十七、义务主体:国家。国家与公民构成受教育权的基本权利义务关系

十八、国家的4A教育义务:

1、可获得性

2、可进入性

3、可接受性

4、可适应性

十九、教育行政机关的行政主体资格:

1、教育行政机关是依法设立的行政组织,它依法拥有教育行政职权,

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教育行政职能。

2、教育行政机关只享有教育事务的管权利

3、教育行政机关能够独立承担其行为的法律责任

二十、教育行政机关的主要职权:

1、教育行政创始权:根据《宪法》和《教育法》来编制教育计划、起

草教育法律草案。

2、教育行政决定权:依法对教育行政管理中的具体事物的决定权。主

要体现为教育行政机关对教育事务的管理的过程中做好什么工作,怎样

去做以及不做将会产生的后果等事项作出决定。

3、教育行政命令权:依法发布命令,要求特定的人或不特定的人实施

一定行为或不实施一定行为,命令相对放必须服从的权力。

4、教育行政执法权:是教育行政机关的基本职权之一,实质上是教育

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权限管理教育事业的一种权能。包括制定推行教

育法规的实施措施,对公民、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遵守教育法规状

况的监督检查,以及对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采取行政制裁。

5、教育行政监督权:依照宪法和法律法规对行政相对方进行检查、监

督的一种权力。

6、教育行政奖励权:依法给予模范守法或作出重大贡献的教育行政相

对方以物质或精神奖励的权力。

7、教育行政物质帮助权:对有特殊困难的相对方给予物质上的帮助的

权利。

二十一、教育行政执法的形式:教育行政措施、教育行政处罚、教育行政强制。(P191)

二十二、学校的法律的地位:指学校在法律上的归类于定位,以及它相应的权利、责任和无能力。

1、行政相对人:学校接受政府的管理

2、法人或非法人:学校参与民事活动

3、授权行政主体:部分法律法规授权的学校

二十三、《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设立学校应具备的四个基本条件:

1、标准的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2、合格的教师

3、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4、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二十四、学校的授权行政主体地位:

1、学校在行使法律法规授权的选择职权是,具有与行政机关相同的法

律地位

2、学校的行政权力是有限的

3、与其他授权行政主体不同,学校可以作为法人独立承担相应的法律

责任

4、学校法律地位的复杂性、公法、私法

二十五、教师的地位:

1、教师的地位:是指教师的社会地位

2、教师是从事教育事业的专业人员。教学应被看做是一个专业,教师

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二十六、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一)、教师的专业权利:

1、学术自由:指权利主体(教师和学生)在不惧怕政府和其他人压制的情形下自由从事其研究、学习及教学活动,并进而实现他们的功能。

学术自由的内容:研究自由,教学自由(讲学自由),学习自由

2、教育自由:指教师对教育内容,方法的选择权以及对学生的指导权,对应学生的受教育权,是各个教育层次的教师所普遍具有的

3、专业自主权:教师依其专业知识从事教学活动时自由做出决定,不

受他人干扰与控制。(个体上)

专业自主权(教师群体、组织):教师所组成的专业团体有权力规范教师的资格与职业标准,其内容包括参与建立教师聘任资格,订立教师

道德规范,改善教师工作条件与待遇,维护教师尊严等等。

(二)、教师专业自主权行使原则:

1、教师专业自主权的运作具有利他性

2、教师专业自主权宜从教室层级落实

3、教师专业自主权应提供学生受教育权的最大可能

4、教师主张专业自主权不应伤害学生的受教育权

5、由学生受教育权所衍生的家长参与校务权利应予以正规与落实

6、宜视教师专业自主权与学生受教育权是教育权的一体两面

(三)、教师的权利: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学生管理权、报酬待遇权、参与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四)、教师的义务:遵纪守法,为人师表、教育教学义务、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义务、尊重学生人格义务

二十七、教师资格证取得的条件:

1、必须是中国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

2、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3、具有法律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4、有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

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已经取得教师资格证的,丧失

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行为不

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

教师资格证。

二十八、教师惩戒的事由:

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二十九、学生:指在依法成立国家认可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按规定条件具有或取得学籍,在其中接受教育并取得学历的人,按其学习阶段可分为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和研究生

判断学生标准:学籍作为一个标志判定学生身份的取得,开除学籍意味着学生身份被剥夺。

三十、校规的合法性原则:

1、法律至尚:下位法服从上位法

2、法律保留:不该规定的不规定

3、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三十一、根据2005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纪律处分包括: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五种类型。

三十二、体罚:是一种区别于金钱或财产惩罚的形式,意指任何对身体实施的惩罚或击打

变相体罚:没有接触被罚人身体,但以非人道方式迫使被罚人作出某种行为,使其身体和精神上感到痛苦的惩罚形式。

三十三、教育法的概念:

广义: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教育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为主要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国家强制性的行为规范和总和。

狭义: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常务委员会)制定或认可的教育规范性文件。

三十四、教育法的功能:指教育法的功用与效能,是其内在所具有的,是教育法的属性、内容及其结构,决定教育法有益的功用和效能。

教育法功能的特点:内在性、应然性、有益性、确定性

教育法的功能:指引功能、规范功能、预测功能、强制功能

三十五、教育法的作用:是指教育法在实施中发挥其正常功能下,发生的正向的、有益的作用。

教育法的作用:评价作用、导向作用、教育作用、保障作用、

教育法作用的特点:外在的、突然的、中性的、不确定的

三十六、教育法律规范:是指通过一定的教育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具有自己内在逻辑结构的一般行为规范,任何一部教育法都是由若干个具体行为规范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组成教育法行为规范有机整体的单个行为规则,就是一个具体的教育法律规范,它是组成教育法的基本细胞。

三十七、教育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指教育法律规范在逻辑上的构成要素的结构方式与结构状态。

日常逻辑:如果——那么——否则——

法逻辑-假定条件(法定条件)——行为模式(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后果(奖惩)

假定条件:即教育法律规范中规定该规范适用的条件和情况。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只要当该教育法律规范的条件或情况出现时,才能适用该教育法律规范。

行为模式:教育法律规范规定人们实际行为的方式

(1)、授权行为模式:人们可以作为或不作为

(2)、义务行为模式:人们应当或必须做出某种行为

(3)、禁止行为模式:人们不得做出某种行为

法律后果:指教育法律规范中关于人们遵守或违反法定行为模式而带来的法律上的后果。

三十八、教育法律关系: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三十九、教育法律关系的特征:

1、教育法律关系的形成以教育法律规范为前提。

2、教育法律关系一教育法律、法规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

3、教育法律关系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

四十、教育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主体、客体、内容

1、主体: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教育

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自然人、机构和组织、国

家)。

主体的条件:(1)权利能力

特殊权利能力:公民在特定条件下具有的法律资格(受

受教育权:一般权利能力教育权:特殊教育权利

(2)行为能力

判断自然人行为能力的标准:年龄、健康状况

2、教育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

的对象

客体分类:(1)、物:法律意义上的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支配的,包括一切可以成为财产权利对象的自然之物和人造之物。物又包括不动产

与动产两部分。

不动产:学校占有的土地及各种场地、房屋和其他建筑设施以及场馆等。

动产:学校各种资金、教学仪器设备等。

(2)、行为:指的是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作为与不作为。

包括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行为和教育者与

受教育者的教育教学行为等

(3)、人身利益:包括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是人格权和身份权的客体。

3、内容: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间在一定条件下

依照法律或约定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就是教育法律关系

主体依法享有的权益和依法应当履行的责任。

四十一、权利的表现形式:

1、行为权: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2、要求权:教育法律关系主体要求义务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权

3、请求权: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律权利受到侵害时诉请国家提供保

护的权利。

四十二、义务的表现形式:

1、不作为:义务人不为一定的作为。

2、积极作为:义务人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或权利人的要求,作出积极

的行为以满足权利人的利益与要求。

3、接受国家强制:义务人不履行义务时,必须接受国家的强制。

四十三、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

1、结构相关

2、数量相当:享有权利的同时履行相应的义务

3、功能互补

4、价值主从

四十四、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

1、抽象的条件:教育法律规范

2、具体的条件:教育法律事实

四十五、教育申诉制度:教师或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处理决定不服,向所在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机构)提出申请,要求重新处理的救济制度。

城乡结合部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城乡结合部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一 [ 2012-4-5 9:02:00 |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教育现实的需要 近年来,全国上下加紧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但一件件惨烈的学生安全事故仍然在我们的身边发生:2009年11月27日桂林市一民办学生持刀将一学生捅伤致死;2009年12月7日湖南省湘乡市育才中学发生一起踩踏事故,8死26伤;2010年5月全国发生多起校园周边及校园内学生伤害事件,死伤数十人,面对歹徒我们的学生毫无自救能力,有些学生竟无逃跑意识……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青少年儿童意外伤害每年导致9万人死亡,75万人伤残。更令人惊心的是,我国中小学在校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正以每年14%的速度递增。触目惊心的校园安全伤害数字,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严重暴露出中小学生对生命安全的漠视,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明显不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危险也与日俱增,纵观学校教育,虽然学校安全教育天天喊,但由于传统教育认识的偏差,使教育机构的教育、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偏重于认知教育,而忽略对生命个体存在价值和生命质量的关注。安全教育工作停留在消极的保护状态,生存教育出现缺失,造成小学生安全意识弱;生存、自护、自理能力差;适应能力、抗挫能力低下;缺乏应对能力,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全面发展。学校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需进一步探索。 2.地理位置和生源现状的需要 我校位于桂林市北辰路37号,是一所农村学校。学校现有23个教学班,学生1001人,农民工子弟占全校学生的2/3,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且位于交通主干道,比邻桂林火车始发站,地理位置复杂,外来人员聚集,安全隐患较多,学生家长大部分忙于生计,对学生疏于照顾和教育,学生的安全自护意识较弱,通过此研究,重点提升城乡结合部农村小学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规范学生的安全行为。 3.教材特点的需要 2007年2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中小学安全教育重点。此后,一些地区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分年级编写了一部分教材,供中小学使用。认真分析这些教材,发现内容大多取材于城市,重点供城市学生使用。而对于广大的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小学生来说,很多教材不完全符合农村教学实际。本课题着力通过该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开发出一套适合城乡结合部农村学校实际的《安全教育读本》。 4.教育发展的需要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但各种危机却频频而至,无论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还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失落……无论是人类无序竞争所带来的弱肉强食、互相残杀,还是人们为了追求成功而遗忘的幸福……无不腐蚀剥落着人的生命感,威胁着人的生命存在。面对着人类的问题和灾难。国际上一些专家、学者指出:人类若要避免经济上和生态上的祸害,就必须从生命安全教育做起,学校教育尤其要重视和加强生命安全教育。本课题力图通过生命安全教育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危机、勇敢面对困难,珍惜自我的生命,能奉献于社会,这将是我们教育的元基点。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提高少年儿童的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确保一方平安”的安全教育目的,让学生在拥有知识的同时,拥有健康的体魄,拥有美好的生命,拥有快乐、成功的人生,是学校教育不可推卸的任务和职责。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三篇范文(完美版)

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三篇 篇一 眨眼之间,一个学期过去了,总的来说,我在这个学校已经工作了四年多了,由当初的的不成熟到现在的成熟,的的确确有了很多的改变,也有很多的感触,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我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与校本培训。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也积累了不少别人的经验,也了解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学方面 1、备课从开学初,积极参加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认真的准备备课,认真的利用好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积极去听老教师的课,认真的向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经验以及那种对学生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可以根据要求,课前认真备好课,写好学校规定的标准的教案。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级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经常的上网查阅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时常和有经验的老教师研

究教学环节。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等,我积极的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理解形象化。 2、上课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简单些的找学困生回答。因材施教,用学生的喜爱教学方法,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能够和学生积极的融合在一起,教学的任务顺利完成,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的理想。 3、辅导我利用每天的中午辅导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给学生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同时补充一些课外题让学生多练。此外,还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联系,及时和家长沟通情况,共同督促学生的学习。对学习比较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的辅导,给他们进行强化训练。 4、作业我把每天的作业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思维提升的作业。对学生的作业仔细的批改,对认真完成且正确率高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抄袭胡任务的学生进行教育。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的讲解。作业及时的批改与讲解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及其打算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我仍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语言不够生动,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对待学生还不够亲切等。同时,在工作中,我意识到,人只要有一刻的松缓,一刻

浅析小学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浅析小学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摘要:在现如今越来越注重教育的年代,小学教育也成为人们颇为关注的话题。那么小学应该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呢?本文从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152-02 一、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必要性 (1)小学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研究是有一定的特殊性的,它也是教师考量自己教育方式和行为的一个重要手段,这种研究不是为了给自己增添压力和负担,而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教学方式及手段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来。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不仅仅是要去寻找和构建合理、科学的理论观念和教育方法,而是为了能够让教师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使他们从教育教学研究中的一种无意识及非理性的茫然状态中跳脱出来。通过其他老师在教育成果中的总结和归纳及在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中获得的领悟体验,使他们最快地寻找到教育的真实需要,也促使教师能够将外在的教育理论与内在的思想观念相结合,最后变成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教育理念,以达成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目标,开展创

造性教育。因而,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科研也不仅仅是教师成熟与发展的一个手段,它还是当前环境下一种新的生存模式。 从外在看,小学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紧张繁重,会在教学上耗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空闲的时间来做研究,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开始研究的时候,教师可能会比较费力气,但是一旦当研究进入正轨以后,教师就会在研究的过程中找到最快也最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很可能很熟练地就把遇到的问题给解决了,这样就会避免不必要的消耗,在工作时间固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事实证明,凡是工作效率低下且耗费精力多的教师,都是学生过重负担的制造者。 (2)研究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提升自己水平的一个过程。从某种程度来讲,小学教师做教育教学研究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帮自己研究,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发展和提升自己,他们就是要通过这个过程来获得实践体验,然后使自己不断成长和发展。其实当前的教育现实是很复杂的,就算是一个较为成功的研究,结果也是包含了高度的个人化及情境化的,因而,每一位教师本身都是其所探究项目成果的使用者,这些东西不是为了别人研究而是为了自己。教师的研究成果就是为了与他人分享其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认识和体验,并不是为了某种目的或是某一个人。

小学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及措施

XX小学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及措施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我校的教学改革工作将进入更深层次的实施阶段,我们充满信心。为此,我校把教改放在学校工作的核心位置,精心组织真抓实干,一切围绕教改,一切服从与服务于教改而开展。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本学期,我们将结合学校实际,确立明确的目标,制定相应实施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教改工作:以全力打造高效集体备课既形成高质量导学案为目的,以实效的课堂模式改革为重点,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教学目标去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工作思路与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格落实责任制。 1、领导包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间参与其中,适时监督与评价,确保集体备课质量。 2、审核领导要严格把关,确保导学案质量。 (二)、建立课改示范教师机制。为使课改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并且有一个质的飞跃,学校实行课改示范教师机制。学校的教改工作将以此为突破口,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教改示范教师尽快成长,使各种课型导学案的编写及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特色,以此带动教改全面实效进行。 (三)、以个案为先导,以集体研讨为主导,全面建设高效集体备课。新学期,我校将以教师个案为先导,在集体备课中,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深钻细研教材,广泛搜集有关的教学资料,对本章节的内容有全面整体的把握,进而找出各个知识要点及主要问题,明确知识点,整理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形成个案(个案用表由学校统一提供),个案中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部分要有明确的内容,并且个案要充分考虑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体现自己创造性的教学设想。具体要求就是:教师要提前一周把下周的教学内容全部形成个案,并在集体备课前由主管领导签字通过后方可使用。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将坚持以集体研讨为主导,每周仍坚持两次集体备课,初次集体研讨定方向;二次集体研讨定细节,并且通过二次备课,最终形成

农村与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村与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 调查报告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农村与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1、调查背景及目的 注重小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看——他们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起步阶段,善与恶,丑与美,好与坏,错与对的评判标准往往是不全面或不深刻的,这就呼唤着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成长”。赫尔巴特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苟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三字经》中关于教育的重要性千百年来为后人所传颂着。家庭,是教育的启蒙;学校,是教育的引路人。 2、调查结果及分析 从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家庭现状看主要存在这么几个方面的教育问题: 2.1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父母有的外出务工,家中一般只留下老人和读书的孩子,这些孩子他们无论是寄宿于学校还是留守在家庭,大都缺少母爱,缺少父母的亲子之情,得到的是祖辈的溺爱、宠爱、偏爱,极易形成“畸形心理”。这就呼唤农村学校必须加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2.2多数家长综合素质低下,影响孩子成长。 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你要教育学生成什么样的人,你自己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农村和城乡结合部这些学生家长大部分整体素质普遍偏低,他们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在他们的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谈到辅导功课,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书真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我根本看不懂。这种情况,数学学科显得更为严重。这些家长大都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意愿。他们的教育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普遍现象。家长重视孩子学习成长但缺乏引导方法,培养目标盲目。不少家长在培养孩子上是不惜血本的,为孩子请家教,报名参加了一个又一个课外兴趣班,自己则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殊不知,这样做孩子是否愿意,是否真的有效,结果可想而知。 2.3家长推卸教育责任,孩子成长抛在一边

小学教师教学研究(4篇)

小学教师教学研究(4篇) 第一篇: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分析教学改革以来,小学英语课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质量大大提高,但是,如今的小学英语教学还是存在着很多不如意的地方,这些也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在很多老师身上都有出现过,比如新旧教学方式的区别不清楚,重教轻学依然存在,没有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满堂灌也是老师惯用的教学方法,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去进行发现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老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我们要注意自身教学行为的能力提高。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1.不足 (1)没有改革学生的课堂角色,学习兴趣无法提高。老师在英语教学时,还是让学生运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去记忆,老师讲解让学生听,师生之间没有互动,老师运用单一传授的方法占多数,这种方法过于机械化。(2)教师角色还是处于主导,不能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中的老师多角色意义。个别老师在教学中对课程性质的认识不深入,导致教师角色过于单一,其多样性没有得到执行新课程标准要求。 2.原因 产生上面两个不足之处的原因有三:第一,英语老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不快。由于他们用习惯了旧的教材,开始是人教版,后来是牛津版,又到了现在的译林版,甚至有的老师用了几个不同教改时期的教

材。他们简单地认为无论怎么改,但最终目标还是以应试教育为目标的,他们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并且也尝试到了这样做的甜头,也有的老师在这种老的方式下也取得很好的成绩,又因自己的教学习惯不好改干脆就不愿去改革,甚至还对新课程心存疑虑,并且产生抵触心理。第二,当地教育部门还是以中考成绩为目标,小学英语教学时以成绩为唯一标准,老师具有升学率压力,使得教师疲于应付,没有时间去思考如何改革。第三,没有深入挖掘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甚至产生误解。有的老师理解以学生为中心时,就会把权力过多放给学生,或者加入了很多的游戏来活跃气氛以至于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3.对策 (1)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使学生在学习中运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方法参与到整个学习中。(2)老师的定位应该从一个单一知识传授者(teacher)的角色走向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participant)、学习的指导者(instuctor)、促进者(facilitator)等多种角色,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充当多种角色,教学时得心应手。 二、教学评价的改革 1.不足 (1)评价结构单一。在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只是以一张试卷来说明一切,这种评价内容不全,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比如有些学生在英语学习时表现出了超强的口语能力,却在评价中没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与法规

第一章教育政策法规基础知识 第一节教育政策与法规概述 一、教育政策、法规的概念 (一)教育政策的涵义 教育政策是政党和国家为实现教育目标、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是教育方针、政策的统称。 (二)教育法规的涵义 教育法规是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制度等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注意三点: 1.教育法规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国家意志。 2.教育法规是规定教育管理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不同主体地位及其权利与义务的规则。 3.教育法规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准则。 二、教育政策、法规的体系类型与结构 (一)教育政策的类型 1.据制定政策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政党的教育政策、国家的教育政策、社会团体的 教育政策。 2.据政策内容与层次的不同,可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3.从政策效力范围的角度,可分为全局性政策和区域性政策。 4.从政策所起作用的角度,可分为鼓励性政策与限制性政策。 (二)教育政策的体系结构 1.教育政策的表现形式 (1)党的政策性文件 (2)国家的政策性文件 (3)党和国家机关联合制定发布的文件 (4)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教育问题的讲话、指示。 2.教育政策的纵横结构 (1)教育政策的纵向结构指依照教育政策的内在逻辑关系作出的纵向排列。 (2)教育政策的横向结构指不同领域的教育政策依横向并列关系加以排列形成的组合方式和秩序。 (三)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 1.教育体制政策 教育体制政策包括办学体制政策,管理体制政策,学校领导体制政策,教育投入体制政策,教育认识管理体制政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政策六个方面内容。 教育体制政策在教育政策体系中起着全面性、基础性和政治保障性作用。

现代小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现代小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摘要:这是一篇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在本篇小学教育教学论文中主要阐述了通过教育学、心理学,对小学教育教学中制约教育创新的传统教学观念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如何突破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基础教育;小学;教学;创新 小学教育教学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党的十六大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一项任务是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千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要以创新的精神,优秀的教学成果来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作为国民教育基础的小学教育教学中更应当树立起创新的旗帜,使教育方式得到改革,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从而加强基础教育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夯实基础。 一、树立创新意识 1、摈弃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纲忽略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创新。其潜在原因在于教师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材设计者教学理念的影响,而在这种影响下教师无论是备课还是讲课都易忽略学生这个主体,采用的也是固定的模式,固定的思维,教学过程的设计当然也就主要考虑的是成人的。而小学生的心理顺序最大的特点是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发展不是一个量的累积过程,而是其结构不断重新组合而产生质的区别的过程,是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世界现代教育史上的伟大教育家杜威也严厉地批评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即学校同社会生活隔离,课程与儿童及现实生活需要脱节,教学是灌输式的,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从的角色,以及教师在课堂充当监督者或独裁者。这样的教育方式课程与教学方法。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与动力,造成教学双方的精神紧张。所以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教师应摈弃传统的小学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上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致力于教学的创新。 2、树立创新是新形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一个民族的兴衰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科教兴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应从小学抓起。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社会发展对

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城乡结合地区小学英语教育完全区别于城区小学及农村小学,笔者结合自身任教经历,分析了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现状与策略 随着经济增长的加速,城市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的中心区域不断地向周围扩散,城市的生产要素也随之不断地向周边移动,从而形成城市建成区与郊区接壤的城市边缘地带——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的小学与城市小学、农村小学不同,其学生主要来自本地居民和外地迁入流动人口家庭,学生生源情况相对复杂。由于生源的特殊性,周边环境的特殊性,再加上特有的家庭教育,这些特点给当地的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笔者从自身任教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碰到问题谈起,针对性提出了几点对策,望对改善城乡结合部这一特殊区域的小学英语教育有所裨益。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师资严重短缺,缺乏专业英语教师 自2001年秋实施《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以来,英语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已经全面普及,专业英语教

师需求缺口较大,城乡结合地区的小学更是如此。城乡结合地区学校的财政一般较为紧张、编制有限,引进合格英语专业教师条件有限,英语教学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教师短缺的现象,并存在有以下特点: 1、师资紧缺,教学任务重。主要表现为:首先是任教科目多,整体任务重;其次是任教年级交叉,“班级多、内容杂”。城乡结合地区的许多家长不想让孩子在农村读书,但又不想或者负担不起高昂的择校费,于是大批的孩子涌入了城乡结合部的小学里,使得该区域的小学英语教师更加短缺,任务更加繁重。英语教师教学任务如此繁重,往往使得教师们疲惫不堪,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再者由于财政、编制等原因,各个学校为减轻学校负担,他们的一般做法是从现有的教师中培养英语师资,多数老师是由其他学科转岗而来,由于未经过正规训练,他们语言知识薄弱,语言技能匮乏,再加上乡音浓重,夹杂方言,以讹传讹,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教学方法也延续其他课程的“简单讲授、重复练习法”,在实践中缺少观察研究的视角,钻研能力低,而任教几年的专业老师出现职业懈怠现象,使得原有的专业知识淡忘,教师应付教学任务的现象比较普遍。 2. 教学设施的配置及利用不足、搁置严重,教学模式单一 英语教育特别是小学生的英语教育,更应该通过视听结合,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

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汇报材料 (1)

五一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一年来,在教育局和中心学校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五一中心小学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扎实开展快乐教育实践与探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校上下继续坚持“植育礼乐情怀,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加强三项建设。具体而言: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突出校本培训,突出常规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安全教育和制度建设,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努力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稳步和谐发展,现就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向各位作简要的汇报: 一、抓管理,提高效能。 1、注重加强班子自身建设。我校采取领导切块包干的办法,构成校长——副校长——教务处——班级——教师分层管理的格局,分别分管德、智、体,具体分管方方面面的工作。形成了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齐抓共管,层层抓落实的局面。班子成员之间努力做到互敬、互帮、互助、互学、互补,实实在在地解决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考核考评机制,制定了《五一小学教职工德师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校本培训计划》、《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教职工考核方案》、《安全工作计划》和各种安全工作预案以及各类人员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把所有工作都列入考核范围,对师德、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实验、电化教育、体卫艺工作、校本培训、安全教育等工作检查的结果等全部记录在案。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3、教师工作建立了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情况档案袋,把每学期教师所完成的教学情况进行存档。等工作做完了,成绩也就出来了,这样一来,改变了过去让教师交(计划、进度、反思、试卷分析、总结)难的问题。而现在教师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交这些东西,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二、抓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1、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更是学校发展的方向目标,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校重视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认真落实《英山县教研室的新

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研究报告

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研究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办好教育,关系着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的 前途命运,关系着国家的兴衰成败,关系着民族能否早日复兴。只 有把我国的人口优势多成人才优势,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立于不败之地,而基础教育为人才强国战略奠定基础。作为我们农 村学校,必须学习先进经验,在传统教学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形成办学特色,我校在教育教学方法上,注重习惯养成和 细节落实,精细化管理不断深入,教师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学生养成了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校风正,学风浓,教风硬,教育 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不断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 近几年来,农村学校生源不断减少,学校面临生存的危险,只有质 量立校,才能留住学生,促进学校生存的发展,倒逼我校迎难而上,在安全、卫生、教学管理中积极研究,在领导、教师、学生诸关系中,不断做强、做细、做实,调整政策,协调关系,让师生释放工 作学习积极性,增强爱岗敬业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识,在学校和班 级管理,时时处处、方方面面,定位准确,无缝对接,不留死角, 不留漏洞。学校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学生必须有 强健的体魄,丰富的知识,健全的人格,学校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 个性,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师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 我校在安全工作日常管理中,注重常规管理,强化空间职责,时段 职责的落实,强调教师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学生一心一意认真 学习,不断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这就为学校安全工作作出了贡献,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保障,卫生工作,实行责任制管理,空间分 片到班级,班级交片到人,定时打扫,专人检查。同时树榜样、抓 典型,在好与坏的对比惩戒中,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校园 确保整洁亮丽。 学校工作,重在管理,发展人,成就人。我校提出的口号“工作找 着干,别等人安排;抢着干、别等人催促。”以教师学有榜样,赶 有目标。工作过程时时刻刻都有记载,我校在传统

教育政策与法规心得体会

教育政策与法规心得体会 学习了教育政策法规我对如何做一名人民教师,做一位教育工作者有了一些感想,下面是我的学习体会心得。 1教育法规体会 学习了《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我们要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处处“身正为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真心去关爱他们,发现学生的优点,发展学生的长处,让他们能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 通过学习,更坚定了我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学习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和专家名师交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改进教学教法,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大脑,用最先进的教学手段,给学生传授最新的知识和方法,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还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方面,因此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 通过认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我对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我认识到要使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得到保护,必须把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问题提高到法制的高度来认识,并自觉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当今社会,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所以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让他们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通过教育法规的学习,我深感自己做得还很不够,今后一定要在工作中,用《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2师德建设体会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课堂是学校教育发生的最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品位的核心。为了促进我镇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使广大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引导教师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校办学水平,特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理念 1、相信每一个学生能教好。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要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低层次的学生参加活动,做到人人过关,不让一生掉队,要始终记住“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教学要求。 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构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轻负高效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4、授课必须体现精讲精练,对于难懂的,教师要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一堂课学生直接使用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教师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二、改革目标 课堂教学改革应致力于提升各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全面提高课堂的效益;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积级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学校实际、学科实际的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全面提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并有个性地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实施策略 各校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加强学习和研究,大胆实践,全面提高我镇小学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 1、镇成立由中心学校校长王世民任组长,教育干事、教研员、各小学校长为成员的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改革方案的实施。 2、学校要组建由学校校长、分管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组成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小组,负责制订学校实施方案,并组织改革的日常工作。 3、抓实校本教研,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各校要按照《茅坪镇校本教研工作制度》要求,扎实开展研究,努力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4、坚持“自修+反思”型校本培训模式,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强对教学小现象、现实真问题的反思研究。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策划活动――实施活动――总结提升”的过程,切实通过科研,改变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许多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或家庭教育方法不妥,以致很多学生在习惯养成和学业成绩方面存在问题。我区部分学校是城乡结合部学校,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不同于城市学校,也不同于农村学校,是处在两者之间的独立群体。这方面的研究就其现实性来说很值得研究。 标签:城乡结合独立群体家庭教育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城乡结合部 城乡结合部是指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又称城市边缘地区。它的主要社会特征是:经济较为发达,外来人口多,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相互混杂,各种不同职业类型、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念以及不同文化素质的人群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共存。在本论文中,城乡结合地区特指烟台开发区。 二、研究的必要性 从大方面讲,我区部分学校是城乡结合部学校,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不同于城市学校,也不同于农村学校,是处在两者之间的独立群体。生源十分复杂:绝大部分是菜农、农民、进城务工者的子女,有一部分留守儿童。许多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或家庭教育方法不妥,以致很多学生在习惯养成和学业成绩方面存在问题。立足实际情况,我确立这一论文题目,旨在引导家长利用家校合作搞好家庭教育,从而促使学生成长。如前分析,这方面的研究就其现实性来说很值得研究。 三、合作的现状 1.学校方面 我们学校为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建立了非常好的平台,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1.1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重要途径,是连接学校与家庭的重要纽带,也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交流,对某些教育问题达成共识的最佳时机。 1.2举办家长开放日。我们学校在每学期中期会举行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请家长们参观学校的环境、班级和学校的文化建设,学校和学生取得的荣誉,让家长对学校有个全面的了解。让家长们走进课堂,看看自己的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对自己孩子的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同时,让

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汇报材料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汇报材料 2012-05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汇报材料本学年,我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不断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着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发展。现将一学年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安全管理,创建平安校园 安全工作,涉及千家万户,责任重大。学校时刻重视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从不放松对师生的安全教育,遇事必讲,逢会必谈。学校分别与各位教师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人人确立“安全第一” 的意识,组织专门机构,加强课间及路队的安全管理,确保路队及课间的安全。开展了“安全伴我在校园,我把安全带回家”、“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等主题班队会活动,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讲解和安全教育,多次进行了防震、防火疏散演练,学校聘用了两位专职保安人员,配置了安保器材,重点区域进行监控录像,设置了报警装置。学校制订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预案,实行24小时值班巡查,并定期对校园进行安全检查,近年来学生在校及周边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二、大力协调教育投入,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了图书、仪器,新增了6个多媒体教室,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根据自身条件建设了校园广播站、宣传栏、阅报栏等校园文化载体,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氛,设计并搞好教育文化,

学校整体布局日趋合理,校容面貌焕然一新,真正让学生感觉学校是“学园”又是他们的“乐园。 三、学校管理科学完善,教育教学有条不紊。 (一)、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办好学校之本,为此我校重视对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对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充分借助利用农远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学校领导听课、评课,指导培训教师,激励广大教师努力工作。 (二)、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学校德育管理进一步完善,学生日常行为更为规范。 本学年,学校加大了工作力度,加强了对班主任及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各位教师的工作态度与工作责任感明显增强,学生文明卫生习惯得到进一步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正逐步形成。学生乱扔乱画、追跑打闹等现象大大减少了;做操、集会的纪律明显好转了(有了班主任的带队与监督,学生广播体操秩序井然,动作规范整齐);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学生渐渐增多了。值日学生的管理也进一步规范,“红领巾监督岗”有条不紊地运转着。值日学生每天都能认真履行值日职责,对全校教师早读辅导情况及学生的日常行为卫生打扫情况能认真记载、及时通报。这些学生既是值日学生,又是环保小卫士,他们在监督检查同学的文明卫生行为的同时,还能捡起地上的垃圾纸屑等,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合集5篇 (31)

浅谈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动手操作” 摘要:当前数学教育课程中兴起了一门新课程——数学实验。数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参与动手操作的探索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孩子们带着好奇心用数学的眼光探索数学的新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在很大程度上,动手操作满足了小学生好动,好奇,好玩的天性,由此而激发其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促进其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施下,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教师的讲解少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了;课堂不再是教师个人的舞台,学生成为了主角。操作活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数学课堂里生机勃勃起来。为什么要在数学课堂中提倡动手操作?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发挥其主导作用,使学生学有所获,学中有乐呢?这是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去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实验动手操作价值体现策略 一、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1.动手操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适当活动,他们才能轻松有趣地投入学习。而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则能很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更加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真正调动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平均分时,完全可以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把教师为学生准备的

学具袋中的小圆片平均分给几个人,分到的结果相同。学生在分的过程中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在玩中不知不觉就把抽象的“平均分”意义和平均分的方法牢牢掌握住了。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还意犹未尽。在动手操作中,学生慢慢感受到原来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它也可以是充满趣味其乐无穷的。2.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真正地融入集体,学会与人团结合作,在合作中善于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彰显自己的个性,乃立足社会之本。所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是学校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及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数学课堂中倡导学生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动手操作能很自然轻松地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9的分与合时,引导孩子通过摆小棒探究进行小组合作操作,谁来摆、谁来组织、谁来记录、谁来展示学习成果、谁来总结就需要小组中的成员合作交流,共同学习。在这种动手操作活动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了谦让,学会了团结,学会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动手操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在和谐的氛围中参与探究过程,这样的课堂才是主体性参与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数学实验教学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向学生提供了贴近实际,有益于学生成长的学习内容,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使他们在数学上得到主动发展,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 4、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代小学教育教学改革》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论文 课程代码:0456 课程名称:《当代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考试方案及内容要求 学习中心庆城县 姓名苏苗 学号 161348103029 专业小学教育 年级 16春 浅谈对小学教学评价的问题分析与改革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世纪之初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进行,基础教育教学评价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当前我国教育实践中各种非素质教育的行为仍然存在,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在于教学评价中存在的诸多

问题,对之进行分析和思考有利于素质教育教学评价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推广。

关键词:教学评价;问题分析;改革策略 世纪之初,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成为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使基础教育实践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广大教师、学生和社会力量都积极投入这一改革之中。在此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研究逐步深入,新的评价手段得以研究和使用。评价内容逐步拓宽,形成由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思想道德、情感态度、能力发展水平、个性发展等构成的多方面评价对象。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生活,采用自评、他评、相互评价和操行评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能力发展方面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对知识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在此,笔者仅对当前教学评价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革策略。 一、当前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剖析 1.教学评价观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鉴别性、诊断性与形成性评价的关系与地位需要进一步明确当前,基础教育教学评价观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突出表现在某些地区和学校对鉴别性、诊断性和形成性评价的运用上,主要是强化鉴定性评价,忽视和弱化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应有地位和作用的发挥,不自觉地走向应试教育的老路。鉴别性、诊断性和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三种类型,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对其功能注重程度不同则导致现实教学状况的不同。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鉴别性评价被严重异化,被空前强化为唯一手段,发挥其分等、分层和选拔作用,其极端是分数被空前强化为选拔人才的唯一依据,现实表现为对升学率的追求,这样,分数、升学率成为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唯一标准。由此,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都成为升学率或考试分数指导下庞大教育体系的一个组件。此时,“应试”成为教育活动的目标,而作为教育目标中人的发展反而成了“应试”手段。而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则处于从属地位。诊断性评价是为鉴别性评价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发现问题学生,区分学生的优劣,其相伴随的措施为抛弃劣等学生,而不是因材施教。形成性评价同样难以摆脱这种处境。由于鉴别性评价的主宰地位,评价者只注重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而不大注重过程评价,即使有一定的形成性评价也是为最终做出鉴定而服务的,没有获得其应有的地位和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人们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及时地得到改进工作的信息,评价无法起到随时反馈及时矫正的功能。素质教育具有全体性和全面性,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人格的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为教育价值观,因此,素质教育中的教学评价应该围绕以上目标开展。新课程改革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个性特长等的全面进步。二者的要求是一致的。反映在教学评价上应实现鉴别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必须打破长期对升学率追求而强化鉴别性评价的评价导向,构建以上三种评价相互协调的评价理论和体系。如何更好地发挥三种评价的

城乡结合部小学教育的文化重塑

城乡结合部小学教育的文化重塑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新农村进程加快,乡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乡村居民涌向城市边缘地带包围城市的城郊地区――当代城乡结合部,这里正逐渐形成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群体,同时也孕育出了一个学生群体。这些学生的思想道德有其独特性。对这类学生如何教育才能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本文就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特性,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应采取的策略作一些探究。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及成因 1.道德观念薄弱。多数学生的集休主义意识不强,对长辈不够尊敬,缺乏爱心,自私自利的思想较为严重;在性格情感上,不少学生的性格较为孤僻,情感较为脆弱。受以上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堪忧: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各科最基础的知识掌握不够;学习上缺乏毅力与意志力,没有学习的自觉性,缺乏拼搏意识;作业习惯较差,或者不能按时完成,或者是敷衍了事,没有改错的习惯;在课堂上不爱思考问题,没有掌握思维的方法,

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因此,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导致学生对学习丧失了兴趣。2.家庭教育缺失。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家长95%左右只有初中或初中未毕业的知识水平,对教育的认知偏差较大,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不够,家庭生活与教育的环境不理想。家庭教育的方法欠科学,多数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仍然是高压式的“棍棒教育”等。在与学校校沟通方面,许多家长对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不了解,对于学生的要求往往是家校不一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没有形成合力。 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归结起来大致有三方面:(一)区域环境因素。城镇周边地区流动人口多,人员复杂,人际关系淡漠。小学生本就模仿性强,没有识别能力,不能辨其真伪,因而就良莠不分,不假思索地仿照,养成不思进取的不良习气。(二)家庭教育滞后。城乡结合部的家长素质参差不齐,绝大部分家长不注重对子女的正确教育,同时也不具备正确、科学教育孩子的素质和方法。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改变策略 目前,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已初步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现就针对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特点,提出如下思想品德教育策略: 1.净化周边环境。学校、社区、公安密切配合,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