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义者

自由主义者
自由主义者

1.自由主义者是什么样的人

自由主义者首先是个人主义者,少数极端的还可能是自我中心主义者,但他们并不完全排斥所谓的集体利益或公共利益,只是不能容忍“集体”、“公益”这些听起来很高尚的词汇成为扼杀个人权利的理由或专制统治的借口,而他们的担心恰恰会成为残酷的现实。

自由主义者先认定自己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人,然后才意识到自己的国籍,而不是相反。因此,当国家权力能充分保障人民的权利时,自由主义者也会是一个民族主义者。相反的情况下,自由主义者与所谓的爱国者拉开了距离,有时还要担上卖国的骂名。其实,在专制主义国家,包括自由主义者在内的所有人都一无所有,国家只是一个不属于他们的抽象概念,他们怎么可以出卖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毫不夸张地说,自由主义者才是真正的爱国者,他们爱的是整个民族而不是独裁政府。

说到底,自由主义是关于政府和人民之间关系的一种政治哲学。自由主义者相信人民是国家的真正主人,当国家权力严重危害到人民的权利时,自由主义者宁愿选择无政府状态,因为专制暴政的强大和残忍使人民失去了任何伸张正义的手段。

自由主义者极其重视个人的私有财产权,这往往导致人们的误解,认为他们罔顾穷人的利益并缺乏同情心。事实上,自由主义者不仅不富有,还可能很穷,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念,是因为他们坚信,财产权是其它一切权利的基础。

自由主义者常把“民主”挂在嘴边,可他们在诉说民主时,并不完全指全国范围的普选,更多的是指宪政、法治,核心仍然是个人的自由权利。指责自由主义者多少带有一些精英意识应该没什么大错,自由主义者可以在一个无民主而有自由的社会里(比如过去的香港)愉快地生活.

自由主义者崇尚法治(rule of law)而反对德治,这并不表明他们不重视道德的作用或道德败坏。任何社会的正常运转,必得有各种规范。之所以要区分作为强制性规范的法律和非强制性规范的道德,就是要划定公域和私域的界限。一旦以伦理代替法律,不仅使道德失去了本来应有的作用,也为国家权力渗入公民的私人领域提供了借口。

自由主义者能够容忍和接受不同的甚至与自己信仰截然相反的意见,这是一个自由主义者起码的素养,也是自由主义理念的基本要求,尽管自由主义者在内心深处认为,他们所信仰的价值具有普世性。自由主义者无法回避这样的的两难困境,相反,在这一点上,共产主义者和法西斯主义者倒来得单纯。

自由主义者不怕甚至喜欢竞争,因为他们自认为是强者。虽然经验表明他们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但他们能够坦然面对竞争失败的结果,前提要求竞争必须是Fair Play.自由主义者不甘心接受一个优汰劣胜(注意:不是优胜劣汰)的局面,更憎恨造成这一局面的制度。

自由主义者是善良的,他们不会有伤害别人的念头。他们这样要求自己,相应地也希望别人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他们,而自由主义者的悲剧在于:在一个史官文化盛行的国度,自由主义者出于良知对专制主义毫不妥协的批判精神,使得他们领受的指责谩骂多于对他们的理解。自由主义者是诚实的,不善于掩饰,更不会说谎,他们在表达真实想法的同时,也把自己的错误暴露在对手面前,攻击他们的人很容易找到批判的靶子.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点,自由主义者大多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形成的。之所以有人觉得后天的教育或自身的经历使自己转变为一个自由主义者,其实是因为他们身体里早已孕育了渴望自由的基因并流淌着追求自由的血液。

(本文是以前随手摘录的,今天引用时才发现查不到作者。如有知情者,烦请告知。叩谢。)

罗胖曰:

这篇文章是我看到过的对“自由主义”人生态度最完整的表达了。

不过,最后三段不能同意。

1,自由主义者也可能偶有恶念。但他们不会在伤害他人的时候因为任何理由而理直气壮。2,自由主义者也可能时常说谎。他们常常高估自己的坚强。外界的压力可以随时把他们打回“犬儒主义”的原形。自由主义是一朵柔弱的、需要善意滋养的花朵。

3,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自由主义者。虽然,总会有人走入迷途。

2.爱国主义教育

每当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出现重大危机的时候,爱国主义的破旗就又散发出臭味来——列宁

国家是为人而建立,而人不是为国家而生存——爱因斯坦

除非你把爱国主义从人类中驱逐出去,否则你将永远不会拥有一个宁静的世界。爱国主义是一种有害的、精神错乱的白痴形式。爱国主义就是让你确信这个国家比所有其他的国家都要出色,只因为你生在这里——乔治.肖伯纳

当爱国主义涉入认知领域时,是一个应该被扔出门外的混小子——阿瑟.舒本华

爱国主义是流氓的最后庇护所——卢梭

任何时候当你听到一个人说他爱他的国家,这是一个信号,表明他在期待为此获得报偿——门肯

爱国主义:一堆随时可以被任何野心家所点燃,去照亮他的名字的易燃垃圾——安卜罗斯·皮尔斯

对他们来说,爱国不过是谄媚统治者的一种方式;只要他们认为统治者再也听不到,他们所说的一切马上就惊人地诚恳,因为那些听他们说话的人是可靠的——卡斯汀侯爵

那些没有自尊的人仍然可以是爱国的,他们可以为少数牺牲多数。他们热爱他们坟墓的泥土,但他们对那种可以使他们的肉体生机勃勃的精神却毫无同情心。爱国主义是他们脑袋里的蛆——亨利·大卫·梭罗

爱国主义是无赖最后的避难所。——塞缪尔·约翰逊

爱国主义就是积极地为了微不足道的原因杀人并被杀——勃特兰·罗素

爱国主义是超越于原则之上的对于不动产的一种专横的崇拜——-乔治·简·纳森

民族主义是我们的乱伦模式,是我们的偶像崇拜,是我们的疯狂。“爱国主义”是它的迷信

崇拜。不必说,我所谓的“爱国主义”态度将自己的国家置于人道之上,置于正义与真理的原则之上——埃里克·弗罗姆

在专制横行的地方,国家形同虚设——西塞罗

罗胖曰:

对于自由主义者来说,以上言论是常识。

对于不理解的人来说,这是大逆不道,这是三观尽毁。

好吧,我来和个稀泥——

爱国主义,只要不上升到道德高度来强制他人服从,

就由他去吧。

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关于自由主义的阐述 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 一、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 1、背景: 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者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专制,争取个人的政治权利,争取民主权利和宪政政府,所以,自由主义最早具备的内涵是政治自由主义。 2、发展过程: 17世纪,洛克(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在其著作《政府论》《论宗教宽容》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的政治主张:保障个人自由,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是公民天赋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人民尽可以自由行动。国家的建立基于社会契约,国家权力必须受到限制。18世纪,欧洲自由主义的大本营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如孟德斯鸠、贡斯当和托克维尔,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 3、内涵: 第一,人生而平等,享有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 第二,有限政府论。政府只是保护个人自由权利和利益的工具。 第三,实行分权制度。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对外权,有不同的机构行使。 4、理论影响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主张人生而平等、自由,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 主张人具有生命、财产、自由权,反对封建神权和王权的残暴统治;主张社会契约论,反对君权神授,唤起了民众的自我意识; (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自由主义 1、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随着自由主义思想在政治生活中的不断巩固,它的原则也日益扩大到经济领域,关注政府应以何种方式介入经济,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开始形成。 2、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内涵 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奠基者)经济自由主义,即国家对私人经济活动不加干预,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政府的职能仅在于提供必要的保障,使个人追求利益的行为有可靠的外部环境。 杰瑞米·边沁、大卫·李嘉图、詹姆斯·密尔等同样倡导经济自由、契约自由和竞争自由,提出国家应奉行放任主义,赋予个人更大的自由活动余地。经济自由主义的核心内涵是对经济与财产权利的强调。它的基石是私有财产、市场经济和国家较少的干预。 3、影响 经济自由主义理论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需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经过工业革命,生产技术优于世界上的任何国家。这时的工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不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支持,工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垄断还没有形成,因此,

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多篇范文)

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 学习《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对自由主义的表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自由主义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结合自身实际,就如何反对自由主义,加强自身修养谈一下体会和感受,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自由主义是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是和马克思主义根本冲突的,作为润德公司的员工,我们不应该保留自由主义,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精神,克服消极的自由主义,反对一部分人的自由主义的倾向,使他们改变到正确的方面来,要以工作和集体利益为重,襟怀坦白,反对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加强自身休养,认真负责的做好本职工作。我认为,要想反对自由主义,就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严格要求自己。 一、是反对自由主义要树立从点滴做起的思想,要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培养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作风,更要关心集体,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淡泊名利,树立良好个人形象,注意自己平常的言行,深刻理解自由与纪律的关系,自由从来都没有绝对的,只有在遵守法律、纪律制度等的约束下,才能实现最大的自由,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也就无从谈自由了,理解了这些,也就可以更好的理解曹总要我们学习反对自由主义的初衷了。

二、是反(更多请搜索:)对自由主义要有解剖自己的勇气。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对的思想苗头,遇到困难和疑虑,面对不正确的, 要及时提出正确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在工作实践中联系自己的想法,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办事要认真负责,不能敷衍了事。 三、是反对自由主义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无论何时,都要胸怀大局观念,诚心待人,甘于奉献,默默无闻地做好本职工作,以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提高工作能力,勤奋敬业,勇于创新,踏实工作为公司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反对自由主义是一场持续性、长期的事情,只有时刻在工作和学习中反省,才能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为将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杨景俊 XX年4月25日 第二篇: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 《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 上星期机关组织学习了“反对自由主义”教育活动。通过认真学习,结合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实际,我觉得《反对自由主义》这篇文章对我来说,学得非常及时,也非常有必要,作为一名机关公务员,更应该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

胡适的评析

站在新旧时代的一代文宗——胡适 胡适之先生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他在勤奋的一生中,扮演了许多角色;五四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白话文运动的理论奠基者、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与高深研究的倡导者、自由民主的倡议者、史学家、考证学家、外交官、公众人物等等。这些角色,有的是他自觉有意为之的;有的是环境迫使他不能不尽的责任;有的则是半被动而心中却未尝不是乐意接受的。作为旧时代最后一位送葬者与新时代最初一位相知,他注定要被新旧两个时代的人误解和曲解,新文化运动以来,出现过两次大型的“批胡高潮”,第一次是以“京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改造运动”的形式出现的;第二次是1954年11月开始的,它的触机便是9、10月间的“《红楼梦》事件”,不管近现代学者们对胡适先生有什么评价,但我对他是十分的敬仰和敬佩,对他所倡导的自由主义等思想也是十分赞扬的。 第一次接触胡适先生,是在学习新文化运动的时候,他作为领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运动,致力于推翻两千多年的文言文的学者。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我发现他的思想不仅仅限于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下面我就我的理解阐述一下胡适先生重要思想及我对其的感悟评价。 胡适先生“暴的大名”的是开创了现代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是中国人文传统的变革,胡适先生称之为“中国文艺复兴运动”。1929年10月,胡适先生发表《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一文,文中就新文化运动提出了两个重要论点:一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件大事业就是思想的解放。我们当日批评孔孟,弹劾程朱,否认上帝,为的是要打倒一尊的门户,解放中国的思想,提倡怀疑的态度和批评的精神而已。”二是“新文化运动的根本意义是承认中国旧文化不适应现代的环境,而提倡充分接受世界的新文化。”从上述可以看出,胡适先生反对传统封建的思想,提倡解放思想,敢于批评的精神。胡适先生之所以会受到那么多学者和文人的批判,是因为他们觉得胡适先生赞扬“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的思想完全否定了传统孔子的儒家学说。但是经过调查,胡适先生的文章里并没有直接的否定孔子的思想,只是对极力推崇孔子思想和想要将孔子思想作为统治工具人的批判,反而胡适先生也赞扬了孔子学说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胡适先生的思想成就除了新文化运动之外,最有名的就是在中国传播了自由主义的真谛,它是近世西方文明菁华的吸收和引进,胡适先生认定为“世界文明的趋势”和“中国应采取的方向”。胡适先生一生,特别是在晚年时期,为实现这一目标,不遗余力地奔走号召,成为中国自由民主运动的精神脊梁。胡适先生的自由主义思想形成于留美时期。当时他接受了严格的现代民主政治训练,深受新大陆自由主义气氛的熏染,在杜威,罗素等知名的思想家的影响,胡适参加了反战运动,并确立了对自由主义、和平主义和世界主义的思想信仰。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裹挟在一片阶级斗争的血雨腥风中,对于自由主义的思想家来说,他生活的时代是与他敌对的,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对自由主义的宣传。在他的《致徐志摩信》中写道:“要救国,应该从思想学问下手,无论如何迂缓,总逃不了的。”从这个简短的话中,我们看到了胡适先生对自由主义思想的执着和满腔的爱国之情。 在胡适先生不懈的努力下,他的自由主义思想终于在“五四”前后以实验主义为指导登上历史舞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胡适先生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科学方法。胡适先生的实验主义来源于他的恩师杜威和赫胥黎,但是

自由主义基本理念

自由主义基本理念 在现代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中,大概没有比自由主义更显得带有歧义和引起争议的了。不同时代、不同派别对自由主义的理解差异很大,基本态度上的褒贬也大相径庭。可是,自由主义毕竟是现代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想和倾向,无论差别和争议有多大,无论人们是赞扬还是拒斥,自由主义都是西方社会的一面思想旗帜。因此,了解、研究并把握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原则和结论,便是当代政治哲学研究的一项基本任务。 自由主义是一种基本的政治信念,一种哲学和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社会体制构建和政策取向。它还是一种宽容异己、兼容并包的生活方式。它把自由当作政府的基本方法和政策,社会的组织原则,以及个人与社区的生活方式。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其价值诉求也是多元主义的。 在西方世界的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这三种粗略划分的大的政治思潮中,自由主义本身的含混性、内部不同派别的分歧与争论可以说决不亚于另外两者。而自由主义在东西方社会所遭遇的误解,在不同国度、不同时期所受到的抨击批判甚至比其自身的内涵还要丰富多样,大概没有其他一种政治理念会像自由主义那样被扣上如此多的“帽子”或不当的标签。在中国大陆,自由主义曾经是革命队伍内部所斥责的不遵守纪律、自由散漫、自私自利、贪图小便宜的代名词,当然这与作为政治哲学的自由主义相去甚远。尽管如此,自由主义在西方乃至当今世界仍然具有基本的理论内涵和大致的原则界限,与其他政治理念和思潮有着重要的区别。而这些区别不是无足轻重的,因为直接关系到基本的政治价值观、体制构建和取向,甚至也涉及当今社会每个公民的生活方式和前景。 自由取向的经济政策只是自由主义基本理念的一个具体结论,而自由主义的方法、基本信念的核心理念才是其最具生命力的成分。这就是它对现代世界个人与集体生活所持的基本立场。那么,可不可以在此简单总结一下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呢?也许可以总结出数十条自由主义的原则,而且不一定能够对这些原则给出统一的解释,不同派别的自由主义者在这些方面同样会有所分歧。但大致说来,我们可以从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的论述中总结出自由主义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自决原则:个人的生活只有在他们是自我决定的即自由选择的意义上才是有价值的;二、最大限度的平等自由:国家应当保障每个人与他人的同等自由相容的最大的个人自由;三、多元主义:由于个人确实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有可能作出不同的选择,简言之,存在善的观念的多样性;四、中立性:从前三项原则可以推出,国家应当保持中立并且反对完美主义;五、善的原则:应当公平分配资源,以使所有人都有追求其自身善的观念的公平机会;六、正当对善的优先性:正义(正当)原则约束个人对其自身善的观念的追求。 另一位自由主义者斯皮兹(David Spitz)在临终前为自由派人士所写下的“信条”或许能更直观地反映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他说:自由主义者必须:(1)尊崇自由甚于其他价值,即使是超过平等及正义。(2)尊重“人”而不是尊重“财产”;但是不要忽视财产在促进人类福祉方面的积极作用。(3)勿信任权力,即使权力出自多数亦然。(4)不要相信权威。(5)要宽容。(6)坚信民主政治。(7)尊重真理与理性。(8)接受变迁的必然发生。(9)勿耻于妥协。(10)最重要的是保持批判精神。简言之,自由主义把自由价值置于其他价值之上,强调尊重人,不可轻信权力和权威,坚持宽容和民主政治,接受真理、理性和社会变迁,但也要学会妥协和保持批判精神。这些可谓自由主义之精华所在。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 作者:“自由主义评论家”英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格雷 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主张个人对于任何社会集体之要求的道德优先性 平等主义:赋予所有人以同等的道德地位 普世主义:肯定人类种属道德统一性 社会向善论:认为所有社会制度与政治安排可纠正改善 “一个体制,是否具有合法性取决于它与其国民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对国民需要满足的助益。”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自由主义是与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制度共生共存的思潮与意识形态。西方社会和少数西方国家也一直以来以自由主义为旗帜作为西化中国的武器。作为产自西方近代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固然有合乎西方自有文化的合理性,但世界是多样性和多元性的,西方国家不应该也不能将这种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意识形态强加给其他文化和主权国家。 自由主义的观念来源: 1.具体历史形式:斯多葛主义、基督教、怀疑主义、对神的信仰主义、理性的力量 2.哲学:天赋人权、功利主义 3.不同民族文化 一、近代自由主义的先声 1.贡斯当:“对现代人而言,自由意味着一个在法制之下受到保护的、不受干涉或独立的领域;而古代人的自由意味着参与集体决策的权利。” 2.伯里克利在其著作《葬礼演说》中陈述了自由主义的平等原则与个人主义原则 “对于私人的争执,法律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人。我们享有地自由也扩展了日常生活,但这种自由并没有让我们变得无法无天。我们被教导要尊重长官和法律,并且永远不要忘记保护那些受到伤害的人······我们可以如其所愿地自由生活,然而,我们也总是准备面对任何危险。” 二、近代早期的自由主义 1.托马斯·霍布斯:毫不妥协的个人主义,完全的现代性标志着与中世纪基督教的社会哲学彻底决裂。他断言每个人总是根据自己的利益而行动;相信人类不得不避免暴死这一最大的恶。 “根据人类的本性和境遇,他们注定要永无休止地追求其不断变换地欲望目标。” 2.狄克特·斯宾诺莎:人类同自然界其他生物一样,拥有自我保存这一高于一切的自然倾向。 他比霍布斯更接近自由主义,因为他把个人自由视为一种内在的价值。但是斯宾诺莎并不是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保守自由主义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保守自由主义 保守自由主义(Conservative liberalism)是自由主义的变体之一,结合自由价值、政策与保守主义立场,或更简单地说,代表自由运动中的右派。 保守自由主义政党结合了自由主义政策与在社会、道德议题上较为传统的立场。[2] 他们普遍是经济自由主义的支持者,且常定义自身为法治政党。 两次世界大战以前,从德国到意大利,多数欧洲国家的政治阶级由保守自由主义者所主导。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等1917年以后发生的事件将较激进的古典自由主义带到较保守(温和)的自由主义。 在欧洲,不要将保守自由主义与自由保守主义混淆,自由保守主义是结合了保守主义观点与经济、社会和种族议题上的自由主义政策。 一、基本主张 主张维护17世纪以来的古典自由主义传统,反对以福利国家为目标、以加强政府干预为手段的现代自由主义改革。 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保守自由市场为重点的经济学家,如:哈耶克、布坎南、弗里德曼等;一类是以保守一般意义的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为特色的哲学家、政治学家,如:伯林、诺齐克、萨托利等。 在经济上,强调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有效性,批评国家干预所造成的经济恶果,认为政府职能的增加是对个人自由的威胁;在政治上,批评政府的低效率和官僚主义,以及对自由、民主、法治的破坏;在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问题上,强调消极自由,认为积极自由会导致强制,破坏自由,而消极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在自由和平等的问题上,强调自由的优先性;在民主问题上,反对“平等的民主”,主张回到”自由的民主”中去,强调间接民主,把政治交给那些选举出来的精英人物,主张“精英政治”。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 2.

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是指20世纪20和30 年代以自由主义的人生理念和文学本体论的美学理念为追求的一股文学思潮。它既反对当时国民党策动的“民族主义”的党化文学,也不赞成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学,标榜文学的独立和自由,强调文学的个体意识,反对文学的功利倾向,主张文学同政治保持距离。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与无产阶级文学思潮相伴而生、同步发展,几乎贯穿中国现代文学史发展的全过程。 对中国20世纪自由主义文学做出评价,曾经出现过两种态度。一种倾向是简单化地否定自由主义文学思潮,认为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及其影响下的创作不过是“假借‘自由’招牌来反对无产阶级文学”,“是用来粉饰自己替反动政治服务的一 种手法而已”。另一种倾向则是脱离当时具体时代环境,抽掉文学的社会性,从所谓“纯粹文学尺度”出发,不适当地夸大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价值和影响,甚至企图取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导地位而代之。这两种倾向都是对历史和真理的偏离 要正确的对20世纪的自由主义文学做出评价,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了解和评析。 一是自由主义文学发生的背景。它滥觞于封建旧文学遭到毁灭性打击的新文学建设初期,而在左联时期达到了高潮。当时以文学革命为发端的新文学运动,对封建旧文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同五四文学的历史转型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思潮可以说是新文学由启蒙的文学向“文学”的文学转换的产物,是新文学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这样一个逻辑过程的结果。五四以后的旧军阀专政和1927年后的新军阀专政, 在文化思想领域内都实行封建法西斯专制主义的统治。因此,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对现实政治的隔膜,一方面是针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另一方面也是针对反动统治当局的,也是与现实反动政治不协调的表现。文学与现实政治的不协调,使自由主义作家不愿变文学为现实政治的奴婢,但又不能和无力提出更有力的未来社会政治理想来与现实政治对抗,于是只能遁入自由主义一路。 二是自由主义文学的成分。自由主义文学的成分比较复杂,大体可以分为五个方面:一、是受胡适影响的“新月派”文学; 二、是受周作人影响的“京派”文学; 三、是从左翼文学分化出来的“自由人”和“第三种人”; 四、是被称为“海派”的实际属于不同流派的都市文学作家; 五、是一批深受西方现代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影响而又游离于其他文学派别的作家、批评家。 “新月派”文学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京派”文学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

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地最大区别

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最大区别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 ,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1.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就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包括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新兴的新古典综合.他们主张国家干预;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以后特别是60、70年代后出现的一股企图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潮,包括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公共选择学派、伦敦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其基本理论观点主要是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 2.产生背景上,凯恩斯经济学是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西方经济由战后初期的繁荣阶段步入停滞膨胀阶段,凯恩斯主义主义无法解释.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涉经济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最初作为一种口号由法国路易十五的外交大臣达让逊提出,后来魁奈等人确认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秩序支配着社会的发展.亚当·斯密宣扬“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对经济自由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挥.“自由经济”思想是斯密整个经济学说的中心,李嘉图也阐明过同样的思想.经济自由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是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思想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支持个人财产和契约自由权利的意识形态.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经济自由主义者并非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并非一概反对政府的作用,然而在绝大多数的案例中,他们的研究结果都表明,政府的干预过度了.

伯林与“后自由主义”

伯林与“后自由主义” 伯林与“后自由主义” 本世纪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艾赛亚。柏林(IsaiahBerlin,一九○九—— 一九九七)在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五日以八十八岁高龄离别人世。这位常被誉为英国最博学的思想家,没有留下任何一部系统性的代表作,他的所有著作几乎都是零散文章的结集,这在必定程度上与他强烈的"反体系"立场有关 ,因为事实上 柏林一直拒绝写作大部头的系统著作。不但如此,柏林本人经常表明当世学界过高估量了他,说他本身的写作从无计划,更从未想过青史留名的问题,而是更多像一个出租车司机,哪里有叫唤就去哪里。但不管怎样,英美学界数十年来对他确实评价甚高,认为柏林的特点在于擅长以一篇文章点出重大课题,用寥寥数十页廓清别人用数百页篇幅说不清的问题。 柏林于一九○九年六月六日生于拉脱维亚首府里加一个犹太家庭。六岁随家 迁往彼得堡,两年后亲眼目睹了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先后爆发。一九二一年他随家移民到英国,并在牛津大学完成学业。一九三二年他成为牛津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个犹太人教员,并成为所谓"牛津哲学"即今日人称"日常语言哲学" 的最早发起人,事实上这个学派肇端于柏林和奥斯汀(JohnAustin)当时共同 主持的哲学讨论班,稍后则形成为柏林家的每周四哲学聚会,直到大战爆发被打断。 但五十年代开始,正当牛津学派渐成英美哲学主流之时,柏林却颁布发表放弃哲学。原因据说是有一次他坐在飞机上,看到天上的浮云全然无碍于飞机的飞行,他忽然觉得,分析哲学就像天上的浮云,实在无关人间兴亡事,因此决定转向思想史研究。不过事实上柏林对思想史的爱好并非在五十年代才开始。他本就对人文领域有广泛的爱好,最早颁发的文章乃是讨论威尔第的歌剧(以后常年任英国皇家歌剧院监事),一九三九年颁发的《马克思的生涯》已有思想史研究的性质。但一九五一年他颁发名篇《托尔斯泰的历史怀疑论》(单行本以《刺猬与狐狸》 名世)后,顿时名声大噪,从此奠定了他在思想史领域的大师地位。 柏林独具一格的人文自由主义思路(humanisticliberalism),正是以其 思想史研究为基础,确切地说,是在他对西方思想传统的长期批判反省中形成的。作为西方学界公认的思想史研究泰斗,柏林意味深长地将他本身最重要的思 想史研究论集命名为《反潮流》(AgaittheCurrent)。我同意借用这 个书名强调,柏林的自由主义首先是一种"反潮流的自由主义",因为柏林的自 由主义植根于他对西方启蒙和现代性主流思潮的不懈批判。 柏林在思想史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在于他把维柯(Vico,一六八八——一 七四四)和赫尔德(Herder一七四四——一八○三)等对西方启蒙主流的深刻批 判提到欧洲思想史的中心地位(特殊参见其《维柯与赫尔德》、《反潮流》、《 人这块歪材料》三书)。柏林认为,西方启蒙和现代性的主流思潮具有不可救药 的价值一元论和文化一元论诉求,而维柯和赫尔德的重要性,就在于他们在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打破了一元论的统治,高倡价值多元论和文化多元论。但不幸的是,维柯和赫尔德的洞见从未得到应有的真正重视,占据西方现代思想主流的仍然是价值一元论和文化一元论。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它是19——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一种统治思想。也是一种思想体系、政治理论学说、社会思潮、经济发展理论和社会运动,关系到国家政策和民族利益。从范围上看既有思想的自由,又有政治,经济的自由,反映了正在兴起的市民阶级的意愿。 它要求保护个人自由不受无理由的限制,对政府的权力进行限制,经济上要求市场的主导权与利益集团相协调,最终目标是追求有理性的自由。 自由主义的发展 起源于古希腊时期,古代民主是集团利益之上的,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缺少个人对自由的追求。 现在自由主义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发展的。近代的自由主义主要是古典自由主义,时间为16——19世纪,14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与旧有的封建制度发生了冲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思想上,封建统治思想与个人意志自由冲突。第二,政治上,封建等级制度与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的冲突。第三,信仰上,对于天主教的绝对信仰与对新教信仰的冲突。第四,经济上,最初表现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与王权任意支配个人财产的冲突。 18世纪,自由主义主要表现为经济上的自由主义即亚当·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核心指导理论,核心是政府不干涉经济活动。政治自由主义表现在很多理论,19世纪下半期边沁功利主义,孔德实证主义,实践方面,19世纪60、70年代俄国农奴制废除,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德国统一,意大利统一,英国三次国会改革,至19世纪60、7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形成。 英国在政治上的表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宣扬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主张国际交往自由,国内实行三次议会改革,外交上实行光荣孤立的政策。19世纪70、80年代国际上出现缔约结盟热潮,在19世纪年代美德超过英国后,英国开始与法、日、俄结盟。

胡适的自由

胡适的“自由” ——谈新文学运动前后胡适文学思想发生发展 【内容摘要】在中国的新文学发生过程里,胡适的作用毋庸置疑,他高举白话文学的大旗,他所提倡的文学八事,都可以看做他的自由主义主张在文学领域里的体现。实际上胡适在诸如哲学、史学、文学、语言学、民俗学、宗教等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见解,所以考察他的文学主张也就不能仅仅就文学谈文学,本篇就是基于此种见解,在一个更宽阔的视野上观察胡适在新文化运动前后时期内真实的思想状况和他的文学主张的内在思想基础,从给新文化运动的解读提供一个更为坚实广阔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自由主义白话文新诗革命价值重估 “近来所关心之问题,如下所列: (一)泰西之考据学, (二)致用哲学, (三)天赋人权说之沿革 皆得其皮毛而止,真可谓肤浅矣。”①曹伯言223 这是胡适在他1913年1月25日的日记里所记他关心的问题,颇似提纲,总的说来,这是他在到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初学农后又转入文科后不久对于自己将来学习方向的一个大致的思考:从泰西考据学中,他似乎看到了他一直倾心的雄踞有清一代学术主导地位的训诂考证之学在现代西方文明环境下生存下去的有力理由。而所谓致用的哲学反映于他在文学革命中的主张,就是他对于白话文的大力提倡与普及,反映在文体革新上,则是他对于新诗的衷爱,而他对于赋人权学说的关注,直接引发主导他一生的自由主义思想。他在文学、哲学、史学等方面

的观点著述其思想基质都是自由主义的主张。因此,从一个不仅限于文学的视角再来审视胡适学术历程就十分的必要了。 一.胡适的学术背景 人们对于新文学运动中胡适角色的认识,似乎是把他定位在一个离经叛道者的位置,好像他就是致力于一种新的文学观念的普及,而对于传统文学甚而传统文化好像他持一种反对的态度,实际上,胡适自身的学术背景就决定了他不可能与传统彻底断裂而彻底西化。只要知道他幼年时代所阅读的书目便可略知一二:《学为人诗》、《原学》(系他父亲胡传自己所编)、《律诗六抄》、《孝敬》、《小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易经》(由朱熹编注)②,此外还包括他人注释的《书经》、《礼记》等,皆不出儒家十三经的范围。这不仅限于胡适,整个那个时代的学人的国学根底都非常深厚,因为他们不得不从传统中走来,他们今后无论浸染怎样的西学知识,也无论他们身在何处,他们治学的基础总是脱不去国学的底色,胡适如此,王国维如此,陈寅恪如此,钱穆如此,闻一多朱自清亦如此。当然,后来胡适经过在上海梅溪、澄衷、中国公学等处接受了七年不中不西的新学堂教育,然后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又受到了西方现代学术的训练。其中在美的七年留学生涯,又为他学业成长的关键阶段。正是在这七年,胡适不仅接受了系统的西方学术训练,亲身接触了、体验了西方社会政治生活和文化传统而且自觉地深入专研本国的传统典籍,思考中国文化革新的路径,在文学、哲学等领域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从而奠定了其一生志业坚实的基础。后来胡适称“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并非简单拿欧洲文艺复兴来做比附,实际上他实实在在的认为现代是接续上宋代民间文学的白话文传统的时候了。我们看到了一个政治经济及其文化急剧转型的时代学术潮流艰难继承、转向、发展、融合并最终独立构建自身体系的过程在知识分子学术研究历程上的清晰反映。从他童年以及幼年时代所受到的教育来看,胡适既不能彻底同传统文化决裂而一味提倡西方文化,也不会泥古不化而不知革新,他所要做的与其说是“文学革命”,到不如说是在一个新的语境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接续,这种接续不是简单的继承和儒家本位的经典阐释,而是要寻找清中叶以降大行其道的乾嘉考据学派朴学的严谨细密的考证功夫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证据、

后鲁迅时代的“自由主义者”

在一个学术凸现思想淡出的时代,在一个以谈论“自由主义”为荣的时代,在一个以嘲笑崇高解构大师的时代,在一个逐渐丧失血性泯灭良知感情干瘦的时代,拙笨的我依然谈论被精英知识人丢弃“超越”了的鲁迅,这注定不合时宜。不时有人说什么“对鲁迅讲得太多,太过头”、“鲁迅已成了垃圾桶”、“一个健全的社会,应以胡适这样的知识分子为主流”,宣布什么“要将鲁迅送进垃圾桶”,甚至以胡适这样的自由知识分子为参照批判与否定鲁迅,我依然固执地认为,这个社会(包括知识界)对鲁迅对我们民族的意义认识得不够误解得太多,应进一步深入认识鲁迅研究鲁迅。我坚信,以鲁迅为代表的现代文化资源仍然具有尚待开发的潜力,但是,面对形形色色的文化思潮时,文化启蒙者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于是困惑中探索在探索中坚守,成了这个时代知识分子应当肩负的责任。 我尝试着探索从鲁迅的精神资源里引出一条路来让自己走得比鲁迅更远。90年代以来,我在一种盐碱地一样的中国文化氛里,强烈地感受到了一无所赖的精神痛苦,感情上比任何时候都能靠近鲁迅,苦闷、焦灼、傍徨,四顾茫茫。在无限狭窄萎缩的精神格局之中,无物之阵的痛苦加剧,现实生活中的无聊、暴力、仇恨、奴役、对抗,让我一次一次亢奋又一次一次地荒寒起来。 读鲁迅的书,我时常震惊于他对中国历史、社会、文化,尤其是人的心态的深刻洞察和批判,他对国民的批判以及对民族奴隶本质的剖析,特别是对中国知识分子奴性的聚焦批判,常常把我从浑噩中唤醒。不知是鲁迅帮助我认识了生活,还是生活促使^_^向鲁迅。总之,逃开鲁迅几乎成了一种枉然。鲁迅那种站立在思想废墟之上的深刻怀疑,形而上的生存之感,那种抵抗传统而又摆脱不掉传统的“中间物”意识,久久纠缠着我的神经,带着这样的追问我在茫茫的大荒原上追赶着先生笔下的过客。 鲁迅至今仍是无人超越的大家。要想超越他,就不是多读几本书,多积累点儿知识,多写多少万字能做到的。要有一种天赋的个人的深度才行。(刘晓波)鲁迅一生以人生为学问,梁实秋等以学问为人生,两人实在不在一个档次。鲁迅的阴、冷、黑、沦、尖、辣、烈都是中国作家中独一无二的。他对中国的绝望是骨子里无余地的,他看到了中国人骨髓中的腐烂。鲁迅是中国文化中独立无二的奇迹,他是中国知识人中悟性最高的智者,而他的悟性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对中国民族奴隶根性的剖析。这就是光辉的“立人”思想,“立人”思想是贯穿他的整个一生。而中国民族的国民性与奴隶概根性又集中体现在中国知识分子身上。“阿Q”形象就是国人劣概根性的象征,鲁迅借用这一形象主要讽刺中国知识分子,是企盼中国知识分子能够“由此开出反省的道路”,悟出自己的奴性,摆脱精神胜利法这

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

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 张曙光 在国内外,哈耶克不仅是一个争议很大的人物,而且是一个被误读最多的学者。他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又是伟大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由于其理论的复杂和困难,使人们对他的评价出现很大的不同。不是将其简化为“功利主义”、“保守主义”;就是庸俗化为“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特别是对他的意识形态立场,更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一九四四年《通向奴役之路》出版后,在英美取得成功并引起轰动,但芝加哥大学却以此不承认他是经济学家,拒绝对他的聘任。一九九○年他作为社会和道德科学教授在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执教,这期间他在政治哲学、法律哲学和社会哲学领域的贡献远远超过在经济学领域的贡献,但一九七四年他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一九八九年苏东巨变,其理论和主张得到某种经验性证明,进而在一些西方国家和东欧诸国赢得某种支配性地位,而随着冷战结束,他的理论话语失去了某种得以型构的对立性参照系,甚至后现代理论对其“存在性基础”也提出质疑。 在国内,哈耶克的命运更差。一九七八年以前的长时期中,被当作社会主义的死敌,他的著作被当作禁书。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市场化和思想解放的推进,国内曾经出现了哈耶克热,他的著作和传记也陆续翻译出版,但是,认真研读哈耶克的人很少。无论是赞成哈氏理论,还是反对哈氏主张,几乎都是浮皮潦草,浅尝辄止。甚至闹出很多笑话,不少人把哈耶克看作“个人至上”的自由主义者;哈耶克坚决反对和大力批判“社会正义”,有人居然宣称,哈耶克“张扬和追求”“社会公正”。 在这种情况下,邓正来的《规则?秩序?知识——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以下简称《规则》,凡引该书,只注页码)更有重要的意义。 哈耶克是古典自由主义的伟大代表,他在重述古典自由主义原理的122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读书笔记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读书笔记我最近看了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通过对全书的阅读,并对此书作了读书笔记。 一、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全书主要回答一个问题: 由自由而平等的公民——他们因各种合乎理性的宗教学说、哲学学说和道德学说而产生深刻分化——所组成的公正而稳定的社会如何可能长治久安?P3。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社会中自由而平等的公民因其诸种合乎理性的宗教学说、哲学学说和道德学说而形成深刻的分化时,一个正义而稳定的社会何以可能保持其长治久安?“平装本导论”,P25。 二、立宪政体正当理性的稳定性的制度指标有以下五个方面: 甲、各种选举的公共经费负担和确保有关政策问题的公共信息之有效性。对这些安排(和下列安排)的陈述仅仅暗示出,使被选代表和官员足以独立于特殊的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并提供知识和信息,正是依据这些知识和信息,各种政策才能形成并接受公民利用公共理性所对之进行的理智评价。 乙、确定的机会均等,尤其是教育与培训的机会均等。如果没有这些机会,社会各方就无法参与公共理性的争论,或无法为社会和经济的政策进言。 丙、满足自由主义第三个条件的适当的收入和财富分配:必须确保所有公民获得他们理智而有效地实现其基本自由所必需的、适合于各种目的的手段。缺少这一条件,那些拥有财富和较高收入的人就容易宰制那些财富和收入较少的人,并日益控制政治权力,使之有利于他们自由。 丁、通过中央或地方政府,或其他经济与社会政策,社会作为最后雇主。缺乏长远的安全感和从事有意义的工作机会与求职机会,不仅会伤害公民的自尊,而且会伤害他们的社会成员感,让他们觉得自己只是被社会收留的人。这会导致他们的自我憎恶、痛苦和愤恨。 戊、全体公民的医疗保健。“平装本导论”,P46-47。 三、论冲突 1、有三种主要冲突: 即公民间相互冲突的完备性学说所导致的冲突;他们不同的社会身份、阶级地位和职业所导致的冲突,或他们不同的种性、性别和民族导致的冲突;最后是由各种判断负担所导致的冲突。政治自由主义能够缓和但无法消除第一种冲突,因为从政治上讲,各种完备性学说是不能相互调和一致的。然而,合乎理性的公共立宪政体之正义原则,却可以帮我们调和第二种冲突。因为,一旦我们接受正义原则,或者把这些原则看作至少是合乎理性的(哪怕不是最合乎理性的),并了解到我们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与这些正义原则相一致,第二种冲突就不再发生,否则就会强烈爆发。我相信,一个合乎理性的公共立宪政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这些冲突发生的根源,因为其政治正义的原则满足相互性的标准。P48。 2、民族冲突: 就像人们可能期望各民族有其各种各样的利益,而它们的倾向却囿于狭隘的观点一样。P37。 3、解决冲突不能依靠压迫性统治。只有靠压迫性地使用国家权利,人们对某一种完备性宗教学说、哲学学说和道德学说的持续共享性理解才得以维持下去。如果我们把政治社会当作以认肯同一完备性学说而达到统一的共同体,那么,对于政治共同体来说,压迫性地使用国家权力就是必需的。P38。

自由主义者

1.自由主义者是什么样的人 自由主义者首先是个人主义者,少数极端的还可能是自我中心主义者,但他们并不完全排斥所谓的集体利益或公共利益,只是不能容忍“集体”、“公益”这些听起来很高尚的词汇成为扼杀个人权利的理由或专制统治的借口,而他们的担心恰恰会成为残酷的现实。 自由主义者先认定自己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人,然后才意识到自己的国籍,而不是相反。因此,当国家权力能充分保障人民的权利时,自由主义者也会是一个民族主义者。相反的情况下,自由主义者与所谓的爱国者拉开了距离,有时还要担上卖国的骂名。其实,在专制主义国家,包括自由主义者在内的所有人都一无所有,国家只是一个不属于他们的抽象概念,他们怎么可以出卖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毫不夸张地说,自由主义者才是真正的爱国者,他们爱的是整个民族而不是独裁政府。 说到底,自由主义是关于政府和人民之间关系的一种政治哲学。自由主义者相信人民是国家的真正主人,当国家权力严重危害到人民的权利时,自由主义者宁愿选择无政府状态,因为专制暴政的强大和残忍使人民失去了任何伸张正义的手段。 自由主义者极其重视个人的私有财产权,这往往导致人们的误解,认为他们罔顾穷人的利益并缺乏同情心。事实上,自由主义者不仅不富有,还可能很穷,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念,是因为他们坚信,财产权是其它一切权利的基础。 自由主义者常把“民主”挂在嘴边,可他们在诉说民主时,并不完全指全国范围的普选,更多的是指宪政、法治,核心仍然是个人的自由权利。指责自由主义者多少带有一些精英意识应该没什么大错,自由主义者可以在一个无民主而有自由的社会里(比如过去的香港)愉快地生活. 自由主义者崇尚法治(rule of law)而反对德治,这并不表明他们不重视道德的作用或道德败坏。任何社会的正常运转,必得有各种规范。之所以要区分作为强制性规范的法律和非强制性规范的道德,就是要划定公域和私域的界限。一旦以伦理代替法律,不仅使道德失去了本来应有的作用,也为国家权力渗入公民的私人领域提供了借口。 自由主义者能够容忍和接受不同的甚至与自己信仰截然相反的意见,这是一个自由主义者起码的素养,也是自由主义理念的基本要求,尽管自由主义者在内心深处认为,他们所信仰的价值具有普世性。自由主义者无法回避这样的的两难困境,相反,在这一点上,共产主义者和法西斯主义者倒来得单纯。 自由主义者不怕甚至喜欢竞争,因为他们自认为是强者。虽然经验表明他们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但他们能够坦然面对竞争失败的结果,前提要求竞争必须是Fair Play.自由主义者不甘心接受一个优汰劣胜(注意:不是优胜劣汰)的局面,更憎恨造成这一局面的制度。 自由主义者是善良的,他们不会有伤害别人的念头。他们这样要求自己,相应地也希望别人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他们,而自由主义者的悲剧在于:在一个史官文化盛行的国度,自由主义者出于良知对专制主义毫不妥协的批判精神,使得他们领受的指责谩骂多于对他们的理解。自由主义者是诚实的,不善于掩饰,更不会说谎,他们在表达真实想法的同时,也把自己的错误暴露在对手面前,攻击他们的人很容易找到批判的靶子.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点,自由主义者大多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形成的。之所以有人觉得后天的教育或自身的经历使自己转变为一个自由主义者,其实是因为他们身体里早已孕育了渴望自由的基因并流淌着追求自由的血液。 (本文是以前随手摘录的,今天引用时才发现查不到作者。如有知情者,烦请告知。叩谢。) 罗胖曰: 这篇文章是我看到过的对“自由主义”人生态度最完整的表达了。

《金赛报告》和金赛性自由主义的危害

《金赛报告》和金赛性自由主义的危害 性自由源自美国的《金赛报告》,这一报告存在着极为严重的不科学问题。雷斯曼(Judith A.Reisman)博士用了30年以上时间对尽可能取得的《金赛报告》的原始资料和金赛团队的活动情况,以及编写此报告的过程进行详尽的研究后,完成了《金赛:罪行与后果》(Kinsey:Crimes and Consquences)一书的著作。在此书出版前的许多年时间里,就陆续有过不少关于《金赛报告》在统计学上存在严重错误的批评文章,此外该报告还有存在着许多金赛个人的主观臆断和错误认识,以及他根据不科学的研究方法得出的不可能被证实的错误结论,而这些错误内容已经广泛为学术界和社会所接受和传播,酿成了性自由生活方式的世界性蔓延,以致造成重大社会危害。《金赛报告》不但误导了美国社会,误导了世界,而且也严重误导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雷斯曼博士的《金赛:罪行与后果》一书,全面、系统地揭露了《金赛报告》中的大量背离科学原则,违反伦理、道德,乃至使用犯罪手段对儿童进行性虐待试验的事实。对于金赛报告中存在的种种不科学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恶劣后果,均有着全面和详细的揭露和分析研究。这一著作的问世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反响,因而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从1998年的第一版,到2012年已经出第四版。我们可以从这本书

中看到《金赛报告》是怎样通过错误的统计资料,歪曲当时美国人的性观念和性行为,以他们自己,金赛团队在实验室工作时,男男女女,以金赛夫妻为核心,不分老少,彼此换妻杂交、群交,直至进行同性恋的口交、肛交、手淫等淫秽下流的,反人类、反社会、反文明的性观念和变态的性行为,加上由这个团队用捏造及篡改的数据编制成“科学发现”,最终转化为“正常的性行为模式”强加给社会。以此误导美国社会,改变美国人的性观念和生活方式。《金赛报告》的错误理念甚至还影响了司法界,改变了美国的许多相关法律,致使美国社会的性自由生活方式和原本违法犯罪的性行为得 到了法律保护,也促成了色情行业在美国的泛滥。性自由生活方式的盛行,造成婚前、婚外性关系的大量发生,以至离婚率上升,结婚率下降,家庭解体,直到目前全美国仅剩不足50%成年人结婚。在短短数十年内健全家庭骤减,单亲家庭、破碎家庭、重组家庭大量增加,严重削弱了美国社会稳定的基础。社会上卷入性自由生活方式的人越多,家庭解体越严重,不健全家庭的儿童、青少年失去双亲的共同爱抚养育,不能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尤其是没有父亲的单亲家庭成为不健全家庭的主体,其中又以未成年母亲养育的孩子遭遇更为不幸。成长在这类家庭中的孩子,性行为年龄更为提前,性行为变得更轻率活跃,受到性侵害的儿童也更多,以致少女怀孕和少年母亲进一步增加,儿童、青少年罹患性

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

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 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结果是有害于团体,也有害于个人。这是第一种。 不负责任的背后批评,不是积极地向组织建议。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心目中没有集体生活的原则,只有自由放任。这是第二种。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是第三种。 命令不服从,个人意见第一。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这是第四种。 不是为了团结,为了进步,为了把事情弄好,向不正确的意见斗争和争论,而是个人攻击,闹意气,泄私愤,图报复。这是第五种。 听了不正确的议论也不争辩,甚至听了反革命分子的话也不报告,泰然处之,行若无事。这是第六种。 见群众不宣传,不鼓动,不演说,不调查,不询问,不关心其痛痒,漠然置之,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把一个共产党员混同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这是第七种。 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

任之。这是第八种。 办事不认真,无一定计划,无一定方向,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第九种。 自以为对革命有功,摆老资格,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工作随便,学习松懈。这是第十种。 自己错了,也已经懂得,又不想改正,自己对自己采取自由主义,这是第十一种。 还可以举出一些。主要的有这十一种。 知人不必言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口德与己。 责人不必苛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肚量与己。 才能不必傲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内涵与己。 锋芒不必露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深敛与己。 有功不必邀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谦让与己。 得理不必抢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宽和与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