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发展中的城市物理环境变迁

生态城市发展中的城市物理环境变迁
生态城市发展中的城市物理环境变迁

从城市物理环境变迁到生态城市发展的思考

——城规0801 1602080104黄亚蕾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了新的城市建设高潮。大规模的建设,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同时,必然带来其它的影响,尤其是对环境的损害。因而,本文从建筑物理环境声、光、热的角度,分析了当今城市环境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从规划的角度提出解决建议,指出生态城市是营造健康良好的城市物理环境的发展方向,同样我们也必须努力营造好的物理环境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关键词:城市规划物理环境生态可持续

1、概念及内涵

物理环境是指研究对象周围的设施、建筑物等物质系统,物理环境质量与人的身体健康和舒适程度有着密切关系。同时,物理环境也指基地自然条件和人工环境,它制约着建筑入口设里、室内外联系、形态构成等方面.如地形、气候、植被、文通和城市空间肌理等。

通过对《城市物理环境》课程的学习,我认识到城市物理环境学是基于物理学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从物理学角度探讨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物理环境同人类的相互作用,进而分析出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方案。环境物理学是一门未完全成形的学科,目前包括环境声学、环境振动学、环境热学、环境光学、环境电磁学和环境空气动力学等分支。相对于郊区、农村,城市人口更为密集,活动更为活跃,因此,由于人类行为产生的环境物理问题在城市更为明显。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城市环境物理问题的泛化和深化,城市环境物理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物理环境”问题

我国城市目前的建设基本思路是做大,把城市做得越大越好。因此,城市的基本发展模式就是“摊大饼”,城市由中心逐渐向外扩大,以致城市的外环路越修越多。城市要扩大,必须大量地征用农田,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道路越修越宽、越修越多,这些都造成城市硬质地面增加。开发商为了经济效益,楼层建得越来越高,相邻建筑间距越来越小。同时,“亮化工程”成为这些年城市建设的另一潮流,街道、建筑、树木、河、湖、桥、广场等到处都装了各种各样的彩灯,形成“夜如白昼”的场面。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现状如下:

(1)“摊大饼”式的扩大;

(2)照抄照搬,千篇一律,缺乏特色;

(3)道路、广场越来越多,硬质地面增加;

(4)行政决策缺乏理论依据,因而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急功近利、不顾全大局的思想时有表现; (5)环境破坏较大;

(6)施工工艺落后,设计脱离城市现状,往往大建,浪费较大。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城市建设往往伴随着环境的破坏,而且很

多城市的设计规划过程中没有对物理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没有组

织相应的专家进行可行性分析、调研,因而造成很多物理环境问题。

2.1城市声环境——噪声污染与控制

“摊大饼”式的城市建设模式,使城市的中心城道路机动车密度

增加,道路交通网逐渐扩大和外延,并增加大量的高架立交和轻轨路桥,使得城市交通噪声声级不仅难以下降,且交通噪声影响范围扩大,由地面向高空发展。

中心城和城镇经济的发展,促使农村劳力向城镇转移,人口密度的增加和人们社会活动的频繁也造成社会生活噪声和商业性噪声增加。城市为了增加就业,带动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较快,新建酒店、宾馆和办公大楼通风、空调、油锅炉、冷却塔、娱乐等配套设施均会产生大量的噪声。

如图为南京长江大桥机动车噪声级变化情况,随着年代的递增,车流量在不断增加,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噪声污染。严重的噪声污染,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首先,噪声污染严重影响睡眠和休息,试验表明:在40~45dB 的噪声刺激下,人睡眠的脑电波就出现觉醒反应;60dB 的可使70%的人惊醒。同样,噪声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 当睡眠受干扰而不能入睡时, 就会出现呼吸急促、神经兴奋等现象;其次,干扰人的正常工作和学习,当噪声高于90 分贝时, 交谈和思维几乎不能进行, 它将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再者,就是对听力的损害。

2.2城市光环境——光污染

城市灯光环境的发展,一方面,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夜生活也逐渐丰富,出行带来的交通照明,消费带来的商业照明都大幅增长;另一方面,政府部门通常把城市夜景的绚丽程度等同于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大力发展城市亮化,处处实施夜景工程。

但是有些城市对照明工程缺乏统一规划或规划滞后,缺乏科学设计,对绿色照明工程认识不足或不全面,未能关注光污染,更没有认识到光污染的危害性,因而造成夜间光污染,出现了白昼似的夜空。形成不利于人们健康的光环境,陷入灯光夜景照明建设的误区,给自然环境带来破坏的同时还浪费了大量资源。

2.2.1误区一:以亮为荣——亮度≠地位

近年来,为了增加城市亮度,不少地方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城

市灯光工程。2001年上海市实施的“内光外透”工程,在实施高

楼室外泛光照明的基础上,楼内照明灯光也要开启建,筑物的外

观通过泛光照明表现出来,建筑物内灯光通过玻璃窗折射出去,

使整幢大楼显得晶莹剔透、美轮美奂。看似奢华的夜景建立在破

坏生态环境,浪费能源的基础上。

然而东京的摩天大楼晚上虽有许多灯光, 但那是公司员工在加班;纽约的摩天大楼晚上也有许多灯光, 但那是重要的金融公司出于安全防盗的考虑;法兰克福的摩天大楼只有少许的泛光照明。但没有人会因此而怀疑它的欧洲金融中心地位。城市的地位到底和亮度有没有

关系, 国际大都市的发展有力地回答了这一问题。

2.2.2误区二:以光为美——缺少文化底蕴

城市灯光夜景的视觉效果从宏观上看,在于灯光夜景整体景观的合理性,而灯光夜景的整体布局是否合理,关键在于是否突出了城市的发展地位及其文化特色。而很多城市则陷入另一个误区,大量使用五彩缤纷的花灯来装点美化城市景观达到美化城市的目的。看似绚丽实为空洞,显示出一派浮华浮躁的心态。景观照明设施不同于节庆灯,是长期的城市基础设施,照明的对象是建筑、广场、街道、园林绿化等城市的景观元素,他们是照明的载体,照明要突出的部分,过于花哨的照明则会喧宾夺主。建筑是构成城市景观最重要的元素,记载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夜间照明如果不能很好的表现出建筑本身的个性与气质,就很难展现一座城市的文脉。

2.2.3误区三:照明随意化——夜景观分布不合理

城市夜景在带来种种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不良后果。如右图为视觉错差率及精神疲劳百

分率与照度变化的关系,反应照明对我们人体的影响。夜

幕降临后,商业建筑上的广告灯、霓虹灯刺眼夺目,令人

眼睛不适、疲劳,甚至造成交通隐患。在强光照射下,夜

晚如同白天一样,即所谓人工白昼,使人夜晚难以入睡,

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使人白天头晕心烦,食欲下降,

情绪低落,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造成心理压力。人工

白昼的危害不仅止于人类,强光源周围温度较高,对附近

草坪、植被生长也很不利。由于过多的使用灯光,大城市

普遍天空过亮,看不见星星,影响了天文观测、航空等,

很多天文台因此被迫停止工作,处处衍生着光污染。

2.3城市热环境——热岛效应

城市建设使城市进一步扩大,大量占用农田、山地、河湖等,交通道路网越来越大,硬质地面越来越多,使得下垫面性质变化很大。大量开挖、施工形成的粉尘散发到空中,致使城市区域上空有较多的积云,大气层含有较多污染粉尘、悬浮物,严重影响城市的热环境。

城市热岛的形成及强度与城市特征(如城

市建筑物平均高度及密度、街区走向、城市规

模、人口密度、人为热的排放量等)以及气象

环境都有密切关系。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影

响城市热岛产生的因素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

即气象气候等自然条件、城市下垫面的热物理

性质与人为释放热,并且这些因素通常是交叉

相互影响的。

在我国苏南地区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

南京5座城市及分别邻近的吴江、江阴、漂阳、

江宁县5市在持续30年来的热环境诸因素也发

生了明显的变化,表中可以看出,随着年代的增加,温度上都普遍增高,风速却在减小,湿度也在减小,部分地区雾日数也有增多趋势。这些都是由于物理环境中得热环境遭到破坏出现的问题。还

有其他造成的影响,如:

(1)太阳辐射量减少。太阳辐射是影响空气温度的主要因素,大气透明度降低将导致太阳辐射量减少。

(2)城市形成凹凸不平的粗糙下垫面,改变了风向风速,同时不同下垫面热容量、反射率等也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微气候。

(3)绿地与水体减少使城市对微气候的调节能力减弱。草坪和树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土壤含水量多,蒸发耗热多,植物覆盖的地面热容量大,因而绿地在夏季起减温作用,冬季起保温作用。同样水体由于热容量大,蒸发水份多,也起调节气温的作用。

(4)人工热源增多。城市热环境中空气温度的提高,除接受太阳辐射能外,城市工业、交通以及居民

生活使用能源所释放的大量余热也有重要影响。

(5)城市“热岛”、“干岛”、“湿岛”、“雨岛”的四岛现象加剧。

(6)城市的雾天数增多。

3、城市规划与环境问题的结合及解决

3.1规划角度的噪声污染解决办法

3.1.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在城市规划上,要优化道路交通系统,首先应发展高效、大容量、快捷、便利的轨道交通系统,如城市地铁、轻轨等。其次建设新的交通干线,如外围环城路、过境物流运输专用通道,拓宽原有道路路面,改善道路路况,将环行交叉口代替信号交叉口,以降低机动车启动频率噪音。此外还应完善步行交通系统,在重要路口、客流量大的路口修建地下通道或过街天桥,完善现有过街通道设施,避免人车争道,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建立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根据城市定位、客流量和流向规律,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合理布设公交线路和站点,以此增加公交出行率。同时还可以采取相应的经济补偿措施,如降低公共交通费用,来吸引乘客,减少自驾车出行。修建隔音挡板或建设绿色防护栏。在道路和现有敏感建筑物之间修建隔音挡板或建设绿色防护栏,可以有效隔离和降低噪声污染。加快停车场建设,完善现有地下、露天停车场设施。

3.1.2合理规划、布局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对城区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应以“退二进三”、“出城入园”的整体规划思想为指导进行部署,有重点、分层次、分区域、分时段进行搬迁、改造或关闭、停产。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区建设中,在道路规划设计阶段中,各规划部门就应合理划定建筑物与交通干线间的防噪声距离,制定出相应的规划要求。在道路规划过程中,必须对路网结构进行合理规划、布局,避免过境车辆穿越市中心; 改造道路时,应全面结合功能区状况和道路性质进行调整; 此外,在建设停车场、过街通道时也应合理规划布置。

3.2规划角度的光污染解决办法

3.2.1亮度≠地位

实际对于规划设计上而言,夜景观不是越亮越好。亮度过高会破坏视觉适应的平衡,导致视觉中心和亮度层次的缺失,不能形成美感。对于单体建筑,当亮的地方则亮,该暗则暗,对象的形态结构通过亮与暗关系得到整体体现,暗部与亮部通过艺术性的配合,展现出层次丰富、不单调、乏味的形象;对于整座城市,照明本身不是景观的主角,是展示城市形象的手段,景观照明应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景观,突出城市的个性与特点,体现出不同城市的差异性。大面积的照明、亮化使得建筑面貌乃至城市面貌主次不分明。

3.2.2以灯光表现文化

为了突出城市自身特点和文化内涵,灯光夜景的建设,应建立在对城市夜间环境形态做出合理组织的基础上,并通过各种灯光的协调配合和艺术处理,以另一种形式再现与白天不同但又紧密联系的景象,做到神似形不似。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尊重空间环境本身的功能、属性和人文环境,营造与之相适应的灯光形态和氛围,提升城市夜晚环境空间的意境。其次,在一定区域内确定一个主体光色,主光源和辅助光源相统一,使每一个对象都融入环境,不突兀,不孤立。欧洲城市夜晚的色彩总体感觉差不多,因为几乎都使用暖白色或黄色灯光,整体性很强。即使有的建筑使用了彩色光,但是由于“基底”即背景色彩统一,并没有打乱整体的色彩格局。

3.3.3合理分布夜景观

城市夜间照明已成为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光污染这一问题不能因噎废食,限制夜间照明。光污染不可避免,但可以控制在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的范围内,很多城市夜景观分布不均匀,有的地区过于密集,饱受光污染困扰,有的地区则很少甚至没有夜景观,不能享受城市夜景带来的效益和更高质量的夜生活。城市夜景观分布的不均匀很大程度上是由城市本身发展不平衡导致,越

发达的区域夜景观越丰富,商业建筑照明更是加剧了光污染。欠发达地区由于缺少消费娱乐场所,夜晚出行较少,因此对应的建设的夜景观也较少。夜景观少,导致居民更不愿意出门,陷入恶性循环。然而,夜景观的建设成本远低于商业建筑的建设成本,可以通过夜景观的建设吸引居民外出,从而创造消费机会,带动商业发展,最终实现城市均衡发展。同时也减小了原有商业区的吸引力,从而迂回的减少了原商业区的商业照明,减轻当地的光污染。

3.3规划角度的热污染解决办法

3.3.1合理控制城市用地扩展规模与速度,适当鼓励中高密度土地开发模式

首先,分析并把握城市扩张的基本规律,在满足人口集聚对城市向外扩张需求的同时,合理控制城市新区用地规模和速度,严格控制城市用地蔓延成片。其次,在满足公共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如对日照、绿地率等的需求)适当鼓励中高密度土地开发模式,改变以往居住空间大幅度扩展的“摊大饼”发展模式,推行紧凑型高层或小高层居住开发模式。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缓城市扩展对农耕地、林地、水域等的侵蚀,而且可以降低道路灯基础设施以及居住、公建等建设过程及投入运转之后所带来的能源耗费与温室气体排放量。

3.3.2构建开敞的城市生态空间,增加城市降温增湿功能

在规划中的绿地系统中,充分利用自然山体、水体、湿地、农田等自然绿色空间的降温增湿特点,结合城市绿地建设,构建诸如“绿楔”等开敞空间,开展滨水绿廊建设,形成以“水”与“绿”为要素的带状空间,发挥降温增湿功

能。此外,对建筑的高度和密度也要

加以控制,防止因建筑过高和密度对

城市风道的阻挡。城市风道两侧建筑

也应当由低向高规划,形成易于通风

散热的城市空间结构,以缓解城市热

岛效应。

3.3.3优化用地功能布局和交通体系,

降低城市人为热排放量

首先,充分利用工业郊区化的内在驱动力,加快主城区的工业用地调整,依法关闭或整体搬迁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项目,尽量将工业用地布置在城市边缘生态容量高、通风良好的区域。同时,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单位面积用地的投资强度,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先进生产设备、工艺和技术,降低单位能耗,进而减少工业热的排放。其次,对于旧城区内稠密的老居住区和商业区,规划宜采用高层低密度的布局方式改善拥挤的建筑布局,见缝插针的布置小型绿化广场和街头绿地,尽量创造开敞、通风的散热体系。再次,重视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划一个能体现和实现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体系,并在城市交通政策上给予公交发展的优先地位,提升公共交通竞争力,尽量减少过度使用小汽车带来的温室气体等污染物的排放量。

3.3.4开展城市下垫面规划设计,增强城市热量反射和透水性能

合理的规划设计能够改善城市下垫面的热属性,这也

具有积极作用。首先,在提高城市用地植被覆盖率的同时,

应根据不同用地类型有针对性的进行植被规划设计。例

如,在工业用地上,针对其排热量大的特点,沿道路、给

热管道以及热源厂区的屋顶、墙壁构建多层次立体植被覆

盖层;对于商业用地或建筑密度高的居住用地,应以种植

行道林荫树为主,鼓励屋顶绿化;对于公共用地,则以对

阳光有遮挡作用的植被为主,尽量减少草地或硬质铺装。

其次,对于建筑物单体的外观设计宜采用浅色高反照率透水透气的建筑材料,推进生态绿色建筑的实行。如图所示,生态建筑的建筑投资虽然高于一般建筑,但是从长远时间来看,二者必将在某个

时间段契合等同并最后远远低于一般建筑的投资。

4、规划发展趋势造就物理环境新变化

4.1当今规划趋势下的生态城市发展

当前诸多的教训告诉我们不能一味的开发资源,不加停歇的发展壮大,今后的城市建设不能再走靠开发资源,加大投资的形式来推动发展的老路,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发展的准则,将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型城市,保证经济与环境互不冲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规划是最先也是最主要的环节,所以要想达到可持续发展目的,就必须以城市规划为基础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

生态城市的理念是:随着经济实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在景观、人文、经济、建筑、交通、环境和生活质量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建设不仅要体现科技进步,更要注重以人为本,创造更多的适宜环境,满足城市居民的生理心理需要和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也将是今后城市发展的方向。

4.2生态规划促进物理环境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核心是人。面对着日益恶化的环境,人类开始反思“人定胜天”这一曾支撑着人类与自然界斗争的信念。人类亦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共存。而这一理念对应于城市,就是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城市物理环境。光环境中,绿色照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利用低能耗的光源,通过合理的设计,力求以最小的能源消耗达到最佳照明效果。在良好的生态城市中,声环境同样扮演重要角色,声音的内容,音质的优劣,音量的大小都

会引起居民心理、情绪的波动从而造成影响,更有研究

表明声音甚至可以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相对光环境,声

环境的影响更容易渗透,范围更难控制。生态城市设计

下的声环境将会制造和谐舒适的氛围,无形的改善居住

环境。目前热环境中的问题多由高能耗造成,而如何节

能减排则是生态城市设计关注的重点,在生态城市设计

理念的指导下,热岛效应将会得到明显改善,大大提高

人体舒适度。

营造健康型的城市物理环境就是使声、光、热等物理环境因子对人的刺激作用调节到人们实际需要或可以容忍的程度。而生态型城市规划的发展及生态城市的建设必将推动健康型城市物理环境发展与改善。

5、结语

城市物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涉及到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以及城市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城市设计致力于构建和谐的城市环境,涉及到城市物理环境的方方面面,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严格遵循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坚持“以人为本、与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城市的物理环境才能保持稳定,并最终达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健康良好的城市物理环境的营造,也为生态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城市夜景灯光建设的思考》;薛亮

2.《城市热岛效应及对策》;方一东,冀兆良

3.《城市噪声污染的危害与控制》;李乃慧

4.《新都市主义浪潮中的城市物理环境变迁》;胡大愚

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

1、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 1.1生态城市的概念的演化过程 现在,国内外都在建设生态城市,由于各地对生态城市的理解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表现和内涵,同时受各城市地理、空间、位置的限制,其规模、资源和环境特征不一样,也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但有一个原则,就是生态城市必须保持系统的健康和协调,具有高效率的物流、能流、人口流、信息流和价值流,具有持续发展和消费的能力,具备高度生态文明的生活空间。生态城市在维护本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相关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协调。因此我们必须对生态系统作进一步的了解。 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应该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生态系统是现代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对象,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生态学的国际研究计划均把焦点放在生态系统,如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IBP)其中心研究内容是全球主要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淡水、海洋等)的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人与生物圈计划(MAB)重点研究人类活动与生物圈的关系;4个国际组织成立了“生态系统保持协作组(ECG)”,其中心任务是研究生态平衡及自然环境保护,以及维持改进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并因此给我们带来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经出现,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关于生态城市的概念众说纷纭,虽然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但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认为生态城市应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同时中国学者黄光宇教授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包含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 1.2 生态学对生态城市的观点 从生态学的观点而言,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这里所谓结构合理是指适度的人口密度,合理的土地利用,良好的环境质量,充足的绿地系统,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功能高效是指资源的优化配置、物力的经济投入、人力的充分发挥、物流的畅通有序、信息流的快速便捷;关系协调是指人和自然协调、社会关系协调、城乡协调、资源利用和资源更新协调、环境胁迫和环境承载力协调。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题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试题1 在对长江水质进行观察的时候,先设立观测点进行观测,再和历年的水质状况进行对比的研究方法是()。 1.0分 ?A、 个案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 ?B、 资料统计与现场观察资料相结合 ? ?C、 对比研究和定位研究相结合 ? ?D、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 我的答案:B 2 绿化植物的美学不会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表现出来?() 1.0分 ?A、 大小和形状的搭配 ? ?B、 地形和品种 ?

色彩和质地的搭配 ? ?D、 光影和声音 ? 我的答案:B 3 数理模型分析是利用特征方程、公式,结合()分析、综合系统分析,再利用系统模型、仿真模型分析城市水温、气候等的变化。 1.0分 ?A、 因素 ? ?B、 因子 ? ?C、 个体 ? ?D、 差异 ? 我的答案:B 4 现代城市生态学自然生态所研究的核心有气候特点、水温特点、生物特点、()。 0.0分

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 ? ?B、 环境现状 ? ?C、 环境污染和修复能力 ? ?D、 环境修复和容纳能力 ? 我的答案:D 5 现代生态设计的自然做工原理包括自然界没有废物、自然的自我组织和能动性、生物多样性和()。 0.0分 ?A、 设计和自然相协调效应 ? ?B、 生态位效应 ? ?C、 边缘效应 ? ?D、 最优设计效应

我的答案:A 6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和()自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自然——社会”三者合一的复合系统。 0.0分 ?A、 改变、顺应 ? ?B、 改造、维护 ? ?C、 改造、适应 ? ?D、 改变、协调 ? 我的答案:D 7 下列不属于城市人口承载力特点的是()。 1.0分 ?A、 多因素制约 ? ?B、 不确定性

生态城市的发展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ty(生态城市的发展) ------中国,城市发展道路 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Ecological city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胡锦涛主席又随之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民本政府”在努力将“中国号”巨轮驶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生态城市、生态农村、清洁生产……这些名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潜在经济效益巨大的生态城市,无疑将成为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城市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城市发展的必然。过去,环境问题被迫让位于经济,人们看见了臭名昭著的“锈带“,污浊的莱茵河,当日本的水洖病爆发世界开始反思:我们和我们生活的城市:未来在何方,蓝天绿水可否与高楼华社相映成趣? 生态城市,只是我们能给自己和下一代的唯一交代。所谓生态城市,并不只是青山绿水的单纯幻想,发展仍是其根本要义。在发展中与环境和谐共处,让生活处处赏心悦目,让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生态城市理念对自然与资源的尊重是使一个城市获得长足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正因此,其具有无可比拟的经济效益。生态城市是真正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理念。 二:生态城市与经济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city and economic)生态城市的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和结构合理、关系 协调特点使其远远超出狭义的乌托邦,更具有现实意义和鲜活的生命力。在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房的生态城市,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对个人存在与价值的肯定与尊重,还可以享受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理念引导的城市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现代化高层次生活。生态城市绝不是把环保与经济发展割裂,相反,是以对环境和资源的更长远保护更充分推进城市经济取得更高经济效益。对于生态城市的经济效益,笔者有以下看法: (1)生态城市对房地产的助推作用。(Ecological city play a role in promoting for ics Real Estate) 傍沙河高尔夫球场的“深圳地王”拍卖案就很好说明了这点。深圳地王”华侨城南部填海区定于12月6日进行首场土地使用权拍卖,首次推出的3幅土地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现已开始接受竞买申请。“此举标志着深圳湾填海区开发正式启动,市政府将其视为深圳城市建设迈向国际水准的里程碑”(南方都市报)。笔者了解到,目前傍沙河高尔夫球场的绿地去看上去仍然十分荒凉,但为何拔得“地王”头筹?是政府的远景规划给了其生命了,但更主要的是其自身具有的全市最大规模的、具有全新生活模式的居住社区和湖景旅游区条件。由此可见生态城市即使没有社会力量的倡导,它也是现行社会经济模式的宠儿。生态城市给了社会经济更美好的远景,社会经济也给了生态城市存在最强硬理由。房地产业向来是一个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风向标。而生态城市理念将引导房地产走上个科学,更可持续发的道路,一条告别摩天大楼的路,一个让城市更人性化的理念。1998年开始的填海工程在深圳湾畔、华侨城南侧造就了这片占地2.9平方公里的土地;1999年建成通

城市人居环境调研与分析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城市人居环境调研与分析 姓名:李婷 班级:11景观1 学号:1110643127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引言 (2) 1.1课题的选择 (2) 1.2调研地的选择与目的 (2) 1.3实地调研后 (2) 1.4调研与分析方法 (2) 第二章城市人居环境 (3) 2.1概念 (3) 2.2研究内容 (3) 第三章武汉市人居环境调研 (4) 3.1历史发展状况 (4) 3.2城市发展现状 (5) 第四章武汉市人居环境分析 (7) 4.1交通部分 (7) 4.2居住区部分 (7) 4.3绿化部分 (8) 4.4污染部分 (9) 4.5人文部分 (9) 4.6提出的一些建议 (10) 第五章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摘要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建设已经引起全球范围的共同关注。一个国家的发展总是离不开城市地率先高速发展,城市的人居环境建设作为首要议题被多次提出讨论。 城市人居环境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科研领域,许多问题尚在探索之中。本文主要是采用“从小见大”的方式,主要通过对武汉市的人居环境调研,分析其人居环境建设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参考,从这一“小”的方面,找出城市在人居环境治理与建设方面需要着重注意的几个关键这一“大”的方面。 相对“城市人居环境”,可能“城市环境”这一词大家更熟悉,若从最基本的说离不开城市是什么、城市具备什么,城市环境是什么,城市人居环境又是什么,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意义又何在?在可持续发展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大背景下,因面临着住房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空气污染、热岛效应等等城市问题,人们越来越关心城市人居环境建设。 本文从一个具体实例出发,通过对武汉市的资料收集与实地考察,对武汉市的人居环境进行分析,从交通、居住区、绿化、污染、人文这些部分分别阐述问题和特点,并提出“屋顶花园”、“保护并开发旅游资源”、“城市多样性建设”等等建议。 通过这次调研和分析,我们不仅能看出武汉市的人居环境建设与发展问题,而且也能发现其他城市在某些方面出现与武汉类似的情况,比如:交通拥堵问题、噪音污染问题、空气污染问题···这些共同问题无疑是为我们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敲响警钟,城市的发展应该以合理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为指针,应坚持可持续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原则,从长久利益出发才能逐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将城市建设地更美好、舒适。 关键词: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多样性

城市物理环境与人体健康(标准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城市物理环境与人体健康(标准 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城市物理环境与人体健康(标准版) 摘要:从建筑物理角度系统地分析了城市物理环境因子(热、光、声、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物理环境因子可能是某些流行病和地方病的潜在致病因子。最后指出,健康型的城市物理环境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模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物理环境人体健康健康建筑人居环境模式 1城市物理环境与人体健康 居住环境与人们生理、心理健康的关系最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所处城市物理环境(热、光、声、电等)及对人体健康的关系日益重视。 1.1城市物理环境评价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当今全世界有10亿人生活在不适当的住宅中,该组织提出了有关住宅与健康的11项原则。人们对于环境刺激

的精神和物质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具体从以下两方面加以分析:1)室外环境对人的刺激,受到城市规划的影响。2)创造绿色室内环境,实现绿色装修逐渐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共识。绿色室内环境主要指无污染、无公害、可持续、有助于消费者健康的室内环境。 1.2城市物理环境因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目前对城市物理环境研究比较多的集中于以下三方面:一是城市热环境效应;二是光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三是城市噪声的危害。此外,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1)在城市化地区聚居了大量的非农业人口,有高强度的经济活动,覆盖着特殊的下垫面,这些特征使空气中增加了许多有害的成分,也影响了城市气候,可以用城市热岛效应加以解释。 2)人们在光环境中所受到的影响主要是视觉刺激,仅从中小学教室因采光、照明条件不好,使青少年视力普遍下降的严重情况,就可见一斑。有关专家呼吁,目前在公众生活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光污染将会成为本世纪直接影响到人类健康的又一无形环境“杀手”。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由于瞳孔的调节作用,对一定范围内的光辐

城市生态环境学知识点总结

城市生态环境学 第一章引论 ?城市生态环境学研究的对象是城市,是城市居民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生态环境。 ?生态学家定义: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是以人为本,人口、活动、设施、物质、科技、文化高度集中,并不断高速运转的开放性 有机综合体。 ?城市的定义(联合国):凡拥有10万人以上,居住、工商业、行政、文化娱乐等建筑物占50%以上的面积,具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和车辆来往频繁的人类集聚区域。 ?人口高度集中、物质高度集中、设施高度集中、活动高度集中、科 技文化高度集中是城市区别于乡村的基本特征。 ?人、物(生物、非生物)、空间(理化环境),是构成城市的三个基本因素,三位一体,以人为主体。以人为主体是城市的根本性质。 ?城市的主要机能:居住、工作、休息、交通。 ?1970年4月22日为第一个“地球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6月5 日世界环境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个中心事物(或称主体)而言的,总是作为某个 中心事物的相对面而存在的。 ?环境对干扰具有的功能特性:整体性、有限性、隐显性、灾害放大 性、持续反映性、不可逆性。 ?生态:关于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外部世界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命有机体存在的周围空间,包括空气、阳光、水体、地质、地貌、 动物、植物、微生物、 土壤等,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或称自然条件。 ?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资源环境或与生物体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 素,称为生态环境(有机体所处的环境或称生活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学其学科性质具有交叉性、二重性和综合性。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密切联系的方面:一是资源方面,二是环境方面,三是生态方面。 ?环境问题是指地球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地球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作 用于人类,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的问题,或者说由自 然力或人力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

对城市生态的感想和建议

对城市生态建设的感想和建议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且密集程度非常高的国家,绝大多数的城市都是充满了高楼大厦,很少的城市才会给城市留下一片绿色的空间,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噪音污染、水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等,并且由于我国的城市绿化工作水平仍比较低,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许多,经过了这么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我国当前的绿化工作仍是有着非常多的不足,导致了城市生态建设的落后。同时,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飞速提升,人们的眼界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衣食住行等方面,对于城市的绿化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绿化还可以逐渐改变城市的生态环境。 生态建设是城市绿化工作的核心。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集中,面对这一情况,进行城市绿化工作已经使我们当前工作中的重点以及难点。由于城市的绿地具有着自净功能,对于缓解城市中噪音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光污染等具有着非常有效地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通过进行绿化工作来达到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然而,很多城市绿化没有抓住生态建设这一主题,从而降低了绿化的价值性。城市绿化意在调节城市气候,提高空气质量,最后综合考虑人们的各种需求,努力在气味、样貌、色彩等方面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但是当前很多的城市绿化追求气派与名誉,花费大量金钱引进一些独特的东西,建设奇景,努力在城市中有个好的排名,这种追求丢失了初衷,失去了意义。 不根据实际情况的进行草坡铺设。进行城市绿化并不仅仅就是铺草皮的工作,一个城市的绿化标准也不是草皮面积的比例。我国现在绝大多数的城市都是在盲目的进行草皮铺设,认为这样就起到了城市的绿化作用,殊不知如果草皮不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那么就会逐渐死亡,而且在死亡的过程中会浪费大量的化学药物,占用大量工人进行维护工作以及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这些不仅没有起到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反而浪费了城市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是违反生物学原则的,与我国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的口号也是违背的。 只重视观赏价值,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虽然进行城市绿化的工作有一部分是因为它改善了城市的面貌,起到了美化城市的作用,但是这绝对不是

生态城市是21世纪人居环境理想模式之一

生态城市是21世纪人居环境理想模式之一 工业革命以来,城市的内容和形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带来了物质文明的空前繁荣,使城市的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加强了城市的集聚力与辐射范围,构建了整洁有序的城市物质环境,同时也提供了完备的城市市政服务设施,极大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加速了城市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复杂的矛盾,引起“城市病”在世界范围的流行。住房短缺,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物质文明不是改善城市环境的根本手段,相反会加剧城市的环境恶化。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面临着早期工业化国家的环境污染和急剧膨胀的人口包袱双重危机,环境和发展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尖锐矛盾。 人们怀念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向往回归自然,远离城市的喧嚣。但是社会发展到现在,人们已经离不开城市。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是国家经济的增长点。城市建设的本身不可能自发地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健康有序地发展,只有借助外部力量指引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这外部力量是一种思想、一种共识,它既要符合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又要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心理要求。既然摈弃城市,回归自然不可能,为什么我们不能将自然引入城市,使城市自然化、生态化。国际上将这种自然化、生态化的城市称为“生态城市”。 1 生态城市的渊源 “生态城市”是在城市生态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居环境模式,由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1981年首次提出的,虽然是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学说,生态城市的历史渊源却很久远。早在3000 年前,中国人就已形成了一套人类生态理念体系,“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而在古代欧洲城镇和美国西南部的印第安人村落也能看到生态城市的雏形。 18世纪末到19世纪,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的人口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人们要求与大自然融和、恢复良好生态环境的愿望日益强烈,如傅立叶的“法郎基”欧文的“新协和村”、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美好愿望。限于当时的条件,这些愿望没有得到很好实施。后来人们又提出许多理论,如意大利嘎涅的“工业城”、法国柯布西埃的“光明城”、英国恩维的“卧城”(或卫星城)、赖特的“广亩城”等,其基本思想都体现了生态规划的原则,实现城市的生态良性循环。而真正进行有意识、有组织地系统性的研究始于近代20世纪20~30年代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复兴于60~70年代的环境和资源危机引起的系统生态学的研究,繁荣于80~90年代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1981年前苏联科学家由此衍生出“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生态城市”的理想居住模式。生态城市建设则开始真正走向其实施阶段。 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徘徊和停滞之后,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紧跟国际发展的趋势,自80年代初以来得到了迅猛复兴和发展,至1990年己经形成了一套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指导的建设理论与方法体系。我国的不少城市已提出要建设生态城市的设想,并积极采取步骤加以实施。如长沙提出要建设生态经济市,江西提出要建设生态经济区,云南提出要建绿色经济省,上海、大连、株洲等要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中国城市发展的主流,并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2 生态城市的含义 简单地说,生态城市的含义就是指生态上健康的城市。它是技术和自然地充分融合,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这里的“生态”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二是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换句话说,就是指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

城市环境物理分析

城市地热环境分析报告 姓名:张琦 班级:城规1001 学号:1602100128 提交日期:2013.12.25

南京3503厂地热环境初步分析报告 一、项目概况 南京3503厂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东临虹桥中心和中山北路,南临南京饭店和新模范马路,西临回龙桥和南师大附中,北临校门口,总用地面积为37公顷。 图1 南京3503厂区位图 二、气候特征 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水1200毫米,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4°C,年极端气温最高39.7°C,最低-13.1°C,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春季风和日丽;梅雨时节,又阴雨绵绵;夏季炎热,与武汉、重庆并称“三大火炉”;秋天干燥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南京春秋短、冬夏长,冬夏温差显著,四时各有特色。南京春季是全年里平均风速最大的,为3.08米/秒。到金秋十月,大气比较稳定,风速最小,为2.45米/秒。呈现“春季大,秋季小”的季节分布类型。

三、热环境模拟分析 3.1 模拟简介 本项目计算了场地风场、温度、湿度等热环境参数,并考虑了地形、植被、建筑物以及不同地面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 在原3503厂内,简单选取一处较为典型的环境类型,选取300m×300 m的模拟范围。分别分析了夏季典型日(6月23日)和冬季典型日(12月21日)的场地风环境、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分布情况,以便为规划设计提供科学参考,营造出舒适的人居环境。 3.2 夏季模拟结果 3.2.1 风环境模拟结果 图2 夏季主导风向下(东南风)场地3m高度处空气流场

图3夏季主导风向下(东南风)场地3m高度处风速分布 夏季主导风向下(东南风)场地3 m高度处的空气流场和风速分布分别见图2和图3。从图2可以看出,场地中主要风向仍为东南风,局部受建筑阻挡略有变化。在进行建筑开窗设计时,以东侧和南侧外窗为进风口,以西侧和北侧外窗为出风口来进行夏季室内自然通风组织设计。 从图3可以看出,空地风速较高(最大超过3.64 m/s),建筑周围一圈受建筑阻挡处风速较低。项目建设区域位于城市的中心区,整体风速偏低,大部分区域风速在1~2 m/s之间,局部区域(例如建筑背风侧)风速低于1 m/s,属于准静风区。 从人体热舒适的角度考虑,室外舒适风速的范围为1~5 m/s,夏季风速稍大为宜,冬季风速稍低为宜。总体来看,本项目夏季室外风速偏低,对人体热舒适 有一定影响。在下一阶段设计,将进一步加强夏季室内外自然通风的组织和优化。

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与建设基础初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79672093.html, 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与建设基础初步研究 作者:张静,周秉根,张蕾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35期 摘要:生态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也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通过系统介绍生态城市的含义及其特征,从生态文明性、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独特性、美学性、循环性和持续性原则阐释了生态城市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建设基础,为生态城市规划和现代城市生态转型服务,有助于加速生态城市的建设,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特征;建设基础;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5-0072-02 人类社会正从工业社会转向生态社会,从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生态化发展模式[1]。城市 是人类活动的主要聚集地,人类在建城活动中的生态思想经历过生态自发、生态失落、生态觉醒、生态自觉几个阶段。这种变迁反映了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人类建城的价值转向,实际上也是人类对理想城市探求的过程[2]。生态自觉思想为代表人类最高文明的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 契机,也体现了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 一、生态城市概念 “生态城市”(Eco-city)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中提出来的,但关于生态城市定义的工作一直都在进行当中。美国生态建筑学家理查德·瑞吉斯特(RichardRegister)曾提出一个概括的定义:生态城市追求人类和自然的健康与活力[3]。我国城市规划专家黄光宇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并应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而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居民满意、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4]。 对于生态城市的概念,中外学者大都肯定了以城市原有的自然环境资源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指导,以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以美观、适居、稳定、和谐为生态文明,努力实现城市自然、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复合系统和谐有序地发展,构建人类的生态文明。 二、生态城市特征 生态城市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它具有共性和个性的特征。生态城市的共性体现在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

尔雅考试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李建龙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 1一般来说,与植物区系无关的是()。分 A、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 B、历史成分 C、城市化程度 D、城市资源总量 我的答案:D 2某一环境状态或结构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变化有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被称为()。分 A、环境承载力 B、环境生态位 C、环境循环链 D、环境消解度 我的答案:A 3城市规划理论基础以()为主。分 A、城市社会学 B、人类生态学 C、城市生态学 D、可持续发展理论 我的答案:C 4我国绿化学科研究的阶段中,回落期是指()。分 A、1985-1988 B、1989-1990 C、1991-1994 D、1994-1999 我的答案:B 5 园林之所以不同于绿地,是因为其有()个要素,绿地仅仅是其中要素之一。分 A、6 B、5 C、4 D、3 我的答案:A 62010年,发达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分 A、% B、% C、% D、% 我的答案:C 7通过设立水质观测站,并结合往年的资料来观测水体的质量是采用了()的研究方法。分 A、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 B、统计资料和现场观测资料相结合 C、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资料相结合 D、对比研究和定位研究相结合

我的答案:B 8城市生态位是由()决定的。分 A、经济地位 B、政治地位 C、政府 D、自然环境 我的答案:C 9关于城市水环境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 A、 淡水资源的无限性 B、 城市水环境的独立性 C、 地表水的循环性 D、 城市水环境系统自净能力的有限性 我的答案:D 10 城市生态系统建模时,下列不属于抽象模型的是()。分 A、 概念模型 B、 数学模型 C、 仿真模型 D、 沙盘模型 我的答案:D 11 城市生态系统的分析方法包括()。 分 A、 系统分析 B、 时间分析 C、 定量分析 D、 数据分析 我的答案:A 12 现代城市生态规划的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不包括()。

我的理想城市

我的理想城市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城市本身是十分复杂的,它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自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兴起,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的大量增长,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城市问题,随之,一些从事城市建设的实际工作者和学者关于理想城市模式纷纷提出自己的理念。 而我心中的理想城市,城市人口不超过一百万,人口密度不高于5000人。城市临近大海,夏天有凉爽的海风,冬天较为温暖不干燥。城市是由一个城市中心区域与多个独立的卫星城组成的,每个卫星城之间以发达的“交通走廊”和“通讯信息网络”相互连接。城与城之间的高速路的设立与自然相结合,形成城—郊—城的形式,而郊区作为城市景观建设的重点,城市的郊区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人们穿梭于各个卫星城,既能体味到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也能体验到乡村田园的闲适与恬静。使人们的生活具有张弛有度。在卫星城中,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还有一定的商业中心,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以及就业,人们居住在独立的卫星城中,并以此为中心进行着生产与生活。这样大大降低了通往城市中心的交通压力,在卫星城中,由于交通距离的减少,从而减少了人们出行所需的时间以及能耗,大大提升了生活效率。我们不必为了去某个地方而在公交车上等待数个小时,或因为堵车而长时间等待。改变城市交通结构,以公交车交通方式为主,公交车采用环保燃料并且公交车的停靠站点在一些办公密集区的建筑地

下层设立停靠站,以减少人们上班所需的步行时间。并且设置些绿色通道,人们可以以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减低汽车使用量,做到低排放。进而为低碳城市的建设做贡献。工厂设置在城郊,工厂与城市之间有宽度不小于2公里的绿化隔离带。 我的理想城市是一个生态城市,她的发展是无线延续的可持续过程,具有丰富多彩的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体系。首先采用低消耗,低污染,以提高经济质量为目标的经济增长模式。并且结合当地地域特色发展自身产业。其次,具有适当的空间布局,将城市居民与人工化环境相协调。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城市更加适宜人居住。再次,将高新技术引入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生产活动,使生产结构更加合理化,可持续化。进而实现城市的生态循环。 我的理想城市中的居住或办公建筑高度不超过40层,建筑之间有适当的距离,建筑采用环保材料,并运用节能建筑原理,降低建筑能耗。并且拥有先进的城市排水系统,足以抵御长时间特大暴雨,并且充分利用内河湖泊进行防洪排涝,此外,在江滨海边建设步行体系,并设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形成独特的城市滨水景观。另外,城市中的一切尽在电脑掌控。通过网络控制智能大厦、智能住宅,并按需运行公交系统,让能源的使用情况可视可控,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降到最低,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我的理想城市拥有健全的基础设施。例如图书馆并不是单独的一栋大楼,而是分散在各个卫星城中,一个卫星城中的图书可以在各个卫星城中借还。并且各个卫星城都有各自的商业服务设施,有许多活

浅谈城市与农村人居环境生态化的问题

浅谈城市与农村人居环境生态化的问题 自古以来,人类对于理想聚居环境的向往和追求从未停止。在自然经济时代,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影响较小,人类与自然界保持相对和谐状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快速增长,人类经验与知识的积累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在工业经济时代之后,工业化进程加快了人化自然的步伐。加速了对人类赖以生存自然环境的破坏。研究城市与农村人居生态化的问题迫在眉睫,对于人类构建现代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是有现实而伟大的意义。一.人居环境生态化的内涵与特点 人居环境是由英文HumanSetdements转译而来的一个专业术语。它是指一个由人、建筑及其周围自然环境构成的系统,是人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后形成的一种人工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即城市公民生活周围的自然因素,如光照、温度、空气、动物、植物、水体、大地、自然景观等)、人工环境(即人工构成的部分,主要包括由人直接或间接参与创造而产生的建筑、城镇、风景、交通等物体、景观或空间)、社会环境(即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和心理环境(即自然、人工及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是对各种居民群体及个体主观精神、心理感觉产生影响的外部综合性氛围)。人居环境应是人、建筑、环境、自然与社会之间处于可持续性的和谐状态的生态化人居环境。它强调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同时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人类生存的理想模式。

人居环境具备以下特点: 1.崇尚自然: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关系,尊重并保护自然。 2.经济高效:对能源和资源实行充分利用、循环利用,可持续性利用。3.乡土特色:根据生态性、民族性、地域性的差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进行分类利用。4.生态安全:居民日常生活安全和环境安全得到充分保证。 5.生活方便、环境舒适。6.适应发展;用不断调整变化的动态人居环境系统,来同步适应对总体环境的变化。 7.人本关怀: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对社会生活的人本关怀。 二.人居环境生态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对策 在从事区域的经济和生态规划时,以着眼范畴和重点策略的不同,人居环境可以有农村人居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之别。 1.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化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对策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城市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城市人居环境也成为人们重点研究的对象。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化的主要问题如下:①空气污染严重②水体污染严重、缺水问题严重③“垃圾围城”问题严重④噪音污染、光污染明显⑤城市人口急剧增加⑥交通拥挤严重⑦工业化污染严重⑧城市生态系统整体脆弱等问题。主要对策如下:①建设生态社区:生态社区由绿色空间系统、水资源系统、废弃物处理系统、清洁能源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文化活动系统和环境管理系统所构成,是满足居民方便、舒适、卫生、安全和景观环境优美要求的生态文明社区。建设生态社区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②发展绿色空间:绿色空间包括居住区公共绿地、组团绿地、宅旁绿地、

城市环境物理考试要点 物理答案

一、我们所处的空气中有哪些有害气体? 答:(1)co(2)氮氧化物:主要是NO和NO2(3)碳氢化合物(4)硫氧化物(5)光化学烟雾二、城市污染物中属固定的污染源有哪些?如何减弱? 答:固定源是指污染物从固定的地点排出,如各种类型的工厂,火电厂,钢铁厂等。从这些固定源向大气排放污染物主要通过以下三种过程: (1)能源利用:为了获得能量,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污染物质(2)废物焚烧:主要指固体废物的焚化(3)工程生产:在工业生产中排至大气中的污染物,有的是原料,有的是产物。有的是废气。 减弱措施: (1)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使得尾气排放减少;(2)对尾气在排放前进行处理,如脱硫、使用除尘器除尘等;(3)对源头进行控制,控制对原料的污染物含量,如果含有硫元素较高,考虑减少或替代这部分原料(4)控制过剩空气,因为热状态下会有过多的氮气进行反应,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 三、根据城市大气污染的地区差异分析邯郸大气污染程度及其原因。 答:我国大气污染程度的宏观规律有三:一是北方城市的污染程度重于南方,尤其以冬季最为明显;二是大城市污染发展趋势有所减缓,中小城市污染增长甚至大于大城市;三是污染程度与人口、经济、能源密度及交通密度呈正相关。大气污染程度冬季重于夏季,早晚重于中午的时间变化规律。基于城市大气污染宏观规律,分析邯郸大气污染程度及其原因:邯郸属于二级城市,大气污染程度高于一级城市(北京、上海等),低于三级城市、县级市。原因:邯郸是一座新型的现代工业城市,近年来,邯郸市工业迅猛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其中的大气污染最为突出,城市建设是影响邯郸大气质量的重要原因,邯郸大气污染主要来源是燃料燃烧。 四、何为高斯烟羽模式? 烟气从烟囱出口排出后,在浮升力和风力及惯性力的作用下,向下风方向逐渐扩散,形成向羽毛状的烟气流,称为烟羽。在接近烟囱的地方,污染的浓度最小,随着污染物在向下风向扩散,其浓度逐渐增大,以致扩散到一定的距离时,污染物浓度达到最大,污染物再进行扩散,其浓度开始逐渐减小,随着在下风向扩散距离增大,浓度达到一个最小值。多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定量大气扩散物理过程的计算模式,其中最为简单的被工程界接受使用的是高斯烟羽模式。五.控制大气环境污染的规划设计原则? 1.选择合理风向污染指标:污染系数、污染风频、风向频率、污染概率。 2.正确处理地形地物与污染的关系:①山间盆地全年静风、小风多,且常发生地形逆温和辐射逆温;②沿海地区或大型内陆水域周围地区,因有海(湖)陆风形成的日变型局地环流;③当山丘一侧已有居住或其他生活区时,在另一侧建造有污染的工业,就必须考虑烟流在经过山丘后,恰好在居住区形成下旋涡流所可能带来的污染;④烟囱高度与其周围建筑物或其他地物的关系,对烟气扩散有直接影响。 3.加强城市绿化建设:①城市绿化的功能:净化大气环境;改善城市小气候;改善城市声环境; ②发展城市卫生防护林带。 4.发展区域集中供热供冷: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减少环境污染;③提高城市的防灾功能;④提高城市生活的环境质量。 六.城市交通干道内的污染特征是什么? 城市交通干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市区内建筑物密集,街道狭窄,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成为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风象条件(风速和风向),建筑物几何形状(高、宽、屋顶形状),街道形式(宽度),热力分布(太阳辐射、建筑物和街道的蓄热能力),交通工具(大小、数量、频率)等都是影响街道内污染物扩散过程的重要参数。 七、城市景观照明的方式有哪些种类? (1)夜间建筑物立面景观照明。 作为城市夜景观中突出的“图”,建筑物的夜间立面形象是城市夜景观中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建筑立面照明可采取三种方式:轮廓照明、泛光照明、透光照明。 (2)城市广场照明。 城市广场具有一定的设计主题和功能,是用以展现城市人文活动景观的开敞空间。根据功能性质不同,广场一般可分为纪念性广场、文化广场和休闲广场等。 城市广场灯光照明的具体设计应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A)突出广场主题。 通过对光强、光色的具体运用,形成广场空间的亮度强弱变化,使广场的主题性构筑物醒目、明确,突出广场主题。 B)限定广场形状 广场的形状与特点是由周边建筑群体、广场构筑物(墙体、围廓、树木等)及公共活动场地(硬质铺地、软质铺地)决定的。对这三种元素进行不同的灯光处理可使人们在夜晚中明晰广场的空间形态,明确自身在广场中的位置。 C)丰富空间层次 根据广场的不同空间性质,以不同尺度以及不同强度的灯光在广场区域内相互配合,形成明暗相间的灯光层次。 (3)植物照明 ((在城市夜景元素中植物是唯一有生命的景观,它的颜色和外观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是城市景观的一大特色,也是城市生命力的一种体现。夜景照明效果要适应植物的这种变化,尽量用光源去突出树叶原来的颜色。)) 植物照明方式有以下几种: A)上照式。对于中等高度的树木,由下向上照明,可以照亮整个树体,立体感较强,是强调植物环境的主要方式。 B)下照式。将灯具固定在树枝上,或用高于树木的灯具照射。适合在步行街、居住区、公园等较雅静的场所使用。 C)剪影效果。将植物后面的墙面照亮,树在墙上形成黑色的影子。 D)串灯式,即将串灯或灯笼挂在树上。适用于商业街或街道的节日夜环境。 (4)水体照明 水面在夜景中的重要作用是用来构筑倒影,水边景观元素的灯光形态与其水中倒影相映生辉,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夜景,又艺术化地为水面和陆地确立了边界。 八、建筑物夜景照明的种类及各适合于什么类型的建筑? 建筑物夜景照明的种类有三种,分别是:轮廓照明、泛光照明、透光照明。 (1)轮廓照明是以黑暗夜空为背景,利用沿建筑物周边布置的灯,将建筑物的轮廓勾画出来。适合于城市中心区的照明和具有丰富轮廓线的古建筑等。 但这种照明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应该慎用。 (2)泛光照明适合于一些体型较大,轮廓不突出的建筑物。可用灯光将整个建筑物或建筑物某些突出部分均匀照亮。以它的不同亮度层次,各种阴影变化和不同光色,在黑暗中获得非常动人的效果。 (3)透光照明是利用室内照明形成的亮度,透过窗口,在漆黑的夜空形成排列整齐的亮点。这

城市生态学简答题

简答: 1简述系统的特征 1 整体性或称集合性 2 关联性 3 目的性 4 环境适应性 5 反馈机制 2 系统研究思路一般可分为哪几种? 1)系统研究思路一般可分为黑箱,白箱和灰箱三种 2)黑箱研究思路是完全忽略系统内部结构,只通过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来研究系统的转化特性和反应特性 3)白箱研究思路是建立在对系统的组分构成及其相互联系有透彻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揭示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包括输入和输出在内的整体特性 4)灰箱研究思路是建立在对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只有部分已知,而其余部分未知的基础上来认识分析系统 3 何谓还原者?其基本功能是什么? 1)还原者属于异养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 2)还原者是把杂交的动植物有机残体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终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被生产者再次利用,所以还原者的功能是分解,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生态系统的成分可分为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两类 2)生命类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三种 3)无生命类可分为太阳辐射能,无机物质,有机物质三种 5 简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类型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根据循环的属性可分成水循环,气态循环,沉积循环三种类型2)水循环:水是自然的驱使者,没有水的循环就没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气态循环:主要蓄库是大气和海洋,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循环性质 4)沉积循环:主要蓄库是岩石圈和土壤圈,具有循环缓慢,非全球性,不显著的特点6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何联系和区别? 答:1)生命的存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二者密切不可分割地构成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功能单位 2)能量流经生态系统,沿食物链营养级向顶部方向流动,能量都以自由能的最大消耗和熵值的增加,以热的形式而损耗,因此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地由外界获得能量 3)物质流动是循环的,各种有机物最终经过还原者分解成可被生产者吸收的形式重返环境,进行再循环 7 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答: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因子作用的阶级性5)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8 如何理解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答:1)环境中各种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其重要性,尤其是作为主导作用的因子,如果缺少便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甚至疾病残疾,所以说总体上生态因子是不可代替的,但在局部能补偿 2)在一定条件下的多个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过程中,由于某一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以由其他生态因子来补偿,同样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3)但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做部分补偿,而不能以一个因子代替另一个因子,且因子间的补偿作用也不是经常存在的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李建龙)

绪论(一)已完成 1 帕克1925年提出“城市生态学”之后()成为了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研究中心。?A、城市环境 ?B、城市生态系统 ?C、城市系统 ?D、城市人文环境 我的答案:B 2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城市污染 ?B、交通拥堵 ?C、城市问题 ?D、城市环境恶化 我的答案:C 3 城市的构成要素有一定的地理范围、城市人口和()。 ?A、城市文化 ?B、城市历史 ?C、城市建设 ?D、城市环境 我的答案:A 4 经济学观点认为()是城市经济组织的基础。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劳动分工 ?C、分配制度 ?D、经济制度 我的答案:B 5

社会学认为城市是()的产物。 ?A、社会分工 ?B、历史发展 ?C、人类活动 ?D、人类属性 我的答案:D 6 生态学认为各种物理的、化学的环境是城市的()。 ?A、无生命环境部分 ?B、后天形成环境部分 ?C、非自然环境部分 ?D、人为环境部分 我的答案:A 7 最早提出“城市生态学”概念的人是英国学者帕克。() 我的答案:x 8 城市既是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生态文明的发源地。()我的答案:√ 9 行政管理学派将城市看做是行政单元。() 我的答案:√ 10 心理学将城市看作是一种心理状态。() 我的答案:X 绪论(二)已完成 1

城市化的标志主要体现在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和()。?A、城市文明现代化 ?B、城市环境现代化 ?C、城市居民方式现代化 ?D、城市文化的发展 我的答案:C 2 城市系统是以一定环境条件为背景的,以()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的综合体。?A、人 ?B、经济 ?C、政治 ?D、聚居 我的答案:B 3 下列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是()。 ?A、大学 ?B、公园 ?C、湖泊 ?D、商场 我的答案:D 4 土地作为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之一分为自然状态土地和()。 ?A、人为改造土地 ?B、建筑用土地 ?C、城市用地 ?D、脱离自然状态的土地 我的答案:C 5 一般人们将城市生态系统划分为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三个亚系统。 ?A、经济生态 ?B、心理生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