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是一类极其复杂的疾病,因此它们的症状和表现也非常多样化和复杂化。一些常见的精神障碍包括:

1. 抑郁症:这是一种情感障碍,表现为长期的沮丧、失去兴趣、疲乏和自我否定。

2. 焦虑症:这是一种情感障碍,表现为过度担心、害怕和不安,可能导致身体不适和恐慌发作。

3. 双相情感障碍:这是一种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波动幅度极大,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极度兴奋和高涨,而在另一段时间内则极度沮丧和消沉。

4. 精神分裂症:这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表现为幻觉、妄想、思维混乱和情感不稳定等症状。

5. 强迫症:这是一种焦虑障碍,表现为强烈的强迫性思维和行为,例如反复洗手或检查门窗等。

6.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这是一种由于经历过极端创伤事件而产生的严重焦虑和恐惧的障碍。

除了以上这些常见的精神障碍外,还有其他许多类型的精神障碍,例如进食障碍、睡眠障碍、人格障碍等等。

精神障碍的治疗可以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也可以通过社会支持和自我管理来改善症状。重要的是,精神障碍需要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症状加重和生活质量下降。

精神障碍

1共情:共情也称“同理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深入到别人的内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认识其思想,体验其情感,并产生共鸣。 2精神障碍:是指在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下,人体出现的各种精神活动紊乱,表现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3病理性赘述: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出现节外生枝的联想,通常说明讲话人的抽象概括和理解能力低下,表现为说话啰嗦,抓不住重点,包含了许多不必要的细节和无关的分支。 4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脑子空洞无物。 5紧张症候群:表现为木僵、违拗、被动服从、蜡样屈曲、作态、以及刻板言语、刻板动作等,有时又表现为突发的兴奋、冲动行为。 6谵妄:既往被称为“混浊状态”、“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是一种中等程度或严重的意识混浊,且至少有下述四者之一表现明显:错觉或幻觉等知觉障碍:言语不连贯:精神运动性不安、行为瓦解,动作是习惯 性的或无目标导向的:短暂而片断的妄想。 7痴呆:是一种获得性的,以逐渐进展的、通常不可逆的、总体认知功能缺损为特征的一类综合症。 8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原发性脑变性疾病,常起病于老年或老年前期,起病潜隐,逐渐进展,临床以痴呆综合征为主要表现。 9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指内脏、内分泌、代谢、营养、血液、肿瘤等在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对大脑功能的影响,以及个体的心理防御机制、应对方式等导致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后果的出现。 10偏执性精神障碍:是一组以妄想为突出临床特征的精神病性障碍。 11神经症:不是一个特定的疾病单元,而是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和预后颇不一致的一大类精神疾病。 12社交恐怖障碍:是以害怕与人交往或当众说话,担心在别人面前出丑或处于难堪的境况,因而尽力回避为特征的一种恐怖障碍。 13分离(转换)障碍:是一类由精神因素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意识范围缩小,选择性遗忘或情感爆发等精神症状,但不能查出相应的器质性损害。 14RBD:又称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是在快速动眼(REM)睡眠期出现的可导致患者受伤和(或)睡眠中断的异常行为,多与睡眠梦境相关,表现丰富多样。 15急性应激障碍:为创伤事件发生的当时和之后出现的反应,持续至少2天,但不超过4周(超过此时间,诊断更改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16精神发育迟滞:是指个体在发育阶段(18岁以上)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以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主要表现的一组障碍的统称。 17儿童孤独症:是发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活动内容和兴趣的局限及刻板重复得行为方式为基本特征。多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落后(75%合并精神发育迟 滞)。 18童年恐怖性焦虑障碍:表现为对各式各样的对象或处境的恐惧。起病于特殊的发育年龄阶段,且恐惧的程度明显超出同年龄阶段儿童的一般水平,甚至会影响到患儿的日常活动或家庭生活。 19心理治疗:是指治疗者借助心理学的方法(语言的和非语言的)帮助患者改变其心理活动,解决患者的情感、认知及行为等方面问题的一类治疗方法。 20康复医学:是为了康复而研究探索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估、治疗和训练的一门治疗方法。 21精神障碍护理学:是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的专科护理学。它以精神障碍患者为服务对象,为精神障碍患者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最终使精神障碍患者达到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全面康复。 22精神自动症综合症: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假性幻觉、被控制感、被揭露感、强制性思维及系统化的被害妄想、影响妄想等,患者的突出体验是异己感,可有思维被广播等被动体验。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23耐受性:使用者必须使用更多的成瘾性药物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也就是使用量不断增加,改变成瘾物质使用途径也是耐受性的表现。 24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一般意识清晰,智能尚好,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以出现认知功能损害, 一般病程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可出现精神衰退。 25心境障碍:又称情感障碍、情感性精神病,是以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通常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心理生理学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改变或紊乱,躯体症状也是重要的临床表现。

(完整版)精神科基础理论知识

精神科基础理论知识 1精神障碍的概念是什么? 答:精神障碍是指个体在生物、心里、社会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大脑的功能活动紊乱,导致认知、情感、抑制与行为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的异常,有些可伴有生理功能障碍。 2精神病学的概念是什么? 答: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病相、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3精神障碍护理学的概念是什么? 答:精神障碍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从生物丶心理丶社会三个层面研究和帮助及障碍患者恢复健康,研究和帮助健康人群保持心理健康,以期达到恢复和促进护理对象适应社会丶承担社会角色的护理学科。 4精神障碍的病因有哪些? 答:精神障碍的病因包括:(1)生物因素,如遗传丶感染丶化学物质影响丶(器质性)脑和内脏器官疾病丶年龄丶性别等;(2)心理因素,如心理素质丶心理应激等;(3)社会文化因素,如社会文化丶社会变迁丶社会压力丶社会支持等。 5目前与精神障碍有关的神经递质有哪些? 答:目前与精神障碍有关的神经递质有:(1)多巴胺(DA);(2)去甲肾上腺素(NE);(3)5-羟色胺(5-HT):(4)乙酰胆碱(ACH);(5)氨基酸类神经递质Y氨基丁酸(GABA);(6)谷氨酸。 6何为精神症状? 答:精神障碍是以精神活动(指感知觉丶记忆点思维丶情感丶意志活动)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大类(疾病)障碍。按照心理活动的不同及心理过程的异常(特征)表现特点,应用医学概念将他们概括为感知障碍丶记忆障碍丶思维障碍丶情感障碍和一直障碍等类别。这些不同特点的各种障碍有分别有它特殊的丶具体临床表现,及称为某种精神症状。 7认知过程包括哪方面的内容? 答:认知过程包括:感觉丶知觉丶思维丶注意丶记忆丶智能丶自知力和定向力等方面的内容。 8临床常见的感觉、知觉障碍有哪些? 答:(1)临床常见的感觉障碍有: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感觉倒错(比如医生用棉棍轻触患者的皮肤时,患者产生麻木感和疼痛感)和内感性不适。(2)临床常见的知觉障碍有:错觉、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 案例1神经衰弱患者主诉近期出现感觉异常,如普通的气味感到异常浓郁而刺鼻,自己关门的声音突然比以前大了许多倍,原本能直接喝的温开水现在变得烫了许多。 9何谓内感性不适? 答:内感性不适又被称为体感异常,即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服的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且往往难以表达。例如,感到某种牵拉、挤压、撕扯、转动、游走、溢出、流动、虫爬等特

精神疾病名词解释

精神疾病: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精神病学精神病学以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精神卫生精神卫生研究各类精神疾病的社会防治,同时探讨保障人群心理健康,减少和预防各类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 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指一组与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 精神障碍人类脑部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发生病理生理变化和功能损害,出现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的异常。 病理性赘述思路的障碍,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进行速度缓慢但不离题,最后能达到预定的终点。 思维松弛病人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段与段之间缺乏一定的逻辑联系。破裂性思维病人意识清楚,虽然单独语句的结构和文法正确,但语句之间缺乏意义上的联系,别人无法理解其含义。 思维不连贯在意识障碍的背景下,病人的思维破裂,言语毫无主题,语句成片断。 思维贫乏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平乏,谈话言语单调。 思维插入病人体验到不属于自己的思想强行进入脑中。 思维云集病人体验到强制进入的思想是大量涌现的。 思维化声病人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此种声音来自心灵或脑内。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为概念的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来代表某一抽象概念,不经病人解释,别人无法理解。 语词新作病人将不同含义的概念或词融合,浓缩在一起,或做无关的拼凑,或自创文字,图形,符号,并赋以特殊含义。 妄想一种在病理基础上发生的歪曲的信念,毫无事实根据,病人坚信不疑。 原发性妄想妄想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其他心理活动和症状之间缺乏任何发生上的联系。 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病人坚信某些认或某些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破坏等。 关系妄想病人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是与他有关,如别人的讲话,咳嗽都与他有一定的关系。 被控制妄想病人体验到自己的意志,思想,言语情感,动作和行为被某种力量或作用所取代,不受自己意志的控制。 物理影响妄想是妄想的一种。病人坚信有外界尖端仪器或电波等对自己有影响,使自己不舒适等。 夸大妄想是妄想的一种。病人坚信自己有非凡的才智,地位和权势,很多的财富和发明创造,或认为使名人的后裔。 罪恶妄想是妄想的一种。病人毫无根据的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不可宽恕,应受严厉的惩罚。 嫉妒妄想是妄想的一种。病人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实,而另有外遇的病态信念。疑病妄想是妄想的一种。病人毫无根据的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即使通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和反复的医学验证仍不能纠正。 虚无妄想病人产生严重的疑病妄想,认为自己的内脏腐烂了,血液停滞了,心脏不跳了等。

精神疾病名词解释

1、精神疾病:是以精神活动紊乱或失调为主要表现,出现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的异常常伴有生理功能的改变。 2、精神科护理学:是研究对精神疾病病人实施护理以及研究和帮助健康人保持精神(心理)健康和防止精神疾病发生的一门科学。 3、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 4、情感淡漠:是情感迟钝的进一步发展。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表现得视若无睹、无动于衷。对生离死别久别重逢等重大事情却表现出表情冷淡呆板,内心体验极为贫乏。 5、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又称改良电抽搐治疗:是应用肌肉松弛剂与麻醉剂,使病人在麻醉状态下接受治疗 6、神经症:不是一个特定的疾病单元,是表现为烦恼、紧张、抑郁焦虑恐惧、强迫症状、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等症状的一-类精神障碍的总称。 7、精神分裂:是指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 8、类神经症症状:幻觉妄想症状觉、瓦解症状觉、焦郁抑郁症状觉

1、精神医学发展的四次革新 第一次革新是法国精神病家菲利普。皮内尔主张以人道主义的理念对待精神疾病患者 第二次革新是犹太裔奥地利人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将“心因性病因论”带入精神医学 第三次革新是英国医生琼斯推行的社区精神卫生运动,将精神疾病的治疗场所,扩大在家庭和社会 第四次革新是氯丙嗪抗精神病作用的现发现推动了生物精神医学的发展。 2、思维内容障碍临床表现14-15 3、护理记录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记录及时、准确、其体、完整、简明、客观,尽可能记录病人的原话。 ②记录时间和频率根据病人病情,一股病人每周1~2次,危重病人每4小时至少记录1次,病情有变化随时记录。同时注意时效性,不可拖延或提前记录。 ③记录字迹清晰,使用统一文字符号,禁止涂改,书写错误按统一.规定修改并签名。 ④记录完成后签全名及时间。 4、临床分型83-84

精神病名词解释

精神病名词解释 精神病名词解释汇总 1.假性痴呆:假性痴呆大都是伴随意识障碍而出现的暂时性脑机能障碍,并非真正的智能缺损,它常突然发生,也可突然消失,一般维持时间较短。表现智能缺损的程度不如痴呆严重,且智能障碍不一致,如患者对简单问题不能正确回答,但对复杂的问题反而可正确回答。多系强烈的精神创伤而产生。其智能障碍通过适当的治疗和处理,在短期内可以完全恢复正常。 2.妄想:是在病态推理和判断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病理性的歪曲的信念,其特征包括:与事实不符,但患者坚定不移;均涉及本人;有个人独特性;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3.自知力:又称领悟力和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在临床上一般以精神症状消失,并认识自己的精神症状是病态的。定向力:是一个人对时间地点及人物,以及对自己本身的状态的认识能力。包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对自身状况的认识。 4.强迫观念:强迫观念(obsessiveidea)或强迫性思维,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是思维内容障碍之一,属于医学上的强迫症。 5.精神发育迟滞(MR):是指先天或发育成熟(18岁)以前,由于各种原因影响智能低下(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 6.幻觉:是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7.幻听:最常见,患者可听到单调的或复杂的声音。8.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患者表现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 9.顺行性遗忘:即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遗忘的产生是由于意识障碍而导致识记障碍。逆行性遗忘: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的某一段事件,多见于脑外伤,脑卒中发作后,遗忘

医学上精神障碍的概念

医学上精神障碍的概念 精神障碍是指人类心理、生理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一 种由情绪、思维和行为症状组成的综合性疾病,具有高度复杂性和多 样性。过去,我们通常称之为“精神疾病”,但在现代医学中,这个术 语已经被淘汰。 精神障碍是各种神经系统和生理系统失衡的结果,不仅影响患者的思考、情感和行为,还可能影响其整个身体的健康。它不只是患者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这个术语是指大量涉及情感、思考、决策、记 忆和行为等方面的疾病,因此可以分类为许多不同的类型。 精神障碍的成因可能与患者的基因、环境因素以及生物学因素有关。 例如,精神分裂症可能与某些遗传因素有关,抑郁症和焦虑症可能与 生命经历有关。精神障碍往往是复杂的,并涉及多种因素,包括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 精神障碍的症状因类型而异,包括情绪方面的症状,例如焦虑、抑郁、愤怒、疲乏和情感混乱;认知方面的症状,例如注意力难以集中、思 维混乱、意识模糊和短期记忆损失;行为方面的症状,例如自我伤害、自杀倾向、低自尊心和社交隔离。 治疗精神障碍的方式因其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异。大多数情况下,治疗 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支持治疗。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 方法,它可以减轻症状。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思

维和情感。支持治疗可以提供患者所需的支持和指导。 精神障碍患者常常遭受歧视和不公。许多人将他们视为需要治疗或监禁的人,但实际上精神障碍患者也是人类的一部分。他们需要尊重和理解,同样享有人权。我们应该努力消除这种歧视,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上获得平等的机会和对待。 总之,精神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涉及患者的情感、思维和行为方面。无论症状类型和严重程度如何,我们都应该尊重和理解精神障碍患者,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治疗和支持。虽然精神障碍不是罕见的,但它依然包含着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我们不断深入探索和研究。

对精神障碍的理解和感悟

对精神障碍的理解和感悟 精神障碍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的一种疾病状态。它涵盖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这些疾病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了巨大困扰,也对其家庭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对精神障碍的理解和感悟,从不同角度来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精神障碍并非是患者本身的过错或缺陷。精神障碍是一种疾病,与其他身体疾病一样,是由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然而,由于对精神障碍的认知不足,社会上对患者常常存在偏见和歧视,这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理解精神障碍的本质和机制,有助于消除这种偏见,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关爱。 精神障碍需要多维度的治疗和支持。与其他疾病不同,精神障碍的治疗并非仅仅依靠药物或手术。由于其涉及到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综合性的治疗方法。除了药物治疗,心理咨询、行为疗法和社会支持等都是重要的治疗手段。此外,患者的家人和社会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理解和关怀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恢复健康。 第三,精神障碍需要关注预防和早期干预。精神障碍的发展往往是渐进的,早期干预可以减轻疾病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因此,加强对精神健康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大众对精神障碍的认知和了解,有助

于人们更早地发现和干预潜在的精神健康问题。此外,建立健全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也是预防精神障碍的重要措施。 精神障碍患者需要尊重和关爱。由于精神障碍的特殊性,患者往往面临着社会上的歧视和排斥。这种对待方式不仅不符合人道主义的价值观,也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和社会融入。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患者的权利和尊严,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此外,通过改善社会环境和加强对精神障碍的普及教育,也可以减少对患者的歧视和偏见,为他们创造更加包容和友善的社会环境。 对精神障碍的理解和感悟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话题。它既涉及到科学研究的层面,也涉及到人文关怀的层面。通过加强对精神障碍的认知和关注,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支持,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健康和发展。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1.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2.真性幻觉∶来自于外部客观空间,通过自己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 3.Asperger综合症∶语言沟通与人际交往困难,兴趣和行为局限、刻板为临床特点,智力正常预后良好。 4.Rett综合症;主要发生发生于女性儿童,以运动技能和智力进行性衰退为临床特征,多数预后不良。 5,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 6.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病人坚信某人或某个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欲置病人或其家人于厄运或死地。如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诱、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7.病理性激情∶患者骤然发生的强烈而短暂的情感爆发状态,常常伴有冲动和破坏行为,事后不能完全回忆。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瘢痫、酒精中证、反应性精神病、智能发育不全伴发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 8、超价观念上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有事实依据,但片面而偏激,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心理活动。 9.瘤呆∶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损害原有智力所造成的智力减退状态。 10、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11,错构∶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对过去所经历的事件,在发生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的错误回忆。 12.错觉;对客观事实歪曲的知觉。

13.定向力;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和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14.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增加。 15.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 16,感知觉综合壁碍土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列属性如大小、性状、颜色等产生错误的感知。 17.刚塞综合征;心因性假性痴呆,表现为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往往给人以开玩笑的感觉。 18.孤独症∶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狭窄和方式刻板,多数患者伴有精神发育迟滞,预后差。 19.关系妄想∶(牵连观念)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常与被害妄想伴随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20.广泛性焦虚障碍∶以焦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 21.幻觉∶没有客观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产生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22,急性应激摩碍;指以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发病 23、假性幻觉∶存在于自己的主观空间内,不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 24.缄默症上由于言语运动区处于抑制状态,病人绒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可用手示意。见于危病和精神分裂症紧张型。25,焦虑∶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情况下出现的内心不安状态。 26、戒断状态;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后所出现的心理生理症候群 27、进食障碍土指在社会、心理因素及特定文化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导致的进食行为异常 28,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及预防和治疗的学科。29.糟神发育迟滞土指先天或发育成熟以前,由于各种原因影响只能发育所造成的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状态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发展规律以及预防和治疗的学科。 精神障碍: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问题,有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痛苦体验和功能损害。 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表现出来。 精神健康:成功履行精神功能的一种状态,能产生建设性活动,维持良好人际关系,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 心身疾病:与精神紧张有关的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中有重要作用。 感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一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综合并结合以往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印象。 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性质难描述,部位难确定。 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幻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虚幻的知觉 内脏幻觉:患者对体内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 真性幻觉: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存在于外界空间,通过感觉器官获得 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 功能性幻觉: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 反射性幻觉:当某一感觉器官处于活动状态时,另一器官出现幻觉

思维奔逸: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说话主题随境转移,也有音联,意联。 思维散漫:思维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障碍,患者思维活动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 思维破裂: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间缺乏内在联系。病理性赘述:思维活动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描述。思维中断:患者无意识障碍,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中断。 象征性思维:以无关的具体概念替代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 逻辑到错性思维:推理缺乏逻辑性,因果倒置,推理离奇,不可理解。 强迫观念: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种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必要,但无法摆脱。 妄想:病理性歪曲信念,内容与患者本人利害相关,有个人独特性,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虽与事实不符,无客观基础,但患者深 信。 原发性妄想: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经历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 继发性妄想: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或由其他妄想基础上产生。 超价观念: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有事实依据,但片面而偏激,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心理活动。 情感淡漠: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对自身有密接关系的事情也如此。

精神障碍的概述

精神障碍的概述 1.精神障碍和精神病的概念精神障碍又称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进而 导致以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各种精神活动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精神病特指具有幻觉、妄想或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或抑制等“精 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重性躁 狂症和抑郁症等。因此,精神病只是精神障碍中的一小部分。 2.精神障碍的病因临床上常见的精神障碍多数病因不明,病因相 对明确的只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和精神活性物质所 致精神障碍”等少数几大类。一般认为精神障碍是多因素病因。 (1)生物学因素 1)遗传:遗传是某些精神障碍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但不是唯 一因素,也不是肯定的单基因遗传,一般认为是多基因相互作用提高 了精神障碍的“危险性”或者可能性。以精神分裂症为例,正常人的 终生患病率约1%,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终生患病率也只有10%左右,即使是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也不到50%.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决 定了某一个体是否患病。 2)神经发育异常:在个体发育早期受遗传、营养和环境因素(理 化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某些精神疾病表现为脑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 改变。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肿瘤与外伤、躯体疾病、创伤与中毒等也 是某些精神障碍相对明确的病因。

(2)心理社会因素 1)人格:人格不健全者容易患精神障碍。某些人格特征与特定的精神障碍有一定联系,如孤僻内向与精神分裂症。 2)应激:是指个体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困难、处境等事件时机体的反应过程,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体环境中所出现的各种对个体带来心理影响的事件,也叫应激或压力。应激一般只是精神障碍的诱因,只有在很少的情况下(如急性应激障碍)才可能是直接病因。

精神病学名词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活动异常,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 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的损害。 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形状、颜色、大小、重量和气味等 知觉:是一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大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的印象 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如感到阳光特别刺眼,声音特别刺耳,轻微的触摸皮肤感到疼痛难忍等。多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症等。 错觉(illusion):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错听,错视。正常人在感知条件差如光线暗淡,或情绪紧张恐惧,或处于期待的心理状态下可产生错觉。所谓的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即是。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 幻觉(hallucination):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虚幻的知觉体验。幻觉是临床上最常见而最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 真性幻觉(genuine hallucination ):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如同外界客观事物一样,形象鲜明,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 假性幻觉(pseudo hallucination ):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存在主观空间,如人脑内、体内,幻觉形象不鲜明,不一定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得,如听到肚子里有说话声,不用眼看见脑子里有一个人像。 思维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思维的特性: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和实践性。 定向力: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周围环境定向力、自我定向力 情感高涨(elation):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具协调性,有感染性。不可理解的自得其乐的情感高涨称为欣快(euphoria) 谵妄,定义:是一种特殊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 痴呆: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以缓慢出现的逐渐加重的智能障碍为主,早期多表现有记忆减退。可出现人格改变。 科萨可夫综合征:是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老年,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临床表现以智能损害为主,可以记忆减退为首发症状。 精神活性物质:一类来自体外,可影响人类精神活动,并导致成瘾的化学物质。 物质依赖(药物依赖):反复使用某种精神活性物质,导致躯体或心理方面对某种物质的强烈渴求与耐受性,并出现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行为。这种渴求导致的行为已极大地优先于其它重要活动。又分为心理依赖和躯体依赖。 物质滥用(药物滥用):又称有害使用,表现为适应不良的方式,指反复使用或不恰当使用医学上不必要的精神活性物质,导致躯体或心理方面的损害,如不能上学,工作。耐受性:是一种状态,指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或使用原来的剂量则达不到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 戒断状态: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侯群,其机制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 震颤谵妄:积极果断处理,苯二氮卓类药物,注射给药,保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防止意外。 失眠症:指睡眠的启动和维持障碍致使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个体需要的一种状况。多种形式可引起焦虑和抑郁 人格:是一个人的固定行为模式及在日常生活中处事待人的习惯方式。1意志障碍,定义: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增强,意志减弱,意志缺乏,犹豫不决。 2四种不同性质的木僵:紧张性: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器质性:常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心因性:常见于心因性精神障碍,抑郁性:常见于抑郁症。 3 DSM-III开始使用5轴诊断。 轴I:临床障碍,及可能成为临床关注的其它情况;轴II:个性障碍,或精神发育迟滞,轴III:躯体情况;轴IV:社会心理和环境问题;轴V;全面功能评估。 4谵妄的病因:感染、戒断症状、急性代谢性障碍、外伤、颅内损伤、术后、内分泌紊乱、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缺氧。 5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前驱期表现(符合诊断标准之前的表现,疾病初期的表现)精神症状非特异性变化→特异性的精神病前症状→精神病注意减退、动机和动力下降、精力缺乏、睡眠障碍、焦虑、社交退缩猜疑、角色功能受损、易激惹、抑郁。感知觉障碍思维(内容)及联想障碍情感障碍意志和行为障碍自知力缺失。分型:偏执型(幻觉妄想型):以幻觉、妄想为主要症状青春型(瓦解型):荒谬愚蠢幼稚的言行,带性色彩,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紧张型:以紧张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单纯型:以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未分化型:无法归类其他:儿童分裂症,晚发型分裂症 6惊恐障碍的临床表现惊恐发作2. 预期性焦虑间歇期担心再次发病,而惴惴不安,有植物神经活动亢进表现与广泛性焦虑鉴别3. 求助和回避行为发作时,由于强烈的恐惧感,难以忍受,常要求给予紧急帮助在间歇期,担心发病得不到帮助,而主动回避一些场所(继发广场恐怖症) 7惊恐障碍的诊断要点:反复的惊恐发作惊恐发作必需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性;在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外,无明显症状;发作时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并常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恐惧,或失控感等痛苦体验;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 8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1 焦虑和烦恼2 运动性不安3 植物神经功能兴奋4 过分警觉 9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要点:潜隐起病:“记不准什么时候起的” 无明显诱因较少自发缓解:“惶惶不可终日,担心害怕一生” 病程需6个月以上 10 急性应激障碍:诊断和鉴别诊断严重的精神应激事件为原因主要两种临床表现(兴奋或抑制)应激后数分或数小时起病,持续数小时或一周,不超过一个月排除器质性、心境障碍、癔症。 11:常见人格障碍:1.偏执型人格障碍2、分裂型人格障碍3.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4.情绪不稳型人格障碍5.表演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7、焦虑型人格障碍8、依赖型人格障碍 主要依据病史进行诊断,至少有以下三条。 12人格障碍:1、人格障碍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2、不是由广泛性大脑损伤或病变以及其他精神科障碍所直接引起的。3人格显著地,持久地偏离了所在社会文化环境应有的范围,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行为模式4、对自身人格缺陷常无自知之明5、一般能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能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也能在一次程度上理解社会对其行为的评价6、各种治疗手段效果欠佳,再教育效果亦有限 13:精神发育迟缓诊断:起病于18岁以前智商低于70有不同程度的社会适应困难各级智商标准:轻度(78-80%):50-69中度(12%):35-49重度(8%):20-34极重度(1-5%):20以下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精神病学基础知识 一、精神病学及相关概念 1、精神病学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治疗、预防及康复的一门临床医学。精神病学的生理基础是神经科学,心理基础则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密切相关。 2、精神障碍又称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造成的心理功能失调,而出现感知、思维、情感、行为、意志以及智力等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常常需要用医学的方法进行干预的一类疾病。由于社会上仍对精神疾病有一定的偏见,人们愿意接受精神障碍或心理障碍,而不愿意接受精神疾病的称呼。 3、社会精神病学是精神病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精神障碍与社会文化有关的病因分析,研究精神障碍的社会性病因,探讨社会因素对患病率或临床表现以及病程转轨的影响,并针对社会性病因提出防治措施。 4、社区精神病学是在社会精神病学的理论指导下,针对社区(院外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诊断、治疗,以及预防和康复的工作与研究。 二、精神活动的生物学基础人的精神活动由大脑调控,人们的记忆、思维、情感、行为等皆为大脑功能。大脑结构与功能正常,则产生正常的精神活动,大脑结构或功能异常,则导致精神活动的异常。另外,精神活动还通过各种机制影响躯体的功能状态。 三、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加大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发展的力度,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尤其处于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和地区。对此问题的迫切性、严重性和严峻性,已逐步获得共识。 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各地区因地制宜、努力探索,采取多种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方式,如农村的家庭病床、城市的群众性看护网、乡镇和街道的工疗组、居委和村委的康复站、厂矿的福利车间和全方位服务、学校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家庭的心理社会教育、患者及其家属的自助社团以及各类特殊人群的心理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制定,是精神病学领域近20年所取得重大进展之一,它一方面促进了学派间相互沟通,改善了诊断不一致问题,有利于临床实践,另一方面在探讨各种精神障碍病理生理及病理心理机制、心理因素对各种躯体疾病影响以及新药研制、临床评估和合理用药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精神障碍分类目 疾病分类学目是把种类繁多不同疾病按各自特点和从属关系,划分为类、种、型,以便归成系统。精神障碍分类是将纷繁复杂精神现象,根据拟定标准加以分门别类过程。其意义在于:促进相互交流、合理治疗和预防及预测疾病转归。 二、精神障碍分类基轴 分类就是按某种规则将事物纳入一种类目系统方法。疾病分类基轴有多种,对疾病按病因、病理改变进行诊断和分类,是医学各科所遵循基本原则。但在精神医学实践工作中,只有10%左右精神障碍病例病因、病理改变比较明确,而90%左右病例则病因不明。因此精神障碍诊断和分类,无法全部贯彻病因学分类原则。目前精神障碍分类基轴主要是依据症状表现。但必须指出,这种诊断只能反映疾病当时状态,若主要症状改变,诊断可能随之改变,而且病因不同但症状相似不同疾病会得出相同诊断,但症状学分类有利于目前对症治疗。 三、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由于大部分精神障碍缺乏客观诊断指标,不同医师对同一疾病理解和认识又有差异,导致临床医师对同一病人诊断一致性差;而诊断不一致使研究结果无法比较和难以解释,这一直是困扰功能性精神病研究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制定统一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意义重大。 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症状按照不同组合,以条理化形式列出一种标准化条目。诊断标准包括内涵标准和排除标准两个主要部分。内涵标准又包括症状学、病情严重程度、功能损害、病期、特定亚型、病因学等指标,其中症状学指标是最基本,又分必备症状和伴随症状。下面以我国目前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为例,说明各种标准意义。 (一)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 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有规定; 1.反复出现言语性幻听; 2.明显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它荒谬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意志减退或缺乏。 (二)严重程度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三)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持续 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精神科应知应会知识

目录 一、基础理论部分 1、精神障碍的概念是什么? 2、精神病学的概念是什么? 3、精神障碍护理学的概念是什么? 4、精神障碍的病因有哪些? 5、目前与精神障碍有关的神经递质有哪些? 6、何谓精神症状? 7、认知过程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8、临床常见的感觉、直觉障碍有哪些? 9、何谓内感性不适? 10、何谓幻觉?幻觉的种类有哪些? 11、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的区别是什么? 12、何谓错觉? 13、何谓感知综合障碍?临床上有几种类型? 14、错觉、幻觉以及感知综合障碍三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15、思维障碍如何分类? 16、何谓妄想?临床常见的妄想有哪些? 17、原发性妄想与继发性妄想的区别是什么? 18、象征性思维与特殊意义妄想的区别是什么? 19、何谓思维破裂? 20、何谓思维不连贯?

21、刻板言语、重复言语、持续言语以及模仿言语四者之间有何区别? 22、思维迟缓与思维贫乏的区别是什么? 23、何谓思维奔逸? 24、思维云集与强迫观念有何区别? 25、注意障碍的内容有哪些? 26、何谓注意转移? 27、记忆障碍的内容有哪些? 28、何谓虚构? 29、何谓错构? 30、何谓遗忘? 31、何谓自知力? 32、何谓定向力? 33、什么是智能障碍? 34、何谓情感高涨? 35、何谓欣快? 36、欣快与情感高涨有何区别? 37、何谓情感低落? 38、何谓焦虑? 39、何谓情感淡漠? 40、何谓矛盾情感? 41、意志行为障碍的内容有哪些?

42、何谓意向倒错? 43、何谓木僵状态? 44、何谓蜡样屈曲? 45、何谓违拗? 46、意识的概念是什么? 47、简述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形式? 48、判断意识障碍的标准是什么? 49、谵妄状态的临床特征有哪些? 50、痴呆的临床表现又哪些? 二、精神障碍部分 51、精神分裂的概念是什么? 52、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如何分型? 5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ICD-10)是什么? 54、精神分裂症的阳性与阴性症状指的是什么? 55、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的特点是什么? 56、精神分裂症单纯型的特点是什么? 57、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的特点是什么? 58、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特点是什么? 59、情感障碍的概念是什么? 60、躁狂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什么? 61、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62、神经症的特征是什么?

精神病总结

精神病学总结 第一节概述 一、基本概念: 质性精神障碍是指由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脑部病理或病理生理学改变所致的一类精神障碍,并以此与所谓功能性精神障碍相区别。 物质滥用和精神发育迟滞虽然符合上述定义,但常规上并不包括在此类障碍中。 质性精神障碍主要包括两类综合征: 第一类综合征以认知功能或意识障碍为主,如痴呆、谵妄等; 第二类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功能性精神障碍相似,如精神病性症状群、抑郁症状群、焦虑症状群等 器质性精神障碍诊断依据 1.有引起精神障碍的脑(躯体)部疾病、损伤或功能不全的证据; 2.脑(躯体)病变和精神症状发作有时间上的关系; 3.精神障碍可因原发性脑(躯体)部疾病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4.精神症状不是由其他病因引起(如明显的家族遗传史或应激等诱发因素)。 治疗 病因治疗:如控制感染,减轻脑缺氧,扩张脑血管,降低颅内压等. 抗精神病药对症治疗:小剂量应用 支持治疗 第二节常见综合征 -、谵妄(delirium)或者急性脑综合征(acute brain syndrome)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变发展迅速。 主要发生在老年病房,急诊室和重症监护病房中病人。住院病人的谵妄发生率一般在10%-30%之间,而在全麻外科手术后,谵妄发生率可高达50%。 引起谵妄的易感因素有:老年人、儿童、有脑损伤史者和酒精依赖者。 谵妄通常急性起病,症状变化大,通常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典型的谵妄通常10至12天可完全恢复。有些患者在发病前有前驱症状,如坐立不安、焦虑、激越行为、注意涣散和睡眠障碍等,前驱期持续约l-3天。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原因包括:①感染②代谢及内分泌紊乱③电解质紊乱④颅内损伤⑤手术后的状态⑤药物 心理社会应激与谵妄 (二)临床表现:谵妄的特征 1.意识障碍,神志恍惚,注意力不能集中,以及对周围环境与事物的清晰度降低等。 2.定向障碍包括时间和地点定向障碍,严重者可出现人物定向障碍。 3.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表现为昼轻夜重。 4.记忆障碍以即刻记忆和近记忆障碍最明显。 5.睡眠——觉醒周期不规律。 6.感知障碍:感觉过敏、错觉和幻觉。患者对声光特别敏感。患者可因错觉和幻觉产生继发性的片段妄想、冲动行为、焦虑、抑郁和愤怒等。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做出诊断: 1.急性起病,意识障碍,定向障碍,伴波动性认知功能损害等。病情短暂易变,且有昼轻夜重。 2.智能检查可显示认知功能损害。 3.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来明确病因,如躯体疾病、电解质紊乱、感染、酒精或其他物质依赖等。谵妄患者脑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