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质量控制

培养基质量控制
培养基质量控制

帖由yiyunting于 2007-10-30 08:50 发表

一个最现成的材料 SNT 1538.1-2005 培养基制定指南第一部分:实验室培养基制备质量保证通则,对于自制和商品化的干粉培养基都

有相应要求。

至于验证方法,当然是作为一大点里的两个小论点来说明啦

SN/T 1538.2-2006 培养基制备指南第2部分:培养基性能测试实用指南

购买路桥的干粉培养基比较好,别忘了索要本批产品的质量控制证书。按说明书操作,挺简单的。

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准则

一.质量控制相关定义

质量控制:满足质量要求的操作技术和活动。

质量保证:为了满足实验室质量要求,制定相应的计划,实施证明(记录)所进行的一系列的系统活动

外部质量控制:通过互相校准和/或检验对实验室的操作和结果所进行的控制

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内部采取的以对比分析、跟踪以及相关方法,对实验室工作的连续性控制计划。

质量手册:是描述质量系统元素的文件或文件的集合。

二.实验室要求

(一)组织:按国家实验室认可的概念,是指一个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这里所指的是实验室(微检室)内建立的质量管理的保证体系。

人员

房屋满足检测工作需要。

设备

(二)人员要求

实验室人员的分类: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等。

相应岗位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相应的技术能力证明(证书及证件)。微生物检验室因有相应技术能力的人负责室内的技术工作。并设立质量监督员。

(三)房屋条件要求

房屋要求:具有适宜、足够宽敞、通风有良好的照明。

房屋内墙面及地等应采用易于清洁的材料,保持房间清洁。

房间的设置,以其开展的工作内容加以分用,设立专用房间。

房间的大小还应根据从事实验人员的进入数量上加以考虑。

(四)环境设施要求

专用房间的温湿度控制与记录(样品存放室)

特殊环境的微生物指标控制与记录(无菌室等)

专用工作室的标准操作规程和定期的检测校准程序。(洁净室等)

特殊环境中的专用设施质量控制应符合有关要求(净化工作台)

环境设施的相关技术指标

净化室、净化工作区域、洁净环境按国家及部颁标准进行检测。

空气洁净度指标:检测频率及检测方法。一次/月;空气细菌检测(沉降法)。

三.设备/仪器要求总则

(一)满足开展相关检测项目的要求。

制定相关设备/仪器的作业指导书。

设备/仪器的检定校准,特别室新购仪器的检定。设备/仪器分别以送检、送校、自检、自校表示其所检定的状态。。

设备/仪器的运行检查计划。

设备/仪器的运行状况及适用记录

维修后设备/仪器的再校准或检查,并具有完整的检查记录。

(二)设备控制和程序

微生物检验常用需监控的设备和仪器

1培养箱(生化培养箱或CO2培养箱等)、干燥箱、高压灭菌锅、净化工作台、pH计、冰箱,(低温冰箱或冷柜)温度计、紫外灯、显微镜、离心机、天平、。

2小计量容器

3微生物测定仪器、微生物检定仪器、空气采样器、酶标仪专用等。

温度计

实验室必须要有工作温度计和参照温度计。

工作温度计:用于日常温度检查。

参照温度计:用于校正工作的温度计。

温度计运行检查:一般可采用一次/半年的运行检查。

日常检查、校准检查、运行检查等都应做好相应的技术记录。

培养箱、水浴箱和冰箱的温度控制

根据培养物性质及温度要求,培养箱应分别设置(以用途和温度分)

培养箱的温差要求,一般显示值与实测值相差不大于±1℃,箱体内各点温差(内部的温度均衡性)以及温度波动同样不大于±1℃。

温度监控方法:可将工作温度计置甘油中,放入待测箱体内,观察工作温度计的温度,最好1-2次/天监控记录,

高压灭菌锅的温度控制(一)

高压灭菌锅;生物指示菌法(常用)、化学变色纸片及高压灭菌锅温度计等方法进行检测。

生物指示菌法是一种高压灭菌锅的效果显示法。

高压灭菌锅由专人按作业指导书操作,并做好每一次的作业记录。

高压灭菌锅使用时,内置物品不能太多,单位体积内的内容物(每瓶内的培养基)不能太多。同时应注意内容物不同耐受温度。总的暴露时间最好不要超过45min。

高压灭菌锅的温度控制(二)

高压灭菌锅日常工作记录应包含以下信息:高压灭菌的材料、开始时间、压力/温度、取出时间、高压灭菌胶带的颜色变化(日常常用无菌培养代替)

高压灭菌锅温度波动范围:110,115和121±2℃。

高压灭菌锅校准周期一般在半年。

干燥灭菌箱温度控制

干燥灭菌箱日常工作记录中应包括以下信息:开始的时间、到达灭菌温度时的时间、取出的时间(或关闭时间)。

干燥灭菌箱的温度校准;用参考温度计进行温度测试。

干燥灭菌箱温度要求与精确度:160±5 ℃或180 ±5 ℃。前者为灭菌2h,后者为30min。

干燥灭菌箱校准时间一般为一年。

培养基质量控制

帖由yiyunting于 2007-10-30 08:50 发表 一个最现成的材料 SNT 1538.1-2005 培养基制定指南第一部分:实验室培养基制备质量保证通则,对于自制和商品化的干粉培养基都 有相应要求。 至于验证方法,当然是作为一大点里的两个小论点来说明啦 SN/T 1538.2-2006 培养基制备指南第2部分:培养基性能测试实用指南 购买路桥的干粉培养基比较好,别忘了索要本批产品的质量控制证书。按说明书操作,挺简单的。 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准则 一.质量控制相关定义 质量控制:满足质量要求的操作技术和活动。 质量保证:为了满足实验室质量要求,制定相应的计划,实施证明(记录)所进行的一系列的系统活动 外部质量控制:通过互相校准和/或检验对实验室的操作和结果所进行的控制 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内部采取的以对比分析、跟踪以及相关方法,对实验室工作的连续性控制计划。 质量手册:是描述质量系统元素的文件或文件的集合。 二.实验室要求 (一)组织:按国家实验室认可的概念,是指一个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这里所指的是实验室(微检室)内建立的质量管理的保证体系。 人员 房屋满足检测工作需要。 设备 (二)人员要求 实验室人员的分类: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等。 相应岗位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相应的技术能力证明(证书及证件)。微生物检验室因有相应技术能力的人负责室内的技术工作。并设立质量监督员。 (三)房屋条件要求 房屋要求:具有适宜、足够宽敞、通风有良好的照明。 房屋内墙面及地等应采用易于清洁的材料,保持房间清洁。 房间的设置,以其开展的工作内容加以分用,设立专用房间。 房间的大小还应根据从事实验人员的进入数量上加以考虑。 (四)环境设施要求 专用房间的温湿度控制与记录(样品存放室) 特殊环境的微生物指标控制与记录(无菌室等) 专用工作室的标准操作规程和定期的检测校准程序。(洁净室等) 特殊环境中的专用设施质量控制应符合有关要求(净化工作台) 环境设施的相关技术指标 净化室、净化工作区域、洁净环境按国家及部颁标准进行检测。 空气洁净度指标:检测频率及检测方法。一次/月;空气细菌检测(沉降法)。 三.设备/仪器要求总则 (一)满足开展相关检测项目的要求。

培养基质量控制

物理性状的质量控制 应包括20℃-25 ℃时的pH,并应观察以下内容:加入培养基的量和(或)琼脂层的厚度、颜色、透明度、是否存在肉眼可见的杂质、凝胶稳定性/黏稠度(一致性)、湿度。 灭菌前后都应测定pH,采用连接可渗透陶器型液体接头的电极测定液体培养基的pH,固体培养基可用平头电极或者连接微型探头的电极测定pH,测量时尽量使培养基温度降到20℃-25℃,校正通常用接近40 g/L的氢氧化钠或者1 mol/L的盐酸。 微生物的质量控制 1.污染检测 在每批制备好的培养基中应当选取部分样品进行污染测试。 2.质控菌株 质控菌种应具有稳定特性,能代表其种并能有效地证明实验室特定培养基的最佳性能。测试菌种应可溯源至国家或国际公认的菌种收藏中心,也可以是实验室自己分离的具有良好特性的菌种,但必须对照标准菌株进行鉴定。实验室应检测和记录储存菌株(stock culture)的相关特性,新复苏的菌种可能会有非特异性反应。最好使用从食品中分离的菌种。 培养基的质控菌种应具备以下性能:具典型反应的强阳性菌种;弱生长的阳性菌种(选择更敏感的菌种);无生化反应的菌种;完全抑制菌种。 3.质控方法 国际食品微生物委员会和培养基菌种卫生工作组(WPCM)介绍了培养基评估用 测试菌种的有效收集方法。 (1)即用培养基和试剂 商品化即用培养基的生产厂家如果经过IS0 9001和ISO 9002体系认证或满足相应质量要求,应向使用方提供资质证明。这时,使用者就不必对培养基进行大量的测试工作,但必须保证其储存条件。 (2)采用商品化合成脱水培养基制备的培养基 按ISO/TS 11133-1: 2009 《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培养基制备和生产指南 第1部分:实验室培养基制备质量保证通则》的要求,除了对每批制备好的培养基用标准菌株进行测试外,还应用实际样品进行检测,以更好地保证培养基的质量。对于不含指示剂或选择剂的培养基,只需用阳性测试菌种进行测试。对于含有指示剂或选择剂的培养基,必须使用能证明其指示或选择作用的菌种进行试验。对于复合培养基,即需要加入添加成分的培养基,要用具备上述性能的菌种逐批进行检验。对实验室制备的需加入添加成分的制成培养基同样适用。 (3)按照培养基配方制备的培养基

培养基质量控制

培养基质控标准操作规程 1 检验目的 对商品化的培养基进行质量检测,保证培养基的质量。 2 检验原理 培养基应该是无菌的,选择培养基会根据相应的细菌选择性生长,可以保证细菌所需要生长条件,菌落生长良好。 3 步骤 3.1 频率 每批次或货次的培养基都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质量验收和性能质量验收。 3.2外观验收 培养基外观质量验收包括平板有无裂纹、培养皿有无裂纹、充碟是否均匀、溶血情况、污染情况、有无冷冻、过多气泡和斑点、色泽是否均匀。通过肉眼观察后记录。 3.3 性能质量控制 3.3.1培养基质控菌株的选择。参照 WST232-2002商业微生物培养基质量检测规程和厂家说明书。 3.3.2 质控菌株的准备参见《标准菌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3.3.3培养基性能检测项目包括:无菌试验、生长试验(营养能力)、菌落生长形态、抑菌试验、 3.3.3.1无菌试验 不接种任何菌体选择适宜的培养条件进行培养。 3.3.3.2生长试验(营养能力) 用工作质控菌株配置菌悬液,通过比浊仪配到0.5麦氏单位作为基础菌悬液。基础菌悬液用生理盐水100倍稀释,接种0.01ml在待测平板上,使其浓度达到1-2×104CFU/碟。如果不能保证在特定培养基上形成单个菌落,则应10倍稀释接种物。 3.3.3.3抑制试验 基础菌悬液用生理盐水10倍稀释,接种0.01ml在待测平板上,使其浓度达到1-2×105CFU/碟。 3.3.3.4根据培养基的种类,选用适宜的温度和二氧化碳,培养18-24小时,同时用空白培养基做阴性对照。 3.3.4次日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是典型。 3.3.5每个批号或货次的培养基至少要抽查一块进行室内质控。 3.3.6结果判断 3.3.6.1无菌试验应该无任何微生物生长 3.3.6.2营养能力 质控菌在待测培养基上生长并形成典型的菌落形态,则认为培养基效果满意。某些情况下应该有适当的颜色或溶血。

细胞培养基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细胞培养基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二0一一年四月 编写说明 一、根据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2010年9月20日组织召开的《动物细胞培养基生产管 理及质量控制学术研讨会》纪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以《中国药典》2010版和《哺乳类动物细胞培养基》(HG/T 3935-2007)行业 标准为依据,结合生物制品对细胞培养基原材料的特殊要求制定,增加了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抗生素残留量等检测项目。 三、本标准分为细胞培养基检验项目和每个项目的检验方法两部分,为评判细胞培养基产 品质量提供了依据和方法,从而规范我国细胞培养基行业健康发展。 四、结果评定 依据本标准和方法对细胞培养基样品进行全项检验,所有项目均符合标准要求,判定该样品为合格;若有一项不符合标准要求,则判定样品为不合格。 细胞培养基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一、细胞培养基质量标准 细胞培养基质量应符合表1所示的技术要求。 表1 技术要求 检验项目限度要求检验方法 澄清度澄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Ⅸ B进行。 pH值(每升标示量/L)pH允许偏差范围为±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Ⅵ H进行。 渗透压(mOsm/kgH2O)渗透压允许偏差范围为±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Ⅸ G 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进行。 干燥减量的质量分数(%)≤5.0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Ⅷ L 干燥失重测定法进行。 细菌内毒素(EU/ml)≤10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Ⅺ E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的凝胶法进行。 微生物限度 细菌数 (CFU/g) ≤200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年版附录Ⅺ J 微生物限度检

细胞培养基的生产和过程控制

细胞培养基的生产和过程控制 细胞培养基作为生物制品生产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其质量对生物制品有重要的影响。细胞培养基的生产工艺和细胞培养基的原材料选用、生产过程及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于细胞培养基的产品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其中原材料的成份及其质量直接决定了细胞培养基产品的质量及安全性,选择合适的物料是实现细胞培养基功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基础问题。生产工艺的选择(如原料的研碎、混合技术等)及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直接影响产品的溶解性、批生产量及批次间差异,进而影响产品的质量。 cGMP稽查员在对国内细胞培养基生产企业进行cGMP审计时指出,细胞培养基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应经过验证,原材料必须做鉴别试验,记录应真实反映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生产过程偏差处理应包括对出现偏差之前涉及到的批次均应进行调查等等。这些要求是基于FDA对生物制药用原料的质量要求方面提出,远远高于国内对药用原料的要求。随着对人用和动物保健用生物制品安全性要求的提高,严格执行GMP规范进行细胞培养基生产是国内细胞培养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1细胞培养基的原料选择及质量控制 1.1.2原材料的原料选择 由于动物细胞培养基产品属于药用原料,《哺乳类动物细胞培养基行业标准》对细胞培养基产品的微生物限度、内毒素含量进行了限定,所以细胞培养基所用原料宜采用注射级、药用级原料。对于部份没有注射级和药用级的原料,细胞培养基制造者针对自身产品质量要求,制定一些重要指标(微生物限度、内毒素、重金属等)进行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1.2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细胞培养基生产企业建立完善的原材料质量标准,对于原材料的来源、检验、使用、及销毁等有明确的可追溯记录。在质量控制过程中,药用级原材料的质量标准应参考中国药典

培养基管理规程

条件和质量控制试验是提供优质培养基的保证。 范围:适用于微生物学检验用培养基的使用及管理。 主责:质量部、质量控制实验室。 释义: 关联: 正文: 1 培养基的采购与接收: 商品脱水培养基应从可靠的供应商处采购,应有接受记录。 2 每批购进的培养基应根据其用途(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菌数检查、控制菌检查、无菌检查),按着药典的不同要求进行不同的适用性检查。 3 培养基的制备: 3.1 在制备培养基时,应选择质量符合要求的脱水培养基,不得使用结块或颜色发生改变的脱水培养基。临用时按使用说明书进行配制,需对培养基的pH进行测试。符合规定方可灭菌使用。否则应校正后再灭菌。 3.2 按中国药典的处方新鲜配制的培养基,对培养基的原材料要进行挑选,化学药品均需用CP以上试剂规格。 3.3 为保证培养基质量的稳定可靠,各脱水培养基或各配方组分应准确称量,并要求有一定的精确度。配制培养基最常用的溶剂是纯化水,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用去离子水和蒸馏水。应记录各称量物的重量和水的使用量。 3.4 配制培养基所用容器和配套器具应洁净,可用纯化水冲洗玻璃器皿或搪瓷器皿(禁用金属容器如铁、铜、铝容器)以消除清洁剂和外来物质的残留。对热敏感的培养基如糖发酵培养基其分装容器一般应预先进行灭菌,以保证培养基的无菌性。 3.5 脱水培养基应完全溶解于水中,再行分装与灭菌。配制时若需要加热助溶,应注意

不要过度加热,以避免培养基颜色变深。如需要添加其他组分时,加入后应充分混匀。 3.6 配制的培养基不应有沉淀,如有沉淀,应于溶化后趁热过滤,灭菌后使用。 4 灭菌: 4.1制备后的培养基应及时灭菌(最长不超过2小时),应按照生产商提供或使用者验证的参数进行培养基的灭菌。商品化的成品培养基必须附有所用灭菌方法的资料。培养基灭菌一般采用湿热灭菌技术,特殊培养基可采用薄膜过滤除菌。 4.2 培养基若采用不适当的加热和灭菌条件,有可能引起颜色变化、透明度降低、琼脂凝固力或pH的改变。因此,培养基应采用验证的灭菌程序灭菌,培养基灭菌方法和条件,应通过无菌性试验和促生长试验进行验证。 4.3 温度缓慢上升的高压灭菌器可能导致培养基的过热,过度灭菌可能会破坏绝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培养基促生长的质量。 4.4 应确定每批培养基灭菌后的pH值(冷却至室温25℃测定)。若培养基处方中未列出pH值的范围,除非经验证表明培养基的pH值允许的变化范围很宽,否则,pH值的范围不能超过规定值土0.2。 4.5 盛装培养基的容器不要太大,饱和蒸汽灭菌的时间与所灭菌物品的性质以及容器的大小有关。包装时,塞子必须塞紧,以免松动或脱落造成染菌。 5 培养基的贮藏与使用: 5.1 应根据培养基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贮藏,所采用的贮藏应使成品培养基最低限度的失去水分并提供机械保护。 5.2 培养基灭菌后尽快冷却,不可存放在高压锅内。琼脂培养基不得在0℃或0℃以下存放,因为冷冻可能破坏凝胶特性。培养基应避光保存,若要长期保存,应置于密闭容器中以防止水分流失。琼脂平板最好现配现用,如置冰箱2-8℃保存,一般不超过 1 周,且应密闭包装。 5.3 培养基应只能进行一次蒸汽灭菌处理。已熔化的培养基应一次用完,开启后不宜再用。不可反复加热溶化,灭菌后的固体培养基只允许一次再溶化使用,以避免因过度受热造成培养基质量下降或微生物污染。 5.4 培养基的再融化一般采用水浴或流通蒸汽加热。更要注意安全,融化的培养基应置于45~50℃的水浴中,不得超过8小时。倾注培养基时,应擦干培养基容器外表面的水分,避免容器外壁的水滴进入培养中造成污染。 5.5 制成平板或分装于试管的培养基应进行下列检查:容器和盖子不得破裂,装量应相同,尽量避免形成气泡,固体培养基表面不得产生裂缝或涟漪,在冷藏温度下不得形成结晶,

培养基制备的质量控制

受控号:2009-12-026 第Ⅰ版第0次修改培养基制备的质量控制 共5页第1页 1. 目的 微生物实验室主要工作是对各种微生物进行保存、复苏、培养、检测和(或)计数,所用的培养基应对样品和被测微生物都具有特异性,为了满足微生物分析过程对培养基最低要求,和保证能够获得重现性结果,确保分析结果准确、可靠,必须对培养基的制备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从而保证结果的可信和有效。 2. 适用范围 微生物实验室所有培养基的接收、贮存和制备过程。 3. 职责 培养基管理人员:收到培养基后按要求对培养基进行接收、记录和贮存。 培养基制备人员:培养基的制备整个过程应严格按要求进行。 科室负责人:负责对培养基的订购和综合管理。 4. 培养基的接收与贮存 4.1 生产企业应提供的文件 4.1.1培养基的独立成份、添加成分及产品编号及批号。 4.1.2 培养基使用前的PH,储存信息和有效期。 4.1.3 性能评价和所用的测试菌株,技术数据清单,质控证书,必要的安全/危险数据。 4.2 实验室检查记录 实验室收到培养基后应检查:培养基名称和批号,接收日期,有效期,包装及其完整性。 4.3 贮存 应严格按照供应商提供的贮存条件,有效期和使用方法进行培养其的保存和使用。培养基的购买应有计划,以利于存货的周转(即掌握先购先用的原则)。 4.3.1脱水培养基及其添加成分:新购买的培养基一般为脱水的粉状或颗粒状,保存在密闭的容器中。用于菌种选择或鉴定的添加成分通常为冻干物或液体。实验室保存有效的培养基目录清单应包括的内容有:容器密闭性复查、首次开封日期、内容物的感官检查(如粉末流动性、均匀性、结块情况和色泽变化等)。 4.3.2商品化即用型培养基:应严格按照供应商提供的贮存条件、有效期和使用方法进行保存和使用。 4.3.3商品化的脱水合成培养基和各别成分制备的培养基:这类培养基的贮存有效期各不相同,一般无法做到统一规定。可参照不同标准中的规定执行。 培养基灭菌分装到平皿、试管或测试瓶中,不能立即使用的培养基应避光、干燥保存。除特殊说明和标准规定,通常情况下基础培养基(如使用前入添加成分的培养基)应在4℃

培养基配制及适用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 建立培养基配制及适用性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实验人员的操作流程。 范围: 适用于微生物检验人员对培养基的规范管理。 依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 职责: 1.微生物检验员:负责实验室所需求的培养基管理工作,使日常检验可以顺利进行。 2.微生物检验主管:负责对日常配制培养基的规范操作进行监督。 内容 1 培养基的申购 根据检验项目、工作量和工作进度的需求,提前一个月进行所需的培养基申购。申购时需指定培养基供应商,必要时进行供应商审计。 2 培养基的验收 2.1 培养基到货后,微生物室检验员应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核对品名、数量、规格、生产厂商,应与申购单一致;检查培养基包装有无破损、包装是否完整、产品是否在有效期内。 2.2 验收合格后,登记于《培养基领用台账》(附记录文件编号:SMP-10-QC-009-02(00))。 3 培养基的贮藏

3.1未开封的脱水培养基贮存于阴凉室,使培养基处于低温、干燥、和避光条件下。已 开封的脱水培养基应盖紧,贮存于阴凉库。 3.2灭菌好的培养基应进行预培养72h检查无菌后,置4~8℃冷藏保存待用。灭菌后 培养基储存期为7天。 4 培养基的配制 4.1培养基的配制和使用应填写《培养基配制及使用记录》(附记录文件编号: SMP-10-QC-009-02(00))。 4.2培养基配制批号原则:原材料批号-配制日期:比如2011年1月1日配制的培养基, 培养基干粉批号000000,配制批号为:000000-110101。配制好的培养基贴《培养基标 签》(附记录文件编号:R-SMP-10-QC-009-03)。(注:同一天同一培养基配置多次 的,在原批号后加“-”加“数字”表示,如000000-110101-01) 4.3培养基配制方法 4.3.1 使用商品化脱水合成培养基时,应严格按照厂商提供的使用说明配制,如重量/ 体积、pH、灭菌条件和操作步骤等。实验室使用各种基础成分制备培养基时,应按照 配方准确配制,并记录相关信息如:培养基名称和类型及试剂级别,每个成分物质含 量、制造商、批号,pH值,培养基体积/分装体积,灭菌条件(灭菌方式、温度及时间),配制日期、人员等,以便溯源。 4.3.2 水、容器具要求:培养基配制均采用纯化水,特殊说明时采用去离子水和蒸馏 水。培养基配制所用容器和配套器具应洁净。对热敏感的培养基如糖发酵培养基其分 装容器应先进行预灭菌,以保证培养基的无菌性。 4.3.3 称量与分装:快速称量所需量的脱水合成培养基(必要时佩戴口罩或在通风柜 中操作,以防吸入含有有毒物质的培养基粉末)。以免吸潮。先加入适量的水,充分 混合。注意避免培养基结块,然后加水至所需的量。根据说明书要求选择是否加热。 分装体积不超过容器体积的2/3。配制斜面等含琼脂的培养基也需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 后分装。 4.4 pH 值的测定和调整 pH值采用pH计进行检测,温度25±2℃。取配后培养基10ml进行灭前pH测定。 另取20ml于50ml三角瓶与同批配制培养基同时灭菌冷却至25±2℃检测灭后PH。灭 菌前后pH应按下表进行控制。灭菌前可使用浓度约为40g/L(约1mol/L)的氢氧化钠 溶液或浓度约为36.5g/L(约1mol/L)的盐酸溶液进行缓慢调整,避免反复调整而增

培养基(含测试试剂)质量控制规程03-506D剖析

培养基(含测试试剂)质量控制规程 一、培养基制备要求 培养基的一般性状:液体培养基应透明、清亮,颜色符合要求。固体培养基应表面湿润但无水汽、平整光滑,厚薄均匀,一般厚度在3mm (M-H平板厚度不得<4mm)。斜面的长度不得超过试管长度的2/3)。PH 值应在规定值±0.2的范围内。 培养基制备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微生物生长。因为各种微生物对其营养要求不完全相同,培养目的的不同,各种培养基制备要求如下: 1. 根据培养基配方的成分按量称取,然后溶于蒸馏水中,在使用前对应用的试剂药品应进行质量检验。 2. PH测定及调节:PH测定要在培养基冷至室温时进行,因在热或冷的情况下,其PH有一定差异,当测定好时,按计算量加入碱或酸混匀后,应再测试一次。培养基PH值一定要准确,否则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或影响结果的观察。但需注意因高压灭菌可影响一些培养基的PH降低或升高,故不宜灭菌压力过高或次数太多,以免影响培养基的质量,指示剂、去氧胆酸钠、琼脂等一般在调完PH后再加入。 3. 培养基需保持澄清,便于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培养基加热煮沸后,可用脱脂棉花或绒布过滤,以除去沉淀物,必要时可用鸡蛋白澄清处理,所用琼脂条要预先洗净凉干后使用,避免因琼脂含杂质而影响透明度。 4. 盛装培养基不宜用铁、铜等容器,使用洗净的中性硬质玻璃容器为好。 5. 培养基的灭菌既要达到完全灭菌目的,又要注意不因加热而降

低其营养价值,一般121℃15min即可,如为含有不耐高热物质的培养基如糖类、血清、明胶等,则应采用低温灭菌或间歇法灭菌,一些不能加热的试剂如亚碲酸钾、卵黄、TTC、抗菌素等,待基础琼脂高压灭菌后凉至50℃左右再加入。 6. 每批培养基制备好后,应做无菌生长试验及所检菌株生长试验。如果是生化培养基,使用标准菌株接种培养,观察生化反应结果,应呈正常反应,培养基不应贮存过久,必要时可置4℃冰箱存放。 7. 目前各种干燥培养基较多,每批需用标准菌株进行生长试验或生化反应观察,各种培养基用相应菌株生长试验良好后方可应用,新购进的或存放过久的干燥培养基,在配制时也应测PH,使用时需根据产品说明书用量和方法进行。 8. 每批制备的培养基所用化学试剂、灭菌情况及菌株生长试验结果、制作人员等应做好记录,以备查询。 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培养基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pH测试、无菌试验以及已知菌生长试验。如果使用商品化脱水培养基,严格按照说明操作,一般不必再进行pH测试。如果使用基础物质进行培养基制备,在培养基冷却后须进行pH测试。如果pH测得值与预期值相差0.2单位,则需要酸碱调节;无菌试验一般为随机抽样3-5%,在35℃条件下培养48h。如果抽样中每个培养基上出现2个以上菌落,证明本批培养基已被污染;已知菌生长试验的前提条件是实验室有足够的已知菌储备,其中包括标准菌株(如ATCC或NCTC标准菌株)及经过准确鉴定的临床分离菌。如果条件允许,提倡使用标准菌株。有关常用培养基的已知菌生长试验见表1。

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正确进行培养基质量控制,并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建立完整的检验资料,是实验 室今后通过相应级别的认证,在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体系中所必须具备的文件资料。 ●现有的依据:卫生部1993年发布的食品检验用干燥培养基生产质量控制。但这个标 准不完善。 培养基的分类 ●按其成分分类:有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按用途分类:基础培养基、增菌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及厌氧培养基。 ●按培养基的形态分类:液体培养基、流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及固体培养基。 ●根据培养基的剂型不同分类:新鲜配制培养基和干燥培养基两种。 检验中常用培养基 水质检测用培养基:7种 化妆品检验用培养基:8种 食品检验用培养基:常用的有3 7 种,110种被列入了GB4789中,其中生化试验培养基23种,一般和专用培养基89种。 食品、化妆品及涉水产品等产品微生物检验常规项目中所用的增菌分离培养基有所不同,对于菌种鉴定所用的培养基,各类产品分离的菌种其鉴定所用的培养基基本相同。 常用培养基的质量控制(一) ●检验项目与方法:对新批号的干燥培养基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指标鉴定 A:感官(外观)研细程度和颜色(溶解前后),透明度,杂质等; B:PH测定,按各种培养基要求的PH±0.2,蒸馏水的PH应在6.4-7.0之间。 C:生物学指标检定,被检培养基相应细菌生长率测试;菌落大小及特征的检测。 ●生长率测试:适用与液体和固体培养基:将菌培养液,用生理盐水做倍比稀释,取 合适稀释度进行平板计数或接种被检的培养基试管,同时以按相关的培养基国标配方新鲜配制的培养基进行对照。不低与10%。 ●菌落大小测试:划线分离测试菌,取10个菌落测量直径大小,其直径均值与新鲜配 制的培养基无统计学差异。 常用培养基鉴定用标准菌株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50002 伤寒沙门菌50096 乙型副伤寒沙门茵鸭沙门茵50083 鼠伤寒沙门氏菌痢疾志贺菌1型5157O ●福氏志贺菌2 大肠埃希菌25922(ATCC) 金黄色葡萄球菌25923(A TCC )普通变形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弗劳地枸橼酸杆菌4197 ●绿脓杆菌27853(A TCC)副溶血性弧菌 常用培养基质量标准 ●外观和理化标准: ●干粉颜色:淡黄色粉末或呈现本培养基特有的颜色 ●溶解后培养基色泽:清晰透明(含琼脂除外)淡黄色或特有的色泽; ●灭菌后的培养基PH:7.2±2℃为多;个别弧菌检验用培养基pH值偏高为:8.0 ±2℃ ●生物学指标:菌落特征及菌落大小。 常用培养基保存环境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计数实验的培养基适用性 该部分内容均为新增 规定了该内容的应用范围 采用标准菌种计数,回收率以及形态比较的判定方法 标准菌种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规定了稀释后的工作菌液的保存条件和保存期限 引入了对照培养基的概念 判定的依据:回收率大于70%,且形态一致 ?控制菌检查的培养基适用性 该部分内容均为新增 规定了该部分内容的应用范围以及检查的项目 采用标准菌种比较的判定方法 根据培养基的用途不同,分为增菌培养基的促生长能力、固体培养基的促生长能力、培养基的抑制能力、固体培养基的指示能力、液体培养基的指示能 力等5种检查方法 在检查中引入了涂布接种的概念 1.概述 培养基质量是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重要环节。计数测定用培养基的促生长能力是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判断的重要影响因素,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也可能由于其促生长能力、指示能力、抑制能力的差异,从而对菌落颜色、形态等指标存在较大差异,影响结果判断的客观性。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是通过检验用培养基与对照培养基的比较,以阳性菌的生长状态或特征来评价拍段检验用培养基是否符合检验要求。 微生物限度检查用培养基主要分为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测定用培养基和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两部分。2010《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收载了“适用性检查”对培养基质量进行控制。 2、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实验的一般要求 2.1培养基适用性检查适用范围

2010版《中国药典》规定微生物限度检查中成品培养基、由脱水培养基或按处方配制的培养基均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培养基使用性检查试验可用于确定实验室所用培养基(包括购置的不同批号的成品培养基、不同批号的脱水培养基干粉、按处方自行配制培养基不同批次的原材料等)、制备程序(包括水质控制、配制方法、灭菌程序等)、保存条件(温度、湿度、时间及盛装培养基的容器条件等)等是否满足微生物限度检查用要求。即上述影响培养基质量的各关键控制点应通过培养基使用性检查试验确定,如果任一控制点发生变化应重新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但是影响培养基质量的关键控制点的变化应掌握在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的一般原则内(见2.2),超过一般原则的培养及是否还能满足微生物限度检查用,无法通过培养基适用性检查确定。 当检查结果出现异常,或实验室质量控制需要,也可通过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提供一定依据。总之,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是在正常条件下关于培养基质量的实验室控制措施,并不一定在每次具体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样品检测试验活动中都必须同时进行培养基使用性检查试验,但每次微生物检查所用培养基均应经过适用性检查。 2.2微生物限度检查用培养基质量控制的一般原则 2.2.1不同处方培养基的替代使用不能通过培养基使用性检查试验简单确定。 2.2.2.培养基适用性检查不能取代供应商或其他法定标准对培养基的有效期、保存条件、制备方法等的更严格等的规定。 2.2. 3.如果没有特殊规定,培养基配制采用蒸馏水或纯化水均可,但应采用一定措施加以检测控制,如蒸馏水应核实PH是否为5~7;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的纯化水,电阻值应不小于2MΩ等。 2.2.4尽量临用现配。培养基灭菌后在能取出的前提下,尽快取出,切忌在高压锅内过夜存留;固体培养基灭菌或融化后,融化状态放置不得超过8h;一般预制培养基可置洁净环境2~25℃保存,但不应超过20天;固体琼脂培养基熔化再使用应不超过一次。 2.2.5干粉培养基或培养基原料变质不应再用;预制培养基储存过程中发现浑浊、变色、长菌、严重脱水等变化不应再用。 2.3对照培养基 对照培养基应通过严格的质量研究和控制,具备性能稳定、质量优异的特点。对照培养基作为一种标准试剂,应具备可靠的来源和保障。 2.4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指标及常用方法

培养基质量控制

1 目的 对培养基的质量进行控制,确保培养基的质量能够提供满意的检测结果。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需要的培养基的验收、配制、储存和使用。 3 职责 3.1 质量部负责收集培养基供应商的资质资料并组织评审; 3.2 质量部组织培养基的验收,实验室协助; 3.3 检测员负责培养基配制、储存、使用等过程的质量控制。 4 程序 4.1 供应商的选择 质量部应收集培养基供应商提供的资质材料并进行评审,资质材料包括培养基独立成分、添加成分名称及产品批号、培养基使用前的PH值、储藏信息和有效期、性能评价和所有的测试菌株、技术数据清单、质控证书、必要的安全/危害数据等。 4.2 培养基的验收 质量部组织对培养基的验收工作,实验室协助验收,验收的相关的内容为:培养基的名称和批号、接收日期、有效期、包装及其完整性等。质量部验收完毕填写《材料验收单》。 4.3 培养基的储存 应严格按照供应商提供的贮存条件、有效期进行培养基的保存。实验室应保存有效的培养基清单,对于启用的培养基应标注开封日期,定期检查容器密闭性。 4.4 实验室培养基的制备 4.4.1 在使用脱水培养基和其他含有有害物质(如胆盐或其他选择剂)的成分时,应遵守实验室规范和生产厂商提供的使用说明。 4.4.2 使用商品化培养基,制备时应严格按照厂商提供的使用说明配制,如质量、体积、PH、制备条件、灭菌条件和操作步骤等。 4.4.3 配制培养基应使用蒸馏水或相同质量的水,以排除测试条件下抑制或影响

微生物生长的物质。 4.4.4 称量所需要的脱水培养基于玻璃容器中,先加入少量的水充分混合,然后加入水至所需的量。 4.4.5 培养基和试剂的灭菌 通常采用高压湿热灭菌法,有些试剂则不需要灭菌,可直接使用(参见相关标准或供应商使用说明)。 4.4.6 记录与监测 培养基配制时应在《培养基配制记录表》上记录培养基名称、配制日期、配制人、成分含量、制造商、批号、数量、无菌措施等,并对培养基进行监测,尤其要对色泽、灭菌效果和均匀度等指标进行监测。 4.5 培养基的使用 4.5.1 琼脂培养基的融化 将培养基放到沸水中融化,再放入47±2℃的恒温水浴锅中保温,直至使用。融化后的培养基应尽快使用,放置时间一般不应超过4h。 4.5.2 添加成分的加入 对热不稳定的添加成分应在培养基冷却至47±2℃时再加入,灭菌的添加成分应先放置到室温,避免冷的液体造成琼脂凝结或形成片状物,缓慢充分混匀后分装到待用的容器中。 4.5.3 平板的制备和储存 倾注融化的培养基到平皿中,使之在平皿中形成一个至少2mm厚的琼脂层。凝固后的培养基应立即使用或者存放于4-6℃环境下的密封袋中,最多存放一周或按照厂商提供的标准执行。平皿的标识应包括名称、制备日期或有效期。4.5.4 培养 培养时每垛最多堆放6个平板,平板间要留有空隙,液体培养基温度与培养箱温度达到一致取决于很多因数,如体积、内容物量、容器类型、培养类型等。 4.5.5 培养基的弃置 所有污染和未使用的培养基应经高压湿热灭菌后按相关规定弃置,做好三废处理记录

培养基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培养基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WLCDC/ZD765 1、目的:为加强我中心检验科实验室的工作管理,保证实验室的检测质量,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 2、范围:适用于实验室微生物培养基使用前的质量验收、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职责: 3、1 检验人员:按照本规程规对培养基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培养基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3、2 科室负责人:负责指导、监督检验人员对培养基进行质量控制。 4、生产企业提供的材料培养基生产厂家随产品应提供下列文件:培养基、独立成分、添加成分名称;批号;使用前的pH;储藏信息和有效期;性能评价和所用测试菌株;技术数据清单;质控证书/必要的安全、危害数据。 5、验收实验室收到培养基后,应填写“培养基验收检查记录单”,检查包装及完整性,标识是否清晰等,验收合格后按照“培养基编码系统使用规程”对培养基进行编号。 6、贮存及使用前质量确认 6、1商品化培养基应严格按供应商提供的贮存条件、有效期进行贮存。

6、2 验收合格的培养基应建立“商品化干粉培养基目录清单”,使用前对容器密闭性进行复查。 6、3开封的脱水培养基,每次使用前应对其质量进行检查,通过粉末的流动性、均匀性、结块情况和色泽变化等判断培养基的质量变化。若发现培养基受潮或物理性状发生明显改变则不应再使用。 6、4制备好的成品培养基应建立“ 成品培养基目录清单”,每次使用前应检查:颜色是否发生变化?/是否蒸发/脱水?/是否有微生物生长 ?等。如果发生上述异常情况,则不应再使用。 7、制备好的成品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新购的不同批次的商品化培养基在使用前应进行培养基性能测试,符合要求后使用。 成品培养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应包括物理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及时填写“实验室制备培养基测试结果记录单”。 7、1物理指标控制1)测试20℃~25℃的pH值2)琼脂层厚度;色泽;透明度和(或)是否存在肉眼可见杂质;凝胶稳定性、粘稠度和湿度。 7、2微生物学指标控制可根据要求选用定量方法、半定量方法或定性方法(详见表1-表)对培养基性能进行测试,具体操作方法详见作业指导书“培养基性能测试指南”。

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1、质量的概念和质量保证 影响检验结果质量的因素很多,实验过程中,仪器、试剂和操作等均会引起试验结果的误差,衡量检验结果的质量常用准确度和精确度,或特异性和灵敏度。具体采用哪一种指标应根据实验的性质决定,目前临床细菌学检验的工作内容大致有3类,衡量起质量的技术指标不完全相同。 第一类是检出细菌的实验,包括标本直接涂片检查和细菌分离培养。现代的细菌感染,混合菌较常见,一份标本中,会有2种以上细菌存在。无论标本直接涂片还是分离培养,检验结果必须如实反映感染病灶中细菌的真实情况。这类实验的质量,应该用细菌检出率或细菌分离率来衡量。 第二类是鉴定细菌的实验。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及形态学、血清学的手段来鉴定病原菌。对分离到的病原菌都做出准确的鉴定,是反映细菌事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类是药敏实验。有稀释法和纸片法,前者是半定量的实验,可以用准确度和精密度来衡量,后者以敏感或耐药的形式报告,属于定性的实验,但实验过程中测量抑菌环是定量的指标。也应以准确度和精确度衡量。 所以实验室人员必须清楚认识到以上这一点,在实验室的设计和管理方面就应该主动设置误差检测系统,实验中一旦出现误差及时发出警报,查明原因及时纠正。 2、室内质量控制 2.1在职人员 2.1.1须受过细菌学检验的专门基础教育以及相关的生物交全防护知识,并以细菌检验为专业,及时终结并积累工作经验。 2.1.2作人员必须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技术操作须完全遵守操作规程,并直接参与质量控制工作。 2.1.3工作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及时了解本领域的新进展,将所掌握的新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