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第18课《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

第18课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 题 第18课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与掠②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与束缚;夺;③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垄断;④自然经济的抵制;⑤战争的破坏自身特点 根本原因: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授 课 类 型 新 授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方举赞、孙英德创办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张骞“实业救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通过对民族工业发展和萧条原因的讨论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与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中与中国近代工业兴起有关的内容并写出内容提示,培养自己自主学习和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张骞“实业救国”的思想,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振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张骞的“实业救国”道路。

难点:民族工业发展和萧条的原因。

教 学 方 法

教 学 手 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 时 安 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学生回答后指出:洋务运动中,一批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手工业生产,拉开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序幕。因此,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新课探究】

一、民族工业的兴起

学生阅读教材P121,概括如下知识要点:

1、民族工业的产生:19世纪60-70年代,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2、产生的地点:上海、宁波、广州、天津等沿海地区

3、表现(先驱):方举赞上海发昌机器厂(1866);陈启沅广东继昌隆缫丝厂(1872)。

4、特点:

①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通商口岸。

②行业不全面,一般以轻工业为主。

③资金少,规模小。

④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但同时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

5、讨论: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

①官绅的阻挠(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与压迫);②外商的挤压;③乡民的无知等等。

二、张謇的创业活动

学生阅读教材P122,评价张謇的创业活动。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因他曾考中状元,)被誉为“状元实业家”。他提出实业和教育是“富强之大本”,主张“实业救国”,他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等数十家企业和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三、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1、产生:19世纪60-70年代,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2、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材上为1895——1913),甲午战争后,民族工

业初步发展。

思考原因:列强加大经济侵略程度,对华大量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严重的民族危机下,有识之士呼吁“实业救国”,以兴办民族工业来挽救民族危机;同时,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后期,辛亥革命给处境艰难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黄金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至20世纪20年代初期(1914--1923),民族工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阅读教材P123第一段,思考其原因:一战中,列强忙于欧洲战场厮杀,暂时放松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世界市场增加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4、萧条:20世纪20-30年代,由于南京国民政府的全面经济统制,压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使民族工业走上萧条之路。(具体内容请学生阅读教材P123中间部分段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1)为什么会出现中国“铁厂积货如山”、“(纱厂)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的现象?

5、破产倒闭:20世纪30—40年代,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大批民营企业在战争中纷纷倒闭。(一些内迁的企业在国民政府战时经济体制下艰难维持和挣扎。)

6、山穷水尽:20世纪40年代后期,抗战胜利后,由于接收敌伪产业时出现的弊病、美货泛滥、内战爆发和金圆劵改革使民营企业困难重重,缺少市场,山穷水尽。

【总结巩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

•19世纪60-70年代: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一战”使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20世纪20-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的全面经济统制,使民族工业走上萧条之路。•20世纪30-40年代:抗战使大批民族工业破产倒闭。

•20世纪40年代后期:接收敌伪产业、美货泛滥、内战爆发和金圆劵改革使民族工业山穷水尽。

民族工业的发生、发展和萧条

【真题训练】

1、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企业出现于( B )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2、对张謇的事迹介绍,不符合史实的是( B )

A、主张发展民办工业,走“实业救国”道路

B、以面粉业起家

C、热心文化教育和慈善事业

D、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

3、下列各项,属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的是( C )

A、甲午中日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

B、辛亥革命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抗日战争胜利后

【教学反思】

经济的发展问题,学生较难理解和把握,用常规的讲述法很难完成教学目标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为本课的顺利解决提供了好的手段,这也是本课的成功之处。

第18课: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自主互动学案)

第18课: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自主互动学案) 一、知识链接: 1、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2、洋务运动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二、导入课题: 洋务运动中,一批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于工业生产,拉开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序幕。 三、学习目标: 1、记住我国近代发展民族工业的先驱人物; 2、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本课重点) 3、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本课难点) 四、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民族工业的兴起 1、拉开民族工业发展的序幕是:(事件名称) 2、主要民族工业及先驱人物: 3、细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此后,棉纺织、面粉、火柴、造纸、印刷、机器制造、采矿、航运等各类民族工业,在上海、宁波、广州、天津等地逐步发展起来。到1894年,中国的民族工业企业总数已达170余家。 材料二:许多民族资本家为了寻求发展,不得不托庇于外国资本,或攀附于官僚势力。 依据材料回答: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哪三个特点? A、以轻工业为主; B、主要分布于通商口岸; C、紧紧依附于外国资本或本国的封建势力;

教师指导方法: 这个问题教材中没有直接答案,学生在回答中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教师将课文中的两段材料加以整理,要求学生对比着材料归纳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4、我国民族工业发展中遇到的三个障碍: A、外国资本的排挤、 B、本国政府的束缚和压制、 C、封建旧习俗和旧观念的影响。 方法指导: 学生从教材中能找到其中两个答案,对于第三个答案恐怕难以找出来。教师可指导学生细读小字材料,从中概括归纳出第三个障碍是什么。 5、完成“达标题一”,可让两个同学到黑板上做。 第二板块:张謇的创业活动 1、张謇提出实业和教育是“富强之大本”,主张“实业救国”。 2、张謇创办的主要企业:大生纱厂;地点是在:通州 3、张謇的历史地位:近代中国最著名的民族企业家之一。 4、张謇的创业活动是1895 年以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缩影。 5、1895——1913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方法指导: A、提醒学生注意“謇”的写法和读音。 B、补充:张謇既是一位著名的实业家,还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 C、给学生一定的巩固时间,然后默写:1、2、6 D、完成“达标题二” 第三板块:民营企业的萧条 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时期),我国民营企业开始走上萧条之路; 2、1948年8月实行的金圆券改革,使民营企业完全陷入绝境。 3、中国民营企业逐渐萧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A、南京国民政府对经济进行全面统制; B、抗日战争的爆发;

2020-2021学年老教材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含解析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学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条件: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 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2)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主张。 2.方针:“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3.实施: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4.成就: (1)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2)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情境在线】从1840年到1949年,经历了100多年的战乱,国民经济完全崩溃,一穷二白,一贫如洗,百废待兴。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提示: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目的: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过程:

【情境在线】毛泽东认为,合作化是个体农民得到解放的必由之路,是由贫穷变富裕的主要途径。这里的“合作化”是怎样完成的? 提示:先是建立互助组,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然后兴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中共“八大”: (1)内容。 ①基本形势: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建立。 ②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③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意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 2.“左”倾错误发展: (1)表现。 ①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②“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 (2)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3)危害:“大跃进”使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国民经济的调整: (1)原因:1959-1961年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 (2)内容:1960年冬,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3)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八上历史:第18课《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

第18课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 题 第18课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与掠②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与束缚;夺;③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垄断;④自然经济的抵制;⑤战争的破坏自身特点 根本原因: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授 课 类 型 新 授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方举赞、孙英德创办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张骞“实业救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通过对民族工业发展和萧条原因的讨论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与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中与中国近代工业兴起有关的内容并写出内容提示,培养自己自主学习和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张骞“实业救国”的思想,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振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张骞的“实业救国”道路。 难点:民族工业发展和萧条的原因。 教 学 方 法 教 学 手 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 时 安 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学生回答后指出:洋务运动中,一批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手工业生产,拉开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序幕。因此,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新课探究】 一、民族工业的兴起 学生阅读教材P121,概括如下知识要点:

1、民族工业的产生:19世纪60-70年代,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2、产生的地点:上海、宁波、广州、天津等沿海地区 3、表现(先驱):方举赞上海发昌机器厂(1866);陈启沅广东继昌隆缫丝厂(1872)。 4、特点: ①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通商口岸。 ②行业不全面,一般以轻工业为主。 ③资金少,规模小。 ④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但同时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 5、讨论: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 ①官绅的阻挠(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与压迫);②外商的挤压;③乡民的无知等等。 二、张謇的创业活动 学生阅读教材P122,评价张謇的创业活动。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因他曾考中状元,)被誉为“状元实业家”。他提出实业和教育是“富强之大本”,主张“实业救国”,他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等数十家企业和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三、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1、产生:19世纪60-70年代,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2、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材上为1895——1913),甲午战争后,民族工 业初步发展。 思考原因:列强加大经济侵略程度,对华大量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严重的民族危机下,有识之士呼吁“实业救国”,以兴办民族工业来挽救民族危机;同时,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后期,辛亥革命给处境艰难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黄金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至20世纪20年代初期(1914--1923),民族工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阅读教材P123第一段,思考其原因:一战中,列强忙于欧洲战场厮杀,暂时放松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世界市场增加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4、萧条:20世纪20-30年代,由于南京国民政府的全面经济统制,压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使民族工业走上萧条之路。(具体内容请学生阅读教材P123中间部分段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1)为什么会出现中国“铁厂积货如山”、“(纱厂)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的现象?

人民版高中历史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 展》教案 李振岩 1、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知识与能力:通过分析民国初年兴办实业潮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面对民国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要求学生自由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组织不同观念的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符合规则的辩论,以提高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和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悟民族资本家自强不息的爱国思想是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认识到民族独立是民族经济发展的前提。让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一战时期民族工业呈现出“短暂春天”的原因、特点。 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及其意义。 民国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的原因。 教学难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 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教学准备:通过张裕葡萄酒百年兴衰的历史,学习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制作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问题: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代表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学过程:

一、民国初期民族工业(1912~1919年)——“短暂春天” 1.探讨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展示多媒体课件,投影材料: 百年张裕(一) 1892年著名华侨实业家张弼士为实现“实业兴帮”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建立了张裕葡萄酒公司。该公司采用欧洲现代酿酒技术生产优质葡萄酒,建立了窖内恒温为摄氏11度的亚洲唯一的地下大酒窖,它是我国最早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酿造葡萄酒的大企业。开创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之先河。 1905年张裕葡萄酒公司兴建的亚洲最大的地下大酒窖竣工。 结合书本知识思考:张裕葡萄酒公司是在什么时期诞生的?在这一时期诞生有哪些有利因素?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张裕葡萄酒公司诞生在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时期。有利因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利润的刺激。 百年张裕(二) 1912年孙中山先生到张裕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 1914年张裕“双麒麟”商标注册成功,公司正式对外营业。 1915年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张裕的四种酒--(可雅)白兰地、红玫瑰葡萄酒、琼药浆和雷司令白葡萄酒,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张裕”一跃成为一个世界知名企业。 1917年张裕正式营业四周年庆典,张学良、康有为、黎元洪等社会名流前来祝贺并留下诸多宝贵手迹。 合作探究: 1、民国初年,以张裕葡萄酒公司为代表的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你认为是哪些原因导致的?有什么表现?同时又有怎样的特点?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与反思陈穗玉(汕头市澄海区莲阳中学)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 主要因素。 2、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 作用。 3、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回答问题等解题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以热播电视剧导入,激发兴趣,导入课题。加强知识纵横联系,拓展学生的宏观视野。 2、引导学生概括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串联和归纳知识线索。 3、按照民国时期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线索,精选“南洋兄弟”发展几个阶段的状况几则材 料,设计问题,以材料作为统领,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回答,在理解的基础上梳理和记忆微观基础知识。 4、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方法,分析民族 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击破难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从民族资本主义艰难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国资本主义要发展壮大,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和 封建主义的统治。 2、从“实业救国”、倡导国货运动,认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是紧密连在一起的,培养爱 国主义情操。 3、近代中国需要争取独立才能富强,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 四、重难点 1、重点:民族工业各个阶段不同的表现及原因。 2、难点: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地位和对社会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五、纲标解读: 考纲: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 2、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考情分析: 该区域命题规律: 从题型上看,题干多以图文等新材料、新情景形式出现,多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相联系;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_《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优教教案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优教教案 名师说课 课标分析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从1912年到1949年,民族工业在不同时期发展状况不同,从总体上讲,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始终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求生存,发展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形态。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上一课内容的延续,并且教材按“民国初期——国民党统治前期——国民党统治后期”的顺序叙述了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史实,线索清晰,学生较易掌握。当然由于是高一学生,还不能过高估计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其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特别是对不同时期影响资本主义发展因素的分析,教师应注意加强引导,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1.与本课相关的各种资料比较丰富,可适当利用影音、图片、数字等资料,采用情境设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2.充分利用提问法,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师生互动过程中,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学生一方面掌握了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将知识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在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学习方法 1.本课线索清楚,学生应进行课前预习,对基本史实进行梳理,以便在课堂上节省时间,重点解决一些理论性强的问题。 2.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在对每一阶段资本主义状况概括的基础上,探究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注意和同学交流观点和看法,善于听取他人的不同观点,以补充自己的论据,使自己的看法更接近真实与客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学案:专题二 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学案:专题二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含答 案) 一、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 1.原因 (1)内因: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④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 (2)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 (1)概况: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的速度和规模空前。 (2)行业: ①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 ②面粉业是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工业,除扩大内销外,还大量出口。 ③火柴、榨油、造纸等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 3.特点 (1)地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2)结构: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3)地位: ①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②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 4.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二、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1.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1)原因: ①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促进政策及措施。 ②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广大群众发起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

③1935年,国民政府实施的“币制改革”对于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生产复苏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2)表现: ①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 ②1935年以后,就工业各行业而言,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 2.官僚资本的膨胀 (1)凭借国家政权,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 (2)四大银行成为官僚资本聚敛财富的重要工具。 三、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 1.原因 (1)内因: ①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 ②官僚资本依靠国家权力压迫民族工业。 ③苛捐杂税: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2)外因: 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的洗劫和破坏。 ②中国外贸大量入超,使民族工业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外汇购买原料。 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新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美国几乎垄断了中国的资本市场。 2.表现 (1)抗日战争中,沦陷区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大量民族企业内迁,改变了民族工业布局。 (2)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 [轻巧识记]民族资本主义 [概念阐释]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通常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垄断资本。它依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经济势力,依靠国家政权,控制国家经济命脉。1927~1937年是以蒋、宋、孔、陈为代表的四大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1)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要求学生掌握: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及其所办企业。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概况,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电脑课件和录像等)辅助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有关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合作学习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掠夺、排挤和本国封建势力的阻碍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是十分艰难的。一战期间,由于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的民族工业有了一定发展。而大战刚刚结束,中国的民族工业就陷入了艰难发展的困境。这说明: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难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学与方法 教法:讲述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手段。 学法: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资料 投影仪、电脑。 投影片地图、图表或电脑课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图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过程图示》《中国近代主要民族工业地区分布图》。 材料:《大生纱厂棉纱、棉布产销量剧减的有关材料》《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企业数和投资额的增长材料》《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严重受挫的材料》。

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历史》教案华师大版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中国历史》教材解读提要 一、基本线索 1.近代史的上下限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主要讲述中国近代史。这段历史以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为开端,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时间跨度为110年。以往的教材多将近代史的时限定为1840年至1919年。现根据史学界多数专家的意见将近代史的下限延展至1949年,主要是因为1919年前后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基本矛盾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人民的斗争任务也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2.基本特点 绝对时间不长,但新陈代谢的节律异常快捷,历史内涵十分丰富。 这一段历史的绝对时间不算长,但却是社会剧烈动荡、内外矛盾斗争极其尖锐复杂、社会变革异常快捷的一个历史时期,历经清朝后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新陈代谢的节律非常快。其间,充满了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变革与反变革、革命与反革命的矛盾斗争,历史内涵极为丰富。 近代中国由古代中国演变而来。因此,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国通史的组成部分。可以发现,某些支配中国传统社会变化的一些因素,比如传统政治体制、封建王权、传统文化等在近代社会仍在起作用,对形塑近代中国历史的面貌产生了重要影响。另一方面,近代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遭遇西方资本主义,国门被打开,中国被强行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之中,成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一个部分。故而,中国的历史不仅仅是中国社会自身发展、演变的历史,而且也是中西两种文明交流、碰撞的历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适应世界大势、努力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的历史,是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由传统向现代艰难转型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中西之间碰撞、交流以及相互融合乃是中国近代史教学中应该理解和把握的重点。 此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近代史是刚刚逝去不久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对现代中国的影响很大,直接决定了现代中国的发展路向,当下现实中的许多现象可以从近代史上寻

八年级历史上册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文字素材1 华东师大版

张謇兴办实业为什么能取得巨大成就 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不断加深,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寻求各种救国之道来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张謇在外观大势、内审国情,充分考虑其他救国主张的利弊得失后,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并自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后,继续创办了崇明久隆镇大生二厂、南通广生油厂、南通复新面粉厂、通海垦牧公司、南通资生铁冶厂、大达轮埠公司、南通大隆蜡皂厂等十八个厂、栈、公司。并在20世纪初年“沪上纺纱各厂无不亏本”的情形下每年净赚白银三四十万两。张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兴办实业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原因何在?本文试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以“实业救国”相号召,提倡“棉铁主义”。 张謇总结了东方小国日本富民强国的经验,认为它主要是“尤重工政”,“于通商都会遍设工场,聚民间所出器日百货、第其最精”,又“仿西洋之例”的缘故。故当“向来洋商不准内地开办工厂,制造土货,设立行栈”这“小民一线生机”也被《马关条约》破坏后,特别是“苏杭及内地通商条款”使中国“尽撤藩篱”,并且“外洋之工作巧于华人,外洋之商本厚于我国”,使张謇认识到这次“通商之害为今日毁机器,明日焚机房,一有他变,立起兵端,必有民怨而开外衅”。更严重者,使各国“从此尽窥中国虚实,更将肆意要挟,事事曲从,无以立国”。于是,张謇于《马关条约》签订后,提出了“实业救国”口号,并“身体而力行之”。通过“查前清光宣两朝各海关贸易册,进口货之多,估较价格,棉织物曾达二万万以外,次则钢铁,他货物无能及者”,并认为“国人但知赔款为大漏厄,不知进出口货价相抵,每年输出,以棉货一项论,已二万一千余万两,铁已八千余万两;暗中剥削,较赔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初中历史八上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包括《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两篇课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饱受国内外多种势力的挤压,但始终以顽强的姿态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并且影响到各个方面:交通、通讯、电影、电话等,都开始对人们的生活发生影响。因此,本课对本单元有一个开启的作用。本课通过介绍清末的科举状元张謇,勇于退出官场转而兴办实业的故事入手,概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的发展过程和主要特征,时间内容跨度大,内容较为空洞抽象。 二、学情分析 所教的课文是八年级上学期的第七单元第21课,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已初步具备从历史事件和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学习历史有了一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较高,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但八年级学生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其综合分析、综合归纳能力还不够成熟,对政治变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理解程度也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特别是农村学生表现尤为突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印象更加深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 (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过程特征和原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搜集整理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中历史_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这一课的内容时间与事件的跨度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呈现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方式以便学生加深印象和便于理解。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历史学习的方法与识图及材料分析的能力,能用唯物辩证观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事例为教学服务,比如图片和小故事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效果分析 在本课的导入环节运用图片联系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介绍张謇这一目录中,运用视频和图片结合课本中的小故事学生体会到了张謇实业报国的理想和信念。第二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生学练记相结合,明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和曲折原因。最后在情感延伸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在于使学生对于从洋务运动开始到民国结束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影响有比较全面而清晰地了解。本课包含两个子目“状元实业家张謇”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一个子目,介绍了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的背景、概况、结局,使学生通过大生纱厂这一旧中国民族工业的缩影对民族工业的

发展有一定的感性理解;第二个子目,介绍了从洋务运动开始出现的民族工业萌芽,至民国结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使学生通过分析对旧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被张謇等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操行所感染,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难点:1.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2.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图片导入“火柴”“铁钉”,由此引出“洋火”“洋钉” 师:大家是否认识这两样东西?你们知道近代国人怎么称呼它们?为什么在称呼前加一个“洋”字? 师:当时的民族工业连这样简单的生活用品都不能生产,说明了什么问题?(中国近代工业非常落后) 师: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如何?谁在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中有杰出贡献?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 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2、知识衔接:分析鸦片战争前与现在中国的经济结构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1)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 【课标内容】 (1)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 (2)了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并通过对具体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识读《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图》,归纳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提高运用有效信息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阅读、问题讨论,了解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情况及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与束缚的状况。 (2)通过教师讲述和学生阅读教材文字和图片及问题讨论,了解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事件、原因和情况。 (3)通过教师讲述和学生自主阅读,了解张謇等著名实业家热心办实业的原因和事迹。(4)通过自主阅读、问题讨论,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族工业兴衰的原因及情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过程的了解,认识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掠夺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增进对帝国主义掠夺本质的了解。 (2)通过讲述张謇等著名实业家创办民族工业的故事,了解他们“实业救国”的精神,从而认识发展民族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是御侮强国之道。 (3)从南京国民政府后期民族工业的纷纷破产,认识内战的危害,进而懂得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重点:张謇办实业和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概况。 难点:分析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方法一:自主阅读、问题讨论法 方法二:问题导读教学法 方法三:情景创设、自主阅读教学法 【教学过程】方法一:自主阅读、问题讨论法 [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何时兴起?有何历史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其发展的道路如何呢?这就是本课要学习和了解的内容。 第六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板书) 第21课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板书) 一、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板书) 教师先向学生说明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要素:市场、资金、劳力、技术、资源等,然后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讨论问题: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名师教案 华东师大版

第18课《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民族工业发展的先驱、张謇“实业救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 况、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障碍 情感目标深刻体会张謇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和不畏世俗的勇气,增强 “做一个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人”的信念 能力目标自主协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搜集整理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知识体系1.简要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发展的历程?分析其发展和萧条的原因,谈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列举整理几个著名的民族工业企业、建立者、时间、地点等 3.总结概括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障碍分别是什么? 能力提升阅读材料做题 1.材料一: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当时,他们认为,“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都作出一些鼓励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示。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 材料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倾销,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严重障碍。这种障碍在一战期间大为减弱。1915年,群众性的抵制日货运动打击了日本的经济侵略,也支持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据海关统计,我国入口货价值均较大战前减少,其中1919年竟比1913年减少20.3%。 材料三:中国面粉畅销英、法、美、俄、日和新加坡、菲律宾等地,改变了过去洋面充斥国内市场的状况。辛亥革命前,中国产业工人约有60多万;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加上外资企业的产业工人,已增加到200多万。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6个原因(2)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哪些作用?

【水滴系列】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是从经济方面纵向概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及特征,并介绍了晚清时代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及其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兴衰。内容较为空洞抽象,事件跨度大,跳跃性强。 可以说本课内容既是前面所学内容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做好了铺路搭桥的准备。所以在中国近代史上占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课程标准 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三、教学目标 1.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观察历史图表、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感受张謇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难点:1.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2.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教师:同学们,上图中的交通工具叫什么名字? 学生:自行车。 教师:我们的爷爷奶奶以及一些老年人还叫它什么名字? 学生:洋车子。 教师:旧中国很多日常生活用品前都加了一个“洋”字。你还能说出哪些?

学生:洋火、洋油、洋灰、洋钉、洋布等。 教师:为什么要加“洋”字?这表明了什么? 学生:近代中国技术水平十分低下,很多东西都需要进口,连老百姓的日常用品都要从外国进口,因此许多东西都带一个“洋”字。 教师:今天我国有哪些民族工业品牌也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个例子吗 ?这又说明什么? 学生:海尔电器、波司登羽绒服等。 学生:说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有些工业产品已走向世界市场。 教师: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中国从自身经济近代化到卷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经历了血雨腥风,历尽了重重磨难。现在,就让我们翻开历史,重新回到半个世纪之前的中国,去了解这段不平凡的往事,探索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来切入课题,既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又引发思考,激发兴趣,在教学伊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第一篇章状元张謇:近代实业第一人 展示: 教师:简单介绍张謇,张謇为什么要舍本逐末创办实业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状元实业家张謇”一目,圈点你所获得的信息,并完成助学88页知识梳理相应内容,稍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教师:你从张謇“实业救国”中,想到了什么?(启发学生从张謇办企业的目的、情怀、结局等方面思考回答) 学生:目的:抵制列强对中国人民的剥削,发展本国工商业,挽回中国的利益 学生:情怀:国家民族利益重于个人利益,主动放弃高官厚禄,迎着风险兴办实业。 学生: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列强的“倾销”挤垮破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