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乡村居民涌向城市边缘地带包围城市的城郊地区,使得城乡结合部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这些人子女大部分都进入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接受教育。但是生存状况与城里的人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他们中一部分人意识到孩子受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关注和重视孩子的发展,可是由于他们自身的不足导致了教育方法的不当,得到的结果适得其反,还有部分人却不重视孩子的教育,把孩子送到学校便不管不问了。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面就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和问题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总体呈现“两差”、“一欠缺”的现状。“两差”之一是行为习惯差,主要表现为:果皮纸屑乱扔乱丢,脏话粗话张口就是,打架斗欧家常便饭。“两差”之二是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自觉性,总是要老师督促他们学,上课缺乏认真听,认真想,认真做的良好习惯。更不要说有自己去探究、学习、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习惯。“一欠缺”就是思想意识欠淳朴,主要表现为城市、农村的孩子互相歧视,部分学生沾上黑社会习气,骄横野蛮,满脑子坏水;还有的学生抵制不住诱惑,沾上流氓习气,流里流气。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状态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

(一)城乡结合部的家长文化底蕴不够,影响孩子成长

这些家长基本上是由农民转变来的城里人.整体素质普遍较低。他们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在他们的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谈到辅导功课,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书太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一点都看不懂,尤其是数学学科部分题目显得更为严重。有些家长大都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是服从,没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意识。他们的教育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普遍现象。也有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文化成绩,不要求子女参加劳动不爱好音体美,认为孩子只要读好书就行;还有的家长却听之任之,放任不管;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忙着挣钱。也疏于对孩子进行教育。

(二)家庭环境是物质优先,精神落后

伴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家长觉得现在手头宽裕了,渐渐从土地解脱出来,相当一部分人认识到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关注孩子,重视孩子的发展,可是却缺乏对孩子教育最起码的方法。他们中的一些认为应该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新的,要啥给啥。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变成以自我为中心了,稍不称心就乱发脾气。这几年突出的现象是小学生开始有了手机,家庭好的还配了电脑,这样极有可能造成盲目攀比浮躁的风气,对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有些孩子还形成了两面派的分裂人格,往往在学校是好学生,而在家里却是小皇帝。另有些家长则以物质作为惩罚手段.这也不允许,那也不允许,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教育孩子,尤其是与孩子进行平等、积极有效的沟通,很少顾及孩子的真正需求、孩子的自尊,不仅用粗鲁的语言指责、骂孩子,有时还会棍棒相加。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认为,家长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对孩子的教育成长不闻不问。(三)留守儿童问题严重

比上面一种更不幸的也是目前很常见的一种现象——留守儿童问题。有的家长双双长年外出打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了爷爷奶奶身上。这种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极端溺爱迁就孩子,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产生.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

二是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很少接触新事物,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建立;三是管不了孩子,就对孩子放任自流,任由孩子成天看电视、进网吧、游戏厅,或到外野逛。影响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

(四)学生学习的毅力不够,学习习惯不好

城乡结合部的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后,普遍表现出自控能力差,出口成“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迟到、爱吃零食等问题。这些由于家庭环境原因养成的不良习惯很不容易纠正。反映到学习上,表现出无计划性,无急迫感,无吃苦耐劳精神,对课堂教学很不适应,对老师的学习要求往往不当回事。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主导作用

运用适当教育措施,培养学生学习自制性、独立性,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控行为、自主意识,学会客观、冷静地评价自我。针对学生实情,教师帮助这些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家庭学习计划,如早上回顾一下前一天的学习内容;学习新知识后马上复习;放学后要完成当天作业和第二天学习内容的预习;进行课外各种信息收集等,并督促学生严格执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和教材内容,适时对城乡结合部的这些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学习能力培养,以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重视教学的直观化、形式多样化、组织灵活化、语言艺术化,采用“问答式”、“竞赛式”、“讨论式”、“游戏式”等多种形式,做到以“趣”激趣;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或在生活实践中验证所学知识,从而产生进一步求知偿趣;设计适宜学生“胃口”的学习使其体验成功,实现以“用”激趣。其次是指导和训练学生掌握预习、听课、复习、运用知识、课外阅读等的科学学习方法,让学生做到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理解,后记忆;先分析,后解题。再是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等学习能力培养。具体要求为“五会”:学习目标自己会确定;学习计划自己会设计;学习方法自己会选择;学习时间自己会安排;学习偏差自己会补救。(二)家长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质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和改善,才能做一个更好更有效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家长需要多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现代孩子的特点,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自己主观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应更多地聆听孩子的心声。具体的操作建议:

1、对看电视的控制。父母特别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节目,不能放任孩子,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像一些根据儿童文学的名著、童话改编的故事片、动画片都是很好的;关于大自然探险方面的、介绍各种知识的节目,科幻类的节目对孩子也很有好处。家长还应该尽量与孩子一起看,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更重要。但儿童看电视每天不宜超过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订看电视的规则。大家共同遵守,不能违反,如果孩子违反了,就要有惩罚措施。

2、对读书习惯的培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将会受益终身,故家长要督促、提供环境来让孩子多接触书,成为书的朋友而不是强迫去读,掌握各个年龄段和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去选择书籍,形成每天的读书时间安排,在日积月累中收货阅历,为以后打下牢固基础。

3、关于消费方面的把握。零花钱、手机、电脑等都容易腐蚀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应该从家庭的承受能力,对孩子的实际用途等综合考虑,而不要想当然的一味满足他们的需求,滋长攀比。

城乡结合部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城乡结合部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一 [ 2012-4-5 9:02:00 |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教育现实的需要 近年来,全国上下加紧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但一件件惨烈的学生安全事故仍然在我们的身边发生:2009年11月27日桂林市一民办学生持刀将一学生捅伤致死;2009年12月7日湖南省湘乡市育才中学发生一起踩踏事故,8死26伤;2010年5月全国发生多起校园周边及校园内学生伤害事件,死伤数十人,面对歹徒我们的学生毫无自救能力,有些学生竟无逃跑意识……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青少年儿童意外伤害每年导致9万人死亡,75万人伤残。更令人惊心的是,我国中小学在校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正以每年14%的速度递增。触目惊心的校园安全伤害数字,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严重暴露出中小学生对生命安全的漠视,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明显不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危险也与日俱增,纵观学校教育,虽然学校安全教育天天喊,但由于传统教育认识的偏差,使教育机构的教育、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偏重于认知教育,而忽略对生命个体存在价值和生命质量的关注。安全教育工作停留在消极的保护状态,生存教育出现缺失,造成小学生安全意识弱;生存、自护、自理能力差;适应能力、抗挫能力低下;缺乏应对能力,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全面发展。学校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需进一步探索。 2.地理位置和生源现状的需要 我校位于桂林市北辰路37号,是一所农村学校。学校现有23个教学班,学生1001人,农民工子弟占全校学生的2/3,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且位于交通主干道,比邻桂林火车始发站,地理位置复杂,外来人员聚集,安全隐患较多,学生家长大部分忙于生计,对学生疏于照顾和教育,学生的安全自护意识较弱,通过此研究,重点提升城乡结合部农村小学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规范学生的安全行为。 3.教材特点的需要 2007年2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中小学安全教育重点。此后,一些地区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分年级编写了一部分教材,供中小学使用。认真分析这些教材,发现内容大多取材于城市,重点供城市学生使用。而对于广大的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小学生来说,很多教材不完全符合农村教学实际。本课题着力通过该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开发出一套适合城乡结合部农村学校实际的《安全教育读本》。 4.教育发展的需要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但各种危机却频频而至,无论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还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失落……无论是人类无序竞争所带来的弱肉强食、互相残杀,还是人们为了追求成功而遗忘的幸福……无不腐蚀剥落着人的生命感,威胁着人的生命存在。面对着人类的问题和灾难。国际上一些专家、学者指出:人类若要避免经济上和生态上的祸害,就必须从生命安全教育做起,学校教育尤其要重视和加强生命安全教育。本课题力图通过生命安全教育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危机、勇敢面对困难,珍惜自我的生命,能奉献于社会,这将是我们教育的元基点。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提高少年儿童的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确保一方平安”的安全教育目的,让学生在拥有知识的同时,拥有健康的体魄,拥有美好的生命,拥有快乐、成功的人生,是学校教育不可推卸的任务和职责。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解决城乡结合部发展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解决城乡结合部发展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聂敏王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结合部地区长期以来出现管理混乱、管理失位、缺位和薄弱等很多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仅凭街道管城市、镇村管农村的组织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需要,街、镇城市管理职能相衔接的“体制内”创新难以奏效,必须选择一条适合市情、区情的路径,循序渐进地推进城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城乡结合部管理体制,探索城乡结合部的有效管理模式,推动城乡结合部地区又好又快和谐发展。 一、城乡统筹中的不同利益主体及表现 城乡关系中除了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民以外,还包含城市街道与镇政府,失地农民、外出务工人员、有地农民,以及集体组织经济条件好与差等而形成的不同群体。 从管理主体来看,镇、村和街道行政管理在地域划分上是清楚的,但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街道和镇、村的管理范围仍然存在着交叉和分割问题。城市与农村两种体制并存,对农民和居民的区别管理,使得街镇两种管理体制并行成为必然的选择。在地域交叉以及界限难以明确划分的情况下实行城乡分治模式,无论是通过“街——居”还是“镇——村”组织来承担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民与居民、本地人与外地人的社会管理责任,都意味着会出现管理交叉或空白,街道办事处管不了街道内的村和农民,乡镇管不了乡镇内的居民小区和居民,同时也会引发社会不公正,即同一区域内的人群享受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不一样。 正是由于这种复杂的利益群体结构产生了多种利益需求,要实现城乡统筹,就必须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城乡统筹中的利益关系是城乡关系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关系变得更加复杂起来,新的利益阶层不断涌现,利益差距不断扩大,利益多元化更加突出。其中,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化快速进程的产物,是城乡关系的集中表现,城乡结合部问题也是很多乡村将要面临的问题,其利益关系是统筹城乡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焦点,是最适宜统筹城乡发展的空间地域和最佳切入点。 二、管理体制和内容上的交叉和空白 1.市容卫生、保洁绿化、治安管理、工商税务等领域出现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职责不清和责任不明的现象。一方面,在街镇行政区划调整时,虽然明确了地理界线,但在综合管理分工上却没有明确职责,从而造成多头管理、重复管理,同一地段内既有镇政府负责的事宜,也有街道办事处管理的事务,且执法尺度不统一。另一方面,在一些地方形成管理空白或无人管理,如农居混杂区域内的违法建设、违章建筑、卫生死角等。 2.违法建设比较突出,违章建筑较为普遍。据调查了解,违法建设、违章建筑问题几乎覆盖我区所有镇和街道,有的地方甚至是家家户户都有违章建筑,而且大多数都是用于出租获利的。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市容市貌,同时增加地区安全隐患和综合治理的难度。 3.农转居后的社会保障相关政策不到位,配套措施不及时。一是农民与居民的社会保险差距较大,由于农民劳龄不予计算或无法合理计算,退休时所得养老保险金低;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不畅;三是农转居后社会保险补贴、再就业等保障措施不力,一些农民不愿转居。 4.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乡结合部地区原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生活服务网点缺乏规划,比如我街道社区医疗站房屋比较简陋、人员设备不足,简单身体例行检查都比较困难。同时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也加大了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的紧张矛盾。 5.流动人口与出租房管理不规范。一是流动人口的管理机制不协调,公安、综治办缺乏配合,流动人口的数据统计难统一;二是流动人口的服务机制不健全,计划生育、教育、社会保险、党建等工作难以开展和落实;三是出租屋管理缺乏有效手段,使其往往成为社会治安问题或犯罪发生的温床。 三、协调利益关系实现统筹城乡发展 从国外城市发展的阶段经验来看,城市从聚集到分散,进入郊区化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小学家长学校授课《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教学设计

家庭教育教学设计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一、家长情况分析: 自古以来,人们就深知: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但现如今有些父母认为:生养一个孩子,让他好好学习都是为他好;分数高低和孩子的进步成了他们衡量孩子优秀的标准;甚至孩子交到学校来所有的责任都是老师的。他们却忽略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一、教学目标 1.让家长理解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影响和作用。 2.了解孩子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内容,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评价观,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影响和作用。 2.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评价观,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 三、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家庭教育的实例,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这一生中必须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的开始阶段,也就是所谓的家庭教育。想要正确的教育孩子,家长就必须要有正确的养育观念,掌握切合的教育方法,合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如今,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的教育也自然而然成了重中之重。孩子的成长,与家庭教育脱不了关系,孩子从出生到上学,除了上学期间在学校的八小时外,剩下的时间几乎也是在家中度过,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应该放在首位,好的家庭教育培育出栋梁的例子也举不胜举,比如哈弗女孩刘亦婷,不适当的家庭教育把天才变成庸才的不胜枚举,最典型的“伤仲永” 今天我们就谈一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二)实例说明,分析理解 1.教师讲述几个“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影响和作用的例子”以引起家长注意。 事例一: 说到家庭教育,这让我想起曾经有家长和我说起:“老师,孩子最听您的,我们管不了,您多费心了。”我不敢苟同,家长怎么会把这么大的重任全推给老师呢? 教师分析: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说明了什么?家长把家庭教育放在了哪里?不只是这个家长,有好多家长都会这样说,自己管不了孩子,让老师多费心……孩子这么小,家长管不了,可见您与孩子的沟通在哪

城乡结合部小学教育的文化重塑

城乡结合部小学教育的文化重塑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新农村进程加快,乡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乡村居民涌向城市边缘地带包围城市的城郊地区――当代城乡结合部,这里正逐渐形成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群体,同时也孕育出了一个学生群体。这些学生的思想道德有其独特性。对这类学生如何教育才能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本文就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特性,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应采取的策略作一些探究。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及成因 1.道德观念薄弱。多数学生的集休主义意识不强,对长辈不够尊敬,缺乏爱心,自私自利的思想较为严重;在性格情感上,不少学生的性格较为孤僻,情感较为脆弱。受以上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堪忧: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各科最基础的知识掌握不够;学习上缺乏毅力与意志力,没有学习的自觉性,缺乏拼搏意识;作业习惯较差,或者不能按时完成,或者是敷衍了事,没有改错的习惯;在课堂上不爱思考问题,没有掌握思维的方法,

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因此,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导致学生对学习丧失了兴趣。2.家庭教育缺失。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家长95%左右只有初中或初中未毕业的知识水平,对教育的认知偏差较大,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不够,家庭生活与教育的环境不理想。家庭教育的方法欠科学,多数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仍然是高压式的“棍棒教育”等。在与学校校沟通方面,许多家长对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不了解,对于学生的要求往往是家校不一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没有形成合力。 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归结起来大致有三方面:(一)区域环境因素。城镇周边地区流动人口多,人员复杂,人际关系淡漠。小学生本就模仿性强,没有识别能力,不能辨其真伪,因而就良莠不分,不假思索地仿照,养成不思进取的不良习气。(二)家庭教育滞后。城乡结合部的家长素质参差不齐,绝大部分家长不注重对子女的正确教育,同时也不具备正确、科学教育孩子的素质和方法。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改变策略 目前,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已初步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现就针对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特点,提出如下思想品德教育策略: 1.净化周边环境。学校、社区、公安密切配合,整

农村与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村与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 调查报告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农村与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1、调查背景及目的 注重小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看——他们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起步阶段,善与恶,丑与美,好与坏,错与对的评判标准往往是不全面或不深刻的,这就呼唤着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成长”。赫尔巴特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苟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三字经》中关于教育的重要性千百年来为后人所传颂着。家庭,是教育的启蒙;学校,是教育的引路人。 2、调查结果及分析 从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家庭现状看主要存在这么几个方面的教育问题: 2.1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父母有的外出务工,家中一般只留下老人和读书的孩子,这些孩子他们无论是寄宿于学校还是留守在家庭,大都缺少母爱,缺少父母的亲子之情,得到的是祖辈的溺爱、宠爱、偏爱,极易形成“畸形心理”。这就呼唤农村学校必须加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2.2多数家长综合素质低下,影响孩子成长。 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你要教育学生成什么样的人,你自己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农村和城乡结合部这些学生家长大部分整体素质普遍偏低,他们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在他们的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谈到辅导功课,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书真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我根本看不懂。这种情况,数学学科显得更为严重。这些家长大都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意愿。他们的教育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普遍现象。家长重视孩子学习成长但缺乏引导方法,培养目标盲目。不少家长在培养孩子上是不惜血本的,为孩子请家教,报名参加了一个又一个课外兴趣班,自己则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殊不知,这样做孩子是否愿意,是否真的有效,结果可想而知。 2.3家长推卸教育责任,孩子成长抛在一边

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作者:王丽娟刘奕辰 摘要:城乡结合部位于城市和农村之间,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研究了城乡结合部的内涵、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探讨城乡结合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实现城乡结合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发展;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291.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12.008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化的最前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城乡结合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如果不及时处理或者处理得不好,会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也会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笔者系统梳理了城乡结合部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探寻了目前城乡结合部广泛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城乡结合部的对策建议。 1 城乡结合部的内涵 城乡结合部一词首先是德国地理学家在1936年提出来的,现在国内学者对城乡结合部的理解,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分别从地理位置、性质特征、形成过程[1]等角度来界定城乡结合部。许月明[2]、金平[3]探讨了城乡结合部的空间地理位置,他们认为城乡结合部分布于城市建成区周围的郊区土地,是城市与乡村互相结合的特殊经济地理单元;赵自胜[4]、杨向荣[5]等学者从形成过程定义城乡结合部,他们认为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过渡、交界区域,是城市向乡村扩展、乡村向城市发展的特殊地理区域。黄公元[1]提出城乡结合部是一个综合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吕维真[6]从性质特征角度来理解城乡结合部,他指出城乡结合部的形成是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是人们自主地在城乡交接的边缘地带构建的城乡社会区域和利益共同体。 综上所述,从地理位置上讲,城乡结合部位于城市与农村之间,是城市内部市区和郊区相衔接的地带;从经济社会特征上讲,城乡结合部是除城市、农村之外的第三类社区,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从发展过程来讲,城乡结合部是动态发展的,随着城市扩张和农村城市化,原有的城乡结合部变成城市,在城市周边地区又形成新的城乡结合部[7]。 2 城乡结合部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城乡结合部的形成和发展既有其内在规律又有外部诱因,有经济原因也有社会原因。当前学术界研究城乡结合部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个观点:一是城乡结合部形成的内在规律,即经济增长导致生产要素流动,最终产生新的地理单位城乡结合部[6];二是随着城市化发展和农村社会变迁,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大城市转移,从而推动了城乡结合部的发展[7];三是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土地所有制之间的内在矛盾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制度真空等是城乡结合部形成的主要原因[8]。 笔者认为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城市化是城乡结合部形成的原因,而房地产的巨大需求和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促进了城乡结合部的迅速发展壮大。 2.1 城市快速发展是城乡结合部形成的外在诱因 城市的发展带来城乡结合部的产生和不断扩大。第一,城市规划和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使现代城市得到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土地可使用面积越来越少,成本日益升高,处于城市周边的农村拥有大量的土地,土地价格也往往低于城区,从而吸引了众多的企业、商家到农村投资,由此城乡结合部迅速生成,并不断扩大。 第二,城市的发展和扩大使农村大量的农业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化。由于农地转为非农地及工业用地转为商业用地对土地使用权人来说,经济效益都是几何级增长。土地的非农业用途收益远远高于农业用途收益,在追求比较效益的动机下,农民热衷于变农用地为建设用地,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 通过对家长学校教材的学习,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书中所提出的教育方法使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下面就通过对此书的学习谈几点我自己的看法。家庭教育的历史比学校教育还要长,他是随着家庭是孩子首先接触与长期生活的场所,孩子的吃、穿、住、用都是由家庭供应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都是在家庭里解决的。孩子在每日每时的各种生活活动中受到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对孩子的影响极大。家庭经济条件富裕对孩子的成长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关键在于家长如何对待与安排。家庭对金钱的态度和对花钱问题的处理,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他的理想与志趣。家庭的环境布置、生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也有不可忽视的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工程,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兴旺,祖国的富强,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家庭对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影响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成员是其交往的主要对象。家长是小学生感情上的依托者。因此,家庭是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家庭对儿童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有其自身独特的色彩。将此归纳为三点:第一,家庭教育的内容适合实际生活的需要,即属于生活的教育。第二,家庭教育是个别教育。知其子者,莫过其父。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因而最能顺应其个性而利导之,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第三,家庭教育是感情教育。家庭是一个整体,它的一切方面都对儿童社会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层次的因素对儿童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对儿童个体社会化有明显影响的因素主要有:1、父母的文化修养。父母的文化修养是影响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家庭因素。家庭方面的其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这一因素决定的。首先,父母的职业基本上就是由其文化修养决定的,而不同的职业又决定着其不同的经济收入,并进而决定着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其次,父母的文化修养,决定着父母对儿童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以及对儿童的期望水平等。古人云:“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马克思也曾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 2、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父母对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已被多方面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所证实。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研究指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即(1) 民主的或宽容的;(2)权威的或独断的;(3)放纵的或溺爱的。第一种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的活动不仅予以保护,而且给予社会和文化的训练,对孩子的要求既给予合理的满足,又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父母和儿童之间的关系表现得非常和谐。在这种教育条件下成长的儿童大多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如谦虚有礼貌,待人和善诚恳等。第二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统管了孩子的一切方面,孩子几乎没有任何自由的余地,一举一动必须受到大人的限制。一旦孩子在某件事上犯了错误,父母便严加指责,甚至予以“武力制裁”。在这样的教育条件下,很可能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常常为了逃避惩罚而说谎。同时,经常挨打骂的孩子,其性情可能变得暴躁或倔强、任性。第三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百般宠爱,百依百顺,或者相反,对孩子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一般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3、家庭关系状况——主要指感情气氛家庭感情气氛是指在一个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的一般态度和感受。这种气氛是由家庭成员共同酿成的,但主要是受夫妻关系决定的。因为就现代家庭结构而言,小学生一般都是来自核心家庭的儿童。在核心家庭中,尽管还有亲子关系等,但这些关系都是由夫妻关系决定的。如果夫妻关系十分和谐,夫妻双方就都乐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来培养、教育孩子,亲子关系也就相当和谐,父母与子女关系密切。这样的家庭气氛一般都

如何提高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办学品位

如何提高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办学品位 摘要:城乡结合部学校处在城市边缘和农村交界的地带,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民工子女涌入就学,给城乡结合部学校带来发展的契机。 关键词:规范办学特色办学联合办学城乡结合部学校处在城市边缘和农村交界的地带,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民工子女涌入就学,给城乡结合部学校带来发展的契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观,但由于其地域的复杂性,既有城市教育气息,又有农村教育特点,往往决定其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地位。如何在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把握好良好的机遇,缩小与城市学校的办学差距。首先应该提高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办学品位。 一、规范办学求发展。 规范管理是办学的“经脉”、”骨骼”,t它支撑和联系着学校的各项工作。没有规范管理,学校就会像一盘散沙。城乡结合部学校由于其特殊性,制度不健全,缺乏规范化管理,工作开展往往随意性大,造成工作不扎实,要求落不到实处的问题。因此,健全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是推进城乡结合部学校发展的重要抓手。

1、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强化常规管理。 学校制度是学校各项工作全面落实的基本保障。对全体师生起着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作用,能够有效地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的关键是以人为本,应当构建以鼓励与倡导为主,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机制。同时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让制度开口说话,减少了管理过程中各种问题的产生,避免了出现阻塞和脱节现象,从而形成管理有规范、人人懂规范、做事讲规范的工作习惯。 2、强化师资管理、优化育人理念。 教师是办学思想的创造者,又是实践者。学校如果没有一批教育观念先进,学术功底深厚,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学校的种种办学思路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城乡结合部学校师资水平偏低,是个不争的事实,如何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战斗力强的教师队伍;如何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等都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点。要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在规范制度的基础上,体现人性化管理,使每位教师得到能力发展的同时也获得身心的愉悦。同时要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让“规范” 成为促进优质教育的动力。学校领导班子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深入教研组参与教学研究,细致检查教学常规落实情况,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监督,扎扎实实的推进学校教学工作的规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对策探讨(一)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对策探讨(一) 摘要: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仅能满足农村广大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公正,也是建设城乡一体化、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指出城乡教育差距之现状,剖析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差距对策思考,以便能更好地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关键词:农村教育;城乡教育;差距 1城乡教育差距之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城市和乡村,教育事业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城乡教育的差距却依然存在,甚至出现加大的趋势。伴随近年来城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更为明显地滞后于城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城乡之间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1.1城乡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 从文化投入看,2004年,全国农村只30.11亿元,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26.5%,与城市文化经费投入相比低47个百分点。2006年财政对城市文化投入占总财政投入的比重仍然高达71.5%,超过对农村文化投入比重43个百分点。2006年全国直接为7.37亿乡村农民提供文化服务的乡镇文化站,其经费只有10.9亿元,全国每个农民一年只能享受国家财政1.48元的文化投入。而经费的严重不足,也使农村文化建设困难重重,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各级地方政府在公共文化资源的分配上往往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 1.2城乡学校设施、师资力量差距明显 长期以来,受教育政策导向的影响,教育经费的投入明显偏向于城市。而农村教育资金的自筹能力极其有限,教育设施的城乡差距也不可避免。国家教育经费的不足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现实,问题是这些有限的教育投资,大部分还被锦上添花地投放在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这些学校凭借优越的办学条件,又可以吸引更多的生源和择校赞助款,从而进一步完善学校设施;而办学条件原本薄弱的乡村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校,却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投入。近几年,虽然一座座希望小学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但是也仍然可以看到,有的山村校舍条件达不到最低要求,甚至还有危房继续存在并使用。 除此之外,城区学校学科教师配套,专业专任,专业水平普遍较高,教师进修交流机会多于农村学校,福利待遇高于农村学校。而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经费短缺,进修提高机会不多,福利待遇微薄的现象。加之近几年城区学校通过考试补充教师,吸引了大批农村骨干教师向城区集中。在师资流动上,农村学校向城区学校、薄弱学校向优质学校流动的现象十分突出,教师的流动,又往往带动学生流动,导致学生“择校热”,其结果更加剧了学校之间不平衡发展。 2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尽管国家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上做了许多有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针对解决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突出问题做出了全面部署。但由于农村老百姓传统思维的根深蒂固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偏低,使得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因此,只有通过发展农村教育来改变农村老百姓的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培养新型农民,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势在必行。 2.1农民思想道德素质需要通过教育来提高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必须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民素质的高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新农村建设,依赖于农民素质的提高。而农民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新一代农民素质提的高,要依赖于教育水平的提高。然而目前的现状是,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4.8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

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城乡结合地区小学英语教育完全区别于城区小学及农村小学,笔者结合自身任教经历,分析了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现状与策略 随着经济增长的加速,城市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的中心区域不断地向周围扩散,城市的生产要素也随之不断地向周边移动,从而形成城市建成区与郊区接壤的城市边缘地带——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的小学与城市小学、农村小学不同,其学生主要来自本地居民和外地迁入流动人口家庭,学生生源情况相对复杂。由于生源的特殊性,周边环境的特殊性,再加上特有的家庭教育,这些特点给当地的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笔者从自身任教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碰到问题谈起,针对性提出了几点对策,望对改善城乡结合部这一特殊区域的小学英语教育有所裨益。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师资严重短缺,缺乏专业英语教师 自2001年秋实施《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以来,英语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已经全面普及,专业英语教

师需求缺口较大,城乡结合地区的小学更是如此。城乡结合地区学校的财政一般较为紧张、编制有限,引进合格英语专业教师条件有限,英语教学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教师短缺的现象,并存在有以下特点: 1、师资紧缺,教学任务重。主要表现为:首先是任教科目多,整体任务重;其次是任教年级交叉,“班级多、内容杂”。城乡结合地区的许多家长不想让孩子在农村读书,但又不想或者负担不起高昂的择校费,于是大批的孩子涌入了城乡结合部的小学里,使得该区域的小学英语教师更加短缺,任务更加繁重。英语教师教学任务如此繁重,往往使得教师们疲惫不堪,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再者由于财政、编制等原因,各个学校为减轻学校负担,他们的一般做法是从现有的教师中培养英语师资,多数老师是由其他学科转岗而来,由于未经过正规训练,他们语言知识薄弱,语言技能匮乏,再加上乡音浓重,夹杂方言,以讹传讹,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教学方法也延续其他课程的“简单讲授、重复练习法”,在实践中缺少观察研究的视角,钻研能力低,而任教几年的专业老师出现职业懈怠现象,使得原有的专业知识淡忘,教师应付教学任务的现象比较普遍。 2. 教学设施的配置及利用不足、搁置严重,教学模式单一 英语教育特别是小学生的英语教育,更应该通过视听结合,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

浅谈我国城乡结合部的环境治理问题

学期作业 学科名称:学年论文 指导老师:问延安 姓名:郑成 班级:行政管理111班学号:119124214

浅谈我国城乡结合部的环境治理问题 摘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乡结合部迅速崛起,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新亮点。城乡结合部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它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而且对于优化城市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在城市郊区化和乡村城镇化的双重影响下,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并逐步对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强烈地制约作用。城乡结合部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安全、城市的整体形象,更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重视与解决好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城乡结合部和整个城乡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纽带;城市郊区化;乡村城镇化;生态环境;治理一、城乡结合部目前的环境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迅速,随着城市用地的扩展,原属郊区的村庄越来越多地被纳入城区范围,形成了一片片大小不一的居住小区。城乡结合部的“都市村庄”正是在从乡村向城市化转变的过程中形成的。城乡结合部的小区大至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城中村”;二是一个或若干个居委组合成的住宅小区;三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生活区;四是房地产公司新开发的居民生活小区。其中,后三者由居委会或物业管理公司实行较规范的管理,问题都不大,城乡结合部管理上的重点和难点是“城中村”。这些被城市用地所包围的村庄随着城市的扩展,从80年代到90年代,在经济上由以农业为主转变到以非农业为主,经济收入以第三产业与土地收益为主;在空间上由城乡边界分明向城村用地互相交错、边界模糊转变。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地理位置特殊,加上村镇干部和村民规划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认为土地是自己的,不按规定划,摆脱规划,突破规划搞建设的现象非常普遍,到处是“一线天”,“握手楼”工程,盲目发展“马路经济”和“围墙经济”。由于城市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吸引了大量“淘金者”涌入,城乡结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意义.doc

百度文库 怀化学院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论文论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 学生姓名: 考籍号: 9 年级专业: 2011级教育管理 指导老师及职称: 学院:怀化学院 湖南怀化 提交日期: 2012 年 9 月

怀化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在文中均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2012年9月3日

目录 摘要??????????????????????????????????????? 1 关?????????????????????????????????????? 1 一、家庭教育在儿童展中的作用与意??????????????????????? 1 (一)家庭教育儿童智力展有促作用?????????????????????? 1 (二)家庭教育儿童适未来社会的能力具有奠基作用???????????????? 1 (三)家庭教育儿童的性格形成具有塑造作用???????????????????? 2 (四)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21 世人才的必要条件????????????????? 2 二、家庭教育儿童个体化影响的因素???????????????????????? 2 (一)父母的文化修养??????????????????????????????? 2 (二)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度?????????????????????????? 3 (三)庭关系状况——主要指感情气氛???????????????????????? 3 (四)家庭生活条件???????????????????????????????? 3 三、指家庭教育小学生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 (一)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成孩子心声的忠听者???????????????? 3 (二)家自己要保持极的情,言行要得体???????????????????? 4 ( 三 ) 要松、和、民主、平等的家庭心理??????????????????? 4 (四)家要用“ ”的眼光看待孩子??????????????????????? 4 四、指家庭教育小学生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4 (一)家学校????????????????????????????????? 4 ( 二 ) 召开家会?????????????????????????????????? 5 ( 三 ) 行家??????????????????????????????????? 5 ( 四 ) 面指??????????????????????????????????? 5 五、束???????????????????????????????????? 5 参考文献????????????????????????????????????? 6 致??????????????????????????????????????? 6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乡村居民涌向城市边缘地带包围城市的城郊地区,使得城乡结合部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这些人子女大部分都进入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接受教育。但是生存状况与城里的人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他们中一部分人意识到孩子受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关注和重视孩子的发展,可是由于他们自身的不足导致了教育方法的不当,得到的结果适得其反,还有部分人却不重视孩子的教育,把孩子送到学校便不管不问了。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面就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和问题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总体呈现“两差”、“一欠缺”的现状。“两差”之一是行为习惯差,主要表现为:果皮纸屑乱扔乱丢,脏话粗话张口就是,打架斗欧家常便饭。“两差”之二是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自觉性,总是要老师督促他们学,上课缺乏认真听,认真想,认真做的良好习惯。更不要说有自己去探究、学习、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习惯。“一欠缺”就是思想意识欠淳朴,主要表现为城市、农村的孩子互相歧视,部分学生沾上黑社会习气,骄横野蛮,满脑子坏水;还有的学生抵制不住诱惑,沾上流氓习气,流里流气。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状态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 (一)城乡结合部的家长文化底蕴不够,影响孩子成长 这些家长基本上是由农民转变来的城里人.整体素质普遍较低。他们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在他们的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谈到辅导功课,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书太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一点都看不懂,尤其是数学学科部分题目显得更为严重。有些家长大都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是服从,没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意识。他们的教育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普遍现象。也有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文化成绩,不要求子女参加劳动不爱好音体美,认为孩子只要读好书就行;还有的家长却听之任之,放任不管;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忙着挣钱。也疏于对孩子进行教育。 (二)家庭环境是物质优先,精神落后 伴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家长觉得现在手头宽裕了,渐渐从土地解脱出来,相当一部分人认识到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关注孩子,重视孩子的发展,可是却缺乏对孩子教育最起码的方法。他们中的一些认为应该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新的,要啥给啥。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变成以自我为中心了,稍不称心就乱发脾气。这几年突出的现象是小学生开始有了手机,家庭好的还配了电脑,这样极有可能造成盲目攀比浮躁的风气,对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有些孩子还形成了两面派的分裂人格,往往在学校是好学生,而在家里却是小皇帝。另有些家长则以物质作为惩罚手段.这也不允许,那也不允许,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教育孩子,尤其是与孩子进行平等、积极有效的沟通,很少顾及孩子的真正需求、孩子的自尊,不仅用粗鲁的语言指责、骂孩子,有时还会棍棒相加。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认为,家长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对孩子的教育成长不闻不问。(三)留守儿童问题严重 比上面一种更不幸的也是目前很常见的一种现象——留守儿童问题。有的家长双双长年外出打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了爷爷奶奶身上。这种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极端溺爱迁就孩子,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产生.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及其归因完整版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 状及其归因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及其归因 欢迎大家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我是主持人白宇琳,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是关于 近年来,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距的客观要求。本文将主要分析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主要现状及其归因,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更多人士的关注,将中国教育越办越好。 (一)教育公平 我国学者对教育公平内涵的界定众说纷纭。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兼党委书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朱小蔓教授对教育公平内涵的界定,是被大家广泛认可的。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各层次公共教育资源。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育公平应包含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而且是三者的统一体”。 (二)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国情,是适当的。 (三)衡量指标 衡量教育发展差距,可以对教育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教育发展水平一般包括教育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对教育发展数量与质量的测量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从教育的结果看,用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校学生人数,入学率,毕业生升学率,毕业生升学率或毕业生就业率等指标来衡量;另一方面是从教育的过程和投入来看,用教育教学设备的备用与使用、教师的学历结构、生均经费、教师平均工资、生师比等指标来测量。比较理想的办法肯定是通过对教育结果的直接测量来确定教育发展水平,但现实中由于教育收益的迟效性、长期性和潜在性,在教育质量方面往往难以准确地直接测量,代替的方法是通过对教育过程与投入因素的测量,间接地反映教育质量二、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 (一)教育投资 一定的经费投入是办学的保证,经费分配的差距是教育差距最直接的表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严重匮乏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①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债务危机严重。在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农村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完成“普九”任务,在地方财政赤字严重的情况下,督促农村中小学举债进行学校危房改造、建设新校舍以及配备其他相关硬件,导致众多学校债台高筑。这样的危机对正常教学秩序产生了严重干扰,相关教育政策无法实习。更甚者,有些农村学校为了维持正常学校开支,变相加收学费,导致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收费政策无法落实,农村贫困学生得不到正常救助,从而出现辍学的情况。 ②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率居高不下,相关教学设备奇缺。由于农村地区地方财政赤字严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无法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长期得不到修缮,致使危房发生率持续增加。除此之外,农村中小学还无力配备物理和化学实验室、英语语音教师;购买教学仪器、挂图、图书资料;更新体育设备;改善师生生活环境等。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直接导致了城乡义务教育质量上的差距。 (二)师资水平 教师质量是教育质量的关键,中国城乡教育的差距不仅表现为义务教育经费分配的不均衡,而且同样严重地表现在义务教育领域的师资水平上。师资的质量、数量和年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城乡师资差距集中反映在质量、数量、年龄结构三个方面。 ①质量:据可靠调查显示,全国教师的学历提高非常快。2002年,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已经分别达到97%和90%,但义务教育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城乡差异很大。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城乡分别相差2.2个和7.6个百分点。2004年,农村小学高级教师的比例为35.9%,农村初中一级及以上职务教师的比

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许多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或家庭教育方法不妥,以致很多学生在习惯养成和学业成绩方面存在问题。我区部分学校是城乡结合部学校,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不同于城市学校,也不同于农村学校,是处在两者之间的独立群体。这方面的研究就其现实性来说很值得研究。 标签:城乡结合独立群体家庭教育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城乡结合部 城乡结合部是指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又称城市边缘地区。它的主要社会特征是:经济较为发达,外来人口多,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相互混杂,各种不同职业类型、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念以及不同文化素质的人群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共存。在本论文中,城乡结合地区特指烟台开发区。 二、研究的必要性 从大方面讲,我区部分学校是城乡结合部学校,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不同于城市学校,也不同于农村学校,是处在两者之间的独立群体。生源十分复杂:绝大部分是菜农、农民、进城务工者的子女,有一部分留守儿童。许多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或家庭教育方法不妥,以致很多学生在习惯养成和学业成绩方面存在问题。立足实际情况,我确立这一论文题目,旨在引导家长利用家校合作搞好家庭教育,从而促使学生成长。如前分析,这方面的研究就其现实性来说很值得研究。 三、合作的现状 1.学校方面 我们学校为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建立了非常好的平台,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1.1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重要途径,是连接学校与家庭的重要纽带,也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交流,对某些教育问题达成共识的最佳时机。 1.2举办家长开放日。我们学校在每学期中期会举行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请家长们参观学校的环境、班级和学校的文化建设,学校和学生取得的荣誉,让家长对学校有个全面的了解。让家长们走进课堂,看看自己的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对自己孩子的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同时,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