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知识点

15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知识点

第十五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

1.血液循环系统由、和组成。

2.二千年前,我国最早用“切脉”诊病的医学家是。

3.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填写下表: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结构特点管壁、管腔、

弹性

管壁、管腔、弹性管壁由层细胞

构成

血流速度管内血流速度管内血流速度管内血细胞只能通过

个,血流速度

功能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

身体各部位.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到心脏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

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

位.(能出现脉搏现象

的是动脉) 分布在身体较浅的部位(“青筋就

属于静脉”,是输液时针扎入的血

管)或较深的部位

数量多,

分布广

4.心脏在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每分钟次。

5.人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央偏_______方,心脏外形像个桃子,它的大小约和本人的相似。

6.心脏壁主要由构成,壁内有心腔。心脏分为腔,分别、、、

,其中心壁肌肉最厚的是。

7.左心房连通,右心房连通,左心室连通,右心室连通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瓣,血液只能由流向流向而不能倒流。

8.血液由和组成,血细胞包括、、。新鲜血液加入抗凝剂后上层是,呈色,下层是,呈色;

不加抗凝剂上层是,下层是。

9.血浆血浆的成分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运载、运输和的功能,红细胞具有运输和的功能,白细胞具有和的作用,血小板具有、的功能。

10.贫血和炎症时血细胞的数量变化:贫血减少;炎症增多。贫血使血液运输的能力降低,贫血患者应多吃一些含和铁丰富的食物。

11.人类的血型系统中与输血有较大关系的是血型系统,它包括型、型、型和型4种血型,输血时应以输血为原则,成年人的血液的总量为体重的7%-8%,一次献血范围200-400ml。

13.发现血液循环的是英国医生__________。

14.人体内血液在和全部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叫做血液循环。血液在人

体内流动,将人体细胞需要的、运输至人体的各种组织,并将人体的运

输至一定器官而排出体外。

15.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不同,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这两部分是同时

进行的,并且在__________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封闭的循环路线。

16.血液循环:肺循环体循环

17.经过体循环血液由血变为血,经过肺循环血液由血变为血.

18.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正常范围是90—140/60-90 mmHg。

19.人体将体内、,以及多余的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通过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和少量的;通过系统以尿液的形式

排出绝大部分的、、;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的排出少部分的、

少量的和。

20.泌尿系统由、、、组成,其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贮存尿液的器官是,排尿的通道是、、。

21.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

22.肾单位包括和,肾小体包括和。

23.原尿的形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和大分子的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和等废物,都可以经过过滤到中

形成原尿。

24.尿液的形成: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大部分的和部分等

会被重新吸收。剩下的、和就形成了尿液。

25.排尿的意义:不仅起到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的平衡,维持

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作用。

氧气、

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

废物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体静脉

全身各处毛

细血管网

体动脉

肺部毛

细血管

左心房

氧气

二氧

化碳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五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复习提纲

第十五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复习提纲 一、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1、血管:物质运输的管道 类型血流方向 结构特点 管壁弹性管腔血流速度 动脉从心脏→全身厚大小快静脉从全身→心脏较薄小大(有静脉瓣)慢 毛细血管从最小的动脉→最 小的静脉 极薄(仅一层上皮 细胞) 极小(只允许红细胞 单行通过) 极慢 2、血液:物质运输的载体 1)血浆成分: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其它养料和废物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名称形态结构数量主要功能 红细胞(含血红蛋白)无细胞核,两面凹的圆饼状,较大。 (血红蛋白—红色含铁蛋白质) 最多 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氧含量高 时,血红蛋白易与氧结合;反之, 易与氧分离)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最少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最小较多止血、凝血 血细胞结构图 3、心脏——物质运输的动力 1)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心脏中壁最厚的是左心室。

左心房(连通肺静脉) 2)结构:四个腔 左心室(连通主动脉) 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主动脉 肺肺动脉 肺肺静脉 心脏结构图 3)瓣膜:房室瓣;动脉瓣保证血液朝向一个方向流动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4)生理 心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 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 4、血液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O 2→组织细 1)过程 胞,CO 2→血液)→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网(O 2→血液,CO 2→肺泡)→肺静脉→左心 房 血液循环示意图 体循环:动脉血 静脉血 2)血液循环中血液性质的变化 肺循环:静脉血 动脉血 3)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比较 概念 存在的血管 存在于心脏(左动右静) 动脉血 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肺静脉、其他动脉 心脏左侧:左心房、左心室 静脉血 含氧少,颜色暗红 肺动脉、其他静脉 心脏右侧:右心房、右心室 流动脉血 流静脉血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全身毛细组织O 上下腔 CO 左心房右心房主动脉 血管网 细胞 2营养物质静脉 肺动脉 细血管网肺静脉 CO 2 O 2 肺泡 2废物 左心室右心室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代谢与平衡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4章代谢与平衡单元复习 4.1 食物与营养 知识点1 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 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 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知识点2 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常见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缺乏症

知识点3 平衡膳食 1.合理膳食 (1)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2)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2.食品安全 (1)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 (2)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销售过程中人为改变其性质而产生的安全问题。 3.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知识点1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作用下消化。 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牙齿的结构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根据组成成分又分为牙釉质(珐琅质)、牙本质(象牙质)、牙髓(神经腺)等。牙釉质位于牙冠的表面,损坏后不能再生。 知识点2 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淀粉→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甘油与脂肪酸 知识点3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具有的特点: 小肠很长,内壁有许多皱襞,小肠内壁有绒毛,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知识点4 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 胃:酒精和少量的水; 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维生素、无机盐; 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知识点5 消化分为两类 物理消化:牙齿——切、撕、磨(咀嚼);胃——搅拌;小肠——蠕动;胆汁——乳化作用。 化学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 3.3 体内物质的运输 知识点1 血液 1.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他体内的血量约为3.5~4.0升。这些血液一刻不停地循环,为人体细胞输送各种营养物质。 2.红骨髓担负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3.血液的功能 血液具有输送氧、二氧化碳、各种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功能,还能起预防保护作用,对调节体温也有重要作用。 4.会读血样分析报告 如果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值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白细胞大值于正常值通常患有炎症。 知识点2 心脏 1.位于人体胸中部偏左下方,心脏能自主地节律性收缩舒张,是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动力来源。 2.心脏被心肌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部分。左右两部分又被能够控制血液定向流动的、只能向一个方向开的瓣膜(房室瓣)分别隔成上下两个腔,整个心脏可分为4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知识点3 血管 知识点4 血液循环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15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同步测试(解析版)

《人体内平衡的维持》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皮肤轻微擦伤后会流血,可是伤口很快就结痂止血了,血液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2.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中医给病人“切脉”时,感受的是静脉的搏动 B.在些神经分布较浅,肉眼就可以分辨,如手臂上的“青筋” C.在人臀部肌肉注射青霉素时,吸收药物的主要是肌肉细胞 D.某病人右侧躯体偏瘫时,最可能是左侧躯体运动中枢受损 3.手臂上的一条条“青筋”实际上是人体的() A.动脉 B.静脉 C.神经 D.毛细血管 4.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图,图中b排出人体的途径有()条 A.1 B.2 C.3 D.4 5.澳大利亚人詹姆斯?哈里森18岁开始献血,如今已经献过1000多次血.你知道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多少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

A. 1200~1500 B. 800~1000 C. 400~600 D. 200~300 6. 缅甸军机炸弹落入中方境内,造成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大水桑树村正在甘蔗地作业的无辜平民4死9伤.如果有一个重伤病人他的血型是B血型,则他可以接受的血型是() A. AB型、O型 B. A型、B型 C. AB型、A型 D. B型、O型 7.下列器官或系统中,不具有排泄作用的是() A. 呼吸系统 B. 泌尿系统 C. 皮肤 D. 大肠 8.贫血患者应多吃含有某种物质丰富的食物,它们是() A. 蛋白质和铁 B. 蛋白质和锌 C. 锌和碘 D. 铁和锌 9.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与心脏相连的四条血管,箭号表示血液的流动方向。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①为主动脉,内流动着动脉血 B. ②为肺静脉,内流动着动脉血 C. ③为肺动脉,内流动着静脉血 D. ④为上下腔静脉,内流动着静脉血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15章维持生物体的平衡第二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学校备课稿 主备人: 教学内容 年级学科 八年级 教学课时 共 2 课时 第 2 课时 课 型 教学目标 1、描述尿液形成的过程; 2、了解血浆、原尿、尿液三者之间的差异; 3、了解汗形成的过程及排汗的途径。 教学重点 描述尿液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血浆、原尿、尿液三者之间的差异; 教学准备 挂图、教学课件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分析尿液的形成 读书P 22分析尿液的形成内容 、 完成 1、尿的形成是在肾脏的 中形成的,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 和 两个过程。 2、结合阅读P 22图14-17尿形成的示意图(或者右图)完成:①从动脉运输来的血液中含有代谢产生的 ,经过 送入肾小球对血液进行 ,在肾小囊腔内形成 ,这是尿液形成的第一过程。②滤入到肾小囊腔中的液体叫 ,两个肾每昼夜形成大约150L ,这种液体中含有 、 和 、 等物质。③原尿中含有大量人体所需要的 ,因此不能白白浪费。在原尿流经 时,其中含有的有用物质被 进行了 ,而重新回到血液中,这个过程叫 。是尿液形成的第二个过程。用箭头在图上表示出重吸收的过程。④经过上面两个主要过程,从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液体就是 ,每昼夜一般为1.5L 。这种液体中含有 、 和 等物质。 ⑤阅读P 23最上面的小资料,了解三种液体之间的差异。 填写 A 、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有 ,与血液相比原尿中不含 有 ;B 、与血浆相比尿液中不含有 ;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有 ;与血液相比尿液中不含有 。 3、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有 。如果某患者在尿检的时候,发现有血细胞或者有蛋白质,则可能发生了 等疾病 二、尿的排出 1、了解尿排出的途径 →肾盂→输尿管→ → →体外 2、排尿的意义 看书P 24第1自然段了解 3、维持体内水平衡的重要性 看书P 24第2自然段了解 三、汗液的排出 1、流入口的汗是咸的,因为其中含有 。 2、汗是由 形成,并通过它细长的 排出体外。 教学反思 2019年 9 月 2 日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

代谢与平衡基础知识要点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基础知识点 第一节 食物与摄食 2.食物中的七大类营养素主要有水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无机盐 、维生素 和粗纤维 等。 3.各类营养素的作用: 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 ②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无机盐:构成组织和维护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如缺 锌 时会使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造成食欲减弱。缺铁易贫血,缺钙易患佝偻症,缺碘易甲状腺肿大。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的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有助于减少肠道吸收脂肪,预防心血管疾病。 4.几种维生素来源及缺乏症 名称 缺乏症 主要来源 维生素A 夜盲症 肝、鸡蛋黄、胡萝卜、玉米 维生素B1 脚气病 牛肉、肾脏、谷类种皮、豆类 维生素C 坏血病 蔬菜、水果 维生素D 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病 肝脏、鸡蛋、鱼肝油(嗮太阳自身合成) 5(1)海葵——触手捕食 (2)昆虫——口器:舐吸式——蝇类 虹吸式——蝶类 咀嚼式——蝗虫、蚕 嚼吸式——蜜蜂、蜂类 刺吸式——蚊类 (3)鱼类——滤过方式(4)青蛙——舌(舌根倒生)(5)啄木鸟——喙 (6)猫——可伸缩的钩爪和发达的犬齿(7)蛇——头部具有能感受红外线刺激的器官 6.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 (1)牙的组成:①一: 牙冠 ;二: 牙颈 ; 三: 牙根 。 ②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 2 ] 牙本质 ; ③人体结构中最坚硬的物质是:[1]牙釉质; ④人得了龋齿发生疼痛,是由于 病菌 已侵入[ 3 ] 牙髓腔 而引起 神经发炎 所致; ⑤保护牙齿要做到 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 (2)龋齿的形成: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 → 微生物发酵 → 产生酸性物质 → 腐蚀牙釉质(出现黑斑)→ 破坏牙骨质 → 牙髓腔受到破坏 → 牙髓受病菌感染发炎、疼痛。 (3)牙齿的作用: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发音和语言。 (4)牙的分类: ①形态和功能分:切牙(8颗)、尖牙(4颗)、前磨牙(8颗)、磨牙(12颗) ②存在时间分:乳牙(20颗)、恒牙(32颗)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 和 消化腺 。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 消化液 作用下消化。 (1)消化道: 口腔 、 咽 、 食道 、 胃 、 小肠 、 大肠 、 肛门 。 (2)消化腺: 唾液腺 、 胃腺 、 肝脏 、 肠腺 、 胰腺 。 消化腺 分泌消化液(含消化酶) 流入部位 消化物质 唾液腺 唾液(淀粉酶) 口腔 初步消化淀粉 胃腺 胃液(蛋白酶) 胃 初步消化蛋白质 肝脏 胆汁(不含消化酶) 暂存胆囊流入小肠 促进脂肪消化 胰腺 胰液(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 小肠 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一 二 三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14章 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导学案 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4章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 导学案苏科版 一、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液组成。 2、血管----运输各种营养物质与废道的通道种类:(动脉、静脉、毛细血管)P25“三种血管的功能与分布” 3、心脏输送血液的泵结构:(1)、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2)、心脏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而左右心房、心室是不相通的(3)、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防止血液倒流)衡量一个人心脏工作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是心输出量的多少 4、血液----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的分层现象(在血液中加抗凝剂)血浆(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含有大量的水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 (红色,数量最多,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有细胞核,包围、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体积最小,没有细胞核,凝集血液)贫血(缺铁性贫血)---红

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数值低于正常值发炎或白血病---------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4、输血与血型 ABO血型包括A型、型、型、型输血原则:同型血互输一般所说的血压实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高血压-----舒张压超过12kPa或收缩压超过 18、7kpa低血压-----收缩压低于12kPa或舒张压低于8kpa 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排泄:人体将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的途径尿液、汗液、呼吸 2、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形成尿液)(输送尿液)(暂时贮存尿液)(排出尿液)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尿液的形成: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除血细胞和蛋白质外,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等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水、无机盐、尿素等)尿液的排出: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3、皮肤:表皮:角质化的细胞;深层细胞(分裂能力,使皮肤再生);真皮:弹性纤维(弹性);胶原纤维(韧性);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练习:

浙教版代谢与平衡知识点

糖类: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70% 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占细胞干重的50%以上 七蛋白质细胞生长及组织修复的主要原料 大提供能量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经消化才能被吸收营 养脂肪:贮藏能量的主要物质 素水: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生化反应、营养物质在水溶液中运输 调节生理直接吸收 无机盐:维持正常生理活动 Ca、 Fe、 I、 Na、 骨骼血红蛋白甲状腺渗透压 、 C、 D 维生素:A、 B 1 夜盲症脚气病环血病佝偻病 不消化也不吸收:膳食纤维(水果蔬菜) 测定食物中的能量:花生仁、大米、牛肉干燃烧法 (脂肪)(淀粉)(蛋白质) 注意点:1、质量相同控制变量法 2、切碎、再次点燃。扩大食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完全燃烧。 3、比较升高了的温度△t =最高温度-最初温度转换法 4、减小误差带孔橡皮塞 多次实验

物理性消化 消化:人体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 吸收: 经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和一些不需消化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管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胆汁)(胰液)(肠液) ↓↓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淀粉→麦芽糖蛋白质→多肽对脂肪具有 乳化作用 消吸收:(水、无机盐、酒精)(所有)(水、无机盐、维生素)化 系唾液淀粉酶胰肠淀粉酶 统淀粉麦芽糖 口腔小肠 胃蛋白酶胰肠蛋白酶 蛋白质多肽 胃小肠 胆汁胰肠脂肪酶甘油 脂肪脂肪酸 十二指肠、小肠小肠 消化吸收 食物小分子循环系统 功能 排出食物残渣大便排便 1、消化液多(胆汁、胰液、肠液)消化 小肠 2、一层上皮细胞(薄) 的 3、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结构 4、小肠最长(5至6米)消化 功能 5、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表面积吸收 主要是蛋白质(核糖核酸) 多样性 酶特点高效性 (生物催化剂)专一性诱导契合学说 温度 37℃先水浴加热达到所需温度,再混合影响因素唾液淀粉酶:7 酸碱度胃蛋白酶:1.8 小肠:8 不同的酶所需的最适外界条件往往不同 胃蛋白酶:pH 1.8

15人体内平衡的维持

2018年中考生物真题汇编:15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 1.(2018娄底)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只可通过一种途径排出的是() A. 尿素 B. 多余的水 C. 二氧化碳 D. 无机盐 2. (2018娄底)人体中血液循环是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 动脉里流动脉血,静脉里流静脉血 B. 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3层细胞膜 C. 同一个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拥有相同的基因组成 D. 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是少量输血时,O型可以万能输血,AB型可以万能受血 3. (2018衡阳)心脏是运输血液的“泵”。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以下能正确表示血液在心脏中流动方向的是() A. 心房→心室→动脉 B. 心房→动脉→心室 C. 心室→心房→动脉 D. 动脉→心室→心房 4. (2018衡阳)关于血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血细胞都有细胞核 B. 如果体内的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C. 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D. 血小板有止血和凝血功能 5. (2018淄博)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 B. ④是左心室,④⑥之间没有瓣膜 C. ③之间有房室瓣,血液只能从②流向③ D. ⑤⑥是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 6. (2018雅安)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中被称为人体与疾病斗争“卫士”的是() A. 红细胞 B. 血小板 C. 白细胞 D. 血浆 7. (2018雅安) 张华同学在家发生意外,失血过多,急需大量输血。他的血型是AB型,给他输血的血型只能是() A. A型 B. B型 C. AB型 D. O型 8. (2018雅安) 瓣膜保证了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是() A. 动脉→心室→心房 B. 心房→动脉→心室 C. 心房→心室→动脉 D. 心室→动脉→心房 9. (2018自贡)某同学是A型血,按照ABO血型输血关系表,他可以接受的血型是()

“人是生物,要想健康地活着,必须保持体内的菌态平衡”阅读答案

“人是生物,要想健康地活着,必须保持体内的菌态平衡。”阅读答案 “人是生物,要想健康地活着,必须保持体内的菌态平衡。”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人是生物,要想健康地活着,必须保持体内的菌态平衡。人诞生后,随着呼吸、吞咽等与外界环境发生接触后,各种细胞便相继光顾到人体内,成为人体的终生“伴侣”。 须知,人体自身的细胞有百万亿个,而携带的微生物细胞是人体细胞的10倍,不要以为外来的微生物是“异己”,它们可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部分。正常微生物群与免疫和代谢在他体内遗传菌因控制下,构成了生物存在的三大支柱。它们参与人体的生理、生化、病理、组胚、解剖及其他各方面的功能和结构的发生、发展及衰退的整个过程。 研究表明,正常微生物群直接参与机体生物防御屏障结构。一为化学屏障。正常菌群代谢的产物乙酸、丙酸、乳酸或细菌素等活性物质,形成酸罩等化学屏障,抗拒致病菌的入侵及伤害。二是生物屏障。生活在黏膜或皮肤上的正常菌群可形成一个个体特异性的生物膜群结构,菌群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协调,相生相克,刺激

皮肤黏膜名言系统,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起到抑制过路菌或共生菌定植、占位、生长繁殖的作用。 综上所述,人是不能离开细菌的。然而令人忧心的是,诸多不良因素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微生态的平衡与稳定,导致微生态失调。人民滥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及免疫制剂等,不合理地使用现代化的检查,这些都会引起人体菌态失衡,危及健康。特别是抗生素的狂轰滥炸,看来细菌杀死了,旧病未除,新病又生,令医生头痛,患者遭殃。为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吃菌之说,研制了微生态调节剂——益生素。 生病后,让细菌治疗,这是当今崭新疗法。“抗生素之后的时代将是活菌时代,也即是益生素的时代。”这是我国著名微生物学魏教授1981年说的名言。 5、“它们可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部分”中的“它们”指代的是 A.人体自身细胞B.微生物细胞 C.人体中的各种细胞D.正常微生物群 6、对最后一段引用魏教授的名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体内微生态的平衡与稳定是人保持健康的前提。 B.人体离不开微生物细胞,它参与人体各方面功能和结构的整个过程。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顺利完成本节教学,需要学生充分掌握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相关内容并且在本节课中灵活运用。 这一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在学生巩固“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出尿液的形成过程。再从资料分析以及图文讲解得出尿液的形成过程,理解肾单位的结构、泌尿系统的作用、人体其他排泄途径。最后回到课前提出的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尿毒症以及血液透析的原理。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涉及《生物课程标准》“生物圈中的人”一个一级主题。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内容之上的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部分内容“尿的形成与排出”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本节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探求新知前首先复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血液的组成,有利于知识的衔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与关爱生命的情感。 (2)教学对象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人体八大系统知识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在不久前刚刚学习了《人体的呼吸》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本节内容涉及很多与自身相关的知识与实例,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 (3)教学条件分析: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学校各教师已安装了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更加多样化,教学效果更加灵活。教师可使用传统的黑板,也可使用多媒体电脑和电子白板。图片、音频以及动态视频等普遍使用于教学中。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2、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难点: 尿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

15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知识点

第十五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 1.血液循环系统由、和组成。 2.二千年前,我国最早用“切脉”诊病的医学家是。 3.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填写下表: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结构特点管壁、管腔、 弹性 管壁、管腔、弹性管壁由层细胞 构成 血流速度管内血流速度管内血流速度管内血细胞只能通过 个,血流速度 功能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 身体各部位.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到心脏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 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 位.(能出现脉搏现象 的是动脉) 分布在身体较浅的部位(“青筋就 属于静脉”,是输液时针扎入的血 管)或较深的部位 数量多, 分布广 4.心脏在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每分钟次。 5.人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央偏_______方,心脏外形像个桃子,它的大小约和本人的相似。 6.心脏壁主要由构成,壁内有心腔。心脏分为腔,分别、、、 ,其中心壁肌肉最厚的是。 7.左心房连通,右心房连通,左心室连通,右心室连通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瓣,血液只能由流向流向而不能倒流。 8.血液由和组成,血细胞包括、、。新鲜血液加入抗凝剂后上层是,呈色,下层是,呈色; 不加抗凝剂上层是,下层是。 9.血浆血浆的成分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运载、运输和的功能,红细胞具有运输和的功能,白细胞具有和的作用,血小板具有、的功能。 10.贫血和炎症时血细胞的数量变化:贫血减少;炎症增多。贫血使血液运输的能力降低,贫血患者应多吃一些含和铁丰富的食物。 11.人类的血型系统中与输血有较大关系的是血型系统,它包括型、型、型和型4种血型,输血时应以输血为原则,成年人的血液的总量为体重的7%-8%,一次献血范围200-400ml。 13.发现血液循环的是英国医生__________。 14.人体内血液在和全部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叫做血液循环。血液在人 体内流动,将人体细胞需要的、运输至人体的各种组织,并将人体的运 输至一定器官而排出体外。 15.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不同,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这两部分是同时 进行的,并且在__________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封闭的循环路线。 16.血液循环:肺循环体循环 17.经过体循环血液由血变为血,经过肺循环血液由血变为血. 18.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正常范围是90—140/60-90 mmHg。 19.人体将体内、,以及多余的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通过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和少量的;通过系统以尿液的形式 排出绝大部分的、、;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的排出少部分的、 少量的和。 20.泌尿系统由、、、组成,其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贮存尿液的器官是,排尿的通道是、、。 21.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 22.肾单位包括和,肾小体包括和。 23.原尿的形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和大分子的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和等废物,都可以经过过滤到中 形成原尿。 24.尿液的形成: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大部分的和部分等 会被重新吸收。剩下的、和就形成了尿液。 25.排尿的意义:不仅起到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的平衡,维持 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作用。 氧气、 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 废物 组 织 细 胞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体静脉 全身各处毛 细血管网 体动脉 肺部毛 细血管 左心房 肺 泡 氧气 二氧 化碳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点整理

一、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七大类。(1)水——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水虽然不能提供能量,但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体内的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 (2)糖类——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糖类包括淀粉、蔗糖、麦芽糖、葡萄糖等,在大米、小麦、马铃薯等食物中含量较多,是人体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糖类。 (3)蛋白质——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材料 蛋白质是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材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脂肪——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物质 当人体内的糖类氧化分解不足以提供人体所必需的能量时,才会分解脂肪提供能量。(5)无机盐——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营养物质 食物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它们不能提供能量,却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粗纤维(食物纤维)——促进消化 食物纤维主要由纤维素组成,是一类不能被消化吸收的物质,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7)维生素——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 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但它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对保持人的身体健康关系极大。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都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二、热量价 动物的生命活动消耗能量,能量是由食物供给的。那么,食物中是否真的含有能量?同样质量的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能量也一样多吗?究竟哪种物质能提供更多的能量呢?可以用实验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实验前要注意以下问题: (1)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2)选用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食物种类应具有典型性,如富含糖类的、富含脂肪的、富含蛋白质成分的等,以便进行比较。 (3)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焦的热能。 (4)为比较不同物质所含能量的多少,对实验原料应进行必要的称量。 实验进行时,要注意燃烧花生仁、大米、牛肉干时的着火点,一般燃烧2分钟~3分钟材料会燃尽,而试管中的温度会明显上升。 通过实验,知道食物中蕴含能量,从而得出热量价的概念: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能量叫热量价。在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三类物质中,热量价最高的是脂肪。 三、动物的摄食 动物需要从食物中获取生存所需的营养和能量。各种动物获取食物的手段各不相同,各自具有自己特有的捕食方式和捕食器官。 (1)海葵——用触手来捕食 (2)昆虫——取食的器官是口器 ①蝶类的虹吸式口器; ②蝗虫的咀嚼式口器; ③密封的嚼吸式口器;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食物与营养 【中考考点】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牙的结构和功能等 【常考题型】选择题、资料分析题 1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外完全燃烧或在体内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叫热量价。不同物质的热量 价是不同的,蛋白质为千焦,糖类为千焦,脂肪为 千焦。 2. 食物中的七大类营养素 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 和粗纤维等。 3 ?各类营养素的作用: 水: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蛋白质 : 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 占人体细胞干重的 50鳩上;②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没有蛋白质就 脂肪:生物体内贮存能量的物质。 (2) 龋齿的形成: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 f 微生物发酵f 产生酸性物质 f 腐蚀牙釉质(出现黑斑) f 破坏牙骨质 f 牙髓腔受到破坏 f 牙髓受病菌感染发炎、疼痛。 食物残留在牙面上 f 牙釉质受破坏 f 牙本质受破坏 f 牙髓受破坏 (3) 牙齿的作用: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发音和语言。 (4) 牙的分类: ① 成分上分:牙本质、牙骨质(牙根部分)、牙髓腔 (牙髓、神经、血管) ② 形态和功能分:切牙(8颗)、尖牙(4颗)、前磨牙(8颗)、磨牙(12颗) ③ 存在时间分:乳牙(20颗)、恒牙、智牙 无机盐:构成组织(如磷一细胞膜)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缺Ca 、P —骨质疏松症;缺 Fe —缺铁性贫血;缺 Zn —食欲下降,影响生长发育;缺 I —甲状腺肿大。 维生 粗纤维:促进消化。不能被人体消化和吸收,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的蠕 动,有利于及时排便。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有助于减少肠道吸收脂肪,预防心血管疾病。 4 ?几种维生素来源及缺乏症 名称 缺乏症 主要来源 维生素A 夜盲症 肝、鸡蛋黄、胡萝卜、玉米 维生素B1 脚气病 牛肉、肾脏、谷类种皮(麦麸)、豆类 维生素B2 口角炎、唇裂症 酵母、大豆、胚芽、肝 维生素B12 恶性贫血 肝、奶、肉、蛋 维生素C 坏血病 蔬菜、水果 维生素D 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病 肝脏、鸡蛋、鱼肝油(嗮太阳自身合成) 维生素E 肌肉萎缩 谷物胚芽、绿叶 5.动物的摄食: (1) (2) 海葵——触手捕食 昆虫一一口器:舐吸式一一蝇类 虹吸式一一蝶类 咀嚼式一一蝗虫、蚕 嚼吸式——蜜蜂、蜂类 刺吸式——蚊类 鱼类 滤过方式(4)青蛙 舌(舌根倒生)(5)啄木鸟 喙 猫一可伸缩的钩爪和发达的犬齿( 7)蛇一头部具有能感受红外线刺激的器官 (3) (6) 6?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 (1) 牙的组成:①一: 牙冠 牙根。 ② 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 [2 ] ③ 人体结构中最坚硬的物质是 ④ 人得了龋齿发生疼痛,是由于 ⑤ 保护牙齿要做到饭后漱口, ;二: 牙颈 ;三 牙本质 ; :[1]牙釉质; 病菌 已侵入[3 ] 牙髓腔 而引起 神经发炎 所致; 早晚刷牙 。

人体内平衡的维持苏教版

人体内平衡的维持苏教版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第十五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 1.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2.二千年前,我国最早用“切脉”诊病的医学家是扁鹊。 4.心脏在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心率(心脏跳动的平率)。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每分钟75次。 5.人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央偏__左下__方,心脏外形像个桃子,它的大小约和本人的拳头大小相似。

6.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壁内有心腔。心脏分为4腔,分别是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右心房,其中心壁肌肉最厚的是左心室。 7.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8.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新鲜血液加入抗凝剂后上层是血浆,呈浅黄色,半透明;中层是血小板和白细胞,呈白色;下层是血细胞,呈红色;不加抗凝剂上层是血清,下层是血细胞。 9.血浆的成分主要有__水分,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及二氧化碳和尿素等废物___,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功能,红细胞具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功能,白细胞具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血小板具有止血、凝血的功能。 10.贫血和炎症时血细胞的数量变化:贫血红细胞减少;炎症白细胞增多。贫血使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贫血患者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 11.人类的血型系统中与输血有较大关系的是ABO 血型系统,它包括A 型、B 型、AB 型和O 型4种血型,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血为原则,成年人的血液的总量为体重的7%-8%,一次献血范围200-400ml 。 13.发现血液循环的是英国医生____哈维______。 14.人体内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血液在人体内流动,将人体细胞需要的氧气、各种营养物质运输至人体的各种组织,并将人体产生的废物运输至一定器官而排出体外。 15.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不同,可将其分为___体循环_______和_____肺循环_____两部分,这两部分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在___心脏___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封闭的循环路线。 16.血液循环:肺循环体循环 17.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18.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收缩压是指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动脉,通过血液对动脉管壁产生的侧压力,收缩压一般为12—(90—140mmHg )。舒张压是指心室舒张时,血液对动脉管壁产生的侧压力,舒张压一 般为8—12kPa(60—90mmHg)。 19.人体将体内尿素、多余的水和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绝大部分的水、尿素、无机盐;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的排出少部分的水、少量的无机盐和尿素。 20.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 贮存尿液的器官是膀胱,排尿的通道是输尿管、膀胱、尿道。 21.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肾单位。 氧气、 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 废物 组织细胞 主动脉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 上下腔静脉 肺动脉 肺静脉 体静脉 全身各处体动脉 肺部 左心房 肺 泡 氧气 二氧 化碳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15章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学校备课稿 主备人: 教学内容年级学科八年级教学课时共 3 课时第 1 课时课型 教学目标⑴.通过观察实验,识别心脏结构,说出心脏的结构组成和特点。 ⑵.概述心脏的生理特征,认同体育运动有利于心脏健康。 ⑶. 认同心率和脉搏是一致的。 教学重点 重点:人体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 难点:人体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1、简介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 活动1:感受血管的跳动。 对照书上第3页图,摸一摸自己的头部、腕部、足部有跳动感的部位, 跳动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规律? [来源:学科网] 活动2.测一下自己的脉搏。 讨论:男女生的脉搏有什么不同?体质的强弱与脉搏有关系吗? 3、观察 三种血管的插图. 讨论: (1)三种血管的分布和功能怎样? (2)从图上分析比较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 填表 血管种类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功能把血液从心脏 输送到身体的 各个部分 把血液从 身体各部 分送回心 脏 血液和细胞 间物质交换 的场所 分布 管壁 2019年9 月2 日

管腔 血流速度 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1.在人体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血管是() A 动脉 B 静脉 C 毛细血管 D 主动脉 2.管径小,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 A 动脉 B 静脉 C 毛细血管 D 主动脉 3.中医说的“望、闻、问、切"中的“切”,指的是号脉,这里的脉是() A.经络 B.动脉 C.静脉 D.毛细血管 4.有关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毛细血管适于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管腔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B.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C.静脉是把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回心脏的血管,与心脏的心室相连 D.动脉的管壁薄,弹性小;静脉的管壁厚,弹性大 拓展阅读: 动脉相关的典型病症——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脂类物质过多地堆积在动脉血 管壁上,引起管壁增厚,限制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而引起的。由于在动脉内膜 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教学反思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

浙教板九上《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要点归纳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本章知识点归纳 §4.1、动物的食物与摄食 一、呼吸和食品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 不同点:呼吸作用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食物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能。 呼吸作用的意义:a.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为生物体合成其他物质,提供能量 2.实验:燃烧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注:物质在体内体外均发生的是氧化反应,理论上等质量的物质在体内完全氧化释放的能量应等于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但是由于实验时有部分热量的散失,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3.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注:每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同,它的热量价也各不相同:脂肪﹥蛋白质=糖类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糖类:16.7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 二、食物中的营养及其作用 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各类营养素的作用。 糖类:功能: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包含淀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 主要存在于大米、小麦、马铃薯等。 蛋白质:功能: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来源: 瘦肉.鱼.蛋.奶.豆类 脂肪:功能:①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②备用的能源物质。当糖类氧化分解不足以提供必需的能量时,脂肪也会分解提供能量. 来源:食物油.豆类.蛋黄.奶油等水:功能: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③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尿素等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无机盐:占体重约为4%,很少,但作用很大:无机盐包括钙.铁.碘.锌等 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但是它参与人体许多重要的生理活 动 食物纤维:功能:①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②促进肠道蠕动,③利于排便等。 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1.儿童.少年以及伤病员为什么需要多吃奶.蛋.鱼.肉? 答: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3. 4.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第15章 人体内平衡的维持 检测题(解析版)

第15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呼气时,胸廓容积变小,肺收缩 B.吸气时,膈肌和肋间肌都收缩,膈顶部下降 C.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D.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 2.如图为人体内血液流经某部位的示意图,a、b表示相关血管,“→”表示血流方向。根据图示,以下推断合理的是() A.若a为动脉,则b一定是静脉 B.若a为上腔静脉,则X为左心房 C.若X为肾脏,则b内尿素含量会上升 D.若X为大脑,则b内氧气含量会降低 3.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外界气体经过呼吸道进入肺 B.肺泡数量多,气体交换面积大 C.肺泡与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后,肺泡内氧气含量增加 D.胸廓容积变小时,肺收缩,气体从肺内排出 4.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了。二氧化碳来源于()A.肺泡B.血液C.组织液D.组织细胞 5.题图是某人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值的变化曲线,处于呼气状态的是()

A.0→t2B.t1→t2 C.t1→t3D.t2→t4 6.呼吸道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呼吸道不具备的功能是() A.气体交换B.清洁C.温暖D.湿润 7.在前臂输血或输液时,医生要先用胶皮管捆扎起来。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捆扎后有利于针刺入隆起的动脉B.要在针刺入部位的远心端捆扎 C.捆扎后有利于针刺入隆起的静脉D.捆扎后远心端静脉变扁平 8.如图为人的心脏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C处所指的腔以及和它相连的血管分别是() A.右心室、肺动脉B.左心室、肺动脉 C.右心室、主动脉D.左心室、主动脉 9.如图为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苏科版八上第15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练习题

第15章《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单元复习 课型:习题主备人:何婷婷审核人:苏萍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时间_______【知识回顾】 血管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心脏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 血液循环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 1. 在人体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血管是() A.动脉B.静脉C.上、下腔静脉D.毛细血管 2.动脉血呈红色,主要因为它含较多的( ) A.红细胞 B.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 C.养料 D.二氧化碳 3.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 4. 人患急性炎症到医院做血常规检查,往往发现血液中增多的是()A.血红蛋白B.红细胞C.白细胞D.血小板 5.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血小板和白细胞 C.血小板和红细胞 D.血细胞和红细胞 6.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 A.心脏 B.动脉 C.静脉 D.毛细血管 7.静脉瓣的作用是( ) A.保护静脉血管壁 B.防止血液倒流 C.加速血液的流动 D.减少血液对静脉壁的压力 8.血液通过肺循环后,其成分的变化是( ) A.有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B.有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C.养料增多,废物减少 D.养料减少,废物增多 9.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做( ) A、脉搏; B、血压; C、心率; D、心动周期。 10.某人的心率为70次/分,则他的脉搏应是下面哪一种情况( ) A、与心率一样; B、比心率高; C、比心率低; D、以上情况都可能发生。 11.与尿液形成无关的结构是()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 D.尿道 12.肾小球内流动的液体是() A.原尿 B.尿 C.动脉血 D.静脉血 13.健康成年人每天排出的尿约有() A.150升 B.15升 C.1.5升 D.0.5升 14.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A.肾脏B.肝脏C.输尿管D.膀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