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胶含量的测定方法二

果胶含量的测定方法二
果胶含量的测定方法二

果胶的测定(方案一):

黄晓钰,刘邻渭等.食品化学综合实验[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158~159

实验原理:果胶经水解,其产物——半乳糖醛酸可在强酸环境中与咔唑试剂产生缩合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其呈色深浅与半乳糖醛酸含量成正比,由此可进行比色定量

测定果胶。

实验试剂:1.化学纯无水乙醇或95%乙醇。

2.精制乙醇:取无水乙醇或95%乙醇1000ml,加入锌粉4g,硫酸(1:1)4ml,

至于衡温水浴中回流10h,用全玻璃仪器蒸馏,馏出液每1000ml加锌粉和氢

氧化钾各4g,并进行蒸馏。

3. 0.15%咔唑乙醇溶液:称取咔唑g,溶于精制乙醇并定容至100ml。

4.半乳糖醛酸标准溶液:先用水配置成浓度1 g/L的溶液,再配制成浓度分别为

(0、10mg/L、20 mg/L、30 mg/L、40 mg/L、50 mg/L、60 mg/L、70mg/L)的

系列半乳糖醛酸标准溶液。

5.优级纯浓硫酸。

操作方法:1样品处理:

总果胶提取:(鲜样)研磨新鲜样品50g,放入1000ml烧杯中,加入L HCl

400mL,放置沸水浴中加热1h,加热时应随时补充蒸发损失的水分。冷却后,

移入500ml容量瓶,定容摇匀,过滤,滤液待用。(干样)磨细的干燥样品

5g,置于250ml三角烧瓶,加入L HCL 150ml,装上冷凝器,与沸水浴中加热

回流1h,取出冷却甚至室温,用水定容至200ml,摇匀,过滤,滤液待用。

水溶性果胶提取:新鲜样品应尽量研磨碎,干燥的样品应磨细后过60目筛。

样品中存在有果胶酶时,为了顿化酶的活性,可以加入适量热的95%乙醇,

是样品溶液的乙醇最终浓度约为70%,然后于沸水浴中沸腾回流15min,使果

胶酶钝化,冷却过滤后,以95%乙醇洗涤多次,再用乙醚洗涤,以除去全部

糖类、脂类及色素,最后风干除去乙醚。

2果胶提取:水溶性果胶的提取:将样品研碎,新鲜样品标准称取30~50g,干

燥样品准确称取5~10g至于250ml烧杯,加入150ml水。加热至沸腾,并保

持此状态1h。加热过程随时填补蒸发损失的水分。取出冷却,将杯中物质移

入250ml容量瓶,用水洗涤烧杯,洗液并入容量瓶,最终定容至刻度,摇匀

过滤,记录滤液体积。

3标准曲线制作:取试管8支,各加入12ml浓硫酸,置冰水浴中冷却后,分别

将各种浓度的半乳糖醛酸2ml 徐徐各加入试管中,充分混匀后,再置冰水浴

中冷却,然后置沸水浴中加热10min,迅速冷却至室温,各加入1ml %咔唑试

剂,摇匀,与室温下静置30min,用0好使观众的溶液调仪器零点,在530nm

波长下测定各管溶液的A530nm值,以A为横坐标,半乳糖醛酸浓度为纵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

4测定:取果胶提取液用水稀释至适量浓度(含半乳糖醛酸10~70mg/L)。移

取12ml 冰水冷却的浓硫酸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2ml 样品稀释液,充分混

合后,至于冰水冷却。取出后在沸水浴中加热10min,冷却至室温,加入1mL %

咔唑试剂,摇匀,于室温下静置30min,用空白试剂调零,在530nm波长下

测定A530nm值,与标样对照,求出样品果胶含量。

计算:

可溶性果胶质含量(以半乳糖醛酸计)=100%1000

10g 100200mg/?????)样品质量()半乳糖醛酸(L

说明:1糖分的存在对本法比色反应较大,使结果偏高,故样品中的糖分应预先出尽。 2硫酸浓度对显色有影响,操作时必须保持硫酸浓度一致。

果胶的测定(方案二):

一、 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钙离子螯合剂和果胶酶提取水果中的总果胶物质,然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果胶物质,先用乙醇处理样品,使果胶沉淀,再用乙醇溶液洗涤沉淀,除去可溶性糖类、脂肪、色素等物质,从残渣中提得果胶物质。采用NaOH 溶液将果胶物质皂化,生成果胶酸钠,再经乙酸酸化使之生成果胶酸,再加入果胶酶使之水解。

分光光度法测定是以果胶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半乳糖醛酸和咔唑的反应为基础的。果胶经水解生成半乳糖醛酸,在强酸中与咔唑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其呈色强度与半乳糖醛酸含量成正比,测定的结果可用脱水半乳糖醛酸(AUA )。

二、 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玻璃器皿烧杯、试管、玻棒、胶头滴管、容量瓶、PH 计、分光光度计

试剂:①果胶酶提取液:1份果胶酶试剂和10份水在一起搅拌1h ,然后离心除去沉淀,上清液即为果胶酶提取液;②1%EDTA 溶液(乙二胺四乙酸);③醋酸溶液(1份醋酸+2份水);④浓硫酸;⑤95%乙醇;⑥精制乙醇:在1L 95%乙醇中,加入4g 锌粉和4ml 硫酸(1+1),在水浴中回流24h ,然后蒸馏,在馏出液中加入4g 锌粉和4gKOH 后再蒸馏一次;⑦一水半乳糖醛酸。

三、 实验步骤

1、 果胶物质的提取

将10g 新鲜橘皮和125ml95%乙醇一起捣碎,抽滤后保留沉淀,用50ml75%乙醇洗

涤沉淀两次,将沉淀转移到250ml烧杯中,加入100ml 1%EDTA溶液,用1mol/LNaOH 将PH调节至,保持30min后,再用醋酸溶液将果胶溶液酸化到,然后加入10ml果胶酶提取液,搅拌后,定容至250ml,用脱脂棉过滤,弃去沉淀和前20ml滤液,吸取部分滤液稀释10倍,作为测定果胶含量的样品。

2、半乳糖醛酸的比色测定

在20Ⅹ200mm试管中准确加入12ml浓硫酸,用冰浴将试管及内容物冷却到3℃,吸入待测溶液,每毫升溶液中含5~40μg果胶物质。将试管中的内容物振荡均匀后,在冰浴中冷却至5℃以下,然后将试管在100℃水浴中加热10min,冷却至20℃,吸入咔唑试剂,充分混匀,在室温下放置25min,在520nm波长下测定溶液的吸光度,从加入咔唑试剂到测定溶液吸光度的时间和温度在各次测定中应保持一致。

3、标准曲线的绘制

准确称量一水半乳糖醛酸(相对分子质量为212),加入LNaOH使之溶解,然后用水定容到1L,放置过夜。1ml上述溶液中含AUA100μg,将此标准溶液分别稀释到每ml含10、20、30、40、50、60μgAUA。然后按前述方法测定每个溶液中咔唑试剂反应后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脱水半乳糖醛酸的质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四、实验注意事项

1、在半乳糖醛酸的测定中,从加入咔唑试剂到测定溶液吸光度的时间和温度在各次测定中

应保持一致;

2、硫酸的纯度对咔唑的呈色反应有很大影响,必须用分析纯的硫酸。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实验中称取沉淀,所以计算式中样品重量为1000g,波长520nm

标准曲线为:y =

将y1=,y1=分别代入得x1=μg/ml,x2=μg/ml

计算:水果中总果胶物质的质量分数(以AUA计)计算如下:

AUA含量(μg/ml)Ⅹ稀释倍数Ⅹ250(ml)/样品重量(g)/1000000Ⅹ100%

①x1=μg/ml AUA1=μg/ml 代入上式得w1 = %

②x2=μg/ml AUA2=μg/ml 代入上式得w2 = %

w =(w1+w2)/2 = %

平均偏差= (│w1-w│+│w2-w│)/2 = %

相对平均偏差= 平均偏差/w = % / % = %

六、思考题

1、加入EDTA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答:水溶液中的某些金属离子可能会与果胶络合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而EDTA作为一种螯合剂,可以与碱金属、稀土金属和过渡金属等形成稳定的。

2、当样品中存在着其他种类的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碳水化合物,对实验结果会造成怎样的

影响?

答: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的存在会对咔唑的呈色反应产生较大影响,从而使实验测量结果偏高。

3、果胶在提取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化学变化?

答:果胶首先在NaOH的作用下发生了皂化反应,水解成果胶酸钠和醇,又被乙酸酸化成果胶酸,最后在果胶酶作用下水解成半乳糖醛酸。

4、原果胶、果胶、果胶酸在结构和性质上有什么差异?

答:原果胶:即天然果胶是由D-半乳糖醛酸以及?-1,4糖苷键相连形成的直链高分子化合物,其中大部分门羧基已形成甲基酯,原果胶是一种无定形的胶质,有强亲水性,粘着而柔软,可被酸碱、果胶酶等溶液,水解成果胶。

果胶:是一种酸性多糖,是由?-1,4连接的多聚半乳糖醛酸,具有水溶性,适宜条件下气溶液能形成凝胶,部分发生甲基氧化。

果胶酸:由半乳糖醛酸聚糖、半乳聚糖和阿拉伯聚糖以不同比例组成的杂多糖果胶、果胶酸不含甲酯基。

5、配制标准溶液时为何要称量一水半乳糖醛酸?

答:一水半乳糖醛酸式量M=212,脱水半乳糖醛酸(AUA)式量=176

标准曲线绘制时要求:标准溶液AUA=100μg/ml=L

根据一水半乳糖醛酸与脱水半乳糖醛酸物质的量相等,即

x/212=176 得出,x=L

定容为1L时,配置标准溶液需称取一水半乳糖醛酸

煤中磷的测定方法

煤中磷的测定方法 实 习 报 告 师傅:辛宇 实习人:黄泽龙 2011年2月

煤中磷的测定方法实习报告 一、煤中磷测定的意义 煤中磷是有害元素之一,在炼焦时煤中磷进入焦炭,炼铁时磷又从焦炭进入生铁,当其含量超过0.05%时就会使钢铁产生冷脆性,因此,磷含量是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基本原理 煤中的磷主要以无机磷存在,如磷灰石[3Ca3(PO4)2CaF2],也有微量的有机磷。由于无机磷的沸点很高,(一般为1700℃以上),所以在煤灰化过程中磷不会挥发损失,而含量甚微的有机磷,虽然挥发,但对结果影响不大。国际标准和我国现行标准都采用还原磷钼酸分光光度法,其优点是,灵敏度高,结果可靠,实验简便快速,干扰元素易于分离和消除,它试用于微量磷的分析。 磷钼蓝的反应机理 在酸性溶液中正磷酸与钼酸作用生成磷钼酸,然后抗坏血酸还原成蓝色的磷钼酸络合物。其反应及磷钼蓝的组成,至今尚无统一的意见,其中的一种观点认为: H3PO4+12H2MoO4→H3[P(Mo3O10)4]+12H2O H3[P(Mo3O10)4]+4C6H8O6→(2Mo24MoO3)2H3PO4+4C6H6O6+4H2O 当磷含量较低时,其蓝色强度与磷含量成正比。 三、方法提要 将煤样灰化后用氢氟酸—硫酸分解,脱除二氧化硅,然后加入钼酸铵和抗坏血酸,生成磷钼蓝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 四、实验步骤 1、试样处理 煤样灰化:按GB/T212中规定的慢速灰化煤样,然后研细到全部通过0.1mm的筛子。 灰的酸解:准确称取0.05-1g(准确至0.0002g)于聚四氟乙烯(或铂)坩埚中,加硫酸2mL,氢氟酸5mL,放在电热板上缓慢加热蒸发(温度约

果胶含量的测定方法二

果胶的测定(方案一): 黄晓钰,刘邻渭等.食品化学综合实验[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158~159 实验原理:果胶经水解,其产物——半乳糖醛酸可在强酸环境中与咔唑试剂产生缩合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其呈色深浅与半乳糖醛酸含量成正比,由此可进行比色定量 测定果胶。 实验试剂:1.化学纯无水乙醇或95%乙醇。 2.精制乙醇:取无水乙醇或95%乙醇1000ml,加入锌粉4g,硫酸(1:1)4ml, 至于衡温水浴中回流10h,用全玻璃仪器蒸馏,馏出液每1000ml加锌粉和氢 氧化钾各4g,并进行蒸馏。 3. 0.15%咔唑乙醇溶液:称取咔唑g,溶于精制乙醇并定容至100ml。 4.半乳糖醛酸标准溶液:先用水配置成浓度1 g/L的溶液,再配制成浓度分别为 (0、10mg/L、20 mg/L、30 mg/L、40 mg/L、50 mg/L、60 mg/L、70mg/L)的 系列半乳糖醛酸标准溶液。 5.优级纯浓硫酸。 操作方法:1样品处理: 总果胶提取:(鲜样)研磨新鲜样品50g,放入1000ml烧杯中,加入L HCl 400mL,放置沸水浴中加热1h,加热时应随时补充蒸发损失的水分。冷却后, 移入500ml容量瓶,定容摇匀,过滤,滤液待用。(干样)磨细的干燥样品 5g,置于250ml三角烧瓶,加入L HCL 150ml,装上冷凝器,与沸水浴中加热 回流1h,取出冷却甚至室温,用水定容至200ml,摇匀,过滤,滤液待用。 水溶性果胶提取:新鲜样品应尽量研磨碎,干燥的样品应磨细后过60目筛。 样品中存在有果胶酶时,为了顿化酶的活性,可以加入适量热的95%乙醇, 是样品溶液的乙醇最终浓度约为70%,然后于沸水浴中沸腾回流15min,使果 胶酶钝化,冷却过滤后,以95%乙醇洗涤多次,再用乙醚洗涤,以除去全部 糖类、脂类及色素,最后风干除去乙醚。 2果胶提取:水溶性果胶的提取:将样品研碎,新鲜样品标准称取30~50g,干 燥样品准确称取5~10g至于250ml烧杯,加入150ml水。加热至沸腾,并保 持此状态1h。加热过程随时填补蒸发损失的水分。取出冷却,将杯中物质移 入250ml容量瓶,用水洗涤烧杯,洗液并入容量瓶,最终定容至刻度,摇匀 过滤,记录滤液体积。 3标准曲线制作:取试管8支,各加入12ml浓硫酸,置冰水浴中冷却后,分别 将各种浓度的半乳糖醛酸2ml 徐徐各加入试管中,充分混匀后,再置冰水浴 中冷却,然后置沸水浴中加热10min,迅速冷却至室温,各加入1ml %咔唑试 剂,摇匀,与室温下静置30min,用0好使观众的溶液调仪器零点,在530nm 波长下测定各管溶液的A530nm值,以A为横坐标,半乳糖醛酸浓度为纵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 4测定:取果胶提取液用水稀释至适量浓度(含半乳糖醛酸10~70mg/L)。移 取12ml 冰水冷却的浓硫酸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2ml 样品稀释液,充分混 合后,至于冰水冷却。取出后在沸水浴中加热10min,冷却至室温,加入1mL % 咔唑试剂,摇匀,于室温下静置30min,用空白试剂调零,在530nm波长下 测定A530nm值,与标样对照,求出样品果胶含量。 计算:

植物叶绿素测定方法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一、原理 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 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新鲜(或烘干)的植物叶片。 (二)仪器设备:1)分光光度计;2)电子顶载天平(感量0.01g);3)研钵;4)棕色容量瓶; 5)小漏斗;6)定量滤纸;7)吸水纸; 8)擦境纸;9)滴管。 (三)试剂:1)95%乙醇(或80%丙酮)(v丙酮:v乙醇=2:1的95%水溶液);2)石英砂;3)碳酸钙粉。暗中2h,0.5g,25ml 三、实验步骤 1)取新鲜植物叶片(或其它绿色组织)或干材料,擦净组织表面污物,剪碎(去掉中脉),混匀。 2)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 0.2g ,共3份,分别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2~3ml 95%乙醇,研成均浆,再加乙醇10ml,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静置3~5m 3)取滤纸1张,置漏斗中,用乙醇湿润,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中,过滤到25ml棕色容量瓶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4)用滴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容量瓶中。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最后用乙醇定容至25ml,摇匀。 5)把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倒入光径1cm的比色杯内,以95%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63nm 和645nm下测定吸光度。在波长663nm、645nm下或652nm测定吸光度。 四、实验结果计算 叶绿素a的含量 = 12.7 ? OD 663 – 2.69 ? OD 645 叶绿素a的含量 = 22.9 ? OD 645 – 4.86 ? OD 663 叶绿素a、b的总含量 = 8.02 ? OD 663 + 20.20 ? OD 645

总磷检测分析方法

总磷 在天然水和废水中,磷几乎都以各种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它们分为正磷酸盐,缩合磷酸盐(焦磷酸盐、偏磷酸盐和多磷酸盐)和有机结合的磷酸盐,它们存在于溶液中,腐殖质粒子中或水生生物中。 天然水中磷酸盐含量较微。化肥、冶炼、合成洗涤剂等行业的工业废水及生水污水中常含有较大量磷。磷是生物生长的必需的元素之一。但水体中磷含量过高(超过L)可造成藻类的过量繁殖,直至数量上达到有害的程度(称为富营养化),造成湖泊、河流透明度降低,水质变坏。 1.方法的选择 水中磷的测定,通常按其存在的形式,而分别测定总磷、溶解性正磷酸盐和总溶解性磷,如下图所示 消解

2.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总磷的测定,于水样采集后,加硫酸酸化至PH≤1保存。溶解性正磷酸盐的测定,不加任何试剂。于2—5℃冷处保存,在24h内进行分析。 水样的预处理 采集的水样立即经μm微孔滤膜过滤,其滤液可溶性正磷酸盐的测定。滤液经下述强氧化剂的氧化分解,测得可溶性总磷。取混合水样(包括悬浮物),也经下述强氧化剂分解,测得水中总磷含量。 (一)过硫酸钾消解法 仪器 (1)医用手提式高压蒸汽消毒器或一般民用压力锅(1—cm2)。(2)电炉,2kw。 (3)调压器、2kvA(0—220v) (4)50ml(磨口)具塞刻度管。 试剂 5%(m/V)过硫酸钾溶液:溶解5g过硫酸钾于水中,并稀释至100 ml。 步骤 (1)吸取ml混匀水样(必要时,酌情少取水样,并加水至25 ml,使含磷量不超过30μg)于50 ml具塞刻度管中,加过硫酸钾溶

液4 ml,加塞后管口包一小块纱布并用线扎紧,以免加热时玻璃塞冲出。将具塞刻度管放在大烧杯中,置于高压蒸汽消毒器或民用压力锅中加热,待锅内压力达cm2 (相应温度为120℃)时,调节电炉温度使保持此压力30min后,停止加热,待压力表指针将至零后,取出放冷。 (2)试剂空白和标准溶液系列也经同样的消解操作。 注意事项 (1)如采样时水样用酸固定,则用过硫酸钾消解前将水样调至中性。 (2)一般民用压力锅,在加热至顶压阀出气孔冒气时,锅内温度为120℃。 (3)当不具备压力消解条件时,亦可在常压下进行,但操作步骤如下: 分取适量混匀水样(含磷不超过30μg)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至50 ml,加数粒玻璃珠,加1 ml3+7硫酸溶液,5ml 5%过硫酸钾溶液,置电炉上加热煮沸,调节温度使保持微沸30—40min,至最后体积为10ml 止。放冷,加1滴酚酞指示剂,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刚呈微红色,再滴加1mol/L硫酸溶液使红色腿去,充分摇匀。如溶液不澄清,则用滤纸过滤于50 ml比色管中,用水洗锥形瓶及滤纸,一并移入比色管中,加水至标线,供分析用。 一、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磷的测定方法

磷的测定方法 1.原理 食物中的有机物经酸氧化分解,使磷在酸性条件下与钼酸铵结合生成磷钼酸铵。此化合物经对苯二酚、亚硫酸钠还原成兰色化合物--钼蓝。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60nm处测定钼蓝的吸光值,以测定磷的含量。反应式为: H3PO4+12(NH4)3MoO4+21HNO3→(NH4) 3PO4·12MoO3+21NH4NO3+12H2O 2.适用范围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2393-90,此方法适用于所有食品及保健品中磷元素含量的测定。 3.仪器 722可见分光光度计 4.试剂 (1)硝酸(G.R),高氯酸(G.R) 硫酸(A.R) (2)混合酸消化液:硝酸+高氯酸按4+1混合 (3) 15%(V/V)硫酸溶液:取15ml硫酸缓慢加入到80ml水中,并定容至100ml。

(4) 5%(W/V)钼酸铵溶液:取5g钼酸铵,用15%硫酸溶液稀释至100ml。 (5)对苯二酚溶液:取0.5g对苯二酚于100ml水中,溶解后加一滴浓硫酸。 (6) 20%(W/V)亚硫酸钠溶液(注:此溶液需在每次实验前临时配制):称取一定量的亚硫酸钠,用蒸馏水溶解即可。 (7)标准质控物:猪肝粉(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提供),质控物需室温干燥保存。 (8)国家标准物质中心提供:磷标准储备溶液,浓度为1000μg/mL (9)标准中间液的配制:吸取1ml磷标准储备溶液,然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ml ,浓度为10mg/L 5.操作步骤 5.1样品消化:实验操作需在无元素污染的环境中进行。 准确称取样品干样(0.3-0.7g左右),湿样(1.0g左右),饮料等其他液体样品 (1.0-2.0g左右),然后将其放入50ml消化管中, 加混酸15ml(油样或含糖量高的食品可多加些酸),过夜。次日,将消化管放入消化炉中,消化开始时可将温度调低(约130℃左右),然后逐步将温度调高(最

果胶的提取与果胶含量的测定

果胶的提取与果胶含量 的测定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果胶的提取与果胶含量的测定 一、引言 果胶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如苹果中含量为—%(以湿品计),在蔬菜中以南瓜含量最多(达7%-17%)。果胶的基本结构是以α-1,4苷键连接的聚半乳糖醛酸,其中部分羧基被甲酯化,其余的羧基与钾、钠、铵离子结合成盐。在果蔬中,尤其是未成熟的水果和皮中,果胶多数以原果胶存在,原果胶通过金属离子桥(比如Ca2+)与多聚半乳糖醛酸中的游离羧基相结合。原果胶不溶于水,故用酸水解,生成可溶性的果胶,再进行提取、脱色、沉淀、干燥,即为商品果胶。从柑橘皮中提取的果胶是高酯化度的果胶(酯化度在70%以上)。在食品工业中常利用果胶制作果酱、果冻和糖果,在汁液类食品中作增稠剂、乳化剂。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材料:桔皮,苹果等; 试剂:%HCL,95%乙醇(AR),精制乙醇,乙醚,LHCl,%咔唑乙醇溶液,半乳糖醛酸标准液,浓硫酸(优级纯) 仪器:分光光度计,50mL比色管,分析天平,水浴锅,回流冷凝器,烘箱等三、实验步骤 (一)果胶的提取 1、原料预处理:称取新鲜柑橘皮20g(或干样8g),用清水洗净后,放入250mL容量瓶中,加水120mL,加热至90℃保持5-10min,使酶失活。用水冲洗后切成3~5mm的颗粒,用50℃左右的热水漂洗,直至水为无色、果皮无异味为止(每次漂洗必须把果皮用尼龙布挤干,在进行下一次的漂洗)。 2、酸水解提取:将预处理过的果皮粒放入烧杯中,加约%HCL溶液,以浸没果皮为宜,调pH至~,加热至90℃煮45min,趁热用100目尼龙布或四层纱布过滤。 3、脱色:在滤液中加入~%的活性炭,于80℃加热20min,进行脱色和除异味,趁热抽滤(如抽滤困难可加入2%~4%的硅藻土作为助滤剂)。如果柑橘皮漂洗干净萃取液为清澈透明则不用脱色。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及实验(甲)实验类型:课程 名称:实验名称: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 绿素含量的测定姓名:专业:学 号:指导老师: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一、实验目的和要求装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三、主要仪器设备订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植物中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和 性质鉴定、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1 和b的方法及其计算。a2、熟悉在 未经分离的叶绿体色素溶液中测定叶绿素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以青菜为 材料,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并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和叶绿素含量分析。 原理如下:80%的乙醇或95%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1、常用的丙酮提取。、皂化反应。叶绿素是二羧酸酯,与强碱反应, 形成绿色的可溶性叶绿素2. 盐,就可与有机溶剂中的类胡萝卜素分开。- COOCHCOO3 Mg + 2KOH C32H30ON4Mg + 2KOH +CH3OH

HONC43230+C20H39OH 、3H+可依次被在酸性或加温条件下,叶-COOCOOCH39 20 绿素卟啉环中的Mg++取代反应。Mg2+, Cu2+ 取代Cu++取代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和绿色的铜代叶绿素。(H+和H+ ) 取代(Zn2+) 绿色褐色 、叶绿素受光激发,可发出红色荧光,反射光下可见红色荧光。4645其中叶绿素吸收红光和兰紫光,红光区可用于定量分析,5、定量分析。 652可直接用于总量分析。663用于定量叶绿素a,b及总量,而和C最大吸收光谱不同的两个组分的混合液,它们的浓度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k+C*kOD=Ca*k与吸光值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OD=Ca*k+C b2 1g/L和b的80查阅文献得,2b1 b1a1a2b时,比吸收系%丙酮溶液,当浓度为 叶绿素a 值如下。数k k 比吸收系数波长/nm b 叶绿素a 叶绿素 9.27 82.04 663 45.60 645 16.75

水中磷含量的测定

实验2 钼锑抗法测定磷含量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磷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 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及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 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磷,在一定酸度、锑离子存在下,磷酸根与钼酸铵形成锑磷钼混合杂多酸,它在常温下可迅速被抗坏血酸还原为钼蓝,可在波长为 700nm下测定吸光度。此测定方法的适宜酸度为~·L-1H 2SO 4 ,温度为20~60℃, 显色时间为30~60min,可稳定24h,在磷含量为5×10-6~2×10-4%内符合线性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 材料:硫酸,抗坏血酸,钼酸铵,酒石酸锑钾,磷酸二氢钾。 仪器:10支50mL比色管;分光光度计;移液管、容量瓶等。 四、实验试剂的配制 1. 1+1硫酸:浓硫酸与蒸馏水的体积比为1:1混匀 2. 抗坏血酸溶液:100g/L(10%) 3. 钼酸盐溶液:13g钼酸铵((NH 4) 6 Mo 7 O 24 ·4H 2 O)溶于100ml蒸馏水,0.35g酒石酸 锑钾(KSbC 4H 4 O 7 · 2 1H 2 O)溶于100ml蒸馏水。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把钼酸铵徐徐 加到300ml 1+1硫酸中,加酒石酸锑钾溶液混匀。 4. 磷酸盐储备溶液:110℃干燥2h的磷酸二氢钾0.2197g溶于水,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加5mL 1+1硫酸定容至1000mL。此时浓度为50μg/mL 5. 磷酸盐标准溶液:吸取10mL磷酸盐储备液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至250mL。此时浓度为2μg/mL 五、实验步骤 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7支50mL比色管,分别加入磷酸盐标准溶液:0ml、、、、、7mL、10mL,加水定容至刻度。此时系列标准液浓度为:0、、、、、、μg/mL。 2. 显色测量 在比色管中加入1mL抗坏血酸溶液,混匀静置30s,加2mL钼酸盐溶液充分混匀,静置15min。700nm下,以0μg/mL标准液为空白,测定吸光度。 3. 样品的测定 取5mL试样于50mL比色管内,加水定容至刻度。按上述方法操作。比较其颜色,若不在范围内,则进行浓缩或稀释。

原果胶含量试剂盒说明书

货号:MS3113 规格:100管/48样 原果胶含量试剂盒说明书 微量法 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 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分为水溶性果胶和不溶性果胶,即原果胶。因其具有良好的乳化、增稠和凝胶作用,在食品、纺织、印染、烟草、冶金等领域具有较广泛的应用。 测定原理: 原果胶在稀酸中水解为可溶性果胶,并进一步转化为半乳糖醛酸,产物在强酸中与咔唑缩合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在530 nm处有特征吸收峰。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天平、研钵、常温离心机、水浴锅、可见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微量石英比色皿/96孔板、浓硫酸和蒸馏水。 试剂的组成和配制: 提取液一:液体100mL×2瓶,4℃保存。 提取液二:液体100mL×1瓶,4℃保存。 标准品:液体1mL×1支,4℃保存。 试剂一:浓硫酸,自备。 试剂二:液体2mL×1支,4℃保存。 试剂三:液体3mL×1瓶,4℃避光保存。 样品处理: 将组织样品捣碎,按照样品质量(g)和提取液一体积(mL)为1: 20的比列(建议取约0.05g样品,加入1mL提取液一),置于90℃恒温水浴锅中浸提30min,取出冷却后于5000g、 25℃离心10min,去掉上清,沉淀中再加入1mL提取液一重复操作一次,离心后去上清,沉淀中加入1mL提取液二,置于90℃恒温水浴锅中水解1h,取出冷却后于8000g、25℃离心15min,取上清液待测。 第1页,共2页

注意:空白管和标准管只需测定一次。 计算公式: a.用微量石英比色皿测定的计算公式如下 原果胶含量(mg /g 鲜重)= (C标准×V标) ×△A2÷△A1÷(W×V样÷V样总) = 0.25×△A2÷ △A1÷W C标准:标准品浓度,0.25mg/mL;V标:反应体系中加入标准品体积,0.02mL;V样:反应体系中加入样本体积,0.02mL;V样总:加入提取液体积,1mL;W:样本鲜重,g。 b.用96孔板测定的计算公式如下 原果胶含量(mg /g 鲜重)= (C标准×V标) ×△A2÷△A1÷(W×V样÷V样总) =0.25×△A2÷ △A1÷W C标准:标准品浓度,0.25mg/mL;V标:反应体系中加入标准品体积,0.02mL;V样:反应体系中加入样本体积,0.02mL;V样总:加入提取液体积,1mL; W:样本鲜重,g。 注意事项: 1.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操作时需特别注意,90℃加热取出后冷却再打开盖子,以防液体飞 溅烧伤。 2.若吸光值超过1,可将样本提取液进行适当稀释再进行测定,并在计算公式中乘以稀释倍 数。 3.最低检出限为10μg/g。 第2页,共2页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如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 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植物叶绿素含量测定----丙酮提取法 高等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的光能是通过叶绿体色素(光合色素)吸收的。叶绿体色素由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和测定是研究它们的特性以及在光合中作用的第一步。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是反眏叶片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在植物光合生理、发育生理和抗性生理研究中经常需要测定叶绿素含量。叶绿素含量也是指导作物栽培生产和选育作物品种的重要指标。 ● 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可用多种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醇或二甲基亚砜等研磨提取或浸泡提取。叶绿色素在特定提取溶液中对特定波长的光有最大吸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在该波长下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也称为光密度),再根据叶绿素在该波长下的吸收系数即可计算叶绿素含量。 ●利用分光光计测定叶绿素含量的依据是Lambert-Beer定律,即当一束单色光通过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为: ●A=Kbc 式中:A为吸光度;K为吸光系数;b为溶液的厚度;c为溶液浓度。 ●叶绿素a、b的丙酮溶液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663、645nm处。叶绿素a 和b在663nm处的吸光系数(当溶液厚度为1cm,叶绿素浓度为g·L-1时的吸光度)分别为82.04和9.27;在645nm处的吸光系数分别为16.75和45.60。根据Lambert-Beer定律,叶绿素溶液在663nm和645nm处的吸光度(A663和A645)与溶液中叶绿素a、b和总浓度(a+b)(Ca、Cb 、Ca十b,单位为g·L-1),的关系可分别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A663=82.04C a+9.27C b (1) ●A645=16.76C a+45.60C b(2) ●C a=12.7 A663—2.59 A645(3) ●C b=22.9 A645—4.67 A663 (4) ●C a十b=20.3 A645—8.04 A663 (5) ●

植物全磷的测定方法

二、植物全磷的测定(一)钒钼黄吸光光度法1、适用范围。适合于含磷量较高的植物样品的测定(如籽粒样品)。2、方法原理植物样品经浓H2SO4消煮使各种形态的磷转变成磷酸盐。待测液中的正磷酸与偏钒酸和钼酸能生成黄色的三元杂多酸,其吸光度与磷浓度成正比,可在波长400~490nm处用吸光光度法测定。磷浓度较高时选用较长的波长,较低时选用较短波长。此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可在室温下显色,黄色稳定,在HNO3、HClO4和H2SO4等介质中都适用,对酸度和显色剂浓度的要求也不十分严格,干扰物少,在可见光范围内灵敏度较低,适测范围广(约为1~20mg/L P),故广泛应用于含磷较高而且变幅较大的植物和肥料样品中磷的测定。3、试剂(1)钒钼酸铵溶液:25.0g钼酸铵[(NH4)6Mo7O2·4H2O,分析纯]溶于400mL水中,必要时可适当加热,但温度不得超过60℃。另将1.25g 偏钒酸铵(NH4VO3,分析纯)溶于300mL沸水中,冷却后加入250mL浓HNO3(分析纯)。将钼酸铵溶液缓缓注入钒酸铵(溶液中,不断搅匀,最后加水稀释至1L,贮于棕色瓶中。(2)NaOH溶液(c=6mol/L):24gNaOH溶于水, 稀释至100ml。(3)二硝基酚指示剂(ρ=2g/L):0.2g2,6-二硝基酚或2,4-二硝基酚溶于100ml水中。(4)磷标准溶液ρ[(P)=50mg/L]:0.2195g(干燥的KH2PO4(分析纯)溶于水,加入5ml浓HNO3,于1L容器瓶中定容。4、主要仪器设备。分光光度计。5、分析步骤准确吸取定容,过滤或澄清后的消煮液5~20ml(V2,含P0.05~0.75mg)放入50ml容量瓶中,加2滴二硝基酚指示剂,滴加6mol/LNaOH中和至刚呈黄色,加入10.00ml钒钼酸铵试剂,用水定容(V3)。15min后,用1cm光径的比色槽在波长440nm处进行测定,以空白溶液(空白溶液消煮液按上述步骤显色),调节仪器零点。校准曲线或直线回归方程:准确吸取50mg/L P标准液0, 1, 2.5, 7.5, 10, 15ml分别放入50mL 容量瓶中,按上述步骤显色,即得0, 1.0, 2.5 , 5.0, 7.5, 10, 15 ml P的标准系列溶液,与待测液一起进行测定,读取吸光度,然后绘制校准曲线或求直线回归方程。6、结果计算ρ(P)×V3×(V1/V2)×10-4ω(P)=m式中: ω(P) ——植物磷的质量分数,%; ρ(P) ——从校准曲线或回归方程求得的显色液中磷的质量浓度, mg/L;V1——消煮液定容体积, ml;V2——吸取测定的消煮液体积, ml;V3——显色液体积, ml;m——称样量,g;10-4——将mg/L浓度单位换算为百分含量的换算因数。7、注释(1)显色液中ρ(P)=1~5 mg/L时,测定波长420nm;5~20mg/L用490nm。待测液中Fe3+浓度高应选用450nm,以清除Fe3+干扰。校准曲线也应用

离子结合型果胶含量试剂盒说明书(分光光度法

离子结合型果胶(ISP)含量试剂盒说明书 分光光度法50管/24样 正式测定前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 果胶是构成细胞初生壁和中胶层的主要成分,主要由原果胶、果胶酸甲酯和果胶酸组成。果胶中含有半乳糖醛酸、乳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等,是许多高等植物细胞壁中含量最丰富的多糖成分,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着植物源食品的口感和品质。果胶间以Ca2+桥及其他离子键、氢键、糖苷键、酯键和苯环偶联的方式交联,通过不同的抽提方法可以提取各种形式的果胶,如水溶性果胶(WSP)、离子结合型果胶(ISP)和共价结合果胶(CSP)。测定原理: 利用带有螯合剂的酸溶液提取离子结合型果胶(ISP),采用咔唑比色法测定果胶含量。果胶水解成半乳糖醛酸,在硫酸溶液中与咔唑试剂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物质在53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 需自备的仪器和用品: 可见分光光度计、水浴锅、可调式移液器、1mL玻璃比色皿、80%乙醇、丙酮、浓硫酸(不允许快递)、研钵和蒸馏水。 试剂的组成和配制: 试剂一:液体50mL× 1瓶,4℃保存。 试剂二:液体50mL× 1瓶,4℃保存。 试剂三:标准液1mL× 1支,4℃保存。 试剂四:液体5 mL× 1瓶,4℃保存; 样品的前处理: 1、细胞壁的提取:取约0.3g样本,加入1mL 80%乙醇,室温快速匀浆,95℃水浴20min, 冷却至室温,4000g 25℃离心10min,弃上清。沉淀加入1.5mL80%乙醇和丙酮各洗一遍(涡旋振荡2min左右,4000g 25℃离心10min,弃上清即可),沉淀即为粗细胞壁,加入1mL试剂一(去除淀粉)浸泡15小时,4000g 25℃离心10min,弃上清,将沉淀干燥,称重得细胞壁物质(CWM)。 2、ISP的提取:称取烘干的CWM 3mg,加入1mL试剂二,充分匀浆。8000g 4℃离心10min, 取上清液待测。 测定步骤: 1、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530nm处,蒸馏水调零;试剂三和试剂四37℃预热10min以上; 别记为A1、A2、A3和A4。若A大于2,需将待测样本用蒸馏水稀释(可稀释10倍或20

植物组织中叶绿素含量测定

植物组织中叶绿素含量测定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II-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设计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植物组织中的叶绿素 2. 学习利用文献资料设计研究方案 3. 掌握分光光度计测定植物组织中的叶绿素的原理与方法 二、原理: 叶绿素广泛存在于果蔬等绿色植物组织中,并在植物细胞中与蛋白质结合 成叶绿体。当植物细胞死亡后,叶绿素即游离出来,游离叶绿素很不稳定,对 光、热较敏感;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生成绿褐色的脱镁叶绿素,在稀碱液中 可水解成鲜绿色的叶绿酸盐以及叶绿醇和甲醇。高等植物中叶绿素有两种,均 易溶于乙醇、乙醚、酒精和氯仿。 叶绿素a 叶绿素b 叶绿素a、b在长波方面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663nm和645nm,且两吸 收曲线相交于652nm处。叶绿素a、b的比吸收系数K为已知,可在663nm和 645nm测定试样吸光度(两组份混合试样测定,双波长法),根据Lambert-

Beer定律,列出浓度c与吸光度A之间的关系式: A 663 =82.04c a+9.27c b (1) A 645 =16.75c a+45.6c b (2) (1)、(2)式中的A 663、A 645 为叶绿素溶液在波长663nm和645nm时的吸光度 度。 c a 、c b为叶绿素a、b的浓度,单位为g/L。 82.04、9.27为叶绿素a、b在波长663nm时的比吸收系数16.75、45.6为叶绿素a、b在波长645nm时的比吸收系数。解方程式(1)(2),则得经验公式: c a =12.7 A 663 -2.69 A 645 (3) c b =22.9 A 645 -4.68 A 663 (4) c T =(c a + c b)=20.2 A645+8.02 A663...... (5) 此时,c T为总叶绿素浓度,c a、c b为叶绿素a、b的浓度,单位为mg/L ,利用上面(3)(4)(5)式,即可以计算a、b总叶绿素的浓度。 仪器: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棕色容量瓶(如使用白玻容量瓶,可用报纸遮光)、小漏斗、滤纸 试剂:95%乙醇 三、实验步骤 1、试材的采集 采集新鲜植株叶片(或含叶绿素的其他组织),夹于双层报纸中,风干(不能置于太阳光下晒)。将风干材料处理成细小颗粒,装入封口塑料袋,避光保存。 2、待测液的制备 (1)叶绿素的浸提 精密称定风干后的样品(约0.1g)于20mL 95%乙醇中,在室温浸提36-48h。 (2)叶绿素浸提液定容

植物组织中无机磷含量测定

目的意义磷参与植物体内多种代谢,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转化和运输,施磷对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效果。通过本实验掌握植物体内磷含量测定的方法及其原理。 一、实验原理 测定磷含量的方法主要有磷钼蓝比色法(适宜含磷量较低)和钒钼黄比色法(适宜含磷量较高)等。可直接用于植物组织可溶性磷的测定。如用于植物材料全磷含量测定,需将材料用浓HSO —H0消煮转化为可溶性磷。22241.磷钼蓝比色法在适宜的酸性条件下,磷酸能与钼酸铵作用形成磷钼酸按,并被抗坏血酸或氯化亚锡等还原剂还原,生成蓝色的磷钼蓝,并在650 nm处有最大吸收蜂,其颜色深浅与含磷量成正比,可直接比色测定。 2.钒钼黄比色法待测液中的正磷酸与偏钒酸和钼酸能生成黄色的三元杂多酸,溶液黄色的深浅与磷酸含量成正比,生成物在440nm波长有吸收高峰。可用比色法定量磷。此法的优点是黄色稳定,对显色条件要求不十分严格,操作简便,干扰物少,灵敏度较低,工作范围随选用的吸收波长而异。 选用波长(nm)400nm 440nm 470nm 490nm 测磷工作范围(mg/g)0.75-5.5 2.0-15 4-7 7-20 二、材料、设备及试剂 1.材科玉米、接骨木、瓜类、葡萄等幼苗;各种植物的根、茎、叶、种子及全株过60-80目筛干粉。 2.设备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容量瓶、刻度试管、漏斗、小纸等。 3.试剂 (1)2.5%钼酸铵溶液称取(NH)MO鸣'25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44o2 (2)10mg/L磷标准液精确称取烘至恒重的分析纯KHPO 0.4398g加蒸馏水溶解定容42至1000m1,摇匀;取此液10ml定容至100ml即为10mg/L磷标准液。 (3)10%抗坏血酸溶液(现用现配)。‘ (4)定磷试剂按下列顺序及比例将各试剂混合即成。蒸馏水、6mol/L硫酸、2.5%钼酸铵、10%抗坏血酸按2:1:1:1(体积比)混合,贮于棕色瓶内。若变为棕黄色即不能使用。 (5)钒钼酸铵试剂A液:25g(NH)MOO·4HO(钼酸铵)溶于400ml水。B液:1.25g偏224746钒酸铵溶于300ml沸水.冷却后加入250ml浓HNO将A液缓缓倾入B液中,搅匀定容31000m1,贮于棕色瓶中。 (7)6mol/L Na0H 称24gNa0H溶于100ml水。 (8)0.2%二硝基酚指示剂0.2g 2,6—二硝基酚(或2,4—二硝基酚)溶于100ml水。 (9)50mg/L磷标难液称0.2197g经烘干的分析纯KHPO溶于400ml水加入25ml,423mol/LHSO定容1000m1,此液可久贮。42三、操作方法 1.磷钼蓝比色法 (1)样品制备取作物组织(叶、叶鞘或茎等)用组织捣碎机或研钵制成匀浆,定容,过滤(必要时可用活性炭脱色),滤液备用。伤流液可直接测定。 (2)标难曲线制作及样品测定取6支试管,分别编号为o。5,按下表顺序加入磷标准液及其他试剂,以制作标准曲线。另取1支试管编号为6,作为样品管,按下表加人各试剂。并将各管充分摇匀,在45℃水浴中保温25min,以空白作对照,在分光光度计650nm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磷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根据6号管的吸光度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测定液中磷含量。 表一磷钼蓝比色法测磷反应体系 管号项目 6 1 0

总磷的测定方法

总磷的测定方法 (2009-12-01 23:17:37) 转载 标签: 杂谈 在天然水和废水中,磷几乎都以各种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它们分为正磷酸盐,缩合磷酸盐(焦磷酸盐、偏磷酸盐和多磷酸盐)和有机结合的磷酸盐,它们存在于溶液中,腐殖质粒子中或水生生物中。 天然水中磷酸盐含量较微。化肥、冶炼、合成洗涤剂等行业的工业废水及生水污水中常含有较大量磷。磷是生物生长的必需的元素之一。但水体中磷含量过高(超过0.2mg/L )可造成藻类的过量繁殖,直至数量上达到有害的程度(称为富营养化),造成湖泊、河流透明度降低,水质变坏。 1. 方法的选择 水中磷的测定,通常按其存在的形式,而分别测定总磷、溶解性正磷 酸盐和总溶解性磷,如下图所示 水 样 总 磷 用0.45μ滤膜 过滤的滤 可溶性正磷酸盐 可溶性总磷酸盐 正磷酸盐的测定,可采用钼锑抗光度法;氯化亚锡钼蓝法;离子色谱法。 1.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消解 消解

总磷的测定,于水样采集后,加硫酸酸化至PH≤1保存。溶解性正磷酸盐的测定,不加任何试剂。于2—5℃冷处保存,在24h内进行分析。 水样的预处理 采集的水样立即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其滤液可溶性正磷酸盐的测定。滤液经下述强氧化剂的氧化分解,测得可溶性总磷。取混合水样(包括悬浮物),也经下述强氧化剂分解,测得水中总磷含量。 (一)过硫酸钾消解法 仪器 (1)医用手提式高压蒸汽消毒器或一般民用压力锅(1—1.5kg/cm2)。(2)电炉,2kw。 (3)调压器、2kvA(0—220v) (4) 50ml(磨口)具塞刻度管。 试剂 5%(m/V)过硫酸钾溶液:溶解5g过硫酸钾于水中,并稀释至100 ml。 步骤 (1)吸取25.00 ml混匀水样(必要时,酌情少取水样,并加水至25 ml,使含磷量不超过30μg)于50 ml具塞刻度管中,加过硫酸钾溶液4 ml,加塞后管口包一小块纱布并用线扎紧,以免加热时玻璃塞冲出。将具塞刻度管放在大烧杯中,置于高压蒸汽消毒器或民用压力锅中加热,待锅内压力达1.0kg/cm2(相应温度为120℃)时,调节电炉温度使保持此压力30min后,停止加热,待压力表指针将至零后,取出放冷。 (2)试剂空白和标准溶液系列也经同样的消解操作。 注意事项 (1)如采样时水样用酸固定,则用过硫酸钾消解前将水样调至中性。

元素磷含量的测定方法

元素磷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参考ZBG76002—90适用于循环冷却水中磷的测定,其含量为0.02~50mg/L。 1 方法提要 在酸性介质中,膦酸盐、亚磷酸与过硫酸铵在加热的条件下,转变成正磷酸,利用钼酸铵和磷酸反应生成锑磷钼酸配合物,以抗坏血酸还原成“锑磷钼蓝”,用吸光光度法测定总磷酸盐(以PO43-计)的含量。 2 试剂和材料 2.1 磷酸盐标准贮备液:1 mL溶液含有0.500 mg PO43-;称量0.7165 g 预先在100~105℃干燥至恒重的磷酸二氢钾,精确至0.0002 g ,置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2 磷酸盐标准溶液:1 mL溶液含有0.020 mg PO43-;吸取20.00 mL磷酸盐标准贮备溶液(2.1)于5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3 钼酸铵溶液:称量6.0 g钼酸铵溶于约500 mL水中,加入0.2 g酒石酸锑钾和83 mL 浓硫酸,冷却后稀释至1L,混匀,贮于棕色瓶中,贮存期6个月; 2.4 抗坏血酸溶液:称量17.6 g抗坏血酸溶于适量水中,加入0.2 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8 mL甲酸,用水稀释至1L,混匀,贮存于棕色瓶中,贮存期15d; 2.5 硫酸:c(H2SO4)=0.5 mol / L; 2.6 过硫酸铵24g / L溶液,贮存期7d; 3 仪器和设备 3.1 分光光度计:波长范围400~800 nm; 3.2 可调电炉:800W。 4 工作曲线的绘制 在一系列50mL容量瓶(或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00,1.00,2.00,3.00,4.00,5.00 mL磷酸盐标准溶液(2.2),加水约20 mL,然后加入5mL钼酸铵溶液(2.3)和3 mL抗血酸溶液(2.4),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于25~30℃下放置10 min。在710 nm处,用1cm的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量其吸光度。 5 试验步骤 5.1 正磷酸含量的测定 吸取20mL经中速滤纸过滤后的水样于50 mL容量瓶(或比色管)中,加入20 mL水,再加入5 mL钼酸铵溶液(2.3)、3 mL抗坏血酸溶液(2.4),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在25~30℃下放置10 min。在710 nm处,用1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量其吸光度。 5.2 总磷酸盐含量的测定 吸取10mL经中速滤纸过滤后的水样于100 mL锥形瓶中,加入1 mL硫酸溶液(2.5)和5 mL过硫酸铵溶液(2.6),稀释到约25mL,在可调电炉(3.2)上缓缓煮沸15 min 以上至溶液快蒸干为止。取下,冷却至室温,移入50 mL容量瓶(或比色管)内。加入5 mL钼酸铵溶液、3 mL 抗坏血酸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于25~30℃下放置10 min,在710 nm处,用1 cm的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量其吸光度,绘制工作曲线。

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测定----丙酮提取法 1、原理 叶绿素a、b在长波的最大吸收峰分别在663nm、645nm,据Lamber-Beer 定律,可得浓度C与光密度D间的关系式: D663= + D645= + (浓度单位:g/mL) 叶绿素a的浓度:Ca= – 叶绿素b的浓度:Cb= –D663 总叶绿素的浓度:Ct = + (浓度单位:mg/L) 2、试剂与材料 试剂: 丙酮、石英砂、碳酸钙 材料: 新鲜叶片。 仪器与器皿: 分光光度计、天平、剪刀、研钵、移液管、漏斗、大试管 3、实验步骤 称叶用丙酮研磨 ↓ 匀浆过滤(用80%丙酮洗研钵及残渣,合并滤液) ↓ 滤液用80%丙酮定容至25mL ↓ 适当稀释后测A645、A663 取样:称取剪碎的叶片(提供的样品即为剪碎后冻于-80℃的叶片)放入研钵中。注意取样时要避开大的叶脉。 研磨提取:向研钵中加入80%丙酮,以及少许(约)CaCO3 (中和酸性,防止叶绿素酯酶分解叶绿素) 和石英砂,研磨成匀浆,再加入3ml 80%丙酮,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在暗处静止3~5min后,用一层干滤纸过滤到25ml容量瓶中,用滴管吸取80%丙酮将研钵洗净,清洗液也要过滤到容量瓶中,并用80%丙酮沿滤纸的周围洗脱色素,待滤纸和残渣全部变白后,用80%丙酮定容至刻度。 读取吸光度:取厚度为lcm的洁净比色皿,注意不要用手接触比色皿的光面,先用少量色素提取液清洗2~3次,注意清洗时要使清洗液接触比色皿内壁的所有部分,然后将色素提取液倒入比色皿中,液面高度约为比色皿高度的4/5,将撒在比色皿外面的溶液用滤纸吸掉(注意不能擦),再用擦镜纸擦干擦净。将比色

三元素分析仪中磷元素的测定方法

三元素分析仪中磷元素的测定方法 三元素分析仪中磷元素的测定方法解析 1 三元素分析仪中磷元素的测 定方法提要在硝酸介质中,磷与钼酸铵生成磷钼酸铵黄色沉淀,过滤后用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溶解,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硝酸标准溶液滴过量的氢氧化钠。 反应式如下:H3PO4 12(NH4)2MoO4 21HNO3(NH4)3PO412MoO3↓ 21NH4NO3 12H2O2(NH4)3PO412MoO3 46NaOH2(NH4)2HPO4 (NH4)2MoO4 23NaMoO4 22H2ONaOH HNO3NaNO3 H2O 2 三元素分析仪中磷元素的测定试剂配制 2.1 硝酸钾溶液:20g/L 将20g 硝酸钾溶于1 升煮沸过 经冷却的水中,摇匀。 2.2 钼酸铵溶液:将A 溶液(70g 钼酸铵溶于53ml 氨水和267ml 水中制成)慢慢地倾入B 溶液(267ml 硝酸与400ml 水混匀而成)中,冷却,静置过夜。 2.3 硝酸标准溶液C(HNO3)≈0.1mol/L 量 取7ml 硝酸于1L 容量瓶中,用煮沸并冷却的水定容。 2.4 氢氧化钠标准溶 液C(NaOH)≈0.1mol/L 称取4g 氢氧化钠(优级纯)溶于煮沸并冷却 的水定容至1 升。标定:称取0.1000 至0.2000g120 度烘2h 的优级纯苯二 甲酸氢钾(KHC8H4O4)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50ml 煮沸并冷却的水,溶 解水,加入2 至3 滴酚酞(1%)指示剂,用0.1mol/L 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粉 红色即为终点。C(NaOH)= m 乘以1000V1 乘以204.2f = C(NaOH)x 1.3471000 式中:m 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g;C(NaOH)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f 与1.00m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相当的以克表示的磷的质量;204.2 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M(KHC8H4O4),g/mol;1.347 磷的摩尔质量, M(1/23P),g/mol。 3 三元素分析仪中磷元素的测定分析步骤移取0.1000g 试样于250ml 烧杯中,以少量水润湿,加入15ml 盐酸,盖上表面皿, 于电热板上加热至试样完全溶解。蒸发至近干,加入5 至10ml 硝酸,蒸发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