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

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
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

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

1

2020年4月19日

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

前言

(一)规划背景

(二)规划目的

(三)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与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致,至2020年。(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 ] 146号令);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4、《城市对外交通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

5、《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6、《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8、《漯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9、《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划规范》(GB 50220—95);

1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 );

11、《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50293—99);

1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GJJ/T85- J185-20);

1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14、《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082);

15、《防洪标准》(GB 50201—94);

16、《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

17、《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 27—89);

1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T14623);

1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

2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2348-90);

21、《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

22、《漯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23、《漯河市统计年鉴》( - );

24、《关于依托开发区建设漯河市工业园的建议》()

25、《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

26、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抓紧开展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27、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

3

2020年4月19日

一、综合发展现状

(一)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

1、区域概况

1.1中原城市群四大产业带概况

中原城市群城镇分布密集,区域设市城市数量约占全省城市总数的60%,城镇分布密度为7.2个/千km2,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4倍。城市之间空间距离大多在70公里之内,交通和经济联系较为紧密。

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的~2020《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中,确立了河南省城市群的整体发展结构: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

4

2020年4月19日

图表 1 四大产业带示意图

共9个城市将形成一个中原城市群;采用三大圈层空间开发模式——以郑州为中心的都市圈、紧密联系圈(新乡、许昌、焦作、平顶山、漯河、济源)和辐射圈(接受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的周边城市);以重要的交通干线为纽带,支点城市为载体,中小城市为支撑,努力培育形成四大产业发展带——重点建设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加快发展新-郑-漯(京广)产业发展带,发展壮大新-焦-济(南太行)产业发展带,积极培育洛—平—漯产业发展带。

1.1.1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

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规划建设布局按三级层面展开:一级层面为郑州、洛阳、开封市区;二级层面为巩义、偃师两个重要的节点城市;三级层面为义马、新安等其它9个节点县(市、区)。规划中强化强化郑州、洛阳市区在产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增强开封市区的产业支撑能力,加强巩义、偃师两市的战略支撑地位,优化中牟、新安等其它9个节点城市的产业布局。经过建设产业基地、发展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集群,积极推动工业走廊内生产要素的集聚和整合,力争区域工业增加值占中原城市群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5%,其中制造业占区域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优势产业利润率高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2020年工业增加值占区域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省率先实现工业化。

5

2020年4月19日

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及规划方法的讨论

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及规划方法的讨论(一) (2009-03-23 22:00:24) 在当前的经济形式下,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新一轮经济组织形式的重构,必将是一个复杂多变和漫长的过程,逐步将影响到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中国,尤其是 对以产业聚集为手段、产业成本为竞争力的园区化发展,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产业园区的发展将更多的符合经济活动的核心规律,也将从一般性的成本竞争 转向为效率的竞争和技术能力的竞争,将从一个规模化园区时代逐步走向“功能化 园区”的时代。 一、对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模式分析 所谓产业园区,实际上是由于生产行为和交易行为带来的一种空间聚集模式,初期的聚集所带来的相关功能需求和衍生经济行为,造成了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聚集方式和空间特征,也成为我们定义发展阶段特征的主要依据; 我们在这里把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义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生产要素聚集

第二个阶段,产业主导特征 第三个阶段,创新突破阶段 第四个阶段,现代科技都市

二、产业园区发展(尤其是高新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 随着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不断的转型,也必然使园区的发展内容和特征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趋势,也是未来产业园区规划和发展中需要注意的内容; 趋势一、从注重优惠政策向发展产业集群转变: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看,基本经历了由“单个企业→同类企业集群→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演变,高新技术产业只有集群化发展,才会激发出更大的能量。从未来高新技术园区政策走向看,优惠政策将可能逐步从区域倾斜转向技术倾斜和产业倾斜(这是国外通行的做法)。 趋势二、由加工型高新区向研发型高新区转型:由于高新技术园区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新技术园区适合打造前端性产业链(研发、设计、中试等)。未来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在于比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效率,我国高新技术园区也将逐步走向以研发中心、研发型产业、科技服务业为主体的研发型高新技术园区。 趋势三、从强调引进大型公司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转变:随着高新产业系统化、交叉性的增大,使得科技研发与转化的复杂性日益加大,从而大规模研发的系统风险大大增加。而随着科技预测性和可控性的加强,在总体方向下,将研发课题

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湘江路小学

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湘江路小学 2017年度部门预算公开情况说明 目录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机构设置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三)人员构成情况 二、2017年度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支出预算总体情况说明 (二)收入预算说明 (三)支出预算总体情况说明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预算总体情况说明 (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情况说明 (六)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预算情况说明 (七)政府性基金预算预算情况说明 (八)“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情况说明 (九)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三、名词解释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机构设置、主要职能实施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湘江路小学共有1 个内设机构,负责1个归口预算管理单位。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湘江路小学为区级一级预算单位,部门预算由 0 个二级预算单位组成。 (三)人员构成情况 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湘江路小学预算管理单位共有在职职工35人,离退休人员15人。 二、2017年度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2017年部门预算主要任务是:实施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一)收入支出预算总体情况说明 2017年收入总计359.6万元,支出总计359.6万元,与2016年相比,收、支总计各增加(减少)24.6万元,增长(下降) 7%。主要原因:2017年人员工资增加等。 (二)收入预算说明 2017年收入预算359.6万元,其中:2016年部门预算结转 0 万元,财政拨款收入359.6万元,专项收入0 万元,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0万元,国有资源

(资产)有偿使用收入0 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0万元,中央省专项转移支付 0万元,专户管理的收入0万元,其他收入0万元; (三)支出预算总体情况说明 2017年支出预算 359.6万元,其中:基本支出 359.6万元,占 100 %;项目支出 0万元,占0%。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预算总体情况说明 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算 359.6万元。与 2016 年相比,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算增加(减少) 24.6万元,增长(下降)7 %,增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17年人员工资增加等因素。比上年支出增加 24.6万元。 (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情况说明 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初预算为359.6万元。主要用于以下方面:一般公共服务(类)支出 0万元,占年初预算 0 %;教育支出(类) 269.7万元,占年初预算75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 48.7万元,占年初预算13.5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类)16 万元,占年初预算 4.5 %;住房保障(类)支出25.2万元,占年初预算 7 %。 (六)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预算情况说明 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 359.6万元,其中:人员经费355.4万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绩效工资、离休费、退休费、遗属补助、住

2019年产业集聚区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2019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安排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诸多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虎岭产业集聚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抓规划调整机遇,采取得力措施,克服不利因素,千方百计抓招商,集中精力抓项目,较好的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9年主要经济指标及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截止11月份,营业收入完成390亿元,同比增长29.14%,占年度任务440亿元的88.6%;税收收入完成7.3亿元,同比增长1.9%,占年度任务8.6亿元的81.4%;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富士康约完成81亿元(其中,富士康40亿元),同比增长285.6%,占年度任务65亿元的124.6%;亿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68亿元,占任务的130.8%,同比增长257.9%;企业从业人数达到4.5万人,占年度任务2.4万人的187.5%,同比增长181.25%。 初步预计,至年底企业营业收入可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占年度任务440亿元的%,低于时间进度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可完成亿元,占年度任务8.6亿元的%,低于时间进度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可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占年度任务65亿元的%,

低于时间进度个百分点;企业从业人数将达到万人,占年度任务2.4万人的%,同比增长%,高于时间进度个百分点。 (一)工业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 今年以来,集聚区共实施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9个,总投资112.61亿元,完成投资72.23亿元,年度投资超亿元项目达10个。其中,丰源石油轻烃综合利用、龙星化工四氯化钛、金马焦化苯加氢、济钢高洁净钢锻件、弘鑫电子等31个项目建成投产,累计完成投资37.41亿元;对在建项目,虎岭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精神,全力以赴抢工期、赶进度、建厂房、订设备,确保项目快建设快投产、早见效;特别是富士康项目以及济钢高强度机械用钢、中原特钢产业园、金马焦化苯加氢、洛阳石化惠康物业CTA氧化物等一批骨干企业的新上项目均按时间要求达到了投资进度、形象进度、投产目标“三落实”。 (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 2019年,虎岭集聚区计划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个,总投资44.7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0.9亿元。至十一月底,完成投资约28亿元。其中110kv变电站及电网配套、济源大道西环—西二环段,沿黄河路、济源大道自来水管网工程等5个项目竣工。目前正在实施的有

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襄樊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进展规划 (2009-2011) 前言 襄樊高新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2005年2月,襄樊市委、市政府决定,报经湖北省政府批准,将原高新区与原省级汽车产业开发区合并,组建新的国家级襄樊高新区。两区合并后,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招商引资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突出产业特色,壮大经济规模,奋力承担起襄樊市委、市政府给予的市区经济龙头重任,向中国新车城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2004年襄樊高新区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全国汽车动力及关键部件产业基地;2006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2007年被授予“中国民营企业投资环境十佳高新区”荣誉称号;2008 年6月被中国社科院等权威机构授予“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荣誉称号;2008年12月,被国家劳动人力资源部、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治理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新时期下,作为湖北省仅有的两家国家级高新区之一,襄樊

高新区面临着迅速扩大经济总量、壮大产业实力的紧迫任务,承担着推进自主创新、带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历史使命,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加快进展步伐、转变进展方式,提高进展质量和效益,努力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沿阵地和服务平台,成为促进区域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依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进展规划纲要》、《湖北省“十一五”高新技术产业规划》、《襄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和“十一五”以来襄樊高新区产业进展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进展现状 1、经济总量不断攀升 近年来,高新区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工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全地域税收、出口创汇等要紧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年均增幅都远远超过全市平均增幅。其中,工业总产值由2003年的126.6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520亿元,年均递增32.6%,高于全市同期26.9%的增幅,占全市的比重由200

河南漯河经济开发区统计中心2019年度部门预算公开情况说明

河南漯河经济开发区统计中心 2019年度部门预算公开情况说明 目录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主要职能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三)人员构成情况 二、2019年度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一)部门收入支出预算总体情况说明 (二)部门收入预算总体情况说明 (三)部门支出预算总体情况说明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预算总体情况说明 (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情况说明 (六)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预算情况说明 (七)“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情况说明 (八)政府性基金预算情况说明 (九)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情况说明 (十)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情况说明 (十一)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三、名词解释

附件: 2019 年度部门预算公开表 1、部门收支总体情况表 2、部门收入总体情况表 3、部门支出总体情况表 4、财政拨款收支总体情况表 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表 6、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情况表 7、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表 8、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表 9、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情况表 10、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情况表 11、政府采购项目预算表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主要职能: 主要职责有: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中心属于管委会的内设机构,负责区内经济核算、工业、能源、农业、固定资产、建筑业、批零贸易、服务业、人口等统计工作;负责区内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统计信息化建设和统计制度的规范和完善;负责辖区内各种统计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以及辖区内单位统计业务的指导、监督和检查;负责商务部、商务厅有关国家级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统计工作。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河南漯河经济开发区统计中心属于一级预算单位,无二级预算单位。 (三)人员构成情况:截至2018年12月,河南漯河经济开发区统计中心工资花名册共有在职职工 11 人,离退休人员 0 人。 二、2019年度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一)部门收入支出预算总体情况说明 2019年收入总计218.8091万元,支出总计218.8091万元,与2018年相比,收、支总计各减少19.09万元,下降8.7%。主要原因:因2019年缩减预算。 (二)部门收入预算总体情况说明 2019年收入预算218.8091万元,其中:2018年部门预算结转0万元,财政拨款收入218.8091万元,专项收入0万元,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0万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0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0万元,中央省专项转移支付0万元,专户管理的收入0万元,其他收入 0万元。 (三)部门支出预算总体情况说明

新站区产业发展规划

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原区域为核心,包括瑶海区、长丰县、肥东县委托管理区域,面积204.73平方公里,2010年总人口约16.91万人。为加速推进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合肥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十七次五中全会和《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文件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将合肥打造成为“区域性特大城市”要求,在市委市政府总体规划框架下,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现状 (一)经济稳步增长。 一是近几年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0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46.87亿元,2010年预计实现115亿元。二是工业投资和工业经济贡献率跨越式增长,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大幅提高,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4.1%,其中工业性投资年均增长125.56%,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45.45%和42.65%。三是商贸经济持

续繁荣。2009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二,预计2010年达到183亿元。四是财政收入稳步提高。2006年,全区综合财政收入10.65亿元,2010年预计达到17.89亿元,五年间增长68%。 (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试验区“大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容市貌焕然一新。站南商圈已经成型,建设品位逐步提升,站北城市路网相继建成和开工,环卫、水电气、通讯等公用设施不断完善。一批环保设施、园林景观和道路景观陆续建成,园区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综合承载不断提升。截止2010年上半年,十一五期间实际完成新建道路48.6公里,改造道路9.2公里,带状公园9.6万平方米,桥梁7座,新增绿化面积85万平方米,道路交通设施、路灯、供水、供电、燃气、供热等配套设施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实际完成工程建设投资12.52亿元。 (三)产业发展实现大跨越。 “十一五”期间,围绕“工业立市”发展战略,试验区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施“新型工业、现代商贸及服务业”双轮驱动,积极打造中国(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狠抓“产业链招商”,先后引进了京东方六代线、鑫昊PDP、彩虹高世代玻璃基板、LED产业化、太阳能光伏等重大项目,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以新型平板

河南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会计核算中心

河南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会计核算中心2018年度部门预算公开情况说明 目录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主要职能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三)人员构成情况 二、2018年度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支出预算总体情况说明 (二)收入预算说明 (三)支出预算总体情况说明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预算总体情况说明 (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情况说明 (六)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预算情况说明 (七)政府性基金预算预算情况说明 (八)“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情况说明 (九)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三、名词解释

附件: 2018 年度部门预算表 1、部门收支总体情况表 2、部门收入总体情况表 3、部门支出总体情况表 4、财政拨款收支总体情况表 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表 6、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情况表 7、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表 8、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表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机构设置、主要职能 河南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会计核算中心为河南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内设机构,主要职责有:负责管委会所属单位的日常会计核算、国有资产登记、票据领购和管理;负责各项资金的收付和结算工作。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河南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会计核算中心为一级预算单位。 (三)人员构成情况 河南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会计核算中心共有在职职工16人,离退休人员0人。 二、2018年度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支出预算总体情况说明 2018年收入总计246.64万元,支出总计246.64万元,与2017年相比,收、支总计各减少36.256万元,下降12.82%。主要原因:2018年在职人员减少4人,基本支出减少。 (二)收入预算说明 2018年收入预算246.64万元,其中:2017年部门预算结转0万元,财政拨款收入246.64万元,专项收入0万元,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0万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0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0万元,中央省专项转移支付0万元,专户管理的收入0万元,其他收入0万元; (三)支出预算总体情况说明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浙江省人民政府 “十二五”时期是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举措,对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生产力布局、建设生态文明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科学合理、扎实有效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以“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为重点。 一、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 (一)发展背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根本消除,国家不断深化区域发展战略,我省正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成为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国家战略功能、提升国际经济地位的重要载体。 1.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新空间。当前,我省已进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00美元以上的发展阶段,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既要破解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等老问题,更要深入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效生态农业等新领域。同时,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省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各类经济功能区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载体作用,充分发挥产业、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优化区域开发格局需要新抓手。新型城市化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动力。在深入实施三大产业带规划的基础上,增强杭、甬、温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中心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深水岸线、交通区位等组合优势,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规模较大开发区等各类经济功能区的互联互动,进一步推动都市圈建设,优化区域开发格局。3.培育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需要新平台。我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相对偏少,急需通过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项目,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生物产业、新材料、物联网、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新兴、核电关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为此,需要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推进有序、高效、集约开发,为我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提供空间载体。 (二)发展基础。全省三大产业带规划实施以来,形成了一批重点开发区块,为产业集聚区选址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区位优势明显。这些重点开发区块主要位于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等我省生产力布局的三大主轴线上,接近中心城市或现有经济开发区,区位条件优越,在全省经济发展与城乡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是我省未来区域发展的核心与重点区。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 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 2010年12月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通过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审批,批复文号豫发改工业〔2010〕2087号。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于2011年2月取得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审查意见(豫环审〔2011〕47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等有关规定,实施五年以上的产业园区,应组织开展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现对该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进行第二次公示: 一、规划概况 规划名称: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规划范围: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郑州市城区西北部,规划范围东至郁香路、南至站北路、西至郑州市西环绕城高速东1000米、北至新龙路,规划面积。 规划期限:规划的时间段为2010-2020年,分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开发建设阶段。其中,近期为2010年-2012年,中期为2013年-2015年,远期为2016年-2020年。 主导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为主导产业;以超硬材料、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产业。 发展定位:国家级重点开发区,河南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体制创新改革的综合试验区,郑州市科技创新城。以产业集聚为核心,发挥项目集群效应,着力培育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等支柱产业;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和重点发展超

硬材料、文化创意产业等形成集聚区的特色产业;依靠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形成,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规划期末基本建成新型产业之城、自主创新之城、生态和人文之城。 二、发展规划及原规划环评执行情况 截至2018年,集聚区规划用地布局与原规划布局基本一致,入区企业符合园区规划要求,规划环评报告及批复中所提到的环保要求大部分已得到落实,规划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对比原规划及规划环评要求,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集聚区环境管理机构及管理体系实施仍需加强。 三、环境质量现状 环境空气:通过收集郑州市及高新区例行监测结果及开展评价区域补充监测,区域环境空气主要超标因子为PM10、。在大力开展大气攻坚的基础上,区域环境质量呈向好趋势,本次规划实施未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地表水环境:集聚区主要纳污水体贾鲁河出境断面常规监测主要水质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园区内地表水须水河水质现状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 地下水环境:本次评价收集了集聚区内石佛水井厂常规监测数据,同时开展地下水环境质量补充监测,由监测结果来看,主要指标可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标准要求,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 声环境:本次评价监测点位声环境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名单详细版.doc

附件1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名单 郑州市 1.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郑州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3.郑州航空港区 4.白沙产业集聚区 5.金岱工业园区 6.郑州国际物流园区 7.郑州市金水区杨金产业集聚区 8.官渡产业集聚区 9.上街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10.新郑新洪工业园区 11.河南(巩义)回郭镇铝加式产业集聚区 12.巩义市豫联产业集聚区 13.新密市产业集聚区 14.登封市汽车零部件工业园 15.荥阳市五龙产业集聚区 开封市 16.开封经济产来集聚区(含开封经济开发区) 17.开封杏花营产业集聚区

18.尉氏县产业集聚区 19.杞县产业集聚区 20.开封市糖细化工产业区 21.开封经济技术集聚区(含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龙园区) 22.通许县产业集聚区 23.兰考县兰兴产烽集聚区 洛阳市 24.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硅点子材料、新材料 25.洛阳石化产业集聚区 石油化工、化纤纺织、精细化工、新能源及化工新材料 26.洛宁产业集聚区 轻工制造、农副产品加工 27.宜阳产业集聚区 铸造和机加工为主的重型装备制造业、硅材料、精细化工 28.洛阳伊洛工业园区 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 29.洛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洛阳经济开发区) 商贸和物流业 30.洛阳工业产业集聚区(含河南洛阳工业园区) 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有色金属及新材料 31.洛龙科技园区:硅光电(太阳能)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

产业为主的“三大产业” 32.洛新产业集聚区 机械加工、重型装备制造、新材料 33.新安县万基产业集聚区 能源铝产业、铝精加工、镁合金、钛合金为主的新材料 34.栾川钼钨精深加工业集聚区 钼钨精深加工 35.孟津华阳中心产业集聚区 电力能源、化工、光伏材料和机械材料 36.汝阳产业集聚区 新型建材、特种钢材及煤化工 37.嵩县产为集聚区 38.伊川县产业集聚区 规划面积8.719平方公里,东园以铝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适度发展机械制造、硅及光伏产业。西园以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为主,适度发展高新技术及劳动密集型产业。 平顶山市 39.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机电装备、新材料 40.平新产业集聚区 节能环保新材料 41.郏县城东产业集聚区

西安市渭北工业区产业发展规划案例

市渭北工业区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草案)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一二年八月

目录 总则 (1) 一、规划背景 (1) 二、规划依据 (1) 三、规划围 (2) 四、规划期限 (3) 第一章发展基础 (4) 一、自然条件优越 (4) 二、交通条件良好 (4) 三、工业实力日益增强 (5) 四、布局日趋合理 (6) 五、发展前景广阔 (7) 第二章总体要求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发展原则 (8) 三、发展目标 (9) (一)近期目标(2012-2015年) (9) (二)远期目标(2016-2020年) (9) 四、总体布局 (10) 五、产业定位 (11) 第三章高陵装备工业组团 (11) 一、发展目标 (11) 二、围与布局 (12) 三、产业定位 (13) 四、重点任务 (13) (一)重点建设10大专业园区 (13) (二)做大做强汽车产业 (15)

(三)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 (18) (四)提升发展装备制造产业 (20) (五)稳步推进现代化工产业 (24) (六)节能环保产业 (25) 第四章阎良航空工业组团 (27) 一、发展目标 (27) 二、围与布局 (28) 三、产业定位 (28) 四、重点任务 (29) (一)重点建设七大专业园区 (29) (二)做大做强航空产业 (29) (三)加快发展航空新材料产业 (33) (四)积极发展相关制造业 (34) (五)循环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35) 第五章临潼现代工业组团 (35) 一、发展目标 (35) 二、围与布局 (36) 三、产业定位 (37) 四、重点任务 (37) (一)重点做好四大专业园区建设 (37) (二)重点打造四条产业链 (37) (三)培育四大产业集群 (39) 第六章政策建议 (41) 一、土地政策 (41) 二、财税政策 (42) 三、金融政策 (43) 四、招商引资政策 (44) 五、环保政策 (46)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 二OO九年七月

目录 1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概述 (1) 1.1 规划位置及规划范围 (1) 1.2 规划期限 (1) 1.3 规划发展目标 (1) 1.4 产业导向 (1) 1.5 功能区布局 (2) 1.6 用地规划 (2) 1.7 产业布局规划 (4) 1.8 道路系统规划 (4) 1.9 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4) 1.10 环境保护规划 (5) 1.11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6) 1.12 分期实施情况及近期建设规划 (7) 2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现状 (9) 2.1 入园项目基本情况 (9) 2.2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9) 2.3 环保搬迁情况 (9) 2.4 产业集聚区现状及建设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14) 3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15) 4 规划方案协调性分析 (16) 5 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20) 6 规划实施的承载力分析 (21) 7 规划选址及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 (22) 7.1 规划选址合理性分析 (22) 7.2 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 (22) 8 集聚区环境准入条件 (23) 9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24) 10 规划方案优化建议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25) 10.1 规划方案优化建议 (25)

10.2 地方相关规划的协调与调整 (26) 10.3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26) 10.4 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28) 11 总体评价结论 (30) 附图:宜阳县产业集聚区位置及宜阳县城市总体规划图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用地规划图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产业布局规划图

河南产业集聚区名单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名单

作者: 日期:

附件1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名单 郑州市 1.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 郑州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3. 郑州航空港区 4. 白沙产业集聚区 5. 金岱工业园区 6. 郑州国际物流园区 7. 郑州市金水区杨金产业集聚区 8. 官渡产业集聚区 9. 上街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10 .新郑新洪工业园区 11. 河南(巩义)回郭镇铝加式产业集聚区 12. 巩义市豫联产业集聚区 13. 新密市产业集聚区 14. 登封市汽车零部件工业园 15. 荥阳市五龙产业集聚区 开封市 16. 开封经济产来集聚区(含开封经济开发区)

17. 开封杏花营产业集聚区

18. 尉氏县产业集聚区 19. 杞县产业集聚区 20. 开封市糖细化工产业区 21. 开封经济技术集聚区(含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龙园区) 22. 通许县产业集聚区 23. 兰考县兰兴产烽集聚区 洛阳市 24.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硅点子材料、新材料 25. 洛阳石化产业集聚区 石油化工、化纤纺织、精细化工、新能源及化工新材料 26. 洛宁产业集聚区 轻工制造、农副产品加工 27. 宜阳产业集聚区 铸造和机加工为主的重型装备制造业、硅材料、精细化工 28. 洛阳伊洛工业园区 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 29. 洛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洛阳经济开发区) 商贸和物流业 30. 洛阳工业产业集聚区(含河南洛阳工业园区) 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有色金属及新材料

31. 洛龙科技园区:硅光电(太阳能)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

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及案例

产业园区规划简介 所谓产业园区,实际上是由于生产行为和交易行为带来的一种空间聚集模式,初期的聚集所带来的相关功能需求和衍生经济行为,造成了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聚集方式和空间特征,也成为我们定义发展阶段特征的主要依据 在当前的经济形式下,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新一轮经济组织形式的重构,必将是一个复杂多变和漫长的过程,逐步将影响到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中国,尤其是对以产业聚集为手段、产业成本为竞争力的园区化发展,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产业园区的发展将更多的符合经济活动的核心规律,也将从一般性的成本竞争转向为效率的竞争和技术能力的竞争,将从一个规模化园区时代逐步走向“功能化园区”的时代。 产业园区的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生产要素聚集 1、发展阶段:要素群群集阶段 2、产业聚集动力:低成本导向,由于优惠政策的吸引及生产要素的低成本,导致人才、技术培训、资本的滑入,但要素低效串配置 3、产业发展需求因素: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优惠的税收政策 4、园区功能:加工型,单一的产品制造、加工 5、与城市发展的空间关系:基本脱离(点对点式) 6、由政府的优惠政策等“外力”的驱动 7、主要的产业类型: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 8、产业空间形态:纯产业区,在空间上呈现沿交通轴线布局,单个企业或同类企业聚集 9、园区增值方式:人们对园区主要活动的关注顺序是:贸-工-技。可称之为“工业产品贸易区”,其增值手段主要是“贸易链”,即通过与区内外、国内外的贸易交换获取附加值10、代表园区:我国一些发展水平信偏低的产业园区目前尚处于这一阶段 第二个阶段,产业主导特征 1、发展阶段:产业主导阶段 2、产业聚集动力:产业链导向。各种生产要素重新整合,形成稳定的主导产业和具有上、中、下游结构特征的产业链,具有较好的产业支撑与配套条件 3、产业发展需求因素:一定的配套服务和研发能力,这时期企业主要依靠外部科学结构和大学的支撑,因园区内企业自身能力较弱

(发展战略)产业集聚区发展意见(河北)

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工业聚集区发展的若干意见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实现产业集约、集聚发展,促进工业化、城镇化良性互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如下意见: 一、科学定位,合理设立 (一)内涵与特征。 工业聚集区(以下称聚集区)是以若干工业行业为主体,行业之间关联配套,上下游之间有机链接,产业结构合理,吸纳就业充分,聚集效应明显,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的经济功能区;是招商引资、产业升级的承接平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抓手,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载体,其主要特征是:

空间集聚,布局集中。空间集聚是聚集区的基本表现形式。通过同类或相关联企业、项目战集中布局、聚集发展,为循环经济发展、污染集中治理、社会服务共享创造前提条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 产业关联,协同发展。产业之间、企业之间关联度高是聚集区与传统工业园区的根本区别。通过协力配套或产业链延伸,增强集群协同效应,形成特色主导产业集群或专业园区。 土地集约,资源节约。促进要素资源集约节约、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聚集区的本质要求。按照“集约、节约、循环、生态”的发展理念,提高投资强度,促进资源高效利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提供示范。 产城融合,设施共享。推动产城一体、实现企业生产生活服务社会化是聚集区的基本功能。通过产业集聚促进人口集中,依托城市服务功能集聚产业和人气,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构筑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互促双赢的格局。 (二)标准与条件。 申请设立省级工业聚集区(以下称省级聚集区),应具备以下条件:

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

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 划 1 2020年4月19日

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 前言 (一)规划背景 (二)规划目的 (三)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与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致,至2020年。(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 ] 146号令);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4、《城市对外交通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 5、《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6、《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8、《漯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9、《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划规范》(GB 50220—95); 1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 ); 11、《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50293—99); 1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GJJ/T85- J185-20);

1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14、《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082); 15、《防洪标准》(GB 50201—94); 16、《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 17、《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 27—89); 1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T14623); 1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 2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2348-90); 21、《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 22、《漯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23、《漯河市统计年鉴》( - ); 24、《关于依托开发区建设漯河市工业园的建议》() 25、《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 26、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抓紧开展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27、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 3 2020年4月19日

14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14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摘要) 前言 为充分发挥义乌商贸服务业发展优势,示范引领全省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打造商贸服务业竞争制高点,根据省委、省政府建设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的战略部署,特编制《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规划依据:《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浙政发〔2010〕45号)、《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浙委办〔2010〕74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产业集聚区规划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明电〔2010〕39号)、《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编制导则》(浙发改地区〔2010〕260号)、《浙江省产业集聚区产业准入指导意见》(浙发改地区〔2010〕1049号)等,并与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主体功能区规划、产业带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等相衔接。 规划范围:包括义乌国际商贸城、义乌国内物流中心、义乌中国网商城、义乌综合保税区、义乌工业园区、佛堂产业区等发展空间,其中,重点规划区面积53.2平方公里,“十二五”开发建设区面积21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以“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为重点。

一、基础条件 (一)发展背景 1、全球最具影响力小商品贸易中心建设扎实推进 义乌是一座以小商品市场闻名于世的国际商贸城市,也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贸易与流通中心。2009年外贸进出口额达到23.5亿美元,经义乌市场直接出口的集装箱箱量达到52万标箱,全年常驻义乌的国外采购经营户达到1万人以上,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2614户。当前,义乌正面临着全球小商品采购需求稳步提升的良好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良好基础,加快建设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既可为建设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拓展空间,又可为小商品市场链的上下游专业市场优化布局与建设创造条件,为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小商品贸易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2、国家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申报积极推进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国家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申报工作正积极推进。这将是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域的重大突破,也将是义乌探索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路径的难得机遇。建设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可为开展这一改革试点提供发展平台,从而为义乌推进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奠定坚实基础。 3、浙江商贸服务业创新发展实践亟需引领推进

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名单、占地面积以及主导产业详情

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名单、占地面积以及主导产业详情: 1、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60.3——主导产业: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能源 2、郑州经济产业集聚区(含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55.63——主导产业: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铝加工 3、郑州航空港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38——主导产业:食品饮料、仓储物流、生物医药、印刷包装 4、郑州市白沙产业聚集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29.4——主导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 5、郑州市官渡产业聚集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36.5——主导产业:现代商贸、科技研发、创新产业、旅游服务、现代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现代农业示范产业 6、郑州市金岱工业园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1.42——主导产业:一类工业为主、二类工业为辅 7、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园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370 ——主导产业:金融、服务、物流及咨询 8、郑州上街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6.3——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 9、巩义市豫联产业集聚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2.1——主导产业:铝电联营及铝的精深加工业 10、巩义市产业集聚区(回郭镇铝加工产业园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3.3 ——主导产业:铝加工 11、河南省新港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2.8——主导产业:电子工业和粮油储运与加工 12、新密市产业集聚区(曲梁服装工业园)——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7.6 ——主导产业:服装 13、登封市产业集聚区(汽车零部件工业园)——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9.7——主导产业:铝品加工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

新站区产业发展规划

新站区产业发展规划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原区域为核心,包括瑶海区、长丰县、肥东县委托管理区域,面积平方公里,2010年总人口约万人。为加速推进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合肥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十七次五中全会和《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文件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将合肥打造成为“区域性特大城市”要求,在市委市政府总体规划框架下,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现状 (一)经济稳步增长。 一是近几年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0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2010年预计实现115亿元。二是工业投资和工业经济贡献率跨越式增长,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大幅提高,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其中工业性投资年均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和%。三是商贸经济持续繁荣。2009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二,预计2010年达到183亿元。四是财政收入稳步提高。2006年,全区综合财政收入亿元,2010年预计达到亿元,五年间增长68%。 (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试验区“大建设”成效显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容市貌焕然一新。站南商圈已经成型,建设品位逐步提升,站北城市路网相继建成和开工,环卫、水电气、通讯等公用设施不断完善。一批环保设施、园林景观和道路景观陆续建成,园区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综合承载不断提升。截止2010年上半年,十一五期间实际完成新建道路48.6公里,改造道路9.2公里,带状公园万平方米,桥梁7座,新增绿化面积85万平方米,道路交通设施、路灯、供水、供电、燃气、供热等配套设施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实际完成工程建设投资亿元。 (三)产业发展实现大跨越。 “十一五”期间,围绕“工业立市”发展战略,试验区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施“新型工业、现代商贸及服务业”双轮驱动,积极打造中国(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狠抓“产业链招商”,先后引进了京东方六代线、鑫昊PDP、彩虹高世代玻璃基板、LED产业化、太阳能光伏等重大项目,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以新型平板显示为代表的泛半导体产业已成为试验区新的支柱产业,园区新型工业的布局和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四)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试验区以民生工程建设为中心,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建成34平方公里现代化新城,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自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