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因为它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存在着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出现了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为了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1953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中央统战部的调查,起草了《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意见》。9月,毛泽东同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座谈,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道路。10月,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大会传达了中共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到1954年底,主要的大型私营工业企业多数已经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在商业方面,则在国家掌握一切重要货源的情况下,通过使私营商业执行经销代销业务的方式向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转变。1955年下半年,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趋势。11月,中共中央召集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人会议,加强了对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领导。这时,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兴起,最后地断绝了资本主义和农村的联系,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条件已经成熟。全行业公私合营,是国家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是使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步骤。1956年1月10日,北京首先宣布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接着,上海、天津、广州、武汉、西安、重庆、沈阳等大城市以及50多个中等城市相继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在1956年的第一季度末,全国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私营工业已达到99%,私营商业达到85%,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出一系列指示,对民族工商业者的选举权、工作和生活作了充分保障,使民族工商业者在不太勉强的情况下接受社会主义,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中,也存在着过急过快和过粗的问题。同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还顺利地开展和完成了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三大改造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三大改造的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摘要】: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合生产力水平,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特别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改变了国民经济结构,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关键词】: 三大改造经验教训个人看法 【正文】: 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第二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就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特定的历史条件看,三大改造运动确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惟一选择”性,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就是意识形态的作用、执政党的价值取向、一边倒的立场、帝国主义的威胁、苏联模式的影响。但统而观之,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严格地说都不是构成历史必然性的充分条件,所以在这些条件下发生的“必然”很难说就是历史的必然性,在这些条件下发生的“惟一选择”很难说就是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惟一选择。一种直到现在仍然占主导地位的观点认为:虽然三大改造运动存在一定问题,但三大改造是历史的必然,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惟一选择。 “三大改造”的依据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因此,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与对三大改造的评价直接有关。对于这条路线有三种评价:一是龚育之提出的:“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二是薛暮桥提出的“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三是林蕴晖提出的“战略思想的重大变更”,认为它离开

5三大改造

观看《复兴之路3-4》、电影《大宅门》 自主学习(对照提纲快速浏览教材P84-86找准答案,同时勾画课本知识,可以同桌交流) 【农业】 背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改造方式:组成_________合作社,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 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 改造方式:__________________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式:_________年起,实施__________,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政策:_________政策。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 【三大改造的意义】 到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 ③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检查自学效果,完成下列问题;可以同桌或小组围绕问题讨论交流) 1土地改革后实行的是什么土地制度?有何弊端? 土地改革农民土地(私)所有分散经营抵抗力弱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工业化发展需要2为什么要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合作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这是因为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难以解决生产中的许多问题,也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合作化的主要形式: 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变化:第一次: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 第二次:农业合作化(1956年底完成) 材料二: 2012年2月1日,新华社播发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这份名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4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2012年的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3阅读材料一和二,党和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道理?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等等 4根据材料一和二,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出一条合理建议。 国家加大对农业扶持力度;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绿色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变革 6三大改造是指什么?三大改造的形式有哪些?三大改造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和手工业的形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是:赎买、公私合营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全国在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1953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批示中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应该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也就是说在整个过渡时期要实现“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是要发展生产力。“三改”就是要改变生产关系:即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当时毛泽东同志估计这个过渡时期,大约需要十八年,即三年恢复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3年),加上三个五年计划。他认为中国“大约在五十年到七十年的时间内,就是十个五年计划到十五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可以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大改造历史背景: 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第二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合作化运动。 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1953年春,中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获得土地的农民有着极大的生产积极性,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中国共产党当时认为只有组织起来互助合作,才能发展生产,共同富裕。 1953年,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中共中央

三大改造习题

一、选择题 1、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其() A.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工具 B.农村出现了新的贫富不均现象 C.先进的机械化农具难以在农村推广 D.分散的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B.个体手工业联合成集体合作社 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没收官僚资本 C.实行赎买政策 D.实行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方针 5、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头实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赞扬。公私合营后,企业发展迅速,生产、销售量大增,表明() A.农村土地改革促进了工业企业的发展

B.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党中央关怀下进行的 C.三大改造取得了胜利 D.社会主义制度开始显示优越性 7、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 年年年年 8、1949年前,上海水泥厂生产能力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实行公私合营后的1956年,生产能力超过了设计能力的40%,与此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完成 B.抗美援朝斗争胜利 C.三大改造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实施 9、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标志是()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新中国成立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共八大 10、“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地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这种“和平方法”指的是() A. 赎买政策 B. 无偿没收 C. 实行股份制 D. 廉价收购 1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 B. 实行股份制 C .组织生产合作社 D .实行公私合营 12、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②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③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初步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不包括() A.分散的小农经济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 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 C.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三大改造教案1

第5课《三大改造》 年级:八年级学科:历史执笔:宋罡审核:冯婕内容:课型:新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 解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 义和缺点 掌 握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创造性政策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 料联系 理解 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归纳分 析 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必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 感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 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唯物史 观 土改消灭了地主阶级,公私合营后的资产阶级 也多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几千年来 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学习目标: 1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和结果。 2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首先阅读课文标题及两个大标题,明确对哪三大产业进行改造? 2、阅读第二段找出对农业手工业进行改造原因、方式及结果。 3、阅读第三、四段找出对资本主义工商改造形式政策及实行这种政策意义。 4、阅读理解三大改造意义,找出完成时间及改造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 二、互动提高: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 农业

背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改造方式:组成_________合作社,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 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改造方式:__________________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式:_________年起,实施__________,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政策:_________政策。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 三大改造的意义 到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 ③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维比拼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因为它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存在着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出现了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为了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1953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中央统战部的调查,起草了《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意见》。9月,毛泽东同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座谈,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道路。10月,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大会传达了中共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到1954年底,主要的大型私营工业企业多数已经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在商业方面,则在国家掌握一切重要货源的情况下,通过使私营商业执行经销代销业务的方式向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转变。1955年下半年,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趋势。11月,中共中央召集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人会议,加强了对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领导。这时,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兴起,最后地断绝了资本主义和农村的联系,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条件已经成熟。全行业公私合营,是国家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是使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步骤。1956年1月10日,北京首先宣布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接着,上海、天津、广州、武汉、西安、重庆、沈阳等大城市以及50多个中等城市相继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在1956年的第一季度末,全国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私营工业已达到99%,私营商业达到85%,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出一系列指示,对民族工商业者的选举权、工作和生活作了充分保障,使民族工商业者在不太勉强的情况下接受社会主义,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中,也存在着过急过快和过粗的问题。同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还顺利地开展和完成了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三大改造》习题

第5课三大改造 一、选择题 1、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其() A.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工具 B.农村出现了新的贫富不均现象 C.先进的机械化农具难以在农村推广 D.分散的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B.个体手工业联合成集体合作社 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没收官僚资本 C.实行赎买政策 D.实行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方针 5、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头实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赞扬。公私合营后,企业发展迅速,生产、销售量大增,表明()

A.农村土地改革促进了工业企业的发展 B.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党中央关怀下进行的 C.三大改造取得了胜利 D.社会主义制度开始显示优越性 7、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 A.1956年 B.1954年 C.1955年 D.1956 年 8、1949年前,上海水泥厂生产能力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实行公私合营后的1956年,生产能力超过了设计能力的40%,与此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完成 B.抗美援朝斗争胜利 C.三大改造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实施 9、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标志是()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新中国成立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共八大 10、“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地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这种“和平方法”指的是() A. 赎买政策 B. 无偿没收 C. 实行股份制 D. 廉价收购 1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 B. 实行股份制 C .组织生产合作社 D .实行公私合营 12、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②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③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初步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A B C D.①②③④ 13、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不包括() A.分散的小农经济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 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

三大改造的实质

《三大改造的实质》 试题: 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C、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D、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B 解析: 三大改造的实质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变革。随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农民已由个体农民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资产阶级已处在消灭的过程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的历史已基本结束。透过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变革。 【相关阅读】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好处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资料

《三大改造》习题3

第5课三大改造习题 一、基础巩固 1.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指的是()A 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②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④交通运输业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于()B A.1952年底 B.1954年初 C.1955年底 D.1956年底 3.“三大改造”中,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形式主要是()C A.公私合营 B.赎买 C.建立生产合作社 D.全行业公私合营 4.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其()D A.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工具 B.农村出现了新的贫富不均现象 C.先进的机械化农具难以在农村推广 D.分散的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5.下列事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C A.没收官僚资本企业 B.土地改革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工商业公私合营 6.中国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A A.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B.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C.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D.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 7.新中国成立前,上海水泥厂的最高产量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1957年,还是原有的设备,该厂的产量却超过了设计能力的40%,产量变化的关键原因是()D A.市场需求增大了 B.该厂的工人人数增加了 C.政治环境变了 D.实行了公私合营 8.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在()C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9.三大改造的实质是()D 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B.个体手工业联合成集体合作社 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10.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三大改造的完成;经济建设成就;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能力要求: 1、通过过渡时期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和经济建设计划的超额完成, 2、提高学 生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解。 3、指 4、导学生总结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 5、培养综合分析问 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讲重点: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本讲难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和性质。 [课时安排]: [讲授过程]: [引入新课]: 复习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的史实,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过渡时期的概念:a.从时间上看,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b.从任务上看,前三年(1949 ~ 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后四年(1953 ~ 1956年)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其实质是将生产资料私有私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a.提出时间:1953年 过渡时期总路线 b.内容:“一化三改造”(具体内容见课本P103页) c.实质: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中国唯一 经济基础。 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 ~ 1957年)。是根据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制定的,它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一个重大步骤。“一五”计划主要提出两个方面的任务: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的完成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国家对农业的改造 必要性:土改以后,我国农村是个体经济的大海,建立在生产资料私自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是分散落后的,有很大的局限性。广大农民从实践中体会到,要脱离贫困,只有联合起来走社会主义大道。 农业合作化的方针、原则 a.方针: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b.原则:自愿互利。 农业合作化的过程: 从临时的农业互助组发展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级是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组织,初级社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是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 具体方法:掌握不同典型,点面结合,创造和推广结合,普及和提高结合。即教材中所总结的“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国家对手工业的改造,采取的步骤大致与农业相同。 2、国家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改造的必要性 我国所进行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对民族资本进行改造。在国民经济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相比,是先进的经济成分,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相比,却是落后的成分。社会主义经济越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就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问题: 答案: 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相关阅读】 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必须的发展,因为它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存在着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出现了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为了把原先落后、混乱、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1953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中央统战部的调查,起草了《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意见》。9月,毛泽东同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座谈,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道路。10月,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大会传达了中共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到1954年底,主要的大型私营工业企业多数已经透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在商业方面,则在国家掌握一切重要货源的状况下,透过使私营商业执行经销代销业务的方式向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转变。1955年下半年,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全

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浅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环境与资源学院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 学号:### 2011/11/18

浅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摘要:50年代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与80年代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两个重要转折点,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产生不同的影响,实践与完善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不同方针政策,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力都产生了空前的推动作用。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二者存在明显的区别。同时,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具有深层的内在联系,二者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探索;二者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同样重要。 关键词: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改革开放;关系 一、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 1、社会主义改造 1950年中共召开的七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利用新生政权力量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的决定,这项决定“实际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回顾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国刚刚推翻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但是旧的经济体制还没有得到改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并未得到解决。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新中国,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人民富裕、国家富强,就必须利用手中的政权,打破阻碍

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即改变旧的产关系和维护这种生产关系的旧的上层建筑,使被束缚的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 因为,尽管当时新民主主义的发展为中国实现富强之路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实践条件,但随着土改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我国农村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纷纷呈现在党的面前。农村土改后,出现中农化趋势,存在土地兼并和雇工现象,初步拉开了贫富差距,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老解放区的助组织呈现涣散的状况,因为具备了独立的生产条件的中农愿意单干,不愿参加互相合作,而不具备生产条件的贫农则希望通过互助合作组织把自己发展起来,产生一种自发的社会主义的平均思想和依赖国家的情绪,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城市,不法资本家为牟取暴利而进行的种种非法活动乃至犯罪活动,严重阻碍了国营经济的发展。因为,在很多时候,国营经济的发展不可能不同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资金、原料、产品销售等许多方面发生矛盾。这一切,都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因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依靠力量是国营经济。归根结底,上述所有一切,实质上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最终结果是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了中国人民实现富裕、强国之路上的绊脚石。 如何解决这种矛盾,打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如何搬走中国人民实现强国之路上的绊脚石,这成了中国共产党必须考虑的问题。基于这种考虑,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利用手中的政权,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

浅谈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浅谈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我国从1953年至1956年,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共和国史上统称为“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有着其历史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在国内,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进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三大改造,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内部强化无产阶级政权的经济基础,削弱甚至消灭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对于国内的工人阶级最终战胜资产阶级是至关重要的。 二、实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在国家经济建设中,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格格不入。如果不改变这种生产关系的状况,就会严重影响到这个广大部分社会生产力的充分发展。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对它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变革其生产关系,从而调动其生产力中的积极因素,把这部分潜在的、可能的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对于农业和手工业来说,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在当时也成为制约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当时我国手工业所面临的情况与农业相似,也存在着经营规模小,生产工具不足,资金短缺情况。这也决定了其只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趋势。 三、大阵营的尖锐对立,使中国别无选择的进行三大改造,站在社会主义阵营。 在美国的扶植下,蒋介石政权在台湾疯狂叫嚣反攻大陆,加上朝鲜战场只是停战协定,新的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这种情况下,有备才能无患,我们只有加快现代化工业建设,建立起强大的国防工业力量,才能确保我们新中国的国家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旗帜鲜明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进行三大改造,改变原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建立起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有利于我们在社会主义阵营开展外交活动和经济交流,寻求苏联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帮助与援助。 三大改造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是深远的,对国家工业化的建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事实证明,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进一步解放了社会主义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宽广的道路,基本上解决了以前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中某些环节之间越来越突出的矛盾,进一步解放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同时,正是由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在没有产生较大社会震荡的情况下,通过几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中国最后一个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顺应时代的需要,完成了对社会生产关系的急剧变革,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有制经济基础,使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但与此同时,随着历史的发展,三大改造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 一、轻“主体”重“两翼”的实践导致重社会主义而轻现代化的失误。 事实证明,轻“主体”而重“两翼”的实践,使人们在长期的现代化进程中迈入了重社会主义而轻现代化的误区。毛泽东在解释过渡时期总路线时一再强调“总路线就是逐步改变生产关系”,这种解释使工业化的主体地位名不符实,从而导致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严重脱节。 毛泽东在1959—1960年重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说:“先要改变生产关系,然后才有可能大大地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普遍规律”。由此发展到后来的“抓革命,促生产”,用抓阶级斗争来促进生产,这是一个重大的失误。它实际上左右着许多年现实运动的进程,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引导学生认识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二、重点难点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难点: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歌曲《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反动派被打倒,

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全国人民大团结, 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建设高潮。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什么时候?如何建立起来的?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一起去了解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 教师:请同学们计算当时3亿农民,要分7亿亩土地和297万头耕畜,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结合史料和教材23页第一段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学生: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教师:土改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资金、水利和自然灾害等困难;更别说承担生、老、病、死等大型支出,甚至有的贫困农民不得不卖掉自己分到不久的土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那么。如何对农业进行改造呢/

八年级历史下册《三大改造》练习题和答案

《三大改造》练习题 1.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B.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C. 农民要求实现合作化 D.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2.“长鞭呀,那个一呀摔呀,拍拍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的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你知道我国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时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初期 3.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哪个部门相似() A.资本主义工商业 B.农业 C.银行业 D.畜牧业 4.下列哪种方式使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和平、胜利完成() A.无偿没收 B.成立股份公司 C.建立生产合作社 D.实行公私合营 5.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建立农业合作社的必要性。 (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 1.B 2.C 3.B 4.D 5.B 6.(1)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 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2)实质是对生产 资料所有制进行变革。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 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 的社会变革。

浅谈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浅谈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摘要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改造:为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广大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成帮工组等互助组,从根本上改变了分散、个体私有的小农经济基础,使农业生产关系有了重大变革。农民的劳动热情进一步高涨。 手工业改造: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组,走集体经济道路改变资金少、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原材料不足、产销不畅等困难 工商业:实际上就是实行公私合营,把资本主义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关键字: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变革 第一章三大改造的背景 1.1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1.2 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第二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就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3 从特定的历史条件看,三大改造运动确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惟一选择”性,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就是意识形态的作用、执政党的价值取向、一边倒的立场、帝国主义的威胁、苏联模式的影响。但统而观之,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严格地说都不是构成历史必然性的充分条件,所以在这些条件下发生的“必然”很难说就是历史的必然性,在这些条件下发生的“惟一选择”很难说就是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惟一选择。 第二章具体措施 2.1 农业改造:为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广大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成帮工组等互助组,从根本上改变了分散、个体私有的小农经济基础,使农业生产关系有了重大变革。农民的劳动热情进一步高涨。 2.2 手工业改造: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组,走集体经济道路改变资金少、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原材料不足、产销不畅等困难

三大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学案 班级学号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基本知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及其实质。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缺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过程中,我党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重点难点】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难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自主学习】 1.农业 背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改造方式:组成_________合作社,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 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2.手工业 改造方式:__________________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式:_________年起,逐步发展企业的__________,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政策:_________政策。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 4.三大改造的意义 到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 ③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新中国成立初期,依据土地和财产的多少,农民一般分为富农、中农、贫农和雇农。贫农是指那些只有较少土地、部分或大部分租用其他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耕作,并交纳地租的农民。雇农是指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农民。下面是1953年湖南 思考一:表中贫农、雇农的户均耕地达到6.98亩,这主要得益于什么制度的改革?

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

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和形式;知道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业改造的政策。 2、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和意义。 学习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学习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一、自主学习:(根据学案,自学课文,在课本上勾划、记忆,记下发现的问题组内交流) 1、找出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形式、农业合作化的结果。 2、找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经过、创举。 3、找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及结束的时间。 4、找出三大改造的实质和意义。 二、合作探究:【探究一】 图一图二 (1)材料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由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农村土地实行由分到合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探究二】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度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何时开始的? (2)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3)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4)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5)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知识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5分钟) 第5课《三大改造》课堂检测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