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批评学

媒介批评学
媒介批评学

1 媒介批评是指在解读新闻及媒体的过程中评价其内在意义及对社会的影响,而媒介批评学则是通过解读经验理论化的途径,揭示隐蔽的解读规律,建立评价体系和范畴。

2 媒介批评是一种新闻评价活动,一种思想活动,以指导新闻实践为旨归

3新闻观念与媒介批评观念的区别:反思对象不同(新闻观念:整个新闻实践的自觉意识;批评观念:具体新闻活动的研讨意识)社会功能不同(新闻观念:促成新闻制度的形成与巩固;批评观念:指导批评家对作品及媒体的分析把握)理论范畴不同(新闻观念的实践形态:对新闻实践特征和规律的概括;批评观念:侧重评估媒介行为的社会功能及其效果)

4 我国媒介批评的主要流派:杂感批评流派;学理批评流派;历史主义批判流派;西方批判理论流派

5 媒介批评的对象:新闻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都应成为批评对象,包括与新闻报道发生关联的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世界。域内对象:新闻产品域外对象:客观世界

6媒介批评的范围:新闻产品评价(优劣、真假)新闻产品的社会效果的评价(记者的精神道德)媒体批判。完整的媒介批评必须包括新闻作品、记者的精神道德和媒体这三个范畴,反之,则是局部的批评。

7媒介批评的任务:认识新闻的质量;认识新闻的社会效果;认识媒介和社会

8 思想涵化:媒介传播各种政治信息,蕴涵某种政治主张,引起社会政治理念的潜在变化,最终影响受众的政治立场,导致政治变革运动的出现。

9 主流媒体是主流人群接触的媒介,主流人群掌握消费话语权、政治话语权、知识话语权和时尚话语权。特点:满足主流人群的需要,代表主流舆论(民意),采取“主流取向”

10 人性论媒介自由观:将自由作为人性的崇高要求,追求人与生俱来的平等权利,反对外界对媒介的限制,主张依赖舆论与人们自身的信念消除媒介行为的放肆,以防止权力控制为由,追求意志的自主性

11 媒介力量:传媒通过为社会主流人群提供必需的信息和思想,获得十分显赫的社会地位,具有巨大的社会号召力,即构成媒介力量。

12 权威媒介:媒体影响力大到使公众对其产生依赖,标志着媒介富有权威。是媒介力量的标志之一,是主流媒介必备的品质

13 媒介自由包括创办媒介和媒介运作的自由,主要体现为新闻出版、影视传播和表演、展示作品的自由,核心是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

三种对立的媒介自由观:人性论的媒介自由观;现代西方的媒介自由观;社会主义媒介自由观

14 现代西方的媒介自由观:政府通过宪法或法律保障公民言论及传播自由,媒体免受政府干预。政府平衡国家利益和媒体自由。政府和媒体利益共生、相互博弈、相互利用

15社会主义自由观剥夺敌对阶级的新闻出版自由,依法制裁一切企图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违法新闻活动。保障人民媒介行使自由。

16 人性论的媒介自由观:将自由视作人性的崇高要求,从心灵不可侵扰和天赋权利出发,提出表达言论和知晓外界的诉求。希翼社会的公正性,追求人与生俱来的平等权利,反对外界对媒介的限制。强调天赋人权,人的表达权和知情权神圣不可侵犯,主张依赖舆论与人们自身的信念消除媒介行为的放肆。

17 人性论的媒介自由观和社会论的媒介自由观的区别

人性论的媒介自由观反对外来的任何限制,社会论的媒介自由观承认权力对媒介的有限度的限制;人性论的媒介自由观视媒介自由为人的基本权利,而社会论的媒介自由观则视媒介自由为媒介产权的派生物;人性论的媒介自由观以实现个人自由为目的,而社会论的媒介自由观则认为既要表达媒介的意志,又要不伤害他人的权利和社会秩序,最终促进社会的进步为目的。

18 媒介批评专业化及其表现

19 英国报刊评议制度:对那些不受欢迎的新闻工作者的品行用一切可能进行批评,并建立一个与最高职业道德标准相符合的道德守则,惩戒报刊的不良行为,有对报界更大的权力,立足于公众视角和可能的投诉。

20 美国专业化媒介批评的出现与发展:哈钦斯委员会的专业评议;定期专业批评刊物的兴起;专业媒介批评人的出现;新闻评议会的产生

21 媒介批评的主体是指谁来批评,由谁在批评,继而表明媒介批评是批评者的主体行为。22媒介批评者的主要类型:普通受众批评者(沉默受众每天收看、收听或阅读媒介作品,虽有某些意见,但不主动表达,而是默默地思考。反馈受众是普通受众中主动表达意见的人,对传播内容积极表达某种看法。)媒介监管者通过会议、新闻发布会或记者招待会,内部通知、谈话或文件进行批评。御用批评家:受媒体雇用,给媒体造势发表赞扬文章维护媒体声誉的媒介批评家。优秀作品的评选者具有各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修养,有一定的媒介工作经验,掌握精神产品的写作规律。

新闻质量:新闻事实的准确性、表现力的完美和影响力的总和。

评选好新闻的三个考评项:权衡作品的社会影响;权衡作品主题的深刻性与开拓性;权衡作品形式是否新颖、生动

23 决定批评者个性形成的三大要素:政治经济地位;媒介资源;文化知识

24 批评者个性的本质包括哪些内涵:媒介批评者个性的特质是自主的,首先表现为对传媒现象的自觉认识,自愿是媒介批评主体个性的动力,是媒介批评者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驱使的结果,它的个性表现为创造性,即批评主体的独特发现和评价。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实现,社会实践把批评者和媒介世界统一起来。社会实践决定了批评主体自我认识和自我把握的思想方向。

25 批评者的立场是指批评者在批评活动开始之前,已有的心理状态和牢固的思想定势,影响或决定其后继心理活动和思想见解的生成和趋向。包括要素:历史认识、所属集团、先天禀赋、人生经历、个人追求、民族传统

26媒介批评的价值取向表现对新闻的社会效益给予正当的评价,使受众和新闻报道者认识到新闻对社会的利害。

27批评者评价新闻作品的两种价值取向:受众需要、社会需要

28 批评者的动机:捍卫真理;自我辩护;提供鉴赏的动机

29“时空通观”的规范:把评价新闻现象纳入到社会的多维联系中,寻求对新闻作品、媒体与记者言行的全面解读,便构成新闻批评的时空通观的规范。

“整体效应”的规范:评价新闻作品、媒体和记者必须考虑批评对象在整体中处于何种位置和分量,是整体的过错还是其中某个部分或偶然发生了错误。

效果实证的规范:媒介批评对媒介行为的否定尤其应以社会效果来证实,彻底排除主观武断。

30 各种精神产品批评的差异

批评对象的差异:对新闻的真实性、社会意义和社会效果作出评价,评论媒体反映客观事实的程度及价值,是媒介批评的主要内容。理论批评是对“理”的评价,逻辑的评价。理论批评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文艺批评是审美的评价,在于认识作品的艺术形象。文艺批评立足于虚构的形象和情节。历史批评是对历史真实及历史规律的评价。历史评价所针对的是历史事件而非现实事件,有推测和想象的成分存在。批评逻辑的差异:新闻批评是事实即证。理论批评是确定理性。文艺批评是形象解读。历史批评是评价史实。

31 批评文体的差异媒介批评文字活泼,体裁多样,文体容量可长可短,但一般而言,千字左右的媒介批评文章较为多见,媒介批评的文体多以杂感见长。理论、文艺和历史批评具有论证性、严谨性和抽象演绎的特点。

32 媒介批评的两个标准:意向标准:衡量新闻现象中思想观念、情感倾向的标准就是媒介批评的意向标准。内容:真实性标准、教益标准、是非标准。)再现标准:用来衡量新闻作品的表现形式、确定新闻再现事实的价值尺度。内容:选择事实的准确程度、形式表现思想内容的完美程度、再现技巧的独创性

33 媒介批评的方式是指对新闻及媒体作出评价的手段,由于不同批评方式都带有特殊性,便又构成不同的批评类型。

媒介管理批评是指国家传媒管理机构对媒介行为的评价和管理措施。国家行使媒介管理批评的依据保护国家利益,对伤害国家或公共利益的新闻报道加以制止。

中国媒介管理批评的特点:高度宣传控制方式

西方媒介管理批评的特点:无固定形式

34 管理批评的内容:批评新闻媒体有损国家主权和社会秩序;批评新闻媒体泄露国家机密;批评披露国家事务的虚假材料;批评和制止违规出版或传播行为

35 新闻阅评:新闻出版管理部门邀请学者、退休记者或宣传工作负责人对新闻报道的优劣作出评价,写出短小的评论文字,肯定优良的传播效果或指出出现的问题,并下达到各新闻媒体,是现阶段中国式的追惩制度。

36 法治批评的原因:新闻媒介强化舆论监督功能,批评性报道无疑要触犯一些人的利益;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意识到自己的名誉和人格有不可侵犯的独立性,对错误的报道纷纷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有些报道事实准确,但不合法,公布后损坏了他人名誉,受害公民也要打官司;

37 媒介法治批评四种类型:新闻事实准确,被批评的单位和个人不能正确对待新闻纠纷;因报道失实所引起的纠纷;损坏他人名誉、诽谤他人或不经本人同意使用他人肖像谋取利益引起的纠纷;新闻报道侵犯了他人的版权、著作权所引起的纠纷

38 媒介诽谤:书籍、影视和新闻报道歪曲事实或使用侮辱的言辞,进行人身攻击,丑化人格,构成对公民名誉权的侵害。

构成诽谤的条件:针对特定的人;主观故意,具有明确动机

侵犯公民隐私权的方式侵扰:未经他人许可或法律特许侵入他人隐私领域,以令人厌烦的方式干扰别人的生活。非法公开:未经本人同意,传播自己已知的他人隐私。

39 专业性媒介批评:新闻、出版、广电工作者与研究人员从提高业务水准出发,对媒介活动及其作品进行评价,批评内容与文本形式着重从专业规范角度分析批评对象。

特点1、反映当前媒介某种动态2、运用评论语言和风格,借事实说明道理3、释疑解惑的目的

40新闻主题:新闻主题是新闻的立意和思想价值,是新闻报道的主线,由重要、新鲜、鲜明和正确(分析正确)四个要素构成。

新闻风格:新闻风格是记者再现事件的特色,在语言、结构上呈现出特有的感染力。

优秀新闻的考评项

41 媒介批评的系统方法:把系统论引进媒介批评,在指在批评新闻现象时,不能孤立地分析任何一个事实,不能脱离它依存于的那个系统,这就是媒介批评的系统方法。

新闻的耗散结构:所谓新闻的耗散结构,是指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在媒介系统之外发生正负作用,吸收各种反馈意见,不断引起自身的突变,呈现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

42 媒介批评的系统方法的规则:任何事物都具有相互依存性,分析问题要使用综合的方法。一个系统是另一个高一级系统的一部分,由逐步增加的层次构成整体的递进性;从多因素、动态复杂的系统的有效性分析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的媒介现象;媒介的最优化考量;有序性原则;

43 舆论设置:舆论设置作为新闻媒介思想舆论化的起点,是指面向大众、以强烈倾向的报

道与言论,激发公众的思想和情绪,把公众的意见引导到和新闻媒介的立场相一致的方向。媒介的公信力:媒体在受众所建立起来的稳固的信任感和责任感,以公正、正派赢得社会的推崇,这就是媒介的公信力。

媒介大众化:媒介大众化是指媒介的报道照顾一般受众的文化水平和兴趣,更多地满足大众的需要。

44 新闻的本体:新闻的本体仅仅是指新闻中的事实,不涉及事实以外的东西。

新闻丛:对同一类事件涌现出来的无数报道,造成信息的井喷气势,形成了新闻丛。

评价新闻本体真实的三个方面:1、指出记者的概括与事实本身的趋向是否一致;2、指出新闻中的细节是否真实;3、指出记者的思想观点与事实的内在意义是否一致。

45报道体制:按照一定报道思想、新闻政策构成的报道体制,使记者的活动成为一种相对静止的存在,表现为稳定的某种意识模式。

新闻事件的必然性:所谓新闻事件的必然性,是指经常出现又带有强制性的因素

46 制度化事实:制度化事实是社会组织的价值观追求的事实和有意安排的仪式性活动,它可能成为社会真相的掩盖者。

47 政治新闻:带有政治内容的新闻就是政治新闻。作用:优秀先进的新闻媒介面向人民,不断宣传进步的政治思想,使人民正确认识社会发展方向,把公众的意志凝结成牢固的整体;媒介与政党同质,权力控制媒介,如果它们背离人民的利益,宣传错误思想,就会颠倒是非,引起社会动荡;新闻媒介是民主政治的推进器,新闻媒介为实现民主政治开辟道路,是一种强大的政治工具

48 新闻文化:新闻文化不是创造文化,而是一种文化载体,通过扩散局部文化和提高文化品位实现创造文化的目的;

新闻的亲和度:新闻的亲和感是指新闻具有令人感到需要、亲近和易受的因素。

49 媒介批评对虚假经济信息的批评a、商品信息的虚假,会引诱人们进行不健康消费,或者会引发经济纠纷,对这类新闻进行批评,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消费质量;b、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对虚假经济信息进行批评,会引导人们遵守市场规则,才能防止市场经济自由化的劣根性,使市场交换形成健康有效的机制;c、媒介批评识别消费舆论带的真伪,指出市场舆论是否正确,消费者就可避免陷入消费陷阱;

50为什么说新闻本性是一种媒介构图?

如何理解新闻是一种事变进程?

51 舆论一律:媒体运用强制的方法来形成统一的舆论,不允许自由讨论和不同意见的存在,这就是舆论一律。

52 现行我国传播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

a、新闻媒体应控制在党的手中,由各级党委宣传部门直接领导;

b、大众媒介的建设、管理要由主管部门计划、安排、投资和监督;

c、新闻报道要反映党和国家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

d、新闻报道要坚持党性原则、正面宣传为主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的方针;

e、检验新闻报道的优劣好坏以社会传播效果为标准,以社会效益为第一位,防止新闻的负效应;

53权力对媒介控制在于:营造有利于统治阶级的舆论环境,维护统治秩序;达成社会共识,降低行政成本;调整媒介报道过程中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54 双重统治论报刊的内在规律说:双重统治论报刊的内在规律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媒介观,媒介既受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同时它有巨大的反作用,是文化和教育的强大杠杆,这种双重统治下,报刊有着自己的内在规律,,这是任何个人、政治组织和强大的权力所不能改变的。

55 “三不主义”方针是指在批评中不允许把对方视为敌对派滥施淫威,而要坚持“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的友善态度。

意识形态分析与媒介批评

意识形态分析与媒介批评 在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中,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对于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的看法和见解。 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把意识形态看成是“一种某个阶级特有的信仰系统”,同时也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可能与真实的或科学的知识相矛盾的幻想信仰系统,即伪思想与伪意识”。(这种看法揭示维护统治者利益的意识形态的虚假性。)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看来,意识形态建构和塑造了我们对现实的认识,不存在真实或虚假的问题。 一、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脉络 1、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评 (1)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 (背景)“意识形态”一词最初是由法国哲学家托拉西提出的。在托拉西那里,意识形态的职责就是要科学地分析观念的产生和发展,批判对观念的神秘主义理解。然而,托拉西在其《意识形态的要素》中却体现出一种实证主义的非批判倾向。据俞吾金教授的观点,这部著作,“至少是作为这部著作的第四、第五篇的‘意识及其作用’本身是从属于国民经济学的,因而也是对真实的社会关系的一种歪曲和神秘化”。于是,意识形态的含义就逐渐出现了逆转,意识形态被指认为粉饰现存、掩盖真实的观念和思想。马克思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使用意识形态概念的。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通过对普鲁士政府书报检查令的批判,通过林木盗窃法的辩论,认识到统治阶级思想观念的虚伪性和隐蔽性,意识到这些思想观念与物质利益的关系。他开始认为,这种具有虚伪性和隐蔽性的统治阶级思想观念是这个社会的主流意识,与国家机器一起发挥维护社会、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功能。他开始以自己在托拉西的基础上创制的Ideologie(意识形态)来指认这种思想观念。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主要由生产工具(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的拥有者不从事劳动,而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简言之,生产资料的占有者靠剥削无产者而获得统治地位。 于是,不劳动的人掌握了上层建筑的观念、价值和信仰。阶级身份、政党、社会利益都是根据对这种生产方式的占有、控制和利益所得在社会组织层面得以建立。 统治阶级推行的意识形态系统是以促进资产阶级自身利益,并且将其泛化,使得阶级压迫体制得以延续下去。 当被压迫阶级的个体把统治阶级的价值和信仰当做自己的东西来维护和实践时,他们就参与了对自己的压迫。 (2)西方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矛盾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即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这汇总矛盾不可能调和,只有冲突。无产阶级要获得平等,只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推翻必须是暴力夺取政权。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看来,这种观点无法解释的是——被统治阶级的大众,他们为什么会

媒介批评的结构主义方法_0

媒介批评的结构主义方法 媒介批评的结构主义方法 [内容提要]分析新闻要在一定环境中论证新闻与其他事物的互动和对应关系。第一,新闻客体的生命遵循某种自然之道,拆解新闻客体的结构不应静止化;第二,批评的方法首先应从新闻客体外部结构对内部结构的作用入手;第三,批评主体只能对局部与整体的相互关系进行多次反刍性研究,并不断拂去二者冲突的对峙性因素。以结构主义方法分析新闻,开展媒介批评,有助于把握新闻这个生命体的内在密秘。新闻作品作为人化的“第三自然”,蕴含和投射着主体的独立品格。这个第三自然处处都有记者的影子,愈是深入地剖析它的内因,就愈加清楚地发现新闻生命结构的许多相通之处,在批评过程中发现新闻报道者的随意性。结构主义理论认为,任何文化传播都是一种社会体制,包含着一个内部关系上的自我决定的结构。媒介批评的结构主义方法,是指分析新闻要在一定环境中论证与其他事物的互动和对应的关系,构成一种社会结构分析。?新闻实体就是作品中的新闻事实及其陈述的形式。从新闻实体与环境的联系看,结构特征不是社会进程的直接投影,而是记者意识创造的结果。新闻作品被感受的深浅、接收的程度、作用的方向,取决于体裁形式、语言媒介等内在的结构。每一个社会发展时期都可以对新闻实体有一种概括的规范,但特定的社会制度必然反映在对应的新闻作品中。?新闻实体与其对象之间联系的相对恒定性,具有超时空的普遍适应性,在社会生活的链条上留下了相对松散的空间。许多同样的新闻不断发生、不断被报道出来,表现为同时代人的生命过程。这种生命过程使新闻衍生不息,人类的生存和思想特征都在新闻中反映出来,形成新闻的生命结构。由于结构主义理论的出现以及语言理论的发展,“结构”这个词成了具有哲学意味的专门术语。但持有不同哲学观点的学者对“结构”的解释也不相同,尤其是在某些关系中来理解结构的时候更是如此。?结构是相对稳定的组织方式或结合形式,一篇新闻作品的一定组织方式作为一个整体,是对新闻结构概念的狭义解释。结构表征把一要素和其他要素联结起来,具有中介性,认识媒介和新闻的时候,实际上不可能离开结构,即使不使用“结构”一词,也必定包含了“结构”的驱指。结构和要素不可分离,对象只有在结构中才成为要素,结构的独立性仅仅为了认

论述媒介批评的功能

论述媒介批评的功能 媒介批评..即是参照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发展实践, 对新闻传播实务的得失利弊进行批评, 是对媒介#对新闻传播观念更新#新闻传播理论发展进行探讨的特殊新闻活动因此媒介批评是在新闻传播框架中展开的, 而批评所指则是新闻传播的特定领域. 第一,媒介批评的监督功能拉斯韦尔在1948 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概括了传播的社会功能,其中第一点就是:环境监测功能。他说“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传播对社会起着一种“瞭望哨”的作用。”由此可见,传播作为社会的观察员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谁来充当大众传播的检察官呢?监督社会是大众传播的责任,监督传媒则是媒介批评的首要功能。媒介批评的监督功能首先表现在对媒介行为的监督上,比如,各地的记者协会多年来坚持组织的新闻评奖和优秀新闻工作者的评选工作, 举办报纸审读和报纸综合质量的评比活动。其次是对传播导向的监督,对一个事件或者一个时期的报道要有一定的基调,比如节庆期间,它的报道基调就是欢乐和祥和,灾难事件发生期间它的报道基调就比较低沉和缓和,在2008年“5·12”地震期间南方周末有篇报道,把地震当成了一次转型契机,认为抗震救灾是一场成功的操练,这篇报道的基调就不对,悲哀的背后是要有站起来的勇气,但不能在数人尸骨未寒的时候做出这样的报道,新华网和人民网几乎在同一时间对其进行了媒介批评,作为灾难时期的报道,它的角度与大的氛围是不相吻合的。再次,就是对报道质量的监督,对同类新闻不同报道比出优劣,就是媒介批评。目前有报社设定报评小组对当日的报道进行点评,评价哪个报纸对哪个事件的报道更能切中时弊,更有针对性可读性等,这样既能保证新闻报道的质量,又能帮助报刊成长。第二,媒介批评的调节和修正功能.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中拉斯韦尔提出了传播的第二个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传播正是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大众传播作为社会文化和娱乐的主要提供者,它所承载的内容, 具有流行性的特点, 必须控制住好的方向,扼制住坏的苗头,这就需要一个冷静严肃的“导向者”——媒介批评,去调节和修正媒介。从实际操作上看,首先,电视台栏目的调整、报纸的改版,都是媒介为适应社会这个大系统的需要而进行的内容调节,这属 于媒介自身的调节和修正;第二点,媒介与媒介之间也会互相影响,一个事件最先通过一个媒介的报道有了不好的反响,其它的媒介就会选择自我保护,同时媒介之间也会相互学习,1995年诞生的《华西都市报》靠社会新闻打天下,迅速地在报林中异军突起,很多报纸后来正是学习着华西都市报的模式走出来的。这个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媒介之间的相互调节修正;第三点,从媒介与受众的关系上看,报纸审读就是对报道的可读性,版面的形式美,主题的针对性上进行调节,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媒介批评的功能就是要促使媒介为了适应受众的需求作出种种调节和修正,比如收视率调查、“读者信箱”、“ 听众之友”和“为您服务”等节目设置都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第四点,媒介作为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它必须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与社会的需求相对接。例如南方周末的批判性曾一度受到各地宣传部的不满,报纸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护自身会不断地修正,媒介的这个意识和理念也恰恰是媒介批评的监督和反馈在起作用。

新闻学概论—考试重点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用事实说话:指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 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 新闻媒介经营管理:指新闻媒介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新闻政策的前提下,按照新闻媒介的发展目标和新闻事业的发展要求,在社会行业和市场范围内,合理地调配和组织人,财,物,信息等各类有形与无形资源使其保值与增值,从而更好地保证新闻媒介实现社会职能的管理活动,经营行为以及一切运作方式。 新闻选择: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 新闻指导性: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受众:本身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只是表明它作为媒介信息接受者的地位。 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新闻媒介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信息(娱乐)产业。 新闻自由: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 有偿新闻:新闻采编者将具有或不具新闻价值的信息,按照出资人某些宣传意图撰写的新闻。 社会责任论:主张有限制的新闻自由、承认政府对新闻业干预和控制的一种新闻观念。 受众定位:受众定位是指以受众本位为思想基础,确定的目标接受人群,在信息传播活动中,以受众为中心,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需要。 传媒核心竞争力:指一家传媒超越其竞争对手的强项,这个强项就使一家传媒能占得市场先机或稳固地占据市场相当份额。 简答题: 什么是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 观点的公开市场与自我修正过程是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两个互为关联的概念。前者指人们可以自由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受外来干涉和控制。后者指通过多种意见的交流、斗争、丰富,最终战胜虚伪,保存正确观点。, 新闻敏感的判断标准? 能十分迅速地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能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判断和选择出有价值的变化,不拘束于某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思路。 简述社会责任新闻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新闻自由伴随义务和责任,绝对新闻自由不存在,当新闻媒介不履行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时,政府有权对新闻媒介进行干预。 新闻媒介可以通过哪些形式表达立场观点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海报、宣传单、横幅、口头宣传。 为什么说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可新近发生的事太多,报纸无法全部报道出来,因此还得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选择,所以说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大众传媒对经济有哪些促进作用? 1.收集与发布经济信息,引导生产与消费。 2.监督市场秩序,反映社会舆论,纠正经济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和其他偏差。 3.刊登商业广告,激活或满足消费需求。 4.大众传媒作为一种信息产业其本身就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本国创造大量利税,提供大批就业机会。

媒介批评学

1 媒介批评是指在解读新闻及媒体的过程中评价其内在意义及对社会的影响,而媒介批评学则是通过解读经验理论化的途径,揭示隐蔽的解读规律,建立评价体系和范畴。 2 媒介批评是一种新闻评价活动,一种思想活动,以指导新闻实践为旨归 3新闻观念与媒介批评观念的区别:反思对象不同(新闻观念:整个新闻实践的自觉意识;批评观念:具体新闻活动的研讨意识)社会功能不同(新闻观念:促成新闻制度的形成与巩固;批评观念:指导批评家对作品及媒体的分析把握)理论范畴不同(新闻观念的实践形态:对新闻实践特征和规律的概括;批评观念:侧重评估媒介行为的社会功能及其效果) 4 我国媒介批评的主要流派:杂感批评流派;学理批评流派;历史主义批判流派;西方批判理论流派 5 媒介批评的对象:新闻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都应成为批评对象,包括与新闻报道发生关联的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世界。域内对象:新闻产品域外对象:客观世界 6媒介批评的范围:新闻产品评价(优劣、真假)新闻产品的社会效果的评价(记者的精神道德)媒体批判。完整的媒介批评必须包括新闻作品、记者的精神道德和媒体这三个范畴,反之,则是局部的批评。 7媒介批评的任务:认识新闻的质量;认识新闻的社会效果;认识媒介和社会 8 思想涵化:媒介传播各种政治信息,蕴涵某种政治主张,引起社会政治理念的潜在变化,最终影响受众的政治立场,导致政治变革运动的出现。 9 主流媒体是主流人群接触的媒介,主流人群掌握消费话语权、政治话语权、知识话语权和时尚话语权。特点:满足主流人群的需要,代表主流舆论(民意),采取“主流取向” 10 人性论媒介自由观:将自由作为人性的崇高要求,追求人与生俱来的平等权利,反对外界对媒介的限制,主张依赖舆论与人们自身的信念消除媒介行为的放肆,以防止权力控制为由,追求意志的自主性 11 媒介力量:传媒通过为社会主流人群提供必需的信息和思想,获得十分显赫的社会地位,具有巨大的社会号召力,即构成媒介力量。 12 权威媒介:媒体影响力大到使公众对其产生依赖,标志着媒介富有权威。是媒介力量的标志之一,是主流媒介必备的品质 13 媒介自由包括创办媒介和媒介运作的自由,主要体现为新闻出版、影视传播和表演、展示作品的自由,核心是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 三种对立的媒介自由观:人性论的媒介自由观;现代西方的媒介自由观;社会主义媒介自由观 14 现代西方的媒介自由观:政府通过宪法或法律保障公民言论及传播自由,媒体免受政府干预。政府平衡国家利益和媒体自由。政府和媒体利益共生、相互博弈、相互利用 15社会主义自由观剥夺敌对阶级的新闻出版自由,依法制裁一切企图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违法新闻活动。保障人民媒介行使自由。 16 人性论的媒介自由观:将自由视作人性的崇高要求,从心灵不可侵扰和天赋权利出发,提出表达言论和知晓外界的诉求。希翼社会的公正性,追求人与生俱来的平等权利,反对外界对媒介的限制。强调天赋人权,人的表达权和知情权神圣不可侵犯,主张依赖舆论与人们自身的信念消除媒介行为的放肆。 17 人性论的媒介自由观和社会论的媒介自由观的区别 人性论的媒介自由观反对外来的任何限制,社会论的媒介自由观承认权力对媒介的有限度的限制;人性论的媒介自由观视媒介自由为人的基本权利,而社会论的媒介自由观则视媒介自由为媒介产权的派生物;人性论的媒介自由观以实现个人自由为目的,而社会论的媒介自由观则认为既要表达媒介的意志,又要不伤害他人的权利和社会秩序,最终促进社会的进步为目的。

2017北大新闻与传播考研基础知识很重要吗

2017北大新闻与传播考研基础知识很重 要吗 本文系统介绍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难度,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就业,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辅导,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参考书,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机构!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的复习方法解读 (一)总结归纳知识 整理笔记对一个三凯程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报考院校近10年的真题找出最爱考的知识点,然后自己进行归纳和整理。这样有两个好处,第一可以梳理知识,第二可以加深记忆。薪火的重点还是很靠谱的,可以边看边记忆,不懂得再翻书,再总结,再记忆。 在此凯程辅导老师们要提醒一点,最好的办法是,每看一遍书都得要把自己的笔记再整理一遍,查漏补缺,千万不能遗漏重点考点。还有些在每轮复习中出现的新概念,新名词解释都该单独列出来,找出解释。加强记忆。说实话,名词解释就比各人的积累,谁看得多记得多,谁的胜算就大。 (二)重视基本知识 纵观各名校历年的考题,就会发现其实很多题考得也满基础的,但你自己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所以提醒大家牢记每本书的核心内容是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如果在基本概念和内容上失误,这太不应该。 (三)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 凯程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的老师分析15年各名校的考试题,就会发现,各学校越来越注重综合能力的考察,无论是试论还是业务,都注重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今年新闻业务就有高分的写作题,而且紧跟热点,切合实际,要做好此类题就要广泛涉猎新闻与传播类期刊。 当然,更应当对当年的媒介热点抱以敏锐和理性的态度。考新闻千万不要与新闻本身脱节,每天及时了解新闻是必要的,如果没时间看报,可以再吃饭时翻翻手机报也可以啊。其他有关新闻业界的网站,如CJR,中华传媒网,传播学论坛,人民网传媒,或者著名传媒人的BLOG如陈力丹之类的,在放松的同时也得了解下业内的动态,要真正的融入这个圈子,你首先得从学习别人开始。 关于热点的问题,凯程老师建议,可以把每个热点做成一个专题,一个专题一个关键词,然后就这个关键词在全文期刊数据库搜索相关的核心期刊的文章,找出业内著名专家或者代表性观点的文章集成合集,打印出来,这就是你考试最好的复习资料。这个方法对三跨的考生最有效,不仅能即时补充更新知识,而且还能借鉴名家的观点和分析问题的思路,真的可谓一举多得。 一、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2015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硕士计划招生110名,总体来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招生量大,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凯程从北京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新闻

浅谈媒介批评理论

09广播电视学院电编4班学号:20080620021 姓名:于润泽 浅谈后殖民主义媒介批评理论 殖民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西方学术界的一种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思潮,它主要是一种着眼于宗主国和前殖民地之间关系的话语。后殖民主义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一种铁板一块的僵化的理论;自诞生之初它就常常变化,以适应不同的历史时刻、地理区域、文化身份、政治境况、从属关系以及阅读实践。 文学研究在当代的重要转向,即向文化研究的转向,是后殖民主义出现的重大理论背景。1964年,在英国的伯明翰大学成立了“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entre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CCCS),以及随之出现的“伯明翰学派”,标志着文化研究的正式出现。这一过程的倡导者首当提及英国学者雷蒙德˙威廉斯(Raymo nd Williams)与理查德˙霍加特(Richard Haggart)。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为《识字的用途》、《文化与社会:1780-1950》、《漫长的革命》等。 伯明翰学派认为,文化是“一种整体生活方式“,而文化研究就是对这种整体生活方式的完整过程的描述。这一学派所坚持的平民主义倾向使得他们把研究对象从高雅文化及传统的文学经典中解放出来,注重对通俗文化、大众传媒的研究,大众文化现象从此登上了学术的“大雅之堂”。这就抛弃了旧的学院体制对"文化"的狭隘的、固步自封的立场,更加深入到人们的新的文化经验之中。它引入了马克思主义的

方法论,更注重一种新的“内容”的解析策略,对文本进行一种“价值阅读”。霍加特指出:“…价值阅读?这个术语并不表示阅读者此刻正试图作出有关自在的作品的…价值判断?,而是说此刻他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这种…价值阅读?提供了理解文化的新的途径。这两个方向使“文化研究”始终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以及历史紧密结合,在注重理论进展的同时保持世俗的关怀。而伯明翰大学的“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也在报纸、广告、电视节目以及工人阶级文化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研究成果,并培养了许多此领域的学者。 赛义德的“东方主义”有这样一种倾向,即拒斥总体叙事,强调异质性、差异性,在重估一切价值的批判精神中回避采取一种坚定的价值立场。这样的一种倾向或许与后殖民主义采取后结构主义立场有关。 主体的消解,是后结构主义消解中心的努力的必然结果,因为所谓的“中心”,实际上是自我的一种需要的产物,如果没有一个中心,我们必然失去对自身存在的理解进而丧失自我意识,因此“中心”的中心是“主体”。按照西方传统思想中的主体性,主体应该是统一、完整、自足的实体。因此,人,主体,意识这个三位一体的存在成为最终的绝对的“在场”。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后结构主义对西方传统思想的颠覆实验在“主体”问题上进入最后一个环节。而对“主体”的消解必然意味着对中心叙事的排斥,也就不可能采取某种固定的价值立场,这样的结果是我们很难在这一理论的范围内找到某种合乎总体观念的存在,这是后殖民主义在立场问题上不可回避的。

媒介批评复习资料

第一章 媒介批评的定义:(名词解释) 对媒介运作的正误、得失作出评价,褒贬媒介行为、媒介作品、媒介工作者或媒介制度,揭示媒介传播的倾向和利弊,包括报刊批评、影视批评、出版批评和网络批评。 广义上看,媒介批评既包括对媒介现象的肯定与赞许,也包括对其弊端与危害的否定。狭义上看,媒介批评是一种否定思维,主要是对媒介的负面问题进行反思,指正媒介传播或媒介制度的错失。本书主要在狭义上使用媒介批评的概念。 填空题 ?媒介批评的核心是批评者的反思与价值判断。 ?媒介批评是一种价值判断 ?提升受众的解读原则、方法和评价理念,对于媒介批评的成功与否,是举 足轻重的环节 ?新闻理论是新闻传播活动的第一层反思。 ?媒介批评是新闻传播活动的第二层反思。 ?媒介批评以解读新闻及其传播活动为支点,对媒体和新闻作品展开一系列 评价活动。 ?受众对新闻报道的反响,是一种原生的媒介批评形态。 ?媒介批评理论是对媒介批评实践和批评法则与方法的总结,是总结对媒介 行为、媒介作品或媒介制度及相关问题如何评价的知识和理论。 ?媒介观念是人们对各类大众传播媒介总的认识,包括对媒介的产生、运作、 机制、制度、功能和传播效果的看法,也包括对各种媒介知识和原理的评价。 ?媒介批评流派划分为杂感批评流派、学理批评流派、历史主义批评流派和 西方批判理论流派。 ?透视社会及其变化,以及媒体如何认识社会,是媒介批评的域外对象 ?媒介批评只停留在媒介自身及其作品,以其反映世界的内容与形式为唯一 对象,很少论及媒介与作品之外的世界,则称作媒介批评的域内对象 ?媒介贯彻传播政策和措施,媒介工作人员的操守,媒介举办的社会活动,

媒介的违法和不光彩举动,以及媒介作品等动态,都属于媒介行为 ?新闻传播活动:口头批评——文字批评——系统理论化批评自发批评—— 自觉批评 ?媒介批评的三个层面:文化层面、本体层面、现象层面 ?媒介批评的范围:1.对新闻传播活动质量的评价 2.对新闻传播社会影响 的评价 3.对媒体的评价 第二章 1.媒介批评功能: 一、信息载体的新视角 ?大众传媒的作用在过去是被忽视的。远比不上哲学、文学、艺术的功用。 ?媒介传播的狭义信息都是描述性的,旨在向人们报告一种情况,但同时媒介还大量传播观点、理论和艺术影像,表达对客观事物的看法,这是广义的信息。 ?无论哪种媒体,传播信息大都服从于一个目的,即扩充某种思想,媒体成了扩充思想的机器。为了达到最大限度的扩充效果,人类不断发明新的传播技术,丰富传播手段,追求更大的传播空间。 ?媒介上的信息与思想都来自现实生活,是对社会现实的直接反映。媒介传播信息与思想增进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使各种知识得以一代代传授下去,提高了人类生存的智慧与能力。 ?媒介以集束信息与强烈的思想改变人类的生存模式,人们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来设计自己,媒介已成为生活的创造者。 ?媒介批评强调这一点,力图把媒介正当功能的实现转给受众,引导他们把这种功能变成有价值的行动。 二、政治涵化与政治推力 ?媒介作为社会与政治变革的助推器,对推进社会进步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社会发展需要媒介推广社会的积极因素,而先进的政治组织利用媒介宣传自己的主张,成为主导社会的前进力量。 ?政治离不开媒介,媒介是政治思想的孵化器,构成政治与社会变革的推力。 媒介的政治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任何媒介都不可避免地反映政治,服务于一定的政治集团,倡导一种政治制度。 ?媒介的思想涵化功能已经举足轻重,它们传播各种政治信息,蕴涵某种政治主张,引起社会政治理念的潜在变化,最终影响受众的政治立场,由此导致政治变革运动的出现。 ?媒介批评的重要指向是如何揭开这种涵化的面纱,评价媒介行为的内在倾

中传新闻传播硕士考研基本重点知识复习经验

中传新闻传播硕士考研基本重点知识复 习经验 (一)总结归纳知识 整理笔记对一个三凯程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报考院校近10年的真题找出最爱考的知识点,然后自己进行归纳和整理。这样有两个好处,第一可以梳理知识,第二可以加深记忆。薪火的重点还是很靠谱的,可以边看边记忆,不懂得再翻书,再总结,再记忆。 在此凯程辅导老师们要提醒一点,最好的办法是,每看一遍书都得要把自己的笔记再整理一遍,查漏补缺,千万不能遗漏重点考点。还有些在每轮复习中出现的新概念,新名词解释都该单独列出来,找出解释。加强记忆。说实话,名词解释就比各人的积累,谁看得多记得多,谁的胜算就大。 (二)重视基本知识 纵观各名校历年的考题,就会发现其实很多题考得也满基础的,但你自己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所以提醒大家牢记每本书的核心内容是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如果在基本概念和内容上失误,这太不应该。 (三)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 凯程中传新闻传播的老师分析15年各名校的考试题,就会发现,各学校越来越注重综合能力的考察,无论是试论还是业务,都注重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今年新闻业务就有高分的写作题,而且紧跟热点,切合实际,要做好此类题就要广泛涉猎新闻传播类期刊。 当然,更应当对当年的媒介热点抱以敏锐和理性的态度。考新闻千万不要与新闻本身脱节,每天及时了解新闻是必要的,如果没时间看报,可以再吃饭时翻翻手机报也可以啊。其他有关新闻业界的网站,如CJR,中华传媒网,传播学论坛,人民网传媒,或者著名传媒人的BLOG如陈力丹之类的,在放松的同时也得了解下业内的动态,要真正的融入这个圈子,你首先得从学习别人开始。 关于热点的问题,凯程老师建议,可以把每个热点做成一个专题,一个专题一个关键词,然后就这个关键词在全文期刊数据库搜索相关的核心期刊的文章,找出业内著名专家或者代表性观点的文章集成合集,打印出来,这就是你考试最好的复习资料。这个方法对三跨的考生最有效,不仅能即时补充更新知识,而且还能借鉴名家的观点和分析问题的思路,真的可谓一举多得。 中传新闻传播硕士考研难度分析 本文系统介绍中传新闻传播硕士难度,中传新闻传播硕士就业,中传新闻传播硕士辅导,中传新闻传播硕士参考书,中传新闻传播硕士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新闻传播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新闻传播硕士考研机构! 一、中传新闻传播硕士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总体来说,中传新闻传播硕士招生量大,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凯程从中国传媒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中传新闻传播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

媒介批评学术论文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互博中媒体人需要的几点反思 ———以媒体对“李刚门”事件的报道为例 摘要:互联网通过让强大的传统媒体更难控制公众事件的解释的方式,现有的传播体系提出了挑战。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博中,许多媒体人迷失了方向,导致非理性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在误导公众。怎样让理性回归受众。本文对媒体和媒体人提出了几点建议:1、对信息的解读。2、对真相的追求。3、对媒体公信力的重视。4、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李刚门”媒介批评 2010年10月16日晚,一辆轿车在河北大学校区内撞倒两名女生,一死一伤,司机态度嚣张,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而最初将事件公布是在10月20日,在天涯杂谈上。网友“河大义工”的一篇帖子,该帖子将事件描述为一起校园车祸。而一时间“我爸是李刚”语句也迅速成为网络最火的流行语。到帖子发出的当天傍晚,相关评论帖子超过36万条,该帖子点击超过47万。随着微博帖子的不断更新“李刚门”不断升级,首先通过强大的互联网络进行人肉搜索,李刚的职业、家庭背景、家庭收入、房产等信息不断刷新,同时也不断挑动着公众愤怒的神经。但要求在新闻报道中做到真实、公正、客观、全面、准确的媒体工作者却选择了沉默,或者是附和着公众的愤怒(详细报道情况见表一),其原因大多是不敢引起所谓之“公愤”,这一点在央视对李刚进行采访后观众的负面评价就得到了充分证明。“10月21日下午,河北大学校园交通肇事案犯罪嫌疑人李启铭(又名李一帆)的父亲李刚接受中央电视台独家采访,向受害人及其家属白哦是诚恳道歉,并且深深鞠躬,采访中李刚多次哽咽,不能自己。”而针对这一采访报道,公众所谓反映多为愤慨,甚至有人说“央视收黑钱了”、“央视太丢人,对不起全国人民”等等言论。当然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公众非理性情绪的爆发。 表一传统媒体对“李刚门”的报道情况表 一、影响 由于传统媒体在公众事件中的沉默导致报道失衡,进而使舆论一边倒的局面,进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第一,对于受众来说,互联网络的信息来源多而杂,他们无法了解事实真相,只能人云亦云,这样也极易导致公众理性的迷失产生的情绪激化。第二,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作为社会公器,他们有责任从公众利益出发,客观而公正地报道和评述新闻。【1】此次事件中多媒体的失聪和部分偏颇的报道都会使其本身在受众中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受损。第三,对于社会来说,当公民的知情权得不到满足,群众非理性情绪不断被激化,会导致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崩溃,从而引发社会危机。 二、建议 在传媒责任理论中,社会责任从来都是与自由报道同时存在。从社会责任角度看来,新闻报道自由并非绝对的“自然权利”,而是以承担相应义务为基础的“道德权利”,要求传媒在对社会负责的前提下开展活动。【2】据此,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互博中,对传统媒体及媒体

新闻媒介批评复习资料

《媒介批评》复习资料 1.新闻观念:对新闻的性质、功能的综合评价,是新闻批评的意识母体,构成媒介批评观 念的基础。 2.媒介批评流派:自由主义的媒介批评、马克思主义的媒介批评 3.新闻质量:指新闻反应客观事实的真实、全面和客观趋向的适度形式和表达倾向的最佳 境界。 4.媒介批评的主体:指谁来批评,由谁在批评,继而表明媒介批评是批评者的主体行为。 5.媒介背景:是指和媒介具有经济关系、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同媒介发生频繁的交往。 6.事实的叠加推理:新闻事实作为论证的对象,论据则是现实生活中的事实,结论则在于 证实此类事实的某种意义以及被理解的程度。这三种不同事实的证实与被论证,形成了叠加式推理。 7.时空通观的规范:把评价新闻现象纳入社会的多维联系中,寻去对新闻作品、媒体与记 者言行的全面解读,便构成新闻批评的时空通观的规范。 8.整体照应的规范:从整体分析新闻现象,考虑各个部分的照应关系,以便做出全面评价, 是媒介批评必须遵循的规范。 9.效果实证的规范:媒介批评对媒介行为的否定尤其应以社会效果来证实,彻底排除主观 武断,这就是效果实证的规范。 10.媒介品格:新闻媒体的态度、倾向,新闻从业人员的追求和道德水平及其作品质量,综 合称为媒介品格,表现这种品格的是无穷无尽的新闻报道。 11.违规出版行为:新闻出版物未经新闻出版管理机构批准,擅自出版和改变出版日期、出 版次数,都属违规出版。 12.新闻诽谤:新闻报道歪曲事实或使用侮辱的言辞,进行人身攻击,丑化公民人格,构成 对公民名誉权的侵害,叫新闻诽谤。 13.新闻抄袭:包括部分或全部照抄他人的新闻作品,未经亲自采访和写作,将其作为自己 的作品发表,都属抄袭。 14.新闻素质:指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完美性和感染力的总和。 15.新闻主题:是新闻的立意和思想价值,是新闻报道的主线,由重要、新鲜、鲜明和正确 (分析正确)四个要素构成,缺少哪个要素都不能称其为好新闻。 16.新闻风格:是记者再现事件的特色,在语言、结构上呈现出特有的感染力。 17.媒介事件:指新闻媒体重大活动或在报道和经营中出现的矛盾纠葛,引起社会的强烈反 应。 18.媒体的观念恒定:体现在媒体对社会政治问题报道中的长期不变的准则,它是意识形态 性质的具体表现。 19.媒介世界:新闻媒体反映社会生活及一切社会关系中的真人真事,是社会存在的再现, 社论及其他评论所阐述的观点也旨在说明客观事件的本质,这样,人们会看到,新闻是庞大、复杂社会生活的写照。 20.媒介权威:是媒介社会影响力的静态形式,表现为媒介在受众心理中形成的崇高威望和 征服人心的力量。 21.小报化:并不是指开张的大小,而是一种新闻制作手法,即采用煽情主义的大标题,大 图片,内容多为社会新闻、娱乐新闻等,以唤起读者的广泛关注。 22.媒介的公信力:媒体在受众中建起稳固的信任感和责任感,以公正、正派赢得社会的推 崇。 23.媒介大众化:指媒介的报道照顾一般受众的文化水平和兴趣,更多的满足大众的需要。

2015年北京大学传播学真题解析,复试笔记,考研真题,心得分享,考研笔记,考研经验

北大考研详解与指导 最近一直有朋友问我一些北大传播学的复习方法,在漫长的考研结束之后,再回忆这些东西有一种提不起劲的感觉。但是想了下我这两年的考研经历,也确实积累了一些所谓的经验,干脆趁现在没事,将它写出来,一者可能会惠及一些未来走向这条路的人,因为在各个坛子上或校内,还是有很多同学求经验若渴,一点有用的信息都不愿放过,复试那天,甚至有几个MM堵在新传门口,每走出一个复试同学就拉着问,我想,能为这些好学的同学提供一点信息也算是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了吧;二者算是为两年考研画上一个句号,作一个纪念;三者,如果不用文字记录下这些东西的话,它们可能就会永远消失在历史的滚滚红尘之中,永不为人所知。当前互联网时代信息泛滥,应该不在乎再多这么一点垃圾,至于它究竟是冗余还是负熵,不太好说,因为经验这是个人性较强的东西,一个人的经验未必适合于另一个人,别人的经验永远是咀嚼过的剩饭,只能作为参考,重要的还是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本人的这篇东西,权当投石问路罢了。 自我介绍,本人两年考研,第一次进入复试被刷,第二年卧薪尝胆,总结得失,再度备战,终于成功。我之所以写这篇帖子,是因为我还是有一点点资本的,专业课第一年114和119,第二年120和120,虽不如排名第一的大牛,但也能忝列前几名。写到这里,有人可能开骂了:你丫别废话了,赶紧说正经的吧。得嘞,马上进入正题。 一.复习时间安排及阅读书目。现在进入四月份了,新一波考研人的复习应该已经开始一个月了了,如果还没开始的话,现在要上手了。关于书目解析,北大新传考研传奇人物,也是我07年上辅导班时的“恩师”——逆转录猴子兄,列出了一个长长的书目,并且配有阅读指导,算是很经典的了,大家可以找来看看。在这里我再补充几句。如果以现在为基点的话,时间安排建议如下(仅指专业课): 4——6月,基础阶段。复习目标:进入传播学领域,掌握基本理论。复习指导:该阶段是同学们的入门阶段,不要太急,还是以英语为复习重点,专业课只是初步涉猎一下即可,一定要将下面几本书过一遍,对于郭书,要尽

媒介批评的结构主义方法_1

媒介批评的结构主义方法 [内容提要]分析新闻要在一定环境中论证新闻与其他事物的互动和 对应关系。 第一,新闻客体的生命遵循某种自然之道,拆解新闻客体的结构不应 静止化;第二,批评的方法首先应从新闻客体外部结构对内部结构的作用 入手; 第三, 批评主体只能对局部与整体的相互关系进行多次反刍性研究, 并不断拂去二者冲突的对峙性因素。 以结构主义方法分析新闻,开展媒介批评,有助于把握新闻这个生命 体的内在密秘。 新闻作品作为人化的第三自然,蕴含和投射着主体的独立品格。 这个第三自然处处都有记者的影子,愈是深入地剖析它的内因,就愈 加清楚地发现新闻生命结构的许多相通之处,在批评过程中发现新闻报道 者的随意性。 结构主义理论认为,任何文化传播都是一种社会体制,包含着一个内 部关系上的自我决定的结构。 媒介批评的结构主义方法,是指分析新闻要在一定环境中论证与其他 事物的互动和对应的关系,构成一种社会结构分析。 新闻实体就是作品中的新闻事实及其陈述的形式。

从新闻实体与环境的联系看,结构特征不是社会进程的直接投影,而 是记者意识创造的结果。 新闻作品被感受的深浅、 接收的程度、 作用的方向, 取决于体裁形式、 语言媒介等内在的结构。 每一个社会发展时期都可以对新闻实体有一种概括的规范,但特定的 社会制度必然反映在对应的新闻作品中。 新闻实体与其对象之间联系的相对恒定性,具有超时空的普遍适应 性,在社会生活的链条上留下了相对松散的空间。 许多同样的新闻不断发生、不断被报道出来,表现为同时代人的生命 过程。 这种生命过程使新闻衍生不息,人类的生存和思想特征都在新闻中反 映出来,形成新闻的生命结构。 由于结构主义理论的出现以及语言理论的发展,结构这个词成了具有 哲学意味的专门术语。 但持有不同哲学观点的学者对结构的解释也不相同,尤其是在某些关 系中来理解结构的时候更是如此。 结构是相对稳定的组织方式或结合形式,一篇新闻作品的一定组织 方式作为一个整体,是对新闻结构概念的狭义解释。 结构表征把一要素和其他要素联结起来,具有中介性,认识媒介和新 闻的时候,实际上不可能离开结构,即使不使用结构一词,也必定包含了 结构的驱指。 结构和要素不可分离,对象只有在结构中才成为要素,结构的独立性

媒介批评 李岩

媒介批评笔记 第一讲: ·媒介批评理论体系: 传播者(对传播主体的行为心理进行分析)——传播内容(对媒介内容进行质化分析)——媒介机构,传播渠道(对传播机构与渠道进行政治、经济,媒介意识形态研究与公共领域的研究)——受众分析(对媒介接收者,媒介传播效果的分析) 媒介批评的理论视角: ·符号学·意识形态分析·叙事理论·解构主义·读者反应理论·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 第二讲: ·媒介批评史之:法兰克福学派 媒介批评所需要的理论基础——媒介发展史、媒介批评史、西方文化,传播学理论、哲学等。课程内容:媒介批评史媒介研究方法媒介批评实践。 媒介批评中的几个重要节点:·马克思主义的报刊批评 ·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批判思想 ·英国媒介批评思潮---文化研究学派和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媒 介批评思潮 ·法国媒介批评思想,鲍德里亚等思想界人物媒介批评的观点 ·北美学院派的媒介透视,麦克卢汉等学者对媒介的批评。 重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单向度的人 ·法兰克福学派:是由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构成的学术团体,其名称来自于1923 年成立于法兰克福的社会研究所。 这个学派的重要成员包括: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弗洛姆、本雅明、施密特…他们发达工业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批评传统: 老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早在20C30W就十分关注电影这一在当时欧洲十分流行的大众媒介,本雅明便是其中之一。霍克海默、阿多诺的早期研究则主要集中在报刊、广播的研究和批判上。 20C60W以来,研究的对象发生了转移,在马尔库塞与哈马斯的研究著作中,电视已经成为讨论的主要大大众媒介。以马尔库塞和哈马斯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更注重对以电视文化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做形而上学的外部研究。 他们对发达工业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深刻揭示了现代人的异化和现代社会的物化结构,特别是意识形态、技术理性、大众文化等异化的力量对人的束缚和统治。 ·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批评理论著作 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现代艺术和大众文化》 阿多诺:《启蒙辩证法》《文化工业》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真正需要和虚假需要的关系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传统崩溃,现代艺术贴近普民众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贡献 “文化工业”理论的提出: 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也以其独特的方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以商品拜物教作为其意识形态,穿着满足消费者需要的虚假外衣,以一种温情脉脉的形态对大众的思想进行管制,只不过这种管制用娱乐和享受性取代了以前的强制性。比起以往的强制管理,文化工业的控

符号学分析与媒介批评

符号学分析与媒介批评 符号的告知功能 符号可以代替任何一种存在的实体 也可以代替存在的非实体(例如观念) 符号学 “符号学”术语——美哲学家 C.S.皮尔斯 创立符号学研究领域——瑞士语言学家F.D.索绪尔 索绪尔:符号学就是研究符号的科学。 研究范畴:以所有符号系统为研究对象。包括文字、图像、动作、音乐、物品、礼仪、仪式、表演,甚至事件。 事件——当一个事件被赋予另外的所指意义后,这个事件也成为一个符号。 一、索绪尔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1、语言/言语语言中最重要的概念和中心思想 语言是一个整体,一个分类原则,是言语机能的社会产物,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能行使这种机能所采取的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 原则性、社会性、集体性 言语是指人们所说的话。 与语言相比,言语活动基本是个人选择和实践的结果。言语是根据语言规则形成的有差异的个人的表达。 区别与归附关系:“语言是词典,言语是这个共同集体中个人的语言实践——人们所说的话。”——索绪尔 2、能指/所指 任何一个符号都是由能指、所指构成。能指是符号的物质形式,这种形式在社会的约定俗成中被分配与某种概念发生关系,在使用者中间能够引发某种概念的联想。这种概念、意义就是所指。 A能指、所指之间的关系是自由选择的,又是强制的。如何理解? B 可变性。语言在时间、语境范围内的变化。 3、组合/联想 组合构成了以语言的线条特征为基础的关系。(说白了,一个词语和一个词语连接在一起,才构成完整的意义举例: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十大民间语文) 联想在具体话语之外,许多词语可以放到和自己有某种共同点的一类词中。 组合关系与联想关系 二、结构主义符号学 1、皮尔斯的符号分类 (1)象征符号典型:语言另外,玫瑰象征爱情,鸟鸣象征寂静,公鸡打鸣儿象征天亮(2)图像符号 (3)指示符号

【doc】 梁启超新闻媒介批评实践与思想论略

梁启超新闻媒介批评实践与思想论略 梁启超新闻媒介批评实践与思想论略 梁启超作为杰出的报刊活动家, 从事报刊活动约三十年,见证r中国 近代报刊事业的起步发展时期,深刻 地观察和理解我国报刊界时存在 的各种问题和不足.面对起步较晚, 发展环境不容乐观的中国新闻业,梁 启超在其有关论着中,以解读新闻作 为范畴支点,对当时的各种报刊及其 传播行为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并揭露 r当时媒介的诸多不良现象和无行 新闻工作人员的蝇营狗苟,通过对媒 体和新闻作品展开一系列评价活动, 从而建构了他颇具特色的新闻媒介 批评理论. 梁启超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改良 派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和开拓者,在 新闻批评领域的卓越贡献是他住中 国新闻事业史上,第一次系统完整地

提出了新闻批评的标准问题,标志着中国近代新闻批评理论从自为走向自觉状态,开始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品格. 在近代新闻事业诞生之仞,中国 早期主要的新闻学研究者如王韬,谭嗣同,严复,汪康年,章太炎等人,虽 然都有丰富的办报实践经验,但总的来说,他们首先是政治改良家,政治革命家,或者是一个学者,其次才是一 个报刊活动家.”他们的新闻学研 究成果,往往被纳入其政治理论体系,言沦救国成为较为普遍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中国早期新闻研究 主体具有非专业化特征,绝大部分人怀有强烈的政治功利目的,他们的新闻实践和相关学术研究,缺乏明确的新闻学科意识,具有肤浅笼统,浅尝辄止的缺点.包蕴在他们零散的新闻理论中的新闻批评意识还很微弱,尚处于萌芽时期的不经意,不自觉状

态.由于批评新闻现象,剖析新闻作 品,都以一定的社会观和受动原则为 依据,必然需要有一个大致的批评标准,即衡量新闻活动及其效果是非优 劣的理想目标.因此,新闻批评标准 的建立是新闻批评正常进行的基础 和前提.新闻批评标准的提出和确定 固然与新闻事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密 切相关,也与批评者的知识结构,思 想倾向,思维高度以及审美趣味,社 会理想密切相关,更是新闻批评者自 觉意识的直接产物. 1901年12月,梁启超在其主编 的《清议报》第100期发表《本馆第一■胡正强 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 经历》的长文,首次提出r衡量新闻 媒体质量好坏的四条标准:”校报章 之良台,其率何如?一日宗旨定『ffi高, 二日思想新而正,三日材料富而当, 四日报事确而速.若是者良,反是则劣.”0在众多的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