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古诗二首》之《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

8《古诗二首》之《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
8《古诗二首》之《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

灵南小学二上语文备课稿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望庐山瀑布》

08古诗两首 02《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生紫烟”“挂前川”,体会“飞流”“直下”“落九天”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设计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 (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1、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 3、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4、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 5、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 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6、看了这些优美的风景,你想说什么? 三、初读,检查预习 1、全班自由读。 2、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 3、师范读全诗。学生边听边学习老师的读法。 4、指名读,师生纠正错误。 4、全班齐读这首诗。 四、合作探究 1、师:刚才检查了同学们的读,老师看出同学们的预习做得很好。下面,我们该做什么 了? (学生回答)理解诗意。

《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青山园完小黄佩玲 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清代诗评家也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两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诗句: 1.今天,老师带着大家来做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现在,让我们坐着飞船,穿越时空,来到唐朝诗意的星空,在这里,每一颗星星都有一幅美丽的画,都是一首经典的诗。 2.出示图片,学生猜诗句。 二、看图解诗题: 1.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古诗《登鹳雀楼》。传说,有一种叫鹳雀的鸟经常来到这个楼上休息,所以叫鹳雀楼。诗人王之涣来到这儿游玩时写下了《登鹳雀楼》这首诗。 2.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齐读诗题《登鹳雀楼》,随文识“楼”字。 3.指名读诗题,注意停顿。 4.图文结合,认识生字“楼”。 三、观图明诗意: 【整体感知】 1、你们想和王之涣一起登上鹳雀楼,去学习这首古诗吗?那就请你们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清老师的学习要求:自由读古诗,思考:王之涣看到了哪些景物?请你用笔圈出来。 2、教师巡视,指名学生反馈所圈景物:白日,山,黄河,海

(最新部编)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材理解

《望庐山瀑布》教材理解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简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

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二年级语文教案-《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1

登鹳雀楼教材分析:《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清代诗评家也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两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图猜诗句: 1.今天,老师带着大家来做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现在,让我们坐着飞船,穿越时空,来到唐朝诗意的星空,在这里,每一颗星星都有一幅美丽的画,都是一首经典的诗。2.出示图片,学生猜诗句。二、看图解诗题: 1.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古诗《登鹳雀楼》。传说,有一种叫鹳雀的鸟经常来到这个楼上休息,所以叫鹳雀楼。诗人王之涣来到这儿游玩写下了《登鹳雀楼》这首诗。 2. 请同学们拿出小手书空,跟老师一起写诗题《登鹳雀楼》,随文识“楼”字。 3.指名读诗题,注意停顿。 4.用字换偏旁的方式,图文结合,认识生字“楼”。三、观图明诗意:【整体感知】 1.你们想和王之涣一起登上鹳雀楼,去学习这首古诗吗?那就请你们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清老师的学习要求:自由读古诗,思考:王之涣看到了哪些景物?请你用笔圈出来。2.教师巡视,指名学生反馈所圈景物:白日,山,黄河,海 3.指名试读古诗。指导:读古诗的时候,要有停顿,节奏,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4.师范读。指名读。【明理知意】1. 学习第一句诗。 a.出示太阳落山图,说说这幅图是哪一句诗?生:白日依山尽 b.出示太阳落山动作,猜猜看这个动作是诗中的哪一个字?。生:猜“依”字。“依”字就是挨着,靠着,看图上,太阳落下来的时候,挨着山了。c..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诗句。 d.随文学习范写“依”字,生书空笔顺。 e.师:同学们再看,太阳落山了,还看得到吗?随文学习“尽”字,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笔顺 f.指名看着这幅图,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师总结:夕阳依靠着群山慢慢地消失,就是----(指诗句全班读一遍)2. 学习第二句诗。 a.师出示黄河图,看到了太阳和远山,王之涣还看到了什么?生答。 b.指名问黄河流到哪里去啦?生答。 c.指名是从哪句诗知道的? d.指名把这句诗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来。 e.指导学生朗读出黄河的气势,读出感情。3、一、二句连读:同学们,你们看,(出示图)夕阳挨着群山慢慢地消失了,滔滔的黄河水朝着大海汹涌奔流。现在,谁来看着这幅图把这两句连起来读一读?4、学习三、四句:师:王之涣还想要看到更远处的美景,就要_________(生答) ①随文学生字: a.“欲”字,指名教识记方法并组词。 b.出示“穷”字甲骨文,生猜,这是哪个字?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b.数一数鹳雀楼,一共有三层,随机学习“层”字,交流识记生字方法。②读诗明理: a.你们看老师的字写得好不好?如果我希望自己的字能够写得更好,我就可以用哪句诗来鼓励自己?______(生答) b.我们班同学的学习习惯特别好,如果我们希望他以后能够表现得更好,就会对他说______(生答)③小组合作学习: a.请同学们以同桌两人为一小组,和同桌之间相互鼓励。 b.指名两组同学上台交流展示。 小结: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你要想看到更多的美景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你要想有更多的收获,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四、赏图品诗韵:同学们,老师觉得你们还可以把这首古诗学得更好,你们相信自己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①老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案

第8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王之涣本人和他的《凉州词》、《送别》这两首古诗,并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登鹳雀楼》,能背诵《凉州词》、《送别》。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诗中告诉人们的道理。 教具准备:PPT课件,古诗新唱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喊班级口号:“天天有进步,人人在成长!”教师对学生提出希望,相信大家这节课都会有进步。 二、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1、导语导入: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非常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 (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 2、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 生交流。 3、教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一天傍晚王之涣来到黄河岸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边,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诗人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但是他还不满足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到。小朋友,你能想个办法让诗人王之涣看到远处的风景吗? 学生动脑想办法。 4、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教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它叫鹳雀楼。板书“颧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学生齐读“鹳雀楼”。 5、同学们,课题中就出现了两个生字宝宝,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雀”,怎么读?你怎么记住它?“楼”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6、很好,我们开课就先认识了两个生字,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进步,为自己鼓掌。知道这个楼的名字怎么来的吗?课件出示鹳雀楼资料。 7、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办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吗?那我站在楼的一层,行吗? 生(齐):登到最顶层! 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8、你说得太好了!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利用小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教师以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鹳雀楼、高山、夕阳、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使学生对作者、诗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三、指导朗读古诗。 1、出示诗人,了解诗人。 2、课件出示古诗。教师示范读古诗。 (不少学生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在一年级就已经背过。) 2、请会背的同学一起背。 3、哪位小老师能上来教一教大家? 4、出示节奏读,学生按节奏来读。 5、指导学生平仄读古诗。 6、学生齐读(背诵古诗) 过渡: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经能背诵这首古诗了,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来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边听边想诗描绘的画面。(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的古筝曲中,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画面。) 四、学习古诗。 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自主交流。) 2、(出示古诗的前两句)诗人看到了什么?“白日”是什么意思?“依”又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来解释一下。 3、读一读前两句来。 4、(出示诗的后两句)诗人看到了如此美景,他想到了什么?(生齐读后两句)“欲”是什么意思?“千里目”呢? 5、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境给描述一下呢?

(2019年新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

(教学反思参考1)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把深入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这条明线和初步感受诗人豪放、夸张、洒脱的诗风这条暗线相结合,让这两条线索贯穿始终。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两点: 1.鲁迅先生说过:“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运用多媒体,可以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激发学生审美的情感。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顿时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在教师启发的情感体验下谈谈: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必将争先发言。教师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习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是朗读和领悟诗情。 2.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先紧扣词句品意境,让学生自由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 做得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个别读太多。本来设计的学生练字也无法进行,总觉得结束得太匆忙。 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的发言没做到中肯的、带鼓励性的评价。 遗憾的地方还很多。总而言之,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

8.《古诗两首》练习题

《登鹳雀楼》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ái rì huánɡ héɡāo shān dà hǎi qiónɡ rén má què lóu fánɡ yù yào 二、比一比,再组词。 人()尽()衣()欢()入()近()依()欲()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楼一()河一()红日一()绿叶一()山一()人一()诗人一()老虎 四、仔细数一数,再按要求填空。 1、“雀”共___笔,第九笔是____,部首是____。 2、“楼”共___笔,第十一笔是____,部首是____。 3、“穷”共___笔,第六笔是____,部首是____。 五、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解释。 1、白日依.山尽 ①依靠②同意③按照() 2、黄河入.海流 ①参加到某种组织中②进来或出去③收入()

3、欲.穷千里目 ①需要②将要③想要() 六、连线。 1、白日依山尽还要再登上一层楼 2、黄河入海流要想把很远很远地方的景色全看在眼里 3、欲穷千里目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流向远方,流向大海 4、更上一层楼天边的太阳沿着山头渐渐落下去了 《登鹳雀楼》习题 一、读一读下列生字 登雀楼 依黄流 欲更层 二、给下列生字组词 ()() 登流 ()() ()() 更楼 ()() 三、选词填空 关心、专心、小心 1、小朋友们在教室里( )地听老师讲课。 2、妈妈对我很( )。 3、路滑,奶奶您走路要( )。 高兴、得意、喜欢 1、我今天考试得了100分,心里真( )。

2、狐狸吃到了乌鸦嘴里的肉,( )极了。 3、我( )看故事书。 四、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我把苹果吃完了。 苹果被我吃完了。 1、大雨把道路淋得湿漉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书被小明弄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 北风与太阳两方为谁的能量大相互争论不休。他们决定,谁能使得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胜利了。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风见此,刮得更猛。行人冷得发抖,便添加更多衣服。风刮疲倦了,便让位给太阳。太阳最初把温和的阳光洒向行人,行人脱掉了添加的衣服,太阳接着把强烈阳光射向大地,行人们开始汗流浃背,渐渐地忍受不了,脱光了衣服,跳到了旁边的河里去洗澡。 1、给这个故事加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 2、北风与太阳最后谁赢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 六、看图写话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图画。 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发挥你的想象力,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部编版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 教学设计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游山玩水,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理解瀑布 师:这是什么?(板书:瀑布)“瀑”是生字,把字音读准。 师:你知道什么是瀑布吗? (指看图,像这样水流从高高的山上流下来,多像一匹布啊) 2、了解庐山 师:这是哪里的瀑布?(庐山) (板书:庐山) 师:庐山离我们很近,它就在江西省的九江市,坐车几个小时就到了。欣赏了庐山的风光,觉得怎么样,你有什么想说的?(生说) 3、导入课题 师:是啊,庐山的风光这么迷人,吸引了很多游客,还为它题诗作画了呢。我们熟悉的一位唐代大诗人李白游览庐山后,就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望庐山瀑布》。(板书:望)(生齐读课题) 今天咱们来好好学习这首诗。老师把这首诗也带来了,请同学们看屏幕。 二、初读古诗,自学生字 1、(出示古诗)同学们试着自己读一读 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眉头皱起来了,孩子你遇到什么困难吗? 平时你遇到不认识的字时,有什么好办法?(请求别人的帮助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借助课外资源也是一种非常棒的学习方法)

2、(出示诗句)识记生字 请你选择一种喜欢的学习方式再来读一读,把字音读正确。(板书:读正确)3、检查。老师要来检查了,看看哪些同学把字音读正确了?(评价语:字正腔圆、很正确、声音洪亮) 学生评,你很会倾听,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4、理解香炉峰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香炉吗?(出示图片)就是焚香的炉子。 师:这边的山峰像不像一个香炉?(像)峰头烟雾弥漫就像香炉里生出的香烟,这就是庐山有名的香炉峰。 三、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过渡:同学们,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已经能把诗读正确、读流利了。古诗啊,像音乐一样,有它的节奏和韵律呢,如果能读出节奏就更美了。(板书:读出节奏)(出示:画出节奏的诗句) 1、老师用斜线给你们标出了停顿的记号 2、范读: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 3、谁想来试试(生读)谁来评评?) 个人开火车读——小组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 四、诗文对照,理解诗意 1、小朋友们,你们读得真好,老师这里有一篇根据这首诗改写成的小短文(出示短文) 2、谁最会读书,帮同学们读读(你来推荐一下,谁最会读书) 3、咱们来玩个小游戏,老师读短文中的句子,你们来猜猜老师读的是哪句诗的

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两首登鹳雀楼教案

18.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鹳”“欲”2个生字,会写“依”“穷”“目”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使学生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素材: 《登鹳雀楼》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释课题 1.同学们知道黄河吗?它是我国第二大河。在黄河流过的山西永济县有一座著名的高楼叫鹳雀楼。(课件出示1)(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 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楼,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篇(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课件出示2)齐读课题。 2.注意读准“登”字。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个字吗?(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登”是什么意思?(登上)讨论: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个字呢?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 3.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课题。 4. 过渡语:理解诗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质疑)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3) 1.要求: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看看从这首里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你没有读懂?

③数一数这首诗有几句? 2.(视频播放)播放范读古诗。(课件出示4) 3.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课件出示5) 4. 领读、齐读。 诗会读了,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去看一看哪里的景色吧!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理解“白日依山尽”(课件出示6) 1.指名读。问:白日指什么?(太阳)。依(依靠,依偎的意思) 2.(指“尽”)这个字读什么? jìn 再读。我们平时常用到这个字,谁来组词?“尽”是什么意思?(消失) 3.太阳怎样? “依山尽”是说太阳——靠着群山慢慢落下去,最后消失不见了。 4.指名再说说这句诗描绘的情景。试着说第一句话的意思。 5.指导读第一句:白日/依山尽。(师范读、指读、齐读) (二)理解“黄河入海流”(课件出示7) 1.看到黄河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黄河? 2.练说:我看到的黄河。(奔腾不息)(波涛滚滚)…… 3.(课件出示8)“入”的意思?(流入) 波涛滚滚的黄河,会流入哪里? 指名答:黄河流入大海。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诗句:百川东到海。 前后位讨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什么意思? 练读:黄河/入海流。( 表现出黄河滚滚流入大海的气势 ) (三)理解“欲穷千里目”(课件出示9) 1.“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希望)“穷”是什么意思?(穷尽) 2.“目”是什么意思?(眼睛)千里目,就是“目千里”,眼界宽阔。眼睛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甚至更远的地方。 说说“欲穷千里目”的意思 练读:欲穷/千里目 (四)理解“更上一层楼”(课件出示10) 1.同学们想一想,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更上一层楼”。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想象在2楼的位置看得远,还是在10楼的位置看得远。)所以说——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板书:登高望

【新教材】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教学设计8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于海霞 课前谈话:同学们,自从上小学以来,我们就背过许多古诗,在那么多的 诗里,你最喜欢哪一首呢?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听我们上课,我们待会儿要 拿出自己最好的表现给老师们瞧一瞧好吗? 下面请同学们静息,放歌。 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瀑布吗?随老师一起去看看吧!(看瀑布视频)2.交流:看到这瀑布的美景,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瀑布的美吗? 3.导入:是呀,1200多年前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写了一首赞美瀑布的诗,这首诗仅四行,二十八个字就把瀑布的样子和它的壮观气势描述了出来,那就是 唐代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4.指导书写瀑的右下边,生书空跟写。 5.谁来读课题? 6. 你为什么把“望”读得很重?(指导读出瀑布的高、大)诗的作者是——你对他有些什么了解呢? 7.今天就让我们和诗仙李白一起去——(齐读课题) 二、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活动一:想读读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名作吗?请大家翻开书,小组成员相互朗读这首诗,把每个字读正确,每行诗读流利,不认识的字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同伴。 1.读得很专心、很投入!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态! 2.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字音都读得很准,字字有交代。) 3.谁再来读一读。我们还没学就读得这么流利,真不简单! 4.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我读前面四个字,你们读后面三个字! 5.好!听出节奏和韵律了!谁还愿意来读? 6.哪个同学来评价一下!他做到了“声断气连”,这是读古诗的方法! 7.(出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老师再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节奏, 读出点儿味道来。 8.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些什么景物?(太阳,香炉峰,紫烟,银河,

部编版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

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简析]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

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资源名称及内容: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居庐山,但仍密切注视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后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坐系浔阳狱,第二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纵观李白一生,其思想是比较复杂的。儒家、道家、纵横家、游侠思想对他都有影响。他企羡神仙,向往隐逸,可是又不愿“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而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又不愿走科举的道路。他想通过隐居,求仙获取声望,从而在名人荐举下,受到皇帝征召重用,以便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然后功成身退。诗人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度过狂放而又坎坷的一生。李白存诗九百九十多首。这些诗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热烈追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笔锋揭露政治集团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画

【新教材】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教学设计7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 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描写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要进行背诵古诗大赛,有信心吗?谁先背背? 师: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还知道李白的哪些诗? 师:学习了李白这么多诗,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呢? 1、欣赏庐山美景 过渡:同学们知道的真多,接下来老师请你们欣赏庐山的美景(板书庐山)。播放《庐山》。解说:庐山在江西省南部,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师:庐山美吗?你能用学过的词语夸夸庐山吗?(生回

答) 3、欣赏瀑布 师: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那么老师就饱饱你们的眼福(播放视频)师解说:说道瀑布就想到高山,从高山陡峭的地方,直流而下,远看像一块白布垂挂在山前,水流得很急,这就是瀑布。(板书瀑布) 4、揭题 师:大诗人李白看到庐山瀑布这么壮观,诗兴大发,挥笔写了一首《望庐山瀑布》。板书:望 师:这里有两个生字,谁来领着大家拼读?(指名读、利用电子白板指导书写) 师:理解“望”(谁知望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讲讲课题的意思? 师:谁来讲讲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古诗,指导朗读 过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把每个字读正确,把每句诗读流利了。(开始) (一)正确朗读 过渡:孩子们,老师读,你们认真听并在书上划分节奏。 1、划分节奏(学生在电子白板演示) 2、请四位同学开火车读,每人一句,其他同学是评委。 过渡:古人读诗是根据声调的变化来读,第1声、第2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j)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j)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本课字。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能力目标:在本课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书写5个字,并且要认识6个生字。教学难点:依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确定本课的难点为通过朗读及背诵课文,让学生感受要想看到美丽的风景就要登高远望,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做起他的事情时,只要不断努力,不怕困难,一定会走向成功。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散想象、有感情朗读及诵读,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从本质上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位有名的大诗人,你们高兴吗?生:高兴。师:但是,我听说这位诗人特别喜欢接见那些会诵读古诗的小朋友,你们说这可怎么办?生:我会朗诵古诗。(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参与)师:好极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朗诵一下你知道的古诗吧。生:(朗诵古诗)师:你们知道这么多古诗,真是棒极了!我想这位唐代诗人王之涣早就想见一见你们了。(出示诗人画像)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他的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间评: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近古诗,在认识诗人王之涣时,设计了一个小难题,并且学生争先恐后地朗诵自己知道的古诗,不仅创设了学诗的情境,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二、讲授新知1.初读感知师:首先请同学们对照拼音自己读一读古诗。生:(自由读古诗)2.检查读的效果师:刚才在古诗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生字。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引导并检查学生认识本课生字状况)(1)难读字音:尽(出示“尽”的生字卡片);(2)易读错字音:入、日。(出示“入、日”的生字卡片)(3)需要读准、读好的11个生字:登、楼、白、尽、黄、入、流、千、目、更、层。(电脑屏幕显示生字)3.同桌互相检查,质疑答疑师: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同桌可以互相说一说。生:(说说对本文大意的理解,或是对词语、字的认识。)师:谁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同学和老师帮帮你。生:(针对自己不懂的词、句或诗句向全班提出问题,尽量让其他同学来答疑。)间评:问题来源于学生,答案也应充分相信学生。如果回答不准确,老师再启发引导,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答疑的良好自学能力和习惯。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1)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请认真听老师来读。(2)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播放古诗画面,配合音乐,学生评议。)间评:采用学生互相评议的手段,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向朗诵有感情、节奏准确、吐字清晰的同学学习,并且在音乐、图画的渲染中,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内涵。(1)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诵,仔细地想象登上鹳雀楼时看到的壮观美丽的景象。(放录音)(2)你想用什么方式描绘出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呢?小组可以商量一下。(学生可以采取任何方式来表现,如:朗诵、表演、绘画、语言描述。)间评:充分给予学生自由想象、自由表达、自由学习、自由呼吸的学习空间,创设音乐、图画、情感相互交融的氛围,激发学生以各种方式表情达意。(3)让我们再次登上这美丽的鹳雀楼,感受一下当时的壮观景象。(屏幕展示动态画面《登鹳雀楼》,巩固感知、丰富想象。)6.(1)师:诗人王之涣站在鹳雀楼上,气势磅礴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吟诵这首小诗?生:(体会朗诵,练习背诵)(2)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背。(领读、默读、自由读、赛读、全班齐读)三、课堂小结师:(1)同学们,你们朗读得真精彩,连大诗人王之涣也忍不住要夸夸你们了!(放录音)(2)老师想再考一考你们,我这里有几首五言诗句,也请你仿照今天学的这首古诗的节奏来试着读一读,好吗?生:(运用已掌握的朗读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练习题1 有答案

《登鹳雀楼》习题 一、读一读下列生字 登雀楼 依黄流 欲更层 二、给下列生字组词 ()() 登流 ()() ()) 更楼 ()) 三、选词填空 关心、专心、小心 1、小朋友们在教室里( )地听老师讲课。 2、妈妈对我很( )。 3、路滑,奶奶您走路要( )。 高兴、得意、喜欢 1、我今天考试得了100分,心里真( )。 2、狐狸吃到了乌鸦嘴里的肉,( )极了。 3、我( )看故事书。 四、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我把苹果吃完了。 苹果被我吃完了。 1、大雨把道路淋得湿漉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书被小明弄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 北风与太阳两方为谁的能量大相互争论不休。他们决定,谁能使得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胜利了。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风见此,刮得更猛。行人冷得发抖,便添加更多衣服。风刮疲倦了,便让位给太阳。太阳最初把温和的阳光洒向行人,行人脱掉了添加的衣服,太阳接着把强烈阳光射向大地,行人们开始汗流浃背,渐渐地忍受不了,脱光了衣服,跳到了旁边的河里去洗澡。

1、给这个故事加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 2、北风与太阳最后谁赢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 六、看图写话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图画。 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发挥你的想象力,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参考答案: 一、略 二、登上、登山 河流、流经 更加、更好 楼上、上楼 三、专心关心小心 高兴得意喜欢 四、1、道路被大雨淋得湿漉漉的。 2、小明把新书弄丢了。 五、1、北风与太阳 2、太阳赢了 3、凡事不能用强硬的手段,劝说往往比强迫更为有效。 六、略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

8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文中生字,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节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诗歌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祖国的壮丽河山,灿烂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剖析诗句,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文的意境。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对“瀑布”这个事物进行想象和思考,让学生踊跃发言,说出瀑布的特点。针对大家的发言给予适当的评价,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瀑布,同时展示从各个方位看到的瀑布的图片,加以解说。 2.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学习古诗的步骤及方法。 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准备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⑴学生回忆讨论。 ⑵教师帮助梳理归纳,提出“读诗,解诗,赏诗,悟诗”四个步骤。 二、教学内容呈现 1.读诗 (诗歌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听配音朗诵,并指出生字词)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庐lú紫zǐ川chuān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李白通过课件展示李白生平,了解李白诗作的特点:奇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张。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 2.解诗(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 “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 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 (释义)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 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 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 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释义)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3)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 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手法) (释义)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 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 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 疑:怀疑。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王之涣本人和他的《凉州词》、《送别》这两首古诗,并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登鹳雀楼》,能背诵《凉州词》、《送别》。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诗中告诉人们的道理。 教具准备:PPT课件,古诗新唱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喊班级口号:“天天有进步,人人在成长!”教师对学生提出希望,相信大家这节课都会有进步。 二、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1、导语导入: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非常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 (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 2、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 生交流。 3、教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一天傍晚王之涣来到黄河岸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边,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诗人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但是他还不满足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

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到。小朋友,你能想个办法让诗人王之涣看到远处的风景吗? 学生动脑想办法。 4、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教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它叫鹳雀楼。板书“颧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学生齐读“鹳雀楼”。 5、同学们,课题中就出现了两个生字宝宝,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雀”,怎么读?你怎么记住它?“楼”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6、很好,我们开课就先认识了两个生字,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进步,为自己鼓掌。知道这个楼的名字怎么来的吗?课件出示鹳雀楼资料。 7、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办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吗?那我站在楼的一层,行吗? 生(齐):登到最顶层! 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8、你说得太好了!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利用小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教师以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鹳雀楼、高山、夕阳、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使学生对作者、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两首登鹳雀楼精品教案

8、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 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古时候,经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这座楼而得名。它位于黄河东岸,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很多诗人登上鹳雀楼,俯临黄河,留下许多诗词名篇。而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最为有名。 2、板书课题:登鹳雀楼 解释每个字:登,登这个字在《青蛙看海》这节课已经学过了。凡是带有撇和捺的字写时要舒展一下,登这个字下面是个豆。鹳,这

个字是本诗中笔画最多的一个字,这个字右边是只鸟。雀,上面是个小字头,雀这个字,小字头我们在脚尖的尖中学过这个部分,那下面部分是“隹”部,隹这个字一般都跟鸟有关,比方说“小鹰学飞”中的“鹰”,雁过留声中的“雁”都有隹部,所以它指的一种鸟,凡是带有隹部的这个字,写的时候距离要紧一些。 “楼”古时候的楼都是木制结构的,那木当偏旁的时候把捺变成点。楼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作为偏旁时要把木写得小一点,这叫做左窄右宽。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诗中带斜线是的作用?(停顿) 学生读题目(登鹳雀楼) 所以诗的标题应该这样读,登 / 鹳雀楼。 全班齐读。 生再读。 录音机范读。 2、诗会读了,要想弄清是的意思就要弄清每个字的意思,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看一看你们看。 要想学一首古诗,要先把它读好,那你再把诗读一遍,把生字宝宝认一下。 楼(楼房)(高楼) 依(依靠)(依然) 尽(尽头)(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