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应答器报文读写器通信协议规范V001

应答器报文读写器

通信协议规范V0.0.1

泛亚华智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2012 年09月14日

修改记录

签署页

目录

1概述 (6)

1.1.目的和范围 (6)

1.2.缩略词与术语 (6)

1.3.命令简略图 (6)

1.4.参考文献 (7)

1.5.数据编码说明 (7)

2PC机到读写器的数据通信格式 (9)

2.1.通信数据概述: (9)

2.1.1.通信数据包: (9)

2.1.2.加密后的数据的源码内容 (9)

2.1.3.CRC32校验方式 (9)

2.2.通信命令定义 (9)

2.2.1.读码命令 (9)

2.2.2.读有源默认命令 (10)

2.2.3.写码命令 (10)

2.2.4.改写命令 (10)

2.2.5.读应答器ID命令 (11)

2.2.6.写应答器ID命令 (11)

2.2.7.修正读写器时间命令 (11)

2.2.8.写入或改写读写器信息命令 (11)

3读写器到PC机的数据通信格式 (13)

3.1.通信数据概述: (13)

3.1.1.通信数据包: (13)

3.1.2.CRC32校验方式 (13)

3.2.应答命令定义 (13)

3.2.1.应答读码命令 (13)

3.2.2.应答读有源默认命令 (14)

3.2.3.应答写码命令 (14)

3.2.4.应答改写命令 (15)

3.2.5.应答读ID命令 (15)

3.2.6.应答写ID命令 (16)

3.2.7.应答修正时间命令 (16)

3.2.8.应答写入或改写读写器信息命令 (17)

4读写器到应答器的数据通信格式 (19)

4.1.读码 (19)

4.2.读有源默认 (19)

4.3.读ID (19)

4.4.写码 (20)

4.5.写ID (21)

5数据加密算法 (22)

5.1.算法说明 (22)

5.2.加密算法 (22)

5.3.解密算法 (22)

1概述

1.1.目的和范围

本文档描述了应答器报文读写器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数据通信协议和下位机改写应答器信息时读写设备和应答器之间的通信协议。本文档的适用范围是对应答器报文读写器的描述,不做其它方面使用。

1.2.缩略词与术语

读写器:只包含向应答器写报文的下位机部分,不包含PC机。

DES:对称密码算法。

原码CRC32:未经加密的数据计算的CRC,校验范围不包含命令码。

加密CRC32:经加密后的数据计算的CRC,校验范围包括命令码,将原码和原码CRC32加密后的数据。

1.3.命令简略图

图1 PC机到读写器命令

图2 读写器到应答器命令

1.4.参考文献

1.5.数据编码说明

考虑本设备对应答器数据操作的安全性,本协议采用模仿DES的自定义的加密

算法。降低PC机软件被模仿的可能性,增加对应答器数据操作的安全性。PC机到读写器及读写器到PC机的数据通信采用定长指令集。本文档所有关于通信的数据均采用16进制表示,表示方式用C语言的表示方法即以0x开头。

2PC机到读写器的数据通信格式

PC机到读写器的单条命令的数据长度为256字节,读写器到PC机的单条应答数据的长度为300字节。通信速率为115200bps,无奇偶校验的8位数据长的通信方式,停止位为1位。

2.1.通信数据概述:

描述数据通信长度和加密及校验方式。

2.1.1.通信数据包:

命令(2字节)+(加密后的数据250字节)+加密CRC32(4字节)

2.1.2.加密后的数据的源码内容

明码数据(246字节)+明码CRC32(4字节)

2.1.

3.CRC32校验方式

CRC32校验方采用用V接口的通信校验方式。加密CRC32用于校验通信过程中的数据校验,用以检验接收到的数据的有效性。原码CRC32用于校验解密后的源码,防止读写器在数据解密过程中造成的数据运算错误。CRC32校验的四个字节的数据传输顺序为由高到低。例如CRC32的计算结果为0x3F4576A3,数据传输的顺序为3F 45 76 A3。

校验多项式为:

X32+X30+X27+X25+X22+X20 +X13+X12+X11+X10+X8+X7+X6 +X5+X4 +X0

2.2.通信命令定义

本节描述PC机到读写器通信的数据命令内容。说明的是数据在加密前的各种命令包含内容。信息相当于:命令(2字节)+(明码数据250字节)+CRC32(4字节)。250字节的明码数据包含数据和数据的原码CRC32。未使用字节用本命令的命令信息填充,做非长0或非长1传输。具体信息见每个命令的说明。

2.2.1.读码命令

1)功能:读取无源应答器报文、读取有源应答器正在发送的LEU报文、读

取有源应答器没有发送LEU报文的情况下自身的默认报文。

2)命令码:0x1111

3)明码数据:填充246字节的0x11。

4)原码CRC32:4字节CRC32校验码,校验范围包括246字节的明码数据,

不包含命令码。

5)加密CRC32:4字节CRC32校验码,校验范围包括命令码,250个字节的

加密后的数据(包含:246字节的明码数据,原码CRC32)。

2.2.2.读有源默认命令

1)功能:读取正在发送LEU报文的有源应答器的默认报文、读取有源应答

器没有发送LEU报文的情况下自身的默认报文、读取无源应答器报文。

本命令与读码命令的区别在于有源是否正在发送LEU报文。

2)命令码:0x1313

3)明码数据:填充246字节的0x13。

4)原码CRC32:4字节CRC32校验码,校验范围包括246字节的明码数据,

不包含命令码。

5)加密CRC32:4字节CRC32校验码,校验范围包括命令码,250个字节的

加密后的数据(包含:246字节的明码数据,原码CRC32)。

2.2.

3.写码命令

1)功能:通知读写器将应答器报文写入应答器。无条件写入。不查询应答

器原有的报文信息。此命令应该在应答器安装前使用。安装到现场的应答

器建议使用改写命令。

2)命令码:0x4141

3)明码数据:

a)128字节的厂家报文信息;

b)104字节的用户报文信息;

c)14字节的备用信息,填充0x41。

4)原码CRC32:4字节CRC32校验码,校验范围包括246字节的明码数据,

不包含命令码。

5)加密CRC32:4字节CRC32校验码,校验范围包括命令码,250个字节的

加密后的数据(包含:246字节的明码数据,原码CRC32)。

2.2.4.改写命令

1)功能:通知读写改写应答器报文。有条件写入。读写器将查询应答器原

有的报文信息。如果原有的应答器编号与待写入的应答器编号相同,读写

器将改写应答器报文。安装到现场的应答器使用此命令,防止误改写。

2)命令码:0x4242

3)明码数据:

a)128字节的厂家报文信息。

b)104字节的用户报文信息。

c)3字节的待写入的报文的应答器编号。

d)11字节的备用信息,填充0x42。

4)原码CRC32:4字节CRC32校验码,校验范围包括246字节的明码数据,

不包含命令码。

5)加密CRC32:4字节CRC32校验码,校验范围包括命令码,250个字节的

加密后的数据(包含:246字节的明码数据,原码CRC32)。

2.2.5.读应答器ID命令

1)功能:读取应答器的ID信息。

2)命令码:0x6161。

3)明码数据:填充246字节的0x61。

4)原码CRC32:4字节CRC32校验码,校验范围包括246字节的明码数据,

不包含命令码。

5)加密CRC32:4字节CRC32校验码,校验范围包括命令码,250个字节的

加密后的数据(包含:246字节的明码数据,原码CRC32)。

2.2.6.写应答器ID命令

1)功能:改写应答器的ID信息。本命令只在应答器出厂前使用。随读写器

的PC机软件不包含此命令。

2)命令码:0x6262。

3)明码数据:

a)62字节的ID信息;

b)184字节的备用信息,填充0x62。

4)原码CRC32:4字节CRC32校验码,校验范围包括246字节的明码数据,

不包含命令码。

5)加密CRC32:4字节CRC32校验码,校验范围包括命令码,250个字节的

加密后的数据(包含:246字节的明码数据,原码CRC32)。

2.2.7.修正读写器时间命令

1)功能:本命令修正读写器的时间与PC机时间同步。

1)命令码:0x7171。

2)明码数据:

a)7字节的时间信息;

b)239字节的备用信息,填充0x71。

3)原码CRC32:4字节CRC32校验码,校验范围包括246字节的明码数据,

不包含命令码。

4)加密CRC32:4字节CRC32校验码,校验范围包括命令码,250个字节的

加密后的数据(包含:246字节的明码数据,原码CRC32)。

2.2.8.写入或改写读写器信息命令

1)功能:本命令修正读写器的信息。本命令只在读写器出厂前使用。随读写

器的PC机软件不包含此命令。

1)命令码:0x7272。

2)明码数据:

a)最多246字节的读写器信息,信息为ASCII码格式。

3)原码CRC32:4字节CRC32校验码,校验范围包括246字节的明码数据,

不包含命令码。

4)加密CRC32:4字节CRC32校验码,校验范围包括命令码,250个字节的

加密后的数据(包含:246字节的明码数据,原码CRC32)。

3读写器到PC机的数据通信格式

3.1.通信数据概述:

读写器到PC机的单条应答数据的长度为300字节。读写器向PC机发送的数据具有应答性质,不考虑数据的可模仿性,因此不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

以明码数据的形式传输,数据传输的有效性校验采用CRC32校验方式。通信速率为115200bps,无奇偶校验的8位数据长的通信方式,停止位为1位。

3.1.1.通信数据包:

命令(2字节)+(应答的明码数据294字节)+CRC32(4字节)

1)命令:接收到的PC机的命令;

2)应答的明码数据:读写器按PC机命令操作后生成的结果数据;

3)CRC32:参见CRC32校验方式。

3.1.2.CRC32校验方式

CRC32校验方采用用V接口的通信校验方式。CRC32用于校验通信过程中的数据校验,用于检验接收到的数据的有效性。CRC32校验的四个字节的数据传输顺序为由高到低。例如CRC32的计算结果为0x3F4576A3,数据传输的顺序为3F 45 76 A3。

校验多项式为:

X32+X30+X27+X25+X22+X20 +X13+X12+X11+X10+X8+X7+X6 +X5+X4 +X0

3.2.应答命令定义

本节描述读写器到PC机的应答数据内容。数据内容为:命令(2字节)+(应答的明码数据294字节)+CRC32(4字节)。294字节应答的明码数据包含应答的数据内容,具体内容见各个应答命令的说明。不使用字节用本命令的命令信息填充,做非长0或非长1传输。具体信息见每个命令的说明。

3.2.1.应答读码命令

读写器接收到读码命令后开始读取应答器报文,读写器在命令结束后返回结果信息。

1)读码成功:

a)命令字(2字节):内容是接收到的PC机的命令0x1111;

b)厂家报文(128字节):解码成功后的1023位厂家报文;

c)用户报文(104字节):解码成功后的830位用户报文;

d)备用信息(40字节):填充为命令字0x1111。

e)上传信号强度(2字节):高字节在前。

f)读写器信息(20字节):读写器本身的编号。

g)CRC32(4字节):用于检验数据的有效性。

1)读码失败:

a)命令字(2字节):内容是接收到的PC机的命令的反码0xeeee;

b)应答器操作失败信息(2字节):

i.0x1234为未收到应答器数据;

ii.0x1235为收到应答器数据。

c)备用信息(270字节):填充为命令字0xeeee;

d)上传信号强度(2字节):高字节在前;

e)读写器信息(20字节):读写器本身的编号。

f)CRC32(4字节):用于检验数据的有效性。

3.2.2.应答读有源默认命令

读写器接收到读有源默认命令后开始读取有源应答器默认报文,读写器在命令结束后返回结果信息。

1)读有源默认成功:

a)命令字(2字节):内容是接收到的PC机的命令0x1313。

b)厂家报文(128字节):解码成功后的1023位厂家报文。

c)用户报文(104字节):解码成功后的830位用户报文。

d)备用信息(40字节):填充为命令字0x1313。

e)上传信号强度(2字节):高字节在前。

f)读写器信息(20字节):读写器本身的编号。

g)CRC32(4字节):用于检验数据的有效性。

2)读有源默认失败:

a)命令字(2字节):内容是接收到的PC机的命令的反码0xecec;

b)应答器操作失败信息(2字节):

i.0x1234为未收到应答器数据;

ii.0x1235为收到应答器数据;

c)备用信息(270字节):填充为命令字0xecec;

d)上传信号强度(2字节):高字节在前;

e)读写器信息(20字节):读写器本身的编号。

f)CRC32(4字节):用于检验数据的有效性。

3.2.3.应答写码命令

读写器接收到写码命令并还原出有效地数据后开始将报文信息写入应答器,读写器在命令结束后返回结果信息。

1)写码成功:

a)命令字(2字节):内容是接收到的PC机的命令0x4141;

b)备用信息(272字节):填充为命令字0x4141。

c)上传信号强度(2字节):高字节在前。

d)读写器信息(20字节):读写器本身的编号。

e)CRC32(4字节):用于检验数据的有效性。

2)写码失败:

a)命令字(2字节):内容是接收到的PC机的命令的反码0xbebe;

b)应答器操作失败信息(2字节):

i.0x1234预留失败码1;

ii.0x1235预留失败码2;

c)备用信息(270字节):填充为命令字0xbebe。

d)上传信号强度(2字节):高字节在前。

e)读写器信息(20字节):读写器本身的编号。

f)CRC32(4字节):用于检验数据的有效性。

3.2.

4.应答改写命令

读写器接收到写码命令并还原出有效地数据后开始读取应答器的报文,读取成功后,将报文编号与接收到的应答器编号比较,如果相同将报文信息写入应答器,否则取消本次写入,读写器在命令结束后返回结果信息。

1)改写成功:

a)命令字(2字节):内容是接收到的PC机的命令0x4242;

b)备用信息(272字节):填充为命令字0x4242。

c)上传信号强度(2字节):高字节在前。

d)读写器信息(20字节):读写器本身的编号。

e)CRC32(4字节):用于检验数据的有效性。

2)改写失败:

a)命令字(2字节):内容是接收到的PC机的命令的反码0xbdbd;

b)应答器操作失败信息(2字节):

i.0x1234预留失败码1;

ii.0x1235预留失败码2;

c)备用信息(272字节):填充为命令字0xbdbd;

d)上传信号强度(2字节):高字节在前;

e)读写器信息(20字节):读写器本身的编号。

f)CRC32(4字节):用于检验数据的有效性。

3.2.5.应答读ID命令

读写器接收到读ID命令后开始读取应答器报文,读写器在命令结束后返回结果信息。

1)读ID成功:

a)命令字(2字节):内容是接收到的PC机的命令0x6161;

b)ID信息(62字节):读取成功后的ID信息;

c)备用信息(210字节):备用信息填充0x6161;

d)上传信号强度(2字节):高字节在前。

e)读写器信息(20字节):读写器本身的编号。

f)CRC32(4字节):用于检验数据的有效性。

2)读ID失败:

a)命令字(2字节):内容是接收到的PC机的命令的反码0x9e9e;

b)应答器操作失败信息(2字节):

i.0x1234为未收到应答器数据;

ii.0x1235为收到应答器数据;

c)备用信息(272字节):填充为命令字0x9e9e;

d)上传信号强度(2字节):高字节在前;

e)读写器信息(20字节):读写器本身的编号。

f)CRC32(4字节):用于检验数据的有效性。

3.2.6.应答写ID命令

读写器接收到读ID命令后开始读取应答器报文,读写器在命令结束后返回结果信息。

3)写ID成功:

a)命令字(2字节):内容是接收到的PC机的命令0x6262;

b)备用信息(272字节):填充为命令字0x6262。

c)上传信号强度(2字节):高字节在前。

d)读写器信息(20字节):读写器本身的编号。

e)CRC32(4字节):用于检验数据的有效性。

4)写ID失败:

a)命令字(2字节):内容是接收到的PC机的命令的反码0x9d9d;

b)应答器操作失败信息(2字节):

i.0x1234为未收到应答器数据;

ii.0x1235为收到应答器数据;

c)备用信息(272字节):填充为命令字0x9d9d;

d)上传信号强度(2字节):高字节在前;

e)读写器信息(20字节):读写器本身的编号。

f)CRC32(4字节):用于检验数据的有效性。

3.2.7.应答修正时间命令

读写器接收到修正时间命令后开始读取应答器报文,读写器在命令结束后返回结果信息。

5)时间修正成功:

a)命令字(2字节):内容是接收到的PC机的命令0x7171;

b)备用信息(272字节):填充为命令字0x7171。

c)上传信号强度(2字节):高字节在前。

d)读写器信息(20字节):读写器本身的编号。

e)CRC32(4字节):用于检验数据的有效性。

6)时间修正失败:

a)命令字(2字节):内容是接收到的PC机的命令的反码0x8e8e;

b)应答器操作失败信息(2字节):

i.0x1234为未收到应答器数据;

ii.0x1235为收到应答器数据;

c)备用信息(272字节):填充为命令字0x8e8e;

d)上传信号强度(2字节):高字节在前;

e)读写器信息(20字节):读写器本身的编号。

f)CRC32(4字节):用于检验数据的有效性。

3.2.8.应答写入或改写读写器信息命令

读写器接收到写入或改写读写器信息命令后开始读取应答器报文,应答器报文编号匹配后开始写入新的报文,读写器在命令结束后返回结果信息。

7)写入或改写读写器信息成功:

a)命令字(2字节):内容是接收到的PC机的命令0x7272;

b)备用信息(272字节):填充为命令字0x7272。

c)上传信号强度(2字节):高字节在前。

d)读写器信息(20字节):读写器本身的编号。

e)CRC32(4字节):用于检验数据的有效性。

8)写入或改写读写器信息失败:

a)命令字(2字节):内容是接收到的PC机的命令的反码0x8d8d;

b)应答器操作失败信息(2字节):

i.0x1234为未收到应答器数据;

ii.0x1235为收到应答器数据;

c)备用信息(272字节):填充为命令字0x8d8d;

d)上传信号强度(2字节):高字节在前;

e)读写器信息(20字节):读写器本身的编号。

f)CRC32(4字节):用于检验数据的有效性。

4读写器到应答器的数据通信格式

读写器到应答器的数据,激活应答器,以要求的方式处理数据。读写器到应答器的信息通信速率为:40kbps,即每位数据传输过程中保持25us的时长。读写器到应答器的数据位DBPL编码后的数据。应答器经DBPL解码后识别各种信息。

4.1.读码

读写器开启27Mhz能量信号,激活应答器,应答器开始发送存储在应答器存储区的报文数据。读写器接收并解码。按照协议格式反馈到上位机。

读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读无源应答器报文

2)读经有源应答器发送的LEU报文

3)读有源应答器默认报文(在有源应答器没有发送LEU报文时)

4.2.读有源默认

本命令读取有源应答器在发送LEU报文的模式下有源应答器本身存储的默认报文。需要9 MHz和27 MHz能量都开启。应答器识别的操作命令为四个连续的 00 0A(16进制数据格式)。由于应答器只识别DBPL编码信息,因此在读写器内被编码成DBPL格式,考虑传输的完整性和应答器被激活的延时性,进行多次编码连续发送,使应答器可以有效识别,读写器实际发送768位DBPL数据,应答器识别命令后切换到发送有源默认报文发送模式。编码后数据如下:

****读有源默认命令DBPL码******

66 66 66 5A 66 66 66 5A 66 66 66 5A 66 66 66 5A

66 66 66 5A 66 66 66 5A 66 66 66 5A 66 66 66 5A

66 66 66 5A 66 66 66 5A 66 66 66 5A 66 66 66 5A

66 66 66 5A 66 66 66 5A 66 66 66 5A 66 66 66 5A

66 66 66 5A 66 66 66 5A 66 66 66 5A 66 66 66 5A

66 66 66 5A 66 66 66 5A 66 66 66 5A 66 66 66 5A

4.3.读ID

本命令读取应答器存储的ID信息。需要9 MHz和27 MHz能量都开启。应答器识别的操作命令为四个连续的 00 0B(16进制数据格式)。由于应答器只识别

DBPL编码信息,因此在读写器内被编码成DBPL格式,考虑传输的完整性,进行多次编码连续发送,使应答器可以有效识别,读写器实际发送768位DBPL数据,应答器识别命令后切换到写ID模式。编码后数据如下:

*******读 ID 命令DBPL码*******

66 66 66 5A 99 99 99 A5 66 66 66 5A 99 99 99 A5

66 66 66 5A 99 99 99 A5 66 66 66 5A 99 99 99 A5

66 66 66 5A 99 99 99 A5 66 66 66 5A 99 99 99 A5

66 66 66 5A 99 99 99 A5 66 66 66 5A 99 99 99 A5

66 66 66 5A 99 99 99 A5 66 66 66 5A 99 99 99 A5

66 66 66 5A 99 99 99 A5 66 66 66 5A 99 99 99 A5

4.4.写码

读写器在接收到PC机的写码命令后,将接收到的报文数据,编码成应答器可识别的数据。需要9 MHz和27 MHz能量都开启。激活应答器内读码和写码的CPLD。读写器将命令码、辅助数据、地址、数据统一编码成DBPL数据。(命令码+辅助数据1+地址1+数据1+……+辅助数据N+地址N+数据N)读写器发送到应答器的信息包含如下内容:

命令+待写入信息。

命令:应答器识别的操作命令为四个连续的 00 0A(16进制数据格式)。读写器在写码结束后开启读码模式,保证写码和读码使用不同的模式,应答器在处理过城中使用不同的通道。

待写入信息:

1)辅助数据:该数据的信息为全1数据的DBPL编码,用于两个被写数据之

间的数据延时,为延时时长为5ms的数据。

2)地址:数据被应答器接收到经DBPL解码后发送到存储芯片,存储芯片接

收到该数据后将后边的数据写入到本信息制定的地址空间。该信息由读写

器发送到应答器之前经DBPL编码。

3)数据:需要写入到应答器存储芯片的数据,地址由地址信息指定。本信

息在发送前由读写器DBPL编码。

第2章HFC网络设备管理系统标准小结(陈柏年)

第2章HFC网络设备管理系统标准小结 浙江传媒学院陈柏年 一、HFC网络设备管理系统国际标准 (一)ANSI/SCTE HFC网络设备管理系统规范 1、应答器分4类:0类、1类、2类、3类。 2、规定状态监控设备参考结构模型和三种参数测量口。 3、定义的三层协议构件: (1)物理(PHY)层作用:描述中心前端控制器(HEC或HMTS)与被管理的室外设备(网络单元NE)的应答器接口之间通信的物理层协议,即传输字节的规则。 (2)媒体访问控制(MAC)层作用:阐述了网络数据链路层(DLL)所执行的所有信息交换的方法与协议。 (3)报文层作用:规定了管理者(Manager)和代理(Agent)的模型。管理者和代理之间通过SNMP标准消息包通信。 4、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①SNMP支持两种访问方法:轮询(polling)和事件驱动(event driven)。 ②SNMPv1支持的三种操作:

③SNMPv1具有五种不同类型的协议数据单元(PDU): 4、管理信息库(MIB):通过网络管理协议可以访问的信息集合,即网管中的被管资源信息集合。 MIB采用树型结构,并用对象表示被管资源某一方面的属性。 MIB规定每一个对象都有一个唯一的对象标识符(OID),该标识由对象在树型结构的MIB树中的位置决定,通过SNMP可以访问MIB的对象。 (二)IEC 60728-7网管标准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接纳了ANSI/SCTE 标准作为HFC网络设备管理系统规范标准: 1、IEC 60728-7-1《物理层规范》; 2、IEC 60728-7-2《媒体访问控制层规范》; 3、IEC60728-7-3 《电源到应答器接口母线规范》。 二、国家标准GB/T 20030-2005《HFC网络设备管理系统规范》的要点 (一)内容:7大部分、17个附录、33条术语和定义、32条缩略语。 1、正文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和缩略语,系统协议,物理层规范,MAC层规范7大部分。 2、附录B~P分别定义了根节点、属性、告警、公共、模拟电视调制器、QAM调制器、直接调制光发送机、外调制光发送机、上行光接收机、下行光接收机、光节点、光放大器、双向电放大器、可寻址终端控制器和线路应答器等15个MIB。 (二)作用:规定了HFC网络设备管理系统的构成与总体技术要求,描述了管理设备间的接口及协议,定义了HFC网络设备管理系统管理信息库集的结构与对象。

应答器设备技术规范

应答器设备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2007年7月29日

应答器设备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应答器设备基本功能、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CTCS-1~4各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本标准适应列车最高运行速度300km/h。 2 引用标准 TB/T3021-2001铁道机车车辆电子装置 ERTMS-EUROSIG/WP3.1.2.3/ABB007 ERTMS-EUROSIG/WP3.1.2.3/ABB020 ERTMS-EUROSIG/WP3.1.2.3/ABB009 Unisig Subset-036 v2.2.2 FFFIS FOR Eurobalise Unisig Subset-085;Test Specification for Eurobalise FFFIS 欧洲电信标准研究所制定的EN300330、EN300220、EN300440、EN50121、EN50122、EN50125、EN50129标准 3 设备功能 应答器设备由地面、车载两部分设备构成。 3.1 地面设备 应答器地面设备包括:地面无源应答器、地面有源应答器、与地面有源应答器连接的地面电子单元(LEU)。 3.1.1 地面应答器 3.1.1.1 地面应答器是一种可以发送数据报文的高速数据传输设备。 3.1.1.2 地面应答器应能提供上行数据链路,实现地对车的数据传输。 3.1.1.3 地面应答器分地面无源应答器和地面有源应答器两种类型,地面无源应答器只能发送固定的数据报文,地面有源应答器与地面电子单元(LEU)相连接时能发送实时可变的数据报文。 3.1.1.4 地面应答器存储的数据报文可以得到检查。 3.1.1.5 修改地面应答器存储的数据报文时需有严格的授权。 3.1.2 地面电子单元(LEU) 地面电子单元(简称LEU)是一种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当有数据变化时,LEU依据变化后的数据形成报文并送给地面有源应答器进行发送,同时LEU应具有接收外部数据报文,并向地面有源应答器进行发送的功能,即报文透明传输功能。 3.1.2.1 一个LEU可同时向4个地面有源应答器发送4种不同数据报文。 3.1.2.2 列车接近地面有源应答器时,LEU发送的数据报文应保持不变。 3.1.2.3 LEU应能实时监测与地面有源应答器间信息通道的状态,并及时向车站列控中心回送。当LEU 与地面有源应答器通信中断时,不应产生危机行车安全的后果。 3.1.2.4 当外部控制条件无效或通信故障时,LEU应向有源应答器发送默认报文。 3.1.2.5 LEU存储的数据报文应准确无误。 3.1.2.6 数据报文正确存放在LEU的相应存储单元中,选择地址线时不得有误,且必须有相应的安全措施。

(整理)应答器报文读写器通信协议规范V001

应答器报文读写器 通信协议规范V0.0.1 泛亚华智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2012 年09月14日

修改记录

签署页

目录 1概述 (6) 1.1.目的和范围 (6) 1.2.缩略词与术语 (6) 1.3.命令简略图 (6) 1.4.参考文献 (7) 1.5.数据编码说明 (7) 2PC机到读写器的数据通信格式 (9) 2.1.通信数据概述: (9) 2.1.1.通信数据包: (9) 2.1.2.加密后的数据的源码内容 (9) 2.1.3.CRC32校验方式 (9) 2.2.通信命令定义 (9) 2.2.1.读码命令 (9) 2.2.2.读有源默认命令 (10) 2.2.3.写码命令 (10) 2.2.4.改写命令 (10) 2.2.5.读应答器ID命令 (11) 2.2.6.写应答器ID命令 (11) 2.2.7.修正读写器时间命令 (11) 2.2.8.写入或改写读写器信息命令 (11) 3读写器到PC机的数据通信格式 (13) 3.1.通信数据概述: (13) 3.1.1.通信数据包: (13) 3.1.2.CRC32校验方式 (13) 3.2.应答命令定义 (13) 3.2.1.应答读码命令 (13) 3.2.2.应答读有源默认命令 (14) 3.2.3.应答写码命令 (14) 3.2.4.应答改写命令 (15) 3.2.5.应答读ID命令 (15) 3.2.6.应答写ID命令 (16) 3.2.7.应答修正时间命令 (16) 3.2.8.应答写入或改写读写器信息命令 (17) 4读写器到应答器的数据通信格式 (19) 4.1.读码 (19) 4.2.读有源默认 (19) 4.3.读ID (19) 4.4.写码 (20) 4.5.写ID (21) 5数据加密算法 (22) 5.1.算法说明 (22)

物流自动化识别技术要点整理3(RFID及问答练习)

物流自动化识别技术要点整理3(RFID及 问答练习) RFID基础知识 (一)概述 电子标签RFID对比条形码七大特点: 快速扫描;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可重复使用;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数据的记忆容量大;安全性。 射频技术比条形码具有优越性? 射频技术不一定比条形码好,他们是两种不同的技术,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有时会有重叠。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条形码是“可视技术”,扫描仪在人的指导下工作,只能接收它视野范围内的条形码;相比之下,射频识别不要求看见目标,射频标签只要在接受器的作用范围内就可以被读取。 条形码本身还具有其它缺点,如果标签被划破,污染或是脱落,扫描仪就无法辨认目标;条形码只能识别生产者和产品,并不能辨认具体的商品,贴在所有同一种产品包装上的条形码都一样,无法辨认哪些产品先过期。 射频技术和条形码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有无写入信息或更新内存的能力。

在成本方面,智能标签和条形码有什么差别? 由于组成部分不同,智能标签要比条形码贵得多,条形码的成本就是条形码纸张和油墨成本,而有内存芯片的主动射频标签价格在2美元以上,被动射频标签的成本也在1美元以上。但是没有内置芯片的标签价格只有几美分,它可以用于对数据信息要求不那么高的情况,同时又具有条形码不具备的防伪功能。 RFID标签能否取代条码技术? 由于其价格高于条码,且缺乏统一的标准等原因,尽管不少业内人士认为RFID标签将成为“下一代的条码”,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RFID标签还将与条码技术并存。 RFID面临的问题: 1)标准化;2)价格问题; 3)技术的突破(对于液体或金属罐,大量RFID标签无法正常起作用;标签的可靠性也是个大问 题;RFID标签与读取机有方向性,射频识别讯号易被物体阻断); 4)涉及人员失业、隐私保护以及安全问题。 什么是供应链管理? 在满足服务水平下,为了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商店有效地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内配送到正确的地点的方法。 物流成本为总成本的40%,生产成本只有10%;库存成本为

应答器设备技术规范

应答器设备技术规 范 1

应答器设备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7月29日

应答器设备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应答器设备基本功能、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CTCS-1~4各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本标准适应列车最高运行速度300km/h。 2 引用标准 TB/T3021- 铁道机车车辆电子装置 ERTMS-EUROSIG/WP3.1.2.3/ABB007 ERTMS-EUROSIG/WP3.1.2.3/ABB020 ERTMS-EUROSIG/WP3.1.2.3/ABB009 Unisig Subset-036 v2.2.2 FFFIS FOR Eurobalise Unisig Subset-085;Test Specification for Eurobalise FFFIS 欧洲电信标准研究所制定的EN300330、EN300220、EN300440、EN50121、EN50122、EN50125、EN50129标准 3 设备功能 应答器设备由地面、车载两部分设备构成。 3.1 地面设备 1

应答器地面设备包括:地面无源应答器、地面有源应答器、与地面有源应答器连接的地面电子单元(LEU)。 3.1.1 地面应答器 3.1.1.1 地面应答器是一种能够发送数据报文的高速数据传输设备。 3.1.1.2 地面应答器应能提供上行数据链路,实现地对车的数据传输。 3.1.1.3 地面应答器分地面无源应答器和地面有源应答器两种类型,地面无源应答器只能发送固定的数据报文,地面有源应答器与地面电子单元(LEU)相连接时能发送实时可变的数据报文。 3.1.1.4 地面应答器存储的数据报文能够得到检查。 3.1.1.5 修改地面应答器存储的数据报文时需有严格的授权。 3.1.2 地面电子单元(LEU) 地面电子单元(简称LEU)是一种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当有数据变化时,LEU依据变化后的数据形成报文并送给地面有源应答器进行发送,同时LEU应具有接收外部数据报文,并向地面有源应答器进行发送的功能,即报文透明传输功能。 3.1.2.1 一个LEU可同时向4个地面有源应答器发送4种不同数据报文。 3.1.2.2 列车接近地面有源应答器时,LEU发送的数据报文应保持不变。3.1.2.3 LEU应能实时监测与地面有源应答器间信息通道的状态,并及时向车站列控中心回送。当LEU与地面有源应答器通信中断时,不应产生危机行车安全的后果。 2

LEU与通信接口

LEU与通信接口 一、地面电子单元(LEU) 地面电子单元(简称LEU)是一种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地面电子单元〔LEU)应可随外部控制条件产生或存储不少于256种变化信息的数据报文。根据需要车站地面控制中心或联锁系统应能对地面电子单元(LEU )中存储的数据报文内容进行修改、更新,列车接近地面有源应答器时,地面电子单元(LEU} )发送的数据报文应保持不变。 地面电子单元(LEU)应能实时监测与地面有源应答器间的发送信息.通道的状态及信息的正确性。一旦地面电子单元与地面有源应答器通信中断或者检测到发送的数据与预期的数据有误,不应产生危机行车安全的后果。地面电子单元(LEU)存储的原始数据应准确无误二数据正确存放在地面电子单元的存储单元的相应位置,即存放在相应的存储单元地址,选择地址线时不得有误,且必须有相应的安全措施。存储的数据需对随机数据错误有很好的防护,如果有数据错误应该可以被检测到并得到及时处理,以防危及行车安全。一个地面电子单元可同时向4个地面有源应答器发送4种不同数据报文。 当应答器车载天线在有效作用范围内时,地面应答器需发送连续的信息。地面应答器发送的信息形成一个无缝的报文信息流,该报文由同步码、有效信息以及校验码组成。报文的长度根据运用的区段定义。一个地面应答器只能发送一种长度的报文。 LEU是故障安全型设备,为联锁系统与应答器之间提供接口,主要有以下功能: 1)接收外部发送的应答器报文并连续向应答器转发或者接收外部命令,选择LEU内部存储的应答器报文向应答器发送。 2)当输入通道故障或LEU内部有故障时,向应答器发送预先存储的默认报文。 3)当有车载天线经过有源应答器上方时,LEU不转换新的报文。

海洋渔船通信设备配备规范

海洋渔船通信设备配备规范()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766 奈伏泰斯系统技术要求 GB/T 18913 船舶和航海技术航海气象图传真接收机 GB/T 20068 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技术要求 JT/T629 Ku波段车/船载卫星电视接收站 SC/T 6070渔业船舶船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终端技术要求 SC/T8002 渔业船舶基本术语 SC/T 8145 渔业船舶自动识别系统B类船载设备技术要求 YDC014 800M CDMA1X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技术要求:基站子系统 《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2000) 《渔业船用调频无线电话机(27。50M~39.50M)通用技术规范()》(农办渔[2007]41号) 《全国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CDMA通信系统规范》(农办渔[2007]42号) 《渔船动态监管信息系统平台技术规范()》(农办渔[2010]95号) 3 术语和定义 SC/T8002、《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中界定的以及下列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射频识别(RFID)系统设备 利用RFID技术和后台管理数据库,远距离读写渔船电子标签或近距离读写IC卡信息的渔船身份自动识别系统设备,包括电子标签(标示牌)、标签阅读器(读写器)以及数据存储处理设备。

3.2渔船北斗报务通信系统 能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时段在线收、发通信报文,具有收发记录、存储、导出、编辑、打印、通信目标管理等功能的通信系统。 3.3 渔船北斗移动监控指挥系统 基于北斗卫星信道,可在船上实时接收海上北斗船载终端用户上报的位置、航向、航速等信息,直接监控海上北斗船载终端用户,具有系统管理、海图操作、海图显示、导航设置、轨迹回放、报警管理等功能的移动监控指挥平台。 3.4 渔船卫星宽带数字通信系统 使用卫星通信宽带和公众移动通信系统,建立集调度管理、通信、管理等应用为一体的,能连接海上和陆地的数字通信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功能:会议、多方会议、监控等;通信功能:公网专网互通、专网互通、专网短信互通、专网PTT对讲、通信调度等;功能:电脑上网,收集上网。 3.5 CDMA船载移动基站 安装部署在渔船上,可通过卫星宽带与地面公共电话交换网络(PSTN)进行连接,提供全船的网络信号覆盖,符合CDMA2000无线通信标准的基站通信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CDMA船载终端与其他公众移动(固定)电话进行通信。 3.6电子海图导航仪 以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处理系统为核心的船用综合导航系统。该系统可接入来自GPS、AIS、雷达、电罗经、计程仪、测深仪、自动舵、风向风速仪等多种导航通信设备的数据,能够XX理和显示海上地理信息、本船航行状态信息、多种目标船动态信息、雷达图像信息、航行环境信息,具有船位实时显示、航向航迹监测、航行报警、航迹存储、进出港引航、避碰辅助和航行管理功能。 3.7 采集传输系统

基于FPGA的超高频RFID读写器设计

基于FPGA的超高频RFID读写器设计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远距离通信以达到物品识别目的,可用来追踪和管理几乎所有物理对象。在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防伪等众多领域,甚至军事用途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1引言 RFID系统一般包括读写器和电子标签(或称应答器)2个部分。RFID电子标签(Tag)由芯片与天线(Antenna)组成,每个标签具有惟一的电子编码。标签附在物体上以标识目标对象。RFID读写器(Reader)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射频模块向标签发射读写信号,并接收标签的应答。对标签信息进行解码,并将信息传输到主机以供处理。根据应用的不同,阅读器可以是手持式或固定式。本文重点介绍的就是读写器的开发。 EPC规范已经颁布第一代规范。规范把标签细分为Class0,Class1,Class2三种。其中Class0和Class1标签都是一次写入多次读取标签,Class0标签只能由厂商写入信息,用户无法修改,因而又称为只读标签,主要用于供应链管理)Class1则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信息可由用户写入一次。

Class0和Class1标签采用不同的空中接口标准进行通信,因此两类标签不能互操作。Class2标签具备多次写入能力,并增加了部分存储空间用于存储用户的附加数据。Class2标签允许加入安全与访问控制、感知网络和AdHoc网络等功能支持。目前EPCglobal正在制定第二代标签标准,即UHFClasslGeneration2(C1G2)。C1G2具有随时更新标签内容的能力,保证标签始终保存最新信息。EPC规范l_0版本包括EPCTag数据规范、Class0(900MHz)标签规范、C1ass1(13.56MHz)标签接口规范、Classl(860~930MHz)标签射频与逻辑通讯接口规范、物理标识语言(PhysICalMarkupLanguage,PML)。 本文重点介绍EPCClass1读写器系统设计、数字部分设计及FPGA在数字实现上的应用。由于U频段RFID技术的应用还处在早期的发展阶段,符合EPCClass1协议的读写器在国内还没有相关产品面世。本文对相关开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EPCClasslb系统设计 一个完整的RFID系统包括:读写器、天线、标签和PC机。读写器完成对标签(Tag)的读写操作。通过RS232或RS485总线完成PC机的命令接收和EPC卡号的上传。图l 是读写器的系统组成框图。读写器组成包括与PC机的串口

(整理)RFID标准的问答.

标准的问答二 本刊编辑 中国国内设备主要涉及的标准是什么 目前国内「旧设备使用的主要频率为高频, 即。 例如, 身份证、门襟卡、停车计费卡、公交一卡通、地铁城铁用的电子乘车券等等这些用途的设备在旧应用的整体数上占有绝对优势。另外低频用在宠物管 理上, 而超高频一实验性地用在物流集装箱、 托盘等方面。称之为微波的频率也有所应用。但低 频、超高频、微波这三种频率的使用在数量上远不及高频用的 多。上述使用频率所对应的国际标准如下低频执行 一高频执行和超高频执行 一微波执行一。因此, 对于中国实用的 任何旧频率都有国际标准可以参照。 的无线电业务频率的供应问题”。由于旧对超高频的利用是 后来者所以对于所涉及的频段必须对其他频率进行清理。其他国家都能做到, 唯独中国还没能做到这是一个很难从技术上能够解释得通的问题。现在有关部门开始加快了开放频率的进程,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开放超高频的旧专用频段改变 中国的落后局面。

既然各种频率都有国际标准, 还有什么值得争议的呢 上述各种频率中除超高频外都没有什么争议。除了执行国际标准之外, 标准工作组和部分地方省市还分别制定了一些标准 对国际标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补充。这些频段多数只能用于封闭 环境。所以没有什么争议。唯独于频段由干对于某些重要的应用领域例如物流、交通等需要识读范围大的情况来说与其他 频率相比, 其性能最为优越, 而且适用于开放环境需要与网络 连接。用途甚至包括国际间的物流、军事等等。于是围绕国家利 益等问题, 争论不休。例如使用印主导的一将 损害国家利益等是一种较为典型的议论, 但是若不采用这个标 准, 很难适应全球经济的需要, 反倒对国家利益不利, 这是一种 典型的相反意见。争议的结果使得超高频的旧的频段迟迟不予 开放使得我国在这个频率上应用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 开放使用的超高频频段有什么困难,

RFID基础知识与典型实际应用方案

RFID基础知识与典型应用 一、何为RFID?在20世纪中,无线电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最重要的成就之一.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讯”奠定了射频识别RFID的理论基础。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RFID技术理论日趋成熟,产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从概念上来说,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1、RFID组成 RFID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标准是EPC标准,它将RFID系统分成了四个层次,包括物理层、中间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是整个系统的物理环境构造,包括标签、天线、读写器、传感器、仪器仪表等硬件设备. 中间层是信息采集的中间件和应用程序接口,负责对读卡器所采集到的标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预处理,然后将信息传送到网络层或应用层的数据接口。 网络层是系统内部以及系统间的数据联系纽带,各种信息在其上交互传递。 应用层则是EPC后端软件及企业应用系统。在明晰的系统层次上,EPC标准还统一了数据的报文格式,并规范了输出传输流程。这样,RFID系统的部署就会变的严谨有序。 通常我们所说的RFID产品处于物理层,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包括: ◆射频标签(或称射频卡、应答器等) 射频标签也可称作射频卡,它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含有物品唯一的标识体系,包含著一系列的数据和信息,比如产地,日期代码和其他关键的信息等,这些信息储存在一个小的硅片中,利用阅读器,可以及时方便的了解精确的信息。射频标签能储存从512字节到4兆不等的数据,由系统的应用和相应的标准决定,射频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等。 按照不同的方式,射频卡有以下几种分类: 表1. 射频标签的分类 ◆射频阅读器在RFID系统中,信号接收设备一般叫做阅读器(或读卡器)。阅读器的基本功能就是提供与标签进行数据传输的接口,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在RFID相关产品中,读卡器的含金量是最高的,因为它是半导体技术、射频技术、高效解码算法等多种技术的集合.

实验6HF高频RFID通信协议实验V20170317.doc

实验6 HF高频RFID通信协议实验-V20170317 1.实验目的 掌握高频读卡器的通讯协议; 掌握高频模块工作原理; 掌握本平台高频模块的操作过程; 2.实验设备 硬件:RFID实验箱套件,电脑等; 软件:Keil,串口调试助手; STC_ISP软件:配套光盘\第三方应用软件\STC_ISP 异或计算小软件:配套光盘\第三方应用软件\异或计算小软件 源码路径:配套光盘\源代码\RFID基础实验\实验 6 HF高频RFID通信协议实验-V20170317 Hex路径:配套光盘\源代码\RFID基础实验\实验6 HF高频RFID通信协议实验-V20170317\out 3.实验原理 3.1 高频RFID系统 典型的高频HF(13.56MHz)RFID系统包括阅读器(Reader)和电子标签(Tag,也称应答器Responder)。电子标签通常选用非接触式IC卡,又称智能卡,可读写,容量大,有加密功能,数据记录可靠。IC卡相比ID卡而言,使用更方便,目前已经大量使用在校园一卡通系统、消费系统、考勤系统、公交消费系统等。目前市场上使用最多的是PHILIPS的Mifare系列IC卡。读写器(也称为“阅读器”)包含有高频模块(发送器和接收器)、控制单元以及与卡连接的耦合元件。由高频模块和耦合元件发送电磁场,以提供非接触式IC 卡所需要的工作能量以及发送数据给卡,同时接收来自卡的数据。此外,大多数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都配有上传接口,以便将所获取的数据上传给另外的系统(个人计算机、机器人控制装置等)。IC卡由主控芯片ASIC(专用集成电路)和天线组成,标签的天线只由线圈组成,很适合封状到卡片中,常见IC卡内部结构如图3.1所示:

应答器及地面电子单元(LEU).

应答器及地面电子单元(LEU) 培训资料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列控所

目录 1.CTCS2级系统描述1 2.应答器及LEU 1 2.1. LEU功能及工作原理 1 2.1.1. 报文接收 2 2.1.2. 逻辑控制单元 2 2.1. 3. 功率放大 3 2.2. 应答器结构和原理 3 2.2.1. 应答器结构 3 2.2.2. 应答器机械特性 4 2.2. 3. 应答器抗杂物理能力 4 2.2.4. 应答器运用环境 4 2.2.5. 应答器工作原理 5 3.数据8 3.1. 用户数据8 3.1.1. 用户数据表基本要求8 3.1.2. 用户数据表格式和填写说明9 3.2. 报文10 3.2.1. 报文格式10 3.2.2. 报文编制原则11 4.数据写入18 4.1. 应答器数据写入流程18 4.1.1. 设备数据单说明18 4.1.2. 数据写入19 4.1.3. 读取校核20 4.2. LEU数据写入流程22 4.2.1. 数据写入23 4.2.2. 读取校核24

5.LEU亮灯含义26 5.1. CALE板26 5.2. CRTE板26 5.3. SLEB板27 6.试验车检查重点27 6.1. 应答器安装27 6.2. 默认报文类型判断27 6.3. 默认报文故障分析28 6.3.1. 应答器默认报文28 6.3.2. LEU默认报文28 6.3.3. 列控中心默认报文28 7.应答器安装及维护29 7.1. 应答器安装轴、角的定义29 7.2. 安装要求30 7.3. 应答器具体的安装步骤如下:32 7.4. 应答器设备的维护32 8.结束语33 图索引 图 1-1既有线列控系统地面设备连接示意图 1 图 2-1: LEU工作原理框图 2 图 2-2天线与应答器之间的作用原理图 5 图 2-3应答器原理框图7 图 3-1:临时限速信息变量含义示意图14 图 3-2:临时限速信息管辖范围示意图15 图 3-3:反向运行信息管辖范围示意图15 图 3-4:应答器数据范围示意图16 图 3-5:没有直股发车条件接车进路数据范围示意图16 图 3-6:有直股发车条件接车进路数据范围示意图1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