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物理成绩的利器——巧学妙解王

提高物理成绩的利器——巧学妙解王
提高物理成绩的利器——巧学妙解王

第一章、方法与技巧讲解

1、整体法

整体法是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或全过程去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把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多个物体,多个状态,或者多个物理变化过程组合作为一个融洽加以研究的思维形式。整体思维可以说是一种综合思维,也是多种思维的高度综合,层次深、理论性强、运用价值高。因此在物理研究与学习中善于运用整体研究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一方面表现为知识的综合贯通,另一方面表现为思维的有机组合。灵活运用

整体思维可以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显现“变”的魅力,整体法的思维特点就是本着整体观念,对系统进行整体分析,是系统论中的整体原理在物理中的具体应用,它把一切系统均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从而揭示事物

的本质和变化规律,而不必追究系统内各物体的相互作用和每个运动阶段的细节,因而避免了中间量的繁

琐推算,简捷巧妙地解决问题。整体质量等于它们的总质量;整体电量等于它们电量代数和。 整体法适用于求系统所受的外力,作为整体的几

个对象之间的作用力属于系统内力不需考虑,只需考

虑系统外的物体对该系统的作用力,故可使问题化繁为简。

【例1】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放着一个三角形木块abc ,

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12m m 、的两个

物体,且12m m >,如图1-1所示,若三角形木块和两

个物体都是静止的,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

( )

A 、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 、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 、有摩擦力的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因

12m m 、、12θθ、的数值均未给出;

D 、以上结论都不对;

〖解析〗由于三角形木块和斜面上的两个物体都是静止的,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如图1-2所示,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12()m m M g ++和地面的支持力N

F 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无任何滑动趋势,因此

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所以D 正确.

【例2】如图1-3所示,人和车

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人用水平力F 拉绳子,图中两端绳子均处于水平方向,不计滑轮质量及摩擦,如果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且水平地面是光滑的,则车的加速度为 .

〖解析〗要求车的加速度,似乎需将车隔离出来才能求解,事实上,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即人和车有相同的加速度,所以可将人和车看作一个整体,对整体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即可.

将人和车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整体受到重力、水平面的支持力和两条绳的拉力。在竖直方向重力与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绳的拉力为2F ,所以有:2()F M m a

=+,解得:2F

a M m

=+

【例3】有一个直角架AOB ,OA 水

平放置,表面粗糙,OB 竖直向下,表面光滑,OA 上套有小环P ,OB 上

套有小环Q ,两个环的质量均为m ,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

图1-4所示。现将P 环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两环再次

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相比,OA 杆对P 环的支持力N 和细绳上的拉力T 的

变化情况是( ) A .N 不变,T 变大 B .N 不变,T 变小

C .N 变大,T 变小

D .N 变大,T 变大 〖解析〗先把P Q 、看成一个整体,受力如图1-5所示,

则绳对两环的拉力为内力,不必考

虑,又因OB 杆光滑,则杆在竖直

方向上对Q 无力的作用,所以整体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和OA 杆对它的支持力,所以N 不变,始终等于P Q 、的重力之和。再以Q 为研究

对象,因OB 杆光滑,所以细绳拉

力的竖直分量等于Q 环的重力,当P 环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发现细绳和竖直方向夹角

α变小,所以在细绳拉力的竖直分量不变的情况下,

拉力T 应变小。由以上分析可知应选B.

【例4】在水平光滑桌面上放置两个物体A B 、如图

1-6所示,1kg A m =,2kg B m =,它们之间用不可伸长

的细线相连,细线质量忽略不计,

A B 、分别受到水平向左拉力110N F =和水平向右拉力240N F =的作用,求A B 、间细线

的拉力. 〖解析〗由于细线不可伸长,A B 、有共同的加速度,

则共同加速度为:2214010

10m/s 12

A B F F a m m --===++ 对于A 物体:受到细线向右拉力F 和1F 拉力作用,由

牛顿第二定律得:1

A F F m a -=

即11011020N A F F m a =+=+?=

【例5】

如图1-7

示,质量为M 的

图1-1 图1-2

O P A

Q

B

图1-4

图1-5

A F 1

B F 2

图1-6

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直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后,小球沿杆下滑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1/2,即/2a g =,则小球在下滑的过程中,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

〖解析〗对于“一动一静”连接体,也可选取整体为研究对象,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N mg Mg F ma M +-=+?0 故木箱所受支持力:22

N

M m

F g +=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木箱对地面压力为:

2'2

N N M m

F F g +==

. 【例6】如图1-8所示,质量为M 的平板小车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斜面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人在车上沿平板向下运动时,车恰好静止,求人的加速度.

〖解析〗以人、车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系统牛顿运动定律求解。如图1-9所示,由系统牛顿第二定律得:()s i n M m g m a θ+=,解得人的加速度为

sin M m

a g m

θ+=

【例7】如图1-10所示,质量为M 的劈块,其左右劈面的倾角分别为0130θ=、0245θ=,质量分别为

13k g m =和22kg m =的两物

块,同时分别从左右劈面的顶端从静止开始下滑,劈块始终与水平面保持相对静止,各相互接触面之间的动

摩擦因数均为0.20μ=,求两

物块下滑过程中(1m 和2m 均未达到底端)劈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210m/s g =)

〖解析〗选M 、1m 和2m 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把在相同时间内,M 保持静止,1m 和2m 分别以不同的加速度下滑三个过程视为一个整体过程来研究。根据各种性质的力产生的条件,在水平方向,整体除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外,不可能再受到其他力;如果受到静摩擦力,那么此力便是整体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外力.

根据系统牛顿第二定律,取水平向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有:1122'x x x F Ma m a m a =+-

其中'a 、1x a 和2x a 分别为M 、1m 和2m 在水平方向的加速度的大小,而'0a =

0001(sin30cos30)cos30x a g μ=-? 0002(sin 45cos45)cos45x a g μ=-?

所以:0001(sin30cos30)cos30x F m g μ=-

000

2(sin 45cos45)cos45m g μ--

133222

310(0.2) 2.010(0.2)222222

2.3N

=??-??-??-??

=-负号表示整体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反。所以劈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为2.3N ,方向水平向右.

【例8】 如图1-11所示,质量5kg m =的物体置于倾角o 37α=、质量10kg M =的粗糙斜面上,用一平行于斜面、大小为50N 的力F 推物体,使其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斜面在粗糙地面上保持静止不动,求水平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210m/s g =)

〖解析〗我们把物体和斜面看成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整体,整体受到重力()M m g +,推力F ,地面支持力N 和摩擦力f ,把推力F 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如图12所示,由于整体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得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为:

()sin [(105)10500.6]N 120N N M m g F α=+-=+?-?= 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为: cos 500.8N 40N f F α==?=

【例10】如图1-13所示,质量10kg M =的木楔ABC 静止于粗糙的水平面上,动摩擦因数0.02μ=.在木楔的倾角为030θ=的斜面上,有一质量1.0kg m =的木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滑行路程 1.4m s =时,其速度 1.4m/s v =,在这过程中木楔没有动,求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力加速度取210/m s ). 〖解析〗 若采用隔离法,分析木楔M 时,受的力特别多,求解繁琐.该题中,虽然m 与M 的加速度不同,但仍可用整体法,只是牛顿第二定律应写成:1122F m a m a ∑=+外

由22

02v v as =+得木块m 沿斜面向下运动的加速度为:

2221.40.7m/s 22 1.4

v a s ===?

将物块m 和木楔M 看作一个整体,他们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在水平方向如果受力只能是摩擦力,暂设其存在,大小为f F ,木楔的加速度为零,只有

物块加速度a ,如图1-14所示,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物块加速度a .对整体在水平方向上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cos f x F ma ma θ== 解得:f F ≈0.6N ,因为f F 应与x a 同向,所以木楔受

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例11】如图1-15所

图1-11 图1-12

图 1-8 图1-9

图1-10

图1-13

图1-14

示,在倾角为θ

的光滑斜面P 的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的物块A B 、,C 为一垂直固定在斜面上的挡板. P C 、总质量为M ,A B 、质量均为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系统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现用一水平力F 从零开始缓慢增大作用于斜面P ,求:

(1)当A B 、与斜面相对静止时,物块B 刚要离开C 时的力F .

(2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 相对于斜面的位移d .(物块A 一直没有离开斜面P ,重力加速度为g ). 〖解析〗(1)当B 刚要离开挡板时,由于

A B 、质量相等,

它们的重力在斜面上的分力也相等,所以弹簧无形变.B 受力如图

1-16所示,设此时三

物块具有共同的加速度a ,则有:sin cos NB NB F ma F mg θθ==,

对整体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F m M a =+ 联立解得:(2)tan F m M g θ=+

(2)由以上分析可知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 相对于斜面的位移d 就等于开始时弹簧的形变量,开始时A 受力如图1-17所示,则有弹簧的弹力T 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即sin T mg θ=,由胡克定律知:T kd =,所以得:sin mg d k

θ=

【例12】如图1-18所示,一根长为L 的轻杆,在其中点和右端各固定一个质量均为m 的两个小球a 和b ,轻杆可以带着球绕水平转轴O 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现将杆从水平位置由静止释

放,当杆转到竖直位置时 ( ) A 、b 球速率为

125gL B 、b 球机械能减小1

5mgL C 、a 球机械能减小1

5

mgL D 、每个小球机械能都不变

〖解析〗以小球a 、b 及轻杆整体为研究对象,杆从水平位置转到竖直位置,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

故有:22

3

11222

a b mgL mv mv =+

根据同轴转动,角速度相等可知12

a b v v = 所以:125

b gL

v =

; b 球机械能增加量为211

25b b

E mv mgL mgL ?=-= a 球机械能增加量为211

225

a a L E mv mg mgL ?=-=-

所以AC 正确。

【例13】如图1-19所示,用轻质细线1将质量为1m 、电量为1q 的小球A 悬挂于固定点

O ,再用轻质细线2将质量为2m 、电量为2q 的小球B

悬挂在小球A 下,两根线都处于竖直绷紧状态,若在挂两小球的空间,引入场强为E 的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试问:

(1)当12m m m ==、12q q q q ==-、时,线1和线2各向何方倾斜?并求它们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 (2)在12m m m ==、2q q =-的情况下,要使线1的倾斜方向与线2的倾斜方向相反,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1q 应为多大?

〖解析〗(1)取A B 、球和线2作为整体进行研究,向下的外力是两个向下的重力,向上的力即线1对A 球的拉力,对整体,水平合外力为零,所以线1对A 球的拉力方向只能是竖直向上的,故线1一定是竖直的;再取B 球研究,受力分析如图1-20所示,可知

arctan

qE

mg

θ=,向左倾斜。

(2)取A B 、球和线2作为整体研究,整体受力分析如图1-21所示,在竖直方向上,对整体有:

1cos T mg mg θ=+ ①

在水平分方向上,对A 有11sin q E T qE θ=+ ②

对B 有tan qE mg θ= ③

联立①②③得:13q q =

【例14】把两个相同的电灯分别接成如图1-22所示的(a )(b )两种电路,两灯均正常发光,两种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分别为a b P P 、,两个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分别为''a b P P 、,则可以判定 ( )

A 、a b P P =

B 、2a b P P =

C 、''2a b P P =

D 、''a b P P >

〖解析〗设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I ,则图a 电路的总电流为2I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2a P UI =

图b 电路的总电流为I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b P UI = 故2a b P P =

设灯正常发光时消耗的电功率为0P ,则两个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分别为:'02a a P P P =-,'02b b P P P =- 故''a b P P >,答案B 、D 正确。 【例15】在如图1-23所示电路中,15R =Ω,210R =Ω,当电键S 接a 时,安培表示

图1-22

图1-20 图1-21

图 1-18

图1-16 图1-17

数为1.5A ,当电键

S 接b 时,安培表示数为1.0A ,不计安培表和电源内阻,求电源电动势。

〖解析〗把电阻34R

R 、并联后与5R 串联的总电阻看作一个未知电阻0R ,则根据电键两次动作,由全电路欧

姆定律可列出:01.55E R =+,0

1.010E

R =+

由此解得:15V E =

【例16】如图1-24所示为一无限梯形网络,每只电阻的阻值均为R ,求A B 、两端的总电阻0R 。

〖解析〗把A B 、两端的总电阻看成一整体,由于是无限梯形网络,故再加上一级,仍为无限梯形网络,如图1-25所示,C D 、两端的总电阻仍等于0R ,根据串、并联规律有:0

00

=RR R R R R +

+,由此解得:05+1=2R R 2、隔离法

隔离分析法是把选定的研究对象从所在物理情境中抽取出来,加以研究分析的一种方法.需要用隔离法分析的问题,往往都有几个研究对象,应对它们逐一隔离分析、列式.并且还要找出这些隔离体之间的联系,从而联立求解.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选择隔离对象的原则一是要包含待求量,二是要使所列方程数尽可能地少;

(2)将研究对象从系统中隔离出来,或将研究对象的某段过程,某种状态从运动的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3)对被隔离的研究对象、过程、状态分析研究,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和某阶段的运动过程示意图; (4)寻找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例1】如图2-1示,在两块相同的竖直木板之间,有质量均为m 的4块相同的

砖,用两个大小均为F 的水平力压相同的木板,使砖静

止不动,则第1块砖对第2块砖摩擦力大小为( )

A 、0

B 、

2

mg

C 、mg

D 、2mg 〖解析〗本题所求解的是第1块砖对第2块砖摩擦力,属于求内力,最终必须要用隔离法才能求解,研究对象可以选1,也可以选2,到底哪个更简单呢?若选2为研究对象,则1对2的摩擦力及3对2的摩擦力均是未知的,无法求解;而选1为研究对象,尽管2对1的摩擦力及左板

对1的摩擦力均是未知的,但左板对1的摩擦力可以

通过整体法求解,故选1为研究对象求内力较为简单。

先由整体法(4块砖作为一个整体)可得左、右两木板对系统的摩擦力方向都竖直向上,大小均为

422

mg

mg =,再以1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图如图2-2

所示(一定要把它从周围环境中隔离开来,单独画受

力图),1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为mg ,左板对1的摩擦力f 1竖直向上,大小为2mg ,故由平衡条件可得:2对1的摩擦力21f 竖直向下,大小为mg ,答案应选C 项。 【例2】 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1和2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如图2-3所示,如果它们分别受到水平推力1F 和2F 作用,且12F F >,则物体1施于物体2的作用力的大小为( )

A .1F

B .2F

C .

122F F + D .122

F F

- 〖解析〗要求物体1和2之间的作用力,必须把其中一个隔离出来分析,先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122F F ma -= ①

再以物体2为研究对象,有2N F ma -= ② 解①、②两式可得: 12

2

F F N +=

,所以应选C 【例3】如图2-4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一物体A ,A 上再放一物体B ,A 、B 间有摩擦,施加一水平力F 于B ,使它相对于桌面向右运

动,这时物体A 相对于桌面( ) A .向左动 B .向右动

C .不动

D .运动,但运动方向不能判断

〖解析〗A 的运动有两种可能,可根据隔离法分析,设AB 一起运动,则:A B

F

a m m =

+

AB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m B f m g μ=

以A 为研究对象:若m A f m a ≥,

即:()A

B B A m F m m m g μ≥+时,AB 一起向右运动.若

()A

B B A m F m m m g

μ<+,则A 向右运动,

但比B 要慢,所以应选B

【例4】如图2-5所示,已知物块A 、B 的质量分别为1m 、2m ,A 、B 间的

摩擦因数为1μ,A 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因数为2μ,在水平力F 的推动下,要使A 、B 一起运动而B 不至下滑,力F 至少为多大?

〖解析〗设B 受到A 向前的压力N ,B 不下滑时,A 、B 的加速度为a ,以B 为研究对象,

用隔离法分析,

B 受到重力,A 对B 的摩擦力、A 对B 向前的压力N ,如图2-6所示,要想B 不下滑,需

图 1-24 图 1-25

图 2-1 图 2-3

图 2-4

图 2-5

满足的临界条件是:12N m g μ=,即:122m a m g μ

=,所以加速度至少为1

g

a μ=

再用整体法研究A 、B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1212()()F m m g m m a μ-+=+ 所以推力至少为:1221

1

()(

)F m m g μμ=++

【例5】如图2-7所示,用轻质细绳连接的A 和B 两个物体,沿着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问A 与B 之间的细绳上有弹力吗?

〖解析〗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并发生了形变的物体之间,现在细绳有无形变无法确定。所以从产生原因上分析弹力是否存在就不行了,应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来分析.

隔离A 和B ,受力分析如图2-8所示,设弹力

T 存在,将各力正交分解,由于两物体匀速下滑,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有:

sin A A m g T f α=+ ① sin B B m g T f α+= ② 设两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分别为A μ、B μ,则:

cos A A A A A f N m g =μ=μα ③ cos B B B B B f N m g =μ=μα ④

由以上①②③④可解得: (sin cos )A A T m g =α-μα

(cos sin )B B T m g =μα-α

若0T =,应有:tan A μ=α,tan B μ=α

由此可见,当A B μ=μ时,绳子上的弹力T 为零. 若A B μ≠μ,绳子上一定有弹力吗?

我们知道绳子只能产生拉力。当弹力存在时,应有:0T >,即:tan A μ<α,tan B μ>α

所以只有当A B μ<μ时绳子上才有弹力. 【例6】如图2-9所示,物体系由A 、B 、C 三个物体构成,质量分别为A m 、B m 、C m ,用一水平力A 作用在小车C 上,小车C 在F 的作用下运动时能使物体A 和B 相对于小车C

处于静止状态。求连接A 和B 的不可伸长的绳子的张力T 和力F 的大小。(一切摩擦和绳子、滑轮的质量都不计) 〖解析〗在水平力F 作用下,若A 和B 能相对于C 静止,则它们对地必有相同的水平加速度。而A 在绳的张力作用下只能产生水平向右的加

速度,这就决定了F 只能水平向

右,可用整体法来求,而求张力必须用隔离法.

取物体系为研究对象,以地为参考系,受重力

() A B C m m m g ++,推力F 和地面的弹力N ,如图2-10

所示,设对地的加速度为a , 则有:()A B C F m m m a =++① 隔离B ,以地为参考系,受重力 B m g 、张力T 、C 对B 的弹力B N ,应满足:B B N m a =,绳子的张力 B T m g =② 隔离A ,以地为参考系,受重力 A m g ,绳的张力T ,C 的弹力A N ,应满足;A A N m g = ③ A T m a = ④ 当绳和滑轮的质量以及摩擦都不计时,由②、④两式解出加速度:B

A

m a g m =

代入①式可得:()B A B C A

m m m m g

F m ++=

【例7】如图2-11所示,一根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质量为0m 的平盘,盘中

有一物体质量m ,当盘静止时,弹簧伸长了l .现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l ?后停止,

然后松手放开,设弹簧总在弹性限度内,则刚松手时盘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 ( )

A. 0(1)()l m m g l ?+

+ B. (1)l

mg l ?+ C. l mg l

? D. 0()l

m m g l ?+

〖解析〗确定物体m 的加速度可用整体法,确定盘对

物体的支持力需用隔离法。选盘和物体整体为研究对象,在没有向下拉盘弹簧伸长l 处于静止时,有:0()kl m m g =+ ①

当刚松手时,对盘和物体整体有:

00()()()k l l m m g m m a +?-+=+ ② 隔离m 有:N F mg ma -= ③

联立①②③解得:(1)?=+

N l

F mg l

【例8】如图2-12所示,AO 是质量为m 的均匀细杆,可绕O 轴在竖直平面内自动转动。细杆上的P 点与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体接触,圆柱体靠在竖直的挡板上而保持平衡,已知杆的倾角为θ,AP 长度是杆长的

1

4

,各处的摩擦都不计,则挡板对圆柱体的作用力等于 。

〖解析〗求圆柱体对杆的支持力可用隔离法,用杠杆平衡原理求解,求挡板对圆柱体的作用力可隔离圆柱体,用共点力的平衡来解.

A

P

θ

O

图2-12 图 2-13

以杆为研究对象,设杆长为l ,受力如图2-13所示,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3cos 24l mg F l θ?=?,解得:23

F mg cos θ=.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杆对圆柱体的作用力与F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再以

图 2-7

图 2-9 图 2-10

图 2-11

图 2-8

图 2-14

圆柱体为研究对象,将力F 正交分解,如图2-14所示,在水平方向有:

21

233

N mg cos sin mg sin θθθ=

= 即挡板对圆柱体的作用力为:1

23mg sin θ

【例9】如图2-15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被两个劲度系数皆为k 的相同弹簧固定在一个质量为M 的盒中,盒从h 高处(自桌面量起)开始下落,在盒开始下落的瞬间,两弹簧未发生形变,小球相对盒静止,问下落的高度h 为多少时,盒与桌面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后还能再跳起来。 〖解析〗盒下落过程可用整体法研究,下落后弹簧的形变情况应用隔离小球研究,盒起跳时可隔离盒研究。

在盒与桌面发生碰撞之前,小球仅受重力作用,着地时速度为:2v gh =

碰撞后盒静止,球先压缩下面的弹簧,同时拉上面的弹簧,当小球向下的速度减为零后,接着又向上运动,在弹簧原长位置上方x 处,小球的速度又减为0 ,则在此过程中,对小球有:221122

2

mv mgx kx =+? 把盒隔离出来,为使盒能跳起来,需满足:

2 kx Mg >,代入上式可解得:(1)22Mg M

h k m

=+

【例10】如图2-16所示,斜面体固定,斜面倾角为α,A B 、两物体叠放在一起,A 的上表面水平,不计一切摩擦,当把A B 、无初速地从斜面顶端释放,若运动过程中B 没有碰到斜面,则关于B 的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 、与A 一起沿斜面加速下滑; B 、与A 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

C 、沿竖直方向匀速下滑;

D 、沿竖直方向加速下滑;

〖解析〗本题所求解的是系统中的单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故可用隔离法进行分析,由于不计一切摩擦,而A 的上表面水平,故水平方向上B 不受力。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B 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故其运动方向必在竖直方向上。因A 加速下滑,运动过程中B 没有碰到斜面(A 、B 仍是接触的),即A 、B 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是一样的,故B 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答案D 正确。

【例11】如图2-17所示,固定的光滑斜面体上放有两个相同的钢球P 、Q ,MN 为竖直挡板,初状态系统静

止,现将挡板MN 由竖直方向缓慢转

至与斜面垂直的方向,则该过程中P 、Q 间的压力变化情况是( ) A 、一直增大; B 、一直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D 、一直不变;

〖解析〗本题所求解的是系统内力,可用隔离法来分析,研究对象可以选P ,也可以选Q ,到底选哪个更

简单呢?当然选P 要简单些,因为P 受力个数少,P 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N 斜(垂直斜面向上)和Q 的支持力Q N (沿斜面斜向上)共三个力作用,由平衡条件可知,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即重力沿N 斜、Q N 反方向的分力分别与N 斜、Q N 的大小相等,在转动挡板过程中,重力的大小及方向都不变,而N 斜、Q N 的方向也都不变,即分解重力的两个方向是不变的,故分力也不变,故D 选项正确.

【例12】如图2-18所示,人重1600N G =,木板重2400N G =,人与木板、木板与地面间滑动摩擦因数均为0.2μ=,现在人用水平力F 拉绳,使人与木板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 )

A 、人拉绳的力是200N ;

B 、人的脚给木板的摩擦力向右;

C 、人拉绳的力是100N ;

D 、人的脚给木板的摩擦力向左;

〖解析〗求解人与板间的摩擦力方向,属求内力,须用隔离法,因为人受力个数少,以人为研究对象,人在水平方向上只受绳的拉力(水平向右)和板对人的摩擦力两个力作用,属二力平衡,故板对人的摩擦力向左,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的脚给木板的摩擦力向右,B 、D 两个选项中B 选项正确。

绳的拉力属外力,可用整体法来求解,人与板相对地向右运动,滑动摩擦力水平向左,而其大小为12()0.2(600400)200f N G G μμ==+=?+=N ;人与板系统水平向右受到两个拉力,故由平衡条件可得:2T f =,故100T =N ,答案C 选项正确。所以B 、C 正确

【例13】 如图2-19所示,物体A 叠放在物体B 上,

B 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A 、B

的质量分别为6k g A m =、

2kg B m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μ=,开始时作用于A 上的

水平力10N F =,此后逐渐增大到45N ,则(210m /s g =),( )

A 、当拉力12N F <时,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

B 、当拉力12N F >时,两物体开始相对滑动;

C 、两物体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滑动;

D 、两物体始终没有相对滑动;

〖解析〗对B 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其加速度有最大值26m/s A B

m g

a m μ=

=,A 、B 若保持相对静止,F 有最

大值:()48N m A B m F m m a =+=,所以A 、B 之间始终没有相对滑动.选D 【例14】 质量为m 的钢板与直立轻弹簧的上端连接,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0x ,如图2-20所示。一物块从钢板正上方距离为03x 的A 点自由下落,打在钢板上并立即与钢板一起向下

图 2-18

图 2-15

图 2-16

图 2-17

图 2-19

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已知物块质量为m 时,它们恰能回到O 点。若物块质量为2m ,仍从A 点自由落下,则物块与钢板回到O 点时,还具有向上的速度。求物块向上运动到达的最高点与O 点的距离。

〖解析〗物块自由下落到与钢板碰撞

前的瞬间机械能守恒:

2

00132

mg x mv ?=,解得:006v gx =

物块与钢板撞击的过程中动量守恒:012mv mv =, 解得:0162

gx v =

压缩弹簧后再回到O 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设开始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P E :2101222

P E mv mgx +?=, 可解得:0

2

P mgx E =

. 物块的质量为2m 时,碰撞前速度仍为0v ,设碰撞后速度为2v ,由动量守恒得:0223mv mv =,可解得:

020262

33

gx v v ==

系统回到O 点时的速度为v ,碰前弹性势能仍为P E ,则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

2201133322

P E mv mgx mv +?=+?,解得:0v gx =

到达O 点后,物块与钢板分离,物块作竖直上抛运

动,上升的高度为:2

0'22

x v H g =

=. 点评:本题是一个多过程、多状态的题目,解题时必须将每个过程和状态隔离开来,再分析每个隔离过程或隔离状态的运动和受力特点,选用恰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再寻求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

关系。

【例15】如图2-21所示,跨过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系有11kg m =、22kg m =的物体A 和B ,滑轮质量0.2kg m =,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要使B 静止在地面上,则向上的拉力F 不能超过多大?

〖解析〗(1)先以B 为研究对象,当B 即将离开地面时,地面对它的支持力为0.

它只受到重力B m g 和绳子的拉力T 的作用,且有:0B T m g -=

(2)再以A 为研究对象,在B 即将离地时,A 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由于B A T m g m g =>,所以A 将加速上升.有A A A T m g m a -=.

(3)最后以滑轮为研究对象,此时滑轮受到四个力作用:重力、拉力、两边绳子的两个拉力T .有2F mg T ma --=.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A 上升距离s 时,滑轮只上升

了2

s ,故A 的加速度为滑轮加速度的2倍,即:2A a a =. 由以上四式联立求解得:43N F =.

3、菱形构造法 如图3-1所示情况,轮重不计,一绳跨过去,物重为G ,用力拉着绳另一端使之静止,这时绳上左右拉力相等,作矢量图,则构成菱形,合

力必沿OP 方向(力要平衡),OP (延长线)为GPF ∠平分线(菱形对角线与内角平分线重合),有αβγ== 【例1】如图3-2所示,轮重不计,整体装置平衡,求θ

〖解析〗如图3-3所示,易证αβθ==, 所以o 3023

π

π

αβ+=

-=

,因此6

π

αβ==

【例2】如图3-4所示,轻绳W 与竖直方向夹角o 30α=。O 为自重不计的滑轮,物块A 与B 用跨过滑轮的细绳相连,已知100N B G =,地面对物块B 的弹力为80N B N =,求(1)物块B 与地面间的摩擦力f ;(2)物块A 的重力;(3)作用于绳W 的拉力。

〖解析〗由图3-5中所示的角度关系可得:

3

2

B T f =,1

2

B B B T N G +=.解得40N B T =,203N f = 跨过滑轮的细线中的张力处处相等,所以40N B B G T == 作用于绳W 的拉力3

2403N 2

W A T G =?

?=

【例3】如图3-6所示,轻绳AD 跨过固定在水平横梁BC 右端的轻定滑轮挂住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

030ACB ∠=;求水平横梁对滑轮的作用力的大小。

图 3-5

图 3-2 图3-3

图 3-4

图 2-20

图 2-21

图 3-1

〖解析〗由滑轮的特点可知,绕在滑轮上的绳AD ,轻绳中的处处相等,AC 和CD 段的拉力均为T mg =绳对滑轮的力即为AC 和CD 段的拉力的合力,作出平行四边形,该平行四边形应为菱形,如图3-7所示,由题知AC 和CD 段的拉力的合力大小F 等于T mg =,由于滑轮处于静止状态,那么水平横梁对滑轮的作用力'F 应该与F 等大反向,所以水平横梁对滑轮的作用力'F mg =。

【例4】如图3-8所示,A 、B 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A

m 和B m ,且A B m m >,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小滑轮的质量和一切摩擦均不计.如果绳的一端由Q 点缓慢地向左移到P 点,整个系统重新平衡后,物体A 的高度

和两滑轮间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如何变化 ( )

A.物体A 的高度升高,θ角变大

B.物体A 的高度降低,θ角变小

C.物体A 的高度升高,θ角不变

D.物体A 的高度不变,θ角变小 〖解析〗系统静止时,与动滑轮接触的那一小段绳子受力情况如图3-9所示,同一根绳子上的拉力1F 、2F 总是相等的,它们的合

力F 与3F 是一对平衡力,以1F 、2F 为邻边所作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故 2sin B A m g m g θ=.绳的端点由Q 点移向P 点时,由于A m 、B m 的大小不变,故θ不变,因此B 下降,A 上升.

【例5】如图3-10所示,用滑轮将12m m 、两物体悬挂起来,忽略滑轮和绳子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使得000180θ<<,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关于12m m 、的大小关系应为

( )

A. 1m 必大于2m

B. 1m 必大于2/2m

C. 1m 可能等于2m

D. 1m 可能大于2m 〖解析〗结点O 受三个力作用,如图3-11所示,系统平衡时,121F F m g ==,32F m g =,所以122cos 2

m g m g θ

=,212cos

2

m m θ

=

,由此可

得1m 必大于2/2m ,当0

120θ=时,12m m =;当0120θ>时,12m m >;当0120θ<时,12m m <.

故B C D 、、都正确.

4、矢量圆法

圆在中学物理涉及的比较多,巧妙地应用圆,有利于把抽象的过程直观化,便于动态过程分析,若物理矢量是变化的,且其矢量端始终落在一个圆周上,作出这个圆,便是“矢量圆”,应用矢量圆解题可使问题变得十分简单。

【例1】某人划船,在静水中速度为13m/s v =,若他在流速为25m/s v =的河中行驶,若要使船渡河的路径最短,则他应怎样控制船的航向? 〖解析〗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使船的合速度v 合垂直于河岸,则实际路径就最短,如图4-1所示,这说明其对物理情景缺乏全面、细致的分析。正确分析如下:若v 合垂直于河岸,

则必须满足12>v v ,这与题给数据矛盾。进一步分析可知,v 合只能与v 2成一角度θ,且指向下游,若θ越大,则路程s 越短,如图4-2所示,v v v 12合、、构成一个矢

量三角形,其中1v 的变化应在一矢量圆上,由图4-2易知,v 合与矢量圆相切时,路程s 最短。

12

sin v v θ=

,则o 3sin 375

arc θ==

故船头应指向上游与河岸成o 53角滑行到对岸。

【例2】已知力10N F =,它的一个分力28N F =,求另一个分力1F 与F 的夹角取值范围?

〖解析〗力F 与两个分力12F F 、构成一矢量三角形,如图4-3所示,2F 的矢量端应在一矢量圆上变化,当1F 与矢量圆相切时,1F 与2F 的夹角θ最大,此时

24sin 5

F F θ=

=,即o

max =53θ,所以1F 与F 的夹角取值范围是o 053θ≤≤

【例3】如图-4-4所示,OQ 杆竖直,OP 杆水平,AC BC 、两轻绳拉住一小球,其中绳AC 水平,保持细绳间夹角不变,若把整个装置顺时针缓慢旋转o 90,则在转动过程中,绳AC 的拉力1F 大小和绳BC 的拉力2F 的大小如何变化?

图 3-6 图3-7

图 3-8

图 3-9

图 3-10

图 3-11

图4-1

图4-2

图4-3

〖解析〗小球受力分析如图4-5所示,拉力1F 、2F 的合力F 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G ,方向始终竖直向上,装置在顺时针转动过程中,合力F 不变,但拉力1F 、2F 大小、方向在变,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分析较为困难,但由于两绳的夹角θ不变,则β角也不变,而绳AC 水平,合力力F 竖直向上,因此,由力力1F 、1F 、F 所构成的矢量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不妨作出此三角形的外接圆(矢量圆如图4-6所示),由圆的知识知此圆心必在力2F 力线的中点处,图中所示的β角不变,根据外接圆知识,对应同一段圆弧的圆周角相等,所以当装置缓慢旋

转时,力线1F 、2F 的连接点应在此外接圆(矢量圆)

上运动,这样能直观看出绳AC 的拉力1F 大小是先变大,后变小;绳BC 的拉力2F 的大小一直变小。 【例4】如图4-7所示,绳子一端固定于M 点,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质点以匀角速度ω绕竖直轴做匀速圆周运动,绳子与竖直轴之间的夹角为θ,已知a 、b 为圆周运动轨迹直径上的两点,求质点从a 点运

动到b 点绳子张力的冲量。

〖解析〗令=0a t ,则小球从a 点

运动到b 点的时间为=a t π

ω

,设质点到达任一点c 的时

刻为t ,绳子张力T 竖直方向的分量cos T θ大小不变

为恒力,故冲量:I ⊥=cos -=b a T t t mg π

ω

(),方向竖直

向上。

张力沿cO 方向的分量,其大小sin T θ虽然不变,但方

向始终指向O ,故仍然是变力,如图4-8所示。

现把圆弧ab 分成n 小段,径向分力在每一小段圆

弧上的冲量都为sin b a

t t T n

θ-?

,但方向各不相同,如图4-9所示,把这n 个矢量1b a r t t T n -?,2b a r t t

T n

-?……

b a rn t t

T n

-?首尾相接,则它们的矢量和就是连接第一段

小矢量起点与第n 段小矢量终点的矢量r I ,n 个小冲

量的长度之和为(sin )b t

n T n

θ?.当n →∞时,该长度变

成半圆的周长,而r I 的长度为半圆的直径,用r I 表示

半圆周长为2r I π,则有:(s i n )2

b r t I

n T n θπ?=,即

22

sin tan r I T mg θθωω==,其方向垂直于ab 且指向圆

心。

因为r I 与I ⊥垂直,所以总张力的冲量大小为:

22

224tan r mg I I I πθω

⊥=+=+,其方向与竖直方向之

间的夹角为2tan arctan()arctan()r I I θ

απ

⊥==

5、力的合成法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如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1F 、2F 的合力,可以把表示1F 、2F 的有向线段作为邻边,作一平行四边形,它的

对角线即表示合力大小和方向。

共点的两个力1F 、2F 的合力F 的大小,与两者的夹角有关,两个分力同向时合力最大,反向时合力最小,即合力取值范围力1212F F F F F -≤≤+.

合力可以大于等于两分力中的任一个力,也可以小于任一个分力,当两力大小一定时,合力随两力夹角的增大而减小,随两力夹角的减小而增大。如果一个物体A 对另一个物体B 有两个力作用,当求解A 对

B

的作用力时,通常用力的合成法来求解.

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任

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力的合成法”是解决三力平衡问题

的基本方法.

【例1】水平横梁的一端A 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小滑轮B ,一轻绳的一端C 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10kg m = 图4-4 图 4-5

图4-8 图 4-9

图4-6 图4-7

的重物,

030

CBA ∠=,如图5-1所示,则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大小为(g 取210m/s )( ) A 、

50N B 、503N C 、100N D 、1003N

〖解析〗绳子对滑轮有两个力的作用,即绳子BC 有斜向上的拉力,绳子BD 有竖直向下的拉力,故本题所求的作用力应该为以上这两个力的合力,可用力的合成法求解。

因同一根绳张力处处相等,都等于物体的重力,即100N BC BD T T mg ===,而这两个力的夹角又是特殊角0120,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可知合力100N F =合,

所以滑轮受绳的作用力为100N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

030角斜向下。

【例2】如图5-2所示,一质量为m 的物块,沿固定斜面匀速下滑,斜面的倾角为θ,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斜面对物块的作用力大小及方向依次为( )

A 、sin mg θ,沿斜面向下;

B 、sin mg θ,沿斜面向上;

C 、cos mg μθ,垂直斜面向下;

D 、mg ,竖直向上; 〖解析〗斜面对物块有两个力的作用,

一个是沿垂直斜面向上支持力N ,另一个是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f ,故本题所求的作用力应该为这两个力的合力,可用力的合成法求解。

物块共受三个力作用:重力mg 、支持力N 、摩擦力f ;由平衡条件可知,这三个力的合力为0,即支持力N 、摩擦力f 的合力与重力mg 等大反向,故D 选项正确

【例3】如图5-3所示,地面上放在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现有斜向

上的力F 拉物块,物块仍处于静止状态,则拉力F 与物体所受到摩擦力f 的合力方向为( )

A 、斜向左上;

B 、斜向右上;

C 、竖直向上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解析〗物块共受四个力作用,重力G 、拉力F 、摩擦力f 以及支持力N ,其受力图如图5-4所示,我们可以用力的合成法,把四力平衡转化成二力平衡:即F 与f 合成,G 与N 合成,G 与N 的合力一定竖直向

下,故F 与f 的合力一定竖直向上,故答案C 正确。

【例4】如图5-5所示,重物的质量为m ,轻细绳AO 与BO 的A 端、B 端固定,平衡时AO 水平, BO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AO 拉力1F 和BO 拉力2F 的大小是 ( )

A 、1F mg =; B. 1cot F mg θ=;

C. 2sin F mg θ=;

D. 2sin mg

F θ

=;

〖解析〗 根据三力平衡特点,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可作出图5-6所示矢量图,由三角形

知识可得1cot F mg θ=,2sin mg

F θ

=.所

以正确选项为B D 。

6、拉密原理法

拉密原理:如果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各力的大小分别与另外两个力所夹角的正弦成

正比.在如图6-1所示情况下,原理表达式为

1

2

3

1

23s i n s i n

s i n

F F F θθθ== 【例1】如图6-2所示装置,两根细绳拉住一个小球,保持两绳之间夹角θ不变;若把整个装置顺时针缓慢转动090,则在转动过程中,试分析CA 绳拉力1F 大小和CB 绳拉力2F 大小如何变化.

图 6-2 图 6-3

〖解析〗在整个装置缓慢转动的过程中,可以认为小球在每一位置都是平衡的.小球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如图6-3所示,根据拉密原理有12sin sin sin F F mg β

α

θ

==,由于θ不

变, α由090逐渐变为0180,sin α会逐渐变小直到为零,所以2F 逐渐变小直到为零;由于β由钝角变为锐角,sin β先变大后变小,所以1F 先变大后变小. 【例2】如图6-4所示,不计重力的细绳AB 与竖直墙夹角为060,轻杆BC 与竖直墙夹角为030,杆可绕C 自由转动,若细绳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00N ,轻杆承受的最大压力为300N ,则在B 点最多能挂多重的物体?

〖解析〗 以节点B 为研究对象,受力如

图6-5所示,本题可用合成法、分解法或正交分解法处理,下面利用拉密原理法求解:

000

sin(18030)sin120sin 90BC AB F F G

==- ① 则有3BC AB F F = ②

若300BC F N =为基准,由②求得:

1003200AB F N N =<,可满足题设要求.

若200AB F N =为基准,由②求得:

2003300BC F N N =>,不满足题设要求.

故以300BC F N =为基准,代入①求得:

图 5-3 图 5-2

图 5-4

图 6-1

图 6-4

图 6-5

2003346.4sin 60BC

F G N N =

==,即在B 点最多能挂重为346.4N 的物体.

【例3】重为G 的球放在光滑斜面上,并用轻绳系在墙上,斜面倾角为θ,绳与竖直墙所成的角为β,如图6-6所示,则绳对球的拉力大小为 ,斜面对球的支持力大小为 。 〖解析〗由于斜面是光滑的,球在斜面上不受摩

擦力,球静止在斜面上,受到三

个力作用:重力G ,斜面弹力N 和绳的拉力T ,如图6-7所示,由拉密原理知: sin()sin()sin()

G N T

θβπβπθ==+--,求得绳对球的拉力大

小sin sin()T G θθβ=+,斜面对球的支持力sin sin()

N G β

θβ=+。 【例4】一个质量为50kg m =的均匀圆柱体,放在台阶的旁边,台阶的高度h 是柱体截面半径r 的一半,如图6-8所示是柱体横截面,A 点是过P 点直径的另一端点,与台阶接触点

(图中P 点所示)是粗糙

的。现要在图中柱体上A 点施加一最小的力,使柱体刚能开始以P 为轴向台阶上滚动,则所施加的力F 大

小为 ,台阶对柱体的作用力P F 大小为 。 〖解析〗圆柱体受三个力的作用,沿力的作用线移动力的作用点不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如图6-9所示,此

三力相交于'O 点,此三力平衡,则有: sin[()]sin()sin()22

P

mg

F F πππθααθ=

=

---+ 由于a r c c o s 3

r h r π

θ-==,所以

t a n 3t a n 22

r r θα=

= 由

此可求得:

sin()3

cos 4F mg mg θαα-=

= cos 7

cos 4

P F mg mg θα=

= 【例5】重为G 的匀质棒AB 的两端各系一轻绳,系在A 端的绳1另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再将系在B 端的绳2用力拉到绳处于水平方向,使系在A 端的绳1与水平面成α角,如图6-10所示,则绳1对A 端的拉力大小为 ,绳2对B 端的拉力大小为 。

〖解析〗棒在三个不平行力的作用下静止,此三力的作用必交于一点,如图6-11所示,由拉密原理知:

sin()sin sin()

22

A B

G T T πππαα==

-+ 由此求得:绳1对A 端的拉力大小sin A G

T α

=,绳2对B 端的拉力大小cot B T G α=。

7、三力会交原理法

若物体受三个非平行的力作用而保持平衡,则这

三个力必相交于一点.称为三力会交原理.

【例1】 长度为L 的质量分布不均的木棒, 木棒用

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而处于水平位置,细绳与天

花板间的夹角分布为003060、,如图7-1所示,求木棒的重心离右端B 的距离. 〖解析〗该题是质量分布不均的木棒,其重心位置未知,无法直接求重心离右端的距离.根据三力会交原理,木棒受两细绳和重力三个力作用,这三个力必然交于一点O ,如图7-2所示,则P 点为重心位置.设OP a =,PB x =.由几何关系则有:0tan 60a x =,

0tan30a L x =-.可求得4L x =. 图 7-1 图 7-2

【例2】如图7-3所示,质量为m 的匀质细杆,静止

在光滑的半球形容器中,设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容器在A 点和B 点给杆的支持力各为多大?

图7-3 图7-4 图7-5

〖解析〗细杆受三个力的作用,受力图如图7-4所示,由三力会交原理可知,这三个力必然交于一点P ,如图7-5所示,由正弦定理结合图7-6,则

有:sin sin(

2)sin[(

2)]

2

2

B A N N mg π

π

θ

θπθθ==

---- 图 6-10 图 6-11

图 6-6 图 6-7

图 6-8

图 6-9

解得:tan

A

N mgθ

=cos2

cos

B

mg

N

θ

θ

=

【例3】如图7-7所示,木板AB的重力不计,A端用

铰链与墙壁成夹角0

30

θ=,圆柱体重为G,D为AB的

中点,绳BC水平,求木板A端所受的力的大小.(各

接触点的摩擦均不计)

图 7-7 图 7-8 图 7-9 图 7-10

〖解析〗先以圆柱体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G、板

的弹力

1

N和墙的弹力

2

N作用,其受力图如图7-8所

示,根据拉密原理得:1

00

sin90sin150

N G

=,解得:12

N G

=.

再选木板AB为研究对象,它受到绳BC的拉力T、圆

柱体的压力

N

F和铰链的作用力F这三个力作用,如图

7-9所示,根据“三力会交原理”, 这三个力的作用

线必然会交于同一点O,如图7-10所示,再根据拉密

原理得:N

00

sin150sin60

F F

=,又有:1

N

2

N G

F==.解得:

23

N

3

F=.

【例4】如图7-11所示,一半径为R的圆柱,其重心

不在球心O,现将它置于水平光滑地面平衡时,球与地

接触点为A(图a),若将它放在倾角为o

30的粗糙斜

面上(图b),刚平衡时(f

足够大)球与斜面接触

点为B,已知o

30

AOB

∠=,求重心与O点的距离。

〖解析〗由图(a)知,重心P必在OA上,由图(b)

和三力会交原理知,斜面的支持力N与斜面的摩擦力

f交于点B,重力必过点B,重心P必为MB与OA交

点,MB为铅垂线,如图7-12所示。已知o

30

AOB

∠=,

又o

30

PBO

∠=,所以

3

2

3

233

OB R R

PO PB

==?==.

8、力的分解法

由一个已知力求解它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

力的合成的逆过程,也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由

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力的合成是惟一的,而力的分

解则可能多解,但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力的分解必须

依据力的作用效果来进行的,答案同样是惟一的。

利用力的分解法解题时,先找到要分解的力,再

找这个力的作用效果,根据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分力的

方向,然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这两个分力。

【例1】刀、斧、刨等切削工具都叫劈,劈的截面是

一个三角形,如图8-1所示,设劈的面是一个等腰三

角形,劈背的宽度是d,劈的侧面的长度是L,使用劈

的时候,在劈背上加力F,则劈的两侧面对物体的压

12

F F

、为()

A、

12

F F F

== B、

12

L

F F F

d

==

C、

12

d

F F F

L

==D、以上答案都不对

〖解析〗由于F的作用,使得劈有沿垂直侧面向外挤

压与之接触物体的效果,故所求的

12

F F

、大小等于F

的两个分力,可用力的分解法求解。如图8-2所示,

将F分解为两个垂直于侧面向下的力''

12

F F

、,由对称

性可知,''

12

F F

=,根据力的矢量三角形'

1

OFF

?与几何

三角形BAC

?相似,故可得:

'

1

F F

L d

=,所以''

12

L

F F F

d

=

=,

由于'

11

F F

=,'

22

F F

=,故

12

d

F F F

L

==

图 8-1 图 8-2 图 8-3

【例2】图8-3所示,用两根轻绳将质量为m的物块

悬挂在空中,已知ac和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

30和0

60,则ac绳和bc绳中拉力的大小分别为

()

A、31,

22

mg mg B、13

,

22

mg mg

C、31,

42

mg mg D、13

,

24

mg mg

〖解析〗由于小球重力G的作用,使

得小球有沿两绳方向斜向下拉紧绳

的效果,故两绳的拉力大小等于重力

的两个分力,力的分解图如8-4所示,由几何知识可得:

1

cos30

ac

T G mg

==0

2

cos60

bc

T G mg

==

【例3】如图8-5所示,两完全相同的小球在挡板作

用下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左图中挡板为竖

直方向,右图中挡板与斜面垂直,则左右两种情况下

小球对斜面的压力之比是()

A、1:1

B、2

1:cosθ C、2

1:sinθ D、1:tanθ

图 8-5 图 8-6

〖解析〗由于小球重力G的作用,使得小球有沿垂直

侧面向下挤压斜面及沿垂直挡板方向挤压挡板的效

果,故所求的小球对斜面压力大小等于重力G沿垂直

斜面方向的分力,可用力的分解法求解,如图8-6所

求,左图情况下将G分解成

1

G和

2

G,右图情况下将G 图7-11 图7-12

图 8-4

巧学高中物理 动力学叠加系统

高中物理巧学妙解王 第二章 高频热点剖析 ---84--- 一、动力学中的叠加系统 在动力学中常会遇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叠放在一起的问题,这类问题具有知识容量大、研究对象不单一、物理过程比较复杂、几何条件隐蔽等特点,以致许多考生甚至教师对其求解感到困惑.下面就针对这类问题的求解思路作一总结. 一、无相对运动的叠加问题 这类问题因物体之间无相对运动,所以一般用整体法与隔离体求解,若系统内力已知,则用隔离法求加速度,再用整体法求外力;若系统外力为已知,则用整体法求加速度,再用隔离法求内力. 【例1】如图1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着质量为3kg 的小车A ,小车A 上又放着质量为2kg 的物体B ,现施加一水平推力F 在物体B 上,当F 逐渐增大到4N 时B 恰好在小车A 上相对于小车滑动;如 果将水平推力作用在A 上,且不使B 在A 上有相对滑动,则施加的最大推力max F 是多少?(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解析〗当推力F 小于4N 时,作用在A 上的静摩擦力使A 和B 一起加速运动;当F 增大到4N 以后,因最大静摩擦力不足以提供A 的加速度,故B 和A 之间将发生相对滑动.设A 、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max f ,当F 作用于B 时可用整体法求加速度,再用隔离法求内力max f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列出: 1()A B F m m a =+ ① max 1A f m a = ② 当外力F 作用在A 上时,则用隔离法求加速度,再用整体法求最大推力max F ,故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列出: max 2B f m a = ③ max 2()A B F m m a =+ ④ 联立①②③④得:max 6N F = 【例2】如图2所示,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 物块A 叠放在物体B 上,B 的上表面水平;当A 随B 一起沿斜面下滑时,A 、B 保持相对静止,求B 对A 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解析〗 当A 随B 一起沿斜面下滑时,A 受竖直向下的重力mg 、B 对A 竖直向上的支持力N 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 而加速运动,如图3所示. 设B 的质量为M ,以A 、B 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 定律有:()sin ()M m g M m a θ+=+,解得: sin a g θ=. 再将A 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将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分解如图3所示,则有: cos sin cos x a a g θθθ==,2sin sin y a a g θθ== 所以有:sin cos x f ma mg θθ== 又2sin y mg N ma mg θ-== 得:2s N mgco θ=. 二、叠加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且有相对运动 这类情况中,叠加系统因受外力作用且加速度不同而存在相对运动,具体求解时一般采用隔离法,即“锣当锣打,鼓作鼓敲”,认真分析系统内每个物体在不同阶段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建立清晰的物理图景,然后由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动量定理或动能定理列方程,同时抓住叠加体之间的位移关系或几何条件列式,再联立求解. 【例3】如图4所示,一木板静止在光滑且足够长的水平面上,木板质量为 4kg M =,长为 1.4m L =,木板右端放一小滑块,滑块质量为1kg m =,其尺寸远小于L ,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μ=(210m/s g =). (1)用恒力F 作用在M 上,为使m 能从M 上滑落,F 大小的范围如何? (2)其他条件不变,若恒力22.8N F =始终作用在M 上,且最终使m 从M 上滑落,则m 在M 上面滑动的时间多长? 〖解析〗(1)取滑块m 为研究对象,m 与木板M 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 N F F mg μμ== m 在滑动摩擦力f F 作用下向右运动的加速度为: 214m/s f F a g m μ= == 取木板M 为研究对象,M 在拉力F 和滑动摩擦力f F 作用下向右运动的加速度为:2f F F a M -= 使m 从M 上面滑落的条件是21a a >,即 f f F F F M m ->. 联立以上四式可解得:()20N F M m g μ>+= (2)设m 在M 上面滑动的时间为t ,恒力22.8N F =时M 的加速度为:22 4.7m/s f F F a M -= = 小滑块在时间t 内运动位移为:2111 2x a t = 木板在时间t 内运动位移为:2221 2 x a t = 则有:21x x L -=,由以上各式可解得:2s t = 【例4】物体A 的质量 1kg m =,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平板车B 的质量为0.5kg M =、长1m L =,如图5所示. 某时刻A 以04m/s v =向右的初速度滑上木板B 的上表面,在A 滑上B 的同时,给B 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忽略物体A 的大小,已知A 与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2μ=,重力加速度取210m/s g =.试求: (1)若5N F =,物体A 在小车上运动时相对小车滑行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如何尽快提高初中物理成绩[1]

如何尽快提高初中物理成绩 掌握好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物理成绩也不是一件难事。 有很多同学会问“学习物理有没有捷径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学习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来不得半点含糊。虽然没有捷径,但科学的学习方法确是有的。我给大家介绍一种“6+2”学习法,所谓“6+2”学习法即在学习过程中严格贯彻“预习→上课→复习→作业→质疑→小结”六个环节,另外对于每一章或一单元进行学习前后还应该有“计划”和“系统”两个环节。下面我们来看具体的分析。 1.预习 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预习。有的同学不注重听课前的这一环节,会说我在初中从来就没有这个习惯。这里我们需要注意,高中物理与初中有所不同,无论是从课程要求的程度,还是课堂的容量上,都需要我们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 在每次上课前,抽出一段时间(没有时间的限制,长则20分钟,短则课前的5、6分钟,重要的是过程。)将知识预先浏览一下,一则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二则可以使我们明确课堂的重点,找出自己理解上的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听课,有的同学感到听课十分吃力,原因就在于此。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预习可以培养锻炼我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要知道以后进入大学深造或走上工作岗位,这些可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应该逐渐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2.上课 上课是我们学习的中心环节。对此我准备强调三个问题: (1)主动听课。 有人将我们的听课分成了三种类型:即主动型、自觉型和强制型。主动型就是能够根据老师讲课的程序主动自觉地思考,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推理性的思维和接受;自觉型则是能对老师讲课的程序进行思考,能基本接受讲解的内容和基础知识,对难点和重点一般不能进行自觉推理思维,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这一过程;而强制型则是指在课堂学习中,思维迟缓,推理滞留,必须在老师的不断指导启发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那么,你属于哪一种类型呢?我说,如果你属于强制型,那你要试着改变自己,由强制型变为自觉型;如果你是自觉型,那么你就要加强主动意识,努力变成主动型,毕竟“我们是学习的主人”!总之,我们应该以主动的态度去听讲,积极地进行思考,努力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 (2)注意课堂要点。 要听好课,我们应善于抓课堂的要点,这主要是指重点和难点两个方面。上课时,我们应有意识地去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老师在讲课时总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点上,进行到重要的地方,或放慢速度,重点强调;或板书纲目,理清头绪;或条分缕析,仔细讲解等,我们应培养自己善于去抓住这些。对于难点,则可能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我们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到时候注意专心专意,仔细听讲。总之,我们要做到“会听”,能“听出门道”。 (3)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

提高物理成绩的利器——巧学妙解王

第一章、方法与技巧讲解 1、整体法 整体法是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或全过程去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把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多个物体,多个状态,或者多个物理变化过程组合作为一个融洽加以研究的思维形式。整体思维可以说是一种综合思维,也是多种思维的高度综合,层次深、理论性强、运用价值高。因此在物理研究与学习中善于运用整体研究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一方面表现为知识的综合贯通,另一方面表现为思维的有机组合。灵活运用 整体思维可以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显现“变”的魅力,整体法的思维特点就是本着整体观念,对系统进行整体分析,是系统论中的整体原理在物理中的具体应用,它把一切系统均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从而揭示事物 的本质和变化规律,而不必追究系统内各物体的相互作用和每个运动阶段的细节,因而避免了中间量的繁 琐推算,简捷巧妙地解决问题。整体质量等于它们的总质量;整体电量等于它们电量代数和。 整体法适用于求系统所受的外力,作为整体的几 个对象之间的作用力属于系统内力不需考虑,只需考 虑系统外的物体对该系统的作用力,故可使问题化繁为简。 【例1】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放着一个三角形木块abc , 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12m m 、的两个 物体,且12m m >,如图1-1所示,若三角形木块和两 个物体都是静止的,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 ( ) A 、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 、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 、有摩擦力的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因 12m m 、、12θθ、的数值均未给出; D 、以上结论都不对; 〖解析〗由于三角形木块和斜面上的两个物体都是静止的,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如图1-2所示,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12()m m M g ++和地面的支持力N F 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无任何滑动趋势,因此 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所以D 正确. 【例2】如图1-3所示,人和车 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人用水平力F 拉绳子,图中两端绳子均处于水平方向,不计滑轮质量及摩擦,如果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且水平地面是光滑的,则车的加速度为 . 〖解析〗要求车的加速度,似乎需将车隔离出来才能求解,事实上,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即人和车有相同的加速度,所以可将人和车看作一个整体,对整体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即可. 将人和车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整体受到重力、水平面的支持力和两条绳的拉力。在竖直方向重力与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绳的拉力为2F ,所以有:2()F M m a =+,解得:2F a M m =+ 【例3】有一个直角架AOB ,OA 水 平放置,表面粗糙,OB 竖直向下,表面光滑,OA 上套有小环P ,OB 上 套有小环Q ,两个环的质量均为m ,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 图1-4所示。现将P 环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两环再次 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相比,OA 杆对P 环的支持力N 和细绳上的拉力T 的 变化情况是( ) A .N 不变,T 变大 B .N 不变,T 变小 C .N 变大,T 变小 D .N 变大,T 变大 〖解析〗先把P Q 、看成一个整体,受力如图1-5所示, 则绳对两环的拉力为内力,不必考 虑,又因OB 杆光滑,则杆在竖直 方向上对Q 无力的作用,所以整体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和OA 杆对它的支持力,所以N 不变,始终等于P Q 、的重力之和。再以Q 为研究 对象,因OB 杆光滑,所以细绳拉 力的竖直分量等于Q 环的重力,当P 环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发现细绳和竖直方向夹角 α变小,所以在细绳拉力的竖直分量不变的情况下, 拉力T 应变小。由以上分析可知应选B. 【例4】在水平光滑桌面上放置两个物体A B 、如图 1-6所示,1kg A m =,2kg B m =,它们之间用不可伸长 的细线相连,细线质量忽略不计, A B 、分别受到水平向左拉力110N F =和水平向右拉力240N F =的作用,求A B 、间细线 的拉力. 〖解析〗由于细线不可伸长,A B 、有共同的加速度, 则共同加速度为:2214010 10m/s 12 A B F F a m m --===++ 对于A 物体:受到细线向右拉力F 和1F 拉力作用,由 牛顿第二定律得:1 A F F m a -= 即11011020N A F F m a =+=+?= 【例5】 如图1-7 示,质量为M 的 图1-1 图1-2 O P A Q B 图1-4 图1-5 A F 1 B F 2 图1-6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及例题

时间+汗水≠效果 苦学、蛮学不如巧学 第一部分高中物理活题巧解方法总论 整体法隔离法力的合成法力的分解法力的正交分解法加速度分解法加速度合成法速度分解法速度合成法图象法补偿法(又称割补法)微元法对称法假设法临界条件法动态分析法利用配方求极值法等效电源法相似三角形法矢量图解法等效摆长法 等效重力加速度法特值法极值法守恒法模型法模式法转化法气体压强的参考液片法气体压强的平衡法气体压强的动力学法平衡法(有收尾速度问题)穷举法通式法 逆向转换法比例法推理法密度比值法程序法等分法动态圆法放缩法电流元分析法估算法节点电流守恒法拉密定理法代数法几何法 第二部分部分难点巧学 一、利用“假设法”判断弹力的有无以及其方向 二、利用动态分析弹簧弹力 三、静摩擦力方向判断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 五、物体的受力分析 六、透彻理解加速度概念 七、区分s-t 图象和v-t图象 八、深刻领会三个基础公式 九、善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几个重要推论 十、抓住时空观解决追赶(相遇)问题 十一、有关弹簧问题中应用牛顿定律的解题技巧 十二、连接体问题分析策略——整体法与隔离法 十三、熟记口诀巧解题 十四、巧作力的矢量图,解决力的平衡问题 十五、巧用图解分析求解动态平衡问题 十六、巧替换、化生僻为熟悉,化繁难就简易

十七、巧选研究对象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环节 十八、巧用“两边夹”确定物体的曲线运动情况 十九、效果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法宝 二十、平抛运动中的“二级结论”有妙用 二十一、建立“F供=F需”关系,巧解圆周运动问题 二十二、把握两个特征,巧学圆周运动 二十三、现代科技和社会热点问题——STS问题 二十四、巧用黄金代换式“GM=R2g” 二十五、巧用“比例法”——解天体运动问题的金钥匙 二十六、巧解天体质量和密度的三种方法 二十七、巧记同步卫星的特点——“五定” 二十八、“六法”——求力的功 二十九、“五大对应”——功与能关系 三十、“四法”——判断机械能守恒 三十一、“三法”——巧解链条问题 三十二、两种含义——正确理解功的公式,功率的公式 三十三、解题的重要法宝之一——功能定理 三十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总功为零吗——摩擦力的功归类 三十五、“寻”规、“导”矩学动量 三十六、巧用动量定理解释常用的两类物理现象 三十七、巧用动量定理解三类含“变”的问题 三十八、动量守恒定律的“三适用”“三表达”——动量守恒的判断 三十九、构建基本物理模型——学好动量守恒法宝 四十、巧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多体问题 四十一、巧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多过程问题 四十二、从能量角度看动量守恒问题中的基本物理模型——动量学习的提高篇四十三、一条连等巧串三把“金钥匙”

解缙巧对

解缙巧对 解缙,字大绅,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1369年12月6日)出生在吉水鉴湖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洪武二十一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洪武三十五年至永乐五年(1402-1407年)任内阁首辅。 解缙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父亲解开,一心从事著述、办学,培养人才;母亲高妙莹,不但贤良淑慧,而且通书史、善小楷、晓音律。解缙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传说他自幼颖敏绝伦,有“神童”之称。他的母亲画地为字,于腿盖中教之,一见不忘。5岁时,父教之书,应口成诵;7岁能述文,赋诗有老成语;10岁,日数诵千言,终身不忘;12岁,尽读《四书》《五经》,贯穿其义理。洪武二十一年廷试与兄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当时解缙一家一门三进士,被当地人传为佳话。 解缙在吉水鉴湖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其中最让当地人耳熟能详的就是他和李尚书的故事。 这年春节,解缙在家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对门住着告老还乡的李尚书,看了这副对联很不高兴,心想:这小子倒是很有才华,只是未免太狂妄了。于是故意刁难他,就命仆人把竹子砍了一半。不一会,家人来报,解缙的春联改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李尚书听罢,很是惊奇,令人把竹子连根挖出,不料解家的春联又改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李尚书目瞪口呆。 这一天,李尚书大宴宾客,请了吉水所有的士绅名流,文人雅士。大家玩到兴致高的时候,便开始吟诗作对。李尚书有心借此机会考考解缙的才学,便叫仆人去把解缙请来,并吩咐如此如此。解缙来到李府,只见大门紧闭。仆人说主人吩咐要他从小门进入,他站在大门口硬是不走小门,仆人不开,他便转身就走。李尚书闻情走来大声说:“小犬无才嫌路狭。”解缙即答:“大鹏展翅恨天低。”李尚书听了大吃一惊:我骂他小狗,他竟敢自诩为大鹏。于是赶紧开门迎接,谁知刚刚下完雨,脚下路滑,解缙刚进门就滑倒了,旁边的人都哈哈大笑。谁知他随口吟诗回敬:“春雨贵如油,下得满地流。滑倒一君子,笑杀一群牛。” 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权贵们见他狂妄,便有心刁难。刚入席,一权贵便想借题嘲笑他母亲在家纺织,父亲挑担上街叫卖的贫寒身世,对他说:“听说才子能出口成对,今日请你以你父母职业为题如何?”解缙听了,明知是奚落自己,不慌不忙地吟道:“严父肩挑日月,慈母手转乾坤。”众人听了,无不拍案叫绝。 另一显贵见解缙身穿绿袄,便也出一上联讥讽他:“井里哈蟆穿绿袄。”解缙见那人身穿红袄,灵机一动说出下联:“锅中螃蟹着红袍。”众人哈哈大笑。那显贵听了不悦:我只是把他比作活哈蟆,他却把我咒死了。但又无理发泄,只好自认倒霉。 酒过三巡,尚书想要压住解缙的口气,用手往天上一指,自鸣得意地说:“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解缙听罢,用脚在地上一顿,说:“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口气比他还高。尚书奈何不了,哭笑不得。

快速提高物理成绩的方法

快速提高物理成绩的方法 快速提高物理成绩的方法 重视实验,勤于实验 电学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难点,也是高考常考的内容,因此一定要学好这部分的内容。在做实验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及步骤,注意观察,做好每一个实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实验,并且到实验室进行验证。这对实验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 听讲与自学相结合 较之高一,高二的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听教师的讲解,跟上教师的思路。上课认真听,是同学们学习方法、提高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听课中要积极思考,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听讲获得解答。要达到课堂的高效率,必须在课前进行预习,预习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迅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预习既增加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审题能力。久而久之,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定期复习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定期复习总结的好习惯。复习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升华提高的过程。一是当天复习,这是高效省时的学习方法之一。二是章末复习,明确每章知识的主干线,掌握其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找出节与节之间、章与章之间的联系,建立新的认识结构和知识系统。既巩固和加深了所学知识,又学到了方法,提高了能力。物理上单纯需要记忆的内容不多,多数需要理解。通过系统有效的复习,就会发现,厚厚的物理教科书其实是“很薄的”。要试着对做过的练习题分类,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尽快改变不良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

高中物理的解题的方法 不要“题海”,要有题量 谈到解题必然会联系到题量。因为,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方面给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陷阱,这样就得有较多的题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题目必是习以为常,我们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巩固基础知识。那做多了题就一定会陷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缺乏基本要求,思维跳跃性大,质量低劣,几乎类同题目重复出现,造成学生机械模仿,思维僵化,用定势思维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至于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的题,百解不厌,真是一种学习享受。这样的题解得越多,收获越大。解题多了,并不就一定加重学生负担,只有那些脱离学习对象实际,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的,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虽然题目不多,但积重难返,犹如陷入题海。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和质量,离不开解题,而且要有一定的题量给予保证,并以真正理解熟练掌握为题量的下限。 不求模型,要求思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样的道理,解题有法,但无定法。所以,我们不能用通用模型的方法解多种不同的题。首先,文理科的思维特点有差异,文科侧重理性思维,而理科侧重逻辑思维。数学偏重图文与函数关系的分析推导,而物理突出具体问题高度概括,抽象出物理模型。 我们不能盲目地迷信某种模型解题,它会束缚你发散探索的思路,只能让你走进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的死胡同。提倡独立思考,重在方法的迁移和变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就什么,该用什么就用什么的理念解每道题,以不变应万变。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使自己的脑子真正活起来,通过解题获得成就感。 不贪难题,要抓“双基”

怎样提高孩子物理成绩

怎样提高孩子物理成绩 怎样提高孩子物理成绩?懂的标准是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 怎样提高孩子物理成绩 第一要切实学懂每个知识点。 懂的标准是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 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为了学懂,同学们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认真阅读课本;认真听讲;理论联系实际。 课本知识是前人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准确精练,不是随便看一遍就可弄懂的,必须反复阅读和揣摩,通过课前的阅读了解知识重、难和疑点?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听讲,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一般会比课本更具体更详细。认真听讲,一方面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 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此外,重视实验,理论联系实际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是因为物理知识都是从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不仅能提高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第二,学习物理,要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中学的物理规律并不多,但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假设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独立作用原理以及迭加合成原理等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 第三,要即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则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即时完成作业,有余力的同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阅读适量的课外书籍,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实践表明,物理成绩优秀的同学,无不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这是因为,不同的书籍,不同的作者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阐述问题,阅读者可以从各方面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学到很多巧妙更简捷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这方面我自己就有切身的体会,见识一多,思路当然就活了。 怎样提高孩子物理成绩 一、高中学习的特点 1、高中教材的特点 (1)知识量增大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 知识量比初中的大。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 力学知识点增为90个。 (2)理论性增强这是最主要的特点。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

如何尽快提高初中物理成绩

如何尽快提高初中物理 成绩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如何尽快提高初中物理成绩 掌握好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物理成绩也不是一件难事。 有很多同学会问“学习物理有没有捷径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学习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来不得半点含糊。虽然没有捷径,但科学的学习方法确是有的。我给大家介绍一种“6+2”学习法,所谓“6+2”学习法即在学习过程中严格贯彻“预习→上课→复习→作业→质疑→小结”六个环节,另外对于每一章或一单元进行学习前后还应该有“计划”和“系统”两个环节。下面我们来看具体的分析。 1.预习 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预习。有的同学不注重听课前的这一环节,会说我在初中从来就没有这个习惯。这里我们需要注意,高中物理与初中有所不同,无论是从课程要求的程度,还是课堂的容量上,都需要我们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 在每次上课前,抽出一段时间(没有时间的限制,长则20分钟,短则课前的5、6分钟,重要的是过程。)将知识预先浏览一下,一则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二则可以使我们明确课堂的重点,找出自己理解上的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听课,有的同学感到听课十分吃力,原因就在于此。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预习可以培养锻炼我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要知道以后进入大学深造或走上工作岗位,这些可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应该逐渐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2.上课 上课是我们学习的中心环节。对此我准备强调三个问题: (1)主动听课。 有人将我们的听课分成了三种类型:即主动型、自觉型和强制型。主动型就是能够根据老师讲课的程序主动自觉地思考,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推理性的思维和接受;自觉型则是能对老师讲课的程序进行思考,能基本接受讲解的内容和基础知识,对难点和重点一般不能进行自觉推理思维,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这一过程;而强制型则是指在课堂学习中,思维迟缓,推理滞留,必须在老师的不断指导启发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那么,你属于哪一种类型呢?我说,如果你属于强制型,那你要试着改变自己,由强制型变为自觉型;如果你是自觉型,那么你就要加强主动意识,努力变成主动型,毕竟“我们是学习的主人”!总之,我们应该以主动的态度去听讲,积极地进行思考,努力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 (2)注意课堂要点。 要听好课,我们应善于抓课堂的要点,这主要是指重点和难点两个方面。上课时,我们应有意识地去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老师在讲课时总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点上,进行到重要的地方,或放慢速度,重点强调;或板书纲目,理清头绪;或条分缕析,仔细讲解等,我们应培养自己善于去抓住这

高中物理复习-用逆向思维巧解运动学问题

用逆向思维巧解运动学问题 金军 匀减速运动中的某些问题,用常规解法来解,步骤往往比较多,或似乎无法求解;如改用逆向思维来考虑,不仅能顺利求解,而且步骤也比较简便。此处所谓逆向思维是把运动的“末状态”当作“初状态”,而把物体的运动逆时间顺序倒过来考虑。 例1: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静止的物体,在最后三个连续相等的运动时间内通过的位移比是。 解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开始的三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比为:1:3:5,如把这题中的运动倒过来逆时间顺序考虑,可用上前面的规律,则可得答案为:5:3:1。 例2:一物体以4m/s2的加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求物体停止前的第2s内通过的路程。 解析:按常方法考虑似乎缺少条件,无法求解。如改用逆思维,将物体看成从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4m/s2的匀加速运动,它在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与题目所求的物体在静止前的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 s=at22/2- at12/2=4×22/2- 4×12/2=6m。 例3:一小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自光滑斜面的底端a点上滑,最远可达b点,e为ab的中点,已知物体由a到e的时间为t0,则它从e经b再返回e所需时间为[ ] A.t0 B.(2-1)t0 C.2 (2+1)t0 D. (22+1)t0 解析:由逆向思维可知物体从b到e和从e到a的时间比为:1:(2-1);即:t:t0= 1:(2-1),得t= (2+1)t0,由运动的对称性可得从e到b和从b到e的时间相等,所以从e 经b再返回e所需时间为2t,即 2 (2+1)t0,答案为C。 例4: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粗糙的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静止下来。若物体在最初5s内通过的路程与最后5s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1:5,求此物体一共运动了多长时间。 解析:由题意可知运动时间大于5s,但比10s大,还是小还是相等,无法确定。下图是按运动时间大于10s画出的示意图。 设总的运动时间为t,用逆向思维考虑,将物体看成 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 s2=at22/2=25a/2 (1) s1=at2/2- a(t- t1)2/2 (2) 又:s1:s2=11:5 (3) 联立(1)、(2)、(3)解得:t=8s

2020年快速提高物理成绩的诀窍!!!

2020年快速提高物理成绩的诀窍 同学们对学好物理深感不易,主要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所致。首先要肯定的是高考中物理没有难题,所谓难题只是一些基础题的简单组合。如果你根据以下几点去做,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你的物理成绩将迅速提高,同学和老师都会感到惊讶。 1. 重视三个基本。即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打开物理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从而避免解题中出现张冠李戴、 生搬硬套。 2.适量做题。做题是检验学习成效的主要方法,做题之前要对题目进行逐字、逐句、逐段分析。许多题意并非“直白表达”。要看懂题外之话、理解弦外之音,因为解题的突破口就在其中。有时间多做点题更好! 3.熟悉若干种典型模型。大题是小题的组合,小题是基本模型的应用。由于组合方式不同,所以题目千变万化。但是基本模型是相同的,特别是力学问题或力、电综合问题更是如此。 4.学会作图。物理过程或物理情景总是可以用图来表达的,作好一个规范的示意图就成功了一半。示意图不仅是理解题意的需要,有

些方程也隐含其中。力学问题如果不作出正确的图来表达题意,几乎无法着手。 5.播放过程。物理事件总是发生在一段时间和空间内,总有一个过程。必须对事件的发生、过程、结果有准确的理解。复杂的过程要在头脑中反复“播放”,然后针对这个过程遵循哪些规律,写出方程。学习物理最忌讳的是死记公式。 6.多做比较。做完一个题之后加以总结,梳理一遍解题思路。并与以前做过的题相比较,回忆与哪个题有相似之处,不同处在哪?这样既省时又有效,能以少胜多。 7.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反复看课本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几乎所有的尖子生都有如此的体会。课本是最好的老师。但凡物理成绩不好或平庸者,都是基础知识不牢。你自以为学好了,但实际上却没有理解好那些最基本的概念、定理。不信的话,你可以翻开课本目录,一节一节地仔细回想相关的内容,这个时候你就会明白你的不懂之处在哪里。对于一个物理概念,你要从深层次地去理解它。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关于基本概念,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速率。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而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

(完整版)高中物理解题技巧

物理快速解题技巧 技巧一、巧用合成法解题 【典例1】 一倾角为θ的斜面放一木块,木块上固定一支架,支架末端用丝线悬挂一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运动,如图2-2-1所 示,当细线(1)与斜面方向垂直;(2)沿水平方向,求上述两种情况下木 块下滑的加速度.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运动,即小球与木块 有相同的加速度,方向必沿斜面方向.可以通过求小球的加速度来达到求解 木块加速度的目的. (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当细线与斜面方向垂直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2 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ma 1 所以a 1=gsin (2)当细线沿水平方向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也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3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 /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ma 2 所以a 2=g /sin θ. 【方法链接】 在本题中利用合成法的好处是相当于把三个力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则利用三角函数可直接把三个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很方便地进行力的定量计算或利用角边关系(大角对大边,直角三角形斜边最长,其代表的力最大)直接进行力的定性分析.在三力平衡中,尤其是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法求解尤为简单;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尤其合成后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更为简单. 技巧二、巧用超、失重解题 【典例2】 如图2-2-4所示,A 为电磁铁,C 为胶木秤盘,A 和C (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 ,B 为铁片,质量为m ,整个装置 用轻绳悬挂于O 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 绳上拉力F 的大小满足 A.F=Mg B.Mg <F <(M+m )g C .F=(M+m )g D.F >(M+m )g 解析: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中只有铁片在电磁铁吸引下向上做加速运动,有向上的 θ 图2-2-1 θ mg T F 合 图2-2-2 θ mg F 合 T 图2-2-3 图2-2-4

提高学生物理成绩的方法

提高学生物理成绩的方 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提高学生物理成绩的方法 1、提高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物理的学习。有的同学认为物理很难,越学越觉得自己对物理失去了兴趣,这时候要学好物理就有一定难度了,所以我们首先要保持、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那么怎么提高呢?首先要带着求知的渴望进入物理的世界。物理学习是一个探求未知的过程。要怀着好奇和求知来学习物理。把日常生活中那些有趣的现象用物理的知识解释,慢慢就会发现物理学习的乐趣。然后在平时的阅读中发现物理的奥妙。我们一直都听说的一个故事,牛顿在树下,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以及爱迪生的好多发明等。翻开久远的历史,看看科学家们的奋斗史,看看巨人的智慧。尤其是物理课本,那些公式不会再是枯燥的记忆,你要探求其中的奥妙。对于推理过程等等,你都要仔细琢磨。最后我们应该明白学习物理并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也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它更加不是老师、家长给我们的任务。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它可以解释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它是有用的,而且离我们也并不是很遥远,对这些现象的分析研究,会使我们感觉物理不是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而是生动有趣的。 2、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学习物理知识不是为了背诵定义公式,也不是为了做题,而是要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比如说简单机械的知识,杠杆的知识,惯性的知识等等,都是和我们的生活

密切相关的。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就要学会用这些知识去解释研究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学以致用。 3、关注物理实验。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课本上的结论、概念、规律都是前人通过大量实验验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些知识。这些实验有的是需要我们亲手在课堂上做的,这要求我们认真做好,有的是老师给我们做演示实验,我们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还有一些小实验是需要我们自己创造条件来做,这样我们就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我们所学的知识,比如说光学部分,一根蜡烛,一个放大镜,一张白纸板就可以做凸透镜。 4、加强习题练习。我们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解决问题,前提是我们正确的理解并掌握了这些知识,适当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概念,并起到一个检验的作用,另外练习也可以使我们了解认识身边现象发生的原因以及它的本质,还可以锻炼同学的解题能力。 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要求学习物理,你将发现物理并不遥远,它是有趣的,也不难,我们也一定能够学好它。 除了以上物理学习所特有的要求,还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时记住以下几句话: 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

2019年中考数学巧构图妙解题

2019年中考数学巧构图妙解题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对于有些代数题采用常规方法处理往往颇费周折,而利用;图形;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请看: 例1. 已知a,b,c,d都是正数,并且。 求证: 证明:作和,使斜边,,如图1)。 图1 由得:

又 所以 又 所以 即 例2. A、B两地相距64千米,甲骑车比乙骑车每小时少行4千米。如果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比乙先行40分钟,两人相遇时所行的路程正好相等。求甲、乙两人骑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解:如图2所示,AB表示A、B两地相距64千米,AC⊥AB 图2 设AC=x,表示甲的行驶速度,作BD⊥AB

设BD=x+4,表示乙的行驶速度,在AB上,取,表示甲在40分钟所行的路程,⊥AB,且=x,连结与AB交于E,表示甲、乙各在A、B处同时相向而行并相遇于E点,于是 由,得#p#分页标题#e# 解得:舍去) 于是 即甲、乙两人骑车的速度分别为12千米/小时和16千米/小时。 例3. 甲对乙说:;当我的岁数是你现在的岁数时,你才4岁。;乙对甲说:;当我的岁数是你现在的岁数时,你将61岁。;请你算一算甲、乙现在的各自岁数。 图3 解:如图3,画两条直线分别表示甲、

乙的年龄,设乙现在的年龄为x岁,从图形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当甲为x岁时,乙为4岁;当乙为x岁时,甲为岁;当乙为岁时,甲为61岁。 根据甲、乙的年龄差不变,可得 解得: 所以 答:甲现在42岁,乙现在23岁。 例4. 设a,b,c都是正实数,求证: 证明:时,显然成立。由于a,b 的地位相同,不妨假设,这时要证的不等式转化为。 图4 作△ABC如图4),CA=CB,CD为底边AB上的高,E为CD上的一点,使

还原妙解,深品文味——读孙绍振《名作细读》有感

还原妙解,深品文味——读孙绍振《名作细读》有感-中学 语文论文 还原妙解,深品文味——读孙绍振《名作细读》有感 王晓青 近日来读孙绍振先生的《名作细读》,有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笔者认为读孙先生的书,重要的不是参照他现有的解读,而是要思考:这样精辟又合理的解读从何而来?这样我们才不是“无劳收鱼”,而是“有幸获渔”!那这个“渔”究竟是什么?读至目前,笔者感受最真切,并且自认为最具可操作性的是“还原解读法”。 “还原解读法”在孙先生那里是有系统的,大致可分几个层次:1.“艺术感觉的‘还原’”(把作者省略了的,被感知和想象排除了的,变异了的,用推理和想象还原出来);2.“情感逻辑的‘还原’”(情感逻辑还原为理性逻辑,并加以比较);3.“审美价值的‘还原’”(超越善与真的审美还原);4.“历史的‘还原’”(把作品放到产生的时代的还原,并给予历史的评价);5.“流派的‘还原’”(作家所属流派艺术创作特征的还原);6、“风格的‘还原’”(把作品与作家的风格联系起来解读的还原)。就是我们在文本解读过程中,通过还原,“找到其中的矛盾,进入分析的层次”,获得对作品分析理解的操作性,并沿着文学鉴赏的正确轨道去获得作品的真实情感与艺术价值的六条有效的途径。这些方法,无论在我国语文界,抑或在西方文论中都是无人发现、无人论及的,因而更能体现其原创的价值。 正因为具有这样系统的方法,孙先生的分析往往出奇制胜。

比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关于“乐园”这两个字,按原生语义,乐园,令人想到美好的天堂,至少是风景极其精彩的地方吧。如果是一个荒废的园子,“只有一些野草”,把它当作“乐园”,可能回给人以用词不当的感觉。但是,鲁迅在开头第一段却强调说:百草园,“不过只有一些野草,但那里却是我的乐园”。这里关于“乐园”的特殊理解和运用,正透露了一个孩子的童心,离开了孩子天真的心灵是不能得到解释的。这里的乐园,具有双重含义,一重和字典里的含义有关,肯定是一种美好的场所,但同时还有另外一重含义,用来形容一种并不美好的场所,但可以和读者分享童年美好的回忆。 综观以上解读,主要是运用了“情感逻辑的还原”和“审美价值的还原”。 又如学生讨论“花木兰”,大抵就是“英勇善战”、“女英雄”之类的话语,“表面上看,这样的讨论似乎很活跃,但是老师是否可以引导学生作更深层次理解:花木兰是个女英雄,在古代,女性不承担保卫国家的责任,因此这个词也突出“雄”字,花木兰从战场回来后没有接受封官,而是回家恢复女儿身,她没有男人的政治野心。 因此,把文中人物放到所在时代,赋予时代的特征,那就不难看出木兰是一位勇敢地承担国家的责任,却也注重亲情的女英雄。 这样经过“历史的还原”,木兰的真实形象也就跃然纸上! 再谈《背影》。现在很多师生揪住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和“买橘形象不够潇洒”等问题做文章。这样的问题看似现实,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却破坏了作品的美感。我们只要想到父亲执意自己去买橘,越是不顾交通规则,越不考虑自己的安全,就越显示出对儿子的深厚情感。朱先生这篇是抒情散文,以情动人。越是没有实用价值和情感的审美价值,反差越大,越是动人。

(推荐)提高中学生物理成绩的几个方法

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 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经过多年的教学,个人觉得有如下几方面: 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才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特长。所以我特别重视课内的教学,强调打好扎实基础的重要性,消除学生好高骛远的心理。在课内教学也不能照本宣科,简单的内容少讲、略讲,适当增加课本上没有而与课本内容联系紧密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学生觉得有一定难度,而且是他们在自学过程中没看过的新鲜内容。每当讲到这些内容时,学生是最专心听、最努力学的。 课内教学因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对象的限制,不可能长时间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拔高、加深。对物理学习尖子的培养主要是利用课外的时间,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扩展,课 外活动在时间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上都能给予教师最大的自由度。 课外时间除了课外活动外还应该包括校外的活动,学生在校外的活动教师不易控制,但如果能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方法,可以取得校内活动所没有的效果。例如:在讲到“内燃机”的内容时,让学生在自学“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在家庭周围就汽车、火车等利用内燃机作为动力的交通工具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做社会调查。这个社会调查活动为期一个月,自定题目作调查总结。从交上的调查总结可看出绝大部分的学生在这一个月里,用了大量的时间去查找资料学习废气、噪声对环境污染的知识,对家庭周围交通工具的种类和不同时间段的车流量以及居民对交通工具所造成污染的感受作了深入的调查,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减小环境污染的措施和设想。在这样的课外活动里学生的收获远远比在课堂里听教师讲几节课要大的多。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更深入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是培养初中物理学习尖子最根本的方法。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在对自然现象观察的基础上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 结发展起来的。物理学的发展也是如此。所以我在培养尖子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讲解理论时,用实际事例来说明理论;讲解完理论后,用理论来解释实际问题。例如:在讲完“杠杆的平衡条件”后,我就让学生分析杆秤的制作原理。学生利用刚学过二力作用在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知识,推广出三力及三力以上作用在杠杆时的平衡条件。利用这推广得到的知识分析杆秤的确定定盘星(零刻度)、确定刻度等制作原理,并解释市场的不法商人利用改变秤砣的重量缺斤少两的欺骗行为。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高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理论的认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知识辅导与方法教育相结合 科学方法是解决科学问题的手段,方法是从知识学习到能力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沟通知识和能力的桥梁。物理学方法包括物理学研究方法、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方法和物理学理论的学习和传播方法。在知识辅导过程中,主要是进行了物理学研究方法教育和物理学理论学习方法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