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写出人物精神-【单元作文课】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及例文评析

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精神》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同时要突出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人物描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学情分析】

写人记事文章是初一学生学习写作的重点,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写作中,我们学习了“写人要抓住特点”,本课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如何深入到写出人物精神。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并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2.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习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并运用到作文实践中。

3.引导学生用心了解和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捕捉美好的有趣的、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人物内在精神的关系。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回顾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人有一些常见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记录下来写在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2.回忆本单元前几课的内容,尝试自己归纳总结一下写人的方法,比如《邓稼先》一文中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的手法。为本单元的写作做好准备。

一、导入

交流学生们的课前准备中的知识储备,说一说大家认为该如何写出一个有特点的人。

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各个角度进行详细的描写。除了外在特点,还需要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是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等。

设计意图:和七年级上学期的写作练习衔接,为下文《写出人物精神》的教学做准备。

二、读写结合。

在第一单元的语文课上,我们一起领略了几篇经典的写人美文,还体会到了要各种手法把握人物特征,表达人物感情。那么,在写作中,我们可不可以加以借鉴呢?

《邓稼先》——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特点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回忆鲁迅先生》——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孙权劝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写人手法的回顾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写作方法。

三、尝试表达。

对校园里你最熟悉的一个人进行描写,既要写出外在特征,又要突出内在精神。

1.取材:还原情境。你选择的人物有什么鲜明的个性,同时要思考他的这个个性在哪个环境或事件中表现得最突出。

2.构思、起草:提炼出写作对象最突出的性格、气质。他有哪些外在表现最能体现其内在气质?

3.填写下表:

4.根据表格进行写作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指导学生用表格梳理写作的思路和角度,指导作文的选材、构思和起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例文一】《这样的人让我》

【文题链接】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请以《这样的人让我》为题作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拨】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动笔行文之前,应在题目横线处填上一个能体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如“尊敬”“佩服”“感动”“叹息”等,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对象,补齐题目。“这样的人”可以是你熟悉的人,比如你的亲人、同学、邻居;也可以是陌生的人,比如路人、新闻报道中的人;可以是某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某一类人。至于究竟应该写什么

样的人,应从自身的经历和对人物的感知程度等加以确定。但应注意的是,你所确定的这个人,必须是具有某种精神品质,或代表某种风气的人,要着眼于个性、品质去描写,写出你的情感倾向。在此基础上,再对题目加以补充和完善。

二、精选素材,分清主次。不管你写的是什么样的人,让你尊敬也好,叹息也罢,都应有相应的事例支撑。正所谓“人因事显”,离开具体的事例,人物的性格、品质乃至精神面貌,都无从表现出来。因此,选材一定要认真仔细。通常情况下,应选择二至三个能够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某一方面品性或特点的事例来写,安排材料时还应分清主次,详略得当。

三、讲究方法,写好人物。写人最要紧的是写出人物的精神,也就是把人写活,突出其个性特点。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往往通过他所做的事情得以彰显。如曹文轩的《草房子》中,桑桑得了重病后开始懂得照顾妹妹:“桑桑硬把柳柳拉到背上。他吃力地背起柳柳,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爬上去。不大一会儿,冷汗就大滴大滴地从他的额上滚了下来。”他不再是那个将橱柜造成鸽子笼,将秃鹤的帽子挂上旗杆的调皮的桑桑了。读到这里,我们便会被桑桑面对苦难与疾病时的坚强所感动,他此时的善良更令我们敬佩!“哪怕是帮别人从地上捡起一块橡皮,心里都为自己而感动;桑桑愿意为人做任何一件事情:帮细马看羊,端上一碗水送给一个饥渴的过路人……他甚至愿意为羊,为牛,为鸽子,为麻雀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面对死亡,桑桑终于长大了,他表现出来的优雅和悲壮,勇敢和坚强,善良和爱心,多么令人震撼!而这种震撼,就来自于典型事件对人物的突出力量。

2.抓住特征进行描摹,体现人物的思想品格。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我们要努力选取最能够体现人物特征的点来写,或者以形传神,或者以声传神,或者动作描摹……如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作者通过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文章开头就是神来之笔:“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这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这是萧红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的鲁迅,是一个使常人敢于走近并能够伸手去触摸的可亲的鲁迅。

3.借助合理的写作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品质。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运用合理的写法,如侧面描写、对比、衬托等,以期达到突出人物形象的目的。

在《孙权劝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一段运用了侧面描写,写出了鲁肃的吃惊与赞叹,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这是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作者通过刻画次要人物(或环境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4.恰当使用抒情或议论句,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如《散步》一文,以“我”为人物中心,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渐次展开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和谐美好的关系,特别是主旨句:“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佳作借鉴】

这样的人让我尊敬

高尚,是支持人生的力量!是坚守承诺的信念!是人性的基石!我觉得我的奶奶就拥有这些美好品质。她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友好!(议论总领全文,点明中心,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我的奶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她有一头花白的头发,乌黑的眉毛下面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个不高,身体微胖。她总是忙忙碌碌,不是喂鸡就是浇树,一刻也不休息。(外貌描写符合农民的特征,反映人物的朴实。)

奶奶家屋后有几棵杏数,杏子熟时她总是把杏摘下来很热情地送给邻居吃,所以邻里关系很好。(典型的生活细节反映奶奶“与人友善”。)有一年冬天,我到奶奶家去玩,奶奶正织着一件毛衣。我想奶奶的毛衣并不少,为什么还要织毛衣呢?一问我才知道原来奶奶在为邻居织毛衣。奶奶说:“邻居小芳要去读大学啦!亲手织一件毛衣送她!礼轻情意重吗!乖孙女,你也要好好学习,奶奶也给你织一件!”奶奶织完毛衣后又往袖子里塞了三百块钱,说,“邻居家挺困难的,供个孩子上学不容易。这钱希望能帮上一点忙!”这就是我的奶奶,乐于助人的好奶奶。(此段详略得当,反映奶奶助人为乐、与人友善的品质,照应第一自然段。)

奶奶很“小气”,妈妈给她买的新衣服她舍不得穿,买的新助听器她舍不得戴,买的新手机她舍不得用。奶奶还总说:“我一个乡下老太太还用什么新手机?”奶奶的衣服裤子坏了她也舍不得扔。奶奶也很“大方”。四川地震时奶奶把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30000块钱全捐啦,这虽然不是一个大数字,但对奶奶来讲,多捐一块钱,都能挽救一个生命!奶奶还经常捐钱给福利院,她说:“孩子就是祖国的花朵,要精心培育这些花朵!”还有一次,乡村修路,村长让能出钱的出钱,能出力的出力。奶奶不仅捐钱,还号召年轻的小

伙子为乡村出力,这样大的工程竟然只用一个月就修好啦!大家乐得合不拢嘴!村长给奶奶颁发了“最勤劳村民”的锦旗。奶奶却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家乡做出贡献!”这样朴素的话却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奶奶,我该有多么爱您哪!(此段运用对比的手法,赞扬了奶奶对自己勤俭节约、对社会对他人却慷慨大方的优秀品质,有力地表现了中心。)

奶奶,你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但爱家乡、乐于助人的精神多么感人!我爱我的奶奶!(直接抒情,对奶奶骨子里的优秀品质进行赞美,并表明奶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深化了中心。)【点评】本文优点之一:入题简洁。第一句话就直奔人物品质,从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友好三个方面高度概括了人物的品质。优点之二:围绕中心选材,人物特点非常鲜明。小作者围绕奶奶为升学的邻居小芳、为四川地震、为家乡修路所给予的温暖与支持等几件事,反映了人物的优秀品质。优点之三:运用典型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体现了人物的优秀品质,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优点之四: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例文二】清洁工我为你点赞

在我的成长中,经历过许许多多事情,它们像一页页小船,在我的脑海中回荡。其中有一个人使我难以忘怀,尽管我和她只有一面之交。

那是一个狂风怒号的下午,北风“呼呼”地刮着,雷声刚响过,大雨就像断了线的珠帘一样不断地往下落。我撑着伞,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一阵凉风袭来,我忍不住打了个哈欠儿,只觉得路面冷得像地窖似的,冷气不断往裤管往上钻。路上的人个个披着雨衣,撑着伞,匆匆忙忙地回家了。

走到家门口时,我望见我家门口对面的垃圾堆旁——因为下雨,只能模模糊糊地看见有一个瘦瘦的、矮矮的老人,手捏一枝竹枝,在垃圾堆里翻来覆去,是谁在那儿呢?这么大的雨应该不会是清洁工吧?我带着疑问,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位大约六十多岁的老清洁工,她,极瘦极瘦,后背有点驼,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她戴着一只黑不溜秋的小口罩,穿着一件破烂的雨衣和一双旧雨鞋。

这位清洁工十分认真地清理着垃圾——她左手拿着铲子,右手拿着笤帚,先笤帚把垃圾扫进铲子上,接着用笤帚把铲子夹着,最后用铲子把垃圾“送”进垃圾车里。我不由得问了:“老奶奶!这么大的雨您还在清理垃圾啊?明天天晴再来清理不也行吗?”这时候,老奶奶擦了擦身上的雨水,然后打了一个喷嚏,啊!老奶奶生病了。

可老奶奶毫不在意自己的病,她又拿起笤帚,边清理边对我说:“不行!我如果今天不快把这些垃圾清理掉,那么就会有更多的细菌产生,到时,臭气冲天,这样你们的健康会受到影响,还会把市容影响了啊!”听了她的话,我抬头望了望清洁工,只见她黝黑的脸上布满了刀刻般深深的皱纹,瘦弱的身躯像干枯的木乃伊。我愣住了,有人会因为清洁工人地位卑微而小看他们,嫌他们脏,一见到他们就四处回避。

可有谁想过,在这个雨天,在这不显眼,几乎没人会发现这位“城市美容师”,更没有人来赞扬她,但她依然在那个平平凡凡的岗位上尽着自己应做的职责。她那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至今,每当我看见垃圾堆边上的垃圾,我的脑海里便会浮现出那位与我只有一面之交的老清洁工冒着倾盆大雨清理垃圾的情景。我忘不了她,忘不了这个影响了我一生的她,是她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教会了我生命的真谛,教会了我人活在世上,是为了为别人做出贡献的……

【点评】本文“清洁工我为你点赞”,语言丰富优美,描写细致生动,如“雷声刚响过,大雨就像断了线的珠帘一样不断地往下落”“她黝黑的脸上布满了刀刻般深深的皱纹,瘦弱的身躯像干枯的木乃伊”。

【例文三】驼背的父亲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父亲的背影划过了我记忆里一道辛酸的风景线。

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无情的太阳摧毁了我暑假一游的美梦。水珠确实也怕了这个炽热的火球,不知钻到哪个石缝乘凉去了,就连树啦、花啦、草啦个个无精打采,耷拉着脑袋,整个夏日一片死一般的寂静,一切毫无激情,由此让人更加压抑、窒息。

可这偏偏在这热得连知了都怕叫的天气里,一个苍老的背影划破这热的可怕的寂静。只见他背着竹篓,往返于两堆矿土间。他似乎毫不畏惧这似火的骄阳,犹如一座会走动的大山,步伐是那样的坚定、有力。他头上渗满汗水犹如断了线的珍珠,滴答、滴答……落在地上便溅起了一朵快乐的泥花,就像他脸上的微笑般可爱。

他——便是我的父亲。

为了一天20元工钱而不辞辛苦的父亲,由于家道中落,他才迫不得已来背矿……

只见他装的满满的一簸箕矿土,再将其端到背篓旁,借助腿的力量,将簸箕使劲向起一蹭,双臂使劲一抬一扣。将那沉甸甸的一簸箕矿土用比姚明扣篮还高十几倍的难度倒进了竹篓里,然后,再回去,再装满,再倒……直到竹篓装不下时,他才蹬下身去,竭尽全力要背起来,他向前倾时,没有把量好重量,连人带背篓栽整个倒在地……但他又艰难的爬起来,又去背。这一次,他拽住了旁边的树条,很吃力地站起来,树叶竟被摇得簌簌落了下来。他站起来了,吃力的又往上颠了颠,这才费劲的向前走去,他的腿微微发着颤,但脸上却微微露出了笑容。做着如此沉重的体力活,他依然在微笑,我知道他的微笑是在告诉他自己,他背起了希望,背起了他的责任。

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却遮不住父亲那劳累的身影,那驼的背,佝偻的腰……

【点评】本篇文章运用了极其细致的描写凸显了人物特点——父亲的驼背。这驼背上不仅负了背篓,更托起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责任。文章语言细腻,用词准确生动,情感真挚自然。小作者对于景物描写侧面烘托人物这一方法的运用更是得心应手。是一篇非常棒的习作。

【例文四】熟悉的陌生人

默然只身漫步于这单调而朦胧的季节里,亦或伫立在昏黄而低沉的苍穹之下,都丝毫无法逃离秋冬之际风的萧瑟与凛冽。

“嘭!”猛的一声,门被重重的关上了,在我加快步子即将赶上时,它已投入了门框的怀抱,他们的“亲密接触”却使我的心降到了零点,它被关得严严实实的,不留一丝缝隙。“胖阿姨也真是的,明明知道我在后面也不给留个门,还急急忙忙的像赶公车似的,这算什么邻居嘛!”我不情愿地从包里掏出冷冰冰的钥匙。

风,断断续续呼啸着,放肆地钻进我的脖子里。不知来自哪一棵树上的枯黄的叶,在空荡荡的楼道里飘零,可惜无人目睹它漫天飞舞的风姿,只是此刻我却忧伤这枯叶蝶落了满地沧桑,叫人感到悲凉万分。

“咚咚咚!”楼道上传来一阵脚步声,我正琢磨着要叫叔叔还是伯伯时,耳畔只剩一片静谧,楼道上是一片寂寥。再跨几步到家了,当我转身进入家中,一如既往关上重重的防盗门时,那脚步声又继续独唱起来。我不禁摇摇头,虽然早已习惯了,但还是会叹息不已。

这时又想起姥姥家的温暖。在那远离灯红酒绿的城市的一角,有个小小的简陋的村庄,在那儿“远亲不如近邻”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李大妈来借锄子,明天一定送上几张大饼,二嫂子家的枣树结果了,四邻都能尝到枣的甜蜜,姥姥整天乐呵呵的和东家西家聊家常。我这时才顿悟,即使爸妈费了多少口舌,姥姥也不愿离开那儿,她认定了那个小村庄是她一生的归宿。姥姥曾笑着说:“我还是扎根在老家好,大城市虽然繁华,但开开眼界就好,那地方不耐住。”小村庄里洋溢着满满的爱,而城市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钢筋水泥的森林中,一扇扇坚如磐石的防盗门,让人们疏远了彼此,冷漠了心灵。

如今,在这个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社会,人们可以在网上聊得热火朝天,而一旦打开家门,与邻人四目相对时却哑口无言,不免觉得这有些荒唐了。

风,叫嚣了一夜,不知又带走了几多枯叶,当它再一次吹乱我的发丝时,总会在我惆怅的心海掀起一层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点评】本文立意独特,选择围绕“熟悉的陌生人”展开叙述。文章紧扣“语言”与“沟通”的关系,说明了一个道理:不使用语言去沟通,人们之间就容易出现隔膜,并产生矛盾。

【例文五】陌生人给我的感动

陌生人,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

小时候,妈妈说;“不要相信陌生人。”爸爸说;“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叔叔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舅舅说;“陌生人是恶魔。”

可是,我想问;“难道我的朋友以前不是陌生人吗?难道我的同学以前不是陌生人吗?难道对我好的老师,阿姨,叔叔是那所谓的陌生人吗?人之初,对世界不是陌生的吗?难道一个个人要从一个集体分化成无数个单位吗?

陌生人,何谓陌生人?

熟悉,又和谓之?

假如世界没有了陌生的起步,何谈熟悉?

也许你会说;“那些不能算是陌生人。”“那什么是陌生人?”传来的,一片沉默,你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做答。

心中涌起一股晴朗,一束阳光照在脸上,舒服而柔和的目光望向你,带着微笑;“陌生是用来感化的,不是用来分化的。”你眉头一皱,忽然,对我相视一笑,然后,消散于世间。

你消失了,陌生消失啦,心中的,没有排斥,而是接受。人多一点快乐,多一丝阳光,多一道微笑,彩虹会伴你而去,云朵会载你而行,幸福会伴你而行。

有一篇文章曾写道,陌生人的帮助,有一篇报道写道,社会的帮助,有一个人说道,陌生人的感动。一个个所谓的陌生人却传递着一丝丝温暖,一丝丝关爱,一丝丝感动。

或许陌生人带来更多的,不是恐惧,而是感动,只要你用心,以诚待陌生人,他也会以诚待你。

有一个作家写道,一个母亲在火车上给小偷抹了点手药,而后小偷很是感激,就去了另一节车厢偷盗,正因为毫无准备,他被抓了,可我相信,他即使在永无天日的牢房里,也会感到一缕缕阳光照在心田。

因为,这是陌生人的感动,正是因为这感动,才让大家相识,相知,成为好朋友,也正是因为这份感动,才让社会充满了向上的气氛,充满正能量。

也许多一份感动,就会照亮一片天空,所以,我想说,陌生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的心。是隔阂,多和陌生人打招呼,世界将永无黑夜。

【点评】有一篇文章曾写道,陌生人的帮助,有一篇报道写道,社会的帮助,有一个人说道,陌生人的感动。一个个所谓的陌生人却传递着一丝丝温暖,一丝丝关爱,一丝丝感动。

【例文六】爷爷的背

一个骨瘦如柴,双手长满老茧,一颗门牙还断了一半的老人——他就是我最爱的爷爷。

他同每个人一样,并不伟大,但却能为我遮风挡雨;他不是幽默大师,但却能让我开心一笑;他虽然不强壮,但却如同一根高大的顶梁柱让人觉得安心。

每天,背上书包,坐上爷爷的电动车,靠在爷爷的背上眯起了小眼,听风从我耳边吹过,看路上的景色从我眼前闪过。好幸福啊!没错,爷爷就像是我的专属司机,而且从不罢工。即使是烈日炎炎的夏天、寒冷无比的冬天。他也绝不会让我多等半刻。

记得一个冬天,爷爷同往常一样在车旁等我,我懒散地背起书包。一打开家门,刺骨的寒风便无情地朝我刮来。啊切!一个响亮的喷嚏向我提出了抗议。我很不情愿地坐上了车,心里想着,冬天可真无情啊!一路上,寒风像刀子似的刮着我的脸,我可怜的小手早己冻得麻木了。我不知道爷爷的手怎么样了,但我想得到,那一定是双冻得开裂的手。一会儿,爷爷突然说:“怎样,冷不冷呀?”我张开冷得直打哆嗦的牙齿,半天才蹦出一个字:“冷。”“那你把手放到我的衣服里暖一暖吧。”爷爷继续说道。我看着那双冻得跟胡萝卜似的手想道:得救了唉!于是,二话不说地便把手放到爷爷的后背。哇!立刻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爷爷的背好宽大好温暖,对于我来说就如雪中送炭一般。我问爷爷:“你不冷吗?”爷爷故作很冷的样子说:“咝,你这小丫头,冷死我了。”我被爷爷这骨稽的表情给逗乐了,哈哈大笑起来,不一会到了学校。我站在校门口,望着爷爷远去的背影暗想:爷爷,谢谢您。

我爱爷爷,爷爷更爱我。在我眼里,爷爷的背是最宽大最温暖的。

【点评】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记叙文。小作者开篇就简笔勾勒出一幅爷爷的肖像,生动逼真传神。随后,选取典型事件,在细节叙写中表现人物的性格,表现也也对我的爱。语言生动活泼,非常符合人物身份特点,极富感染力。

【例文七】难忘那眼神

记忆如电影片段般在我们的脑海中一段一段闪过。随着时间的匆匆流逝,我们将有些片段匆匆忘掉。然而一些微不足道的片段,却深深地烙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

思绪不禁回到了那个炎热夏天的正午。烈日当空,照得沥青地面滚烫滚烫的。我穿着短袖短裙,正急着要去上课,但一辆出租车也没有,我正担心得直捻衣角。

一阵急促的刹车刹车声促使我抬起头,一辆出租车刚好停在对面。我迅速摆着手招呼他过来,急忙钻进出租车。

我坐到后面位子的一边,以免被阳光晒到。敞开的窗户使我心生凉意,虽是潮湿温热的夏风打到我的脸上,但却异常舒服惬意。我看了看表,舒了一口气。

“请问你到哪里?”一个年轻小伙子的声音传来。“××路。”我头也没抬地说,简单地交待他几句,便继续观看窗外的风景。对于这种景色,我一直都是看不腻的。

岁着窗外景色一点一点地变化,我的思绪也开始混乱起来:今天要发的英语和数学成绩;作业是不是全部完成了?是不是全部都签名了?……我突然想起来今天还有英语的默写,立刻拿起书本背诵起来。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我也渐渐开始困倦起来。我看看表,发现已经过去了将近20分钟了。像被电到似的,我差点腾地跳了起来。果然,窗外的景色已经很陌生了。“你开错了!”我抱怨道,似乎马上就要大发雷霆了,“这不是××路!”我的心跳加快了,开始后悔搭上了这两出租车,不然其他出租车也能准时到达补习班;开始担心我永远也无法到达那了!我可能永远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他的背影微微一颤:“真是抱歉,我……,我还是个新手……,不是很认得路……”我不满地哼了一声:“原路返回吧!”小伙子没再说什么,只是小心翼翼地转动方向盘。

处于愤怒,我开始仔细地打量这个司机的背影。他的衣领不自然地向里翻折,袖口和肩膀的衣服皱巴巴的,裤子勉强卷到膝盖。他的脖颈满是汗珠,是衣服都湿透了大半。我抬头看了看正午的烈日,看着他的努力与我之前的冷淡,我不禁有些羞愧于歉意。

我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从车前的反光镜看见他努力地神情与自信。

“抱歉,如果有下次机会的话,我一定不会再弄错了。”他半开玩笑地说。我抹了抹额头,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歉意。

又一阵急刹车,到站了。我慢吞吞地坐起身交给他钱。当我下车从副驾驶座的车窗子拿找零时,我看见了他的面孔——自信、乐观、爽朗的微笑。

似乎理应是人生最快乐、自由的时候。但他艰辛着,因成为一位出租车司机而要经历着夏天满头大汗,冬天寒风刺骨的时间。

一张满是汗珠的脸庞,一颗负责的心,一个疲劳的背影,一个平凡的职位,都如同电影的高潮部分,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成为我人生道路的路标,指引着我向负责、自信不断前行。

【点评】这篇叙事作文情感真挚,描述得有声有色“烈日当空,照得沥青地面滚烫滚烫的”,结尾处“一张满是汗珠的脸庞,一颗负责的心,一个疲劳的背影,一个平凡的职位,都如同电影的高潮部分,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不可或缺的点晴之笔,较好地凸现了文章主题。

第一单元 写出人物精神-【单元作文课】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及例文评析

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精神》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同时要突出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人物描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学情分析】 写人记事文章是初一学生学习写作的重点,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写作中,我们学习了“写人要抓住特点”,本课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如何深入到写出人物精神。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并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2.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习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并运用到作文实践中。 3.引导学生用心了解和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捕捉美好的有趣的、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人物内在精神的关系。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回顾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人有一些常见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记录下来写在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2.回忆本单元前几课的内容,尝试自己归纳总结一下写人的方法,比如《邓稼先》一文中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的手法。为本单元的写作做好准备。 一、导入 交流学生们的课前准备中的知识储备,说一说大家认为该如何写出一个有特点的人。 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各个角度进行详细的描写。除了外在特点,还需要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是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等。 设计意图:和七年级上学期的写作练习衔接,为下文《写出人物精神》的教学做准备。 二、读写结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本同步作文写作指导:第一单元 写出人物的精神(含范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本同步作文写作指导 七下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 【技法大餐】 人跟人不仅容貌、长相、身材等外形各异,而且个性、气质等也迥别,比如,同样是遇到意想不到的急事,有人坦然面对,有人躲闪回避,有人犹犹豫豫、不置可否,看看,差别还不小。 作文中写人追求形神兼备——“形”是指容貌、神态、衣着、身材和姿态等,彰显其外在特点;“神”是灵魂,是内在精神,体现为一个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 人的精神并不能独立存在,必须通过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表现出来。所以,提炼人物精神,须得从观察人物言行出发;表现人物精神,落脚到写好人物的言行举止上。 01观察时别忘“提炼” 动笔就能写出人物的精神,前提是功在平时,心中有“人”。日常生活中,要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加强分析、总结和提炼。 比如,对某个人,要提炼出他(她)的个性、品格,不妨揣摩他(她)在大事、难事面前的表现,不妨比较他(她)一贯的做法,不妨分析他(她)说的和做的是否一致,不妨看看面临同样的事他(她)和别人做法的区别…… 注意对个人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提炼出比较准确的个性、品格,给他们画好“像”,这样,写起来就有源头活水,水到渠成。 02写作中别忘“细描” 事要靠人做,事中显个性,所以我们说,记事与写人密不可分。用事情来来彰显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形象是写作的必由之路。 写人的文章,一方面要聚焦人物个性品质,精选典型材料;另一方面,叙事过程中,要选好细节、写好细节——因为,最能凸显人物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的,常常是典型细节。 人物细节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方面的“细微末节”;生活细节,包括细小情节、细小场景、细小物件等——它们看似不起眼,但能收到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效果。 例如,《爱在细微处》一文在记叙了文化程度不高的父亲为“我”报听写的经历:【例1】(爸爸报听写过程中)突然间,我发现了太多陌生的词语。“停!”我不耐烦地厉声喝道,一把抓过了词语卡片,与我的听写纸核对着,怎么有这么多的不同啊?原来,是他读错了音。“爸,你语文是怎么学的?这么简单的字,你都不认识!”回头一看,他脸上呈现出素未有过的窘迫与内疚。沉默良久,他愧疚地说了声“对不起”。那一刻,我的心中似乎被触动了,顺口说了声“没关系”。【例2】第三天,一如既往的又是听写作业。我到父母的卧室翻找词语小卡片,想自己解决。我拉开抽屉,映入眼帘的是一张五彩夺目的、画得“花里胡哨”的卷子,上面是爸爸做的标注,写着所有他所读错的字音和难解的字义。而抽屉里还静静地躺着一本《新华字典》。 【评】 例1中,父亲脸上“素未有过的窘迫与内疚”、“愧疚地说”等细小的神态描写,很好地凸显了他的难堪和愧疚,是自尊和爱子的表现。 例2中,“花里胡哨”的卷子和静卧的《新华字典》折射了父亲为生活打拼、为孩子学业而力拼,是“我”认识父亲和改变态度的转折点,一个真实、典型的细节,

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语文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辨析气质,明确内涵”活动,引导学生明晰“人物精神”的内涵。 2.通过“链接课文,范本名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选典型事例、抓细节描写”的方法。 3.通过“情境练习,写作热身”活动,指导学生在指定情境中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会“选典型事例,抓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2.指导学生在指定情境中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发现并积累写作素材,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过程 活动一、辨析气质,明确内涵 (一)赏图片,辨气质 师: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爱过的人,走过的路。”今天老师准备了两幅图片,图片里是两个同时代的大诗人,想请同学们分辨一下他俩的气质里藏着什么? 屏显(李白与杜甫的图片): 预设: 生1:第一张图片里是李白,他的气质的浪漫飘逸的。 生2:第二张图片里是杜甫,他的气质是深沉忧郁的。 师:你是通过观察哪些细节作出的判断? 预设: 生1:第一张图片里面是李白举杯邀明月的场景,李白是“酒中仙”,“李白斗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酒是一个很明显的信息,而且“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是李白的名句。 师:原来你是通过“李白爱喝酒,酒后诗百篇”这个典型事件得出的结论。(板书:典型事件)

生2:第二张图片里的杜甫眉头紧锁,神情严肃,双目望向远方,若有所思,这很符合杜甫诗歌中表达的忧国忧民。杜甫晚年生活漂泊动荡,图片中的人物脸颊凹陷,很清瘦,也能看出生活的艰辛。 师:原来你是通过观察人物的神态、外貌来得出结论的。(板书:外貌、神态) (二)析成语,明内涵 师:同学们说得特别好,气质虽然是一种内在精神状态,但它会通过人物的典型事件、外貌、神态等外显出来,只要我们细致观察,就能判断出来。(板书:外在特点、内在精神) 请同学们看两组词语,请大家分辨一下,这些成语哪些表示外在特点,哪些表示内在精神? 屏显: ①骨瘦如柴、唇红齿白、大腹便便 ②面红耳赤、眉开眼笑、含情脉脉 ③鞠躬尽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④手舞足蹈、左顾右盼、支支吾吾 预设: 生1:“鞠躬尽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是描写人物内在精神的词语。 生2:第一组词语表示人物的外貌特点、第二组词语表示人物的神态、第四组词语表示人物的动作。这三组词语都是人物的外在特点。 师:第三组词语表示的是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我们可以把这个叫做“人的精神”,同学们的观察与我们课本编者不谋而合,请大家看第24页第一自然段这句话:写人物的外在特点,也能写出内在的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尝试通过描写人物的外在特点,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 板书: 活动二、链接课文,范本名家 (一)大同小异,选典型事例 师:同学们,既然“人的精神”是“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那么,每个人的“精神”都是差不多的吧?

第一单元作文《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下第一单元:作文写出人物的精神 单元要求 1.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2.运用对比、烘托、正侧面结合等写作手法来揭示和突显人物精神的作用。 3.借助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写作指导 本单元的作文训练是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人要抓住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刻画人物由表及里的挖掘,重在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写人要抓住特点”主要侧重于“形”,是对人物进行素描,而“写出人物的精神”则侧重于“神”,是一种意会。 二者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无论是突出人物特点,还是人物精神,都必须借助具体的事例。 突显人物精神,还需要借助一定的表现手法,比如正侧面结合、欲扬先抑等。 要写出人物的精神,重要的是要弄清楚什么是“人物精神”,像“苗条”“魁梧”等词是突出人物的外貌特征的,“摇头晃脑”“左顾右盼”等词是表现人物动作的,这些都不在“精神”的范畴。 人物精神包括人物的性格、品质、气质、个性等,比如开朗乐观、风趣幽默、善良无私、舍己为人、温文尔雅、吃苦耐劳等。 那么,如何表现一个人的精神呢? 首先,可以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细节就是事物、人物在细小环境、细微之处的表现。可以说,细微之处显精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可以窥视人物内心的种种变化,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画眼睛,就是要把人物眼睛中最传神的特点表现出来,使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怎样才能“画”好人物的眼睛呢? 一是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人物的经历、遭遇、处境和内心变化。比如鲁迅写祥林嫂的眼睛、眼光、眼神,表现了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和性格的变化。 二是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出人物的年龄、个性和不同的情绪。比如孩子的眼睛可以是“明澄得像水晶一样”,而老人的眼睛则或是饱经沧桑,或是平和慈祥,或是睿智深邃。刚强自信的人会拥有熠熠生辉的双眸,而脆弱自卑的人则眼光躲躲闪闪、游离不定……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他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行动描写生动,能达到形神兼备的佳境。如萧红写《回忆鲁迅先生》,捕捉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点点滴滴表现出鲁迅先生的精神气质。写鲁迅先生笑声明朗,突出其性格开朗;写他走路轻捷,突出其做事干练;写他明明胃不好,却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突出其尊重客人、尊重妻子……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习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一、导语 人物的精神包括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 要突出人物的精神,我们需要用具体典型的事件来表现。 叙述事件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细节刻画,如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也可以运用侧面烘托、欲扬先抑、对比等写作方法来突出人物精神。 除了行文中的遣词造句,我们还可以运用夹叙夹议,适当加入议论评价和抒情语句,来表达“我”的情感。 二、教材引路 根据下面表格提示,回顾第一单元的内容 人物精神特点典型事件“我”的情感构思、排列形式 邓稼先巨大贡献性格忠实实事求是不畏艰难,忠于职守我国的原子弹发展与奥本海默对比,劝说两派特意调查后给我回信在戈壁滩研究,事故发生时不离开敬佩、理解、赞美总——分用小标题的形式区分材料 闻一多谦虚、低调踏实勤奋嫉恶如仇、勇敢无畏研究古典文化起草传单,公开骂反动派,走在游行队伍前面赞美、敬佩并列用过渡的形式连接材料 回忆鲁迅先生对家人(礼让、温和,关心)对朋友(真诚、热情)对工作(认真、勤奋)对年轻人(包容、无私帮助)(略)敬爱、

怀念并列片段组合 三、学生练习 选择要写的对象,说说你对他(她)的感情?她的什么特点让你有这个感情?举例。 人物我对他(她)的情感特点(1-3个)针对特点举出典型例“我”的情感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变化的。 提示:如果是写一个特点,围绕这个特点写2-3件典型事。 如果写多个特点,每个特点举一个典型事例。 请将你写的人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并注意各部分的衔接。例如可以用小标题形式,也可以用过渡段的形式。 如,老师:先写严格的一面,再写关爱学生的一面,(欲扬先抑) 母亲:是一个工作负责的人。先写在家里的表现,在写外面的人的反馈。(侧面烘托) 叙事的过程中,添加细节刻画,注意突出人物的某个特点。如动作、语言、神态。 4、“我”的感情。添加我的评价性语、或者抒情性语言。位置可在每件事后面,或全文结尾。 【范文示例】 我的老师 鱼离不开水,鸟离不开树,我们的成长自然离不开老师。步入初中,我遇见了许多新的老师,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的地理老师雷老师。雷老师个子不高,额前已有几条皱纹,头顶上就如那亚欧大陆和非洲

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作文指导+范文--部编本语文七下 一、写作指导 写人的记叙文以表现人物为主,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或是对与人物相关事件的叙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如何写出人物的精气神(即把人物写“活”),使人读完作文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细致观察分析,把握人物性格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的生活经历、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等千差万别,表现在言谈举止上,也各不相同;更不用说年龄、相貌、服饰上的外在区别了。因此,写作时,要注意观察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并联系其生活经历,发掘其性格特征。 (二)撷取典型事例,展示人物性格写人离不开记事,透过人物所做的事情,我们可以窥视他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特别是那些典型事件,最能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因,在写人时,一定要撷取与之有关的若干典型事例,集中笔墨进行具体生动的叙述,以此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 (三)运用正面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在写人的文章中,我们可以根据写作需要,灵活而恰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以及细节描写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个性风采(精气神)。 (四)借助侧面描写,烘托人物性格 侧面描写尽管不是直接地刻画人物,但有时候恰如其分地进行环境或气氛的渲染,更能巧妙地烘托人物的心理,将人物形象塑造得真实丰满、细腻入微。 另外,还可以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如《说和做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对闻一多先生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也是对全文的总结。这些精彩的抒情和议论,提炼了人物的精神品质,也对文章的主旨起到了升华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写作教案全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写作教案 ●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 ●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 ●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 第四单元写作>怎样选材 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 第六单元写作>语言简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精神》教案 主备人备课 成员七年级语文老师备课 时间 课型新授课上课 时间课题写出人物的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尝试观察人物特点,了解人物精神。 2、学会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 3、初步掌握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习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并运用到作文实践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了解和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捕捉美好的有趣的、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人物内在精神的关系。 教学手段教案教材多媒体 教法与学 法 举例法,练习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

一、导入 1.看到他,你马上会想到关于他的哪些事?(出示多媒体图片)这些事件又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 (学生看图说话) 2.交流学生们的课前准备中的知识储备,说一说大家认为该如何写出一个有特点的人。 ——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各个角度进行详细的描写。除了外在特点,还需要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是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等。 二、经典回顾 1.可以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出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中的片段学生交流探讨 2.可以借助一些写作手法来加以突出、强调。 出示《邓稼先》中的片段学生交流探讨 3.还可以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4.写好肖像,以形传神。 出示《故乡》中的片段学生交流探讨 5.写好环境,以景写人。 出示《药》中的片段学生交流探讨 三、小试牛刀 也许闭上眼睛你都能想出好朋友的样貌,写出他的外在特征并不难,但你还能写出他的性格与气质吗?以《我的朋友》为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四、范文引路 1.《争论》 2.《这样的人让我敬佩》 通过两篇范文和学生一起讨论其优缺点,让学生明白如何写出人物的精神。更好的利用到以后的写作中去。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作文教案设计范文3篇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作文教案设计范文3篇 七年级之后学生的写作要慢慢开始变难了,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作文教案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作文教案设计范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写出人物鲜明个性的方法。 2.人物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法和演练法;写作--修改--点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请学生做个小游戏。猜猜他是谁?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有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头上戴了一顶青色帽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不知)又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提一柄九齿钉耙。(猪八戒)为什么? --有代表性,写出了他最典型的特征:大耳,圆身肥肚,提一柄九齿钉耙。 二、写作指导 如何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1.写好肖像,以形传神:写肖像,一定要学会刻画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可以窥视人物内心的种.种变化,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画眼睛,就是要把人物的眼睛中最传神的特点表现出来,使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2.写好心理,倾诉心声: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离不开内心世界的描写。可以直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人物怎么想,怎么感觉;也可以间接地借助人物的外部表现,如语言、动作、肖像,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3.写好行动,扣住细节,形神兼备: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他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行动描写生动,能达到形神兼备的佳境。写人物切忌空洞地叙说,要让人物自己的言行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 4.写好环境,以景写人:因为人物的言谈举止、神情心态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具有表现个性的意义。 作文一:我的好朋友 写作提示: 1.要写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气质。当然,也不排斥对他进行外貌、动作、语言等的描写,这些方法运用得好,也可以有效突显人物的精神气质。 2.可以叙述你和他相处的时光、共同经历的事情,在描写和叙述中展现他的性格品质。 例文欣赏: 我的好朋友(片断) 在我众多朋友中,她是最真的一个。 我戏称她为“黑煞女金刚”。一女生,虎背熊腰,打人基本靠脚,讲话基本靠吼,再加上天生像掉进过煤堆一样,和我站一块就是“黑白无常”,不给她取这外号我怕上帝不允许。 我时常提醒她:“你跟我讲话时注意点形象行不?你也要淑女一点嘛。”她居然回答我:“跟你说话不能注意形象,那样有损我的形象。”我回击道:“你有啥形象?一个学过跆拳道的‘黑煞女金刚’,您老人家能不能照顾一下我的淑女形象?”她眼睛都没眨一下就一口答应了:“行。”结果,她逢人便叫我“淑女”,搞得我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后来她拍着我的肩膀说:“做人要真实,这样才有魅力。”我忙点头,立马把我的肩膀从她的“熊掌”下解脱出来。 她总是这样坦坦荡荡,因此拥有极好的人缘,连老师都说“这孩子,真性情!”说实话,我很欣赏她,也很佩服她,因为在时光的和弦中保持真实的自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点评】文章情感诚挚,作者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错落有致地表现人物个性,既使人物特征鲜明,形象生动,真实可感,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写出人物的精神》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共二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下册《写出人物的精神》说课稿及反思(一) 一、说教材 “写出人物的精神”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的主题内容,本课主题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同时要突出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人物描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初中作文主要集中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上,而写人的记叙文是其中的重点,上学期描写人物方法已经学习并训练了。为使人物的写作训练更加深入,同时又配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要求(写出人物的精神),因而进行外在特点写出内在精神的训练。以达到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目的。 二、说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外在特点,也要注意写出内在精神。 2.学习如何选取典型事例、如何运用具体的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 3.学习叙议结合的手法表现人物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选取典型事例、运用具体的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外在特点表现人物内在精神。

四、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人物描写方法已经能够判断,对于写人文章的写作方法有了一点了解,但是在作文中如何运用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精神风貌却不得要领。很多学生写作,特别是写人叙事的文章,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去写,而且写出的文章语言空洞贫乏,不生动。特别是在人物描写中,只是笼统地描写人物,写不出人物特点。虽然一部分学生知道什么是细节描写,但不清楚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在写作中也并不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去刻画人物形象 四、说教法学法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以及对在写作中运用。然后通过方法的引导,进行写作实践,学生能够轻松的运用,已达成写作目标。 讲授法讨论法批注法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温故知新 首先,我们来区别人物特点与人物精神。请同学们找出下列哪一组不属于人物精神? 第一组:开朗幽默热情好客 第二组:真诚善良大公无私 第三组:高雅羞涩文质彬彬 第四组:强壮高挑貌美如花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精编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精编) 第一单元教案 《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包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学情分析】 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了解邓稼先的丰功伟绩。 【教学目标】 1.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无私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教学重点】 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质疑讨论点拨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毛泽东同志说过:“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近百年的耻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实力的强弱决定国家的地位,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使帝国主义绝不敢胡作非为。今天的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无数优秀的科学家为了祖国奉献了他们的一切,才赢得我们今天的幸福。我们在安享生活的同时,能忘了为之贡献青春的人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文学常识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后人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传记是人物志的主体,是地方志中的重要内容。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即真实性和文学性) 三、关于作者 1、杨振宁,1922年生于合肥。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45年赴美从事核子物理学研究,荣获美国五所大学的博士学位。1957年同李政道合作,创立“李杨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担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杨教授经常回国讲学,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 2、杨振宁与邓稼先 他们是同乡、同学,情同手足的好朋友,两人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谊。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载。 3、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作文练习佳作欣赏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作文练习佳作欣赏佳作欣赏 作文一:我的好朋友 写作提示: 1.要写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气质。当然,也不排斥对他进行外貌、动作、语言等的描写,这些方法运用得好,也可以有效突显人物的精神气质。 2.可以叙述你和他相处的时光、共同经历的事情,在描写和叙述中展现他的性格品质。 例文欣赏: 我的好朋友(片断) 在我众多朋友中,她是最真的一个。 我戏称她为“黑煞女金刚”。一女生,虎背熊腰,打人基本靠脚,讲话基本靠吼,再加上天生像掉进过煤堆一样,和我站一块就是“黑白无常”,不给她取这外号我怕上帝不允许。 我时常提醒她:“你跟我讲话时注意点形象行不?你也要淑女一点嘛。”她居然回答我:“跟你说话不能注意形象,那样有损我的形象。”我回击道:“你有啥形象?一个学过跆拳道的‘黑煞女金刚’,您老人家能不能照顾一下我的淑女形象?”她眼睛都没眨一下就一口答应了:“行。”结果,她逢人便叫我“淑女”,搞得我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后来她拍着我的肩膀说:“做人要真实,这样才有魅力。”我忙点头,立马把我的肩

膀从她的“熊掌”下解脱出来。 她总是这样坦坦荡荡,因此拥有极好的人缘,连老师都说“这孩子,真性情!”说实话,我很欣赏她,也很佩服她,因为在时光的和弦中保持真实的自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点评】文章情感诚挚,作者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错落有致地表现人物个性,既使人物特征鲜明,形象生动,真实可感,也彰显出人物独特的魅力。 作文二:争论 写作提示: 1.设置场景和争论点,回忆争论时人们的动作、语言、神态,抓住人们的不同精神气质和个性展开描摹。 2.可以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写出他们在争吵中的不同表现。 3.不妨深入人物内心,想象他的心理,尝试进行心理描写。 例文欣赏: 争论 我的家十分温馨。但爸爸妈妈的性格各不相同,总喜欢时不时地顶几句话。 前不久,又发生了一件事。那天晚上,妈妈四处找银行存折,直到把家翻了个底朝天,存折仍不见踪影,妈妈眉头紧锁,手托着下巴,想了一会儿,像名侦探柯南一样,去询问“嫌疑犯”爸爸。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写作指导教学设计 双课时完成(80分钟) 双课时(80分钟)写作指导训练课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突破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作此教学设计,希望与大家共同研究实践。 一、教材分析 《写出人物的精神》出自部编教材七下第一单元。这一专题的设置与本单元阅读的学习重点完全吻合,突出了教材文本阅读对于写作的支撑性和指导性。本单元课文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各具特色,各具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鲜明的印象。若要把一个人写得真实、鲜活,就得抓住他丰富的个性和精神世界。本专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写人不仅要写出外在特点,还要注重写出内在精神,把握如何运用具体的描写、叙议结合等手法表现人物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注重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同时,需掌握一定的写人记事的技能。七上第三单元是《写人要抓住特点》,学生已经明确和掌握了详写一件事,要通过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或者通过多件事写出一个人的特点。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可以穷形尽相,尽显人物之形,还可以以形写神,使人物之神跃然纸上。本单元多篇阅读都有经典片段,学生通过这些范例会进一步明确要写出人物的精神就必须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或者借助对比衬托等手法加以突出强调人物的精神风貌;或者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三、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典型细节、恰当的写作手法、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写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质。 2、能根据写作要求进行修改,形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和能力。 四、学生课前准备 1、学生要为《邓稼先》《说和做》《回忆鲁迅先生》中的精彩段落做阅读批注,提炼要点。勾画出原文中的细节描写、对比衬托部分和议论抒情语句。并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学生要确定写作实践三《这样的人让我-----》中“这样的人”这一写作对象。“这样的人”你想写谁?他(她)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让你尊敬、佩服、感动…… 你可以给同学讲一讲他(她)的感人故事。 五、过程与方法 重温经典,总结归纳,掌握方法,现场实践,修改升格。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分钟)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描写外貌、动作、神态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标识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仅仅如此还略显不够,还应深入人物的内心,写出他的个性与精神品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设计意图】简洁明了,引入新课。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二)重温经典,归纳总结(10分钟)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当堂朗读10页典型事例中的细节描写部分“头发凌乱”“书桌上众物腾怨”“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指导《写出人物的精神》+范文3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写作指导《写出人物的精神》+范文3篇 争论 海浪与海浪之间的拍打即会出现美丽的浪花,那人与人之间的争论呢? “老师!不行!小绿可能不太适合这种活动的领诵,要不让小蓝上吧。”小红激动的争议着。“那怎么行?小蓝已经上了好多次了,就不能给别人一点机会吗?机不可失啊!”小紫又在旁边插了一嘴,又有点生气地回到座位上去了。 同学们这是在干什么呢?原来是学校要在4月1日举办一个别开生面活动——“清明诗歌会”。每个班都要认真准备。我们班都已经同心协力的规划好了内容,却为人选而发愁,谁上台领诵,谁领唱,谁表演,大家纷纷出谋划策,争论不断。 一大早上,老师就来到了班里对同学们宣布一件事:“清明诗歌会”的人选已经初选出来了,让我们参考一下,如果都同意,那就这样了。小绿同学领诵,小红同学领唱,小青同学弹乐器。同学们觉得不均衡,便开始强烈地争议起来。“我选小绿。”小紫说。“我选小蓝。”小红说。“不行不行,我也选小绿。”小黄争着说。“都别争啦,”这时小青过来了,“小绿的声音好听,但是有些胆小,这个可以练习。小蓝声音洪亮,但已经参加过好几次活动了,可又跃跃欲试。”小青仔细地分析着。“我有一个主意,但不知道会不会被采纳。”我高调急促地说道。“说吧。”旁边的同学说道。“嗯,要不然,让老

师再多加一个领诵的人选,如果这样就可以妥协了。”我说得振振有词,其他的同学也答应了,老师也默许了。我来了,小绿和小蓝,他们双方也欣然地接受了。 就这样小绿和小蓝领诵,小红领唱小青弹乐器,同学们都异口同声的说“行”,同时还伴随着热烈的掌声。 人与人之间的争论,是交流并非吵与骂。这次争论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的信任,促进了我们班的团结,争论如同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在我们班里飞出欢乐的歌! 争论 一次争论,看似平淡如水,但又在我记忆的脑海中泛起了一个又一个浪花。 记得去年暑假,我到表姐家小住。表姐家住在农村,院子里养了很多花花草草,还种了各种蔬菜。门前一颗很粗很粗的大树,我和表姐经常一起在大树下玩耍,嬉戏,有时也在树下读书、写作业,我们还给这颗树取了个名字——“萤火树”。因为在夏夜,树下会有许多萤火虫在飞舞,好似一盏盏明灯,照亮这漆黑的夜晚。 一天清晨,我在“萤火树”下吟诵着古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由于一时兴起,没有发现表姐从院子里走出来。“不对,不对这个字读现,不读见。”表姐振振有词地说。“不可能吧!也许是你记错了呢,都过去这么久了,肯定是你记错了。”我若无其事地说。然后就继续吟诵,表姐思索了一会儿,说“不会的,我记得

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课堂实录及品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写出人物的精神”课堂实录及品鉴 [课堂回放] 一、情境导入: 师:大千世界,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芸芸众生,也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写出人的特点。可以说,运用这些写法,可以穷形尽相,尽显人物之形。但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最好还要让人之神跃然纸上。如何写出人物的精神?这是我们本节课重点探讨的问题。 二、识人知精神 师:我们先来看一组人物。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下面语段,说说哪几个人长得像老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2.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般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 3.细高个儿,白净的脸上有一对温柔的大眼晴,说起话来细声细气的,像是在哄孩子。 4.她长得十分漂亮,瘦长的瓜子脸上嵌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嘴角微翘,声音悦耳动听,像一串银铃在响。她有一头长长的卷发,眉毛像月牙一样弯。 5.她的皮肤很白,头发乌黑亮丽。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显得更加秀美可亲、仪表端庄。但我们最爱的是她那双特别的眼睛。有时明亮美丽,和蔼可亲;有时炯炯有神,明察秋毫;更多的时候是充满智慧,热情,催人奋进! 6.她高高的鼻子上架着一副黑白相间的眼镜,眼镜下她那圆圆的大眼睛炯炯有神,让我们望而生畏!(学生朗读) 师:哦,中间这位高个同学,这么快就有了判断,你来说说看。 生:1、3、4、5、6都是老师。 师:哦,除了2不是老师,其他都是,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生:第1个是鲁迅先生的老师,寿镜吾先生。第2个鲁迅先生,我们以前读过这句话。第3个说话细声细气,像是哄孩子,这是老师的习惯。第4个长得像老师,第5、6个眼睛很厉害,是老师盯学生的眼神。 师:你很厉害,抓住了老师的眼神。从长相,从眼神做出你的判断。其他同学有不同看法吗? 生:我认为第3、4个不一定是老师,因为其他职业的人也可以长成这样啊。 师:你认为这两个不能确定是老师,是这样吗? 生:是的。 师:那么,你认为哪几个可以确定是老师呢? 生:第1、5、6个,这三个人可以确定是老师。 师:为什么? 生:第1个“是本城中的人。”这是典型的老师的特征,而且是我们熟悉的鲁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第5、6个的眼睛都很特别:“明察秋毫”“催人奋进”“望而生畏”,这些都是老师所独有的。 师:很好,你抓住了他们独特的眼神。正如鲁迅先生说:写人要画他的眼睛。请大家齐读教材第26页的知识补白。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铮铮忠骨浩浩正气 【单元目标】 1.从单元阅读的角度梳理人物故事,对篇章人物精神作出正确的评价和聚焦。 2.通过揣摩词句、分析细节,感知语言特点,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精神品格,学习精读的方法。 3.在单元精读基础之上根据篇章人物精神写法进行有代表性段落研读,由会读到会写。 【设计解说】 本单元课文以写人记事为主,所出现的名人都是在中国历史上有声望、有贡献的杰出人物。从这些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家国情怀,看到他们的奉献精神,也能看到他们的文人气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传承。因此,在教授本单元课文内容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将了解人物身上历史的责任感、个人的使命感,同时将这种责任和使命与新冠肺炎的时代背景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和责任担当。 从单元主题教学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学会“横”向联系,既要找到几篇课文中人物的共性,也要找到他们各自的特性。我们要教会学生精读的方法,从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等角度细细品味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人物的人格魅力。我们还要学会“纵”向深挖,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将“读”出人物精神和“写出人物精神”的脉络打通。在精读课文章节的基础之上,通过向课文学,使学生读的意识和写的意识建立关联,掌握“写出人物精神”的一般技巧和方法,做到在读中有写,写中有读。由于《孙权劝学》一课在文体上与前三篇课文不太相符,我们主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落实文言字词,具体的教学内容还需要

老师引导落实。 本单元主题教学分为三课时,第一课主要安排学生自主导学,第二课时倾向于阅读教学,通过主问题带领学生学会精读课文,掌握精读课文的方法。第三课时则侧重于由读向写的延伸,设计的落角点有两个。其一,从单元阅读的角度对篇章人物精神作出正确的评价和聚焦,唤起学生的理想和抱负。其二,在单元精读基础之上根据篇章人物精神写法进行有代表性段落研读,由会读到会写。 囿于课时关系,本单元主题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师个人具体的教学实施进行裁剪取舍。此教学设计只作为具体教学设计的参考,不足之处欢迎提出商榷,提出优化解决之道。 整体感知文本读懂人物故事 ---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决课文的生字词,疏通文言文大意。 2.了解课文所涉及的杰出人物的成就和襟怀,梳理课文中的人物故事,把握人物的精神品格。 【设计解说】 本节课的设计是本单元主题教学的第一课时,立足于通览全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相关资料链接 1.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家庭,1945年抗战胜利时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1947年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26

初一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作文例文整理

初一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作文例文整理 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精神 这样的人让我敬佩 那一树鹅白色的槐花,一嘟噜一嘟噜的,从高处泼洒下来。那个让我敬佩的人,依然在被树枝遮蔽的小小槐花饼店忙碌着。 她穿着肥大的红色布围裙,看起来年龄并不大,可那双皱裂而粗糙的手却让她失去了在这个年龄段应有的模样。 槐花一片片在空中旋转着,落在她的头上、肩上。她热得满脸通红,却顾不上用手擦拭。 排队的人很多,等了许久才轮到我。一走近,槐花独有的清香混着热气扑面而来。她熟练的把槐花饼翻了个遍,装好后仰着头递给我,眼睛里含着笑。我伸手接过,准备付钱。身上大大小小的口袋被我摸了个遍,却始终没有发现钱包的踪影。细汗布满了我的额头,身后的人们都在不停探头向前探望。我尴尬地朝女人笑了笑,准备开口道歉,把槐花饼递回女人。女人却突然看着我笑了,扶住我把槐花饼递给她的手,轻柔的声音伴着风拂过我的心弦:“不要紧,钱等下次再给吧!”女人的笑格外美好,一股温暖流淌起来。 回家路上,遇到邻居张奶奶。她见我手中提着槐花饼,就立刻向我夸赞卖槐花饼女人的好。原来,张奶奶家的小孙子很喜欢吃槐花饼。每次小孙子放学回家路过那儿,便馋得不走,趴在门边看。这时女人就总会送给他槐花饼吃。阳光铺散下来,一如槐花的香气弥漫,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等我回去送钱时,太阳已渐渐落到山顶,女人准备收摊回去了。她用尼龙绳把东西满满当当地收拾到一个破旧的三轮车上,缠绕成圈。又骑上车开始返航。她向前弓着腰,踩一下脚蹬就探一下身子,像在对着前方无形的圣人作揖。路上很挤,车子几次因道路上过多的车而被迫停下,女人并不恼,总先让着其他人。每当风扫过时,车子就颤巍巍地摇晃几下。我知道,是她没有了力气,是辛辣的汗水模糊了双眼,分了她的神。好在女人继续把住车把,歪歪扭扭地向前走,像一个黑点消失在路的远方。 我站在原地,又闻到槐花的香。抬头望着那一树槐花。那盛开的槐花,被黄昏的暖光渲染上橘黄的颜色,团团簇簇,像洁白的风铃随风舞动,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人们总陶醉于花的美,而忘了花的香,乃至于深藏于其中的勃勃的生命力。其实,这片片槐香是值得敬佩的,他们就是这个城市的灵魂!它平凡在它的渺小,却盛开在它的朴实中。 花如此,人亦如此。女人的乐观常驻在我心中。我敬佩你,“贫穷并不可怕,平凡并不卑微”,是你灿烂的笑脸和蹬车的身影教会我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只要有一颗乐观、善良的心,再平淡的日子也能有滋有味。 那一树让我敬佩的槐花啊,高举着鹅白色的信念,一嘟噜一嘟噜的从高处泼洒下来。在那个花开的季节,那个让我敬佩的人啊,让我遇到了乐观和善良的灵魂。 【名师点评】文章通过记叙槐花饼店女人放心赊欠给“我”饼,并插叙她免费给邻居张奶奶小孙子槐花饼的故事,突出了“贫穷并不可怕,平凡并不卑微”的主题,赞美了女人的乐观、善良,表达了作者对女人的敬佩之情。文章抓住两个典型事件,通过对女人的正面描写突出其勤劳、朴实、乐观,通过侧面描写突出其善良。特别是文章倒数第二段,由花到人,升华文章主题,凸显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整体设计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材整体设计 民族中学田建 一、教材整体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编排出现较大变化: 1.全书总共24篇文章,仅保留旧版教材文章9篇,其余为新增文章,其中包含老版教材其他年级段文章5篇,七上1篇,八上4篇。 2.古诗词诵读保留旧版4首,新增4首。 3.名著导读,由旧版《童年》、《昆虫记》更改为新版《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且分别安排在第三单元、第六单元之后学习。 同时在创新中仍然按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六个单元的主题分别为名人、祖国、凡人、美德、哲理、探险。 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两部分。六次综合性学习分为“三大三小”,即大型综合性学习和小型综合性学习各三次,前者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突出写作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第一单元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 (一)教学内容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的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粮食的文学艺术家……

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二)教学目标 本单元学习精神的方法、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注意结合人物生平极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1.邓稼先/杨振宁: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学习、感受闻一多独特的人格魅力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 三、课例 《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并积累“可歌可泣、鞠躬尽瘁、鲜为人知、马革裹尸”等词语。 2、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