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奥数辅导第13讲 排列组合

六年级奥数辅导第13讲 排列组合
六年级奥数辅导第13讲 排列组合

六年级奥数辅导第十三讲排列、组合问题

一、排列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就是要把一些事物排在一起,构成一列,计算有多少中排法,这就是排列问题。在排列过程中,不仅与参加排列的失误有关,而且与各失误所在的先后顺序有关。

排列公式:P m

=(n-1) (n-2)……(n-m+1)

n

【例题分析】

例1、有9面颜色不同的信号旗,任意取出3面旗从上到下挂在旗杆上表示信号,共可以表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

例2、用0,1,2,3,4,5,6,7,8这九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例3、7个人并排站成一排,其中甲必须站在中间位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

【巩固提高】

1、某班有一个小图书馆,有不同的文艺书80本,不同的自然科学书120本。如果最多从这两类书中各借1本,共有多少种借法?

2、要排一张有6个歌唱节目和4个舞蹈节目的演出节目单,如果任何两个舞蹈节目不得相邻,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3、从1,3,5中任取两个数字,从0,2,4中任取两个数字,共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其中偶数有多少个?

二、组合问题。

知识导航: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分组”问题,如把同学分两组进行篮球对抗赛,从全班同学中选几人参加数学竞赛等。这种“分组”问题,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组合问题。

组合问题与所取的元素有关,而与元素之间的先后顺序无关。

组合公式C m

n =p m

n

÷p m

m

【例题分析】

例1、六(1)班要在25名同学中选出4名同学去参加夏令营活动,共有多少种选法?

例2、从6幅水墨画、3幅油画和4幅素描中选取两幅不同类型的画,布置画室。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例3、圆上有12个点,以每3个点为顶点画一个三角形,一共可以画多少个三角形?若以每4个点为顶点画一个四边形,可以画多少个四边形?

【巩固提高】

1、要从9名男生和5名女生中选出6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共有多少种选法?

2、某种产品100件,其中2件次品,其余为合格品,从中抽3件产品来检验,

至少有1件次品的情形有多少种?

3、从16个小朋友中任选4个人合影留念,共需拍多少张照片?

综合练习

一、填空。

1、一筐鱼连筐共143千克,第一次卖出一半还少4千克,第二次卖出余下的一半还多5千克,这时鱼连筐中35千克,原来这筐鱼重_________千克。

2、用1-----7这七个数字组成三个两位数和一个一位数,并且使这四个数的和等于100,要求最大的两位数尽可能小,那么这个最大的两位数是________。

3、小明和小李各有一些玻璃球,小李的球的个数比小明少4

1,小明自豪的说:“我把我的6

1给你,我的玻璃球还是比你多5个。”小明有玻璃球_________个, 小李有玻璃球________个。

4、实验室里有一些盐和水。

(1)请你配置含盐率5%的盐水500克,你需要取盐______克和水_______克。

(2)如果要求你把(1)所配置的500克盐水变成含盐率15%的盐水,需要加盐

______克。

(3)如果要求你配置含盐率12%的盐水5000克,你应该从含盐率5%的盐水中

取________克和15%的盐水中取__________克才能配置。

5、在一根100厘米长的木棍上,从左到右每隔6厘米染一个红点,同时从右往左每5厘米染一个红点,然后沿红点处将木棍逐渐锯开。问:长度是1厘米的段木棍有_______根。

6、21+41+81+161+321+641+……+n 2

1=( ) 7、421÷154×631÷631×154÷421×421÷154×631÷631×154÷42

1×……,那么算到第130个数的结果是____________.

二、计算。

三、解决问题。

1、师徒三人合作加工一批零件,5天可以完成,其中徒弟甲完成的工作是徒弟的乙的21,徒弟乙完成的工作是师傅的2

1,如果徒弟甲一人做2天后,徒弟乙和师傅合做余下的工作,还要几天完成?

2、超市里有相同数量的奶糖和水果糖,奶糖10元2千克,水果糖10元1千克。营业员不小心把两种糖混在一起了,按照10元1.5千克售出,当糖全部卖完后发现比分开来卖少收入60元,超市原来有奶糖和水果糖各多少千克?

3、东风粮食店里原有两桶大豆。第一桶卖出73,第二桶卖出5

2吨。这时两桶卖出的总重量比第一桶原有大豆重量的53少7

2吨。第一桶大豆原有多少吨?第一桶卖出7

3时,这桶大豆还有多少吨?

4、有一家铁路工程公司,修建一段铁路,修建一周后,已修的与剩下的长度比

是4:3,第二周修了7

6千米,这时已修的与剩下的长度比是9:5.修建一周后,还剩下多少千米?这段铁路全长多少千米?

小学奥数排列组合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备选题

小学奥数排列组合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排列组合问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它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但题型多样,思路灵活,不易掌握,实践证明,掌握题型和解题方法,识别模式,熟练运用,是解决排列组合应用题的有效途径;下面就谈一谈排列组合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一.可重复的排列求幂法:重复排列问题要区分两类元素:一类可以重复,另一类不能重 复,把不能重复的元素看作“客”,能重复的元素看作“店”, 则通过“住店法”可顺利解题,在这类问题使用住店处理的策 略中,关键是在正确判断哪个底数,哪个是指数 【例1】(1)有4名学生报名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竞赛,每人限报一科,有多少种不同的报名方法? (2)有4名学生参加争夺数学、物理、化学竞赛冠军,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3)将3封不同的信投入4个不同的邮筒,则有多少种不同投法? 【解析】:(1)43(2)34(3)34 【例2】把6名实习生分配到7个车间实习共有多少种不同方法? 【解析】:完成此事共分6步,第一步;将第一名实习生分配到车间有7种不同方案, 第二步:将第二名实习生分配到车间也有7种不同方案,依次类推,由分步计数原理知共有67种不同方案. 【例3】8名同学争夺3项冠军,获得冠军的可能性有()A、38 B、83 C、38A D、3 8 C 【解析】:冠军不能重复,但同一个学生可获得多项冠军,把8名学生看作8家“店”,3项冠军看作3个“客”,他们都可能住进任意一家“店”,每个“客”有8种可能,因此共有38种不同的结果。所以选A 二.相邻问题捆绑法:题目中规定相邻的几个元素捆绑成一个组,当作一个大元素参与排列. 【例1】,,,, A B C D 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A B必须相邻且B在A的右边,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有 【解析】:把,A B视为一人,且B固定在A的右边,则本题相当于4人的全排列,4 424 A 种【例2】(2009四川卷理)3位男生和3位女生共6位同学站成一排,若男生甲不站两端,3

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培优专题讲练:第4讲:枚举法(教师版)

第四讲枚举法 1.计数问题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计次序”的问题,一类是“不计次序”的问题。 2.枚举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一定的规律来进行分类,这样可以做到不重复和不遗漏。 3.枚举法的根本思想在于分类,通过分类可以将原本复杂的问题拆分成若干个比较简单的问题,然后再逐一进行分析。分类的思想可以化繁为简,化复杂为简单。 4.可以利用“树形图”来方便的记录枚举的过程,有几类问题就分出几个分枝,逐层按照顺序不断分叉再一一筛选,留下符合条件的,去掉不符合条件的。注意在枚举“不计次序”的问题时,只需考虑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的分枝,而不用理会其他情况。 5.计次序:不但要挑选出来,而且还需要排列顺序,不同的排列顺序认为是不同的情况或方法。这类问题通常是“排列”的题目。 6.不计次序:只要挑选出来即可,不需要排列顺序,不同的排列顺序认为是相同的情况或方法。这类问题通常是“选取”的题目。 1.理解“枚举法”的含义。 2.能在题目中熟练运用枚举法解题。

例1:小明和小红玩掷骰子的游戏,共有两枚骰子,一起掷出。若两枚骰子的点数和为7,则小明胜;若点数和为8,则小红胜。试判断他们两人谁获胜的可能性大。 分析与解:将两枚骰子的点数和分别为7与8的各种情况都列举出来,就可得到问题的结论。用a+b表示第一枚骰子的点数为a,第二枚骰子的点数是b的情况。 出现7的情况共有6种,它们是: 1+6,2+5,3+4,4+3,5+2,6+1。 出现8的情况共有5种,它们是: 2+6,3+5,4+4,5+3,6+2。 所以,小明获胜的可能性大。 注意,本题中若认为出现7的情况有1+6,2+5,3+4三种,出现8的情况有2+6,3+5,4+4也是三种,从而得“两人获胜的可能性一样大”,那就错了。 例2:数一数,右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与解:图中的三角形形状、大小都不相同,位置也很凌乱,不好数清楚。为了避免数数过程中的遗漏或重复,我们将图形的各部分编上号(见右图),然后按照图形的组成规律,把三角形分成单个的、由两部分组成的、由3部分组成的……再一类一类地列举出来。

六年级浓度问题(奥数拓展)-应用题第4讲

慎审题多思考多总结Just for you !

【浓缩问题】特点是减少溶剂,解题关键是找到始终不变的量(溶质) 例1. 要从含盐12.5%的盐水40 千克中蒸去多少水分才能制出含盐20%的盐水? 【习题1.1 】在含盐0.5%的盐水中蒸去了部分水,就变成了含盐10%的盐水,已知原来的盐水是10 千克, 求问蒸发了多少千克的水? 习题1.2 】要把含盐24%的30 千克盐水制成含盐40%的盐水,如果蒸去水分,要蒸去多少千克的水分? 习题1.3 】现在有浓度为20%的糖水240 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25%的糖水,需要蒸发水多少克?视频描述

【加浓问题】特点是增加溶质,解题关键是找到始终不变的量(溶剂) 例2. 有含糖量为7%的糖水600 克,要使其含糖量加大到10%,需要再加入多少克糖? 【习题2.1 】现在有浓度为20%的糖水300 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40%的糖水,需要加糖多少克? 习题2.2 】有含盐15%的盐水20 千克,要使盐水的浓度为20 %,需加盐多少千克? 习题2.3 】由糖和水混合而成的浓度为10%的糖水140 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30%的糖水,需要加糖多 少克?

【稀释问题】特点是加“溶剂” ,解题关键是找到始终不变的量(溶质) 例3. 要把30 克含盐16%的盐水稀释成含盐0.15%的盐水,须加水多少克? 【习题3.1 】现有烧碱35 克,配制成浓度为28%的烧碱溶液,须加多少水? 【习题3.2 】要把20 克含盐10%的盐水稀释成含盐0.2%的盐水,须加水多少克? 30%的“ 1059”溶液多少习题3.3 】治棉铃虫须配制0.05%的“ 1059”溶液,问在599 千克水中,应 加入千克?

六年级奥数第五讲——简便运算(教师用)

远辉教育秋季奥数班第五讲 ——简便运算 主讲人:杨老师 学生:六年级 电话:62379828 一、 知识点: 根据算式的结构和数的特征,灵活运用运算法则、定律、性质和某些公式,可以把一些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计算过程中,我们先整体地分析算式的特点,然后进行一定的转化,创造条件运用乘法分配律来简算,这种思考方法在四则运算中用处很大。 在进行分数运算时,除了牢记运算定律、性质外,还要仔细审题,仔细观察运算符号和数字特点,合理地把参加运算的数拆开或者合并进行重新组合,使其变成符合运算定律的模式,以便于口算,从而简化运算。 运用拆分法(也叫裂项法、拆项法)解题主要是使拆开后的一些分数互相抵消,达到简 化运算的目的。一般地,形如1a×(a+1) 的分数可以拆成1a -1a+1 ;形如1a×(a+n ) 的分数可以拆成1n ×(1a -1a+n ),形如a+b a×b 的分数可以拆成1a +1b 等等。同学们可以结合例题思考其中的规律。 二、 典例剖析: 例题1:计算4.75-9.63+(8.25-1.37) 原式=4.75+8.25-9.63-1.37 =13-(9.63+1.37) =13-11 =2 练习1 计算下面各题。 1. 6.73-2 817 +(3.27-1 917 ) 2. 759 -(3.8+1 59 )-115 3. 1 4.15-(778 -61720 )-2.125 4. 13713 -(414 +3713 )-0.75 练一: 1、=6 2、=1 3、=11 4、=5 例题2:计算33338712 ×79+790×6666114 原式=333387.5×79+790×66661.25 =(33338.75+66661.25)×790 =100000×790 =79000000 练习2 计算下面各题: 1. 3.5×114 +125%+112 ÷45 2. 975× 0.25+934 ×76-9.75 3. 925 ×425+4.25÷160 4. 0.9999× 0.7+0.1111×2.7

小学五年级奥数专题之排列组合题一及答案

1、7个人站成一排,若小明不在中间,共有_______________种站法;若小明在两端,共有_________________种站法。 2、4个男生2个女生共6人站成一排合影留念,有________________种不同的排法;要求2个女生紧挨着有________________种不同的排法;如果要求2个女生紧挨着排在正中间有____________________种不同的排法。 3、A、B、C、D、E、F、G七位同学在操场排成一列,其中学生B与C必须相邻,请问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不同的排法。 4、6名小朋友A、B、C、D、E、F站成一排,若A、B两人必须相邻,一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不同的站法;若A、B两人不能相邻,一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不同的站法;若A、B、C三人不能相邻,一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不同的站法。 5、10个相同的球完全分给3个小朋友,若每个小朋友至少得1个,那么共有__________________种分法;若每个小朋友至少得2个,那么共有__________________种分法。 6、小红有10块糖,每天至少吃1块,7天吃完,她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不同的吃法。 7、5个人站成一排,小明不在两端的排法共有__________________种。 8、停车站划出一排12个停车位置,今有8辆不同的车需要停放,若要求剩余的4个空车位连在一起,一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不同的停车文案。 9、将3盆同样的红花和4盆同样的黄花摆放在一排,要求3盆红花互不相邻,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种不同的放法。 10、12个苹果分给4个人,每人至少1个,则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种分法。 11、四年级三班举行六一儿童节联欢活动,整个活动由2个舞蹈、2个演唱和3个小品组成,请问如果要求同类型的节目连续演出,那么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种不同的出场顺序。

小学奥数~排列组合

奥数解排列组合应用题 排列组合问题是必考题,它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但题型多样,思路灵活,不易掌握,实践证明,掌握题型和解题方法,识别模式,熟练运用,是解决排列组合应用题的有效途径;下面就谈一谈排列组合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1.相邻问题捆绑法:题目中规定相邻的几个元素捆绑成一个组,当作一个大元素参与排列. 例 1.,,,,A B C D E 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A B 必须相邻且B 在A 的右边,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有 A 、60种 B 、48种 C 、36种 D 、24种 解析:把,A B 视为一人,且B 固定在A 的右边,则本题相当于4人的全排列,4424A =种,答案:D . 2.相离问题插空排:元素相离(即不相邻)问题,可先把无位置要求的几个元素全排列,再把规定的相离的几个元素插入上述几个元素的空位和两端. 例2.七人并排站成一行,如果甲乙两个必须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是 A 、1440种 B 、3600种 C 、4820种 D 、4800种 解析:除甲乙外,其余5个排列数为55A 种,再用甲乙去插6个空位有26A 种,不同的排 法种数是52 5 63600A A =种,选B . 3.定序问题缩倍法:在排列问题中限制某几个元素必须保持一定的顺序,可用缩小倍数 的方法. 例 3.,,,,A B C D E 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B 必须站在A 的右边(,A B 可以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是 A 、24种 B 、60种 C 、90种 D 、120种 解析:B 在A 的右边与B 在A 的左边排法数相同,所以题设的排法只是5个元素全排列 数的一半,即5 51602 A =种,选 B . 4.标号排位问题分步法:把元素排到指定位置上,可先把某个元素按规定排入,第二步再排另一个元素,如此继续下去,依次即可完成. 例4.将数字1,2,3,4填入标号为1,2,3,4的四个方格里,每格填一个数,则每个方格的标号与所填数字均不相同的填法有 A 、6种 B 、9种 C 、11种 D 、23种 解析:先把1填入方格中,符合条件的有3种方法,第二步把被填入方格的对应数字填入其它三个方格,又有三种方法;第三步填余下的两个数字,只有一种填法,共有3×3×1=9种填法,选B . 5.有序分配问题逐分法:有序分配问题指把元素分成若干组,可用逐步下量分组法. 例5.(1)有甲乙丙三项任务,甲需2人承担,乙丙各需一人承担,从10人中选出4人承担这三项任务,不同的选法种数是 A 、1260种 B 、2025种 C 、2520种 D 、5040种 解析:先从10人中选出2人承担甲项任务,再从剩下的8人中选1人承担乙项任务, 第三步从另外的7人中选1人承担丙项任务,不同的选法共有21110 872520C C C =种,选C .

六年级奥数第四讲繁分数的计算

(一)繁分数的计算 --------巧取倒数法 【知识要点】 一个分数的分子或分母还含有分数或四则混合运算的分数叫做繁分数.通常无法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计算,因此繁分数的运算过程就是化简的过程,要分别对分子和分母逐步进行计算,其间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概念清楚,运算迅速正确,而且还需要探索和掌握一些灵活的解题方法,化“繁”为“简”. 繁分数由分子部分、分母部分和分隔分子及分母的主分数线三部分构成.繁分数化简的目的是使分子部分及分母部分都不再含有分数. 连分数是一类特殊的繁分数,它的化简也用到繁分数化简的方法. 【典型例题】 例1计算 1 1 4 1 3 1 2 3 - - - (1995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计算试题) 解析从下往上,依层化简 1251312 21;33; 3335/355 -==-=-= 1543112 44;. 43 12/5121243 12 -=-== 练习一 1.试计算 1 1 4 1 3 1 2 1 1 2 - + - + (1997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计算试题) 解析原式= 2.计算 1 1 1 1 2 1 3 1 4 5 + + + + (1998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计算试题) 解析原式=. 例2已知= = + + + x x 则 , 11 8 4 1 1 2 1 1 1 .(1999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 解析 181313 ,11,; 111 1188 122 111 2 144 4 x x x =∴+=+= +++ +++ + 进而我们有: 12 22, 13 4 x +=+ + 12135 ,,. 13424 4 x x x =+== + 练习二 1.已知:= = + + + x x 则 , 25 18 4 1 1 2 1 1 1 .(2000年北大少年数学邀请赛第二试试题) 解析因为 2.已知167, 196 1 1 2 1 3 1 4 x x = + + + + 求的值. 解析 【课后精练及思考题】 计算 5 3 79 511 3649 + + - (1996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计算试题) 解析.

六年级奥数-第5讲浓度问题

时钟问题 【知识点拔】浓度= 溶剂 溶质 溶质×100% 溶剂=溶液×(1-浓度)溶质=溶液×浓度【典型例题】【例1】 现在是2点正,什么时刻时针与分针第一次重合? 例2: 晚上到8点之间电视里播出一部动画片,开始时分针与时针正好在成一条直线上,结束时两针正好重合.这部动画片最少播出了多长时间? 例3: 胖胖家有一个闹钟,每小时比标准时间慢1分钟。有一天晚上8点整时,胖胖对准了闹钟,他想第二天早上5点55分起床,于是他就将闹钟定在了5点55分。请问;这个闹钟将在标准时间的什么时刻响铃? 【竞赛题选】李老师家有两只挂钟,一只每天快20分,另一只每天慢30分。现在将这两只挂钟调到标准时间,它们至少再经过多少天才能再次同时显示标准时间? 1、钟面上三时多少分时,分针与时针恰好重合? 2、在7点与8点之间,时针与分针在什么时刻相互垂直? 3、在3点与4点之间,时针与分针在什么时刻位于一条直线上?

4、3点过多少分时,时针与分针离“3”的距离相等并且在“3”的两边? 5、东东家有一个闹钟,每小时比标准时间快2分钟。星期天上午9点整时,东东对准了闹钟,他想让闹钟在了标准时间的11点30分响起。请问:他应该将闹钟定在什么时刻? 6、东东的手表每小时比标准时间慢30秒。早上6点时,东东把手表与标准时间对准。请问:标准时间中午12点时,东东的手表是几点几分? 7、0点0分时,时针与分针重合。请问:1---12点之间(不包括12点),时针与分针重合了几次? 8、时针和分针每隔多少时间重合一次?钟面上时针与分针一昼夜重 合多少次? 9、钟面上8时20分时,时针与分针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 10、钟面上12时整时针与分针重合,至少再过多少分钟,时针与分 针再一次重合?

小学奥数专题排列组合

?排列问题题型分类: 1.信号问题 2.数字问题 3.坐法问题 4.照相问题 5.排队问题 ?组合问题题型分类: 1.几何计数问题 2.加乘算式问题 3.比赛问题 4.选法问题 ?常用解题方法和技巧 1.优先排列法 2.总体淘汰法 3.合理分类和准确分步 4.相邻问题用捆绑法 5.不相邻问题用插空法 6.顺序问题用“除法” 7.分排问题用直接法 8.试验法 9.探索法 10.消序法 11.住店法 12.对应法 13.去头去尾法 14.树形图法 15.类推法 16.几何计数法 17.标数法 18.对称法

分类相加,分步组合,有序排列,无序组合 ?基础知识(数学概率方面的基本原理) 一.加法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有N类办法, 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1中不同的方法, 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2中不同的方法,……, 在第N类办法中有M n种不同的方法, 那么完成这件事情共有M1+M2+……+M n种不同的方法。 二.乘法原理:如果完成某项任务,可分为k个步骤, 完成第一步有n1种不同的方法, 完成第二步有n2种不同的方法,…… 完成第k步有nk种不同的方法, 那么完成此项任务共有n 1×n 2 ×……×n k 种不同的方法。 三.两个原理的区别 ?做一件事,完成它若有n类办法,是分类问题,每一类中的方法都是独立的,故用加法原理。 每一类中的每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完成此任务;两类不同办法中的具体方法,互不相同(即分类不重);完成此任务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属于某一类(即分类不漏) ?做一件事,需要分n个步骤,步与步之间是连续的,只有将分成的若干个互相联系的步 骤,依次相继完成,这件事才算完成,因此用乘法原理. 任何一步的一种方法都不能完成此任务,必须且只须连续完成这n步才能完成此任务;各步计数相互独立;只要有一步中所采取的方法不同,则对应的完成此事的方法也不同

六年级奥数——第五讲 长方体和正方体(附习题及解答)

第五讲 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立体图形中是较为简单的,也是我们较为熟悉的立体图形. 如下图,长方体共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在六个面中,两个对面是全等的,即三组对面两两全等(叠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图形.两个全等图形的面积相等,对应边也相等).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是: 长方体的表面积:S长方体=2(ab+bc+ac); 长方体的体积:V长方体=abc. 正方体是各棱相等的长方体,它是长方体的特例,它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如果它的棱长为a,那么: S正方体=6a2,V正方体=a3. 例1 有一个长方体,它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它的表面积是190平方厘米,如果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将它截成两个长方体,则两个长方体表面积的和为240平方厘米,求原来长方体的体积. 解:设原来长方体的底面边长为a厘米,高为h厘米,则它被截成两个长方体后,两个截面的面积和为2a2平方厘米,而这也就是原长方体被截成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比原长方体的表面积所增加的数值,因此,根据题意有: 190+2a2=240,可知,a2=25,故a=5(厘米). 又因为2a2+4ah=190, 所以,原来长方体的体积为: V=a2h=25×7=175(立方厘米). 例2 如下图,一个边长为3a厘米的正方体,分别在它的前后、左右、上下各面的中心位置挖去一个截口是边长为a厘米的正方形的长方体(都和对面打通).如果这个镂空的物体的表面积为2592平方厘米,试求正方形截口的边长.

解: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为: 6×3a×3a=6×9a2(平方厘米). 六个边长为a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为: 6×a×a=6a2(平方厘米); 挖成的每个长方体空洞的侧面积为: 3a×a×4=12a2(平方厘米); 三个长方体空洞重叠部分的校长为a的小正方体空洞的表面积为: a×a×4=4a2(平方厘米). 根据题意:6×9a2-6a2+3(12a2-4a2)=2592, 化简得:54a2-6a2+24a2=2592,解得a2=36(平方厘米),故a=6厘米. 即正方形截口的边长为6厘米. 例3 有一些相同尺寸的正方体积木,准备在积木的各面上粘贴游戏所需的字母和数目字.但全部积木的表面总面积不够用,还需增加一倍,请你想办法,在不另添积木的情况下,把积木的各面面积的总和增加一倍. 解:把每一块积木锯三次,锯成8块小立方体(如下图).这样,每锯 (倍),因此全部小积木的表面总面积就比原积木表面总面积增加了一倍. 例4 有大、中、小三个正方形水池,它们的内边长分别为4米、3米、2米,把两堆碎石分别沉没在中、小水池的水中,两个水池的水面分别升高了4厘米和11厘米.如果将这两堆碎石都沉没在大水池中,大水池水面将升高多少厘米? 解:水池中水面升高部分水的体积就是投入水中的碎石体积. 沉入中、小水池中的碎石的体积分别是:

六年级奥数第五讲——简便运算(学生用)

远辉教育秋季奥数班第五讲 ——简便运算 主讲人:杨老师 学生:六年级 电话:62379828 一、 知识点: 根据算式的结构和数的特征,灵活运用运算法则、定律、性质和某些公式,可以把一些 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计算过程中,我们先整体地分析算式的特点,然后进行一定的转化,创造条件运用乘法 分配律来简算,这种思考方法在四则运算中用处很大。 在进行分数运算时,除了牢记运算定律、性质外,还要仔细审题,仔细观察运算符号和 数字特点,合理地把参加运算的数拆开或者合并进行重新组合,使其变成符合运算定律的模 式,以便于口算,从而简化运算。 运用拆分法(也叫裂项法、拆项法)解题主要是使拆开后的一些分数互相抵消,达到简 1 1 1 1 化运算的目的。一般地,形如 a×(a+1) 的分数可以拆成 a -a+1 ;形如a×(a+n ) 的分数可 1 1 1 a+b 1 1 以拆成n ×(a -a+n ),形如a×b 的分数可以拆成a +b 等等。同学们可以结合例题思考其中 的规律。 二、 典例剖析: 例题 1:计算 4.75-9.63+(8.25-1.37) 练习 1 计算下面各题。 8 9 5 5 1 1. 6.73-2 17 +(3.27-1 17 ) 2. 79 -( 3.8+1 9 )-15 7 17 7 1 7 3. 1 4.15-(78 -620 )-2.125 4. 1313 -(44 +313 )-0.75 1 1 例题 2:计算 3333872 ×79+790×666614 练习 2 计算下面各题: 1 1 4 3 1. 3.5×14 +125%+12 ÷5 2. 975×0.25+94 ×76-9.75

小学奥数--排列组合教案

小学奥数-----排列组合教案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排列与组合:熟悉排列与组合问题。运用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像下面这样的两类问题:问题一:从 A 地到 B 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或乘轮船。一天中,火车有 4 班,汽车有 3 班,轮船有 2 班。那么从 A 地到 B 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问题二:从甲村到乙村有两条道路,从乙村去丙村有 3 条道路(如下图)。从甲村经乙村去丙村,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解决上述两类问题就是运用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加法原理:完成一件工作共有N类方法。在第一类方法中有m 1 种不同的方法, 在第二类方法中有m 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方法中有m n 种不同的方法, 那么完成这件工作共有N=m 1+m 2 +m 3 +…+m n 种不同方法。 运用加法原理计数,关键在于合理分类,不重不漏。要求每一类中的每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地完成此任务;两类不同办法中的具体方法,互不相同(即分类不重);完成此任务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属于某一类(即分类不漏)。合理分类也是运用加法原理解决问题的难点,不同的问题,分类的标准往往不同,需要积累一定的解题经验。 乘法原理:完成一件工作共需N个步骤:完成第一个步骤有m 1 种方法,完成第 二个步骤有m 2种方法,…,完成第N个步骤有m n 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工作 共有m 1×m 2 ×…×m n 种方法。 运用乘法原理计数,关键在于合理分步。完成这件工作的N个步骤,各个步骤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一步的一种方法都不能完成此工作,必须连续完成这N 步才能完成此工作;各步计数相互独立;只要有一步中所采取的方法不同,则对应的完成此工作的方法也不同。 这两个基本原理是排列和组合的基础,与教材联系紧密(如四下《搭配的规律》),教学时要先通过生活中浅显的实例,如购物问题、行程问题、搭配问题等,帮助孩子理解两个原理,再让孩子学习运用原理解决问题。 运用两个原理解决的都是比较复杂的计数问题,在解题时要细心、耐心、有条理地分析问题。计数时要注意区分是分类问题还是分步问题,正确运用两个原理。灵活机动地分层重复使用或综合运用两个原理,可以巧妙解决很多复杂的计数问题。小学阶段只学习两个原理的简单应用。 【例题一】每天从武汉到北京去,有 4 班火车,2 班飞机,1 班汽车。请问:每天从武汉到北京去,乘坐这些交通工具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解析】运用加法原理,把组成方法分成三类:一类乘坐火车,二类乘坐飞机,三类乘坐洗车.

同步奥数培优六年级上第五讲比(比在实际的应用)(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五讲比(比在实际的应用) 【知识概述】 “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解答关于“比”的问题时要及时沟通“比”和“分数”之间的联系,已知两个量的比,就是已知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同时也知道了其中一个量是两个量之和的几分之几,从而把这类应用题转化为分数应用题来进行解答。 例题精学 例 1 一块长方形地的周长是20 米,长与宽的比是3:2,它的面积是多少? 【思路点拨】长方形的周长是指两条长和两条宽的长度之和,用长方形的周长除以2,即20÷2=10(米),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是 10 米,再把 10 米按 3:2 进行分配,分别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最后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同步精练 1.一块长方形地的周长是 80 米,它的长和宽的比是 3:2,这块长方形地的面积是多少平 方米? 2.一个长方体棱长的和是 144 厘米,它的长、宽、高之比是 4:3:2,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3.有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两个角的度数之比是 1:2,这个三角形按角分类可能是什么三 角形?(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例 2 五(1)班男、女生人数比是12:11,又转来4 名女生后,全班共有50 人。求现在男、女生的人数比。 【思路点拨】求现在男、女生的人数比,就要用现在男生的人数比现在女生的人数。50-4=46(人),原来五(1)班有46人,再把46人按12:11进行分配,分别求出原来男、女生人数,“又转来4名女生”,现在男生的人教没有变,女生增加 4 人,求出现在女生的人数,最后求出所求问题。 同步精练 1.六年级(1)班男、女生人数比是 3:2,又转来 4 名男生后,全班共有 44 人。求现在的男、女生人数比。 2.一杯盐水 200 克,其中盐与水的比是 1:24,如果再放入 4 克盐,这时盐与水的比是多 少?

(word完整版)小升初奥数—排列组合问题

小升初奥数—排列组合问题 一、 排列组合的应用 【例 1】 小新、阿呆等七个同学照像,分别求出在下列条件下有多少种站法? (1)七个人排成一排; (2)七个人排成一排,小新必须站在中间. (3)七个人排成一排,小新、阿呆必须有一人站在中间. (4)七个人排成一排,小新、阿呆必须都站在两边. (5)七个人排成一排,小新、阿呆都没有站在边上. (6)七个人战成两排,前排三人,后排四人. (7)七个人战成两排,前排三人,后排四人. 小新、阿呆不在同一排。 【解析】 (1)775040P =(种)。 (2)只需排其余6个人站剩下的6个位置.66720P =(种). (3)先确定中间的位置站谁,冉排剩下的6个位置.2×6 6P =1440(种). (4)先排两边,再排剩下的5个位置,其中两边的小新和阿呆还可以互换位置.552240P ?= (种). (5)先排两边,从除小新、阿呆之外的5个人中选2人,再排剩下的5个人,25552400P P ?=(种). (6)七个人排成一排时,7个位置就是各不相同的.现在排成两排,不管前后排各有几个人,7个位置还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本题实质就是7个元素的全排列.775040P =(种). (7)可以分为两类情况:“小新在前,阿呆在后”和“小新在前,阿呆在后”,两种情况是对等的,所以只要求出其中一种的排法数,再乘以2即可.4×3×55P ×2=2880(种).排队问题,一般先考虑特殊情况再去全排列。 【例 2】 某管理员忘记了自己小保险柜的密码数字,只记得是由四个非0数码组成,且四个数码之和是9, 那么确保打开保险柜至少要试几次? 【解析】 四个非0数码之和等于9的组合有1,1,1,6;1,1,2,5;1,1,3,4;1,2,2,4;1,2,3, 3;2,2,2,3六种。 第一种中,可以组成多少个密码呢?只要考虑6的位置就可以了,6可以任意选择4个位置中的一个,其余位置放1,共有4种选择; 第二种中,先考虑放2,有4种选择,再考虑5的位置,可以有3种选择,剩下的位置放1,共有4312?=(种)选择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第三、四、五种都各有12种选择.最后一种,与第一种的情形相似,3的位置有4种选择,其余位置放2,共有4种选择. 综上所述,由加法原理,一共可以组成412121212456+++++=(个)不同的四位数,即确保能打开保险柜至少要试56次. 【例 3】 一种电子表在6时24分30秒时的显示为6:24:30,那么从8时到9时这段时间里,此表的5个 数字都不相同的时刻一共有多少个? 【解析】 设A :BC DE 是满足题意的时刻,有A 为8,B 、D 应从0,1,2,3,4,5这6个数字中选择两个不 同的数字,所以有2 6P 种选法,而C 、E 应从剩下的7个数字中选择两个不同的数字,所以有2 7P 种选法,所以共有2 6P ×27P =1260种选法。 从8时到9时这段时间里,此表的5个数字都不相同的时刻一共有1260个。 【例 4】 4名男生,5名女生,全体排成一行,问下列情形各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⑴ 甲不在中间也不在两端; ⑵ 甲、乙两人必须排在两端;

六年级奥数简便运算

第四讲 简便运算(二) 一、专题简析 前面我们介绍了运用定律和性质以及数的特点进行巧算和简算的一些方法,下面再向同学们介绍怎样用拆分法(也叫裂项法、拆项法)进行分数的简便运算。 运用拆分法解题主要是使拆开后的一些分数互相抵消,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一 般地,形如1a ×(a+1) 的分数可以拆成1a -1a+1 ;形如1a ×(a+n ) 的分数可以拆成1n ×(1a -1a+n ),形如a+b a ×b 的分数可以拆成1a +1b 等等。同学们可以结合例题思考其中的规律。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计算:11×2 +12×3 +13×4 +…..+ 199×100 原式=(1-12 )+(12 -13 )+(13 -14 )+…..+ (199 -1100 ) =1-12 +12 -13 +13 -14 +…..+ 199 -1100 =1-1100 =99100 练习1 计算下面各题: 1. 14×5 +15×6 +16×7 +…..+ 139×40

2. 1 10×11 +1 11×12 +1 12×13 + 1 13×14 +1 14×15 3. 12 +16 +112 +120 + 130 +142 4. 1-16 +142 +156 +172 【例题2】 计算:12×4 +1 4×6 +1 6×8 +…..+ 1 48×50 原式=(2 2×4 +24×6 +26×8 +…..+ 248×50 )×12 =【(12 -14 )+(14 -16 )+(16 -18 )…..+ ( 148 -150 )】×12 =【12 -150 】×12 =625 练习2 计算下面各题: 1. 13×5 +15×7 +1 7×9 +…..+ 1 97×99

六年级奥数-第五讲.几何-立体部分.教师版

第五讲 几何——立体部分 教学目标: 对于小学几何而言,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既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又可以具体考查学生在公式应用中处理相关数据的能力,所以,很多重要考试都很重视对立体图形的考查. 知识点拨: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 如右图,长方体共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c b a H G F E D C B A ①在六个面中,两个对面是相等的,即三组对面两两相等. 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是: 长方体的表面积:2()S ab bc ca =++长方体; 长方体的体积:V abc =长方体. ③正方体是各棱相等的长方体,它是长方体的特例,它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如果它的棱长为a ,那么:26S a =正方体,3V a =正方体. 二、圆柱与圆锥 例题精讲: 【例 1】 如右图,在一个棱长为10的立方体上截取一个长为8,宽为3, 高为2的小长方体,那么新的几何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解析】 我们从三个方向(前后、左右、上下)考虑,新几何体的表面积仍 为原立方体的表面积:. 【巩固】在一个棱长为50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在它的八个角上各挖去一 个棱长为5厘米的小正方体,问剩下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多少? 【例 2】 如图,在一个棱长为5分米的正方体上放一个棱长为4分米的小正方体,求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例 3】 如图,用高都是1米,底面半径分别为1.5米、1米和0.5米的3个圆柱组成一个物体.问这个物体 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π取3.14) 1110.51 1.5 【例 4】 有一个圆柱体的零件,高10厘米,底面直径是6厘米,零件的一端有一个圆柱形的圆孔,圆孔的直 径是4厘米,孔深5厘米(见右图).如果将这个零件接触空气的部分涂上防锈漆,那么一共要涂多少平方厘米? 【例 5】 如右图,是一个长方形铁皮,利用图中的阴影部分,刚好能做成一个油桶(接头处忽略不计),求这 个油桶的容积.(π 3.14= ) 【巩固】如图,有一张长方形铁皮,剪下图中两个圆及一块长方形,正好可以做成1个圆柱体,这个圆柱体 的底面半径为10厘米,那么原来长方形铁皮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π 3.14=) 【例 6】 把一个高是8厘米的圆柱体,沿水平方向锯去2厘米后,剩下的圆柱体的表面积比原来的圆柱体表 面积减少12.56平方厘米.原来的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奥数:排列组合的基本理论及公式.docx

一、排列合的基本理和公式,排列与元素的序有关,合与序无关。如 231 与 213 是两个排列, 2+ 3+ 1 的和与 2+ 1+3 的和是一个合。 (一 )两个基本原理是排列和合的基: (1)加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可以有 n 法,在第一法中有 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法中有 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法中有 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件事共有 N= m1+ m2+m3+?+ m n种不同方法。 (2)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 个步,做第一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 n 步有 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件事共 有N=m1×m2×m3×?×m n种不同的方法。 里要注意区分两个原理,要做一件事,完成它若是有 n法,是分,第一中的方法都是独立的,因此 用加法原理;做一件事,需要分n 个步,步与步之是 的,只有将分成的若干个互相系的步,依次相完成, 件事才算完成,因此用乘法原理。 完成一件事的分“ ”和“步”是有本区的,因此 也将两个原理区分开来。 C53表示从5 个元素中取出 3 个,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取

法。这是组合的运算。例如:从 5 个人中任选三个人去参加 比赛,共有几种选法这就是从 5 个元素中取出 3 个的组合运算。可表示为C53。其计算过程是C53=5!/[3!× (5-3)!]叹号代表阶乘, 5!=5 ×4×3×2×1=120,3!=3 ×2×1=6,( 5-3)! =2! =2 ×,所以 C53=5!/[3! × (5-3)!]=120/(6 ×针2)=10对上 面 1=2 例子,就是从 5 个人中任选三个人去参加比赛,共有10 几种选法。 排列组合公式: 公式 P 是指排列,从N 个元素取 R 个进行排列。 公式 C 是指组合,从N 个元素取 R 个,不进行排列。 n—元素的总个数;r—参与选择的元素个数。 !—阶乘,如9!= 9×8×7×6×5×4×3。×2×1 举例: Q1:有从1到9共计9个号码球,请问,可以组成多

小学奥数排列组合

小学奥数排列组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计数专题:④排列组合 一.进门考 1.有四张数字卡片,用这四张数字卡片组成三位数,可以组成多少个? 2.一个口袋内装有3个小球,另一个口袋内装有8个小球,所有这些小球颜色各不相同.问: ①从两个口袋内任取一个小球,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②从两个口袋内各取一个小球,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3.甲组有6人,乙组有8人,丙组有9人。从三个组中各选一人参加会议,共有多少种不同选法? 4.从1到500的所有自然数中,不含有数字4的自然数有多少个? 5.学校的一块活动场地呈梯形,如图所示.(1)这块活动场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学校计划给这块地铺上草皮,如果每平方米的草皮20元,学校一共要为这块活动场地花费多少元钱? 58 7 6

6*.按1,2,3,4的顺序连线,有多少种不同的连法? 二.授新课 ①奥数专题:乘法原理 专题简析 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要把一些事物排在一起,构成一列,计算有多少种排法,就是排列问题.在排的过程中,不仅与参与排列的事物有关,而且与各事物所在的先后顺序有关.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分组”问题.如在体育比赛中,把参赛队分为几个组,从全班同学中选出几人参加某项活动等等.这种“分组”问题,就是我们将要讨论的组合问题,这里,我们将着重研究有多少种分组方法的问题. 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离不开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合理分类、合理分组,求出组合数和排列数。 排列公式: 由乘法原理,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排列数是 121n n n n m ?-?-??-+()()(),即121m n P n n n n m =---+()()(),这里,m n ≤,且等号右边 从n 开始,后面每个因数比前一个因数小1,共有m 个因数相乘. 组合公式: 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m n ≤)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不同元素的组合数.记作m n C .12)112321m m n n m m P n n n n m C m m m P ?-?-??-+==?-?-????()(()()().

奥数六年级千份讲义 第五讲行程比例行程问题

比例的知识是小学数学最后一个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仿佛扮演着一个小学“压轴知识点”的角色。 从一个工具性的知识点而言,比例在解很多应用题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往往体现在方法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巧妙性上,使得一道看似很难的题目变得简单明了。比例的技巧不仅可用于解行程问题,对于工程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也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常常会应用比例的工具分析2个物体在某一段相同路线上的运动情况,我们将甲、乙 的速度、时间、路程分别用,,v v t t s s 乙乙乙甲甲甲, ;;来表示,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知识点拨 1、 能够利用以前学习的知识理清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点; 2、 能够利用线段图、算术、方程方法解决变速变道等综合行程题; 3、 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变”; 第五讲 比例行程问题 教学目标

得到s s t v v ==甲乙乙甲,s v s v =甲甲乙乙 ,甲乙在同一段时间t 内的路程之比等于速度比 2.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走过相同的路程时,2个物体所 用的时间之比等于他们速度的反比。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 ,这里因为路程相同,即s s s ==乙甲,由s v t s v t =?=?乙乙乙甲甲甲, 得s v t v t =?=?乙乙甲甲,v t v t =甲乙乙甲 ,甲乙在同一段路程s 上的时间之比等于速度比的反比。 行程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 ⑴公式法 即根据常用的行程问题的公式进行求解,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 ⑵图示法 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示意图包括线段图和折线图.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另外在多次相遇、追及问题中,画图分析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

奥数(排列与组合)

排列组合应用题的教学设计 致远高中朱英2007.3 解决排列组合应用题的基础是:正确应用两个计数原理,分清排列和组合的区别。 引例1 现有四个小组,第一组7人,第二组8人,第三组9人,第四组10人,他们参加旅游活动: (1)选其中一人为负责人,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2)每组选一名组长,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4 评述:本例指出正确应用两个计数原理。 引例2 (1)平面内有10个点,以其中每2个点为端点的线段共有多少条? (2)平面内有10个点,以其中每2个点为端点的有向线段共有多少条?评述:本例指出排列和组合的区别。 求解排列组合应用题的困难主要有三个因素的影响: 1、限制条件。 2、背景变化。 3、数学认知结构 排列组合应用题可以归结为四种类型: 第一个专题排队问题 重点解决: 1、如何确定元素和位置的关系 元素及其所占的位置,这是排列组合问题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以元素为主,分析各种可能性,称为“元素分析法”;以位置为主,分析各种可能性,称为“位置分析法”。 例:3封不同的信,有4个信箱可供投递,共有多少种投信的方法? 分析:这可以说是一道较简单的排列组合的题目了,但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做出正确的答案34(种),而有的同学则做出容易错误的答案43(种),而他们又错在哪里呢?应该是错在“元素”与“位置”上了! 法一:元素分析法(以信为主) 第一步:投第一封信,有4种不同的投法; 第二步:接着投第二封信,亦有4种不同的投法; 第三步:最后投第三封信,仍然有4种不同的投法。 因此,投信的方法共有:34(种)。 法二:位置分析法(以信箱为主) C(种); 第一类:四个信箱中的某一个信箱有3封信,有投信方法1 4第二类:四个信箱中的某一个信箱有2封信,另外的某一个信箱有1封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